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共27套97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课时同步练习题汇总

(共27套97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课时同步练习题汇总

(共27套97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课时同步练习题汇总
(共27套97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课时同步练习题汇总

(共27套97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课时同步

练习题汇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沁园春长沙

(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

一、基础巩固(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沁.园春(qìn)给.予(jǐ)

思忖.(cěn) 挥斥方遒.(qiú)

B.休憩.(qì) 筵.席(yàn)

鱼翔.浅底(xiáng) 橘.子洲头(jú)

C.百舸.(gě) 修葺.(qì)

擢.升(zhuó) 莘.莘学子(xīn)

D.寥廓

..(liáo kuò) 赡.养(shàn)

福祉.(zhǐ) 浪遏.飞舟(è)

解析:选D A项,“忖”应读cǔn。B项,“筵”应读yán。C项,“莘”应读shē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漫江碧透轻歌慢舞火势蔓延漫无边际

B.苛政如虎峥嵘岁月道路坎坷沉疴痼疾

C.苍茫大地苍海桑田天下苍生满目疮痍

D.谁主沉浮安祥自在材料翔实吉祥如意

解析:选B A项,慢—曼。C项,苍海—沧海。D项,安祥—安详。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写出了不少激浊扬清

....的好文章。

B.没有中国共产党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

....,中国的独立解放是不可能的。

C.中学生正处于风华正茂

....的时代,应该好好学习。

D.有一些人打着行为艺术的旗号,公然在大街上或袒胸露背,或披头散发,意气风发

....,哗众取宠,其行为为世人所不齿。

解析:选D A项,“激浊扬清”,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B项,“中流砥柱”,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C项,“风华正茂”,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D项,“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属于褒义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B.古代神话虽然玄幻诡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入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解析:选B A项,搭配不当,“充满”与“辩证法”不搭配。C项,成分赘余,应去掉“就”字。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希望该过程中不仅技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艺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5.下列诗句都是描绘秋景的,与《沁园春长沙》意境相似的一项是(3分)()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解析:选B B项中的诗句与《沁园春长沙》的意境均比较壮美,都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A、C、D则比较感伤肃杀。

6.在下面的句子空白处填上恰当的上下句。(6分)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2)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5)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6)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二、阅读鉴赏(19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6分)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1965年5月7.依次写出这首词押韵的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寻找诗词中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答案:山、颜、端、看、寰、间、还、攀。

8.摘出这首词写景的句子,并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4分)

(1)写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景物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概括景物特点应根据所写意象并联系诗句的内容作概括。

答案:(1)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2)生气蓬勃,充满活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3分)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9.毛词原稿是“梅也不争春”,后改“梅”为“俏”,这一改好在哪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去“梅”字,使全词处处写梅而字字无梅,收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B.改“俏”字以后,两个“俏”字相连,使上下阕衔接更紧凑,音韵更和谐。

C.“俏”字体现梅花比其他花更美丽、娇艳。

D.用“俏”字突出梅花谦逊自处的高尚品德。

解析:选C C项,从原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可知没有其他花。

10.这两首词都写到了梅花的生存环境,这些描写对表现梅花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词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6分)

(1)毛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3分)

(2)陆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理解能力。要注意知人论世,关注词人的生平经历,同时注意分析描写形象的词语,如毛泽东词中的“只把春来报”“她在丛中笑”等,陆游词中的“愁”“任”“香如故”等。

答案:(1)飞雪、悬崖、百丈冰坚强不屈、以苦为乐

(2)驿外、断桥边、黄昏、风和雨遗世独立、寂寞、孤独

1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各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毛词最后两句表现了成功不居功、胜利不骄傲的谦逊自处、豪迈大度的崇高品格;陆词最后两句表现了虽屡遭挫折打击,仍永葆高洁情操的坚贞意志。

三、表达交流(10分)

12.参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一首歌颂毛泽东同志的短诗。要求:必须用一个比喻;不超过50个字。(4分)

示例:

你,

就是那只,

主宰沉浮的雄鹰。

此刻,

翱翔于橘子洲头的上空。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你,

就是那位,

领航方向的舵手。

此时,

谋划于陕北高原的窑洞。

13.毛泽东的诗词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句至今脍炙人口。请你为“毛泽东诗词朗诵会”的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要求:不少于60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要突出结束语的特点,即带有总结性;其次,要恰当地引用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以突出这次朗诵会的主题;最后,语言要连贯并富有激情。

答案: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让我们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课时跟踪检测(七)记念刘和珍君

(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山阿.(ē)浸渍.(zī)

长歌当.哭(dàng) 攒.射(cuán)

B.绯.红(fēi) 尸骸.(hái)

不惮.(dàn) 殒.身不恤(yǔn)

C.菲.薄(fěi) 寥.落(liáo)

赁.屋(lìng) 干.练(gàn)

D.桀骜.(ào) 踌躇.(chú)

喋.血(dié) 黯.然(yīn)

解析:选B A项,“渍”应读zì。C项,“赁”应读lìn。D项,“黯”应读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惨淡诧异间牒欣然前往

B.和霭编辑惩创殚精竭虑

C.暮霭立仆流言陆续引退

D.流逝洗涤凶残绝秘文件

解析:选C A项,牒—谍。B项,霭—蔼。D项,秘—密。

3.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亮》真是长歌当

...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B.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因为远的不说,十分欣赏

少游诗词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就曾数度入相,广有羽翼

....,政治人脉极旺。

C.“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文天祥虽已就义七个多世纪,但他为国家

社稷殒身不恤

....的品德,毁家纾难、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万古。

D.自从电影《疯狂的石头》以挟山超海

....之势席卷全国之后,轻松搞笑的影片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鸡犬不宁》《大电影》等都纷纷以恶搞、搞笑为吸引观众的卖点。

解析:选C A项,“长歌当哭”,指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不能用于形容歌唱。B项,“广有羽翼”,指到处都有帮凶,是贬义词,与语境不合。D项,“挟山超海”,比喻根本做不到的事,不能用于形容气势。

4.依次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________。我已经出离________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________;以我的最大________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________。

A.悲愤愤恨悲痛哀痛痛苦

B.悲哀愤恨悲凉痛苦苦痛

C.悲哀愤怒悲凉哀痛苦痛

D.悲愤愤怒悲痛痛苦痛苦

解析:选C此题可选第三个空作切入点,“悲痛”是伤心的意思,“悲凉”是悲哀凄凉的意思,“深味”的应该是“悲凉”,故排除A、D两项;再根据第四个空可知答案为C项。

5.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组是(3分)()

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反复)

B.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反语)

C.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

杀了。(反语)

D.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比喻)

解析:选B B项,这句话并没有正意反说。用了比喻,“‘流言’的种子”比喻流言的材料。

二、阅读鉴赏(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节选)

林语堂

①今日是星期日,稍得闲暇,很想拿起笔来,写我这三天内心里的沉痛,但总不知从何说起。因为三天以来,每日总是昏头昏脑的,表面上奔走办公,少有静默之暇思索一下,但是暗地里已觉得是经过我有生以来最哀恸的一种经验;或者一部分是因为我觉得刘杨二女士之死,是在我们最痛恨之敌人手下,是代表我们死的;一部分是因为我暗中已感觉亡国之隐痛,女士为亡国遭难,自秋瑾以来,这回算是第一次;而一部分是因为自我到女师大教书及办事以来,刘女士是我最熟识而最佩服嘉许的学生之一。

②三月十八日即她死的早晨八时许,我还得了刘女士的电话,以学生自治会名义请我准停课一天,因为她说恐怕开会须十一时才能开成,此后又恐怕还有游行,下午一时大家赶不回来。我知道爱国运动,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素来最热烈参加的,并非一般思想茅塞之女界所可比,又此回国民大会,纯为对外,绝无危险,自应照准,还告诉她以后凡有请停课事件,请从早接洽,以便通知教员,不知道这就是同她说话的末一次了。到下午二时我因要开会到校,一闻噩耗即刻同许季茀先生到国务院,而进门开棺头一个已是刘女士之尸身,计前后相距不过三数小时。闭目一想,声影犹存,早晨她热心国事的神情犹可涌现吾想象间,但是她已经弃我们而长逝了。

③刘女士是全校同学钦爱的领袖,因为她的为人之和顺及对于校事之热心,是全校同学异口同声所称赞的。功课上面,是很用功,是很想自求进益的一个人,看见她的笔记的人大都可以赞同,而且关于公益事宜尤其是克己耐苦,能干有为,足称为中国新女子而无愧。我本知她是很有希望的一个人才,但是还不十分知道底细,到许季茀先生对我详述,才知道她是十分精干办事灵敏的女子。上回女师大被章、刘毁残,所以能坚持抵抗,百折不挠而有今日者,实一大部分是刘女士之功,可称为全学革命之领袖。处我们现今昏天黑地,国亡无日,政治社会思想都须根本改造的时期,这种热心有为,能为女权运动领袖的才干,是何等的稀少,何等的宝贵!

④记得有一天很冰冷的晚上,到十时,刘女士才独自一人提了一个极大的皮箱来我家里。这是两月前女师大演剧的第二天,是为还借用的衣服来的。因为到各家去分还,所以跑到这里来已经时候很晚而十分疲倦了,但是她还是说“不累”,仍旧笑容地谈到前夜演剧的情况,个人的功劳,好像全不在心上。我方明白女师大之所以能有奋斗到底的成绩,

是因为有这种人才。

⑤在我的书桌上,有一本刘女士的英文作文簿,是她死的前一日交来的,一直到现在总是不忍翻开看。今天毅然开看,最后一篇的题目是:“Social Life in the College”,后记Mar.,16,1926,就是她死前二天做的。刘女士每对自己的英文懊悔程度太差,以前旷课太多,其实一看她的英文倒是很流畅通顺的。这一篇文中有很可引起我们感叹之语,很可以使我们知道她求学的心切及上回因受摧残而旷学是如何必不得已之事。

(有删改)

6.阅读第①段,回答“很想拿起笔来,写我这三天内心里的沉痛,但总不知从何说起”的原因是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经历了“我”有生以来最哀恸的事情;②刘杨二女士死在我们最痛恨之敌人手下;③已感觉到亡国之隐痛;④女士为亡国遭难;⑤刘女士是“我”最佩服嘉许的学生之一。

7.第④段写刘和珍一天晚上来到“我”家一事,为了说明第③段中的哪一句?(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关于公益事宜尤其是克己耐苦,能干有为。

8.第④段里的“仍旧笑容地谈到前夜演剧的情况”一句,与《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哪些句子相似?林语堂和鲁迅谈及刘和珍这一性格特征的意图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似句:①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②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③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④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意图:揭露敌人残暴、凶狠、滥杀无辜的罪行。

9.综观全文,林语堂是从哪几个方面悼念刘和珍君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五个方面悼念刘和珍君:①参加学生运动的情况;②与刘和珍生前交往的情

况;③刘和珍认真读书,严格要求自己;④热心公益之事,克己耐苦,能干有为;⑤对敌斗争坚决,百折不挠。表达了林语堂先生对刘和珍的追忆、痛悼、怀念、赞许之情和对敌人杀害爱国青年的痛恨。

三、表达交流(15分)

10.2015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9周年纪念日,如果让你组织一场纪念活动,请你选择一个角度,为此次活动写一则主题词。(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纪念不只是缅怀,更多的是要继承;继承不只是为了吸收,更多的是要创新。

11.为下面这段话填写一个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使语段完整严密。(不超过20个字) (4分) 大凡成就卓越的作家,都是用人格和个性抒写作品,用作品表现人格和个性。当我们吟诵李白、杜甫诗篇的时候,自然会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风貌和个性特征在字里行间涌动和闪耀;当我们捧读鲁迅、闻一多作品的时候,自然要被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艺术魅力征服。究竟是他们的人格魅力还是他们的作品魅力使他们名垂千古,成为永恒?我想: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个语段讲作品跟人的个性和人格的密切关系。第一句谈有成就的作家都是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的,第二句列举李白、杜甫、鲁迅、闻一多的作品和人格的双重魅力来证实第一句话,而第三句则是提出一个问题:人格魅力还是艺术魅力?显然,我们可以顺水推舟、顺理成章地得到答案。

答案:人融于文,文表现人,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12.下面的挽联是刘和珍的未婚夫方其道写的,请从备选项中选择序号填空。(6分) 备选:①疆场空有约②死难同穴③劳燕惜分飞④六载订婚成一梦⑤白宫溅血泣黄泉

⑥内除国贼

上联:生未同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外抗强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答题时要注意上下联字数相同,结构相似,内容相对或相关,平仄可不作要求。

答案:上联:②③④下联:⑥①⑤

课时跟踪检测(三)大堰河——我的保姆

(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3分)()

A.火钵.(bō)大堰.河(yàn)

擂.台(lèi) 漂泊.(bó)

B.璀璨.(càn) 憧.憬(chōng)

青苔.(tái) 躯壳.(ké)

C.皎.洁(jiǎo) 省.悟(xǐng)

冰屑.(xiè) 忸怩

..(niǔní)

D.瓦菲.(fēi) 悱.恻(fěi)

门扉.(fēi) 团箕.(jī)

解析:选B B项,“壳”应读qi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保姆永保青春碉堡襁褓

B.炕头沆瀣一气引亢伉俪

C.典押蜚短流长韭黄坟幕

D.苔藓亭台楼阁懈怠抬杠

解析:选D A项,保—葆;B项,亢—吭;C项,幕—墓。

3.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看见了雪就联想起大堰河“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想起她冷寂的故园,也想起昔日在她怀中膝下的温暖……对往事的________、对逝者的________、对人生的________、对世界的________,完全融汇在感性的长河之中。

A.追怀讴歌慨叹愤懑

B.讴歌慨叹追怀愤怒

C.慨叹追怀讴歌怀疑

D.追怀慨叹讴歌愤慨

解析:选A“追怀”,指回忆,追念,与“往事”搭配比较合适。“讴歌”是“歌颂”的意思,根据原句歌颂的只能是“大堰河”,才符合原诗的主题。“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与“人生”搭配,表达对人生境遇的感触和叹息。“愤懑”,气愤,抑郁不平,与“世界”搭配,表达对世界不公平的愤慨。故选A。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中描写了他在父母家里的忸怩不安

....和对大堰河感情上的依恋,反映了诗人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的萌芽。

B.诗中,没有剑拔弩张之势,没有咄咄逼人

....之感,他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娓娓动听的陈述之中。

C.全篇不断地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在反复的吟咏中,诗人的感情凝重隽永、

意犹未尽

....。

D.大堰河多么渴望能和她的乳儿、儿媳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

解析:选C C项,“意犹未尽”指还没有尽兴。词义与语境不符。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20世纪30年代末有一位诗人在上海见到艾青时,激动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那么,它的永不枯竭的源头,就是“大堰河”

②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

③但是,如果我们把拥有半个多世纪创作历程并在国内外获得崇高声誉的艾青的诗歌,比喻为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

④尔后许多年中,也有一些人把“大堰河”误解为一条河流

⑤它的情愫,它的主题,它的美,都可以从这个源头找到答案

A.②③①④⑤B.④①③⑤②

C.②④③①⑤D.④②③⑤①

解析:选C解答连贯排序题,判断首句很关键,根据句中省略号前面“德国有……埃及有尼罗河”可判定②句是最恰当的衔接,然后④紧承②叙述一些人对“大堰河”的误解,接着根据“但是”“那么”“它……这……”等连词或代词可排定后面三句顺序为③

①⑤,故答案应选C。

二、阅读鉴赏(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8题。(10分)

呵,母亲

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啊,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6.这首小诗第1节写了什么内容?具有怎样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1节诗描写了梦境中母亲给“我”理鬓发、“我”紧牵母亲衣襟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7.诗人为什么说原来“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而现在“戴着荆冠”却“不敢呻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我”现在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孤单无依,没有人疼爱“我”,同情“我”,保护“我”。

8.诗人为什么用“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比喻自己对母亲的怀念?(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对母亲的怀念是“甜柔深谧”的,是持久永恒的,这种爱和怀念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而每当想起母亲时,诗人心中会有一种难言的敬爱、依恋和悲惋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10分)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9.试简要分析“礁石”这一形象。(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礁石》塑造的是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的扑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它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而且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象征。

10.现代诗歌中,有的诗体很自由,既不讲求格律,也不追求押韵,但有的则有较强的韵律感,如《礁石》,试说明《礁石》的押韵规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1节,二、四句押韵(来、开);第2节,一、二、四句押韵(上、样、洋)。两节都是传统的押韵法。

三、表达交流(15分)

11.下面四个比喻,意思连贯,本体、喻体分别含有递降关系。请选择新的本体和喻

体,仿写四个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5分)

祖国是一座花园,仿写:____________

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____________

小兴安岭是一朵花,____________

森林就是花中的蕊。____________

答案:学校是一条大江,/年级组就是大江的一条支流;/班集体是支流中的一湾清泉,/我就是清泉中的一滴水珠。

12.根据下列情景,把后面的文字扩展成一段话。要求:不超过40个字。(4分)

母亲正用慈祥、期待的目光看着我,这目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我感受到浓浓的母爱,鼓起奋发的勇气,鞭策我向人生的更高层次迈进。

13.下边是一幅剪纸画。请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修辞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我仰着头,凝视着您山花灿烂的笑靥;我踮起脚,聆听您山泉叮咚的话语;我捧着书,思索着您醍醐灌顶的讲解。

(示例二)您温暖的眼神像一阵春风,轻轻鼓励着我;您谆谆的教导像一场细雨,默默滋润着我;您高大的身影像一把大伞保护着我。谢谢您,妈妈!

课时跟踪检测(二)诗两首

(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倩.影(qiàn)青荇.(xìnɡ)

栉.风沐雨(jié) 呕.心沥血(ǒu)

B.漫溯.(suò) 笙.箫(shēnɡ)

桀骜不驯.(xùn) 从.容不迫(cónɡ)

C.彳亍

..(chìchù) 颓圮.(sǐ)

无济.于事(jì) 载.歌载舞(zài)

D.长篙.(ɡāo) 斑斓.(lán)

荒谬.绝伦(miù) 味同嚼.蜡(jiáo)

解析:选D A项,“栉”应读zhì。B项,“溯”应读sù。C项,“圮”应读pǐ。

2.对下列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比喻)

B.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顶真)

C.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借代)

D.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拟人)

解析:选C C项,应为比喻。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

“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

....的。

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

..

拈来

..,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

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

....,写下了这首诗。

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

....,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解析:选A B项,“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词汇和选用材料,此处应指思路畅通,用在此处不妥。C项,“举步维艰”,形容行动困难

或生活艰难,与语境不符。D项,“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与语境不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打破高考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无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B.“海洋二号”卫星可以连续有效监测风暴潮和巨浪等极端海洋现象,以及大洋中的锋面和旋涡的变化信息,为大洋渔业资源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C.安徽潜山县的天柱山以超高压变质带经典构造闻名世界,成为研究大陆动力学的典型地区,去年9月被正式荣膺“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D.由于徐志摩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充满着诗人气质的作家,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既表现出其旷世奇才的天真和浪漫,同时亦流露出生活在乌托邦之国的理想主义者的幼稚和可笑。

解析:选A B项,搭配不当,“监测”和“变化信息”不搭配,应该是“提供……信息”。C项,句式杂糅,去掉“被”,或将“荣膺”改为“授予”。D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造成主语缺失,删掉“由于”。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直到“五四”之前,中国诗坛还是旧诗一统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新诗的倡导者们主张废除陈旧的格律,其着眼点当然不仅仅在于形式。

②尽管旧诗曾有灿烂的过去,但到了20世纪初,已成强弩之末。

③它那固定的形式、格律,已使它很难容纳新的思想、新的内容。

④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即向旧诗所代表的传统思想与美学观念发起挑战。

⑤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读者的审美要求。

A.①④②③⑤B.②③⑤①④

C.①④③②⑤D.②①④⑤③

解析:选B文段的整体思路是从旧诗写到新诗,注意“它”“同时”等词语。

二、阅读鉴赏(2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8题。(10分)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6.概括这首诗的艺术构思和艺术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艺术构思:将现代人的“寻梦”思绪寄寓在一个寻找“金色的贝”的民间故事里,一虚一实,巧妙地交织为一体。

艺术特点:将类似民歌的夸饰、复沓与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为一体;用亲切的日常口语,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达出来。

7.《寻梦者》用美丽的象征意象唱出了美丽的寻梦者灵魂的歌,这首美丽的歌告诉了我们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必须付出人的一生;“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的时候,正是“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8.这首诗重点写的是什么内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重点写的是寻求“无价的珍宝”的精神历程,由金色的贝之所在,到逢到金色的贝的艰苦,由对金色的贝的丰美与价值的赞颂,再引向桃色的珠的艰难生成,最后写人生获得无价的珍宝之后的快乐与幸福。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7分)

死水①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1926年4月[注]①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缘起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所受到的歧视,写过多首爱国主义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正是这种为现实所打击了的爱和期望,成为本诗流露的思想感情的深层根基。

9.根据注释所提供的相关背景,结合诗歌,说说《死水》中“死水”的象征意义和诗人可能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死水》是诗人处于思想迷茫时期的心灵袒露。以一沟死水象征那个黏滞不动的、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一沟绝望的死水”是诗人对现实的否定,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批判立场。

10.诗中的“翡翠”“桃花”“罗绮”“云霞”都是美的事物,它们与“死水”有什么关系?(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丑恶的事物(死水)尽情美化自己,效果则更丑。对比鲜明,写出了死水的不可救药。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8分)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必背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课文 ★卫风·氓(背诵全文)《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涉江采芙蓉(背诵全文)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棘,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背诵全文)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背诵全文)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蜀道难(背诵全文)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二基础知识总结 沁园春·长沙 1、给加点字注音: 分泌( )沁园春( )百舸( ) 坎坷( )拜谒( )遏制( )竭力( ) 挥斥( )干坼( )遒劲( )酋长( )谩骂( )散漫( )花蔓( )惆怅( )稠密( )绸缪( )寥廓( )峥嵘( ) 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2、文学常识: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雨巷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寂寥( )彷徨( )彳亍( )颓圮( )舷梯( )娴熟( )悬崖勒马( )弦外之音( )按捺( )刚毅木讷( )方凿圆枘( )静谧( )猕猴( )所向披靡( )奢靡( )矫揉造作( )繁衍( )挑衅( ) 2、成语 悬崖勒马: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 再别康桥

青荇( )长篙( )蒿里行( )枯槁( ) 浮藻( )缫丝( )漫溯( )晦朔( ) 斑斓( )阑干( )波澜( )笙箫( ) 萧瑟( ) 大堰河—我的保姆 1、字音 大堰河( ) 荆棘( ) 火钵( ) 忸怩( )冰屑( )凌侮( )叱骂( ) 团箕( )给予( )碾了三番( ) 2、字形 大堰河/偃旗息鼓凌侮/诲人不倦 叱骂/诧异红漆/膝盖豆浆/船桨 辗转/碾了三番 3、词语 童养媳:旧社会中领养人家的女孩做儿媳妇,等儿子长大后结婚,叫童养童养的儿媳妇叫童养媳 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火钵:用来盛火取暖的瓦盆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小 团箕: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圆形器具,用来盛晒粮食等 典押:典和当 忸怩不安: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咒语:说希望人不顺利的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背诵篇目

高中语文必修一背诵篇目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诗两首》 (1)、《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2)、《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4、《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5、《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人教版高中语文目录必修一到必修

人教版高中语文目录必修一到必修五 2019-08-20 09:26:15 文/尹乙晴 高中语文都学了些什么?下面小编汇总的人教版高中语文目录,供大家参考。 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目录 第一单元 沁园春长沙 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 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 第三单元 记念刘和珍君 小狗包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包身工 飞向太空的航程 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目录第一单元 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 囚绿记 第二单元 《诗经》两首 氓 采薇 离骚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第三单元 兰亭集序 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 第四单元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我有一个梦想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目录第一单元 林黛玉进贾府 祝福 老人与海 第二单元 蜀道难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琵琶行并序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过秦论

师说 第四单元 动物游戏之迷 宇宙的边疆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4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目录第一单元 窦娥冤 雷雨 哈姆莱特 第二单元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单元 拿来主义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信条 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目录第一单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装在套子里的人 边城 第二单元 归去来兮辞并序 滕王阁序 逍遥游 陈情表 第三单元 咬文嚼字 说“木叶” 谈中国诗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成语积累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成语积累 教案 2014-05-13 18:47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成语积累 必修一 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25、百折不回:挫折。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挠。 26、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28、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29、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30、屏息以待: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31、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 32、婆娑起舞: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33、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34、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电子课本

必修一 1、《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必修五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教学目标: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草蛇灰线的结构特点。 3、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教学难点:林冲性格的转变。 教学重点:对小说的鉴赏和分析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因为拳打了镇关西,杨志是因为失了生辰纲!那么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作品及作者介绍 小说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流。《汉书? 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可见小说当时的地位。即使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主要内容。 作者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安,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 施作罗续。其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施作的。对于施我们现有的资料很少。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代表作《水浒传》。 作品《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 最高成就。《水浒传》不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而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它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中都曾提及。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元代出现了大批的水浒戏。这说明水浒故事是在不断发展中丰富和完善的。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在小说里有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他们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复习归纳

第五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就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往往表现主题,环境描写对主题一般起烘托,强化的作用,还要注意细节描写,体会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小说的特色:1、注意人物行动、语言的细节描写2、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心里变化,人物形象丰满,有善恶是非之分,好人身上有缺点,坏人身上有长处3、重视情节,故事完整性4、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5、叙述方式明显带着说书人印记6、现实主义传统,关注现实,7、回目往往是一副对联,提示章回的主要内容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插叙,顺叙,第三人称,个像,群像,丰满的圆形人物(性格丰富,甚至有相反的性格),反衬,详略得当,自然环境(风雪)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伏笔,烘托人物心情,线索,暗示人物命运) 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 表层的套子,伞,靴子,帷帐,深层的套子,思想的套子,可千万别出什么乱子,讽刺,情节戏剧化, 3.*边城………………………………………沈从文 民族大忧患意识,希望之歌,淡淡的忧伤,挽歌,爱情悲剧,上清水美人性美,桃花源般的幻想色彩和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图景, 你是好人,没做过坏事,追求美好,但不一定有好运,不一定有好结局,人生在生命瞬间的不确定性。 悲剧是人生的常态,不是付出了努力了就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但即使悲剧也不能放弃

追求,在跋扈的生活中,优雅地活着。 第二单元 出仕:出去做官 出世:鼓励人们逃离出尘世,归隐,自由自在,不为世俗名利所左右 入世:鼓励人们积极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价值,达,则兼济天下 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满屋,另外弥也有满的意思),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维持生活的本领),未见其术(找不到获得的办法)。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没有门路)。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本性)自然,非矫厉(造作勉强)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出仕),皆口腹自役(为了谋生糊口役使自己)。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ren三声,庄稼成熟),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补救);实迷途其未远(确实误入了迷途大概还不太远),觉今是而昨非(觉悟到回家是对的,做官是错误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行人)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人教版重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

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必背课文

必修1 沁园春·长沙(全文)毛泽东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雨巷(全文)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再别康桥(全文)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记念刘和珍君(二、四节)鲁迅 二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四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电子课本x

必修一 1《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 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 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 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 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 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古代文化常识整理(精)

必修一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 (1)文学常识填空 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__(体裁)史书,相传为_________末年_____国史官____________所著,主要记载了__________(朝代)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B.《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并称为“春秋三传”。 A《左传》《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编年体春秋鲁左丘明春秋 B《公羊传》《谷梁传》 (2)《左传》亦称《左氏春秋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4)关于古代战争中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烛之武退秦师》:战争要有“理由”,即使兵临城下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不仁”“不知”“不武”的来犯之师自觉理亏。 (5)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 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汉朝开始公之上设王爵;王爵只封给开国功臣。品级是官职的等级,与爵位是两码事。爵位是世袭的,品级不能世袭。 《荆轲刺秦王》 (1)《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我们学过其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荆轲刺秦王》。(3)荆卿:燕人称荆轲为荆卿。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4)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购,重金征求。邑,封地。 (5)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 (6)为变徵之声:发出变徵的声音。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音律度量 1,音律 古代有五音和七音,这个“音”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音阶,五音就是宫古代有五音和七音,这个“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音阶,商角徵羽,再加上变宫、变徵,就构成了七音,商角徵羽,再加上变宫、变徵,就构成了七音,与今天的七音阶对比是: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即1234567。七音中,以其中任何一音为主即作为乐曲主旋律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七音中,主音),就构成了一个调式,不同的调式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和表达功效主音),因而也能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例如《荆轲刺秦王》叙述荆轲一因而也能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例如《荆轲刺秦王》行出发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行出发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变徵之声”就是变徵调式,这种调式旋律苍凉悲壮,适宜于悲歌。变徵之声”就是变徵调式,这种调式旋律苍凉悲壮,适宜于悲歌。下文又有“复为羽声慷慨”“羽声”就是羽调式,下文又有“复为羽声慷慨”,羽声”就是羽调式,羽调式这种调式高亢激越,所以听后“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所以听后“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古代有六律,只古乐的十二个调,它包括黄钟、古代有六律,只古乐的十二个调,它包括黄钟、无射等六个阳律以及大吕等六个阴律,大吕等六个阴律,十二律不但各有特定的名称,十二律不但各有特定的名称,而且还有固定的音高,而且还有固定的音高,调等。如黄钟相当于今天西乐的C 调,无射相当于A 调等。 古代还有八音,是对乐器的统称,包括金(钟等)、石磬等)、丝古代还有八音,是对乐器的统称,包括金(钟等)、石(磬等)、丝)、)、(琴瑟等)、竹(管、箫等)等八类,每类包括若干种乐器,如《石琴瑟等)、竹)、箫等)等八类,每类包括若干种乐器,钟山记》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钟山记》“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噌吰者,周景王噌吰者,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无射”就是无射钟,无射”就是无射钟,因为此钟合于无射律;歌钟就是编钟,它常用于歌唱伴奏,所以称为因为此钟合于无射律;歌钟就是编钟,常用于歌唱伴奏,“歌钟”。歌钟” 中国民族乐器是中国音乐必不可少的组成,经数千年发展形成了品种中国民族乐器是中国音乐必不可少的组成,众多,曲目丰繁的态势,大致可分为合奏与独奏两大类。众多,曲目丰繁的态势,大致可分为合奏与独奏两大类。合奏乐器多为锣鼓、锁呐、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笛、笙、箫等等。独奏乐为锣鼓、锁呐、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箫等等。器通常以古琴、琵琶、二胡、板胡、笛子、筝等为主。器通常以古琴、琵琶、二胡、板胡、笛子、筝等为主。 下面对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曲调进行简要说明。下面对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曲调进行简要说明。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琵琶起舞换新声,——乐府曲调总是关山旧别情。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梅花落——曲调名。“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梅花落——曲调名。:黄鹤楼上吹玉笛,——曲调名如江城五月落梅花。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天飘落的景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长恨歌》)象。: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学反思(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后反思 首先谈谈这堂优质课做得较为成功的方面: 一、整个教学设计,简明精巧,删繁就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课堂的教与学,紧紧围绕“风雪”,抓住“风雪”在小说中的作用这个关键问题展开研讨,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本文的思想意义,了解了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体会到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进而提高欣赏古典小说的能力。由于教学设计比较合理,故本人在执教过程中能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经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感到解决长文短上的关键在于选好突破口,选好关键问题,不要面面俱到,只求突破一点,再由表及里,再由点到面,实现目标。这一点尤其适合我校大面积基础较为薄弱的高中生的学习情况。二、道德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也在过程中得以渗透。在理解“风雪”在文中主要作用过程中,结合人物及其在情节发展中的发展变化,让学生感受到了林冲这个人物在妥协中挣扎,在挣扎中最终走向反抗的飞跃,学生明白了“风雪”与“火”是对林冲人性的一次极大的考验,知道了封建社会黑暗现实,及人要在逆境中抗争才能有出路的道德情感方面的教育,真正让学生受到了“真、善、美”的熏陶。三、在这一堂课的教法上,我追求一个实字,即一定设法让学生有所得,或在知识方面,或在能力方面,或在思想认识、道德情操等方面,总要有所收获。应该说,我在这堂课里做到了,学生基本上都动手了,划出相关语句,并思考,且举手回答,体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有几个同学还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教无定法,各种教法本身无优劣之分,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关键要使用恰当,有效。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常见的,还是新颖的,只要能有课堂效益,就是好方法。虽然是优质课,但我认为不能靠靠搞花架子,那样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而我没有去过分追求形式的新颖,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课本,理解课文,这是阅读教学中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环。脱离教材的研读而进行空泛的延伸与拓展讨论,实际上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看似热闹,似乎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实际上,常常是议无定论,议而不决,模糊了学生的认识,谈化了对课文的研读,反而助长了夸夸其谈的浮夸风气。而我只是设计了一些具有合理的逻辑顺序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把一个较难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解决。当然要做好这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在教学中坚持不懈的进行,一定会提高自己扎实的教学功底。 常听语文老师感慨“语文教师太难当,语文最难教”。在本次教学的的实践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一、本人在执教过程中,对于教学节奏的控制还欠佳,表现有三:一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风雪在文中的主要作用”这一活动未能充分展开,学生的理解较浅显,我担心学生不能说到位而又影响时间,有些问题教师说得过多;二是最后对本节课内容的拓展也没有时间完成,只能匆匆展示出题目来,把他临时作为课后作业来处理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课堂的完整性;三是课件的使用与制作在细节方面没有把握好,出现了漏字的现象,幻灯片的展示时间也过快,学生跟不上速度,就是部分老师也没看到就一闪而过了。 二、这一堂课上,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问题主要在我的身上,由于自己的引导没做到深入浅出,学生要回答完整有一定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的热情,影响了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人上了这一堂优质课后的一些反思,不一定正确,谨请各位老师和评委指正,以促进本人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 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 (自读课文,以讨论、自由发言为主) 1.依靠揣摩词句,领会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2.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之美。 3.进行联想想象,体会小说中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第一课时 (课前布置预习,着重了解人物的性格、心理。) 一、导入新课 中篇小说《边城》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赞者认为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人性,作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沈从文笔下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因为在沈从文看来:“一部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故表现人性便是他创作的中心。沈从文神往于不受“近代文明”玷污更不受其拘牵的原始古朴的人性,他创作时往往去除现实生活中严酷的政治经济关系,而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追求一种“优美、健康”的生活。故而,他的作品游离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文学的大道上另辟蹊径,以抒写自然的人性为题材,从而寄托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反思。在他众多的作品中,中篇小说《边城》就是这类内容的代表。 二、简介作者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背课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背课文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