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层架构设计

三层架构设计

三层架构设计
三层架构设计

第八章三层架构设计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重要的一种结构。微软推荐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从下至上分别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表示层。

8.1三层架构概述

与网络协议是分层一样,软件设计也要进行分层,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高内聚、低耦合”,采用“分而治之”的思想,把任务划分成子任务,逐个解决,易于控制,易于延展,易于多个进行项目合作。

所谓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由数据访问层去访问数据库,十分有利于系统的开发、维护、部署和扩展。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使用分层开发呢,它有什么独特的优势呢?

对于简单的应用来说,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复杂,可以不进行分层,但是对一个大型系统来说这样的设计的缺陷就很严重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模式追求的是代码的通用性,可移植性,可维护性、功能扩展,分层开发这种设计模式体现了面向对象的思想,而在页面的后台代码中直接访问数据库,实际上是打着面向对象的幌子却依然走着面向过程的老路。

试问一下,我们用Access做后台开发的未分层程序,如果有一天因为数据量的增加,安全的需要等,数据库有Access变成了SQL Server,怎么办?网页代码文件中的所有程序都要重新修改,整个系统需要重新来做,这都是设计不合理惹的祸。

多层开发架构的出现很有效的解决了这样的问题。

三层架构中,各个层之间的分工是很明确的。面向对象嘛,就像一个公司中的部门一样,每个部门的分工是不一样的,是哪个部门的任务就有哪个部门完成,对应的,各个部门的维护工作也是各自完成且不会影响其它的部门,至少影响不是很大,否则就只能说明分工还不合理。采用三层架构设计系统,各层高内聚、低耦合,通过有效的协作来完成系统的高效运行,三层架构中出现上面说的问题,由于其将数据访问操作完全限定在数据访问层内,数据库发生了改变,我们只需要修改数据访问层,其它的地方不用修改。

三层架构中各层的功能是这样的。

1、表示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是用户在使用系统时的所见所得,表示层负责直接跟用户进行交互,用于数据录入,数据显示等。表示嘛,也就意味着侧重于做与布局和外观显示方面的工作,以及客户端的验证和处理等,并针对用户的请求去调用业务逻辑层的功能。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表示层提交的请求,进行逻辑处理,如果需要访问数据库,就调用数据访问层的操作,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3、数据访问层(DAL):顾名思义,就是用于专门跟后台数据库进行交互,直接操纵数据库,实现数据库记录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与具体数据库系统相关的对象只在

这一层被引用,如System.Data。System.Data.SqlClient等命名空间的对象,数据访问层之外的地方都不应该出现对这些对象的引用。三层架构的框架模型如图8-1所示。

图8-1 三层架构框架模型

理想的分层式架构,应该是一个支持可抽取、可替换的“抽屉”式架构。

这个框架模型中,出现了一个自定义实体类,现在大家都倾向于用自定义实体数据形式在层与层之间以及层内模块间进行数据传输。实体类是现实世界中实体对象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一般来说,实体类可以分为“贫血实体类”和“充血实体类”,前者仅仅保存实体的属性,而后者还包含一些实体间的关系与逻辑。我们这里所用的实体类都是“贫血实体类”。

大多情况下,实体类和数据库中的表是对应的,实体类的属性和表的字段对应,但这并不是一个限制,有可以出现一个实体类对应多个表,或者交叉对应的情况。

虽然现在分层的设计开发中,一般都是用实体类对应数据库的表。但是有些专家意见是慎用,因为如果把数据展示在页面上的话,从数据库中读出的DataSet本身就是XML形式,数据展示也用XML,如果用了实体类就多了一次转化。

图7.2显示了实体对象在三层架构中传递数据的过程。

图8-2 实体类在三层架构中的数据传递

分层的思想讲完了,在多人合作开发系统的过程中,就可以按层来划分任务,只要设

计的时候把接口定义好,开发人员就可以同时开发,而且不会发生冲突,做前台的人不需要

关心怎么实现到数据库中去查询、更新、删除和增加数据,他们只需要去调用相应的类就可以了。做数据访问层的人也不需要知道前台的事,定义好与其它层交互的接口,规定好参数就行,各个层都一样,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这样的系统,清晰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都非常强大,测试和修改也比较方便。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来学习三层架构的应用。仍以“BookShopOnNet”数据库中顾客表“ShopUser”为例,用三层架构的方式实现对它的显示,以及增、删、改、查等操作。

顾客表的结构为:ShopUser(UserId int IDENTITY(1,1) NOT NULL,UserName varchar(30) NOT NULL,Passwords varchar(20) NOT NULL, Email varchar(30),XinMin nvarchar(5), Sex bit,Birthday datetime,Address nvarchar(50),Tel varchar(12),Photo varchar(50),Nation nvarchar(15),Hobby varchar(50),PersonURL varchar(50)。详细说明请见第五章。

8.2三层架构应用实例

下面来构建这个应用程序解决方案。启动VS2010,依次单击菜单“文件”|“新建”|“项目”,弹出“新建项目”对话框,在“已安装的模板”下,单击展开“其他项目类型”折叠菜单,再单击“Visual Studio解决方案”,最后单击右边的“空白解决方案”,选择好解决方案存放的路径,输入解决方案名“ThreeLayerApp”,确定后就创建了一个空白解决方案。以后在这个空白解决方案中,添加各层对应的项目或站点,一个多项目解决方案的应用程序就构成了。

8.2.1实体类设计

实体类的设计比较简单,它一般与数据库中的表一一对应,针对每个表建一个实体类,表的字段对应实体类的属性,下面以实例具体介绍。

在VS中右击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窗格中的“ThreeLayerApp”解决方案名,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依次单击“添加”|“新建项目”,弹出“添加新项目”对话框,在“已安装的模板”下,选中“Visual C#”,选择右边的“类库”,输入项目名“BookShopModel”并确定,这样就在此解决方案下添加了一个实体类项目,然后在此项目中添加实体类即可。

接下来在这个实体类项目中逐个添加实体。右击项目名“BookShopModel”,选“添加”|“类”,输入类名“ShopUserModel”,它同时也做文件名,这个实体类文件就建好了,在其中输入类的私有成员变量,并依据这些成员变量构建相应的属性。大家应该清楚私有成员变量和相应属性的关系吧,属性实质是访问器,有读写特性及判断处理功能,它本身不保存数据,真正的数据是保存在它所读写的私有成员变量中,属性提高了私有成员变量的安全性。

当类的私有成员变量输好后,属性可以用“重构”|“封装字段”的方式快速构建,并根据属性的读写特性及是否需要判断处理功能,进行适当的修改,这些基本操作不再详述。

为了使类能在项目外其他项目中访问,把类加“public”属性,这样构建出来的顾客实体类ShopUserModel的部分内容如下:

public class ShopUserModel

{

private int _UserId;

private string _UserName;

……

public int UserId

{

get { return _UserId; }

set { _UserId = value; }

}

public string UserName

{

get { return _UserName; }

set { _UserName = value; }

}

……

}

8.2.2数据访问层设计

数据访问层是专门跟后台数据库进行交互,直接操纵数据库,实现数据库记录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

首先在解决方案中添加名为“BookShopDALLayer”的数据访问层项目,操作方法仍是右击解决方案名,依次单击“添加”|“新建项目”,弹出“添加新项目”对话框,选中“Visual C#”右边的“类库”,输入项目名并确定。

此项目产生后,由于其中的类要用到前面刚创建的项目名为“BookShopModel”的实体类,所以需要添加对它的引用,否则其中的实体类是不能被这个项目中的类所访问的。添加引用的方法是:右击此项目中的“引用”,选“添加引用”,弹出如图8-3所示的对话框,选择“项目”选择卡,其中列出了解决方案中的所有项目,选中实体类项目后确定即可。

图8-3 添加引用对话框

然后用在此项目中添加“类”的方式,添加“ShopUserDAL”数据访问类,此类中要进行数据库的访问操作,所以在类的开头要导入下面的几个命名空间,以便使用其中的类。using System.Configuration;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ata.SqlClient;

using BookShopModel;

用“using BookShopModel;”导入这个命名空间,是因为前面创建实体类时,用的是默认的命名空间,默认命名空间就是项目名。

这样构建出来的顾客表所对就的数据访问类ShopUserDAL的内容如下:

public class ShopUserDAL

{

static string strconn = ConfigurationManager.ConnectionStrings["connStr"].ConnectionString;

SqlConnection conn;

public ShopUserDAL()

{

conn = new SqlConnection(strconn);

}

///

/// 获取顾客信息数据表视图

///

///

public DataView GetDataView()

{

SqlCommand comm= new SqlCommand("SELECT UserId,UserName,Passwords,Email, XinMin,Sex,Birthday,Address,Tel,Photo,Nation,Hobby,PersonURL FROM ShopUser", conn);

using (SqlDataAdapter sda = new SqlDataAdapter())

{

sda.SelectCommand = comm;

DataSet ds = new DataSet();

sda.Fill(ds, "ShopUser");

return ds.Tables["ShopUser"].DefaultView;

}

}

public int DeleteByUserId(int UserId)

{

string sqltext=string.Format("Delete FROM ShopUser WHERE UserId={0}", UserId);

using (SqlCommand comm = new SqlCommand(sqltext, conn))

{

conn.Open();

int result = comm.ExecuteNonQuery();

conn.Close();

return result;

}

}

public int UpdatePartInfoByUserId(ShopUserModel objUser)

{

string sqltext = string.Format("UPDATE ShopUser SET XinMin='{1}',Sex='{2}', Birthday='{3}',Email='{4}' WHERE UserId = {0}", https://www.doczj.com/doc/4a9937610.html,erId, objUser.XinMin, objUser.Sex, objUser.Birthday, objUser.Email);

using (SqlCommand comm = new SqlCommand(sqltext, conn))

{

conn.Open();

int result = comm.ExecuteNonQuery();

conn.Close();

return result;

}

}

public int UpdateByUserId(ShopUserModel objUser)

{

string sqltext = string.Format("UPDATE ShopUser SET UserName='{1}', Email='{2}',XinMin='{3}',Sex='{4}',Birthday='{5}',Address='{6}',Tel='{7}',Photo='{8}',Nation=' {9}',Hobby='{10}',PersonURL='{11}' WHERE UserId = {0}", https://www.doczj.com/doc/4a9937610.html,erId, https://www.doczj.com/doc/4a9937610.html,erName, objUser.Email, objUser.XinMin, objUser.Sex, objUser.Birthday, objUser.Address, objUser.Tel, objUser.Photo, objUser.Nation, objUser.Hobby, objUser.PersonURL);

using (SqlCommand comm = new SqlCommand(sqltext, conn))

{

conn.Open();

int result = comm.ExecuteNonQuery();

conn.Close();

return result;

}

}

public ShopUserModel GetModelByUserId(int UserId)

{

ShopUserModel objUser = new ShopUserModel();

string strSql = "SELECT UserId,UserName,Passwords,Email,XinMin,Sex,Birthday, Address,Tel,Photo,Nation,Hobby,PersonURL FROM ShopUser WHERE UserId =" + UserId.ToString();

using (SqlCommand comm = new SqlCommand(strSql, conn))

{

conn.Open();

using (SqlDataReader sdr = comm.ExecuteReader())

{

if (sdr.Read())

{

https://www.doczj.com/doc/4a9937610.html,erId = Convert.ToInt32(sdr["UserId"].ToString());

https://www.doczj.com/doc/4a9937610.html,erName = sdr["UserName"].ToString();

objUser.Passwords = sdr["Passwords"].ToString();

objUser.Email = sdr["Email"].ToString();

objUser.XinMin = sdr["XinMin"].ToString();

if (!Convert.IsDBNull(sdr["Sex"]))

{

objUser.Sex = Convert.ToBoolean(sdr["Sex"]);

}

if (!Convert.IsDBNull(sdr["Birthday"]))

{

objUser.Birthday = Convert.ToDateTime(sdr["Birthday"]);

}

objUser.Address = sdr["Address"].ToString();

objUser.Tel = sdr["Tel"].ToString();

objUser.Photo = sdr["Photo"].ToString();

objUser.Nation = sdr["Nation"].ToString();

objUser.Hobby = sdr["Hobby"].ToString();

objUser.PersonURL = sdr["PersonURL"].ToString();

}

sdr.Close();

}

conn.Close();

}

return objUser;

}

}

8.2.3业务逻辑层设计

业务逻辑层针对表示层提交的请求,进行逻辑处理,如果需要访问数据库,就调用数据访问层的操作,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在解决方案中添加名为“BookShopBLLLayer”的业务逻辑层项目,操作方法与添加数据访问层类似,仍是用添加“类库”的方式添加一个项目,输入项目名并确定即定。

项目产生后,要用到前面创建的“BookShopModel”实体类项目和“BookShopDALLayer”数据访问类项目,所以也需要添加对它们的引用,添加引用的方法与以前是一样的。

这样构建出来的顾客表所对就的数据访问类ShopUserBLL的内容如下:

public class ShopUserBLL

{

ShopUserDAL oShopUserDAL = new ShopUserDAL();

///

/// 获?取¨?顾?客¨a信?息?é数oy据Y表à¨a视o¨?图a?

///

///

public DataView GetDataView()

{

return oShopUserDAL.GetDataView();

}

///

/// 按???用??户?ì编ਤ号?删|?除y用??户?ì

///

///

///

public int DeleteByUserId(int UserId)

{

return oShopUserDAL.DeleteByUserId(UserId);

}

///

/// 按???用??户?ì编ਤ号?更¨1新?用??户?ì部?分¤?信?息?é

///

///

///

public int UpdatePartInfoByUserId(ShopUserModel objUser)

{

return oShopUserDAL.UpdatePartInfoByUserId(objUser);

}

///

/// 按???用??户?ì编ਤ号?更¨1新?用??户?ì信?息?é

///

///

///

public int UpdateByUserId(ShopUserModel objUser)

{

return oShopUserDAL.UpdateByUserId(objUser);

}

///

/// 按???用??户?ì编ਤ号?获?取¨?用??户?ì实o|ì体??信?息?é

///

///

///

public ShopUserModel GetModelByUserId(int UserId)

{

return oShopUserDAL.GetModelByUserId(UserId);

}

}

8.2.4 表示层设计

表示层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表示层负责直接跟用户进行交互,用于数据录入,数据显示等。

在解决方案中添加名为“WebSite”的站点项目,操作方法是,右击解决方案名,选“添加”|“新建网站”,选择“https://www.doczj.com/doc/4a9937610.html,空网站”,选择站点存放路径后确定即可。

添加网面,添加控件,布局和美化界面,并编写相关的事件,在事件中调用底层提供的功能。

GridView控件

GridView是https://www.doczj.com/doc/4a9937610.html,中功能非常丰富的控件之一,它以表格的形式显示数据库的内容。GridView内置提供了选择、排序、分页、编辑、更新和删除功能。

1 GridView的列

在一般情况下,当为GridView设定数据源后,就可以直接显示数据了,原因是它的

属性为True,GridView会使用反射来处理所有字段并按发现的次序自动生成列,自动生成列的标题是表中的字段名,使用默认的控件及格式。这种自动生成列的功能对快速创建页面非常有效,但缺乏灵活性。

如果希望隐藏某些列,或改变显示顺序,或以自定义格式显示,就必须设置AutoGenerateColumns属性为False来关闭自动生成列,手动控制列字段的设计。

GridView提供了如下7种类型的列字段,各种列字段及其功能如下:

●BoundField:以文本形式显示数据的普通绑定列,以DataField属性设定数据从数据源哪个字段取数,用“DataFormatString”属性来设置显示格式。

●CheckBoxField:以复选框形式显示数据,绑定到此种列的数据应该是布尔型的,用“DataField”属性设置数据从数据源的哪个字段中取数。

●HyperLinkField:用超链接形式的显示数据,利用此列的“DataNavigateUrlFields”和“DataNavigateUrlFormatString”两个属性,配合构建超链接的URL,用“DataTextField”属性来设置超链接显示的文本。

●ImageField:以Image图象形式显示数据,列的ImageUrl属性指出图片源。

●ButtonField:自定义按钮列,默认以“Button”按钮形式显示,通过设置它的“ButtonType”属性,可以以链接按钮或图象按钮形式显示,其功能灵活,比如购物系统中的“购买”按钮,图书借阅系统中的“借出”等都是这种自定义按钮。当然“购买”按钮显示为图象按钮可能显得美观一些。在GridView中添加的所有的ButtonField 自定义按钮列,其事件响应都必须写在GridView的RowCommand事件中,以CommandName来区别是哪个按钮的响应。

●CommandField:系统内置的一些数据操作按钮,有“编辑”、“更新”、“取消”、“选择”和“删除”五个按钮,它们都是“LinkButton”链接按钮,它们的CommandName属性值是固定的,含义和功能与在DataList是一样的。

●TemplateField:它实现自定义数据显示,以任意你想要的HTML控件或者Web服务器控件形式显示数据,这是最灵活的处理方式。比如以文本框形式显示数据表中的“姓名”,前6种列都无法做到,只能用模板列,在模板中用文本框实现。再比如把性别显示为单选列表框形式,也只能用它实现。

添加和编辑上面7种列的方法是,单击右上角快捷菜单,选:“编辑列”(如图左侧所示),弹出字段设计对话框,如图右侧所示,取消“自动生成字段”复选框,从可用字段中选取列,添加到选定的字段中。在右侧的属性窗格中,可以配置列的属性和样式。对于TemplateField列有两种添加方式,一种是直接添加,另一种是把现有列转换为模板列。

设计GridView的项模板、编辑模板和头模板

GridView控件的列字段大都有HeaderText这个属性,这个属性是用来设置数据的表头标题的,如果我们不设置的话,默认都是以数据库的相应字段名作为表头标题。

还有一个DataField和DataTextFormatString属性,DataField属性用来设置要绑定显示的数据列名,DataTextFormatString属性用来对DataField属性的显示进行格式化。

例如,我们想在GridView显示ShopUser表中的“出生日期”,应当先添加一个“BoundField”,然后设置此列的DataField属性为“Birthday”,DataTextFormatString属性为“{0:yyyy-MM-DD}”,HeaderText属性为“出生日期”,则出生日期以等宽短日期格式显示,列的标题是“出生日期”。

对于HyperLinkField列,还有DataNavigateUrlFields和DataNavigateUrlFormatString两个属性,它俩配合构建超链接的URL。比如:DataNavigateUrlFields的属性值为"UserId",而DataNavigateUrlFormatString属性的值为"ShowUserDetail.aspx?UserId={0}",则当将来显示每行数据的时候都会用该行对应的“UserId”字段的值替换“{0}”,其功能类似于string.Format("ShowUser.aspx?UserId={0}",“UserId”) 这样构建字符串。

GridView控件的列还有“ReadOnly”属性,设置该列是否只读;“Visible”属性,设置该列的可见性,“SortExpress”属性,设置该列的排序关键字。

此外在上面的字段设置对话框中,还可以设置各字段显示时的样式,如利用HeadStyle、FootStyle、ItemStyle,ControlStyle等属性,分别设置列的标题样式,页脚样式,行样式和控件样式等。

2 GridView的模板

GridView控件也支持模板,可以通过TemplateField来为GridView中每一列定义一个完全定制的模板。可以在模板中加入HTML元素或者控件并绑定表达式,可以说,在模板中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布置一切。

GridView支持5种不同类型的模板,含义与DataList中类似,分别如下:

HeaderTemplate:头模板,即表头部分使用的模板,这部分一般不绑定数据。

●FooterTemplate:脚模板,即脚注部分使用的模板。

●ItemTemplate:项模板,普通行使用的模板,若定义了AlternatingItemTemplate,则这里的设置是奇数行使用的模板。

●AlternatingItemTemplate:交替项模板,偶数行中使用的模板,如果没有此模板则按照ItemTemplate中的设置显示。

●EditItemTemplate:编辑项模板,数据处于编辑状态时使用的模板。

最后利用TemplateField的HeadStyle、FootStyle、ItemStyle,ControlStyle等属性,分别设置列的标题样式,页脚样式,行样式和控件样式。

3 GridView的分页与排序

GridView已经把分页组件PageDataSource内置在其本身中了,所以实现分页很简单。首先设置它允许分页属性allowPaging为True,然后设置分页尽寸PageSize为多少。

如果GridView的数据源是一个SqlDataSource数据源控件,只需要设置allowPaging为True,以及PageSize的值即可,不用编写分页事件PageIndexChanging代码。

如果是编程方式为GridView设定数据源,设定这两个分页属性后,还要为分页事件PageIndexChanging事件编写代码,代码内容是设置当前要显示的页索引并重新绑定数据即可。另一个与分页有关的事件PageIndexChanged,是在分页完成后触发的。GridView涉及分页的主要属性有:

●AllowPaging属性:设置是否启用分页功能。

●PageCount属性:获取分页后的总页数。

●PageIndex属性:获取或设置当前显示页的索引。

●PageSize属性:设置GridView每页显示的记录数。

对于代码方式为GridView设置数据源,设定GridView的布局后,要启用排序,首先,设置其AllowSorting为True,然后设置排序列的SortExpression属性,它是数据源中的相应字段名,预览后,该列就以LinkButton的方式显示。但现在还不能排序,因为没有设置排序事件。

在排序事件中,主要是设置排序关键字和排序方向,即相当于SELECT命令的“order by 排序字段ASC|DESC”中的后两个参数。排序可以借助https://www.doczj.com/doc/4a9937610.html,中的DataView对象完成。只要你通过DataView的“Sort”属性指出了DataView的排序表达式和排序方向,它就可以自动完成排序。涉及排序的属性是:

●AllowSorting 属性:设置是否启用排序功能。

●SortExpress属性:通过它设置作为排序列的排序关键字,它是列的属性,不是GridView 的属性。当把某列的SortExpress属性设好后,该列标题就以链接按钮LinkButton形式呈现,如果某列的SortExpress属性值为空,此列将没有排序功能。

除了上面的属性外,还有一些常用的属性,这里一并介绍如下:

●AutoGenerateColumns 属性:设置是否自动创建绑定字段,默认为true,实际开发中很少

自动创建绑定列。

●Columns属性:GridView 控件中列字段的集合。

●Rows属性:GridView控件所有行记录的集合。

●DataKeyNames属性:设置GridView控件的主键字段名数组,与DataList控件一样,设置过它以后,从DataKeys[]主键集合中就可以取出数据记录行的主键值了。要注意,DataList 的主键字段直接设置,如:“DataList1.DataKeyField = "UserId"”,但GridView必须把主键字段做成数组后赋给其DataKeyNames属性,如:“string[] UserKey = { "UserId" }; GridView1.DataKeyNames = UserKey;”。

●DataKeys属性:主键值集合,从中可以取出主键值,前提是要设置DataKeyNames属性。

●EditIndex属性:当它的值为某数据行索引时,该行进入编辑状态,当它的值为-1时,退出编辑状态。

4 GridView的常用事件

GridView支持多个事件,对GridView 进行排序、选择、创建行、绑定行、单击按钮等都会引发事件,GridView 控件常用的事件如下所示。我们注意到,很多事件以ed 和ing结尾,以ing结尾的事件通常在操作之前发生,以ed结尾的事件通常在操作之后发生,一般进行更新、删除记录的操作,写在ing结尾的事件之中。

●PageIndexChanging / PageIndexChanged:这两个事件分别在改变当前页索引之前/之后发生,在分页中使用它们。

●SelectedIndexChanging / SelectedIndexChanged:这两个事件分别在单击某行的选择按钮(其CommandName 属性值为“Select”的按钮)之前/之后发生,在选择功能中使用。

●Sorting / Sorted:这两个事件分别在单击列的标题行排序列的超链接后,在进行排序操作之前/之后发生,在排序功能中使用。

●RowCreated:在GridView控件中创建每个新行时发生,此事件通常用于在创建某个行时修改该行的布局或外观。

●RowDataBound:它是在GridView绑定每一行数据时触发,所以数据源有多少条记录,它就可能触发多少次。

●RowCommand:在GridView中单击按钮时就会发生,所以其中包含的多个按钮都会触发此事件,在这个事件中会通过按钮的CommandName属性确定单击的是哪个按钮。

●RowDeleting / RowDeleted:单击某行的删除按钮(其CommandName属性值为“Delete”的按钮)时,在从数据源删除记录之前/之后发生,在删除功能中使用。

●RowEditing:在单击某行的编辑按钮(其CommandName属性值为“Edit”的按钮)时发生,使行进入编辑模式。

●RowCancelingEdit:在单击某行的取消按钮(其CommandName属性值为“Cancel”的按钮)时发生,使行退出编辑模式。

●RowUpdating / RowUpdated:单击某行的更新按钮(其CommandName 属性值为“Update”

的按钮)后,在更新数据源记录之前/之后发生,在更新功能中使用。

上述这七个以Row开头的事件,与DataList的ItemCommand、EditCommand、CancelCommand、DeleteCommand、UpdateCommand事件的发生机制和功能类似,都会借助于按钮的CommandName和CommandArguement两个属性。

【例】:从ShopUser数据表中读取顾客信息到数据集,然后在GridView控件中显示,显示效果如图所示,其中姓名是超链接,可以跳到用户详情页,电子邮件也是超链接,单击它自动利用Outlook发送邮件。当鼠标在行间移动时,出现光棒效应,单击“编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四个字段的标题,可以按相应字段排序。启用了分页功能,每页显示6行,单击“编辑”可跳到ModifyShopUserById.aspx网页,单独对当前记录进行全面编辑。

GridView控件应用之一

(1)向网页中添加GridView控件,在后台为它绑定数据源,选中它进行属性设置。利用HeadStyle和RowStyle中的Height,设置行高是30px,并自动套用格式为“简明型”。由于要按照编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进行排序,所以设置GridView的AllowSorting属性值为“True”。由于要分页,每页6行数据,所以设置AllowPaging为True及PageSize为6,根据需要,利用PageStyle的子属性调整页样式,设置页样式行的背景色,前景色和对齐方式等。最后设置GridView的GridLine为“both”,使单元格的垂直水平方向都有网格线。

单击右上方“编辑列”快捷菜单,利用BoundField,添加编号,用户名,出生日期和民族4个列,设置它们的HeaderText、DataField、SortExpression属性值,没有设置SortExpression 属性的列不启用排序。利用ItemStyle设定它们的水平对齐方式HorizontalAlign和宽度Width,编辑列的设计界面如图。

编辑列设计界面

利用HyperLinkField,添加姓名、电子邮件、常浏览网址和编辑3个列,设置它们的HeaderText、DataTextField、DataNavigateUrlField、DataNavigateUrlFormat、Target及ItemStyle 属性下的宽度和水平对齐等属性,这样设计好后运行,发现姓名、常浏览网址和编辑的超链接正常,但电子邮件不是超链接,不能利用Outlook发送邮件,为此把电子邮件列转换为模板列,进行自定义处理,实现了超链接效果,设计界面如图。

超链接列转为模板列后列属性设计界面

由于性别在数据表中是布尔型,现在要显示为“男”、“女”,所以利用模板列来设计,先添加一个模板列TemplateField,然后设计它的HeaderText、SortExpression及ItemStyle下的宽度和水平对齐等属性,最后进入“编辑模板”,在性别列的ItemTemplate项模板中,添加一个标签,设计它的Text属性值为:“Eval("Sex").ToString()=="True"?"男":"女"”即可。

年龄列的设计:由于在数据表中没有年龄字段,只能借助出生日期构造年龄列,所以使用模板列。先添加一个模板列,设计好它的标题HeaderText及列宽,然后进入年龄列模板的项模板ItemTemplate中,加入一个标签,然后把标签的Text属性绑定到表达式“GetAge(Eval("Birthday"))”,并在后台定义“GetAge(object obj)”。

(1)事件的编写

网页加载事件,实现对DataList的数据绑定

protected void Page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if (!IsPostBack)

{ DataBindToGridView(); }

}

被反复调用的代码

private void DataBindToGridView()

{

string[] UserKey = { "UserId" };//GridView主键必须是数组

this.GridView1.DataSource = oShopUserDAL.GetDataView();

this.GridView1.DataKeyNames=UserKey; //设置GridView主键名,便于从主键集取主键this.GridView1.DataBind();

}

GridView的RowDataBound事件,用于设定光棒效应。

protected void GridView1_RowDataBound(object sender, GridViewRowEventArgs e)

{

if (e.Row.RowType == DataControlRowType.DataRow)// 判断当前是否是数据行

{

e.Row.Attributes.Add("onmouseover", "c=this.style.backgroundColor;this.style. backgroundColor = 'LightBlue';");

e.Row.Attributes.Add("onmouseout", "this.style.backgroundColor=c;");

}

}

RowType是玫举类型DataControlRowType中的一个值。RowType可以取的值包括DataRow、Footer、Header、EmptyDataRow、Pager、Separator等,通过RowType确定GridView 中行的类型,这里只有数据行才有光棒效应,其他行没有。

排序事件,为了克服WEB应用程序的无状态,用ViewState对象保存数据。https://www.doczj.com/doc/4a9937610.html, 中DataView具有排序功能,只需指定排序关键字和方向即可,DataTable没有排序功能。protected void GridView1_Sorting(object sender, GridViewSortEventArgs e)

{

if (ViewState["SortDirection"] == null)

ViewState["SortDirection"] = "ASC";

else

{

if (ViewState["SortDirection"].ToString() == "ASC")

ViewState["SortDirection"] = "DESC";

else

ViewState["SortDirection"] = "ASC";

}

ViewState["SortKey"] = e.SortExpression;

DataView dv = oShopUserDAL.GetDataView();

dv.Sort = ViewState["SortKey"].ToString() + " " + ViewState["SortDirection"].ToString();

this.GridView1.DataSource = dv;

this.GridView1.DataBind();

}

分页事件,由于是用代码方式而不是用数据源控件为GridView设定数据源,故分页、排序、编辑、删除等很多事件要手写代码。

protected void GridView1_PageIndexChanging(object sender, GridViewPageEventArgs e)

{

GridView1.PageIndex = e.NewPageIndex;

DataBindToGridView();

}

下面专门来看看编辑、删除等操作,要启用GridView的编辑与删除,有多种方法实现。

可以在“编辑列”对话框中,添加“CommandField”中的删除命令,该命令的“CommandName”默认为“Delete”。也可以在编辑列中,用“ButtonField”来添加一个按钮列,然后设置它的“CommandName”为“Delete”。

只要按钮的“CommandName”为“Delete”,与DataList类似,单击它,就会触发“RowDeleting”或“RowDeleted”事件,它们一个是在删除前触发,一个在删除后触发。删除时,找到主键值即可,根据它即可删除。找主键值,可以根据设定的DataKeyNames属性,用DataKeys[]集合来找,也可以用命令参数CommandArgument来提取。

启用编辑有两种方式,一是用超链接的方式,跳转到单独的详细编辑页面,同时带一个主键过去,在详细编辑页根据主键值,对特定记录进行全面编辑。二是设计每个列的编辑模板,直接在行中进行基于单元格的更新。

如果用基于单元格的更新,必须使更新的行处于编辑模式,这就需要设计列的编辑模板。在“编辑列”对话框中,添加“CommnadField”中的“编辑,更新,取消”按钮,这时添加的按钮的“CommandName”分别是“Edit、Update、Cancel”,这是能响应特殊事件的按钮。然后把这个复合按钮转换成模板,把相关的列也转换为模块,然后配置每个列的编辑模板EditItemTemplate,实现行内于单元格的更新。最后为GridView编写“编辑、更新、取消”按钮对应的三个事件代码,实现编辑、更新和取消。

编辑事件的代码中,主要用“this.GridView1.EditIndex = e.NewEditIndex;”使行进入编辑状态。

取消事件的代码中,主要用“this.GridView1.EditIndex = -1;”使行取消编辑状态。

更新事件,主要是查找控件取得相应的值,构建SQL命令并执行SQL命令。

对于GridView中的删除、修改和查询,还可以用ObjectDataSource数据源控件来做,使用它可以减少代码的编写量,这在以后再详述。

【例】:从ShopUser数据表中读取顾客信息到数据集,然后在GridView控件中显示,在此页面中,可以在行内对“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电子邮件”四个字段进行更新,其中“电子邮件”的数据要进行验证,“编号”和“用户名”不能更新。显示效果如图所示,在进行删除时要弹出确认框。

GridView控件应用之二

(1)向网页中添加GridView控件,在后台为它绑定数据源,选中GridView,设置行高,网络线等属性,并自动套用格式。

单击右上方“编辑列”快捷菜单,利用BoundField,添加编号、用户名、性别和出生日期4个列,利用HyperLinkField,添加姓名、电子邮件2个列,与上例类似设置它们的属性。最后添加“CommandField”里面的“编辑、更新、取消”和“删除”按钮。

如果只配置到此就编写相关事件,则进入编辑状态时,所有的BoundField将以文本框显示,所有超链接仍是超链接,并且文本框中数据不能验证,因为默认情况下就是这样的。为了实现按自己的要求显示数据,当然要用模板列TemplateField。为此把所有的列都转换成模板列,其中编辑和删除命令按钮也要转换,因为只有转换后才能为删除按钮添加确认对话框,为“更新”和“删除”按钮设置命令参数CommandArgument。把按钮列转换为模板后,设置“更新”和“删除”按钮的CommandArgument为“Eval(“UserId”)”,并为删除按钮配置弹出确认框的js代码:“return confirm(‘确定要删除吗?’)”。

接着进入模板编辑,由于编号和用户名两列只读,所以进入这两列的模板中,把

EditItemTemplate中内容删空,因为没有定义EditItemTemplate的列在编辑状态时会使用ItemTemplate中定义的控件来显示。

分别进入“姓名、出生日期、电子邮件”这三列的模板,在它们的编辑模板中,分别插入文本框,单击文本框右上角,选“编辑DataBindgins”,在弹出的绑定设置对话框中,把文本框的Text属性绑定到相应的表达式中,如图就是“姓名”列的编辑模板设计。

不过,电子邮件数据列在编辑时,要进行数据验证,于是在其编辑模板中,插入一个正则表达式验证控件,设置好相关属性,对其进行数据验证。

“姓名”列模板项的设计界面

最后进入“性别”列的模板,在它的编辑模板中,插入一个单选按钮组控件,如图所示,单击它的“编辑项”快捷菜单,静态绑定“男”、“女”两个选项,设置好每个选项的“Text”和“Value”值,如图右下所示,并把单选按钮组的SelectedValue属性绑定到表达式“Bind(“Sex”)”上,如图右上所示,设计结束,退出模板编辑。

“性别”列模板项的设计界面

最后生成的源代码主要标记部分如下:

SelectedValue='<%# Bind("Sex") %>'>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强烈推荐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 专业推荐 2013.11.7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软件三层架构

本文转自 https://www.doczj.com/doc/4a9937610.html,/zzyoucan/article /details/8637376 基于软件三层架构的研究报告 引言 三层结构是传统的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发展,代表了企业级应用的未来,典型的有Web下的应用。多层结构和三层结构的含义是一样的,只是细节有所不同。之所以会有双层、三层这些提法,是因为应用程序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 一、软件架构和分层 (一)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 是一系列相关的抽象模式,用于指导大型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软件架构是一个系统的草图。软件架构描述的对象是直接构成系统的抽象组件。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则明确和相对细致地描述组件之间的通讯。在实现阶段,这些抽象组件被细化为实际的组件,比如具体某个类或者对象。在面向对象领域中,组件之间的连接通常用接口(计算机科学)来实现。软件体系结构是构建计算机软件实践的基础。与建筑师设定建筑项目的设计原则和目标,作为绘图员画图的基础一样,一个软件架构师或者系统架构师陈述软件构架以作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实际系统设计方案的基础。 (二)分层 分层是表示将功能进行有序的分组:应用程序专用功能位于上层,跨越应用程序领域的功能位于中层,而配置环境专用功能位于低层。分层从逻辑上将子系统划分成许多集合,而层间关系的形成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通过分层,可以限制子系统间的依赖关系,使系统以更松散的方式耦合,从而更易于维护。子系统的分组标准包含以下几条规则可见度。各子系统只能与同一层及其下一层的子系统存在依赖关系。 (三)使用分层架构开发的必要性 1、分层设计允许你分割功能进入不同区域。换句话说层在设计是就是逻辑组件的分组。例如,A层可以访问B层,但B层不能访问A 层。

系统架构设计(模板)

XX项目 项目编号: 系统架构设计

目录 1、概述 (4) 1.1.系统的目的 (4) 1.2.系统总体描述 (4) 1.3.系统边界图 (4) 1.4.条件与限制 (4) 2、总体架构 (4) 2.1.系统逻辑功能架构 (4) 2.2.主要协作场景描述 (5) 2.3.系统技术框架 (5) 2.4.系统物理网络架构 (5) 3、数据架构设计 (5) 3.1.数据结构设计 (5) 3.2.数据存储设计 (6) 4、核心模块组件概要描述 (6) 4.1.<组件1>编号GSD_XXX_XXX_XXX (6) 4.1.1.功能描述 (6) 4.1.2.对外接口 (6) 4.2.<组件2>编号GSD_XXX_XXX_XXX (6) 4.2.1.功能描述 (6) 4.2.2.对外接口 (6) 5、出错处理设计 (6) 5.1.出错处理对策 (7) 5.2.出错处理输出 (7) 6、安全保密设计 (7) 6.1.网络安全 (7) 6.2.系统用户安全 (7) 6.3.防攻击机制 (7) 6.4.数据安全 (7) 6.5.应用服务器配置安全 (7) 6.6.文档安全 (8) 6.7.安全日志 (8) 7、附录 (8) 7.1.附录A外部系统接口 (8) 7.2.附录B架构决策 (8) 7.3.附录C组件实现决策 (8) 修订记录

1、概述 1.1.系统的目的 [必须输出] [请明确客户建立本系统的目的,建议引用需求说明书的内容。]

[必须输出] [描述系统的 ●总体功能说明 ●设计原则 ●设计特点] 1.3.系统边界图 [必须输出] [请明确本系统的范围及与其它系统的关系,划分本系统和其他系统的边界。同时描述本系统在客户整体信息化建设中的规划及定位情况,系统的设计必须遵守客户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及规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画出本系统在客户信息化建设中的定位关系图。] 1.4.条件与限制 [可选项] [列出在问题领域,项目方案及其它影响系统设计的可能方面内,应当成立的假设条件,包括系统的约束条件。以及系统在使用上或者功能上的前提条件与限制。] 2、总体架构 2.1.系统逻辑功能架构 [必须输出] [系统总体架构图解释建议的系统方案,并描述其根本特征,主要描述系统逻辑功能组件之间的关系,就系统级架构画出模型。并针对每一组件给出介绍性描述。] 2.2.主要协作场景描述 [可选项] [描述系统组件之间的主要协作场景。]

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案

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方 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案 架构的定义 定义架构的最短形式是:“架构是一种结构”,这是一种正确的理解,但世界还没太平。若做一个比喻,架构就像一个操作系统,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关切者有各自的着重点,多视点的不同理解都是架构需要的,也只有通过多视点来考察才能演化出一个有效的架构。 从静态的角度,架构要回答一个系统在技术上如何组织;从变化的角度,架构要回答如何支持系统不断产生的新功能、新变化以及适时的重构;从服务质量的角度,架构要平衡各种和用户体验有关的指标;从运维的角度,架构要回答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或网络资源及其扩展策略;从经济的角度,架构要回答如何在可行的基础上降低实现成本等等 软件系统架构(SoftwareArchitecture)是关于软件系统的结构、行为、属性、组成要素及其之间交互关系的高级抽象。任何软件开发项目,都会经历需求获取、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码研发、系统运维等常规阶段,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就位于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之间。做好软件系统架构,可以为软件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体系结构支撑平台,还可以支持最大粒度的软件复用,降低开发运维成本。如何做好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呢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方法步骤 基于体系架构的软件设计模型把软件过程划分为体系架构需求、设计、文档化、复审、实现和演化6个子过程,现逐一简要概述如下。

体系架构需求:即将用户对软件系统功能、性能、界面、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即“需求”)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并将每一个需求项目抽象定义为构件(类的集合)。 体系架构设计:即采用迭代的方法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软件体系架构风格(如C/S、B/S、N层、管道过滤器风格、C2风格等)作为架构模型,然后将需求阶段标识的构件映射到模型中,分析构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形成量身订做的软件体系架构。 体系架构文档化:即生成用户和研发人员能够阅读的体系架构规格说明书和体系架构设计说明书。 体系架构复审:即及早发现体系架构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错误,及时予以标记和排除。 体系架构实现:即设计人员开发出系统构件,按照体系架构设计规格说明书进行构件的关联、合成、组装和测试。 体系架构演化:如果用户需求发生了变化,则需相应地修改完善优化、调整软件体系结构,以适应新的变化了的软件需求。 以上6个子过程是软件系统架构设计的通用方法步骤。但由于软件需求、现实情况的变化是难以预测的,这6个子过程往往是螺旋式向前推进。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常用模式

系统架构设计典型案例

系统架构典型案例 共享平台逻辑架构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一般性技术架构设计案例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整体架构设计案例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应用层级说明

分层架构与业务逻辑实现方式

分层架构与业务逻辑实现方式

分层架构与业务逻辑实现方式 一、分层架构 在当今软件系统中,常用的软件架构思想就是分层,分层思想是现代软件架构的主要思想。无论是企业级应用系统(如:CRM,ERP,OA,电子商务平台),专用软件(如:OS、SVN、IDE 等),还有协议之类(TCP/IP,OSI等)绝大部分都采用分层架构思想进行设计的。 分层(Layer)不一定就是人们常说的二,三层,多层系统,因为这些说法都是分层架构的一些具体表现形式,分层是一种设计思想,也可以称之为一种软件架构模式(Pattern),这种思想的核心在于:划分系统的职责(Responsibility),如果这个系统的职责你分析清楚了,你的基于设计思路差不多就定下来了。你可以去看看,很多的现在代软件,不是一定是web方面。例如:SVN这样的源代码管理软件、 图一:SVN架构图

.NET Framework也是分层,Eclipse也是,TCP/IP更加是,还有像操作系统(OS)、编译器(Compiler),很多流行框架(Framework)也是分层。其实,MVC不也是分层,也就是把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三个不同职责分开。 那我们看看今天的企业级应用系统(很多说是web项目,其他我不认为是这样,因为web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我们可以用desktop程序,flash等作为表现形式),企业级应用系统很多人一说就是三层架构,其实确实也是这样的。即:表示层,业务层,数据层。当然还有其他的分层,如:表示层,服务层(服务外观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映射层,数据层。也有分成:表现层,中间层,数据访问层等等。(注意这些都是逻辑上分层结构一般用Layer,物理上的分层结构,一般讲的是部署结构一般用tier)总体上都可以看成是三层:表现层,业务逻辑层(也可以说是领域层或领域逻辑层),数据层。像Spring,Structs、ORM 等一些框架,他们都是在不同的层上的相关实现技术。 二、业务逻辑几种实现方式 现在我们再看看,企业级系统中最核心是哪一层?肯定是业务层,因为企业级系统主要是与业务打交道(其实几乎所有软件都是实现业务,企业级系统业务逻辑主要偏向于商业逻辑,其他系统,像游戏,自动化控制、支撑系统等把业务看成是算法),而且业务是每个系统都不尽相同的。“业务逻辑是最没有逻辑的东西” [Fowler PoEAA,2003]。而且企业级系统的变化与改变大多都在业务层上。那么,做好企业级系统,首先主要分析好业务系统。你可以看看,现今所有的框架在整体结构(spring,structs,等要求系统按MVC结构来开发),表示层(jquery,extjs等),与数据层(ORM之类)做得最多,有没有业务的框架?(有,但是很少,而且只能是业务比较有规律的地方,像一些财务系统,有些权限系统,当然还有工作流系统)因为业务逻辑每个系统都很可能不一样,没办法通用。那么有什么办法以比较好的方式实现业务逻辑呢。现在终于说到主要问题上来了:也就是业务逻辑(Business Logic)的实现方式,也叫做领域逻辑(Domain Logic)的实现方式。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1.事务脚本(Transaction scripts) 2.领域模型(Domain Model)

面向服务的软件体系架构总体设计分析

面向服务的软件体系架构总体设计分析 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较为迅速,软件开发也发生较多改变,传统软件开发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对软件生产的需求。随着计算机不断普及,软件行业必须由传统体系向面向服务架构转变。随着软件应用范围不断增大,难度逐渐上升,需要通过成本手段,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通过面向服务体系结构可提高软件行业应对敏捷性,实现软件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流水线化。 1 软件危机的表现 1.1 软件成本越来越高 计算机最初主要用作军事领域,其软件开发主要由国家相关部分扶持,因此无需考虑软件开发成本。随着计算机日益普及,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中,软件开发大多面向民用,因此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其开发成本,且计算机硬件成本出现跳水现象,由此导致软件开发成本比例不断提升。 1.2 开发进度难以控制 软件属于一种智力虚拟产品,软件与其他产品最大不同是其存在前提为内在逻辑关系。相较于计算机硬件粗生产情况,传统工作中的加班及倒班无法应用到软件开发中,提升软件开发进度无法通过传统生产方法实现。且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因素,影响软件开发流程,导致软件开发未按照预期计划展开。由此可见不仅软件项目开发难度不断增加,软件系统复杂复杂性也不断提升,即使增加

开发人手也未必能取得良好效果。 1.3 软件质量难以令人满意 软件开发另一常见问题就是在软件开发周期内将产品开发出来,但软件本身表现出的性能却未达到预期目标,难以满足用户多方位需求。该问题属于软件行业开发通病,当软件程序出现故障时会导致巨大损失。在此过程中软件开发缺乏有效引导,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往往立足于自身想法展开软件开发,因此软件开发具有较强主观性,与客户想法不一致,因此导致软件产品质量难以让客户满意。 1.4 软件维护成本较高 与硬件设施一样,软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维护。软件被开发出来后首先进行公测,发现其软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重新编辑提升软件性能,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其次软件需要定时更新,若程序员在开发过程中并未按照相关标准执行会导致其缺乏技术性文档,提升软件使用过程中的维护难度。另外在新增或更新软件过程中可能导致出现新的问题,影响软件正常使用,并可能造成新的问题。由此可见软件开发成功后仍旧需要花费较高成本进行软件维护。 2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原理 2.1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定义 面向服务体系构架从本质上是一种应用体系架构,体系所有功能均是一种独立服务,所有服务均通过自己的可调用接口与程序相连,因此可通过服务理论实现相关服务的调动。面向服务体系构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一种服务,是服务方通过一系列操作后满足被服务方需求的

web三层架构概述

web三层架构概述 web三层架构概述 2009-05-23 10:23 关于 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删、改、查。 概述

三层结构原理: 3个层次中,系统主要功能和业务逻辑都在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 所谓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这里所说的三层体系,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层,不是简单地放置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也不仅仅有B/S应用才是三层体系结构,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即使这三个层放置到一台机器上。 三层体系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表示层位于最外层(最上层),离用户最近。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 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无疑是系统架构中体现核心价值的部分。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

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也即是说它是与系统所应对的领域(Domain)逻辑有关,很多时候,也将业务逻辑层称为领域层。例如Martin Fowler在《Patterns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一书中,将整个架构分为三个主要的层:表示层、领域层和数据源层。作为领域驱动设计的先驱Eric Evans,对业务逻辑层作了更细致地划分,细分为应用层与领域层,通过分层进一步将领域逻辑与领域逻辑的解决方案分离。 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层是一种弱耦合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是向下的,底层对于上层而言是“无知”的,改变上层的设计对于其调用的底层而言没有任何影响。如果在分层设计时,遵循了面向接口设计的思想,那么这种向下的依赖也应该是一种弱依赖关系。因而在不改变接口定义的前提下,理想的分层式架构,应该是一个支持可抽取、可替换的“抽屉”式架构。正因为如此,业务逻辑层的设计对于一个支持可扩展的架构尤为关键,因为它扮演了两个不同的角色。对于数据访问层而言,它是调用者;对于表示层而言,它却是被调用者。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都纠结在业务逻辑层上,如何实现依赖关系的解耦,则是除了实现业务逻辑之外留给设计师的任务。

系统架构设计基础知识

系统架构设计基础知识 在讲解系统架构设计之前,有必要补充一下架构相关的概念,因此本博文主要讲述架构、架构师和架构设计等相关的概念以及关系。这是系统架构设计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此方面的知识之后,我们才能进一步了解架构师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架构师如何编写架构文档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等相关内容。 现在我们通过定义的概念来了解架构设计中的一些相关术语。 架构:架构是体现在它的组件中的一个系统的基本组织、它们彼此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及指导它的设计和发展的原则。 系统:系统是组织起来完成某一特定功能或一组功能的组件集。系统包括了单独的应用程序、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子系统、系统之系统、产品线、产品组、整个企业及感兴趣的其他集合。 架构设计:一个架构的定义、文档编写、维护、改进和验证正确实现的活动。 架构描述:描述一个架构的文档集。

架构机制:对经常遇到的问题的共同的具体解决方案。 架构决策:关于一个软件系统整体或它的一个或多个核心组件的刻意设计决策。这些决策决定非功能性特性和质量指标。 企业架构:当与业务战略和信息需求保持一致时,指导与将来的业务方向保持一致的解决方案的选择、创建和实现的一组原则、指导、政策、模型、标准和流程。 通过以上定义,我们了解了架构中的一些相关概念,通过这些概念,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架构、什么是架构、架构师在架构决策中的作用是什么,然后我们以一幅图来详解架构、架构师和架构设计之间的关系。

关于架构的描述: 架构定义组件的结构,同时还定义这些组件之间的交互。比如在一个订单管理系统中,我们有客户组件、账户管理组件、订单实体组件等,我们可以通过时序图来定义这些组件之间的调用过程(交互)。架构虽然定义结构和行为,但是它不关注定义所有的结构和行为。它只关注被认为非常重要的元素。 架构的特点: 架构必须平衡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架构基于合理证据使决策具体化。 架构会遵循一种架构风格。 架构受它的环境影响。 架构影响开发团队的结构。 关于架构师的说法: 架构师是负责系统架构的人、团队或组织。 架构师的特点: 架构师是技术领导。 架构师的角色可能由一个团队来履行。 架构师理解软件开发流程。 架构师掌握业务领域的知识。

三层架构CS模式程序设计实例

三层架构C/S程序设计实例(C#描述) 1.三层之间的关系: 三层是指:界面显示层(UI),业务逻辑层(Business),数据操作层(Data Access) 文字描述: Clients对UI进行操作,UI调用Business进行相应的运算和处理,Business通过Data Access 对Data Base进行操作。 优点: l 增加了代码的重用。Data Access可在多个项目中公用;Business可在同一项目的不同地方使用(如某个软件B/S和C/S部分可以共用一系列的Business组件)。 l 使得软件的分层更加明晰,便于开发和维护。美工人员可以很方便地设计UI设计,并在其中调用Business给出的接口,而程序开发人员则可以专注的进行代码的编写和功能的实现。 2.Data Access的具体实现: DataAgent类型中变量和方法的说明: private string m_strConnectionString; //连接字符串 private OleDbConnection m_objConnection; //数据库连接 public DataAgent(string strConnection) //构造方法,传入的参数为连接字符串 private void OpenDataBase() //打开数据库连接 private void #region CloseDataBase() //关闭数据库连接 public DataView GetDataView(string strSqlStat) //根据传入的连接字符串返回DataView 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DataAgent { private string m_strConnectionString; private OleDbConnection m_objConnection; #region DataAgend ///

/// Initial Function /// /// public DataAgent(string strConnection) { this.m_strConnectionString = strConnection; } #endregion #region OpenDataBase /// /// Open Database /// private void OpenDataBase() { try { this.m_objConnection = new OleDbConnection();

架构设计之分层架构

架构设计之分层架构 分层架构的好处:1、它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点分离,利于各层逻辑的重用;2、它规范化了层间的调用关系,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3、如果层间接口设计合理,则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也不是什么难事。 常见模式:展现层、业务层、数据层(三层架构) 一、层的职责 a)展现层,或称为表现层,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主用户提 供一种交互工操作的界面。 b)业务层,或称为业务逻辑层,用来处理各种功能请求,实现系统的业务功 能,是一个系统最为核心的部分。 c)数据层,或称为数据访问层,主要与数据存储打交道,例如实现对数据库 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二、层间关系 a)展现层会向业务层传递参数,发出服务请求,并获取业务层返回的信息显 示在界面上。 b)业务层接收展现层的命令,解析传递过来的参数,判断各种合法性,并具 体实现功能的各种“运算”要求,返回展现层所要的信息。 c)数据访问层不能被展现层直接调用,而必须由业务层来调用。 例如,《基于动态链接库的复杂信息分层框架设计》一文中用图-1刻画三层架构,体现了层之间的经典调用关系;图-2进一步说明了分层架构下的模块重用。即图中的业务层之“模块2”和数据访问层之“模块2”,都在一定程度上被重用了。

图-1 三层架构示意图-调用关系 图-2三层架构示意图-模块重用 常见模式:UI层、SI层、PD层、DM层(四层架构) 一、UI层,即用户界面层(User Interface),负责封装与用户的双向交互、屏蔽具体交互方式。 二、SI层,即系统交互层(System Interaction),负责封装硬件的具体交互方式,以及封装外部系统的交互。 三、PD层,即问题领域层(Problem Domain),负责问题领域或业务领域的抽象、领域功能的实现。

解读三层架构技术

解读三层架构技术 三层架构将数据层、应用层和业务层分离,业务层通过应用层访问数据库,保护数据安全,利于负载平衡,提高运行效率,方便构建不同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应用; 业务层主要作用是接收用户的指令或者数据输入,提交给应用层做处理,同时负责将业务逻辑层的处理结果显示给用户。相比传统的应用方式,业务层对硬件的资源要求较低; 应用层依据应用规模的不同,所承受的负荷会有较大的差异,另外客户端的数目,应用的复杂程度都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 ERP三层结构提供了非常好的可扩张性,可以将逻辑服务分布到多台服务器来处理,从而提供了良好的伸缩方案; 数据层包括存储数据的数据库服务器和处理数据和缓存数据的组件。组件将大量使用的数据放入系统的缓存库,以提高数据访问和处理的效率. 同时ERP采用大型数据库提供高性能、可靠性高的海量数据存储能力存储ERP 的业务数据。

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概念简介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 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找等。 概述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微软推荐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从下至上分别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又或成为领域层)、表示层。 三层结构原理: 3个层次中,系统主要功能和业务逻辑都在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 所谓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这里所说的三层体系,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层,不是简单地放 置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也不仅仅有B/S应用才是三层体系结构, 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即使这三个层放置到一台机器上。 三层体系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 了中间层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 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软件架构设计之通用架构模式

电子知识 软件架构(4) 1.分层架构:分层架构是使用最多的架构模式,通过分层使各个层的职责更加明确,通过定义的接口使各层之间通讯,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分层分为:严格意义上的分层,一般意义的分层。严格意义的分层是n+1层使用n层的服务。而一般意义的分层是上层能够使用它下边所有层的服务。领域驱动设计的分层定义:UI层,UI控制层,服务层,领域层,基础设施层。 2.MVC架构:MVC架构相信做软件的都听说,主要是为了让软件的各部分松耦合,现在好多根据MVC思想构建的框架如:Spring MVC,Structs2,https://www.doczj.com/doc/4a9937610.html, MVC等。MVC是Model View Control的简写,他的原理是什么那,比如拿web来举例吧。当一个web请求来了以后View接收这个请求,随即把请求转发给Control进行处理,Control通过分析请求的类型等信息决定加载哪些Model,当Model加载完成以后Control通知Model已经加载完毕,这是View就去读取Model数据进行显示自己。MVC还有一个衍生架构叫MVP,因为MVC的View跟Control和Model都有耦合关系所以为了解除View和Model之间的关系,View不直接读取Model而是通过Control来转发View 需要的数据。还有一个衍生架构叫MVVP,就是增加了一个ViewControl的层,用来辅助视图的生成,这样View的功能更加简单只是用来显示不包含其它的功能,而且有了ViewControl 使多视图或替换视图很方便。MVP微软的WPF就是使用这种架构。 3.微内核架构:微内核架构就是做一个稳定通用的内核,也就是给软件设计一个强劲的心脏。如果需要更多功能通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模板

广州润衡软件连锁有限公司软件架构设计文档 项目名称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 版本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简介5 1.1目的5 1.2范围5 1.3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5 1.4参考资料5 1.5概述5 2.整体说明5 2.1简介5 2.2构架表示方式5 2.3构架目标和约束5 3.用例视图6 3.1核心用例6 3.2用例实现6 4.逻辑视图6 4.1逻辑视图6 4.2分层6 4.2.1应用层6 4.2.2业务层7 4.2.3中间层7 4.2.4系统层7 4.3架构模式7 4.4设计机制7 4.5公用元素及服务7 5.进程视图7 6.部署视图7 7.实施视图8 7.1概述8 7.2层8 7.3部署8 8.数据视图8 9.大小和性能8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 10.质量8 11.其它说明8 12.附录A 指南8 13.附录B 规范9 14.附录C 模版9 15.附录D 示例9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 1.简介 软件构架文档的简介应提供整个软件构架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软件构架文档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 1.1目的 本文档将从构架方面对系统进行综合概述,其中会使用多种不同的构架视图来描述系统的各个方面。它用于记录并表述已对系统的构架方面作出的重要决策 本节确定此软件构架文档在整个项目文档中的作用或目的,并对此文档的结构进行简要说明。应确定此文档的特定读者,并指出他们应该如何使用此文档 1.2范围 简要说明此软件构架文档适用的范围和影响的范围 1.3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 本小节应提供正确理解此软件构架文档所需的全部术语的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引用项目词汇表来提供 1.4参考资料 本小节应完整地列出此软件构架文档中其他部分所引用的所有文档。每个文档应标有标题、报告号(如果适用)、日期和出版单位。列出可从中获取这些参考资料的来源。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引用附录或其他文档来提供 1.5概述 本小节应说明此软件构架文档中其他部分所包含的内容,并解释此软件构架文档的组织方式 2.整体说明 2.1简介 在此简单介绍软件架构的整体情况,包括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实施视图和部署视图的简单介绍。另外,简要介绍各种视图的作用和针对的用户 2.2构架表示方式 本节说明当前系统所使用的软件构架及其表示方式。还会从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部署视图和实施视图中列出必需的那些视图,并分别说明这些视图包含哪些类型的模型元素 2.3构架目标和约束 本节说明对构架具有某种重要影响的软件需求和目标,例如:安全性、保密性、市售产品的使用、可移植

C_三层架构_简单实例分析

基于3层架构的课程管理系统 本模块工作任务 任务3-1:三层架构划分 任务3-2:数据访问层的实现 任务3-3:业务逻辑层的实现 任务3-4:表示层的实现 本模块学习目标 1、掌握三层架构的划分原理 2、掌握各层的设计思路,和层之间的调用关系 3、利用三层架构实现对课程管理模块的重构 4、巩固OOP 的基本概念和 OOP 的编程思路 ---------------------------------------------------------------------------------------------------------------------------------http://211.147.15.119/mmdy.html 任务3-1:三层架构划分 效果与描述 图3.1 包含多个项目的3层架构解决方案 本任务要求学生能够将原来的只有1个项目的课程管理模块,重构为标准的具有5个项目的3层架构的模块,并进行恰当的初始化,仍能实现课程记录的添加、浏览功能。在此过程中理解3层架构的划分原理,各层的任务,层之间的调用关系。 本任务的业务流程: 将原项目改为UI 层 新建BLL/ DAL/COMMON/MODL 项 目并初始化 初始化后仍能实现课程记录的浏览和添 加 业务逻辑层 数据访问层 界面层

图3.2 单层转化为3层架构的业务流程 相关知识与技能 3-1-1 三层架构的划分原理 三层架构的划分如下图: 图3.3 三层架构原理图 1、各层的任务 数据访问层:使用https://www.doczj.com/doc/4a9937610.html,中的数据操作类,为数据库中的每个表,设计1个数据访问类。类中实现:记录的插入、删除、单条记录的查询、记录集的查询、单条记录的有无判断等基本的数据操作方法。对于一般的管理信息软件,此层的设计是类似的,包含的方法也基本相同。此层的任务是:封装每个数据表的基本记录操作,为实现业务逻辑提供数据库访问基础。 业务逻辑层:为用户的每个功能模块,设计1个业务逻辑类,此时,需要利用相关的数据访问层类中,记录操作方法的特定集合,来实现每个逻辑功能。 界面层: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为每个功能模块,部署输入控件、操作控件和输出控件,并调用业务逻辑层中类的方法实现功能。 2、层之间的调用关系 数据访问层的类,直接访问数据库,实现基本记录操作。 业务逻辑层的类,调用相关的数据访问类,实现用户所需功能。 界面层:部署控件后,调用业务逻辑层的类,实现功能。 将应用程序的功能分层后,对于固定的DBMS,数据访问层基本可以不变,一旦用户的需求改变,首先修改业务逻辑层,界面层稍做改动即可。这种做法使程序的可复用性、可修改性,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大大提高了软件工程的效率。 3-1-2 ORM(对象关系映射) 在图3.1中看到,除了界面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之外,还有2个项目。其中,Common项目中一般放的是公用文件,如数据操作类DBHelper等,被数据访问层的类调用,其必要性在上个模块已述。Modal项目中存放的是实体类。 所谓的对象关系映射Object Relational Mapping,简称ORM,是为了解决面向对象的类,与关系数据库的表之间,存在的不匹配的现象,通过使用描述对象和关系之间映射的元数据,在程序中的类对象,与关系数据库的表之间建立持久的关系,用于在程序中描述数据库表。本质上就是将数据从一种形式转换到另外一种形式。 ORM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适应于关系数据库与应用程序之间的各类数据转换,目前有许多自动转换工具可用,如codesmith 等。在本教材中,利用手工书写代码的形式,实现ORM。

系统架构设计文档

仅供个人参考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 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xxx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 2013-12-12 v0.1

仅供个人参考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参考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1.5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整体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构架表示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构架目标和约束错误!未定义书签。 3.用例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核心用例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用例实现错误!未定义书签。 4.逻辑视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4.1逻辑视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分层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应用层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业务层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中间层错误!未定义书签。 4.2.4系统层错误!未定义书签。 4.3架构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4.4设计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公用元素及服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5.进程视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6.部署视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7.数据视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8.大小和性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9.质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10.其它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架构设计文档 1.简介 系统构架文档的简介应提供整个系统构架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系统构架文档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 1.1目的 本文档将从构架方面对系统进行综合概述,其中会使用多种不同的构架视图来描述系统的各个方面。它用于记录并表述已对系统的构架方面做出的重要决策,以便于开发人员高效的开发和快速修改和管理。 1.2范围 本文档用于oto项目组目前正在开发的android app电器管家2.0和已经发布的1.0的开发或修改 1.3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 参考系统需求文档电器管家APP2.0 1.4参考资料 1、系统需求文档电器管家APP2.0 2、品牌品类及映射建议App数据结构及数据样例 2.整体说明 2.1简介 在此简单介绍系统架构的整体情况,包括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实施视图的简单介绍。另外,简要介绍各种视图的作用和针对的用户 2.2构架表示方式 本文档将通过以下一系列视图来表示4In1系统的软件架构:用例视图、逻辑视图、部署视图。本文档不包括进程视图和实施视图。这些视图都是通过PowerDesigner工具建立的UML模型。 2.3构架目标和约束 系统架构在设计过程中有以下设计约束: 1、安全性:通讯协议采用加密的方式、存放app端数据要进行混淆器加密、电话号码和logo不能通过反 编译批量拿走。

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探究

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探 究 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属于是一门新兴的科学, 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 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 建立正确的数据, 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 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 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由信源、信宿、信息处理、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五个部分组成。其中信息处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该部分的主要作用是分离和选择信息、对于信息进行分类与识别、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衡量M IS 的优劣, 主要通过以下标准:需求信息的确定性与有效性、信息的可采集性与可加工性、能否通过程序为管理人员提供有用信息、能否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进行分析与判断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判断。同时, 必须考虑到随着信源、信宿、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的变化, 评价MIS 的标准的具体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 使得信息处理的方法与要求也随之改变,如何在发展中使得现有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变化, 保持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一直是MIS 面临的挑战之一。

1 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由于MIS 的基础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 因此MIS 必然是随着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在为使用单位带来很多的优越性的同时, 也面临了更多新的挑战。概括起来, 目前, 采用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 大都面临以下新的需求: (1)随着M IS 的深入, 各种信息数据共享的需求逐步提高, 同时,M IS 也面临着不断提高的安全要求。 (2)管理对信息数据统一查询、提取、管理的需求,种类日益增加, 数量日益庞大, 要求的速度越来越高。 (3)对经过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数据缺乏集成,难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内外用户提供全面、详细、快速、准确的信息。 (4)目前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支持的功能还局限于事后追踪, 还不能够支持如:辅助决策与机器学习等功能。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管理信息系统的功效, 就必须结合技术发展的成果对于信息系统来进行重新思考。 2 现代软件体系结构建模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MIS , 同时易于进行功能的扩充, 需要利用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来进行MIS 架构的重新分析与设计。软件架构理论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它代表的是面向系统的高层结构指导思想, 是对软件系统结构的总体设计与分析, 对于设计大型复杂的应用系统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软件体系结构的思想来设计架构,

软件系统概要设计及总体架构设计

目录 1.1软件系统概要设计及总体架构设计 (2) 1.1.1系统设计概述 (2) 1.1.2系统概要设计(结构设计) (3) 1.1.3系统概要设计中的架构设计 (5) 1.1.4层架构技术在系统设计中的典型应用 (11)

1.1软件系统概要设计及总体架构设计 1.1.1系统设计概述 1、系统设计 (1)什么是系统设计 所谓系统设计就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平台,而达到完成整体软件的功能。主要涉及包括概要设计(静态结构)和详细设计(动态结构)。 (2)主要任务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需求分析和建模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综合地考虑辅助决策系统的目标、技术要求和约束,扩展和细化需求分析阶段的模型 (3)设计的目标 是精化方案并开发一个明确描述方案的可视化模型,保障设计模型最终能平滑地过渡到程序代码,即“怎么做”的问题。 2、系统设计的目的 1)是指明一种易转化成代码的工作方案,是对分析工作的细化 2)即进一步细化分析阶段所提取的类(包括其操作和属性),并且增加新类以处理诸如数 据库、用户接口、通信、设备等技术领域的问题。 3)因为,设计是对问题域外部可见行为的规格说明、并增添实际的计算机系统实现所需 的细节,包括人机交互、任务管理和数据管理的细节。 3、分析和设计的合作 1)分析面向问题,是明确动力的过程,重在理解和翻译,灵活性高 2)设计面向方案,是排除阻力的过程,重在精化和适应,受约束大 从整体上看,分析和设计的对立是保障问题和方案趋于一致的基本动力。就像两个相反方向的张力,使软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1.1.2系统概要设计(结构设计) 1、在什么时期进行系统概要设计 在需求明确、准备开始编码之前,要做概要设计,概要设计对后面的开发、测试、实施、维护工作起到关键性的影响。 2、系统概要设计工作的主要重点 是适应特定的实施环境和部属环境。工作的核心是规划方案的构造,在揭示实施细节的基础上得到方案的详细对象模型。 3、系统概要设计的重要性 1)分析和设计模型是交错并且迭代的 2)概要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是把需求转化为软件系统的最重要的环节,并且系统 设计的优劣在根本上决定了软件系统的质量。 4、概要设计所涉及的内容 (1)制定规范:主要涉及代码体系、接口规约、命名规则。 因为,这些是项目小组今后共同开发的基础,有了开发规范和程序模块之间和项目成员彼此之间的接口规则、方式和方法,大家就有了共同的工作语言、共同的工作平台,使整个软件开发工作可以协调有序地进行。 (2)体系结构设计(构架设计) 体系结构是对复杂事物的一种抽象,如客户/服务器(C/S)和浏览器—Web 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B/W/S)结构等。 本项目采用B/W/S的结构以构造分布式系统。 (3)模块设计(类的设计) ●功能独立 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从功能上来划分各个功能模块,在模块设计中保持“功能独立”是模块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因为,“功能独立”的模块可以降低开发、测试、维护等阶段的代价。 ●模块设计的目的 通过创建出类图、状态图和活动图来描述新的技术类,并扩展和细化分析阶段"素描"的商业对象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