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假膜性肠炎病因

假膜性肠炎病因

假膜性肠炎病因
假膜性肠炎病因

假膜性肠炎病因

*导读:假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colitis,PMC)又称难辨梭状厌氧芽胞杆菌性肠炎、手术后肠炎、抗生素肠炎、抗生素诱发的难辨梭状厌氧芽胞杆菌性肠炎等。PMC常发生于大手术后及一引起危重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使用广谱抗生素,特别是口服洁霉素后,促使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厌氧芽胞杆菌异常繁殖,产生霉素而引起肠道粘膜急性休克性炎症,在坏死的粘膜上形成假膜。……

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发生于应用四环素、土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氨苄青霉素、林可霉素等广谱抗生素以后。据Swarlzherg 报告,1000例氯林可霉素治疗的感染患者中,伪膜性肠炎发生率为2%~10%。儿童应用氯洁霉素治疗很少发生腹泻。据对1484例儿科患者作前瞻性分析仅有38例(2.5%)发生腹泻,腹泻常在停药后3~8天内即止,导致伪膜性肠炎者甚少。

过去,由于在本病患者的粪便和伪膜中发现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曾一度认为本病系广谱抗生素所造成的肠道菌群失调,是金葡萄性肠炎的一种类型。目前认为,伪膜性小肠结肠炎与金葡萄性肠道感染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而在伪膜性肠炎中,金葡萄仅是一种伴随菌,并不起致病作用。1977年Larson等报道一个应用青霉素而产生伪膜性肠炎的12岁女孩患者,其大便滤液对组织培养发生细胞毒性作用,甚至在稀释度很高时仍有这种

毒性作用。此后,在另外5个伪膜性肠炎患者的4个中观察到类似情况。而且1患者的大便滤液对实验动物可造成类似病变。由此认为,本病是由一种霉素所致,嗣后更证实了这种霉素能被抗污泥梭状芽胞杆菌的抗霉素所中和,而其他抗霉素则无此作用。然而污泥梭状芽胞杆菌对人类从不产生胃肠道疾病,难以将此菌作为本病的致病原因。近年来,一些学者从本病患者的大便中分离到另一种梭状芽胞杆菌一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tium difficile),并证实其能产生一种可使肠粘膜坏死的外霉素,这种霉素可使动物致病,并在污泥梭状芽胞杆菌的霉素中有交叉反应,故能被它的抗霉素所中和。广谱抗生素,特别是氯洁霉素等的应用抑制了正常的肠道菌群,不知道什么原因,抗生素的应用可使梭状芽胞杆菌逃逊抑制,反而促进其裂殖和合成致病;相反,万古霉素和不吸收的磺胺类药能有效地抑制梭状芽胞杆菌。动物实验应用万古霉素可预防或治疗洁霉素和氯洁霉素所致的伪膜

性肠炎,这更证明了难辨菌所产生的霉素可能是本病的真正致病因素。

但另一方面,伪膜性肠炎还可发生于从未用过抗生素的患者,因机体的免疫一抗病机能低下,如肠道缺血、肠道菌群失调或术后及肠梗阻、白血病、糖尿病、慢性肺心病的患者,抵抗力下降使细菌易于繁殖生长并产生霉素而致病。也有人认为与肠道局部的Schwartzman反应有关,病变可发生于肠道的任何部位,以结肠和小肠炎主,病变广泛而严重,呈节段性同时受累。由于细菌霉

素在肠粘膜上产生局部反应造成小血管内凝血、血栓形成、血管壁坏死,从而导致肠粘膜的缺乏性损害。外霉素还刺激粘膜上皮细胞的CAMP系统而使水钠分泌增加,加重腹泻。霉素刺激粘膜分泌增加,混同炎性细胞、粘蛋白及纤维素等形成伪膜。

大手术后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时,可能使机体的免疫一抗病机能低下,肠道瘀血或缺血、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有利于难辨菌的繁殖而致病。手术后发生本病时,肠腔内的气体还能进入肠壁,而使病变加重。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是湿热中阻,升降失司清浊不分,以致泻下无度。

慢性肠炎的症状和注意事项

慢性肠炎的早期症状可见下述几种: 1、全身症状:呈慢性消耗症状,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喜温怕冷。如在急性炎症期,除发热外,可见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表现。 2、消化道症状:常呈现间断性腹部隐痛、腹胀、腹痛、腹泻为本病主要表现。遇冷、进油腻之物或遇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尤著。大便次数增加,日行几次或数十余次,肛门下坠,大便不爽。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时,可见高热、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冻血便。 3、体征方面:长期腹部不适或少腹部隐隐作痛,查体可见腹部、脐周或少腹部为主,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脱肛。 注意事项 1.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太过劳累;暴发型、急性发作和严重慢性型患者,应卧床休息。 2.注意衣着,保持冷暖相适;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3.一般应进食柔软、易消化、富有营养和足够热量的食物。宜少量多餐,补充多种维生素。 4.勿食生、冷、油腻及多纤维素的食物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本病。忌烟酒、辛辣食品、牛奶和乳制品。 5.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解除各种精神压力。 慢性肠炎的治疗用药,关健是在组方,大便次数多不一定就用补药,要辨证和辨病相结合,健脾和中和通补通用相结合,既要扶正,又要祛邪,扶正就是治本,祛邪就是要消除炎症,建议:对慢性肠炎长期患者或愿意反反复复的患者,建议可以用中药进行治疗,同时注意一下饮食习惯,比如按疗程服用“永仓诃苓止泻胶囊”效果很好。 预防保健 (1)慢性肠炎预防:慢性肠炎经过及时适当的治疗,预后良好;如长期反复腹泻,致脾胃气虚,病久及肾,病情加剧。若肾虚进一步发展,既不能温运脾阳,又不能固摄于下,而致泄泻无度,则病情趋亡阴亡阳之证,预后多不良。 (2)慢性肠炎预防: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使脾旺不易受邪;

结肠炎的病因

结肠炎的病因 结肠炎的病因一、遗传因素:本病的血缘家庭发病率较高,据欧美文献统计,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直系血缘亲属中,约15%-30%的人发病。此外双胞胎的研究表明,单合子比双合子更容易发病,提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二、自身免疫反应:数学者认为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本病并发自身免疫病者较多,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使病情缓解,在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查到抗结肠上皮细胞抗体,所以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三、感染原因:本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一些结肠感染性疾病相似,因而有些人认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在真菌、细菌和病毒等多种因素中,目前的研究表明病毒的可能性较大。 结肠炎吃什么药效果好对于结肠炎的患者可以采用补脾益肠丸、结肠炎丸,乳酸菌素片这几种药来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不过并不是单靠吃药就可以解决的,平时在生活作息中还是要多加注意的,也可以根据医嘱来服用药物。 患有结肠炎的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休息,只有休息好了才会对病情有很好的恢复效果,同时饮食上要多食用一些新鲜的蔬菜及水果,保持营养均衡,同时要保证每日水的摄入量。 对于结肠炎的预防,平时一定要注意家居卫生,尤其是在夏

季的时候,要装纱窗,避免蚊虫过多,最好不要食用隔顿的饭量,以免被蚊虫叮咬或者坏掉不卫生,同时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慢性肠炎得了也不要害怕,有不少药物可以治疗的,比如酌用止泻剂,可给次碳酸铋,每日3次;复方樟脑酊,每日三次,要坚持服用,还可以配合解痉剂,可用阿托品,每日3次;普鲁苯辛,每日3次,也可以遵医嘱,我给你的是一个意见,请参考,不用擅自用药, 慢性肠炎在治疗的同时,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不是说光吃药就可以治好病还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配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吃生冷的食物会直接导致肠炎。 肠炎是比较,容易复发的疾病所以在饮食和生活上一定要注意细节保护好身体不要是肠炎犯了,在饮食上要注意不要吃辛辣的食物,那就会直接刺激肠道,所以会拉肚子,会引发肠炎的发作,所以一定要注意。 溃疡性结肠炎饮食注意事项1、油腻食物:一般来说,油腻性的食物是特别容易使肠炎患者的病情发生反复的,因此在日常,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要禁食这类食物。主要指荤油类食物,如红烧肉、排骨、肉馅包子,馄饨及鸡、鸭炖煮的浓汤等。这些食物都含有动物类脂肪,慢性结肠炎患者食用后,往往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的情况,所以患了溃疡性结肠炎后不宜食用这些食物。 2、瓜果:患者在平常也要避免食用瓜果,这样才能防止病情加重使肠炎的病程加长。一般患者要忌食的是各种新鲜瓜果,如西瓜、香瓜、黄瓜、香蕉、桃子、柿子、枇杷、生梨等。虽然瓜

假膜性肠炎病人的护理学常规

假膜性肠炎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概述 假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PMC)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也可累及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纤维素渗出性炎症,黏膜表面覆有黄白或黄绿色假膜,其多系在应用抗生素后导致正常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致病,因此,有人称其为CD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associated diarrhea,CDAD)。Henoun报道CDAD占医院感染性腹泻病人的25%。该病多发生于老年人、重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和外科手术后等患者。年龄多在50~59岁,女性稍多于男性。 二护理评估 (一)评估病人的健康史及家族史 询问病人既往身体状况,尤其是近期是否发生过比较严重的感染,以及近期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二)临床症状评估与观察 1.评估患者腹泻的症状临床表现可轻如一般腹泻,重至严重血便。病人表现为水泻(90%~95%),可达10次/日,较重病例水样便中可见漂浮的假膜,5%~10%的病人可有血便。顽固腹泻可长达2~4周。 2.评估病人腹痛的情况80%~90%的病人会出现腹痛。 3.评估病人有无发热症状近80%的病人有发热。 4.评估病人营养状况因病人腹泻、发热可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5.评估病人精神状态有些病人可表现为精神委靡、乏力和神志模糊,严重者可进入昏迷状态。 (三)辅助检查评估 1.血液检查白细胞增多,多在(10~20)×109/L以上,甚至高达40×109/L或更高,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有低白蛋白血症、电解质失常或酸碱平衡失调。 2.粪便检查大便涂片如发现大量革兰阳性球菌,提示葡萄球菌性肠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培养及毒素测定对诊断假膜性肠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内镜检查是诊断假膜性肠炎快速而可靠的方法轻者内镜下可无典型表现,肠黏膜可正常或仅有轻度充血水肿。严重者可见黏膜表面覆以黄白或黄绿色假膜。早期,假膜呈斑点状跳跃分布;进一步发展,病灶扩大,隆起,周围有红晕,红晕周边黏膜正常或水肿。假膜相互融合成各种形态,重者可形成假膜管型。假膜附着较紧,强行剥脱后可见其下黏膜凹陷、充血、出血。皱襞顶部最易受累,可因水肿而增粗增厚。 4.X线检查腹平片可见结肠扩张、结肠袋肥大、肠腔积液和指压痕。气钡灌肠双重造影显示结肠黏膜紊乱,边缘呈毛刷状,黏膜表面见许多圆形或不规则结节状阴影、指压痕及溃疡征。 5.B超检查可见肠腔扩张、积液。 6.CT检查提示肠壁增厚,皱襞增粗。 (四)心理社会因素评估 (1)评估病人对假膜性肠炎的认识程度。 (2)评估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性格类型。 (3)评估患者是否缺少亲人及朋友的关爱。 (4)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焦虑及恐惧心理。 (5)评估患者是否有经济负担。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认识及治疗(一)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认识及治疗(一) 作者:安贺军于玫王新月林芳冰沉静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痢疾;病因病机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消化道疾病。 1病名归属 中医学中无溃疡性结肠炎病名,历代医籍中有“休息痢”、“久痢”、“滞下”、“肠澼”等相关记载。早在《内经》中肠澼是以便血、腹痛、下利白冻脓血、并发痔疾为主症,这与溃疡性结肠炎症状相似,但肠澼的病名后世未被延续下来使用。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泻痢并论,统称为“下利”,如“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古今医统大全·滞下门》谓:“休息痢者,乃乍作乍止,或因邪气未曾涤尽,遽止而复作者是也。有因初愈不禁饮食,恣用厚味,及妄作劳而复作者是也。凡犯此者,皆名休息”。在中医古籍中相关论述较多,根据其对病名的解释,我们很容易将它们和溃疡性结肠炎的部分症状联系起来。由上可见,时发时止的休息痢与溃疡性结肠炎中最常见的慢性复发型的发病特点是相似的,而慢性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又与病程较长之久痢症情类似,只是这一类型在临床上较少见。 2病因病机 2.1病因认识 (1)感受外邪。外感六淫之邪引发痢疾,如得不到正确治疗则会迁延为休息痢。(2)饮食不节。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因食物靠脾胃消化,故饮食不节主要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常,水谷不能正常运化而为湿、滞,因此,饮食不节是痢疾发病的重要因素。(3)七情内伤。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而致脾运化无力,水谷停滞肠胃之中而致病。 2.2发病机理 (1)脾肾亏虚。《诸病源候论》中指出“由脾胃大肠虚弱,风邪乘之,则泄痢。虚损不复,遂连滞涉引岁月,则为久痢也”。脾传肾为贼邪难疗,先痢而后泻者,肾传脾为微邪易医,是知在脾者病浅,在肾者病深,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未有久痢而肾不损者。故治痢不知补肾,非其治也”。(2)积滞内停。积滞是痢疾主要致病因素,邪滞于肠,以致气血壅滞,大肠通降不利,肠道传化失司,脂膜血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而成痢。六腑以降为顺,休息痢是在脾肾亏虚基础上,治疗之初未用推下之法,而不能使邪气尽去,积滞壅于肠中,使肠道正常通降功能不能恢复,在诱发因素作用下,痢下时作时止积年累月缠绵不愈。

肠炎的症状

肠炎的症状 慢性肠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肠炎并不难治,但是为什么许多市民患上肠炎,却治疗一直不能断根,反反复复最后却变成了慢性肠炎,南京远大胃肠病医院提示,肠炎常见的种类有,急性肠炎、慢性肠炎等。常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胀、便秘等,其症状表现因患者个体差异不同而不同,需针对性分析。 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一、体征方面:肠炎早期或轻病例可无任何体征。查体时可有上腹部或脐周有轻压痛、肠鸣音常明显亢进,一般急性肠炎患者病程短,数天内可好转自愈。 二、身体症状:一般全身的症状轻微,严重病人有发热、失水、酸中毒、休克等症状,偶可表现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三、消化道症状:常呈现间断性腹部隐痛、腹胀、腹痛、腹泻为本病主要表现。遇冷、进油腻之物或遇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尤着。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时,可见高热、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冻血便。 四、腹痛,这时的腹痛多为隐痛或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但这种疼痛在排便后就会消失。轻度结肠炎病人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另外,病人的排便过程较为痛苦,可能会发生腹泻、排出带血带脓的粪便等。》》》已出现此类症状?不妨点击咨询在线专家 五、腹泻是肠炎早期的主要症状。轻者每天3-4次,呈软便或糊状便,可混有粘液和脓血;重者每天数十次,可腹泻、便秘或交替出现。常反复发作,多因饮食不当、情绪激动、过度疲劳诱发。 六、便秘,大便次数少,通常7天内排便少于2或3次,甚至10多天还没便意。大便量少、便干硬、排出困难,排便时还伴腹部不适或腹痛,但能在排便后缓解。需要注意的是,便秘和腹泻都是结肠炎的早期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两者相互交替发生的现象,因此要格外注意。 七、大量便血,指短时间内大量便血,伴有脉搏增快、血压降低及面色浅白,需立即到医院进行输血治疗。 慢性肠炎有哪些症状,慢性肠炎统称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慢性肠炎的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 慢性肠炎的症状: (1)消化道症状:常呈现间断性腹部隐痛、腹胀、腹痛、腹泻为本病主要表现。遇冷、进油腻之物或遇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尤着。大便次数增加,日行几次或数十余次,肛门下坠,大便不爽。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时,可见高热、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冻血便。 (2)全身症状:呈慢性消耗症状,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喜温怕冷。如在急性炎症期,除发热外,可见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表现。 (3)体征方面:长期腹部不适或少腹部隐隐作痛,查体可见腹部、脐周或少腹部为主,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脱肛。》》》已出现类似症状?不妨点击咨询在线专家

肠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肠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肠炎该怎么办 肠炎最有效的西医治疗方法 一、西医 病毒性肠炎一般不需病原治疗,可自愈。肠毒素性细菌性肠炎一般也不应用抗菌药。侵袭性细菌性肠炎,最好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患细菌性痢疾时,因痢疾杆菌对常用抗菌药广泛耐药,一般可选用复方磺胺甲基异唑(复方新诺明)、吡哌酸、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空肠弯曲菌肠炎可用红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治疗。耶尔森氏小肠结肠炎杆菌肠炎一般应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复方磺胺甲基异唑、四环素、氯霉素等。沙门氏菌肠炎轻型病人可不用抗菌药,重型病人可用氯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基异唑。侵袭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用新霉素、粘菌素和庆大霉素等治疗,可获良好效果。阿米巴痢疾、雅尔氏鞭毛虫和滴虫引起的肠炎,可用甲硝哒唑(灭滴灵)治疗。血吸虫病可用吡喹酮治疗。白色念珠菌肠炎以制霉菌素口服,疗效较好。伴有全身性真菌感染者,则需应用二性霉素B治疗。 常用方法 补充液体及纠正电解质和酸中毒 轻度脱水而且呕吐不重者,可口服补液,WHO推荐的口服液配方为氯化钠,碳酸氢钠,氯化钾,葡萄糖或蔗糖,加水。脱水或呕吐较重者,可静脉输入生理盐水、等渗碳酸氢钠和氯化钾溶液以及葡萄糖。 减少肠道蠕动和分泌性药物 可小量应用阿托品、颠茄、普鲁本辛以减轻肠道蠕动,可止痛及止泻。也可应用氯丙嗪,有镇静作用,并可抑制肠毒素引起的肠粘膜过度分泌,使大便次数及便量减少。 具体方法 1、禁食1-2天,进行补液、消炎、纠正酸中毒。可采用方法有: ·葡萄糖盐水30毫升/千克体重,5%碳酸氢钠2毫升/千克体重,静脉滴注。·硫酸卡那霉素3-5万单位/千克体重、地塞米松2-4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次/日,连续3-5日。 ·庆大霉素1万单位/千克体重,地塞米松2-4万单位/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次/日。 2、有出血症状的可肌肉注射止血敏15-20毫克/千克体重,2次/日。或Vk30.2-0.3毫克、Vk1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次/日。 3、止吐可用胃复安,1-2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次/日。 4、寄生虫性肠炎时,除上述疗法外,应给予驱虫药治疗。常见肠炎药品 整肠生(口服地衣芽孢杆菌胶囊) 【适应症】本品主要用于细菌或真菌引起的急、慢性肠炎、腹泻。也可用于其它原因(如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的防治。

伪膜性肠炎的病理改变

伪膜性肠炎的病理改变 *导读:伪膜性肠炎主要发生在结肠,偶见于小肠等部位。病变肠腔扩张,腔内液体增加。病变肠粘膜的肉眼观察,可见凝固性坏死,并覆有大小不一、散在的斑点状黄白色伪膜,从数毫米至30毫米。严重者伪膜可融合成片,并可见到伪膜脱落的大、小裸露区。显微镜下可见伪膜系由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粘蛋白及坏死细胞碎屑组成。粘膜固有层内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重者腺体破坏断裂、细胞坏死。粘膜下层因炎性渗出而增厚,伴血管扩张、充血及微血栓形成。坏死一般限于粘膜层,严重病例可向粘膜下层伸延,偶有累及全层导致肠…… 伪膜性肠炎主要发生在结肠,偶见于小肠等部位。病变肠腔扩张,腔内液体增加。病变肠粘膜的肉眼观察,可见凝固性坏死,并覆有大小不一、散在的斑点状黄白色伪膜,从数毫米至30毫米。严重者伪膜可融合成片,并可见到伪膜脱落的大、小裸露区。显微镜下可见伪膜系由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粘蛋白及坏死细胞碎屑组成。粘膜固有层内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重者腺体破坏断裂、细胞坏死。粘膜下层因炎性渗出而增厚,伴血管扩张、充血及微血栓形成。坏死一般限于粘膜层,严重病例可向粘膜下层伸延,偶有累及全层导致肠穿孔。 Price和Davies将本病的粘膜病变分为3种:①早期轻度病变

显示粘膜灶性坏死,固有层中性粒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②较重度病变示有腺体破坏,四周中性多形核细胞浸润伴有典型火山样隆起坏死病变,伪膜形成。以上两者病变限于粘膜固有层浅表部位,间有正常粘膜。③最严重病变为粘膜结构完全破坏,固有层广泛波及,覆有厚的融合成片的伪膜。病变愈合后,伪膜脱落,伪膜下愈合的创面发红,在伪膜脱落后10天左右,内镜检查可完全恢复正常。

假膜性肠炎病因

假膜性肠炎病因 *导读:假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colitis,PMC)又称难辨梭状厌氧芽胞杆菌性肠炎、手术后肠炎、抗生素肠炎、抗生素诱发的难辨梭状厌氧芽胞杆菌性肠炎等。PMC常发生于大手术后及一引起危重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使用广谱抗生素,特别是口服洁霉素后,促使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厌氧芽胞杆菌异常繁殖,产生霉素而引起肠道粘膜急性休克性炎症,在坏死的粘膜上形成假膜。…… 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发生于应用四环素、土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氨苄青霉素、林可霉素等广谱抗生素以后。据Swarlzherg 报告,1000例氯林可霉素治疗的感染患者中,伪膜性肠炎发生率为2%~10%。儿童应用氯洁霉素治疗很少发生腹泻。据对1484例儿科患者作前瞻性分析仅有38例(2.5%)发生腹泻,腹泻常在停药后3~8天内即止,导致伪膜性肠炎者甚少。 过去,由于在本病患者的粪便和伪膜中发现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曾一度认为本病系广谱抗生素所造成的肠道菌群失调,是金葡萄性肠炎的一种类型。目前认为,伪膜性小肠结肠炎与金葡萄性肠道感染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而在伪膜性肠炎中,金葡萄仅是一种伴随菌,并不起致病作用。1977年Larson等报道一个应用青霉素而产生伪膜性肠炎的12岁女孩患者,其大便滤液对组织培养发生细胞毒性作用,甚至在稀释度很高时仍有这种

毒性作用。此后,在另外5个伪膜性肠炎患者的4个中观察到类似情况。而且1患者的大便滤液对实验动物可造成类似病变。由此认为,本病是由一种霉素所致,嗣后更证实了这种霉素能被抗污泥梭状芽胞杆菌的抗霉素所中和,而其他抗霉素则无此作用。然而污泥梭状芽胞杆菌对人类从不产生胃肠道疾病,难以将此菌作为本病的致病原因。近年来,一些学者从本病患者的大便中分离到另一种梭状芽胞杆菌一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tium difficile),并证实其能产生一种可使肠粘膜坏死的外霉素,这种霉素可使动物致病,并在污泥梭状芽胞杆菌的霉素中有交叉反应,故能被它的抗霉素所中和。广谱抗生素,特别是氯洁霉素等的应用抑制了正常的肠道菌群,不知道什么原因,抗生素的应用可使梭状芽胞杆菌逃逊抑制,反而促进其裂殖和合成致病;相反,万古霉素和不吸收的磺胺类药能有效地抑制梭状芽胞杆菌。动物实验应用万古霉素可预防或治疗洁霉素和氯洁霉素所致的伪膜 性肠炎,这更证明了难辨菌所产生的霉素可能是本病的真正致病因素。 但另一方面,伪膜性肠炎还可发生于从未用过抗生素的患者,因机体的免疫一抗病机能低下,如肠道缺血、肠道菌群失调或术后及肠梗阻、白血病、糖尿病、慢性肺心病的患者,抵抗力下降使细菌易于繁殖生长并产生霉素而致病。也有人认为与肠道局部的Schwartzman反应有关,病变可发生于肠道的任何部位,以结肠和小肠炎主,病变广泛而严重,呈节段性同时受累。由于细菌霉

放射性肠炎的病理

放射性肠炎的病理 *导读:放射性肠炎(radiationenteritis)是盆腔、腹腔、 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分别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根据肠道遭受辐射剂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发病的缓急,一般将放射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㈠急性期;在辐射期间或期后即可发生急性期的病理变化,上皮 细胞变性脱落,隐窝细胞有丝分裂减少,肠粘膜变薄、绒毛缩短,毛细血管扩张,肠壁粘膜充血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病变直肠可见杯状细胞肥大、腺体增生、变形,常有急性炎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脱落的粘膜上皮细胞形成的隐窝脓肿。通常在数周内达到高峰而后消退。如果照射量大而持久,粘膜可发生局部或弥漫性溃疡,其分布与深浅不一,周围粘膜常呈结节状隆起,其四周的毛四血管扩张。粘膜病变易出血。 ㈡亚急性期:起始于照射后2~12个月,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再 生和愈合,但粘膜下小动脉内皮细胞肿胀并与它们的基度膜分离,最后发生空泡变性脱落,形成闭塞性脉管炎。血管内膜下出现大量特殊的“泡沫巨噬细胞”,对血管放射性损伤有诊断意义。血 管的闭塞导致肠壁进行性缺轿,粘膜下层纤维增生伴有大量纤维母细胞,并可见平滑肌的透明变性,胶原含量减少,虽然如此,局部血供尚能满足,但患者并发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

管硬化等。若同时出现心力衰竭,则肠壁出现严重血供不足,可引起直肠壁溃疡、脓肿和直肠阴道瘘或直肠膀胱等形成。 ㈢慢性期:慢性期病变实质上是潜伏的血管闭塞引起的延缓病损。肠壁的缺血程度不同,慢性病变延延较久。病期与病变显露时间长短不一,一般在放疗后1~5年出现,小肠病变可在放阁后6 年半出现。直肠慢性病损有在放疗后10年出现。受损的肠段粘 膜糜烂,可有顽固的钻孔或瘘管形成,以及并发肠梗阻,腹膜炎、腹腔脓肿等。小肠病变严重时粘膜绒毛萎缩,引起吸收不良。直肠的慢性病变队溃疡糜烂外,残存腺体杯状细胞大量增生,可引起粘液和血便。晚期可发生癌变,但不多见。

肠道感染细菌简述

第11章肠道感染细菌 测试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肠道杆菌所没有的一种抗原是 A. M抗原 B. H抗原 C. O抗原 D. K抗原 E. Vi抗原 2. 关于肠杆菌科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所有肠道杆菌都不形成芽胞 B. 肠道杆菌均为G—杆菌 C. 肠道杆菌中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D. 肠道杆菌中非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E. 肠道杆菌中少数致病菌可迟缓分解乳糖 3. 鉴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主要依据 A. 是否发酵葡萄糖 B. 是否分解乳糖 C. 是否具有鞭毛 D. 是否具有菌毛 E. 是否具有芽胞 4. 大肠杆菌IMViC试验结果应是; A. +、—、+、— B. —、+、—、+ C. +、+、—、— D.—、—、+、+ E.+、—、—、— 5. 能产生外毒素的志贺菌是 A. 痢疾志贺菌 B. 福氏志贺菌 C. 鲍氏志贺菌 D. 宋氏志贺菌 E. 以上都不是 6. 伤寒杆菌Vi抗原变异属于 A.毒力变异 B.耐药性变异 C.菌落变异 D.形态变异 E.对外界抵抗力变异 7. 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的肠道杆菌是A.沙门菌的某些菌株

B.志贺菌的某些菌株 C.埃希菌的某些菌株 D.变形杆菌的某些菌株 E.克雷伯菌的某些菌株 8.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分解乳糖、产生H2S+++,动力试验+、尿素酶试验-,可能是下列肠道菌中的 A.大肠埃希菌 B.伤寒沙门菌 C.志贺菌 D.变形杆菌 E.肖氏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杆菌) 9. 主要流行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O血清型是 A. O6 B. O25 C. O157 D. O111 E. O158 10. 关于伤寒与副伤寒沙门菌致病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潜伏期,可在肠系膜淋巴结繁殖 B. 不引起菌血症 C. 发病2周内没有第二次菌血症 D. 不侵犯肝、脾、肾等器官 E. 患病后机体获得的免疫力不强 11. 志贺菌属常引起: A. 阿米巴痢疾 B. 细菌性痢疾 C. 慢性肠炎 D. 假膜性肠炎 E. 肠热症 12. 机体抗伤寒的免疫主要依赖于 A. 体液免疫 B. 补体的作用 C.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D. 抗生素的使用 E. 细胞免疫 13. 肠热症病人发病1周内,检出伤寒沙门菌阳性率最高的方法是 A. 尿培养 B. 血培养 C. 粪便培养 D. 痰培养 E. 胆汁培养 14. 疑为肠热症的病人常需抽血做细菌学检查,什么时期采血样最好 A. 发病第1周 B. 发病第2周 C. 发病第3周 D. 发病第4周 E. 疾病恢复期 15. 肠热症并发症之一是肠穿孔,其原因是 A. 细菌的直接作用 B. 肠梗阻所致 C. 肠壁淋巴组织发生超敏反应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概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主要累及直肠、结肠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以及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该病迄今病因未明,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患病率一直很高,但是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被完全阐明,在治疗上仍存在较多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而且还存在一定的癌变率[1]。本文重点讨论祖国医学运用中药内服及灌肠等综合疗法在治疗本病上取得一些较好疗效。 二、病因病机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与自身免疫损伤、遗传、感染、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近年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与血液高凝状态存在相关性,微血栓形成可能是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持续的高凝状态可能与患者的临床进展有关,具有促进炎症发生发展的作用。有研究发现,有血栓形成的疾病的病理过程及临床并发症与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有密切的关系。何灏澜等[2]研究发现组织因子多表达在溃疡周围粘摸组织中的胞膜和胞浆,呈现棕黄色为阳性,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组织因子抑制剂多表达为溃疡周围粘摸组织中胞浆内棕黄色细小颗粒,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 祖国古医籍中并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但根据其症候学特点,应属“泄泻、“久痢”、“休息痢”等范畴。《素问·太阴阳明》篇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腑,入五腑则腹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中医较早认识到这一疾患,认为病位在大肠,但病理基础在脾虚。其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病后体虚、禀赋不足等密切相关。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复杂,有内因和外因之分 ,内因主要为内伤七情、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劳倦所伤;外因主要为外感湿热、疫毒之邪[3]。其基本病机变化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大小肠失司泌浊、传导;肝主疏泄,调节脾运;肾主命门之火,

假膜性肠炎的诊断与鉴别

假膜性肠炎的诊断与鉴别 发表时间:2012-09-04T09:34:33.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2期供稿作者:金玉善[导读] 伪膜性肠炎是主要发生于结肠的急性黏膜坏死性炎症,并覆有假膜。 金玉善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院集团让北医院 163114)【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171-02 【摘要】伪膜性肠炎是主要发生于结肠的急性黏膜坏死性炎症,并覆有假膜。现已证实是由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的毒素引起。目的讨论假膜性肠炎的诊断与鉴别。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查体发现腹部压痛、反跳痛,严重者似急腹症或急性肠梗阻的体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便常规镜检有白细胞,便潜血阳性。【关键词】假膜性肠炎诊断鉴别伪膜性肠炎是主要发生于结肠的急性黏膜坏死性炎症,并覆有假膜。现已证实是由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的毒素引起。病情严重者可致死。 一病因 假膜性肠炎患者辨中分离出的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能产生具细胞毒作用的毒素和肠毒作用的毒素,前者是假膜性肠炎的重要致病因素。毒素可造成局部黏膜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致使组织缺血坏死,并刺激黏液分泌与炎性细胞等形成假膜。广谱抗生素应用之后,特别使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的应用,抑制了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使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得以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致病。 本病也可发生与手术后,特别使胃肠道肿瘤手术后以及其他有严重疾病如肠梗阻、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心力衰竭、败血症等患者,这些病例一般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极度低下或因病情需要而接受抗生素治疗,肌体的内环境发生变化,肠道菌群失调,有利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繁殖而致病。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及其毒素为本病致病因素,但便中毒素的效价高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不平行。由此说明该毒素并非影响疾病严重程度的惟一因素。 二病理生理 假膜性肠炎主要发生在结肠,偶见于小肠等部位,病变肠腔扩张,腔内液体增加。遍布肠黏膜的肉眼观察,可见凝固性坏死,并覆有大小不一、散在的斑点状黄白色假膜。严重者假膜可融合成片,并可见到假膜脱落的大、小裸露区。显微镜下可见假膜系由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黏蛋白及坏死细胞碎屑组成。黏膜固有层内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重者腺体破坏断裂,细胞坏死。黏膜下层因炎性渗出而增厚,伴血管扩张、充血及微血栓形成。坏死一般局限于黏膜层,严重病例可向黏膜下层伸延,偶有累及肠壁全层导致肠穿孔。 三临床表现 1.腹泻是最主要的症状,多在应用抗生素4~10日内或在停药1~2周内,或于手术后5~20日发生。腹泻程度和次数不一,轻型病例,大便每日2~3次,可在停用抗生素后自愈。重者有大量腹泻,大便每日可30余次之多,有时腹泻可持续4~5周,少数病例可排除斑块状的假膜,血便少见。 2.腹痛为较多见的症状。有时很剧烈,可伴腹胀、恶心、呕吐,以致可被误诊为急腹症。手术吻合口漏等。 3.毒血症表现包括心动过速、发热、谵妄以及定向障碍等表现。重者常发生低血压、休克、严重脱水、电解质失衡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少尿,甚至急性肾功能不全。 四检查 1.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增多,多在10000~20000/mm3以上,甚至高达40000/mm3或更高,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便常规检查无特异性改变,仅有白细胞,肉眼血便少见。有低白蛋白血症。电解质失平衡或酸碱平衡失调。粪便细菌特殊条件下培养,多数病例可发现有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生长。便内细胞毒素检测有确诊价值,将患者粪的滤液稀释不同的倍数,置组织培养液重,观察细胞毒作用,1:100以上有诊断意义。污泥梭状芽胞杆菌抗毒素中和试验常阳性。 2.内镜检查在高度怀疑本病时,应及时作内镜检查。本病常累及左半结肠,而直肠可无病变。乙状结肠镜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如病变在右半结肠,则需要用纤维结肠镜检查。如在初期未发现典型病变者尚需重复进行。内镜肉眼观察:在早期或治疗及时者,内镜可无典型表现,肠黏膜可正常或仅有轻度充血、水肿。严重者可见到黏膜脆性增强及明显溃疡形成,黏膜表明覆有黄白或黄绿色假膜。 3.X线检查腹部平片可显示肠麻痹或轻、中毒肠扩张。钡剂灌肠检查可见肠壁增厚,显著水肿,结肠袋消失。在部分病例尚可见到肠壁间有气体,此征象为部分肠壁坏死,结肠细菌侵入所引起或可见到溃疡或息肉样病变表现。上述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故诊断价值不大。空气钡剂对比灌肠检查可提高诊断价值,但有肠穿孔的危险,应慎用。 五诊断与诊断标准 1.中老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多数起病急骤。 2.多有应用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等广谱抗生素病史。 3.在应用抗生素期间或停用抗生素短期内,出现发热、腹痛、腹泻,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每日大便可达30余次,有时可有伪膜排出,严重者出现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 4.查体发现腹部压痛、反跳痛,严重者似急腹症或急性肠梗阻的体征。 5.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便常规镜检有白细胞,便潜血阳性。 6.difficile毒素鉴定便内difficile毒素检测阳性。 7.X线检查钡剂灌肠检查可见肠壁增厚,显著水肿,结肠袋消失。 8.内镜检查发现病变主要累及左半结肠,也可累及右半结肠、直肠,小肠偶见。呈连续性肠道受累,早期可见结肠黏膜充血、水肿,肠腔中附有清色黏稠分泌物或有散在小圆形浅溃疡,严重者则见黏膜表面覆有黄白或黄绿色假膜。 9.黏膜活检为急性或慢性炎症。

小儿细菌性肠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细菌性肠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3-02-25T16:26:56.3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曹莉梅[导读] 目的观察分析小儿细菌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曹莉梅(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人民医院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3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细菌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入组 58例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细菌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治疗,观察组29例采用口服头孢克肟颗粒联合整肠生治疗。结果根据临床疗效评分标准,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孢克肟联合整肠生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效果优于阿莫西林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小儿细菌性肠炎临床治疗头孢克肟整肠生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167-02 近年来,小儿腹泻疾病病例明显上升,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疾病[1]。细菌性肠炎是引起小儿腹泻的重要病因之一,由于细菌感染病原种类繁多,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情况较严重,因此,细菌性肠炎患儿诊治是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治疗难点之一[2]。本研究通过观察58例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细菌性肠炎患儿治疗情况,为小儿细菌性肠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组58例细菌性肠炎患儿,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0-7岁。急性发病,病程均1周以内, 符合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发热、呕吐,大便呈粘冻状或脓血便,大便次数3次/d以上,所有患儿治疗前未服用过抗生素。实验室检查:大便镜检可见粘液、少许脓细胞与红细胞,大白细胞含量大于++/HP。大便细菌培养:志贺菌感染27例,沙门菌感染21例,大肠埃希菌感染4例,肠球菌感染3例,痢疾杆菌感染3例。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 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2岁以下患儿114mg/次,每日2次;2-7岁患儿228 mg/次,每日2次。观察组:口服头孢克肟颗粒(商品名:世福素,广州白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岁以下患儿50mg/次,4-6岁患儿100mg/次,每日3次,7日为1疗程。在口服头孢克肟颗粒的基础上,口服整肠生,250mg/次,每日3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1998年全国腹泻防治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3]:①显效:治疗3天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②有效:治疗5天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③无效:治疗5天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无明显好转甚至恶化。 1.4 统计方法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头孢克肟联合整肠生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总有效率优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96.6% vs 82.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有效率% 对照组 29 16 8 0 82.8 观察组 29 19 9 0 96.6 3 讨论 腹泻是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常伴有排便次数增多、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容易造成婴幼儿营养不良与生长发育障碍。细菌感染是引起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致病菌为志贺菌,沙门菌属、大肠埃希菌等。儿童发生腹泻时,家庭用药往往以抗菌药物为主,医院治疗也常使用各种抗菌药物,且用药存在盲目性,易导致细菌耐药和菌群失调。为了避免抗生素滥用,临床诊断细菌性肠炎时,均应做常规粪便细菌培养及相应菌株的药敏试验[4]。文献报道[5],小儿细菌性肠炎的大便培养加药敏试验报告90%以上的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但由于诺酮类抗菌药物易对幼儿的骨骼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治疗小儿肠道细菌性感染常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发生肠道细菌感染时常伴随菌群失调,微生态疗法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袭,有利于控制腹泻。本组研究中,我们观察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治疗与头孢克肟联合整肠生治疗之间疗效差异,结果表明,头孢克肟联合整肠生组疗效更优,两者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头孢克肟联合整肠生能有效杀死致病菌,同时通过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消化链球菌生长, 有效地增加肠道有益菌群的种类及数量,对加快患儿消化道症状及全身症状的恢复具有确切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敬顺,戈建军,敏保亚等.364例腹泻患几的临床观察[J].天津医药,2004,32 (9):543. [2] 喻华,晏江丽.儿童腹泻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8):533-53. [3] 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 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8,13(6):381 -384. [4] 梁小辉,小儿细菌性肠炎60 例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4):942. [5] 罗玉蓉,谢晓丽.50例小儿细菌性肠炎病原菌及药敏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 2006, 12(1):26-27.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效果.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效果 你正在浏览的临床医学论文是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本组用美沙拉嗪治疗非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36例,1 g/次,3次/d。结果完全缓解25例(69.44%),有效6例(16.66%),无效4例(11.11%)。1例急性爆发型合并肠穿孔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在我国近 年来有增加趋势[1]。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我院共收治3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3~42岁,平均3 2.5岁。病史:6个月~12个月16例,13月~24月8例,25月~30月6例,31月以上6例。本组病例均为非初发型病例。 1.2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大便次数最多12次/d,最少3次,平均6次。有腹痛-腹泻-疼痛缓解的规律。贫血28例,低蛋白血症16例。肠外表现:外周性关节炎4例,口腔复发性溃疡3例;全部患者均经结肠镜检查确诊。治疗经过:本组患者均不规则的应用过柳氮磺吡啶。 1.3 临床分型慢性复发型28例(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慢性持续型7例(症状持续,间以加重的急性发作),急性爆发型1例(急性起病,病情严重全身毒血症状明显,可伴有并发症)。 1.4 方法患者用美沙拉嗪片3.0 g/d,分3次口服,8周为1个疗程。对于急性发作患者,同时给予泼尼松40 mg/d。治疗前后均行血、尿及大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疗程结束后7 d内给予结肠镜活检。 2 结果

结肠炎症状及治疗

结肠炎症状及治疗 一、疾病概述 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以结肠的溃疡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二、结肠炎病因 1、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的变化,如饮食、作息等,都提示可能和结肠炎发病相关 2、遗传因素。结肠炎的另一个重要现象是其遗传倾向。通常一级亲属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3、感染因素。结肠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一些结肠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相似,因而有些人认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虽然在粪便中未能检致病菌、病毒或真菌。但每当发病时,使用抗生素则有不同程度控病情和治疗效果,这说明抗生素具有抑制大肠杆菌及其它致病菌,可减低临床症状,故一般认为都与感染有关。 4、免疫因素。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本病并发自身免疫病者较多,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使病情缓解,在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查到抗结肠上皮细胞抗体,所以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另外,某些患者感染肠道菌后,可与结肠上皮细胞抗原起免疫反应,损伤结肠粘膜,从而引发结肠炎。 三、结肠炎症状 1、腹泻 结肠炎早期的主要症状,以粘液脓血便最为常见,每日数次至10次不等,常反复发作,多因饮食不当、情绪激动、过度疲劳诱发。 2、腹痛 轻度病人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 一般多为隐痛或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右下腹亦可出现压痛,有时能触及痉挛的结肠。 3、便秘 大便秘结,4~5日排便一次,粪便如羊屎样,甚至不吃泻药不能通便。

4、里急后重 常有便意,腹中疼痛有重坠感,如厕时又无便感或排的很少。 5、其他症状 腹胀、消瘦、乏力、肠鸣、失眠、多梦、怕冷; 严重者有发热、心跳加速,以及衰弱、贫血、失水、电解质平衡推敲和营养障碍等表现。 四、结肠炎类型 一、按病情分 1、轻度型 此症型最多见,通常只累及结肠的远端部分(即乙状结肠),起病慢、症状轻。 可见轻度腹泻,每天少于4次,或与便秘交替,便中不含或仅有少量血液粘液。 无全身症状。 2、中度型 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起病突然,腹泻每天多于4次,多为稀便和血便,腹痛较重。 有轻度全身症状,表现为低热,体重减轻,食欲减退。可有肠道外表现。 3、重度型 起病急骤,有显著的腹泻,每日多于6次,伴血便或粘液脓血便,腹痛严重。 有发热、倦怠、消瘦、贫血等全身表现。 二、按病程分 1、初发型 无既往病史而为首次发作,病情轻重不等,可转为其他类型。 2、慢性复发型 临床最多见,病变范围小,症状较轻,往往有缓解期,但易复发,预后好,多数以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有效。 3、慢性持续型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病理特点及其临床 意义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朱云,张南征,潘武,杜文琪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摘要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分级的方法描述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以及53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者的内镜、病理组织学特点。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本组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级主要分布在Ⅱ~Ⅲ级,占59.8%。病理组织学分级主要分布在Ⅲ~Ⅳ级,占79.9%(r=0.1692,P=0.0122)。经治疗后4周~8个月间,5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内镜分级由治疗前的Ⅲ~Ⅳ级向Ⅰ~Ⅱ级转归,而病理组织学分级Ⅳ级为22.7%(r=0.3007,P=0.0287)。内镜分级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两者间均无相关性。结论本组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描述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以及疗效有不一致性。早期诊断以及近期疗效的判断不仅应依靠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所见,更应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分级;内镜;病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rades of mucosal biopsy and endoscopy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Methods 219cases of ulcerative colitis and53treated cases were evaluated by grading pathology and endoscopy.The results were processed to calculate the 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Resul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n-doscopy grade and biopsy degree was(r=0.1692,P=0.0122)in the219cases of acute ulcerative colitis;and was (r=0.3636,P=0.0075)and(r=0.3007,P=0.0287)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pectively,in the53patients with clini-cal remission.Conclusion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clinical endoscopic and pathologic grades in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The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rapy should be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endoscopic and pathologic finding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Key words:ulcerative colitis;grade;endoscopy;pathology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为临床较常见疾病,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提高以及结肠镜的广泛应用,我国确诊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