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

山东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

山东省《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

地下水压采总体方案》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一、概述

(一)受水区水资源情况

山东省是北方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03亿立方米(受水区水资源量为114.6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22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6,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25,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79.5毫米,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从鲁东南沿海的850毫米递减到鲁西北内陆的550毫米,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2016年山东属枯水年份,全省平均降水量662.5毫米,比多年平均偏少2.5%;全省水资源总量223.66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少26.2%。受水区范围内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一是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低,资源性缺水已成为制约受水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剧烈,降水量年际间变化较大且年内分配不均;三是水资源在地域的分布上很不均匀,地表水资源总的趋势为南部大于北部,东部大于西部,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地下水资源一般来说平原大于山区,岩溶山区大于一般山区。

(二)受水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及超采情况

- 1 -

受水区当地水资源量为114.6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52.5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资源量68.64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可利用量53.07亿立方米,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山东省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受水区涉及地下水超采的共有9个市(共计39个县),分别为聊城市(东昌府区、临清、冠县、莘县、高唐、阳谷、东阿、茌平、高新区、开发区、度假区)、德州市(德城区、乐陵、陵城区、庆云、平原、夏津、宁津、武城)、济宁市(兖州、任城)、潍坊市(寿光、昌邑)、东营市(广饶)、烟台市(莱州、招远、龙口、蓬莱、福山区、芝罘区、牟平区、莱山区)、淄博市(张店区、周村区、临淄区、桓台)、滨州市(邹平、博兴)、菏泽市(巨野)。根据《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报告》,我省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开采总量为36.03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34.62亿立方米,深层承压水1.41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开采量中,城镇生活用水开采量为2.21亿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6.38%;农村生活用水开采量为3.15亿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9.1%;工业用水开采量为5.88亿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17%;农业用水开采量为23.38亿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67.53%。深层承压水开采量中,城镇生活用水开采量为932万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6.61%;农村生活用水开采量为3205万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22.74%;工业用水开采量为9449万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67.03%;农业生产用水开采量为509万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3.61%。

- 2 -

(三)受水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方案目标要求

近年来,我省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区域地下水取用水总量和水位(埋深)双控管理,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工作的通知》(鲁水资字〔2011〕5号)、《关于实行重点地下水源地预警管理的通知》(鲁水资字〔2010〕22号)等制度文件。2013年4月,国务院以“国函〔2013〕49号”文批复同意了《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总体方案》,要求有关各省市组织落实;2013—2014年,我省对全省地下水超采区范围进行了复核;2015年,省政府以“鲁政字〔2015〕30号”文批准公布了全省地下水禁采和限采区划,同年按照水利部要求,编制完成了《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后以“鲁政字〔2015〕234号”文批复。该方案包含了我省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工作内容。2016年,我省印发了全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年度压采计划(2016-2025年),将压采计划分年度细化至各县(市、区)。按照《总体方案》的部署要求,我省制定了2017-2025年度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计划,要求有关市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压采任务的完成。为进一步推进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工作,我省编制了《山东省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实施方案》,将受水区各市地下水压采措施落到实处。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

- 3 -

两手发力”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以地下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保障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目标,实施“控采限量、节水压减、水源置换、修复补源”综合整治任务,强化各项保障措施,控制地下水超采,修复超采区地下水生态环境。按照“总量控制、节水优先、统筹调配、系统治理”的原则,治理范围包括浅层地下水和深层承压水的全部超采区,涉及南水北调受水区9个设区市、39个县(市、区)。确定了分阶段治理目标:从2016年起,用5年左右的时间,到2020年,将现状浅层地下水超采量全部压减,深层承压水超采量压减50%,浅层超采区面积明显减小;再用5年左右的时间,到2025年,将深层承压水超采量全部压减,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基本消除,部分深层承压水超采区水位有所回升,地下水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在平水年份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南水北调受水区确定的超采区治理范围包括浅层地下水和深层承压水的全部超采区范围,其中浅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10224.57平方公里,深层承压水超采区面积41177平方公里,治理范围共有9个设区市、39个县(市、区),9个设区市分别是淄博、东营、烟台、潍坊、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目前,各设区市已全部编制了当地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并获市政府批复,并将地下水压采任务按年度分解到各有关县(市、区)。

(四)年度地下水压采工作基本情况

- 4 -

2016年,山东各级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秉承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发展理念,在应对持续干旱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安全的同时,全面、深入、系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持续推进地下水压采工作进程,健全完善具有制度体系、指标体系、水网体系、执法体系、创新体系和考核体系,全面完成了地下水压采年度目标。

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的主要措施包括控采限量、节水压减、水源置换、修复补源四个方面。控采限量主要是通过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超采区各市县逐级下达年度地下水开采量控制指标,从严控制区域地下水开采量。具体工作包括: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建立地下水水位预警管理机制;建立并实施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把规划水资源论证作为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城乡建设、园区建设等相关规划或方案审批的重要条件;规范完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工作,对取用地下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其建设项目新增取用地下水;按照省政府批复公布的地下水限采区和禁采区范围,根据有关法律规定限期封闭地下水取水工程或逐步核减各取水单位的地下水开采量和年度用水计划,对未经批准的和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

- 5 -

水井,一律予以关闭。节水压减主要是通过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的原则,实施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等全方位节水,从而有效限制并逐步压减超采区地下水开采量。具体工作包括:积极推广以管道灌溉为主,以微灌、喷灌为辅,灌排并举的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加快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与布局,在地下水超采区,试行“退地减水”措施,适当减少用水量较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改种耐旱作物和生态树种;加快工业节水改造步伐,制定国家鼓励和淘汰的用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目录,修订行业取用水定额标准,开展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组织开展节水标杆企业和节水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加强城镇节水,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设备。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器具,限期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水嘴、便器水箱等生活用水器具,鼓励居民家庭选用节水器具,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用水要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节水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运。组织开展节水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工作。水源置换主要是坚持“先外调水、后当地水,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先非常规水、后优质水”的水资源配置原则,充分利用水网工程,通过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南水北调配套、引黄供水提升、非常规水利用等工程,对各类水资源进行统筹调度与优化配置,替代和置换超采区地下水水源。具体工作包括:加快实施现有水库增容、新建山丘区水库、河道闸坝拦蓄及河湖水系连通等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加快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鼓励再生水回用,加快- 6 -

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回用工程设施建设,逐步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再生水回用率;提高矿坑水利用程度,积极推进矿井疏干排水的综合利用,加强洗煤废水的循环利用;积极推动海水利用,在沿海有条件的地区可将淡化海水作为企业生产用水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补充水源,在沿海地区电力、化工、石化等行业大力推广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循环冷却水。修复补源主要是通过实施湿地、坑塘、河道拦蓄、地下水库等回灌补源工程建设,增加地下水补给量,使地下水水位得到回升,改善地下水生态环境。具体工作包括:修建蓄水坑塘,实施坑塘清淤、岸坡平整、扩挖引水沟渠建设,充分拦蓄灌溉尾水以及雨洪径流,在保障水质安全的前提下,补源地下水;完善闸坝调度方案,保障河道生态基流;在有条件的地方利用原有机井或新建一批回灌井;划定湿地生态保护红线,确定县级以上湿地保护名录,禁止侵占自然湿地等地下水源涵养空间,已侵占的要限期予以恢复;强化水源涵养与保护,加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力度;在遭受海水入侵威胁的滨岸河口地带,修建拦河闸、防潮堤坝以及生态型海岸防护工程;在地质条件适当的地区建设径流调节型生态地下水库工程,提高淡水水位,遏制海水入侵等。

二、目标完成情况及实施效果

(一)地下水压采年度计划制定情况、压采目标和封填井目标完成情况

根据我省制定的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任务计划,南水

- 7 -

北调受水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目标:2017年到2020年,将受水区浅层地下水超采量11030.36万方全部压采,封填深层承压水开采井892眼,压采深层承压水7937.02万立方米;2021年到2025年,封填深层承压水开采井885眼,压采深层承压水9302.79万立方米。

为认真落实《方案》,我省制定了《全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年度压采计划(2016-2025年)》,将各市地下水压采计划按年度分解到市、县(市、区)。为切实做好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工作,我省制定了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计划,按年度将压采任务分解到市、县(市、区)。2016年,受水区各市地下水压采任务共计11246.21万方(浅层地下水5496.21万方,深层承压水5750万方),封填深层承压水自备水井478眼。

截至2016年12月底,受水区9市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13456.96万方(浅层地下水7475.19万方,深层承压水5981.77万方),封填自备水井2285眼(浅层地下水1788眼,深层承压水497眼),见下表1。各市全部完成了我省下达的地下水压采任务、封井计划。

- 8 -

表1 2016年受水区各市地下水压采、封井情况

(二)水位变化及漏斗区变化情况

多年来,我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地下水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工作,加快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度工程体系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黄河、长江等客水和非常规水资源供水能力不断提高,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遏制了地下水超采的趋势,改善了地下水环境。根据水资源公报统计,全省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量逐年下降,由2010年的91.31亿立方米下降至2016年的82.34亿立方米,占当年全省供水总量的38.5%。《方案》实施以来,各地通过严格取水许可管理、强化水源配置与调度、加大节水力度、深化水价改革等一系列措施,采取水源置换、节水灌溉、

- 9 -

封填自备井等工程压减超采区地下水开采量。2017年1月1日,全省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为6.34米,地下水位较去年同期上升0.18米,受水区9市地下水埋深较去年同期全部上升,最小回升0.06米,最大回升0.68米。全省平原区地下水主要漏斗面积为14100平方公里,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70平方公里。

(三)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及地下水置换配套工程完成情况

1、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总体进展情况

(1)主要工程内容及规划调江水量

2011年7月,省政府批复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省续建配套工程规划》,我省配套工程(自干线分水口门至水厂)供水区分为鲁北、胶东、鲁南3大片,共划分为14个单项、41个供水单元工程。主要内容包括输水工程、调蓄工程、泵站工程和供水工程等。经优化调整,共分为14个单项、38个供水单元工程,概算总投资224.7亿元。一期工程供水区范围涉及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威海、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等13个市、68个县(市、区)(截至目前实际受水为9个市、50个县市区)。干线、配套工程联合运行,每年可为我省调引13.53亿立方米的长江水,将从战略上调整山东水资源布局,实现长江水、黄河水和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进而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水资源支撑。

根据国家批复和各市承诺调江水量,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供水区需调江水量为14.67亿立方米,其中鲁南片调江水量- 10 -

2.1亿立方米,胶东片调江水量8.77亿立方米,鲁北片调江水量

3.8亿立方米。

(2)建设进展情况

截至3月底,我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38个供水单元概算总投资224.7亿元,其中列入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考核的37个供水单元(不包括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概算总投资21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06.97亿元,占总投资的97.2%;已有34个供水单元基本建成、2个供水单元主体工程基本建成;1个供水单元完成竣工验收、30个供水单元完成通水(蓄水)验收、1个供水单元部分单项工程完成通水(蓄水)验收。

2、南水北调地下水置换配套工程完成情况

根据最新调度情况,东营市、潍坊市、德州市南水北调地下水置换配套工程已全部完工;烟台市除招远的侯家水库库区征迁部分工程尚未竣工外,烟台市区、莱州、龙口、蓬莱南水北调地下水置换配套工程全部完工。

3、南水北调水量消纳情况

2015年9月,水利部批复我省2015~2016年度南水北调工程各分水口门向城市供水2.42亿m3;2015年11月,我省向水利部申请增加补湖水量2亿m3,并于2015年12月获得了批复。我省2015~2016年度供水水量计划为4.42亿m3,省界调水量为6.02亿m3,调水时段为2015年12月~2016年5月。我省于2016年1月8日至6月20日期间实施完成了年度全线调水计划,调

- 11 -

入我省水量6.02亿m3,完成干线各分水口门供水;2015~2016年度共完成调入山东境内水量60248万m3,供水量为45750万m3,全面完成年度水量调度计划。2016年10-12月份共完成调入山东境内水量6625.94万m3。2016年度合计调入山东境内水量66873.94万m3,其中调入济宁市7035万m3,德州1220万

m3,潍坊8835.85万m3,烟台457.87万m3。除完成正常城市供水要求外,还向济宁市提供了航运用水,向南四湖上级湖、东平湖生态补水,向济南市保泉补源生态供水。

三、制度建设、措施落实情况

2016年,针对全省降水连年偏少、工程蓄水偏少并造成区域性持续干旱等严峻形势,各市立足省情水情,坚持全省一盘棋,坚持问题导向,确保思想认识到位、目标完成到位、制度建设到位、措施落实到位,推动受水区超采区综合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一)强化政策监管,有序实施综合整治

1、加强制度建设。《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山东省取水许可管理办法》等法规中均就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做出明确规定和要求。2015年4月1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山东省南水北调条例》,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和实行地下水压采。2015年,以鲁政字〔2015〕30号批准公布了全省地下水禁采和限采范围,以鲁政字〔2015〕234号批复了《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 12 -

治工作,省水利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区地下水管理工作的通知》(鲁水资函字〔2015〕36号),要求对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水井依法按程序关停,同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依法查处私自打井等违法取用水行为。《山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修编工作已列入我省2016年度立法一类计划,目前已基本定稿。

2、严格禁限采区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 号)等有关规定,我省组织开展了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工作。2015年,我省划定并公布地下水限采区和禁采区范围如下:全省浅层地下水超采区范围包括浅层地下水一般超采区和严重超采区,共8处,涉及德州、聊城、济宁、泰安、威海、烟台、潍坊、淄博、东营、滨州等10个市,面积10433.2平方公里,其中浅层地下水一般超采区面积8368.23平方公里,严重超采区面积2064.94平方公里。浅层地下水限采区面积9373.8平方公里,禁采区面积1059.4平方公里。深层承压水超采区分布于鲁西北黄泛平原区,总面积43408平方公里,涉及济南、淄博、东营、济宁、滨州、德州、聊城、菏泽等8个市,均划定为禁采区。该区划包含了我省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地下水禁限采区划内容。

3、加强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2014年底省物价局、财政厅、水利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资源费标准调整工作的通知》(鲁价格一发〔2014〕156号),督促各地加快调整步伐,目前受水

- 13 -

区9个设区市全部完成了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调整工作,地表水平均征收标准均不低于0.4元/立方米,地下水平均征收标准均不低于1.5元/立方米,达到了国家对我省的要求标准。德州市将地下水水资源费中居民生活用水由0.50元/立方米调整为0.60元/立方米,自备水源由0.55元/立方米(管网覆盖以外)或0.60元/立方米(管网覆盖以内)调整为1.65元/立方米。2016年,全省各级年均征收水资源费达到19.2亿元,除中央分成外,其余全部纳入市县财政预算管理。2016年,受水区各市共征收水资源费13.03亿元,其中大部分为地下水水资源费。

4、严格取水许可。认真落实《山东省取水许可管理办法》和《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对取用水总量达到或超过年度控制目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取用水总量达到规划期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的,停止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2016年新批取水许可证41份,审批水量6.23亿立方米;核减水量950万立方米。

(二)坚持节水优先,全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1、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一是加强农业节水和高耗水行业节水。2016年全省累计完成投资23.34亿元,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建成2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的目标任务。多年来,省水利、住建、经信等部门积极部署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全省钢铁、纺织染整、造纸、石油炼制行业重点企业全部达到节水型企业标准。二是深入推进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省水利厅会- 14 -

同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已开展了三批省级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各市、县也都结合当地情况开展了节水型单位创建活动。三是加强非常规水利用。将非常规水源纳入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通过免征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等措施鼓励和引导用水户多用非常规水源。2016年,全省共利用非常规水源8.39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3.92%。

2、强化用水定额管理。2015年底,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了《山东省重点工业产品用水定额第1部分: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等57类重点工业产品》(DB37/T1639.1—2015)、《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第1部分:谷物的种植等3类农作物》(DB37/T1640.1—2015)。2016年,省水利厅开展了重点工业产品和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第2部分的修订前期工作,计划于2017年修订并发布;省住建厅、经信委修订发布了《山东省节水型社区(居住小区)标准》(鲁建城字〔2016〕25号)。用水定额已成为全省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和节水型载体创建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3、全面加强计划用水管理。早在2001年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工作的通知》(鲁政发〔2001〕50号),“十二五”期间省水利厅印发了《关于加强计划用水工作的通知》。各设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严格落实计划用水管理制度,依据用水定额科学制定取用水户年度用水计划,对工业和服务业取用水户按照“年计划、月调度、季考核”的要求,对超计划用水的实行累

- 15 -

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

4、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和公共节水。2016年,省住建厅编制了《山东省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供水水质提升工作的通知》,督促全省城市对服役超过50年的供水管网和管材落后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全省共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网1800余公里。2015年全省城市(县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为14.1%,2016年预计将达到12.49%。

(三)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压采区水源需求

通过实行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统一调度,实现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有效解决了地下水压采的后顾之忧。一是推进水量分配确权。配合水利部及相关流域管理机构做好沂河、沭河、卫河等大江大河水量分配工作,对全省主要跨设区的市河流及边界水库水量也进行了分配,印发了《山东境内黄河及所属支流水量分配暨黄河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细化方案》(鲁水资字〔2010〕3号),科学制定了2016—2017年度向胶东四市调引长江水、黄河水水量配置方案。二是实行重点工程可供水量预警管理。在全省69个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开展预警管理工作,实行黄、橙、红三级预警,对水库供水实行应急管理。三是全力做好胶东四市应急抗旱调水工作。根据胶东调水工程输配水能力,精准调配各类水资源,着力优化胶东四市供水输水环境。全面加强南水北调、胶东调水工程输水运行管理,有效保障了全省、特别是胶东地区的基本需求和地下水压采进程。

- 16 -

(四)加强地下水监控能力建设,推进信息化进程

1、信息系统应用加快推进。2016年底组织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山东省项目(2012-2014年)终验,实现监测总许可水量105.15亿立方米,达到了预定目标。2016年我省落实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省级运维资金870万元,用于水环境监测体系运行维护、取用水户水量监测和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的运维工作。以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三家公司承担取用水户水量监测和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维工作。

2、国控项目(二期)建设全面完成。2016年度我省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二期)建设任务,包括建设临沂市33户74个管道水量监测点和岸堤水库、金斗水库2个水库型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已全面完成建设各项任务,并通过项目验收。

3、完善地下水监控系统。目前,全省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内现有地下水监测井317眼,选取观测稳定、资料系列较长、布局合理263眼观测井的监测资料,作为分析评价超采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依据,平均密度为1.44眼/100km2。

进一步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该工程全部由国家投资,在我省投资资金共6830万元,建设期为2015~2017年,建设1个省级监测中心,17个地市级分中心,802个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其中地下水位站797个(其中新建691个、改建站106个),泉流量站5个,监测数据全部实现自动采集与传输,并选取351个站点开展水质监测,其中8个自动监测水质。

- 17 -

(五)创新工作机制

1、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1)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省级专项补助资金由5000万元增加为10000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受水区申请地下水超采区国家治理试点。各级财政也加大了对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投入;地下水超采区各级政府征收的水资源费,重点用于超采区治理和地下水保护,并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贷赠款,支持我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

(2)整合资金。综合使用水利、农业、国土资源部门资金,统筹安排,协调投入,集中使用,促进资金的积聚,有效保障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任务的实施。

(3)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作。

2、克服多重困难,确保完成压采目标

2013年10月至今,我省胶东地区降水量持续偏少,我省启动了抗旱四级预警,在全省3年持续干旱情况下,全省12市64个县(包括胶东地区),认真落实《方案》要求,积极应对,通过封填自备井、农业节水、建设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加强非常规水利用等措施,全部完成了省里下达的地下水压采目标任务。

3、强化主体责任

各级地方政府是实施本方案的责任主体,县级市方案实施的具体责任主体,市级是方案实施的组织责任主体,切实加强组织- 18 -

领导,严格落实地下水禁采和限采规定,逐年分解落实治理任务和年度目标,分步组织实施。每年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对超采区地下水压采情况进行考核。

4、加强部门协调联动

建立全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工作协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认真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做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相关工作。省水利厅加强统一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进展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5、定期通报、严格监管

为进一步督促全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工作进展,我省全面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机制,对超采区各市综合整治工作定期通报、检查、指导和考核。每月将超采区各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统一调度;每季度通报各市超采区地下水位动态、地下水蓄变量等情况;每年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对超采区各市综合整治工作进行考核。2016年12月,山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通报我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措施。

6、严格考核问责

省委组织部将“地下水埋深”作为2016年度17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重要指标,占总分1000分中15分的分值;省政府将超采区地下水治理情况纳入对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报干部主管

- 19 -

部门,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建立约谈制度,对推动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工作不力的,约谈有关责任人,及时督促整改。

7、深化水价改革

加快水价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的水价形成机制。在南水北调受水区等多水源供水地区,加快推行区域供水综合水价,促进压减当地地下水用量。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探索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制度和节水激励机制。对非居民和特种用水严格实行定额(计划)管理,超定额(计划)用水量部分实行累进加价制度。加快推进水资源费标准调整工作,大幅度提高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在地下水超采区取用地下水的加倍征收水资源费。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替代水源不足。部分地区无替代水源或替代水源不足,供水保证率不高,有的客水和再生水配套管网工程建设不够快,影响水源置换工作的开展。

二是部分用水户封井积极性不高。封井进行水源置换,需要新建供用水管网、改造用水工艺,增加企业生产成本,部分企业存在抵触情绪,给封井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有些城市集中供暖管道难以到达的偏远且分散的农村社区,由于短时期内难以找到替代热源,要封闭用于向其供暖的地热井存在一定难度。

- 20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