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急性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第十一章急性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第十一章急性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第十一章急性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第十一章急性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是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为常见急腹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

1.按梗阻的原因可分为:

()机械性肠梗阻:在临床上最常见,由于机械因素造成肠腔狭窄或闭塞1致使肠内容物不能通过。主要原因有:肠腔堵塞:如结石、粪块、寄生虫、异①物等堵塞所致。肠管外受压:如肠粘连、肠扭转、嵌顿性疝或受肿瘤压迫。③②肠壁病变:如肠肿瘤、肠套叠、先天性肠道闭锁等。

()动力性肠梗阻:无器质性肠腔狭窄,主要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所2引起肠壁肌层功能紊乱,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而致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又可分为:麻痹性肠梗阻:亦称无动力性肠麻痹。常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低钾①血症及某些腹部手术后。痉挛性肠梗阻:比较少见,可继发于尿毒症、重金属②中毒和肠功能紊乱。

()血运性肠梗阻:肠管无机械性阻塞,由于肠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致肠3功能受损、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见于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或栓塞,较少见。

2.按肠壁血供有无障碍可分为:(1)单纯性肠梗阻:仅有肠腔阻塞而无肠壁血供障碍。(2)绞窄性肠梗阻:肠梗阻时同时伴有肠壁血供障碍。

【病理生理】

肠梗阻病理生理的改变严重程度视梗阻部位的高低、梗阻时间的长短、以及肠壁有无血液供应障碍而不同。.

1. 肠管的局部变化

梗阻以上部位肠蠕动增强,以克服肠内容通过障碍。梗阻以上的肠腔因积液积气而扩张、膨胀,梗阻部位愈低,时间愈长,肠膨胀愈明显;梗阻以下的肠管则瘪陷、空虚或仅存少量粪便。肠管膨胀,肠壁变薄,肠腔内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可使肠壁血运障碍,最初为静脉回流受阻,肠壁的毛细血管及小静脉瘀血,肠壁充血、水肿、增厚、呈暗红色。由于组织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肠壁上有出血点,并有血性渗出液渗入肠腔和腹腔;继而出现动脉血运受阻,血栓形成,肠壁失去活力,肠管成紫黑色。肠管最终缺血坏死而破溃、穿孔。

2. 全身变化

()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梗阻时肠膨胀可引起反射性呕吐;梗阻以上1肠腔中积留大量液体,这些液体封闭在肠腔内不能进入血液,等于体液的丢失;此外,过度的肠膨胀影响静脉回流,导致肠壁水肿和血浆外渗。体液的丢失伴随着电解质的丢失,胆汁、胰液及肠液均为碱性;而组织灌注不良,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尿量减少,易引起严重代谢性酸中毒。

()感染和毒血症:梗阻以上的肠腔内细菌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以及肠壁2血运障碍导致其通透性增加,易引起腹腔感染,并经腹膜吸收引起全身性感染或中毒。严重的腹膜炎和毒血症是导致肠梗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肠腔内大量积气、积液引起腹内压升高,膈肌3上抬,影响肺的通气或换气功能;体液丧失、血液浓缩、细菌繁殖释放毒素等可导致微循环障碍,严重者可导致多系统功能障碍或衰竭。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了解病人的年龄,有无饮食不洁、驱蛔不当、饱餐后剧烈活动、便秘等诱因,以往有无腹部手术、损伤或腹膜炎病史。

(二)身体状况

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是肠梗阻的典型症状但在各类肠梗阻中

轻重并不致

1.症状:

()腹痛: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病人表现为阵发性绞痛,是由梗阻部位以1上的肠管强烈蠕动所引起持续性阵发性加剧的绞痛提示绞窄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时表现为持续性胀痛,无绞痛。.

(2)呕吐:梗阻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吐出物多为胃内容物呕吐因梗阻部位高低而不同高位小肠梗阻呕吐早、频繁,吐出物为胆汁样物。低位小肠梗阻呕吐迟而少,可吐出粪臭样物结肠梗阻时,早期可无呕吐,以腹胀为主。绞窄性肠梗阻时呕吐物呈咖啡样或血性。

()腹胀: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小肠梗阻由于频繁呕吐多无明显3腹胀;低位小肠梗阻及麻痹性梗阻常有显著的全腹膨胀。绞窄性肠梗阻常呈不对称的局部膨胀。

(4)停止排便排气:见于急性完全性肠梗阻。但梗阻初期、高位梗阻、不全性梗阻可有肛门排便排气。血性便或果酱样见于绞窄性肠梗阻。

(5)全身症状:单纯性肠梗阻患者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严重者可有脱水、低血钾等症状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早期即有虚脱很快出现休克伴有腹腔

感染者腹痛持续并扩散至全腹同时有畏寒发热白细胞增多等感染和毒血症表现

2.体征

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可见腹胀、腹型和蠕动波,肠扭转时有不均匀腹胀。单纯性肠梗阻可有轻度压痛,绞窄性肠梗阻者有固定压痛和腹膜刺激征,可扪及痛性包块。绞窄性肠梗阻腹腔内有渗液,移动性浊音阳性。机械性肠梗阻时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音或金属音;麻痹性肠梗阻或绞窄性肠梗阻后期并发腹膜炎时肠鸣

1.常见肠梗阻的特点

()粘连性肠梗阻:系肠粘连或肠管被腹膜腔粘连带压迫所致的肠梗阻,1为最常见的机械性肠梗阻。常见于腹腔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引起。多为单纯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少数因粘连束带压迫,可引起绞窄性肠梗阻。

()肠扭转:指一段肠管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造成的闭袢性肠梗阻,因同2时有肠系膜血管受压,故属绞窄性肠梗阻。最常发生于小肠,其次为乙状结肠。.

1)小肠扭转: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常在饱餐后立即进行剧烈活动而突然发病。表现为突发脐周剧烈腹部绞痛,常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腹痛常牵涉腰背部,呕吐频繁,腹胀不对称,病人早期即可发生休克。腹部检查可扪及压痛的扩张肠袢,X线可见空肠和回肠换位。

2)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老年人,既往有便秘史。表现为腹部绞痛,腹胀显著,呕吐不明显。X线钡剂灌肠见钡剂在扭转部位受阻,尖端呈“鸟嘴”形。

()肠套叠:指一段肠管及其系膜套入相邻肠腔内而引起的肠梗阻。多见3于2岁以内的儿童,以回结肠型(回肠末端套入结肠)最多见。常为突然发作剧烈的阵发性腹痛,伴有呕吐和果酱样血便,腹部可触及腊肠型肿块。X线空气或钡剂灌肠检查,可见“杯口状”阴影。

()蛔虫性肠梗阻:由于蛔虫聚集成团,并引起局部肠管痉挛而致肠腔堵4塞,多为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多见于儿童,驱虫不当常为诱因。表现为脐周阵发性绞痛和呕吐,腹胀不明显,腹部可扪及变形、变位的条索状团块;B超与X线检查见肠腔内有虫团。

5.嵌顿性疝:常见于腹股沟斜疝和股疝(见腹外疝)。

(三)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病人可能对诊断过程中的检查产生紧张。肠梗阻引起的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会使病人出现烦躁、焦虑及恐惧。护士应帮助病人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帮助病人了解检查结果和配合治疗。

(四)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单纯性肠梗阻后期,血白细胞计数增加;血液浓缩后,红细胞计数增加、血细胞比积增加、尿比重增高。绞窄性肠梗阻早期即有白细胞计++-等改变。ClK、、Na 数增加。水、电解质紊乱时可伴有2.影像学检查一般在肠

梗阻发生4~6小时,X线立位平片时可见胀气肠袢及多数“阶梯样”液平面;空肠胀气可见“鱼肋骨刺”状的环形粘膜纹。绞窄性肠梗阻,X线检查可见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袢,不因时间而改变位置。

3.其他检查直肠指检若见指套染血,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若触及肿块,可能为直肠肿瘤等。

(五)治疗原则及主要措施

治疗方法肠梗阻的治疗原则是纠正因肠梗阻所引起的生理紊乱和解除梗阻,

的选择要根据肠梗阻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全身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定。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蛔虫或粪块堵塞引起的肠梗阻,可通过基础疗法,使肠管得到休息,症状缓解,避免刺激肠管运动。

2.手术治疗适用于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先天性肠道畸形引起的肠梗阻,以及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肠梗阻病人。原则是在最短时间内,以最简单的方法解除梗阻或恢复肠腔的通畅。方法包括粘连松解术、肠切开取出异物、肠切除吻合术、肠扭转复位术、短路手术和肠造口术等。肠管坏死时须行肠切除术。

知识拓展

肠管生机判断

对于绞窄性肠梗阻,正确判断肠管生机十分重要,如有下列表现,说明肠管无生机:①肠壁已呈现黑色并塌陷;②肠壁已失去张力和蠕动能力,肠管曾麻痹、扩大、对刺激无收缩反应;③相应的肠系膜终末小动脉无搏动。如有可疑,可用等渗盐水纱布湿敷,或用0.5%普鲁卡因溶液作肠系膜根部封闭等。倘若观察10~30分钟,仍无好转,说明肠已坏死,应作肠切除术。

来源:《外科护理学》,曹伟新,人民卫生出版社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液不足与呕吐、肠腔积液及腹腔大量炎性渗出有关。

2.急性疼痛与肠管痉挛有关。

3.体温过高与感染毒素吸收有关。

4.潜在并发症:肠坏死穿孔、多器官衰竭、腹腔脓肿。

【护理目标】

1.病人体液能维持平衡。

2.能应用缓解疼痛方法,疼痛减轻。

3.体温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4.并发症被及时监测并处理。

【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

()胃肠减压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持续胃肠减1压,吸出胃肠道内的积气积液,减轻腹胀、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和记录引从而有利于改善局部和全身情况。的血液循环,

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如发现有血性液体,应考虑有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输液所需2的种

类和量根据呕吐情况、胃肠减压量、缺水体征、尿量、并结合血清钠、钾、氯和血气分析结果而定。准确记录输入的液体量,同时记录胃肠引流管的引流量、呕吐及排泄的量、尿量,并估计出汗及呼吸的排出量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严密观3察腹痛、腹胀、呕吐及腹部体征情况。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考虑有肠绞窄的可能:①腹痛发作急骤,起始即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在阵发性加重之间仍有持续性剧烈疼痛,肠鸣音可不亢进,呕吐出现早、剧烈而频繁;②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显著;③有明显腹膜刺激征,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④腹胀不对称,腹部有局部隆起或触及有压痛的肿块;

⑤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⑥经积极非手术治疗而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⑦腹部X线,符合绞窄性肠梗阻的特点。此类病人病情危重,多处于休克状态,一旦发生需紧急做好术前准备,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

()防治感染和毒血症应用抗生素可以防治细菌感染,减少毒素产生。4()一般护理51)体位:卧床休息,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取半卧位,使膈肌下降,有利于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的改善。

2)饮食:肠梗阻病人应禁食,如梗阻缓解,病人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消失12小时后, 可进少量流质饮食,忌易产气的甜食和牛奶等。

()对症护理6)缓解疼痛在确定无肠绞窄或肠麻痹后,可应用阿托品类抗胆碱药物,1以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使病人腹痛得以缓解。但不可随意应用吗啡类止痛剂,以免影响观察病情。

)呕吐的护理呕吐时应坐起或头侧向一边,及时清除口腔内呕吐物,以2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观察记录呕吐物的颜色、性状和量。呕吐后给予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缓解腹胀除行胃肠减压外,热敷或按摩腹部,针灸双侧足三里穴;如3,可促进肠蠕动。30ml~20无绞窄性肠梗阻,也可从胃管注入石蜡油,每次.

2.术后护理

()体位与活动:根据麻醉要求,安置病人适当体位,麻醉苏醒、血压平1稳后给予半卧位。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如病情稳定,术后24小时即可开始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以减少肠粘连的发生。

()饮食:术后禁食,禁食期间应给予补液。肠蠕动恢复并有排气后,可2开始进少量流质,无不适,逐步过渡至半流质;肠吻合进食时间应适当推迟。

()胃肠减压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胃肠减压期间应妥善固定好胃管,保3持胃肠通畅和减压装置有效。如有腹腔引流时,应观察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定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准确记录24h出入液量。4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呕吐及排气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术后尤其是绞窄性肠梗阻后,如出现腹部5胀痛,持续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腹部切口处红肿,以后流出较多带有恶臭味液体,应警惕腹腔内感染及肠瘘的可能,并积极处理。术后病人血压、脉搏平稳后可改为半卧位,利于呼吸和引流,避免形成腹腔脓肿。鼓励病人术后在床上翻身、活动肢体,术后24小时可起床活动,老年病人注意保暖,经常拍背帮助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

3.心理护理

向病人解释肠梗阻发生的原因及有关治疗护理的知识,促使病人配合。消除其不良的心理反应,增强疾病康复的信心。

4.健康教育

告知病人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腹部受凉和饭后剧烈活动;保持大便的通畅。嘱病人出院后进易消化食物,少食刺激性食物;老年便秘者应及时服用缓泻剂,以保持大便通畅。出院后若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不适,及时就诊。

【护理评价】

经过治疗和护理,评价病人是否达到:①病人体液是否维持平衡。②是否能应用缓解疼痛方法,疼痛减轻。③体温是否恢复至正常水平。④并发症是否被及时监测并处理。

(刘兴勇).

复习思考题

1.男性,43岁,无诱因出现阵发性腹部疼痛4小时。伴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无寒战发热。病人3年前曾经做过阑尾手术,分析病例,回答:①该病人存在哪些护理诊断/问题?②护士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2.男性,25岁,半小时前餐后打篮球突然出现腹部剧烈绞痛,恶心、无呕吐,无寒战发热,急诊就医。查体: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即测血压为80/50 mmHg,脉搏120次/分,急送急诊室。请思考下列问题:①护理人员应对病人进行哪些方面的病情观察?②护理人员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郭爱敏,周兰姝.成人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郭爱敏,张波.成人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4.吴在德,吴肇汉.外科.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