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p.40~41例题和想想做做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

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材简析:

例题首先出示了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分别摆成的3种不同形状的物体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

认识到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

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重点:认识"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

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也可能是不同的

"

教学准备:相关幻灯片几张

正方体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学生分组进行

每人一张练习纸

一枝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题:

1.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以前我们学过一些

说说你以前学会了哪些相关知识?

(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

观察的角度可以是正面、上面、侧面;......)

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让学生就桌上摆的小正方体

做一做怎么分别看正面、侧面、上面

2.出示视图1: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

把这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图画下来

这样的图叫"视图"

板书:视图

看了这张视图

你能把它摆出来吗?(学生分组操作)

分别从它的正面、侧面、上面观察

你分别看到的是怎样的形状?分别把它们画在方格纸上

相同吗?

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 3.出示视图3和4:还有2张视图

请大家分别把它们摆出来

再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

把看得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

4.比较:3张视图

我们都摆了摆

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观察

你们有什么发现?

(从正面看

形状相同

从侧面看

形状也相同

从上面看

形状不相同

追问:当从某一个角度观察

发现两个物体的形状是一样的

我们能不能说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物体?为什么?

附相关练习纸:

二、巩固练习:

(一)摆的练习:

1.先摆一摆

再看一看

(p.41第1题)(摆的时候可以请组里学得不是太好的学生摆

别的学生在一边帮助他

从哪面看这三个物体

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2.先摆一摆

再连一连

(p.42第2题)

如果摆成右边的样子

从正面看

与刚才看到的形状相同吗?从侧面和上面看呢?

3.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按下面的求摆一摆(p.42第3题)

你是怎样摆的?交流

体会:同样的结果

我们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

(二)空间想象的练习:

观察物体练习课

教学内容:p.42~43第4~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视图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教学生尝试着画视图

进一步巩固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上节数学课

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

说说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板书:视图

出示两张图

问:你觉得这两张图有什么不同?

指出:我们在观察一个正方体的时候

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正面、侧面和上面

图1画的就是我们平时能看到的情况

而图二是在图1的基础上

添上了3条虚线

这样就使图看起来立体的效果更强

可以完整地看到正方体的六个面

像这样的图

我们可以叫它"透视图"

我们要会观察视图

大家一起动手画一个正方体

二、练习:

1.(p.42第4题)摆一摆

说一说

先完成书上的问题

问:谁能像这样子也来提问考靠大家?

随学生的提问

其他同学解答

注意学生在出题的时候

要说清楚是从哪个面观察

得到的是怎样的排列的几个正方形?

2.(p.43第5题)

你能用几个小正方体搭出下面的楼房模型吗?

追问:图2看到的是3个正方体

是不是真的就3个?

观察这类图要注意什么问题?

3.先数一数各有几个正方体

再摆一摆

(图略)提醒:图2和图3都是2层的

2层的视图要注意上面正方体的下面虽然看不到

但肯定是有的

一定要数进去

4.思考题:

下面的几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连一连

连完后

请学生说说自己在连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

连完后

有什么发现?

注意让学生发现相对的面

如前面和后面

左面和右面在观察的时候

上面多的那一块的方向是正好相反的

三、尝试画较为复杂的视图

1.用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摆成从侧面看到的是 2.用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摆成从侧面看到的是

第六单元认识千米

教学内容:p.44~46

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场景

如铁路、公路的里程碑

公路上的限速标志

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等

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知道计量里程或测量铁路、公路及河流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并通过推算

初步感知1千米有多长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材这样的安排

有利于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

来理解和体会千米

认识1千米=1000米

真正体验和感悟1千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

在推理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千米=1000米

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

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

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知道1千米=1000米

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具体的概念

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千米"

1.板书:长度单位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

谁来说说是哪些?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估计:会有学生说到千米

2.用手分别比画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

继续比画1千米

学生肯定会发现不行了

问:为什么不能比画1千米?

谁能来说说你认为千米该是一个怎样的长度单位?

3.认识千米:

读"千米"

你估计它和"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多少米?

那要几圈才是1千米?(5圈)

你们体育课上

老师一般会让你们跑几圈?满1千米吗?

那你觉得1千米有多长?

读书上p.45白菜老师的话:

200米一圈的跑道

5圈是1千米

250米一圈的跑道

4圈是1千米

400米一圈的跑道

2圈半是1千米

4.完整的长度单位:

在黑板上画一只手

从小指开始

依次写上: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指出:这5个手指正好可以代表我们学的5个长度单位前面4个长度单位之间进率都是10

拇指和食指分得特开

它们之间的进率也跟前面都不相同

而是1000

读:1000(停)米=1(停)千米

5.应用:

1千米那么的长

那你觉得它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学生说一说)

指出:刚才大家说到的公路、铁路、河流等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你知道是什么吗?(都很长

甚至是一眼望不到边)

看一下书上p.44的4张图

分别说说图上的几千米分别是什么意思?

指出: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也可以用符号"km"表示

又叫做"公里"

二、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

1.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在图上画出来

从哪里到哪里也是1千米?

2.跑道每圈400米

小华跑5圈跑了多少米?是多少千米?

注意指导书写:400×5=2000(米)=2(千米) 3.4千米=()米 3000米=()千米

9千米=()米 6000米=()千米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天安门城楼高约35()

南京长江大桥长约是7()

沪宁高速公路全长约是274()

这艘轮船的船体长约是125()

5.下面是我国的四大河流的长度

你能比较它们的长短吗?

名称

黑龙江

黄河

长江

珠江

长度(km)

4370

5464

6300

2216

6、指导看图:图上打了★的表示的是国家的首都打◎的表示的是我国的大城市名

黑白相间的线表示的是铁路

(1)太原到青岛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算一算)

(2)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

估一估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

(先问: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有几个南京到上海的长度?)(3)从南京到北京的铁里大约长多少千米?

(先问: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大约有几个南京到上海的长度?)

三、布置实践作业:

利用摩托车或汽车上的里程数

算一算从家到学校大约是几千米

认识吨

教学内容:p.47~49

教材简析:教材通过一些场景

如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厢等

导入新课

让学生感知这些都是比较重的或大宗的货物

了解计量这些货物有多重时

通常都用吨做单位

感受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通过每袋100千克的大米

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就重1000千克

1000千克就是1吨

从而引出吨与千克的进率

接着又以一个小学生的体重25千克

推算出40个这样的小学生重1000千克

即是1吨

这里所出现的大米、学生等

都是学生熟悉的

有助于学生在已经掌握单位千克的基础上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

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

通过想象和推理

初步建立1吨重的概念

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

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实践活动中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知道1吨=1000千克

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学生初步建立吨的概念

进行一些简单的估计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昨天的数学课上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的"老大":千米

谁来说说关于它的一些知识?

这节课上我们要来认识一个重量单位

板书:吨

二、学习新知:

1.以前我们认识了哪几个重量单位?

随学生回答板书:千克、克

说说千克和克分别是怎样的重量单位?

(千克是一般物体用的重量单位

而克是很小的物品用的重量单位

想一想:很小的重量单位和一般的重量单位我们已经学过了那吨该是一个怎样的重量单位?(很大的)

2.吨和千克的关系:

1吨有多重呢?谁知道?

估计有学生会说:1吨=1000千克

指出:以前我们学习1千克=1000克

这"千"很有意思

在"克"前加了它

就得到了一个新的单位名称"千克"

同时也告诉了大家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在读的时候要注意适当停顿注意区别

读一读

类似情况还有吗?(1千米=1000米)

那现在这"千克"和"吨"之间也有进率是1000的关系

是不是可以给"吨"起个"小名"呢?(事实上

很多同学都想到了千千克)

想:这么叫有什么好处?(可提醒自己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是1000)但"千千克"叫起来不是很好听

所以规范的叫法:吨

可以用字母:t表示

3.1吨有多重?

凭你的估计

你觉得什么东西可能约重1吨?

注意学生在说的时候

不能太盲目

要依据1000千克=1吨来考虑

指出:大家说得很多

想一想

我们认识1克的时候找的是1个2分硬币

认识1千克的时候找的是1个柚子

所以老师在想

这找1吨重的东西最好也能找"1个"什么

4.怎么称吨的问题:

称克我们用什么?(天平)

几千克的呢?(各种秤)那你家有没有称几吨重物品的秤?为什么会没有?(1吨太重了

没有必要有这样一杆秤

没办法称1吨重......)

那是不是就没有办法称几吨的东西了呢?

其实在一些收费站处的地下

埋了一种秤

叫:地秤

它是用来称过往汽车的重量的

一般一辆轿车的重量就大约重1吨

乘过轿车吗?有没有用你的2只手搬动过轿车?为什么搬不动?

一辆轿车越重1吨

那1辆卡车呢?

一般各种卡车都有它的限载重量

比如限载5吨的卡车

那就是说除了它自己本身的重量外

它最多还可以装5吨重的物品

如果超载了

经过地秤的时候就会称出来

5.自己阅读书本:

打开书本

阅读p.47上的文字

交流:你从中清楚了哪些知识?

三、练习:

1.哪些东西约重1吨

(1)1棵白菜重1千克

多少棵这样的大白菜重1吨?

此题在学生口答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的书写:

1吨=1000千克 1000÷1=1000(个)

(2)1个小学生体重是25千克

10个这样的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有多重?40个小学生呢?

(3)p.48第2题

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哪些物体

各是多少约重1吨

2.1桶水大约重10千克

10桶水大约重()千克

()桶水大约重1吨

2块砖重5千克

200块砖重()千克

()块砖重1吨

3.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8吨=()千克 7000千克=()吨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头河马大约重3()

一只羊大约重45()

大个苹果重200()

一辆卡车载重4()

5、照这样吊15次

一共吊运货物多少吨?

练习六

教学内容:p.50~53

教材简析:这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

既重视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如死1、2题主要对已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进行练习;又注意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如第3~9题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最后安排了一道思考题

要求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使运送货物所用的运费最少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1~5题

"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简单了解一些长度和重量单位的演化过程

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2.通过一些练习

复习巩固对长度和重量单位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教学"你知道吗"

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我们人就是由于劳动

慢慢从猿进化成了人

如果懒惰的话

就没有人的存在

其他的事物根据不同的需要

也自有它发展的过程

请大家自己阅读p.53上的"你知道吗?"读的时候可以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是不明白的做上记号

交流:

在生活劳动中

开始有的长度单位是一拃、一庹、一步来测量

学生做这些动作

体会什么是"一拃、一庹、一步"

想一想

用这些方法测量会有什么问题?(会出现误差

得到的结果只是一个大致的结果

)

所以

"统一测量的标准"是非常的重要

现在又有了各种各样的尺和称的工具

测量更方便

测量的结果也更准确了

二、完成书上的第1~5题的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这头恐龙大约重45()

小芳身高是132()

我国古代修筑的长城大约长7000()

一筐稻谷重45()

(这4题里

我估计长城那道可能会有错

学生会认为7000是一个很大的数

所以可能是7000米

老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7千米是一段并不太长的路

而长城跨很多省

自古就有"万里长城"之说

答案应该是"千米"

2.4吨=()千克 6千米=()米

8千米=()米 9000千克=()吨

5米=()厘米 3000克=()千克先让学生独立填写

再交流

交流的时候重点说"9000千克=()吨"和"5米=()厘米" 前一题

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吨的小名--千千克"

后一题可以联系前面说过的手指记忆法

米和厘米中间隔着一个分米

它们的进率是"100"

3.从学校往西走2000米是少年宫

从学校往东走3000米是体育场

问:在图上

哪是东?哪是西?在图上标出

(1)从学校到体育场近还是到少年宫近?近多少千米?

让学生口答前一问题

后一问题让学生写下来

并交流怎样写才规范:

3000-2000=1000(米)=1(千米)

(2)从体育场经学校到少年宫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从哪里走到哪里?

用上面的书写格式来解答这个问题

4.卡车载重量8t

16辆这样的卡车一次能全部运完吗?(货物总重140t)学生自己解答

交流两种方法

(一乘一除)

5.大象重6吨

鲸重72吨

鲨鱼重3吨

简单介绍鲸和鲨鱼的一些区别

你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51~52第6~9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进一步掌握、理解"吨"、"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供一些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环保等教育

教学过程:

1.讲一道作业中的题:

信息:飞机上每位顾客限带货物20千克

有一位旅客带了一些书

每本约500克

他最多可以带几本书?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该题主要有2种解答方法:(1)20千克=20000克

20000÷500=40(本)

这种做法的难点是计算"20000÷500"

可以把它看成"200÷5"来算

(2)根据数据特点来想

1本书是500克

2本书就是1千克

20千克就该有:20×2=40(本)

指出:解决问题往往是要动一点脑筋的

不同的题目特点可选用一些巧妙的办法

2.p.51第6题:

说说你从图上看懂了什么信息?

图1:7:30开始出发

到森林动物园有26千米

图2:9:30到了森林动物园

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1)7:30~9:30是2小时

(2)2小时行了26千米

那1小时就行了26÷2=13千米

指出:以前我们遇到买东西的问题

在头脑中马上会反应"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

那这是一道行程问题

它也有三个基本的量

是什么?(速度、时间、路程)

这题里的2小时是时间

26千米是路程

要求的每小时的路程是速度

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

现在反过来: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

3.思考题:

每辆2t卡车运费140元

每辆3t卡车运费200元

要运13t苹果

怎样安排车辆

用的运费最少?

问:要使运费最少

你觉得该从什么角度去考虑?

(a.车子里要装满

b.尽可能用大车)

为什么尽可能要用大车?

2t车每吨运费140÷2=70元

3t车每辆运费200÷3<70元

所以3t车每吨的运费便宜

那具体该怎么安排?

(3辆3t车

2辆2t车)

算一算要多少钱?

它真的是最便宜的吗?能不能用别的运法与它比一比呢?说说你的方法 4.布置作业:p.52第7、8、9题

先做一些简单的作业指导

如第7题

要求学生分别在每个算式的前面写清楚"石油:"、"钢材:"、"纸:"

第8题

根据信息算得的是多少千克

再"≈()吨"......

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第56~61页例题、"试一试" 及"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结合实例

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

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

第一道例题首先出示一组实物图片

要求学生观察并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

然后告诉学生"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

并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找出一些巨头对称特征的物体

在小组里交流

至此

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接下来

把上面的实物图片进一步抽象为平面图形

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并初步描述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材还在图中出现了"对称轴"这一名词

但没有给"对称轴"下定义或作出描述

只是让学生有所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

感受现实生活、自然世界中丰富的对称现象

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

例题的3张图片

剪刀、彩纸

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生活里的对称现象

1.出示例题的3张图片

逐一说说它们是什么?

问:这些物体看上去毫不相干

但你能发现它们共同的特征吗?(对称)

2.生活中像这样具有对称特点的物体你能找几样来说说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

出示"你知道吗?"中的一些图案

指出:这些会飞的小昆虫们都有一对或几对对称的翅膀

想象一下

如果这些翅膀是不对称的

会出现什么情况?

人民很喜爱具有对称特点的物体

所以在建造房子的时候

也经常用到

继续欣赏建筑中的对称美

边欣赏边问:你觉得具有对称特点的建筑看上去怎么样?

指出:生活中具有对称特点的物体有很多很多

板书:对称

二、参与探索

感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课件演示:将这三个对称物体画下来

得到它们的平面图形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比一比

你发现了什么?

("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进一步体会:完全重合(用手沿着边、点摸一摸

体会"完全重合")

指出: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 "轴对称图形"

强调:对折(如果是这样2个图形

它们也能完全重合

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

板书:对折完全重合

2.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p.57"试一试"图)

(1)学生根据经验大胆猜想

有没有什么办法来验证猜想?

(2)结合手中的学具

小组合作

共同验证猜想

小组合作

折一折

比一比

(3)交流

着重引导学生说清判断的依据

重点选平行四边形

说一说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结合纸片演示对折过程

得出结论:不是轴对称图形)

指出:有的图形很容易判断出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但有的就不容易判断

那时就要通过折一折或是其他的方法来判断了

3.选题练习

丰富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出示图形或图案:如各种标志、各国国旗、各种交通图标、各英文字母等(见教材"想想做做"中的习题)

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判断(是轴对称图形的

打"√"

并想一想它是怎么对称的?如果不是

打"X"

并把是什么地方决定它不是的

圈出来

)判断完了

在小组里交流

全班交流

4.想像练习:给出四个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想像这些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

并说说为什么

(想想做做4)

三、"做"轴对称图形

深化认识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

现在我们要结合它的特点

来做一些轴对称图形

具体分几种:画(书上的练习)谁来说说画的时候要分怎样的几步?

剪(利用学生自己带的彩纸和剪刀)说说剪之前要做什么?

围(利用钉子板进行)

学生分组做完后交流

着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创造的

在交流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

想一想:"轴对称图形"和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对称"特点的物体是一样的吗?谁能分清楚?

奇妙的剪纸

教学内容: P.62-63

教材简析:这部分教材是结合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而安排的实践活动

活动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段

首先

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剪纸作品

介绍其艺术特点

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与剪纸的密切联系形成认识

然后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独立或分小组自由进行创作

最后进行交流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

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灵活运用;另一方面

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我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

培养其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

进一步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性

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参与创作

合作交流

启迪学生灵感

感受生活

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

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图案

教具准备:剪纸作品剪刀彩色纸片

教学过程:

一、作品赏析

1.谈话:用剪刀和彩纸

可以创造出一些非常美的图案

这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剪纸有1000多年的历史

风格独特

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今天

我们就来欣赏部分作品

板书:奇妙的剪纸

2.展示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的剪纸作品

这些剪纸

哪些是轴对称的?哪些不是?

你知道轴对称部分的图案是怎么剪的吗?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展示

探究这个作品是如何对折如何画如何剪的?

3.重点研究"喜"字的剪法:剪"喜"字一般要选一张红色的纸(出示)这种红色被称为"中国红"

中国人喜欢"双喜"

所以剪出的"喜"字变成了这个样(出示)

在具体制作的时候

可以取一张长方形的纸

左右对折再对折

平均分成4份

然后按字的四分之一画下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1、班级概况 我校五年级三个班共有131(44+43+44)名学生,学生的基础参差 不齐,两级分化现象严重,特别是五年级二班,学习的主动性不够,作业、练习完成情况不好,虽然每个班都有几名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学生,但上学期平均成绩只有63.25分! 2、家庭及其他因素: 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无论是课程的调整,还是身心的成长、个性特点的塑造都需要我们细心的去观察和发现,通过掌 握的材料加以分析,以便指导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 二、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 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 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 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 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 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 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 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 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 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 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 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 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 据的不同特征。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 2.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养成估算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谈话: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共有几个品种和共有多少箱苹果。

谈话: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84÷8,因为8个品种一共有184箱苹果,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就知道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了。 生2:我们组的意见和第1小组的意见不一样。 生3:我估计平均每个品种比20箱多一些,因为每个品种有20箱,8个品种就是20×8=160(箱),实际8个一共有184箱,所以商应该比20大一些。 2、谈话:运用估算我们知道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那么,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到底有多少箱呢?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小组交流 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23箱。我们已经估算出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计算时可以先商20,20×8=160(箱),还有24箱,把这24箱再平均分成8份,每个品种分3箱,所以每个品种有:20+3=23(箱)。 生2:我们组用笔算 生3: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哪个同学来交流? 生进行交流 谈话:最高位不够商1,可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18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十位上商2。 让学生试着完成竖式(一人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做在本子上)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鼎尖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5.1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2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4.25毫升=( )立方厘米 8.6平方米=( )平方分米 25立方分米=( )立方米 70立方厘米=( )升 0.5升=( )毫升 5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平方米=( )平方厘米 7.02立方米=( )立方分米 0.68立方分米=( )升=( )毫升 6立方分米26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2.一个正方体棱长之和是3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5厘米,高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体的棱长的和是( )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4.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5.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18平方分米,体积是72立方分米,高是( )分米。 6.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5厘米、4厘米,如果高增加1厘米,体积增加( )立方厘米。 7.一个可乐瓶的容积大约是600( )。 8.一间客厅的占地面积大约是50( )。 9.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放在桌面上,它占桌面的最小面积是( ),它的体积是( )。 10.用铁丝制作一个长、宽、高分别为8厘米、6厘米、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 )厘米。 1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分米,如果把它切成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二、选择。 1.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 A.6a B.a 2 C.6a 3 D.6a 2 2.把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下图中( )的切法增加的表面积最多。 A B C 3.把下面各种形状的硬纸板通过折叠,能围成一个正方体的是( )。 A B C D 4.一瓶墨水的净含量是60( )。 A .升 B.毫升 C.立方分米 5.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6厘米、10厘米和8厘米,如果它的长、宽、高同时缩小为原来的12 ,那么它的体积( )。 A .缩小为原来的14 B.扩大8倍 C.缩小为原来的18 D.扩大4倍 6.一个正方体,棱长5厘米,把它的棱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它的表面积就扩大为原来的( )倍。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020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知识点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知识点教 案 目录 一、教学计划 二、课时备课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的书写 状况较差,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从学生的思维 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较弱。学习困难的学 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 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 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 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 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 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 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 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 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 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 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 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 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 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 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 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 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 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 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

鼎尖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填一填。(15分) 1. 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最小的奇数是(),最小的偶数是()。 2.42的因数有()。100以内19的倍数有()。 3.如果四位数□674同时是2和3的倍数,那么□里可以填()。 4. 既有因数3,又是5的倍数的最大两位数是()。 5.一个自然数既是9的倍数,又是9的因数,这个数是()。 6.三个连续偶数之和是60,这三个数分别是()、()、()。 7.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十位上的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这个三位 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么,这个三位数是()。 8.两个质数的和是49,这两个质数分别是()和()。 二.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两个质数的和是()。 A.偶数 B.奇数 C.不能确定 2.按照()把大于1的自然数分为质数和合数。 A.是不是2的倍数 B.因数的个数 C.两种分类方法都不是 3.一个质数,它的最大因数是()。 A.奇数 B.合数 C.它本身 4.正方形的边长是质数,它的周长是()。 A.质数 B.合数 C.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两个奇数的和()。 A.是奇数 B.是偶数 C.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6.如果□73是3的倍数,那么□里可能是()。 A.5,8 B.2,5 C.2,5,8 7. 全班有40个人,体育课分组做游戏,每组()人能刚好分完。 A.6 B.8 C.12 D.15 8.50以内既是4的倍数,又含有因数6的最大数是()。 A.12 B.24 C.36 D.48 9. a表示任意一个非0自然数,则2a+1表示()。 A.奇数 B.偶数 C.质数 D.合数 10.用2、5、5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 A.一定同时是2、3、5的倍数B.一定是2的倍数 C.一定是3的倍数 D.一定是5的倍数 三.判一判。(10分) 1.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这个数的倍数小。()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含计划课时安排)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学年度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的书写状况较差,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较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

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最新整理)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沙拉托中心小学王灵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四班共有学生44 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很大。 二、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方针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方针,以《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基本出发点,认真分析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学有所得,落实本册的教学目标。采用各种开放的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适应新时期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因

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中有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中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 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 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四、教材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最新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单元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知道混合运算的顺序。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细心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法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本单元的教学要注意渗透估算,特别是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 的除法时更应突出估算。经常用估算对结果进行判断,有利于养成估算的习惯。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信息窗2:采访果品加工厂-------学习商中间有0和学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信息窗3:采访果品包装车间------学习连除和学习含先加后除(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重点: 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第一课时2014. 2. 17 新授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2-4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结合估算情况验证笔算的正误。 3、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

新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 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 (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5)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 (1)a 与b 的平方差是:a 2 -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 、n+1。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a 2 -b ,非负数是:b 2 ,非正数是:-b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a b (a 、b 都是整数且a≠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p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共有**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多数孩子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能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获取知识,但抽象思维水平不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经过四年多的学习,多数孩子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能力,但在合作中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的基础差、习惯差,究其原因是经常上课走神,课后不做作业;需要时时刻刻地督促辅导。从上学年的质量检测情况看,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本学期需要继续与这家长沟通,做好问题孩子的转化工作,争取更多人取得更大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八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中有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中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三、教学目标:

鼎尖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综合

一、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把317 、524 、2 13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 )<( )。 2.写出3个分数单位相同,大小只差一个分数单位的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为( )、( )、 ( )。 3.1224 =12+2424+( ) =6÷( ) 4.把514 、37 、7 12 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母最小是( )。 5.焊接一个长、宽、高分别为50cm 、30cm 、20cm 的长方体框架,需要钢筋( )m 。 6.在分数10 a 中(a 不为0),当a ( )时,是真分数;当a ( )时,是假分数。 7.用4、5、7中的任意两个数或三个数组成一个最大的真分数是( ),最小的假分数是( ),最小的带分数是( )。 8.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5,这个数是( ),它有( )个因数,这个数的最小倍数是( )。 9.一个数,千位是最小的质数,百位是最小的奇数,个位是最小的合数,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写作( )。 10.一个两位数同时能被2,5,3整除,这个两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 11. 35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0.8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83立方厘米=( )毫升 40升=( )毫升 12.如果275□4能被3整除,那么□里最小能填( ),最大能填( )。 13.把210分解质因数:( )。 14.在比10小的自然数中,相邻的两个数都是质数的是( )和( ),相邻的两个数都是合数的是( )和( )。 15.数据2,3,5,4,5,1,0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 )。 16.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4分米、2.4分米和3.5分米。如果把这个长方体放在地面上,最大占地面积是( )平方分米,最小占地面积是( )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所占的空间是( )立方分米。 17.用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棱长4厘米的大正方体,至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 18.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35 =( )15 =12 ( ) 624 =12 ( ) =( )12 19.把0.7,910 ,0.25,43100 ,725 ,11 45 这六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 ) 20. 4 5 千克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4份,还表示把( )平均分成 ( )份,表示这样的( )份。 21.5个1 4 写成假分数是( ),化成带分数是( )。 22.指针从“1”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 )。 指针从“1”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 )。 二、判断。 1.轴对称图形必须有对称轴。 ( ) 2.物体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 ) 3.20的因数有6个。 ( )

2018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1 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人教版2018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全册教案

2018年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内含:新授课35个,练习课15个,复习课5个,总计55课时。 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五单元面积 第六单元年、月、日 制作活动日历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 我们的校园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 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 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 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 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 的感知。

五年级数学下册 期末A (西南师大) 鼎尖教案.doc

五年级数学下册 期末A (西南师大) 鼎尖教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直接写出得数。(4分) + = - = - = + = - = - = - = 1 - + = 二、填空。(12分) 1.5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 ),把 - 通分,公分母是( ) 2.7和42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3. 里有( ) ,7 个 是( ), 相等于( )个 。 4. =( ) ( )=15 ( )= =( )填小数。 5.在括号里填最简分数。 15厘米=( )米。 25分=( )时。 300千克=( )吨。 6.在( )里填“>” “<” “=”。 ( ) ( ) ( ) ( ) ( ) 7.一个数,千位是最小的质数,百位是最小的奇数,个位是最小的合数,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是( )。 8.一个三位数同时能被2,5,3整除,这个三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 9.3500 = ( ) 0.8 = ( ) 83 = ( ) 40 = ( ) 10.在比10小的自然数中,相邻的两个数都是质数的是( )和 ( ),相邻的两个数都是合数的是( )和( )。 11. 用合适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12.列方程。(不解答)。 (1) 方程: (2)正方形边长x 米,周长200米。 方程: 三、选择题。(12分) 1.一根绳子对折两次,每段是全长的( )。 A. B. C. 2.下面分数中是最简分数的是( )。 A. B. C. 3.在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 A .19.625平方厘米。 B.12.56平方厘米。 C.50.24平方厘米。 4.在下面数中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数是( )。 A.60 B.105 C.110 5.方程 - X = 和4X= 4 的解分别是( )和( )。 A. X= B.X= 0 C. X= 1 D. X= 4 6.右图是由7个立方体叠加的几何体,从正面观察,可画出的平面图形是( )。 A B C D 7.在一个长方体的上面中心处挖出一个正方体的槽(如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和表面积都变小了。 B.体积变小,表面积变大了。 8.一根2米长的绳子,截下它的 后,还剩下它的( ) 。 A. X= B. X= m C. X= m 9.若A=5B( A 、B 都是非零的自然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和B 的最大公因数是A. B.A 和B 的最小公倍数是B. C.A 能被B 整除,A 含有因数5. 四.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9分) 1.把18分解质因数是:18 = 1 2 3 3 ( ) 学校 姓名 学号

2020年春季学期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0年春季学期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

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2课时 观察物体……………………1课时 练习二………………………1课时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备课本 科目数学 班级三(1)班 任课教师黄菁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年、月、日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第十单元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 1 课时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 1×10= 3×32= 5×11= 2×20= 30×3= 6×20= 学生计算,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 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 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 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24×5=120(个) 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60×2=120(个) 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⑤想: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面添上1个0。 追问:比较一下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 如果大部分学生选择最后一种方法,教师要提问简便在哪里。

【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 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 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 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鼎尖教案答案五年级

鼎尖教案答案五年级 【篇一:鼎尖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 题】 一、填空。 1.5.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2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25毫升=()立方厘米8.6平方米=()平方分米 25立方分米=()立方米 70立方厘米=()升 0.5升=()毫升 500平方分米=()平方米 1平方米=()平方厘米 7.02立方米=()立方分米 0.68立方分米=()升=()毫升 6立方分米26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2.一个正方体棱长之和是3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5厘米,高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体的棱长的和是()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 厘米。 4.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5.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18平方分米,体积是72立方分米,高 是()分米。 6.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5厘米、4厘米,如果 高增加1厘米,体积增加()立方厘米。 7.一个可乐瓶的容积大约是600()。 8.一间客厅的占地面积大约是50()。 9.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放在桌面上,它占桌面的最小面积是(),它的体积是()。 10.用铁丝制作一个长、宽、高分别为8厘米、6厘米、5厘米的 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厘米。 1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分米,如果把它切成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二、选择。 1.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a.6a b.a2 c.6a3 d.6a2 )的切法增加的表2.把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 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下图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