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造之工艺规程设计与制定

机械制造之工艺规程设计与制定

机械制造之工艺规程设计与制定
机械制造之工艺规程设计与制定

第2章工艺规程设计与制定

教案目标与要求

◆了解工艺规程制定的原则与步骤

◆了解并掌握工件定位基准的选择及其定位

◆熟悉并掌握工序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确定方法

◆掌握典型工艺尺寸链的解算方法

教案重点

◆工件定位基准的选择及其定位

◆工序余量与工序尺寸的确定

◆典型工艺尺寸链的解算

2.1工艺规程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1.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

制定工艺规程的总体原则是优质、高产、低消耗,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同时,还应在充分利用本企业现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和检测技术,在规定的生产批量下采用最经济并能取得最好经济效益的加工方法,此外还应保证工人具有良好而安全的劳动条件。

2.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①产品装配图和零件图以及产品验收的质量规范。

②零件的生产纲领及投产批量、生产类型。

③毛坯和半成品的资料、毛坯制造方法、生产能力及供货状态等。

④现场的生产条件,包括工艺装备及专用设备的制造能力、规格性能、工人技术水平及各种工艺资料和相应规范等。

⑤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有关工艺资料等。

3.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

制定工艺规程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计算零件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②图样分析,主要进行零件技术要求分析和结构工艺性分析。

③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制造方法。

④拟定工艺路线,选择表面加工方法,划分加工阶段,安排加工顺序等。

⑤确定各工序所用机床及工艺装备。

⑥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⑦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⑧填写工艺文件,即填写工艺过程卡、工艺卡、工序卡等。

2.2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评价

2.2.1概念

1.零件表面组成

零件的结构千差万别,但都是由一些基本表面和特形表面所组成。基本表面主要有内外圆柱面、平面等;特形表面主要指成型表面。

2.零件表面组合情况分析

对于零件结构分析的另一方面是分析零件表面的组合情况和尺寸大小。组合情况和尺寸大小的不同,形成了各种零件在结构特点和加工技术方案选择上的差别。在机械制造业中,通常按零件结构特点和工艺过程的相似性,将零件大体上分为轴类、箱体类、盘体类等。

3.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零件结构工艺性是指零件的结构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是否能以较高的生产率和最低的成本而方便地制造出来的特性。许多功能相同而结构不同的零件,它们的加工方法与制造成本往往差别很大,所以应仔细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2.2.2典型实例

表2-1列出了常见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性对比的示例。

表2-1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性对比

续表

工艺性不合理工艺性合理

2.3零件毛坯的选择与确定

2.3.1毛坯类型

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毛坯有以下几种。

1.铸件

形状复杂的毛坯宜采用铸造方法制造。目前生产中的铸件大多数是用砂型铸造的,少数尺寸较小的优质铸件可采用特种铸造,如金属型铸造、离心铸造、熔模铸造和压力铸造等。

2.锻件

锻件有自由锻和模锻两种。自由锻件的加工余量大,锻件精度低,生产率不高,要求工人的技术水平较高,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模锻件的加工余量小,锻件精度高,生产率高,但成本也高,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且小型锻件。

3.型材下料件

型材下料件是指从各种不同截面形状的热轧和冷拉型材上切下的毛坯件。如角钢、工字

钢、槽钢、圆棒料、钢管、塑钢等。热轧型材的精度较低,适用于一般零件的毛坯。冷拉型材的精度较高,多用于毛坯精度要求较高的中小型零件和自动机床上加工零件的毛坯。型材下料件的表面一般不再加工,但需注意其规格。

4.焊接件

焊接件是用焊接的方法将同种材料或不同种材料焊接在一起,从而获得的毛坯,如焊条电弧焊、氩弧焊、气焊等。焊接方法特别适宜于实现大型毛坯、结构复杂毛坯的制造。

焊接的优点是生产周期短、效率高、成本低,但缺点是焊接变形比较大。

2.3.2毛坯选择的方法

在进行毛坯选择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零件材料的工艺性

零件材料的工艺性是指材料的铸造、锻造、切削性和热处理性能等以及零件对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要求,例如材料为铸铁或青铜的零件,应选择铸件毛坯。

2.零件的结构形状与外形尺寸

一般用途的阶梯轴,如台阶直径相差不大,单件生产时可用棒料;若台阶直径相差较大,则宜用锻件,以节约材料和减少机械加工量。大型零件毛坯受设备条件限制,一般只能用自由锻件或砂型铸造件;中小型零件根据需要可选用模锻件或特种铸造件。

3.生产类型

大批大量生产时,应选择毛坯精度和生产率均高的先进毛坯制造方法,使毛坯的形状、尺寸尽量接近零件的形状、尺寸,以节约材料,减少机械加工量,由此而节约的费用往往会超出毛坯制造所增加的费用,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单件小批生产时,若采用先进的毛坯制造方法,则所节约的材料和机械加工成本,相对于毛坯制造所增加的设备和专用工艺装备费用就得不偿失了,故应选择毛坯精度和生产率均比较低的一般毛坯制造方法,如自由锻和手工砂型铸造等方法。

4.生产条件

选择毛坯时,应考虑现有生产条件,如现有毛坯的制造水平和设备情况,外协的可能性等。在可能时,应尽量组织外协,实现毛坯制造的社会专业化生产,以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5.充分考虑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随着毛坯制造专业化生产的发展,目前毛坯制造方面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多,精铸、精锻、冷轧、冷挤压、粉末冶金和工程塑料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些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机械加工量,节约材料并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2.3.3毛坯选择实例

①为使工件安装稳定,有些铸件毛坯需要铸出工艺搭子。工艺搭子在零件加工后应切除。

②为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对于一些类似图2-1所示须经锻造的小零件,常将若干零件先锻造成一件毛坯,经加工之后再切割分离成单个零件。

图2-1 滑键的零件图及毛坯图

③对于一些垫圈类较小零件,应将多件合成一个毛坯,先加工外圆和切槽,然后再钻孔切割成若干个零件,如图2-2所示。

图2-2 垫圈的整体毛坯及加工

2.4工件的定位基准与定位

2.4.1定位基准的选择

工件在装夹时必须依据一定的基准,否则便无法实现正确定位与夹紧,为此先讨论基准的概念。

1.基准的概念

在零件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确定生产对象上的某些点、线、面的位置时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就是基准。按照作用的不同,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2大类。

(1)设计基准。就是设计工作图上所采用的基准。如齿轮的内孔、外圆与分度圆的设计基准是齿轮的轴线,两端面可以互为基准。

(2)工艺基准。就是加工或装配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它又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①工序基准: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的基准。

②定位基准:就是在加工中用作定位的基准。

③测量基准:就是测量时所采用的基准。

④装配基准: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间相互位置所选用的基准。

本节仅重点介绍定位基准。

2.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分为精基准和粗基准。

(1)粗基准的选择。在起始工序中,只能选用未经加工过的毛坯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这种基准称为粗基准。粗基准在同一方向只允许使用一次。

粗基准的选择,主要考虑如何保证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和尺寸要求,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是否均匀和足够,以及减少装夹次数等。选择粗基准时应坚持如下原则。

①如果零件上有一个不需要加工的表面,在该表面能够被利用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该表面作为粗基准。

②如果零件上有几个不需要加工的表面,应选择其中与加工表面有较高位置精度要求的不加工表面作为第1次装夹的粗基准。

③如果零件上所有表面都需要机械加工,则应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毛坯表面作为粗基准。

④同一尺寸方向上,粗基准只能使用一次。

⑤粗基准要选择平整、面积大的表面。

如图2-3所示,内孔和端面需要加工,外圆表面不需要加

工。铸造时内孔B与外圆A之间有偏心。为保证加工后零件的

壁厚均匀,即内、外圆同心度好,应以不加工表面A作为粗基

准来加工内孔B(采用三爪卡盘夹持外圆);若以内孔B作为粗

基准(用四爪卡盘夹持外圆,然后按内孔找正定位),则加工后内孔与外圆不同轴,壁厚必然不均匀。

如图2-4所示的机床床身,要求导轨面应有较好的耐磨性,以保持其导向精度。由于铸造时的浇注位置(床身导轨面朝下)决定了导轨面处的金属组织均匀而致密,为此,应选择导轨面作为粗基准,先加工床腿底面,如图2-4(a)所示;然后再以床腿底面为基准加工导轨面,如图2-4(b)所示,这样就能保证导轨面的加工余量小而均匀。

如图2-5所示,以表面B为粗基准加工表面A之后,若仍以表面B为粗基准来加工表面C,由于作为粗基准的毛坯表面一般精度比较低,两次装夹会出现较大误差,故不能保证工件轴心线在前后两次装夹中位置的一致性,则必然导致加工后的表面A与C之间产生较大的同轴度误差。

图2-4 机床床身加工的粗基准选择图2-5 粗基准重复使用示例

(2)精基准的选择。用加工过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便称为精基准。选择精基准时应坚持以下5个原则。

①基准重合原则:以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可避免基准不重合误差,用调整法加工零件时,如果基准不重合,将出现基准不重合误差。所谓调整法,是指预先调整好刀具与机床的相对位置,并在一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保持这种相对位置不变的加工方法。与之相对应的是试切法加工,即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循环反复直至达到零件尺寸要求。试切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下的逐个零件的加工。

②基准统一原则:选用统一的定位基准来加工工件上的各个加工表面,以避免基准转换而带来的误差,它有利于保证各表面的位置精度,可简化工艺规程和夹具的设计与制造,缩短生产准备周期。典型的基准统一原则主要体现在轴类零件、盘类零件和箱体类零件。轴的精基准为轴两端的中心孔;齿轮是典型的盘类零件,常以中心孔及—个端面为精基准;而箱体类零件常以一个平面及平面上2个定位用的工艺孔为精基准。

③自为基准原则:当某些精加工表面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时,可选择该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以提高加工面本身的精度和表面质量。图2-4所示的机床床身零件在最后精磨床身导轨面时,经常在磨头上装上百分表,床身置于可调支承上,以导轨面本身为基准进行找正定位,来保证导轨面与磨床工作台平行,然后进行磨削加工,这样可使磨削余量小而均匀,以利于提高导轨面的加工质量与磨削生产率。自为基准原则在生产中有着较多的运用,

如拉孔、浮动铰孔、珩磨孔以及攻螺纹等,这些都是以加工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的实例。

④互为基准原则:若工件上存在2个相互位置精度有要求的表面时,那么在加工中让这2个表面互相作为定位基准,反复加工另一个面,便称为互为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不仅符合基准重合原则,而且在反复加工过程中可使两加工表面获得高的位置精度,且使加工余量小而均匀。所以一些同轴度或平行度等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精密零件在加工中经常采用这一原则。

⑤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省力的原则:如图2-6所示,表面A 、B 及底面D 已经加工过,要加工表面C 。为了遵循基准重合原则,应选择加工面C 的设计基准面A 作为定位基准。这样按调整法加工时,表面C 对设计基准A 的位置精度的保证,只要C 面对A 面的平行度误差不超过0.05mm ,位置尺寸L 1的加工误差不超过其设计公差,就能保证加工精度。但是,当表面C 的

设计基准不是A 面而是B 面时,若仍以A 面作为定

位基准,就违背了基准重合原则,则必然要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

2.4.2工件定位原理

1.六点定位原理

任何一个自由刚体,在空间均有6个自由度,即沿空间坐标轴x 、y 、z 3个方向的移动和绕此三坐标轴的转动。工件定位的实质就是限制工件的自由度。若在x -y 平面上设置3个不共线的抽象支承点(如图2-7所示点1、2、3),工件紧靠在这3个支承点上,便限制了工件的x 、y 、z 3个自由度;在x -z 平面上设置2个抽象支承点4、5(在理论上这2点尽量相距远一点,它们的连线与x -y 平面平行),工件紧靠这2个支承点便可限制z 、y 2个自由度;在y -z 平面上设置1个支承点6,工件靠向它便限制了x 自由度。由此可见,工件安装时要紧靠机床工作台或夹具上的这6个支承点,它的6个自由度即被全部限制,工件便获得一个完全确定的位置。 工件定位时,用夹具上合理分布的6个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其6个自由度,使其位置完全确定,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六点定位原理是工件定位的基本法则。用于实际生产时,这些支承点应是具有一定形状的几何体,这些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几何体就是定位元件。

图2-6 基准重合示例

图2-7 工件六点定位原理

关于六点定位原理作以下2点说明。

① 6个支承点必须适当分布。若3个支承点分布在一直线上,就不会限制3个自由度;若不在一条线上的3个支承点所形成的三角形面积越大,则定位就越稳定。

②工件与定位支承点相接触就实现了定位,至于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始终保持已定好的位置不变则是靠夹紧来实现的。另外,若认为工件定位后夹紧前在支承点的反方向仍有移动的可能性,便认为定位不确定,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在实际生产中,定位支承点总是以具体定位元件来实现的,因此直接分析各种定位元件所能限制的自由度,以及它们的组合所能限制的自由度,对研究定位问题更具有实际意义。表2-2列出了常用定位元件所能限制的自由度。

表2-2常用定位元件所能限制的自由度

y

x z 、

z x y 、、

1块条形支承板

2块条形支承板 1块矩形支承板

x z 、

z x y 、、

z x y 、、

续表

机械制造基础练习与答案4知识讲解

机械制造基础练习与 答案4

第4章 练习题 1. 单项选择 1-1 表面粗糙度的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 )。 ① 小于50 ② 等于50~200 ③ 等于200~1000 ④ 大于1000 1-2 表面层加工硬化程度是指( )。 ① 表面层的硬度 ②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比 ③ 表面层的硬度与 基体硬度之差 ④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差与基体硬度之比 1-3 原始误差是指产生加工误差的“源误差”,即( )。 ① 机床误差 ② 夹具误差 ③ 刀具误差 ④ 工艺系统误差 1-4 误差的敏感方向是( )。 ① 主运动方向 ② 进给运动方向 ③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法向 ④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切向 1-5 试切n 个工件,由于判断不准而引起的刀具调整误差为( )。 ① 3σ ② 6σ ③ n σ3 ④ n σ 6 1-6 精加工夹具的有关尺寸公差常取工件相应尺寸公差的( )。 ① 1/10~1/5 ② 1/5~1/3 ③ 1/3~1/2 ④ 1/2~1 1-7 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① 轴承孔的圆度误差 ② 主轴轴径的圆度误差 ③ 轴径与轴承孔的间隙 ④ 切削力的大小

1-8 在普通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工件外圆车内孔,车后发现内孔与外圆不同轴,其最可能原因是()。 ①车床主轴径向跳动②卡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③刀尖与 主轴轴线不等高 ④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1-9 在车床上就地车削(或磨削)三爪卡盘的卡爪是为了()。 ①提高主轴回转精度②降低三爪卡盘卡爪面的表面粗糙度③提高装 夹稳定性 ④保证三爪卡盘卡爪面与主轴回转轴线同轴 1-10 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传动。 ②升速②降速③等速④变速 1-11 通常机床传动链的()元件误差对加工误差影响最大。 ①首端②末端③中间④两端 1-12 工艺系统刚度等于工艺系统各组成环节刚度()。 ①之和②倒数之和③之和的倒数④倒数之和的倒数 1-13 机床部件的实际刚度()按实体所估算的刚度。 ①大于②等于③小于④远小于 1-14 接触变形与接触表面名义压强成()。 ①正比②反比③指数关系④对数关系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制造基础题目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库 第一章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 1. 切削液的作用主要有:,润滑、冷却、洗涤和防锈,排屑。 2. 目前生产中最常用的两种刀具材料是高数刚和硬质合金,制造形状复杂的刀具时常用高数刚。 3.从球墨铸铁的牌号上可看出其_____最低抗拉强度______和_____最低伸长率______两个性能指标。 4.在普通低合金结构钢中主要加入的合金元素为____硅锰_______,以强化材料基体。 5.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_____速度______、___深度________和____进给量_______。 6.基准根据功用不同可分为_____设计基准_____与___工艺基准_______两大类。 7.刀具磨损的三种形式是____前刀面磨损_______、____后刀面磨损_______和____前后刀面磨损_______。 8.钢在淬火后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叫___淬硬性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刀具材料中,强度和韧性最好的是: ( A ) A、高速钢 B、YG类硬质合金 C、YT类硬质合金 D、立方氮化硼 2 . 一般当工件的强度、硬度、塑性越高时,刀具耐用度: ( D ) A、不变 B、有时高,有时低 C、越高 D、越低 3. 磨削加工时一般采用低浓度的乳化液,这主要是因为: ( B ) A、润滑作用强 B、冷却、清洗作用强 C、防锈作用好 D、成本低 4. 影响刀头强度和切屑流出方向的刀具角度是: ( D ) A、主偏角 B、前角 C、副偏角 D、刃倾角 5. 淬火处理一般安排在: ( B ) A、毛坯制造之后 B、粗加工后 C、半精加工之后 D、精加工之后 6 .在刀具方面能使主切削刃的实际工作长度增大的因素是: ( C ) A、减小前角 B、增大后角 C、减小主偏角 D、减小副偏角 7.选择金属材料的原则,首先应满足( A ) A.零件使用性能要求 B.零件工艺性能要求 C.材料经济性 D.加工成本 8.合金钢的可焊性可依据( C )大小来估计。 A.钢含碳量 B.钢的合金元素含量 C.钢的碳当量 D.钢的杂质元素含量 9.在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指标中,“σs”是指( A ) A.屈服强度 B.抗拉强度 C.弹性强度 D.抗弯强度 10.切削塑性较好的金属材料,采用较大的前角、较高的切削速度、较小的进给量和吃刀深度时,容易形成( D ) A.崩碎切屑 B.单元切屑 C.节状切屑 D.带状切屑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

六点定位原理: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支承点,并保持与工件定位基准面的接触,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位置完全确定的方法。 1.过定位:也叫重复定位,指工件的某个自由度同时被一个以上的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 2.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符合程度。加工误差:零件加工 后的实际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3.原始误差: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的误差。 4.误差敏感方向:过切削刃上的一点并且垂直于加工表面的方向。 5.主轴回转误差:指主轴瞬间的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变动量。 6.表面质量:通过加工方法的控制,使零件获得不受损伤甚至有所增强的表面状态。包括 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和表面的物理力学性能状态。 7.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 或半成品的过程。 8.工艺规程: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 艺文件即为工艺规程。 9.工序:一个工序是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 对几个)所连续完成的工艺过程。 10.工步: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刀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 序。 11.定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准确的位置。 12.夹紧:在工件夹紧后用外力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 13.装夹:就是定位和夹紧过程的总和。 14.基准:零件上用来确定点线面位置是作为参考的其他点线面。 15.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确定点线面位置的基准。 16.工艺基准:在加工和装配中使用的基准。包括定位基准、度量基准、装配基准。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误差复映,减少复映的措施有哪些? 误差复映:指工件加工后仍然具有类似毛坯误差的现象(形状误差、尺寸误差、位置误差)措施:多次走刀;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2.什么是磨削烧伤?影响磨削烧伤的因素有哪些? 磨削烧伤:当被磨工件的表面层的温度达到相变温度以上时,表面金属发生金相组织的变化,使表面层金属强度硬度降低,并伴随有残余应力的产生,甚至出现微观裂纹的现象。影响因素:合理选择磨削用量;工件材料;正确选择砂轮;改善冷却条件。 3.什么是传动链误差?提高传动链传动精度的措施有哪些? 传动链误差:指传动链始末两端传动元件间相对传动的误差。 措施:缩短传动链;降速传动,末节大降速比;提高传动元件的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误差补偿装置。 4.减少工艺系统受热变形的措施? 减少发热和隔热;改善散热条件;均衡温度场;改进机床机构;加快温度场的平衡;控制环境温度。 5.什么是工艺系统的刚度?误差产生的原因? 工艺系统刚度:垂直作用于工件加工表面(加工误差敏感方向)的径向切削分力与工艺系统在该方向的变形之间的比值。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库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机械产品的基本生产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生产阶段:毛坯 制造阶段、加工制造阶段和装配调试阶段。 2、工步是指工序中加工表面、加工工具和切削用量(不包括背 吃刀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3、常用的工艺规程主要有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 序卡片两种基本形式。 4、机械加工过程中常见的毛坯种类有铸件、锻件、型材、焊接 件。 5、6140卧式车床床身上最大工件回转直径为400,主轴转速为 正转24级,反转12级。 6、齿轮加工的加工方法有成形法和展成法两类。 7、数控机床主要由数控装置、伺服系统、机床本体和辅助装置 组成。 8、切削用量是指切削过程中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的总 称。 9、砂轮的五个特性指磨料、粒度、结合剂、硬度及组织。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刀具是否变动和工作是否连续。(×) 2、制订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是尽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3、粗基准应避免重复使用,在同一尺寸方向上,通常只允许使用一次。(√) 4、机械加工过程中划分加工阶段,有利于保证加工质量、有利于合理使用设备。(√) 5、车削中的主运动是车刀沿着工件旋转轴线方向的直线运动。(×) 6、三爪自定心卡盘不但校正和安装工件简单迅速,而且对工件的夹紧力比四爪单动卡盘要大。 (×) 7、滚齿机传动系统的主运动是滚刀的旋转运动,插齿机传动系统的主运动是插齿刀的上下往复直线运动。

(√) 8、积屑瘤是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切屑和前面剧烈的摩擦、黏结而形成的。(√) 9、从耐热性方面分析,高速钢的耐热性比硬质合金强。 (×) 10、从强度与韧性方面分析,硬质合金比高速钢要好。 (×) 11、车刀前角增大,刃口锋利,切削力减小,但刃口的强度降低,散热面积减小,切削温度升高,刀具耐用度降低。 (√) 12、车刀主偏角的大小影响刀具耐用度、背向力与进给力的大小。(√) 13、铰刀的刚度和导向性比扩孔钻要差,一般用于加工中小直径孔的半精加工与精加工。 (×) 14、车削加工中,用四爪夹盘安装工件一定要找正,而用三爪自定心夹盘安装工件则不需要找正。 (×) 15、车削螺纹时,一般都要经过几次往复车削才能完成,在第二次车削时,刀尖偏离前一次车出的螺旋槽,从而把螺旋槽车乱,称为乱扣。(√) 16、综合比较圆周铣与端铣的优缺点,由于圆周铣具有较多的优点,在铣床上应用较广。 (×) 17、常见的直角沟槽有通槽、半通槽和封闭槽三种形式,一般都能采用三面刃铣刀进行铣削。 (×) 18、砂轮的硬度是指在磨削力作用下磨粒脱落的难易程度。(√) 19、无心外圆磨削时,工件没有定位基准面。 (×)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号填在横线上) 1、企业在计划期内应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生产纲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习题及答案资料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习题及答案

第五模块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订 一、填空题 1.划分工序的关键是看:()、()。 2.划分工步的关键是:()、()、()其中是否有一个方面发生变化。 3.单件小批生产时,往往使用通用机床或数控机床按工序()的原则组织生产。 4.大批大量生产时,往往要编制最为详细的()卡片来指导生产。 5.使用工件上()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这种基准叫做精基准。 6.确定机械加工工序的顺序时,应遵循()、()、()的原则。 7.尺寸链的基本特征是其()和()。 8.工件定位时,“基准重合”是指()和()是零件上的同一个表面。 9.常用的装配方法有:()、()、()、()。 10.确定装配顺序的一般规律是:先()后()、先()后()、先()后()、先()后()、先()后()。 11.把零件总的加工内容分散到更多的工序中去完成,即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相对较少,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叫做(); 12.用零件上经过加工的表面做定位基准,该基准称为(); 13.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 14.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组成的统一体,称为 (); 15.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进行加工时产生的误差;

16.加工细长轴时,通常后顶尖采用弹性顶尖,目的是为了消除()的影响。 17.排机械加工工序顺序时,一般应遵守()、()、()的原则。 18.在毛坯制造后或粗加工后,经常安排时效处理,目的是为了消除()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9.用零件上没有经过加工的毛坯面做定位基准,该基准称为(); 20.如果把比较多的加工内容安排在一道工序中进行,通常称为(); 21.产品装配精度要求很高,组成零件较少(2~3个)时,常采用()来进行装配。 22.选择某种加工方法加工零件时,要考虑这种方法所能达到的()和 ()来选取。 23.制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时,划分加工阶段可以更好的()、更合理的使用()、及时发现(),以及方便热处理的安排。 24.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和()。 25.工艺系统的动误差主要包括:()、()和()。。。。。。。。。。。。。。。。。。。。。。。。。。。。。。。。。。。。。。。。。。。。。。。。。。。。。。。。。。。。。。。。。。。。。。。。。。。。。。。。 答案: 1.(是否更换加工地点)、(加工过程是否连续)。 2.(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用量(v和f)) 3.(集中)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习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习 题及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第五模块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订 一、填空题 1.划分工序的关键是看:()、()。 2.划分工步的关键是:()、()、()其中是否有一个方面发生变化。 3.单件小批生产时,往往使用通用机床或数控机床按工序()的原则组织生产。 4.大批大量生产时,往往要编制最为详细的()卡片来指导生产。 5.使用工件上()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这种基准叫做精基准。 6.确定机械加工工序的顺序时,应遵循()、()、()的原则。 7.尺寸链的基本特征是其()和()。 8.工件定位时,“基准重合”是指()和()是零件上的同一个表面。 9.常用的装配方法有:()、()、()、()。 10.确定装配顺序的一般规律是:先()后()、先()后()、先()后()、先()后()、先()后()。 11.把零件总的加工内容分散到更多的工序中去完成,即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相对较少,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叫做(); 12.用零件上经过加工的表面做定位基准,该基准称为(); 13.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 14.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组成的统一体,称为 (); 15.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进行加工时产生的误差; 16.加工细长轴时,通常后顶尖采用弹性顶尖,目的是为了消除()的影响。 17.排机械加工工序顺序时,一般应遵守()、()、()的原则。 18.在毛坯制造后或粗加工后,经常安排时效处理,目的是为了消除()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9.用零件上没有经过加工的毛坯面做定位基准,该基准称为(); 20.如果把比较多的加工内容安排在一道工序中进行,通常称为(); 21.产品装配精度要求很高,组成零件较少(2~3个)时,常采用()来进行装配。 22.选择某种加工方法加工零件时,要考虑这种方法所能达到的()和 ()来选取。 23.制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时,划分加工阶段可以更好的()、更合理的使用()、及时发现(),以及方便热处理的安排。 24.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和()。 25.工艺系统的动误差主要包括:()、()和()。。。。。。。。。。。。。。。。。。。。。。。。。。。。。。。。。。。。。。。。。。。。。。。。。。。。。。。。。。。。。。。。。。。。。。。。。。。。。。。。 答案: 1.(是否更换加工地点)、(加工过程是否连续)。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说明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综合训练(三)项目名称: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 学生:超强鲁晓帆业鑫世辉 汤龙彪田大江邢永强姬笑歌班级:机自15-4班 学号: 03 05 06 10 15 16 20 22 24 任课教师:宏梅 完成时间: 2018.6.15 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二零一八年二月

综合训练项目三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 一、目的 1.使学生具有制定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能综合运用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合理的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包括零件工艺性分析、工艺路线拟定,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2.进一步提高查阅资料,熟练地使用设计手册、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设计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进行工艺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设计原始条件 1.原始零件图1 2.生产纲领:大批大量生产 三、设计工作容(成果形式) 1.零件图1(比例1:1);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 3.设计说明书1份。 四、评价标准 评价表 总成绩:(总分 10%) 指导教师:年月日

摘要 本文是对拔叉零件加工应用及加工的工艺性分析,主要包括对零件图的分析、毛坯的选择、零件的装夹、工艺路线的制订、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加工工艺文件的填写。选择正确的加工方法,设计合理的加工工艺过程。此外还对拔叉零件的两道工序的加工设计了专用夹具. 机床夹具的种类很多,其中,使用围最广的通用夹具,规格尺寸多已标准化,并且有专业的工厂进行生产。而广泛用于批量生产,专为某工件加工工序服务的专用夹具,则需要各制造厂根据工件加工工艺自行设计制造。本论文夹具设计的主要容是设计2套夹具。 关键词: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工艺文件;夹具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复习指导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复习指导 第四部分机械制造工艺 知识内容(摘自考核说明) 涵盖第十章夹具、第十一章机械加工质量和第十二章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的教学内容 重点:机床夹具的分类、组成及作用、定位原理和定位类型、工件的夹紧机械加工精度、影响加工精度的原因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理解: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掌握:六点定位原则及夹紧机构的概念和功能。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步骤。 了解:机床夹具的组成。 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 在生产中影响机械加工的精度的主要因素。 复习知识要点 机床夹具:在机械加工中,为了保证工件加工精度,使之占有确定位置以接受加工或检测的工艺装备统称。 六点定位原理(原则):用合理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沿 x、 、轴的转动自由度)的方法,使工件 y y z x、 、轴线方向的移动自由度;称为绕z 在夹具中的位置完全确定。应理解教材中图10-2 工件的六点定位的解释。 夹具设计的核心元件:用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的元件定位元件。 工件定位中的几种情况: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的定位,称为完全定位。当工件在x、 、三个坐标方向上均有尺寸要求或位置精度要求时采用这种定位方式。如图y z 10-3所示。 ?不完全定位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对某些并不需要限制工件的自由度进行定位。在保证加工要求情况下的不完全定位是合理的定位方式。 ?欠定位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应该限制的自由度被限制的定位。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过定位同一个自由度被几个支承点重复限制的定位(也称重复定位、超定

位)。当以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很低的面作为工件定位基准时,不允许出现过定位;对精度较高的面作为定位基准时,为提高工件定位的刚度和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允许采用过定位。 夹紧的基本要求: 必须的要求:夹紧既不应破坏工件的定位,又要有足够的夹紧力,同时又不应产生过大的夹紧变形,不允许产生振动和损伤工件表面。对于手动夹紧机构要有可靠的自锁性;机动夹紧装置要统筹考虑其自锁性和稳定的原动力。 还要尽量满足1.夹紧动作迅速,操作方便、安全省力。2.结构应尽量简单紧凑,工艺性要好。 夹紧力的确定:夹紧力包括方向、作用点、大小三个要素。 ?夹紧力的方向:夹紧力的方向应朝向主要限位面,以保证工件的定位精度。夹紧力的方向应有利于减小夹紧力。夹紧力的方向应使工件变形尽可能小。 ?夹紧力的作用点:夹紧力作用点应正对定位元件或落在定位元件的承范围内,以保证工件的定位不变。夹紧力的作用点应处在工件刚性较好部位,以减小夹紧变形。夹紧力应尽可能靠近加工表面。 ?夹紧力的大小的略计算:以主切削力为依据与夹紧力建立静平衡方程式,解此方程来求夹紧力大小。 基准:零件上用以确定其它点、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为基准。在图纸上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它点、线、面位置的基准,称设计基准。。 ?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测量、装配等工艺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统称为工艺基准。工艺基准可分为: 1 装配基准在零件或部件装配时用以确定它在部件或机器中相对位置的基准。 2 测量基准用以测量工件已加工表面所依据的基准。 3 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中用以确定被加工表面位置所依据的基准。所标注的加工面的位置尺寸称工序尺寸。 4 定位基准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依据的基准。 在生产中,通常是以工件上的几个表面同时作为定位基准,采取组合定位方式。最常用的就是以“一面两孔”作为定位基准,相应的定位元件是支承板和两定位销(或其中一个为削边销),俗称“一面两销”定位,。 定位误差:包括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 ?基准不重合误差: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而造成的加工误差。 ?基准位移误差:由于定位元件的制造公差和最小间隙的影响,定位基准与限位基准不能重合,导致的误差。 机械加工质量:包括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机械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

花键套零件地机械加工实用工艺规程及工序地设计计算

课程设计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数控1311班学号: 设计地点(单位): 2教学楼 设计题目:花键套的工艺设计 完成日期:2015 年 5 月29日 机械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花键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序的设计计算

教研室主任:贾伟杰指导教师:健 2013年 6月 8日 目录 1 零件的分析 (2) 1.1零件的工艺分析 (2) 1.2花键套的技术要求 (3) 2 毛坯的选择 (3) 2.1 毛坯种类的选择 (3) 2.2毛坯制造方法的选择 (4) 2.3毛坯形状及尺寸的确定 (4) 3 工艺路线的拟定 (5) 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5) 3.2 零件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 (5) 3.3 加工阶段的划分 (6) 3.4 工序顺序的安排 (6) 3.4.1.机械加工顺序 (6)

3.4.2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6) 3.4.3辅助工序的安排 (6) 3.5 机床设备及工艺设备的选用 (8) 3.6 确定工艺路线 (9) 3.6.1工艺分析 (10) 4 确定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 (10) 4.1各表面加工工序 (10) 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1) 5.1工序20计算 (11) 5.2 工序30 (13) 5.3工序50计算 (14) 5.4工序60计算 (15) 5.5工序70 拉花键孔 (17) 5.6工序80计算 (17) 5.7工序90计算 (20) 6 总结 (21) 参考文献 (22) 附表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1设计任务 如图所示的是花键套简图,该零件材料为45号钢,其外锥表面对花键孔的轴线保证同轴,这样花键套在与花键轴联接时可以满足对中的要求,使花键孔较好的起到传递转矩和运动的功能。花键孔的外径尺寸和槽两侧尺寸精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在完成花键孔的拉削加工后,一般都是以它作为定位基准,来加工下道工序容。 1.2花键套的工艺分析与计算 1.2.1花键套的主要基准是Φ25±0.0065mm 外圆轴线。 1.2.2外圆锥0 030.034-φmm 表面对Φ25±0.0065mm 孔轴线的径向跳动公差为0.02mm ,粗糙度Ra0.8μm。 1.2.3花键孔018.00 16+φmm 表面对Φ25±0.0065mm 外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1mm ,粗糙度 Ra1.6μm。 1.2.4普通外螺纹的中径、顶径的公差带的偏差代号为g ,公差等级为6级。 1.2.5Φ25±0.0065mm 外圆表面粗糙度为Ra0.8μm。 (1)将各个需要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粗糙度、形位精度绘制为下表1。 表1 零件技术要求分析

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发表时间:2013-12-03T10:54:32.420Z 来源:《赤子》2013年10月下总第292期供稿作者:江灵智[导读] 对一些适用于特殊场合、对其加工条件及方式存在多种限制的零部件,可对其进行此操作 江灵智 (浙江申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浙江温岭 317507) 摘要:在机械运动装置传递运动形式中,轴类零件是不可或缺的部件之一。各传动件不仅通过轴类零件传递扭矩带动运动,另外也通过其承受载荷。轴类零件的加工质量决定着它在机械运动中的性能,本文就轴类加工工艺规程予以讨论,以求获得更为完善的产品,提高其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 关键词: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中图分类号:TH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0-0000-01 轴类零件是机械装置中的典型零件之一。它不仅是传动零部件的载体,还具有扭矩和运动形式传送的作用,实现机械装置间连续运动。轴类零件根据外形的差异,有直轴、曲轴和软轴之分,这里讨论的主要以直轴为主。其包括有光轴、阶梯轴等。由于轴类零件在机械传动中至关重要,其精度、表面粗糙度等需符合使用标准,因而其加工工艺流程必须经过严格的工艺规程。无论是加工光轴、阶梯轴或是空心轴等其他轴类零件,其加工工艺基本上是一致的,针对不同的结构,只需要在细节上做些处理。 一、毛坯及材料的选择 加工轴类零件之前,首先应该挑选使用哪种材料的毛坯。毛坯是否选取适当,将决定后期加工难度和工作量。轴类毛坯根据轴类现场使用场合、加工制造分类、加工预期成本、现有加工车床的限制等而定,一般常使用棒料、锻件等,棒料适用于阶梯不太明显趋近于光轴的轴类零件,相反地,若是外圆间变化较大的阶梯轴或是起到关键作用的轴类,通常是选取锻件毛坯。另在选择毛坯时,优先选择外形形状和大小贴近于制造零件的毛坯,这样可减少零件加工所需的冗余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毛坯材料的选择需根据实际使用中轴类零件工作而定,如其支承的传动件的重量,其传递的扭矩等。因而,在选择毛坯材料时,其抗变形能力、抗弯曲能力、耐磨度等是重要参数,并需经过不同的热处理来强化这些参数。[1] 二、定位及装夹方式的确定 待选定使用哪种毛坯后,需通过定位和装夹装置标记最优的加工点。基准表面及装夹方式的确定,决定着零件经过车削后其大小和切削位置与理论上的偏移程度。在选择参考平面用作基准时,主要有粗基准和精基准类型,根据零件各位置不同功能而定的误差范围值,选取合适的基准。一般粗基准使用可加工范围广、表面平滑、较为重要的未加工表面;优先使用已加工处理的表面作为精基准的参考面,尤其是其他未进行修改的面都能以此为准的表面。在一些情况下,也可采用互为基准和自为基准等方式确定基准面。[2] 毛坯零件的装夹方式根据待加工零件的形状而定,针对矩形的零件,使用合适的平口钳夹住固定;针对圆状零件,使用三爪卡盘压在铣床床面上;针对特殊形状的零件,可制作专用的铣床夹具。 三、加工工艺分析 轴类零件加工遵循的原则与其他加工类似,切削工艺安排严格按照“先攻基准、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面后孔”的原则执行。使用数控车床车削误差变化范围较小的零件时,起始位置点选择为轴的最右端。 1.首先分析零件样图。 零件图样中给出的一些使用参数,以及表面粗糙度、平行度、同心度等数值要求,是我们在作加工工艺的指导依据。 2.加工路线的拟定。 对零件图分析后,可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根据加工工序中“基准先行”的规则要求,在设计中作为基准使用的外围面需优先进行,方便其他表面的加工。此加工可采用外圆车削的方式,包括有粗车、半粗车、精车等阶段;其次,根据“先主后次”的原则,优先处理尺寸接近于理想状态约束较多的零件外围部分。而轴上的矩形键槽、花型键槽及螺孔等在外围表面加工到某个精度后执行;再次,当零件要求钻孔时,需先加工端面,然后再钻孔,这样就可确保一些情况下指定的同心度、平行度等条件,提高孔的加工精度。 四、工艺过程 确定了轴类零件的主要基准面和实施方案,待毛坯正确地装上和固定时,其操作流程可开始执行。轴类零件常用的加工方法为车削和磨削。前者适用于粗加工场合,相反地,后者则在精加工上占有优势。零件成型历时三种时期,即预加工处理、半精加工处理、精加工处理时期,若是对零件的尺寸等有更严格限制,可再加上光整加工工序。[3] 1.毛坯的预加工。 在选择毛坯时,其与成品是有差别的,通过粗加工切除毛坯上的多余存量,使得毛坯的形状和大小接近于成品,为后续加工提供便利,节约生产成本。预加工主要包括有对毛坯的校正,主要针对毛坯在各种条件下产生的变形弯曲等情况;另有当使用棒料时,应切除毛坯与实际成品相比的多余部分;当一些零件需要钻孔时,需先切端面然后钻孔;若是使用锻件或是尺寸较大的铸件,还需拉荒处理,除去其表面的氧化层,减少加工余量。 2.轴类零件的半精加工。 半精加工方案实施在粗加工之后,进一步缩小与理论上的差距,使成品更接近于要求。在使用半精方式加工前,需添加一道工序,即对零件实行调质,改变物理结构,进而改善其抗弯曲和抗变形能力。 3.精加工。 零件经过半精加工后还会存在较小范围的误差,此时需要通过精加工处理零件,以符合零件图样中的指标。同样地,在进行精加工前,其物理结构也需改变,对零件的一些部分需进行加热升温处理;并通过对外圆表面和一些锥面进行精磨,以确保主轴中最重要表面的精度要求。精加工一般选择使用磨具,其对零件的切除操作影响甚微,可实现趋近与理想状态下的成品。 4.光整加工。 对一些适用于特殊场合、对其加工条件及方式存在多种限制的零部件,可对其进行此操作。

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基础作业答案DOC

《机械制造基础》作业题目 第一篇铸造 1、铸造性能指标主要有哪一些?影响它们的主要因素有哪一些?答:主要包括: 1、流动性;化学成分,浇注条件,铸型结构,铸型条件。 2、凝固特性;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铸件的温度梯度。 3、收缩性;合金种类,化学成分,浇注温度,铸造工艺。 4、吸气性;温度,合金的种类和气体的成份。 5、偏析;合金的凝固速度,合金组元的比重或熔点的不同。 2、顺序凝固原则与同时凝固原则有何不同?分别可以防止何种铸造缺陷?同时又会产生何种铸造缺陷? 答:1、顺序凝固原则通过设置适当的补缩冒口或冷铁,使铸件上远离浇冒口的部位先凝固,浇冒口处最后凝固; 同时凝固原则通过将内浇口开在铸件薄壁处,以及在铸件厚壁处安放冷铁来加快该处的冷却速度,使铸件各处同时凝固。 2、顺序凝固原则:防止缩孔、缩松。 同时凝固原则:减少热应力,防止铸件产生变形和裂纹。 3、顺序凝固原则:同时易产生铸造应力、变形和裂纹等缺陷。 同时凝固原则:同时铸件心部容易出现缩孔或缩松。 3、分别在什么情况下选择手工造型或机器造型?能否用机器造型代替所有手工造型?为什么?

答:1、生产重型铸件和形状复杂铸件的单件、铸件的小批量生产选择手工造型。 生产形状不太复杂但生产批量较大的铸件选择机器造型。 2、不能,机器造型不适于生产形状复杂的铸件,并且因造型机无法造出中箱,故只适于两箱造型,不能进行三箱造型,因而不能用机器造型代替所有手工造型。 4、特种铸造方法主要有哪几种?有何共同特点?各适用什么场合?答:主要有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 共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普通砂型铸造的不足,在提高铸件精度和表面质量、改善合金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和降低铸造成本等方面都各有优点。 熔模铸造:主要用于形状复杂和难以切削加工的高熔点合金精密铸件的成批大量生产,还适用于将整个零件装配而成的组件改为整铸件一次铸出(如车床手柄、拖拉机拨杆等)。 金属型铸造:适宜于大批大量生产有色金属精密铸件,如汽车、拖拉机的铝活塞、缸体、铜合金轴瓦、轴套等,也可用于生产一些有特殊性能要求的、形状比较简单的小型铸铁件或碳素铸钢件。 压力铸造:压力铸造主要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有色金属精密铸件,如汽缸体、化油器、喇叭外壳等。

机械制造基础教材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考试试卷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 1.圆周铣削有顺铣和逆铣两种方式. 2.M1432A型万能外圆磨床的典型加工方法有纵磨法磨外圆柱面,纵磨法磨小锥度长圆锥面, 切入法磨大锥度短圆锥面,圆磨具磨孔。 3.滚削斜齿圆柱齿轮时需要哪几条传动链:主运动传动链, 展成运动传动链, 附加运动传动链, 垂直进给运动传动链。 4.剃齿加工过程相当于一对斜齿轮副的啮合过程,能进行剃齿切削的必要条件是齿轮副的齿面间有相对滑移。 5.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派生式,生成式及知识基系统三大类型。 6.用于切削加工的FMS主要有加工系统,运储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软件四部分组成。7.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五种。 8.球墨铸铁常见的金属基体有铁素体,铁素体+珠光体,珠光体三种。 9.砂型铸造用的型砂应具备的主要性能有强度,透气性,耐火性,退让性。 10.塑料的成型方法有注射成形,挤出成形,压制成形,吹塑成形,浇铸成形, 滚塑成形。 11.量规按用途可分为工作量规,验收量规,校对量规三种。 12.常见的调整法装配的方法有可动调整法,误差抵消调整法,固定调整法。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述是否正确,不正确打“×”并改正,正确打“√”,每题1分) 1.普通机床在进行切削加工时,主运动必定有且通常只有一个,而进给运动可能有一个或几个,也可能没有。√ 2.砂轮的硬度是指组成砂轮的磨粒硬度。× 改正为:砂轮的硬度是指在磨削力作用下磨粒脱落的难易程度. 3.在插齿机上只能插削直齿圆柱齿轮。× 改正为: 在插齿机上即可以插削直齿圆柱齿轮,也可以插削斜齿圆柱齿轮. 4.精密加工时,机床的精度一定高于被加工零件的精度。× 改正: 精密加工时,机床的精度不一定高于被加工零件的精度。 5.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实质上也是一种结晶的过程,同样遵循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也可称为二次结晶。 √ 6.金属的冷加工和热加工是以加热温度的高低来区分的。× 在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了的加工为冷加工,在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加工为热加工. 7.材料的硬度越低越好加工。× 不一是材料的硬度越低越好加工。 8.扩散磨损是硬质合金刀具在高速切削时磨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判断下列哪个定义正确:C A.工序是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进行加工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习题及答案.doc

第五模块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订 一、填空题 1. 划分工序的关键是看:()、()。 2. 划分工步的关键是:()、()、()其中是否有一个方面发生变化。 3. 单件小批生产时,往往使用通用机床或数控机床按工序()的原则组织生产。 4. 大批大量生产时,往往要编制最为详细的()卡片来指导生产。 5. 使用工件上()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这种基准叫做精基准。 6. 确定机械加工工序的顺序时,应遵循()、()、()的原则。 7. 尺寸链的基本特征是其()和()。 8. 工件定位时,“基准重合”是指()和()是零件上的同一个表面。 9. 常用的装配方法有:()、()、()、()。 10. 确定装配顺序的一般规律是:先()后()、先()后()、先()后()、先()后()、先()后()。 11.把零件总的加工内容分散到更多的工序中去完成,即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相对较少,这 种生产组织形式叫做(); 12. 用零件上经过加工的表面做定位基准,该基准称为(); 13. 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 14. 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组成的统一体,称为(); 15. 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进行加工时产生的误差; 16. 加工细长轴时,通常后顶尖采用弹性顶尖,目的是为了消除()的影响。 17. 排机械加工工序顺序时,一般应遵守()、()、()的原则。 18. 在毛坯制造后或粗加工后,经常安排时效处理,目的是为了消除()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9. 用零件上没有经过加工的毛坯面做定位基准,该基准称为(); 20. 如果把比较多的加工内容安排在一道工序中进行,通常称为(); 21. 产品装配精度要求很高,组成零件较少(2~3 个)时,常采用()来进行装配。 22. 选择某种加工方法加工零件时,要考虑这种方法所能达到的()和()来选取。 23. 制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时,划分加工阶段可以更好的()、更合理的使用()、及时发现(),以及方便热处理的安排。 24. 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和()。 25. 工艺系统的动误差主要包括:()、()和()。。。。。。。。。。。。。。。。。。。。。。。。。。。。。。。。。。。。。。。。。。。。。。。。。。。。。。。。。。。。。。。。。。。。。。。。。。。。。。。。 答案: 1.(是否更换加工地点)、(加工过程是否连续)。 2.(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用量( v 和 f )) 3.(集中) 4.(工序) 5.(经过加工过的) 6.(先主后次)、(先粗后精)、(先基面后其它) 7.(封闭性)、(关联性)。 8.(定位基准)、(设计基准)

机械制造基础作业及答案

一、问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有哪些,分别是怎样影响切削变形的? 答:影响切屑变形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工件材料、刀具前角、切削速度、切削厚度。 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越大,切屑变形越小, 刀具的前角越大,切削刃就越锋利,对切削层金属的挤压也就越小,剪切角就越大,所以,切屑变形也就越小。 切削速度主要是通过积屑瘤和切削温度使剪切角变化而影响切屑变形的, 随着切削厚度的增加,使切屑的平均变形减小。 2·简述定位基准中的精基准和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1)基准重合原则 应尽量选择加工表面的工序基准作为定位基准,称为基准重合原则。采用基准重合原则,可以直接保证加工精度,避免基准不重合误差。 (2)基准统一原则 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应采用同一组精基准定位,尽可能多地加工出零件上的加工表面。这一原则称为基准统一原则。 (3)自为基准原则 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这一原则称为自为基准原则。 (4)互为基准原则 对于零件上两个有位置精度要求的表面,可以彼此互为定位基准,反复进行加工。粗基准的选取择原则。 (1)有些零件上的个别表面不需要进行机械加工,为了保证加工表面和非加工表

面的位置关系,应该选择非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2)当零件上具有较多需要加工的表面时,粗基准的选择,应有利于合理地分配各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 (3)应尽量选择没有飞边、浇口、冒口或其他缺陷的平整表面作为粗基准,使工件定位可靠。 (4)粗基准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一般只能使用一次,由于粗基准的误差很大,重复使用必然产生很大的加工误差。 3·简述提高主轴回转精度应该采取的措施。 答:①提高主轴部件的制造精度首先应提高轴承的回转精度,如选用高精度的滚动轴承或采用高精度的多油楔动压轴承和静压轴承。其次是提高与轴承相配合零件(箱体支承孔、主轴轴颈)的加工精度。 ②对滚动轴承进行预紧对滚动轴承适当预紧以消除间隙,甚至产生微量过盈,由于轴承内外圈和滚动体弹性变形的相互制约,既增加了轴承刚度,又对轴承内外圈滚道和滚动体的误差起均化作用,因而可提高主轴的回转精度。 ③使主轴的回转误差不反映到工件上直接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回转精度而不依赖于主轴,是保证工件形状精度的最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 4·何谓六点定则? 答:工件在未定位前,可以看是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自由物体,它可以沿三个坐标轴的平行方向放在任意位置,即具有沿着三个坐标轴移动的自由度;工件沿三个坐标轴转角方向的位置也是可以任意放置的,即具有绕三个坐标轴转动的自由度。通常用一个支承点限制工件一个自由度,用空间合理布置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的位置完全确定,称为六点定则。

机械制造工艺学(阶梯轴的工艺规程)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 综合实训 题目:阶梯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班级:13级高职机电3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2015年6 月

《机械制造工艺学》综合实训任务书 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 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13级高职机电3班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 设计题目:轴的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 一、设计的主要任务 如图所示为减速器输出轴,批量500件,材料45钢。试编制其加工工艺规程。 二、完成期限: 自2015年 6 月15 日至2015 年6 月22 日共1 周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目录 序言 (1) 一. 零件的分析 (4) 1.1 轴的作用 (4) 1.2 轴的工艺分析 (4) 1.3 轴的零件图 (5) 二、工艺规程设计 (6)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6) 2.2定位基准的选择 (6) 2.3拟定轴的工艺路线 (7) 2.4加工工序的设计 (10) 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1) 三、机床的设备选择 (12) 3.1机床设备选择 (12) 3.2工艺设备选用 (12) 3.3各工序所用机床、夹具、刀具、量具和辅具 (13) 参考文献 (16) 零件三维图 (16) 工艺卡片 (17) 工序卡片 (18) 设计总结 (19)

序言 本课程综合实训是学生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通过实训,能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进行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训练,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加工装备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本次机械制造工艺学综合实训不仅仅能帮助我们利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设计,还培养了我们自己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次综合性的训练,我在以下几方面得到锻炼: (1)提高结构设计能力。通过设计零件的训练,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能保证加工质量的零件的能力。 (2)学会使用手册以及图表资料。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的运用。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 模拟试题及答案

《機械製造基礎》課程模擬試卷Ⅰ 一、填空(1'×25) 6.普通车床进给运动传动链是从(主轴)到(刀架)。 9.低速车削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时,应选用(死)顶尖;高速车削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时,应选用(活)顶尖。 10.根据基准功能的不同,基准可分为(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两大类。 11.加工轴类零件时,通常用两端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这符合了(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 二、判断题( 1.5'×10)(在题号前作记号“√”或“×”) (√)1.刀具寿命是指刀具从开始切削到完全报废实际切削时间的总和。 (√)2.砂轮硬度选择原则是:磨硬材料应选软砂轮,磨软材料应选硬砂轮。 (√)4.生产批量越大,对生产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越低,但工艺文件要求越详细。 (×)7.珩磨是对预先磨过的外圆表面进行的精密加工。 三、选择题(1'×15) 1.粗车锻造钢坯应采用的刀具材料是(C) A.Y G3 B.Y G8 C.Y T15 D.Y T30 4.选择下列工具材料. 板牙(C),铣刀(A),冷冲模(B),车床主轴(D),医疗手术刀(E)。 A.W18C r4V B.C r12 C.9S i C r D.40C r E.4C r13 5.当刀尖是主切削刃上最低点时,刃倾角为(B) A.正值 B.负值 C.零值 D.不确定 7.降低切削温度最有效的措施是(D) A.降低切削速度 B.减小背吃刀量 C.减小进给量 D.加切削液 8.划分工序的原则是加工地点不变和(D) A.加工表面不变 B.加工刀具不变 C.切削用量不变 D.加工过程连续 五、问答题(15') 1.有一批45钢工件的硬度为55H R C,现要求把它们的硬度降低到200H B S(≈20H R C),问有哪几种方法?(3') 答题要点:正火、退火、调质(各1分) 2.下列零件和工具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材料错用,问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 a.把20钢当成60钢制成弹簧。(2') 答题要点:弹性和强度不够(2分) b.把30钢当成T7钢制成大锤。(2') 答题要点:硬度和耐磨性不够(2分) 3.主偏角的大小对三个切削分力有何影响?当车细长轴时,主偏角应如何选择?(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