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级配理论介绍

级配理论介绍

级配理论介绍

混凝土骨料级配理论介绍

张洪滨编辑

混凝土技术人员都在追求良好的骨料级配,良好的骨料级配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骨料的空隙率最小,可以减少水泥浆用量,配出性能好的混凝土。

2,骨料混合物具有适当小的表面积,从而节省水泥,改善工作性能。

3,尽可能采用最大数量的最大粒径骨料,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密实度,减少表面积。大粒径骨料越多,骨架作用越强。

目前的级配理论主要有两种: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

一、连续级配

连续级配的特征是粗细骨料各个分级粒度一应俱全,相邻两级粒径比为2。

主张采用连续级配的专家认为,一个良好的连续级配是按照一定的粒径比及其含量形成一个连续的级配曲线,如在实际试配时,骨料的级配符合或接近理论曲线,配制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度和最大密度。

二、间断级配理论

为了得到最小空隙率,相邻两级骨料粒度比要比较大,才能使大颗粒十分靠近,大颗粒的数量最多。实验证明,间断级配最大一级骨料的用量远远大于连续级配最大一级骨料的用量,当达到同样的空隙率时,间断级配的表面积较小。

各个级配理论的前提都是认为硬化后混凝土的结构及其骨料的空间关系,与硬化前干混合物颗粒排列状态相对应。但实际上混凝土成型后,其骨料的实际分布状态受到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及外力作用条件的影响,不一定能保证符合理想状态,特别是混凝土干硬后,其紧密程度与理想状态有很大的出入。

在针对降低骨料的空隙率和表面积方面来看,间断级配的优越性较明显。其空隙率小,表面积小,骨架作用较明显。因此能节省水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是以18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历史为背景,所得出的一个马克斯〃韦伯式的理想类型。他分析了18世纪资产阶级社会中出现的俱乐部、咖啡馆、沙龙、杂志和报纸,是一个公众们讨论公共问题、自由交往的公共领域,它形成了政治权威重要的合法性基础。《媒介研究进路》这本书只选了?公共领域的诸种机制?这一节,论述了宴会、沙龙、咖啡馆在机制上拥有一些共同的标准,由此可窥豹一斑。 目录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概述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渊源 公共领域的概念与早期报刊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与传媒的功能退化 对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一些评价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概述 哈氏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涉。意指的是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机构空间和时间,其中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一致意见,并组织对抗武断的、压迫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从而维护总体利益和公共福祉。通俗地说,就是指?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公共领域最关键的含义,是独立于政治建构之外的公共交往和公众舆论,它们对于政治权力是具有批判性的,同时又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图: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结构图哈贝马斯研究公共领域结构时重点采用了民主理论的视角,强调了政治公共领域对实现民主的重要作用,崇尚公民公众拥有对公共事务自由发表意见、交流看法的空间和权利。他研究的公共领域主要是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黄金时代的公共领域由拥有部分经济和政治特权的资产阶级组成,在小规模的咖啡馆、图书馆、大学及博物馆等场所谈论时政,而且人员严格限制在资产阶级内部。因此,?公共领域?概念的提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建立一个民主的、平等参与的、自由讨论的整合社会。由于哈贝马斯过分注重对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平民公共领域的关注,因此,不少学者对其理论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产生怀疑。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渊源 对于公共领域的研究,是西方哲学家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源头在于美籍德裔犹太血统的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HannahArendt)。阿伦特说的公共领域是指作为行动(action)实现的场所,是人们平等对话、参与行动的政治空间。所谓行动是指人们之间不借助于中介而直接交往的活动,它是人类意识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是优于劳动和工作的真正人类自律。阿伦特认为,劳动与工作都属于私人领域,劳动的特点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马 克 思 文 论 作 业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学院:文学院 专业班级:B11汉语言文学四班 姓名:X X 学号:XXXXXXXXXXXXX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摘要: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由对当代西方社会问题的诊断而提出其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是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重建交往理性,实现社会合理化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目标。生活世界是构成宏观社会理论的基础,是交往行为理论的重要补充。尽管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带有一定的乌托邦倾向,但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迪性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交往理性生活世界 哈贝马斯生于杜塞尔多夫,曾先后在哥廷根大学、苏黎世大学、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进入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所,同阿多诺一道工作。1961年任海德堡大学教授,1964~1971年在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并协助阿多诺指导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1983年,哈贝马斯重返法兰克福大学,任哲学和社会学教授。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当今世界上依旧十分活跃的著名思想家。他同法兰克福学派的关系十分微妙,一方名,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传人,在学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由于新的研究范式的探究和确立,他又一直同霍克海默、阿多诺等老一代法兰克福派的代表人物处于紧张的关系之中,甚至发生很大的分歧和冲突。站在新世纪的开端来审视上一个世纪的这一学术事件,我们应当明确一点:哈贝马斯的确修正、深化和丰富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如果没有他不断进行理论探究,法兰克福学派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就应当彻底画上一个句号。更为重要的是,不仅哈贝马斯的理论探究是对法兰克福学派的一种特殊贡献,他也是一位对当代世界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家。[1]

第三章习题-配位场理论

第三章 配合物 一、填空题 1、晶体场稳定化能 将d 电子从未分裂的d 轨道Es 能级进入分裂的d 轨道时,所产生的总能量下降值。 2、分裂能 一个电子由低能的d 轨道进入高能的d 轨道所需的能量。 3、成对能 迫使本来是自旋平行的分占两个轨道的两电子挤到同一轨道上去, 则能量升高,增高的能量值。 4、AgNO 3处理C 2H 4,C 2H 2,C 2H 6混合物,可分离出化合物是 C 2H 6 5、当配位体π轨道是高能空轨道时,形成络合物时分裂能会 增大 ,常形成 低自旋 络合物。 6、四面体场中,分裂后能量较低的两da 轨道是 。 7、由于配合物d-d 跃迁频率在 近紫外和可见光区光区,故通常具有颜色。 二、选择题 1、八面体配合物中哪个电子结构不发生畸变?(D ) (A )522()()g g t e (B )632()()g g t e (C )422()()g g t e (D )322()()g g t e 2、CO 与过渡金属形成羰基配合物时,CO 键会( C ) (A )不变 (B )加强 (C ) 削弱 (D )断裂 3、配合物的光谱(d-d 跃迁)一般发生在什么区域?( C ) (A )远紫外 (B ) 红外 (C )可见-近紫外 (D )微波 4、配合物中心离子的d 轨道在Oh 场下,分裂为几个能级?( A ) (A )2 (B ) 3(C ) 4(D )5 5、下列哪个络合物的磁矩最大?( D ) (A )六氰合钴(Ⅲ)离子 (B )六氰合铁(Ⅲ)离子 (C )六氨合钴(Ⅲ)离子 (D )六水合锰(Ⅱ)离子 6、下列络合物的几何构型哪个偏离正八面体最大?( A ) (A ) 六水合铜(Ⅱ) (B ) 六水合钴(Ⅱ) (C ) 六氰合铁(Ⅲ) (D )六氰合镍(Ⅱ) 7、下列络合离子中,哪个构型会发生畸变( D ) (A )326()Cr H O + (B )226()Mn H O + (C )326()Fe H O + (D )226()Cr H O + 8、下列络离子中会发生小畸变的是( B ) (A )46[CuCl ]- (B )36[CoF ]- (C ) 24[CoCl ]- (D )46[Fe(CN)]- 9、下列配合物可发生较大发生畸变( B ) (A )226[Co(H O)] + (B ) 226[Cu(H O)]+(C ) 326[Fe(H O)]+ (D )46[Ni(CN)]-

级配碎石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步骤

一、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 1、根据筛分确定掺配比例,根据掺配比例做击实试验5个,取其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无水泥的级配碎石 1、例:0~5mm : 5~10mm : 10~20mm : 16~31.5mm =40 : 30 : 15 : 15 最大干密度为2.3kg/m3 最优含水率为5.2% 级配碎石单方用量为:0~5mm 2300×0.40=920 kg 5~10mm 2300×0.30=690 kg 10~20mm 2300×0.15=345 kg 16~31.5mm 2300×0.15=345 kg 水2300×0.052=120 kg 有水泥的级配碎石 2、例:0~5mm : 5~10mm : 10~20mm : 16~31.5mm =40 : 30 : 15 : 15 最大干密度为2.3kg/m3 最优含水率为5.2% 水泥掺量为5%。 级配碎石单方用量为:粗骨料总质量为: 2300÷(1+0.05)=2190 kg 水泥 2300-2190=110 kg 0~5mm 2190×0.40=876 kg 5~10mm 2190×0.30=657 kg 10~20mm 2190×0.15=328 kg 16~31.5mm 2190×0.15=328 kg 水2300×0.052=120 kg 二、基准配合比设计步骤: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例题:已知假定容重为2400kg/m3,碎石为5~20mm、单掺粉煤灰20%、减水剂掺量为1.0%时的减水率为22%、以塌落度为180mm、砂率以33%为基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C40. 1、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 f cu,o≥f cu,k+1.654б =40+1.654×5.0 =48.2 Mpa 2、查表5.2.1-2用水量为: 基准用水量= 215+(180-90)÷20×5=238 kg 掺外加剂用水量=238×(1-0.22)=186 kg 3、查表5.4.2 砂率为: 33+(180-60)÷20=39 % 4、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水胶比计算公式为: W/B=(0.53×0.85×1.16×42.5)÷(48.2×0.53×0.85×0.20×1.16×42.5) =22.21÷52.64 =0.42 5、根据水胶比计算胶凝材料用量: B=186÷0.42=443 kg 单掺粉煤灰20% F=443×0.20=89 kg C=443-89=354 kg 6、砂石总质量等于:2400-443-186=1771 kg 根据表计算得砂率:39% S=1771×0.39=691 kg G=1771-691=1080 kg 7、外加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的1.0% W外=443×0.01=4.43 kg 8、基准配合比比例C:F:S:G:W外:W=354:89:691:1080:4.43:186=1:0.25:1.95:3.05:0.012:0.53

民主作为程序_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民主观及其现实意义

民主作为程序 ———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民主观及其现实意义 喻 中 内容提要 自由主义的民主与共和主义的民主,构成了当代社会民主模式的两大景观。在比较分析与综合这两大民主模式的基础之上,哈贝马斯论证了他的程序主义的民 主模式。民主作为程序,意味着商谈和对话成了民主模式的核心内容。这种以交往与对 话为特征的民主理论,可以为当代中国的民主法治理念的更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 民主模式 程序主义 话语理论 哈贝马斯 〔中图分类号〕D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3)05-0047-06 在人类漫长的政治文明演进史上,民主基本上都是思想家们警惕与防范的对象之一,近两三百年以来,民主尽管成了各个国家努力追求的一个积极、正面的政治目标,然而,人们对民主的一些负面效应依然有所保留,由此形成了对于民主概念的诸多修饰,比如自由民主、代议民主、宪政民主、多元民主等等,①这些复合词,既体现了对民主的修饰,也反映了民主实践的不同类型。 尽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民主模式,但在哈贝马斯的法哲学视野中,民主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其中,已经存在的民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自由主义的民主与共和主义的民主。但这两种民主都有其固有的缺陷,哈贝马斯严格论证的是第三种模式,即程序主义民主。在《民主的三种规范模式》一文中,②哈贝马斯集中提出了他的程序意义上的民主观。下文谨以哈贝马斯的这篇文献以及相关论著为基础,整理出哈贝马斯“民主作为程序”的分析理路,并进而阐明程序主义民主观对于当代中国民主法治理论及其实践的借鉴意义。 一、作为背景的自由主义民主观与共和主义民主观 哈贝马斯提出程序主义民主观的主要背景,是自由主义民主观与共和主义民主观。这两种影响甚大的民主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对民主进程作用的不同理解。 其中,自由主义民主观认为,民主进程的作用在于根据社会的不同利益来安排国家,社会是私人及其社会劳动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交换的系统。这里,公民政治意志形成意义上的政治,其作用在于联合和贯彻私人的社会利益,用以对抗国家,因为国家追求的是用行政手段行使政治权力,以实现集体目标。而共和主义民主观则认为,政治是一种媒介,有了政治,自发的团结共同体的成员就可以意识到他们相互之间的依赖性,就可以作为公民把已有的相互承认的关系有意

哈贝马斯_生活世界_与_系统_理论解读

②但据笔者观察,国内法学专业人士能够理解其理论的,并不算多。这对国人了解西方,与西方对话,都是十分不利的。而对于党内的精英而言,要了解西方的同志的研究成果,对于自身思想武器的装备都是具有必要性的。 正如上文所言,哈氏的理论表述带有德国人传统的表达方式晦涩难懂的特点,以及东、西方语境的差异,这会导致国人难以读懂其理论的精髓——或是囫囵吞枣,或是失去兴趣,甚至有人失去信心,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而且是本文希望能够尽力去克服的。了解生活世界与系统的关系,是深入学习哈贝马斯所有理论的前提,是其理论的精华,本文通过生活中的常见例子,解说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与系统”的理论。 一、生活世界 本文首先要介绍哈贝马斯的理论中常用到的“生活世界”概念的内涵。因为生活世界与系统是哈氏的社会哲学理论分析各种社会因素的基本框架,而生活世界又是系统的前提。 (一)生活世界的内涵 通俗来讲,生活世界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文化公共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人们互相交流,获得各种信息,从而对外界得以了解,“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在阅读日报或周刊、月刊评论的私人当中,形成一个松散但开放和弹性的交往网络。通过私人社团和常常是学术协会、阅读小组、共济会、宗教社团这种机构的核心,他们自发聚集在一起。剧院、博物馆、音乐厅,以及咖啡馆、茶室、沙龙等等对娱乐和对话提供了一种公共空间。” 这三个因素——文化、社会、个性在正常情况下是可以实现再生产的,互为中介使生活世界不断理性化。 “再生产”即价值观、世界观会越来越文明,制度会越来越人性化,而人们会越来越在社会化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学习能力也会越来越强。例如人们通过实践之后的交往的论证,得知法治是优于人治的;公司的制度比以前更讲究尊重员工的人格;人们比以前撑握了更多的沟通技巧、自我意识更强烈等等。 “理性化”即指生活世界中的构成是越来越可以被精确区分的,一种知识与另一种知识的界限是越来越清晰的,目的与手段的区别也越来越明显,而手段的选择也越来越使得利益趋向最大化的状态。例如知识分化为科学(对应文化)、道德(对应社会)与艺术(对应个性),并且各自的差别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专业化。理性化有可能导致殖民化,但并非必然。 (三)实现理性化的客观事实——工具性行动与交往行动 而这种理性化只是结果,其本身是要通过行动去实现的,它可以是工具性行动,也可以是交往行动。以下,本文介绍工具性行动与交 学术前沿

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浅析

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浅析 摘要:协商民主强调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公民的有序参与,通过协商达致共识,以实现政策和法律的科学化制定。哈贝马斯被认为是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奠基人。哈氏从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理论出发,辅之以交往行为理论和法律商谈原则,并结合普通语用学观点,通过对自由主义以及共和主义的批判,逐步构建起了他的双轨制的协商民主理论体系。本文将对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进行阐释,分析他提出该理论的时代背景,探究其协商民主理论的法哲学基础。 关键词:民主;协商民主;公共领域;法律商谈理论;交往行为理论 民主历来是历史上重要的思想家所不能忽视的问题,从亚里士多德关于最优政体的讨论,到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再到密尔对代议制政府的推崇,民主一直是西方历史上永恒的话题。西方存在着多种民主理论,主要有自由主义民主、共和主义民主以及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哈贝马斯是协商民主理论的集大成者,其作为一名批判主义学者,其协商民主理论是建立在与自由主义民主和共和主义民主的对比之上的,并将法律作为实现协商民主的重要条件。我国古代虽然一直是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但是明末清初已经有了民主思想的萌芽。顾炎武就提出了“公天下之法”的思想,提出以“众治”代替“独治”、将权力下放给百官以更好的是实现“众治”的主张。我国目前实行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辅之以包括政治协商在内的多种民主形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体系。当前我国的民主体系已经呈现出了一些弊端,甚至有背离这项制度宗旨的趋势,因此,我党适时地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命题。反思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将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一、哈贝马斯协商民主思想提出的背景 协商民主是哈贝马斯思想体系中后期的理论,但在整个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发展史上看,哈贝马斯却是协商民主理论的集大成者。从现实角度看,上世纪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全球多极化浪潮深入推进,西方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入发展使得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价值体系逐渐成为主流的社会

级配碎石一般配比是

级配砂石是指砂子或石子的粒度(颗粒大小)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用来做基础或其他用途的混合材料,它的配比是根据具体的工程设计不同而有所差别。下面就详细来了解下级配砂石配合比是多少,以及级配砂石施工工艺。 级配砂石配合比是多少? 级配是配合比是砾石(20mm-40mm):天然砂:水=9.11:4.97:3。 级配砂石(Graded sand)是指砂子或石子的粒度(颗粒大小)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用来做基础或其他用途的混合材料,它的配比是根据具体的工程设计不同而有所差别。 颗粒尺寸:在5--40mm之间。 第一种规定了所有颗粒直径均不能大于50mm,为了更好满足压实度,推荐选用第一种!另外为了防止冻胀和湿软,应注意控制小于0.5mm细料的含量和塑性指数.在中湿和潮湿路段,用做沥青路面的垫层时,应在级配中加石灰,细料可适当增加,加入的石灰剂量占细料含量的8%--12%,目的在于增加垫层强度和稳定性。 级配砾石有时候用来做垫层叫做级配砂砾垫层,其级配砂砾要求颗粒尺寸在5--40mm之间,其中25--40mm含量不少于50%。 级配砂石施工工艺详解: 一、设计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地基局部加深部分采用1:1级配砂石回填,压实系数0.97。 二、材料要求:采用人工级配砂石,碎石粒径应小于50mm以下其含泥量小于5%。 三、施工工艺: 1、铺设垫层前先验槽,将基底清理干净,两侧应放坡防止振捣时塌方。 2、层底面标高不同时,土面应挖成阶梯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分层铺设时,接头应做成斜坡或阶梯形搭接,每层错开0.30—1.0m,并注意充分夯实。 3、人工级配砂石应先将砂、石按配比拌和均匀后,再铺设压实。 4、铺设垫层时严禁扰动下排土层。 5、垫层应分层铺设,分层夯实,基坑内设置控制桩,控制分层垫层的铺设厚度,每层的铺设厚度200—250mm,采用机械平板夯实机夯实。 6、应加强基坑内及外侧四周排水工作。

哈贝马斯的社会学理论

一、认识与兴趣 1、为什么要研究认识与兴趣 (1)哈贝马斯认为,原来理论和实践是紧密联系、相互结合的,理论本身就是实践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18世纪以后,随着历史哲学的不断发展,理论才专门从事历史规律的概括,理论才逐渐与实践相分离。 (2)现实本身又处于异化之中。这样,必须发挥理论的批判功能、反思功能,去批判、超越和反思现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要在认识论层面上反省理论自身,也就是开展认识的批判。 (3)从哲学史的角度看,对“认识的批判”一直构成了近代哲学的主题。培根、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以及康德、黑格尔等哲学都是对人类认识活动的反省,主题都在探讨“认识何以可能”问题。但是,这些思想家的视角都是错误的,都忽视了认识与兴趣的关系 2、兴趣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哈贝马斯认为,兴趣就是一种乐趣,表示着人具有明确的具体目标指向性,是一种有明确指向性或目的性的主观愿望,是对某种行为怀有乐观希望的积极心理状态。 (1)兴趣与经验过程直接联系,是一种非概念性的认识形式,它以“表象”把握目标并指引着人们的行动。 (2)兴趣产生于任的实践活动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 (3)兴趣与人的特定生存环境密切联系,并且表达着根据生存环境和生存需要产生的评价与选择。 3、兴趣的类型 在《认识与兴趣》这本书中,哈贝马斯首先对兴趣进行了分类。在他看来,兴趣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哈贝马斯 一、认识与兴趣 二、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 三、交往行为理论 四、现代性

(1)原初的兴趣也叫基本的兴趣。这是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发挥作用的兴趣,是人认识世界、参与实践的、尚未分化的原初兴趣。 (2)次级的兴趣:这是从基本的兴趣中分离出来的、指导人的认识活动的兴趣。哈贝马斯认为,次级的兴趣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技术的认识兴趣。它在“事物或现象”领域当中发挥作用,它通过“劳动”这个媒介形成的,它所关心的是用各种可操作化技术手段实现主体的对象化,也就是在生产领域中发挥作用的认识兴趣,它试图解决自然界的不可认识性以及不可理解性问题。 二是实践的认识兴趣。这是存在于“交往领域”中发挥作用的兴趣,借助于“语言”这个媒介形成的,它所关心的是人际之间的理解、沟通,其作用是为人们的交往行为规定方向,试图把人们从僵死的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起到人际沟通以及建立共同兴趣的作用。 三是解放的认识兴趣。这是以自我解放为目的的兴趣,通过“支配”这个媒介形成的。其作用是通过自我反思提高社会成员的自我意识能力,引导社会成员摆脱制度化的压制与控制,也就是人类追求自由的兴趣,从而实现人的解放。 二、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 1、为什么提出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 哈贝马斯认为,之所以会提出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是基于以下几个观点: (1)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领域在古代社会是界限明确、功能明确的,在古希腊城邦国家中,自由民组成了公共领域,个人拥有私人领域。 (2)当时,公共领域负责公共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他们在广场上集中讨论,而生产、经济活动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在私人领域里进行。也就是说,公共领域最初与经济活动是无关的。 (3)可是到了近代以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公共领域不断向私人领域渗透。这就产生了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 2、结构转型类型 (1)广场型的公共领域。这是古希腊的社会结构。哈贝马斯指出:“在高度发达的希腊城邦里,自由民所共有的公共领域和每个人所特有的私人领域之间泾渭分明。公共生活在广场进行,但不固定;公共领域既建立在对谈之上,又建立在共同行动之上。”因此,公共领域的原初形态具有下列特征: 一是公共领域同私人领域有明确的界限,公共领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对话与交往,在话语沟通中发挥舆论的作用; 二是公共领域涉及的公共事务主要是政治生活、军事生活以及体育和武力竞技等;而生产劳动以及经济活动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私人领域里的事情。 三是公共领域最初是与经济活动无关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实质上就是这些方面发生的变化。 (2)代表型公共领域。“这是古希腊广场型公共领域同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中间环节。它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公私界限趋向模糊。哈贝马斯指出,封建领主所有权作为一切统治权的总和,集经济、政治和文化统治劝于一身,公共领域以及私人领域都被封建专制所控制着,私人因其经

哈贝马斯论民主的商谈原则与类型

2011年第10期山东社会科学No.10 总第194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主持人:傅永军)· 哈贝马斯论民主的商谈原则与类型 傅永军徐闻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哈贝马斯不仅系统探讨了商谈民主理论的哲学规范基础,而且还详尽探讨了商谈民主实现的方式———商谈原则和商谈类型。商谈原则应用于法律领域与法律形式相结 合,形成民主原则。民主原则能够保证公民的交往自由,对那些与自己相关的政治议题进行 理性协商,这种理性协商依次采用实用商谈、伦理—政治商谈、道德商谈及法律商谈四种类 型,最终形成合理的政治意志,由此也证明了商谈民主理论具有实践上的现实性。 [关键词]哈贝马斯;商谈原则;民主原则;商谈类型;政治意志 [中图分类号]B08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1]10-0005-05 哈贝马斯的商谈民主理论是20世纪末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这种民主理论范式针对在西方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选举民主(代议制民主)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弊端,以重建现代民主制的合法性为目标,肇启了有关民主的新思想,拓展了人们对民主的新理解,并以创新姿态扩张了民主的边界,为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有希望的探索方向。在有关商谈民主理论的建构活动中,哈贝马斯不仅系统探讨了商谈民主理论的哲学规范基础,而且具体探讨了商谈民主实现的路径。哈贝马斯有关民主的商谈原则及其类型的分析,就是他探讨商谈民主实现方式的具体表现之一。本文以哈贝马斯有关商谈民主理论的相关文献为基础,对哈贝马斯商谈民主理论有关商谈原则和商谈类型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一、商谈原则 依哈贝马斯之见,在后形而上学语境下,法律规则与道德规则都被施加了合法性论证的要求。但由于法律规则与道德规则是“同时地从传统的伦理生活分化出来”,它们是作为“两个虽然不同但相互补充的类型的行动规范而并列地出现的”。①然而,正因为它们之间是一种互补性关系,因此,它们两者所需要的合法性论证无法以指涉对方的方式来完成,于是,这两类规范不得不将求助于商谈原则,因为只有商谈原则才能满足它们两者所需要的合法性论证。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一书中,哈贝马斯是这样表述商谈原则的,他说:有效(gültig)的只是所有可能的相关者作为合理商谈的参与者可能同意的那些行动规范。②对于这个原则,哈贝马斯是通过解释商谈原则所包含的几个基本概念来揭示其内涵的。首先是“有效的”(vilid、gültig)概念,哈贝马斯指出,“有效性”涉及的范围涵盖“所有行动规范和相应的普遍规范命题”,且没有仔细区分出“道德性”(morality)和“合法性”(le-gitimacy);其次是“行为规范”概念,它指的是“在时间方面、社会方面和事态方面都普遍化了的行动期待”;再次是“相关者”,它指的是自身利益将受到相关规范“所调节的一般实践的可预见结果影响的每一个人”;最后是“合理商谈”概念,它指的是“所有旨在就成问题的有效性主张达成理解的任何努力,只要这种努力是在这样一些交往条件下发生”,即进行话语交往的行动者在受到因接受“以言行事”规范的约束而建构起来 收稿日期:2011-05-26 作者简介:傅永军,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①②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32页、第132页。 5

第三章配位场理论和络合物结构

第三章配位场理论和络合物结构 第三章配位场理论和络合物结构 一、选择题 1.中央金属固定,下列离子或化合物作为配体时,场强最强的是:() A. - B. NH3 C. CN HO D.SCN - 2 2.具有理想正八面体的电子组态(高自旋时)是:() A.(t2g)3 B.(t 2g) 1 C. (t 2g)4(eg) 2 D. 以上都 不对 3.平面正方形场中,d轨道的最高简并度是:() A. 2 B. 3 C. 4 D.1 4.导致Ni2+水合能在第一系列过渡金属元素中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CFSE最大 B.电子成对能最大 C. 原子序数最大 D.H2O是弱 场 5.下列原子作为电子给予体时,哪个原子引起的分裂能最大:() A.C B.F C.O D.N 6.决定成对能P的主要因素是:() A.分裂能 B.库仑能 C.交换能 D.配位场强度 7.下列配位化合物高自旋的是:() A.[Co(NH3)6]3+ B.[Co(NH3)6]2+ C.[Co(NO2)6]3- D.[Co(CN)6]4- 8.下列配位化合物磁矩最大的是:() A.[FeF6]3- B.[Mn(CN)6]3- C.[Ni(H2O) 6]2+ D.[Co(NH3)6]3+ 9.判断下列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化能大小的次序是: () (1)[CoF6]4-(2)[NiF6]4-(3)[FeF 6]3- A.(1)>(2)>(3) B.(1)=(2)<(3) C.(1)<(2)<(3) D.(2)>(1)>(3) 10.Ni和CO可形成羰基配合物Ni(CO)n,其中n是:( ) A.6 B.3 C.4 D.5 11.[Cu(HO) 2+ )·2HO]溶液出现蓝色的原因是:( 2 4 2 A.自旋相关效应 B.d-d 跃迁 C. σ-π跃迁 D.姜-泰勒效应12.配位化合物d-d跃迁光谱一般出现在什么区域:() A.红外 B.微波 C. 远紫外 D. 可见—紫外 13.关于[FeF6]3-络离子,下列哪个叙述是错误的:()A.是高自旋络离子 B.CFSE 为0 C.中心离子的电子排斥与Fe3+相同 D.CFSE不为0 14.下列哪个轨道上的电子在XY平面上出现的几率密度为零:()A.3Pz B.3dx 2-y2 C.3s D.3dz2 15.下列分子中,呈反磁性的是:() A.B2 B.NO C.CO D.O 2 16.晶体场稳定化能正确的大小顺序是:()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评述_贺寨平

2000年4月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A pr,2000第27卷第2期 T he Jo urnal of Shanxi T eachers univ er sity(So cial Science Editio n)Vo l.27 N o.2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评述 贺寨平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系;山西临汾041004) 摘 要: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其交往行为理论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他顺应现代哲学潮流,完成了社会批判理论内部由意识的批判到语言的批判的 “语言学转向”;另一方面其“语言交往”和“生活世界”的理论有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但他所 强调的价值规范的超阶级性,对“生活世界”的作用的夸大,以及视语言为交往行为的决定因 素等观点是应当批判的。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主观世界 中图分类号:C91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57-(2000)-02-0051-04 哈贝马斯是当代最为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之一,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美国的A?戈夫曼主编的《“新马克思主义”传记辞典》里说:“毫无疑问,哈贝马斯是当今德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鉴于哈贝马斯“在众多的学术领域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以致于他不能对自己的工作作出确切的概括”。英国社会学家威尔彼说,哈贝马斯是“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1],而在德国,他被认为是“前联邦德国具有最强大威力的哲学家”[2]。作为公认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毫无疑问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本文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对其交往行为理论进行整理、概括,并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其不足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一、行为类型与合理性 从学术渊源上看,哈贝马斯受到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人的“批判理论”的影响,但是他认为“批判理论”不应该仅仅止于批判、否定,而应进行理性的重建。因此,在写出《认识与旨趣》、《合法性危机》等著作后,又吸取了米德、迪尔凯姆和帕森斯等人的社会学理论以及 收稿日期:1999-12-11 作者简介:贺寨平(1966-),男,山西兴县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系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读博士。

配位场理论

配位场理论-正文 说明和解释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的理论。在有些配合物中,中心离子(通常也称中心原子)周围被按照一定对称性分布的配位体所包围而形成一个结构单元。配位场就是配位体对中心离子(这里大多是指过渡金属络合物)作用的静电势场。由于配位体有各种对称性排布,遂有各种类型的配位场,如四面体配位化合物形成的四面体场,八面体配位化合物形成的八面体场等。 有三种理论用于说明和解释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由L.C.鲍林提出的价键理论,在说明配合物(或配离子)的几何构型和磁学性质是很有效的(表1),但对含有较多的d电子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存在和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却不能给予满意的解释。因此,目前价键理论已基本不用了。而处理离子型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和处理共价型配合物的分子轨道理论的结合成为配位场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用于讨论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晶体场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则是配位场理论的两种极限情况。 晶体场理论由H.A.贝特和J.H.范扶累克提出的一种点电荷模型,认为配位体与中心离子的作用类似于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的静电吸引力,而不考虑中心离子的轨道与配位体轨道的重叠。 在无配位场存在下的中心离子是自由的,其电子云分布是球形对称的,五个d原子轨道处于同一个能级,这叫简并态。当配合物形成,即存在配位场的作用下,这些d轨道能级就要发生分裂(即部分消除简并),一部分能级处于比原能级高的位置,另一部分能级则处于比原能级低的位置,这称为能级分裂。例如CoF咶配离子,在6个氟离子形成的八面体场作用下,过渡金属离子的d轨道能级分裂为两组(图1 ),能级较高的一组有两个d轨道(d、 d),这组双重简并的d轨道用符号e g表示;另一组能级较低,有三个d轨道(d xy、d xz、d yz),用t2g标记。这两组轨道的能级差用墹表示,称为场分裂值。图1表明八面体场和四面体场的d轨道能级分裂情况。不同对称性的场分裂值墹是不同的,它的大小与中心离子和配位体的性质有关,按照理论计算和总结过渡金属络合物的电子光谱数据,可得出以下经验规律: ①当中心离子固定时,墹随下列配位体依次增加: I-<Br-<SCN-<Cl-<F-<H2O<NCS- <NH3<乙二胺<邻联吡啶<CN-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 哈贝马斯批判的社会哲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理性联盟系统”。他一方面继承了波普的多元实在论、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米德的符号互动记和帕森斯的行为主义理论,形成了他自己对世界、行为以及这二者的关系的见解;另一方面在继承康德先验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吸取了释义学、发生认识论、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的观点和方法,构建了自己的交往行动理论。可以说,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顺应了现代西方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哲学思潮走向融合的潮流,对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进行了一次大综合、大创新。因此,对哈贝马斯交往理论渊源的考察,实质上是对现代西方哲学关于交往及其相关问题的一次梳理。 1、对“生活世界”理论的继承和批判 “生活世界”原是胡塞尔后期现象学的主要概念。这一概念反映了胡塞尔对传统思辩哲学和现代英美科学主义以僵硬、冰冷的逻辑取代人的生存的不满。胡塞尔从两个意义上使用“生活世界”这一概念。一个是经验层面上的“生活世界”。胡塞尔称之为“日常生活世界”。他在《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第一卷中明确地说:“作为唯一实在的,通过知觉实际地被给予的,被经验到的世界,即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①另一个是在超验意义上使用的“生活世界”,它较之“日常生活世界”概念更为“原始”,也更为重要。也就是说,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必须在其整个经验现象学方法的背景下才能得到理解。它是“前科学的”、“前要领的”和“前理论的”,属于先验的原发境域。其后继者海德格尔,舍勒尔都渐渐舍弃了胡塞尔生活世界的超验本性,放弃了理性追向精神,由超验现象学转变为经验现象学,直接将生活世界看成是客观意义上的永恒客体。而这一切在胡塞尔看来,恰恰预示着整个欧洲现代文明危机的到来,也意味着根植于欧洲文化传统中超验精神的失落。 哈贝马斯十分重视胡塞尔“生活世界”学说,一方面他认为胡塞尔从他的现象学哲学角度富有说服力地阐述了“生活世界”的自明确性(或非课题性)特征和奠基性特征。因此,哈贝马斯像胡塞尔一样,强调生活世界的奠基性和匿名性特性。在胡塞尔看来,生活世界是一个为科学和人的其它活动提供价值和意义的奠基性世界,是科学知识的真实性,明证性的来源,而一切科学则是为生活世界所“设计”的理性工具或预言方式。受该思想启发,哈贝马斯进而指出,“生活世界表现为自我理解力或不可动摇的信念的储畜库”。它是“由一种向来已经知道的文化知识储存组成的”,是前反思的——非论题的知识,这种知识的有效影响 ①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58页

晶体场理论与分子轨道理论的比较及配位场理论

晶体场理论与分子轨道理论的比较及配位场理论 黄珺 (湖北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0303班,湖北黄石,435002) 摘要:配位化合物中的化学键主要是指中心离子和配位体之间的化学键。自1893年维尔纳提出了配位理论后,有关配合物中的化学键理论主要有现代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配位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本文主要讨论分子轨道理论和晶体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用于说明共价分子结构。晶体场理论是1929年由皮赛和范弗雷克提出的,用于配合物化学键研究,成功地解释了配合物的磁性、光学性质及结构等,故在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中确立了重要地位。 关键词:晶体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配位场理论、配位键、化学键 Crystal field theory and molecular orbit theory comparison and legend field theory Huang Jun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department,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435002) Abstract:In the coordination compound chemical bond mainly was refers to between the central ion and the legend chemical bond .The Vyell natrium proposed since 1893 the coordinate theory ,in the related preparation chemical bond theory mainly had the present price key theory and the crystal field theory ,the coordination bond theory and the molecular orbit theory .This article main discussion molecular orbit theory and the crystal field theory .Molecular orbit theory take the quantum mechanics as a foundation ,used in explaining the covalent molecule structure .The crystal field theory was in 1929 proposes by H.Bathe and J.H.Van Vleck ,used in the preparation chemical bond research ,successfully explained and preparation magnetism ,the optical quality and the structure and so on ,therefore has established the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preparation chemical bond theory. Key words: Crystal field theory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legend field theory coordinate bond chemical bond 晶体场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初,在价键理论和纯静电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晶体场理论把中心离子看作是带正电的点电荷,把配位体看作是带负电的点电荷,它们之间的结合完全看作是静电和排斥作用.同时考虑到配位体对中心离子d轨道的影响,它在解释光学和磁学等性质方面很成功. (分子轨道理论把组成分子的所有原子作为一个分子整体来考虑,在分子中的电子不再从属于某些特定的原子,而是遍及整个分子范围内运动,分子中每个电子运动状态,可以用波函数来描述.)[1]首先,来比较这两种理论的基本观点. 晶体场理论的基本观点:(1) 在配合物中,中心离子和配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类似于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故它们间的化学键力纯属静电作用力. (2)当中心离子(指d区元素的离子)处于由配体所形成的非球形对称的负电场中时,中心离子的d 电子将受到配体负电场的排斥作用,使5个等价的d轨道发生能级分裂,有些轨道的能量降低.

试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一)

试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一) 【论文摘要】哈贝马斯倾其一生致力于交往行为理论的构建,试图为病理性的现代社会进行诊断治疗,试图通过话语共识的达成来改善社会的规制,藉此约束人的行为和整个社会的实践。其理论有助于人与人之间自由而平等的交往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富有建设性的理论,但它与马克思的交往实践理论有着本质的不同。 【论文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 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倾其一生构建了交往行为理论,为批判的社会理论奠定了理性基础。探究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对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哈贝马斯对当代西方社会生活世界症候的分析 在现代化进程中,西方社会经历着由价值理性向工具理性的变化。工具理性造成了经济的高歌猛进和物质财富的增加,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道德沦丧和价值变异,人被经济利益所奴役。“意义”和“自由”的双重丧失即是对工具理性的过度追求的恶果。哈贝马斯认为,意义的丧失体现在西方世界的精神贫困化中。“自由、平等、博爱”原则被肆意破坏,人的价值和尊严被粗暴践踏,人们深深地陷入了生存的困惑中。自由的丧失表现为工具理性过度膨胀,人变成了金钱和利益的奴隶;行政和法律的工具化则日益使人丧失自我意识和社会批判精神。哈贝马斯认为,“意义的丧失”和“自由的丧失”的现象归根到底是由于人们过分崇尚“科技进步”理念而造成的。哈贝马斯依据系统和生活世界双层社会结构理论模型,以交往理性为中心范畴,对当代西方社会进行了精彩批判。系统和生活世界是具有不同逻辑的领域,它们均拒斥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可是在当代西方社会中,货币和权力这两个子体系,凭借其强大的穿透力,直指生活世界,迫使生活世界只能病态地挣扎在经济、政治体系的边缘,造成生活世界的非理性化,即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在哈贝马斯眼中,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成为现代社会的病根。一旦生活世界的语言媒体让位给权力和货币媒体,官僚化、法律化、金钱化就会削弱公众话语与交往的合理性基础,从而引起技术和道德脱节、伦理要求与表达要求分离、个人与社会相冲突等社会障碍,并最终导致意义丧失、个体心理病变等生活世界再生产的畸变形态。怎么样走出生活世界殖民化的困境?哈贝马斯提供了一个方案,就是在主体理性面前设置一道交往理性的门槛,让那黯淡的生活世界重新找回它应有的价值与规范。凭借交往理性,人们可以组建一个以交谈、理解与价值共识为旨趣的共同圈,从而达到对生活世界的救赎。交往理性摒弃了话语的霸权,维护了话语的自由民主,带来了话语的透明。现代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就是要通过主体的相互了解、理解,在合理动机的基础上达成一致,以便实现人类的解放和社会公正。 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 1.交往行为概念的内涵及其实质。哈贝马斯认为,研究交往问题,在哲学层面上必须从相互关系人手。由于这种相互关系是指不同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必须求助于未受干扰的主体之间的经验。他试图追溯到相互关系的原初状态,即未受干扰的主体之间的经验,通过考察不同的有语言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间的相互理解的过程,包括相互理解所需要的媒介和背景,来阐明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哈贝马斯对行为类型进行了分析。行为分为四类:一是目的性行为即“劳动”;二是规范调节性行为;三是戏剧行为;四是交往行为。交往行为所涉及的至少是两个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至少两个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的互动,遵循着一定的规范,借助语言媒介,通过对话达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哈贝马斯认为,四种行为侧重于不同的世界。目的性行为主要考虑客观世界;规范调节性行为与社会世界相联系;戏剧行为涉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特别是社会世界的关系,其关键是自我表现;交往行为导向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本质上更具有合理性的要求,因为它把各种不同经验导向合理的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