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择法”排序的动画演示

“选择法”排序的动画演示

“选择法”排序的动画演示
“选择法”排序的动画演示

课程设计任务书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航宇专业:工程力学班级:6403401

学号:200604034026 题目:“选择法”排序的动画演示

一、课程设计时间

2007~08第2学期第1~2周,共计2周,40学时。

二、课程设计内容

用控件数组技术实现动画,演示用选择法对数组(18,12,16,10,11,19,13,19)由大到小排序、元素变换的完整过程。

要求:准备换值的2个元素,使用显眼颜色、闪烁效果。

三、课程设计要求

程序质量:

?贯彻事件驱动的程序设计思想。

?用户界面友好,功能明确,操作方便;可以加以其它功能或修饰。

?代码应适当缩进,并给出必要的注释,以增强程序的可读性。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结束后,上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和源程序。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参见提

供的模板。

四、指导教师和学生签字

指导教师:________ 学生签名:________

五、成绩

六、教师评语

目录

需求分析------------------------------- 2 设计分析------------------------------- 2 关键技术------------------------------- 5 总结------------------------------- 7 完整程序------------------------------- 8 参考文献------------------------------- 11

需求分析

1.用控件数组技术实现动画,演示用选择法对数组(18,12,16,10,11,19,13,19)由大到小排序、元素变换的完整过程。

2要求:准备换值的2个元素,使用显眼颜色、闪烁效果3用户界面友好,功能明确,操作方便;可以加以其它功能或修饰

4代码应适当缩进,并给出必要的注释,以增强程序的可读性。

设计分析

1基本原理:运用选择法排序,用循环体实现,并通过设置颜色来展示动画。

2. 总体设计:选择法排序,将数组全部陈列出来,再用颜色区别相交换的两个数,分六步来实现,从而实现动态效果。

3详细设计:将数组都陈列出来,每一步就是数组变化的过程。第一列是出现原数组。第二列是第一步选择出最大的数和第一位的数进行交换。第三列是在剩余的数中悬出最大的数再和第二位的数进行交换。依次类推,直到将数

组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最后的一列既是所求。

关键技术

1、界面设计如下:

2、运行界面如下:

3、选择法排序程序如下:

For i = 1 To n

b(1, i) = a(i)

Label1(i).Caption = b(1, i)

Next i

For i = 1 To n - 1

max = i

For j = i + 1 To n

If a(j) > a(max) Then max = j

Next j

c(i) = max

b(i, max) = a(max)

t = a(i)

a(i) = a(max)

a(max) = t

For m = 1 To 8

b(i, m) = a(m)

Next m

Next i

4、结束语句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Unload Me

End Sub

总结

这次我的题目是选择法排序,通过这次实习,我知道了排序的基本程序段,并且解决了实现动画效果这一关键技术.在课设过程中,我遇到了重重困难,但通过老师的指点和自己查阅资料,我克服了困难,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同时我也了解了VB的出现是一场技术革命,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和好处,它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学好VB不仅是自己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完整程序

Option Base 1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1 To 8), max%, n%, i%, j%, t%, b%(8, 8), c%(7)

a(1) = 18: a(2) = 12: a(3) = 16: a(4) = 10: a(5) = 11: a(6) = 19: a(7) = 13: a(8) = 19

n = 8

For i = 1 To n

b(1, i) = a(i)

Label1(i).Caption = b(1, i)

Next i

For i = 1 To n - 1

max = i

For j = i + 1 To n

If a(j) > a(max) Then max = j Next j

c(i) = max

b(i, max) = a(max)

t = a(i)

a(i) = a(max)

a(max) = t

For m = 1 To 8

b(i, m) = a(m)

Next m

Next i

For i = 1 To 8

Label2(i).Caption = b(1, i)

Label3(i).Caption = b(2, i)

Label4(i).Caption = b(3, i)

Label5(i).Caption = b(4, i)

Label6(i).Caption = b(5, i)

Label7(i).Caption = b(6, i)

Next i

Label1(1).BackColor = vbRed: Label1(c(1)).BackColor = vbRed Label2(2).BackColor = vbRed: Label2(c(2)).BackColor = vbRed Label3(3).BackColor = vbRed: Label3(c(3)).BackColor = vbRed Label4(4).BackColor = vbRed: Label4(c(4)).BackColor = vbRed Label5(5).BackColor = vbRed: Label5(c(5)).BackColor = vbRed Label6(6).BackColor = vbRed: Label6(c(6)).BackColor = vbRed Label7(7).BackColor = vbRed: Label7(c(7)).BackColor = vbRed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End

End Sub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Dim o As Integer

For o = 1 To 8

If Label1(o).BackColor = vbRed Then Label1(o).Visible = Not Label1(o).Visible

If Label2(o).BackColor = vbRed Then Label2(o).Visible = Not Label2(o).Visible

If Label3(o).BackColor = vbRed Then

Label3(o).Visible = Not Label3(o).Visible

If Label4(o).BackColor = vbRed Then Label4(o).Visible = Not Label4(o).Visible

If Label5(o).BackColor = vbRed Then Label5(o).Visible = Not Label5(o).Visible

If Label6(o).BackColor = vbRed Then Label6(o).Visible = Not Label6(o).Visible

If Label7(o).BackColor = vbRed Then Label7(o).Visible = Not Label7(o).Visible

Next o

End Sub

参考文献

[1] 龚沛曾陆慰民杨志强编.《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明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基础排序总结(冒泡排序、选择排序)

1、冒泡排序 1.1、简介与原理 冒泡排序算法运行起来非常慢,但在概念上它是排序算法中最简单的,因此冒泡排序算法在刚开始研究排序技术时是一个非常好的算法。 冒泡排序原理即:从数组下标为0的位置开始,比较下标位置为0和1的数据,如果0号位置的大,则交换位置,如果1号位置大,则什么也不做,然后右移一个位置,比较1号和2号的数据,和刚才的一样,如果1号的大,则交换位置,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位置结束,到此数组中最大的元素就被排到了最后,之后再根据之前的步骤开始排前面的数据,直至全部数据都排序完成。 1.2、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Array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1, 7, 3, 9, 8, 5, 4, 6}; array = sort(array);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array[i]); } } public static int[] sort(int[] array) { for (int i = 1; i < array.length; i++) { for (int j = 0; j < array.length-i; j++) { if (array[j] > array[j+1]) { int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1]; array[j+1] = temp; } } } return array; } } 1.3、效率

3.4对数据进行排序

对数据进行排序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第三章第四节“对数据进行排序”。冒泡法排序算法是程序设计中的重要算法,又不容易理解,因此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冒泡法排序算法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掌握了数组的概念和应用,理解了解析法和穷举法两个典型算法,这些都为学习冒泡法排序的算法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冒泡法排序算法思想。 (2)学会用冒泡法对数据排序。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动画演示,思考相关问题,分析算法,画流程图,上机编程实践,掌握冒泡法排序算法的思想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会将自己的逻辑思维与计算机程序设计相结合的过程。 (2)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和设计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冒泡法排序原理。(2)运用冒泡法排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理解冒泡法排序中的趟、次等概念。(2)算法的优化。 五、教学方法 教法:演示法、讲授法、启发 学法:实践、协作、自主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看动画: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栏目中有一道题是观看录像,然后根据录像内容回答问题。下面也请同学们观察动画演示过程,然后回答问题。 2、师生问答: 师:这个动画描述了什么问题? 生:把一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相邻两个数两两比较,小的放到前面,大的放到后面。 师:第一趟比较多少次?第二趟比较多少次?一共比较了几趟? 生:第一趟比较9次,第二趟比较8次,依此类推,最后一趟比较1次,一共比较9趟。师:动画中是对10个数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如果对n个数进行排序呢?

【技术】2019年12月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考适应性考试高三技术试卷(含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高三年级技术试题 本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信息技术部分,第二部分通用技术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有关信息与信息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信息可以重复使用而不产生损耗 ②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不一定依附于某种载体 ③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④信息的加工和管理必须使用计算机才能完成 ⑤近代信息技术有摄影技术、微电子技术、广播和电视技术 A. ①③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⑤ 2.超文本标记语言用于描述网页的内容,该语言的简称为 A. POP3 B. HTTP C. SMTP D.HTML 3.使用UltraEdit软查看字符的内码,部分界面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字符“!”的十六进制码为“A1” B.字符“t”的十六进制码是“54” C.字符“师”的十六进制码为“BD CC” D.字符“10”的二进制码为“00110001 00110000” 4.对于数据库和数据表的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数据表中每一行称为一个字段,每一列称为一条记录 B.一张数据表中可以有多个“自动编号”数据类型字段 C. 数据表中的字段名可以在数据表视图中修改 D. 数据表中的记录可以在设计视图中添加、删除和修改 5. 下列3幅图均为800×600像素、24位色的BMP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 图2 图3 A.该三张图像中图3的存储空间最大 B.使用WinRAR软件将3幅图压缩为“A.rar”过程为有损压缩 C.若使用Photoshop软件另存为JPEG格式图像,则保存后图1的存储空间最小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考适应性考试浙江新高考资料群提供811176101

链式简单选择排序

题目: 链式简单选择排序 初始条件: 理论:学习了《数据结构》课程,掌握了基本的数据结构和常用的算法; 实践:计算机技术系实验室提供计算机及软件开发环境。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1)用户自己输入数据的个数和数据; (2)建立链表; (3)基于链表的排序算法实现。 2、数据结构设计; 3、主要算法设计; 4、编程及上机实现; 5、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包括: (1)设计题目; (2)摘要和关键字; (3)正文,包括引言、需求分析、数据结构设计、算法设计、程序实现及测试、结果分析、设计体会等; (4)结束语; (5)参考文献。 时间安排:2007年7月2日-7日(第18周) 7月2日查阅资料 7月3日系统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算法设计 7月4日-5日编程并上机调试 7月6日撰写报告 7月7日验收程序,提交设计报告书。 指导教师签名: 2007年7月2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2007年7月2日 链式简单选择排序 摘要:单链表为存储结构,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简单选择排序。一趟简单选择排序的操作为:通过n-1次关键字之间的比较,从n-i+1个记录中选出最小的记录并将这个记录并入

一个新的链表中,在原链表中将这个结点删除。 关键字:单链表,简单选择排序,结点,记录 0. 引言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软件设计的技术基础。《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要求之一是训练学生进行复杂的程序设计的技能和培养良好程序设计的风格,其重要程度决不亚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因此课程设计环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训练学生从事工程科技的基本能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极为重要的环节。基本要求如下: (1) 熟练掌握基本的数据结构; (2) 熟练掌握各种算法; (3) 运用高级语言编写质量高、风格好的应用程序。 因此在这个课程设计中我选择的是链式简单选择排序。这个实验的实验要求是利用单链表作为记录(数据)的存储结构,并且在记录好用户输入了数据之后对这组数据进行输出,然后对其进行排序,并且输出排序好的数据。 1.需求分析 (1)在这个实验中的数据的存储结构要求是用单链表,不是用数组,也不是循环链表也不是循环链表。 (2)这组数据的大小(即这组数据的个数)是由用户输入的。 (3)用户输入完数据之后,程序能自动的将这些数据(记录)用单链表存储起来。(4)用户输入完数据之后,程序要输出这些数据,以便用户查看自己是否输入错误。(5)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要自动进行排序操作。 (6)排序完了之后,程序可以自动的输出排序好的数据。 2.数据结构设计 在这个程序中用的存储结构是单链表,对于单链线性表的声明和定义如下: #define datatype int typedef struct Lnode { datatype data;//结点的数据域 struct Lnode *next;//结点的指针域

选择排序的算法实现

课题:选择排序的算法实现 授课教师:钱晓峰 单位:浙江金华第一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选择排序算法思想。 (2)初步掌握选择排序算法的程序实现。 2.能力目标:能使用选择排序算法设计程序解决简单的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难点:选择排序算法的VB程序实现。 2. 教学重点:对于选择排序算法的理解、程序的实现。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节课使用教学辅助网站开展游戏竞技和其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分析游戏中的玩法,得出“选择排序”的基本思路,进而使用VB来实现该算法。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然后再以这些知识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又一个新的游戏。“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寓教于乐”便是这堂课的主导思想。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设计说明 在各种游戏活动、娱乐活动中,人们都会不知不觉地使用各种基础算法的思想来解决问题。通过这类课堂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这些算法。“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寓教于乐”便是这堂课的主导思想。

本节课以教学辅助网站为依托,以游戏活动“牛人争霸赛”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活动中,让学生从中领悟知识、学到知识,然后又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游戏活动中。 本节课所使用的教学辅助站点记录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这个站点,我们可以实时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也解决了《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如何进行课堂评价的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对选择排序算法思想的理解和选择排序算法的程序实现。如何解决这两个难点是一开始就需要考虑的问题,本节课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排序思维状态,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玩游戏的步骤,这样就可以很顺畅地让学生体验到选择排序的算法思想。然后,进一步分析这种方法第I步的操作,让学生根据理解完成第二关的“流程图游戏”,这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朝算法实现的方向前进了一步,接着让学生分析游戏中完成的流程图,得出选择排序的程序。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理解。 六、个人简介 钱晓峰,男,中共党员,出生于1981年12月,浙江湖州人。2004年6月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年应聘到浙江金华第一中学任教信息技术课。在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开设的校本课程《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常用信息加密与解密》,深受学生好评;与此同时,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发了《金华一中网络选课系统》、《金华信息学奥赛专题网》等网络应用程序;教学教研方面,也多次在省、市、学校的各项比赛中获奖。

选择法排序的教学设计

VB 程序设计之十大算法-------“选择排序”教学设计 姓名:XXX 邮箱:XXX

本节课取自《Visual Basic 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因本书中涉及到排序类的题型不多,而且知识点比较单一,例题没有很好的与控件结合起来,因此在课堂中将引入形式各样的题型,让学生通过读题、分步解题来掌握知识点,得出一类题型的解题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中职二年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班级,班级由33名同学组成。他们大部分突显出拿到编程题无从下手的窘况,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英语底子薄,在编写代码方面有时即使知道该如何书写,但也总因为单词写错而影响整题得分。 【考纲分析】 对于这一算法,在考纲中只有这样一句话:“掌握选择排序法的编程方法”。但是对于这个知识点是高职高考中操作设计大分题,因此必须让学生引起高度的重视。例如在2016年的高职高考中,最后一题设计题16分就是关于排序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简单排序题,得出读题的方法和解题“三步走”模块化的概念。 2.能够将长代码进行分块化编写,从而解决复杂题型。 过程与方法 1.读题时学会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知道解题思路 2.边讲边练的教学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情感与态度 1.以简单易懂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树立信心 2.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耐心 【教学重点】 1.清楚选择排序的固定代码 2.对编程类题型形成“输入、处理、输出”三步走的概念 3.养成高职高考解题的规范性。 【教学难点】 1.能够学会捕捉题中的关键字 2.能够书写选择排序与控件相结合的代码 【教学方法】 分析法、举例法

实践 选择法排序 练习题

实践冒泡排序 1、实践目标 (1)理解冒泡排序算法。 (2)初步掌握冒泡排序算法的程序实现。 2、任务描述 (1)用随机数函数生成一批数据,存放在数组d(1 to 8)中,生成的数据显示在待排序列表框中。 (2)用冒泡排序算法,对d中的数据进行排序,结果显示在已排序列表框中。 3、操作提示 (1)算法分析对数组d进行冒泡排序的算法流程图所示 (2)界面设计。(已经设计好) (3)数据生成。初始化随机数发生器,清空待排序列表框。取一个随机数,添加至街排序列表框,保存到数组d中,直到数组中存满数据。需要合使用的语句、函数功能说明如下:主要代码实现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产生8个随机数,范围为0<=X<=1000 Randomize '随机数初始化 List1.Clear '原始数据清空 List2.Clear '将排序后的列表数据清空 For i = 1 To _____ d(i) = __________ 'Rnd 函数返回的随机数介于0 和1 之间,可等于0,但不等于1 List1.AddItem Str(d(i)) '将数据显示到原始数据列表中 Next End Sub (4)冒泡排序算法。根据冒泡算法流程图填写完善下面的程序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对8个数进行冒泡法排序 List2.Clear '将排序后的列表数据清空 For i = 1 To_____ '选择第i个最小的数

Min = i For_________ '如果找到更小的,用min记住它的编号If d(Min) > d(j) Then ________ Next j If Min <> i Then '如果最小的数所在的位置不是i,则交换 k = d(i) d(i) = d(Min) __________ End If Next i For i = 1 To 8 List2.AddItem Str(d(i)) '在列表2中显示排序后的数据Next i End Sub (5)调试运行程序。 (6) (观赏FLASH流程图)并完成课本35页的体验

链式简单选择排序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链式简单选择排序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12 年 6 月22 日

武汉理工大学《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计算机科学系 题目:链式简单选择排序 初始条件: 试写一个程序,以单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实现简单选择排序。 (1)待排序表的数据不得少于100项;其中的数据要用伪随机数产生程序产生;至少要用5组不同的输入数据作比较;比较的指标为有关键字参加的比较次数。 (2)在课程设计报告中应对你的算法进行时间复杂度分析; (3)自行设计测试用例。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按学校规定格式用A4纸打印(书写),并应包含如下内容: 1. 问题描述 简述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 设计 存储结构设计、主要算法设计(用类C/C++语言或用框图描述)、测试用例设计; 3. 调试报告 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对设计和编码的讨论和分析。 4. 经验和体会(包括对算法改进的设想) 5. 附源程序清单和运行结果。源程序要加注释。如果题目规定了测试数据,则运行结果要包含这些测试数据和运行输出。 说明: 1. 设计报告、程序不得相互抄袭和拷贝;若有雷同,则所有雷同者成绩均为0分。 2. 凡拷贝往年任务书或课程设计充数者,成绩一律无效,以0分记。 时间安排: 1、6月15日~6月21日完成。 2、6月22日上午和下午在实验中心检查程序、交课程设计报告、源程序(U盘)。 指导教师签名: 2012年6月14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选择排序法教案

选择排序法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选择排序的算法,并会用选择排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选择排序算法的实现过程 教学难点: 选择排序算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产生一系列的数字,比如考试的成绩,运动会跑步的成绩,并对这些数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数据,那么怎么样来实现这些排序呢?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新课 1.给出10个数,怎么实现排序呢? 78,86,92,58,78,91,72,68,35,74 学生回答:依次找出其中的最大数,找9次后能完成排序。 ●排第一个数时,用它和其后的所有数逐个进行比较,如果比其它数要大,则 进行交换,否则保持不变。经过一轮比较后,我们得到最大数,并置于第一位置。 相应的程序代码为: For i=2 to 10 if a(1)

a(i)=tmp end if next i 以此类推,我们得到一个通式,用于排第j个数For i=j+1 to 10 if a(j)

选 择 排 序 算 法 原 理

选择排序原理证明及Java实现 简单介绍 ? 选择排序是较为简单的排序算法之一,它的原理就是每次把剩余元素中最小的那个挑选出来放在这些剩余元素的首位置,举个栗子: 长度为5的一个数组:3,0,-5,1,8 第一次选择后: -5,0,3,1,8 第二次选择后: -5,0,3,1,8 第三次选择后: -5,0,1,3,8 第四次选择后: -5,0,1,3,8 最后一次选择: -5,0,1,3,8 注:标记红色字体的为发生交换的元素,下划线标记的为剩余元素 简单证明 ? 设数组a共有N个元素,对其进行选择排序: ?第一次选择将最小元素放在的位置,即此刻最小 ? 第二次选择将上一步操作后的剩余元素中的最小元素放在?的位置,因此必然小于等于,由于此刻的是从上一步操作后的剩余元素中选出的,必然也大于等于 同理,共经过N次选择后: Java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Selection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sort(Comparable[] a){ --排序操作 int min,i,j; for (i=0;i=a.length-1;i++){ --从头到尾选择length次 for (j=i+1;j=a.length-1;j++){ if (isLess(a[j],a[min])) } --采用打擂原理获取最小值的索引 exchange(a,i,min);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Less(Comparable x,Comparable y){ return https://www.doczj.com/doc/4a5856578.html,pareTo(y)0; } --判断x是否小于y public static void exchange(Comparable[] a,int i,int j){ --交换数组a中索引i和j所指的元素的值 Comparable t=a[i]; a[i]=a[j];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Ordered(Comparable[] a){ --判断数组是否有序 for (int i=0;i=a.length-2;i++){ if (a[i].compareTo(a[i+1])=0) continue;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排序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排序Algorithm and program design -- selective sor ting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排序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算法与编程》部分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算法及其表示、比较熟悉流程图设计; 本学期课程为《算法与程序设计》,对算法的理解更加深入,要求能通过visual basic实现简单算法; 在本课之前,学生应了解了流程图的应用,熟悉在一组数中求极值算法,对于排序及冒泡排序,学生比较熟练。 对于本部分,学生可能会对选择排序算法的原理理解较为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学习。学生应当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听取教师对于算法的分析,在教师指导下能解释该算法的流程图,进而实现程序。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了解排序的概念、能在现实生活中列举出关于排序的实例 能对照冒泡排序,解释选择排序的优势,指出选择排序的策略,找出数字之间的逻辑联系 有迁移应用能力,能由此及彼,归纳排序中的数字规律,探索更有效率的排序算法 技能性目标: 具有模仿水平,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表达出选择排序的思想,能对流程图作出解释 能独立完成流程图的绘制,对选择排序的各个环节比较熟练,并能在visual basic环境中规范地编写程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选择排序的实现过程,获得对此算法的感性认识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交流合作,把自己对此算法的心得与他人交流,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提升热爱科学的理念 三、重点难点 重点:对选择排序原理的理解,绘制流程图,数据交换,调试程序

三种基本排序原理(简单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2使用随机数-原创

/******************************************************* 三种基本排序演示程序 说明:此程序适用于理解三种基本排序原理(简单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2使用随机数。 时间:2012年12月3日 更新时间:2012年12月11日 更新说明:在同学的询问下,增加了随机数代码,排序数组增加到10个,增加了条件编译。 编译环境:VS2010 Windows XP 并且在重要部分有注释 本程序是自己按照原理写的原创代码,所以定为1分吧(辛苦费吧,一般我搜集的都是免费的,望大家支持下) 此程序我调试运行成功的,如果你复制到编译器不成功,可能是编译器区别造成的,请发信息给我。 请参考 C语言三种基本排序(简单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演示程序(含注释、每一个步骤,原创) ********************************************************/ #define SJS//编译带随机数的,如果不想使用随机数,请改为Normal(为5个,可自行修改个数) #ifdef SJS//原始的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int a[10]; int i,j,temp,k,s; srand(time(0)); for(i=0;i<10;i++) { a[i]=rand()%55; } printf("简单排序\n"); for(i=0;i<10-1;i++)//基准位到倒数第二个就行了,因为最后一个数没有比较 { printf("%d\n",i);/////////////////////////////// for(j=i+1;j<10;j++) { if(a[j]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高一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算法与程序设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如何消除学生畏惧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是我设计该课的主要目标。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是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和模块化。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是指首先要对所设计的系统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其次从顶层开始连续地逐层向下分解,直到系统的所有模块都被分解为一条条的详细指令时为止。模块化是指把一个大的程序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但又相关的小程序(模块)的方法。依据这个基本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简单到复杂,从粗到精,各个难点分解,最后师生共同完成总流程图的设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真正参与进来。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和第五章第三节。以第二章内容为主,下节课让学生进行第五章编写程序及上机实践。 《课程标准》指出《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冒泡排序的算法及程序实现就很好地较全面地体现了这点。 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通过冒泡实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今后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我是先上第一、三、四章,再上第二和第五章。通过前面三章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会了利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对排序中碰到的循环结构的流程图和循环语句以及数组变量的使用方法都已有基础。但由于实践比较少,对以前知识的遗忘率比较高,画流程图还不太熟练,程序设计思想比较弱。因此由浅入深,逐步引导比较适合学生的口味。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理解冒泡排序的流程图;编写冒泡排序的主要代码;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程序书写习惯; 五、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 难点:理解冒泡排序中的遍、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用讲解法、演示法、讨论合作、分析归纳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用逐步求精的方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化抽象为具体,由特殊到一般,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七、课前准备

生活中的算法之选择排序

生活中的算法____选择排序 排序有个前提,就是将要排序的是同一数据类型,选择排序算法类似于打麻将整理清一色麻将的过程,假如麻将不能移动,只能交换的话,玩家会从头到尾部找一张最小的牌,然后与第一位置的牌交换位置,然后从剩下牌中依次找到最小的放到i张牌中,使之从小到大排好序。 简单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 第1趟,在待排序记录r[1]~r[n]中选出最小的记录,将它与r[1]交换; 第2趟,在待排序记录r[2]~r[n]中选出最小的记录,将它与r[2]交换; 以此类推,第i趟在待排序记录r[i]~r[n]中选出最小的记录,将它与r[i]交换, 使有序序列不断增长直到全部排序完毕。 以下为简单选择排序的存储状态,其中大括号内为无序区,大括号外为有序序列: 初始序列:{ 49 27 65 97 76 12 38 } 第1趟:12与49交换:12 { 27 65 97 76 49 38 } 第2趟:27不动:12 27 { 65 97 76 49 38 } 第3趟:65与38交换:12 27 38 { 97 76 49 65 } 第4趟:97与49交换:12 27 38 49 { 76 97 65 } 第5趟:65与76交换:12 27 38 49 65 { 97 76 } 第6趟:97与76交换:12 27 38 49 65 76 97 完成 #include //选择排序 void select_sort(int *arr,int len)

int i,j,index,h; int temp; for(i=0;i

10.4选择排序

10.4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的基本思想是:每一趟在n-i+1(i=1,2, …,n-1)个记录中选取关键字最小的记录作为有序序列中的第 i个记录。 10.4.1 简单选择排序 10.4.2 树形选择排序 10.4.3 堆排序

10.4.1 简单选择排序 假设排序过程中,待排记录序列的状态为: 有序序列R[1..i-1] 无序序列 R[i..n] 从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第 i 趟 简单选择排序 有序序列R[1..i] 无序序列 R[i+1..n]

简单选择排序的算法描述如下: void SelectSort (Sqlist &L ) { // 对顺序表&L作简单选择排序。 for (i=1; i

时间性能分析 对 n 个记录进行简单选择排序,所需进行的关键字间的比较次数总计为: 2 ) 1 ( ) ( 1 1 - = - ∑ - = n n i n n i 移动记录的次数,最小值为 0, 最大值为3(n-1) 。

10.4.3 堆排序(Heap Sort) 堆的定义: 堆是满足下列性质的数列{r1, r2, …,r n}: r i<=r2i r i<=r2i+1 或 r i>=r2i r i>=r2i+1 (小顶堆) (大顶堆) 例如: {12, 36, 27, 65, 40, 34, 98, 81, 73, 55, 49} 是小顶堆{12, 36, 27, 65, 40, 14, 98, 81, 73, 55, 49} 不是堆

常见的八种经典排序方法

常见经典排序算法 1.希尔排序 2.二分插入法 3.直接插入法 4.带哨兵的直接排序法 5.冒泡排序 6.选择排序 7.快速排序 8.堆排序 一.希尔(Shell)排序法(又称宿小增量排序,是1959年由D.L.Shell提出来的) /* Shell 排序法 */ #include void sort(int v[],int n) { int gap,i,j,temp; for(gap=n/2;gap>0;gap /= 2) /* 设置排序的步长,步长gap每次减半,直到减到1 */ { for(i=gap;i= 0) && (v[j] > v[j+gap]);j -= gap ) /* 比较相距gap远的两个元素的大小,根据排序方向决定如何调换 */ { temp=v[j];

v[j]=v[j+gap]; v[j+gap]=temp; } } } } 二.二分插入法 /* 二分插入法 */ void HalfInsertSort(int a[], int len) { int i, j,temp; int low, high, mid; for (i=1; i temp) /* 如果中间元素比但前元素大,当前元素要插入到中间元素的左侧 */

起泡、直接插入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和堆排序

实验八: 排序的基础实验 完成起泡、直接插入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和堆排序中的三种排序方法,写成函数的形式 程序代码如下: #include"stdafx.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 int elem; }num; void print(num *L,int n) { int i; for(i=1;i<=n;i++) printf("%6d",L[i].elem); printf("\n"); } void binsertsort(num *L,int n)//插入排序

{ int i,m,j,low,high; for(i=2;i<=n;i++) { L[0]=L[i]; low=1; high=i-1; while(low<=high) { m=(low+high)/2; if(L[0].elem=high+1;j--) L[j+1]=L[j]; L[high+1]=L[0]; } } void bubble(num *L,int n)//起泡排序{

int i,j,t; for(i=1;iL[j].elem)

【IT专家】蛮力算法: 选择排序 冒泡排序(详解)

蛮力算法:选择排序冒泡排序(详解) 2015/10/26 1 蛮力法:蛮力法(brute force)是一种简单直接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常常直接基于问题的描述和所涉及的概念定义。虽然巧妙而高效的算法很少来自于蛮力法,但它还是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能解决几乎任何问题,如果要解决的问题的规模不大,或者对性能没有很高的要求,那么花大工夫涉及复杂的算法显然是不值得的。下面就来介绍一下2大蛮力排序算法,然后是它们的分析。 ?框架介绍:在介绍算法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些以后会用到的方法。使用前2个方法,我们就可以生成随机数组,然后方便地判断数列是否被正确排序了,以此验证排序算法的正确性。第3个方法从标准输入中读取数据(通过重定向),进行大规模排序,以此比较不同算法的性能。 ?/** * 生成一个长度为0~600的数组,每个元素的值为0~99999的整数。* * @return */ public static Integer[] randomArray() { Integer[] r = new Integer[(int) (600 * Math.random())]; for (int i = 0; i r.length; i++) r[i] = (int) (99999 * Math.random()); return r; } /** * 返回一个数组是否是有序的。* @param r * @return */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Sorted(Integer[] r) { for (int i = 1; i r.length; i++) if (r[i]pareTo(r[i - 1]) 0)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 * 从标准输入中读取1000000个整数的数组。* @return */ public static Integer[] arrayIn(){ Scanner in = new Scanner(System.in); Integer[] r = new Integer[1000000]; for(int i=0;i 1000000;i++) r[i] = in.nextInt(); return r; }选择排序:选择排序开始的时候,我们扫描整个列表,找到它的最小元素,然后和第一个元素交换(如果第一个元素就是最小元素,那么它就和自己交换。)。再次,在剩下的元素中找到最小元素,将它和数组的第二个元素交换位置,以此往复,直到整个数组有序。这种算法叫做选择排序,因为它每次都选择剩余元素之中最小的元素放在正确位置。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ion(Integer[] r) { int N = r.length; for (int i = 0; i N - 1; i++) { int min = i;//已知最小元素的索引for (int j = i + 1; j j++) if (r[min] r[j])//如果找到更小的元素,更新索引min = j; int temp = r[i];//交换位置r[i] = r[min]; r[min] = temp; } }

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算法的动态演示程序

//选择排序算法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ain() { void select_sort(int array[],int n); int a[10],i; cout<<"input 10 numbers:"<>a[i]; cout<

for(j=i+1;j>b; if(b=='n') break; } if (i==n) { cout<<"the sorted arry:"<

选择法排序

将n个数从小到大排序 选择法排序的算法: 第1轮:从n个数中查找最小的数与第1个数交换位置; 第2轮:从n-1个数中查找次小的数与第2个数交换位置; 第3轮:从n-2个数中查找第3小的数与第3个数交换位置;……….. 第n-1轮:从2个数中查找较小的数交换到n-1位置 所以n个数共进行n-1轮的查找,第i轮中两两比较的次数是n-i #define N 15 #include void main() /*主函数*/ { void enter(int a[]); void selectsort(int a[]); void print(int a[]); int a[N]; enter(a); selectsort(a); print(a); }

void enter(int a[]) /*输入数据函数*/ { int i; printf("enter the data:\n"); for(i=0;i

{ med=a[p]; a[p]=a[i]; a[i]=med; } } } void print(int a[]) /*输出函数*/ { int i; printf("\nthe sorted data:\n"); for(i=0;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