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创敷脐疗法治疗类风湿

原创敷脐疗法治疗类风湿

原创敷脐疗法治疗类风湿
原创敷脐疗法治疗类风湿

原创敷脐疗法治疗类风湿

敷脐疗法

中医治疗类风湿不但要一人一法,更重要的是要一月一方

中医有一个很大的,也是一个很根本的特色就是:整体观念。过去我们很容易把整体观念理解为从一个人的整体,从一个人的全局去考虑疾病,而不是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然这些是不是整体观念呢?从一个人的全局去把握疾病,这也应该是整体观念,但这不是中医根本意义上的整体观念,真正中医的整体观念主要是把人体放在天地这个背景里去考虑,人的健康也好,疾病也好,都与天地的影响密切相关。人作为天地这个整体里的小局部,因而必须遵循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就是要发现作为个体的局部,在哪些方面跟不上整体的步伐,在哪些方面违反了整体的原则,而治疗疾病就是把上述认识到的不协调因素纠正过来,使局部重新跟上整体的步伐,这个意义才是中医的整体观。

中医在整体观念思想的指导下,在诊断人体疾病时,重要的是掌握疾病的中外,中外是指人体内外环境的信息。人体内环境信息是内气系统方面的症状信息和个体的体能状态,外环境信息是指影响人体内环境的各种外气状态,如风寒暑湿燥火、五方、九州、地域、运气、时间变化因素、饮食五味等。《黄帝内经,素闻》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实际上以成为我们很好的概括了生命的实践依据,生命的异常,生命的病态,天外就是人体正常时间程序遭到了破坏后调整时间,使时间程序重新恢复正常,这就是治疗的全过程。尤其是风湿类疾病除与遗传,出生时象,后天调养形成的个体差异外,更重要的是与宇宙外气的各方面影响更有关,故原因是类风湿病,每个患者的发病关节有偏于上肢关节或下肢关节及左半身关节与右半身关节不相同,关节的游走性发作的次序与规律不相同,反复发作及加重的时间,季节不相同等等,这些不定的规律和特点实际上是每个个体的体能特点与宇宙、日月星辰气的运动变化的影响有关。西医只能从看到的、实体的关节肿痛上下功夫,而三阴三阳这些看不到的世界隐秩序之气的变化,只能从中医学中去探讨。在治疗上中医讲究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就是这个道理。风湿类疾病大家都从字面可知与外界的风寒湿火有关。作为一名治疗类风湿病的中医在终了上一定要熟记黄帝内经老祖父交代的“谨侯气宜,无失病机”及“有者求知,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的真谛对每一位患者不但着重于个体体能差异

的一人一法的处理,更着重于气候根据每个月气候变化的一月一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辩证上的“丝丝入扣”“治病如神”的层次。

若按这个辨证思维去运用敷脐疗法,灵活使用中药,临床上观察到,其疗效真所谓“一人一法”,法法神奇;一月一方,“方方绝妙”。

调理中焦脾胃可控制类风湿反复发作

类风湿病轻轻重重、反复发作,治愈后易反弹,是治疗类风湿中常见的现象,也是医生和患者最头疼和苦恼的事。

关于类风湿反复发作的病理机制,目前西医学还没有这方面的阐述,中医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病理机制被认定下来。从我们多年运用敷脐疗法类风湿的经验,侧重调理中焦脾胃功能,使反复发作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得到稳定,巩固治疗后并不反弹的事实,说明人体中焦脾胃功能的强健与否,是类风湿病最终能否治愈和不再反复的关键,

不管是患者还是医生,治疗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彻底治愈,换句说就是收功。收功的问题很重要,因为它是生命健康可持续的根本问题。怎样才能可持续呢?就是在根的上面。我们敷脐疗法治疗类风湿从中焦脾胃着眼,就称之为收功之法,归根之法。

《老子》十六章里有这么一段话:“夫物芸芸,万物归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归根叫是么呢?叫做静。静,一是指异常的紊乱得到平静,一是指恢复生机,恢复生命,使生命进入可持续的良性循环。这称为之“常”,达到这个目标,才不糊涂,为之“明”。某个事或一种病心里若不明白,就是“不知常”,不知常者动手即乱,叫“妄作凶”。作为医生就是作”凶”害人.平常我们在门诊见到许多患者,服一些药,关节肿痛减轻了,一旦停药就又复发,或者数月后又复发了。有一些中老年患者或小儿,一见关节肿痛发热,就用些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药,或者用一些如甲氨蝶呤,柳氮核吡啶,扶他林之类苦寒伤胃,杀灭机体常细胞的药物,结果使关节反复一次,病情加重一次,长期反复导致骨关节破坏致残。现在常用的雷公藤、青风藤等药,往往引起胃痛、呕吐、腹泻,久而久之,中土败坏,化源告急,必死无疑。人一生出来,先天已定,只能靠后天脾土来调养,如果你的中土脾胃不行了,饮食都不能化了,你怎么去维持生命可持续发展的正常机制?怎么去运药?一切都免谈。我们中医大家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说“阳明居中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进一步强调了中焦脾胃在收功问题、复发问题上是必然要重视

的,看看张仲景的处方,时时刻刻都在用桂枝、炙甘草、大枣等药调理脾胃,顾护胃气,目的是达到最好的收功。

临床所见运用敷脐疗法治疗类风湿,不但使关节的炎性肿痛消除,而且最大的特点是控制后不反复,不反弹,并且能使患者的脾胃功能、整体机能旺盛进入有序的良性循环,更进一步证明肚脐这个先天元气的门户、后天脾胃的枢纽在治疗类风湿的重要性,以肚脐为着眼点的敷脐疗法为复命大法,收功之法。

肚脐门户不通,类风湿肿痛不消

敷脐疗法治疗类风湿创始人朱廷俊教授认为,人体未出生之前,母体通过肚脐向胎儿输送各种营养物质及免疫细胞,出生后肚脐是人体内元气与自然界外气相互沟通的门户,故历代中医称肚脐为人体太极部位。临床发现类风湿患者肚脐周围有不同程度的包块状,条索状,网状物并有压痛,说明人体这个内外交换的门户不通,天人不能合一,人体肚脐经络免疫功能必然失常,气血乖逆,不能滑利关节则出现游走性或固定性的关节肿痛硬。为什么类风湿、强脊炎患者服用“敷脐疗法”系列药物后,肚子咕噜,全身温热,气流窜动,微汗出等反应,而且全身轻松,能吃能睡,关节肿痛立刻减轻,长期使用关节肿痛彻底消失而痊愈。实践证明人体肚脐门户不通是类风湿关节肿痛的根源,只要开启类风湿患者肚脐这个内外之气交换的门户,就能一通百通何愁关节肿痛不除。

敷脐疗法治疗类风湿中华医魂的科学前沿

敷脐疗法治疗类风湿是我院朱廷俊教授首创的一种治疗风湿免疫类疾病的新方法,他是集《周易经》《黄帝内经》《伤寒论》“气一元论"思想,而以智慧,遐想,忠诚......的精神,探讨出了关于风湿免疫类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的医学理论体系,首次在医学界提出了肚脐《气门》这个人体“气立”枢机异常,是引发风湿免疫类疾病的根源,也是消除类风湿病关节顽固肿痛并且不反复的唯一途径。

也许有些患者在饱受痛苦折磨几十年,到处求医无济于事的时候,看到敷脐疗法后不禁要问:“这种世界医学难题,俗称不死的“癌”症,活者的'僵"尸,贴敷脐能治吗?”也许您不会相信,不管是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硬皮病等等,尤其是敏感幼稚的儿童性类风湿患者在我们专家辩证的前提下,对症施用“敷脐疗法”系列药物后,随着肚子咕噜,矢气增多,气流在周身窜动,全身温热,微汗出等反应的出现,立刻有关节及全身僵硬沉重感轻松,心情疏畅,饮食增加,睡眠好转,关节肿痛明显减轻,活动灵活的事实。有一位北京的儿童型类风湿患者,由于长期高烧,皮疹,关节肿痛几乎不能动,白细胞计数达4万以上,在北京几家大医院用大量的激素类药及甲氨蝶呤,柳氮等药控制,病情一直不能缓解,其家长只有抱着病危通知书焦急万分,在网上看到”敷脐疗法"的消息后,大胆尝试,我们只在原敷贴肚脐药的基础上加重麝香的用量,5天后体温基本降至正常,各项化验指标骤降,患者家长看到如此疗效,惊奇的称此法属“神”法。也称我们的医生是“神”医,说到“神”,不是我们神,而是“黄帝内经”里“神机”与“气立”的思想理论太“神”了。

“神机”与“气立”黄帝内经里到底是怎么讲的呢?它与风湿免疫类疾病又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黄帝内经》这部书是受《周易经》,太极阴阳,气一元论哲学思想的影响,模拟构建了人体与宇宙太极之气相同气相求的思维模式,以阴阳五行之气的生理病理理论来说明生命现象,但人体这个小宇宙之气和大宇宙之气是怎样天人相应呢?《黄定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说“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说明人体有二套密码,一个是“

神机”一个是“气立”,神机是调动人体心肝脾肺肾,气血津液跟气立建立联系。气立是负责与外界太极阴阳之气发生联系,“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一旦人体内气与外气协调关系障碍,轻则百病丛生,重则危及生命而化绝。在生理上强调人体内外气的统一,在探讨病因上认为”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之化之变也......

说明人体很多种疾病的产生都与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和体内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异常变化有关,尤其是风湿免疫类疾病,除与机体内在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异常有关外,与自然界风寒署湿燥火六气的影响更为密切,这一点只要患过类风湿、强脊炎、硬皮病等疾病的患者,都会有这方面的感受。现在思考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是人体内外之气是通过“气立”来交换,相互感应的。那么这个“气立”的部位究竟在哪里呢?

实际上“气立”是感知的经验,是无形的产物,只是有其作用而已。有用必有体,从朱教授多年对中医古典著作的研究,及对风湿类免疫性疾病的观察,发现这类疾病的患者肚脐周围有不同的包块状,条索装,网状等反应物,并有压痛感,若以相应的外敷肚脐药及内服药,这些反应物会逐渐消失,随着反应物的消失,不但全身怕寒冷,僵硬症状缓解,而关节肿痛等症状亦明显缓解,若天气过度寒冷或睡觉不盖好肚脐,这些反应物会再度出现。再据历代中医学家多数认为肚脐就是人体太极阴阳之气所在地,又称命蒂,故朱教授认为肚脐就是人体之气与外界之气交换的门户,那么肚脐就是气立的“体”。门户不通,人体内风寒暑湿燥火阴阳之六气与外界之六气相互痹阻,则人体内气的运行隧道——经络系统,因之而淤滞不通,脏腑之气不能通达,如是则出现错综复杂的风湿免疫类症状。从临床观察,只要打通肚脐这个人体内外之气的门户,就能一通百通,皮肤,肌肉,关节轻松,这就是敷脐疗法治疗风湿类免疫性疾病的最大特点,也是最“神”之处。

刚才谈到“体”,这个体是物体,也可以是实体,是有形的东西,是看的见,摸得着的属实在的,与有形之物体相对应得就是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的,属虚的。那么有形和无形是什么关系呢?道家老前辈老子已经告诉我们“有生于无,无生于有”。这个无,就是在没有形成实体以前的东西,中国哲学称之

为“气”,《庄子.知北游》中说“通天下一气耳”,这个气至大而无外,至小而无内,充满于宇宙万物之中,变化而不停止,连贯而不间断。说明了气是宇宙的本体,它是产生和形成万物的东西,也是万物千变万化,生生不息的动力。那么我们人的生命也是气组成的,所以人体各种脏器,组织,细胞的组成及功能活动,都是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气化停止则生命结束。说到这里,我们再来研究类风湿病、强直性脊柱炎、硬皮病等疾病。这些疾病按西医归属于自身免疫系统的疾病,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巨大的防御,免除疾病的系统,有很多免疫脏器、细胞组成,一旦免疫系统里任何一个脏器或细胞异常,会表现出各样的结缔组织炎症病变,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肿大,僵硬变形,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小关节炎性僵硬变形,硬皮病的皮肤硬化紧束等等。目前中西医对这类疾病的治疗都在用“硬实力”的对抗治疗。西医方面,看到关节的炎性肿痛病变,又从血清里检测到有异常的免疫细胞,轻

则用非兹体抗炎药,不行再用激素类药,实在还不行,就用毒性剧烈的杀伤细胞的免疫抑制来治疗。用这些方法,虽然短时间内症状有所缓解,但由于其毒副作用,更损害了人体正常的免疫脏器及细胞,结果使病情反反复复,最后致残,中医方面:中医是一门气学,从周易经到黄帝内经都在研究阴阳之气,故孙思邈说“不知易者不言医",可现代中医有一种怪象,对古典著作不研究,尤其是《黄帝内经》里高、精、尖的五运六气学说,知难而不问,而一味的按照西医的量化指标,这些有形的实体去理解疾病,一开方就是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我们见到很多中医为了迅速消除肿痛硬结,得患者好感,一个处方就有16味甚则有26味药,由于沿用了西医硬实力的对抗治疗,或者说是对表面现象的”标“的治疗,处方开的再大,仍是徒劳无功。

当我们对一个疾病能否治好有所怀疑,特别是我们对一个疾病不能治好的时候,我们应该用相关性的思考方法,通过相关性的思考方法,也许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捷径,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从多方位去思考,对人体生命、病理的研究始终以气为五脏六腑、十二经络的各种关系的总和。朱廷俊教授创立的”敷脐疗法“治疗风湿类免疫性疾病的主导思想,就是重视气对自身免疫系统的相对性和作用,以肚脐这个人体元气的发源地和内外之气交换的门户为着眼点,来激发调动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发挥无形的原气,这个人体固有的抗病,抗炎,抗修复能力的”软实力“去堵截免疫性炎症的产生,去吞噬,排除关节及其他结蒂组织有形的肿硬结,使“有形”变为“无形”。

敷脐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原理

敷脐疗法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起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历代医家对其均有研究,精方妙药层出不穷,治病屡见奇效。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肚脐是外治法层佳部位之一,随着经验积累,敷脐治疗疾病的范围逐渐增大,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敷脐疗法,堪称中医一绝。

肚脐又叫"神阙"穴,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会,介于中、下焦之间,腹部正中部位,此穴能通调周身经气,通过各经脉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密切相联,正如彭祖《小续命蒸脐法》曰"脐者,肾间动气,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使百脉和畅,气窍通达,上至泥系列药物,下至涌泉"。历代医家及中医气功理论都认为,胎儿出生后,一点真元之气聚集脐下,为生命之根本,恰是人体太极之所在地,以脐为中心,有直径10厘米大小的两个对持相抱的阴阳鱼,产生阴阳感应,使气血升降出入,生机周流不息。因此,

肚脐是调治疾病的主要气穴。从现代解剖学认为,脐部表皮角质层最薄,无皮下脂肪组织,皮肤和腹部筋膜直接相连,除局部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布着丰富的静脉网,腹部静脉吻合点,深部与腹部上下静脉相联,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在脐下用药,易穿透弥散,吸收于血管进入血循环,发挥治疗作用。

《素问?痹论》中说"帝曰:营卫之气亦令人痹乎,歧伯曰:营者,水谷之精气,和调五脏,洒陈于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三气合,故不为痹。"这里所说的营卫之气:相当于机体内的能量;熏者:热量温煦之源地;散者:布散发散之意;肓膜:据多数医家考证,在肚脐最深层,第二、三腰椎椎体前侧,背侧即命门穴,前侧为神阙穴(肚脐)。胸腹:即肚脐里层周围的腹腔太阳神经丛,它主管腹部各脏器的功能活动,若大脑长期受精神刺激,或痰食寒热之邪伤害胃肠,致使肚脐深层营卫之气合成散布失常,痰浊瘀血留滞在肚脐周围,形成网状、条索状、包块状反应物,加上风寒湿热之邪相合,则关节、筋骨、肌肉、疼痛肿胀僵硬由此而产生。

中医认为"药物入脐,先作用于胃与小肠,再通过脏腑的气化和输布作用,散布于五脏六腑乃至全身,以达到健脾和胃、温肾散寒、回阳救逆、和中理肠、行气消肿、散结通滞、强肾健骨、活血通经、保健防治百病的作用。正如清代著名外治学家吴师机深有体会的说"则知药物由脐而入,无异于入口也,切药可逐日变换。"现代研究表明,将芳香药物置于脐下,药物不断的刺激脐下皮肤,可激活神经内分泌的反馈作用,促进人体免疫功能的发挥。经临床观察,敷脐疗法中不同剂型的敷脐药敷贴肚脐后,所出现的全身温热、出汗、气流窜动、身体轻松有力等反应则是营卫之气调和,五脏六腑功能增强,免疫活性细胞激活的佳兆。

敷脐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形成

受风湿免疫学发展轨迹的影响,以前我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多是以中西医的先进科研成果及临床经验为主,取得的疗效与国内同步。1991年在治疗一例重症患者的经历中,萌发了敷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理论学说。

刘翠英,女,52岁,郑州市中牟县人,患类风湿性关节炎8年,多处求治无效。1991年6月来我院诊治,当时全身中小关节肿胀、疼痛剧烈、局部发热、关节强直、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纳差、体瘦、失眠,根据临床经验,采用中西药物治疗2个月,收效甚微,

并因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而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经反复观察,患者除有严重的关节症状外,其腹形胀满,颜色黄而暗,肚脐周围可触及大小不同的块状物,压痛明显。患者又述:大便3-5日一次,时干时稀,滞下不利。遂依据古代医学家张仲景"中满者泻之于内"和张从正"

疼随利减"的经验,试用通腑泻下,逐饮散结之方剂。服下前三日,一日泻下七、八次,服至六日,一日泻下二、三次,但腹部按之已松软,惊奇的是关节症状也开始减轻,又服数日,不但腹部症状消失,而关节所有肿痛、僵硬等症状逐渐消失。

面对这一意外发现,更加重视了腹部症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系的研究。自1991年1995年间对5000例类风湿病人诊断时增加了一项腹部特殊症状检查。结果统计表明:9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其腹部色泽、形状异于常人,并在肚脐周围可触到网状、条索状、包块状反应物,压痛率100%。这些反应物的轻重与关节肿痛程度呈正比。如前法用药,都能起到相同疗效,故初步认为,腹部是引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结所在。根据肚脐的特殊生理结构及与腹部的关系,结合古代"敷脐"治病的经验,配制成不同剂型的敷脐药物(散剂、膏剂、饼剂),敷贴在肚脐上,同时配合系列内服药物,形成了一套敷脐疗法治疗类风湿的新方法。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docx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 年4 月1 日出版的《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上次更新该指南是2010年。

●推荐意见1:RA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1A)。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发布的RA分类标准与2010年ACR/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 ●推荐意见2:建议临床医师根据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恰当选 用X线、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技术(2B) ●推荐意见3:RA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范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1A)。RA的治疗 目标是达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即达标治疗,最终目的为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B) ●推荐意见4:对RA治疗未达标者,建议每1~3个月对其疾病活动度监测1次(2B); 对初始治疗和中/高疾病活动者,监测频率为每月1次(2B);对治疗已达标者,建议其监测频率为每3~6个月1次(2B) ●推荐意见5:RA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关节疼痛、肿胀数量,ESR、CRP、RF及 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的数值等实验室指标(1B)。同时要考虑关节外受累情况;此外还应注意监测RA的常见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1B)●推荐意见6:RA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推荐首选甲氨 蝶呤单用(1A)。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时,考虑单用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1B) 欧美15个国家的调查显示,甲氨蝶呤平均使用率达到83%,远高于其他药物,但我国甲氨蝶呤的使用率仅为55.9%。队列研究显示,RA患者诊断第1年内传统合成DMARDs药物的累积使用量越大,关节置换时间越迟;早使用1个月,外科手术的风险相应降低 2%~3%[50]。甲氨蝶呤是RA治疗的锚定药[51]。一般情况下,2/3的RA患者单用甲氨蝶呤,或与其他传统合成DMARDs联用,即可达到治疗目标[21,51]。 ●推荐意见7:单一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未达标时,建议联合另一种或两种传统合成 DMARDs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生物制剂DMARDs 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靶向合成DMARDs进行治疗(2B)●推荐意见8:中/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建议传统合成DMARD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以快速控制症状(2B)。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不推荐单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1A) ●推荐意见9:RA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DMARDs或靶向合成DMARDs治疗达标后, 可考虑对其逐渐减量,减量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谨防复发(2C)。在减量过程中,如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盘点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盘点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类风湿性关 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统计表明,RA在全世界均有发病,平均发病率为1%,而我国患病率为0.3%~0.4%。临床上以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性病变为其主要特征,可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以及功能下降,好发于中年女性,儿童和老年人也有发病。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慢作用抗风湿药物(SAARDs)、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和中药及中药制剂,国内市场的治疗药物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物、糖皮质激素和中药及中药制剂。近年来,中药抗RA 作用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在抗RA作用的效果显著,同时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避免了西药的毒副作用,适宜长期服用,显示出了中医药治疗RA独特的优势。【治疗RA的化学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也称作一线抗风湿药。自阿司匹林于1898年首次合成后,100多年来已有百余种上千个品牌非甾体抗炎药上市。NSAIDs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从而抑制花生四烯酸最终生成前列环素(PGI2)、前列腺素(PGE1,PGE2)和血栓素A2(TXA2),减少

前列腺素、血栓素等炎性介质的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消肿等作用。20世纪90年代COX异构体理论的提出使选择性COX-2抑制剂用于RA治疗成为现实。这类药在发挥抗炎镇痛作用的同时较少干扰COX-1在胃肠、肾和血小板中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胃肠不良反应较传统NSAIDs明显降低。NSAIDs对COX-1,COX-2选择性不同,将NSAIDs分为4类:①COX-1特异性抑制剂,如小剂量的阿司匹林;②COX非特异性抑制剂,绝大多数传统的NSAIDs如布洛芬、消炎痛、双氯芬酸等;③COX-2倾向性抑制剂,如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尼美舒利;④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等,另有艾瑞昔布,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一类化合物,已于2011年5月获得SFDA的批准。 NSAIDs的严重不良反应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如上消化道出血、肝肾不良反应等。此外,头痛、认知障碍、过敏反应等也常使患者终止治疗,很大程度的限制了NSAIDs的使用,现如今最为常用的治疗RA为阿司匹林、美洛昔康、沙利度胺、塞来昔布。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已应用百年,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阿司匹林主要通过对环加氧酶-1(cyclooxygenase-1,COX-1,PGH2合成酶-1)及环加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PGH2合成酶-2)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进行不可逆的乙酰化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策略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策略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内科James R.O'Dell博士 过去10年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策略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第一,认识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很重要。第二,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的联合治疗非常有效。第三,作用于细胞因子(如TNF-α和白介素1)的药物是有效治疗方法。第四,现在已越来越多地意识到,治疗转归评估必须包括对重要并存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分析。 早期诊断和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早期就可发生关节损害。30%病人在诊断时有骨质侵蚀的放射学证据,在2年时,这种比例上升至60%。骨质侵蚀和畸形大多不可逆。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后3个月内即开始DMARDs治疗至关重要。 不能仅凭一项实验室检查来确定诊断,使用与临床因素有关的7项诊断标准有助于诊断。诊断标准是:晨僵;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域的关节炎;手关节的关节炎;对称性关节炎;类风湿结节;血清类风湿因子水平升高;放射学改变。许多其他综合征,包括持续数周的自限性病毒疾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很相像。因此,前4项标准必须存在至少6周才能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但这样可延误治疗数月或数年。环瓜氨酸肽(CCPs)的抗体,虽然在就诊时敏感性只有50%~65%,但特异性很高(90%~98%),对早期诊断很有用。 一般治疗原则 美国类风湿病学会最近发表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指南(图1)。所有治疗都不能根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目标是:缓解与关节有关的症状;恢复全部功能;采用DMARDs药物维持病情缓解。所有病人在出现症状后3个月内都要接受风湿科医师评估,以便所有病人在出现症状3个月时都能得到DMARDs治疗。临床医师可采用美国类风湿病学会有关改善的标准来定量判断治疗改善情况。 药物治疗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分为3大类: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皮质类固醇和DMARDs。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高敏照 临床03-4 90301418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可反复发作,导致关节软骨及骨质坡会,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RA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历代医家称之为历节、鹤膝风、顽痹、筋痹、骨痹、肾痹等,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内因是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腠理空虚、肝肾亏虚,外因是风寒湿热之邪人侵,内外之因相合而致病。 1、中医病因: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肝肾亏虚,阳气不足,以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痹阻于肌肉、骨节、经络之间,使气血运行不畅,痹久累及肝肾,伤及筋骨而导致本病。如《素问·痹论》:“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 《类证治裁·痹证》:“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夹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滞,久而成痹”。 本病的病性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虚(肝肾脾虚)为病本,风寒湿热痰瘀为其标,经脉痹阻不利、气血瘀阻不通为其病理,风寒湿邪痹阻脉络,流住关节,痰瘀痹阻。若久痹不愈,可内舍于脏腑,而致肝、脾、肾三脏受损,使脏腑气血阴阳随之而亏。 2、中医治疗方法 杨大赋[1]认为本病早期邪入未久,正气尚可支持,宜以攻邪为主;中期正气渐虚而邪气亦盛者,则宜扶正祛邪;晚期正虚邪恋者,以调补为要,兼顾通络。攻邪通络不忘扶正,扶正不忘攻邪,辨病辨证相结合。李如意[2]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急性活动期其证候特点是症状表现急且重,其病机特点是以邪气盛为主,故治疗上以祛邪为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为肝肾气血不足,故需在祛邪同时佐以扶正之药,以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在恢复期,风寒湿热之邪得到了基本控制,其病机特点是虚实夹杂,在治疗上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以祛除未净余邪和恢复脏腑机能为治疗目的。在缓解期,其病机特点以正气虚为主,因此治疗应重在扶正,尤其应注意调补脾肾,令“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避免缓解期再次复发。蒲文斌[3]认为RA的治疗应以健脾补肝肾,活血通络为本,辅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等,具体运用时可根据临床症状酌情调整各类药物的剂量,则能收到良好的疗效。秦林[4]等认为“肝脾失调, 内生风湿”可能为RA 发病的重要基础。认为肝脾失调, 内生风寒湿诸邪合而为痹, 进一步发展成为寒热、痰瘀、虚实错杂, 并最终形成累及心肝脾肺肾诸脏的全身性疾病。提出“和肝脾, 除风湿, 平寒热, 消肿痛”的治疗原则。 3、分型分期治疗 沈晓燕[5]等,根据关节肿痛症状的差异分四型论治,对风湿证洽疗,首推麻杏慧甘汤;湿热证的治疗,首推越脾加术汤;寒湿证的治疗,首选麻黄加术汤;湿痕证的治疗,首选桂枝获荃丸。商宪敏[6]等提出RA常见证候6型:风寒湿痹型,冶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加减;风湿热痹型,治宜清热祛风、利湿通络。方用白虎汤合宣痹汤加减;寒热错杂型,治宜祛寒清热、散风除湿、通经活络,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痰瘀凝滞型,治宜活血祛瘀、化痰通络,方用身痛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肝肾亏损型,治宜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佐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用右归丸合独活寄生汤加减;脾肾两虚型,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记录 查房时间:2015年7月16日5PM 主持者:护士长 主查者:高责护士: 协查者:初责护士: 参加人员:各层级护士19人,学生5人 查房形式:典型护理案例查房 查房目的:制定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退热方法、观察要点、心理护理等方法 查房地点:儿科示教室、儿科病房 一、示教室:病历资料汇报 1.主持者: 护理查房的目的:制定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退热方法、观察要点、心理护理等方法 2.汇报病例资料:初责护士: (1)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岁入院时间:2015-07-12住院号:主诉:发热20余天,咳嗽4天。 (2)病史摘要: 现病史:患儿于2015年6月22日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热峰达40C,气促,发热时有肌肉疼痛,无关节痛,四肢乏力,胸腹部、下肢散在分布皮疹,热退后皮疹消退,肌肉疼痛缓解,至当地医院住院,诊断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经过治疗以后仍发烧不退,7月8日出现咳嗽,无胸闷胸痛。今日我院急诊查胸片提示:支气管炎;双侧胸膜增厚,胸腔少许积液可能。7月12 日由急诊以"发热查因: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结核?"收入院。入院症见:患儿神清,精神一般,发热,气促,全身乏力,偶有咳嗽,腕关节、踝关节关节肿胀,肤色如常,肤温高,无胸闷胸痛,无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关节痛,纳眠可,大便干,小便可。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既往史:无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1.湿温肺胃热盛 西医诊断:1.发热查因: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川崎病? 实验室检查:查血示:白细胞:22.56 X 10A9/L,血红蛋白:73 g/L,血小板总数:448X 10A9/L :中性粒细胞比:93.7%,淋巴细胞比:4.7%。C反应蛋白:177 mg/L肝功:ALT (谷丙)49U/L、AST(谷草)17U/L ;铁蛋白:1725.44ng/ml , 抗链“O' 143IU/ml,血沉65mm/h,淋巴细胞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流感病毒B 抗体IgM阳性,彩超示肠系膜淋巴结可见(10.7mm*4.6mm,全腹部CT示:1. 肝脾大; 2.左侧胸腔少量积液;盆腔少量积液。心脏彩超示:1.二尖瓣反流(轻微) ; 2.左室假腱索声像。骨髓细胞涂片检查:1.中性粒细胞增多、左移伴中毒性改变;2.增生性贫血。胸片提示:支气管炎;双侧胸膜增厚,胸腔少许积液可能。 (3)简要治疗经过:入院后给予完善相关检查,治疗上予吸氧缓解呼吸困难, 一级护理,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生命体征,静滴还原型谷胱甘肽钠、维生素b6、肌苷护肝,静滴头抱曲松钠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口服补液盐川补充体液,口服泰诺林退热;13/7日仍予持续中流量面罩吸氧,于局麻术下行左髂后骨髓穿刺术,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增强免疫力;口服复方川贝枇杷止咳露、小儿宣肺止咳颗粒宣肺化痰,异丙托溴铵溶液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气喘,口服布洛芬混悬液退热。 (4)治则:清泻肺胃实热,兼以生津为法。 (5)患儿目前状况:神清,精神可,暂无发热,气促较前缓解,全身乏力较前好转,少许咳嗽,无胸闷胸痛,无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关节痛,纳眠可,口渴欲饮,大便可,小便可。 二、床边:中医四诊收集 1.物品准备:听诊器、血压计、手电筒、压舌板、手消毒液等。专科用品:无 2.四诊及专科资料收集:高责护士: 望:患儿神志清楚,面色如常,形态自如,舌淡红,苔白厚。 闻:患儿身上、口中无异味、呼吸无异味。 问:第1胎,足月顺产。出生无窒息史,无病理性黄疸史,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按当地防疫部门要求预防接种。母亲孕期体健,无特殊服药史。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仿。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纳眠可,大小便调。

抗体药物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抗体药物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2-03-27T10:05:38.833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4月总第190期供稿作者:陆瑶刘春亮刘冰冰刘波[导读] 随着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的逐步明确,将会研制出更好的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抗风湿治疗药物。 陆瑶刘春亮刘冰冰刘波 (滁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安徽滁州239000)【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慢性关节炎性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抗体药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等疗效较好。抗体药物中肿瘤坏死因子阻断剂( TNF)、白介素-1 阻断剂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在未来的新药研究中,能够缓解关节炎症状又不会引起其他感染、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的药物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阻断剂( TNF);白介素-1 阻断剂【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12-0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慢性关节炎性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变化为滑膜细胞增生、扩张、充血,血管壁肥厚,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透明、变性等[1]。自身免疫病的治疗通常采用的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只能暂时缓解病情,不能根治疾病,而且长期使用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随着抗风湿药物和RA病理学研究的进展,近几年也出现了一系列疗效佳、副作用少的药物。 抗体药物起源于上世纪末,伴随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抗体分子构成和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 出现了重组抗体药物。通过深入了解抗体作用的分子机制,重组抗体药物可以针对炎性细胞的激活反应和细胞因子的释放过程,抑制过度的免疫病理学反应。抗体药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等疗效较好[2]。本文将对进十年来已上市的几种抗体药物在治疗类风湿方面的应用进行介绍。 1肿瘤坏死因子阻断剂( TNF) 1.1 Etanercept Etanercept即重组可溶性TNF 受体融合蛋白( re-combinants TNF-R fusion protein) , 美国惠氏药厂产品,商品名Enbrel 。Etanercept 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表达生产,由934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0。其作用机制为竞争性和血TNFα结合,阻断TNFα和细胞表面TNF受体结合,降低TNFα 活性[3]。但是Etanercept 价格昂贵可能导致应用受限制。 1.2 Remicade Remicade于1999 年11 月在美国FDA 批准与氨甲喋呤联合用于治疗那些氨甲喋呤治疗不彻底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TNFα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Remicade 对TNFα高度亲和性,可重构原炎症细胞素和抗炎症细胞素之间的平衡。Remicade 的疗效,已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多项研究中得到证实。其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腹泻、皮疹、咽炎、咳嗽等,目前认为Remicade 不论单独应用或与氨甲喋呤联用均可控制RA 的活动性,与氨甲喋呤联用不但可抑制Remicade 的免疫原性,同时有一定的协同作用[4]。 2白介素-1 阻断剂 2.1 Kineret Kineret为Amgen 公司的产品,2001 年11 月14日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用于对一种或多种缓解疾病的抗风湿性药物无效的中至重度的成年患者。在RA 患者中存在过量的白介素-1 ,可引起炎症和关节损伤。Kineret为首个重组的直接选择性白介素-1 阻断剂,可单用或与TNF 之外的抗风湿性药物联用,抑制RA 引起的炎性疼痛。Kineret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反应,通常为较轻微的红肿和疼痛。但在临床试验中存在严重感染的风险[5]。 2.2 托西珠单抗(tocilizumab /RoActemra) 托西珠单抗属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具有新型作用模式, 为白介素- 6受体( IL- 6R )阻滞剂。2009年1月, 欧盟委员会批准了由中外制药和Roche两公司共同开发的托西珠单抗( tocilizumab /RoActemra), 用于治疗成人中至重度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托西珠单抗的安全性也主要与其作用模式有关。例如, 托西珠单抗会提高感染风险。潜在的心血管风险有待今后临床的长期观察托西珠单抗对各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有作用。合用甲氨蝶呤时, 托西珠单抗治疗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 且不论患者既往是否接受过甲氨蝶呤、其它合成肿瘤坏死因子阻滞剂的治疗[6]。 综上所述,近十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抗体药物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TNF 抑制剂以及白介素受体拮抗剂等药物的出现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带来了希望,新的抗风湿药将改善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善他们的预后。在未来的新药研究中,能够缓解关节炎症状又不会引起其他感染、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的药物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随着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的逐步明确,将会研制出更好的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抗风湿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1]李瑞宗. 类风湿关节炎之病理表现150 例与免疫组化5 例观察[J]. 中华骨科杂志,1989 ,9 (1) :350 [2]Weinblatt M E, Keystone E C, Furst D E, et al. Long 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dalimumab p lus methotrexate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RMADA 4 year extended study. Ann Rheumatic Dis, 2006, 65 (6) : 753~759 [3] Weinblatt M E ,Kremer J M ,Bankhurst A D ,et al. A trial of Etanercept ,a recombinant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 : Fcfusion protein , in patients with RA receiving MTX [ J ] .New Eng J Med ,1999 ,340 (4) :253 [4]董怡.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生物制剂的认识和看法.中华风湿病学杂志[J],2000,6,4(3):133-134. [5] Moreland L , Gugliotti R , King K, et al. Results of a phase-I/ II randomized , masked , placebo2controlled trial of 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211 ( rhIL211) in the treatment of subjects with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J ] . A rthritis Res ,2001 ,3 (4) : 247 [6]新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托西珠单抗.上海医药[J].2009,30(8):358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TCD 编码:BNV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M06.991)。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 年A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湿痹阻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 气血两虚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4-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尪痹(TCD 编码为:BNV070)和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M06.991)的患者。 2. 患者已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3)ESR、CRP、RF、IgA、IgG、IgM,C3、C4、CH50 (4)AKA、APF、CCP (5)抗核抗体谱

类风湿关节炎激素治疗方法

出现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吊的慢性疾病,我们是不能拖延了治疗时间的,要及早做好治疗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可是这样的疾病治疗起来确实存在着很多的困难,下面小编来讲述类风湿性关节炎激素治疗方法有哪些? 激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很多的患者都存在着很多的错误想法,认为只要能够达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木器就可以,比如很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于激素治疗就存在这样的误区,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使用激素的治疗的,那么对于激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都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激素治疗风湿病是有严格适应症的,一般而言,只有不足5%的风湿病病人是需要用激素治疗的,但据门诊接诊时,发现有75%~85%的病人曾经用过激素。 风湿病为缠绵难愈的疾病,病人要求药到病除,速战速决是不现实的。偏偏遇上有的医生不了解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治疗风湿病的适应症。还有的医生以盈利为目的,将激素装入胶囊中,称之为某某特效风湿灵,给求医心切的病人服用。用激素后,痛僵稍减轻,活动可改善,病情有一些缓解,病人就为此高兴。殊不知激素有许多副作用,如发胖、低钾感染、并发胃出血、糖尿病;而且,长期应用激素,一旦停药,症状会重新出现并加重,甚至有生命危险;然而,x光片显示骨质破坏仍在发展。因此,奉劝医生和病人不要滥用激素。只有当炎症急性期、发热、全身严重、多脏器损害、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才考虑用一点激素,病情一稳定,就逐步撤药。 激素不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但并非禁忌药。重症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适当加用小剂量激素有助于迅速减轻疼痛,消除肿胀,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从某种意义而言,激素虽对本病没有根治作用,且有许多副作用,但在当前还没有一种类似泼尼松那样的药物,能如此迅速地改善病人的症状,以致于能在短期内使病人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我们还是认为,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仍占有一定地位。 在以下情况,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仍有必要应用激素: ①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或急性期患者,有发热、全身多数性关节肿胀(关节肿胀数在20个以上)的患者;②心脏炎病变,心脏传导阻滞;③虹膜睫状体炎等。剂量一般宜小,泼尼松每天10毫克为宜,症状改善后应及时逐渐减量以防对激素依赖。必须强调及早应用甲氨喋呤或其他综合性治疗措施。 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激素治疗方法就为大家讲述到这里,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些治疗方法,才能够在患病的时候正确的做好治疗,避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愿每一个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都能够做到正确治疗,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有效的远离这样的疾病。

一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查房

一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3年5月30日 地点:医生办公室 主查人:柳秀英 主要内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 参加人员:内五科护理人员 病例介绍:柳秀英,女,67岁,因“反复四肢关节肿痛20余年加重20余天”于2013年5月15日08时32分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指关节、双掌指关节、双肘关节、双膝关节肿痛,晨起及夜间明显,活动后稍好转,无红肿及皮温增高,就诊于本院门诊,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予抗风湿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遂自行改服中药治疗,多地求中药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病情逐渐加重,3年前逐渐出现双手指关节、双腕关节、双足趾关节、双膝关节肿胀畸形,活动受限,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未规范就诊。20余天前双膝关节疼痛明显加重,出现双下肢浮肿,行走受限,服用曹清华药物,效果不佳,今为求系统诊治,遂就诊于本院,以“类风湿性关节炎”收住我科。自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差,睡眠差,体重无明显变化,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体查:体温36.5℃脉率:86次/min 呼吸:20次/min 血压:130/80mmHg 辅助检查:结核抗体[2013-5-15 11:21:31]:结核抗体TBAbIgG:阴性;结核抗体TBAbIgM:阴性;血常规五分类[2013-5-15 11:21:36]: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0%↑;淋巴细胞百分比:14.9;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5.9pg↓;凝血常规检查[2013-5-15 11:38:56]:凝血酶原时间(PT):12.6;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6.4;肝功能、血糖、血脂检查[2013-5-15 13:12:27]:肌酐:86.5umol/L ↑;尿酸:482umol/L↑高尿酸血症;球蛋白:44g/L↑;谷草转氨酶(68U/L↑;甘油三脂:1.82mmol/L↑;总胆固醇:6.8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91mmol/L ↑;氯:111mmol/L↑;类风湿因子(RF):77;C反应蛋白:33.7;免疫球蛋白 G:395mg/dL↓;铁:6.52umol/L↓;肾功能、电解质常规检查[2013-5-15 1]:肌酐:86.5umol/L↑;尿酸:482umol/L↑;球蛋白:44g/L↑;氯:111mmol/L↑ 入院诊断 :1、类风湿性关节炎 2、骨性关节炎 3、高脂血症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有哪些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有哪些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所有人群均有可能会患上此病,它会引发口腔溃疡、关节脱位、库欣综合征等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种类很多,表面上表现虽相似,但有不同类型,因而病情轻重、发展、预后、结局都可有所不同,尽管临床上区分这些类型还有困难,但从概念上说,是否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都一样治疗,就很值得商榷了。 据数据显示,研究人员对5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追踪的结果表明,其中症状出现少于6个月者有46%病人症状消失,仅31%确诊。而症状出现少于2年者,有36%病人症状消失,仅42%追踪确诊。该研究表明,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作追踪。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药物主要有以下八种。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 用于初发或轻症病例,其作用机理主要抑制环氧化酶使前腺素生成受抑制而起作用,以达到消炎止痛的效果。但不能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的自然过程。本类药物因体内代谢途径不同,彼此间可发生相互作用,因此不主张联合应用,并应注意个体化。 水杨酸制剂:能抗风湿,抗炎,解热,止痛。剂量每日2~4克,如疗效不理想,可酌量增加剂量,有时每日需4~6克才能有效。一般在饭后服用或与制酸剂同用,亦可用肠溶片以减轻胃肠道刺激。 吲哚美辛:系一种吲哚醋酸衍生物,具有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患者如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可换用本药,常用剂量25毫克,每天2~3次,每日100毫克,以上时易产生副作用。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胃溃疡、头痛、眩晕、精神抑郁等。 丙酸衍生物:是一类可以代替阿司匹林的药物,包括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oproxen)和芬布芬(fenbufne)作用与阿司匹林相类似,疗效相仿,消化道副作用小。常用剂量:布洛芬每天1.2~2.4克,分3~4次服,萘普生每次250毫克,每日2次。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出血、头痛及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易激怒等。 灭酸类药物:为邻氨基苯酸衍生物,其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仿。抗类酸每次250毫克,每日3~4次。氯灭酸每次200~400毫克,每日3次。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及食欲不振等。偶有皮疹、肾功能损害、头痛等。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TCD 编码:BNV070)。西医诊断:第一 。 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ZY/) 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 年A 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 。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风 湿痹阻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 气血两虚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 。 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14-2008)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尪痹(TCD 编码为:BNV070)和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 )的患者。 2. 患者已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3)ESR、CRP、RF、IgA、IgG、IgM,C3、C4、CH50 (4)AKA、APF、CCP (5)抗核抗体谱 (6)心电图 (7)双手、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组织非特异性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抗心磷脂抗体、HLA-B27、电解质、肌酶谱、血脂、血尿酸、乙肝五项、抗结核抗体、尿沉渣分析、大便潜血、主要受累关节X线片、心脏彩超、腹部超声、骨密度、CT、MRI、关节超声以及其他合并系统损害的相关检查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起来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那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介绍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有一定帮助。 原则一、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虽然病程比较长,但是病情发展较快,如果不及时治疗只要很短时间就会导致关节畸形甚至全身残疾,严重时还会导致内脏损伤。因此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治疗非常关键,患者需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原则二、持之以恒。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其治疗过程也很漫长,患者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坚持用药,不能因为短期内没有治疗效果而放弃治疗,更不能因为症状有所减轻而中断治疗,这样会导致病情加重。 原则三、正确用药。目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病情,改善关节功能,患者在用药时需要严格遵医嘱,切不可擅自更换药物种类和用量,更不能盲目相信所谓的"秘方"和"偏方",需要坚持正确治疗。 原则四、定期检查。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顽固疾病,虽然可以通过治疗控制病情,但是却极易复发,患者需要定期检查,一旦出现症状可以及时治疗,此外,在用药时还应该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原则五、正规系统综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相对比较容易,但治疗难度相对较大,但是给予患者系统正规的、早期有效的治疗是可以达到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积极的进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我们提倡早诊断,早期正规系统综合治疗,适时早期功能训练坚持足疗程。 以上介绍的内容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时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类风湿性关节炎一旦发现、确诊,一定要及时的积极的进行治疗,并且要遵循以上所讲的这些原则,尽快的使病情得到恢复,千万不要拖延,那样会延误病情,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痛苦。 老中医珍藏几辈的腰腿痛秘方---值得收藏 老中医祖辈留下来的治疗各类风湿病,关节炎、脊椎肩周、腰腿痛、四肢麻木-五莲山药酒秘方方,秘方是经得起考验的经验药方,用起来真的是妙不可言,这些药方的配伍您在网上是搜不到的,在药书上也找不出相同的药方,这是无形资产。相信大家是能够从中受益匪浅的。真心希望朋友们能够把这些药方收藏转载,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五莲山药酒秘方配方: 五莲山土虫20个、大柴胡根15克、清骨风10克 拉拉秧根15克、李枣根10克、山乌子2个、仙凌花3朵、贫丝网10克、球

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怎么治疗比较好

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怎么治疗比较好 风湿性关节炎就像感冒一样纠缠不休,让患者很是苦恼,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关于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怎么治疗比较好方面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1、注意保暖可以避免风湿性关节炎的加重。 中医中介绍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是风寒入侵,那也就是说注意保暖,对于预防风湿性关节炎是很重要的。秋季是人们比较大意的季节,也是一些疾病乘虚而入的最合适时机。如果已经患了风湿性关节炎也要注意保暖,防止疾病加重。 2、适当的锻炼有益于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锻炼导致身体强壮,身体就强壮导致抗病能力强,抗病能力强导致风湿性关节炎的发作频率少。这就是生活中注意风湿性关节炎的细节。每天坚持做一些户外锻炼还能很好的改善你的精神状态,好心态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推荐进行的是有氧运动。例如:练气功,打太极拳,做保健体操。 3、风湿性关节会经常复发。 据临床显示:风湿性关节炎的流行度堪比骨质增生。作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风湿性关节炎会引起关节疼痛,有的甚至会造成红肿变形。然而这些都不是风湿性关节炎的最大危害,风湿性关节炎最令人厌烦的是:它就像感冒一样随时可能复发。虽然中医经过针灸、拔

罐,理疗和等方法,可以游有效的去除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但是可能过几天,风湿性关节炎就复发了。 类风湿性关节炎吃什么药类风湿性关节炎吃什么药:来氟米特治疗 来氟米特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时候,效果是非常不错的,这种药物能够延缓病情的发展,这种药物是免疫抑制剂,对于治疗多种自身性免疫疾病都具有特别的功效,除了这种药物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生物制剂,其中比较常见的是益赛普。 类风湿性关节炎吃什么药:止痛药物治疗 一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发病期间可能会出现剧烈疼痛的情况,那么这个时候大家可以采取止痛药物进行缓解疼痛,但是大家在使用止痛药物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不要连续超过使用七天,否则会给大家的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 类风湿性关节炎吃什么药: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类风湿疾病主要是针对不同的体质,选择不同的药物,对于一些长时间使用西药的患者来说使用中药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长时间的西药治疗可能会导致肝肾功能受到损伤,选择中药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这些情况。 类风湿性关节炎吃什么药:食疗 食疗是胜过药物治疗的,虽然说食疗没有太明显的效果,但是不会给大家的身体造成任何的危害,所以大家在平时注意自己的饮食,也是能够有效缓解这种情况的,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说,应该多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最新指南(ACR 2002)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最新指南(2002年版) 美国风湿病学会发布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侵蚀性滑膜炎为特征,有些患者还有关节外受累的表现。RA的治疗指南和药物治疗监测始于1996年。200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遵循循证医学,结合RA治疗的进展,对1996版的RA治疗指南作了更新。2002版的RA治疗指南包括治疗目标、起始评估、疾病活动评估、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各级医师在RA治疗中所承担的责任以及费用考虑等多方面内容,现摘译如下。 RA的治疗目标 图1.RA治疗示意图。粗线框代表治疗过程的关键点。MTX反应欠佳指MTX不能耐受,剂量加大至25mg/周仍疗效不满意,或者有药物禁忌证。DMARDs:缓解病情抗风湿药,NSAIDs: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RA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防止和控制关节破坏,阻止功能丧失及减少疼痛。图1总结了RA治疗的途径。治疗开始时要向病人进行有关疾病的教育,为控制症状,可适当选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NSAIDs 、关节注射糖皮质激素、并用或单用小剂量泼尼松。大多数新近诊断为RA的病人应该在明确诊断3个月内开始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 DMARDs治疗。RA常用的DMARDs见表2。

因为DMARDs作用主要是改善病情,而并非治愈RA,所以RA的治疗将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患者应该定期随诊,评估疾病活动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在使用DMARDs治疗期间出现病情反复发作、不可接受的疾病活动 如在接受最大强度的治疗方案3个月后病情仍进行性发展 、或关节进行性的破坏,则须考虑对原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如果病情活动仅限于一个或少数几个关节,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可能有效。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须尽早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可在短期内加大剂量。终末期关节破坏导致的难以忍受的关节疼痛或由于关节解剖结构显著改变而导致的功能受限,可行外科整形手术治疗。 经过足疗程单独或联合使用DMARDs治疗后病情仍在进展,提示病情顽固。RA最终治疗目标是达到病情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的定义如下:①炎症性关节痛消失 并非机械性关节痛 ;②无晨僵;③无疲劳;④关节检查中未发现滑膜炎;⑤影像学资料不提示骨关节进行性破坏;⑥血沉 ESR 及C-反应蛋白 CRP 水平正常。如病情不能完全缓解,则应控制疾病的活动性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维持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缓解疼痛的治疗中要避免麻醉性止痛药物的依赖。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完整版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 年 4?月 1 日出版的《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上次更新该指南是2010年。 推荐意见1:RA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 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1A)。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发布的RA分类标准与2010年ACR/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 推荐意见2:建议临床医师根据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恰当选用X 线、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技术(2B) 推荐意见3:RA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范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1A)。RA的治疗目标是达 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即达标治疗,最终目的为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B) 推荐意见4:对RA治疗未达标者,建议每1~3个月对其疾病活动度监测1次(2B);对初始 治疗和中/高疾病活动者,监测频率为每月1次(2B);对治疗已达标者,建议其监测频率为每3~6个月1次(2B) 推荐意见5:RA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关节疼痛、肿胀数量,ESR、CRP、RF及抗环瓜氨 酸蛋白抗体(ACPA)的数值等实验室指标(1B)。同时要考虑关节外受累情况;此外还应注意监测RA的常见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1B) 推荐意见6:RA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推荐首选甲氨蝶呤单用 (1A)。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时,考虑单用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1B) 欧美15个国家的调查显示,甲氨蝶呤平均使用率达到 83%,远高于其他药物,但我国甲氨蝶呤的 使用率仅为 %。队列研究显示,RA患者诊断第1年内传统合成DMARDs药物的累积使用量越大, 关节置换时间越迟;早使用1个月,外科手术的风险相应降低2%~3%[50]。甲氨蝶呤是RA治疗的 锚定药[51]。一般情况下,2/3的RA患者单用甲氨蝶呤,或与其他传统合成DMARDs联用,即可 达到治疗目标[21,51]。 推荐意见7:单一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未达标时,建议联合另一种或两种传统合成DMARDs 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生物制剂DMARDs进行治疗(2B);或一 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靶向合成DMARDs进行治疗(2B) 推荐意见8:中/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建议传统合成DMARD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快速控 制症状(2B)。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不推荐单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1A) 推荐意见9:RA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DMARDs或靶向合成DMARDs治疗达标后,可考虑对其逐 渐减量,减量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谨防复发(2C)。在减量过程中,如RA患者处于持续临床 缓解状态1年以上,临床医师和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讨论是否停用(2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