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通信》 练 习 册 和 答 案

《数字通信》 练 习 册 和 答 案

《数字通信》 练 习 册 和 答 案
《数字通信》 练 习 册 和 答 案

《数字通信》练习册答案

练习一

一、判断:

1.TDM(时分复用通信)信号一定是数字信号。(F )2.话音信号是一种模拟信号。( T )3.数字通信是指送往信道上传输的信号是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 T )4.数字通信是指发送端信源到接收端信宿之间的信号是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

( F )

5. 数字通信的信源必须是发送数字信号。( F )

二、选择:

1. 语音信号是(A,B )。

A 模拟信号

B 连续信号

C 数字信号

D 离散信号

2. 图象信号是(A,B )。

A 模拟信号

B 连续信号

C 数字信号

D 离散信号

三、名词解释:

1.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信号的变化在时间和数值上是离散的,这种信号称数字信号。

2.数字通信

信源发出的信息经变换和处理后,送往信道上传输的信号是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四、填空:

1.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主要区别是(在于幅度的取值是离散还是连续的)。

2. 通信网由(终端)(交换系统)(传输系统)三要素组成。

五、简答及画图:

1.简述数字通信主要特点。

a.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

b.便于加密处理。

c.便于采用时分多路复用传

输。 d.设备利于集成化,小型化。 e.占用频道宽,(PCM通信中一路数字电话占用频带宽为64KHZ )。

数字通信方式与模拟通信方式相比,其最主要的优点是抗干扰性强、无噪声积累。

2.画出话音数字通信系统构成框图,简述各部分作用。

信源(宿):发送(接收)信息的地方 信源编(解)码:A/D(D/A)变换 信道编(解)码:码型变换(反变换)

调制(解调):将基带信号变换成频带信号(反变换) 信道:传递信号的通道

3.画出数据通信系统组成框图,简述各部分作用。

信源(宿):发送(接收)信息的地方 信道编(解)码:码型变换(反变换)

调制(解调):将基带信号变换成频带信号(反变换) 信道:传递信号的通道

4.画出基带传输数字通信系统组成框图,简述各部分作用。

信源(宿):发送(接收)信息的地方 信源编(解)码:A/D(D/A)变换 信道编(解)码:码型变换(反变换) 信道:传递信号的通道 5.画出时分多路复用示意图,并简述工作原理。

(教材P5)

练 习 二

一、判断:

1.一路数字电话占用频带是64KHZ 。 (T ) 2.一路数字电话占用频带是4KHZ 。 (F ) 3.一路模拟电话占用频带是4KHZ 。 (T ) 4.一路模拟电话占用频带是64KHZ 。 ( F ) 5.PCM 通信是数字通信。 (T )

6.信息量的度量单位是比特(bit )。 (T ) 7.信息传输速率单位是波特。 ( F ) 8.符号传输速率(数码率)的单位是波特。 (T ) 9.符号传输速率的单位是bit/s 。 (F ) 二、选择:

1. PAM 样值序列信号是(A , )。

A 模拟信号

B 连续信号

C 数字信号

D 离散信号 2.若125s μ内传输128个二进制码元,则其信息速率是(A ) A 1.024Mb/s B 1.024Kb/s C 2.048Mb/s D 2.048Kb/s 3.若125s μ内传输128个四进制码元,则其信息速率是(C ) A 1.024Mb/s B 1.024Kb/s C 2.048Mb/s D 2.048Kb/s

4. 数字信号符号传输速率是1200波特,采用四进制传输时,其信息速率是(A ) A 2400bit/s B 2400波特 C 1200bit/s D 600bit/s

5.若数字信号符号传输速率是1200波特,而2秒中有一个误码,则其误码率是(A ) A 1/2400 B 1/1200 C 1/4800 D 1/600

三、名词解释:

1.TDM

时分多路复用利用了信号的时间离散性,也就是使各路信号在不同时间占用信道进行传输,在接收端在不同的时间取出不同的信号。 2.ISDN

3.信息传输速率(传信率)

每秒中内所传输的信息量I 。 Rb=信息量(I)/时间(t) 4.符号传输速率(数码率)

每秒钟内传输的码元数。 5.误码率

传输过程中发生的误码个数n 和传输的总码元数N 之比。

四、填空:

1.数字通信系统中主要性能指标是指(有效性 )( 可靠性 )。

2.M 进制符号系统中信息传输速率和符号传输速率转换公式为(Rb=N B ·log 2M )。

3.话音信号变换成PCM 信号由(抽样、)(量化、)(编码 )三步组成。

4.一个频带限制在fmHZ 以下的低通信号,其抽样频率fs (≥2fs )。

5.带宽为B =fm -fo ,带通型信号B <fo ,其抽样频率fs 取(2(fo+fm )/(2n+1))。

。,,p N n

p e N e lim

系统噪声等因素决定信道质量由传输系统特性总码元数

误码个数∞→=

五、计算及论述:

1.在125sμ内传输256个二进制码元,其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少?若该信号在2秒内有3个码元产生误码,则其误码率是多少?

(见自学指导书P6)

2.在125sμ内传输256个四进制码元,则其符号传输速率和信息传输速率分别是多少?若该信号在2秒内有3个误码,则误码率是多少?

(见自学指导书P6)

3.某数字信号的符号传输速率是1200波特,3秒中产生5个误码,问误码率是多少?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少?

Pe=5/(1200×3)=0.0014

4.某数字信号的符号传输速率是9600波特,采用四进制数字信号传送,则其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少?

Rb=9600×2=19200(bit)

5.在100.38sμ内传送848个二进制码元,求信息的传输速率。

Rb=848/100.38=8.448(Mbit)

6.八进制系统中,码元速率是1600波特,求该系统的信息传输速率。

Rb=1600×3=4800(bit)

7.*简述数字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练习三

一、判断:

1. 抽样的功能是将时间上连续变化的信号转换成时间离散的数字信号。(F )

2. 抽样功能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F )

3. 抽样以后的样值信号PAM中的频率成分比被抽样信号频率增加了以 nfs为中心频率的上下边频。( T )

4.信号经过抽样保持后会引入抽样拆叠噪声和孔径效应。( T )

二、选择:

1.样值序列的频谱和抽样前信号比较,其频率成分( A )。

A 增加

B 相等

C 减小

D 可增可减

2.频谱为0-4KHZ模拟信号合适的抽样频率是(A )。

A 大于8KHZ

B 等于8KHZ

C 大于4KHZ

D 等于4KHZ

三、名词解释:

1. 频带利用率

单位频带的传输速率:

2. 抽样

)

/

/

(

)

/

(

z

z

H

s

bit

H

Bd

频带宽度

信息传输速率

频带宽度

符号传输速率

=

=

η

将时间上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时间离散的样值序列(PAM)的过程。

四、计算及论述:

1.根据抽样定理,对12路载波信号(60-108KHZ),其抽样频率应等于多少?

B=108-60=48KHZ

n=(60/48)I=1

f s=2(f 0+ f m)/(2n+1)=2(60+108)/(2+1)=112(KHZ)

2.根据抽样定理,对60路载波信号(312-552KHZ),其抽样频率应等于多少?

B=552-312=240KHZ

n=(312/240)I=1

f s=2(f 0+ f m)/(2n+1)=2(312+552)/(2+1)=576(KHZ)

3.根据抽样定理,对300路载波信号(812-2044KHZ),其抽样频率应等于多少?

B=2044-812=1232KHZ>f0=812低通型信号

fs>2f0=1624KHZ

4.根据抽样定理,对模拟信号(0-3.4KHZ),其抽样频率应取多少?并画出其样值序列频谱.

B=3.4-0=3.4KHZ>f0=0低通型信号

fs>2f0=6.8KHZ fs 选取8KHZ

f=6KHZ,画出其样值序列频谱,从而5.对频谱为0-4KHZ的模拟信号,若抽样频率

s

分析将产生什么现象?

6.频谱为0.995-1MHZ的模拟信号,其抽样频率应取多少?并画出其样值序列频谱.

B=1000-995=5KHZ

n=(995/5)I=199

f s=2(f 0+ f m)/(2n+1)=2(995+1000)/(2×199+1)=10(KHZ)

练习四

一、判断:

1. 量化的作用是将幅度连续的样值信号变换成幅度离散的数字信号。 (T )

2. 量化的作用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 T )

3. 量化后引入量化误差e(t)≤Δ∕2(Δ为量化间隔)。 ( F )

4. 采用非均匀量化时,量化间隔Δ随样值信号幅度而不同,信号幅度小其量化级差(间隔)小。 ( T )

二、名词解释:

1.量化

将信号在幅度上取值连续变成取值离散的过程。

2.非均匀量化

信号幅度小时,量化间隔小;信号幅度大时,量化间隔大的量化 3.量化误差

量化误差:e(u)=量化值 Up-样值u

三、填空:

1.均匀量化是指各量化间隔(相等),即△=(Δ=2U/N ),其中△量化间隔,U 为过载电压,N 为量化级数。

2.量化级数N 和编码位数L 之间关系为( N=2L

)。 3.语音信号的概率密度分布是( )。

4.均匀量化当小信号(Xe 较小时)时,语音信号的量化信噪比是(S/N q )dB =20lgXe+6l+4.8) 5.实现非均匀量化时一般采用( 压缩、扩张的 )方法。

6.常用非均匀量化压缩特性有( A 律)( μ 律 )两种。

7.我国对话音信号进行非均匀量化时采用(A 律13折线压扩 )特性。

8.在A 律十三折线压扩特性中,一般取A 为(87.6 ),在0-V 范内(二分之一递减

规律分成八个量化段 )规律。

练 习 五

一、判断:

1. PCM 系统中,广泛采用的是二进制码型。 ( F )

2. 折叠二进制码中其幅度码只决定于量化值的绝对值,量化值的绝对值相同,则其幅度码一定相同。 ( T )

3.PCM 系统中采用的是折叠二进制码。 ( T )

4.折叠二进制码的第一位表示符号位。 ( T ) 二、填空:

1.A 律十三折线压扩特性确定的PCM 码位数是(8 )位。 2.A 律十三折线压扩特性确定的PCM 码中,X1是(极性码),X2X3X4是(段落码),X5X6X7X8

是(段内电平码)。

3.PCM 码采用( 折叠二进制)码型。其抗误码性能(较强 )。

三、计算:

()e

u 2

u -

e

2

1

u P e u =

1.设过载电压V =8△,均匀量化间隔为△,求量化级数N 及码位数L ,幅度码是几位?样值-2.4△时,量化值和量化误差分别是多少?

N=8△/△=8 ; L=3 ; 幅度码是2位 ; 量化值 Up=-2.5△; e(u)=量化值 Up-样值u=2.5-2.4=0.1

2.设过载电压U =2048mv ,试对PAM =-121mv 信号按A 律13 折线编出其8位PCM 码,写出编码过程。

3.设过载电压U =

4.096v ,PAM =1.7V ,按A 律13折线编成8bitPCM 码,写出编码过程。

4.设过载电压U =4.096v,PAM=-2.3v,求PCM 码,写出编码过程。

?

-=-==??==1211211 20482048m V PAM m V m V U 设

解:1a 64:1a

32:0a 128:0a 0:444333222111=?=>↑=?=>↑=?=<↑==<↑R R R R V PAM D V PAM D V PAM D V V PAM D 00111110

0a 124:1a 120:1a 112:1a 4864:4 , 64V 41)011(8887776665556B42==?=<↑=?=>↑=?=>↑=??+?=>↑?=??==+=PCM V PAM D V PAM D V PAM D V PAM D i R R R R ?

===??==8057.1002.0 2048096.4V PAM V V U 设

解:0a 1024:1a 512:1a 128:1a 0:444333222111=?=≤↑=?=>↑=?=≥↑==≥↑R R R R V PAM D V PAM D V PAM D V V PAM D 11101001

1a 800:0a 832:0a 896:1a 328512:32 , 512V 71)110(8887776665556B72==?=≥↑=?=≤↑=?=≤↑=??+?=>↑?=??==+=PCM V PAM D V PAM D V PAM D V PAM D i R R R R

5.设过载电压U =2048mv ,PAM =586mV ,求PCM 码,写出编码过程。

6.设过载电压U =2048△,PAM=444△,求PCM 码,写出编码过程。

?-=-==??==11503.2002.0 2048096.4V PAM V V U 设

解:1

a 1024:1

a 512:1a 128:0a

0:444333222111=?=>↑=?=>↑=?=≥↑==<↑R R R R V PAM D V PAM D V PAM D V V PAM D 01110001

1a 1088:0a 1152:0a 1280:0a 6481024:64 , 1024V 81)111(8887776665556B82==?=≥↑=?=≤↑=?=≤↑=??+?=≤↑?

=??==+=PCM V PAM D V PAM D V PAM D V PAM D i

R R R R ?

===??==5865861 20482048m V PAM m V m V U 设

解:0a 1024

:1a 512:1

a 128:1a 0:444333222111=?=≤↑=?=>↑=?=≥↑==≥↑R R R R V PAM D V PAM D V PAM D V V PAM D 11100010

a 608:1a 576

:0a

640:0

a 328512:32 , 512V 71)110(8887776665556B72==?=<↑=?=>↑=?=≤↑=??+?=≤↑?=??==+=PCM V PAM D V PAM D V PAM D V PAM D i R R R R ?===??==4444441 20482048m V PAM m V m V U 设

解:1a 0:111==≥↑R V V PAM D

7.设PAM =-106△ U=2048△,采用A 律13折线编码(包括极性码),其码字判别过程如何?

练 习 六

一、判断:

1.PAM 信号是数字信号。 (F ) 2.PCM 信号是数字信号。 ( T )

二、选择:

1.PAM 是指(A )通信。

A 脉冲幅度调制

B 脉冲编码调制

C 差值脉码调制

D 自适应差值脉码调制 2.PCM 是指(B )通信。

11011011

1a 432:1a 416:0

a 448:1a 4864:16 , 256V 61)101(8887776665556B62==?=≥↑=?=>↑=?=≤↑=??+?=>↑?

=??==+=PCM V PAM D V PAM D V PAM D V PAM D i R R R R ?

-=?=106 2048PAM U 解:1

a 64:1a 32:0a 128:0a 0:444333222111=?=>↑=

?=>↑=?=<↑==<↑R R R R V PAM D V PAM D V PAM D V V PAM D 00111011

1a 108:1a 104:0a 112:1a 4864:4 , 64V 41)011(8887776665556B4

2==?=≥↑=?=>↑=?=≤↑=??+?=>↑?

=??==+=PCM V PAM D V PAM D V PAM D V PAM D i R R R R

A 脉冲幅度调制

B 脉冲编码调制

C 差值脉码调制

D 自适应差值脉码调制

3.DPCM 是指(C )通信。

A 脉冲幅度调制

B 脉冲编码调制

C 差值脉码调制

D 自适应差值脉码调制

4.ADPCM 是指( D )通信。

A 脉冲幅度调制

B 脉冲编码调制

C 差值脉码调制

D 自适应差值脉码调制

5.PCM信号是(C, )。

A 模拟信号

B 连续信号

C 数字信号

D 离散信号

三、名词解释:

1.PAM

脉冲幅度调制

2.PCM

脉冲编码调制

3.DPCM

差值脉码调制

4.ADPCM

自适应差值脉码调制

四、画图及论述:

12.画出逐次逼近编码器组成方框图,简述工作原理。

(见教材P39)

13.画出A律及13线解码器组成方框图,简述工作原理。

(见教材P41)

练习七

二、选择:

PCM采用的复用方式是(B )

A 频分复用

B 时分复用

C 波分复用 D都可以

二、名词解释:

1.FDM

频分多路复用, 使各路信号占用信道不同频带在同一信道进行传输。

2.TDM

时分多路复用,利用了信号的时间离散性,也就是使各路信号在不同时间占用信道进行传输,在接收端在不同的时间取出不同的信号。

三、填空:

1.PCM同步系统要求实现(位同步)(帧同步)(复帧同步)三种同步。

2.帧同步系统中设置前方保护时间是为了(防止假失步),T前=(m-1)T S

3.帧同步系统中设置后方保护时间是为了(防止伪同步),T后=((n-1)T S

4.PCM 30/32路位同步是通过(采用定时提取的方式)来实现。

练习八

一、判断:

1. PCM 30/32路系统中,“30”表示30个时隙,“32”表示32个话路。( F )

2. PCM 30/32路系统中,“30”表示30个话路,“32”表示32个时隙。( T)

3.帧同步码、监视码、对告码的周期是250μs。( T )

4.帧同步码、监视码、对告码的周期是125μs。( F)

二、选择:

1.PCM 30/32路基群数码率是(A )。

A 2.048Mb/s

B 2.048Kb/s

C 1.544Mb/s

D 1.55Kb/s

2.PCM 30/32路系统抽样频率是(B )。

A 4KHZ

B 8KHZ

C 6KHZ

D 7KHZ

3.PCM 30/32路系统中,位脉冲的频率是(A )。

A 256KHZ

B 8KHZ

C 2MHZ

D 0.5KHZ

4.PCM 30/32路系统中,路脉冲的频率是( B )。

A 256KHZ

B 8KHZ

C 2MHZ

D 0.5KHZ

5.PCM 30/32路系统中,路时隙脉冲的频率是(B )。

A 256KHZ

B 8KHZ

C 2MHZ

D 0.5KHZ

6.PCM 30/32路系统中,复帧脉冲的频率是( D )。

A 256KHZ

B 8KHZ

C 2MHZ

D 0.5KHZ

7.PCM30/32 路基群的帧长是( C )bit。

A 1

B 8

C 256

D 4096

8.PCM30/32 路基群的位时隙是(A )bit。

A 1

B 8

C 256

D 4096

9.PCM30/32 路基群的路时隙是( B )bit。

A 1

B 8

C 256

D 4096

10.PCM30/32 路基群的复帧长是( D )bit。

A 1

B 8

C 256

D 4096

三、填空:

1.PCM 30/32路帧结构一帧长是(256)位,由(32 )时隙组成,传(30 )话路。

2.PCM 30/32路系统中,帧同步码、对告、监视码的周期是(250μs )。

3.PCM 30/32路系统中,TS16是(信令码)时隙。

4.PCM 30/32路系统中,1个复帧由( 16 )帧组成,复帧长是(2 )ms。

5.PCM 30/32路系统中的帧同步码是(0011011 ),它位于(帧 TSo)时隙。

6.PCM 30/32路系统中,奇帧的TS0传送的是(对告码),其中第2位X2是1是(奇帧监视码)码,第三位X3是(1帧失步对告码),失步时其值为( 1 )。

7.PCM 30/32路系统中,主要产生(位脉冲)(路脉冲)(复帧脉冲)等定时脉冲。8.PCM 30/32路系统中,位脉冲频率(256KHZ),主要用于(编码与解码)。9.PCM 30/32路系统中,路脉冲频率是(8KHZ),主要用于(抽样与分路)。10.PCM 30/32路系统中,复帧脉冲频率是(0.5KHZ),主要用于(标志信号)。

四、画图及论述:

1.画出PCM30/32路发端定时系统框图,并作简要说明。

(见教材P75)

2.画出PCM30/32路收端定时系统框图,并作简要说明。

(见教材P77)

3.画出PCM30/32路帧和复帧结构图,并作简要说明。

(见教材P73)

4.画出集中编码方式PCM30/32路框图,并作简要说明。

(见教材P85)

5.画出单片集成编解码器构成的PCM 30/32路框图,并作简要说明。

(见教材P86)

练习九

一、判断:

1.准同步数字复接体系(PDH)有二大系列,三种标准。(T )2.PDH称准同步数字体系,具有世界性统一的数字传输体系标准。(F )3.PDH系列一次群的速率是2.048Mbit/s,传递30个话路信号。( T )4.北美、日本采用的PDH系列基群速率是1.544Mb/s,传递24个话路。(T )5.准同步数字复接中,同步复接、异步复接都要码速变换,而异步复接再要作码速调整。( T)

二、选择:

1.PDH一次群传送(A )话路。

A 30

B 120

C 480

D 1920

2.PDH二次群传送( B )话路。

A 30

B 120

C 480

D 1920

3.PDH三次群传送( C)话路。

A 30

B 120

C 480

D 1920

4.PDH四次群传送( D)话路。

A 30

B 120

C 480

D 1920

5.PDH二次群数码率是(B )

A 2MBd

B 8.448MBd

C 34MBd

D 140MBd

6.PDH三次群数码率是( C )

A 2MBd

B 8.448MBd

C 34MBd

D 140MBd

7.PDH四次群数码率是( D )

A 2MBd

B 8.448MBd

C 34MBd

D 140MBd

三、名词解释:

1.PCM复用

将多路模拟信号按125us的周期分别进行抽样,再合在一起统一编码,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

2.数字复接

将多个低次群数字信号在时间空隙上迭加合成高次群数字信号的过程。

3.按字复接

每次复接各低次群一个码字形成高次群。

4.按位复接

每次复接各低次群(支路)一位码元形成高次群。

四、填空:

1.目前数字通信采用时分多路复用。存在我国和欧洲使用使用的(PCM 30/32路)系列,北美和日本使用的(PCM 24路)的系列。

2.话音信号的抽样频率按CCITT建议采用fs=(8KHZ),抽样周期是(125μs )。

3.数字通信形成高次群采用(数字复接的)方法。

4.数字复接的方法有(按位复接和按字复接)两种,PDH采用(按位复接)方法。

练习十

一、判断:

1.准同步数字复接中,同步复接、异步复接都要码速变换,而异步复接再要作码速调整。(T)2.PDH中采用按位复接方式,不能按字复接。(F)3.PDH中异步复接中一般采用按位复接方式。(T)

二、选择:

1. PCM30/32路基群是(B)。

A 按位复接

B 按字复接

C 按帧复接

2.PDH二次群是(A)。

A 按位复接

B 按字复接

C 按帧复接

3.SDH采用的是(B)。

A 按位复接

B 按字复接

C 按帧复接

4.PDH三次群是(A)。

A 按位复接

B 按字复接

C 按帧复接

三、填空:

1.异步复接二次群帧周期是(100.38)sμ,帧长是( 848 )bit。

2.异步复接三次群帧周期是( 44,69 )sμ,帧长是( 1536 )bit。

3.异步复接四次群帧周期是( 21.02 )sμ,帧长是(2928 )bit。

三、名词解释:

1.同步复接

同步复接是被复接的各支路的时钟都是由同一时钟源供给的,其数码率相同2.异步复接

异步复接是各个支路有各自的时钟源,其数码率不完全相同

练习十一

一、选择:

1. PCM30/32路一次群是(A )。

A 同步复用

B 异步复用

C 同步复接

D 异步复接

2. PDH二次群是(D )。

A 同步复用

B 异步复用

C 同步复接

D 异步复接

3. PDH三次群是( D )。

A 同步复用

B 异步复用

C 同步复接

D 异步复接

4. SDH是(C )。

A 同步复用

B 异步复用

C 同步复接

D 异步复接

5.PDH三次群的数码率是(C )。

A 2MBd

B 8MBd

C 34MBd

D 140MBd

6.PDH四次群的数码率是( D )。

A 2MBd

B 8MBd

C 34MBd

D 140MBd

7.PDH二次群的数码率是( B )。

A 2MBd

B 8MBd

C 34MBd

D 140MBd

二、填空:

1.PCM零次群是指( 64Kbit/s )速率的复接数字信号。

2.我国PDH二次群速率是(8.448Mbit/s ),传送(120 )个话路。

3.我国PDH三次群速率是34.368Mbit/s,传送( 480 )个话路。

4.我国PDH四次群速率是(139.264Mbit/s )。

5.PDH四次群采用光纤传输,采用( CMI )码型。

6.光纤通信中一般采用传输码型是( mBnB,m

五、计算:

1.异步复接PCM二次群,第二基群支路的第100位信息码是支路子帧中的哪一位码?是二次群帧的第几位码?

第二基群支路的第100位信息码是第2支路子帧中的第104位码,是异步复接PCM 二次群帧的第414位码

2.异步复接二次群帧中第400位是第几支路子帧中的第几位码?实际上是第几基群的什么码?

异步复接二次群帧中第400位是第4支路子帧中的第100位码,实际上是第4基群的信息码。

3.画出异步复接PCM二次群,支路子帧的帧结构。

(见教材P133)

4.画出异步复接PCM四次群,支路子帧的帧结构。

(见教材P140)

练习十二

一、判断:

1.SDH称同步数字体系,有世界性统一的数字传输体系标准。( T )2.SDH中具有世界性统一的标准光接口。( T )3.STM-64的传输速率是10Gb/s。( T )4.SDH具有更丰富的用于网络运行、管理、维护的开销字节。( T )5.PDH具有世界性统一的光接口。( F )6.SDH具有相同的同步帧结构。( T )7.SDH体系中,其指针的作用就是用于实现同步。( F )8.STM-1帧结构中,AU-PTR的速率是576Kb/s。(T )二、选择:

1.STM-1一帧包含( C )个字节。

A 72

B 9

C 2430

D 2349

2.STM-1一帧包含(A )个字节的SOH。

A 72

B 9

C 2430

D 2349

3.STM-1一帧中AU-PTR是( B )字节。

A 72

B 9

C 2430

D 2349

4.STM-1中,净负荷有( D )字节。

A 72

B 9

C 2430

D 2349

5.数字通信的复用是(A )

A 时分复用

B 频分复用

C 波分复用

6.模拟通信的复用是( B )

A 时分复用

B 频分复用

C 波分复用

7.PDH采用的复用是( A )

A 时分复用

B 频分复用

C 波分复用

8.SDH采用的复用是( A )

A 时分复用

B 频分复用

C 波分复用

9.STM-1数码率是( A )。

A 155Mb/s

B 622Mb/s

C 2.5Gb/s

D 10Gb/s

10.STM-4数码率是( B )。

A 155Mb/s

B 622Mb/s

C 2.5Gb/s

D 10Gb/s

11.STM-16数码率是( C )。

A 155Mb/s

B 622Mb/s

C 2.5Gb/s

D 10Gb/s

12.STM-64数码率是( D )。

A 155Mb/s

B 622Mb/s

C 2.5Gb/s

D 10Gb/s

三、名词解释:

1.SDH网

SDH网是由一些SDH网络单元组成的,在光纤上进行同步信息传输、复用和交叉连

接的网络,SDH有一套标准化的信息结构等级(即同步传输模块),全世界有统一的速率,其帧结构为页面式的。

2.段开销(SOH)

(见教材P147)

3.管理单元指针AU-PTR

管理单元指针用来指示信息净负荷的第一字节在STM帧中的准确位置,以便在接收端能正确的分接。

4. 数字交叉连接DXC

(见教材P170)

四、填空:

1.SDH最主要的特点是(同步复用)(标准的光接口)(强大的网管能力)。2.SDH同步传送模块STM-1的速率是( 155。520Mbit/s )。

3.SDH同步传送模块STM-4的速率是( 622。080 Mbit/s)。

4.SDH同步传送模块STM-16的速率是(2488。320 Mbit/s )。

5.SDH同步传送模块STM-64的速率是(9953。280 Mbit/s )。

6.STM-N由N个STM-1按(同步复用、)(按字节间插)形成。

7.STM-1的SOH有(576 )bit。

8.STM-1的AU-PTR位于第四行,有(72)bit。

9. STM-N的帧结构中的信息净负荷共有有( 2349 )字节。

10.STM-N的帧是页面式结构有(9 )行(270N )列组成。

五、计算、画图及论述:

1.由STM-1帧结构图,求STM-1的速率。

STM-1帧结构

Rb=9×8×270×8000=155520Kbit/s=155.520Mbit/s

2.由STM-N帧结构图,求STM-N的速率。

(见教材P147)

STM-N的速率Rb=9×8×270N×8000=155520N(Kbit/s)=155.520N(Mbit/s)

3.由STM-1帧结构图,求其SOH的速率。

帧结构图见第1题

SOH的速率=8×9×8×8K=4608Kbit/s

4.由STM-1帧结构图,求AU-PTR的速率。

帧结构图见第1题

AU-PTR的速率=1×9×8×8K=576Kbit/s

5.画出STM-1的帧结构图,并作简要说明。

STM-1帧结构

SDH的帧周期为125μs,帧长度为9×270×N个字节(9×270×N×8bit)。

其帧结构为页面式的,有9行,270×N列。

主要包括三个区域:段开销(SOH)、信息净负荷区及管理单元指针。

段开销区域用于存放OAM字节;有8×9×N个字节

信息净负荷区存放各种信息负载;有9×261×N个字节

管理单元指针用来指示信息净负荷的第一字节在STM帧中的准确位置,以便在接收端能正确的分接。有1×9×N个字节

6.简述SDH中SOH 1)A1A2 , 2)J0 , 3)D1-D12的功能:

(见教材P148)

练习十三

一、名词解释:

1.容器C-m

用于装载各种速率业务信号的信息结构。

2.虚容器VC-m

用于支持SDH通道(通路)层连接的信息结构。

3.支路单元TU-m

提供低阶通道层和高阶通道层之间适配的信息结构。

4.支路单元组TUG-m

在高阶VC净负荷中固定地占有规定位置的一个或多个TU的集合。

5.管理单元AU-m

提供高阶通道层和段层之间适配的信息结构。

6.管理单元组AUG

在STM-N帧中的净负荷中固定的占有规定位置的一个或多个AU的集合。

7.同步传送模块STM-N

用来支持SDH段层连接的信息结构。

二、填空:

1.STM-1的帧周期是(125)s ,帧长是(2430 )字节。

2.SDH基本复用单元包括C、(VC )、TU、(TUG )、(AU )、AUG等。

3.将PDH支路信号复用进SDH的STM-N要经过(映射、)(定位)(复用)三个步骤。

4.STM-N的帧由信息净负荷,(段开销(SOH))(管理单元指针)三部分组成。

5. 我国主要采用将PDH的(2Mbit/s)(139.264Mbit/s)(34Mbit/s(用的较少))等信

号复用进STM-N复用结构。

三、画图及论述:

1.画出我国SDH基本复用结构图,并作简要说明。

(见教材P154)

2.简述139.264mbit/S信号从C-4经AU-4复用成STM-1的方法。

(见教材P154)0

3.简述2.048Mbit/S信号从C-12经AU-4复用成STM-1的方法。

(见教材P165)

练习十四

一、名词解释:

1.映射

是一种在SDH边界处使各支路信号适配进虚容器的过程。

2.指针

指针用来指示信息净负荷的第一字节在STM帧中的准确位置,以便在接收端能正确的分接。

3.开销

(见教材P147)

4. 复用

是以字节交错间插方式把TU组织进高阶VC或把AU组织进STM-N的过程。

二、解析:

解析AU指针位置,指针值及使用规则。

(见教材P162)

练习十五

一、填空:

1.构成SDH网的基本网络单元有(终端复用器)(分插复用器)(再生中继器)(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2.终端复用器TM的功能是(复用)。

3.ADM的主要功能是(分插(即上、下支路))、(复用)。

4.再生中继器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对经线路传输后的失真信号整形、再生)

5.数字交叉连接设备SDXC主要功能是(是对各种支路信号进行可控连接和再连接的设备,兼有复用、配线、保护/恢复、监控和网管等功能)。

6.我国SDH网络结构主要分四层(长途一级干线网)(二级干线网)(中继网)(用户接入网)。

二、画图及论述:

画出SDXC组成框图,并作简要说明。

(见教材P170)

练习十六

一、判断:

1.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时,信号的极限传输效率是2bit/s/HZ。 ( T ) 2.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时,信号的极限传输效率是0.5bit/s/HZ。 ( F )

二、选择:

1.截止频率是 1.024MHZ的理想传输网络满足奈氏第一准则时,其传送数码率应是( A )。

A 2.048Mb/s

B 4.096Mb/s

C 1.024MHZ

D 2.048MHZ

2.截止频率是 2.048MHZ的理想传输网络满足奈氏第一准则时,其传送数码率应是( B )。

A 2.048Mb/s

B 4.096Mb/s

C 1.024MHZ

D 2.048MHZ

3.信号速率是2.048Mb/s的数字信号,在截止频率fc=(C )的理想传输网络传输,可以无码间干扰。

A 2.048Mb/s

B 4.096Mb/s

C 1.024MHZ

D 2.048MHZ

4.信号速率是4.096Mb/s的数字信号,在截止频率fc=(D )的理想传输网络传输,可以无码间干扰。

A 2.048Mb/s

B 4.096Mb/s

C 1.024MHZ

D 2.048MHZ

三、名词解释:

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传输网络若为截止频率fc的理想低通滤波器或是以C(f C,1/2)点呈奇对称滚降的低通滤波器,当数字信号的符号速率为2f c时,则传输网络输出端信号R(t)波形在抽样判决点无码间干扰。

四、填空:

1.奈奎斯特第一准则是指:对于截止频率是fc的理想低通传输网络,在识别点要不产生码间干扰,则其信号速率应该是( 2f C)。

2.满足奈氏第一准则的传输网络的传输效率是( 2bit/s/HZ )。

五、简答:

1.基带传输系统等效为理想低通网络fc=1000KHZ,数字信号采用二进制传输,数码率为2048Kbit/s,问抽样判别点有无码间干扰。

(见教材P191)

练习十七

一、判断:

1.NRZ可以作为基带传输码型。(F )

2.RZ可以作为基带传输码型。( F )3.HDB3码可以作为基带传输码型。( T )4.AMI码可以作为基带传输码型。( T )5.NRZ码转换成HDB3码后其传输速率将发生改变。( F )6.NRZ码转换成AMI码后其传输速率将发生改变。( F )7.NRZ码转换成CMI码后其传输速率将发生改变。( T )8.NRZ码转换成HDB3码后其传输速率将保持不变。( F )9.基带传输系统中不能用单极性码作为传输码型。( T )10.传输信道误码率近似等于各个中继段误码率总和,主要由最差误码率所决定。( T )

二、选择:

1.PCM30/32路系统线路码型一般首选(B )。

A AMI

B HDB3

C CMI

D NRZ

2.( B )线路码型具有误码增殖特性。

A RZ

B AMI

C HDB3

D CMI

3.NRZ变换成( D )码后,其传输速率将改变。

A RZ

B AMI

C HDB3

D CMI

4.在电缆线路中PCM选用的传输码型是( C )。

A RZ

B AMI

C HDB3

D CMI

三、名词解释:

1.NRZ

(见教材P194)

2.RZ

(见教材P194)

3.AMI

(见教材P195)

4.HDB3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数据通信网的设计 ——分组交换网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系统的设计过程,它包括数据通信的基本组成和各个通信模块构成的总体完整数据通信系统框图,并简要介绍了各个模块的基本功能。该设计接入了分组交换网络,并着重介绍了该网络的组成、各部分功能、通信协议等,最后对其所用硬件设备、软件技术PCM复用技术和信道编码循环码做简要介绍。 关键词数据通信系,通信协议,信道编码 绪论 纵观历史,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与信息的传递息息相关,从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仓颉造字到古代的狼烟示警、飞鸽传书再到现代的电报传真、视频通话,人类所追求的就是信息的传递。我们把这种信息的传递称之为通信。随着通信技术的逐步提高,通信手段的逐渐增多,人与人的距离在逐渐拉近,人们的生活逐

渐被改变。 当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通信过程中对数据业务的需求在日益增长,数据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通信手段。随着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大,以及计算机和Internet的出现和发展,数据通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要在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有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之分。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数据通信是通过数据通信网来完成的。数据通信网是一个有分布在各地的数据终端设备、数据交换设备和数据链路构成的网络。其功能就是在网络协议的支持下,实现数据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数据通信网从网络拓扑结构来看分为网状网、星状网、树状网和环状网;从从传输技术来看分为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及ATM网。本文主要通过网络组成、结构、通信协议等方面对分组交换网进行论述。 1. 设计背景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了解传输网的构成及特点,熟悉数据通信的的基本知识,把《数据通信原理》这门课程所学的基本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提高动手能力,在思维方面,让我们明白平时自己所学的知识有哪些不足之处.设计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系统,包括各个通信模块构成的总体完整数据通信系统框图、各模块的设备参数、网络结构、通信协议、软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硬件相应的设备参数。 2.数据通信网设计 在了解数据通信网以后,本次课程设计准备结合所学知识,以学校实际情况为设计背景,试图设计一个完整的基于分组交换网的数据通信系统。 2.1数据通信系统框图及各模块功能

数字通信课程设计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数字通信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MATLAB数字基带调制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电子信息1041班 姓名:唐欢 学号: 25 号 指导教师:范珩王冬梅 时间: 2013/11/25----2013/12/13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通信的发展史简介 (1) 1.2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2) 第二章数字基带信号 (3) 2.1数字基带调制原理 (3) 2.2单极性不归零波形 (4) 2.3双极性不归零波形 (4) 2.4单极性归零波形 (5) 2.5双极性归零波形 (6) 第三章载波调制的数字传输 (7) 3.1载波调制的原理 (7) 3.2 二进制2ASK的调制与解调仿真 (8) 3.3二进制2FSK的调制与解调仿真 (15) 3.4二进制2PSK的调制与解调仿真 (20) 第四章总结 (25) 参考文献.............................................. I 附录:................................................ I

第一章绪论 1.1通信的发展史简介 随着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络的相互融合,信息科学技术已成为21世纪和世界的新的强大推动力。信息是一种资源,只有通过广泛的传播与交流,才能产生利用价值,而欣喜的传播与交流,是依靠各种通信方式与技术来实现的。学习和掌握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是信息社会每一位成员,尤其是未来通信工作者的迫切需求。 通信就是从一地向另一地传递消息。通信的目的是传递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人们可以用语言、文字、数据、图片或活动图像等不同形式的消息来表达信息。信息是消息的内涵,即消息中所包含的人们原来不知而待知的内容于传输含有信息的消息,否则,就失去了通信的意义。实现通信的方式很多,如手势、语言、旌旗、消息树、烽火台、金鼓和译码传令,以及现代社会的电报、电话、广播、电视、遥控、遥测、因特网、数据和计算机通信等,这些都是消息传递方式和信息交流的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通信方式是电通信。由于电通信迅速、准确、可靠且不受时间、地点、距离的限制,自然科学领域凡是涉及“通信”这一术语时,一般均值“电通信”。 通信系统就是传递信息所需要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传输媒质的总和,包括信息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和信宿(受信者) ,它的一般模型如图1-1所示。

《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代号:41110150 总学时(或周数):一周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 一、课程设计(实践)目的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辅助教学课程。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数据通信及网络的基本概念,结合实际的操作和设计,巩固和加深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课程设计训练,基本掌握对网络架构的分析问题,加深对OSI七层模型、TCP/IP模型的各层功能和设计思想的理解,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特别是网络规划、设计和IP地址的分配,使学生获得初步的网络应用经验,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把理论课与实验课所学内容做一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实践)要求 我们首先虚构一个校园网或企业网的实际需求,然后按照需求对这个网络进行规划及配置。通过全面的综合练习,使学生了解网络设计及规划的步骤,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及使用方法。集中安排1周进行课程设计,每个同学独立完成。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布置题目的需求描述,进行需求分析、调研、以及上机实践操作,最后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要求如下: 1、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3、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4、课程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其成绩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信息工程学院 2014 / 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专业班级:统本电信1201 学生学号:12610304152213 12520527151362 学生姓名:陈钰康 夏涛 指导教师:田亚楠

摘要 8PSK(8 Phase Shift Keying,8移相键控)是八进制相移键控,它是一种相位调制算法。相位调制(调相)是频率调制(调频)的一种演变,载波的相位被调整用于把数字信息的比特编码到每一词相位改变(相移)。 8PSK中的“PSK”表示使用移相键控方式,移相键控是调相的一种形式,用于表达一系列离散的状态,8PSK对应8种状态的PSK。如果是其一半的状态,即4种,则为QPSK,如果是其2倍的状态,则为16PSK。因为8PSK拥有8种状态,所以8PSK每个符号(symbol)可以编码3个比特(bits)。8PSK抗链路恶化的能力(抗噪能力)不如QPSK,但提供了更高的数据吞吐容量。本次课程设计过程中,利用了MATLAB7.1仿真实现了8P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并仿真8PSK载波调制信号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的误码率及误比特率性能,并用MATLAB仿真出了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及已调信号的波形图和频谱图。并在高斯白噪声下,讨论了8PSK 误码率及误比特率性能。 关键字:8PSK;载波的调制;解调;

目录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PSK信号的仿真) (1) 二.相关理论知识的论述分析 (1) 2. 1.1、8PSK的概念 (1) 2. 1.2、8PSK的特点 (1) 2.2.1、 PSK的调制 (2) 2.2.2、调制的概念 (2) 2.2.3、调制的种类 (2) 2.2.4、调制的作用 (3) 2.2.5、调制方式 (3) 三.系统原理框图及分析(8PSK的原理) (3) 四.完整的设计仿真过程 (4) 五.仿真结果输出及结论 (6) 六.仿真调试中出现的错误、原因及排除方法 (7) 七.总结本次设计,指出设计的核心及应用价值,提出改进意见和展望 (7) 八.收获、体会 (7) 九.参考文献 (8)

数字通信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1:用 Verilog HDL 程序实现乘法器 1实验要求: (1) 编写乘法器的 Veirlog HDL 程序. (2) 编写配套的测试基准. (3) 通过 QuartusII 编译下载到目标 FPGA器件中进行验证 (4) 注意乘法逻辑电路的设计. 2 试验程序: Module multiplier(input rst,input clk,input [3:0]multiplicand, input [3:0]multiplier,input start_sig,output done_sig,output [7:0]result); reg [3:0]i; reg [7:0]r_result; reg r_done_sig; reg [7:0]intermediate; always @ (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 ) if( !rst ) begin i<=4'b0; r_result<=8'b0; end else if(start_sig) begin case(i) 0: begin intermediate<={4'b0,multiplicand}; r_result<=8'b0; i<=i+1; end 1,2,3,4: begin if(multiplier[i-1]) begin r_result<=r_result+intermediate; end intermediate<={intermediate[6:0],1'b0}; i<=i+1; end 5: begin r_done_sig<=1'b1;

i<=i+1; end 6: begin r_done_sig<=1'b0; i<=1'b0; end endcase end assign result=r_done_sig?r_result:8'bz; assign done_sig=r_done_sig; endmodule3 测试基准: `timescale 1 ps/ 1 ps module multiplier_simulation(); reg clk; reg rst; reg [3:0]multiplicand; reg [3:0]multiplier; reg start_sig; wire done_sig; wire [7:0]result; /***********************************/ initial begin rst = 0; #10; rst = 1; clk = 1; forever #10 clk = ~clk; end /***********************************/ multiplier U1 ( .clk(clk), .rst(rst), .multiplicand(multiplicand), .multiplier(multiplier), .result(result), .done_sig(done_sig), .start_sig(start_sig) ); reg [3:0]i; always @ (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 ) if( !rst )

嵌入式课程设计——蓝牙无线数据传输

课程设计书—《嵌入式系统实训》 学院 姓名 学号 组别

目录 1设计概述 (1) 2设计方案 (1) 2.1详细设计方案 (2) 2.1.1 电源模块 (2) 2.1.2 主芯片模块 (2) 2.1.3 WIFI模块 (3) 2.1.4 霍尔传感器模块 (3) 2.1.5 开关磁阻电机 (4) 2.1.6 电路板抗干扰设计 (5) 2.2软件设计方案 (6) 3手机客户端APP设计 (6) 3.1开发环境的搭建 (6) 3.2手机APP的主要功能模块 (7) 4软件件调试过程和结果 (15) 5课程总结 (19)

1设计概述 能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支柱,能源问题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世界各国都在鼓励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风能和太阳能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新能源,也是目前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中最成熟的。本设计基于人体运动出来的机械能转化成可利用回收的电能,是新能源的一种体现,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和实际用途。 该设计是基于以stm32f030芯片为主芯片的智能发电的PCB 主板,再利用开关磁阻电机进行发电,将其电压和电流通过wifi 模块发送给手机端,通过手机上的APP 可以显示出电流和电压值,并进行后台处理和数据保存。设计将从芯片器件的选型再到PCB 板的设计,之后是PCB 板的焊接,再是软件的编写与调试,软件部分还包括手机APP 的编写,最终完成本次设计。 1 设计方案 该设计方案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终端部分,有发电机的驱动模块,电压电流采集模块,WiFi 模块以和主控芯片及其外设;第二部分是手机部分,该部分主要是实现一个上位机的功能,包括接收信息,发送指令,主要有登录界面和查询界面。两部分之间通过WIFI 来实现通信。所以总体设计框图1所示: 图2.1 总体设计方案 其中手机端的设计为纯粹的软件设计,而智能发电系统主体的设计方案是方案设计中的重点部分包括硬件部分的设计与软件部分的设计。该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车主体电路板的设计方案,属于硬件部分的设计;二是软件设计方案,属于软件部分的设计,主要是用于驱动硬件电路和给手机端APP 提供操作接口。 该系统主体电路板的设计包括电源模块的设计,主芯片外围电路的设计,WiFi 模块的设计,电机驱动模块的设计,各个传感器模块的设计。软件部分的设计包括主体函数的设计及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在实现了各个功能模块设计的基础上设计出主体程序,以便可以随时中断某一个功能而去实现另外的功能。外围设计主要是各个传感器的放置位置的选择,以便达到所需的功能。 终端部分 手机端 蓝牙信号

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设计09教学文稿

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设计201009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设计提纲 (1) 一、利用Socket实现双机通信 (1) 二、基于WinSock的即时通信软件功能原理模拟 (1) 三、了解最基本的RS232接口的网络编程方法 (1) 四、帧封装 (1) 五、以太网帧的发送过程 (3) 六、发送以太网 ARP包 (4) 七、解析IP数据包 (5) 八、监控IP包流量 (6) 九、IP地址的合法性验证 (7) 十、发送TCP数据包 (8) 十一、OSPF实现 (9) 十三、简单FTP服务器实现 (12) 十四、基于中间件技术的Web服务系统 (13) 十五、网络管理命令软件包设计 (13) 十六、编写一个类似 QQ的聊天程序 (13) 十七、VLAN构建 (14) 十八、Frame Relay 构建 (14) 十九、基于UDP协议的数据包收发程序 (15) 二十、滑动窗口协议仿真 (15) 二十一、RIP协议仿真 (15) 二十二、软件防火墙设计 (15) 二十三、软件VPN设计 (16) 二十四、网络监视器设计 (16) 二十五、FTP站点搜索引擎 (17)

一、要求 每位学生选择一个项目使用Java、C、VC或C#进行设计,每个小组最多3人,并要有明确的分工。 通过课程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协议的设计思想,掌握处理网络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实习起止时间:2010.9.6 至 2010.9.10 三、考核时间和标准 本周五(9月10日)早上8:00开始,按学号演示设计成果。9月17日(下周五)下午5:00之前必须提交各小组的课程实验报告(电子版和打印稿) 根据题目的难易度、实现技术、完成情况和报告撰写质量给予A,B,C,D,E五级评分。

燕山大学_数字通信计算机仿真_课设模板1

《数字通信计算机仿真》 课程设计论文 班级:通信工程三班 姓名:郭利霞 学号:100104030068 时间: 2013年7月15日 - 1 -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调幅通信系统的各个关键环节,包括调制、解调、滤波、传输、噪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等。在数字信号处理实验课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掌握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及实现方法。使学生对系统各关键点的信号波形及频谱有深刻的认识。 二、课程设计意义 通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本专业的学生不但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而且还应特别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次设计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它涉及三门主干课程,包括《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C/C++语言程序设计》。通过本次设计对学生的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及软件设计能力也会有较大提高。 三、系统简介及说明 数字通信的基本特征是,它的消息或信号具有“离散”或“数字”的特性,从而使数字通信具有许多特殊的问题。在模拟通信中强调变换的线性特性,即强调已调参量与代表消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比例特性;而在数字通信中,则强调已调参量与代表消息的数字信号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 2 -

- 3 - 另外,数字通信系统中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第一,数字信号传输时,信道噪声或干扰所造成的差错,原则上是可以控制的。这是通过所谓的差错控制编码(如:2FSK )来实现的。于是,就需要在发送端增加一个基带信号形成器(编码器) ,而在接收端相应需要一个相干解调器。第二,由于数字通信传输的是一个接一个按一定节拍传送的数字信号,因而接收端必须有一个与发端相同的节拍,否则,就会因收发步调不一致而造成混乱。另外,为了表述消息内容,基带信号都是按消息特征进行编组的,于是,在收发之间一组组的编码的规律也必须一致,否则接收时消息的真正内容将无法恢复。所以在数字通信系统抽样判决中,要注意同步问题。 四、设计内容和理论依据 1、 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用软件模拟一套数字通信系统。原理 如下所示: 图例 信源信号: 信宿信号: 信道信号: LPF 信号输入 BPF LPF 信号输出 cos(2πf c t ) 白噪声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院(系):通信工程系 班级:通信10-1班 姓名: 学号: 1 课程设计要求

产生两路模拟语音信号,经过pcm编码、时分复用、DPSK调制经过同一个信道单向传输到对应的接收端。常用的三个模块;simulink、通信模块、信号处理模块。 2 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说明 通常,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相应的把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又因数字通信系统拥有如下特点:⑴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⑵保密性能好。⑶便于组成现代化数字通信网,便于实现多媒体通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实现数字通信,首先必须使发送端发出的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这个过程称为“模数转换”。模拟信号数字化最基本的方法有三个过程,第一步是“抽样”,就是对连续的模拟信号进行离散化处理,可以以相等的时间间隔来抽取模拟信号的样值,也可以不等间隔抽取。第二步是“量化”,将模拟信号样值变换到最接近的数字值。因抽样后的样值在时间上虽是离散的,但在幅度上仍是连续的,量化过程就是把幅度上连续的抽样也变为离散的。第三步是“编码”,就是把量化后的样值信号用一组二进制数字代码来表示,最终完成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数字信号送入数字网进行传输。在传输数字信号时候,为了提高传输质量,提高传输的可靠性,通常要进行调制,调制的方式有多种,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差分二进制相移键控2DPSK 等等。为了提高传输是新到的利用率,在调制之前,可将多路信号进行复用,包括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等等,通常数字通信系统中常用的的是时分复用。在接收端则是一个还原过程,把接收到得信号进行解调制,解复用申城多路数字信号。再把每一路数字信号解码变为模拟信号,即“数模转换”,从而再现原始信号。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如图所示。 3 PCM基本原理

数字通信课程设计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1) 二、设计任务书 (1) 三、进度安排 (1) 四、具体要求 (2) 五、课程设计内容 (2) 5.1数字频带传输系统 (2) 5.2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 (3) 5.2.1调制实验原理框图: (3) 5.2.2 调制实验步骤 (4) 5.2.3 解调的原理框图 (7) 5.3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 (8) 5.3.1 2FSK调制原理 (8) 5.3.2 调制实验步骤 (8) 5.3.3 2FSK解调的原理框图: (12) 5.4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 (12) 5.4.1 2PSK调制原理 (12) 5.4.2 2PSK调制的实验步骤 (13) 5.4.3 2PSK解调的原理框图 (16) 5.5二进制差分相位键控(2DPSK) (17) 5.5.1 2DPSK调制原理 (17) 5.5.2 2DPSK调制的实验步骤 (17) 5.5.3 2DPSK的解调原理框图 (21) 5.6 二进制数字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21) 5.6.1.2ASK 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21) 5.6.2 2FSK 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22) 5.6.3 2PSK 及 2DPSK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22) 六、运行程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23) 七、总结和展望 (23) 八、参考文献 (24)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是为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的理论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掌握应用MATLAB或者SYSTEMVIEW 等仿真软件建立通信系统,巩固理论课程内容,规范文档的建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能够运用其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的设计。 通信系统原理的课程设计是对通信系统仿真软件、课程学习的综合检验,配合理论课的教学,让学生亲自参加设计、仿真、验证通信系统的一般原理、调制解调原理、信号传输及受噪声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点。 二、设计任务书 设计选题:数字频带传输系统的设计 a.利用所学的《通信原理及应用》的基础知识,分别设计2ASK、2FSK、2PSK、2DPSK数字调制器。完成对各种二进制数字已调信号的的调制器与解调器的电路设计与程序仿真,并对其仿真结果进行分析。要求理解2ASK信号的产生,掌握2ASK 信号的调制原理和实现方法并画出实现框图。 b.利用MATLAB、SystemView、C等语言进行,软件不限。要求给出2ASK、2FSK、2PSK、2DPSK 各种已调信号的调制、解调的原理框图、仿真电路图,给出信号的频谱图、调制前与解调后数据波形比较覆盖图,加噪前后相关波形。 三、进度安排

杭电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XX:田昕煜 学号:13081405 班级:通信四班 班级号:13083414 基于FSK调制的PC机通信电路设计

一、目的、容与要求 目的: 掌握用FSK调制和解调实现数据通信的方法,掌握FSK调制和解调电路中相关模块的设计方法。初步体验从事通信产品研发的过程. 课程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能实现全双工FSK调制解调器电路,掌握用Orcad Pspice、Protel99se进行系统设计及电路仿真。 要求:合理设计各个电路,尽量使仿真时的频率响应和其他参数达到设计要求。尽量选择符合标称值的元器件构成电路,正确完成电路调试。 二、总体方案设计 信号调制过程如下: 调制数据由信号发生器产生(电平为TTL,波特率不超过9600Baud),送入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电平的变换,再经过锁相环(CD4046),产生两个频率信号分别为30kHz和40kHz(发“1”时产生30kHz方波,发“0”时产生40kHz方波),再经过低通滤波器2,变成平滑的正弦波,最后通过线圈实现单端到差分信号的转换。

信号的解调过程如下: 首先经过带通滤波器1,滤除带外噪声,实现信号的提取。在本设计中FSK 信号的解调方式是过零检测法。所以还要经过比较器使正弦信号变成方波,再经过微分、整流电路和低通滤波器1实现信号的解调,最后经过比较器使解调信号成为TTL电平。在示波器上会看到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是一致的。 各主要电路模块作用: 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TTL电平到VCO控制电压的调整; VCO电路:在控制电压作用下,产生30KHz和40KHz方波; 低通2:把30KHz、40KHz方波滤成正弦波; 线圈:完成单端信号和差分信号的相互转换; 带通1:对带外信号抑制,完成带信号的提取; 限放电路:正弦波整形成方波,同时保留了过零点的信息; 微分、整流、脉冲形成电路:完成信号过零点的提取; 低通1:提取基带信号,实现初步解调; 比较器:把初步解调后的信号转换成TTL电平 三、单元电路设计原理与仿真分析 (1)带通1(4阶带通)-- 接收滤波器(对带外信号抑制,完成带信号的提取) 要求通带:26KHz—46KHz,通带波动3dB; 阻带截止频率:fc=75KHz时,要求衰减大于10dB。经分析,二级四阶巴特沃斯带通滤波器来提取信号。 具体数值和电路见图1仿真结果见图2。

2FSK调制解调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设计名称:2FSK调制解调仿真实现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设计名称:2FSK调制解调仿真实现 起止日期: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学生日志

课程设计考勤表 课程设计评语表

2FSK 的调制解调仿真实现 一、 设计目的和意义 1、 熟练地掌握matlab 在数字通信工程方面的应用。 2、 了解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3、 理解2FSK 调制解调的具体实现方法,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实现2FSK 的调制解调,画出各个阶段的波形。 4、 学习信号调制与解调的相关知识。 5、 通过编程、调试掌握matlab 软件的一些应用,掌握2FSK 调制解调的方法,激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二、 设计原理 1.2FSK 介绍: 数字频率调制又称频移键控(FSK ),二进制频移键控记作2FSK 。数字频移键控是用载波的频率来传送数字消息,即用所传送的数字消息控制载波的频率。2FSK 信号便是符号“1”对应于载频f1,而符号“0”对应于载频f2(与f1不同的另一载频)的已调波形,而且f1与f2之间的改变是瞬间完成的。 其表达式为: { )cos() cos(212)(n n t A t A FSK t e ?ωθω++= 典型波形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2FSK 信号可以看作两个不同载频的ASK 信号的叠加。因此2FSK 信号的时域表达式又可以写成: ) cos()]([)cos(])([)(2_ 12n s n n n n s n FSK t nT t g a t nT t g a t s ?ωθω+-++-=∑∑ z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周全专业班级:信息sy0901 指导教师:刘新华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 初始条件:MA TLAB 软件,电脑,通信原理知识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 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 2、学生要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 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 2013 年 1 月 1 1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2013 年 1 月 11 日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1设计任务 (4) 2实验原理分析 (5) 2.1 PCM原理介绍 (5) 2.1.1 抽样(Sampling) (5) 2.1.2 量化(quantizing) (5) 3. 基带传输HDB3码 (12) 4.信道传输码汉明码 (14) 5.PSK调制解调原理 (15) 6. AWGN(加性高斯白噪声) (18) 7.仿真结果 (19) 8.心得体会 (23) 9.参考文献 (24) 附录 (25)

摘要 通信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在具体实现上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但总的过程却是具有共性的。对于一个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过程可分为数字化,信源编解码,信道编解码,调制解调,加扰等。本实验利用MATLAB实现了PCM编码,HDB3码,汉明码,psk调制,AWGN及对应的解调过程,完整实现了一个通信系统的全部过程。MATLAB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 关键字:通信系统,调制,解调,matlab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第一部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要求)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性质:独立设课 目的和任务: 1、掌握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 2、掌握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设计、分析和实现方法 3、提高学生编制网络通信程序、网络应用服务程序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基本内容:网络数据通信的基本方法及实现。 基本要求:根据选定的项目,课题小组成员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出设计方案,老师参与,进行讨论和分析,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合理分工,协同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实现,最后完成课程设计的报告撰写。

注:一、滑动窗口协议的模拟 1 关于滑动窗口,请阅读网络教材(实现—选择性重发); 2 运行时启动两个线程client 和server。其中sever 初始应该为监听状态; 3 可指定滑动窗口数目m(m=2n,n为大于1的整数)和要发送的帧总数,停等的超时时间间隔以及发送类型(正常发送,即没有缺帧和错序发送帧的现象),发送速率等参数; 4 client向server发起连接,成功则转入5; 5 client端发出帧,帧的内容可同序号或者为“111”“222”…“aaa”“bbb”…或者是一段文章中的部分内容; 6 选择发送类型为“缺帧”,模拟因网络拥塞造成丢帧的情况,开始发送情况同“正常发送”的情况。不同的是在帧x发送前用户可以选择丢失,则客户端继续接收帧x+1,x+2…并且对帧x+1,x+2…发出确认并缓存该帧; 7 服务器端等待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超时),重发帧x; 8 选择发送类型为“错序发送”。将一组待发送的帧按照指定(错序)顺序发送。具体实现同“缺帧”情况; 9 以上各种情况下,client和server窗口中应实时显示帧的发送和接受情况,包括序号,到达时间,内容等。以及窗口的填充和清空情况; 10 使用socket编程; 11 本实验要求实现的是一个简化了许多的滑动窗口协议。对于所有包,在生成序列号后进行发送。接收方为每个包设定一个定时器,记录包的到达情况。如发送方发送速度过快,或某包定时器超时,则发送方应重发。接受方窗口满时,接受到的包应被拷贝至硬盘(以下部分可以自由设计,仅做参考)。 12 主要的数据结构: 包: class packet{ protect: int num;//数据包的序号 cstring content;//数据包内容 …… //method …… } 消息: class message{ protect: int no;//消息的序号 cstring content;//消息内容 int id;//消息的方向 //method …… }

数字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名称:《数字通信》 系别: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开课时间:2011-2012 学年第2学期

目录 一.设计题目 (4) 二.具体要求 (4) 三.主要内容 (4) 第一节:基本原理 (4) 第二节:流程图 (13) 四.进度安排 (13) 五.成绩评定 (13) 第一节: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4) 第二节:正文 (14) 六.心得体会 (18) 七.参考资料 (19)

一.设计题目:模拟信号数字化PCM 编码设计 二.具体要求: 1.模拟信号数字化的处理步骤:抽样、量化、编码 2.PCM 编码的压缩和扩张原理; 3.用MATLAB 或其它EDA 工具软件对PCM 编码进行使用A 律和μ律的压缩和扩张进行软件仿真; 4.对仿真进行分析比较。 5.PCM 的8位编码C 1C 2C 3C 4C 5C 6C 7C 8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基本原理 下图是模拟信号数字传输的过程原理图: 1. 抽样 (1)定义: 所谓抽样,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该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后还应当包含原信号中所有的信息,也就是说能无失真的恢复原模拟信号。它的抽样速率的下限是由抽样定理确定的。 (2)抽样定理 设一个频带限制的(0,fH )Hz 内的时间连续信号m (t )如果它不少于2fH 次每秒的速率进行抽样,则m(t)可以由抽样值完全确定。 抽样定理指出,由样值序列无失真恢复原信号的条件是f S≥2 f h ,为了满足抽样定理,要求模拟信号的频谱限制在0~f h 之内(fh 为模拟信号的最高频率)。为此,在抽样之前,先设置一个前置低通滤波器,将模拟信号的带宽限制在fh 以下,如果前置低通滤波器特性不良或者抽样频率过低都会产生折叠噪声。抽样频率小于2倍频谱最高频率时,信号的频谱有混叠。抽样频率大于2倍频谱最高频率时,信号的频谱无混叠。 另外要注意的是,采样间隔的 周期要足够的小,采样率要做够的大,要不 ) (s t f D /A ) (n f ) (n g A /D ) (t g )(t p ) (t f 量化编码 数字 滤波器

通信原理设计报告(7_4)汉明码的编解码设计

目录 前言...............................................................1第1章设计要求.................................................3第2章 QuartusⅡ软件介绍.......................................4第3章汉明码的构造原理........................................6 3.1 (7,4)汉明码的构造原理........................................6 3.2 监督矩阵H与生成矩阵G.........................................7 3.3 校正子(伴随式S)..............................................8第4章(7,4)汉明码编码器的设计............................10 4.1 (7,4)汉明码的编码原理及方法.................................10 4.2 (7,4)汉明码编码程序的设计...................................10 4.3 (7,4)汉明码编码程序的编译及仿真.............................11第5章(7,4)汉明码译码器的设计...........................12 5.1 (7,4)汉明码的译码方法......................................12 5.2 (7,4)汉明码译码程序的设计..................................13 5.3 (7,4)汉明码译码程序的编译及仿真............................15第6章(7,4)汉明码编译码器的设计........................17 6.1 (7,4)汉明码编译码器的设计..................................17参考文献.........................................................18体会与建议.......................................................19附录..............................................................20

数据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 课程设计 目录 一................................................................................ 课程设计目的.. (3) 二.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3 课程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要求 三................................................................................ 设计内容 (4) 设计方案的选定与说明 系统总体框图 论述方案的各部分工作原理; 设计说明书 四................................................................................ 设计总结 (11)

参考书目 (11)

. 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实现两台西门子1200PLC之间的通信,利用PLC1发 送指令给PLC2 PLC2接到指令后控制电动机的启停,主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 查阅资料:搜集与本设计有关的资料(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或者通过网络交流平台搜集)的能力; (2).软件使用:了解并掌握西门子S7-1200软件的使用,明白网络通信实现的机理与过程;(3). 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课程设计题目 题目:当一台s7-1200 上发出一个启停信号时,另一台s7-1200 收到信号,并启停一台电动机1)主要软硬件配置 一套Step7 Basic (或以上版本),一根网线,2台CPU 1214C 2)相关指令:TSEND_C (发送数据指令),TRCV_C(接受数据指令) 3)硬件组态与编程 新建工程添加硬件用子网连接两个cpu 编写主控cpu程序调整主控cpu 连接参数——编写另一台cpu 程序——调整另一台cpu 连接参数

数字通信理论课程设计

数字通信理论课程设计 实验目的: 1、加深对AWGN 信道下数字通信系统的理解。 2、掌握数字通信系统蒙特卡洛仿真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 在AWGN 信道下,完成QPSK/16QAM/2FSK 系统的误比特率性能仿真,绘制系统的BER 曲线,并与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编写程序生成随机的二元比特序列,该序列由{0,1}构成。 2、根据所选择的调制方式,将比特序列映射为星座图上的点。 3、将所生成的信号通过AWGN 信道进行传输,编写程序实现随机的加性高斯白噪声过程,并完成对信号的加噪。 4、 实现接收机的解调、检测与判决算法。要求使用相干接收机,最大似然检测。 5、 在不同的比特信噪比(0/b E N )的条件下统计系统的比特错误概率(BER ), 画出BER 随0/b E N 变化的曲线。0/b E N 的变化范围选为0~10dB 。 6、 在同一幅图中画出理论曲线,并将两者进行对比。 注意: 1)采用信号的等效复基带形式完成仿真。 2)为了使BER 的统计结果具有充分的置信度,需要足够多的仿真次数。具体如何设置请查阅有关蒙特卡洛仿真的资料。 实验要求: 1、利用计算机仿真完成上述实验。可以使用Matlab 、C 、C++或任何一种编程语

言,但不允许使用已有的通信系统仿真模块,例如SIMULINK中已有的模块。 2、完成实验之前首先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对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方法进行 必要的学习。对于后者可参阅如下书籍: W. H. Tranter, K. S. Shanmugan, T. S. Rappaport, and K. L. Kosbar,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Simulation with Wireless Applications”,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04. (也可参考其中文翻译版) 3、撰写实验报告,要求画出系统框图,说明仿真流程,给出仿真结果,提供理 论的误码率结果及推导过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讨论,并在附录中提供程序源代码,列出参考文献。纸质版提交至西一楼446室,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lisun@https://www.doczj.com/doc/4a7387244.html,。 4、各班完成的内容具体安排为:信息91-92:QPSK;信息93-94:16QAM;信 息95-96,学硕:2FSK。

通信课程设计

一、时间 18~ 19周 上午:8:00---11:30 下午:14:00---17:00 二、题目及分组 基于matlab/simulink的QPSK通信系统仿真 基于matlab/simulink的16QAM通信系统仿真 2PSK、2DPSK系统仿真 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设计与仿真 线性分组码编解码系统仿真设计与分析 分组: 101---119 杨树伟 (周五) 120---138 张元国(周二) 139---210 周建梁(周三) 211---229 李厚荣(周一) 230---247 陈光军(周四) 三、工具 (1)MATLAB7.0 (2)simulink MATLAB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 程序如下: M=16; k=log2(M); n=100000; %比特序列长度 samp=1; %过采样率 x=randint(n,1); %生成随机二进制比特流 stem(x(1:50),'filled'); %画出相应的二进制比特流信号 title('二进制随机比特流'); xlabel('比特序列');ylabel('信号幅度');

x4=reshape(x,k,length(x)/k); %将原始的二进制比特序列每四个一组分组,并排列成k行length(x)/k列的矩阵 xsym=bi2de(x4.','left-msb'); %将矩阵转化为相应的16进制信号序列 figure; stem(xsym(1:50)); %画出相应的16进制信号序列 >> help bi2de BI2DE Convert binary vectors to decimal numbers. D = BI2DE(B) converts a binary vector B to a decimal value D. When B is a matrix, the conversion is performed row-wise and the output D is a column vector of decimal values. The default orientation of the binary input is Right-MSB; the first element in B represents the least significant bit. In addition to the input matrix, two optional parameters can be given: D = BI2DE(...,P) converts a base P vector to a decimal value. D = BI2DE(...,FLAG) uses FLAG to determine the input orientation. FLAG ha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