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语文上册4秋天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4秋天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4秋天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4秋天教案苏教版

4秋天

教学 要求 1.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之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 难点 1.理解文章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化的语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背诵课文。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秋 天

2 在秋天,

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①为什么“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呢?]

走在秋天,

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3[②为什么“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呢?]

节导读:总写了秋天的特征,主要抓住秋天的太阳和空气这两方面来写。

第一部分(第1节):通过描写秋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4 风在田野里打滚,

秋风在小路上奔跑;[③这句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

把夏天的脚印儿

轻轻涂掉……5[④这一切预示着什么?]

节导读:本节是一个排比句,描写了秋风的顽皮可爱,让我们体会到金秋时节空气的清香。6

穗儿熟,蝉声儿消,

成熟?的向日葵在低头弯腰;[⑤这句话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7野菊花香了田间羊肠小路,[⑥“香”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牛儿羊儿都长了肥膘。8[⑦牛羊长膘写出了什么?]

1 知识点详解 ?

2 ①因为秋天到来,处处充满了红色:红红的苹果,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把秋天的太阳衬托得更红更娇。

3 ②因为秋天到来,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所以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4 ③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秋风吹动说成“在田野里打滚”“在小路上奔跑”,把秋风写得非常调皮,体现出作者愉悦、欢快的心情。

5 ④夏去秋来,桂子花开。桂花飘香,预示着秋天来了……

6

?熟,在这里读shú。 ⑤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秋天一派丰收的景象。

7 ⑥难句解析:本句中的“香”字兼作动词用,在句中有双重含义:一是野菊花开,芳香四溢,清香怡人;二是野菊花使羊肠小路充满了香气。 8

节导读:本节通过列举稻穗儿、蝉声儿、向日葵、野菊花、牛羊等事物,写出了秋天田野里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

果嚷着冷了,

要穿红袄;9

葡萄嚷着冷了,

要披紫袍。[⑧这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0节导读:这是个拟人句,通过写“苹果要穿红袄”和“葡萄要披紫袍”,暗示它们快要成熟。这样描写既生动又有趣,读起来使人心生喜爱之情。

米举着红缨乐了,

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

高粱红着脸儿笑了,

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⑨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11

节导读:本节写玉米举缨、高粱红脸儿,标志着它们的成熟期到了,丰收在望。

风如同柔韧的梳子,

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⑩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

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12[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节导读:这一节承接上面的描写,具有概括作用,写秋风、秋光改变了田野的面貌。

第二部分(第2~6节):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详细地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丰收的景象。

13 在秋天,

头顶有明丽的阳光照耀?;

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

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14[作者为什么要“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

⑦写出了畜牧业的兴旺,进一步体现了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9⑧这两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苹果变红、葡萄发紫这一丰收景象,使语句显得更加生动,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10

⑨诗人采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前两句写玉米“乐了”,实际上玉米是没有感情的,真正高兴的是作者本人,这样写体现出作者喜悦的心情;后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高粱成熟的样子和它的作用——酿酒的重要原料。它们高唱的都是赞美秋天的歌。

11

⑩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秋风比作柔韧的梳子。秋风吹过,各种农作物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给人井井有条的感觉。

12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辛劳的汗水,内心却十分喜悦,他们收获的不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

13?照耀:照射,为光芒所照射。

14重点句解析: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他想让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所以作者要捡一片黄叶珍藏。

节导读:本节既照应了开头,又总结了全文。

第三部分(第7节):写作者在明丽的秋阳下,捡起一片黄叶珍藏,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读出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留恋之情。

3.理清文章结构。

生字卡片。

一导入新课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累累的果实、飘零的落叶、金黄的麦田都是秋天的名片。同学们能说出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或诗句吗?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总结:秋天的确是一个迷人的季节,今天,让我们走近秋天,走进秋天的田野,去感受秋的气息。

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读,老师提出自读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扫除文字障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实际尝试理解课文,并记下疑惑之处。

3.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苹”是后鼻音;“柔、梳”是翘舌音,“穗”是平舌音;“恼”的声母是“n”,不是“l”。

(2)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眼中的秋天的迷人景色。(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理清文章结构

1.学生再读课文,老师提出要求。

(1)文章共几节?可分为几部分?

(2)文章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2.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诗共七小节,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小节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总写了秋天的特点。

第二至第六小节是课文的第二部分,详细描绘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

第七小节是课文的第三部分,写作者在明丽的秋阳下,捡一片秋叶珍藏,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留恋之情。

提问:同学们喜欢这首诗吗?同学们觉得这首诗的语言怎样?(优美生动、形象传神,把秋天写“活”了。)

追问:秋天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就“活”起来了呢?(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描写秋天) 四学习第一部分

我们都知道,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谁能说说春、夏、秋、冬各有怎样的特点?(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同学们说了一年四季的特点,那么,秋天与其他季节相比又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的第一小节。

1.老师范读,“更”字应该重读。

2.总结秋天的特点:(1)太阳更红更娇。(2)空气更甜更好。

人们常说诗有诗眼。这首诗的诗眼在什么地方?在课文题目中。题目“秋天”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丰收、喜庆、舒适、愉快,等等。因此,学生们很快理解了诗的第一部分中“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烦恼—(苦恼) 酿造—(制造)

柔韧—(柔软) 闪耀—(闪烁)

珍藏—(收藏) 照耀—(照射)

2.在括号里选填适当的关联词。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如果……就……不仅……而且……

(1)(虽然)天气已经很冷了,(但是)菊花依然迎着寒风开放着。

(2)他(不仅)成绩优秀,(而且)经常热心帮助同学。

(3)(如果)你想在秋天收获果实,春天(就)要播种汗水。

(4)(因为)苏轼和他的弟弟从小形影不离,(所以)两人的感情很深。

3.读句子,完成练习。

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

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

(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井井

..有条:形容有条理。

柔韧.:柔软结实,不易断裂。

蓬蓬勃勃

..:旺盛。

(2)照样子,写词语。

井井有条咄咄逼人津津有味

蓬蓬勃勃吞吞吐吐密密麻麻

(3)“如同”一词可换为好像、犹如,诗句中将“秋风”想象成柔韧的梳子,将“秋光”想象成发亮的汗珠。在秋天的景物中,一定有你难忘的。请再仿写一句:

秋如同, 。

1.深入分析课文,体味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

2.了解诗歌所采用的拟人化手法。

3.用心灵去感受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

关于秋天风景的挂图。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秋天总的特点:太阳更红更娇,空气更甜更好。在这样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同学们一定想亲自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秋天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吧!那么,马上出发,我们一起去畅游《秋天》!

板书课文题目。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全体同学齐声、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至第六小节,把握好诗歌的节奏。(整首诗的基调轻松、明快、愉悦。)

2.学习第二小节。

这一小节传达了什么信息?

秋天来了,夏天走了。

从哪里可以看出“秋天来了,夏天走了”?

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

你们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打滚、奔跑、抓、脚印儿、涂、轻轻。诗人把“秋风”当做人来写,非常传神,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

3.学习第三至第五小节。

秋风乍起,桂子花开。秋风是报信的使者,它的到来,意味着夏天的结束。秋天如约而至,我们周围的世界将会呈现出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继续往下读。

(1)指名分别朗读第三至第五小节。

(2)探究学习。

诗人展示的秋天的迷人景色是一个地方吗?

不是,诗人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了不同的场景来表现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

为了展示秋天的特点,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为什么选取这些景物呢?

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红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景物都是秋天里独有的,具有代表性的,它们传达出一个共同的信息:这是一个绚烂的季节,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我们通过学习,不难发现诗人笔下的种种景物都充满了无限生机,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世界。诗人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

诗人采用了拟人化手法。“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儿”都是拟人化的词语。我们在写作中如果适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使我们的语言更贴切、更吸引人。

分析例句:

高粱红着脸儿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

这是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高粱成熟时的样子和它的作用。因为高粱成熟时颜色是火红的,同时它又是酿酒的重要原料。它们高唱的是赞美秋天的歌。

4.学习第六小节。

(1)指名朗读第六小节。

(2)深入分析。

①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

通过这句话,我们联想到怎样的景象?

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使人感觉井井有条。

这句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将“秋风”比作“梳子”。

②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

从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了辛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

2.深入学习。

诗人为什么要“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诗人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他想让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

诗人极力想留住秋天,他想出的办法是将“黄叶悄悄地珍藏”,你们能想出留住秋天的其他方法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秋风显现了一下它的倩影后,一溜烟跑了。它似乎也像跟孩子捉迷藏似的,又是打滚,又是奔跑,带着孩子来到了田野,来到了那郊外田间的小路上。“打滚”“奔跑”,多么富有孩子味的词语,完全是他们的世界,所以学生们读的时候,更容易产生共鸣。教学时,重点讨论了“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这一句,这样写季节的转换,显得形象、生动、含蓄、有味,学生可喜欢读这句了。此时,教师让学生仿写这句,有的学生写得很有意思:“东风捻一撮雪花的寒气,把秋天的脚印儿轻轻抹掉……”

2.第六小节中,诗人将秋风比作梳子,把秋光比作汗珠,既准确又精练。结构虽然非常单纯,但情感却十分强烈。诗人表面上写秋风,其实是在赞美在田野中辛勤劳作的人们,是他们让田野井井有条、蓬蓬勃勃。这是秋天象征丰收、喜庆的真正原因,也是诗人写作的真正目的。由于学生感受到秋天的喜庆、舒适,体验到秋天田野的丰收、美好,所以在诗的最后一部分(又回到整体),诗人发出感慨要享受秋天明丽的阳光,珍藏秋天。秋天的笑容、秋的喜庆,会永远留在孩子们的心里,伴随孩子们走过一生。

3.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时,当学生读到“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时,他们知道秋天就要走了,于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下: 走了。然后,教师让学生默默地看着黑板,接着便让他们一起读,他们读得非常到位,把那种依恋通过朗读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学生非常天真,什么时候都容易动情,语文教学是感性的教育,只有在学生情感受到触动的时候,他们的表达才会生情。许多学生不是不会表达,教师要善于唤醒学生潜在的情感,激发学生表达、倾诉的愿望。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一方面需要创设一种浓重的语文氛围,同时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鼓励、表扬、点拨、更正和唤醒他们。

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聪明)过人(一鸣)惊人(后继)有人(百年)树人

(1)骆宾王七岁就能写诗,真是(聪明过人)。

(2)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3)小明平时不大说话,在这次演讲比赛中却得了冠军,真是(一鸣惊人)。

(4)老师们默默耕耘,培育人才,为的是让祖国的发展(后继有人)。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你给孩子什么样的环境

在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勇。

在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在怜悯(mǐn)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yì)。

在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在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钩心斗角。

在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

在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

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

在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

在嘉(jiā)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

在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宽广。

在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

在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

在诚实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

在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在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

在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你的孩子是在何种环境中长大的呢?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内疚.(jiūji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嫉.妒(jìj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分享.(xi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iáng)指责.(zhéz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怨)天(尤)人自(怨)自(艾) 畏(首)畏(尾) 心胸(宽)(广) 心怀(内)(疚)

(慷)(慨)大方

(3)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狭窄—(宽广) 困难—(容易) 虚假—(诚实) 现在—(将来)

②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责备—(指责) 可怜—(怜悯) 温和—(平和) 忌妒—(嫉妒)

(4)这首诗的主题是(D)。

A.要经常鼓励孩子,不要指责孩子

B.要嘉许和认同孩子

C.要经常赞美孩子而不是羞辱孩子

D.环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葡萄

葡萄为葡萄科植物,果实呈椭球形,外形酷似玛瑙。葡萄口感酸甜,老少皆宜,是一种美味的水果,亦为酿酒、制干果的原料。葡萄原产于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葡萄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糖类、维生素,还有柠檬酸、苹果酸等多种营养成分。葡萄富含营养,被誉为“水果皇后”,除含有60%以上的游离水和胶体结合水、化合水(生命水)外,还含有碳水化合物、糖、有机酸、矿物质、含氮物质、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等对人体有益和必需的成分。此外,葡萄中大部分有益物质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对人体新陈代谢等一系列活动可起到良好作用。

2.儿歌《秋天的颜色》

谷子说:“秋天是黄色的。”高粱说:“秋天是红色的。”

棉花说:“秋天是白色的。”松树说:“秋天是绿色的。”

土地说:“秋天是彩色的。”小朋友说:“我们爱秋天。”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文《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总结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 课文《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总结 第一单元 1.《观潮》 《观潮》记叙了作者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2.《走月亮》 《走月亮》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描绘了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月景图,体现了(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3.《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作者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所看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花牛歌》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地里的花牛行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4.《繁星》 《繁星》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依次写了“我”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发“我”由此产生的(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 第二单元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童话)故事,通过豌豆的(长大)和小女孩的身体的(好转),赞扬了平实、仁爱、(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 6.《蝙蝠和雷达》 《蝙蝠和雷达》介绍了科学家通过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出了(蝙蝠夜间能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从而激发了我们观察生活的兴趣,培养了我们认识事物的能力。 7.《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8.《蝴蝶的家》 《蝴蝶的家》通过“我”想象下雨时蝴蝶无处藏身而为蝴蝶(担心)的事,告诉我们要(关心弱小),帮助需要帮助的小动物。 第三单元 9.《古诗三首》 《暮江吟》这首诗描写了(暮江落日)和(露伴新月)的情景,格调清新,色彩明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题西林壁》这首诗中,诗人抓住(庐山的姿态)谈感受,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于写景中寄寓哲理。 《雪梅》这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梅雪争春,突出了(雪花洁白、梅花馨香)的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长处必然也有短处)的道理。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107~108页。 【教学要求】 ⒈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⒉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⑶16乘5的积是多少? 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学习梯等式的书写格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5、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⑵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3、5、6题 第二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110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脱式计算,并进一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脱式计算,并进一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 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二)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知识: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背诵闯关表及必背内容

1.背诵闯关表

2.必背课文内容 1. 第一单元 1 观潮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 走月亮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鲜花的地方。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 3. 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 立了秋,把扇丢。 二八月,乱穿衣。 夏雨少,秋霜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4. 第四单元 13 精卫填海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1、老师,您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实验目标: 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三、提供诗稿、自由练读 1.师配乐范读。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 1.分句训练。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①指名读; ②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 上册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2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3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2017年用

一升和毫升 认识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第5页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比较中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联系实际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学会用升为单位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 2.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观察、比较容量的多少和感受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大小的容量观念;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感知能力,并培养估计容量的初步意识和简单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容量相升,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容量的含义和认识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容量含义和容量单位升的空间感受。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杯和两个冷水壶,两种玻璃杯各若干个,完全相同的纸杯若干个,1升的量杯和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玻璃容器;实验用的染色的水。 2.每个小组准备1升的量杯,一个比1升大(2?3升)的容器,若干个相同的纸杯;实验用的染色的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悟容量 1.问题引人。 引导:暑假很快过去了,我们又回到校园一起生活、学习。暑假天气真热,同学们每天都要喝好多水,你一天大约喝几杯水呢?大家来说一说。 想一想,喝水的杯数多喝的水就一定就多吗?请同学们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出:杯子有大有小,盛的水就有多有少。大杯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小杯盛的水少,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 引导:你发现老师刚才用了一个什么词儿?(板书:容量)让学生—起说两遍:容量。 那究竟什么是容量?容量的大小用什么单位表示呢?这就是今天要认识的内容——认识升。(板书课题) 2.情境感悟。 (1)初步体验。 出示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玻璃杯,说明像这样能盛水的杯子、水壶、瓶子、锅等都是容器。(板书:容器)让学生说两遍:容器。 比较:比较这两个玻璃杯,哪个能盛的水多,谁的容量大?说说你的想法。 说明:这个大杯子能盛的水多,大杯子的容量就比较大;小杯子能盛的水少,小杯子的容量就小。 (2)比较感悟。 出示两个直观上大小差不多、容量有大小的冷水壶。 引导:同学们看一看,你认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哪一个冷水壶的容量大呢?(让多个同学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 结合交流出现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 ①把两个冷水壶装满水,倒在同样大的杯子里,比较哪个冷水壶里倒出的水杯数多。 ②把其中一个冷水壶倒满,再倒入另一个冷水壶,根据结果比出哪个容量大一些。 演示:先把一个冷水壶倒满水,再往另一个冷水壶里倒,看哪个能盛的水多。 提问:哪个冷水壶容量大?为什么? 追问:如果把这个冷水壶和杯子比,哪个容量大、哪个容量小? 你觉得说冷水壶的容量大、杯子的容量小,是说什么的大小?(它能盛水的多和少,就是杯子、冷水壶里面的大小)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主要内容

欢迎下载学习必备 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 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1、观潮3《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主要描写了被、鸟的天堂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人们称为天下奇观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句子变 化错落有致,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4、火烧云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雅鲁藏布大峡谷2 变化,文中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分领略了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文章体现了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启发学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 欢迎下载学习必备的哲理,

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语文园地一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二)第二单元 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教材内容分析: 2.游山西村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古诗两首5 生活的真挚感情。教材分析 6.题西林壁。1 、爬山虎的脚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这是苏轼在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全诗不仅是对庐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欢迎下载学习必备 这次口语交际趣味性较强,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7、蟋蟀的住宅感受,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到观察带来的乐趣。这次“我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这篇课文是的发现”,通过三个例句和一组对话,引导学生深入体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1)

2020新教材苏教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套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 1 给动物分类 2 鱼类 3 鸟类 4 哺乳类 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 5 运动与位置 6 不同的运动 7 运动的快慢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8 力与运动 9 弹力 10 摩擦力 11 浮力 第四单元简单电路 12 点亮小灯泡 13 导体和绝缘体 14 电路暗箱 15 生活中的电 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 16 常见的岩石 17 认识矿物 18 矿物与我们的生活 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1.1《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动物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科学探索目标 1、按照一定标准给动物分类。 2、摸脊椎,体验脊椎特点。 3、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2、认识某些动物具有共同特点。 3、了解珍贵动物资源,提高保护动物意识。 重点了解某些动物的共同特征,能给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难点制作脊椎模型,探究脊椎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播放《动物世界》片头视频,提问:你们认识哪些动物? 2、进一步提问: 你去过动物园吗? 你喜欢的动物可能住在哪个区? 展示动物园参观示意图。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园里的动物是怎么分 区的? 归纳: 按照某种标椎分区,比如生活习性、居住环境、珍贵程度、进化程度等。观看视频,回 答 看图回答 交流 从视频和旅游等 方面入手,让学 生知道动物的种 类很多,应该进 行分类。 讲授新课一、给动物分类 1、你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 提示:首先确定分类标准。 把分类情况记录下来。小组内确定标 准给动物分类 给动物分类需要 一定标准。按不 同标准会有不同 分类。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课文内容(人教版)范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课文内容(人教版)范文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 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 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 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 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 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 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奇特、雄伟、壮观的景象。 公园一角星期天,晴空万里,天气宜人.我和爸爸特意到公园里游玩.走进公园,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引着我们来到花坛旁.花坛里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黄的大理菊,红的状元红,白的天女散花……千

姿百态,竞相开放.它们散发出的清香随着微风,飘得很远很远.绕过花坛,我们走到了一座圆形的人工湖边.湖水碧绿碧绿的,微波粼粼.湖中央有只石雕的仙鹤,站在一朵“盛开”的石雕荷花上.这仙鹤脖子细长,鹤冠鲜红,颈圈和鹤尾是黑色的,浑身则洁白光滑,在粉红的荷花衬托下,显得格外惹人注目.这仙鹤一只脚稳稳直立,另一只脚高高抬起,昂首挺胸,张开双翅,好像要飞上蔚蓝的天空.它尖嘴朝上喷射着水花,洒落下来,像一串串晶莹的珍珠撤向湖面,击起了点点波纹.它那倒映在湖中的身影随着波纹闪动,美妙极了.人工湖的右边,是一座别致的四角亭.亭檐卷翘,红柱绿瓦.红柱上雕刻着形态多样的花纹,绿瓦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离小亭不远便是几座相连的假山,假山石有的像小猴,有的像灰鼠,有的像山羊,十分有趣.在小亭、假山的背后,树木成行,松柏挺拔,清秀的垂柳随风起舞.我们穿过小径,来到了与假山相对望的长廊.被绿树环绕的长廊,每一根横梁下,镶嵌着木质空雕的“飞龙”,“飞龙”驾上一片片“白云”,似乎在腾云飞动.游人们在长廊里有的观赏景物,有的谈笑风生,还有的正在绘画写生.啊,我多么爱这美丽、整洁的公园一角! 胜似亲人在社会里,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总会遇到好心人给予帮忙。 我感觉这些人特别的亲切,让你感觉没有比他们更加亲切的人了奥。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正确的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学会了寻找自然段的中心句,但是观察的顺序,会说,不会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3、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 4、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训练重点:能从作者的生动描写中,想象画面。 课时安排: 1观潮2课时 2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 3鸟的天堂2课时 4火烧云1课时 语文园地一4课时 1 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主要内容

1、观潮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2、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 3、鸟的天堂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4、火烧云 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文中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了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文章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语文园地一 (二)第二单元 教材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5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1.题西林壁。 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游山西村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6、爬山虎的脚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数学 四 年 级 上 册 教 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设计 1 观潮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人文理“观潮”。 a、导人。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4k)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内容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内容 1、《观潮》: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描写的。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重点写“潮来时”时,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 表示声音的词:人声鼎沸、山崩地裂、闷雷滚动、风号浪吼、震耳欲聋 2、《鸟的天堂》作者是著名作家巴金。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分别是傍晚时候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时候鸟飞鸟鸣的热闹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ABB形式的描写颜色的词语补充:黑乎乎、灰蒙蒙、蓝莹莹、红艳艳、白茫茫、红彤彤、黄澄澄、绿油油…… 事物特点的颜色:枣红、银白、雪白、墨黑、苹果绿、橄榄绿、 百合色、古铜色、咖啡色、玫瑰色 4、《古诗两首》 1)宋代诗人苏轼写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思相接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诗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与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画杨桃》一样。这首诗告诉我们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题:书写,题写。缘:因为。 2)宋代诗人陆游写的《游山西村》一诗中,千古流传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形容陷入困境,似乎已经没有希望,忽然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腊酒:腊月酿的酒。豚:猪疑:怀疑 3)《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 4)《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他还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 5、《巨人的花园》作者是英国作家王尔德,代表作品有《快乐王子》 1)童话分为作家创作的和人民群众中口头流传,后经有心人搜集、整理而成的两类。前者有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德国的豪夫童话,英国的王尔德童话,中国的叶圣陶、张添翼、郑渊洁写的童话。后者是《格林童话》,其中有《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勇敢的小裁缝》 2)从这篇童话中,我懂得了“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或是“快乐是 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6、《小木偶的故事》告诉我们: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理解: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很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但生活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不同的事情回引起不同的情感态度,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7、《白鹅》作者:丰子恺 1)“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统领 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鹅高傲的具体表现,也是文章的过渡句,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8、《猫》作者老舍,被誉为“语言大师”,代表作有《茶馆》、《骆驼祥子》,本册课文《母鸡》也是他写的。 1)作者具体叙述了“古怪”的三个方面:一是有时候特别老实,有时候又特别贪玩,有 是又非常尽职。二是高兴时极其温柔,不高兴时又极其冷漠;三是有时无比勇敢,有时又无比胆小。 9《长城》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升和毫升 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简单周期 三、观察物体 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运动与身体变化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可能性 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八、垂线与平行线 ●怎样滚得远 九、整理与复习 附录混合运算

数学学科四(2)班教学计划 1.学生基本情况:学生41 人,其中男生人,女 生人。上学期及格人,占%。班平均分。 2.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想象和事物产生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能质质疑问难,逐步形成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态度,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经过自己的努力,主动探索并获得数

学知识,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教科书中的“你知道吗”栏目和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爱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感受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体会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95 %,班平均达到80分。 (3)基本技能: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想象和事物产生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能质质疑问难,逐步形成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态度,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经过自己的努力,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教科书中的“你知道吗”栏目和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爱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感受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体会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4)月考试 4 次。 (5)作业批改:详批全部次,略批次,查次。(详批、略批主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X k B 1 . c o m 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具体的活动,初步建立升和毫升的概念,知道1升=1000毫升。(2)理解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会用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