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后思考题第五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后思考题第五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后思考题第五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后思考题第五版

第2章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思 考 题

2.1 ①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 是根据以边长为150mm 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

(20±3)℃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 ,按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确定的。②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 ck 是根据以150mm ×150mm ×300mm 的棱柱体为标准试件,在与立方体标准试件相同的养护条件下,按照棱柱体试件试验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确定的。③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 是采用直接轴心抗拉试验直接测试或通过圆柱体或立方体的劈裂试验间接测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轴心抗拉强度。④由于棱柱体标准试件比立方体标准试件的高度大,试验机压板与试件之间的摩擦力对棱柱体试件高度中部的横向变形的约束影响比对立方体试件的小,所以棱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比立方体的强度值小,故f ck 低于f cu,k 。⑤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 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 之间的关系为:

245.055.0k cu,tk )645

.11(395.088.0αδ?-?=f f 。⑥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 ck 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 之间的关系为:k cu,21ck 88.0f f αα=。

2.2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根据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的。我国新《规范》规定的混凝土强度

等级有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和C80,共14个等级。C50——C80属于高强混凝土范畴。

2.3 根据约束原理,要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就要对混凝土的横向变形加以约束,从而限制混凝

土内部微裂缝的发展。因此,工程上通常采用沿方形钢筋混凝土短柱高度方向环向设臵密排矩形箍筋的方法来约束混凝土,然后沿柱四周支模板,浇筑混凝土保护层,以此改善钢筋混凝土短柱的受力性能,达到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延性的目的。

2.4 单向受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与水泥强度等级、水灰比有很大关系,骨料的性质、混凝土

的级配、混凝土成型方法、硬化时的环境条件及混凝土的龄期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轴心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包括上升段和下降段两个部分。上升段可分为三段,从加载至比例极限点A 为第1阶段,此时,混凝土的变形主要是弹性变形,应力—应变关系接近直线;超过A 点进入第2阶段,至临界点B ,此阶段为混凝土裂缝稳定扩展阶段;此后直至峰点C 为第3阶段,此阶段为裂缝快速发展的不稳定阶段,峰点C 相应的峰值应力通常作为混凝土棱柱体的抗压强度f c ,相应的峰值应变0ε一般在0.0015~0.0025之间波动,通常取0.002。下降段亦可分为三段,在峰点C 以后,裂缝迅速发展,内部结构的整体受到愈来愈严重的破坏,应力—应变曲线向下弯曲,直到凹向发生改变,曲线出现拐点D ;超过“拐点”,随着变形的增加,曲线逐渐凸向应变轴方向发展,此段曲线中曲率最大的一点称为收敛点E ;从“收敛点”开始以后直至F 点的曲线称为收敛段,这时贯通的主裂缝已很宽,混凝土最终被破坏。常用的表示混凝土单轴向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数学模型有两种,第一种为美国E.Hognestad 建议的模型:上升段为二次抛物线,下降段为斜直线;第二种为德国Rusch 建议的模型:上升段采用二次抛物线,下降段采用水平直线。

2.5连接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原点至曲线任一点处割线的斜率,即为混凝土的变形模

量。在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原点作一切线,其斜率即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2.6混凝土在荷载重复作用下引起的破坏称为疲劳破坏。当混凝土试件的加载应力小于混凝土疲

f时,其加载卸载应力—应变曲线形成一个环形,在多次加载卸载作用下,应力—劳强度f

c

应变环越来越密合,经过多次重复,这个曲线就密合成一条直线。当混凝土试件的加载应力

f时,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开始凸向应力轴,在重复荷载过程中逐大于混凝土疲劳强度f

c

渐变成直线,再经过多次重复加卸载后,其应力—应变曲线由凸向应力轴而逐渐凸向应变轴,以致加卸载不能形成封闭环,且应力—应变曲线倾角不断减小。

2.7结构或材料承受的荷载或应力不变,而应变或变形随时间增长的现象称为徐变。徐变对混凝

土结构和构件的工作性能有很大影响,它会使构件的变形增加,在钢筋混凝土截面中引起应力重分布的现象,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会造成预应力损失。影响混凝土徐变的主要因素有:1)时间参数;2)混凝土的应力大小;3)加载时混凝土的龄期;4)混凝土的组成成分;5)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及养护条件;6)构件的形状及尺寸;7)钢筋的存在等。减少徐变的方法有:1)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和水灰比;2)采用较坚硬的骨料;3)养护时尽量保持高温高湿,使水泥水化作用充分;4)受到荷载作用后所处的环境尽量温度低、湿度高。

2.8当养护不好以及混凝土构件的四周受约束从而阻止混凝土收缩时,会使混凝土构件表面出现

收缩裂缝;当混凝土构件处于完全自由状态时,它产生的收缩只会引起构件的缩短而不会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因素有:1)水泥的品种;2)水泥的用量;3)骨料的性质;

4)养护条件;5)混凝土制作方法;6)使用环境;7)构件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减少收缩的方法有:1)采用低强度水泥;2)控制水泥用量和水灰比;3)采用较坚硬的骨料;4)在混凝土结硬过程中及使用环境下尽量保持高温高湿;5)浇筑混凝土时尽量保证混凝土浇捣密实;6)增大构件体表比。

2.9软钢的应力—应变曲线有明显的屈服点和流幅,而硬钢则没有。对于软钢,取屈服下限作

为钢筋的屈服强度;对于硬钢,取极限抗拉强度σb的85%作为条件屈服点,取条件屈服点作为钢筋的屈服强度。热轧钢筋按强度可分为HPB235级(Ⅰ级,符号 )、HRB335级(Ⅱ级,符号)、HRB400级(Ⅲ级,符号)和RRB400级(余热处理Ⅲ级,符号R)四种类型。常用的钢筋应力—应变曲线的数学模型有以下三种:1)描述完全弹塑性的双直线模型(流幅较长低强度钢材);2)描述完全弹塑性加硬化的三折线模型(流幅较短软钢材);

3)描述弹塑性的双斜线模型(没有明显流幅高强度钢材)。

2.10八个HPB300,HRB335,HRBF335,热轧带肋钢筋HRB400,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HRBF400,

热处理带肋钢筋RRB400,HRB500,HRBF500。HRB400屈服强度标准值为400的热轧带肋钢筋,抗拉抗压强度360N/mm2

2.11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如下:1)钢筋的强度必须能保证安全使用;2)钢筋具有

一定的延性;3)钢筋的可焊性较好;4)钢筋的机械连接性能较好;5)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6)施工适应性。

第3章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思 考 题

3.1 混凝土弯曲受压时的极限压应变cu ε的取值如下:当正截面处于非均匀受压时,cu ε的取值

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不同而不同,即cu ε=0.0033-0.5(f cu,k -50)×10-5,且当计算的cu ε值大于0.0033时,取为0.0033;当正截面处于轴心均匀受压时,cu ε取为0.002。

3.2 所谓“界限破坏”,是指正截面上的受拉钢筋的应变达到屈服的同时,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纤

维的应变也正好达到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时所发生的破坏。此时,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纤维的应变c ε=cu ε=0.0033-0.5(f cu,k -50)×10-5,0.0033,受拉钢筋的应变s ε=y ε=f y /E s,,0.01.

3.3 三阶段,第一阶段:混凝土开裂前的未裂阶段,特点1)混凝土没有开裂2)受压区混凝土

的应力图形是直线,收拉区混凝土应力图形在前期为直线后期是曲线3)弯矩与截面曲率基本上是直线关系。第二阶段:混凝土开裂后至钢筋屈服前的裂缝阶段,特点1)在裂缝截面处,受拉区大部分混凝土退出工作,拉力主要由纵向受了钢筋承担,但钢筋没有屈服2)受拉区混凝土已有塑性变形,但不充分,压应力图形为只有上升段的曲线3)弯矩与截面曲率是曲线关系,截面曲率与挠度的增长加快。第三阶段:钢筋开始屈服至截面破坏阶段,特点

1)纵向受拉钢筋屈服,拉力保持为常值;裂缝截面处,受拉区大部分混凝土已退出工作,受压区混凝土压应力曲线图形比较丰满,有上升段曲线,也有下降段曲线;2)由于受压区混凝土合压力作用点外移使内力臂增大,故弯矩还略有增加;3)受压区边缘混凝土压应变达到其极限压应变实验值时,混凝土被压碎,截面破坏;4)弯矩-曲率关系为接近水平的曲线。因为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全过程中第Ⅰ阶段末(即Ⅰa 阶段)可作为受弯构件抗裂度的计算依据;第Ⅱ阶段可作为使用荷载阶段验算变形和裂缝开展宽度的依据;第Ⅲ阶段末(即Ⅲa 阶段)可作为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的依据。所以必须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全过程中各阶段的应力状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正是根据Ⅲa 阶段的应力状态列出的。

3.4

基本假定五个,书上图形。 3.5 当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ρ满足b m in ρρρ≤≤时发生适筋破坏形态;当m in ρρ<时发生少

筋破坏形态;当b ρρ>时发生超筋破坏形态。与这三种破坏形态相对应的梁分别称为适筋梁、少筋梁和超筋梁。由于少筋梁在满足承载力需要时的截面尺寸过大,造成不经济,且它的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属于脆性破坏类型,故在实际工程中不允许采用。由于超筋梁破坏时受拉钢筋应力低于屈服强度,使得配臵过多的受拉钢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钢材的浪费,且它是在没有明显预兆的情况下由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而突然破坏,属于脆性破坏类型,故在实际工程中不允许采用。

3.6 纵向受拉钢筋总截面面积A s 与正截面的有效面积bh 0的比值,称为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百分

率,简称配筋率,用ρ表示。从理论上分析,其他条件均相同(包括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等级与截面尺寸)而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同的梁将发生不同的破坏形态,显然破坏形态不同的梁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也不同,通常是超筋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最大,适筋梁次之,少筋梁最小,但超筋梁与少筋梁的破坏均属于脆性破坏类型,不允许采用,而适筋梁具有较好的延性,提倡使用。另外,对于适筋梁,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ρ越大,截面抵抗矩系

数s α将越大,则由M =20c 1s bh f αα可知,截面所能承担的弯矩也越大,即正截面受弯承载

力越大。X/H0相对受压高度。

3.7 单筋矩形截面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最大值M u,max =)5.01(b b 20c 1ξξα-bh f ,由此式分析

可知,M u,max 与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强度等级及梁截面尺寸有关。

3.8 在双筋梁计算中,纵向受压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采用其屈服强度'y f ,但其先决条件是:

's 2a x ≥或's 0a h z -≤,即要求受压钢筋位臵不低于矩形受压应力图形的重心。

3.9 双筋截面梁只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1)弯矩很大,按单筋矩形截面计算所得的ξ又大于b ξ,

而梁截面尺寸受到限制,混凝土强度等级又不能提高时;2)在不同荷载组合情况下,梁截面承受异号弯矩时;3)架立筋距离近不宜再截断绑扎。应用双筋梁的基本计算公式时,必须满足x ≤b ξh 0和 x ≥2's a 这两个适用条件,第一个适用条件是为了防止梁发生脆性破坏;第二个适用条件是为了保证受压钢筋在构件破坏时达到屈服强度。x ≥2'

s a 的双筋梁出现在受

压钢筋在构件破坏时达到屈服强度'y f 的情况下,此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按公式:)()2/('s 0's 'y 0c 1u a h A f x h bx f M -+-=α计算;x <2's a 的双筋梁出现在受压钢筋在构件破

坏时不能达到其屈服强度'y f 的情况下,此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按公式:

)('s 0s y u a h A f M -=计算。

3.10 T 形截面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中和轴在翼缘内,即x ≤'f h ,这种类型的T 形梁的受

弯承载力计算公式与截面尺寸为'f b ×h 的单筋矩形截面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完全相同;第二种类型为中和轴在梁肋内,即x >'

f h ,这种类型的T 形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与截

面尺寸为b ×h ,'s a ='f h /2,'s A =A s1(A s1满足公式'f 'f c 1s1y )(h b b f A f -=α)的双筋矩形截面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完全相同。

3.11 在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对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及小于C50的构件,1α值取为1.0;

对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及大于C80的构件,1α值取为0.94;而对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C80之间的构件,1α值由直线内插法确定,其余的计算均相同。

第4章 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

思考题

4.1①集中力到临近支座的距离a称为剪跨,剪跨a与梁截面有效高度h0的比值,称为计算剪跨比,

用λ表示,即λ=a/h0。但从广义上来讲,剪跨比λ反映了截面上所受弯矩与剪力的相对比值,因此称λ=M/Vh0为广义剪跨比,当梁承受集中荷载时,广义剪跨比λ=M/Vh0=a/h0;当梁承受均匀荷载时,广义剪跨比λ可表达为跨高比l/h0的函数。

②剪跨比λ的大小对梁的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于无腹筋梁,通常

当λ<1时发生斜压破坏;当1<λ<3时常发生剪压破坏;当λ>3时常发生斜拉破坏。

对于有腹筋梁,剪跨比λ的大小及箍筋配臵数量的多少均对斜截面破坏形态有重要影响,从而使得有腹筋梁的受剪破坏形态与无腹筋梁一样,也有斜压破坏、剪压破坏和斜拉破坏三种。

4.2钢筋混凝土梁在其剪力和弯矩共同作用的剪弯区段内,将发生斜裂缝。在剪弯区段内,由于

截面上同时作用有弯矩M和剪力V,在梁的下部剪拉区,因弯矩产生的拉应力和因剪力产生的剪应力形成了斜向的主拉应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足时,则开裂,并逐渐形成与主拉应力相垂直的斜向裂缝。

4.3斜裂缝主要有两种类型:腹剪斜裂缝和弯剪斜裂缝。腹剪斜裂缝是沿主压应力迹线产生于梁

腹部的斜裂缝,这种裂缝中间宽两头细,呈枣核形,常见于薄腹梁中。而在剪弯区段截面的下边缘,由较短的垂直裂缝延伸并向集中荷载作用点发展的斜裂缝,称为剪弯斜裂缝,这种裂缝上细下宽,是最常见的。

4.4梁斜截面受剪破坏主要有三种形态:斜压破坏、剪压破坏和斜拉破坏。斜压破坏的特征是,

混凝土被腹剪斜裂缝分割成若干个斜向短柱而压坏,破坏是突然发生的。剪压破坏的特征通常是,在剪弯区段的受拉区边缘先出现一些垂直裂缝,它们沿竖向延伸一小段长度后,就斜向延伸形成一些斜裂缝,而后又产生一条贯穿的较宽的主要斜裂缝,称为临界斜裂缝,临界斜裂缝出现后迅速延伸,使斜截面剪压区的高度缩小,最后导致剪压区的混凝土破坏,使斜截面丧失承载力。斜拉破坏的特征是当垂直裂缝一出现,就迅速向受压区斜向伸展,斜截面承载力随之丧失,破坏荷载与出现斜裂缝时的荷载很接近,破坏过程急骤,破坏前梁变形亦小,具有很明显的脆性。

4.5简支梁斜截面受剪机理的力学模型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带拉杆的梳形拱模型,适用于无腹

筋梁,这种力学模型把梁的下部看成是被斜裂缝和垂直裂缝分割成一个个具有自由端的梳状齿,梁的上部与纵向受拉钢筋则形成带有拉杆的变截面两铰拱。第二种是拱形桁架模型,适用于有腹筋梁,这种力学模型把开裂后的有腹筋梁看作为拱形桁架,其中拱体是上弦杆,裂缝间的齿块是受压的斜腹杆,箍筋则是受拉腹杆。第三种是桁架模型,也适用于有腹筋梁,这种力学模型把有斜裂缝的钢筋混凝土梁比拟为一个铰接桁架,压区混凝土为上弦杆,受拉纵筋为下弦杆,腹筋为竖向拉杆,斜裂缝间的混凝土则为斜压杆。后两种力学模型与第一种力学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1)考虑了箍筋的受拉作用;2)考虑了斜裂缝间混凝土的受压作用。

4.6影响斜截面受剪性能的主要因素有:1)剪跨比;2)混凝土强度;3)箍筋配箍率;4)纵筋配筋

率;5)斜截面上的骨料咬合力;6)截面尺寸和形状。

4.7梁的斜压和斜拉破坏在工程设计时都应设法避免。为避免发生斜压破坏,设计时,箍筋的用

量不能太多,也就是必须对构件的截面尺寸加以验算,控制截面尺寸不能太小。为避免发生

斜拉破坏,设计时,对有腹筋梁,箍筋的用量不能太少,即箍筋的配箍率必须不小于规定的最小配箍率;对无腹筋板,则必须用专门公式加以验算。

4.8 (1) 在均匀荷载作用下(即包括作用有多种荷载,但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

生的剪力值小于总剪力值的75%的情况),矩形、T 形和I 形截面的简支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

s sb y 0sv y v 0t sb cs u sin 8.025.17.0αA f h s

A f bh f V V V +??+=+= 式中 V cs ——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V cs =V c +V s ;

V sb ——与斜裂缝相交的弯起钢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f 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 yv ——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 y ——弯起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 sv ——配臵在同一截面内的各肢箍筋的全部截面面积,A sv =n ?A sv1,其中n 为在同

一截面内的箍筋肢数,A sv1为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

s ——沿构件长度方向的箍筋间距;

A sb ——与斜裂缝相交的配臵在同一弯起平面内的弯起钢筋截面面积;

s α——弯起钢筋与构件纵向轴线的夹角;

b ——矩形截面的宽度,T 形或I 形截面的腹板宽度;

h 0——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

(2) 在集中荷载作用下(即包括作用有各种荷载,且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值的75%以上的情况),矩形、T 形和I 形截面的独立简支梁的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

s sb y 0sv y v 0t sb cs u sin 8.00.10.175.1αλA f h s

A f bh f V V V +??++=+= 式中 λ——计算剪跨比,可取λ=a /h 0,a 为集中荷载作用点至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的

距离,当λ<1.5时,取λ=1.5;当λ>3时,取λ=3。

4.9 计算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时应选取以下计算截面:1)支座边缘处斜截面;2)弯起钢筋弯起点

处的斜截面;3)箍筋数量和间距改变处的斜截面;4)腹板宽度改变处的斜截面。

4.10 书上。

4.11 由钢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对梁各个正截面产生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 u 所绘制的图形,称

为材料抵抗弯矩图M R 。以确定纵筋的弯起点来绘制M R 图为例,首先绘制出梁在荷载作用下的M 图和矩形M R 图,将每根纵筋所能抵抗的弯矩M Ri 用水平线示于M R 图上,并将用于弯起的纵筋画在M R 图的外侧,然后,确定每根纵筋的M Ri 水平线与M 图的交点,找到用于弯起的纵筋的充分利用截面和不需要截面,则纵筋的弯起点应在该纵筋充分利用截面以外大于或等于0.5h 0处,且必须同时满足在其不需要截面的外侧。该弯起纵筋与梁截面高度中心线的交点及其弯起点分别垂直对应于M R 图中的两点,用斜直线连接这两点,这样绘制而成的M R 图,能完全包住M 图,这样既能保证梁的正截面和斜截面的受弯承载力不致于破坏,

又能将部分纵筋弯起,利用其受剪,达到经济的效果。同理,也可以利用M R 图来确定纵筋的截断点。因此,绘制材料抵抗弯矩图M R 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梁内每根纵向受力钢筋的充分利用截面和不需要截面,从而确定它们的弯起点和截断点。

4.12 为了保证梁的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纵筋的弯起、锚固、截断以及箍筋的间距应满足以下构造

要求:1)纵筋的弯起点应在该钢筋充分利用截面以外大于或等于0.5h 0处,弯终点到支座边或到前一排弯起钢筋弯起点之间的距离,都不应大于箍筋的最大间距。2)钢筋混凝土简支端的下部纵向受拉钢筋伸入支座范围内的锚固长度l as 应符合以下条件:当V ≤0.7f t bh 0时,l as ≥5d ;当V >0.7f t bh 0时,带肋钢筋l as ≥12d ,光面钢筋l as ≥15d ,d 为锚固钢筋直径。如l as 不能符合上述规定时,应采取有效的附加锚固措施来加强纵向钢筋的端部。3)梁支座截面负弯矩区段内的纵向受拉钢筋在截断时必须符合以下规定:当V ≤0.7f t bh 0时,应在该钢筋的不需要截面以外不小于20d 处截断,且从该钢筋的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1.2l a ;当V >0.7f t bh 0时,应在该钢筋的不需要截面以外不小于h 0且不小于20d 处截断,且从该钢筋的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1.2l a +h 0;当按上述规定的截断点仍位于负弯矩受拉区内,则应在该钢筋的不需要截面以外不小于1.3h 0且不小于20d 处截断,且从该钢筋的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1.2l a +1.7h 0。4)箍筋的间距除按计算要求确定外,其最大间距应满足《规范》规定要求。箍筋的间距在绑扎骨架中不应大于15d ,同时不应大于400mm 。当梁中绑扎骨架内纵向钢筋为非焊接搭接时,在搭接长度内,箍筋的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受拉时,间距不应大于5d ,且不应大于100mm ;受压时,间距不应大于10d ,且不应大于200mm ,d 为搭接箍筋中的最小直径。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纵向箍筋直径的5倍。

4.13 书上p102

第5章 受压构件的截面承载力

思 考 题

5.1 轴心受压普通箍筋短柱的破坏形态是随着荷载的增加,柱中开始出现微细裂缝,在临近破坏

荷载时,柱四周出现明显的纵向裂缝,箍筋间的纵筋发生压屈,向外凸出,混凝土被压碎,柱子即告破坏。而长柱破坏时,首先在凹侧出现纵向裂缝,随后混凝土被压碎,纵筋被压屈向外凸出;凸侧混凝土出现垂直于纵轴方向的横向裂缝,侧向挠度急剧增大,柱子破坏。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稳定系数?来表示长柱承载力的降低程度,即?=s l N N u u /,

l N u 和s N u 分别为长柱和短柱的承载力。根据试验结果及数理统计可得?的经验计算公式:当l 0/b =8~34时,?=1.177-0.021l 0/b ;当l 0/b =35~50时,?=0.87-0.012l 0/b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于长细比l 0/b 较大的构件,考虑到荷载初始偏心和长期荷载作用对构件承载力的不利影响较大,?的取值比按经验公式所得到的?值还要降低一些,以保证安全。对于长细比l 0/b 小于20的构件,考虑到过去使用经验,?的取值略微抬高一些,以使计算用钢量不致增加过多。

5.2 轴心受压普通箍筋柱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为:

)(9.0's 'y c u A f A f N +=? (1)

轴心受压螺旋箍筋柱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为:

)2(9.0's 'y sso y cor c u A f A f A f N ++=α (2)

公式(2)中考虑了螺旋箍筋对柱的受压承载力的有利影响,并引入螺旋箍筋对混凝土约束的折减系数α。在应用公式(2)计算螺旋箍筋柱的受压承载力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按式(2)计算所得的构件承载力不应比按式(1)算得的大50%;2)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不考虑螺旋箍筋的影响而按式(1)计算构件的承载力:a.当l 0/d >12时;b.当按式(2)算得的受压承载力小于按式(1)算得的受压承载力时;c.当螺旋箍筋的换算截面面积A sso 小于纵筋全部截面面积的25%时。

5.3

P112 5.4 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短柱的破坏形态有受拉破坏和受压破坏两种情况。受拉破坏形态又称大

偏心受压破坏,它发生于轴向力N 的相对偏心距较大,且受拉钢筋配臵得不太多时。随着荷载的增加,首先在受拉区产生横向裂缝;荷载再增加,拉区的裂缝随之不断地开裂,在破坏前主裂缝逐渐明显,受拉钢筋的应力达到屈服强度,进入流幅阶段,受拉变形的发展大于受压变形,中和轴上升,使混凝土压区高度迅速减小,最后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值,出现纵向裂缝而混凝土被压碎,构件即告破坏,破坏时压区的纵筋也能达到受压屈服强度,这种破坏属于延性破坏类型,其特点是受拉钢筋先达到屈服强度,导致压区混凝土压碎。受压破坏形态又称小偏心受压破坏,截面破坏是从受压区开始的,发生于轴向压力的相对偏心距较小或偏心距虽然较大,但配臵了较多的受拉钢筋的情况,此时构件截面全部受压或大部分受压。破坏时,受压应力较大一侧的混凝土被压碎,达到极限应变值,同侧受压钢筋的应力也达到抗压屈服强度,而远测钢筋可能受拉可能受压,但都达不到屈服。破坏时无明显预兆,压碎区段较大,混凝土强度越高,破坏越带突然性,这种破坏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其特点是混凝土先被压碎,远测钢筋可能受拉也可能受压,但都不屈服。偏心受压构件按受力情况可分为单向偏心受压构件和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按破坏形态可分为大偏心受压构件和小偏心受压构件;按长细比可分为短柱、长柱和细长柱。

5.5 长柱要考虑失稳破坏和二阶效应。偏心受压长柱的正截面受压破坏有两种形态,当柱长细比

很大时,构件的破坏不是由于材料引起的,而是由于构件纵向弯曲失去平衡引起的,称为“失稳破坏”,它不同于短柱所发生的“材料破坏”;当柱长细比在一定范围内时,虽然在承受偏心受压荷载后,偏心距由e i 增加到e i +f ,使柱的承载能力比同样截面的短柱减小,但就其破坏本质来讲,与短柱破坏相同,均属于“材料破坏”,即为截面材料强度耗尽的破坏。轴心压力对偏心受压构件的侧移和挠度产生附加弯矩和附加曲率的荷载效应称二阶效应。由挠曲产生的称p- 效应。

5.6

P128三个。 5.7 大、小偏心受压破坏的界限破坏形态即称为“界限破坏”,其主要特征是:受拉纵筋应力达

到屈服强度的同时,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了极限压应变。相应于界限破坏形态的相对受压区高度设为b ξ,则当ξ≤b ξ时属大偏心受压破坏形态,当ξ>b ξ时属小偏心受压破坏形态。

5.8

P131 5.9 5.10

5.11 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界限破坏时的轴力

0b c 1b h b f N ξα=,当b N N ≤时,为大偏心受压;当b N N >时,为小偏心受压。

5.12

5.13

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N u —M u 的相关曲线是指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的受压承载力设计值N u 与正截面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 u 之间的关系曲线。整个曲线分为大偏心受压破坏和小偏心受压破坏两个曲线段,其特点是:1)M u =0时,N u 最大;N u =0时,M u 不是最大;界限破坏时,M u 最大。2)小偏心受压时,N u 随M u 的增大而减小;大偏心受压时,N u 随M u 的增大而增大。3)对称配筋时,如果截面形状和尺寸相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级别也相同,但配筋数量不同,则在界限破坏时,它们的N u 是相同的(因为N u =b c 1bx f α),因此各条N u —M u 曲线的界限破坏点在同一水平处。应用N u —M u 相关曲线,可以对一些特定的截面尺寸、特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特定的钢筋类别的偏心受压构件,通过计算机预先绘制出一系列图表,设计时可直接查表求得所需的配筋面积,以简化计算,节省大量的计算工作。

第6章 受拉构件的截面承载力

思 考 题

6.1 当轴心受拉杆件的受拉钢筋强度不同时,其正截面的受拉承载力N u 等于各根钢筋的抗拉强度

设计值与其截面面积的乘积之和。

6.2 偏心受拉构件按纵向拉力N 的位臵不同,分为大偏心受拉与小偏心受拉两种情况:当纵向拉

力N 作用在钢筋A s 合力点及's A 合力点范围以外时,属于大偏心受拉情况;当纵向拉力N 作用在A s 合力点及's A 合力点范围以内时,属于小偏心受拉情况。

6.3 小偏心受拉构件在临破坏前,一般情况是截面全部裂通,拉力完全由钢筋承担。计算时,可

假定构件破坏时钢筋A s 及's A 的应力都达到屈服强度,根据内外力分别对钢筋A s 及's A 的合力点取矩的平衡条件,即得到小偏心受拉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依次公式即可计算出所需的钢筋A s 及's A 的截面面积。

6.4 由于大偏心受拉构件的截面受力情况与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受力情况非常接近(除了大偏心

受拉构件截面上作用的是一个偏心拉力N ,而受弯构件截面上作用的是一个弯矩M 之外),二者的破坏特征相类似,且大偏心受拉构件在界限破坏时也是受拉钢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f y 的同时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cu ε,与受弯构件的界限破坏情形完全相同。因此,大偏心受拉

构件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b ξ也可按受弯构件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公式:

cu s y 1b 1εβξ?+

=

E f (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 和

cu s y cu 1b 002

.01εεβξ?++=

E f (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

来计算,故大偏心受拉构件的x b 取与受弯构件相同。

6.5 偏心受拉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V u 等于混凝土和箍筋承担的剪力V cs 扣掉轴向拉力的不利

作用,而偏心受压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V u 等于混凝土和箍筋承担的剪力V cs 加上轴向压力的有利作用。这是因为轴向拉力的存在有时会使斜裂缝贯穿全截面,导致偏心受拉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比无轴向拉力时要降低一些。而轴向压力的存在则能推迟垂直裂缝的出现,并使裂缝宽度减小,从而使得偏心受压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比无轴向压力时要高一些,但有一定限度,当轴压比N /f c bh =0.3~0.5时,再增加轴向压力就将转变为带有斜裂缝的小偏心受压的破坏情况,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达到最大值,因此,在计算偏心受压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时,注意当轴向压力N >0.3f c A 时,取N =0.3f c A ,A 为构件的截面面积。

第7章 受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

思 考 题

7.1

7.2

7.3 纵向钢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ζ表示受扭构件中所配臵的受扭纵筋沿截面核心周长单位长

度上的拉力与受扭箍筋沿构件纵向单位长度上的拉力的比值,其表达式为:

cor st1yv st y u A f s

A f l ??=ζ

控制好ζ的值就可以使受扭构件中的纵筋和箍筋在构件破坏时均能达到屈服强度,从而避免发生部分超筋破坏。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ζ的限制条件为:0.6≤ζ≤1.7,且当ζ>1.7时,按ζ=1.7进行计算。

7.4 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的适筋破坏是在扭矩的作用下,纵筋和箍筋先到达屈服强度,然后混凝

土被压碎而破坏,属于延性破坏类型;部分超筋破坏主要发生在纵筋与箍筋不匹配,两者配筋率相差较大时,当纵筋配筋率比箍筋配筋率小得多时,则破坏时仅纵筋屈服,而箍筋不屈服;反之,则箍筋屈服,纵筋不屈服,这种破坏亦具有一定是延性,但较适筋受扭构件破坏时的截面延性小;超筋破坏主要发生在纵筋和箍筋的配筋率都过高时,破坏时纵筋和箍筋都没有达到屈服强度而混凝土先行压坏,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少筋破坏主要发生在纵筋和箍筋配臵均过少时,此时一旦裂缝出现,构件会立即发生破坏,破坏时纵筋和箍筋不仅达到屈服强度而且可能进入强化阶段,属于脆性破坏类型。

在受扭计算中,为了避免少筋破坏,受扭构件的配筋应有最小配筋量的要求,受扭构件的最小纵筋和箍筋配筋量,可根据钢筋混凝土构件所能承受的扭矩T 不低于相同截面素混凝土构件的开裂扭矩T cr 的原则确定;为了避免发生超筋破坏,构件的截面尺寸应满足一定的要求,即:

当b h /w (或w w /t h )≤4时,c c t

025.08.0f W T bh V β≤+; 当b h /w (或w w /t h )=6时,

c c t 02.08.0f W T bh V β≤+ 当4<b h /w (或w w /t h )<6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7.5 在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中,如符合0.7f t ≤t 0//W T bh V +的条件,则说明必须进行构件截

面受剪扭承载力计算,来配臵钢筋。如符合t 0c c 8.0//25.0W T bh V f +≤β的条件,则说明构件截面尺寸不符合要求,剪扭构件发生超筋破坏。

7.6 为满足受扭构件受扭承载力计算和构造规定要求,配臵受扭纵筋应注意以下问题:1)受扭纵

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取为:

y t min ,st min ,st 6.0f f Vb T bh A l l ?==

ρ, 式中当2/>Vb T 时,取Vb T /=2;2)受扭纵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和梁的截面宽度;3)在截面四周必须设臵受扭纵筋,其余纵筋沿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臵;4)当支座边作用有较大扭矩时,受扭纵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支座累;5)在弯剪扭构件中,弯曲受拉边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量,不应小于按弯曲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计算出的钢筋截面面积,与按受扭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计算并分配到弯曲受拉边钢筋截面面积之和。

配臵受剪扭箍筋应注意以下问题:1)受剪扭箍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8f t /f yv ,即:

yv sv1sv 28.0f f bs nA t

≥=ρ;

2)箍筋必须做成封闭式,且应沿截面周边布臵;3)当采用复合箍筋时,位于截面内部的箍筋不应计入;4)受扭所需箍筋的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 (d 为箍筋直径)。

7.7 我国规范受扭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的系数t β为剪扭构件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它反映了

剪力对剪扭构件混凝土受扭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其表达式有两种,一般剪扭构件的t β值为:

t β=0t 5.015.1bh W T V +;

集中荷载作用下独立的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的t β值为:

t β=0t )1(2.015.1bh W T V ++λ。

这两个表达式都表示了剪力V 与扭矩T 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即剪扭相关性。此表达式的取值考虑了剪扭比T V /和截面尺寸的影响,对于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剪扭构件还考虑了计算截面的剪跨比λ的影响,且t β的取值范围为:0.5≤t β≤1.0,当计算得出的t β小于0.5时,取t β=0.5,若大于1.0时,取t β=1.0。

《金属学及热处理》_崔忠圻编_机械工业出版社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 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 等晶向 3.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a=b≠c, c=2/3a。今有一晶面在X、Y、Z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是5个原子间距,2个原子间距和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参数。 解:设X方向的截距为5a,Y方向的截距为2a,则Z方向截距为3c=3X2a/3=2a,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 1/5a,1/2a,1/2a 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2,5,5 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 5 5) 4.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解:(1 0 0)面间距为a/2,(1 1 0)面间距为√2a/2,(1 1 1)面

间距为√3a/3 三个晶面晶面中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0) 7.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胞中的轴比c/a=1.633 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格配位数为12,即晶胞上底面中心原子与其下面的3个位于晶胞内的原子相切,成正四面体,如图所示 则OD=c/2,AB=BC=CA=CD=a 因△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有OC=2/3CE 由于(BC)2=(CE)2+(BE)2 则 有(CD)2=(OC)2+(1/2c)2,即 因此c/a=√8/3=1.633 8.试证明面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半径为r=0.414R 解: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半径r=a/2-√2a/4=0.146a 面心立方原子半径R=√2a/4,则a=4R/√2,代入上式有

管理学原理课后思考复习题

管理学原理课后思考复习题2 1.管理者出席社区的集会或社会活动时,所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2.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是哪一项技能。 3.保证企业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所制定的计划和所下达的命令,这是管理的.职能。 4.管理中哪项职能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 5.假如管理者认为解雇工厂中20%的工人是正当的,因为这将增强工厂的盈利能力,使余下的80%的工人更有报障,并且符合股东的利益,那么这位管理者接受的道德观是属于哪一种道德观类型 6.如果一个人做周围人所期望的事,他正处于道德发展的什么层次。 7.如果一个人只在符合自己的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则,那么他正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一种层次 8.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什么? 9.如果组织面对的是竞争程度较高的市场,那么通常其决策重点的是如何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而不应是如何对竞争对手的行为作出快速反应、如何如何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外如何降低生产成本的说法正确吗? 10、如果组织面对的是垄断程度较高的市场,其决策重点通常不是的是如何改善生产条件而是如何完善营销网络、何扩大生产规模、如何降低生产成本的说法正确吗? 11.非程序化决策的决策者主要是处于哪个层次的管理管理者? 12.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钟决策思路,这种方法是什么决策方法? 13.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是根据计划的明确性明确性的性质分类的方法是否正确?14.在经营计划调整中,适用于品种比较稳定的是情况下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调整常采用的方法是滚动计划法还是综合评价法? 15.根据价值链分析法,不属于基本活动的是内部后勤还是技术开发? 16、网络计划技术的基础是什么? 17.矩阵组织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18.企业中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的含义是什么? 19.某总经理把产品销售的责任委派给一位市场经营的副总经理,命其负责所有地区的经销办事处,但同时总经理又要求各地区经销办事处的经理们直接向总会计师汇报每天的销售数字,而总会计师也可以直接向各经销办事处经理们。总经理的这种做法违反了什么原则。 20.面谈的主要不足是什么? 21.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是非常重要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但是二者各有利弊。你认为在哪种 情况下宜化先采用内部提升的方式。 22.认为各种领导方式都可能在一定环境内有效,这种环境是多种外部与内部因素的综合 作用体是现有领导理论的哪一种? 23.管理方格论中,表示领导者只重视任务效果而不重视下属的发展和土气的是哪一种类型。24.根据权变理论,在环境较差的情况,采用那种类型的方式比较有效。 25.某企业多年来任务完成得都比较好,职工经济收入也较高,但领导和职工的关系却很差,该领导很可能是管理方格中所说的那种类型? 26.某人以前只有宾馆管理经验而无航运业管理经验,但被聘航空公司的总裁后,短短三年,就使这家亏本企业成为高盈利企业。有人你认为下述四种说法哪中说法有明显的错误A最高管理者不需要专业知识,人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就够了

(完整版)金属学及热处理习题参考答案(1-9章)

第一章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 一、名词解释: 1.晶体: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2.非晶体:指原子呈不规则排列的固态物质。 3.晶格:一个能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 4.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单元。 5.单晶体: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 6.多晶体:由许多取向不同,形状和大小甚至成分不同的单晶体(晶粒)通过晶界结合在一起的聚合体。 7.晶界:晶粒和晶粒之间的界面。 8.合金:是以一种金属为基础,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经过熔合而获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9.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10.相:金属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晶格形式并以界面分开的各个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1.组织:用肉眼观察到或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的相的形态及分布的图象统称为组织。 12.固溶体: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成分和性能均匀的、结构上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 二、填空题: 1.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是否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 2.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3.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 4.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占据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两种。 5.置换固溶体按照溶解度不同,又分为无限固溶体和有限固溶体。 6.合金相的种类繁多,根据相的晶体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7.同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征是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良好的塑性,不透明,有光泽,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8.金属晶体中最主要的面缺陷是晶界和亚晶界。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解:(1)设速率方程为 代入数据后得: 2.8×10-5=k ×(0.002)a (0.001)b ① 1.1×10-4=k ×(0.004)a (0.001)b ② 5.6×10-5=k ×(0.002)a (0.002)b ③ 由②÷①得: 2a =4 a=2 由③÷①得: 2b =2 b=1 (2)k=7.0×103(mol/L)-2·s -1 速率方程为 (3)r=7×103×(0.0030)2×0.0015=9.45×10-5(mol ·L -1·s -1) 3解:设速率方程为 代入数据后得: 7.5×10-7=k ×(1.00×10-4)a (1.00×10-4)b ① 3.0×10-6=k ×(2.00×10-4)a (2.00×10-4)b ② 6.0×10-6=k ×(2.00×10-4)a (4.00×10-4)b ③ 由③÷②得 2=2b b=1 ②÷①得 22=2a ×21 a=1 k=75(mol -1·L ·s -1) r=75×5.00×10-5×2.00×10-5=7.5×10-8(mol ·L -1·s -1) 5解:由 得 ∴△Ea=113.78(kJ/mol ) 由RT E a e k k -=0得:9592314.81078.11301046.5498.03?=?==??e ke k RT E a 9解:由阿累尼乌斯公式:RT E k k a 101ln ln -=和RT E k k a 202ln ln -=相比得: ∴ 即加催化剂后,反应速率提高了3.4×1017倍 因△r H θm =Ea(正) -Ea(逆) Ea(逆)=Ea(正)-△r H θm =140+164.1=304.1(kJ/mol) 10解:由)11(ln 2 112T T R Ea k k -=得: )16001(314.8102621010.61000.1ln 2 384T -?=??-- T 2=698(K ) 由反应速率系数k 的单位s-1可推出,反应的总级数为1,则其速率方程为 r=kc(C 4H 8) 对于一级反应,在600K 下的)(1014.110 10.6693.0693.0781s k t ?=?== - ) ()(2O c NO kc r b a =)()(107223O c NO c r ?=) ()(355I CH c N H C kc r b a =)11(ln 2112T T R E k k a -=)627 15921(314.8498.081.1ln -=a E ) /(75.41046.5656314.81078.113903s mol L e e k k RT E a ?=??==??--36.40298314.810)140240(ln 32112=??-=-=RT E E k k a a 1712104.3ln ?=k k

热处理课后思考题答案资料

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并说明原因。 (1)马氏体是硬而脆的相。 (2)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大于Vk时,则冷速越大,所得马氏体的硬度越高。(3)钢中的合金元素含量越高,其淬火后的硬度也越高。 (4)本质细晶粒钢的晶粒总是比本质粗晶粒钢的晶粒细。 (5)同种钢材在同样的加热条件下,总是水冷的比油冷的淬透性好,小件的比大件的淬透性好。 2、马氏体组织有哪几种基本类型他们的形成条件、晶体结构、组织形态、性能有何特点?马氏体的硬度与含碳量关系如何? 3、说明共析碳钢C曲线各个区、各条线的物理意义并指出影响C曲线形状和位置的主要因素。 4、淬透性与淬硬层深度两者有何联系和区别影响钢淬透性的因素有哪些影响钢制零件淬硬层深度的因素有哪些? 5、用20钢进行表面淬火和用45钢进行渗碳处理是否合适?为什么? 6、一批45钢零件进行热处理时,不慎将淬火件和调质件弄混,如何区分开?为什么? 7、将两个T12钢小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冷却至室温,试回答问题,并说明原因。 (1)哪个温度淬火后马氏体晶粒粗大? (2)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含碳量较多? (3)哪个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多? (4)哪个淬火后末溶碳化物量多? (5)哪个淬火适合?为什么? 8、分别用45钢和15钢制造机床齿轮,要求齿表面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心部具有良好的韧性.安排工艺路线,热处理工序目的及使用状态下的组织。 5-3、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并说明原因。 解:1.马氏体是硬而脆的相。错,马氏体是硬的相,渗碳体才是脆的相; 2.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大于Vk时,则冷速越大,所得马氏体的硬度越高。错,马氏体硬度取决于含碳量,与冷却速度无关。 3.钢中的合金元素含碳量越高,其淬火后的硬度也越高。错,合金元素对淬透性的影响大,但对硬度影响小 4.本质细晶粒钢的晶粒总是比本质粗晶粒钢的晶粒细。错,晶粒的大小与加

管理学原理第三章自测练习题

Chapter Three: Foundations of Planning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included in the definition of planning? a. Define the organization’s objectives or goals. b. Establish an overall strategy for achieving these objectives or goals. c. Allocate resources and develop a chain of communication. d. Develop a hierarchy of plans to integrate and coordinate activities.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n argument against formal planning? a. Planning focuses on the future. b. Planning may create rigidity. c. Planning replaces creativity. d. Planning ignores prior successes. 3. Which of following is not one of the reasons why managers should engage in planning as that was stated in the text? a. Planning reduces cost. b. Planning minimizes waste and redundancy. c. Planning provides direction. d. Planning facilitates control. 4. Plans that determine specific details about organizational objectives that are to be achieved are called a. strategic plans. b. tactical plans. c. long-term plans. d. detailed plans. 5. Successful plans may provide a. a false sense of security. b. only success. c. increased awareness of the environment. d. increased awareness of chang e.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MOST accurate? a. Many studies confirm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ning and performance. b. All organizations that plan extensively outperform those that plan less formally. c. All organizations that plan outperform those that do not. d. Many studies confirm that planning does not lead to greater performance because labor unions are weak. 7. _____ plans are differentiated by their breadth. a. Directional and specific b. Single use and standing c. Strategic and tactical d. Long-term and short-term 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popular way to describe plans? a. breadth b. time frame c. specificity d. length 9. Tactical and strategic plans differ in all of the following ways except

结构动力学习题解答一二章

第一章 单自由度系统 1、1 总结求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的方法与步骤。 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求法有:牛顿第二定律法、动量距定理法、拉格朗日方程法与能量守恒定理法。 1、 牛顿第二定律法 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系统所受的合力; (2)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 x m &&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2、 动量距定理法 适用范围:绕定轴转动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与动量距分析; (2) 利用动量距定理J ∑=M θ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3、 拉格朗日方程法: 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设系统的广义坐标为θ,写出系统对于坐标θ的动能T 与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求出拉格朗日函数的表达式:L=T-U ; (2)由格朗日方程 θθ ??- ???L L dt )(&=0,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4、 能量守恒定理法 适用范围:所有无阻尼的单自由度保守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对系统进行运动分析、选广义坐标、写出在该坐标下系统的动能T 与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出机械能守恒定理的表达式 T+U=Const (2)将能量守恒定理T+U=Const 对时间求导得零,即 0) (=+dt U T d ,进一步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1、2 叙述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与步骤。 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有两个:衰减曲线法与共振法。 方法一:衰减曲线法。 求解步骤:(1)利用试验测得单自由度系统的衰减振动曲线,并测得周期与相邻波峰与波谷的幅值i A 、1+i A 。 (2)由对数衰减率定义 )ln( 1 +=i i A A δ, 进一步推导有 2 12ζ πζδ-= ,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一、填空: 1、原子呈无序堆积状态的物体叫,原子呈有序、有规则排列的物体称为。一般固态金属都属于。 2、在晶体中由一系列原子组成的平面,称为。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中心的直线,可代表晶格空间排列的的直线,称为。 3、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和三种。铬属于晶格,铜属于晶格,锌属于晶格。 4、金属晶体结构的缺陷主要有、、、、、和 等。晶体缺陷的存在都会造成,使增大,从而使金属的提高。 5、金属的结晶是指由原子排列的转变为原子排列的过程。 6、纯金属的冷却曲线是用法测定的。冷却曲线的纵坐标表示,横坐标表示。 7、与之差称为过冷度。过冷度的大小与有关, 越快,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越,过冷度也就越大。 8、金属的结晶过程是由和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 9、细化晶粒的根本途径是控制结晶时的及。 10、金属在下,随温度的改变,由转变为的现象称为

同素异构转变。 二、判断: 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是由其内部组织结构所决定的。() 2、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3、体心立方晶格的原子位于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及立方体六个平面的中心。() 4、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均低于理论结晶温度。() 5、金属结晶时过冷度越大,结晶后晶粒越粗。() 6、一般说,晶粒越细小,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 7、多晶体中各晶粒的位向是完全相同的。() 8、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9、在任何情况下,铁及其合金都是体心立方晶格。() 10、同素异构转变过程也遵循晶核形成与晶核长大的规律。() 11、金属发生同素异构转变时要放出热量,转变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三、选择 1、α—Fe是具有()晶格的铁。 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2、纯铁在1450℃时为()晶格,在1000℃时为()晶格,在600℃时为 ()晶格。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3、纯铁在700℃时称为(),在1000℃时称为(),在1500℃时称为()。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11905

第一章 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答:三个基本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这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所以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特征: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3. 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基本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答: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答:有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目标。 答: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方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第二章 1.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对现代企业经营有何启示。比如,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现代企业做到这几点才能在企业中得人心,每个人都积极做好自己的工作,企业工作效率才会提高。“明法、一法”明法是法律公布于世。一法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答:斯密认为日用必需品供应情况的好坏,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和判断力的高低;二是从事游泳劳动的人数和从事无用劳动人数的比例。巴贝奇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认为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一好处。 3.科学管理理论为什么会在19世纪末的美国产生?泰罗为什么要研究并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其理论的实质是什么?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谈谈科学管理理论对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启发。 答:因为当时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也逐步走向垄断的资本主义。单凭经验进行生产和管理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剧烈争夺的局面了。泰罗认为单凭经验进行管理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实质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内容: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钢的热处理》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钢的热处理》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板条状马氏体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及一定的塑性与韧性。 2.淬火钢低温回火后的组织是 M回(+碳化物+Ar),其目的是使钢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中温回火后的组织是 T回,一般用于高σ e 的结构件;高温回火后的组织是S回,用于要求足够高的强度、硬度及高的塑性、韧性的零件。 3.马氏体按其组织形态主要分为板条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两种。 4.珠光体按层片间距的大小又可分为珠光体、索氏体和托氏体。 5.钢的淬透性越高,则临界冷却却速度越低;其C曲线的位置越右移。 6.钢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和为淬火做组织准备;它主要适用于过共析(高碳钢)钢。 7.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消除内应力,稳定尺寸;改善塑性与韧性;使强度、硬度与塑性和韧性合理配合。 8.T8钢低温回火温度一般不超过 250℃,回火组织为 M回+碳化物+Ar ,其硬度大致不低于 58HRC 。(二)判断题 1.随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增高,马氏体转变后,其中片状马氏体减小,板条状马氏增多。(×) 2.马氏体是碳在a-Fe中所形成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当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体积发生收缩。(×) 3.高合金钢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又具有良好的淬硬性。(×) 4.低碳钢为了改善切削加工性,常用正火代替退火工艺。(√) 5.淬火、低温回火后能保证钢件有高的弹性极限和屈服强度、并有很好韧性,它常应用于处理各类弹簧。(×) 6.经加工硬化了的金属材料,为了基本恢复材料的原有性能,常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 (三)选择题 1.钢经调质处理后所获得的组织的是 B 。 A.淬火马氏体 B.回火索氏体 C.回火屈氏体 D.索氏体 2.若钢中加入合金元素能使C曲线右移,则将使淬透性 A 。 A.提高 B.降低 C.不改变 D.对小试样提高,对大试样则降代 3.为消除碳素工具钢中的网状渗碳体而进行正火,其加热温度是 A 。 A.Accm+(30~50)℃ B.Accm-(30~50)℃ C.Ac1+(30~50)℃ D.Ac1-(30~50)℃ 4.钢丝在冷拉过程中必须经 B 退火。 A.扩散退火 B.去应力退火 C.再结晶退火 D.重结晶退火 5.工件焊接后应进行 B 。A.重结晶退火 B.去应力退火 C.再结晶退火 D.扩散退火 6.某钢的淬透性为J,其含义是 C 。 A.15钢的硬度为40HRC B.40钢的硬度为15HRC C.该钢离试样末端15mm处硬度为40HRC D.该钢离试样末端40mm处硬度为15HRC (四)指出下列钢件的热处理工艺,说明获得的组织和大致的硬度: ① 45钢的小轴(要求综合机械性能好); 答: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回火索氏体;25~35HRC。 ② 60钢簧; 答:淬火+中温回火;回火托氏体;35~45HRC。 ③ T12钢锉刀。答:淬火+低温回火;回火马氏体+渗碳体+残余奥氏体;58~62HRC。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1

第一章 1、管理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组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需要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基本职能。 3、所谓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4、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三大类。 5、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都赫特伯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 6.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 7、管理者要具备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职能三类技能。 8、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 9、控制的实质就是为了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10、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11、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12、管理的对象应当是组织中所有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 第二章 1、纵观管理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分为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思想四个阶段。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构成了古典管理理论的框架。 3、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即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4、一个员工在任何活动中只应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这就是法约尔提出的统一指挥原则。 5、正式组织以效率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为主要标准。 6、决策理论认为,企业中决策可以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两类。 第三章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为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2、管理和战略,战略告诉我们怎样“做正确的事”,管理在解决如何“正确地做事”。 3、管理方法一般可分为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 4、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实质是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的经济关系。 5、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最根本的一点是要严明。 第四章 1、伦理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 2、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是从组织自身角度看问题,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3、合乎伦理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4、综合社会契约理化观主X把实证和规X两种方法并入商业伦理中。 第五章 1、根据赫伯特。西蒙的观点,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化原则,而不是最优化。 2、战术决策旨在实现组织中各环节的高度协调各资源的合理使用。 3、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4、程序性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而非程序性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 5、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 6、按决策的性质分,有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7、盈亏平衡点分析是在把生产总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基础上,分析成本、产量利润三者关系的计量方法。 8、不确定型决策无法预知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

化学动力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习题答案 1. 某放射性元素经14天后,活性降低了%。试求:(1)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2)若要分解掉90%,需经多长时间 解: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符合一级反应规律。 设反应开始时,其活性组分为100%,14天后,剩余的活性组分为100%%,则: A,031A,011100 ln ln 5.0710d 14100 6.85 c k t c x --===?-- 312 ln 2/ln 2/(5.0710)136.7d t k -==?= A,03A,0A,0111ln ln 454.2d 0.9 5.071010.9 c t k c c -===-?- 2.已知某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为某简单级数反应,给某病人在上午8时注射该药物,然后分别经过不同时刻t 测定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c (以mmol?L -1表示),得到如下数据: t / h 4 8 12 16 c/(mmol?L -1) 如何确定该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的反应级数该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分别是多少 解:此题可用尝试法求解反应级数。先求出不同时刻的ln c : t / h 4 8 12 16 ln c ? ? ? ? 以ln c 对t 作图,得一直线,相关系数为,所以此为一级反应,即n=1。 直线的斜率为?,则有此反应的速率常数为;半衰期1/2ln 2 7.24h t k ==。 3.蔗糖在酸催化的条件下,水解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经实验测定对蔗糖呈一 级反应的特征: 122211261266126H C H O H O C H O C H O + +??→+ 蔗糖(右旋) 果糖(右旋) 葡萄糖(左旋)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涉及知识点归纳

管理学原理 第1章管理体系概论 1. P4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普 遍适用于各类组织 2. 管理过程基本四项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3. P6管理系统: 管理主体——管理者(中层和基层管理者既是管理主体又是管理客体) 管理客体——管理的对象 管理目标——组织绩效:效果&效率 管理活动 管理环境——组织环境:内部&外部(外部:外部一般&外部特定) 【Q&A:P72 三、1、管理环境 2、管理效率】 4. P10管理者的十种角色: ①决策类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②人际关系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③信息类角色(信息接受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 5. P13管理层次:高层管理——战略管理 中层管理——战术管理 基层管理——作业管理 6. 弗雷德里克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7. P32亨利法约尔认为经营与管理是不同的概念经营包括管理 第一个提出“管理职能”概念的是亨利法约尔。 8. P38霍桑试验。①照明试验:工作条件与劳动生产率之间不 存在明显正相关 ②继电器装配和云母剥离实验:管理方式的改变带来时期的提高和 人际关系的改善。 ③访谈实验:工人由于关心个人问题而会影响工作效率 ④绕线实验: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往往会影响正常的工 作效率,管理人员需要正确引导。 9. P41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巴纳德认为,个体协作意愿强度的 高低,取决于个体的“牺牲”与组织提供的“诱因”的比较 10. P42现代管理理论: 1 社会系统学派: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协作意愿、共同目

标、成员信息沟通) 2 决策理论学派:管理就是制定决策 3 管理过程学派: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4 数量管理学派:管理数学模型定量分析 5 经验管理学派:分析企业管理经验 6 系统管理学派:系统观点考察组织结构及管理基本职能 7 权变管理学派:应变的思想 第2章管理领域 1. P74 市场营销:组织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 足消费者需求,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 P76 生产观念:专注于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和 降低生产成本。 产品观念:认为只要有好产品,销路没问题。 推销观念(销售观念):致力于产品的推广和广告活动 市场营销观念:以顾客需求的变化为基准调整组织营销策略 社会营销观念:不仅考虑组织和消费者利益,还要考虑社会福利 3. P76生产观念和产品观念易出现“营销近视症”,过分重视自己 的产品而忽视产品背后的效用和利益,忽视对消费者及其需 求的分析。 4. P82 生产管理:为了实现组织经营目标,有效地利用生产资 源,对组织生产过程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生产出满足市 场需求的产品并提供服务的管理活动。 5. P86现代生产管理方式:①准时制(超前而超得不多) ②精益生产 ③定制生产 ④敏捷制造 ⑤供应链管理 6. P88 物流管理的目标:提高组织对顾客的响应速度,降低或 消除物流过程的交货延期、货物缺损和货物错运等误差,并 通过物流节点组织之间的合作降低企业库存量、库存成本和 其他运营成本。

管理学原理 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C 5.D 二、多项选择题 1.C 2.BCDE 3.BCE 4.ACDE 5.ABCDE 三、判断题 1.× 2. × 3.√ 4.× 5. × 四、简答题 1.简述组织的含义和类型。 组织是具有既定目标和正式结构的社会实体。“社会实体”指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既定目标”指组织要获得的预期效果;“正式结构”指组织任务是由组织成员分工协作完成的。 按照组织的社会功能划分,可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和群众组织。 按组织的基本性质划分,可分为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 2.管理的含义是什么? 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中,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含义: (1)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2)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 (3)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4)管理的客体是组织中的各种资源。 (5)管理是一个过程。 (6)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 3.简述管理职能和管理过程。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个职能构建起来的。管理是一个围绕实现组织目标而展开的复杂过

程。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职能构成了管理过程。这个过程以计划为起点,制定好计划后,就要对组织内各构成素和活动进行组织,继而实施领导,然后对计划执行情况和组织运行情况进行控制,最后实现计划目标,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管理过程。之后再提出新的计划目标,开始新的循环。管理过程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地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4.为什么环境研究对于管理十分重要? 任何组织的管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要受到各种各样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个组织要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了解其所处的环境,并及时掌握环境的变化,分析、确定环境因素对组织的影响,针对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对策,采取与环境变化相适应的管理形式和方法。管理者只有提高自己对环境变化的分析、判断与预见能力,才能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及时性和稳定性。 5.简述管理环境的分类。 管理环境通常将其归纳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类。管理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组织内部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管理的外部环境可分为特定环境和一般环境。 6.简要说明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它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管理者如果掌握了系统的管理知识与方法,就有可能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正确的、切实可行的方案。管理的艺术性,指一切管理活动都应当具有创造性。由于管理工作所处的环境和要处理的许多问题常常是复杂多变的,管理科学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仅凭书本上的管理理论和公式进行管理活动是不能成功的。在实践中,管理者应用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必须与具体的管理环境和管理对象相结合,发挥创造性,灵活运用,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7.如何识别一个人是不是管理者? 管理者是指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即在组织中对他人的工作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期实现组织目标的人。管理者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但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并不都是管理者。管理者区别于其他管理人员的显著特征是管理者拥有直接下属,负有直接指挥下属开展工作的职责。 8.高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高层管理者是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制订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沟通组织与外界的交往联系,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他们在与外界交往中,往往代表组织以“官方”的身份出现。 9.中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中层管理者是一个组织中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做出的决策,把任务落实到基层单位,并检查、督促、协调基层管理者的工作,保证任务的完成。与高层管理者相比,中层管理者更注意日常的管理事务,在组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地下水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地下水动力学》 习 题 集 第一章 渗流理论基础 二、填空题 1.地下水动力学是研究地下水在孔隙岩石、裂隙岩石和岩溶岩石中运动规律的科学。通常把具有连通性的孔隙岩石称为多孔介质,而其中的岩石颗粒称为骨架。多孔介质的特点是多相性、孔隙性、连通性和压缩性。 2.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有吸着水、薄膜水、毛管水和重力水,而地下水动力学主要研究 重力水的运动规律。 3.在多孔介质中,不连通的或一端封闭的孔隙对地下水运动来说是无效的,但对贮水来说却是 有效的。 4. 地下水过水断面包括_空隙_和_固体颗粒_所占据的面积.渗透流速是_过水断面_上的平均速度,而实际速度是_空隙面积上__的平均速度。 在渗流中,水头一般是指 测压管水头 ,不同数值的等水头面(线)永远 不会相交。 5. 在渗流场中,把大小等于_水头梯度值_,方向沿着_等水头面_的法线,并指向水头_降低_方向的矢量,称为水力坡度。水力坡度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三个分量分别为_H x ?-?_、H y ?-?_和_H z ?-?_。

6. 渗流运动要素包括_流量Q_、_渗流速度v_、_压强p_和_水头H_等等。 7. 根据地下水渗透速度_矢量方向_与_空间坐标轴__的关系,将地下水运动分为一维、二维和三维运动。 8. 达西定律反映了渗流场中的_能量守恒与转换_定律。 9. 渗透率只取决于多孔介质的性质,而与液体的性质无关,渗透率的单位为 cm2或da。 10. 渗透率是表征岩石渗透性能的参数,而渗透系数是表征岩层透水能力的参数,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主要是岩层颗粒大小以及水的物理性质,随着地下水温度的升高,渗透系数增大。 11. 导水系数是描述含水层出水能力的参数,它是定义在平面一、二维流中的水文地质参数。 12. 均质与非均质岩层是根据_岩石透水性与空间坐标_的关系划分的,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岩层是根据__岩石透水性与水流方向__关系划分的。 13. 渗透系数在各向同性岩层中是_标量_,在各向异性岩层是__量_。在三维空间中它由_9个分量_组成,在二维流中则由_4个分量_组成。 14. 在各向异性岩层中,水力坡度与渗透速度的方向是_不一致_。 15. 当地下水流斜向通过透水性突变界面时,介质的渗透系数越大,则折射角就越_大_。

电动力学习题解答2

第二章 静电场 1. 一个半径为R 的电介质球,极化强度为2 /r K r P =,电容率为ε。 (1)计算束缚电荷的体密度和面密度: (2)计算自由电荷体密度; (3)计算球外和球内的电势; (4)求该带电介质球产生的静电场总能量。 解:(1)P ?-?=p ρ2 222/)]/1()/1[()/(r K r r K r K -=??+??-=??-=r r r )(12P P n -?-=p σR K R r r /=?==P e (2))/(00εεεε-=+=P P E D 内 200)/()/(r K f εεεεεερ-=-??=??=P D 内 (3))/(/0εεε-==P D E 内内 r r f r KR r V e e D E 2002 00 )(4d εεεεπερε-= = = ?外 外 r KR r )(d 00εεεε?-= ?=?∞r E 外外 )(ln d d 0 0εε εε?+-= ?+?=??∞r R K R R r r E r E 外内内 (4)???∞-+-=?=R R r r r R K r r r K V W 42200222022202d 4)(21d 4)(21d 21πεεεεπεεεE D 2 0))(1(2εεεεπε-+=K R 2. 在均匀外电场中置入半径为0R 的导体球,试用分离变量法求下列两种情况的电势: (1)导体球上接有电池,使球与地保持电势差0Φ; (2)导体球上带总电荷Q 解:(1)该问题具有轴对称性,对称轴为通过球心沿外电场0E 方向的轴线,取该轴线为 极轴,球心为原点建立球坐标系。 当0R R >时,电势?满足拉普拉斯方程,通解为 ∑++ =n n n n n n P R b R a )(cos )(1 θ? 因为无穷远处 0E E →,)(cos cos 10000θ?θ??RP E R E -=-→ 所以 00?=a ,01E a -=,)2(,0≥=n a n 当 0R R →时,0Φ→? 所以 010 1000)(cos )(cos Φ=+-∑+n n n n P R b P R E θθ? 即: 002010000/, /R E R b R b =Φ=+?

管理学原理课后答案

第5章决策 1.什么是决策? 决策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从若干备选的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的分析、判断的过程。 2.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的决策有何差异? 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性的问题。对例行问题,要建立某些制度、规则或政策,当问题重复发生时,只需根据例行程序处理即可。 例外问题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问题。例外问题数量不多,却是真正要求主管人员倾注全部精力进行正确决策的问题。 处理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无论从决策的性质还是方法来看,都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决策。前者一般有先例可循,有政策和规则可依;后者往往缺乏信息资料,无先例可循,无固定模式,往往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 3.决策的步骤是什么? 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在决策时必须遵循以下一些步骤。第一,辨识和确定问题。 第二,确定决策的目标。 第三,拟定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 第四,对方案进行评估。 第五,选择方案。 第六,实施方案并追踪、评价其效果。

4.所谓决策中的理性有哪些要求? 所谓决策中的理性,要求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决策者对于决策所面临的状况和决策问题具有完全的信息。 第二,决策者有能力找出实现目标的所有可能的备选方案。 第三,决策者能够有效地排除各种不确定因素从而实现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第四,决策者总是能够按照理性和逻辑对决策方案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 第五,决策者具有始终不渝的通过选择最佳方案来获取最佳结果的愿望或决心。 如果所有的决策都能满足上述条件,尽可能按照逻辑和理性的方法进行,则人们决策的成功率肯定会高得多。但现实中影响决策的因素是如此之多,真正遵循理性原则的决策者的人数很难令人乐观。5.什么叫有界理性? 有界理性是指决策者通常要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这些限制因素包括决策者地价值观、思维惯习、技能、习惯、不完全的信息和知识、组织中的各种因素等,因而其所能做到的理性是有限或者有界的。即使人们在主观上希望自己是一个理性的决策者,但客观上其理性也是有限度的。 6.比较西蒙的决策模式与传统的决策模式。 传统的决策模式认为,管理者在决策时,都是依据理性和逻辑,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