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rduin学习笔记

Arduin学习笔记

Arduin学习笔记
Arduin学习笔记

Arduin学习笔记

void setup{}函数初始化

void loop{}函数循环

pinMode(13,OUTPUT/INPUT)引脚13定义为输出、入模式digitalWrite(13,HIGH/LOW)13引脚输出高、低电平delay()延迟函数

analogRead() 读取模拟量函数

analogWrite()写入模拟量函数

map()函数

Serial.begin(波特率值)串口通信函数

Serial.print()是输出你要的内容横排显示

Serial.println()是输出要显示的内容后自动换行

Arduino

参考手册

Arduino

开发语言提供全部的

C

语言特性和

C++

语言的部分特性

.

通过链接到

AVR

libc

online~

,

可以使

用库中提供的函数.

具体的应用细节请参考相关文档.

程序结构

在Arduino中, 标准的程序入口main函数在内部被定义,

用户只需要关心以下两个函数:

void setup()

void loop()

setup()函数用于初始化, loop()函数用于执行. 初始化函数一般放在程序开头, 用于设置一些引脚的输出/输入模式, 初始化串口通讯等类似工作. loop()函数中的代码将被循环执行, 例

如: 读入引脚状态,设置引脚输出状态等.

控制语句

if

if...else

for

switch

while

do...while

break

continue

return

goto

相关语法

;(分号)

{}(大括号)

// (单行注释)

/* * /(多行注释)

#define

#include

算术运算符

= (赋值)

+ (加)

- (减)

* (乘)

/ (除)

% (取模)

比较运算符

== (等于)

!= (不等于)

< (小于)

> (大于)

<=(小于等于) >= (大于等于)布尔运算符

&& (逻辑与) || (逻辑或) ! (逻辑非)

指针运算符

* 指针运算符& 地址运算符位运算

& (位与)

| (位或)

^ (位异或)

~ (位非)

<< (左移) >> (右移)

端口操作

复合运算符

++ (自加)

-- (自减)

+= (复合加) -= (复合减) *= (复合乘) /= (复合除) &= (复合与) |= (复合或)

变量

常量

HIGH

|

LOW

INPUT

|

OUTPUT

true

|

false

整数常量

浮点数常量

数据类型

void(无类型)

boolean(布尔型)

char(字符型)

unsigned char(无符号字符型) byte(字节型)

int(整型)

unsigned int(无符号整型) long(长整型)

unsigned long(符号长整型) float(单精度)

double(双精度)

string(字符串)

array(数组)

数据类型转换

char()

byte()

int()

word()

long()

float()

变量作用域&修饰符

变量作用域

static (静态变量)

volatile (易变变量)

const (不可改变变量)

辅助工具

sizeof() (sizeof运算符) ASCII码表

基本函数

数字

I/O

pinMode(pin, mode) digitalWrite(pin, value) digitalRead(pin)

模拟

I/O

analogReference(type)

analogRead(pin)

analogWrite(pin, value)- PWM

高级

I/O

shiftOut(dataPin, clockPin, bitOrder, val) pulseIn(pin, state, timeout)

时间

millis()

delay(ms)

delayMicroseconds(us)

数学库

min(x, y)

max(x, y)

abs(x)

constrain(x, a, b)

map(x, in_min, in_max, out_min, out_max) pow(base, exponent)

sqrt(x)

三角函数

sin(rad)

cos(rad)

tan(rad)

随机数

randomSeed(seed)

random(howbig)

random(howsmall, howbig)

位操作

lowByte()

highByte()

bitRead()

bitWrite()

bitSet()

bitClear()

bit()

设置中断函数

attachInterrupt(interrupt, function, mode) detachInterrupt(interrupt)

开关中断

interrupts()

noInterrupts()

串口通讯

Serial.begin(speed)

Serial.available()

Serial.read()

Serial.flush()

Serial.print(data)

Serial.println(data)

扩展库

如果要使用一些已有的库, 可以选择菜"Sketch->Import Library", 然

后选择相应的库. Sketch工具会自己在代码的开头包含库的头文件

(#include). 在引入库之后, 程序的体积也将会因

为包含了库的代码).对于不是必要的库, 直接删

除对应的#include语句就可以了.

官方扩展库

以下是Arduino官方提供的扩展库, 被默认包含在开发工具中.

EEPROM- 读写EEPROM存储区.

Ethernet- 以太网支持.

Firmata- 基于串口的通讯协议

LiquidCrystal- LCD液晶显示

Servo- 伺服电机.

1.1点亮LED

int led=13........................................定义LED引脚位13引脚

Void setup()

{

pinMode(led,OUTPUT);..........引脚13定义为输出模式(INTOUP输入)

}

Void loop()

{

digitalWrite(led,HIGH);..............写出的信号 13引脚高电平

Delay(1000);.................................延迟1000毫秒=1秒 digitalWrite(led, LOW); // led引脚变为低电平

delay(1000); // 延时1秒

}

1.2不使用延时函数的led闪烁程序

这里闪烁led没有使用延时函数,使用了定时器的内容,阿德罗已经封装成了库,我们使用更简单

// 定义引脚

const int ledPin = 13; // led连接的引脚,标准的uno开发板上已经

// 变量

int ledState = LOW; // led状态,亮或者灭,可以修改long previousMillis = 0; // 存储最后一次的led状态

// 这里使用了长整型变量,因为使用了ms,瞬间的数值变化非常大。long interval = 1000; // 间隔闪烁的时间长度

void setup()

{

// 初始化引脚输出模式

pinMode(ledPin, OUTPUT);

}

void loop()

{

// 这里可以添加其他的程序

unsigned long currentMillis = millis();

if(currentMillis - previousMillis > interval)

{

// 保存当前值,方便下次再次和当前时间比较

previousMillis = currentMillis;

// 如果led熄灭就把它点亮,反之亦然

if (ledState == LOW)

ledState = HIGH;

else

ledState = LOW;

// 把对应的LED状态反应到led引脚上。

// 之前都是用变量再处理,处理完成后把最终结果输出到终端。 digitalWrite(ledPin, ledState);

}

}

1.3简易流水灯

// 引脚定义

const int ledCount = 8; // led个数

int ledPins[] = { 0,1,2, 3, 4, 5, 6, 7, }; // 对应的led引脚void setup()

{

// 循环设置,把对应的led都设置成输出

for (int thisLed = 0; thisLed < ledCount; thisLed++)

pinMode(ledPins[thisLed], OUTPUT);

}

}

void loop()

{

// 熄灭所有led,不同的电路连接也会得到点亮所有led

for (int num = 0; num < 8; num++)

{

digitalWrite(ledPins[num], HIGH);

}

// 循环顺序点亮led然后等待200ms后熄灭

for (int num = 0; num < 8; num++)

{

digitalWrite(ledPins[num], LOW);

delay(200);

digitalWrite(ledPins[num], HIGH);

// 这样就形成了简易的led流水效果

}

}

2.1 利用A0输入的模拟量,控制led点亮状态,可以直观看到电压大小

引脚定义

Const int analogPin= A0;........模拟输入

Const int ledCount = 8;........led个数

Int ledPins[] = {0,1,2,3,4,5,6,7, }.....对应引脚

Void setup()

{

For (int thisLed = 0;thisLed < ledCount;thisLed++).....循环设置,把对应的led设置成输出

{

pinMpde(ledPins[rhisLed],OUTPUT);

}

}

Void loop()

{

int sensorReading = analogRead(analogPin);.......读取电位器的值 Int ledLevel = map(sensorReading ,0,1023,0,ledCount);.....吧对应的值转换成0-8

}

// 循环对比输出到led:

for (int thisLed = 0; thisLed < ledCount; thisLed++) {

if (thisLed < ledLevel) {

digitalWrite(ledPins[thisLed], HIGH);

}

else {

digitalWrite(ledPins[thisLed], LOW);

}

}

}

3.0读取端口端电平信号并输出到串口段

/* 读取Pin2的电平信号,并把结果打印到串口,也同时反映到LED灯

*/

// 定义引脚

int pushButton = 2;

int led = 13;

// 初始化

void setup() {

// 初始化串口

Serial.begin(9600);

// 把按键引脚设置为输入

// 德飞莱增强版有高电平和低电平触发的2个按键,都可以使用,直接接KEY_H或者KEY_L

pinMode(pushButton, INPUT); // 独立模块LY-51S开发板上独立按键K1-K8都可以使用。

//把led引脚设置为输出

pinMode(led, OUTPUT); // 独立模块LY-51S开发板上LED1-LED8都可以使用。

}

// 主循环

void loop() {

// 读取输入引脚的值

int buttonState = digitalRead(pushButton);

// 读取的数值反映到led上

digitalWrite(led, buttonState);

// 打印结果到串口

Serial.println(buttonState);

//这里可以使用arduino自带的串口调试器,也可以使用德飞莱串口调试软件 //下载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4a305320.html,/viewthread.php?tid=4929

delay(10); // 延时大小决定循环读取的时间间隔

}

rs485总线通讯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rs485总线通讯协议 篇一:Rs485通讯协议说明 摘要:阐述了Rs-485总线规范,描述了影响Rs-485总线通信速率和通信可靠性的三个因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并讨论了总线负载能力和传输距离之间的具体关系。 关键词:Rs-485现场总线信号衰减信号反射 当前自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网络,如现场总线can、profibus、inteRbus-s以及aRcnet的物理层都是基于 Rs-485的总线进行总结和研究。 一、eiaRs-485标准 在自动化领域,随着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总线能适合远距离的数字通信。在Rs-422标准的基础上,eia研究出了一种支持多节点、远距离和接收高灵敏度的Rs-485总线标准。 Rs-485标准采有用平衡式发送,差分式接收的数据收发器来驱动总线,具体规格要求: 接收器的输入电阻Rin≥12kΩ 驱动器能输出±7V的共模电压

输入端的电容≤50pF 在节点数为32个,配置了120Ω的终端电阻的情况下,驱动器至少还能输出电压1.5V(终端电阻的大小与所用双绞线的参数有关) 接收器的输入灵敏度为200mV(即(V+)-(V-)≥0.2V,表示信号“0”;(V+)-(V-)≤-0.2V,表示信号“1”)因为Rs-485的远距离、多节点(32个)以及传输线成本低的特性,使得eiaRs-485成为工业应用中数据传输的首选标准。 二、影响Rs-485总线通讯速度和通信可靠性的三个因素 1、在通信电缆中的信号反射 在通信过程中,有两种信号因导致信号反射:阻抗不连续和阻抗不匹配。 阻抗不连续,信号在传输线末端突然遇到电缆阻抗很小甚至没有,信号在这个地方就会引起反射,如图1所示。这种信号反射的原理,与光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要引起反射是相似的。消除这种反射的方法,就必须在电缆的末端跨接一个与电缆的特性阻抗同样大小的终端电阻,使电缆的阻抗连续。由于信号在电缆上的传输是双向的,因此,在通讯电缆的另一端可跨接一个同样大小的终端电阻,如图2所示。

RS485主从式多机通讯协议

RS485主从式多机通讯协议 一、数据传输协议 此协议定义了一个控制器能认识使用的消息结构,而不管它们是经过何种网络进行通信的。它描述了一控制器请求访问其它设备的过程,如何回应来自其它设备的请求,以及怎样侦测错误并记录。它制定了消息域格局和内容的公共格式。 此协议决定了每个控制器须要知道它们的设备地址,识别按地址发来的消息,决定要产生何种行动。如果需要回应,控制器将生成反馈信息按本协议发出。 1、数据在网络上转输 控制器通信使用主—从技术,即仅一设备(主设备)能初始化传输(查询)。其它设备(从设备)根据主设备查询提供的数据作出相应反应。 主设备可单独和从设备通信,也能以广播方式和所有从设备通信。如果单独通信,从设备返回一消息作为回应,如果是以广播方式查询的,则从设备不作任何回应。协议建立了主设备查询的格式:设备(或广播)地址、功能代码、所有要发送的数据、一错误检测域。 从设备回应消息也由协议构成,包括确认要行动的域、任何要返回的数据、和一错误检测域。如果在消息接收过程中发生一错误(无相应的功能码),或从设备不能执行其命令,从设备将建立一错误消息并把它作为回应发送出去。 2、在对等类型网络上转输 在对等网络上,控制器使用对等技术通信,故任何控制都能初始和其它控制器的通信。这样在单独的通信过程中,控制器既可作为主设备也可作为从设备。 在消息位,本协议仍提供了主—从原则,尽管网络通信方法是“对等”。如果一控制器发送一消息,它只是作为主设备,并期望从设备得到回应。同样,当控制器接收到一消息,它将建立一从设备回应格式并返回给发送的控制器。 3、查询—回应周期 (1)查询 查询消息中的功能代码告之被选中的从设备要执行何种功能。数据段包含了从设备要执行功能的任何附加信息。错误检测域为从设备提供了一种验证消息内容是否正确的方法。 (2)回应 如果从设备产生一正常的回应,在回应消息中的功能代码是在查询消息中的功能代码的回应。数据段包括了从设备收集的数据。如果有错误发生,功能代码将被修改以用于指出回应消息是错误的,同时数据段包含了描述此错误信息的代码。错误检测域允许主设备确认消息内容是否可用。 二、传输方式 控制器能设置传输模式为RS485串行传输,通信参数为9600,n,8,1。在配置每个控制器的时候,在一个网络上的所有设备都必须选择相同的串口参数。 地址功能代码数据数量数据1 ...….数据n CRC字节 每个字节的位 · 1个起始位 · 8个数据位,最小的有效位先发送 · 1个停止位 错误检测域 · CRC(循环冗余码校验) 三、消息帧

RS-485通信原理

一、RS485串口通信电路图 二、VxWorks中基于RS485总线得串口通信协议及实现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下串行设备得驱动架构及实现,提出了一种基于RS-485总线得新型串口通信协议,重点讨论了基于这种协议得应用程序得设计方法,发送时主要采用了总线仲裁机制,接收时主要采用了字符合法性校验、长度校验、内容得CRC校验,提高了系统得通信效率与稳定性。 关键词:VxWorks;RS-485;通信协议;总线仲裁;CRC校验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得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通讯、数码产品等领域得高速增长,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嵌入式设备就是数字化时代得主流产品,嵌入式软件就是数字化产品得核心,作为嵌入式软件得基础与关键,嵌入式操作系统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得角色,应用遍及工业自动化、网络通信、航空航天、医疗仪器等领域。 2 RS-485总线 RS-485总线接口就是一种常用得串口,具有网络连接方便、抗干扰性能好、传输距离远等优点。RS-485收发器采用平衡发送与差分接收,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得能力,加上收发器具有高得灵敏度,能检测到低达200mv得电压,可靠通信得传输距离可达数千米。使用RS-485总线组网,只需一对双绞线就可实现多系统联网构成分布式系统、设备简单、价格低廉、通信距离长。 3 VxWorks中串口驱动得实现

VxWorks 操作系统就是美国Wind River公司设计开发得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就是嵌入式开发环境得关键组成部分。Vxworks 操作系统得I/O 系统可以提供简单、统一、与任何设备无关得接口。这些设备包括:面向字符设备、随机块存储设备、虚拟设备、控制与监视设备以及网络设备。Vxworks 得I/O 系统包括基本I/O 系统与缓冲I/O 系统,具有比其她I/O 系统更快速,兼容性更好得特性。这对于实时系统就是很重要得。 3、1 串口驱动架构 基于vxWorks得串口设备驱动程序架构,对vxWorks得 虚拟设备ttyDrv进行封装,向上将TTY设备安装到标准 得I/O系统中,上层应用通过标准得I/O 接口完成对硬 件设备得操作,向下提供对实际硬件设备得底层设备驱 动程序。其软件架构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串口设备驱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对 ttyDrv进行封装,将串行设备安装到标准得I/O系统中, 提供对外得接口;另一部分为串行设备驱动程序,提供 对硬件设备得基本操作。 虚拟设备ttyDrv管理着I/O系统与真实驱动程序之间 得通信。在I/O系统方面,虚拟设备ttyDrv作为一个字 符型设备存在,它将自身得入口点函数挂在I/O系统上, 创建设备描述符并将其加入到设备列表中。当用户有I/O请求包到达I/O系统中时,I/O系统会调用ttyDrv相应得函数响应请求。同时,ttyDrv管理了缓冲区得互斥与任务得同步操作。另一方面,ttyDrv负责与实际得设备驱动程序交换信息。通过设备驱动程序提供得回调函数及必要得数据结构,ttyDrv将系统得I/O 请求作相应得处理后,传递给设备驱动程序,由设备驱动程序完成实际得I/O操作。 3、2 驱动初始化 串口设备得初始化xxDevInit流程如图2。 设备驱动得初始化过程首先调用系统函数ttyDrv(),该 函数通过调用iosDrvInstall()将ttyOpen()、 ttyIoctl()、tyRead()、tyRead、tyWrite安装到系统 驱动函数表中,供I/O系统调用。 接着根据用户入参对串口芯片寄存器进行初始化,安装 驱动函数指针。 最后调用系统函数ttyDevCreate()创建ttyDrv设备。 该函数初始化设备描述符,调用tyDevInit()函数初始

什么是RS485通信接口

什么是RS485通信接口 通信概述 通信设备从早期的邮件,电报,电话,传真,传呼机,手机,电脑,一路发展下来,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必将由一个网络组成,所以,在未来开发的设备中,也必然要求大部分的设备都带有通信的功能。 设备与设备之间互相通信,就要有一座桥梁把二者连接起来,那就是传输通路与通信协议。传输通路由传输介质与传输接口组成,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 有线传输介质在数据传输中只作为传输介质,而非信号载体。计算机网络中流行使用的有线传输介质为:铜线和玻璃纤维。 铜线具有便宜,安装容易的特点,在现在工业应用中普遍应用,在应用中主要有两种基本的铜线类型:双绞线和同轴电缆。双绞线可减小流过电流所辐射的能量,也可防止来自其他通信线路上信号的干扰,对于一些要求比较高的项目上,还需要给双绞线加上屏蔽层;同轴电缆由一对同轴导线组成。同轴电缆频带宽,损耗小,具有比双绞线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好的传输性能。按阻抗值不同,同轴电缆可分为基带和宽带两种,同轴电缆是目前局域网与有线电视网中普遍采用的比较理想的传输介质。 所谓玻璃纤维介质,就是指现在所流行的光纤传输,他的两边有一个激光发生器与一个激光接收器,组成一整套通信线路,由于光纤传输距离远,因此现很多在工程都是采用“光端机+光纤”的模式。 结合我在工程中经常应用的通信模式,与“南方的老树51CPLD开发板”上具有的RS232通信、RS485通信两种,详细讲解下这两种通信方式的应用。 什么是RS232接口 首先介绍下什么是RS232接口,什么是RS485接口。

RS232接口是1970年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联合贝尔系统、调制解调器厂家及计算机终端生产厂家共同制定的用于串行通讯的标准。它的全名是“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讯设备(DCE)之间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接口技术标准”该标准规定采用一个25个脚的DB25连接器,对连接器的每个引脚的信号内容加以规定,还对各种信号的电平加以规定。DB25的串口一般只用到的管脚只有2(RXD)、3(TXD)、7(GND)这三个,随着设备的不断改进,现在DB25针很少看到了,代替他的是DB9的接口,DB9所用到的管脚比DB25有所变化,是2(RXD)、3(TXD)、5(GND)这三个。因此现在都把RS232接口叫做DB9。 元器件常识:市场上把公头的接插件叫做DRXX,母头的叫DBXX,比如我们电脑上的串口,在市场上叫做DR9,不是DB9,很多人都误叫做DB9,实际上的DB9是两个把两个DR9互相连接在一起的接口。 在文章中,我把所有的串口设备接口都统一叫做RS232接口。 三、什么是RS485接口 由于RS232接口标准出现较早,难免有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四点: (1)接口的信号电平值较高,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又因为与TTL 电平不兼容故需使用电平转换电路方能与TTL电路连接。 (2)传输速率较低,在异步传输时,波特率为20Kbps;因此在“南方的老树51CPLD开发板”中,综合程序波特率只能采用19200,也是这个原因。 (3)接口使用一根信号线和一根信号返回线而构成共地的传输形式,这种共地传输容易产生共模干扰,所以抗噪声干扰性弱。 (4)传输距离有限,最大传输距离标准值为50英尺,实际上也只能用在50米左右。 针对RS232接口的不足,于是就不断出现了一些新的接口标准,RS-485就是其中之一,它具有以下特点:

RS485通讯协议

RS485 通讯协议 RS-232与RS-422之间转换原理和接法 通常我们对于视频服务器、录像机、切换台等直接播出、切换控制主要使用串口进行,主要使用到RS-232、RS-422与RS-485三种接口控制。下面就串口的接口标准以及使用和外部插件和电缆进行探讨。 RS-232、RS-422与RS-485标准只对接口的电气特性做出规定,而不涉及接插件、电缆或协议,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高层通信协议。例如:视频服务器都带有多个RS422串行通讯接口,每个接口均可通过RS422通讯线由外部计算机控制实现记录与播放。视频服务器除提供各种控制硬件接口外,还提供协议接口,如RS422接口除支持RS422的Profile 协议外,还支持Louth、Odetics、BVW等通过RS422控制的协议。 RS-232、RS-422与RS-485都是串行数据接口标准,都是由电子工业协会(EIA)制订并发布的,RS-232在1962年发布。RS-422由RS-232发展而来,为改进RS-232通信距离短、速率低的缺点,RS-422定义了一种平衡通信接口,将传输速率提高到10Mbps,传输距离延长到4000英尺(速率低于100Kbps时),并允许在一条平衡总线上连接最多10个接收器。RS-422是一种单机发送、多机接收的单向、平衡传输规范,被命名为TIA/EIA-422-A标准。为扩展应用范围,EIA又于1983年在RS-422基础上制定了RS-485标准,增加了多点、双向通信能力,即允许多个发送器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同时增加了发送器的驱动能力和突保护特性,扩展了总线共模范围,后命名为TIA/EIA485-A标准。 1. RS-232串行接口标准 目前RS-232是PC机与通信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串行接口。RS-232被定义为一种在低速率串行通讯中增加通讯距离的单端标准。RS-232采取不平衡传输方式,即所谓单端通讯。收、发端的数据信号是相对于信号地。典型的RS-232信号在正负电平之间摆动,在发送数据时,发送端驱动器输出正电平在+5~+15V,负电平在5~-15V电平。当无数据传输时,线上为TTL,从开始传送数据到结束,线上电平从TTL电平到RS-232电平再返回 TTL电平。接收器典型的工作电平在+3~+12V与-3~-12V。由于发送电平与接收电平的差仅为2V至3V左右,所以其共模抑制能力差,再加上双绞线上的分布电容,其传送距离最大为约15米,最高速率为20Kbps。RS-232是为点对点(即只用一对收、发设备)通讯而设计的,其驱动器负载为3kΩ~7kΩ。所以RS-232适合本地设备之间的通信。 2. RS-422与RS-485串行接口标准 (1)平衡传输 RS-422、RS-485与RS-232不一样,数据信号采用差分传输方式,也称作平衡传输,它使用一对双绞线,将其中一线定义为A,另一线定义为B。通常情况下,发送驱动器A、B之间的正电平在+2~+6V,是一个逻辑状态,负电平在-2V~6V,是另一个逻辑状态。另有一个信号地C,在RS-485中还有一“使能”端,而在RS-422中这是可用可不用的。“使能”端是用于控制发送驱动器与传输线的切断与连接。当“使能”端起作用时,发送驱动器处于高阻状态,称作“第三态”,即它是有别于逻辑“1”与“0”的第三态。 (2)RS-422电气规定 由于接收器采用高输入阻抗和发送驱动器比RS232更强的驱动能力,故允许在相同传输线上连接多个接收节点,最多可接10个节点。即一个主设备(Master),其余为从设备(Salve),从设备之间不能通信,所以RS-422支持点对多的双向通信。RS-422四线接口由于采用单独的发送和接收通道,因此不必控制数据方向,各装置之间任何必须的信号交换均可以按软件方式(XON/XOFF握手)或硬件方式(一对单独的双绞线)实现。RS-422的最大传输距离为

ZNJC2 RS485通讯 modbus 协议

_ MODBUS 通讯协议说明 1. 通讯相关的参数 2.通讯说明 2.1 数据格式说明 控制器采用RS-485总线,协议符合ModBus 规约,数据格式有标准MODBUS-RTU 、 非标准MODBUS-RTU(16进制)和ASC(ASC Ⅱ码)3种格式。 数据传输均采用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奇偶校验位。波特率可设为2400、4800、9600和19200 bit/s 。 通讯传送分为独立的信息头,和发送的编码数据。以下的通讯传送方式定义与RTU 通讯规约相兼容: 2.2 非标准MODBUS-RTU(16进制)数据格式详细说明 下面以RTU(16进制)数据格式进行详细说明,ASC Ⅱ码数据格式只是把16进制代码 转换成ASC Ⅱ码字符。 地址码:这个字节表明由用户设定地址码的从机将接收由主机发送来的信息。并且每个从机都有具有唯一的地址码,并且响应回送均以各自的地址码开始。主机发送的地址码表明将发送到的从机地址,而从机发送的地址码表明回送的从机地址。 功能码:通讯传送的第二个字节。ModBus 通讯规约定义功能号为01H 到7FH 。本控制器利用其中的一部分功能码。作为主机请求发送,通过功能码告诉从机执行什么动作。作为从机响应,从机发送的功能码与从主机发送来的功能码一样,并表明从机已响应主机进行操作。如果从机发送的功能码的

最高位 (比如功能码大于7FH),则表明从机没有响应操作或发送出错。 数据区:数据区是根据不同的功能码而不同。 CRC码:二字节的错误检测码。 当通讯命令发送至仪器时,符合相应地址码的设备接通讯命令,并除去地址码,读取信息,如果没有出错,则执行相应的任务;然后把执行结果返送给发送者。返送的信息中包括地址码、执行动作的功能码、执行动作后结果的数据以及错误校验码。如果出错就不发送任何信息。 2.2.2 信息帧格式: (1)地址码: 地址码是信息帧的第一字节(8位),从1到255。这个字节表明由用户设置地址的从机将接收由主机发送来的信息。每个从机都必须有唯一的地址码,并且只有符合地址码的 从机才能响应回送。当从机回送信息时,相当的地址码表明该信息来自于何处。 (2)功能码: 主机发送的功能码告诉从机执行什么任务。表2列出的功能码都有具体的含义及操作。 (3 数据区包含需要从机执行什么动作或由从机采集的返送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数值、参考地址等等。例如,功能码告诉从机读取寄存器的值,则数据区必需包含要读取寄存器 的起始地址及读取长度。对于不同的从机,地址和数据信息都不相同。 (4)错误校验码: 主机或从机可用校验码进行判别接收信息是否出错。有时,由于电子噪声或其它一些干扰,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细微的变化,错误校验码保证了主机或从机对在传送过程 中出错的信息不起作用。这样增加了系统的安全和效率。错误校验采用CRC-16校验方法。 注: 信息帧的格式都基本相同:地址码、功能码、数据区和错误校验码。 2.2.3 错误校验 参与冗余循环码(CRC)计算的包括:地址码、功能码、数据区的字节。 冗余循环码包含2个字节,即16位二进制。CRC码由发送设备计算,放置于发送信息的尾部。接收信息的设备再重新计算接收到信息的 CRC码,比较计算得到的CRC码是否与接收到的相符,如果两者不相符,则表明出错。 CRC码的计算方法是,先预置16位寄存器全为1。再逐步把每8位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在进行CRC码计算时只用8位数据位,起始位及停止位,如有奇偶校验位的话也包括奇偶校验位,都不参与CRC码计算。 在计算CRC码时,8位数据与寄存器的数据相异或,得到的结果向低位移一字节,用0填补最高位。再检查最低位,如果最低位为1,把寄存器的内容与预置数相异或,如果最低位为0,不进行异或运算。 这个过程一直重复8次。第8次移位后,下一个8位再与现在寄存器的内容相异或,这个过程与以上一样重复8次。当所有的数据信息处理完后,最后寄存器的内容即为CRC码值。 计算CRC码的步骤为: (1).预置16位寄存器为十六进制FFFF(即全为1)。称此寄存器为CRC寄存器; (2).把第一个8位数据与16位CRC寄存器的低位相异或,把结果放于CRC寄存器; (3).把寄存器的内容右移一位(朝低位),用0填补最高位,检查最低位(注意:这时的最低位指移位前 的最低位,不是移位后的最低位); (4).如果最低位为0:重复第3步(再次移位)

三菱FX3U 485无协议通讯程序详解(含程序)

三菱FX2N PLC串行通讯指令(FNC 80 RS) 串行通讯指令(FNC 80 RS) 1、指令格式:[RS D0 K8 D10 K8] 发送数据帧起始地址和数目↓ 接收数据帧起始地址和数目 2、功能和动作: ※RS指令是为使用RS232C、RS-485功能扩展板及特殊适配器,进行发送和接收串行数据的指令。 ※传送的数据格式在后面讲述的特殊寄存器D8120设定。RS指令驱动时即使改变D8120的设定, 实际上也不接收。 ※在只发送的系统中,可将接收数设定为K0。(K表示常数) ※在只接收的系统中,可将发送数设定为K0。 ※在程序中可以多次使用RS指令,但在同一时间必须保证只有一个RS指令被驱动。 ※在一次完整的通讯过程中,RS指令必须保持一直有效,直至接收数据完成。 D8120说明: ※根据MD320的通讯协议,无帧头和帧尾,则(bit9,bit8)=(0,0)。 ※bit13~15是计算机链接通讯时的设定项目,使用RS指令时必须设定为0。 ※RS485未考虑设置控制线的方法,使用FX2N-485-BD、FX0N-485ADP时,(bit11,bit10 )=(1,1)。 ※若PLC和变频器之间的通讯参数如下:8位数据位,无校验,2位停止位,波特率9600,无帧头无帧尾,无协议模式,则D8120=H0C89(H表示16进制)(0000 1100 1000 1001B) M8002 │──||────────── [ MOV H0C89 D8120 ]

5、相关标志位: 一.基本指令介绍 ※M8122:数据发送请求标志 当PLC处于接收完成状态或接收等待状态时,用脉冲触发M8122,将使得从D0开始的连续8个数据被发送。当发送完成后,M8122自动被复位。当RS指令的驱动输入X0变为ON状态时,PLC就进入接收等待状态。 ※M8123:数据接收完成标志 当M8123置位时,表明接收已经完成,此时需要将接收到的数据从接受缓冲区转移到用户指定的数据区,然后手工复位M8123。复位M8123后,则PLC再次进入接收等待状态。 如果指定的接收长度为0,则M8123不动作,也不进入接收等待状态。从这个状态想进入接收等待状态,必须使接受长度≥0,然后对M8123进行ON→OFF操作。 ※M8129:通讯超时标志 接收数据中途中断时,那个时点开始如果在D8129中规定的时间内不再重新开始接收,作为超时输出标志M8129变为ON状态,则接收结束。M8129需手工复位。 二.详细程序(与英威腾GD20变频器测试通讯成功的案例)

RS485通信协议

串行数据通信的协议从RS-232到千兆位以太网,虽然每种协议都有特定的应用领域,但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考虑成本和物理层(PHY)性能。 本文主要介绍RS-485协议及该协议所适合的应用。同时给出了根据电缆长度、系统设计以及元件选择来优化数据速率的方法。 传输协议 什么是RS-485?Profibus又是什么?与其它串行协议相比,它们的性能如何?适用于哪些应用?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对RS-485 物理层(PHY)、RS-232和RS-422的特性、功能进行了总体比较[1](本文中的RS表示ANSIEIA/TIA标准)。 RS-232是一个最初用于调制解调器、打印机及其它PC外设的通讯标准,提供单端20kbps的波特率,后来速率提高至1Mbps。RS-232的其它技术指标包括:标称±5V发送电平、±3V接收电平(间隔/符号)、2V共模抑制、2200pF最大电缆负载电容、300最大驱动器输出电阻、3k最小接收器(负载)阻抗、100英尺(典型值)最大电缆长度。RS-232只用于点对点通信系统,不能用于多点通信系统,所有RS-232系统都必须遵从这些限制。 RS-422是单向、全双工通信协议,适合嘈杂的工业环境。RS-422规范允许单个驱动器与多个接收器通信,数据信号采用差分传输方式,速率最高可达50Mbps。接收器共模范围为±7V,驱动器输出电阻最大值为100,接收器输入阻抗可低至4k。 RS-485标准 RS-485是双向、半双工通信协议,允许多个驱动器和接收器挂接在总线上,其中每个驱动器都能够脱离总线。该规范满足所有RS-422的要求,而且比RS-422稳定性更强。具有更高的接收器输入阻抗和更宽的共模范围(-7V至+12V)。 接收器输入灵敏度为±200mV,这就意味着若要识别符号或间隔状态,接收端电压必须高于+200mV或低于-200mV。最小接收器输入阻抗为12k,驱动器输出电压为±1.5V(最小值)、±5V(最大值)。 驱动器能够驱动32个单位负载,即允许总线上并联32个12k的接收器。对于输入阻抗更高的接收器,一条总线上允许连接的单位负载数也较高。RS-485接收器可随意组合,连接至同一总线,但要保证这些电路的实际并联阻抗不高于32个单位负载(375)。 采用典型的24AWG双绞线时,驱动器负载阻抗的最大值为54,即32个单位负载并联2个120终端匹配电阻。RS-485已经成为POS、工业以及电信应用中的最佳选择。较宽的共模范围可实现长电缆、嘈杂环境(如工厂车间)下的数据传输。更高的接收器输入阻抗还允许总线上挂接更多器件。

rs485通信协议介绍

附录:RS485串行通讯协议 1 主要性能 本变频器通过内置的RS485标准接口,能与个人计算机、PLC 或同系列的变频器等连接,进行主从式、异步半双工串行通信。其主要性能参见下表: 项目 规范 适用机型 ALPHA3000系列变频器 物理级 EIA RS485 传输线 屏蔽双绞线 配线最长长度 500米 连接台数 主机一台,从机31台 传输速度 19200bps,9600bps,4800bps,2400bps,1200bps,600bps,300bps 数据交换方式 异步串行、半双工 传送协议 点对点或广播 字长 11位 停止位长度 1位 帧长 14字节固定 奇偶校验 奇校验 出错检查方式 异或校验 2硬件连接 2.1硬件联接如下图: 图 1 多 台变 频器 用主 机控 制连 接示 意图 图中的MASTER (主机)是ALPHA3000变频器、PC 机或可编程控制器(PLC ),图中的SLAVE (从机,在虚线框内)是变频器。变频器做为主机,只要将从机的RS485端子和主机的RS485同名端子相联接即可;如果用PC 机或PLC 做为主机,则要在主机和总线之间增加一个RS485的转接器。RS458串行总线接口最多可连接31台变频器做从机,每一个从机变频器都有一个唯一的号码(ID ),主机依靠ID 来识别每一台从机。

2.2 RS485转换器 RS485转换器采用DB9/DB9外形,带孔的 一端为RS232,带针的一端为RS485。转换器 外带接线转换头把RS485端的DB9接线转换为 螺丝接线柱,便于通讯线缆的安装和拆卸。接 线转换头上“A+”为485收/发正端,“ B-” 为485收/发负端,“GND”为485地线。 RS485接口组成半双工网络,一般只需二根连线,为获得良好的抗噪声干扰性和较长的传输距离,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线传输。 3通讯协议 3.1概述 3.1.1通讯方式 采用USS协议。主机和从机之间用轮询的方式来进行通讯。由主机启动每一次通信,主机向从机变频器发送任务报文,从机接到主机的任务命令后返回响应报文并执行相应动作。除了发送响应报文外,从机只能处于接收状态。主机为变频器时,由功能号D033设置最大从机ID号。从机必须是从1开始,连续编号到D033设定的值。当主机为PC机或PLC时可以通过建立轮询表来改变查询顺序和查询周期,轮询表可以只包含部分从机,任意顺序,可以出现重复的号码。 主机的每一次查询都是以一个报文(帧)的数据传送给从机,所有的从机都能接收数据,从机如果检测到报文中的ID和本机的ID相同,则对报文的数据做出处理,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发送响应报文给主机。如果检测到报文中的ID和本机的ID不同,则不处理报文,保持原工作状态。 3.1.2 控制方式说明: 在本机键盘或者端子控制时(功能A001设为0、1、2),通讯只能查看参数,所有的写入操作都被忽略。 通讯控制不能修改功能A001、A005、C001、D028、D032、D033的值。 在通讯控制方式时,本机键盘只可以修改功能A001、A005、C001、D022、D028、D032、D033的值,其中,对于功能D028的修改只有重新上电 开机才能生效。其它功能参数只能查看。 在通讯控制方式时,本机端子的使用参考特殊命令G05说明。 3.2数据格式 3.2.1报文格式

于RS485的多机通信程序主机端

于RS-485的多机通信程序(主机端) //-----------------------函数声明,变量定义--------------------- #include ; sbit RE_DE=P1^0; #define COUNT 10 // 定义接收缓冲区大小 #define Slaver_NUM 10 unsigned char bdata flag; //在可位寻址去定义一个标志变量 sbit time_over_flag =flag^0; //接收超时标志unsigned char buffer[COUNT]; //定义缓冲区unsigned char point; //定义缓冲区位置指示unsigned char Slave_AD[Slaver_NUM]; //定义有效地址存放区 unsigned char ADD_num; //有效地址个数 unsigned char idata count_10ms; //用于表示有多少次10ms中断 unsigned char idata send_data[7]={ 0x31,0x32,0x33,0x34,0x35,0x36,0x37}; //与定义发送数据,共7位 void UART_init(); //串口初始化函数

void COM_send(void); //串口接收函数 unsigned char CLU_checkdata(void); //计算校验位函数 //--------------------------------------------------------------- // 函数名称: UART_init()串口初始化函数 // 函数功能:在系统时钟为11.059MHZ时,设定串口波特率为9600bit/s // 串口接收中断允许,发送中断禁止,设定定时器中断允许 //--------------------------------------------------------------- void UART_init() { //初始化串行设置 SCON =0x58; //选择串口工作方式为1,打开接收允许,TB8=1 TMOD =0x21; //定时器1工作在方式2,定时器0工作在方式1 TR1 =1; //启动定时器T1 ES=1; //允许串行口中断 PS=1; //设计串行口中断优先级

RS485通信协议及应用!

485通信协议及应用 串行数据通信的协议从RS-232到千兆位以太网,虽然每种协议都有特定的应用领域,但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考虑成本和物理层(PHY)性能。本文主要介绍RS-485协议及该协议所适合的应用。同时给出了根据电缆长度、系统设计以及元件选择来优化数据速率的方法。传输协议什么是RS-485?Profibus又是什么?与其它串行协议相比,它们的性能如何?适用于哪些应用?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对RS-485物理层(PHY)、RS-232和RS-422的特性、功能进行了总体比较[1](本文中的RS表示ANSIEIA/TIA标准)。RS-232是一个最初用于调制解调器、打印机及其它PC外设的通讯标准,提供单端20kbps的波特率,后来速率提高至1Mbps。RS-232的其它技术指标包括:标称±5V发送电平、±3V接收电平(间隔/符号)、2V共模抑制、2200pF最大电缆负载电容、300最大驱动器输出电阻、3k最小接收器(负载)阻抗、100英尺(典型值)最大电缆长度。RS-232只用于点对点通信系统,不能用于多点通信系统,所有RS-232系统都必须遵从这些限制。RS-422是单向、全双工通信协议,适合嘈杂的工业环境。RS-422规范允许单个驱动器与多个接收器通信,数据信号采用差分传输方式,速率最高可达50Mbps。接收器共模范围为±7V,驱动器输出电阻最大值为100,接收器输入阻抗可低至4k。RS-485标准RS-485是双向、半双工通信协议,允许多个驱动器和接收器挂接在总线上,其中每个驱动器都能够脱离总线。该规范满足所有RS-422的要求,而且比RS-422稳定性更强。具有更高的接收器输入阻抗和更宽的共模范围(-7V至+12V)。接收器输入灵敏度为±200mV,这就意味着若要识别符号或间隔状态,接收端电压必须高于+200mV或低于-200mV。最小接收器输入阻抗为12k,驱动器输出电压为±1.5V(最小值)、±5V(最大值)。驱动器能够驱动32个单位负载,即允许总线上并联32个12k的接收器。对于输入阻抗更高的接收器,一条总线上允许连接的单位负载数也较高。RS-485接收器可随意组合,连接至同一总线,但要保证这些电路的实际并联阻抗不高于32个单位负载(375)。采用典型的24AWG双绞线时,驱动器负载阻抗的最大值为54,即32个单位负载并联2个120终端匹配电阻。RS-485已经成为POS、工业以及电信应用中的最佳选择。较宽的共模范围可实现长电缆、嘈杂环境(如工厂车间)下的数据传输。更高的接收器输入阻抗还允许总线上挂接更多器件。Profibus和Fieldbus[2]总线主要用于工业设备,是RS-485总线的扩展。用于工业环境的传感器测量、激励控制、数据采集/显示以及过程控制系统与传感器、激励源网络之间的数据通信。注意:老式或现有的工业设备布线架构比较复杂,不可替换。Profibus和Fieldbus是对系统的整体描述。RS-485支持Profibus和Fieldbus协议的物理层接

单片机RS-485通信源程序

附录一、主机源程序 #include unsigned char xdata table[5]; unsigned char code tab[]={0x03,0x9f,0x25,0x0d, 0x99,0x49,0x41,0x1f, 0x01,0x09,0x05,0xc1, 0x63,0x85,0x61,0x71,0xff}; sbit ctrl=P1^2; sbit DATA=P1^0; sbit CLK=P1^1; void show(unsigned char m)//LED显示子程序 { unsigned char i,d; d=tab[m]; for(i=0;i<8;i++) { DATA=d&0x01; CLK=0; CLK=1; d=d>>1; } } void interrupt0(void) interrupt 0 using 0//串行中断程序{ unsigned char cm0,cm1,sum0,sum1,i; lab: sum0=0; ctrl=1;//将MAX485设置为发送方式 SBUF=0xFF;//发送数据申请 while(TI!=1); ctrl=0; //将MAX485设置为接收方式 TI=0; while(RI!=1); cm0=SBUF;//接收申请确认信号 RI=0; if(cm0==0xff) { i=0; ctrl=0; while(RI!=1); cm1=SBUF; //接收第一个数据 RI=0;

while(cm1!=0xf0) { table[i]=cm1; while(RI!=1); cm1=SBUF;//接收后续的数据 RI=0; i++; } for(i=0;i<4;i++) sum0=sum0+table[i];//计算校验和 sum1=table[4];//获取收到的校验和 if(sum0==sum1) { ctrl=1; SBUF=0xf0; //发送数据确认信号 while(TI!=1); TI=0; for(i=0;i<4;i++) show(table[i]); } else goto lab; } else goto lab; ctrl=1;//将MAX485设置为发送方式return ; } void main(void) { SCON = 0x50; //串口方式1,允许接收TMOD = 0x20; //定时器1 定时方式2 PCON=0x80; //设SMOD=1; TH1 = 0xFA; //11.0592MHz 9600 波特率TL1 = 0xFA; TR1 = 1; //启动定时器 EX0=1; //开外部中断0 IT0=0; EA=1; //开总中断 ctrl=1;//将MAX485设置为发送方式while(1); //等待中断 }

RS485通信和Modbus协议

在工业控制、电力通讯、智能仪表等领域,通常情况下是采用串口通信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最初采用的方式是RS232接口,由于 工业现场比较复杂,各种电气设备会在环境中产生比较多的电磁干扰,会导致信号传输错误。除此之外,RS232接口只能实现点对点通信,不具备联网功能,最大传输距离也只能达到几十米,不能满足远距离通信要求。而RS485则解决了这些问题,数据信号采用差分传输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共模干扰问题,最大距离可以到1200米,并且 允许多个收发设备接到同一条总线上。随着工业应用通信越来越多,1979年施耐德电气制定了一个用于工业现场的总线协议Modbus协议,现在工业中使用RS485通信场合很多都采用Modbus协议,本节课我们要讲解一下RS485通信和Modbus协议。 单单使用一块KST-51开发板是不能够进行RS485实验的,应很 多同学的要求,把这节课作为扩展课程讲一下,如果要做本课相关实验,需要自行购买USB转485通信模块。 18.1 RS485通信 实际上在RS485之前RS232就已经诞生,但是RS232有几处不足的地方: 1、接口的信号电平值较高,达到十几V,容易损坏接口电路的 芯片,而且和TTL电平不兼容,因此和单片机电路接起来的话必须加转换电路。 2、传输速率有局限,不可以过高,一般到几十Kb/s就到极限了。 3、接口使用信号线和GND与其他设备形成共地模式的通信,这 种共地模式传输容易产生干扰,并且抗干扰性能也比较弱。 4、传输距离有限,最多只能通信几十米。 5、通信的时候只能两点之间进行通信,不能够实现多机联网通信。 针对RS232接口的不足,就不断出现了一些新的接口标准,RS485就是其中之一,他具备以下的特点: 1、我们在讲A/D的时候,讲过差分信号输入的概念,同时也介 绍了差分输入的好处,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抑制共模干扰。尤其工业现场的环境比较复杂,干扰比较多,所以通信如果采用的是差分方式,就可以有效的抑制共模干扰。而RS485就是一种差分通信方式,它的通信线路是两根,通常用A和B或者D+和D-来表示。逻辑“1”以两线之间的电压差为+(0.2~6)V表示,逻辑“0”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 -(0.2~6)V来表示,是一种典型的差分通信。 2、RS485通信速度快,最大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0Mb/s以上。 3、RS485内部的物理结构,采用的是平衡驱动器和差分接收器 的组合,抗干扰能力也大大增加。

RS-485通信原理

一、RS485串口通信电路图 二.VxWorks中基于RS485总线的串口通信协议及实现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下串行设备的驱动架构及实现,提出了一种基于RS-485总线的新型串口通信协议,重点讨论了基于这种协议的应用程序的设计方法,发送时主要采用了总线仲裁机制,接收时主要采用了字符合法性校验、长度校验、内容的CRC校验,提高了系统的通信效率和稳定性。 关键词:VxWorks;RS-485;通信协议;总线仲裁;CRC校验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通讯、数码产品等领域的高速增长,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嵌入式设备是数字化时代的主流产品,嵌入式软件是数字化产品的核心,作为嵌入式软件的基础和关键,嵌入式操作系统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应用遍及工业自动化、网络通信、航空航天、医疗仪器等领域。 2 RS-485总线 RS-485总线接口是一种常用的串口,具有网络连接方便、抗干扰性能好、传输距离远等优点。RS-485收发器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加上收发器具有高的灵敏度,能检测到低达200mv的电压,可靠通信的传输距离可达数千米。使用RS-485总线组网,只需一对双绞线就可实现多系统联网构成分布式系统、设备简单、价格低廉、通信距离长。

3 VxWorks中串口驱动的实现 VxWorks 操作系统是美国Wind River公司设计开发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是嵌入式开发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Vxworks 操作系统的I/O 系统可以提供简单、统一、与任何设备无关的接口。这些设备包括:面向字符设备、随机块存储设备、虚拟设备、控制和监视设备以及网络设备。Vxworks 的I/O 系统包括基本I/O 系统和缓冲I/O 系统,具有比其他I/O 系统更快速,兼容性更好的特性。这对于实时系统是很重要的。 3.1 串口驱动架构 基于vxWorks的串口设备驱动程序架构,对vxWorks的 虚拟设备ttyDrv进行封装,向上将TTY设备安装到标 准的I/O系统中,上层应用通过标准的I/O 接口完成 对硬件设备的操作,向下提供对实际硬件设备的底层设 备驱动程序。其软件架构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串口设备驱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对 ttyDrv进行封装,将串行设备安装到标准的I/O系统 中,提供对外的接口;另一部分为串行设备驱动程序, 提供对硬件设备的基本操作。 虚拟设备ttyDrv管理着I/O系统和真实驱动程序之间 的通信。在I/O系统方面,虚拟设备ttyDrv作为一个 字符型设备存在,它将自身的入口点函数挂在I/O系统 上,创建设备描述符并将其加入到设备列表中。当用户有I/O请求包到达I/O 系统中时,I/O系统会调用ttyDrv相应的函数响应请求。同时,ttyDrv管理了缓冲区的互斥和任务的同步操作。另一方面,ttyDrv负责与实际的设备驱动程序交换信息。通过设备驱动程序提供的回调函数及必要的数据结构,ttyDrv将系统的I/O请求作相应的处理后,传递给设备驱动程序,由设备驱动程序完成实际的I/O操作。 3.2 驱动初始化 串口设备的初始化xxDevInit流程如图2。 设备驱动的初始化过程首先调用系统函数ttyDrv(),该 函数通过调用iosDrvInstall()将ttyOpen()、 ttyIoctl()、tyRead()、tyRead、tyWrite安装到系统 驱动函数表中,供I/O系统调用。 接着根据用户入参对串口芯片寄存器进行初始化,安装 驱动函数指针。 最后调用系统函数ttyDevCreate()创建ttyDrv设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