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适宜栽培的立地条件

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适宜栽培的立地条件

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适宜栽培的立地条件
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适宜栽培的立地条件

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适宜栽培的立地条件

树种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适宜栽培的立地条件

马尾松

为先锋树种。树冠

稀疏、主干通直圆满,

尖削度小,形数大,材

质好,出材量高。针叶

旱生结构,抗旱力强,

灰分含量低,对土壤改

良作用不大;根系庞大,

垂直根系明显,侧根水

平伸长,吸收根分散,

菌根共生。雌雄同株,

隔年结实。

强喜光植物,不耐

庇荫,林下更新不良,

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

对光照条件要求都很

高;喜温树种,对热量

条件要求高;耐干旱,

马尾松不耐长期水渍,

应避免选择水湿地。马

尾松针叶灰分含量低,

属低营养型树种,能耐

贫瘠土壤,但在肥沃的

土壤上生产力高,因此,

在肥力水平低的土壤施

肥能促进生长。

在玄武岩、紫色砂岩、变

余砂岩上发育的土体生长最

好。变质板岩、花岗岩、长石

石英砂岩低山的马尾松林生

产力较高,泥质页岩、第四纪

土及石英砂岩低山的马尾松

林生长较差,生产力较低。马

尾松对土壤适应性很强,分布

区内除碱性紫色土、碱性石灰

土外,各种酸性砖红壤、赤红

壤、红壤、黄红壤、黄壤、黄

棕壤、酸性紫色土及淋溶性石

灰土均适宜马尾松生长,但土

层厚。

杉木

杉科常绿乔木。高可

达33米,胸径3米,树

干端直,树形整齐;雌雄

同株。春夏开花,雄球

花柱形,雌球花圆形,

球果直立,卵圆至圆球

形;花期4月,果10

月下旬成熟。杉木根系

强大,易生不定根,萌

芽更新能力亦强,虽经

火烧,亦可重新生出强

壮萌蘖;其在生长过程

中,表现出很强的干性,

各侧主枝在郁闭的情况

下,自然整枝良好,下

枝会迅速枯死。

杉木属中性偏阳树

种,幼树和幼苗阶段有

一定的耐阴性,幼林进

人速生阶段(3—4年)就

不耐阴,需光量明显增

加。杉木对小环境要求

比较严格,喜生在群山

的低山、丘陵的背风、

空气湿度较大的阴坡、

山谷、山冲、山麓、山

坡中下部,坡度在10

度一25度的凹形坟地

段上。而在山顶、山

脊、阳坡或山坡上部,

由于日照长、温差大、

湿度小、风力强、土层

薄、肥力低,因而杉木

生长最差。

杉木为阳性树种,喜温暖湿润

气候,不耐寒,绝对最低气温

以不低于-9℃为宜,但亦可抗

-15℃低温。雨量以1800mm

以上为佳,但在600mm以上

处亦可生长,杉木的耐寒性大

于其耐旱力。在气候条件基本

一致的地区内,土壤条件是影

响杉木生

长发育的主导因子。要求琉

松、肥沃、深厚而富有腐范质

朗土壤,最适于杉

木生长的松土层厚度应在

40~50cm,30~40cm的厚度生

长一般,而低于25cm时杉木

生长较差。土壤湿度要比较

大,但排水必须良好。瘠薄干

燥和过于粘重的土坡则生长

很差。杉木适生于酸性土壤

上,酸碱土PH值五至七为好。常绿性乔木。高可达50

米,树龄成百上千年,

可称为参天古木,为优

秀的园林绿化林木。樟

香樟树喜光,稍耐荫;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

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

严,较耐水湿,不耐干

适宜生长在砂质土壤,含腐殖

质较多,肥沃疏松,土层深厚,

呈微酸性反应,PH5~6。地下

水位稳定在1~1.5m以下,林

香樟树全株具有樟脑般的清

香,可驱虫,而且永远

不会消失。叶互生,纸

质或薄革质,树干有明

显的纵向龟裂,极容易

辨认。旱、瘠薄和盐碱土。内相对湿度一般达到85%以

上的环境中。

华山松成熟时种鳞张开,种子

脱落。种鳞与笣鳞完全

分离,种鳞和笣鳞在幼

时可区分开来,笣鳞在

成熟过程中退化,最后

所见到的为种鳞。花期

4-5月,球果次年9-10

月成熟。根系较浅,主

根不明显,多分布在深

1.0—1.2m以内,侧

根、须根发达,垂直分

布于地面下80cm范围

之内。

阳性树种,但幼苗略喜

一定庇荫。喜温和凉爽、

湿润气候,自然分布区

年平均气温多在15℃

以下,年降水量600—

1500mm,年平均相对湿

度大于70%。耐寒力强,

在其分布区北部,甚至

可耐—3l℃的绝对低

温。不耐炎热,在高温

季节长的地方生长不

良。不耐盐碱土,耐瘠

薄。生长速度中等而偏

快。

喜排水良好,能适应多种土

壤,最宜深厚、湿润、疏松的

中性或微酸性壤土。

楸树

落叶乔木,高30m,

胸径达1m以上,自花

不孕,木材质量好。揪

树属深根性树种,主根

明显,粗壮侧根伸入土

中4u‘m以下,但在干

燥瘠薄的土壤中侧根水

平伸展范围较广。

楸树系喜光树种。多

呈散生、单行树或小片

林状态分布。在气候温

和、雨量充沛、肥水充

足的立地条件下,表现

速生,并具有很大的丰

产潜力。楸树性喜温暖

湿润气候,耐干旱,不

耐寒冷。适生于年平均

气温10—15~C,年降水

量500一1000mm的气

候条件。

适宜生长在山沟、山坡中下

部、山麓,沿河两岸、梯田地

埂及平原“四旁”。揪树最适

宜生长在深厚,肥沃,湿润,

疏松的土壤。要求壤土、沙壤

土或粘壤土;中性、微酸性或

钙质土壤;地下水位在1m以

下。揪树在干燥瘠薄的沙土,

结构刁;良的粘土及土层薄。

石砾,砂礓多、保水保肥性差

的土壤上生长不良,有的形

成”小老树”。在重盐碱地,

地下水位高于0.5—1m及低

凹、积水、易涝的地方不宜生

长。

香椿多年生落叶乔木,高度

可达10—15米,少数株

高可达30米。椿根系发

达,耐瘠薄。叶互生,

属偶数羽状复叶。花为

圆锥花序。蒴果。

香椿树是喜温树种,对

气候条件的适应幅度较

大。年平均气温8—

23℃,绝对最低气温一

25℃,年降水量500—

2000毫米的地区均可

栽培或生长。香椿是喜

光树种,不耐庇荫,抗

污染性较差。香椿树喜

香椿树根系发达,吸收能力

较强,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

格,适应性较强,在酸性土、

中性上、钙质上和轻度盐碱土

(pH5.5—8.0)中均可正常生

长发育,也适生于粘土、砂性

土和壤土中。因此,在我国一

般的山地、丘陵、平原、河滩

都可生长。香椿特别喜生于有

湿润。由于香椿根系的水平分布往往超过树冠的两倍以上,须根多而长,因而有一定的抗旱能力。机质含量高(1.0%以上)、含磷量丰富、结构较好的砂性湿润壤土,在这类上壤中,香椿生长旺盛,生长量大,叶芽品质好,木材生长快。

立地条件划分

第五章立地条件划分 一,造林地 n(一)无林地 –荒山地:不具备森林植被和土壤特征. 灌木地:灌木覆盖大于50%; 草丛地:灌木覆盖小于50%; 竹丛地:各种矮小竹丛植被覆盖. –平坦荒地:撂荒地,沙地,盐碱地,沼泽地,河滩地,海涂,退化草牧场. –农耕地:复合经营地,退耕地,四旁地. –主要障碍:杂草,灌木,小竹竞争,困难立地的限制因素. n(二)人工更新林地 –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空出的林地. 新采伐迹地:土壤,光照条件好; 老采伐迹地:大量杂草侵入. –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之后空出的林地. 新火烧迹地条件好.局部更新造林地: 低产林改造:效益低,无利用前途的林分; 局部更新地:主伐前进行的局部更新. –主要障碍:采伐,火烧迹地尽快更新,避免条件恶化. 二,基本概念 1,立地条件* –又称立地,是指林业用地上体现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生物等对林木生存,生长有重大意义的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 2,立地条件类型* –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n 3,立地分类* –是指对林业用地的立地条件,宜林性质及其生产力的划分.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造林营林措施,以期达到造林营林的生态,经济目的. n4,林业区划 –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林业所占地位,合理确定当地的林种区划. –比如,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等地划分,区划. n 5,造林区划 –是在林业区划的基础上,根据实施林种的需要,科学地确定造林所用的乔灌木树种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造林,营林技术措施. 三,立地条件划分 (一)森林植物带的划分 –森林植物带:在较大的地理范围内,由于降水和热量的地带性分布,导致了土壤,植被也有相似的地带性分布.这种气候,土壤,植被的规律性分布按其同异性划分为带,即为森林植物地带.它综合反映了环境条件与森林植物之间的关系. 1,森林植物带的划分n温度带的划分指标 n(1)日均气温≥10℃的积温:≥3400℃积温走向为暖温带和中温带区划线,并兼顾一些地貌单元的完整性;辅助指标:最冷月平均气温,绝对最低气温. n(2)干湿带区划指标:干燥度

立地条件划分-推荐下载

第五章立地条件划分 一、造林地 (一)无林地 –荒山地:不具备森林植被和土壤特征。 灌木地:灌木覆盖大于50%; 草丛地:灌木覆盖小于50%; 竹丛地:各种矮小竹丛植被覆盖。 –平坦荒地:撂荒地、沙地、盐碱地、沼泽地、河滩地、海涂、退化草牧场。 –农耕地:复合经营地、退耕地、四旁地。 –主要障碍:杂草、灌木、小竹竞争,困难立地的限制因素。 (二)人工更新林地 –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空出的林地。 新采伐迹地:土壤、光照条件好; 老采伐迹地:大量杂草侵入。 –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之后空出的林地。 新火烧迹地条件好。局部更新造林地: 低产林改造:效益低、无利用前途的林分; 局部更新地:主伐前进行的局部更新。 –主要障碍:采伐、火烧迹地尽快更新,避免条件恶化。 二、基本概念 1、立地条件* –又称立地,是指林业用地上体现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生物等对林木生存、生长有重大意义的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 2、立地条件类型*

–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3、立地分类* – 是指对林业用地的立地条件、宜林性质及其生产力的划分。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造林营林措施,以期达到造林营林的生态、经济目的。 4、林业区划 – 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林业所占地位,合理确定当地的林种区划。– 比如,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等地划分、区划。 5、造林区划 – 是在林业区划的基础上,根据实施林种的需要,科学地确定造林所用的乔灌木树种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造林、营林技术措施。 三、立地条件划分 (一)森林植物带的划分 – 森林植物带:在较大的地理范围内,由于降水和热量的地带性分布,导致了土壤、植被也有相似的地带性分布。这种气候、土壤、植被的规律性分布按其同异性划分为带,即为森林植物地带。它综合反映了环境条件与森林植物之间的关系。 1、森林植物带的划分 温度带的划分指标 (1)日均气温≥10℃的积温:≥3400℃积温走向为暖温带和中温带区划线,并兼顾一些地貌单元的完整性;辅助指标:最冷月平均气温,绝对最低气温。 (2)干湿带区划指标:干燥度 干燥度1.0-1.5半湿润,1.5-2.0半干旱,>2.0干旱;

造林专业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01.根瘤:豆科植物的根上有各种形状的小瘤状突起称为根瘤。它是由活在土壤中的根瘤细菌侵入到根内而产生的。 02.芽: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就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 03.完全叶: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叫完全叶。 04.叶序: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 05.两性花:是一朵花中,不论花被存在与否,雌蕊和雄蕊都存在而正常发育的花。06.花序:多数植物的花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花轴上称为花序。 07.真果:植物的果实纯由子房发育而成,这种果实称为真果。 08.聚花果:由整个花序发育形成的果实称为聚花果。 09.子叶留土型幼苗:种子萌发时胚轴不发育或不伸长,只是胚轴和胚芽迅速向上生长,形成幼苗的主茎,而子叶始终留在土壤中,这种方式形成的幼苗称为子叶留土幼苗。10.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称为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是指植物由种子萌发经幼苗、幼树发育到开花结果最后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的发展规律 11.原生质体:是由原生质组成的,原生质是细胞内具有生命活动的物质的总称。 12.植物组织:植物在个体发育中经历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过程。形成了具有各种不同功能和不同形态构造的细胞。通常将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功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的细胞群称为植物组织。 13.维管组织:在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器官中,有一种以输组织为主题,由输导、机械、薄壁等几种组织组成的复合组织称为维管组织。 14.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15.土壤容重:指单位容积(包括孔隙在内)的原状土壤的干重。 16.土壤结构体:是各级土粒由于不同原因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土片等土壤实体。 17.土壤质地:指土壤中各粒级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比组合。 18.毛管悬着水:毛管悬着水是与地下水无联系,由毛管中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象悬在土壤中一样,故称为毛管悬着水。 19.土壤刨面:是从地面向下直到土壤母质的垂直切面,具有若干个与地面平行的土层。 20.土壤缓冲作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后,土壤具有低抗变酸和变碱而保持PH 稳定的能力,土壤缓冲作用或缓冲性能。21.地面净辐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表吸收的太阳总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与本身发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净辐射。 22.绝热变化:气象学上,对于任一空气团与外界之间无热量变换时的状态变化过称。23.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主要决定于温度。24.气团:在水平方向上仍然存在着物理属性 (温度、湿度、稳定度等)比较均匀,垂直 方向变化比较一致的一大块空气,称为气 团。 25.锋:当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时,在它之间 形成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带,过渡带的宽 度与大范围的气团相比显得很狭小,可近似 看成是一个几何面,称为锋面。锋面两侧气 团的性质差异很大,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发 生激烈的变化。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 线。习惯把锋面与锋线3统称为锋。 26.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 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简答题: 1、种子萌发的过程: 答:具萌发力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胚 由休眠状态转入活动状态,开始萌发生长, 形成幼苗,这个过程称为种子萌发。种子萌 发时,首先吸水膨胀,胚细胞迅速分裂、生 长、胚根突破种皮从种孔伸出,迅速向下生 长在土壤中形成根系,然后胚轴活动(伸长 或不伸长)使子叶出土或留土,胚芽生长形 成地上部分的主茎和叶。这时种子的胚成长 为幼苗。 2、土壤空气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答:(1)土壤空气与根系:植物根系生长发 育要求的氧气来自土壤,若土壤空气中氧气 的含量过小,根系发育就会受到影响。(2) 土壤空气与种子萌发:植物种子在土壤中萌 发,所需氧气主要由土壤空气提供,缺氧 时,葡萄糖酒精发酵,产生酒精,会使种子 受害。(3)土壤空气与微生物活动:土壤空 气影响微生物活动,从而影响有机质转化。 (4)土壤空气状况与作物抗病性: 3、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组成的主要 差别: 答:(1)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大 气(2)土壤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于大气 (3)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 (4)土壤空气中还原性气体可能高于大气 (5)土壤空气成分随时、空而变化。 4、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 答:(1)土壤质地:质地由砂质向粘质变 化,阳离子交换量逐渐增大。(2)有机质含 量: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其阳离子交换量 高,保肥力强。(3)无机胶体类型(4)土 壤酸碱性。 5、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答:(一)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1)养分 较完全(2)促进养分有效化(3)提高土壤 保肥性(4)提高土壤缓冲性(5)促进团粒 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二)在 生态环境上的作用:(1)络合重金属离子, 减轻重金属污染。(2)减轻农药残毒,腐殖酸 可溶解、吸收农药。(3)全球碳平衡的重要 碳库。(三)其它方面作用:腐殖酸在一定 浓度下能促进植物的生理活性,有利于植物 生长。 6、腐殖质的形成过程:答:土壤腐殖 质是土壤中一类性质稳定,成分、结构极其 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进入土壤中的有机质 转化形成腐殖质的过程,称为腐殖化作用。 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包括:植物残体分解产生 简单的有机碳合物;通过微生物对这些有机 化合物的代谢作用及反复的循环,增殖微生 物细胞;通过微生物合成的多酚和醌或来自 植物的类木质素,聚合形成腐殖物质。 7、我国的季风环流特点:答:大范围 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 季风。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海岸,濒临太 平洋西部并深入大陆腹地且有地形复杂的高 原,海陆间热力差异和高原的热力、动力作 用,使我国季季风环流极为显著。我国的季 风属于东亚季风。冬季,大陆上为强大的蒙 古高压控制,海洋上有阿留申低压,因此盛 行干燥寒冷的西北风、北风和东北风,即冬 季风,天气以寒冷晴朗而又干燥为主。夏 季,大陆上是印度低压,海洋上被太平洋副 热带高压控制,因此盛行温暖湿润的西南 风、南风、东南风,即夏季风,造成潮湿多 云雨的天气。我国西南地区还受西南季风的 影响。春、秋季节是冬夏季风转换时期,天 气多变,春季尤为突出,秋季相对稳定些。 8、森林植物由那些成分组成:答:1、 林木2、下木3、幼苗和幼树4、活地被物 5、层间植物。此外,在森林内从土壤到林中 空气,从林木的根际到叶面,都存在着许多 微生物,有的还集结成群落。它们能分解林 内的生物残体,或成为病害的源泉,或者影 响根系的吸收。在森林生活中具有独特的作 用和意义。 9、树木高生长类型有哪几种?各有什 么特点?:答:一般根据一年中高生长期的 长短,把树种分为前期生长类型和全期生长 类型两种。(一)前期生长类型(又称春季 生长类型)这类树种的高生长期及侧枝延长 生长期很短,多数为1-3个月(北方树种1-2 月,南方树种1-3个月)而且每年只有一个 生长期,一般到5-6月高生长即结束。前期 生长类型的特点是:春季开始生长时,高生 长经过极短的生长初期即进入速生期,但速 生期也比较短,之后便很快停止生长。以后 主要是叶的生长,如叶面积的扩大,新生的 幼嫩枝条逐渐木质化,出现冬芽,根系和直 径继续生长、充实冬芽并积蓄营养物质。 (二)全期生长类型:全期生长类型的树 种,其高生长持续在整个生长季节(北方3-6 个月,南方6-8个月,有的达9个月以 上)。全期生长类型的特点是:高生长在生 长季节中不停止,而叶的生长,新生枝条的 木质化等是边生长边进行,到秋季达到充实 木质化、安全越冬全期生长类型树种在一年 中也会出现1-2次生长暂缓期,有时是停滞 状态,但不形成顶芽。 10、简述林木个体各生长阶段的特点: 答:林木要经过四个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 从林木结实规律出发划分各生长发育阶段 为:(一)幼年期:指从种子萌发时开始, 到植株第一次开花结实为止。这一时期的主 要特点是:营养器官生长迅速,即树体扩 大,个体可塑性大,对环境适应能力加强。 (二)青年期:从第一次结实后,经3-5年 为止。青年期树体主要是营养生长,积累营 养物质,仅有少量营养被分配给开花结实消 耗,所以结实量少,种子发育差,空粒较 多,树体有一定的可塑性。(三)成年期 (壮年期)从 11、开始大量结实起,到结实开始衰退为止,林木在这个阶段年龄增大,可塑性减少至消失,树种特性稳定,营养生长(主 要是直径增长)和生殖生长逐渐协调,对光 照条件要求高、结实量逐渐增多,在树体稳 定生长同时,把大量营养分配给果实发育消

主要造林树种设计

主要造林树种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主要造林树种设计 ★马尾松 一、经济特性及市场前景 马尾松生长快,适应性强,造林更新容易,能适应干燥瘠薄的土壤,是我省重要的先锋造林树种和主要用材林树种。它寿命长,树姿挺拨,苍劲雄伟,亦是营造风景林的好树种。木材经防腐处理,可作矿柱、枕木、电杆;木材纤维长,是造纸和人造纤维的主要原料,也是产脂树种和薪材树种。 二、生态学特性 马尾松喜光、喜温。垂直分布在200~500m的山地、丘陵。适生于年均温13-22℃,绝对最低温度不到-10℃。多分布于山地及丘陵坡地的下部、坡麓及沟谷、高亢台地,忌积水及排水不畅地形。对土壤的度要求不严,能耐干燥瘠薄的土壤,喜酸性至微酸性土壤。但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丘陵山地生长迅速,成材快。 三、树种生长数学模型或产量模型 树高-年令方程:H=C1(1-K A/20)1/1-C3 其中:K=1-(S/C1)1/1-C3,C1=+ C3=+×10-3-1.0868×10-4S2 式中:H为树高,A为年令,S为地位指数。 20年生,树高12.6m,年平均0.63m,胸径13.8cm,年平均0.69cm,单株材积0.06100m3。

四、育苗 1、采种:采种时应选15-40年生树冠匀称、干形通直、无病虫害的健壮母树。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球果由青绿色转为栗褐色,鳞片尚未开裂时采集。用人工加热法使种子脱粒(出籽率3%),将采集到的种子经筛选、风选,晾干,装入袋中,置通风干燥处贮藏。种子纯度为80-95%,千粒重10.4克,每公斤纯种子76,000-90,000粒,室内发芽率85%。马尾松种子一般贮藏期为1年,若将干燥种子用塑料袋密封,放在0-5℃低温下可贮藏1-2年。 2、育苗:选择土壤肥沃、排水好、湿润、疏松的沙壤土、壤土作圃地。施足基肥后整地筑床,要精耕细作,打碎泥块,平整床面。播种季节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播种前用30℃温水浸种12-24小时。条播育苗,条距10厘米,播种沟内要铺上一层细土。每亩用种子5公斤。种子播后要薄土覆盖,可用焦泥灰盖种,以仍能见到部分种子为宜,然后盖草。播种后约20-30天左右幼苗出土。待幼苗大部分出土后,揭除盖草。幼苗出土后40天内应特别注意保持苗床湿润。5-7月可每月施化肥1-2次,每亩每次施硫酸铵2-5公斤。马尾松苗太密时,可以进行间苗移栽,通常分2次,第1次移栽在5月中、下旬,第2次移栽在7月上、中旬进行。在雨后阴天或阴雨天,略带宿土,不仅可以全部成活,幼苗生长也好。 五、造林技术 造林从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下旬均可进行,主要用1年生苗栽植造林。 ⑴、造林密度:220株/亩。株行距*1.5M。一级苗高15CM 以上,地径0.3CM以上。 ⑵、整地方式:块状整地不小于50×50cm,深度均不小于20cm,带状整地带宽不小于70-100cm。栽植穴底径不小于

立地类型划分

(二)立地类型划分 1、坡向图制作 (1)坡向初级分布图生成 打开ArcMap 程序,并加载调查区(马连滩)DEM 数据。打开ArcToolbox ,选择Spatial Analyst 工具→表面分析→坡向(图23),生成马连滩坡向初步分级分布图(图24) 。 图23 坡向提取工具 图24 马连滩坡向提取结果 (2)坡向分类 利用中重分类的功能(重分类)功能对上一步生成的坡向分布结果进行分类。选择Spatial Analyst 工具→重分类→重分类工具,弹出对话框(图25);点击对话框中“分类”按钮,弹出对话框(图26),根据“坡向方位界定标准”(表3),对调查区坡地的坡向进行分类,先重分类为3类:0-112.5°、112.5-292.5°、292.5-360°,点击确定。右键重分类后的图层,点击“打开属性表”→“添加字段”,添加字段(如坡向),字段类型选择为“文本”。根据表3,0-112.5°和292.5-360°为阴坡,112.5-292.5°为阳坡,在新添加的字段中输入阴坡或阳坡(图27),得到重分类结果(图28)。 表3 坡向方位界定标准 坡向Aspect 方位Orientation 方位角azimuth angle (°) 阳坡 Sunny Slope 南 South 157.5 - 202.5 东南 Southeast 112.5 - 157.5 西南 Southwest 202.5 – 247.5 西 west 247.5 - 292.5 阴坡 Shady Slope 北 North 337.5 - 22.5 西北 Northwest 292.5 - 337.5 东北 Northeast 22.5-67.5 东 East 67.5- 112.5

17个速生及高价值树种造林技术要点

主要树种造林技术要点 潘潘 1、马尾松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是我市优良的乡土用材树种,常绿乔木,极喜光,深根性,适应性强,耐瘠薄,喜酸性土壤。生长迅速,每亩年生长量可达0.67~1m3。培养纸浆纤维板12年可主伐,培养建筑材20~30年主伐。 一、种苗要求: 1、种源:我市马尾松良种有: (1)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嫁接种子园生产的良种:或经选育鉴定的优良无性系:经子代测定,8年生的每亩平均树高、胸径、蓄积分别达7.2m、8.9cm、4.5162m3,分别超过省定丰产林标准的42.8%、78%、282%;最大单株树高9.4cm,胸径13.4cm。 (2)上杭白砂国有林场、武平十方、永定仙师91-92营建的实生种子园生产的良种。 2、苗木规格: (1)裸根苗(播种苗):苗龄1年,顶芽饱满,无机械损伤。Ⅰ级苗地径>0.35cm,苗高>20cm,根系长度15cm,根系>5cm,长Ⅰ级侧根数10条以上,Ⅱ级苗地径0.25~0.35cm,,苗高15~20cm,根系长度12cm,根系>5cm,长Ⅰ级侧根数8条以上。 (2)播种容器苗:苗龄半年的容器苗高度>10cm;苗龄1年的容器苗苗高>16cm,地径0.3cm。顶芽饱满,充分木质化。苗木长势好,苗干直,色泽正常。根系发达,已形成良好根团。容器不破碎,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 (3)无性系扦插容器苗:苗龄0.5年,苗高>8cm。其它要求与播种容器苗相同。 二、造林技术: 1、造林地选择:宜选择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较肥沃的林地。 2、造林地准备: (1)林地清理:全面炼山或全面劈杂,带状整地。全面炼山要求8~9月份开设炼山防火线,平行等高线20m宽,垂直等高线10m宽,局部危险带加宽,全面劈草炼山,炼山要彻底,对未燃烧的灌木、枝桠等要集中堆烧。 (2)整地挖穴:10~12月份进行整地挖穴,造林密度167株/亩,株行距为2×2m,穴位沿等高线水平设置,上、下行穴位“品字形排列。挖明穴,穴规格为60×40×30cm,挖穴时,表土、心土必须分开堆放。 (3)回表土、施基肥:一般在12月份进行,将穴周围的草木灰和表土回入穴内,以增加穴内养分,回表土必须拣净枝桠和草根等杂物,根据立地质量情况,每穴施过磷酸钙200-250g,并与穴内表土充分拌匀。 3、栽植:栽植时期为每年1~2月份。 (1)容器苗必须将塑料袋撕破,栽植深度比营养土深3~5厘米,做到栽直、穴中、压实、培土。 (2)裸根苗在起苗、运苗过程中,要保持苗根湿润,切忌风吹日晒。起苗后,立即把苗根蘸上黄泥浆。栽植做到栽直、舒根、压实。 三、幼林抚育管理: 造林后一般连续抚育和施肥三年,每年4~5月扩穴抚育,9~10月全面锄草一次,次年根据立地质量情况15~25cm,沟距树干40~60cm,追肥后立即覆土。每株施用氮肥200-250g。施肥方法采用沟施,即:在每株树上坡开一弧形沟,沟长40~60cm,宽10~20cm,深15~25cm,沟距树干40~60cm,追肥后立即覆土。

造林树种选择如何做到适地适树

造林树种选择如何做到适地适树 随着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具有重大的意义,比如说可以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等。植树造林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只有科学的进行植树造林,才能够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植树造林最为重要的两大因素:对于树种的选择;适地适树的原则。本文主要对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适地适树进行探讨分析。 标签:造林树种;适地适树 正确选择造林树种,是人工培育森林成功额关键问题之一。如果造林树种选择不当,不但会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而且造林地的生产潜力十年甚至几十年也得不到发挥再加上树木的生长周期长,所以树种的选择就具有百年大计的意义。 一、树种的选择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1、对光的要求和反应 树种不同对光的要求和反应都不同。根据树种喜光的程度,分为阳性树种、阴性树种和中性树种。一股情况下,树木在幼年时对光照的反应较为敏感,较为喜阴,而随着树龄的增加,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增加。 2、对温度的要求 不同树种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每个树种都分布于一定的热量范圍,樟子松、油松、马尾松虽然都是松科松属中双维管束亚属中的树种,但自然分布区域大不相同,樟子松分布于大兴安岭;油松分布于东北。根据树种对温度的要求和适应度不同,分为最耐寒树种、耐寒树种、中等喜温树种、喜温树种和喜温树种等五大类。 3、对水分的要求和适应 水分是树木正常生长的重要生活因子,但不同树种对水分的需要和适应也不一样,有些树种是耐寒的,称为旱生树种;有些树种是喜湿的,称为湿生树种;有些树种对水分的需要适应能力是介于旱生和湿生之间的,称为中生树种。 4、对土壤的要求 树木对土壤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对土壤肥力的要求。树木一般都喜欢肥沃的土壤,但不同树种对土壤肥力的要求也不一样(即耐贫瘠的程度不一样)。有些树种只能生长在较肥沃的土壤上,如杉树、白毛杨;有些树种不仅能生长在肥沃的土壤上,而且在贫瘠的土壤上也能生长,如马尾松等。

造林基础知识

林业造林基础知识 简述:主要是针对林业行业特点,紧密结合当前生产实际,围绕提高造林基础知识,突出技能训练,按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力救内容深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该科目讲述内容有八部分。包括人工造林概述、造林设计、造林地及造林树种的选择、造林整地及造林密度、造林季节和方法、抚育管理、主要树种造林技术、森林病虫害。通过对这些造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短训,达到指导生产,提高造林水平的目的。 第一章人工造林概述 我们所见到的森林在形成过程中按是否有人为参与,分为人工林和天然林。 天然林包括原始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它们都是在自然条件下自行生长、发育、更新、不受人为干涉。 人工林则是从幼苗开始到成熟利用,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受到人为有意识的影响,体现人们的造林目的。 本章节通过简要介绍,了解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区别,同时讲述人工林特点、分类及速生丰产林营造技术,使我们了解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的本地最新造林技术。 第一节人工林特点和林种分类

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人工栽培林木,称为人工造林。在采伐迹地或火烧迹地上采用人工栽培林木恢复森林的方法,称为人工更新。凡是经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培育的森林统称为人工林。 人工林的特点:1、生长迅速;2、木材产量高、材质优良; 3、结实较天然林早。 林种分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第二节速生丰产林及培育 速生丰产林:是在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适用经济价值较高的速生树种造林,通过集约经营,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成材,生产大量木材的一种人工林。 人工造林六项基本措施:适地适树、良种壮苗、细致整地、合理结构、精细种植、抚育保护。 速生丰产林培育:1、选用条件好的造林地;2、选择速生树种;3、确定合理适林密度;4、高标准整地;5、良种壮苗; 6、适时栽植; 7、抚育管护。 第三节造林新技术 国内主要造林新技术介绍: 1、节水造林技术;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湖南)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湖南) (DB43/094—2005) 发表日期:2008年8月15日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的术语和定义、分级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分级指标,假植、包装、运输的要求。本标准除特殊说明外,一般只适用于植树造林用的常规大田育苗,不适用于容器苗和保护地培育的苗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形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00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43/T093-1995 湖南省地方标准《林木育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播种苗 用种子培育的苗木。 3.2 插条苗 利用树木的茎或枝的一部分进行扦插或埋压而繁殖的苗木。3.3 截根苗 指在幼苗长出(4~5)片真叶,苗根尚未木质化时用锐利的铁铲或截根刀在一定的浓度将苗木的主根截断,促进侧根生长的苗木。3.4 嫁接苗 将植物的枝或芽接在另一株植物的根、苗干或树枝上使之愈合而繁殖的苗木。

3.5 移栽苗 经移植培育的苗木。 3.6 根蘖苗 母树根蘖培育而成的苗木。 3.7 苗龄 即苗木的年龄。指从播种、插条或埋根到出圃,苗木实际生长的年龄。以经历一个年生长周期作为一个苗龄单位。 苗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1个数字表示播种苗或营养繁殖苗在原地的年龄;第2个数字表示第一次移栽后培育的年龄;第3个数字表示第二次移栽后培育的年龄,数字间用短线间隔,各数字之和为苗木的年龄,称几年生苗。 示例: a) 1-0表示1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栽; b) 2-0表示2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栽; c) 2-2表示4年生移栽苗,移栽一次,移植后继续培育两年; d) 2-2-2表示6年生移栽苗,移植两次,每次移植后各培育两年; e) 0.2-0.8表示1年生移栽苗,移植一次,十分之二年为生长周期,移植后培育十分之八年生长周期; f) 0.5-0表示半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完成二分之一年生长周期; g) 1(2)-0表示1年干2年根未经移植的插条苗、插根苗或嫁接苗; h) 1(2)-1表示2年干3年根移植一次的插条苗、插根苗或嫁接移植苗。 注: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插条苗、插根苗或嫁接苗在原地(床、垄)根的年龄。 3.8 地径 苗木地际直径,即播种苗、移栽苗为苗干基部土痕处的直径;插条苗、插根苗为萌发主干基部处的直径;嫁接苗为接口以上正常粗度处的直径。 3.9 苗高

造林立地条件类型调查

造林立地条件类型调查 一、立地条件类型调查的目的 造林立地条件类型的调查是为了通过了解造林地的地形、土壤、植被等有关影响树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并根据其相同和相异之点确定各种不同的类型,对林地作出森林生长效果的评价,为拟定各项造林措施(包括树种选择、造林密度、整地、抚育管理等),提供自然历史的依据。 二、在一个林场或范围不大的林区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原则 确定立地条件类型的主要依据应该是土壤条件,当然也应该参考地形、植被及林分的生长状况。 土壤条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因子,各地区影响土壤条件好坏的因子各有不同,应该从这些复杂的因子中找出其主要的影响因子。以主要的影响因子作为某地区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根据。 三、立地条件类型的调查方法 一般可分为以下三步 1. 准备工作: (1)资料的收集:在调查前应该对调查地区的土壤、气候、植被、森林自然区划、水文、地质等资料作汇编或摘要工作,对于有关图表必要时可以复制,以备外业、内业工作需要。 (2)物资的准备:外业工作时所需的物品,在出发之前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一般的有:土壤调查的用品、植被调查的用品以及表格,必要的生活用品等。 2. 外业工作: (1)到达工作地点后首先的工作是访问有关的工作人员,林场的工人、职员、技术人员等,谈有关当地的自然、经济情况,可采用座谈会的形式,对所谈的情况,必须认真记录。 (2)阅读该场或地区有关的文献资料,必要时可以摘录之。 (3)与有关人员一起拟订调查路线,必要的时候可先与有关人员作一次踏查,然后确定最后的工作路线。调查路线应尽量通过各种地形、土壤、植被。调查尽可能采用直或折线,必要时要设置补充线。务使外业工作收集的材料尽可能的全面完整。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Tree seedling quality grading of major species for afforestation 标准号:GB 6000-1999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定义、分级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植树造林用的露地培育的裸根苗木,不适用于容器苗和温室中培育的苗木。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苗木种类 stock type 依繁殖材料和培育方法划分的苗木群体,如播种苗、播条苗、插根苗、移植苗、嫁接苗等。 2.2 苗龄 stock age 苗木的年龄。从播种、插条或埋根到出圃,苗木实际生长的年龄。以经历1个年生长周期作为1个苗龄单位。 苗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1个数字表示播种苗或营养繁殖苗在原地的年龄;第2个数字表示第一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第3个数字表示第二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数字间用短横线间隔,各数字之和为苗木的年龄,称几年生。如: 1-0表示1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

2-0表示2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 2-2表示4年生移植苗,移植一次,移植后继续培育两年。 2-2-2表示6年生移植苗,移植两次,每次移植后各培育两年。 0.2-0.8表示1年生移植苗,移植一次,十分之二年生长周期移植后培育十分之八年生长周期。 0.5-0表示半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完成二分之一年生长周期的苗木。 1(2)-0表示1年干2年根未经移植的插条苗、插根或嫁接苗。 1(2)-1表示2年干3年根移植一次的插条、插根或嫁接移植苗。 注: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插条苗、插根或嫁接苗在原地(床、垄)根的年龄。 2.3 一批苗木 a lot of seedlings 同一树种在同一苗圃,用同一批繁殖材料,采用基本相同的育苗技术培育的同龄苗木,称为一批苗木(简称苗批)。 2.4 地径 caliper 苗木地际直径,即播种苗、移植苗为苗干基部土痕处的粗度;插条苗和插根苗为萌发主干基部处的粗度;嫁接苗为接口以上正常粗度处的直径。 2.5 苗高 seedling height 自地径至顶芽基部的苗干长度。 2.6 根系长度和根幅 root length and width

浅述防护林树种选择原则和造林技术

浅述防护林树种选择原则和造林技术 【摘要】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止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等生态效益。本文作者从山区县实际出发,对营造防护林的树种选择原则、营造林技术进行了粗略的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防护林;树种选择;造林技术;紫金县 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止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等生态效益。通过林业生态建设,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对促进植被恢复和发展,不断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物种多样性,达到减弱动力源和物质源的双重效果,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近年来,紫金县在依托国家、省重点林业工程建设资金的支持下,不断加大营造防护林工程建设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目前防护林工程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来看,营造质量离高标准、高质量还有一定差距,在防护林规划设计、苗木选育、施工技术、养护管理等环节的工作经验十分有限,还处在摸索阶段发展过程。为进一步提高防护林工程造林质量,作者根据本县山区的实际情况,现就有关营造防护林工程的树种选择原则和造林技术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1.防护林树种选择原则 1.1科学规划,依据防护目的确定树种,并与原林种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规划要基于环境保护理念出发进行分析和总结,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手段建立起完备的生态防护系统,是恢复当前生态平衡的有效手段。因此,防护林树种应具有生长快、防护性能好、抗逆性强、树体高大、树冠适宜、深根性、生长稳定等优良性状。在规划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全县实际情况,整体规划,因害设防。在针对不同防护目的选定树种种类时,应和当地林种类型、优势树种、适生树种相结合,充分发挥林种的功能。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分别优先选用耐干旱的灌木树种、亚乔木树种;严重风蚀、干旱地区,要注意选择根系发达、耐风蚀的树种。 1.2严格标准,遵循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本地区自然条件的多样性、立地类型复杂性的特点,严格按照有关重点防护林建设的技术规程和标准,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在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科学技术,进行综合性、示范性和时效性的分析,确立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指导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做好防护林营造规划设计,将建设任务落到实处。而适地适树原则是林业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工作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造林成功的首要前提。由于各树种的生态适应幅度差异不同,在选择防护林树种时,必须明确各树种的生态特性和生态适应幅度,依据当地立地条件和灾害特点选择主要造林树种和伴生树种。因此,树种选择的主要原则为提高人工林的抗逆性能和综合效益,维护和提高林地生产力,因地制宜地营造防护林。

造林地立地类型表

附表6 造林地立地类型表 立地类型组立地类型 代 码 立地类型特征地类 丘陵山地阳坡半阳坡 缓斜坡中厚 层土 1 阳坡半阳坡,坡度≤25°,土层厚 度≥25厘米,褐土、棕壤 宜林地、疏林地、 灌木林地 阳坡半阳坡 缓斜坡薄层 土 2 阳坡半阳坡,坡度≤25°,土层厚 度<25厘米,褐土、棕壤 宜林地、疏林地、 灌木林地 阳坡半阳坡 陡坡中厚层 土 3 阳坡半阳坡,坡度>25°,土层 厚度≥25厘米,褐土、棕壤 宜林地、疏林地、 灌木林地 阳坡半阳坡 陡坡薄层土 4 阳坡半阳坡,坡度>25°,土层 厚度<25厘米,褐土、棕壤 宜林地、疏林地、 灌木林地 阴坡半阴坡 缓斜坡中厚 层土 5 阴坡半阴坡,坡度≤25°,土层厚 度≥25厘米,褐土、棕壤 宜林地、疏林地、 灌木林地 阴坡半阴坡 缓斜坡薄层 土 6 阴坡半阴坡,坡度≤25°,土层厚 度<25厘米,褐土、棕壤 宜林地、疏林地、 灌木林地 阴坡半阴坡 陡坡中厚层 土 7 阴坡半阴坡,坡度>25°,土层 厚度≥25厘米,褐土、棕壤 宜林地、疏林地、 灌木林地 阴坡半阴坡 陡坡薄层土 8 阴坡半阴坡,坡度>25°,土层 厚度<25厘米,褐土、棕壤 宜林地、疏林地、 灌木林地 脊部薄层土9 山脊部,土层厚度<25厘米 宜林地、疏林地、 灌木林地 脊部中厚层 土 1 山脊部,土层厚度≥25厘米 宜林地、疏林地、 灌木林地

沟谷1 1 山沟谷,一般土层厚度≥25厘米 宜林地、疏林地、 灌木林地 侵蚀沟1 2 土壤水蚀严重,土层厚度≥25厘 米,褐土、棕壤 宜林地、疏林地、 灌木林地 粗骨性土1 3 阳坡、半阳坡石质山地、裸岩难利用地 平地流动沙丘 (地) 1 4 表层土壤质地为壤沙、沙壤、沙 土,植被盖度在小于10% 荒地、荒沙、无 立木林地 半固定沙丘 (地) 1 5 表层土壤质地为壤沙、沙壤、沙 土,植被盖度在10—30%之间 荒地、荒沙、无 立木林地 固定沙丘 (地) 1 6 表层土壤质地为壤沙、沙壤、沙 土,植被盖度在30%以上 荒地、荒沙、无 立木林地 草甸土 1 7 表层土壤质地为壤土草甸土,分 布在村屯、河岸周围 荒地、无立木林 地 中轻度盐土 1 8 含盐量在0.1-0.4%之间,植被 盖度在30-50之间 荒地、无立木林 地

我国造林分区及主要造林树种表

---我国造林分区及主要造林树种-表

————————————————————————————————作者:————————————————————————————————日期: ?

我国造林分区及主要造林树种表区域范围主要造林树种 1.大兴安岭山地洮儿河以北的大兴 安岭山区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 皮云杉、白桦、蒙古栎、 甜杨、朝鲜柳、杨树 2.小兴安岭、长白山山地沈丹线以北的小兴 安岭、张广才岭、 长白山山区 红松、兴安落叶松、长白 落叶松、鱼鳞松、樟子松、 长白松、赤松、红皮云杉、 冷杉、白烨、水曲柳、黄 菠萝、胡桃楸、紫椴、糠 慑、蒙古栋、械树、黄榆、 杨树 3.松辽平原内蒙古东部、黑龙 江和吉林中西部平 原地区、辽宁的辽 河平原 樟子松、油松、兴安落叶 松、长白灌叶松、日本落 叶松、白榆、小黑杨、小 钻杨、三北一号杨、旱柳、 灌木柳、垂暴109柳、胡 枝子、紫穗槐、沙棘 4.内蒙古东部与冀北坝上高原山地包括内蒙古东部、 洮儿河以南大兴安 岭余脉及河北坝上 高原山地 樟子松、华北落叶松、红 皮云杉、油松、蒙古栎、 白榆、小黑杨、大青杨、 旱柳、胡枝子、沙棘、山 杏、山楂 5.华北中原平原长城以南、太行山 以东、淮河以北的 平原及汾、渭平原 地区 侧柏、桧柏、毛白杨、群 众杨、沙兰杨、1-214 杨、1-72杨、1-69杨、 刺槐、旱柳、白榆、臭椿、 国愧、楸树、泡桐、水杉、 桑、梨、苹果、桃、杏、

枣、花椒、葡萄、白蜡、杞柳、紫穗槐、柽柳 6.燕山、太行山山地冀北(不含坝上)、 冀西、北京、晋东 的燕山、大行山山 区 油松、侧柏、华北落叶松、 日本落叶松、刺槐、栓皮 栎、槲栎、臭椿、香椿、 元宝枫、黄楝、毛白杨、 群众杨、旱柳、核桃、板 栗、柿、枣、山桃、山杏、 山楂、花椒、苹果、杜梨、 沙棘、胡枝子、紫穗槐、 黄栌 7.辽南与山东丘陵辽东半岛丘陵山 地、山东省津浦路 以东的丘陵山地 (胶莱盆地列入5 区) 油松、赤松、黑松、侧柏、 日本落叶松、萌芽松、刺 槐、麻栎、栓皮栎、臭棒、 楸树、白榆、香椿、银杏、 毛白杨、旱柳、枫杨、黄 连木、核桃、板栗、花椒、 苹果、梨、桃、山楂、胡 枝子、紫穗槐、黄栌 8.黄土高原丘陵太行山以西、大青 山以南、日月山以 东、秦岭以北的黄 土丘陵地区 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 松、日本落叶松、侧柏、 刺槐、旱柳、白榆、臭椿、 毛白杨、河北杨、青杨、 泡桐、楸、桑、核桃、枣、 花椒、山杏、山桃、桃、 杏、苹果、梨、杜梨 9.黄土高原土石山地陇东子午岭、陕北、 黄龙山和乔山、晋 西、吕梁山、宁夏 六盘山地区 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 松、日本落叶松、侧柏、 白皮松、槭树、白榆、刺 槐、辽东乐、旱柳、河北

关于对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探讨

关于对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探讨 【摘要】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阐述了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并对其在造林绿化、营林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对进一步做好造林绿化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探讨 森林立地分类是林业生产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森林立地分类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并在理论和技术应用上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森林立地分类与评价技术正向着综合技术,多目标的方向发展。 1.立地与立地类型 美国林业工作者协会(1971)将立地定义为“林地环境与该环境决定的林地上的植被类型和质量”。今天,林业上的立地和生态学上的“生境”内涵已趋于相同。一般来讲,立地有两层含义,第一,它具有地理位置的含义;第二,它是指存在于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生物、土壤、气候)的综合。因此,可以认为立地在一定的时间内是不变的,而且与生长于其上的树种无关。 在造林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统称为立地条件。造林的立地条件包含了造林地不同地形部位所具有的不同小气候、不同土壤、水文、植被等环境因子。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指具有立地性能的不同地段的综合。它是根据环境中各立地因子的变化状况,将那些具有相同或相近立地因子及作用特点相似的造林立地归并分类,以区别于其他造林地段。具体的造林工作就是在各立地类型上进行,其意义在于可以比较准确地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按类型制订和实施造林技术措施。 2.立地类型划分方法 2.1立地类型划分依据 造林地环境体现着立地因子综合作用的全貌,它与林木之间构成最直接的生态联系,因此,以环境差异为划分立地类型的依据是十分客观的。立地环境分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是指区域内现有动植物状态,包括动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层次、规模等。一般生物环境条件受非生物环境支配,并在一定的非生物环境条件下发挥作用,生物环境常被作为划分立地类型的辅助依据,而非生物环境则是划分立地类型的主要依据。不同的造林地,各种非生物因子的作用不同,其作为立地类型划分依据的主要地位就有所区别。有些因子表现较突出,对林木生长起主要限制作用,就会成为划分立地类型的主要依据;有些因子对林木的影响不显著,限制性较小,就可能成为划分立地类型的次一级或不予考虑的因子。

造林学试题

造林学试题(第一套) 一、判断题:(正确“√”,错误“×”。每题1分,共10分) 1.对同一树种,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培育大径材时的造林密度比培育中小径材为小。() 2.两个树种的生态习性矛盾较大时,最好采用株间混交或行间混交。() 3.培育速生用材林时最好营造混交林。() 4.植苗造林法是应用最广的方法。() 5.秋季植苗造林最好在土壤封冻后进行。() 6.穴状整地是应用最灵活的整地方法。() 7.对于大多数树种,密度越大,林分平均高越高。()8.沙柳常采用播种造林。() 9.油松和樟子松都是耐干旱瘠薄的树种,但樟子松比油松耐寒。() 10.油松截干造林可提高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 二、选择提(每题1分,共10分) 1.( )在沙地是主导因子之一。 A.土壤质地 B.土层厚度 C.坡向 D.地下水位 2.( )在营造水土保持林时,最好选用混交类型。 A.乔木 B.乔灌 C.综合性 D.主伴 3.( )在土层薄、坡度陡山区应采用整地方法。 A.块状 B.反坡梯田 C.水平阶 D.鱼鳞坑 4.造林整地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 ) 。 A.破土面宽度 B.破土面长度 C.整地深度 D.破土面断面形式 5.植苗造林的苗木能否成活的最主要的是与( ) 有密切关系。 A.苗木大小 B.苗龄 C.能否维持苗木本身的水分平衡 D.苗木种类 6.幼苗除草松土的年限,一般应进行到( )为止。 A.幼林全面郁闭 B.高生长速生期 C.材积生长速生期 D.壮龄期7.云杉比油松( ) 。 A. 喜光 B.耐旱 C.耐瘠薄 D.耐寒冷 8.( ) 是最耐干旱的。 A.北京杨 B.群众杨 C.加杨 D.I--214 9.( ) 的树种,造林时密度小一些。 A.阳性、速生 B.阳性、整枝不良 C.阳性、慢生 D.阴性、整枝良好 10.( ) 的树种混交,种间矛盾比较缓和。 A.阳性与阳性 B.深根与深根 C.速生与速生 D.耐旱与耐旱 三、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在原来生长过森林的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上造林,称为。 2.选择造林树种时要根据造林目的要求,而就是反映这一目的要求的。 3.衡量用材林适地适树的定量标准有两条,一是,二是。 4.在造林六项基本措施中,以和来保证林地有良好环境。 5.林分的平均单株材积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的。 6.混交林不同树种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一种关系。 7.营造落叶松人工林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是。 8.雨季植苗造林时间应在进行。 9.种植点配置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其中配置形式适合于营造水土保持林,配置在营造用材林时应大力提倡。 10.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要求土壤条件。 四、解释下列名词(每题3分,共15分) 1.公益林2.立地条件类型3.适地适树4.封山育林5.主要树种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按主导因子分级组合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方法和步骤。 2.播种造林的特点和应用条件。 3.油松与柠条混交种间关系的调节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