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案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案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案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案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案

上课时间;9.19-9.26 总课时6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温庭筠、韦庄的词,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通过鉴赏冯延巳、李璟、李煜的词,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风格。

3.尝试用浅近的文言文写一两则词话,记录下你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教学重点:

品读《菩萨蛮》二首的音韵美和视觉美;辨析温词“浓艳华美”、韦词“疏淡名丽”的不同风格。

教学难点;

解读词中隐喻寄托之意。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9.19 总课时17

一、作者简介(5分钟)

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国子助教。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

《旧唐书》介绍说,温庭筠相貌比较引人注目,当时有“温钟馗”的雅号,有人因此想象他可能是大耳,肉鼻,阔嘴。至于温庭筠的品行,新、旧《唐书》与各种野史都有所叱责。批评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喜欢饮酒赌博;经常出入狭邪场所;作靡靡之音、侧艳之词。有人辩解说,这些都是个人的生活方式,对大节出处没有影响。还有人说,温庭筠之所以选择这种生活方式,乃是“有托而逃”,即以愤激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他在《杏花》一诗中不是交待自己“情为世累诗千首,醉思吾乡酒一樽”吗?

二、自主诵读词作。(5分钟)

三、鉴赏词作。(35分钟)

1、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这首词刻画了一个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的形象。

2、作品是如何通过意象来营造视觉之美的?

明确:“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

“金鹧鸪”等意象全篇充分利用了意象的具体感,通过文字传递个读者无穷的想象,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3、赏析“鬓云欲度香腮雪”一句中用字的妙处

明确:“鬓云”指女子象流云的鬓发“香腮雪”指女子那香而白的,娇美无比的脸庞“度”将一种动态注入静态的描摹之中,使诗句平添了几分生机。再加上“欲”字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

4、“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一句中的“懒”“弄”“迟”几字在塑造女主人公形象和揭示女主人公内心世界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画蛾眉”应是表现女主人公一种爱美的感情和那种“为悦己之荣”的心态,但“懒”字把她怅惘若失的情态传达出来,女主人公的萧疏的意态在娇慵之状的描写中跃然纸上。“弄”反复摆弄欣赏的意思,它把女主人公千回百转,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表现出来了。“迟”又呼应了前面的“懒”字,又进而渲染了女主人公无情无绪的神态。

5、“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表达了什么?

明确:写出女子容颜的美丽动人,表现了她自鸣得意,精神饱满,联系她的境遇,不禁让人想到红颜易老,青春难驻,象花一样易开易落。

6、“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鹧鸪双双,反衬女主人公的孤独。用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女主人公内心的寂寞空虚。女主人公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却是双双成对的金鹧鸪不仅给她哀怨的心绪添上几分酸楚和难堪,也点出了她所追求的正是那种双双对对的理想。

7、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写一个女子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以至穿衣的一系列动作。从中展现出它的处境和心情(深闺寂寞,幽怨相思)

四、布置作业

预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

上课时间 9.20 总课时18

一、作者简介(5分钟)

韦庄(约836-910)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881)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第二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12年后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天佑四年(907)作为西蜀王建掌书记的韦庄劝王建称帝建西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清。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旧址,后人又称“韦浣花”。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与温庭筠齐名。

二、熟读词作。(6分钟)

三、鉴赏词作。(31分钟)

1、作者通过哪些方面来赞美江南好的?

明确:“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的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江南的人美。通过这些写出江南的美。

2、如何体会“未老莫还乡”五个字平易中的转折?

明确:“莫还乡”实际正是由于想到了家乡。他没有用“不”字,而是用的“莫”带有叮嘱的口吻,是想还乡,但是由于此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饱尝离乱之苦,有故乡欲归而不能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未老”是第三层意思,意思是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没有关系,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所以五个字有三层意思的转折,表面上写的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实际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所以韦庄的词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3、为什么说“还乡须断肠”?

明确:家乡正弥漫着战乱烽火,回到那里只会有断肠的悲哀。

4、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明确:以乐景写哀情。

四、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词。

上课时间9.20 总课时19

一、作者简介(3分钟)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烈祖李昪时为李璟帅府掌书记。中主李璟保大初,拜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官至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

冯延巳是五代词人中词作流传下来最多的人。其词多写离情别恨,感情委婉深沉,语言清新,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刘熙载《艺概》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王国维称“冯正中词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廡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二、简介“闲愁词”(3分钟)

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字眼是“闲情”二字。对此二字,可作多种联想。“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词人以“闲情”为核心,采用层进手法,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闲愁词”是唐宋词的一个重大门类,有着独特的类型特征、美学价值。闲愁词的基本内涵——忧生之嗟与无涯的企羡——都是对人生最根本问题反思的产物。忧生之嗟源于对死亡问题的观照。经历了人类进化史上对死亡的本能的恐惧、长生的幻想、及时行乐的自我排遣等阶段之后,词人们达到了感性与知性的统一,形成了悲凉而旷达、自尊而又自伤的心态和观照方式。无涯的企羡起于对生存意义的观照。词人们感到了人生的缺憾欲求安身立命之处而未得,因而在沉静幽邃的词境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挣扎与渺茫的希冀。这种心态与主题自然带有时代的印记,然而时代的气候氛围只是外因。通古今而观之,由于这种主题触及到了人性心理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深层意识,对于千百年后的读者,仍可以激起感发与共鸣,因而具有较为长久的生命力。

三、熟读词作。(5分钟)

四、鉴赏词作。(34分钟)

1、词人是如何来写这种闲情是难以抛掷的呢?

明确:七个字组成的一句话,却是千回百转。第一层,我不愿意有这样的闲愁,所以挣扎,把这闲情抛掷了。第二层,我不但抛掷了,而且努力了很久,抛掷久。第三层,“谁道”是谁说我真的就抛掷了,反问语气强化情感。最后发现没有做到。

2、为什么上阕中用“日日”这一叠词,体会这样用的好处

明确:叠词表示“每”几乎没有例外。表明词人每天除了在花前饮酒沉醉外,无法度日了,这样就加重了此人的惆怅之情。

而“朱颜瘦”正是“日日病酒”的必然结果,“敢辞”即不惜,明知有害也不逃避,不改变,不后悔,通过“日日”叠词的运用,那种经过“抛掷”的挣扎,镜里的反省依然无悔的情意就表现出来了

3、既然“年年有”,为什么还要说是“新愁”怎样理解?

明确:前面说闲情抛掷久,经过抛掷,重新复苏起来的愁,所以新。此愁虽旧,但令人惆怅,感受深切,所以象新的。

4、“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如何融情于景的?

明确:远远的地平线那边的丛林,月亮已经升起,所有路上的行人都已经回家,主人公孤独的站立在没有屏障的小桥上接受四面寒风,不正是心中有种孤寂惆怅之感,难以排遣吗?所以词人内心有一种长久存在的惆怅哀愁。

五、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词

上课时间 9.21 总课时20

一、作者简介(4分钟)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李昪长子,史称南唐中主。璟多才艺,好读书,文士韩熙载、冯延巳、李建勋、徐铉时时在其左右,相与讲论文学。《江南野史》说他“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一首律诗和四首词。其词蕴藉含蓄,深沉动人。王安石盛赞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王国维则称其“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二、熟读词作。(6分钟)

三、鉴赏词作。(35分钟)

1、这首词上片写了什么景?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荷花落尽,香气消失,荷叶零落,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这菡萏成长的整个大环境的摇落的悲哀,更使人发愁。营造了一幅荷塘秋残图,意境衰败凄凉,由秋残引入深愁残年。

2、“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明确:对比,以梦境写思念,将梦中相见的欢愉与醒来的凄凉孤寂对比,传达相思之苦。对偶工整,情景交融。细雨梦回,梦醒独伤,笙断泪下,寂寞寒冷,孤独的小楼细雨之夜,无不体现出浓厚的相思怀念之情。

3、“倚阑干”含不尽之意,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你能说说你的联想和想象吗?

明确:“倚阑”,是为了望远,望远是为了期待远方的征人,所以“倚阑”充满了无限的期待,无限的惆怅,无限的怨恨。

四、布置作业:背诵本词。

上课时间 9.21 总课时21

一、作者简介(5分钟)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开宝八年(975 )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史称南唐后主。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著有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在各项成就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今存三十多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绮丽,婉转缠绵。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熟读词作。(6分钟)

三、鉴赏词作。(25分钟)

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林花春红”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明确:伴随春花凋零,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林花春红,象征着生命的鲜艳和美丽。

2.“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林花谢去,是因为朝朝暮暮的风吹雨打,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也是因为过多地人生风雨打击。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四、课内背诵。(9分钟)

五、布置作业:预习下一首词。

上课时间 9.22 总课时22

一、自主诵读。(5分钟)

二、词作鉴赏。(30分钟)

1、说说“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它所传达出来的神韵。

A以声写静,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之感。

B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

C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总结: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2、正常顺序应为“梦欢”“春寒”“梦醒”,而词中却为“春寒”“梦醒”“梦欢”,作用如何。

为了突出现实的孤寂凄凉,“梦欢”为反衬而已。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

3、“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的表达作用。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引导学生比较“客”的含义)虚实结合

三、强调李璟和李煜词的共同特点。(3分钟)

他们父子都以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家国之感,拓展了词的艺术境界,开拓了词的抒情深度;朴素的语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形成了他们“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苏轼《荷花媚》)的艺术特点。

三、背诵本词。(7分钟)

四、布置作业。预习下一单元词作。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上课时间9.23 -9.28 总课时23-28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扩大阅读面,能说出作品主旨。

2、会说出词作中常用表现技巧。

二、课时:6课时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9.23 总课时23

一、作者简介(5分钟)

晏殊(90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抚州市)人。北宋著名词人。自幼天资聪敏,笃学能文,十四岁举神童,十五岁应廷试,得到真宗的赏识,赐同进士出身。复试,擢秘书省正字,得尽读秘阁藏书,学问益博。继迁翰林学士,深为真宗所倚重,“事无巨细,皆咨访之”。仁宗即位,益加信任,历居要职,先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文武职宰相)。后出知河南,兼西京留守,进阶至开府仪同三司,勋上柱国,爵临淄公。卒谥元献。

晏殊才高学富,识见明决,深知治国本末。鉴于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遂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大兴学校,延范仲淹以教生徒,当时四方学者辐辏,其后显身于场屋和朝廷者,多出于此。宋代兴学,亦自殊始。当时重才、选才、育才,以晏殊为最力。范仲淹、孔道辅、韩琦、富弼、宋庠、宋祁、欧阳修、王安石等,均出其门下。以此,仁宗朝被称为宋代人才最多的朝代,造成了北宋鼎盛的政局。

晏殊由于文学上、政治上资望都高,因而深受时人的尊敬。范仲淹功业彪炳,地位与之相似,而对晏殊终身以师礼敬之,书题门状,必称“门生”;晚年过访,仍授以崇敬的诗句:“曾入黄扉陪国论,却来绛受师资。”(见范文正公集言行拾遗事录)宋庠、宋祁稍晚出,并以文名,“兄弟虽甚贵显,为文必手抄寄公,恳求周润。”(《渔隐丛话》引《西清话》)“公之佳句,宋莒公(即宋庠)皆题于斋壁。”(《青箱杂记》)韩维官至太子少师,年六十余,对晏殊劝子晏几道,犹自称“门下老吏。”(《邵氏闻见后录》)于此俱见时人对晏殊是极其尊崇的。

二、熟读词作。(5分钟)

三、鉴赏词作。(25分钟)

1、词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其作用如何?

“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众多意象秀美明丽,足见春色之娇人。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主要运用白描手法,展示了古代少女的纯洁心灵。

3、这首词下片历来备受推崇,许昂霄《词综偶评》中说:“(‘疑怪’三句)如闻香口,如见冶容。”请作简要赏析。

下片写青春少女的小故事。两个东西相邻的少女,在采桑小路上相遇。东邻女伴的笑容引起了西邻女子的疑问,以为是她昨晚作了好梦。问答中才知道原来是今天斗草赢了。“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一句特写,收束全篇。两个“笑”字,一写笑容晏晏之美,一写笑挂双脸之盛,写出采桑女子明快活泼、天真快乐的形象。

四、本词主题。(5分钟)

通过描写美好的春景,表现作者对平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五、如何体现“格高韵远”的北宋词特点?(5分钟)

“格高韵远”即格调高远,指北宋词的内容和形式在唐五代词基础上的发展。写女子是承袭唐五代词“艳词”之风,写清新活泼的采桑女是发展创新,体现格高韵远。

六、布置作业:订正学案。

上课时间 9.26 总课时24

一、作者简介。(5分钟)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例:《醉翁亭记》最后一句),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二、熟读本词。(5分钟)

三、鉴赏词作。(35分钟)

1、这首词上下片的描写的抒情主人公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

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

2、上片起三句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结合下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起三句,描绘了一幅清新的郊外游子图,于梅残柳细、草薰风暖之时,信马徐行,何等自在。而紧接两句却写了离愁,其景愈乐,其情愈哀。

3、下片最后两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传唱久远的名句,试作简要赏析。

斜阳已远,而芳草更在斜阳之外;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情景交融,在想象中将怀人之情更进一层。

4、“春水”的比喻好在何处?

“春水”比喻愁情,承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写法,以形象表现抽象,也是以乐写哀。

5、“摇”字的作用。

形象写出行人不忍速行,时时勒紧缰绳,眷顾美好景色的情态。

四、布置作业。预习完成下篇学案。

上课时间 9.27 总课时25

一、熟读词作。(5分钟)

二、鉴赏词作。(40分钟)

1、“春”字如何理解?

“春”字语意双关,表明上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指词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华。

2、“游冶处”与“章台路”之间有关系吗?

“游冶处”就是“章台路”。这句有倒装,应为:楼高,不见玉勒雕鞍游冶处――章台路。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可以是闺怨,也可以有所寄寓,自圆其说即可。

4、过片三句婉曲幽深,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三月暮”点明季节,“风雨”点明气候,“黄昏”点明时刻,三层渲染,流露出无法挽留春天的感伤。

5、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试作简要分析这两句话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层次。

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第三层是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

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自然生成,逐次展开,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

6、三首词都写春景,手法有何异同?

手法不同:《破阵子》是正衬,《踏莎行》是反衬,《蝶恋花》是借景抒情。

三、布置作业。校订学案。

上课时间 9.27 总课时26

一、作者简介。(5分钟)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二十七岁时中进士,晏殊荐为秘阁校理。仁宗天圣初(1023年),任西溪盐官。庆历三年(1043年)任参知政事,富弼韩琦为枢密副使,奉诏条上十事:“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轻徭役”,仁宗颁行,史称“庆历新政”。新政推行不到半年,因贵族官僚的反对而失败。即罢参知政事之职,离京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抵御西夏。庆历五年(1045年)初,仁宗废新法,范仲淹被罢免。皇佑四年(1052年),仲淹病死,卒年六十四岁,谥文正。

范仲淹是宋代一位正直的有理想的政治家。据《宋史》记载他“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虽然几次遭受贬谪,朝中又有不少政敌,但他依然“以天下为已任”,“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的君国大事。”他的著名散文《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被后世广为传颂。

二、疏通词作。(5分钟)

三、鉴赏词作。(35分钟)

1、上片所描写的秋天景色有什么特点?

寥廓苍茫,迷蒙凄清,萧索冷落。

2、下片“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的含义是什么?这样表情达意的特点是什么?

除非好梦才能使诗人入睡,否则乡思旅愁萦绕在心头无法入眠。这里的“好梦”是指梦中返乡与亲人团聚。体现了范仲淹词含蓄委婉的特点。

3、这首词上片的写景和下片的写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提示: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这首词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即阔远之境、秾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写得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四、布置作业:校订学案。

上课时间9.28 总课时27

一、作者简介。(5分钟)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张先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被人称之为“张三中”。张先对人说:“何不称为‘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均是我的得意之句。”世人遂称之为“张三影”。

二、疏通词作。(5分钟)

三、鉴赏词作。(35分钟)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

这首词通过惜春伤春情绪的描写,感叹年华易逝和孤独寂寞的处境。

2、上片和下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上片写作者的思想活动,使静态的;下片写词人即景生情,是动态的。静态得平淡之趣,而动态有空灵之美。

3、王国维《人间词话》:此词“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你以为如何?请写出自己的见解。

这首词没有上面的“云破月来”(特别是“破”和“来”这两个动词),这个“弄”字就不这么突出了。“弄”的主语是“花”,宾语是“影”,特别是“影”字,也不容任意改动。

四、布置作业:校订学案。

上课时间9.28 总课时28

一、作者简介。(5分钟)

柳永(约有980~约定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仁宗景佑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愁潦倒,处事方面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很长,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与教坊乐工和歌伎们交往,因而熟悉士民、歌伎的生活,并通晓乐律。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由于他的生活还境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条件,使他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跃派的代表词人。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与影响。第一,他制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使词从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占优势地位,从而为词容纳更多的内容提供了相应的表现方式。第二,他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白描,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柳永词对秦关等人都有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作家在曲辞创作上也有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有词集《乐章集》.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适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衣红偎翆、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二、疏通词作。(10分钟)

三、鉴赏词作。(30分钟)

1、词的上片主要是写景,你认为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联系全词想想上片写景的作用?

衰败、凄清;描写衰残之景渲染凄清的氛围,烘托人之离愁。

2、“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一句放在上片的结尾有何作用?

“长江水”一句,词人的视野转向远处,景中见情,暗示美好事物的逝去,为下片抒情进行过渡。

3、下片描写了哪三个画面?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①游子登楼眺望,忧思百端;②设想对方盼望自己之景;③写自己对佳人的思念。

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先写自己望乡怀人,再从对方入手,想象佳人切盼自己回去;最后又回到自己这边。表达了词人对佳人的无限思念。

五、布置作业:校订学案。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学案.doc

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 ,所以词牌就叫《忆 《谢秋娘》,但因白居 所以词牌又叫《忆江 潍坊七中高二年级语文《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分层学案【新授】 主备人:王志全 审核人:李光辉 时间:2012、02、07 注:带有*的题目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完成。 学习目标: 1、 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 能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一、词的简介 (一) 一般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 初称为“”、“曲子词”、“—”、“诗余”等。 1、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 2、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或“”,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3、 词按字数分成三种,58字以内为 ________ , 59—90字为,91字以上为。 (二) 词牌:乂叫曲谱,后叫词谱。 1、 演变:依曲谱制词,演变为依词谱填词。 2、 方式:填词人以前代文人传世之词作为范本,进行创作。要按规定的字数、 平仄以及其它格式來写词。 3、 词牌的来源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 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璀珞(矮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 当吋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 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 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 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 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 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 为后唐庄宗所写的 《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乂叫《大江东 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 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 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 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 “木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是,绝大多数的 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 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 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 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三)词的发展: 1、民间词(敦煌曲子词人词的开端阶段。 2、文人词: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教案》

12 唐诗五首 知识与能力 1.深入体会古诗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1.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2.背景资料 《野望》选自《王绩诗注》。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黄鹤楼》选自《全唐诗》。此诗是崔颢游黄鹤楼有感而作。 3.知识链接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而崔颢的《黄鹤楼》诗,一直被认为是千古佳作。关于黄鹤楼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址黄鹄矶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酒店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黄鹄矶起楼,取名“黄鹤楼”。另一说是有一个名叫费炜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炜,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崔颢的诗与此有关。 4.检查预习 重难字 东皋.(gāo) 犊.(dú) 徙倚 ..(xǐyǐ) 崔颢.(hào) 萋.萋(qī) 三、朗读指导 停顿指导。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教学点评

教学点评实例一 《礼仪展风采》 赵爱菊 这节课充分展示了授课教师的智慧和实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用两个字“新”和“活”来概括:“新”——执教新的教材,落实新的课标,能用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设计、创新的行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活”——教师教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实例鲜活。 1.教学重心实现了由教到学的转变,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自觉地将教学重心放在了学生的学上,非常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去体验,去发现,去解决。学生成了教学的参与者,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组织者、参与者。如,情景剧薛力义应聘记,学生表演,学生做形象设计。 2.对教材的运用实现了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创生。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教师成了教材的创生者和主人。如:“措失良机”等用鲜活的事例对教材的情景进行了替换和丰富,使之更具说明力,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补充、拓展,使之更为丰厚。 3.教学资源实现了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加强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堂课教学资源是多元的。特别注重在学生的活动中,挖掘、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和生活经历,使之形成新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如,谈到应该怎样成为知礼、懂礼、讲礼的人时,引导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民族和国际交往等方面掌握懂礼仪的做法。 4.教学目标的定位实现了由知识能力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围绕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计各种活动和情景,从认知上说服学生,从情感上打动学生,从态度上改变学生,从价值观上引导学生,使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陶冶性情,升华品格,提升道德,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如讲礼仪重要性时,由对个人、集体,到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认识礼仪的重要性。 5.教学风格实现了由模式化向个性化转变。康老师的课逻辑关系清晰,运用古今中外对比的方法,语言准确精练。用她的热情、睿智,彬彬有礼来展示了她的教学魅力和个人风采。

39唐五代词

第十二章唐五代词 第一节词的起源和演进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的新诗体。起初它只称之为“曲”、“曲子”,而不叫“词”。直到五代后蜀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才把“曲子”和“词”联缀成一个词,称为“曲子词” [1]。而作为一种抒情诗体特称的“词”这一名称,则更为晚出,正如王重民先生《敦煌曲子词集·叙录》所指出的:“特曲子既成为文士摛藻之一体,久而久之,遂称自所造作为词,目俗制为曲子,于是词高而曲子卑矣。遂又统称古曲子为词。”显然,曲与词的关系,在乐曲歌辞中,本来是一个事物的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这就是清人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所云的“词即曲子词,曲即词之曲”;宋翔凤《乐府馀论》也说:“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词在产生之初,原是紧紧依附音乐的,直到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才逐渐脱离音乐而成为一种新的独特诗体。词的别称很多,除长短句、诗馀外,又有乐府、乐章、歌曲、倚声、琴趣等名称。 词究竟起源于何时,一直是宋以来研治词史的学者争执不休的一个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先秦说;南朝说;隋代说;盛唐说;中唐说五种意见。词既然是依曲填写,讲究声律的,所以在齐梁声律说未产生之前,根本不可能产生词。南朝虽产生了声律说,梁武帝曾作《江南弄》七首,全为杂言,但它是由乐府吴声西曲改制过来的,属于清商乐系统,严格说来,只是沿用乐府古题写的诗,而不是依照当时流行的乐曲节拍填写的唱辞,因而不能视为词的雏形。词在隋唐时代伴随着当时新兴的音乐——燕乐而兴起。由于隋统一了南北朝,将胡部乐和中原乐综合起来,成为当时的新乐——燕乐,它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抒情音乐,词正是为这种新兴音乐的不同曲调所谱写的歌词。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一中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词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张炎《词源》也说:“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均说明了词的起源和音乐的密切关系。唐沿隋制,在音乐和文学方面日益发展,词就随之而兴起。 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词最初也是在民间产生的。《旧唐书·音乐志》称:“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胡夷”之曲,是指四裔少数民族的乐曲;“里巷”之曲,指来自民间的俗乐曲调。而“杂用”,当指“里巷之曲”的胡化和“胡夷”之曲的汉化。歌者综合运用这些乐曲,成为新声,即燕乐,它区别于过去的“雅乐”、“清乐”,隋唐曲子歌辞正是伴随着燕乐而产生的。在唐代,由于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城市得到很大发展,市民阶层迅速壮大,适应城市居民娱乐生活的需要,伎乐繁兴。曲子演唱的地点由贵族之家,渐次扩展到市井歌楼舞榭,以至伸向寺院变场,赢得了一般文人和市民的普遍爱好。曲子就此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日益流行起来了。开元、天宝年间,崔令钦《教坊记·曲名表》所录曲调名三百四十多种,可见当时曲子词在民间流行的盛况。白居易《杨柳枝》诗云:“《六幺》、《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正是中唐曲子词风行社会的真实记录。 起初,为了配合新声,乐工们往往喜欢全取或摘取当代名人现成的诗句,权充乐曲歌辞。文人倚声填词,经过了一个过渡时期。缪钺先生指出:“盖唐代以诗入乐,诗句齐整,而乐谱参差,以词就谱,必加衬字,久之,感其不便,于是或出于乐工之请求,或由于诗人之自愿,

人教版中学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秋季学期第单元课唐诗五首两课时优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教学设计下载

唐诗五首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

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黄鹤楼》 一、教学重点 掌握常见的实词、虚词。 二、教学难点 欣赏古代的建筑艺术。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 学生简介作者及黄鹤楼。 2. 集体朗读全文。 正音:隅祎憩 倚 闼邑 【目标展示】 1.掌握一些常见文言实词、虚词。 2.欣赏古代的建筑艺术。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新知研习】 (一)师生共同分析课文

(完整版)职业礼仪展风采

职业礼仪展风采 一、教学目标 1.认知职业礼仪是在实践中通过不断修养逐步形成的。 2.情感态度观念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成为讲文明懂礼仪的人。 3.运用养成自觉遵守职业礼仪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提高遵守职业礼仪规范的自觉性 三、教学难点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做讲文明懂礼仪的人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五、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部分 如何做一个文明礼仪的人 合作探究部分 案例一:学生小品表演:漂亮的女文员 一个女文员走进办公室上班。(因为觉得自己很漂亮,所以摆出一副很骄傲、很自恋的样子。)早来的同事正在主动打扫办公室,并热情地与之打招呼,她爱理不理地应了一声就直奔自己的办公桌,然后拿出手机,急不可耐地与同学聊了起来。 你认为这个漂亮的女文员职业形象如何?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进行评价并阐述理由。 案例二、读教材27页两个案例回答问题 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从职业礼仪角度给小王和小艾提出合理化建议 案例三:奥运礼仪小姐身着丝质旗袍,头发挽成整洁的发髻,既美丽又优雅。从美国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来北京观看奥运会的游客德布拉·西内克斯说:“她们既漂亮又严谨,一直保持微笑。”尽管这项工作看起来很简单,但为了举办一届完美的奥运会,这些礼仪小姐也是经过精挑细选和严格训练的。奥运礼仪小姐在类似选美学校的营地,接受了从头到脚的训练,学习如何穿着高跟鞋站立数小时,另外还要咬着筷子面对镜子练习只露出8颗牙齿的标准微笑。在奥运会开幕前,20岁的奥运礼仪小姐马莎曾对记者说:“在站姿训练中,我们一站就是半个多小时,而且要保持微笑。为了保持身材,我们每天还要跑步。” 老师提出问题:上面的案例能给我们什么启发?(结合教材29页的内容进行学习和交流) 课堂演练:案例:微笑的保安 同学们每周出入校门的时候,不知是否留意过那个总是很开心地向过往的师生微笑致意的保安?从他出现在门口做保安的那天起,我总是可以看见他这样情绪饱满地站在校门前这个工作岗位上,认真地开门、关门,每次都很远就挥手向经过的员工挥手致意。现在我发现,其他的保安也逐渐开始像他那样微笑着跟大家打招呼了。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传播文明礼仪,对别人起到影响和示范的作用。 作业:针对自己的礼仪现状,制定一份自己的礼仪修养计划。

最新礼仪展风采教案汇编

《第七课第二框礼仪展风采》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和意义。 2、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3、了解少数民族的礼仪风俗,培养尊重民族风俗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 1、握手、待客、接听电话等有哪些相应的礼仪要求? 2、你是怎么样看待中华民族传统的礼仪习俗的? 一、情景导入: 1、升旗仪式:三万多人参加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课件图片演示) 2、说文解字:(课件说明) 什么是礼仪?她是怎样产生的? 礼仪属于道德范畴,是礼节与仪式的总称。 二、讲授新课 (一)因礼仪而优雅 1、小组讨论:在学校活动中,哪些礼仪最能体现我们同学的风采?(课件说明) 学校运动会时运动员们的飒爽英姿;上课前跟老师鞠躬行礼;同学见面主动问好;劳动时主动帮女生干重活;同学间互相谦让;集会或整队行进时全体同学的队列队形等。 2、学生个人应注意的礼仪:(课件图片演示) (1)个人的仪容、仪表: (2)坐、立、行等的姿态:(学生表演) A、正确的坐姿(坐如钟) 上体直挺,不能弯曲驼背,也不能趴在桌子上,上体与桌椅保持一拳左右的距离; 双膝并拢,不可两腿分开; 双脚自然垂地,不应高高翘起; 双手应该掌心向下相叠或放在膝盖上。 B、正确的站姿 人的脊椎呈自然垂直状态: 身体中心应置于双足的后部; 双膝并拢,直腰挺胸抬头;

双肩自然垂放在身体两侧。 C、正确的步态 两眼平示前方,上体正直,挺胸、收腹、直腰; 身体重心在足部中央,不可偏斜; 迈步时重心移至足前部,腰部以上至肩部尽量减少动作,保持平稳;双臂靠近身体,随步伐自然前后摆动;行走路线尽可能保持平直,步幅适中。 3、归纳小结一: (1)如何正确理解礼仪?(板书) (2)个人礼仪有哪些基本要求?(板书) (3)讲礼仪、按礼仪要求去做有何意义?(板书) (二)社交礼仪ABC 1、分组讨论:中国古人见面,有作揖的、跪拜的;西方人见面,有接吻的、拥抱的。现代人见面,用得最多的是握手。根据自己的经验,探讨我们与不同的人见面时握手的礼节:(课件说明) (1)与同学相见:先出手为敬。 (2)与长辈相见:待长辈先出手后才能相握,最好用双手相握。握手时上身略微前倾,头略低一些,面带笑容,注视长辈眼睛。 (3)与异性朋友相见:女子伸出手后,男子才能相握;女性无握手之意,男性不应伸手,而以点头示意。 2、与人交往的礼仪:(课件说明) (1)与老师交往的礼仪: 如见到老师问好;进办公室要喊报告。 (2)与同学交往的礼仪: 如文明用语、互相尊重、宽容礼让、男女生间的交往礼仪。 3、思维碰撞:(课件说明) (1)小茅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P83 (2)对我们来说,基本的礼仪应该是怎样的?P83 (3)大学生的行为和择业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P84 4、我来当家(课件演示) (1)在家庭中的礼仪 (2)做客的礼仪: A、你到别人家做过客吗? B、做客时要注意什么? 5、擂台比武(课件演示) (1)这是什么节日?有哪些习俗?(可用多种形式表达) A、春节 习俗:扫尘、贴春联、贴年画、守岁、放鞭炮、吃饺子、拜年 B、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端午节

《古代文学》第九章唐五代词

第九章唐五代词 第一节词的起源 词是“倚声填词”,而词所配的是隋唐新起的燕(宴)乐,是随着燕(宴)乐的兴起而兴起的 一、燕(宴)乐的兴起: ?燕乐,是包括中原乐、江南乐、边疆民族乐、外族乐(胡乐)等多种因素的乐曲,其种类繁多、兼容并包的特点,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场合(雅俗)、不同阶层人的娱乐需要,适应范围极为广泛。 二、词的名称: ?曲子词(曲子是就音乐而言的); ?诗馀(谓其不登大雅之堂的消闲之作); ?长短句(句式参差,但与诗之长短不同:诗之长短不固定,词的长短不固定); ?乐府(入乐、合乐与乐府诗同,二者又有不同:乐府诗先有歌词,后有曲;词,先有曲,后有文词。 ?另有乐章、笛谱、歌辞、琴趣、寓声乐府等。 三、词的特点: *词人是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填词的,又叫依声。 ?词有调名(音乐性),决定了句、字、韵等 ?多数分片(遍、阕)——音乐唱完了一遍。 ?韵位不固定。 ?多为长短句形式。 ?声调配合严密,平仄固定,有时阴阳平、上去入都不能互用。 ?今天,“词”的概念已不同于唐宋时期,它已脱离了音乐,成为具备一定格律的、和近体诗有差别的诗体。它是律化的、长短句的、字句数和韵数、韵位都固定的诗——只作为一种文学体裁。 第二节敦煌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的发现解决了由诗而词,词发展史上悬而未决的疑问。词也如其他题材的文字一样,是由民间发展而来的。最早词集《云谣集杂曲子》,收词三十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格律上较粗糙,用语朴拙,带有明显的草创之痕。不同于后来文人词单一的特点。敦煌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望江南》(莫攀我)。 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砣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 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第三节文人词 一、中唐文人词 ?初盛唐时,民间词已广泛传唱,文人也开始模仿创作。如相传李白作的《忆秦娥》、《菩萨蛮》二词,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虽可能不是李白所为,但艺术水平高,已相当成熟。 ?中唐时,文人词已渐渐成为气候,白居易、刘禹锡、张志和等都有词传世。文人词比起民间词来,清丽优美,圆熟典雅。中唐以前的词传世的很少。词到了中唐开始从走向了自觉。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忆江南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教案 第二课时

《唐诗五首》教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借景抒情的唐诗,诗中的景给我们美的享受,让我们印象深刻。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三首唐诗,继续领略唐诗的魅力。 二、学习《使至塞上》 (一)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听配乐诗朗诵《使至塞上》,要求听准字音,划分节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2.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点评。 (二)诗歌大意理解。 1.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诗中重点词语的含义。(1)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2)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3)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

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4)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5)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6)孤烟: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7)长河:指黄河。 (8)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9)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10)都护: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2.现代文对照。 我只身轻车简从,到边疆去慰问、察看,途中经过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感觉自己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越过边塞,又像展翅北飞的归雁,飞进了胡人居住的地方。在浩瀚无际的沙漠中,一缕青烟,孤然直立,黄河边上如镀了金边的落日,此时正圆。在萧关遇上骑马的侦察兵,(报告说)都护正在燕然的边防前线。 (三)文本探究。 1.本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诗通过叙述诗人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描绘沿途风光,抒发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漂泊的愁绪。 2.找出诗中写景的名句并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文艺佳作品鉴 2014-12-21 16:34 :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鉴赏指导 唐五代是词萌芽、成熟、发展的重要阶段。主要代表有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璟、李煜等。温庭筠,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填词的作家,存世约七十首。题材狭窄,以绮艳闺阁为主,开词为艳科的先河。风格绮丽婉约。韦庄,由唐入蜀为相,是后蜀词人中成就最高者。冯延巳,字正中存词九十多首,为五代词人之最。其词以男女之情、离别相思为主,然已去掉了许多香艳,往往通过情景表现人物的心境。有《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璟,存词四首。较冯延巳更庄重,忧患意识更强。著名的有《浣溪纱》(细雨梦回鸡塞远)。李煜,李璟第六子,不幸而为皇帝。青少年时代及在位后十五年,富贵荣华(975);宋破金陵,为俘,有《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写道:“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后期词由前期的艳情而至家国之痛、人生感慨。且用艺术化、形象化的手法表达出来。由含蓄婉媚而至直抒胸臆,突破了词的抒写内容,拓宽了词境。风格清丽典雅。 简介 温庭筠 (约801—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齐名,并称“”;词与齐名,并称“温韦”。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早年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2020职业道德与法律(人教版)教案:第二课+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二)

第二课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二、职业礼仪展风采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职业礼仪是在实践中通过不断修养逐步形成的。 (2)理解职业礼仪修养的提高重在自觉。 2.情感态度观念 提高遵守职业礼仪规范的自觉性,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成为讲文明懂礼仪的人。 3.运用 养成自觉遵守职业礼仪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从点滴做起,做讲文明懂礼仪的人 2)提高遵守职业礼仪规范的自觉性 2.教学难点 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做讲文明懂礼仪的人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并不难,而要做到让学生把应该做的标准落实到行动中去则是困难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加强礼仪修养,成为一个自觉学礼仪、懂礼仪、自觉践行职业礼仪规范的人就比让他们知道懂得礼仪规范的重要性难度要大得多。 3.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职业礼仪展风采”。教材从提高遵守职业礼仪规范的自觉性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自觉学习和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是提高职业道德和礼仪修养

的根本所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传播礼仪知识和主动践行礼仪规范等途径使自己成为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三、学情分析 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在知识基础比较差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如,对同学和老师不够尊重,纪律观念不强,公德意识比较薄弱等等。而且,由于长期以来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不受重视,他们对老师和学校存在着一定的逆反情绪,因此,在对他们进行职业礼仪教育时就存在着更大的难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尤其需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尽量避免说教化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播放奥运会志愿服务者礼仪小姐照片,导入新课: 在世界聚焦北京的历史时刻,志愿者用自己的微笑服务和辛勤汗水默默奉献,向全世界展示出北京最美的名片。这副照片是为奥运会服务的礼仪小姐,他们用自己的魅力赢得了观众的肯定,也展示出了古老北京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相信我们很多同学都想拥有优雅的职业仪态和动人的职业风采,那么,规范的职业礼仪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学生小品表演:漂亮的女文员 一个女文员走进办公室上班。(因为觉得自己很漂亮,所以摆出一副很骄傲、很自恋的样子。)早来的同事正在主动打扫办公室,并热情地与之打招呼,她爱理不理地应了一声就直奔自己的办公桌,然后拿出手机,急不可耐地与同学聊了起来。 你认为这个漂亮的女文员职业形象如何?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进行评价并阐述理由。 故事案例:能看到小事的福特

八年级上册 唐诗五首 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 唐诗五首 【导学目标】 1.反复诵读并默写这五首诗。 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感受古代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赏读《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东皋(gāo) 徙倚(xǐ) 驱犊(dú) 萋萋(qī) 燕然(yān)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薄暮:傍晚。徙倚:徘徊。 历历:分明的样子。长河:黄河。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乡关:故乡。 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3.作者简介 ①王绩(约589—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官宦世家,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 ②崔颢(704—754)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③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盛唐诗人的代表,祖籍山西祁县,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有“诗佛”之称,擅书画,通音律,多才多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4.背景介绍 《野望》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2019年精选高中语文选修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苏教版练习题十七

2019年精选高中语文选修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苏教版练习题十七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鲍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拟行路难》18首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 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B、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代表作品有《长恨 歌》《琵琶行》。他还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人。 C、张若虚是唐朝晚期的著名诗人,他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 峰”,事实上《春江花月夜》代表唐诗的最高水平。 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游仙诗。李白借梦游天姥山表达对自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政治上遭 受挫折的愤怨和不平。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对《菩萨蛮》特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演的场面流光溢彩,落英缤纷,如仙如佛。 B、音乐与舞蹈完美结合,具有浓郁的西域色彩。 C、舞姿充满喜庆的热闹,唱词合乎听众的心理。 D、既美艳又庄严,塑造出可亲可爱的菩萨形象。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体裁完备,有古诗、律诗、绝句等;唐代有成就的诗人也最多,大诗人 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B、《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有“小杜”之称,诗歌清丽自然,与 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C、《窦娥冤》原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它的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叟,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D、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 《忆秦娥》和《菩萨蛮》。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曲之祖”。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文化沙龙,大家在一起品香茗,说时事,论作家,谈作品,唱京戏,弹古 筝……每个人都沉浸在愉快的氛围中。 B、Google公司总裁为了让骨干员工在公司里工作得更加舒心,允许他们带孩子和宠物来上班,有人 认为这种管理方式简直不可思议。 C、刘老师的古代诗歌选修课非常吸引人,他在讲《春江花月夜》的时候,那声情并茂的朗诵将同学 们带入了一个宁静优美的意境。 D、在第16届广州亚运会女子柔道78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杨秀丽对赛场观众的欢呼呐喊充耳不 闻,始终保持平稳的心态,最终夺得该级别季军。 【答案】: 【解析】:

第二课 二、职业礼仪展风采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第二课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二、职业礼仪展风采 教案作者:秦治梅 职称:中学政治高级教师 工作单位:广东省南海信息技术学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职业礼仪是在实践中通过不断修养逐步形成的。 (2)理解职业礼仪修养的提高重在自觉。 2.情感态度观念 提高遵守职业礼仪规范的自觉性,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成为讲文明懂礼仪的人。 3.运用 养成自觉遵守职业礼仪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从点滴做起,做讲文明懂礼仪的人 2)提高遵守职业礼仪规范的自觉性 2.教学难点 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做讲文明懂礼仪的人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并不难,而要做到让学生把应该做的标准落实到行动中去则是困难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加强礼仪修养,成为一个自觉学礼仪、懂礼仪、自觉践行职业礼仪规范的人就比让他们知道懂得礼仪规范的重要性难度要大得多。 3.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职业礼仪展风采”。教材从提高遵守职业礼仪规范的自觉性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自觉学习和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是提高职业道德和礼仪修养的根本所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传播礼仪知识和主动践行礼仪规范等途径使自己成为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三、学情分析 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在知识基础比较差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如,对同学和老师不够尊重,纪律观念不强,公德意识比较薄弱等等。

而且,由于长期以来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不受重视,他们对老师和学校存在着一定的逆反情绪,因此,在对他们进行职业礼仪教育时就存在着更大的难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尤其需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尽量避免说教化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播放奥运会志愿服务者礼仪小姐照片,导入新课: 在世界聚焦北京的历史时刻,志愿者用自己的微笑服务和辛勤汗水默默奉献,向全世界展示出北京最美的名片。这副照片是为奥运会服务的礼仪小姐,他们用自己的魅力赢得了观众的肯定,也展示出了古老北京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相信我们很多同学都想拥有优雅的职业仪态和动人的职业风采,那么,规范的职业礼仪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学生小品表演:漂亮的女文员 一个女文员走进办公室上班。(因为觉得自己很漂亮,所以摆出一副很骄傲、很自恋的样子。)早来的同事正在主动打扫办公室,并热情地与之打招呼,她爱理不理地应了一声就直奔自己的办公桌,然后拿出手机,急不可耐地与同学聊了起来。 你认为这个漂亮的女文员职业形象如何?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进行评价并阐述理由。 故事案例:能看到小事的福特 美国有个人叫福特。他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一同来应聘的其他三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得知了其他几个人的条件之后,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只是出于礼貌,没有马上离去。最后轮到他面试,他鼓起勇气走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就弯腰捡了起来,看到原来是一张废纸,他就习惯性地把它扔到了废纸篓里,然后才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礼

【原创】 13《唐诗五首》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13《唐诗五首》 《野望》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注释】 ⑴东皋(g āo ):诗人隐居的地方。薄暮:傍晚。薄,迫近。 ⑵徙倚(x ǐy ǐ):徘徊,来回地走。依:归依。 ⑶秋色:一作“春色”。 ⑷落晖:落日。 ⑸犊(d 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⑹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⑺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翻译】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评析】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这画面,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 计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学设计 付庆昌 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温庭筠、韦庄的词,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通过鉴赏冯延巳、李璟、李煜的词,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风格。 3、尝试用浅近的文言文写一两则词话,记录下你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专题导言”导入新课 补充:

1、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2、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为代表,情调伤感而意境开阔,结束了“花间”,开启了北宋词。 3、本专题学习主要目标是通过对所选六首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和南唐词的艺术风格。 二、赏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1、作者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2、、结合注释自读。 提醒注意:一个词语有几种不同的注解,诗无达诂。以小注②“小山”为例,此处理解为床榻围屏上的装饰图案更恰当,“明灭”是说阳光照到有金碧螺钿装饰的围屏上呈现出或明或暗、金光闪烁的景象,闺中的寂寥在它的映衬下,显得更加下鲜明。 3、齐读,整体感知,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鉴赏第一步,结合词意给“女性”添加定语并作具体分析)。 贵族、美丽、孤独、寂寞 整合答案: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4、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 (先解析题目,明确这是考察对艺术手法的把握,这也是鉴赏的第二步),讨论完成。 描写:肖像、动作(细节)、着装 5、说说你体会到抒情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怀?你以为其中是否有所寄托? (结合作者生平遭遇个抒己见) 提示:此词表面上看是写一女子晨起梳妆过程、姿容服饰之美及其慵懒无聊的心境和自矜自怜的情怀,但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6、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试由学生自由分析体会。 明确: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思想品德八年级《礼仪展风采》表格式精品教案2套

《礼仪展风采》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礼貌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礼貌和礼仪,是个人素养最直接的外现形式,也是交往的最前沿。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讲礼貌、重礼仪是现代人的一项标志,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它不只是个人的事,直接影响周围的人乃至社会风气、民族尊严,因此,了解现代社会的交际方式,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的优雅礼仪,是融入现代社会做文明人的基本要求。为此,本课依据新课改理念,体验并感悟礼仪是什么,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感悟礼仪的重要作用及不讲礼仪的危害、礼仪的优雅文明,从而,掌握一些礼仪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对应课标的内容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礼仪是一个人基本素养,懂得礼仪作用,掌握基本社交礼仪。 2、过程与方法 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学会以礼待人,并在交往中积极展示优雅礼仪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做讲礼仪的人,并在交往中积极展示自己优雅的礼仪。 四、学习重、难点 重点:懂得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交往中积极展示优雅礼仪。 难点:理解礼仪的道德意义。 五、学习方法 自由发言、事例分析、小组合作探究 六、板书设计 礼仪展风采 1、礼仪是一种形式,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 文明象征。 2、礼仪的作用:使人易被接纳,变得优雅可亲,给人美的 感受,拉近距离等。 3、礼仪的特定要求(略) 4、对传统礼仪习俗,要用科学态度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 、对各民族礼仪习俗,要尊重,不违反禁忌。 七、课前准备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精品教学设计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野望》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注释】 ⑴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薄暮:傍晚。薄,迫近。 ⑵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依:归依。 ⑶秋色:一作“春色”。 ⑷落晖:落日。 ⑸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⑹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⑺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翻译】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评析】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