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门市区城市规划管理暂行规定

江门市区城市规划管理暂行规定

江门市区城市规划管理暂行规定
江门市区城市规划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凡在江门市中心城市规划区内从事城市规划、土地开发利用和各项建设,都必须符合《江门市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下称总体规划)的要求,服从城市规划管理,遵守本暂行规定。

本暂行规定所称中心城市规划区,是指《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范围,也就是江门市区行政区域范围(以下称市规划区)。

第三条城市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合理利用土地,节约用地;

(二)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三)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严格控制耗能多、占地大、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

(五)注重绿化和城市景观,符合城市防洪排涝、消防抗震、治安防空、交通环卫等要求,保护文物名胜、传统街区及重要建筑;

(六)实行新区开发建设与旧城改造相结合,搞好基础配套设施。新区开发统一规划,配套建设;旧城改造按成片、成线进行,综合改造。

第四条在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实行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一书两证”制度;临时建设实行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和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制度。

第五条江门市规划局(以下称市规划局)是江门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市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协同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履行城市规划和服从城市规划管理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

第七条编制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在总体规划基础上,还应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依据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的要求,作出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八条江门市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九条分区规划和根据总体规划编制的详细规划,由市规划局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潮莲镇、礼乐镇的详细规划在市规划局指导下,分别由蓬江区、江海区政府根据总体规划进行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条各项专业规划由市规划局会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具体建设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由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也可以由建设单位根据市规划局规定的规划设计要求,委托有规划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编制,由市规划局组织审批。

第十一条大专院校、大型厂矿、军事设施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建设单位组织编制,经其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市规划局审批。

第十二条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但涉及总体布局等重大变更的,须经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十三条经批准的各项城市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改变。确需更改的,须由规划编制单位报请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按规定重新办理规划报批手续。

市人民政府、市规划局和各区、镇人民政府定期检查各项规划的实施情况,及时制止、纠正各种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

第三章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的规划管理

第十四条建设单位和个人在市规划区范围内需要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并严格遵守市规划局发出的具体建设规划要点和技术标准。

第十五条新区开发应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分期实施,合理利用城市现有设施,按照规划和规定的开发程序,先地下、后地上进行配套建设,按规定指标统一组织道路交通、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照明、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化、商业、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社会福利事业、治安、消防、人防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并按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颁发的《江门市居住小区竣工综合验收实施细则》进行验收。

第十六条旧区改造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加强维护,合理利用,调整布局,逐步改善;

(二)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三)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容积率;

(四)扩大绿地和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疏通道路交通,改善居住环境;

(五)注重街景设计,体现五邑侨乡特色,有效改善市政、公用及消防等设施。

第十七条旧区改造按统一规划,成片、成线进行,除个别危楼维修加固外,原则上不得零星拆建、改建或扩建;不得擅自扩大原有用地面积;不得侵占公共绿地;不得危及四邻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关于旧区改造的具体细则,由市规划局另行制定。

第十八条需保留代表城市风貌和地方特色的街区和建筑物,以及有历史意义、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古建筑、古树名木、风景名胜等,由市规划局确定保护范围和控制建设地带。在保护范围内,不得兴建与保护对象无关的建设项目;在控制区范围内,

不得增建、新建与保护对象不协调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历史文物、古迹、矿产资源等,应立即停止施工,并报市规划局或有关管理部门,经允许后方可复工。

第四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十九条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使用功能,服从城市规划管理。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主要是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定点和按审定的总平面规划设计方案,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条除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潮连镇、礼乐镇的建设项目(重大项目除外)用地,以及按规定划定自留的农民建房用地,分别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蓬江区、江海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统一向市规划局提出申请外,市规划区范围内需建设用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持建设项目的有效批准文件,先直接向市规划局提出申请。

第二十一条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程序:

(一)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持经计划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的有效文件,向市规划局提出选址申请市规划局根据申请用地的性质、规模,提出规划选址的意见,并根据需要征求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对符合总体规划要求的,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特殊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和个人还须提交总平面规划设计方案,经上级或有关部门同意后,由市规划局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二)市规划局根据申请者用地的性质、面积和范围,初步选定项目用地的具体位置和界限,并征求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

(三)向申请者提出规划设计条件,申请者根据设计要求委托有规划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规划设计总图。

(四)市规划与审查申请者提供的规划设计总图,按城市规划测绘图纸核定建设项目的用地位置和界限,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建设单位和个人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市国土局申请用地,经市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由市国土局办理使用土地手续。

建设单位和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必须在一年内办理使用土地手续,逾期未办理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市区内需临时用地的,向市临时建设联审小组提出临时用地申请,经市规划局等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由市规划局核发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

临时用地的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确需延期使用的,必须重新办理延期手续。临时用地使用期满或因城市建设需要,用地单位应无条件清场交回用地。

禁止在临时用地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

第二十四条经批准的建设用地、临时建设用地规划不得擅自变更、转让。如需变更建设(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所核定的土地使用性质、位置和界限的,应到市规划局办理

变更手续,重新核发建设(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到市国土局办理有关的变更、转让手续。

第二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规划作出的调整用地的决定。

第二十六条城市规划确定的绿化用地、公共活动场所用地、体育运动场地和文化教育用地必须严格保护,未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第二十七条建设单位或个人在紧靠城市道路一侧或沿规划建设、规划扩宽道路红线一侧建设时,应将所沿道路中心线至边线的土地或道路扩宽部分的土地,纳入该建设单位或个人的规划用地范围,作为道路建设用地,由建设单位或个人一并支付用地费用及该土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的拆迁补偿费用,道路建设时不予补偿。

暂缓建设的规划道路须严格控制,并由有关用地业主负责植树绿化,不得在其上修建任何建筑物或构筑物;如有违反必须无条件拆除,恢复原貌。

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在市规划区内擅自进行采石、开矿,挖取沙石、土方,堆置废渣、垃圾,回填坑塘、河渠等改变地貌的活动。确需进行上述活动的,需经市规划局同意,办理规划审批手续,再到市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第五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二十九条凡在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它工程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规定到市规划局办理规划审批手续,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才能办理施工报建手续,并经现场放线、验线后方可施工。

市规划局对各项申办的建设工程规划必须在45天内给予批复。

第三十条建设工程规划审批权限:

(一)市规划区范围内30米(含30米)以上,高新区40米(含40米)以上主要街道、主干道和高速公路两侧的临街建筑;重要基础设施、公共建筑、环保设施;白水带、大西坑风景旅游区内建筑;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含1万平方米)以上或建筑高度36米(含36米)以上单体建筑;城市大型雕塑及大型户外广告等建设工程规划,由市规划局或高新区规划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

(二)市规划区范围内除潮连镇、礼乐镇五邑路以南,以及上述(一)项情况之外的建设工程规划,由市规划局审批。

(三)潮连镇、礼乐镇五邑路以南范围内除上述(一)项情况之外的建设工程,分别由蓬江区、江海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统一到市规划局办理建设工程规划报批。

(四)在经市规划批准划定的农民自留建房用地范围内兴建农民住宅,分别由蓬江区、江海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成片的农民自留建房用地必须做好小区规划,并报市规划局审批。

(五)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工程规划(除(一)款以外),由该区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六)临时建筑的审批权限:

1. 潮连镇和篁边管理区,建设路临街两侧以外的联合、群星、篁庄,西环路(80米路)以西的白沙管理区,江海路临街北面以外的外海镇,头办事处的下沙地区,东海路以西范围内及礼乐镇,上述范围内的临时建筑分别由蓬江区、江海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2.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范围内的临时建筑由高新区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3. 除上述范围外,市规划区的临时建筑统由市临时建筑联审小组审批。

第三十一条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程序:

(一)建设单位或个人持建设项目计划、用地等有效批准文件和已批准的详细规划图按审批权限分别向市规划局或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申请;

(二)市规划局或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总体规划,发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点及规划红线图;

(三)申请者根据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点和红线图或详细规划图,委托持证及符合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建设工程方案设。

(四)申请者向市规划局或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路宽二十米以上的临街建设工程及大型和高层单体建设工程,需报送二个以上设计方案及彩色透视图(重要详细规划和重要单体建筑需加送1:200─1:500模型)。市规划局或区建设局征求并综合协调有关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的意见后,审定其设计方案,发出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批意见;

(五)申请者按审定的设计方案,委托设计部门进行该建设工程的施工图设计。

(六)报送施工设计图。申请者持经审定的设计方案与审批意见,向市规划局或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建设工程施工设计图,经市规划局审查同意后,加盖规划许可印章,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二条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在施工前必须由市规划局认可的有资质的测量队到施工现场放线,确定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标高;并经市规划局验线后,方可施工。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至+0.00时,还须通知市规划局或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复线。

第三十三条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按照已批准的施工设计图进行建设。确需修改、变更其面积、平面、层数、高度、层高、外形立面、建筑色彩和正负零零等,必须报市规划局批准。

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须悬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市规划局城市规划监察和管理人员有权进行查验。

第三十四条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一年尚未开工的,必须到市规划局办理延期手续,延长期不得超过六个月。未办理延期手续或办理延期手续逾期仍未开工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三十五条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或个人须报请原审批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综

合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工程不得投入使用,市有关部门不予办理接水、接电、入住和产权登记等手续。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六个月内,建设单位或个人需将所有竣工图纸和有关资料报送市规划局,同时报送一套给市城建档案馆存档。

建设工程竣工后,未经原审批机关批准,不得改变使用性质,不得改变外形立面、装饰材料等建筑面貌以及加建构筑物、临建物和附属物。

第三十六条修建临时建筑必须按第三十条第六款规定的审批权限申报,经批准后领取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才能施工。临时建筑不得改变使用性质,使用期不得超过两年,确需延期的须重新申请办理延期手续;使用期满或城市建设需要时必须无条件拆除。

第六章市政和管线工程规划管理

第三十七条在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下列市政和管线工程,必须向市规划局进行规划报批,取得市规划局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再到市建设主管部门办理报建手续。

(一)给排水、燃气、气体或固体输送管道等;

(二)电力、电讯、路灯、交通指挥信号线路、有线广播、电视线路及微波通道等;

(三)道路、广场、梯道、桥梁、涵洞、挡土墙、隧道、园林小品等;

(四)其它市政和管线工程。

第三十八条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管理程序:

(一)建设单位持建设项目的有效批准文件和符合国家规范的地形图向市规划局申请,由市规划局核划路径规划红线并提出规划设计要点;

(二)建设单位根据路径规划红线和规划设计要点,委托持证并符合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如涉及河道、交通、绿化、环保、消防及其它重要设施时,必须征得有关部门同意。设计方案由市规划局综合协调并审定;

(三)建设单位向市规划局报送市政或管线工程施工图,经审查同意在施工图上加盖规划许可印章,并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到其他有关部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市政、管线工程施工前必须由市规划局派员进行放线、验线,未经放、验线的不得施工。

因工程建设需架(埋)设临时便道和管线的应按上述同样程序办理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九条成小区或成片的市政管网综合图,经建设单位报市规划局审批后,方可办理单项市政和管线建设规划报批手续。

需要更改批准的市政和管线施工图,需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四十条市政和管线工程须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一年内按审批的施工图进行施工,逾期未施工又未经原审批部门同意延期的,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四十一条市政和管线工程须与其它各项建设工程相配合,并按先地下后地上,新开发区和旧城改造区内新增的10KV电力、电讯、电视广播线需埋地敷设,旧线路逐步改

造埋地的原则协调施工。

第四十二条市政和管线工程施工时,不得擅自更改走向、方位,阻塞交通,损坏绿化,不得危及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不得擅自移动、破坏测量标志,确需移动时,须经市规划局批准。

第四十三条城市道路设计和施工时要预留过街管线涵洞。道路竣工后,主干道5年内、次干道3年内不得开挖。确需开挖施工的须报原审批机关批准,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到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开挖。市政和管线工程在竣工验收合格后6个月内,建设单位须将所有竣工图纸及有关资料分别报送市规划局及市城建档案馆存档。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在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临时)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市政府依法收回。该土地上已建的建筑物、构筑物作违法建筑处理。

改变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准的用地范围或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由市规划局责令限期改正;如不改正,该土地的建设项目规划不予审批。

第四十五条不符合城市规划,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擅自改变经批准的筑设计施工图和市政、管线施工图进行施工,擅自改变建设工程使用性质,逾期不按规定拆除临时性或红线范围内须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均属违法建设。

经查验确认属违法建设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个人在接到市规划局的处理通知书后,应立即停止建设,听候处理。

第四十六条在市规划区内经检查确认属违反城市规划和本规定进行越权审批的,其审批文件无效,并由原审批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撤销;造成经济损失的,由原审批部门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第四十七条凡属违法建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又无法采取改正措施的,市规划局责令其停止建设,限期无条件拆除该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造成公用和市政设施损坏的,由违法建设当事人修复或赔偿;影响城市规划尚可以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市规划局责令其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并依法处以罚款;不影响城市规划的,由市规划局责令其补办手续,并依法处以罚款。

建设工程经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后,未经原审批机关批准,改变使用性质和建筑面貌的,由市规划局限期改正,并依法处以罚款。

以上各项罚款数额,依《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三十六条第四款的规定为单项工程土建总造价的5─15%。

第四十八条对违法建设单位(包括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视违法情节轻重和损失大小,分别予以责令检讨或行政处分。

第四十九条被处以罚款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罚款通知规定时间缴纳被罚款项,逾

期不缴的,按《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加缴滞纳金。罚款收入和滞纳金按规定上缴市财政。

第五十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市规划局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复议和诉讼期间,行政处罚的决定不停止执行。

第五十一条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和本规定,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对违反本规定,玩忽职守,滥用权力,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二条本暂行规定由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三条本暂行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过去本市有关规定如与本暂行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

宜宾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正确(6月10日)

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市城市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管理水平,使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化,依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及城市规划技术规、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是在市城市规划区围编制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实施各类建设项目均按本规定执行; 编制了详细规划的地段、区域的各类建设工程项目按批准的详细规划实施; 城市规划区围的临时设施、个人建房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市规划区围外的其它县、镇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进行分类。 第五条部分具有兼容性的建设用地,其兼容的容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编制的区域,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

总体规划和本规定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围表》的规定执行。 凡是《各类建设用地适建围表》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各类建设用地适建围表》规定围的,应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先按规定对原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批准后执行。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围表附表一

注:√允许设置;×不允许设置;○允许或不允许设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条件和规划要求确定。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和规定 第六条凡新建、扩建和改建各类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等)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无详细规划的,按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规定的用地性质和本规定表二《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的规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后执行。 第七条城市规划区成片建设用地必须按城市规划要求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 学校、工厂、医院、大型单位等的建设用地必须编制修建性详

江门市城市消防应急预案

江门市城市消防应急预案 1总则 1.1目的 提高对火灾和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我市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平时各救援力量充分做好应急救援相关准备工作,救援时按指令尽快奔赴现场协同开展救援,积极抢救被困和遇险人员、保护和疏散物资、控制事态发展、消除险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 1.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江门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 1.3适应范围 适用于江门地区内发生的各类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火灾事故。 1.4处置原则 (1)政府领导,部门参与。所有灭火救援力量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参与,群策群力进行处置。 (2)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在灭火救援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下,各单位互相配合,协同作战。 (3)逐级负责,妥善处置。灾害事故处置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实行逐级负责制,并根据灾害事故现场情况,积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严格控制事态发展,尽量避免人员伤亡。 1.5等级划分 火灾的标准等级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注:“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2组织指挥 2.1指挥机构 (1)成立市灭火救援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灭火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由分管安全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市公安局分管消防的副局长和市消防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局、市公安局、市经贸局、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人防办、市安监局、市卫生局、市交通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市政局、市质监局、市环保局、市气象局、江门供电局、江门广播电视台、市武警支队、市边防支队、市消防局、市移动公司、江门联通公司、市自来水公司

拉萨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

拉萨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顺利实施,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根据《拉萨市城市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制定、实施城市规划及新建、改建、扩建各项建设工程,必须遵守《条例》和本细则。 第三条市国土资源规划管理部门是本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核发。 堆龙德庆县国土资源规划管理部门根据权限负责行政区域内的城镇规划管理工作。 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应当积极配合做好城市规划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应当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管理 第五条城市规划应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适应,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集约节约用地、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快速发展和有利于提高城市经营水平、改善城市基

础设施为原则。 第六条市国土资源规划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近期建设规划和本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确定年度城市规划编制计划。 第七条城市规划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进行动态调整或者修订。 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或者修订后,相关城镇的总体规划应当进行相应调整或者修订。调整或者修订工作由原组织编制部门负责。调整或者修订后的总体规划应当按照原报批程序报批。 市国土资源规划管理部门应当在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或者修订后,及时组织对分区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者修订。分区规划调整的内容应当报市人民政府备案,修订后的分区规划应当按原报批程序报批。 第八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国土资源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市国土资源规划管理部门依据调整或者修订后的上位规划,及时组织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调整或者者修订。调整或者修订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进行调整内容备案或者按原报批程序报批。 第九条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建设单位组织编制,并应当取得市国土资源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规划编制要点。 城市环境风貌地段、历史文化街区及其他重要地区的修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城市经济学专业城市经济发展(精)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城市经济学专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方向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 院系(招生人数 专业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 507 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 (4 0202Z1 ★城市经济 学 (2 02城市经济发 展战略刘治彦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1004德语、1005法语选一②2001经 济学原理③3124城市与区域经济学 二、导师介绍 魏后凯: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博士生导师。1963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衡南县, 200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生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主任、教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中国地质矿产 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民委、北京市、广东省、宁波市 等决策咨询委员。 二级学科专业为城市经济学,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发展、区域政策、城镇 化、产业发展与布局、区域规划等。负责主持了70多项国家重大(重点、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重点以及各部委和地方委托研究项目,公开出版独合著学术专著12部, 主编学术专著20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0多篇,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获 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项。1993年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青年、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2001年享受国务院颁布的政府特殊津贴,所领导的《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政策研究》课题组2010年荣获“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2013年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人员。 宋迎昌,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博士生导师。1965年10月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大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宜宾市

《城乡规划设计与案例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宜宾市城市规划分析及评价 实验学期:学年第学期 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成绩:

宜宾城市规划 1.区域概况 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是川、滇、黔三省交汇地。区域地形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态势。全市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中低山地占46.6%,丘陵占45.3%,平坝占8.1%。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低丘、河谷兼有南亚热带的气候属性,有气候温和、热量丰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050-1,618mm。境内水系属外流水系,以长江为主脉,河流多、密度大、水量丰富。金沙江、岷江汇合成为长江横贯市境北部,三江支流共有大小溪河600多条。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宜宾形成了具有本地区古老民族文化特色的僰文化、酒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及独特的川南民俗风情等,产生了诱人的魅力和影响。发达的水系为自然风光增添颜色,加之南方喀斯特地貌区独特石林景观以及蜀南竹海构成宜宾丰富的旅游景观。 宜宾市辖2区8县,幅员面积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54.29万。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53.05亿元,2016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55.91万人,城镇化率46.63%。 2.发展规划 在发展定位上宜宾市结合区域优势将城市定位分为三个层次: 形象定位:长江上游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功能定位:长江上游辐射吸纳川滇黔的区域中心城市;产业定位:三中心、六基地。三中心包括全省通江达海交通枢纽中心、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川南城市群金融中心;六基地包括名优白酒产业发展基地、综合能源深度开发基地、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新型化工轻纺建材基地、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市域产业布局的规划主要由增长极和发展轴构成,包括中心城区部分的核心产业增长极、西北部的沿江综合产业发展轴、西部金沙江生态经济发展轴、南部特色能矿产业发展轴、东南特色文化旅游发展轴。各发展轴上布局点式产业园区,充分利用区域特色和资源,形成以区域优势为发展基础的城市综合发展规划。各个产业园区以交通线路作为连接轴,宜宾一方面利用便利的水运与外部进行经济

取之江浙用之江门(园林参观学习有感)

取之江浙用之江门 ——江浙两地考察学习有感 在局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有幸随团赴江苏和浙江两省参加为期4天的实地考察学习,在考察学习期间,20日下午,考察团一行在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就南京市在城市园林绿化、公园的建设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特别是参观了南京的小桃园、中山风景区、莫愁湖、苏州的拙政园、狮子园和杭州的西湖、湿地公园等,目睹了南京市、苏州市和杭州市城市园林建设实践和成果,比较系统地了解到其园林绿化建设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他们在园林绿化方面的建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取之江浙 (一)个性突出 几个城市历史悠久, 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 山丘、平原、江河、湖泊、湿地交错分布, 地理风貌独特。园林绿化景观建设均继承了历史的遗产,揉合现代园林之艺术,三大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绿化建设上充分利用“山、水、城、林”的自然资源,突出塑造城市个性化,尽显地方文化和品味,同时贴近市民生活,方便百姓健身、休闲、娱乐,注重与周围景观的协调和生态效果的结合,古园、古城、古树、古木相映的特色绿化凸显文化景观,南京园林重点突出古都之韵,苏州城每处打造精品凿出园林之城,杭州园林处处春光更是体现出休闲之都。

(二)规划先行 绿地规划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保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们都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系统、严格、长效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以规划为龙头,作为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建设和管理的“纲领”。规划设计上合理布局城市绿化用地,确保绿化用地数量,并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城市绿化用地,他们在规划中着重进行文化挖掘,使新绿地与原有景区相得益彰,并在实施中严格落实绿化规划。例如苏州市在90年代初,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还不到2平方米,但经过苏州市政府多年的努力,并在“十一五”期间每年都把新增500万平方米绿地作为年度实事工程加以推进,农村绿化每年新增绿地面积都达到10万亩,使其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在今年已分别达到了37.2%、42.7%和14.9平方米。严谨的规划和合理的设计使他们在城乡一体化的绿化、区域功能定位,与全区的城市化建设新形式相适应,提升了现代城市的绿化品位,形成了旧城区与新城区绿化一体的多层次多元化绿色格局。 (三)保护得力 他们在早期已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绿地和树木的保护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加以执行和利用,包括古树名木,山体等,并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落实执法责任制,确保对已建成城区的公共绿地、风景林地、防护绿地、行道树及干道绿化带进行更好地保护。比如南京将钟山风景区、杭州的西湖景区、西溪湿地公园等均列为重点保护对象,成立独立管理机构进行管理,有效地防止了人为破坏。南

拉萨市土地规划与城市发展样本

拉萨市土地规划与城市发展 土地规划指一国或一定地区范围内, 按照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需要, 对土地的合理使用所作出的长期安排。旨在保证土地的利用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的要求。规划的依据是现有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分布和配置状况, 务使土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而不因人为的原因造成浪费。 经过土地规划, 一个城市将土地资源在各产业部门进行合理配置, 首先是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进行配置, 其次在农业与非农业内部进行配置, 正确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土地规划能够促进城市发展, 反之, 不恰当的土地规划不但不能帮助城市发展, 还会破坏城市的环境、土地资源和经济发展等。 一、拉萨市土地规划及土地资源条件和利用现状 拉萨市1997—的土地规划充分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主要的任务是:根据拉萨市土地资源特点, 落实西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各项土地利用指标, 按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方针, 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制定用途管制规则和实施规划措施。主要依循了国家和政府的关于土地的管理法规, 在保护土地资源的基础上作出有利于拉萨市城市发展的规划。 不同城市的土地资源状况各有不同, 拉萨市位于西藏自治区的腹部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南坡, 雅鲁藏布江巾游谷地, 土地总面积21517.8平方公里, 占全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2.4%,其中市区面积约53平方公里, 其余大部为农牧区面积。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中部, 因此其境内地势起伏, 相对高差大。全市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最低点在曲水县雅鲁藏布江与拉萨河交汇处, 海拔3576米;最高点在当雄县境念青唐古拉山主峰, 海拔高达7111米。区内绝大部分山峰海拔都超过5000米, 最大高差达3535米, 地势总倾向西北高, 东南低。拉萨空气稀薄清洁, 云量少, 是全国太阳照射能髦最多的地方之一, 全年日照时数达3007.7小时, 年降水量在500--324毫米之间, 干湿季分明, 且年际降水变率较大。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霜冻、冰雹和

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工作汇报

郴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苏仙区分局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汇报 “6.13会议”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坚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心聚力、锐意创新,紧紧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心,认真履行城管行政执法职能,不断改进执法方法,拓宽服务领域,提高行政效能,努力为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大查处力度,优化建设工程施工环境 以优化建设工程施工环境为重点,严厉查处违法乱搭乱建行为,协助做好清理解决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的工作。一是重点监管,严厉整治。加大巡查力度,特别是对白鹿洞镇、白露塘镇、郴资桂公路沿线等建设区各建设项目进行重点监管,及时发现辖区范围内未办理规划手续的违法建(构)筑物:1.对爱莲湖广场费志忍等七户违法临时构筑物依法进行了立案调查、下达了《临时拆除决定书》,努力确保市委市政府从南非引进的外资项目如期开工。2.对高职院红线建设区域内违法修建养猪场的上白水6组村民李全贵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多次派出执法人员上门对当事人进行宣传教育。经过协调沟通,督促当事人对违规修建面积达420平方米的养猪场进行了自行拆除,确保了高职院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3.对在柿竹园有色金属工业园院内违法建筑面积117平方米的棚架结构当事人白露塘村7组李桂芽、陈力、陈志3位村民进行了查处,依法强制其停止施工,限期改正,为

出口加工区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今年以来,共制止和查处擅自改建、扩建、新建建筑物和构筑物4185.7平方米,进一步遏制了辖区内乱搭乱建行为。二是完善机制,加强协调。进一步加强与建设区内各乡镇、市规划部门、市局规划支队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完善信息交流机制和联动执法机制,构建违法建设综合治理工作网络,增强规划执法工作效果。三是全时覆盖,主动服务。实行错时上门服务制,把规划执法人员分为两组,一组按正常时间上班,一组利用中午和晚上休息时间上门给违规违章户进行说服教育,通过全时段的执法服务,以诚心换真心,赢得市民的理解。四是以人为本,人性执法。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协助抓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专项治理工作。本着先安置,后拆迁的思路,做好各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和违法建(构)筑物强制拆迁工作,加强沟通交流,取得市民信任,积极联系劳动保障等相关职能部门,为因拆除而无法生活的困难户提供培训再就业机会,用有弹性的“软”性执法与拆迁“钉子户”碰“硬”。 (二)破解管理难题,优化城市市容市貌环境 狠抓市容市貌管理,创新工作举措,积极开展各项集中整治,攻坚破难,优化市容市貌环境。1.突出一个重点。以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为重点,对市一中、市二中、苏仙中学、市十七中、四完小、五完小、湘南附小、区幼儿园等学校周边市容市貌进行大力整治,营造舆论氛围,加强巡查监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清除占道经营260余户,取缔流动摊点165个,清除乱贴乱画1300余处,经过整治,校园周边市容市貌明显改观。2.破解两大难题。以拆迁占道报刊亭、

广东省江门新会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广东省江门新会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引言 本报告针对江门新会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江门新会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江门新会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江门新会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数据解读报告对关键因素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江门新会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数据解读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江门新会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现状 (1) 第二节江门新会区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 一、江门新会区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三、江门新会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 四、江门新会区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江门新会区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江门新会区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江门新会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指标分析 (7) 一、江门新会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江门新会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江门新会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江门新会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9)

赣州市中心城区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计算规则(2017)

赣州市中心城区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计算规则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规范规划管理中建设工程的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计算方法,现依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2014版),结合本市实践,制定本规则: 第一条本规则适用于赣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各类建筑工程方案的审定、建筑施工图的审查及规划竣工核实时建筑面积、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计算。 第二条赣州市中心城区范围为《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 第三条各类建筑工程设计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的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任何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应当遵循诚信原则,规范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的计算,如实申报送审材料,不得随意虚构建筑用途及性质。 第四条建筑密度的计算 一般情况下以建筑底层的投影面积计算建筑密度,特殊情况下的建筑密度按下列规则执行: 1.净高在4.5米以下两栋建筑之间的人行连廊按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入建筑密度。 2.净高在4.5米以上两栋建筑之间的人行连廊不计入建筑密度。 3.无柱雨篷不计入建筑密度。 4.两栋建筑之间架设跨越城市道路且对公众开放的空中人行廊道不计入建筑密度。 第五条建筑层高与容积率计算 (一)住宅建筑标准层层高不宜小于2.8米,且不宜大于3.2米;当层高大于3.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k倍计算建筑面积和容积率,k=h÷3(h为建筑层高)。住宅建筑内入户大堂按其实际建筑面积计入容积率。 (二)办公、酒店建筑标准层层高不应小于3.2米,且不宜大于4.2米;当办公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4.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K倍计算建筑面积和容积率,K= h÷3.6(h为建筑层高)。办公、酒店建筑内门厅、大堂、采光厅及大空间的多功能厅、会议厅、大餐厅等按其实际建筑面积计入容积率。

拉萨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拉萨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 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拉萨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绿地总面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拉萨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拉萨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拉萨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拉萨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 (1) 第二节拉萨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拉萨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拉萨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拉萨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拉萨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拉萨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拉萨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拉萨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拉萨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拉萨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拉萨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 第三章建筑容量 第四章建筑间距与退让距离 第五章公共设施 第六章道路交通 第七章市政及其它公用设施 第八章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 第九章户外广告设置 第十章城市综合防灾 第十一章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前的规划核实 第十二章附录

1 总则 1.1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提高湛江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实现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特制定《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 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1.2 本《规定》以国家和广东省有关法律、规范与标准为依据,参考国内先进城市和地区的同类技术规定,结合湛江市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建设实际制定,是湛江市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技术依据。 1.3 湛江市域城市规划区内与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有关的工作,必须执行本《规定》的要求。湛江市原制定的有关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性的规范性文件和规定,凡与本《规定》内容不一致时,以本《规定》为准。 1.4 凡本《规定》尚未涵盖到的相关技术性规定内容,原则上按国家和广东省颁布的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或就具体问题由湛江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按法定程序的要求进行处理。 1.5 本《规定》经湛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由湛江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如需对本《规定》的内容作增补或修订,应按法定程序进行。 2 城市用地 2.1 城市用地分类 2.1.1 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各阶段的城市规划和用地统计工作。 2.1.2 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 大类、53中类、81小类。 2.1.3 在湛江市域进行城市规划编制、实施规划管理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应符合表 2-1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的要求。 2.1.4 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分类,规划选址确定用地性质以中类和小类进行划分。表2-1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

110304-广东省江门新会区各乡村姓氏一览

110304-广东省江门新会区各乡村姓氏一览

新会各乡村姓氏一览 仁义:明万历年间钟姓立村 永安:明万历年间冯,伍,李,梁姓立村大清帝国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伍廷芳 中华民国驻国际联盟全权代表、驻美公使伍朝枢故里 奇榜:明洪武年间冯,李,苏,谢姓立村 江咀:宋咸淳年间区姓立村从顺德来 都会:宋隆兴年间黎姓立村从江西雩都来黎秫坡陈白沙黄道娘两广总督黎大刚故里 大滘:明嘉靖年间徐姓立村杨,周,屈 东甲:1274年梁姓立村从会城苍蒲巷来 西甲:宋咸淳年间罗姓立村从南雄珠玑巷来 泗丫:明成化年间立村马姓从会城来杨姓从崖西来 灵镇:清康熙年间立村梁,吴,阮姓 城南:1452年伍姓立村从台山来,会城象山聂姓来,伍姓迁走.1574年黎姓从顺德来.聂住河西,黎住河东.革命烈士聂益志故里 城郊:明崇祯年间钟,梁,黄,林,朱姓立村 梅江:清道光年间陈姓立村从罗坑陈冲和天马来大清帝国驻秘鲁大使陈始昌故里

河北:明正德年间刘姓立村 群胜:清康熙年间谭姓立村从九龙来 九龙:1573年谭姓立村从七堡潭冲来梁启超的表哥新会一中首任校长谭镳故里 二宁:明崇祯年间谭姓立村从九龙来 天禄:明万历年间叶姓立村从新兴来 天马:明万历年间陈姓立村从棠下石头来 茶坑:1405年梁姓立村从会城来梁启超故居 西盛:1880年陈,杜,麦,冯姓立村 大洞:1570年余姓立村 潭冲:明洪武年间李姓立村从司前石步来 高旺:宋末元初年间李姓立村从司前石步来 嘉禾里:明建文年间林姓立村从罗坑石咀来 德昌:明洪武年间李姓立村从司前石步来 南头:明洪武年间李姓立村从潭冲来 冲沥:明洪武年间李姓立村从司前石步来 礼乐镇 英乡:1740年陈.邓,区,梁姓立村 雄乡:1740年梁.李,张姓立村 威乡:1740年曾.邓,李姓立村 武乡:明嘉靖年间立村卢从潮莲来区从荷塘来陈从外海来

宜宾市城市道路提升设计导则

宜宾市城市道路及建筑景观风貌整治 提升设计导则目录 一、总则 (一)背景——————————————————4 (二)编制目的————————————————4 (三)适用范围————————————————4 (四)规划设计应坚持的原则——————————4 二、综合整治提升内容要求 (一)墙面整治————————————————5 1、建筑风格—————————————————5 2、建筑立面—————————————————5 3、建筑屋顶—————————————————10 4、建筑店招—————————————————11 5、建筑围墙—————————————————12 6、建筑附属设施———————————————13 (二)路面整治————————————————13 1、道路断面—————————————————13 2、道路路面—————————————————14 3、交叉口——————————————————14 4、排水设施(井盖)—————————————15 5、桥梁(大桥、立交桥、天桥、地下通道)———15 6、交通标识及隔离设施————————————15 7、公交港湾—————————————————16

(三)街面整治————————————————16 1、人行道划分————————————————16 2、人行道铺装————————————————17 3、综合管线—————————————————19 4、信息设施(通讯、邮政报刊、交通指示)———19 5、卫生设施(垃圾箱、移动公厕)———————19 6、休闲设施(座椅、健身等)—————————20 7、交通服务设施(公交、出租、摩托等)————20 (四)绿化整治———————————————20 1、人行道绿化(行道树)———————————20 2、分车隔离带绿化——————————————21 3、路侧小绿化————————————————22 4、桥梁绿化(大桥、立交桥、天桥、地下通道)—23 5、公园、广场绿化——————————————26 6、滨水绿化—————————————————27 7、绿道等慢行系统——————————————28 8、其他绿化—————————————————29 9、绿化中的配套设施—————————————30 (五)美化整治———————————————33 1、广告整治—————————————————33 2、城市标识整治———————————————33 (六)亮化整治———————————————34 1、路灯———————————————————34

江门市交通现状

江门市交通状况及规划建议 AP1004335 余宝骏 一.江门市交通状况: 公路:已开通佛开高速、开阳高速、西部沿海高速台山和新会段、新台高速、江鹤高速等6条高速公路。205国道横贯江门市,为广州至湛江、海南岛公路交通要道。将实现江门与港澳“一个半小时生活圈”的目标。江门汽车总站(江门市建设路42号)日发班车1200余班,日均旅客发送量为20000人次,最高可达40000人次以上。担负着粤中五邑地区与省内各市、县和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以及桂、湘、闽、浙、蜀等邻近省份的公路客运任务。水运:江门市水陆交通方便,南濒南海,扼西江以及粤西沿海交通之门户。主要港口有江门港、新会港、三埠港、恩平港、鹤山港,这些港口均通航港澳。 总体而已,江门市交通状况良好,市区交通规划合理,江门高速公路网发达,绿道多。 二.江门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外交通联系不畅通、通道少; 2、城市道路系统不健全,进出不便捷; 3、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日益严重; 4、城市公交不发达; 三.江门市交通规划建议 江门市交通方式有:轨道交通建设、水上航道交通建设、路网建设、客货运枢纽建设、中运量公交建设等,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充分利用广珠城轨交通优势 加快推进广东沿海铁路江门东西部段、江门南站铁路客运枢纽建设项目、南沙疏港铁路、广佛江珠城际轨道江门段、江恩城际轨道线(含台山支线)的建设。 2.继续加强江门市高速公路建设 加强江门核心城区对外快速交通速度;分离过境、疏港交通;加强三区与鹤山中心区、银洲湖港区及共和等镇交通联系。 3.深入优化江门市快速路系统规划 1). 构建快速路三区一市内部、对外一体化发展。缓解关键断面交通压力,提高断面的通行能力。 2).打造“三纵四横”快速路网络,全长230.1公里 三纵:西环路及延长线、滨江快线、荷海快线;四横:西环滨江联络线,新南-北昌路,五邑路,南环路 3).充分建设好“公交优先”行动蓬江区先设公交专用道,执行好“停车平衡”行动,增加更多的停车位。 全市规划 1 轨道交通建设四线一站 4条轨道交通线路包括广珠铁路(续建)、广佛江珠城际线、江恩城际线、西部沿海铁路, 2 港口航道建设增建深水码头升级航道 3 路网建设新建、改造路网758.5公里、高速公路与干线公路的建设总长为556公里。 4 客货运枢纽打造10大枢纽 除了改建现有的恩平、台山汽车站外,还将新建广佛江珠城际线沙坪站、江门汽车客运站、

012 案例三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

案例三:: 案例三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1 第一部分项目概况与工作框架 一、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 湛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热带海滨港口城市。解放以来,历届市政府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都很重视。20世纪50-60年代,湛江曾掀起过园林绿化建设的高潮,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全国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颗璀灿的南国明珠,并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1970年代后,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湛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曾长期停滞不前。2002年后,湛江市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力度,城市景观焕然一新,全市人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因此得到有效促进。 2003年初,湛江市政府进一步提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宏伟目标,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科学地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积极组织编制了《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与《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同步推进,同期报批,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和“绿地优先”的现代园林城市规划理念。 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奋斗,《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实施,城市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大幅度提升,城市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都取得重大进展。2005年12月,建设部经严格考核后,正式命名湛江市为“国家园林城市”,湛江成为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热带花园城市。 工作框架 二、工作框架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历时15个月,规划成果的内容框架如下: 1 规划文本 规划总则与目标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1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于2003-2004年间进行,主编单位是湛江市市政园林局、湛江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参编单位有湛江市规划勘测设计院、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精一规划勘测科技有限公司等。笔者作为湛江市政府的高级顾问应邀主持了该规划的编制,具体参与指导湛江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成功。本书编辑时,对部分规划内容作了简化或缩写。

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治理

第06期2011年3月 企业研究Business research No.06MAR.201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城镇数目不断增加,人口也急剧增长,导致城镇生活垃圾大幅度增长。而垃圾处理设施、 处理资金却面临很大的缺口,部分城镇出现了垃圾包围城市的难堪局面,这就要求环保部门迅速处理垃圾。垃圾填埋是处置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但是填埋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渗滤液的高浓度污染,对填埋场人类健康和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是一种新型的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它不仅具有常规填埋场贮留垃圾、隔断污染的功能,还具有生物降解和污染物处理等功能。运用渗滤液循环回流,加速填埋垃圾及其渗滤液中有机物的降解和稳定化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技术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垃圾填埋场从一个单纯的藏污纳垢场所变成一种资源的矿场,真正体现了垃圾填埋场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使填埋场不仅能够安全填埋生活垃圾,还要确保不对填埋场周围环境造成危害,既有利于填埋垃圾的资源化、能源化和填埋场的后续开发利用,又真正做到填埋场的可持续发展,做有益于子孙千秋万代的事。下面就生活垃圾填埋技术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① 一、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存在的问题 生物反应器填埋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具有技术可靠,工艺简单,管理方便,投资相对较省,适用范围广,运行费用低,对生活垃圾成分无严格要求,能完全消纳进场垃圾等一系列优点,在许多地区和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传统的“干穴式”卫生填埋技术要求填埋过程中实行单元填埋、每日覆土、中场覆土,封场时再用自然土和粘土组成最终覆盖层,严格按照上述施工程序填埋场封场后就形成了一个垃圾的“干墓穴”。由于湿度减少,场内垃圾的生物降解是一个无任何控制的自然降解过程,封场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垃圾变化很小或者保持不变。由人工地膜和粘土衬层组成的复合防渗系统对渗滤液的阻断作用几乎完全取决于人造地膜的稳定性和防渗性能。人造衬层系统在填埋场的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穿孔、老化等故 障,使场内降解过程增加了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风险。这种垃圾填埋方式实际是将现代人产生的垃圾转移给了下一代,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严重的制约了垃圾卫生填埋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1.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难度大 各城市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均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情况,一些填埋场出现严重的垃圾渗滤液溢流的情况,大多数是由于运营方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受填埋垃圾有机物分解阶段的影响,填埋初期渗滤液有机污染物浓度百分比特别高,垃圾填埋后期污染物浓度百分比逐渐降低。一般填埋场都建设有独立渗滤液处理系统,经常要求随季节以及填埋阶段的不同季节,对系统的有关运行参数进行合理的调整。② 2.渗滤液二次污染风险 传统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不仅污染种类繁多,成分复杂,而且污染物浓度极高。污染物浓度高的渗滤液排放前达到有关排放标准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深度处理。深度处理费用之高,令很多填埋场的运行管理者望而止步。面临着渗滤液收集系统、防渗层等系统失效的可能,也增加了潜在的二次污染风险。 3.人工合成材料和的耐久性 垃圾填埋场在封场20年以后,场内废物也没有达到惰性状态。 衬层系统的应用也只能维持30年左右的历史,因此垃圾填埋场封场的长期性能还是不确定的。特别是沥青类产品对压力及其敏感,在高温的情况下,容易老化裂开,防渗材料将也不利于填埋场的防渗。在推平和压实垃圾的过程中,人工地膜也容易被穿孔,而且在地膜焊接处,其防渗性能难以保,填埋垃圾得不到均匀的、快速的降解,垃圾体的污染特征长期存在。传统填埋场垃圾处理费用高,封场后还必须进行长期维护,而衬层系统的耐久性能有待于考证。 4.天然防渗材料的耐久性 作者简介:曾雄志(1975-),男,学士学位,鲲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道路桥梁工程师;梅林水(1968-),男,专科,温州市市政建设监理中心工民建助理工程师,邮编:325000。 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治理 曾雄志 梅林水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陆续涌入城市,致使城市生活垃圾急剧增多。城 市垃圾污染环境,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存质量构成严重威胁。我国卫生填埋场的设计理论及填埋有待研究,垃圾填埋技术还不够先进。本文探讨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方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所面临的困境,介绍了生活垃圾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的施工方法,运用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是走出我国垃圾填埋处理困境的最有效方式。关键词:生活垃圾;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 99··

广东江门新会1985年姓氏统计

不过,莫论是集体南迁还是个别南迁,也莫论时间远近,来自南雄珠玑巷这一点却是共同 的,毫无疑问的。据《南雄文史》载,先后从珠玑巷南迁的有六十六姓,包括:罗、湛、 郑、张、尹、文、苏、谢、陈、麦、卢、汤、温、谭、赵、伍、曹、区、李、梁、霍、吴 、胡、冯、蔡、阮、郭、廖、黄、周、孔、黎、何、陆、高、关、朱、邝、凌、肖、司徒 、屈、表、丁、庞、林、任、缪、邓、杜、甘、石、孙、严、鲍、雷、杨、简、唐、程、 潘、叶、韩、魏、侯、姚等等。南迁后裔而今散居珠江三角洲和广东各地,乃至海外。大 家都回到珠玑巷探寻本族迁出的源头,即使未能回去寻根,亦在心中对它作深深的怀念。 为此,南雄成立珠玑巷南迁后裔联谊会得到广泛的响应,这绝非偶然。 广东新会的姓氏记载人口统计排名 冯姓——全县有11816人。始祖冯业是北燕人(今河北省蓟县),南朝宋元嘉十四年(437年)南迁归宋,任新会郡太守,封怀化侯。后定居番禺,其后人散居广东各地。新会冯姓,是元初由今开平县甘村迁入,先居会城爵芳巷、紫竹里,后移居新会各地。至1985年,分布三江、礼乐、棠下、荷塘、司前、小冈、双水、沙堆、睦洲、大鳌、环城、崖西、杜阮、大泽、崖门等15 个区和会城镇。聚居1000人以上的有三江区九子沙。 黎姓——全县有11718人。分三支:一支是都会黎姓,宋孝宗期间(1163-1188年),由江西迁新会都会;一支是城南黎姓,南宋末先迁南雄珠玑巷,再迁泮浦乡(今属顺德县),至明洪武年间始迁新会长沙乡,后迁城南魁;一支是荷塘三丫黎姓,在元顺帝年间(1335-1368年),由高要县迁新会荷塘三丫。至1985年,分布三江、礼乐、棠下、荷塘、罗坑、牛湾、小冈、双水、古井、沙堆、睦洲、环城、崖南、崖西、大泽、七堡16个区和会城镇。聚居1000 人以上有环城都会、城南。

新会南新区地图

新会南新区地名规划说明书 (初稿) 第一章总则 1、编制目的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社会生活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实现地名的规范化、层次化及保护和弘扬地名文化,根据国家、广东省、江门市及新会区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城市规划成果,结合新会南新区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2、法定意义 本规划是新会南新区地名命名和地名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凡在新会南新区范围内,确定道路、公园绿地、广场、河流和湖泊等地理实体名称的相关活动和事项时,都应执行本规划。 3、规划范围 本次地名规划的范围为新会南新区范围,北至新会大道,南至银鹭大道,西至葵光路,东至江门水道,面积18.7平方公里。 4、规划期限 本次地名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江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相对应,为2014-2020年。 5、规划依据 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包括: (1)《地名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广东省地名管理规定》、《江门市地名管理办法》、《新会区地名管理办法》、新会区《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区地名管理的意见》(新地名[2013]8号)等法规条例。 (2)《江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新会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成果。 第二章规划指引目标与原则 1、规划的内容 (1)确定南新区地名命名的原则。

(2)规范南新区各类地名的通名层次及相应的通名用词。 (3)划分地名系列化命名的框架区块及确定命名采词的导向。 (4)规定地名系列化、规范化的原则。 (5)对规划的实施保障,提出原则性建议。 2、规划目标 通过地名的系统化、层次化、规范化和多元文化性的建设,形成简洁明了、易记好找、具有延续性和地方特色的城市地名体系。 3、规划指导原则 (1)实用性原则 形成地名空间分布的规律,建立并整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之间地名之间的关系,形成易读易写、易记好找的地名。 (2)稳定性原则 地名的命名和更名应从现状出发,尊重历史,保护地名的历史沿革和社会习惯等特性,以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性。 (3)整体性和层次化原则 兼顾不同层面和不同形状的各类地名,并形成层次清晰的地名体系。 (4)局部与整体相衔接的原则 以地名系统为整体,各类、各层面的地名的形式、历史文化含义应与整体相衔接。 (5)新区规划与老区优化相协调的原则 新区地名应注重与老区地名的在层次体系、用字和文化特色上的协调。 (6)文化多元性和历史延续性原则 体现城市多元化的文化特色,与地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传统紧密结合,保护并延续地名的历史特色和地方特色。 第三章地名命名基本原则 1、符合城乡规划要求,反映当地历史、地理、民俗、文化和地方特色,含义健康。 2、不得使用损害国家、民族尊严,违背社会公德和格调低俗的词语;不得使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