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复习讲义1—1

中国近代史复习讲义1—1

中国近代史复习讲义1—1
中国近代史复习讲义1—1

中国近代史复习讲义

一.专题概要:

1.中国近代史的线索问题:

(1)自身衰败过程:王朝循环下的各种内部体制性危机和社会骚乱的再现,中央集权的王朝统治机构衰落的趋势————沉沦史

(2)边缘化(半殖民化)过程:强大的外来政治、经济、军事渗透下,中国原有进程被打断,逐步被纳入到以西方资本主义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新体系之中,沦为依附性的半殖民地,主权的丧失与变形————灾难史、沉沦史 革命史观、社会形态史观

(3)革命化过程(现代化的手段):因自身衰败和半殖民地化激起中国内部产生反侵略与拯救民族危亡的强烈回应;————抗争史、探索史 革命史观

?传统形式和准传统形式——民间起义和骚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准现代化和现代化形式的回应——自强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国民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

4)现代化过程:

在世界变革浪潮的推动下,内部出现新兴的民族主义、新经济因素成长、制度革新、文化革命和社会变迁,推动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世界的新的社会经济体制缓慢转型过程。———现代化史 现代化史观

(5)

文明转型过程:从农耕文明向现代商工文明的转型——文明转型史 现代化史观

二.中国近代史的独特运动形式:从传统渐进的积累性变迁到急剧的传导性变迁,是错综复杂的、

贯穿于整个社会变革中不同性质的多重矛盾纠缠在一起,殖民主义和反殖民主义侵略的矛盾;资本主义新生产方式与中国古老的农业、家庭手工业和副业结合的生产方式的矛盾;正在兴起的以基督教文化为核心的现代工业——商业文明与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华夏农耕文明的矛盾;这三重

矛盾的交织,既是世界历史处在有史以来的大转变时代所产生的复杂现象,又是东西方两大文明体系碰撞的必然产物。

三.革命史观、社会形态史观下阶段划分:1840鸦片战争—1919五四运动——1949新中国成立

第一讲:列强的侵华和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1讲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大事年表: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与世界

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扭转贸易逆差

(1)鸦片泛滥危害:摧残中国人的生理,败坏道德——国难;白银外流,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危害王朝统治

(2)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硝烟)也战争爆发——直接原因

展拓:鸦片战争起源:

材料:?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旨在维护鸦片贸易而发动和进行的对华战争。?

维护鸦片贸易说:马克思从道义上谴责了战争的非正义性,但没有揭示出这场战争的根源,仅是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表面因素。

材料:?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它(鸦片战争)不过是……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

禁烟运动肇源说:他站在西方殖民者立场上,从西方的价值观出发来认识这场战争,推卸战争责任,掩盖战争的侵略性和鸦片贸易的罪恶性。

材料:?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鸦片战争)?。

文化观念、体制冲突说:费正清和张文保观点有一定合理性,西之间的确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和观念上的差异,中国与英国在政治、经济制度、体制和文化观念、外交理念等方面存在冲突,清政府昧于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坚持闭关锁国、天朝上国、重农抑商政策,是引发战争的因素,但但他们显然基于西方文化价值基础上审视这场战争的起因,并没有看到战争爆发的根源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要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输出和掠夺资源和财富的根本原因。

况且,即或是文化价值冲突或?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诉求,也不能成为无视别国主权,借助坚船利炮发动战争的理由。

材料:(清政府)竟然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维护正当贸易的商业战争说:中英确实存在着贸易政策冲突,但英国外相完全是站在西方殖民者的立场之上,以西方的价值观念来看待鸦片战争,将战争的责任完全归咎于中国,美化殖民扩张,掩盖战争的侵略实质。

总结提升:鸦片战争,固然有中英之间的文化观念上的差异,也有双方不同贸易政策的冲突。但是,就其本质而言,它是英国为了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三.中国战败的原因:(部分材料省略)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敌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不此之务,既远调百万貔貅,恐只供临敌之一哄。?——林则徐致友人信

匪夷所思的攘夷:粪桶阵?破敌;?五虎制敌?;?剥人皮?御夷;猴子?火攻?

为大府者,见黄金则喜;为县令者,严刑非法,以搜括邑之钱、米,易金贿大府,以博其一喜。至于大饥,人几相食之后,犹藉口征粮,借名采买,驱迫妇女逃窜山谷,数日夜不敢归里门,归而鸡、豚、牛、犬一空矣。——《张亨甫全集》

皇上天纵聪明,高瞻远瞩,见事也比臣高上百倍,臣想来想去,撤藩有撤的好处,不撤也有不撤

的好处,心中好生委决不下,接连几天睡不着觉。后来忽然想到一件事,登时放心,昨晚就睡得着了。原来臣心想,皇上思虑周详,算无遗策,满朝臣子们所想到的事情,早已一一都在皇上的预料中。臣子们想到的计策,再高也高不过皇上的指点。臣子只须听皇上的吩咐办事,皇上怎么说,臣子们就死心踏地,勇往直前的去办,最后定然大吉大利,万事如意。——金庸《鹿鼎记》明亡前后,有识之士更对中国文化有过深入地反思。但在清代康、雍之后,一方面思想定于一尊,另一方面繁琐学风占尽知识资源,再加上经济繁荣、生活逸乐,少有人能深刻地思考根本问题。于是,中国只剩下一个依靠习惯反射神经维持的肢体,却没有主导神经中枢的思维能力。固然中国军队武器不如人,但鸦片战争失败的关键还是在于政府缺乏相互呼应的机制,官民城乡之间也缺乏沟通与联系。事实上,当时的中国已不是一个整体性的国家,因为已没有可以动员的机制,也没有认知敌我情况的讯息。中国是一个已经解体溃散的社会,不堪外来一击。

——许倬云《万古江河》

假设现在让华盛顿作中国的皇帝,让惠灵顿作他的将军,率领中国军队同英国军队作战,结果胜负如何呢?即使中国拥有大量的军舰大炮,也要被英国的土枪和帆船打败的。由此看来,战争的胜败,即不在于将帅,也不在于武器,而完全在于一国人民的精神力量。——日本福泽谕吉

结论:武器装备落后、陈旧;愚昧无知的战略战术;缺乏民族意识和公民意识;社会的落后;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根本上说,是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力战胜先进、强韧进取精神的资本主义制度。

四.中英南京条约(1842)

赔款:加重人民的负担,开创了列强勒索赔款的恶例;割香港岛:破坏领土主权,开创了列强割让领土的恶例;开放广州、厦门、宁波、上海、南京为通商口岸获:列强得了贸易特权,利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协定关税:破坏关税主权,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部分材料省略):

1.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开始

2.古老中国的分界,中西关系格局的逆转

3.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觉醒;

4.促进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中国被卷入到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

展拓: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马克思

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宴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逢苟且于目前。——王韬

道光皇帝:万年和约

今汝既有悔罪之意,何不趁此商量,如果能将各船全数退回广东,即可罢兵,我必奏明大皇帝,将香港一处,赏给英国。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治外法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至于协定关税……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所以他们……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

?该夷……虽系贪得无厌,而其意不过求赏码头,贸易通商而已,尚非潜蓄异谋?。

?(魏源)说:‘圣人以天下为一家,四海皆兄弟,故怀柔远人,宾礼外国,是王者之大度’,而其‘师夷长技以制夷’之论……他所指的长技,首为船炮,应自设厂局,延用法、美之人,制造教演。?

?战争结束后,道光帝曾下令各省修筑海防工事。……各地竟然旧样复制,全无改进。祁唝……因仿造火轮船……提议从澳门雇觅?夷匠?。这……触动了他(道光)的神经,宁可不要火轮船,也不能让这些危险的?夷匠?入境?。

战后广州:?战败后的广州,并没有像通常那样死气沉沉,而是上上下下都喜气洋洋地互贺迁。?——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战争北京:由林则徐辑录京中来信编的(软尘私议),其中一则描绘了战后北京景象:?议和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结论:战败并没有促使当时的国人警醒,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落后,更未意识到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野心,中国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满目自大,因循守旧之风依旧盛行,根本就没有民族意识的觉醒;错失机遇,中国现代化被延误

第2讲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一.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2)鸦片大量输入和沉重赋役,无力购买英国工业品。3)外国商品很多不适应中国人的习惯和要求

二.1858年《天津条约》

1.公使进京:利于列强影响和操纵清朝统治核心,干涉内政;利于清廷了解世界大势,加强与外部世界联系,促进外交近代化

2.增开通商口岸: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扩张到北方沿海、长江流域及腹地;

3.外国军舰自由航行:—内河航行自由权,便于外国商品向内地倾销;加剧了中国国防安全形势。

4.外国人可在内地游历、经商、传教:为传教士进行不法活动和侵略提供附身符;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承载着,促进西学东渐进程,促进中国社会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进步;

1860年《北京条约》

1.天津开埠:成为外国侵略势力在北方的主要活动基地,威胁北京的安全。

2.割九龙司地方一区: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扩大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

3.准许华工出国:变相奴隶贸易,掠夺劳动力

4.沙俄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中国社会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清廷统治方针改变——抵抗——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统治集团分化,洋务派兴起,地方汉族官僚崛起;中体西用指导下的中国近代化实践艰难起步——自强运动

第3讲中日甲午战争

一.背景:1.明治维新,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市场狭小,资源有限——摆脱生存危机,走出经济困境;2.浓厚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发动对外战争的文化心理资源;3.积极对外扩张国策化;4.帝国主义纵容

二.丰岛海战——仓促应战;平壤战役——可歌可泣的悲怆与可耻的逃窜;黄海大战——壮怀激烈;撞击吉野;辽东战役——望风逃窜与旅顺屠杀;威海战役——坐以待毙与集体投降;城下之盟——举国同哭

三.《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国土沦丧,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社会、民族危机

赔偿2亿两——举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财政危机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华通——标志着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日本商品免征内地税——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和中国现代化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四.中国战败原因:(材料省略)

日本:近代国家和民族意识,煽动民族主义,举国团结一致,为民族、国家而战;精心伪装的舆论、思想准备;蓄谋已久的侵略方针;目光远大的战略、外交、军事准备;了解世界大势,抓住有利国际环境;现代化比较全面;

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制度因素;海洋意识缺乏——战略战术;缺乏近代公民意识、国家、民族意识——社会因素;有限的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存在一定差距——军事因素

五.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近代化)的分水岭:

1.政治进化:天朝危机—民族和社会危机——民族意识觉醒;西方政治学说传播,维新变法和民主共和革命运动

2.国际关系:中国在远东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传统朝贡体系崩溃,加速日本的崛起,跻身于帝国主义国家行列;

3.经济进化: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政策放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思想观念进化:实业救国、维新变法、民主革命思想并存

第 4 讲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侵华高潮

2.概况:

开端:三国干涉还辽

方式:强占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侵略方式:办银行、开矿山、设工厂、修铁路——资本输出

危害: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3.三国干涉还辽;

(1)实质:非为维护中国主权,列强在侵略中国上既相互勾结、合作又斗争

(2)影响:加剧了帝国主义争夺中国之间的矛盾,为日俄战争埋下祸根

4.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实质:

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利用美国自身工业实力,以技术优势为基础,获得竞争优势,实现美国经济扩张。

第 5 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天朝的彻底崩溃

1.1901年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内容:赔、划、禁、拆、驻

赔偿4.5亿两白银;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负责镇压;撤出大沽炮台,北京到山海关由列强据守

2.影响:

3.1902年2月3日《泰晤士报》报道了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景:?太后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她浑身颤抖,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她进一步指出量中华之物力,借与国之欢心。?

在德军驻守的区域,士大夫为店铺重新命名,德昌、德兴、德盛、德永,比比皆是,各国驻地皆

同,还有给侵略军送万民伞。《辛丑条约》规定停止科举考试5年,没有遭到任何反抗。京师几个省都会,通洋文能翻译的身价倍增。北方下层社会原本刮起痛恨洋物之风,联军入后,则以附洋为时髦,天津民家户户挂白棋,上写某国顺民。?——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天朝上国观念和规制彻底崩溃,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暴露无遗,民族反抗意识消失,民族社会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2.加剧了中国被瓜分的威胁,加剧了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猜忌和竞争;

3.国家主权被严重侵犯,国际地位跌入低谷;严重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4.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民主革命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加速清王朝灭亡。

第6讲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

(1928——1931.9.18—1937.7—1945.8.15)

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

一.原因:

1.灭亡中国,是日本既定国策和方针。

2.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后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为转嫁危机,疯狂的对外扩张。

3.当时国共进行内战,给日本提供了一个可乘之机。

二.局部阶段日本的侵华和中国的抵抗

1.日军侵华史实(1931.9——1937.7)

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扶植建立伪满洲国建立;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1933——1935:华北事变:1933年5月,中日签订《塘沽协定》,以划定冀东非武装区为主要内容的停战协定;1935年5月29日《何梅协定》,日本向中国提出中央军由河北省撤退,严予取缔华北抗日侮日行为?等要求。国民政府为遂行?安内攘外?政策。

提示: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华北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灭亡中国的阴谋彻底暴露,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2.中华民族的局部抗战(1931—1937.7)

(1)国民政府: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华北事变,攘外必先安内

(2)中共:1931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935年华北事变,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派代表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3)国民政府爱国将领:1932年一·二八事变,淞沪守军,蔡廷锴,蒋光鼐领导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抗日;二十九军宋哲元,喜峰口失而复得;1933.05收复多伦,冯玉祥,吉鸿昌(中共),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关内);

(4)民间抗日力量: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关外);优秀共产党员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受中共任命,将地方力量改组为抗日联军。

三.全面抗战阶段日本侵华

1.战略进攻(日)阶段日本侵华(1937.7——1938.10):

战略方针: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1937年七七事变占领后华北;

1937年八一三事变占领上海、南京(华中)

1938年占领广州、武汉(华南)

2.侵华日军的罪行:违反战争法和反人道、反人类法,屠杀中国军;蹂躏妇女(慰安妇);活人试验,细菌战、毒气战;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3.日本在中国沦陷区的统治:扶植伪政权;掠夺军需,以战养战;奴化教育,消磨中国人民族反抗意识;抢夺民财

四.全民族抗战:

1.全面抗战前中日实力比(材料见多媒体):战前基本的态势:日本在工业实力、制空权、制海权、训练、装备强大;中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国土面积广,战略纵深深。

中国的抗战:持久战,日本:经不起持久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⑴首先要认识到实现全民族抗战的关键在于国共两党能否捐弃前嫌,从分裂对抗转向合作抗日;

⑵其次要认识到国共两党决策的制订是受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动和主流民意的制约和影响的;

⑶要能够明确是哪一政党对两党的合作起到了主导作用。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推动力: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主导作用:中共倡议、主导和促成;转折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实现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中)战略防御阶段中国军民的抗战(1937.7—1938.10)

4.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

(1)抵抗史实:淞沪会战(1937.8—1937.12):——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太原会战及其台儿庄战役1938.4:——抗战以来第一最大胜利

徐州会战1938.5;武汉保卫战:1938.6—1938.10——战争进入到了相持阶段。

材料:历时3个月;中国军队投入60余万人,死伤30万人;日军投入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太原会战:中国投入约580000日方约140000伤亡情况中方约100000日方约30000;作为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抗战中的第一次胜利。

徐州会战: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防御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一次大规模的防御战役。参战方兵力中国60万人,伤亡10;

万日本24万人参战,伤亡超过2.6万

武汉保卫战: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总兵力近110万人;大小战斗数百次,历时4个半月,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一次会战

在战争头15个月,日军共损失近45万人,军费支出高达100亿日元,其国力已经无法支撑了更大规模的战争。

1938—1941年苏联援华:为牵制日本,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中苏签订军事航空协定。飞机924架,坦克82辆,牵引车602辆,汽车1516辆,大炮1140门,轻重机枪9720挺,步枪5万支,子弹1.8亿发,炸弹31600颗,炮弹200万发,其他军用物资,还派遣700多名飞行员来华作战。

1938年开始美国援华:1938提供2500万美元的贷款,英国提供50万英镑贷款。1939年3月提供500万平准基金贷款,1939年11月2日美国废除《美日商约》,彻底解除了对日禁运的法律障碍。

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评价:战略失误及国力对比敌强我若,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但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主力军,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粉碎了日本的阴谋,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嚣张气焰;

唤醒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激发了中国人民和海外侨胞团结一致抗战的意志和决心。5.中共:

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秋洛川会议);根据地:指挥中枢:陕甘宁

1937.9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首个大捷,伏击战;开辟敌后战场,游击战、运动战

1938年发表《论持久战》,为抗战指明了方向。

评价:有效牵制了日本进攻,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五.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战

1.日本侵华方针与目的: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集中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灭亡中国。

2.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转变与坚持抗战

①.政策转向:积极反共,1941年1月制造了皖南事变;

②.坚持抗战:1939年5月随枣会战、(1939年9月——1940年12月)三次长沙会战、枣宜会战、1941年2月远征军支持英军、1941年3月上高会战、1941年8月美军援华?飞虎队?成立和驼峰航线开辟、1942年1月盟军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1942年浙赣会战、1943年鄂西会战、1943年常德会战、1943年12月滇西缅北会战、1944年4月豫中会战、1944年5月长衡会战、1944年10月桂柳会战、1945年3月豫西鄂北会战、1945年4月湘西会战、1945年5月日军后撤;

3.中共坚持抗战:

(1)坚持抗战史实:

开辟敌后战场;提出坚持团结、进步,正确解决国共摩擦事件,维护了统一战线;

发动百团大战(1940,交通破袭战),克服了投降危险,坚定了人民的信心;

开展艰苦的反?扫荡?斗争,使敌后战场变成抗日的主战场

召开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材料:八路军:1937年有92000人,2万支枪。八路军、新四军平均毙伤一敌消耗30发子弹、7枚手榴弹。1940年前,政府每年拨给几十万发子弹,以后不给,靠战场缴获,弹壳复装,质量差。杀伤日伪各52万。新四军车桥战役12发子弹毙伤一敌。

国民党军:平均200发子弹、12发炮弹、30枚手榴弹毙伤一敌。

美军太平洋战争平均3吨弹药毙伤一敌

苏军平均30发炮弹、1300发子弹、9枚手榴弹、230公斤航空炸弹毙伤一敌。

中共面临着极端艰苦、恶劣的环境,坚持团结、抗战,是抗战的中流砥柱,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评价:中共在极端艰苦、恶劣的环境,坚持团结、抗战,是抗战的中流砥柱,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效牵制了日本进攻,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六.反攻阶段(略)

七.中国抗日战争意义:

材料一:国际名人评说中国抗战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日本打垮,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大规模的突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往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美国总统罗斯福

如果日本进军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中有中国。——英国首相丘吉尔

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地,也没有足够兵力在太平洋上拼死一战。如果日本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就要改变。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日本之所以没有做到这一点,正是由于中国抗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局给予重大影响的结果。——英国著名军事评论家富勒

材料二:国民政府成立后发起了改定新约运动,1928年以来,与西方国家进行了艰苦努力的谈判,先后收回了关税主权,陆续收回汉口、九江、镇江、威海卫、厦门、天津的租借;抗战后国民政府加大了努力,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新约正式签字,英美等国正式宣布放弃在华

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力、英籍海关税务司权、铁路沿线驻军权、沿海贸易、内河航运权等特权,废除《辛丑条约》,将租界、使馆区归还给中国,此后四年,中国又和法国、瑞士、荷兰等国签订新约,100年来中国对外关系基础的不平等条约宣布废除。

抗战胜利后,中国成为了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材料三:中共控制着19个根据地,管辖着22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36亿人口,120万正规军和220万民兵。

1.意义:…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自信心;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牵制了日军,配合了英美等国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收回了很多国家主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世界五大国之一

民主力量得到进一步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促进了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觉醒和中国社会的进步。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探讨)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的抗战 国共两党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中国人民与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人民的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加快了抗日战争决定性胜利的进程。 展拓思维:多元史观下的历史事物认识

1.以文明史观重构近现代史框架

2.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的认识

革命史观、社会形态史观: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 加深的明显标记

现代化史观: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

全球史观: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帝国主义附庸。 文明史观: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

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照搬 回应 借鉴

4.租界折射出的复杂景象

纳税人会议—立法机构;工部局—行政机构;巡捕—警察、交通、城管;领事公堂—法院(管辖本国侨民);公审公廨—中国政府在租界的司法机构万国商团—准军事化组织

工业、金融、商贸中心;全国文学期刊的83%;小说发表的73%;西书翻译的77%都在上海——陈伯海、袁进《上海近代文学史》

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随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于是相与联袂随裙或行逐队以去……呼朋引类,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惟恐不能入选。——《申报》1888年

家庭形式的分化;离土进城者日多;女工家庭中地位明显提高;女工较主动适应和融入都市文化的氛围;农户生活习俗渐趋城市化

认识:租界实际上就是国中之国,他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加剧了中国半殖民地化得进程;但租界又是近代中国的工业、金融、商贸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社会生活文明化等现代化领域发挥示范效应和缝隙效应,也促进近代中国文明转型;但现代化和文明转型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租界又仅仅是中国封建主义堡垒中的几个孤岛,对中国现代化和文明转型的作用是有限的;

中国近代史复习要点(精华版)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1、英国鸦片战争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两大历史任务:a.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解放。 3、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意义):鸦片战争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原因),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5.沙俄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6、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任务。 8、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牺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 11.启示:侵略战争是列强为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挑起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落后是中国一次次挨打的主要原因。失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震撼与刺激,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奋起。唯有不断变革、自强、自立,才能使自己的祖国屹立于民族之林,受到世界的尊重。 时间不平等条约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被列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11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忻(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3)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洋务运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2、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13、戊戌变法:1898年6月到9月,内容:(课本P34—P35)。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影响: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资本主义改良方案,有利 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就一步发展。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康有为等人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14、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地点:檀香山)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 By:●潘赫??? 单选题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半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A)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 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D)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5.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C) 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D.《天津条约》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B)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C.中日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 2.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在于(C) A.列强之间的矛盾B.国际舆论谴责列强侵略中国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中国的实力 3.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 A.林则徐B.魏源C.郑观应D.康有为 4.“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出自(B) 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C.《天演论》D.《盛世危言》5.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C) A.帝国主义的强大B.经济技术的落后C.社会制度的腐败D.中国军队军事素质差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C)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四洲志》2.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D) A.富国强兵B.均贫富、等贵贱C.维新变法D.中体西用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A) A.资产阶级改革运动B.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地主阶级改良运动D.工人运动 4.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C) A.民用工业B.新式学堂C.军用工业D.新式农场 5.戊戌维新运动中维新派主张建立的政治制度是(B) A.封建君主制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议会民主制 6.提出“三纲四维之道不可变",ldquo;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的主张是nbsp; (B) A.维新派B.洋务派C.革命派D.立宪派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B)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华兴会D.中国国民党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五五宪草》C.《中华民国约法》D.《变法通议》 3.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D)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4.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B) A.要不要向西方学习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D.要不要社会革命 5.标志着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C) A.新文化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创立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 9 1 9—1 9 4 9)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1919—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是(A) A.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封建主义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 2.1919—1949年,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依旧占优势的是(C)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封建经济D.官僚资本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5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人民版

课后限时集训(十五)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山东临沂模拟)民国建立,强调服制的“整齐划一”,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常礼服除了传统的长袍马褂外,另一种为西式。这一举措( ) A.体现了职位身份的差异 B.增强了传统服饰的西化色彩 C.提高了西方服饰的地位 D.实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平等 C [据材料“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可知体现了职位身份的差异不符合题意,故A 项错误;据材料“常礼服除了传统的长袍马褂外,另一种为西式”可知,传统服饰和西式服饰并存,提高了西方服饰的地位,而不是传统服饰的西化,故B项错误,C项正确;仅从服装变化上无法说明实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平等,故D项错误。] 2.(2018·辽宁沈阳九中高三阶段测试)辛亥革命之后,一些知识女性认为“欲弭社会革命之惨剧,必先求社会之平等;欲求社会之平等,必先求男女之平权;欲求男女之平权,非先与女子以参政权不可”。她们以妇女参政团体为依托,掀起了勇争参政的女权运动。这些现象反映了这一时期( ) A.女性自主意识开始觉醒 B.民主与科学成为中国主流思想 C.民权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D.女性参政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 C [题干材料信息“以妇女参政团体为依托,掀起了勇争参政的女权运动”体现了民权观念已经影响到女性群体,反映出民权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所以C项正确;题干材料所述现象是在女性自主意识觉醒之后才出现的,所以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所以B项错误;D项“社会普遍认同”不符合史实,排除。] 3.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当天即发布《改用阳历令》,废帝王纪年而为国家纪年,又推举阳历为国历,然阴历仍占据民国初年社会主流。1928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强力推行国历运动,但与阴历有关的民俗文化仍然支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政府只好在国历与阴历之间进行调适。这种现象说明了( ) A.政府主导社会习俗B.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C.中国社会仍然止步不前D.西方文明不适应中国 B [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民国时期,“阳历”和“阴历”同时使用,“与阴历有关的民俗文化仍然支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所以B项正确;A项不能由题干材料信息得出,排除;C、D 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4.《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 ) 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 第一章 1、鸦片战争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842年8月29日,中国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夏条约》 10月签订中法《黄埔条约》 2、《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法国公使得住北京;(2)通商(3)天主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法国人得往内地游历;(4)商议关税(5)兵船可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6)赔款 3、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级经验教训是什么? 答: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 经验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 4、《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其评价? 答:《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每亩土地按每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好田坏田互相搭配,好坏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得到一份同等数量的土地,不满16岁的减半。同时,还提出“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办法。 评价:(1)《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2)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极大地调动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 (3)空想性:首先绝对平均分配土地无法实现。其次,作为小生产者,“均贫富,产品归公”的思想超越了其小私有者的本性,所以无法实现,是一种空想。 (4)落后性: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目标,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 5、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 6、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 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③创办近代海军; ④创力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 历史作用:①促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起步;③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的开始改变。 失败原因: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③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7、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③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三章 8、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试卷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 A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佛教思想 2.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其对中国进行殖民剥削的主要形式( B ) 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贩卖奴隶 D、掠夺土地 3.帝国主义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的根本目的是( D ) A、宣传自然、科学的思想,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B、帮助中国建立政治制度 C、宣扬“种族优劣论”,攻击污蔑中华民族的愚昧落后 D、为帝国主义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 4.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D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5.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 ) 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中国第一次被西方打败 C、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6.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 D )。 A、失业的农民 B、手工业者 C、城市贫民 D、工人阶级 7.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 C )。

A、文化渗透 B、经济掠夺 C、军事侵略 D、政治控制 8.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 C )。 A、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 B、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统治集团的腐败 9.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B )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B、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C、帝国主义列强改变了侵略中国的策略 D、西方列强主观上没有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意图 10.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B )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1.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完全形成的条约是( D ) A、《天津条约》 B、《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近代中国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D ) A、鸿章 B、源 C、观应 D、林则徐 13.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 D ) A、林则徐 B、源 C、康有为 D、 14.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 A ) A、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B、族权和政权相结合 C、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紧密联系 D、结构稳定、延续,发展缓慢、迟滞 15.鸦片战争爆发前,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优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含义是( B )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绝密一手资料) 一、选择题 第一章3、4、6、8、9、11、15、19、22 第二章3、4、6、8、10、12、14、16、17、20、25、27、28、30、32、34 第三章1、4、5、7、13、14、16、18、19、25 第四章4、6、7、16、20、22、23、25、28、32、34、42、45、48、49、50 第五章1、2、3、5、6、9、10、12 第六章1、3、4、6、9、10 第七章1、6、8、12、13、14 二、多选题 第一章1、2、6 第二章1、5、10、12、17、20、21、25、28 第三章2、3、5 第四章3、6、12 第五章1、4、5、6 第六章2、4、5、6 第七章1、6、9 三、材料分析题 1.大会宣言指出:“中国目前政治状况又另开了一个新局面。这个新局面一方面便利于帝国主义……”回答:(1)指出大会名称时间地点。答:1922年7月中共“二大” (2)最低纲领制定的依据是什么?革命的动力是什么?答:依据是中国国情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四、论述题 1.论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答:(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鸦片战争失败以来,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能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严重。(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白银外流更加严重,导致银贵钱贱,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3)自然灾难严重,农民无法生存,被迫走上反抗的道路。 2.论述天平天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1)太平天国革命历时14年,波及18个省区,在一个时期内建立了一个统辖中国广大区域的农民革命政权,沉重的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基础。太平天国猛烈扫荡了地主阶级势力,对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它所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虽然没能施行,但集中而系统地表达了广大农民反对封建统治,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成为中国农民的里程碑。(2)天平天国革命英勇地抗击外国的入侵,捍卫民族的独立与尊严,并使侵略者迅速殖民地化中国的企业严重受挫。事实说明,农民阶级不仅是近代中国反封建的主力军,同时也是对反对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的忠诚战士。(3)太平天国革命还对近代中国的出路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在《资政新篇》中为国家的未来与出路做出了大胆的、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眼界的新颖设计,迈出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探索国家出路的重要一步。这种可贵的开拓精神,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作了认真的酝酿与准备,并为这个革命的全面开展,积累了经验,开辟了道路。 3.论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答:(1)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出科学的纲领(2)不能克服领导集团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团结(3)未能正确对待儒学保留了封建纲常伦理原则(4)不能把西方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4.论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 答:(1)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给中国带来新的知识(3)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失败原因(1)洋务运动本身具有封建性(2)洋务运动对外国有依赖性(3)洋务企业管理具有腐败性5.如何认识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答: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根本原因是由于民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维新派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害怕人民群众等,在顽固势力进攻面前,寄望于袁世凯和列强,脱离了群众,缺少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无权的皇帝;客观上是遇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6.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答:从客观上说。辛亥革命发生于帝国主义时代,而帝国主义是绝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使自己失去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1/4的剥削、奴役的对象。因此,他们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财政等各个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扶植并支持他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齐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从主观上来说,这场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题(含答案)on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章翻译为( A )。 A.《天演论》 B.《穆勒名学》 C.《原富》 D.《法意》 2.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听政”的名义是(D)。 A.“军政” B.“宪政” C.“亲政” D.“训政” 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B )。’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4.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心腹之害”是(D)。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太平天国和捻军 5.冯桂芬对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著作是(C)。 A.《仁学》 B.《劝学篇》 C.《校邠庐抗议》 D.《盛世危言》 6.1924~1926年国民党的性质是( B ). A.民族资产阶级政党 B.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政党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党 D.官僚资产阶级政党

7.1898年把我国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C)。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8.近代帝国主义侵华,所谓“国中之国”是指(C)。 A.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范围 B.帝国主义强迫我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C.租借地 D.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割让的土地 9.中国的关税权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在(D)。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 10.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诸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11.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为(C)。 A.西京 B.北京 C.天京 D.金陵 12.遵义会议于(A)召开,成为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 A.1935年1月15日 B.1934年8月7日 C.1933年10月26日 D.1927年8月1日 13.1914年7月,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成立于(D) A.旧金山 B.纽约 C.巴黎 D.东京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2014自考】03708 自考本科中国近代史纲要 重要复习知识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知识点 一、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弱(参见课本第6-7页)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了解即可) 经济特征: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C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基本 的生产结构 2、政治特征:实行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社会结构: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 出父权、夫权、君权。 4、文化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二、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参见课本第9-10页) 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是英国针对中国禁烟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它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由此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都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参见课本第14-15页)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前提。因为只有只有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取得了民族独

立、人民解放才能解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本国的剥削和压迫,进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四、早期的维新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参见课本第40-43页) 1、早期思想 不但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即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具体而言 A主张变法:只有维新变法,革除积弊,才能挽救中国所面临的危亡局面,以图求存和自强。 B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C主张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2、历史事件: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五、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参见课本第17-25页)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包括: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 2、历史事件: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定《马关条约》,割去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辛丑条约》支付赔款达4.5亿两白银;英国人赫德把持中国海关达40余年;1842年《南京条

《中国近代史纲要》1~7章复习摘要简答题

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复习1946-1949

新桥中学高三历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 严立新整理 新桥中学高三历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 严立新整理 1 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三阶段:1945年~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阶段特征】 一、政治: 人民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经济:民族工商业日超萎缩。 三、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政治 第1课时、 【考点解析】 政治: 一、解放战争 二.经济:民族工业的萎缩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表现在: ⑴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民族资本走过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产生的,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等的准备。 ⑵从工业部门的结构看,中国民族工业基本是轻工业,其中又主要是纺织工业。重工业薄弱,产业结构不平衡,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⑶从工业的地区分布看,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或沿长江的通商 口岸。这种畸形布局,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 ⑷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上看,中国的民族资本企业是很落后的。 ⑸从企业产生、发展的全过程看,中国民族资本企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 二.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⑴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①西方列强侵华的客观影响: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 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政府政策的影响: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民族主义的驱使:民族危机的加深,激发了实业家“实业救国”的爱国热情,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有利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如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 家暂时放松经济侵略等。 ⑵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①主观因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身的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②客观因素: A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环境恶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B .政局动荡(革命和战争不断):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笔记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第一单元: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虎门销烟: 经过: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评价林则徐: 是我国的民族英雄,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领导了虎门硝烟并取得胜利,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意义):鸦片战争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启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从此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只要发愤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由于世界。 4、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启示: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次浩劫。充分暴露了侵略者野蛮、凶残的本质,有力的驳斥了所谓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的谬论。 客观原因: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无关,但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因此叫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沙俄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奕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接着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5、左宗棠收复新疆: 原因:19世纪60年代,中亚地区浩罕国阿古柏入侵新疆,19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中国西北边境出现危机。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认识: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中国的阴谋,巩固了祖国西北边防,维护了祖国统一,功垂青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左宗棠) 6、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牺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思想变迁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思想变迁 专题概述 鸦片战争以来,面对西方侵略者坚船利炮的挑战和国家的衰败,中国的有识之士不断探索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追求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列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改造,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西学东渐”下的近代思想始终结合救亡图存和近代化两大时代主题。近代中国经历了学习西方的探索过程,也展现了思想解放潮流的渐进过程。 考向预测 1、主干知识:中国近代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资产阶级三 大阶层(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的思想演变阶段历程,中西方制度,文化碰撞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思想解放与中国近代化的相互关系均是高考命题关注的重点。 2、基本概念:能否正确理解洋务派、顽固派、“中体西用”、“维新派”、“革命派”、“保皇派”、“激进派”、“西学东渐”等概念或专有名词事关本专题得分效率,应下功夫理解。 3、史观:本专题涉及的内容既体现了中国在政治思想领域的近代化历程,也体现了中西方文明冲突融合对中华文明进步发展的影响,也给命题留下广阔的空间。 4、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本专题暗含“思想解放和与时俱进”的社会热点,复习时要注

意相关知识的训练。 核心知识一中国近代三大阶级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的思想演变历程 知识结构 重点强调 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 1、探索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 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 2、具有普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特点(义和团例外):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 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陈腐观念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落后的现实。 3、爱国性: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救亡图存,为了民族独立、 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联系,体现了强烈的反专制反侵略的爱国性质。 4、继承性和发展性: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 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各种思想主张或理论成果都是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 5、由被动到主动: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 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维新变法昙花一现,辛亥革命成果落空,最终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民族、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二、近代中国人学西方不断深化的过程 1、学技术、器物:学军事、工业技术,如新思想萌发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的主张,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复习资料03708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影响: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及革命派在这一问题上的主张: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2.革命派控诉清政府卖国媚外的罪行,强调救国必先推翻清王朝;认为革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治疗社会的捷径;革命就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革命派还反驳了改良派提出的革命会招致天下大乱和帝国主义干涉之谬论。 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特点:1.放弃了“左派国民党”运动的旗号,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2.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1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2.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社会主义改造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事并举的总路线,实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1.他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特别是他坚持14年之久。革命势力扩展到18个省,这是以往历次农民起义都比不上的。2.它是旧式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特点。特别是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的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特色的改革方案。3.它对儒家经典给予严厉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4.它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地位。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及意义: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水平。2.五四运动官方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群众性的革命。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山了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1.指导思想:冯桂芬对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的表述。他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洋务事业:a.兴办近代企业。江岸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比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b.建立新式海陆军。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复习汇总

2011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复习汇总 本章重点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 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 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本章提示 注意比较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改良的区别,理解革命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最好途径和手段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回收利权”运动: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 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 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10、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11、保路风潮:1911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动。四川省最为激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1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随即全国响应,从此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 13、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发点。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5、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政治集团。191 2年到1928年为其统治期。 16、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元旦,袁世凯称洪宪皇帝。在人民的反对声中,于83天后取消。 17、“二次革命”:1913年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而起,因战场主要在九江和南京而被称作“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 18、护国战争:1915年12月,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19、孙中山护法运动的目的:要求北洋军阀统治者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国时期的国会。 20、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1922年6月,孙中山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1、怎样看待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 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革命党人和中同盟会会员担任着政府重要部门的主要职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