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债转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

债转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

债转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
债转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

债转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

1.经济下行

尽管当前经济运行总体趋势相对稳定和良好,但是仍然存在着比较大的压力下行压力,国际环境中很多新的不稳定不确定成分仍然在继续增加,国内的实体经济的发展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些范围风险不容忽视。因此,面对挑战、支撑压力、增强基础,充分发挥好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对于债转股的实施变得非常有必要,可以为增强经济稳定而良好的趋势继续存储能量增势。

2.企业债务无法偿还

针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过重现象,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我国国有企业的负债占资产总额的利率要比国际上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出很多。表面上来看,40%~60%的资产负债比率在国际上是被认为一个很正常的现象,然而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1994年我国最终进入资产价值清算范围内的平均负债率大致在71%左右。正是因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比平均值高上很多同时还因为我国企业的一大部分负债都来源于向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贷款,从而使得在还本付息时的利息也成为企业的另一额外负债增加了其财务负担。除此之外,因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需要不断扩大,不论是企业设备的更新还是技术人员的引进都需要一

定的资金支持,而国家拨给企业的无偿资金越来越少这也导致企业不得不增加对银行的借款从而负债加重。

3.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增加

目前,我国现行的银行贷款质量可以通过将贷款划分为正常贷款和三项不良贷款来衡量,即使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对我国贷款的质量采取五种类别分类的方法进行衡量,只不过这种方法很难实施。1996年通过的《贷款通则》通过对一些不良贷款进行一一枚举来对其标准进行了限定。从大部分专业人士估算结果我们知道这部分不良贷款在商业银行的所有贷款余额中占的比率整体在20%~25%。这些不良贷款主要表现为对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

1.债转股中商业银行面临的道德风险

债转股后,一些企业产生债务豁免预期,把债转股看做是免费午餐,争相进食,削弱了企业经理人员的改革和经营努力,甚至继续“虐待”债转股后得到的廉价资金。此外,企业、银行和AMC相互间的信息不一致也有可能会造成很大的道德风险。由于企业在债转股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得到很大的利益,因此为了获得这个最大利益企业难免会故意制造一些虚假信息来转移众人视线让其无法发现危机要素来达到其最终目的。此外,一些评估机构对其评估对象的主观以及客观的评价也可能会由于所评价与公司实际情况不同从而导致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如果这些不正确的信息变成了债转

股运行过程的交易基础,那么AMC再采取债权换股权措施将会没有任何意义,最终导致银行的负债很难收回。

2.债转股中商业银行面临的定价风险

如果我们打算处理好银企间债权债务危机那么需要银企多方负责人一起合作共同来承担应尽的责任,同时部分AMC在吸收危机债务时也需要与之对应的运行成本,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过程中银行无法全部收回其放出的贷款数额,可能造成让渡价格的区间定位问题。但是如果转让的价格太低的话就有可能会对商业银行在资产回收率方面造成不良后果,这与成立AMC的最初目的相违背,同时如果转让价太高的话则不能够继续使得金融资产管理正常运营,更甚者可能会危及到商业银行危机债务的处理过程。

3.债转股中商业银行面临的企业经营风险

从广义上讲,我国还没有比较完善的市场经营体制,相对于已经成型的市场经济环境企业面临更多的非系统风险,像管理人员的经常更换、税收的不合理分配等。因此,企业当中拥有现代化法人管制组织的还很少,不牢固的法人管制机构不仅仅是银行产生不良债权的的主要原因之一,更是银行债权内部最大的危机因素。从狭义上讲,公司债券和银行之间的部分债权债务关联在债转股过程运行之后渐渐转变为AMC与进行债转股的公司之间股权的持有和被持有关联。

1.完备相关措施,规范操作行为,防范道德风险

由于在债转股过程当中,其中造成银行产生道德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人为的道德风险,因此在债转股过程中签订一份权利义务分明、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分明并且有着明确法律条文规定的合同对于银行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应该着重争取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专业化建议和善种防范措施。对提供虚假信息的企业,银行要通过法律程序要求对提供不实资料的中介场所进行合法起诉来保证债权在让渡时价格方面的公正合理和操作程序的缜密规范。最大限度地规避道德风险和企业机会主义风险。

2.充分掌握主动权,做到科学定价

在选择目标以后,银行便要积极深人地介入债权转让价格的决定和它的形成过程,要想做到合理定价,就需要全方位的对银行一些危险负债核定标准进行完善。不论是在负债的划出还是危机负债的判定方面都应该由公平、公正并且比较具有权威性的关联机构或者其他中介机构组织。银行身为债权人,应该针对危机债务的结构、大小、和造成的原因等实施仔细的核对,并且根据核对所得结论来最终确定让渡价格大致范围,同时也务必需要监管法治等部门及时制订严格的标准来限定债转股的进入要求以及实施细则,对其转换的比例和上限作出相应的规定。

3.协调政、银、企关系,明确自身价值定位

在债转股过程中,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应协调顺畅,明确各自职责作用和应扮的角色。作为政府方面来说,要认清债转股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的片面思想,克服债转股中的“一言堂”现象,即以免除企业债务为目的,由政府选择企业,挤占银行发言权,把债转股作为一种扶贫项目来认识和操作的行为。站在银行方面来说,尽管债转股之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为了企业的股东享有了股东相应的权利但是风险最终还是落在银行自身上。银行应该在选择企业时拥有足够的主动权和发言权,积极与政府交流信息、阐明观点、做出判断和选择,保障自身权益,要坚决克服由政府指定、银行消极应对接受的倾向。对企业而言,不能够只在乎自身所得利益而忽略其在债转股过程中应该尽到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应该抓住债转股这个机会积极改制其运营机构增强企业化管理,加深风险意识和管理意识,银企密切合作。

从以上种种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债转股的出现及时解决了我国目前存在的化解金融风险和降低企业负债率等问题,但由于其各方面制度的不完善等问题,对比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种种问题与之前债转股制度未出现时商业银行现状,就可以发现我国债转股市场成长至今并不完满,很多问题我们还未解决。面对债转股市场带来的各种风险,风险的防范与规避要顺应国内国际形势变化,要积极主动地顺应

银行业现行发展的需求,要学习优秀的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方法,从各个角度实行规避和监控。为了使债转股市场能够更好的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在市场机制下,如果配合政府合理、恰当的宏观调控,使商业银行的运作朝着更高效、更健全的方向发展。

作者:程宁宁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1]杜武强.浅谈债转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新经济,2010(07),10-13.

[2]徐超.论我国商业性债转股制度的完善[D].苏州大学,2013.

[3]周天勇.债转股的流程机理与运行风险[J].北京金融,2010,07-10.

[4]庄乾志.债转股功能缺陷与制度依赖[J].财经问题研究,2009,08-10.

[5]徐向红.论债转股中的风险[D].山东财经大学,2010.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 结合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在银行风险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内容摘要:对如何完善和发展内蒙古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评估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和现状的内部信用风险评估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参与国际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金融业开放程度的提高, 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在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竞争的挑战。经验,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开发适用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适应《巴赛尔协议》新框架的需银行融资仍将是企业筹措资金的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要。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银行体系面临的风险将是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构成因素。主要方式,从全局不仅是商业银行作为微观金融主体进行内部管理的自主行为,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股市引发货币危机、上看也是防范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导致银行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崩溃,下面仅就如何构建商行内部信用风险管理评估体系谈谈自己的一点暴跌和金融危机的需要。浅见,仅供交流和探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关键字:内蒙古商业银行 一、引言次系统性银行危机。个国家先后爆发了112世纪初,全球有70年代末到2193自20 世纪年美国利率风暴年美国股市崩盘、1994尤其90年代以来频频爆发的金融危机——如198720071998年俄罗斯政府违约事件,特别是及中南美洲比索风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程度之大,年的全球金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年春季开始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2008对全它们不仅使一国多年的经济发展成果毁于一旦,还危机到一国的经济稳定,史无前例。近年随着巴林银行和雷曼兄弟的倒闭让人们愈加的认识到银行球经济也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二、我国商业银行业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信用分析和评估技术仍处于传统的比率分析阶段。银行机构主要使用计算贷款风险度的方法进行信用风险评估。信用风险的分析仍然是以单一投资项目、贷款和证券为主,衍生工具、表外资产的信用风险以及信用集中风险的评估尚属空白,更没有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动态量化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用风险衡量采用专家制度。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衡量大多采用专家制度。但专家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实际运用中没有引起重视。如专门信用分析人员不足、实施效果很不稳定、银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较低、银行在贷款组合方面过度集中的问题进一步加剧等。 (二)信用风险评估中定量分析不够。从信用风险的识别、衡量方面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尽管已经使用了一些定量分析方法,但仍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静态分析多,动态分析少;局部分析多,全局分析少。以企业信用评级为例,从评级要素的设计看,多侧重财务指标分析(总分值达三十分以上),而忽略了财务信息的质量问题。众所周知我国企业财务信息质量不高已是不争的事实;忽视了企业发展前景在信用评级中的作用,如企业所在行业发展状况、市场预期状况仅占1分,这样得出的评级结果更多反映的是企业过去和现在的信用状况,而未能反映企业未来的资信质量。从评级时间看,对企业的信用评级每年进行一次,不利于银行及时了解企业的信用等级变化,不能为风险管理提供动态的信息。再从国内银行对贷款的风险度测量方法看,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贷款风险度涉及因素的选择和风险系数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贷款风险度是否受到或仅受到企业信用等级、贷款方式的影响,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与抵押、担保贷款风险系数确定的依据是这意味着贷款方式与贷款风险度并无直接关系。, 率无直接线性关系 什么?这些问题由于未得到解决,导致了贷款风险度的测量并不能真正反映贷款信用风险水平。此外,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度的测量关注的是某一笔贷款的信用风险,并没有从组合管理的角度对信用风险进行测定。一笔贷款对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贡献度,即边际信用风险为多少?各笔贷款之间的风险度相关性如何?这些问题在贷款风险度的测量方法中都没有加以解决。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规定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规定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依据境内外有关监管指引、本行《章程》,并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经验做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是指对本行实现既定目标可能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可能带来损失也可能带来收益。本办法主要关注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一)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从而使本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本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是指因本行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筹集到客户和交易对手当前和未来所需资金而对本行经营所产生的风险。 除上述风险外,本行还关注外部监管部门或本行董事会要求-2-

关注的其他风险。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本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涵盖全行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进而为本行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第四条本行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收益与风险匹配 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和进行风险管理决策,必须考虑承担的风险是在本行的风险容忍度以内,并有预期的收益覆盖风险,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能够满足股东的最低要求或符合本行的经营目标。 (二)内部制衡与效率兼顾 本行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部门、各级机构和各层级风险管理人员的具体权责,实行前中后台职能相对分离的管理机制。各部门、境内外分支机构和全体员工之间要有效沟通与协调,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三)风险分散 本行实现信用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行业、产品、期限和币种等维度上的适度分散,防范集中风险。严格遵循监管标准,审慎核定单一客户和关联客户授信额度,有效控制客户信用风险集中度。 本行实现市场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市场、产品、期限和 -3-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案例

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的案例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改成功上市后,不良贷款处置主要通过动用自身拨备核销、批量打包转让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依法保全、现金清收等途径来实现。 2012年末,某国有银行天津市分行(以下简称A银行)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采用市场化处置方式转让了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不良贷款债权。这是天津市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的首次尝试。 一、A银行不良贷款债权转让案例 B公司成立于1992年12月,主营房地产开发及商品房销售。注册资金1500万元。截至2004年6月末。B公司在A银行贷款余额1900万元,抵押物为天津市某区80套房产。2004年6月,B公司还款能力出现问题:同年9月,B公司总经理因涉嫌诈骗,被公安机关强行羁押,公司资产被人民法院查封;2005年6月,停止经营;2008年12月29日,B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2006年3月,A银行以B公司无力偿还贷款本息为由,向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年5月,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A银行胜诉。在该案执行过程中,由于被执行人曾擅自出售抵押房产,造成多名案外人提出异议,法院拍卖处置抵押物困难重重,致使该案始终未能完成执行程序。截至2012年3月8日,B公司拖欠A银行贷款本金1900万元,利息1172.79万元。鉴于该案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未能完成法律执行程序,A银行尝试通过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该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方式实现不良贷款的处置。 一是寻求新途径,制定债权转让方案。鉴于该笔不良贷款处置的难度、特点以及抵押物房产的各类瑕疵等情况。A银行开拓思路,探讨运用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贷款债权的新途径。根据《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贷款债权法律效力有关问题的批复》(银监办发[2009]24号)、A总行《做好2012年度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2012年初,A银行依法拟定了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采用市场化处置方式转让某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的方案。 二是探索新模式,严格执行总行批复。2012年4月28日,A银行就该笔不良贷款债权转让价格、受让方资格条件、交易保证金、交易价款支付方式、转让交易价款处置等事宜向A总行报送请示。2012年5月11日,A总行批准同意A银行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对外公开转让该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并规定了该笔债权挂牌交易价格及下浮幅度。 三是尝试新方式;公开透明债权转让程序。根据A总行批复要求。2012年6月7日,A 银行将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不良贷款债权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处置。在挂牌过程中,A银行按照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交易规则确定的审批程序和公示时间,对不良贷款债权信息、买受人受让条件以及相关重大事项等情况进行公开披露。按照A总行批复文件要求,以2012年6月8日该笔不良贷款本金、利息及产生的全部费用合计数为依据,第一次挂牌转让价格确定为3200万元,在无人竞买的情况下,先后依次20%、10%两次降价,挂牌价调整为2350万元,最终只有一家意向受让方进行受让登记。并交纳了挂牌价格30%的保证金。2012年7月26日,A银行与受让方签订了《债权转让协议》,债权转让价款为2350万元。2012年10月31日,A银行向受让人交割与该案债权有关的贷款合同、抵押合同、抵押他项权证书及相关法律文书,并将债权转让事宜通知B公司。至此,A银行完成全部债权转让程序,B公司不良贷款本息合计3200万元,该行垫付的诉讼费、拍卖费、评估费、债权转让交易佣金、交易手续费、交易鉴证手续费共计46.48万元、律师费47万元。本息及可计量费用成本共计3293.48万元,债权最终转让价款为2350万元,在归还全部贷款本金1900万元后,实际应收未收利息损失943.48万元。 四是反映新成果,及时报备债权转让事项。按照《天津银监局转发<关于商业银行向社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金融学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析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对风险的防范、管理和化解是银行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而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商业银行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能力。科学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一方面可以保证金融机构健康、持续地运行,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资金成本,提高其竞争力。但是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上,对操作风险关注较少。近几年来,国内商业银行连续发生的大案、要案使人们开始关注操作风险问题。特别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进一步引发人们对操作风险的关注。当然,国内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远未达到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仍十分薄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归纳总结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银行业对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上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同时对推动操作风险管理研究的深入和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基本内容进行介绍,其次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然后对国外先进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实践和经验进行介绍,最后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提出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策略。 提纲如下: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析 1引言 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概述 2.1操作风险的定义 2.2操作风险的分类 2.2.1按业务性质分类 2.2.2按风险事件类型分类

2.3操作风险的特点 2.4操作风险的度量方法 2.4.1定性分析法 2.4.2定量分析法 2.5操作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3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分析 3.1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分析 3.2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对操作风险管理缺乏足够重视,认识不足及意识落后 3.2.2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和体系仍不健全 3.2.3操作风险管理政策不统一 3.2.4操作风险管理缺乏电子化手段,手段过于单一 3.2.5尚未建立操作风险报告机制,缺乏量化管理数据 3.2.6缺乏操作风险管理人才 3.3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3.3.1风险管理文化氛围不足 3.3.2内控和监管机制不健全 3.2.3人力资源管理因素 3.3.4外部环境因素 4国外先进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实践和经验 4.1汇丰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实践和经验 4.2美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实践和经验 4.3经验总结 5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策略 5.1强化操作风险管理意识及文化 5.2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和和内部控制体系 5.3构建全面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框架 5.4注重技术创新,积极推进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 5.5操作风险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 5.6创造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外部环境 6总结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商业银行“债转股”重难点分析及对策研究,商业时代.doc

商业银行“债转股”重难点分析及对策研究, 商业时代, 《商业时代》 摘要当下我国经济形势下行,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逐渐增多和财务杠杆增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债转股再次被提上议案。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当下的债转股在道德风险,退出机制和法律缺失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发展对策,从而促进债转股的健全发展和有效实施。 关键词债转股;重难点;发展对策 一、引言 2016年国务院颁发了“债转股”的相关意见,即《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旨在利用市场债转股的方法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从而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健全。债转股指的是把企业在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债务转化为资产管理公司在企业拥有的股权。我国曾在1999年首次利用债转股来消除国有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资产,成功地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降低十个百分点,改善了参与債转股的企业的经营状况。当下我国经济形势下行,煤炭和钢铁等支柱产业产能过剩问题严峻,企业的贷款总量和还款率逐年下降,商业银行等放款机构不良贷款总额增多,资产管理公司利润率低等问题需要迫切解决。因此本次“债转股”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解决政府债务繁重和企业不良贷款多

的问题,从而降低银行不良资产率和企业杠杆率,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全发展。 二、商业银行债转股的作用 从银行视角来看,本次债转股方案的重提,不仅能够清除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数额,进而降低资产不良比率,自行处理的特点也避免了转让的高度折扣,最终实现改进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手段和提升资产质量的目标。同时债转股的实施也减轻了金融体系的负担。同时,债转股也扩宽了银行资产管理的方式和渠道,使得不良资产的处理更加多样化。 从企业角度看,债转股方式具有将短时期的问题长期化的特点,债转股的实施能够将时间转化为空间,从而减轻了企业的债务压力,为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和降低企业杠杆提供准备时间。同时,实施债转股以后,银行具备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权力,银行可能会对企业在业务实施,技术创新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支持,从而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整体上看来,债转股综合考虑了银行、企业两者的利益。债转股只改变了偿债方式但不是简简单单地消除债务;二者间从借贷关系转变为资本投资合作关系,减轻了企业的还债压力,使得银行拥有了管理权,最终实现了低代价的债务重组和最小化对社会的震荡的目标。 三、商业银行债转股的重难点问题 (一)企业容易滋生道德风险 债换股的目的是减轻企业的还债压力,但是债转股只是将不良债务转变为不良股权,并未能够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能够“扭亏为盈”。 虽然我国在债转股企业的条件方面有相关严格规定,但难

构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

构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预警体 系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各国金融机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挑战信贷风险成为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如何有效地防范银行的信贷风险已成为世界金融行业和学术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对中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在全面深入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经验提出构建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信贷风险信贷风险评估体系预警体系信贷管理 近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而银行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媒介,如何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规避和

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国内银行业不可回避的问题建立一套实用性较强又能与国际接轨的信贷预警模型及警管理机制对中国商业银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念及形成的原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因素使借款人不能按合同规定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导致信贷资产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如图1所示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1)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性原因例如银行信贷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科学的信贷管理与防范体系信贷资产质量监管制度与偿债的约束机制的执行不严格经营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等造成了信贷风险;(2)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没有对信贷风险准确全面的评估导致风险防控滞后;(3)信贷营销理念偏差盲目相信企业集团增大了信贷风险忧患;许多商业银行争抢大集团客户对企业集团盲目跟进对其多头授信、过度授信放宽了信贷条件和监控从成都市信贷统计数据看前10户商业银行贷款在全市各项贷款中的所占比例呈现逐年走高的态势末为28.4% 末31.5% 末为41.3%说明了各行的贷款投向高度集中增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隐患(4)对国家经济产业及行业政策研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a7524643.html,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冯倩楠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9期 摘要: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管理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不仅关系到 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对信用风险的概念进行清晰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因素,最后就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相关性影响因素 一、引言 商业银行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维持社会的稳定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包括两方面含义:商业银行自身的信用风险和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自身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行业银行由于管、经营等方面的原因出现的违约行为,如不能按时支付给储户利息和本金等。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信贷业务过程中,由于借款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出现违约行为或其信用质量发生变化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本文中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信用风险。 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原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既有客户原因,也有自身原因。客户方面,根据商业银行信用贷款数据,由于国有企业比私营企业拥有更多资源,大部分商业银行倾向于将贷款借贷给国有企业,但是作为商业银行信贷大客户的国有企业,由于权责利不明晰,很大一部分企业缺乏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吴敬琏就曾指出:我国国有企业产权仍不明晰,生产经营者的待遇与企业经营状况无多大关系,这使得生产经营者才能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待遇与业绩脱钩也导致经营者很少关心企业信用,商业银行自身方面,目前我国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主要按照行政区划来设置相应机构,而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措施。虽然一些银行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但是仍处于探索阶段,仍无成功经验。从目前商业银行出现的商业信贷风险数据来看,银行内部员工与信贷客户相互勾结,以隐瞒的方式骗取商业银行贷款所占比重大幅上升,究其原因,银行监管缺失,使得银行员工能游离于总行和分行制度控制之外,既能骗取贷款还能避免受到惩罚,给银行商业信贷带来风险,对银行经营造成影响。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一)信用风险概念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只出现在贷款中,也发生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表内、表外业务中。如果银行不能及时识别损失的资产,增加核销呆账的准备金,并在适当条件下停止利息收入确认,银行就会面临严重的风险问题。 (二)形成原因 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①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 ②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产品的质量诉讼。举一具体事例来说:当人们知道石棉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的事实时,所发生的产品的责任诉讼使Johns- Manville公司,一个著名的在石棉行业中处于领头羊位置的公司破产并无法偿还其债务。 (三)信用风险的特征特点 信用风险有四个主要特征: 1、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传染性,一个或少数信用主体经营困难或破产就会导致信用链条的中断和整个信用秩序的紊乱; 3、可控性,其风险可以通过控制降到最低; 4、周期性,信用扩张与收缩交替出现。 信用风险有四个主要特点: 1、风险的潜在性。很多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明知还不起也要借,例如,许多国有企业决定从银行借款时就没有打算要偿还。据调查,目前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0%左右,其中有70%以上是银行贷款。这种高负债造成了企业的低效益,潜在的风险也就与日俱增。 2、风险的长期性。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尤其在当前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这一过程将是长久的阵痛。切实培养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契约”规则,建立有效的信用体系,需要几代人付出努力。 3、风险的破坏性。思想道德败坏了,事态就会越变越糟。不良资产形成以后,如果企业本着合作的态度,双方的损失将会减少到最低限度;但许多企业在此情况下,往往会选择不闻不问、能躲则躲的方式,使银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能弥补所受的损失。 4、控制的艰巨性。当前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理措施,都具滞后性,这与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有关,同时还与银行信贷风险预测机制、转移机制、控制机制没有完全统一有关。不良资产出现后再采取种种补救措施,结果往往于事无补。 (四)类型分类

商业银行新设债转股实施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商业银行新设债转股实施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商业银行新设债转股实施机构的行为,推动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健康有序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商业银行新设债转股实施机构(下称实施机构),是指商业银行经银监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主要从事银行债权转股权(下称债转股)及配套支持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三条实施机构应当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运作,与各参与主体在依法合规前提下,通过自愿平等协商开展债转股业务,切实防止企业风险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转移,防范相关道德风险。 第四条银行通过实施机构实施债转股,应当先由银行向实施机构转让债权,再由实施机构将债权转为对象企业股权。银行不得将债权直接转化为股权,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

外。 第五条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实施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业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设立、变更与终止 第六条实施机构的名称应当采用“字号+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形式。 第七条实施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银监会规定的章程; (二)有符合本办法要求的出资人和注册资本; (三)有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熟悉业务的合格从业人员; (四)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有与业务经营相适应的信息科技系统; (五)有与业务经营相适应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其他设施; (六)银监会规章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八条商业银行作为出资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机制和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的构建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各国金融机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挑战信贷风险成为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如何有效地防范银行的信贷风险已成为世界金融行业和学术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在全面深入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经验提出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信贷风险信贷风险评估体系预警体系信贷管理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而银行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媒介,如何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规避和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国内银行业不可回避的问题建

立一套实用性较强又能与国际接轨的信贷预警模型及警管理机制对我国商业银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念及形成的原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因素使借款人不能按合同规定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导致信贷资产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如图1所示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1)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性原因例如银行信贷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科学的信贷管理与防范体系信贷资产质量监管制度与偿债的约束机制的执行不严格经营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等造成了信贷风险;(2)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没有对信贷风险准确全面的评估导致风险防控滞后;(3)信贷营销理念偏差盲目相信企业集团增大了信贷风险忧患;许多商业银行争抢大集团客户对企业集团盲目跟进对其多头授信、过度授信放宽了信贷条件和监控从成都市信贷统计数据看前10户商业银行贷款在全市各项贷款中的所占比例呈现逐年走高的态势2005年末为28.4%2006年末31.5%2007年末为41.3%说明了各行的贷款投向高度集中增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隐患(4)对国家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合规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合规 一、巴塞尔委员会划分了八大风险种类: (一)信用风险: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银行在信贷经营与管理过程 中,实际收益目标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信贷损失的一种可能性。1.相似概念:信贷风险(在信贷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使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贷款,造成银行贷款本金、利益损失的可能性,是一种狭义上的信用风险。 2.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其所包含的金融资产的范围,信用风险包含信贷风险,还包括其他表内、表外业务,如贷款承诺、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中的风险等等。(二)操作风险: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计算机系统或外部 事件所造成的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包括四类: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 相似概念:操作性风险:仅包括由人员因素,亦即由操作失误、违法行为、越权行为和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尽管操作性风险是操作风险中发生频率最高、占比最高的风险类型,但我们不能将操作性风险等同于操作风险。 (三)市场风险: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资产负债表内和表外头寸出现亏损的风 险。 市场风险广泛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 市场风险发生时,往往涉及地区性和系统性的金融动荡或严重损失,因此,市场风险往往又被为系统性风险。市场风险一般不能通过资产多样化来分散和回避,因此市场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 资产流动性风险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进而无法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与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负债流动性指商业银行过去的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对其产生的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风险。 (五)法律风险: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国由于法律因素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包 括法律的内在缺陷、商业银行基于错误的法律理解或法律适用而实施的商业行为、监管机构的不当法律执行等因素导致商业银行遭受诉讼的可能性。主要关注商业银行所签署的各类合同、承诺等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能力。 (六)国家风险: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中,由于 别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凡是跨国境的信贷,不论其接受信贷的对象为该国政府、私人企业还是个人,都有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国家风险,因而国险比主权风险或政治风险的概念更宽。国家风险包括主权风险和非主权风险。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防范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防范 信用风险管理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对于防范和化解中小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意义深远,本文试图分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相关问题,便于支持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模式 作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竞争主体之一,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迅速,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坚实补充,有力促进了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主体的多元化。信用风险管理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对于 防范和化解中小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意义深远。 一、信用风险累积及成因 1、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累积的现状 研究表明,以银行实际的风险资本配置为参考,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占银行总体风险暴露的60%,而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则仅各占20%。截至2007年末,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资产在5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城市商业银行11家。中小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2.45%。信用风险的过度集中严重威胁着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以致整个银行业金融系统的繁荣稳定,因此信用风险防范对中小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而言,任重道远。 2、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累积的成因解析 在区域性金融市场上,中小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存贷款业务市场份额,中小商业银行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往往重业务拓展、轻风险 防范,信用风险问题较为突出。 (1)市场份额的恶性竞争,引致信贷资产质量下滑。中小商业银行在业务拓展时,为抢占市场份额,在新增信贷资产中出现风险资产的可能性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高。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体制的不断完善化、系统化,成熟银行机构倾向于精简潜在客户群,逐渐淘汰部分信用等级较弱的客户,这一部门客户转而寻求中小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利用中小银行急于拓展业务的偏好,于较短时间内完成一系列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资信调查,信息不对称、了解时滞增加了信用风险。 (2)信贷资产集中度较高导致信用风险积聚。中小银行内部组织框架缺乏对贷款客户的统一协调授信和集中管理,将会造成对部分客户集中发放贷款,进而形成集中风险,特别是集中交叉贷款产生较大风险。主要表现为:①对统一客户的授信业务交叉,银行对同一借款人可能同时办有多种授信业务,分散到不同的基层部门,使得对同一客户的授信额度与其承受能力无法直观监测比较,信用膨胀风险积聚。②对同一客户的贷款机构交叉,银行的分支机构在争夺客户时争先向同一客户发放贷款,产生一个企业在同一银行多家分支机构都有贷款,事实上的交叉贷款无法真实有效地控制企业授信额 度,加重了信用风险累积的可能性。 (3)信贷资产向某些行业过度集中,盲目跟风投资,加剧了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和资产泡沫,一旦产业周期变动,经济形势发生方向性调整,泡沫破灭,产业投资将受 到重创,银行贷款坏账率有急剧上升风险。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原因分析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相关思考 摘要:现在,不断出现的操作风险事件,使商业银行不得不更加重视操作风险对商业银 行经营的威胁。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继而了解了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操作风险及其原因,同时提出了加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一、引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因操作风险引起的损失事件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涌现,使得各国监管机构开始关注操作风险。1994年信孚银行因员工对衍生交易的说明不清楚而导致客户不断进行投诉,最后使得该行损失了1.57亿美元;1995年英国老牌银行巴林银行驻新加坡交易员李森,在未经总部授权的情况下擅自进行衍生品交易,并在亏损后隐瞒实际交易情况,最终造成了9.27亿英镑的损失。 随着类似事件不断被爆出,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把操作风险纳入银行的监管范畴,并对其进行了“由于不完善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地经济损失”的定义。同时对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要求设计了三种方法,即基本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开始确立操作风险在银行风险监管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其预防的相关研究开始的比较迟,大多数银行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看的比较重要,对操作风险的重视程度还不够。2004年中行湖州市分行凤凰分理处因员工严重违规操作(违规办卡、违规放贷),网点员工基于自身利益,合伙违规、隐瞒不报,引发多功能借记卡自助质押贷款诈骗案,涉案金额2599万元;2003年深圳发展银行向某企业发放的3年期共计15亿元的贷款中,存在不合内部管理程序和借款人使用贷款违规,使得银行损失4个亿;2006年中国银行黑龙江双鸭山四马路支行副行长内外勾结票据诈骗,带来损失4.325亿元。操作风险事件的不断涌现使得我国银行监管部门逐渐重视这一风险,并与2005年3月22日和2007年6月1日由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目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认清我国商业银行当前操作风险的现实状况,对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是我吗不得不面对的紧迫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控制的现状 1.操作风险管理文化不成熟。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放在风险管理的首位,对操作风险有所忽略,许多管理者未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风险,这首先在银行管理理念中就造成了操作风险管理的缺失,此外,银行的高管人员由于轮换和任职年限的原因, 每一任管理人员都有自己的思路,不能使银行管理文化连续发展。只有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才能把操作风险防范落到实处。 2.操作风险的数据缺乏。 在我国,对于操作风险的研究起步较晚,又由于社会各界对于商业银行风险情况的特别关注,银行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往往会隐瞒一些损失小的操作风险事件,使监管者很难真

债转股过程问题对策论文

债转股过程问题对策论文 摘要:债转股是化解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从企业的道德风险、企业和资产管理公司的治理结构、债转股后的资产报酬率、资本市场和中介机构等方面就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国有企业负债越来越高,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风险也日益加大,如何对银企间的债务进行重组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极为突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于1999年8月通过了《关于实施债转股若干意见方案》,同意将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转为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债务企业的股权。这样,原来的银企债权债务关系就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持股关系。这一债转股政策的出台对化解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风险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债转股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能否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债转股成败的关键。本文就从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几方面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作些探讨。 一、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许多国有企业认为债转股是免费午餐竞相争取,而资产管理公司等部门在选择债转股企业时如果不慎重,可能会引发一些企业的道德风险,形成普遍的赖账局面。由于债转股使企业原来的巨额债务变成股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将大大降低,债务的本息将免于偿还,这对任何一个身背大量债务而无力偿还的企业来说都是极具诱惑的。再加上许多企业对债转股认识不够,只是简单地认为债务不用偿还,而不知道债转股后,股权要求的回报要高于债权,使得许多国有企业纷纷争取债转股。即使是本应破产的那些资不抵债、生产和经营没有市场前景的企业也存在弄虚作假,争取赶上债转股这班车的现象。另外,虽然国家对债转股的企业提出严格的选择条件,但缺少具体的操作标准,使入围企业选择操作存在弹性。在这种情况下,在选择实施债转股企业时如果不慎重,可能会使本来能够按期还本付息的债务企业心理不平衡:其领导和员工共同努力,加强经营管理,项目建设精打细算,积极还本付息,结果得不到债转股。它们会降低努力程度,或者干脆不还银行贷款,以便使企业具备能够享受债转股政策的一些标准,这样就有可能形成

债转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

债转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 1.经济下行 尽管当前经济运行总体趋势相对稳定和良好,但是仍然存在着比较大的压力下行压力,国际环境中很多新的不稳定不确定成分仍然在继续增加,国内的实体经济的发展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些范围风险不容忽视。因此,面对挑战、支撑压力、增强基础,充分发挥好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对于债转股的实施变得非常有必要,可以为增强经济稳定而良好的趋势继续存储能量增势。 2.企业债务无法偿还 针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过重现象,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我国国有企业的负债占资产总额的利率要比国际上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出很多。表面上来看,40%~60%的资产负债比率在国际上是被认为一个很正常的现象,然而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1994年我国最终进入资产价值清算范围内的平均负债率大致在71%左右。正是因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比平均值高上很多同时还因为我国企业的一大部分负债都来源于向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贷款,从而使得在还本付息时的利息也成为企业的另一额外负债增加了其财务负担。除此之外,因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需要不断扩大,不论是企业设备的更新还是技术人员的引进都需要一

定的资金支持,而国家拨给企业的无偿资金越来越少这也导致企业不得不增加对银行的借款从而负债加重。 3.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增加 目前,我国现行的银行贷款质量可以通过将贷款划分为正常贷款和三项不良贷款来衡量,即使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对我国贷款的质量采取五种类别分类的方法进行衡量,只不过这种方法很难实施。1996年通过的《贷款通则》通过对一些不良贷款进行一一枚举来对其标准进行了限定。从大部分专业人士估算结果我们知道这部分不良贷款在商业银行的所有贷款余额中占的比率整体在20%~25%。这些不良贷款主要表现为对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 1.债转股中商业银行面临的道德风险 债转股后,一些企业产生债务豁免预期,把债转股看做是免费午餐,争相进食,削弱了企业经理人员的改革和经营努力,甚至继续“虐待”债转股后得到的廉价资金。此外,企业、银行和AMC相互间的信息不一致也有可能会造成很大的道德风险。由于企业在债转股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得到很大的利益,因此为了获得这个最大利益企业难免会故意制造一些虚假信息来转移众人视线让其无法发现危机要素来达到其最终目的。此外,一些评估机构对其评估对象的主观以及客观的评价也可能会由于所评价与公司实际情况不同从而导致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如果这些不正确的信息变成了债转

人员因素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影响

金融风险是无时无处不在的,按照金融风险的驱动因素,一般情况下可以将金融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类型。这其中操作风险由于其自身所固有的隐蔽性和强大的破坏性在近几年越来越被关注。比如2005年轰动中国金融圈的“高山案”还恍若在眼前,仅时隔一年有余,黑龙江中行双鸭山分行四马路支行96张汇票被盗,涉案金额9.146亿元,又再一次震惊了全国。近几年在我国商业银行频发的金融案件,充分显示出我国人员因素所存在的巨大漏洞。 一、操作风险的含义,以及其中最主要的风险——人员风险 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定义: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操作风险可以按其产生的因素又分为人员、流程、系统和外部风险。在这四种风险中人员风险是最主要的,也是发生最频繁的。人员风险具体包括:操作失误,内外勾结,越权行为,违反用工法,关键人才的流失。这些风险都是与人员息息相关的。据统计,在中国出现的金融案件中,人员因素所引起的占了绝大多数。并且人员因素引起的案件有以下两大特点:一是高级管理人员犯法,二是基层人员的内外勾结作大案。所以影响银行操作风险的因素当中最主要的是人员因素。 二、人员型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对操作风险认识不清,防范意识薄弱 操作风险,仅从字面看,容易将其理解成操作中的或是操作性的风险,这就大大缩小了操作风险的内容,就很难防范操作性风险以外的风险,特别是外部性的突发事件。一些人认为操作风险涉及到银行业务的方方面面,很难用模型来计量,特别是像人员风险,涉及到人,就更难预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不少员工态度不端正,防范风险意识差,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会给银行带来操作风险,更有甚者将对操作风险的管理认为是审计、监管部门的事,与自己的业务无关。这些内部员工风险意识薄弱,给商业银行的资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二)内部控制建设落后 内部控制是指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2012 届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学生姓名:古丽 所在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专业:金融学(金融1班) 学号: 40900124 指导教师:黄菊 2012 年12月

摘要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之一。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处于高风险运行状态,从银行业自身看.尚未从制度、机制上根本解决新的不良资产产生问题,信用风险依然很大。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与国际大银行比差距很大,信用风险管理计量还刚刚起步。因此,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是我国商业银行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字: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对策

ABSTRACT Risk management is the 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re problem, and credit risk is commercial bank's main one risk.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have long running state are at increased risk, from banking itself look. From the system, the mechanism has not been fundamentally solved new bad assets question still has a big credit risk. And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 level of credit risk with the big Banks than differenc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measurement has just begun. Therefore, for credit risk management, improve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is to solve the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 Key word: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 countermeasure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