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化学下学期醛类物质化学性质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高二化学下学期醛类物质化学性质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高二化学下学期醛类物质化学性质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高二化学下学期醛类物质化学性质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高二化学下学期醛类物质化学性质综合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正确的是( )

A.它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现代装修房子的很多材料中都会散发出甲醛等有害气体

C.纯甲醛俗称福尔马林,可用来浸制生物标本

D.甲醛溶液可以浸泡海鲜产品,以防止产品变质

2.下列有关银镜反应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试管先用热的烧碱溶液洗涤,再用蒸馏水洗涤

B.向2%的硝酸银溶液中滴入2%的稀氨水,直至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配得银氨溶液

C.采用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

D.可用浓盐酸洗去银镜

3.下列物质不属于醛类的是( )

A.

B.

C.CH2=CH-CHO

D.CH3-CH2-CHO

4.某有机物X,经过下列变化后可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乙酸乙酯,则有机物X是( )

A.C2H5OH

B.C2H4

C.CH3CHO

D.CH3COOH

5.下列关于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醛是甲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醛

B.醛的官能团是-COH

C.饱和一元脂肪醛的分子式符合C n H2n O

D.甲醛、乙醛、丙醛均无同分异构体

6.对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能使Br2的水溶液褪色,1mol该物质恰好与1mol Br2反应

B.能发生加聚反应

C.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

D.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可消耗2mol H2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醛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凡是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都是醛

C.醛类既能被氧化为羧酸,又能被还原为醇

D.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乙醛和乙醇,消耗氧气的质量相等

8.已知β-紫罗兰酮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分子式为C13H18O

B.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D.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水解反应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醛、乙醛、丙醛通常情况下都是液体

B.醛类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C.醛类催化加氢后都得到饱和一元醇

D.甲醛、乙醛、丙醛都没有同分异构体

10.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将乙醛滴入银氨溶液中,加热煮沸制银镜

B.苯与浓溴水反应制取溴苯

C.向浓溴水中加几滴苯酚观察沉淀

D.2mol·L-1 CuSO4溶液4mL0.2mol·L-1 NaOH溶液混合后加入0.5mL40%的乙醛溶液,加热煮沸观察

沉淀的颜色

11.某饱和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时,生成21.6g银,再将等质量的醛完全燃烧生成CO2为13.14L,(标准状况),则该醛为( )

A.丙醛

B.丁醛

C.3-甲基丁醛

D.己醛

12.下列四个反应中,与其他三个反应类型不同的是( )

A.CH3CHO+H2CH3CH2OH

B.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

C.CH3CHO+2Cu(OH)2+NaOH CH3COONa+Cu2O↓+3H2O

D.2CH3CHO+O22CH3COOH

13.下列关于银镜实验的操作过程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14.下列各化合物中,能发生酯化、还原、加成、消去四种反应的是( )

A. B.

CH-CH=CH-CHO D.

C.

3

15.一个学生做乙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取1mol·L-1的CuSO4溶液和0.5mol·L-1的NaOH溶液各1mL,在一支洁净的试管内混合后,向其中又加入0.5mL 40%的乙醛,加热至沸腾,结果无红色沉淀出现。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

A.未充分加热

B.加入乙醛太少

C.加入NaOH溶液的量不够

D.加入CuSO4溶液的量不够

16.从香荚兰豆中提取的一种芳香族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8H8O3,遇FeCl3溶液会呈现特征颜色,能发生银镜反应。该化合物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

A. B. C. D.

17.下列关于常见醛和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醛和乙醛都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

B.丙酮是结构最简单的酮,也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和加氢还原反应

C.丙酮难溶于水,但丙酮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难以氧化生成视黄醛,而引起夜盲症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

:

(1)①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甲和乙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方案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②请写出甲的能同时满足下列3个条件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a.苯环上有2个不同的取代基

b.能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c.遇FeCl3溶液呈现紫色

(2)由甲转化为乙的过程为(已略去无关产物):

步骤Ⅰ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Y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设计步骤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1mol乙最多可与____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4)写出乙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9.已知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两分子加成:,产物不稳定,受热即脱水而生成不饱和醛。

A是一种可以作为药物的有机化合物,请从下列反应图式中各有机物间的关系(所有无机产物均己略去未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机物A、B、C、D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__________

20.3-对甲苯丙烯酸甲酯(E)是一种用于合成抗血栓药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HCHO+CH3HCO CH2=CHCHO+H2O。

1.遇FeCl3溶液显紫色且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的A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种。B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

2.试剂C可选用下列中的( )

A.溴水

B.银氨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D.新制的Cu(OH)2悬浊液

3.是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4.E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高聚物F,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甲醛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项错误;现代装修房子的很多材料中都会散发出甲醛等有害气体,要注意开窗通风,B项正确;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作福尔马林,可用来浸制生物标本,C项错误;甲醛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不可以浸泡海鲜产品,D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所以在做银镜实验准备洁净试管时,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几分钟后,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再用蒸馏水冲洗即可得到干净的试管,故A正确;配制银氨溶液时,若向2%的稀氨水中滴加2%的硝酸银溶液,氨水过量会生成易爆炸的雷酸银(AgONC),因此配制银氨溶液时应将2%的稀氨水滴入2%的硝酸银溶液中,直至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故B正确;水浴加热能保证试管受热均匀,且易于控制反应温度,而直接加热受热不均匀,不利于银镜的生成,故C正确;Ag能够和稀硝酸反应而溶解,因此可用稀硝酸洗去试管内的银镜,不能使用浓盐酸,故D 错误。

3.答案:B

解析:根据醛的定义可以判断出不属于醛类

4.答案:C

解析:Y与Z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为乙酸与乙醇的反应;X氧化生成Z,加氢生成Y,故X为乙醛,Z为乙酸,Y为乙醇,故选C。

5.答案:C

解析:甲醛分子中不含烃基,甲醛是氢原子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醛,故A错误;醛基的结构简式为一CHO,故B错误;饱和一元脂肪醛中含有一个醛基,烃基中不存在不饱和键,饱和一元脂肪醛的通式为C n H2n O,故C正确;乙醛、丙醛与烯醇互为同分异构体,丙醛与丙酮互为同分异构体,只有甲醛(HCHO)没有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6.答案:A

解析:该有机物分子中含也的碳碳双键可以与单质溴发生加成反应,醛基可以与单质溴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总方程式为,A错误;该有机物分子

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B正确;分子中的醛基可以被氧化为羧基,也可以被还原为羟基,C 正确;1mol碳碳双键可以与1mol氢气加成,1mol醛基可以与1mol氢气加成,所以1mol该有机物可以与2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7.答案:C

解析:乙醛分子中存在饱和碳原子,故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A项错误;甲酸、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有机物也能够发生银镜反应,但它们不属于醛,B项错误;乙醛和乙醇的分子式分别为C2H4O、C2H6O,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乙醛和乙醇,消耗氧气的质量不相等,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由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13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和4个不饱和度,则氢原子的个数为13×2+2-4×2=20,故分子式为C 13H 20O, A 项错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项正确;分子中不含苯环,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C 项错误;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和羰基,都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 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醛类中,除甲醛是气体外,其他的醛均为液体或固体;若是二元醛,催化加氢时应生成二元醇;

丙醛的同分异构体是丙酮()。

10.答案:C

解析:银镜反应需要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加热煮沸会得到黑色沉淀,不能制得银镜,故A 错误;苯和液溴在溴化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溴苯,不能用浓溴水,故B 错误;苯酚和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故C 正确;2mL1mol·L -1 CuSO 4溶液和4mL0.2mol·L -1 NaOH 溶液混合后生成氢氧化铜,但NaOH 量不足,而新制氢氧化铜与乙醛的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D 错误。 11.答案:D

解析:因()-121.6g =

=0.2mol 108g mol Ag n ?,()2-1

13.44L

CO ==0.6mol 22.4L mol

n ?,由于1mol 醛基发生银镜反应生成2mol 银单质,所以0.2mol 银由0.1mol 醛生成,1mol 醛中含6mol 碳原子,则为己醛,D 正确。 12.答案:A

解析:A 项是乙醛的加成反应;B 项是银镜反应,属于乙醛的氧化反应;C 项是乙醛的氧化反应;D 项是乙醛的氧化反应,故选A 。

13.答案:A

解析:银镜反应实验的要点是准确配制银氨溶液、正确加热。银氨溶液的正确配制方法是向少量的稀AgNO 3溶液中滴入稀氨水,边滴边振荡,当滴入的氨水使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时,停止滴入氨水,B 项、D 项错误;考虑到银镜的生成应该是银能附着在洁净的试管内壁,且银镜反应的温度不超过100℃,所以银镜反应的加热方式应选择水浴加热,而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A 项正确、C 项错误。

14.答案:A

解析: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为羟基和羧基,能发生还原反应的官能团为醛基、羰基等,能发生加成反应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碳碳叁键、醛基、羰基等,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官能团为卤素原子和羟基,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卤素原子或羟基所连碳的相邻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综上所述,B 项物质不能发生还原、加成反应,C 项物质不能发生酯化、消去反应,D 项物质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A 项正确。 15.答案:C

解析:考虑CuSO 4与NaOH 的用量,是否保证NaOH 过量。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必须在强碱性条件下进行。从题给数据分析NaOH 不足量,不能保证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16.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该物质是一种芳香族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 8H 8O 3,则该物质中含有一个苯环,遇FeCl 3溶液会呈现特征颜色,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该有机物中含有酚羟基、醛基。分子中含有醛基和酚羟基,且分子式为C 8H 8O 3,故A 正确;分子中不含酚羟基,所以遇FeCl 3溶液不能发生显色反应,不符合题意,故B 错误;分子中不含酸基,所以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不符合题意,故C 错误;分子中含有醛基和酚羟基,能发生显色反应和银镜反应,但其分子式为C 8H 6O 3,不符合题意,故D 错误。

17.答案:D

解析:A 项中甲醛应为气体,B 中丙酮不能发生银镜反应,C 中丙酮和水任意比例互溶,故A 、B 、C 均错。

18.答案:(1)①不可行 ②

(或其他合理答案)

(2)加成反应;;保护碳碳双键,防止被氧化

(3)5 (4)

解析:(1)①甲中的醇羟基和乙中的醛基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甲和乙中含有的碳碳双键不可行。

②甲的同分异构体,苯环上有两个不同的取代基;能与2Br 的4CCl 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说明结构中有碳碳双键;遇3FeCl 溶液呈现紫色,说明结构中有酚羟基,则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可以是

,或对应的邻位、间位的位

置关系。

(2)步骤Ⅰ是双键变单键的过程,所以该反应为加成反应;2R CH OH 能在铜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醛,则Y 是

,因为在羟基氧化到醛基的过程中,碳碳双键也容易被

氧化,所以设计步骤Ⅰ的目的是保护碳碳双键,防止被氧化。

(3)乙中的苯环、碳碳双键和醛基都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mol 乙最多可以和5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4)乙中有醛基,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答案:1.

;

;

;

2.; 加成反应

解析:由题给信息有

,所以B为,从而顺推得C为,D为

,E为,F为

20.答案:1.3; 醛基; 2.BD;

3.

4.

FeCl溶液显紫色说明苯环上连有-OH,符合要求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解析:1.遇

3

,。分析题中已知信息可推出B应为

,其含氧官能团为醛基。

2.对比B、D的结构简式,要将-CHO氧化为-COOH,又不能将碳碳双键氧化,则不能选择强氧化剂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可推知C溶液为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

3.根据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一般规律可写出化学方程式,书写时不要忽略酚羟基与NaOH 的反应。

4.E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聚反应生成,分子中含有

,生成高聚物的反应应为加聚反应,依据烯烃发生加聚反应的规律可推出F的结构简式为

(完整版)高中化学有机总结汇总

目录 一、从无机物的角度研究有机反应P2 二、各类烃的代表物的结构、特性P4 三、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类别和化学性质P4 四、有机物的鉴别P6 五、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除杂)P7 六、有机物的结构P8 七、具有特定碳、氢比的常见有机物P10 八、重要的有机反应及类型P11 九、某些重要的有机反应对比P13 十、有机化学计算P14 注:打印时请选择A4纸并选择灰度打印!切记切记!

一、从无机物的角度研究有机反应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 ①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C—的不饱和化合物 ②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 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 ③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 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 (2)无机物 ①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 3Br2 + 6OH- == 5Br- + BrO3- + 3H2O或Br2 + 2OH- == Br- + BrO- + H2O S2-、SO2、SO32-、I-、Fe2+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含有、—C≡C—、—OH(较慢)、—CHO的物质 与苯环相连的侧链碳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与苯不反应) (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Br-、I-、Fe2+ 3.与Na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COOH的有机物 ...COOH的有机物反应 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3; 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含有—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磺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2Al + 2OH- + 2H2O == 2 AlO2- + 3H2↑ 2 (2)Al2O3 + 6H+ == 2 Al3+ + 3H2O Al2O3 + 2OH- == 2 AlO2- + H2O (3)Al(OH)3 + 3H+ == Al3+ + 3H2O Al(OH)3 + OH- == AlO2- + 2H2O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NaHS等等 NaHCO3 + HCl == NaCl + CO2↑+ H2O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NaHS + HCl == NaCl + H2S↑NaHS + NaOH == Na2S + H2O (5)弱酸弱碱盐,如CH3COONH4、(NH4)2S等等 2CH3COONH4 + H2SO4 == (NH4)2SO4 + 2CH3COOH CH3COONH4 + NaOH == CH3COONa + NH3↑+ H2O (NH4)2S + H2SO4 == (NH4)2SO4 + H2S↑ (NH4)2S +2NaOH == Na2S + 2NH3↑+ 2H2O (6)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2NCH2COOH + HCl → HOOCCH2NH3Cl

最新整理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学习资料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有机物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 甲烷 ①氧化反应(燃烧) CH4+2O2――→CO2+2H2O(淡蓝色火焰,无黑烟) ②取代反应(注意光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产物有5种) CH4+Cl2―→CH3Cl+HCl CH3Cl +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还可以跟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 甲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烯烃: 乙烯 ①氧化反应(ⅰ)燃烧 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有黑烟) (ⅱ)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H2、Cl2、HCl、H2O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制乙醇) ③加聚反应 nCH2=CH2――→-CH2-CH2-n(聚乙烯) 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常利用该反应鉴别烷烃和烯烃, 如鉴别甲烷和乙烯。 苯 ①氧化反应(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有浓烟) ②取代反应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硝基取代。 +Br2――→+HBr +HNO3――→+H2O ③加成反应 +3H2――→ 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 概念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 定义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 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 子团的物质 分子式相同而结 构式不同的化合 物的互称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 同单质的互称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 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 子的互称 分子式不同相同元素符号表示相同,分 子式可不同 —— 结构相似不同不同—— 研究对象化合物化合物单质原子 6、烷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1-10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起汉文数字表示。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新”。 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2)系统命名法: ①命名步骤:(1)找主链-最长的碳链(确定母体名称);(2)编号-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 (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②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③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CH3-CH-CH2-CH3 CH3-CH-CH-CH3

(完整word版)乙醛醛类练习题(A)

乙醛醛类练习题(A)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题号一、选择 题 二、填空 题 三、实验, 探究题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 (每空?分,共?分) 1、橙花醛是一种香料,其结构简式为:CH3CHCH2CH2CH——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橙花醛不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 B.橙花醛能发生银镜反应 C.1 mol橙花醛最多可以与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橙花醛跟乙醛等是同系物 2、关于丙烯醛(CH2=CH―CHO)的化学性质叙述中错误的 是 () A.能起银镜反应,表现氧化性 B.能使溴水褪色,发生加成反应 C.能与新制Cu(OH)2发生反应 D.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 3、茉莉醛具有浓郁的茉莉花香,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关于茉莉醛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氢气还原 B.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C.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D.不能与氢溴酸发生加成反应 评卷人得分

4、下列配制银氨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mL 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浓NH3水,振荡,混合均匀 B.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 mL稀NH3水,再逐滴加入2% AgNO3溶液至过量 C.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mL AgNO3溶液,再逐滴加入浓NH3水至过量 D.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 AgNO3溶液1~2mL,逐滴加入2%稀NH3水,边滴边振荡,至沉淀恰好溶解时为止 5、不能由醛或酮加氢还原制得的醇是() A.CH3CH3B.CH3CH2CH2OH C. D. 6、0.1mol某饱和一元醛完全燃烧生成8.96L(标准状况)CO2。3.6克该醛跟足量银氨溶液反应,生成固体物质的质量 是 () A. 10.8克 B. 7.2克 C. 9.4 克 D. 11.6克 7、结构简式为的物质不能发生的反应是() A.加成反应 B.水解反应 C.消去反应 D.氧化反应 8、分子式C4H8O2的有机物与硫酸溶液共热可得有机物A和B。将A氧化最终可得C,且B和C为同系物。若C可发生银镜反应,则原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A.HCOOCH2CH2CH3 B.CH3COOCH2CH3 C.CH3CH2COOCH3 D.HCOOCH(CH3)2 9、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和H2发生加成反应的 是() A.CH3CH2CHO B.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性质总结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归纳 1.颜色的规律 (1)常见物质颜色 以红色为基色的物质 红色:难溶于水的Cu,Cu2O,Fe2O3,HgO等 碱液中的酚酞酸液中甲基橙石蕊及pH试纸遇到较强酸时及品红溶液 橙红色:浓溴水甲基橙溶液氧化汞等 棕红色:Fe(OH)3固体 Fe(OH)3水溶胶体等 <2>以黄色为基色的物质 黄色:难溶于水的金碘化银磷酸银硫磺黄铁矿黄铜矿(CuFeS2)等 溶于水的FeCl3 甲基橙在碱液中钠离子焰色及TNT等 浅黄色:溴化银碳酦银硫沉淀硫在CS2中的溶液,还有黄磷 Na2O2 氟气 棕黄色: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2的烟 <3>以棕或褐色为基色的物质 碘水浅棕色碘酒棕褐色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的烟等 <4>以蓝色为基色的物质 蓝色:新制Cu(OH)2固体胆矾硝酸铜溶液淀粉与碘变蓝石蕊试液碱变蓝 pH试纸与弱碱变蓝等 浅蓝色:臭氧液氧等 蓝色火焰:硫化氢一氧化碳的火焰甲烷,氢气火焰(蓝色易受干扰) <5>以绿色为基色的物质 浅绿色:Cu2(OH)2CO3,FeCl2,FeSO4*7H2O 绿色:浓CuCl2溶液 pH试纸在约pH=8时的颜色 深黑绿色:K2MnO4 黄绿色:Cl2及其CCl4的萃取液 <6>以紫色为基色的物质 KMnO4为深紫色其溶液为红紫色碘在CCl4萃取液碘蒸气中性pH试纸的颜色 K+离子的焰色(钴玻璃)等 <7>以黑色为基色的物质

黑色:碳粉活性碳木碳烟怠氧化铜四氧化三铁硫化亚铜(Cu2S) 硫化铅硫化汞硫化银硫化亚铁氧化银(Ag2O) 浅黑色:铁粉 棕黑色:二氧化锰 <8>白色物质 无色晶体的粉末或烟尘; 与水强烈反应的P2O5; 难溶于水和稀酸的:AgCl,BaSO3,PbSO4; 难溶于水的但易溶于稀酸:BaSO3,Ba3(PO4)2,BaCO3,CaCO3,Ca3(PO4)2,CaHPO4,Al(OH)3,Al2O3,ZnO,Zn(OH)2,ZnS,Fe(OH)2,Ag2SO3,CaSO3等; 微溶于水的:CaSO4,Ca(OH)2,PbCl2,MgCO3,Ag2SO4; 与水反应的氧化物:完全反应的:BaO,CaO,Na2O; 不完全反应的:MgO <9>灰色物质 石墨灰色鳞片状砷硒(有时灰红色)锗等 2.离子在水溶液或水合晶体的颜色 水合离子带色的: Fe2+:浅绿色; Cu2+:蓝色; Fe3+:浅紫色呈黄色因有[FeCl4(H2O)2] 2-; MnO4-:紫色 :血红色; :苯酚与FeCl3的反应形成的紫色 主族元素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包括含氧酸根)无色 运用上述规律便于记忆溶液或结晶水合物的颜色 (3)主族金属单质颜色的特殊性 A的金属大多数是银白色 铯:带微黄色钡:带微黄色 铅:带蓝白色铋:带微红色

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52994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 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 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 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④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⑤ 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 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 注意:新戊烷[C(CH 3)4]亦为气态 ② 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 ..3.Cl ..,.沸点为...-.24.2....℃.). 甲醛(...HCHO ....,沸点为....-.21..℃.). (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H 3(CH 2)4CH 3 甲醇CH 3OH 甲酸HCOOH 乙醛CH 3CHO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C12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 ☆多羟基有机物如甘油、葡萄糖等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溶解生成绛蓝色溶液; ☆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5.有机物的气味 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中学阶段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机物的气味: ☆甲烷无味 ☆乙烯稍有甜味(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液态烯烃汽油的气味 ☆乙炔无味 ☆苯及其同系物芳香气味,有一定的毒性,尽量少吸入。 ☆一卤代烷不愉快的气味,有毒,应尽量避免吸入。 ☆ C4以下的一元醇有酒味的流动液体 ☆C5~C11的一元醇不愉快气味的油状液体 ☆C12以上的一元醇无嗅无味的蜡状固体 ☆乙醇特殊香味 ☆乙二醇甜味(无色黏稠液体) ☆丙三醇(甘油)甜味(无色黏稠液体)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醛》知识梳理

第二节 醛 答案:(1)烃基与醛基 (2)醛基 (3)C n H 2n O (4)一元醛、二元醛、多元醛 (5)脂肪醛、芳香醛 (6)无 (7)刺激性气味 (8)小 (9)水、乙醇 (10)CH 3CHO +2Ag(NH 3)2OH ――→△ CH 3COONH 4+2Ag↓+3NH 3+H 2O (11)CH 3CHO +2Cu(OH)2――→△ CH 3COOH +Cu 2O↓+2H 2O (12)2CH 3CHO +O 2――→催化剂 加热 2CH 3COOH (13) 1.醛的结构和分类 (1)醛的结构 醛是由烃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简写为R —CHO 。醛类的官能团为醛基,醛基 可写成或—CHO ,但是不可写成—COH ,且醛基一定位于主链的末端,如 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 n H 2n O 。 破疑点 醛和酮的结构比较: ①醛是由烃基或氢原子和醛基相连构成的化合物,醛一定含有醛基;但是含有醛基的物 质未必都是醛,如将要学到的甲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等都含有醛基,但它们都不是醛。 ②酮的官能团是羰基(),是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R 和R′

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饱和一元酮的通式是C n H 2n O 。最简单的酮是丙酮 。 ①根据醛分子中醛基的个数可以分为一元醛、二元醛、多元醛等; ②根据醛分子中烃基类别可以分为脂肪醛和芳香醛; ③根据醛分子中的烃基是否饱和可分为饱和醛和不饱和醛。 或HCHO 或

解析:醛的结构为R —CHO ,其中R 为H 或烃基,A 项物质不含—CHO ,B 、C 、D 项中含—CHO ,但B 项物质—CHO 连接的不是H 或烃基,B 为甲酸乙酯,不属于醛类,所以B 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B 2.乙醛 或CH 3CHO 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两个位置有吸收峰,说明分子中有两种氢原子;由两个峰的高度比约为1∶3可知:两种H 原子的个数比为1∶3,分别对应甲基和醛基的氢原子,其中峰值面积大的是甲基的氢原子,峰值面积小的是醛基的氢原子。 (2)乙醛的化学性质 从结构上看,乙醛可以看成甲基跟醛基(─CHO)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由于醛基比较活泼,所以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决定。 ①乙醛的氧化反应 a .乙醛的银镜反应 滴加氨水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加入乙醛并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壁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 乙醛具有还原性;+1价的银被还原成金属银,乙醛被银氨溶液氧化银氨溶液配制过程的反应方程式:

醛和醛类化合物.

课题:第二节《醛》 一、乙醛 1.乙醛的结构 分子式:C 2H 4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 3CHO 官能团:—CHO 或 (醛基) 乙醛的结构简式为什么不能写成CH 3COH ? 因为在乙醛的分子结构中,不含有羟基。 2.乙醛的物理性质 密度比水小,沸点20.8℃,易挥发,易燃烧,能和水、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 3.乙醛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碳氧双键上的加成)

CH3CHO + H2→CH3CH2OH (2)氧化反应 ①银镜反应 实验注意事项: 1.试管内壁应洁净。 2.必须用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3.加热时不能振荡试管和摇动试管。 4.配制银氨溶液时,氨水不能过量(防止生成易爆物质)。 AgNO3 + NH3·H2O = AgOH↓+ NH4NO3 AgOH + 2NH3·H2O = Ag(NH3)2OH + 2H2O (银氨溶液的配制) CH3CHO+2Ag(NH3)2OH → CH3COONH4+2Ag↓+3NH3+H2O 实验现象:反应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光亮的银镜。 ②乙醛被另一弱氧化剂——新制的Cu(OH)2氧化 CH3CHO + 2Cu(OH)2 →CH3COOH + Cu2O↓ + 2H2O 实验现象: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棕黄色,最后变成红色沉淀。【小结】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 ①乙醛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②乙醛能被弱氧化剂氧化,更能被强氧化剂氧化。 二、醛类 1.概念及结构特点: 分子里由烃基和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①饱和一元脂肪醛的结构式的通式应如何表示?

②醛类的分子式通式应如何表示? ③醛类分子中都含有什么官能团?它对醛类的化学性质起什么作用? ④醛类物质应有哪些化学性质? ①醛类的结构式通式为:或简写为RCHO。 ②分子式通式可表示为C n H2n O 2.醛类的主要性质: ①醛类分子中都含有醛基官能团,它对醛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起决定作用。 ②推测出醛类物质可能能和H2发生加成反应,与银氨溶液及新制的Cu (OH)2反应。 3.甲醛 (1)甲醛的结构 分子式:CH2O 结构简式:HCHO 结构式: 【强调】结构特点为羰基两侧是对称的氢原子,与其它醛类物质不同,甲醛分子中相当是含有两个醛基。 (2)物理性质 甲醛又称蚁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35%~40%的甲醛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 (3)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醛及醛类教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乙醛 1.乙醛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乙醛的分子式是 O H C 4 2,结构式是,简写为 CHO CH 3。 注意对乙醛的结构简式,醛基要写为—CHO而不能写成—COH。 2.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为C 8. 20。乙醛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注意因为乙醛易挥发,易燃烧,故在使用纯净的乙醛或高浓度的乙醛溶液时要注意防火。 3.乙醛的化学性质 从结构上乙醛可以看成是甲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由于醛基比较活泼,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决定。例如,乙醛的加成反应(碳氧双键)和氧化反应(醛基氢),都发生在醛基上。 (1)乙醛的加成反应 乙醛分子中的碳氧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例如,使乙醛蒸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热的镍催化剂,乙醛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说明:①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就属于还原反应。 ②从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的实例可知,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外延 应当扩大了。 (2)乙醛的氧化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叫氧化反 应。乙醛易被氧化,如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醛能被空气中的氧气 氧化成乙酸: 注意①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制取乙酸。 ②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醛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乙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O H CO O CHO CH 2 2 2 3 4 4 5 2 点燃 乙醛不仅能被O2氧化,还能被弱氧化剂(如银氨溶液和新制备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 银氨溶液的制备: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 mL 2%的AgNO3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 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此时 得到的溶液叫做银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 热水中温热。 实验现象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实验结论化合态的银被还原,乙醛被氧化。 说明: ①上述实验所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4 2 3 ·NH AgOH O H NH Ag O H OH NH Ag O H NH AgOH 2 2 3 2 3 2 ) ( · 2 O H NH Ag NH COO CH OH NH Ag CHO CH 2 3 4 3 2 3 3 3 2 2 ) ( 2 由于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所以这个反应又叫做银镜反应。 在这个反应里,1mol的醛基氢原子对应着2mol的银。 ②银镜反应常用来检验醛基的存在,工业上可利用这一反应原理,把银均匀地镀在玻璃 上制镜或保温瓶胆。 ③配制银氨溶液是向AgNO3稀深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直到最初生成沉演恰好溶解为 止。滴加溶液的顺序不能颠倒,否则最后得到的溶液不是银氨溶液。银镜反应的实验 条件是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煮沸。制备银镜时,玻璃要光滑洁净。玻璃的洗涤一 般要先用热的NaOH溶液洗,再用水洗净。

乙醛 醛类

乙醛 醛类 一、知识点整理 1.乙醛从结构上可看成是 基和 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 基决定。 ⑴断a 键发生 反应,化学方程式 ⑵断b 键发生 反应: ①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⑶燃烧反应(化学键全断)的化学方程式 。 2.相关实验: A .银镜反应 (1)试管必须洁净,可用_________溶液洗涤试管 (2)银氨溶液配制时,硝酸银与氨水浓度要稀,加入氨水要适量(沉淀恰好完全溶解)。银氨溶液现配现用,不可久置 (3)使用___________加热,不可摇动 (4)银镜反应的条件为碱性环境。 (5)反应后的银镜用________洗去 B .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 (1)新制氢氧化铜的配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接加热煮沸,产生__________色沉淀 (3)氢氧化铜必须新制,久置或使用固体氢氧化铜则无效 (4)除了醛类外,甲酸、__ ___、__ __、__ _等也能与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发生类似反应 (5)要检验甲酸中的醛基,应___________________,再使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进行检验 C .烯醛官能团的检验 (1)醛基能被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因此检验次序如下: 加入足量氢氧化铜→加热→过滤→滤液酸化→加入溴水(酸性高锰酸钾) (2)也可用无氧化性的Br 2的四氯化碳溶液直接检验碳碳双键(醛基不反应) 3. 醛类通式 ,甲醛结构简式 也叫 ,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做 ,甲醛的用途 、 、 。 二、课后练习 1.下列有机物与水的混合物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 A .酒精 B .乙醛 C .醋酸 D .溴苯 2.丙醛(CH 3CH 2CHO)的同分异构体有丙酮(CH 3COCH 3),丙酮分子中不含醛基,所以不具有醛的还原性。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 5H 10O ,它能发生银镜反应和加成反应。若将其跟CH 3—C —H O c b ↑ ↑ ←a

高中化学关于醛的测试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关于醛的测试题和答案 1.居室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们使用的装修材料,它们会释放出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 A.甲烷 B.氨气 C.甲醛 D.二氧化硫 解析:装修材料释放的刺激性气味的污染性气体为甲醛. 答案:C 2.下列物质不属于醛类的是() C.CH2===CH—CHO D.CH3—CH2—CHO 解析:根据醛的概念可知不属于醛类. 答案:B 3.下列4个化学反应中,与其他3个反应类型不同的是() A.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B.CH3CH2OH+CuO――→△CH3CHO+Cu+H2O C.2CH2===CH2+O2――→催化剂△2CH3CHO D.CH3CH2OH+HBr―→CH3CH2Br+H2O 解析:选项A、B、C中的反应均为氧化反应;选项D中的反应为 取代反应. 答案:D 4.下图中硬质试管A中放入干燥洁净的细铜丝,烧杯中放入温水,试管B中放入甲醇,右方试管C中放入冷水.向B中不断鼓入空气, 使甲醇蒸气和空气通过加热到红热程度的铜丝.

(1)撤去A处酒精灯后铜丝仍然能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将试管C中的液体冷却,取出少量,加入到新制的Cu(OH)2悬浊液中,加热到沸腾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2CH3OH+O2――→Cu△2HCHO+2H2O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不加热的铜丝仍保持红热. (2)生成的甲醛易溶于水,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亚铜红色沉淀. 答案:(1)因为2CH3OH+O2――→Cu△2HCHO+2H2O是一个放热反应 (2)有红色沉淀生成 HCHO+4Cu(OH)2――→△CO2↑+2Cu2O↓+5H2O 5.(2011?唐山一中月考)有A、B、C三种烃的衍生物,相互转化关系如下: 其中B可发生银镜反应,C跟石灰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A、B、C的结构简式和名称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B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C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性质)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加热, 加压 (物质的性质)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 烃 第一节 甲烷 (9) 环烷烃通式 C n H 2n (n≥3) (10) 环烷烃化学性质:(1)燃烧(2)取代反应 一、甲烷的分子结构 1、甲烷:CH 4,空间正四面体,键角 109o28′,非极性分子 电子式: 天然气,沼气,坑气的主要成份是 CH 4 一、不饱和烃 第三节乙烯 烯烃 2、甲烷化学性质: ①稳定性:常温下不与溴水、强酸、强碱、KMnO 4(H +)等反应。 ②可燃性:CH 4+2O 2 ?点?燃 ?→ CO 2+2H 2O(火焰呈蓝色,作燃料) ③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CH 4 在光照条件下与纯 Cl 2 发生取代反应为: CH 4+Cl 2 ?光 ?→ CH 3Cl+HCl(CH 3Cl 一氯甲烷,不溶于水的气体) CH 3Cl+Cl 2 ?光 ?→ CH 2Cl 2+HCl(CH 2Cl 2 二氯甲烷,不溶于水) 概念:烃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碳原子所结合氢原子数少于饱和链烃里的氢原子数,叫做不饱和烃。 二、乙烯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 2H 4 电子式: CH 2Cl 2+Cl 2 ?光 ?→ CHCl 3+Cl 2 ?光 ?→ CHCl 3+HCl(CHCl 3 三氯甲烷,俗名氯仿,不溶于水,有机溶剂) CCl 4+HCl(CCl 4 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有机溶剂)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 2=CH 2 ④高温分解:CH 4 ?高?温 ?→ C+2H 2(制炭墨) 第二节 烷烃 乙烯分子中的 2 个碳原子和 4 个氧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上。 三、乙烯的物理性质 一、烷烃 1、烷烃:碳原子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的烃称为烷烃(也叫饱和链 烃) 颜 气味 状态 色 (通 常) 溶解性 溶 沸 密度 点 2、烷烃通式:C H (n≥1) 无 稍有气 液体 难溶于 较低 比 水 n 2n+2 色 味 水 小 3、烷烃物理通性: ①状态:C 1-C 4 的烷烃常温为气态,C 5-C 11 液态,C 数>11 为固态 ②熔沸点:C 原子数越多, 熔沸点越高。 C 原子数相同时,支键越多, 熔沸点越低。 ③水溶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烷烃的命名原则: ①找主链——C 数最多,支链最多的碳链 ②编号码——离最简单支链最近的一端编号,且支链位次之和最小 ③写名称:支链位次—支链数目—支链名称某烷 5、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特点:①结构相似,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 ②化学性质相似 ③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相同 6、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不同的结构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特点:(1)分子式相同(化学组成元素及原子数目,相对分子质量均同);(2)结构不同类别: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 碳链异构书写原则: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支链位置由中心到边上,多个支链排布由对到邻到间,碳均满足四键 二、烷烃的化学性质(同 CH 4) ①稳定性 四、乙烯的化学性质 1、乙烯的氧化反应 (1) 燃烧氧化 CH 2=CH 2+3O 2 ?点?燃?→ 2CO 2+2H 2 O 纯净的 C 2H 4 能够在空气中(或 O 2 中)安静地燃烧,火焰明亮且带黑烟。点燃乙烯前必须先检验乙烯的纯度 (2) 催化氧化——乙烯氧化成乙醛 2、乙烯的加成反应 ①乙烯与 Br 2 的加成: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褪色。化学上,常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或溴水)鉴别乙烯与烷烃。CH 2=CH 2+Br 2 → CH 2Br —CH 2Br ②乙烯与水的加成:乙烯水化制乙醇 CH 2=CH 2+H —OH ??催化?剂 ?→ CH 3CH 2OH ③乙烯与 H 2 的加成:乙烯加氢成乙烷 ④乙烯与卤化氢的加成 C H 2=C H 2 +H C H 2=C H 2+ 3、乙烯的聚合反应 ②燃烧: C H + (n + n +1 ?点?燃 ?→ nCO + (n +1)H O n 2n +2 2 )O 2 2 2 聚乙烯中,有很多分子,每个分子的 n 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而是混合物。类推可知,所有的 ③取代反应 ④高温分解 (8)环烷烃:C 原子间以单键形成环状,C 原子上剩余价键与 H 结合的烃叫环烷烃。 高分子化合物(高聚物)都是混合物。 4、加成反应

《乙醛 醛类》测试题

《乙醛醛类》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近年来,建筑装饰材料发展速度很快,进入家庭居多,调查发现有些装饰程度较高的居室中,由装饰材料缓慢释放出来的化学污染物浓度过高,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这些污染物是(). A.CO B.SO2 C.甲醛、苯等有机物 D.氨气 2. 室内装潢和家具挥发出来的甲醛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甲醛易溶于水,常温下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当温度超过20 ℃时,挥发速度加快。根据甲醛的这些性质,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入住前房间内保持一定湿度并通风 B.装修尽可能选择在温度较高的季节 C.请环境监测部门检测室内甲醛含量低于国家标准后入住 D.紧闭门窗一段时间后入住 3.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HCHO + NaOH(浓)→ HCOONa + CH3OH,在此反应中,甲醛发生的变化是(). A.仅被氧化 B.仅被还原 C.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D.既未被氧化,也未被还原 4. 丙烯醛的结构式为CH2=CH—CHO。下列关于它的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在一定条件下与H2充分反应,生成1-丙醇 C.能发生银镜反应表现氧化性 D.在一定条件下能被空气氧化 5.甲醛、乙醛和丙醛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A. 16% B. 37% C. 48% D. 无法计算 6. 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区分:乙醇、乙酸、乙醛三种物质,则该种试剂是(). A.银氨溶液 B.浓溴水 C.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D.三氯化铁溶液 7. 某饱和一元脂肪醛中所含碳元素质量是所含氧质量的3倍,此醛的同分异构体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8.有机物甲可氧化成羧酸,也可以还原成醇。由甲生成的羧酸和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化合物乙,其分子式为C2H4O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B. 甲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液体 C. 乙比甲沸点高 D. 甲和乙最简式相同 9.某有机物的氧化产物甲和还原产物乙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甲、乙反应可生成丙,甲、丙都能发生银镜反应,此有机物是(). A. 甲醛 B. 乙醛 C. 甲酸 D. 乙酸 10. 茉莉醛具有浓郁的茉莉花香,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关于茉莉醛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氢气还原 B.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

高二有机化学醛类物质的性质练习题(附答案)

高二有机化学醛类物质的性质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正确的是( ) A.配制银氨溶液时氨水必须过量 B.1mol甲醛发生银镜反应最多生成2mol Ag C.银镜反应通常采用水浴加热 D.银镜反应的试管一般采用浓硝酸洗涤 2.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乙醇、乙酸、乙醛、甲酸四种物质。该试剂可以是下列中的( ) A.银氨溶液 B.溴水 C.碳酸钠溶液 D.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3.已知甲醛(HCHO)分子中的4个原子是共平面的。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 A.苯乙烯 B.苯甲酸 C.苯甲醛 D.苯乙酮 4.下列醛、酮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A.醛的银镜反应 B.醛在空气中久置变质 C.2-丁酮制备2-丁醇 D.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5.下列关于银镜实验的操作过程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6.下列各组物质中,既不互为同系物又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甲醛、丁醛 B.丙酮、丙醛 C.乙醛、丙酮 D.苯甲醛、对甲基苯甲醛 7.对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 B.与H2发生加成反应,产物只有一种 C.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 D.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醛,也不属于酮的是( ) A. B. C.CH2=CH-CHO D.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醛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凡是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都是醛 C.醛类既能被氧化为羧酸,又能被还原为醇 D.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乙醛和乙醇,消耗氧气的质量相等 10.为了鉴别己烯、甲苯和丙醛,可以使用下列试剂组中的( )

高中化学 物质的制备和检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物质的制备和检验知识点总结 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2、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难点聚焦 一、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 1、气体发生装置的类型(1)设计原则: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所需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反应装置。(2)装置基本类型:装置类型固体反应物(加热)固液反应物(不加热)固液反应物(加热)装置示意图主要仪器典型气体O 2、NH 3、CH4等H 2、CO 2、H2S等。Cl 2、HCl、CH2=CH2等操作要点(l)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在管口冷凝后倒流而引起试管破裂。(2)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 l/3处。(3)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里面不能太长,否则会妨碍气体的导出。(1)在用简易装置时,如用长颈漏斗,漏斗颈的下口应伸入液面以下,否则起不到液封的作用;(2)加入的液体反应物(如酸)要适当。(3)块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可用启普发生器制备。(1)先把

固体药品加入烧瓶,然后加入液体药品。(2)要正确使用分液漏斗。几种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 1、 O22KClO3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2H2O22H2O+O2↑ 2、NH3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NH3H2ONH3↑+H2O 3、CH4 CH3COONa+NaOHNa2CO3+CH4↑ 4、H2 Zn+H2SO4(稀)=ZnSO4+H2↑ 5、CO2 CaCO3+2HCl=CaCl2+CO2↑+H2O 6、H2S FeS+H2SO4(稀)=FeSO4+H2S↑ 7、SO2 Na2SO4+H2SO4(浓)=Na2SO4+SO2↑+H2O 8、NO2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9、N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10、C2H2 CaC2+2H2O→Ca(OH)2+CH≡CH↑ 11、Cl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12、HCl NaCl(固)+H2SO4(浓)NaHSO4+HCl↑NaCl(固)+NaHSO4Na2SO4+HCl↑2NaCl(固)+H2SO4(浓)Na2SO4+2HCl↑ 13、C2H4 C2H5OHCH2=CH2↑+H2O 14、N2 NaNO2+NH4ClNaCl+N2↑+2H2O 2、收集装置(1)设计原则:根据氧化的溶解性或密度(2)装置基本类型:装置类型排水(液)集气法向上排空气集气法向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全总结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全总结一、取代反应 定义: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的类型很多, 中学化学中主要有下面几类: 1.卤代反应烷烃、芳香烃、苯酚等均能发生卤代反应如: 。 2.硝化反应苯及其同系物、苯酚、烷烃等均能发生硝化反应如:

3.磺化反应苯、苯的衍生物, 几乎均可磺化.如: ; (邻、对位产物为主) 4. 酯化反应 (1)羧酸和醇的反应.如: (2)无机含氧酸和醇的反应.如: 5.水解反应: 卤代烃、酯、多糖、二糖、蛋白质都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如: , 6. 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醇、酚、羧酸等均能与活泼金属如钠反应生成氢气.如:

, 7.醇与卤化氢(HX)的反应.如: 8.羧酸或醇的分子间脱水.如: 二、加成反应 定义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 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 叫加成反应分子结构中含有双键或叁键的化合物, 一般能与H2、X2(X为Cl、Br、I)、HX、H2O、HCN等小分子物质起加成反应. 如烯烃、二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及其甘油脂、单糖等. 说明: 1.羧基和酯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2.醛、酮的羰基只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3.共轭二烯有两种不同的加成形式。 1.和氢气加成. — 2.和卤素加成

3.; 4.和卤化氢加成 5.和水加成 三、消去反应 定义:有机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 从一个分子相邻两个碳原子上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X等)而生成不饱和(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称为消去反应, 又称消除反应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合物需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是连有一OH(或一X)的碳原子有相邻的碳原子; — (2)是该相邻的碳原子上还必须连有H原子. 1.醇的消去反应.如: 2.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如: 四、聚合反应 定义:由许多单个分子互相结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有两个基本类型: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1.加聚反应. 由许多单个分子互相加成, 又不缩掉其它小分子的聚合反应称为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 烯烃、二烯烃及含的物质均能发生加聚反应.如:

完美版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doc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烃 1.甲烷 烷烃通式: C n H2n-2 ( 1)氧化反应 甲烷的燃烧: CH4+2O CO2+2HO 甲烷不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 ( 2)取代反应 一氯甲烷: CH+Cl 2 CH 3 Cl+HCl 4 二氯甲烷: CHCl+Cl 2 CH 2 Cl +HCl 3 2 三氯甲烷: CH2Cl 2+Cl 2CHCl3+HCl(CHCl3 又叫氯仿)四氯化碳: CHCl3 +Cl 2CCl4+HCl 2.乙烯 乙烯的制取: CH3CH2OH H2C=CH2↑+H2O 烯烃通式: C n H2n

( 1)氧化反应 乙烯的燃烧: H C=CH+3O 2CO 2 +2HO 2 2 2 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 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 H 2C=CH 2+Br 2 CH 2 Br — CH 2Br 与氢气加成: H 2C=CH 2+H 2 CH 3 CH 3 与氯化氢加成: H 2C=CH 2+HCl CH 3 CH 2Cl 与水加成: H 2C=CH 2+H 2O CH 3 CH 2OH ( 3)聚合反应 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 n H 2C=CH 2 n 3. 乙炔 乙炔的制取: CaC 2+2HO HC CH ↑+Ca(OH)2 ( 1)氧化反应 乙炔的燃烧: HC CH+5O 2 4CO 2 +2HO 乙炔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 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 HC CH+Br 2 HC=CH Br CHBr=CHBr+Br 2 CHBr 2 — CHBr 2 与氢气加成: HC CH+HH 2 C=CH 2 2 与氯化氢加成: HC CH+HCl CH 2 =CHCl ( 3)聚合反应 氯乙烯加聚,得到聚氯乙烯: n CH 2=CHCl n 乙炔加聚,得到聚乙炔: n HC CH n 4. 苯 苯的同系物通式: C n H 2n-6 ( 1)氧化反应 苯的燃烧: 2C 6H 6+15O 2 12CO 2 +6H 2O 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 色。 ( 2)取代反应 ①苯与溴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