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讨-2019年精选文档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讨-2019年精选文档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讨-2019年精选文档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讨-2019年精选文档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讨

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在培养目标、专业方

向设

置、教学内容和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现象,导致培养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很难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深化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引言

旅游行业的特殊性要求旅游专业毕业生不仅要具备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史地文化知识,还要注重高尚的情操、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养成。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模仿、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现象,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旅游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设置、教学内容和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旅游管理专业到底是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还是培养具有深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通才”在旅游教育界一直存在分歧。目前,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为旅游业培养高级管理人才”。这一目标定位使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不屑于做基层工作,眼高手低,频繁跳槽,很难安心于本职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也必须相应调整。培养目标的设计首先应体现学科

性,旅游管理是与管理学、经济学、文化学、人类学、地理学、心理学和环境学等学科有着紧密联系的交叉性学科。第二,行业性。它是个应用性较强,而非仅仅偏重学科理论教育的专业。旅游行业需要专业理论知识扎实、通识知识渊博、实际操作能力强并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专业管理人才。第三,宽适性。应在大工商管理学科背景下,加强旅游管理与整个服务业管理教学的共性设计,使其能够逐渐适应旅游行业、工商企业和其他服务服务业三个不同层面对管理人才的需求特征。我们认为,当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际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三、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课程体系的重新设计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所在。

课程设置应考虑专业培养目标,根据高等教育特点,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和操作技能训练的有机统一。既保证必需的理论知识要求,又强调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特点,强化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

1.素质教育课程模块

基本素质教育课程模块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课、人文科技基础课、语言与技能课、体育课等课程组成。使学生掌握政治、社会、体育、外语、计算机等各方面必备知识。素质教育课占总学的40%左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外语应用能

力要求较高,除开设“大学英语”外,还应开设“旅游英语”,或根据专业方向开设专业发展课程“酒店英语”、“旅行社英语”等,最好还应开设第二外语。此外,要加强计算机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信息处理的一般方法外,还要学生能够灵活掌握运用计算机处理专业问题的能力。

2.专业基础教育课程

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包括部分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可以集中体现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同时也体现出旅游管理专业与工商管理类其他专业的区别,学生必须按计划修读,为将来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进一步深造作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它主要划分为“管理学基础课”和“旅游学基础课”两大类,包括管理学、经济数学、西方经济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管理信息系统和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服务管理、旅游规划、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心理学。

3.专业方向教育课程

旅游行业对人才需求是多样化的,旅游人才既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又有所侧重、自我发展。专业方向课程是根据专业培养要

求和特点、社会发展和专业学科发展需要所开设的,在宽口径、 厚基础专业内设置的柔性的专业选修课程。 主要可分为“饭店管

理方向课”、“旅行社管理方向课”和“景区管理方向课”三

概况、旅游资源学、旅行社产品设计、导游英语口语等; 管理方向课”主要开设景区管理、 旅游地理学、 旅游资源调查与 评估、旅游项目投资决策、旅游社会学等。

(二) 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 教学内容是课程体 系的具体体现。教学内容改革要适应 2l 世纪科学技术、经济、 社会发展的趋势, 从整体人才培养目标出发, 根据培养目标和人 才模式的要求,更新教学内容。要精选经典教学内容,不断充实 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 注意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 特征、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 要注重 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为学生探索新事物、 培养创新能力奠 定基础。

1. 加强基础理论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是在广泛吸收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心理 学、文化学等学科基础上来研究旅游业自身的特点、 解决实际问 题的一门科学体系。 这些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已趋于成熟

和稳定, 学习和运用这些基础理论是专业学习的基

础。 部分内容要讲深讲透, 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 还要学会各学科的 不同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特殊手段。 教与学的过程类。“饭店管理方向课”主要开设前厅服务与管理、 客房服务与

管理、餐饮管理、饭店市场营销、饭店督导、烹饪概论、 酒店情 景英语等; “旅行社管理方向课”主要开设导游学、

主要客源国 景区 教师对这

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旅游理论知识,对当前旅游活动的深层次问题加以分析、综合、评价,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2.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

一方面要吸收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对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以提炼和总结。教师应跟踪旅游管理学科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前沿问题,将最新动态反映到教学之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使授课内容常讲常新。对于反映新时代、新特点、新观念、新方法的内容要及时补充,使学生能及时了解世界旅游业最新发展变化,开拓眼界。

3.增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分析学生基础课的学习内容,调整专业授课内容,做到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有效衔接。另外,分析各门旅游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总体调整,同一系列的课程尽量减少重复内容,课程模块内部内容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使教学内容更具系统性、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的更新

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有利于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

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

能的全面发展。要进步精简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

自学条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因材施教。要改革“灌输式”以及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案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分析案例、总结案例,教师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涉及到的有关理论知识。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背景资料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决策能力。案例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可以广泛应用。例如,教师在讲授散客接待服务规程时,可首先让学

生阅读有关带团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的案例,然后引出旅游接待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中一些主要问题和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让学生自己对案例进行分

(2)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就是模拟实际工作中的真实环境进行教学,如模拟导游。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采用分组模拟练习方法。教师和学生模拟教学内容中的不同角色,感受不同的心理,站在不同角度讲话。通过模拟实验室进行现场教学,使学

生不仅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旅游行业应具备的操作技

能和服务技巧。小组成员都有各自的角色,每个角色根据课堂所学的基本原理提出问题,在课余时间集体讨论并

这有助于演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

2.教学手段的更新

将现代媒体,诸如投影、录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它们的直观性、动态性和较大的信息容量,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它们包含的教学内容可以超越时空与学生的思维空间,强化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使学生能尽快了解本专业科研和实践发展的最新动向。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应用,又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服务意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服务技能和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最终应使毕业生能真正胜任旅游行业的管理工作。因此,专业实践的具体目的既应包括基本服务技能的掌握,更应包括职业意识的培养,行业、企业管理环境的熟悉,对旅游业经营活动中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对实际管理活动的考察与见习。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当中,必须包含实训的内容,

学生参加各种实训的时间不应少于半年。其次,实践教学不能单纯增加学生实践的时间,要讲求方法的科学性和训练的时效性。这要

求实践教学首先要由专业指导教师按照岗位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示范指导训练。这一阶段可以利用学校本身的设施设备和环境,如模拟客房、餐厅、酒吧等,进行随堂教学实习,达到

规范学生服务技能和提高熟练程度的目的。再次,由学校与一些大型的旅游企业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作为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去企业中的各个岗位见习或顶岗实习。这一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客服务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能够了解实际、积累经验,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实际工作能力。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反思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反思摘要:当今的时代发展迅速,经济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和良好的发展趋势,而如今的旅游市场对于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也更加重视。本文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中心,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了相应分析,也提出了有关实践和创新的模式与思路。 关键词:职业能力;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改革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高等旅游教育就已经开始了初步发展并且一直发展到现在,而在如今社会当中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状态和趋势,进而形成了各个教育层次和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共存和长足发展的格局与现象。旅游管理是高等旅游教育的重要和基础组成的部分与环节,其在教学和教育的发展时间中,不仅在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方面有所建树,而且在办学规模方面得到了发展和扩大。但是,其还存在着矛盾和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思考和探讨。 一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和实践能力需求的分析 在我国,新建的旅游管理专业院校有很多,对于旅游高等教育研究的变得越来越多。伴随着教学改革深化以及研究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对于旅游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随着加强。下面我们对此专业的特点及需求进行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另外,它还讲究经验性以及人才的适应性。旅游管理是目前新发展起来的具有应用性的一种专业,而高等旅游教育要与当今社会的经济发

展和社会发展相符合,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更加关注。教师要增强传授给学生的具体理论知识,并通过其他方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水平[1]。对旅游型企业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发现,他们对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这里我们把这些要求和标准概括为三个层次的内容,如下。其一,主要包括专门知识、技能以及专项能力。专业能力与职业有直接的关系和关联,是实现职业活动的基本条件和基础前提;其二,可以概括为思考、判断、决策、获取信息以及学习新技术方面的能力;第三个层次的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如组织协调、交往合作、适应与转换以及自我方面的批评能力和口头、书面表达等。 二探索和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的现实状况 (一)存在于实践环节建设中的滞后问题 当下社会,很多的高等院校中的旅游管理教育是把学历教育当作第一位的理论化教育模式,是把完整的学科体系当作基础,以此对课程进行一定开发,对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更加关注和注重。不过,如今现有的传统学科体系自身存在理论知识多、实践知识少、基础知识多和相应的应用性知识少的问题和状况。 (二)关于实践教学体系本身欠缺科学性的分析 旅游业自身要求具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校方需要对实践教学体系按照类型进行相应的划分和区别,大体分为四个方面:公共基础课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创业实战综合训练。按照层次可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动手能力和操作方面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二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心智技能的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而根据调查,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与旅游业的发展形势很不相称,现行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改革方面也进行过一些探索,并为旅游行业输送了一批批质量较高的毕业生,但这离用人单位所提出的新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湖南女子大学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更好地适应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一、改革的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完成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转变。但根据调查,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与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很不相称。根据湖南女子大学近几年来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调查:用人单位希望我们的毕业生必须达到以下要求:(1)要爱岗敬业,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强,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和奉献精神;(2)要求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3)熟悉导游服务和酒店服务的技能技巧,适岗应岗能力强;(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更好地适应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改革的基本思路 1按岗位群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安排,要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并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其中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导游服务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饭店服务和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旅游应用文写作能力、英语会话和翻译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课程的设置,应打破传统的按学科体系设置的做法,以培养基本素质和上述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考虑课程的设置问题。按照这一思路,我们通过删、组、增、选,对原设35门课程及其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首先,对培养基

旅游企业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旅游企业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贵州省旅游业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给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旅游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客源市场格局的改变、游客旅游体验方式的转变以及贵州省文化旅游建设等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与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再次成为热点问题。通过对已就业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和旅游企业员工发放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现实期望,并针对这些现实期待,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求能对贵州省高校培养旅游人才提供建议。 关键词:旅游企业;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实期待 目前贵州在推进旅游强省的伟大战略,全省旅游企业度对本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特别那些高素质、具备相当技能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将会大有用武之地。那么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呢?高校又如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呢? 一、贵州旅游企业岗位人才匹配现状 1.旅游企业工作人员的结构。相当一部分旅游企业往往要求年富力强的人员从业,年轻员工在其单位所占的比例最大,使得大部分人认为从事旅游就得有“青春”资本,这部分人员主要是旅游饭店服务人员、导游;当然也有部分企业在招收行政管理人员时候比较看应聘者的实践经验,如景区管理人员、旅行社高管等。此外,旅游企业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特别是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不多,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还是初高中毕业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根据调研,当前贵州旅游企业工作人员当中高中级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较低,大致是10%-15%,基层服务人员所占的比例高达85%—90%。 2.旅游企业提供的岗位及薪酬。对旅游及相关企业提供的岗位进行透视,新进员工一般是餐厅服务员、客房部服务员、市场营销、大厅服务员、导游员等,部分旅行社导游员还兼接待、票务、文员等基层岗位。除导游工资月基本工资300-500元外,其他基层人员的月工资水平贵州全省平均在200元左右,地区不同工资略有不同。 3.旅游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据调查,大多数旅游企业对新进员工的外在条件如身高、容貌等比较讲究。甚至部分企业在招聘时候将五官端正、身材匀称、女生身高1.60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水平决定着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在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有效、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对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与发展是势在必行的举措。本文就针对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教学改革 1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明确 一直以来,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宗旨都是为国家旅游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但纵观当前大多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现状,不少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的教学目标还存在不明确的情况,盲目模仿他校的教育方式的现象也不少,以致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机构等的设置与实际情况相比缺乏针对性。由于教学目标的不明确直接导致的教学模式脱节,极度容易造成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行业相关岗位的需求。从根本上来讲,教育目标定位不清晰,是导致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理论化、专科旅游管理专业的专职化的根本原因。 1.2课程安排实践性不足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实际的岗位工作中需要学生展现充分的旅游管理知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但由于教学目标的不清晰,不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专业课与非专业课在设置上就存在失衡现象,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实践性不足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安排的共象。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客观性,教学质量大大降低,必然使得学生缺乏实习实践的机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尽管不少高校会实行校企合作,安排学生在合作的企业方进行有期限的实践实习,但往往也由于合作力度不大,校方与企业方联系较少,对学生的实践实习缺乏指导与监督,学生的实践实习的有效性失真,导致学生在走上岗位实际工作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 1.3忽视培养学生服务意识 从本质上来讲,旅游管理专业是为人服务的,是一个职业性、服务型较强的行业,这就需要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今后从事该行业的过程中,要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但大学数学生在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的服务意识不是很强烈,甚至是不愿意做一些服务性质的工作,或是服务态度较恶劣。这从侧面反映了不少高校在实际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训。导致现在的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既不愿意从底层的服务工作做起,又没有足够的能力胜任高薪职位。对学生的价值观、就业观、人生观、服务意识、职业理念的塑造与培养力度不够,导致学生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完整版】-旅游论文范文精选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旅游论文怎么写,那么大家大家有眼福咯!首先一起来看看以下旅游论文范文精选这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旅游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1.学生职业素质普遍偏低,无法适应社会越来越高的需要 高职院校为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习时间,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采取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高职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普遍较短,所以,相关教学部门在安排教学计划的时候大都优先安排一些学生喜欢的课程和必修课程,而忽略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举个例子,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如果职业能力与个人素养不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就会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对我们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教育确实导致了很大一批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责任心不强,适应能力差,一旦遇到挫折,自己会措手不及,无法处理,频频跳槽。实际上,一个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同时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职业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企业发展的成败,旅游从业人员责任心是否强烈、工作态度是否热情,心理素质是否良好,沟通技巧是否完备,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等职业素养如何都是重要因素。 2.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不科学,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比例构成中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只占到专业教师总数的15%左右。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大多未经过系统专业培训,很多教师所学专业也并非是旅游,大多是一边摸索教学一便学习。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改变,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无疑是先天不足。此外,实际教学脱离了我国旅游业发展实际,大多还是照本宣科,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无法改变。我国旅游业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和手段相对更为落后,学生实操能力差,与社会旅游业人才需求严重脱节。 3.学生基本操作训练明显不足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操性非常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非常重要。但是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因为资源条件限制,无法让学生在实操方面做出更多的尝试。绝大部分课程都不得不纸上谈兵。另外,学校惯例是将最后一年定位学生实习的时间。这就陷入了学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讨-2019年精选文档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讨 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在培养目标、专业方 向设 置、教学内容和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现象,导致培养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很难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深化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引言 旅游行业的特殊性要求旅游专业毕业生不仅要具备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史地文化知识,还要注重高尚的情操、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养成。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模仿、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现象,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旅游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设置、教学内容和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旅游管理专业到底是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还是培养具有深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通才”在旅游教育界一直存在分歧。目前,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为旅游业培养高级管理人才”。这一目标定位使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不屑于做基层工作,眼高手低,频繁跳槽,很难安心于本职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也必须相应调整。培养目标的设计首先应体现学科

性,旅游管理是与管理学、经济学、文化学、人类学、地理学、心理学和环境学等学科有着紧密联系的交叉性学科。第二,行业性。它是个应用性较强,而非仅仅偏重学科理论教育的专业。旅游行业需要专业理论知识扎实、通识知识渊博、实际操作能力强并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专业管理人才。第三,宽适性。应在大工商管理学科背景下,加强旅游管理与整个服务业管理教学的共性设计,使其能够逐渐适应旅游行业、工商企业和其他服务服务业三个不同层面对管理人才的需求特征。我们认为,当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际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三、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课程体系的重新设计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所在。 课程设置应考虑专业培养目标,根据高等教育特点,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和操作技能训练的有机统一。既保证必需的理论知识要求,又强调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特点,强化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 1.素质教育课程模块 基本素质教育课程模块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课、人文科技基础课、语言与技能课、体育课等课程组成。使学生掌握政治、社会、体育、外语、计算机等各方面必备知识。素质教育课占总学的40%左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外语应用能 力要求较高,除开设“大学英语”外,还应开设“旅游英语”,或根据专业方向开设专业发展课程“酒店英语”、“旅行社英语”等,最好还应开设第二外语。此外,要加强计算机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信息处理的一般方法外,还要学生能够灵活掌握运用计算机处理专业问题的能力。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摘要:“万礼豪程CLE国际在线课程”是众多能够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明确万礼豪程CLE课程开设意义、运行过程的基础上:完善激励机制,全面支持项目发展;组建专业团队,全程监管学习质量;加大沟通反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等建议。以期能够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万礼豪程CLE课程旅游国际化的发展,对旅游行业人才的国际化水平要求日益提升。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国际化的教学资源培养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成为旅游专业教师、广大旅游人才培养院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合作项目、国际化教学设施建设等等,均为提升学生国际化职业能力的软硬件建设的重要手段。“万礼豪程CLE国际在线课程”,是众多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CLE是CommunityLearningExperience的简称,中文翻译为“万礼豪程国际在线学习体验课程”。CLE是万礼豪程全新开发的国际合作、全国互动、资源共享的在线课程项目,该课程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新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来自于不同大学的学生跨国跨区域在线学习该课程,以跨校小组的方式合作完成课程项目作业,共享学习资源。课程内容包括行业的全球视野、行业必需的软实力培养、职业发展与素养、商业计划书与行业数据应用,以及未

来职业挑战赛5个模块,讲师团由美国、阿联酋、澳大利亚等大学知名教授、酒店行业精英、资深教学顾问等与当地高校教师合作组成。CLE课程将来自中国不同大学的学生联系起来,向国际和国内的酒店和旅游专业教授和行业专家学习,并在虚拟空间里实现研究与合作。CLE课程内容新颖,背靠行业,紧跟时代发展,为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提供了国际化教学内容[1]。 一、引进“万礼豪程CLE课程”的意义 (一)是酒店职业人成长的需要 首先,在国际化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是让学生能够热爱酒店行业,成长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酒店国际化人才是指熟练掌握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较好的外语表达和沟通能力,了解跨文化交际合作的技能,对不同文化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有职业道德、有服务意识、有较强抗压能力的复合技能型人才[2]。而“万礼豪程CLE国际在线课程”是帮助学生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这个课程团队由拥有多年教学经验、幽默风趣、活力四射、真挚敬业的教授领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其次,有众多来自于五星级酒店的总经理、部门总监等高层领导,他们外表或者阳光帅气,或者气质出众,举止得体,实战经验丰富,案例鲜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本身从基层做起,一路过关斩将的魅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3]。职业经理人不仅仅需要职业发展的硬技能,更需要沟通、协调、管理等软技能的培养,CLE 课程在这方面设计入微,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旅游管理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李韵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有着广泛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以及传统文化、习俗等各方面的旅游行业知识,课程综合性极强,同时立足旅游发展也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基于此本文试阐述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可行的教学改革对策。 近年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变化很大,旅游管理广泛应用于各旅游领域,在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并激起学生学习旅游管理的兴趣,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综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加快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并进一步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取得新成效。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强 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际中由于很多学生基础知识很差,增加了培养专业素养的难度。很多学生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导致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很难主动学习,专业能力不能得到提高。(二)学生心理素质与现实差距很大 很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极易缺失社会责任感。一些学生在毕业参加工作后,未能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工作中缺少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一旦遭遇了挫折,这些学生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并丧失

自信心。 (三)学生操作训练时间严重不足 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根本目标,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要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尤其是要定期组织开展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 (四)课程设置不合理 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很多高职院校没能对该专业具备的特殊性加以考虑。旅游业与旅游管理专业都有着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在课程方面主要表现在课程较多、专业特性不纯,这就造成在课时安排过程中难以掌握重点。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既要将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让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要针对课程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1、案例分析法。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让理论知识深入浅出,让学生置身于实际案例中,以旅游行业工作中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2、演示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媒体,让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更加动态化、综合化和信息化;3、模拟教学法。通过设置客房、餐厅和导游讲解模拟现场,实行直观教学与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基本服务技能。 (二)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制度 1、深化校企合作。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这样对学生实习、就业都有帮助,让学生更好的完成从学生到工作人员的转变; 2、建立实习实训制度。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方案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摆脱传统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跳出“学科本位”的误区,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主线,构建适合高职发展规律和旅游业自身特点的“能力本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基本原则 1、先进性原则 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软件,还原真实的职业情景,模拟真实的职业任务和流程,让学生了解企业工作环境,感受职业工作氛围,加深职业体验。 借助网络平台建设师生互动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库,教便于师全程指导、跟踪、管理、监督,实现师生全程互动、资源共享。 2、能力本位原则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实现从“传授知识、教师主体”转变为“培养技能、学生主体”。 3、一体化原则 按照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原则,教学中不存在完整的、单独的的系统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是按照职业能力的形成需要补充“适度、够用”的知识,将知识、理论、实践融于一体;将教学做融于一体。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目标 坚持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技术人才为宗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与企业、行业合作,以旅游企业核心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模拟真实的职业情景,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情境化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改革。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具体措施 1、借助网络平台建设师生互动平台。 “师生互动平台”以“帮”为主要设计宗旨,全程帮助师生进行课前、课堂、课后、教学、研习等教学全过程的资源互动、教学互动和师生互动。互动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旅游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然而,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纷纷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力度的同时,仍有一些与实践教学相关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旅游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不可或缺。因此,我国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纷纷结合本校的教育特色,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努力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与技能型的旅游管理人才。 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快速发展趋势,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旅游从业和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例如,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毕业院校和学习成绩的关注度逐步下降,更看重的是应聘人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然而,还有很多高校仍然按照传统的思维,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管理型人员和研究型人员,这就导致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是在最近十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快速膨胀的同时导致师资力量的紧张,所以很多旅游学系的教师多是从其他相关专业如管、学、学、学等专业转行而来的。在这些转行而来的教师中,他们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旅游高等教育,缺乏旅游行业实践操作的基本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依然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他们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中,仅仅是参照国家教育部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而设计,导致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涉猎得较少,这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有较大出入。因此,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加快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面的改革步伐。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研究 近年来,大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指标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在未来的教学改革建设中,应该着力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专业特色;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打造教学团队;重视课题项目申报,提升科研水平;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能力;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提高专业素养;实施专业奖励机制,促进教学改革;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控。 标签: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 1大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现状 1.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专业培养计划 学院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完成了2014级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使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更加合理和符合实际,课程教学大纲更加规范和具体,可执行性增强。 1.2以教学团队为引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专业负责人制度,在旅游管理专业内根据需要划分出三个团队:管理学团队、旅游规划开发教学团队、应用实践性课程团队。打造年龄、知识、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同时,不断采取加强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等多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全部参加各级各类、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积极联系旅游企业业界高层来校为师生开办讲座,增强学界与业界的联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1.3以培养目标为核心,塑造专业模式特色 突出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特色,将旅游休闲管理和会展旅游作为人才培养的特色方向。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外语能力和旅游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强化英语教学四年不间断,设置日语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学生到国际集团化经营企业和境外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塑造“厚基础重应用、多元化强外语、高素质富能力”的专业特色,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4以教学改革为载体,促进课程教材建设 制定课程发展规划,以省、市、校各级精品视频课建设为目标,形成学科基

旅游服务礼仪论文:_旅游服务礼仪_教学与研究

89 2010年 Vol.25 No.4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服务礼仪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如何尽快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礼仪修养是旅游界的一个重要话题。 近几年在《旅游服务礼仪》的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 协调、充实并提炼教学内容 1.1 妥善取舍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旅游服务礼仪》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在其学科体系中包含了《社会学》、《美学》、《公共关系学》、《社会心理学》、《客房与餐厅服务》、《形体》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这使得《旅游服务礼仪》在教学中就可能和别的学科发生冲突,导致某些授课内容和别的学科发生“打架”。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的做法是在进行教研活动时和相关学科的任课老师协调,划分好各自的势力范围,但又不同其他学科隔离开来。 1.2 合理调配课时量,明确教学目标 旅游接待人员,其职业范畴的特殊性决定了这项工作将始终处于社会和人际交往最前沿,因此,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礼仪修养是旅游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05年前,这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每学期只有36学时,由于教学内容较多,常无法统筹兼顾,课时明显不足。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做了两方面工作:1) 向学校提出建议,增加了《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课时量。2) 调整教学目标:将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细分为3大模块:第一模块,引导教育,提高认识;第二模块,规范养成教育;第三大模块,职业素养教育。由于课时量的增加和教学目标的细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3 教材的选定和使用 大专教育应突出实用性、操作性,注意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笔者在教学中使用了3种教材:文字教材、视频教材、录音教材。文字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视频教材、录音教材与文字教材紧密配合,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随着我院教学条件的改善,在这3种教学媒体的基础上,笔者制作了该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为该门课程的辅助教材。 2 以人为本,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建立在开放的师资体系中,调动师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营造自由、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针对该门课程的 特点,笔者除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外,还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2.1 案例教学法:1) 结合礼仪理论,选择针对性案例。2) 案例的教学设置“障碍”和“疑问”。教学过程中,由笔者提前给出案例,学生分组准备,然后安排学生作临场分析,并由学生自己概括,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如在引导教育阶段,笔者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案例:某旅游学校的某实习生在一家五星级饭店实习。他外形出众、反应机敏,实习时就被分配到总台负责外事接待,经常陪饭店办公室主任去机场迎送宾客,而且常和饭店领导一起就餐。但是工作不久,他就被店方辞退了,原因就是他的礼仪修养太差。如与领导一起乘小轿车去迎接客人,他总是最先上车并坐在后排右侧的座位(最尊贵的位置),还经常最后一个下车,从不为客人和领导开关车门;由于他经常与领导在一起,在员工中,自认为高人一等,目中无人,甚至见了领班、主管都不打招呼。由于他的种种不良表现,最后被辞退了,自己把自己的大好前程葬送了。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会很深刻地认识到礼貌礼仪修养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 2.2 实践教学法:1) 变“填鸭式”教学为“参与式”:对学生课堂提问、让学生参与对问题的讨论、教学研讨和交流等方法是打破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起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践反思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我在课堂上通过有效地组织学习,大量创造机会,巩固升华了教学效果。2) 专家讲座法:《旅游服务礼仪》是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校教师授课有其局限性,不能全面地展示学科的最新动态,为了弥补这一欠缺,我经常聘请实践中有经验的专家或专门人员同学生进行座谈或讨论。3) 多层次实践法:带着课堂内容,要求学生到社会大课堂作真实的场景再现及具体操作,让学生走出书本锻炼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但是,建立礼仪实践校外教学基地有一定的困难,笔者便就地取材,学校本身就是一个社交大舞台,包含着多层面的社交实践活动,只要善于发现、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非常多。如庆祝教师节(对教工)、欢迎新同学(对学生)等活动都蕴含着礼仪、形象塑造、迎送接待等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既长了见识,同时也节省了经费和时间。4) 模拟试验法:模拟教学法是根据授课的内容设置情景让学生全身心地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模仿练习。这一方法非常适合该门课程的教学,也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在历届学生中笔者都安排“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开业典礼”等模拟场景,让学生根据典礼的性质拟定出席典礼活动的宾客身份、座次安 《旅游服务礼仪》教学与研究 曾曼琼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 湖北宜昌 443000) 摘 要:《旅游服务礼仪》是门边缘性、交叉性、操作性、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作者总结了近几年《旅游服务礼仪》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陈述了对该门课程未来教学改革的设想。 关键词:旅游;礼仪;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0)04-0089-01 收稿日期:2010-05-21 作者简介:曾曼琼(1966-),女,湖南人,从事旅游经济方面教学方向研究。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高职教育(下转第98页)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全文如下: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此 种形势下,旅游管理人员受到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与挑战。作为培养专业旅游管理人才的重要渠道,旅游管理专业应当根据当前的就业趋势,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以市场发展作为办学导向,进而培养出知识与技能全面发展的应用 型旅游管理人才。 一、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素质化教育的开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的 改革力度。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依然存在众多问题。 1.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偏低 据调查发现,不少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及设备,但是由于缺乏对此 专业实践课程的重视,使得设置的课时数偏低,难以达到教学大纲的规定要求,进而导致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不够理想[1]。 2.教师认识存在不足之处 由于教师认识不足,因而在实践教学的组织、教学流程、学生成绩考核等方面存在不 少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不愿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使得实践教学 的形式与方法过于单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的教师并未制定出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计划,也未明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更缺少培养其独立思 考习惯与能力的指导思想,学生仅仅只是机械性的模仿,缺少充足的动手、动脑机会,难 以实现能力的提升。 3.缺乏灵活的实践教学方式 在部分旅游管理院校,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未留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 就分组实习进行分析,虽然教材详细介绍了实习目的、设备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但每 次实习之前,教师仍需花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目的等,然后学生 跟着教师或现成的实习步骤做几个动作,便算完成了实习。此种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获得 实质性的收获,不但不利于学生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的提高,而且也不利于其创新思维的 形成。 4.实训基地建设存在严重滞后现象

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和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沿海都市型农业农村发 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构架 3、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路 以“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 主线,以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体系、内容为重点,以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为手段,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为尺度,以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为切入点,加强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各核心课程的持续均衡发展。 4、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措施 4.1 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胜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为基点,不断引进和培养高 水平师资队伍。引进人才既看学历、职称,更注重实际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和职业道德,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 充分利用学院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引进或培养高水平旅游管理学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学期 旅游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54 3.0 二 导游实务 tour guide practice 36 2.0 二 旅游市场营销学 Tourism Marketing 36 2.0 三 旅游经济学 Tourism Economics 36 2.0 三 旅游商务英语 Tourism Business English 72 4.0 五 旅行社经营管理 Travel agency management 54 3.0 五 休闲农业 Leisure Agriculture 36 2.0 五 会展经济 Economics of MICE Industry 54 3.0 六 旅游地理学 Tourism Geography 36 2.0 六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54 3.0 七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旅游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旅游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1.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其在校时间普遍较短,而在对学生的教学计划进行安排的时候,学校却往往将一些学生不感兴趣的课程安排为必修课,这样的安排就造成了学生素质无法提升的情况出现。试想,如果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个人素质不能更好地满足其所在企业的要求,那么这就一定会为企业的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迈进社会以后都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没有较强的责任心,也没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如果遇到了措施或是失败,自己便会乱了手脚。但是对于一个具有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其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职业技能,也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所以说,对于旅游行业来说,旅游从业人员的责任心、工作态度、服务意识等都能够决定行业发展的成败,而这些从业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如今在校的旅游专业的学生,所以如果不能更好地将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来,那么其将不能够更好地适应旅游行业的需求。 2.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

2.1合理安排课程是保证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措施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其专业课程的主要基本板块分别是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就应该合理且合乎实际。在文化课程的安排上,学校应该重视对语、数、英等基础课程的安排,这些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起到了必要的作用。在专业课程的选择方面,要重视对综合性学科的选择。因为旅游管理学相对来说是一门涉及面较为广泛的综合性学科,不但涉及到了管理、经济、金融、法律等方面的内容,甚至连历史、地理、民族、风俗、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也有所涉及。但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较短,因此在对学生的课程进行安排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合情合理。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对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优化,这样便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的进展,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2强化师资队伍是保证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措施 只有提升师资力量才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师资力量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保障。所以从教室本身来说,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了,不断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氛围。学校应该鼓励教室多参加一些相关的培训,可以设立一些奖励制度,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室永远站在教育的最前沿。旅游管理专业是一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最新

经管系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是学院与教学系发展的龙头和基础,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和扩大学院社会声誉的根本,更是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推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发展,促进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层次的全面提升,根据学院总体发展规划及办学历史、实力、条件和定位,并结合行业与专业实际,在总结经验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特制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以指导未来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 一、专业发展前景及现状 1. 社会人才需求趋势 近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内蒙古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通过宣传促销,每年到我区来的旅游人数都成两位数的增长,仅珠三角地区每年来内蒙古旅游的人数就占全部外来旅游者的1/3左右,而且以高端旅游团为主。2013年,我区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151.52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到5177.9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889.55亿元。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区GDP的6.24%;相当于服务业增加值的17.50%。旅游业直接涉及29个经济部门,直接和间接影响行业109个。旅游对酒店住宿业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加快旅游业发展,可以有力促进相关服务行业的成

长和壮大,降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社会就业和促进民生改善,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随着内蒙古旅游产业的大发展,企业改革的深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面向一线的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将倍受欢迎。旅游行业为完成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需要我们加大旅游人才培养的力度,以适应高速发展的内蒙古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更需要一批具有丰富知识门类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其次,为适应服务对象对管理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越来越需要第一线的专业人员具有更强的服务意识,具有更高的服务技能。 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时首先面对的是旅游业(包括了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酒店业和新兴的会展业等),其就业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2002年前接收该专业毕业生的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主渠道,因机构调整、编制压缩而减少了对大学生的接收数量;现在该专业面临的就业选择主要集中在各旅游企业,如旅行社、酒店以及新兴的会展企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数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增加,但由于就业面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收缩了,导致了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可供选择的单位随之减少,使就业时的专业对口率更高。因此,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目前来讲其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 (1)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旅行社一线服务与管理(导游、基层旅游行政管理、景区景点管理、旅行社计调与外联服务、旅游规划与产品开发、旅游营销)。

技工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技工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技工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简历大全/html/jianli/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年接待1.37亿人次的入境旅游者,同时2020年出境人数1亿,位列世界第四。因此我国对旅游管理人才需求有很大的缺口。 但目前,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及毕业生的能力却不如人意,所以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职业要求,技工院校的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但新形势下,技工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却成为制约人才培养的瓶颈本文由收集整理,如何从教学方面得以改进,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技工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缺少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而目前技工教育教学中存在着理论教师仍然讲理论,实习教师指导实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双师型”教师极少,如果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仍然沿袭注入式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教学脱离实际,采用灌注、填鸭式教学,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论文网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 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从初中直接进来,他们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因此,认知能力、知识结构、欣赏水平、价值观念等很欠缺,无法理解并接受专业性强的课程。而旅游专业课程多,知识面广,涉及的知识更专业。比如在《导游基础知识》这门课中涉及到历史、地理等很多方面的知识,那么对于起点比较低的学生来说,像历史中涉及的很多人物、年代和朝代非常容易混淆。这样学生要想通过导游资格考试就有一定的难度。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相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思维更活跃,更愿意动手参与,而在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上理论课却占了一大部分,实践课相比系里的烹饪、面点等专业少的多,学生学起来积极性不高;从旅游专业课教学看,学生普遍感到理论比较枯燥,但上实训课时,学生的参与非常积极,实践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理论课和文化课教学。 (三)课堂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目前,各院校相当一部分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不能学活,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创新和提高。论文网 理论课上,部分专业课教师依然还是“一块黑板、一根粉笔”,“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在台上讲得滔滔不绝,非常投入,可是学生根本听不进去,玩手机、看课外书、趴在课桌上睡觉等现象司空见惯,真正听课的寥寥无几。有的学校教师虽然在使用投影仪等电教手段。但有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