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纸,不是中国最早发明的

纸,不是中国最早发明的

纸,不是中国最早发明的
纸,不是中国最早发明的

纸,不是中国最早发明的

纸,不是中国最早发明的

作者:chrmghgruhui 早在五千年前,在中国的纸出现之前三千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经发明了最古老的纸,称之为纸莎草纸(Papyrus),也称纸草纸,英文中纸(paper)这个单词就是来源于拉丁文Papyrus(纸莎草纸),可见这种纸在西方古代应用的广泛和悠久。使用长达三千年之久。公元10世纪后才逐渐停止使用。

websters大辞典上讲述纸的历史就是从纸草纸开始叙述的:【History

A form of paper called papyrus, made from reedss, was made as early as 3000 BC in ancient Egypt, and then in ancient Greece and ancient Rome.】——可见,国际上认为纸草纸是最早的纸。

纸草纸不仅是古埃及重要的书写材料,而且也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成为古埃及人,古希腊人,古罗马人,亚述人,腓尼基人,阿拉伯人所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迄今为止所发现的用古埃及文、古希腊文、古罗马文和阿拉伯文等书写的

纸草纸文献,数以十万张计之多,纸草纸文献上记载了大量的古代法律、宗教铭文、天文地理、文学,数学知识等珍贵历史资料,其中历史最早的是从古法老墓葬出土的距今五千多年前的无字纸,载有文字的纸草纸文献距今也有四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比我们中国人使用甲骨文还早了近两千年。

这种用纸草纸写成的书籍,虽历经数千年,仍然清晰如新,纸质决不比我们中国的纸差,而且纸草纸也不像有人说的那样,容易断裂,现在埃及都还有根据古代技术进行制造的纸草纸,造出的纸任意折叠完全没有问题。世界上很多博物馆都收藏有这种纸草纸古籍,象前文提到的林德手卷(Rhind papyrus,又称为莱因德纸草书,是公元前1650年左右的埃及数学著作),就收藏在大英博物馆。

有人否定说,古埃及人发明的纸不能算真正的纸,因为不是植物纤维的纸,甚至说纸草纸是跟甲骨,竹简同样的东西。这是无知的强词夺理。纸草纸就是用植物纤维做的纸,跟甲骨,竹简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东西。

来看看纸草纸的制造工艺:

“青年取出一根纸草,割下三四十厘米长一段,用小刀

将外面绿色的硬皮削去,露出浅色的内茎,又将它切成一片片薄片。但那时的薄片很脆,用手一折就断,而一个小水槽中浸泡着的薄片颜色已变为浅黄,拿在手里可以任意弯曲。他告诉我们,由于新鲜的纸草茎中含有糖分,必须浸泡6天,才能消除糖分,成为造纸原料。接着他表演第二道工序,从水槽中捞出浸透了的薄片,先用木棰敲平整,再用一根像擀面杖一样的圆棍挤尽水分,然后将这些薄片纵横交错的叠成一片。最后一道工序是将它放在一台铁板压中压紧,放置满6天后就成为纸草纸成品。他将叠在一起的薄片放入压机后,

稹?梢韵胂螅?天后还是什么情形。果然,接过他取来的一片成品,用两手抖动就哗哗作响,可以随意折叠,透过光照,可以看到纵横的纤维,厚薄虽不太均匀,薄处成半透明,但已浑然一体。不过,古埃及人制作时还没有这些机械,特别是最后一道工序,当时是将薄片平摊在两层亚麻布中间,然后用石头或其他重物压紧,需要的时间更久。”(摘自葛剑雄《纸草纸的兴衰》一文)

从这个制造工序可以看出,纸草纸是将纸莎草纤维分离出来,切断,浸泡,去除糖分等杂质,然后用木锤敲打,木棍挤压,去除水分,再交织在一起,经过压榨,最后制造成型。这就是基本的造纸工序。纸草纸就是真正的纸。

这是websters大辞典上对“纸”的权威解释:【Paper is a thin, flat material produced by the compress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used are usually natural and based upon cellulose. The most common material is wood pulp from softwood trees such as pines, but other materials including cotton (flax) and hemp may be used.】——可见,纸草纸就是符合这几个特征的,就是真正的纸。

中国学者为了否认纸草纸,强调纸草纸还没有经过造纸浆的工序,所以不能算是真正的纸。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因为造纸浆的工序是到了东汉蔡伦时才有的,在这之前中国的纸也是没有造纸浆的工序的,比如,中国官方宣称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纸-灞桥纸,就是没有经过造纸浆步骤制造出来的,它是一种麻纤维的纸,纤维很长,很粗糙,纸面上纤维清晰可见,连纸草纸的精细程度都不如,故此有专家甚至认为它不是人工制造的,可能是自然形成的,但是一样被看作是纸,由此可看出,造纸浆并不是定义是否是纸的关键技术点。是否成其为纸的关键技术点,或技术概念,在于是否将植物纤维进行分离,切断,浸泡,再平整,压榨成型的制造过程。而造纸浆只是一个更深程度的深加工而已。不是

决定本质的关键点,只是一种改进。

“纸草纸是古埃及人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是历史上最早、最便利的书写材料。正是纸草纸的发明和推广,才使人类可以不再用泥、石、木、陶、金属等材料记录文字或图画,也使古代大量信息得到传播和保存。”(摘自葛剑雄《纸草纸的兴衰》一文)--可以看出,纸草纸是跟泥版,贝叶,甲骨,竹简,等天然书写材料性质完全不同的东西,就是最早的,真正的纸,并对文化发展和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如公元前三世纪,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希腊文藏书就已经达到了七十万卷,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但纸草纸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它的原料单一,只能使用尼罗河流域的新鲜纸草,使它的产地只能局限于埃及,限制了它的推广。它的制作也比较复杂,成本较高。”(摘自葛剑雄《纸草纸的兴衰》一文)——这才是纸草纸后来衰落的原因,仅仅只是因为原料的缺乏问题,而不是因为它作用不大。

纸草纸在世界上很多博物馆都有文物收藏,有古埃及从五千年前就保存下来的纸草纸及后来大量的纸草纸文献,以及中世纪用纸草纸装订的书籍,在埃及也有制造出品,在中

国也曾经展出过,要判断纸草纸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纸,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去把实物找来看看,就知道埃及人发明的确实是纸,而不是像某些人描述的那样“只是草片”。

中国人常常吹嘘:是中国的较为便宜的造纸术传入西方后才导致文艺复兴,科学萌芽,这完全是无知可笑的说法,难道西方人的哲学,科学,文学,等思想,不是从大脑里面产生出来,而是有了较为便宜的纸以后,突然从纸上变魔术一样变出来的?这完全是本末倒置,中国式的纸只不过是提供了一种便利条件,有没有这种便利条件,都不影响西方文明的发展,最多不过增加了一点不方便而已,而且人家完全有其他的替代物,如上面提到的纸草纸,而且,在使用纸草纸的古希腊时代,希腊科学就已经很发达了,就已经涌现出了,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士多德,阿基米德,欧几里德等很多大科学家大哲学家,出现了《几何原本》《光学》《圆锥曲线》《数学汇编》《荷马史诗》等伟大的科学和文学著作。而且公元前三世纪,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希腊文藏书就已经达到了七十万卷。

而且,西方使用的现代造纸术也没有可靠的证据能够证明是从中国传入的,只能证明阿拉伯的造纸术是公元751年怛罗斯之战后从中国俘虏那里学会的,虽然欧洲一直都从阿

拉伯人那里进口中国式的纸,但是出于商业上的垄断需要,阿拉伯人显然不可能将造纸的方法透露给西方人,实际上西方人也是到了十二世纪才开始自己独立造纸,在这之前,显然有一个长达几百年的摸索研究的过程,我认为,很可能是西方人同时参考纸草纸和中国纸的制造方法自己研究出了

造纸的方法。

欧洲的造纸术跟中国的造纸术有很多的不同,中国传统造纸术早期使用树皮,破布,麻头等等,后来长期使用竹纸,欧洲的竹子少,十九世纪开始广泛使用木材造纸,他们用的抄纸工具也不是竹帘,而是用木头和铜丝等作成的“抄网”,这与中国人单人掌帘或者双人抬帘是不同的,他们在纸浆中不加纤维悬浮剂,所以欧洲的纸张比较厚实和光滑,主要为了适应鹅毛笔和染料墨水书写的结果。德国和法国又于十八世纪试用各种植物纤维进行纸浆造纸的实验,英国采用机器代替手工抄纸,以木材为原料的机制纸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造纸工艺早就不是传统的那种石灰沤竹的土造纸法了,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中国今天使用的倒是西方的机造木材纸工艺。中国现在所用的新闻铜版纸仍然要靠从国外进口。

以前,蔡伦一直被视为造纸术的发明者,后来发现了更早的纸以后,于是就改称其为造纸术的改进者,但是仍然被

看作是该发明最重要的关键人物,因为其开创了使用树皮,破布,麻头,鱼网来造纸,使得原料的来源广泛,纸的成本下降,得以更广泛地普及。既然这种原材料的改变被看作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创新,那么同样的,西方人开创了用木材造纸也是一个重大的技术创新。总之,现代造纸术是很多国家共同发展出来的技术,不是单个国家的功劳。

现在德国等地的很多小镇上仍然有纪念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各种节日,中世纪时,这些地方曾经大量地将树木浸泡在河水中,用来造纸。

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也有可能是埃及人发明的纸草纸通过阿拉伯人波斯人,辗转传播到中国来以后,经过中国人的改进然后产生了后来更高级的纸,这在逻辑上是完全说得通的,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也是完全有条件的。实际上,现在中国地区发现的最早的纸之一就出现在新疆。

所谓中国人发明了纸促进了文化传播的说法,这个问题也有一个正反两面的问题,因为文化传播有一个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播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在不同地域之间横向传播,以及在不同时间的纵向传播。中国的纸虽然在文化的横向传播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在文化的纵向传播方面却具有

致命的缺陷。

因为纸草纸,羊皮纸经久耐用,易于保存,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纸草纸文献能够存留数千年,成为我们现在研究和了解古埃及希腊罗马历史和科学哲学的珍贵资料来源;古希伯来人用造价高但便于保存的羊皮纸记录旧约经书而留存下来的“死海古卷”也成为现在珍贵的历史资料。而中国虽然在汉代时就开始出现纸了,可是因为纸的难以保存,现在找不到那时候保留下来的原始纸质文献,只有零零散散的竹简,很多古籍因为没有原始文献对证,其中有很多疑点漏洞,难以证明其不是伪托的。相反地,商代使用甲骨,反倒为我们留存下来了大量历史资料,使得我们对商代的了解比孔子那个时候的人还要知道的多。汉简的再发现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以至于有人认为,中国正是因为过早地使用了这种便宜而又易毁的纸,才使得很多的古代典籍失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纸在中国的使用对文化既有横向传播的正面的作用,又有纵向传播的负面影响。

更何况,一直到近代,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仍然是文盲,并没有起到什么“对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而且中国人仍然在普遍使用手抄和雕版印刷的原始落后手段来传播文字。

实际上,另一个很容易被人忽略的,更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人既然已经开始使用纸这种方便的书写材料了,却从来没有想到去发明一种方便的书写工具,仍然使用毛笔这种笨拙的书写工具达千年之久,这是很荒唐的。而西方人早就知道使用羽毛笔等方便快捷的书写工具,后来又不断创新发明了铅笔,自来水笔,以及最早的金属蘸水笔(在公元前的罗马共和国就已经出现了。发掘于庞贝古城废墟,现收藏于尼泊尔的国家博物馆),钢笔,圆珠笔,并传入中国,对推动中国的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鲁迅也曾经对自来水笔的作用进行过精辟的阐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笔的发明和传入中国远比纸的使用贡献要大。为什么要宣传这个“四大发明”呢,为什么是“四大”呢?充斥于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西方发明,各种机械,器物,材料,技术,从古到今的都有,数不胜数,可以说是数以百万计,数以千万计,光是塑料的种类都有成百上千种,以及飞机,汽车,火车,电视,电灯,电话,电脑,互联网,等等。而要说影响力,重要性,好像绝大部分发明都是必不可少的。对此我们反倒熟视无睹。我想就是这么回事了:西方的发明那岂止是“四大”,四十大,四百大,四千大,四万大,都不止,所以至大无痕,反而不引人注意了,不值得提起了。而中国什么贡献都没有,所以拼命挖掘出几个虚无缥缈的“四大发明”反倒成了值得大书特书的东西。

实际上,我们应该这样说,我们自己独立发明了原始的黑火药,雕版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但是我们发明了别人也发明了,而且我们发明的跟别人发明的不是一回事,而且现在使用的却是别人发明的东西,用的是黄火药系统而不是黑火药,用的是现代印刷术而不是手工的雕版印刷,用的是旱罗盘,无线电罗盘,陀螺罗盘,卫星定位仪而不是原始的水罗盘,用的是机造木材纸而不是石灰沤竹的土造纸法。我们不应该硬要把别人的东西说成是自己的,这很无耻。

关于李约瑟,江晓原教授发表在2001年5月24日的《南方周末》上的一篇文章“‘李约瑟难题’是伪问题──《南方周末》专访”对此有客观的评价:

“在西方“正统”科学史家──从“科学史之父”萨顿一脉承传──中的某些人看来,李约瑟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的,还不能算是科学史家共同体中的一员。李约瑟还曾抱怨:剑桥东方学院的学者不同他打交道,“一墙之隔”的剑桥大学科学史系也把他拒之门外。”

“李约瑟虽然在生物化学方面早有成就,37岁时便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但他并未受过科学史或科学哲学的专业

训练,因此,未能“把什么是科学加以定义”成为李约瑟的一大困境。而实际上,李约瑟有时拔高古代中国人的成就,也和不对科学加以界定有关系。”

“而李约瑟的“硬伤”更具体的根源是他对中国道教及道家学说的过分热爱──热爱到了妨碍他进行客观研究、夸大道家在中国科技史中作用的地步。”

“对于李约瑟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工作本身,海内外许多学者曾指出各种具体错误,李约瑟出于对中国传统文明的热爱和迷恋,在不少问题上有对中国古代成就的拔高倾向。”

“从他和鲁桂珍相遇开始──有些学者还注意到当时鲁年轻貌美,此后他的思想和兴趣发生了巨大转变。鲁后来成为他终身的生活和工作伴侣,最终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他在《李约瑟文集》中文版序言中说:“后来我发生了信仰上的皈依(conversion),我深思熟虑地用了这个词,因为颇有点象圣保罗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发生的皈依那样,……命运使我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皈依到中国文化价值和中国文明这方面来。”

“真正的持平之论,出自李约瑟身边最亲近的人。鲁桂珍曾坦言:李约瑟并不是一位职业汉学家,也不是一位历史学家。他不曾受过学校的汉语和科学史的正规教育。实际上他根本没有正式学过科学史,只是在埋头实验工作之余,顺便涉猎而已。”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中国“选中”了李约瑟,但对他的工作成果进行“过滤”。李约瑟著作中提到的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影响和“西来说”都为国内许多学者所不喜爱--他们通常只字不提,只当李约瑟没说过。有的人士更是只挑选对自己有利的结论加以引用,少数学者甚至严重歪曲李约瑟的观点来证明自己说法。”(如中药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穆斯林商人与医药学家从阿拉伯、波斯与印度等地引进的“海药”,16卷本的古希腊医学家盖伦医学著作传入中国对中医的影响,这些都隐而不提了。)“罗伯特·坦普尔著书谈“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有很多穿凿附会的地方。”“那种认为中国科学技术在很长时间里世界领先的图景,相当大程度上是虚构出来的──事实上西方人走着另一条路,而在后面并没有人跟着走的情况下,中国“领先”又从何说起呢?这就好比一个人向东走,一个人向南走,你不能说向南走的人是落后还是领先向东走的人──只有两个人在同

一条路上,并且向同一个方向走,才会有领先和落后之分。”

李约瑟杜撰出所谓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之后,很多人都被他书中的内容所迷惑,在自己的书中不加分辨地引用他的观点,而这是应该予以纠正的。如,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就引述李约瑟的原文,那张发明表格也是原样照抄,而这是不足为证的,因为某个人提出了一种观点,另外一个人再把他重复一遍,这并不能作为新的证据。

而且,《全球通史》中关于中国的部分,有很多错误。我们来看看:在上册第11章3节,斯塔夫里阿诺斯这样描述三国时代的历史:“汉王朝最终被突厥-蒙古入侵者所打败分裂成三个王国:魏,吴,蜀”,首先突厥-蒙古这种称呼不准确,即使只是泛指,也说明他对中国历史一点都不了解,其次,东汉是在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的的打击下分裂之后,才又受到游牧民族的侵袭,他这么叙述就完全把历史顺序颠倒了。

在上册第16章2节,叙述唐朝历史时,连最关键的“安史之乱”都没有提到,而只是笼统地说“连续的干旱和普遍的饥荒,使许多省份发生叛乱”。安史之乱的产生并不是因为“连续的干旱和普遍的饥荒”。

在上册第16章4节,叙述元朝历史时,说:1215年,南宋援助女真金国对付蒙古军。这简直错得离谱。实际上恰恰相反,南宋是与元军联合攻打金国。

在下册第29章,说:“到1964年为止,中国已经获得两个诺贝尔科学奖”。虽然李政道杨振宁获奖时仍然是中华民国国籍,但是他们的成果是在美国研究出来,连我们自己都不认为那是中国获得了诺贝尔奖,而是客气地称之为“美籍华人获得了诺贝尔奖”,而且他们是因为同一研究成果而共同获奖,这并不能算是两个。如同巴西队每次夺冠并不等于是获得了11个世界杯。

这样的错误比比皆是,可以说,他对中国的历史并不了解,并不比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了解得更多。像这种试图于描绘所谓“大历史”的作品,在细节上往往都是错漏百出的。对于欧洲的历史叙述也有很多错漏,如像罗马击败匈奴王阿提拉的关键战役沙龙平原大战,他也没有提到,而这是可以跟希波之战相提并论的拯救了西方文明的大事件。

在上册第5章《古文明类型》,他把中国最早的文明--商文明,跟苏美尔文明,及其后继的阿卡德文明,巴比伦文明,还有埃及文明,印度哈拉巴文明,希腊米诺斯文明这

些在时间上高一个层次的文明列在一起,跟商文明同时期甚至还早的迈锡尼文明,亚述文明,赫梯文明,波斯文明,腓尼基文明,犹太文明,等却只字不提,排斥在外,不作专节论述。这是不准确的。(注意:“文明”和“文化”这两个概念在考古学历史学上是有区别的)

这本书的写作态度有问题,为了迎合国际上那种“政治正确性”,毫无原则地讨好美化第三世界。这本书只能算是通俗的历史读物,不能说是严肃的学术著作。不足为凭。

有一个靠贩卖畅销书为生的英国记者罗伯特·坦普尔根据李约瑟的原著改编的《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完全是一本充满谎言的弱智读物。

以下澄清他书中的一些虚假内容:二进制,这是莱布尼兹发明的,跟易经无关,莱布尼兹是在发明了二进制之后,看到易经中的八卦,认为可以用二进制来解释(但是这个认识也是错误的,八卦不是二进制),而不是莱布尼兹看到易经八卦之后才发明二进制,这是一个已经被澄清了无数次的谎言;“发烛”,只是涂了硫磺用来在现成的火源上引火而根本不具备火柴的自发生火基本功能的东西,不是“火柴”;“机械钟”,被牵强附会成中国的发明,实际上,按照同样标准,

机械钟表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经有了;“记里鼓车”,不是计程车,实际上,按照同样标准,公元前100年,亚历山大里亚的发明家赫伦就已经发明了类似的里程计,在里程计中使用了齿轮。还有风筝,伞等物,实际上别的国家民族也早就有了类似的东西,如古埃及人早就开始使用伞了,最早的风筝发掘于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南太平洋岛上,公元五世纪时,希腊的阿尔克达新也发明了风筝,最早的飞行器早在两万多年前就有了,其实物就保存在埃及国家博物馆;弓箭,这是各个国家民族都有的发明,最早发明弓箭的证据在欧洲,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部落就有了,欧洲并不是象他弱智的谎言中所说直到十世纪才开始使用弓箭,那之前两千年里古希腊人古罗马人一直使用弓箭,还有弩炮。蒸气机,并不是因为你烧开水时看到壶盖动了一下就算是发明了“蒸气机”,按照这样的标准,可以说古希腊人早就发明了蒸气机。

还有所谓“古代机器人”,“古代直升飞机”,是无中生有;“化学武器”,“催泪弹”,“降落伞”,“塑料”,“火箭”,“水雷”,是指鹿为马;“眼镜”,“国际象棋”,“扑克牌”,是偷梁换柱。

这是中国很多“学者”“专家”惯用的一种骗术,先用偷梁换柱,指鹿为马甚至是无中生有等等手段,把一些原始

手工艺技术伪装替换成某种现代科技的等价物,然后故意隐瞒其他国家民族在古代同样也早就有了类似的技术这样一

个事实,炮制出种种“科学发明”,结果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原来我们一直领先他们几千年啊!其实是在梦中领先了几千年。这是非常虚假的。

如果不是同名同姓的话,这个罗伯特·坦普尔,他还论证过阿基米德是激光武器的发明者,根据的就是那个阿基米德用镜子反射阳光烧毁了罗马舰船的传说。这些小报记者每到一个国家都会用同样的手段炮制出类似的一些“伟大发明”的神话出来。

听说这本书已经被一些中小学校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用书了,我认为应该停止这种错误的宣传活动,抵制这种错误的读物。

这种招摇撞骗的小报记者在中国特别受欢迎,帮着他贩卖这些垃圾的“专家”“学者”并不是不清楚他是在胡说,只是互相利用而已,一个靠贩卖畅销书骗钱,一些靠帮着贩卖混口饭吃,再用这些来愚弄老百姓,一方面又迎合了“主旋律”。

因为把任何现代科学成果都“论证”成是我们中国早就“古已有之”并且年代一定要比别国早,是符合“政治正确性”的,也是很多“专家”“学者”的谋生之道。官方热衷于支持操纵这种复古伪古热潮,其动机不过是为了要向人民证明,没有西方的政治体制,我们中国古代也是科技发达领先的,现在我们也仍然不需要引进西方体制,就是这样。

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在意我们以前是不是第一,不惜撒谎吹牛都要去维护这个第一,却不关心我们现在是不是第一,这是不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呢?就像一个人,如果生活事业顺利,就很少去回忆过去的事情,也没有时间去回忆。只有失败者,对前途绝望者,对生活失去信心者,才老怀念过去,靠这个来安慰自己。或者是像人老了就喜欢怀念过去,年轻的就喜欢幻想未来。现在中国的复古风气很盛,这是一种很不好的风气。中国“学者”“专家”编造种种古代“科学神话”所惯用的手段有以下这些,以后大家看见类似的装神弄鬼就便于识别了。

无中生有,根据一些古代传说甚至干脆就是神话故事,封建迷信的谣言,还有类似于《易经》之类的巫术迷信的算命书,野史杂书中只言片语的碎片,甚至是像《史记》《本草纲目》这样严肃著作中也大量存在的封建迷信糟粕和虚假

成分,再加上文言文的语义晦涩,多歧义,通过曲解,穿凿附会,断章取义,甚至干脆就是故意撒谎,来编造所谓的“古代科学发明”;指鹿为马,根据一些农业文明时代的原始手工艺技术与现代的某种科学技术在某方面的一点点相似之处,然后就无限夸大这种原始技术的作用和功能,故意掩盖两者在更多方面的巨大差别,来编造谎言。

偷梁换柱,干脆就把两种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东西偷换概念,将另外一种真正起作用的东西隐而不提,而虚假地宣传本来无关的东西的作用。

所谓“四大发明”的神话,以及“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云云,其实就是用这样种种手段炮制出来的一种虚假的宣传,一种在病态的无限膨胀的虚荣心的驱使下被蓄意制造出来的谎言,一种彻头彻尾的欺骗性宣传,一种弱智的文字游戏。

我认为我们宁可不要虚幻的所谓“祖先的辉煌成就”,不要自欺欺人的“民族自豪感”,不应该再被所谓的“权威人士”合谋的骗局继续愚弄。不要再让“用肉眼可以从月球上看见长城”之类的闹剧重演了。我不指望凭着几次讨论就能够结束这种虚假的宣传,但是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的四大古发明有,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曾经居于世界前列,但过去的光辉历史不等于现在的荣耀。5世纪后的千余年里,欧洲处在封建社会之中。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在向前发展,而欧洲的科学技术却停滞不前。 指南针 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指南针的前身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指南针的发明者是谁 指南针的发明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指南针是什么时间发明的 指南针的意义和价值 指南针有什么作用?火药

用硝石、硫黄和木炭这三种物质混和制成的,而当时人们都把这三种东西作为治病的药物,所以取名“火药”,意思是“着火的药”。火药是我国古代什么家发明的 什么时代将火药应用在军事上? 火药的发明的意义 火药为什么无法在中国应用 黑火药是由什么原料组成的造纸术 造纸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古人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是谁发明的纸的发明与再创造 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发展产生什么重要影响? 中国的造纸术发明后流传到哪些地区、国家? 蔡伦是受到怎样的启发发明造纸术? 印刷术 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

四大发明介绍演讲稿 赞四大发明演讲稿

四大发明介绍演讲稿赞四大发明演讲稿 各位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书写着永不停息、对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灭、对民主富强的探寻。绵延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有四大发明,那四大发明指什么呢?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那我就先说说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汉族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汉族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那我们再来说说造纸术的改进人蔡伦吧!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

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说完造纸术我们再来说说火药,火药是中国汉族发明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荒谬和可笑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 接着我们再谈谈指南针,指南针是一种判别方位的简单仪器,又称指北针。指南针的前身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接着再说说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北宋庆历间(1041-1048)中国的毕升(?-约1051)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J。谷登堡活字印书早约400年。 好了,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赞四大发明演讲稿 今天,我来到了厦门科技馆体验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 开始,有一位漂亮的工作人员姐姐给了我一张既奇怪又难看的纸张,她让我先把黑色墨水抹在一个正方形的木板上,她说:"你要反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纸

大班优质社会常识课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纸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自然不能不说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四大发明不仅仅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繁荣的标志和中国人民聪明智慧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近代文明的进程。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也许人类社会不是今天这个样子。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四大发明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现在简单说下这两大发明。 一、造纸技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之一。 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国就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到了春秋时,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称为竹简和木牍。甲骨和简牍都很笨重,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外出讲学,带的书简就装了五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西汉时在宫廷贵族中又用缣帛或绵纸写字。缣是细绢、帛是丝织品的总称吏一方缣帛上写字时,便于书写,不但比简牍写得多,而且还可以在上面作画,但是价格昂贵,只能供少数王宫贵族使用。公元前2世纪西汉初期已经有了纸。发明人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121)年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被称为“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不仅是书籍制作材料上的伟大变革,而且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发明地点洛阳)。 二、活字印刷: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宗仁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纸上。每印一种新书,木板就得从头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错,又要重新刻起,劳作之辛苦,可想而知。北宋刻字工人毕升在公元1004年至1048年间,用质细且带有粘性的胶泥,做成一个个四方形的长柱体,在上面刻上反写的单字,一个字一个印,放在土窑里用火烧硬,形成活字。然后按文章内容,将字依顺序排好,放在一个个铁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热压平,就可以印刷了。印刷结束后把活字取下,下次还可再用。这种改进之后的印刷术叫做活板印刷术。 这种印刷方法虽然原始简单,却与现代铅字排印原理相同,使印刷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后来,元代著名农学家与机械学家王桢发明了木活字,并创造出比较简捷的适于汉字复杂特点的转盘排字方法,后来又发明了金属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进。唐代的雕刻印本传到日本,8世纪后期日本完成了木板《陀罗尼经》以后又传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一带和东欧。15世纪,德国人学会了用合金铸宇,从此毕升首创的活字印刷在欧洲各地推广开来。 孩子们对纸张的感兴趣是非比寻常的,可以组织大班的孩子开展关于“纸”的主题活动。 活动一:我知道的纸 活动形式:集中活动 活动准备:蜡光纸、图画纸、宣纸、报纸、面巾纸、毛边纸、皱纹纸等 活动过程:

第课古代的发明和发现教案完整版

第课古代的发明和发现 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 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 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课前阅读课本,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 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在课堂上进行问题探究、实验体 验以及历史比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我国16世纪前科学技术呈现辉煌的原 因以及之后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 献,认识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中国古代科学家创造出的卓越的科技 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 于创新的精神,知道科学的方法和精神是一切科学创新和发明创造的源 泉,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和精神 1.指导学生梳理知识,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 2.指导学生根据历史背景来分析16世纪后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的原因。 3.指导学生运用表格来归纳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进而全面认识古代科技。 万户与火箭 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S·Zim)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提到,“约当14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

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 【指南针】指南针是一种用于指示方向的工具。前身为中国古代 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广泛应用于航海、野外探险等领域。战国时代, 我国人民利用磁铁造成了一种指示方向的工具,叫“司南”。“司南” 就是指南的意思。 东汉时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中对司南的形状和用法做了明 确的记录。司南是用整块天然磁石经过琢磨制成勺型,勺柄指南极,并使整个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于光滑的地盘之中,地盘外方内圆,四周刻有干支四维,合成二十四向。这样的设计是古人认真观察了许多自然界有关磁的现象,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经过长期的研究才完成的。 【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 炼丹过程中发明的。我国古代著名的炼丹家葛洪等,都曾在洛阳长期逗 留过,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生活在隋代和唐代早期,京兆华原(今陕西 省耀县)人。他博涉经史百家学术,通达道经佛典,总结了唐以前的临床 攻理论,收集方药、针炙等内容,编著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等书,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被后世尊为"药王"。他不仅是伟大的医药 学家,而且是著名的炼丹家,自号"孙真人"。他是总结以前炼丹家经验基础上收集河洛地区和关中地区炼丹家的配方,最后提出硫磺伏火法这种较为管用的配方。总之,火药的发明与传播,和孙思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人 类文明史上一项最杰出的成就。纸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它作为 一种新的信息载体在中国率先出现,使中国汉代的文明勃兴超过了其它 的文明。公元八世纪左右,阿拉伯人才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 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国就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称为甲骨文。到了春秋时,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称为竹简和 木牍。甲骨和简牍都很笨重,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外出讲学,带的书简就 装装了五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西汉时在宫廷贵族中又用缣帛或 绵纸写字。缣是细绢、帛是丝织品的总称吏一方缣帛上写字时,便于书 写,不但比简牍写得多,而且还可以在上面作画,但是价格昂贵,只能 供少数王宫贵族使用。公元前2世纪西汉初期已经有了纸。 【印刷术】顾名思义,印刷术的“印”字,本身就含有印章和印 刷两种意思;“刷”字,是拓碑施墨这道工序的名称。从印刷术的命名 中已经透露出它跟印章、拓碑的血缘关系。印章和拓碑是活字印刷术的 两个渊源。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早在汉代就发明了纸和油 烟、松烟两种墨。纸和墨的发明为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战国秦汉以来出现的印章和拓碑等复制文字、图画的方法又为活字印刷 术的发明提供了技术条件。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 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 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 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四大发明简介(中英文版本)

China Ancient Four Inventions Compass, gunpowder['ɡ?n,paud?], papermaking skill and typography[tai'p?ɡr?fi], is China ancient['ein??nt] four inventions, it is one of the signs that China become to the ancient civilized['sivilaizd]country, occupy['?kjupai]the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sivilai'zei??n]. 罗盘、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这是中国成为这古老文明的国家,占据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标志之一。 1. Compass指南针 The invention of the compass is the result of China ancient working people know to the object magnetism['m?ɡnitiz?m] in the long-term practice. 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实践中认识到物体的磁性的结果。Because of productive labor['leib?], people have found the characteristic[,k?r?kt?'ristik] of the magnet['m?ɡnit]pointing to direction. Through experiment and research in many ways, invented the Compass at last. 由于生产劳动,人们已经发现了磁铁的指出方向的特点。通过试验和在许多方面的研究,发明了指南针。 The Compass give play to important function['f??k??n] in the navigation[,n?vi'ɡei??n] after introducing to Europ['ju?r?p]e. 指南针在传入欧洲后,在导航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Gunpowder火药 The gunpowder is made of niter, sulfur['s?lf?]and charcoal['t?ɑ:k?ul]three kinds of materials[m?'ti?ri?lz] mixing. 火药是由硝石、硫和木炭三种原料混合制成的。 In the Tang Dynasty['din?sti], the gunpowder begins to be applied[?'plaid]to the military['milit?ri] affairs [?'fε?]. 唐朝,火药开始应用到军事上。 People utilize['ju:tilaiz]the throwing stone machine [m?'?i:n], light the gunpowder bag and throw out, burn the enemy['enimi], this is the most primitive['primitiv]cannon ['k?n?n]. 人们利用抛射石头的抛石机,把火药包点着以后,抛射出去,烧伤敌人,这是最原始的火炮。 3. Papermaking skill造纸术

【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人教)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本课教材主要从五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向学生介绍了古代中国儿千年的科技成就:一、四大发明;二、《九章算术》和珠算;三、 《石氏星表》和浑仪;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这些成就一方面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即造成中国科技在近代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和当代中国应如何迅速发展科技振兴民族。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 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本节内容涉及知识面广,跨越历史时期多因而教学中应切忌因循守旧而使课堂教学显得零碎,应注意保持教学内容体系、知识结构的完整和过程的流畅。并适当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利用可实验性材料,将相关学科的知识在学生的动手中揉合成实用的知识模块,加深对知识得理解, 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与方法。 同时充分利用图片,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质疑探究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教育。 【新课导入】 西欧有一著名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的手。”——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外国学者曾经感慨:“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 分析材料,引入对古代中国科技的历史评价,导入新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 一、四大发明 【问题探究】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问题探究】简述四大发明的经过

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重点:古代科技的具体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深刻的社会原因 教学方法列表的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 导入: 1、学生阅读单元引言 2、中华民族对人类进步和文明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最当之无愧的应当是?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发现: (1)罗伯特·K·G·坦普尔称中国为“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走在世界前列。英科技史学者李约瑟:“中国在公元3世纪带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3)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的手。”——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4)外国学者曾经感慨:“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然而却鲜为人知.”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从这句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曾是何等的辉煌。 新课: 一、四大发明(以问题层层推进) 问题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学生列举。 问题2、简述四大发明的经过 发明简单过程 教师课件投影学生表述后教师投影 造纸术、图片两汉(蔡伦) 火药、图片军事始于唐末 活字印刷术、图片北宋毕升 指南针、图片北宋时应用于航海 问题3、四大发明的意义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2007年,英国《独立报》评出了改变世界的101个发明。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另一发明算盘赫然在列。本文着重介绍中国古 代四大发明。 造纸术 西汉初年我国发明了造纸术。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汉景帝时的纸,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纸。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称“蔡侯纸”。造 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 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汉代造纸工艺示意图西汉早期麻纸(甘肃放马滩出土) 蔡伦蔡伦墓(陕西洋县) 据说,欧洲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造纸术的西传大大降低了书籍的成本造价,加速了文化教育的社会化和平民化进程。……因此,一位西方 哲人曾说过:“造纸一事,尤为重要,即谓欧洲文艺复兴之得力于纸亦不为过”。 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 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 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印刷术

隋唐时出现了雕版印刷。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11世纪初,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发明早四个多世纪。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欧洲,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保存,是一个重大贡献。 宋元时期,我国已有套色印刷技术。山西应县木塔内,发现了辽代的红、黄、蓝三色佛像版画,这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雕版彩色套印印刷品。 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局部)泥活字模型毕升 《梦溪笔谈》中关于毕升的记载 转轮排字(元朝科学家王桢发明转轮排字盘。排版时,只要转动放活字的轮盘,就可以拣出要用的字) (毕升的活字印刷)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造纸术和印刷术,欧洲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中国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14世纪末,欧洲出现木板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而制成的金属活字,用以印制书籍。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印刷术还同宗教改革有着密切联系。……它有力地支持了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革新运动。……正如西方学者所言“西方世界现代文明进程中的几乎每一项成就都以不同方式与印刷术的引进与发展有联系” 火药 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唐中期书籍记载了制成火药的方法。唐末运用于军事。南宋时发明“突火枪”,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火药的发明和传播,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模式,是军事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 (火药和火器的使用)是一种工业的,也就是经济的进步。

中国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

中国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 指南针是中国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项重大页献。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磁石的这种特性,被古人利用来制成指南工具。最早出现的指南工叫司南,戢国时已普遍使用。它是利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样子像一只勺,重心位于底部正中,底盘光滑,四周刻二十四向,使用时把长勺放在底盘上,用手轻拨,使它转动,停下后长柄就指向南方。 东汉王充(论衡,是应篇)记载了它的形状和用法。(鬼谷子,谋篇)里还谈到郑国人到远处去采玉,就带了司南,以免迷失方向。 另外,指南车的发明亦谁一步把这种仪器提升至更高的境界。但是,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的司南,成品较低,磁性较弱。到了宋代,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方法,制造了指南鱼和指南针,而指南针更为简便,更具实用价值。它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制成,在地磁作用下保持指南性能;以后把它装置在方位盘上,就称为罗盘。这是指南针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 沈括对指南针放置方法也作过详细研究,总结出四种不同的方法,并作了比较:一,水浮法。把指南针浮在水面以指示方向,至于具体方法,沉括没有说明。到北宋晚期,药物学家寇宗奭的(本草衍义?磁石条)才有介绍,原来是在指南针上穿上灯心草,就可以把针浮起。水浮法的缺点是磁针会随水摇荡不定。二,指甲旋定法。 把磁针放在指甲上,可以灵活运转,但缺点是容易滑落。三,碗唇旋定法。把磁针放在碗口边绿上,也可以旋转自如,但同样易掉落。四,悬丝法。取一根新棉丝,用一点蜡黏在磁针中央,悬挂在没有风的地方磁针即可指示方向。比较之下,沉括认为这个方法最为理想。指南针在公元十一世纪时已是常用的定向仪器。指南针的最大页献,是大大地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据考证,公元十一世纪末,指南针就开始用于航海了。大约在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四大发明——造纸术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化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 在纸还未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 当时人们已开始应用小块的丝绵制成的纸,因为考古学家于1933年在新强罗布淖尔发现了一张古纸,它是”麻物、白色,作方块薄片,四周不完整,长约40厘米,宽约100厘米,质甚粗糙,不匀净,纸面尚有麻筋,盖初做纸时所做,故不精细也〃由于古汉时的纸张是由麻缕和丝绵,加上制法粗糙,所以纸张的质量不太好。而麻缕和丝绵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们用作造纸的原料,就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难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来满足文化生活上对纸张的要求。 在新的客观形势要求下,蔡伦的出现便为造纸术带来新突破,在《东汉观记》卷二上记载:”蔡伦·有才学,尽忠重慎,每次休沐,闭门以绝宾客,曝体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元兴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称蔡侯纸〃。从以上看来,蔡伦是用树皮、破布、鱼网造纸的。 虽然在蔡伦之前也有纸的存在,但是原料左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伦对新原料的发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破布、破鱼网早已结束了它们本身的任务,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指南针: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毕升活字印刷中国约在公元7世纪的初唐时 期就已出现采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书。唐咸通九年(868)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刻印时间的印刷品。宋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在雕版印刷业已普及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蔡伦造纸术东汉元兴元年(105)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具体的没有,火药三国时代开始发明,当时被用来当爆竹,到了宋代才被用来当作军事用。

指南针也没有具体的发明者中国先民已用天然磁石制成指示方向的司南之勺。三国魏时,马钧利用磁铁和差速齿轮制造了能指示方向的机械 装置——指南车。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指向用的磁针的方法。后来,又发展成磁针和方位盘联成一体的罗盘。 我国四大发明的发明朝代、过程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1)纸发明与西汉前期。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民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2)隋唐时,我国已有雕版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即经济,又省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战国时,我国制成了能指示方向的“司南”。后来又制成指南针,北宋时开始用于航海。它促

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的使用,改变了单纯依靠大刀、长矛和弓箭作战的局面,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 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钱学森(1911~)简介 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学习。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火箭研究。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当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案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铜鼓中学历史组 【一】课程目标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 一、四大发明 (一)成就 1.造纸术 (1)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纸。 (2)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蔡侯纸”。 2.印刷术 (1)雕版印刷术:隋唐出现。宋代是黄金时代,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 (2)活字印刷术: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 3.火药 (1)中国古代练丹家发明; (2)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3)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 (1)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2)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二)评价 四大发明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列表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列表 鲁班(建筑)——春秋战国时代鲁国人,姓公输,名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师。鲁班他有很多发明创造,如木工用的锯子、曲尺、墨斗、刨子、铲子、铺首、钻、凿等,攻城用的可活动的云梯。相传,锁也是鲁班发明的。 喻皓(建筑)——亦称预浩,是中国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建筑师。出生于杭州,他设计的最杰出的建筑是北宋国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安远门内开宝寺中的灵感塔。他还写了一部木工手艺的书《木经》,共 3 卷。他有造塔鲁班之称。 祖冲之(数学)——南朝的祖冲之利用刘微的割图术提出了л的更精确的上下界。即3.1415926〈л〈3.1415927。 刘微(数学)——225-295年,魏晋时期的刘微,发明了割图术的方法,他取л值3.14。他还发明了介线性方程组的新分法。提出了不定方程问题,建立了等差级数前几项和公式。刘微应和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相提并论。 朱世杰(数学)——中国元代数学家。1299 年编撰成中国第一本算学启蒙,从四则运算到天元术,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1303年,他又写成了《四元玉鉴》,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这是一种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可包括4个未知数)。欧洲到1775 年才提出同样的解法“消元法”。美国科学史家萨顿评价他所著的《四元玉鉴》是整个世界中最杰出的数学著作之一。 张衡(天文学)——是中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对在宇宙结构的认识上,张衡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天像个鸡蛋壳,地像鸡蛋黄,天大地小,他认为天壳之外还有无限的宇宙。张衡设计和制造了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并对日月星辰做了许多观测和分析。他测量出了太阳和月亮的角直径是周尺的1/736,即29'24'。他统计出在中国的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恒星约有2500颗。国际天文学会为了纪念张衡对天文学的突出贡献,将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 郭守敬(天文学)——是中国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他创制了高表、玲珑仪、观象台计16 种仪表,仪器专门测量天体使用。还制作了简仪,现存紫金山天文台。郭守敬测定了黄赤交角。法国科学家Laplace 提出黄赤交角变小理论,引用的根据就是郭守敬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所做的同类测量比郭守敬晚300年。 石申(天文学)——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汉后,人们尊称“天文”一书为“石氏星经”。书中标有121 颗恒星的位置,书中还记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及交食等情况。石申编制了最早的星表。并称之“少阳”已认识到能自身发光。 刘焯(天文学)——隋代天文学家。创制了《皇极历》,他首先考虑到了日、月视运动的不均匀性,创立了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计算日月视运动的速度。同时他把差岁改为75 年差一度。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历史(人教版)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及其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2、能力目标: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亚非四大 文明古国的标志。 3、情感目标:认识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 热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名称,从而导出本节课所要讲的专题并板书: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百度)https://www.doczj.com/doc/4a7952737.html,/it/u=158888954,1446892206&fm=0&gp=0.jpg 和学生一起阅读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 二、知识整合。 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读书找答案,完成下列问题: 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 (1)造纸术发明前书写材料的演变:商代书写在______和______上,商周时期的金文书写在 ________上,战国时期用毛笔书写在_______ 和_______上。 (2)西汉早期发明的_______,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东汉_______改进造纸术制造了植 物纤维纸,后人叫做“________纸”。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__________时期已有雕版印刷品,唐朝印刷的《》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___________的发明,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3)北宋时,____________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特点是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 。.________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_____________-年。 3、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中国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

中国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

中国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 指南针是中国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项重大页献。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磁石的这种特性,被古人利用来制成指南工具。最早出现的指南工叫司南,戢国时已普遍使用。它是利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样子像一只勺,重心位于底部正中,底盘光滑,四周刻二十四向,使用时把长勺放在底盘上,用手轻拨,使它转动,停下后长柄就指向南方。 东汉王充(论衡,是应篇)记载了它的形状和用法。(鬼谷子,谋篇)里还谈到郑国人到远处去采玉,就带了司南,以免迷失方向。 另外,指南车的发明亦谁一步把这种仪器提升至更高的境界。但是,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的司南,成品较低,磁性较弱。到了宋代,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方法,制造了指南鱼和指南针,而指南针更为简便,更具实用价值。它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制成,在地磁作用下保持指南性能;以后把它装置在方位盘上,就称为罗盘。这是指南针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 沈括对指南针放置方法也作过详细研究,总结出四种不同的方法,并作了比较:一,水浮法。把指南针浮在水面以指示方向,至于具体方法,沉括没有说明。到北宋晚期,药物学家寇宗奭的(本草衍义?磁石条)才有介绍,原来是在指南针上穿上灯心草,就可以把针浮起。水浮法的缺点是磁针会随水摇荡不定。二,指甲旋定法。 把磁针放在指甲上,可以灵活运转,但缺点是容易滑落。三,碗唇旋定法。把磁针放在碗口边绿上,也可以旋转自如,但同样易掉落。四,悬丝法。取一根新棉丝,用一点蜡黏在磁针中央,悬挂在没有风的地方磁针即可指示方向。比较之下,沉括认为这个方法最为理想。指南针在公元十一世纪时已是常用的定向仪器。指南针的最大页献,是大大地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据考证,公元十一世纪末,指南针就开始用于航海了。大约在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四大发明——造纸术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化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 在纸还未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 当时人们已开始应用小块的丝绵制成的纸,因为考古学家于1933年在新强罗布淖尔发现了一张古纸,它是”麻物、白色,作方块薄片,四周不完整,长约40厘米,宽约100厘米,质甚粗糙,不匀净,纸面尚有麻筋,盖初做纸时所做,故不精细也〃由于古汉时的纸张是由麻缕和丝绵,加上制法粗糙,所以纸张的质量不太好。而麻缕和丝绵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们用作造纸的原料,就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难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来满足文化生活上对纸张的要求。 在新的客观形势要求下,蔡伦的出现便为造纸术带来新突破,在《东汉观记》卷二上记载:”蔡伦·有才学,尽忠重慎,每次休沐,闭门以绝宾客,曝体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元兴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称蔡侯纸〃。从以上看来,蔡伦是用树皮、破布、鱼网造纸的。

四大发明介绍演讲稿|赞四大发明演讲稿

【演讲稿】 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古代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一般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下面是分享的赞四大发明演讲稿,希望你喜欢! 赞四大发明演讲稿 各位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书写着永不停息、对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灭、对民主富强的探寻。绵延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有四大发明,那四大发明指什么呢?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那我就先说说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汉族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

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汉族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那我们再来说说造纸术的改进人蔡伦吧!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说完造纸术我们再来说说火药,火药是中国汉族发明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荒谬和可笑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 接着我们再谈谈指南针,指南针是一种判别方位的简单仪器,又称指北针。指南针的前身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必修三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案

第八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 讲课人:邹爱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难点:明朝时期中西科技应用的差异。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第三单元的导读部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技成果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以第八课的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与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十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异彩纷呈,绚丽多姿的艺术瑰宝。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第八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请大家把课本翻到36页。仔细阅读一下教材的导言和第一子目四大发明的内容,思考一下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那四大?四大发明发明发现的历程。(板书第一子目)(二)【讲授新课】 1、首先,通过阅读教材同学们知道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哪四个了么? 学生回答。 是的,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并且这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那么同学们又知道这四大发明是怎样被发现发明的么?接下来,就和老师一起来学习一下四大发明发明发现的过程吧。 A:造纸术:在文字发明以后,人们就尝试过很多种书写材料。那么,同学们知道纸发明之前,人们都用过哪些书写材料么? 学生回答。(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教材引言部分) 是的。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简、帛等。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发现这些书写材料有很多缺陷。比如龟甲、兽骨比较难得,青铜器、玉器比较贵重,而竹木简又携带不便,帛呢也是比较奢侈的书写材料。那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人就制造出了纸(同学们可以看到书上的图片资料,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纸,那是我国目前发现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