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物流基础知识---货车基本信息

1.3-物流基础知识---货车基本信息

1.3-物流基础知识---货车基本信息
1.3-物流基础知识---货车基本信息

第一部分:货车基本信息

一、货车基本分类及长度:

二、底盘及宽度:

2.1、一般底盘高为:1.2—1.5M

2.2、车身宽度:一般为2.3—2.4M

小于6.2M的车身宽一般为2M

车长16M(包括16M)以上的车身宽有2.6、2.7、2.8、3.0、3.5M。

三、吨位、货高及体积:

3.1、装载吨位:7M车型载重为10T以内

8M车型为15T以内

9.6M单桥载重为15T左右;双桥为20T左右;前四后八为25T左右

12.5M半挂车根据车轮设计多少,载重分别为25T—40T不等

3.2、装货高度及体积:车辆装货以后高度最高不得高于

4.2M(一般不高于4M),减去底盘

高度1.2—1.5M,货物理论高度2.7M,而车宽2.3—2.4M,因此1M理论载货方数为5.75—6.48方,一般按照6方/米车位测算。

3.3、实虚方系数:装载货物时由于货物大小、码放等因素使货物之间会有一定的空隙,则

实际装载方数会有所减少,实际装载方数与理论装载方数之间的比例系数一般为1.1—1.15,有的为1.25(如:喜之郎)。

第二部分:车型图片

车型参数A

一、

车辆型号:单桥车5-10吨

详细说明:车长8.8-10米*宽2.3米* 高2.8米实装立方50-70个

载重不超10吨

二、五吨高栏货车

车辆型号:单桥车5-10吨

详细说明:车长8.8米*宽2.3米* 高2.8米

实装立方50-55个

载重不超10吨

三、

车辆型号:5吨半封闭开顶货车

详细说明:车长9.6米*宽2.3米* 高2.8米

实装立方55-60个

载重不超10吨

四、

车辆型号:10吨货车(前四后四)

详细说明:车长9.6米*宽2.4米*高2.8米

实装55-60立方

载重20吨以内

五、

车辆型号:15吨蓬杆货车(前四后八)

详细说明:车长9.6米*宽2.3米* 高3米以内

实装立方55-60个

载重不超26吨

六、

车辆型号:30吨加长货车

详细说明:车长13米*宽2.3米* 高2.8米

实装立方80-83个

载重不超33吨

七、

车辆型号:20吨加长货车

详细说明:车长12米*宽2.5米* 高3米

实装立方85-90个

载重不超30吨

八、

车辆型号:特种专业运输车

详细说明:车长18米*宽3.5米* 高4米

实装立方160-170个

载重30-80吨

九、

车辆型号:6轴重型车

详细说明:车长16米*宽2.6米* 高3米

实装立方120-140个

载重不超55吨

十、

车辆型号:15吨平板车(后八轮)

详细说明:车长9.6米*宽2.4米* 高2.8米

实装立方60-65个

载重不超20吨

十一、

车辆型号:高底挂大型车

详细说明:车长17.5米*宽2.7米* 高3.2米

实装立方150-160个

载重不超60吨

十二、

车辆型号:25吨重型车(前四后八)

详细说明:车长9.8米*宽2.3米* 高2.8米

实装立方60-65个

载重不超26吨

十三、

车辆型号:大型半挂车

详细说明:车长12.5-16米*宽2.3-2.5米* 高2.8-3.2米实装立方80-120个

载重不超30吨

车型参数

B

0.9吨 货车(厢式/板车)

8吨 货车(厢式/板车)

尺寸:长3.2米×宽1.7米×高1.8米

实际载重量:1.5吨/9立方米 车型:东风

尺寸:长9.6米×宽2.3米×高2.7米

实际载重量:15吨/59立方米 车型:解放

1.5吨 货车(厢式/板车)

10吨 货车(厢式/板车)

尺寸:长4.2米×宽1.8米×高2米

实际载重量:2吨/15立方米 车型:东风

尺寸:长12.5米×宽2.3米×高2.7米

实际载重量:25吨/77立方米 车型:解放

2吨 货车(厢式/板车)

25吨 货车(板车)

尺寸:长4.9米×宽2米×高2米

实际载重量:3.5吨/19.6立方米

车型:江淮

尺寸:长16米×宽2.6米×高2.4米

实际载重量:50吨/100立方米

车型:解放

5吨 货车(厢式/板车) 40吨 货车(板车)

尺寸:长7.2米×宽2.3米×高2.7米

实际载重量:8-10吨/45立方米 车型:解放

尺寸:长16米×宽2.5米×高2.4米

实际载重量:80吨/96立方米 车型:斯太尔

冷藏车

尺寸:长12米×宽2.3米×高2.5

最高载重量:25-30吨

车型:解放

尺寸:17.5米*3米*3米

实际载重量:40-50T

车型:欧曼高底板车

大件车辆

大件车辆

尺寸:长12.5-20米×宽4米×高4米

最高载重量:30-120吨 车型:斯太尔 尺寸:长12.5-20米×宽4米×高4米

最高载重量:30-120吨 车型:斯太尔

第三部分:货车费用情况分析

一、 营运货车成本组成

1.1固定成本

养路费、交管费、保险费、车辆折旧、人员工资、维修费、保养费

1.2变动成本

燃油费、过路过桥费

二、计算方法

A、养路费:1、一般按车辆自重每月200元/吨计算(一次交一年的可优惠两个月的费用),

如大于20吨的,20吨以上部分按100元/吨计算(以一辆自重25吨的半挂

货车为例—200*20+5*100=4500元)。

2、如挂靠大型公司的会有优惠政策,为每月167元/吨。

3、有些省份(如内蒙、西藏、等)由于地方政策原因费用较低(每月90、120、

150元/吨)。

B、交规费:一般按车辆自重每月40元/吨

C、保险费:6-8M货车一般(6000—8000元)/年

8米以上的一般(12000—15000)/年

D、过路过桥费:收过路过桥费的标准各个地方都有所不同,有的按里程,有的按车型,有

的按吨位,但一般货车算成本时按1元/公里来计算。

E、其他的要看具体车辆情况。

三、油费(百公里油耗)

物流基础知识培训

物流基础知识培训 1、物流的概念 2、国家标准术语、物流作业术语 3、物流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一部分物流的概念 物流科学实际上是全面融汇了多学科的经济科学和技术科学,例如:资源配置科学、仓储科学、流通科学、环境科学、运输科学、搬运科学及至营销科学、再生科学、系统科学等,这种综合科学是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之一。 物流的划分 一、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派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下述若于物流应属于宏观物流,即:社会物流、国民经济物流、国际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和全局性。主要研究内容是:物流总体构成,物流与社会之关系在社会中之地位,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物流系统和国

际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作等。 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在整个物流活动中,之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在一个小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针对某一种具体产品所进行的物流活动也是微观物流。我们经常涉及的下述物流活动皆属于微观物流,即;企业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生活物流等,微观物流研究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局部性。 二、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 社会物流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物流。这种社会性很强的物流往往是由专门的物流承担人承担的、社会物流的范畴是社会经济的大领域。社会物流研究再生产过程中随之发生的物流活动,研究国民经济中物流活动。研究如何形成服务于社会、面向社会又在社会环境中运行的物流。研究社会中的物流体系结构和运行.因此带有综合和广泛性。 企业物流是从企业角度上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 三、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 四、一般物流及特殊物流

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同步习题及答案doc资料

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同步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 1.流通实际上就是物流。( )P3 2.商流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都具有相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 )P3 3.商流是产生物流的物质基础。( )P4 4.物流活动克服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距离。( )P4 5.商流主要进行运输和储存,实现物资实体空间和时间位置转移,而物流过程主要进行商品交换,实现物资所有权的转移。( )P3 6.物流科学是管理工程和技术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学科。( )P23 7.流通活动中资金流是在所有权更迭的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可以认为从属于商流。( )P3 8.根据物流活动发生的先后次序,企业物流可划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废弃物物流四部分。( )P10 9.物流科学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了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 )P1 10.流通包含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其中信息流从属于物流。( )P3 11.产成品从生产者所有转变为用户所有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对象物从生产地转移到使用地以实现其使用价值的过程。( )P4 12.实行商物分离的原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P4 13.我国是从美国引进“物流”一词的。( )P16 14.Logistics取代P.D,成为物流科学的代名词,这是物流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 )P17 15. 商流的研究内容是商品流通的全过程。()P3 16.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就是商品实物物流的最佳路线必经之处。()P4 (二)单选题 1.物流是指物资的物质实体由供应者到需求者的流动,包括()。P4 A.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和时间位置的变动 B.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 C.物资时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 D.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时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2.物资的特性有( )。P5 A.物质性和效用性 B.效用性和现代性 C.美观性和效用性 D.现代性和物质性 3.物资的生产过程的功能是创造物资的( )。P5 A.形质效用 B.时间效用 C.空间效用 D.社会效用 4.流通为实现物资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目的,必须克服( )。P3 A.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 B.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空间距离和观察距离 c.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观察距离和时间距离 D.供需之间的产品的观察距离、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5.资金流可以认为从属于( )。P3 A.商流 B.物流 C.信息流 D. 流通辅助性活动 6.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的活动称为( )。P3 A.商流 B.物流 C.信息流 D.流通辅助性活动 7.生产与流通之间的关系是( )。P2 A.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对生产有反作用 B.流通决定生产,流通对生产有反作用 C.生产决定流通,生产对流通有反作用 D.流通决定生产,生产对流通有反作用 8.商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的( )。P3 A.空间效用 B.所有权效用 C.时间效用 D.形质效用 9.生产系统的两个支柱是( )。P5 A.加工活动和信息 B.物流活动和信息 C. 加工活动和物流活动 D.商流和物流 10.没有(),生产系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没有(),生产系统将会停顿,失去存在的意义。 A、生产、流通 B.加工、物流 C.物流、商流 D.生产、商流 (三)多选题 1.下列属于流通活动的有( )。P3 A.商流 B.物流 C.资金流 D.信息流 E.流通辅助活动 2.按照作用分类,物流可分为( )。P7 A.供应物流 B.销售物流 C.生产物流 D.回收物流 E.废弃物物流

物流基础知识介绍

物流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1、物流从涉及的领域和使用价值来分,可以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2、物流管理中的柔性化是为了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而提出的。 3、物流管理的目标主要由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和产品质量这六个部分组成。 4、在内容上,可以把物流技术大致概括为硬技术和软技术两个方面。 5、包装技术主要包括包装方法、包装设备和包装材料三个部分。 6、常见的供应链管理方法有6R和ECR两种。 7、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有法律制度、行政命令、业内标准化和商业习惯四部分。 8、物流系统的首要目标是服务性。 9、物流系统分析方法主要有数学规化法、系统分析法、系统仿真法和统筹法四个方法。 10、运输按其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可以分为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 11、仓库按其用途可以分为自有仓库、公共仓库、营业仓库、保税仓库和保税堆货场。 12、实现仓储合理化的途径有ABC控制法、先进先出法、储存定位、加速总周转、监测清点方式、集中库存和提高仓容利用率共7种方法。 13、物流配送中心按经济功能标准分为销售配送中心和供应配送中心。 14、装卸搬运按装卸搬运对象可以分成单件货物装卸、散装货物装和集装货物装卸三种。 15、包装的自然功能有保护功能和方便功能两大功能。 16、有一种特殊的包装技术,也就是防虫包装技术,它一般分为五种,收缩包装、拉伸包装、充气包装、真空包装、脱氧包装等五种。 17、物流标准化种类按其定义分为物流软件标准和物流硬件标准。 18、所谓“5S”包含服务性、快捷性、面积和空间、库存控制和规模适当化五个方面。 19、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领域,需求、供应、生产计划和物流。 20、运输按作用分集货运输和配送运输。 【名词解释】 1、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2、宏观物流:又称为社会物流或国民经济物流,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区域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物流活动。具体地说,他又包括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和部门物流三种形式。 3、物流成本: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4、供应链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5、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6、仓储管理:对库存物品和仓库设施及其布局等进行规划、控制的活动。 7、配送中心: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 8、流通加工: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栓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9、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 10、物流管理: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物流基本知识结构.

物流基本知识结构 物流是现代社会赖以存在的基本经济活动之一,被喻为“第三利润源泉”;谁掌握了物流,谁就掌握了市场。 第一节物流定义 按照目前被普遍认同的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85年所下的定义:“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换句话说,物流是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存货的流动和储存的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是若干功能协调运作的过程,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的过程。总之,物流是一个规划、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物流相应的基本活动包括: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等。 第二节物流的理念 具体来说,物流的基本理念包含如下一些内容: 1.物流是制造商的产品工艺流程通过物料采购和实物分配这两个功能性活动分别向其供应商和客户两个方向的纵向延伸所构造的一体化供应链,因此,物流也是以制造商为中心即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以相关信息流协调供应商和客户行为的协作性竞争体系或市场竞争共同体,物流企业是服务供应商。2.物流管理的核心是在供应链中流动的存货。所以物流管理在本质上是对存货资产的管理。这是企业理解物流体系,把握物流过程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企业存货的价值占企业资产总额的25%左右,占企业流动资产的50%以上。因此,控制存货的数量,形态和分布,提高存货的流动性就成了企业可追求的“第三利润源泉”。所以也有学者从企业资产运营的角度,把物流解释为是对供应链中各种形态的存货进行有效协调、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因此,物流企业必须为制造商的存货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3.物流系统的功能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因此,从客户服务的角度来说,也有学者把物流定义为:要以正确的成本(right cost)和正确的条件(right condition),去保证正确的客户(right customer)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和正确的地点(right location),对正确的产品(right goods)的可得性,即物流的6Rs概念。所谓产品的可得性,就是在客户想要得到产品时可能面临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问题。实际上,产品的可得性不仅是对物流系统功能评价的首要指标,也是物流系统优化的最主要目标。 4.存货资产必须在运动中创造价值而又不能不包含必要的停顿,因此物流管理的两个最主要的范畴,也是对产品的客户可得性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而存货维持成本则要占物流总成本的37%左右。所以,许多人也常把物流等同于一般的仓储和运输业务。 5.存货资产的移动是由许多功能性活动共同参与并逐步完成的。正是这些功能性活动构成了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块。所以,任何能够提供这些功能服务的企业都可以作为物流业者加入到物流产业中去。物流服务具有可传递性。 6.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物流系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故把波特教授有关《竞争战略》“价值链”的概念引入物流的系统管理,形成了“供

第一章国际物流基础知识

第一章国际物流基础知识 ?知识目标? 1.了解国际物流的特殊形式,掌握国际物流的内涵二特点和功能三 2.了解国际物流市场主体的构成,掌握国际物流的构成要素三 ?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够了解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及国际物流网络三 2.能够掌握国际物流的基本概念及形成与发展三 中欧班列贯通欧亚,打造“新丝绸之路”国际物流枢纽① 中欧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车次二线路等条件开行,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 一带一路 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三目前已铺设了西中东3 条运行线:西部通道由我国中西部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 我国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东部通道由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满洲里 (绥芬河)出境三 截至2018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已突破9000列,运送货物近 80万标箱,国内开行城市48个,到达欧洲14个国家42个城市,运输网络覆 盖亚欧大陆的主要区域三2018年8月26日,随着X8044次中欧班列(汉 堡—武汉)到达武汉吴家山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达到10000列三截至目前,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1000列,运行线路达到65 条,通达欧洲15个国家的44个城市,累计运送货物92万标箱三2019年1 月12日,中欧班列(郑州)去程和回程班列首次抵达绥芬河口岸,标志着中欧 班列(郑州)继阿拉山口二二连浩特二霍尔果斯二凭祥之后的另一条重要出入 境通道开通三 ①资料来源:中海物流有限公司网站,h t t p://w w w.c s l.c n三 1

2 近年来,中欧班列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持续加强,对内搭建国内统一运输协调平台,对外国际合作持续深化三中欧班列作为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加快沿线国家道路联通二贸易畅通,打造利益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加强了内外沟通协调,优化了运输组织,完善了服务保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三 随着国内协调和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各平台作用日益凸显,中欧班列国际物流品牌形象进一步树立,受到沿线各国政府二企业欢迎和民众好评三中欧班列开行数量逐年保持翻番增长,特别是回程班列自2014年开行以来,年均增长352%三 中欧班列的开行,一方面积极推动了我国出口产品抢占和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也使全球物流格局发生变化,拓展了全球物流产业链,更拓展了全球物流产业链,深刻改变了全球物流发展格局三中欧班列作为我国铁路重磅推出的往返于中欧以及 一带一路 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具有安全快捷二绿色环保二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等综合优势,并按照固定车次二线路二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已成为国际物流中陆路运输的骨干方式,发展前景不容小觑三 案例分析: 中欧班列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骨干,是连接亚欧大陆国际贸易的重要物流通道三那么,什么是国际物流?国际物流的特点是什么?国际物流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关系如何?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区别是什么?国际物流的服务功能有哪些?国际物流发展趋势是什么?本章将予以介绍和讲解三 第一节 国际物流概述 一二国际物流的定义与内涵 国际物流是指在物品从一国供应地到另一国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将运输二储存二配送二装卸搬运二包装二流通加工二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实现高效率二高效益的管理运作,从而满足客户的要求三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国际物流的含义,需要从国际物流的表现形式二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关系二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三个方面来阐述三 1.国际物流表现为不同物流形式 国际物流强调物品的供应地和接收地在不同的国家,因此国际物流可以表现为第一方二第二方二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可以表现为供应物流二销售物流二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也可以表现为正向物流或逆向物流三 生产物流是在企业内部完成,而一个企业一般在一国境内,因此生产物流通常属于国内物流,而非国际物流三但是对于保税货物,在海关监管区内的生产物流具有国际物流的性质,因为海关监管区具有 境内关外 的性质(有关保税物流的内容将在第四节详细

物流基础知识点归纳

物流基础知识点归纳 1.物流的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采购物流,即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从供应商处采购并运回厂内;采购物流还包括从销售点回收或采购产品包装用的容器,以及可以重复使用的材料的回收物流。 3.生产物流,即将所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等收入仓库并加以妥善保管,在生产需要时及时出库送到生产现场,将工厂生产的商品运到物流中心,厂内或其他工厂的仓库入库;物流中心和工厂的仓库对商品进行必要的运输包装和流通加工等。 4.销售物流,即将生产的商品从工厂,物流中心或外单位的仓库送到批发商,零售商或销售者手中的运输或配送,包括将生产的商品送到外单位仓库的运输和配送。 5.物流中心的定义;从事物流活动的具有完善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 6.配送中心的定义;从事配送业务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 7.配送的基本模式;定时配送,准时配送,定时定路线配送,共同配送。 8.配送中心的基本功能;集散功能,运输功能,储存功能,装卸搬运功能,分拣功能,衔接功能,流通加工功能 9.物流服务的定义;为满足客户需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产生的结果。

10.物流成本分析是进行物流成本决策与控制的基础,主要包括物流成本核算和物流成本分析 11.物流成本控制是根据计划目标,对成本发生和形成过程以及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和条件施加主动的影响,以保证实现物流成本计划的一种方法。 12.物流信息管理是指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职能对物流信息进行收集,检索,研究,报道,交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并有效地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基本要素达到物流管理的总体目标的活动。 13.物流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信息政策的制定,信息规划,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服务与应用。 14.物流标准化是指物流组织或行业以物流系统与物流业务为对象,专门针对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而制定,发布和实施有关技术和工作业务流程的标准,并以此标准提出物流系统的配合性要求,从而达到统一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运作的过程。 15.包装的定义;为在物流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得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16.包装的功能;保护功能(这是包装的基本功能),便利功能,促销功能。 17.物流包装的分类 1.()按包装目的分类;运输包装,销售包装。

物流基础知识测试含答案

物流基础知识测试 部门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 一、名词解释(3×5) 1、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的供应方与需求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由专业物流公司以签订合同的方式为其委托人提供所有的或一部分的物流服务。 2、物流系统: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功能单元构成,以完成物流服务为目的的有机集合体,包括采购、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信息化等功能。 3、集中采购:相对于分散采购而言的, 它是指企业在核心管理层建立专门的采购机构, 统一组织企业所需物品的采购业务。 4、多式联运:即根据实际运输要求,将不同的运输方式组合成综合的一体化运输,通过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张单证、一次保险,各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共同完成货物的全程运输。 5、配送:经济合理区域内,按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二、单选题(1×20) 1、( B )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A、商流 B、物流 C、资金流 D、信息流 2、班轮公司运输的集装箱货物的交接方式通常是(C)。 A、CY/CFS B、CFS/CFS C、CY/CY D、CFS/CY 3、鹿特丹(ROTTERDAM)是下列哪一条集装箱货物运输航线上的港口

( D )。 A、远东-北美西海岸航线 B、澳新航线 C、远东-北美东海岸航线 D、欧地线 4、门到门(DOOR TO DOOR)的集装箱运输最适合于(A)交接方式。 A、整箱交,整箱接 B、整箱交,拆箱接 C、拼箱交,拆箱接 D、拼箱交,整箱接 5、( B )是物品在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A、生产加工 B、流通加工 C、包装 D、物流加工 6、WMS是(D )的缩写。 A、供应商管理库存 B、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仓储管理系 7、(A )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A物流成本B物流加工C流通加工D物流外包 8.在配送中心的全部作业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最耗费人力和时间的作业是( D)。 A.装卸搬运 B.配送 C.入库 D.分拣

物流基础知识大全

物流基础知识大全 物流基本概念 1.物的概念 物:物流中的“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物流中所指“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必须可以发生物理性位移,而这一位移的参照系是地球。因此,固定了的设施等,不是物流要研究的对象。 物资:我国专指生产资料,有时也泛指全部物质资料,较多指工业品生产资料。其与物流中“物”区别于,“物资”中包含相当一部分不能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不属于物流学研究的范畴,例如建筑设施、土地等。另外,属于物流对象的各种生活资料,又不能包含在做为生产资料理解的“物资”概念之中。 物料:是我国生产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生产企业习惯将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域流转的一切材料(不论其来自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料及各种废物统称为“物料”。 货物: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交通运输领域将其经营的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一类是物,除人之外,“物”的这一类统称为货物。 商品:商品和物流学的“物”的概念是互相包含的。商品中的一切可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物质实体,也即商品中凡具有可运动要素及物质实体要素的,都是物流研究的“物”,有一部分商品则不属于此。因此物流学的“物” 有可能是商品,也有可能是非商品。商品实体仅是物流中“物”的一部分。

物品:是生产、办公、生活领域常用的一个概念,在生产领域中,一般指不参加生产过程,不进入产品实体,而仅在管理、行政、后勤、教育等领域使用的与生产相关的或有时完全无关的物质实体;在办公生产领域则泛指与办公、生物”,就是通常所活消费有关的所有物件。在这些领域中,物流学中所批之“称之物品。 2.流的概念 流:物流学中之“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 流通:物流的“流”,经营被人误解为“流通”。“流”的要领和流通概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其联系在于,流通过程中,物的物理性位移常伴随交换而发生,这种物的物理性位移是最终实现流通不可缺少的物的转移过程。物流中“流”的一个重点领域是流通领域,不少人甚至只研究流通领域,因而干脆将“流”与“流通”混淆起来。“流”和“流通”的区别,主要在两点:一是涵盖的领域不同,“流”不但涵盖流通领域也涵盖生产、生活等领域,凡是有物发生物理的领域,都是“流”的领域。流通中的“流”从范畴来看只是全部“流”的一个局部;另一个区别是“流通”并不以其整体做为“流”的一部分,而是以其实物物理性运动的局部构成“流”的一部分。流通领域中商业活动中的交易、谈判、契约、分配、结算等所谓“商流”活动和贯穿于之间的信息流等等都不能纳入到物理性运动之中。 流程:物流中之“流”可以理解为生产的“流程”。生产领域中之物料是按工艺流程要求进行运动的,这个流程水平高低、合理与否对生产的成本和效益以及生产规模影响颇大,因而生产领域“流”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物流:是指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

物流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一)判断题(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 1.流通实际上就是物流。(B ) 2.商流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都具有相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B ) 3.商流是产生物流的物质基础。(B ) 4.物流活动克服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距离。(A ) 5.商流主要进行运输和储存,实现物资实体空间和时间位置转移,而物流过程主要进行商品交换.实现物资所有权的转移。(B ) 6.物流科学是管理工程和技术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学科。(A ) 7.流通活动中资金流是在所有权更迭的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可以认为从属于商流。(A ) 8.根据物流活动发生的先后次序,企业物流可划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废弃物物流四部分。(A ) 9.物流科学是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了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A ) 10.流通包含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其中信息流从属于物流。(B ) 11.产成品从生产者所有转变为用户所有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对象物从生产地转移到使用地以实现其使用价值的过程。(A ) 12.实行商物分离的原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也是企现代化发展的需要。(A ) 13.我国是从美国引进“物流”一词的。(B ) 14.Logistics取代P.D,成为物流科学的代名词,这是物流科学走向成熟的标志。(A ) 二、单选题 1.物流是指物资的物质实体由供应者到需求者的流动,(A )。 A.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和时间位置的变动 B.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 C.物资时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 D.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时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 2.物资的特性有(A )。 A.物质性和效用性 B.效用性和现代性 C美观性和效用性 D.现代性和物质性 3.物资的生产过程的功能是创造物资的(A )。 A.形质效用 B.时间效用 C空间效用 D.社会效用 4.流通为实现物资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目的,克服(A )。 A.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 B.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空间距离和观察距离 C.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观察距离和时间距离 D.供需之间的产品的观察距离、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

物流相关基础知识

物流专员工作职责: ⒈负责公司物流工作的正常开展;⒉完善物流制度的程序;⒊配合公司完成系统平台所需要的物流基础数据库;⒋控制仓库及物流各环节的预算及成本,减少非正常损耗和浪费;⒌依据公司规定定期完成日、周、月报表;⒍及时处理配送、运输过程中的突发情况;⒎整理汇总每票业务相关文件资料,审核后归档备案;⒏掌控工厂发货、到货时间,及时安排入库,并随时掌握仓库库存量;⒐负责单据的交接,与财务部、销售部之间的协调沟通。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目前被普遍认同的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2004年已更名为“供应链管理协会”)2000年所下的定义:物流是为满足客户需要,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源头与消费点之间的高效(高效率、高效益)正向及反向流动与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物流构成:商品的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 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 物流的7R:现代物流管理追求的目标可以概括为”7R”:将适当数量(right quantity)的适当产品(right product),在适当的时间(right time)和适当的地点(right place),以适当的条件(right condition)适当的质量(right quality)和适当的成本(right cost)交付给客户。具体来讲,通过加强物流系统管理可以实现”7S”。 (1) 服务(service)(2) 快捷(speed)(3) 节约(space saving)(4) 规模优化(scale optimization) (5) 库存(stock control)(6) 安全性(safe)(7) 总成本(sum cost minimum)目标 第三方物流,英文表达为Third-PartyLogistics,简称3PL,也简称TPL,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3PL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最常见的3PL服务包括设计物流系统、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人、海关代理、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运费谈判等。由于业服的务方式一般是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的物流服务合同,所以有人称第三方物流为“合同契约物流(contractLogistics)”。“第三方物流”的主要利润来自‘效率的提高’及‘货物流动时间的减少’。 基于我国当前中小企业的实际状况,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战略应突出以下几点: (1)资源战略。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需要集中把握和有效运用企业经营资源,主要表现在:首先,准确认识和深入分析企业经营资源的基础状况,正确选择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方向。其次,积极探索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方式,有力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速度。最后,认真研究企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确保第三方物流的健康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实施战略资源,以供应链管理重构业务流程,构筑第三方物流发展优势;就应把握资源转换方式,不断提高资源产出效益。 (2)联盟战略。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需要本着"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借助产权方式、契约方式实行相互合作,共同拓展物流市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首先是物流资源的联盟:将中小工业企业分散的物流资源、物流功能要素通过一定的方式联合在一起,形成物流一体化的资源优势。其次是物流地理区域和行业范围的联盟:根据各行各业中小企业的特性,在一定地理区域或一定行业范围实行物流联盟,形成高效直辖市运作体系。最后是与中小企业建立发展第三方物流的联盟,通过组建服务协会,协调和指导物流企业与中小工业企业在发展第三方物流中的各种关系。 (3)服务战略。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必须依托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做到"来自中小企业、服务于中小企业"。主要把握四点:第一、必须依据中小工业企业的实际需要,设计和提供个性化物流服务理念。第二、必须关注市场需求变化,提供保障企业产品服务质量的服务措施。第三、必须深刻理解中小企业物流规律,建立完善的物流运作与管理的服务效益。 (4)创新战略。物流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实施创新战略,首先要创新观念,打破传统思想,借鉴国际先进物流管理思想,与中小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具有中小企业物流特色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其次要创新组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借助中小企业数量大面广的特点。建立网络化物流新型组织。再次要创新服务,深入研究中小工业企业物流需求,通过引进、模仿和创新物流技术手段,不断设计、创新和提供有效的物流服务。最后要创新制度,既要建立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也要根据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合理的物流管理体制。 (5)品牌战略。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必须确立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品牌效应,获取良好效益。首先要树立

快递物流基础知识

快递物流业务基础知识 第一节快递行业概况 一、快递服务的起源和发展 (一)快递产生的背景 (一)快递的起源 我国古代已经有了快递服务。快递服务在我国古代经历了“步传、车传、马传、驿站递铺(急脚递)、邮驿合并(新式邮政)”的发展过程。据史书记载,最早的信息传递,是尧帝时期的“鼓邮”,到了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商纣王把“鼓邮” 上升为“音传通信”、“声光通信”,西周时期有了实物传递, 分为“轻车快传(传)”、“边境传书(邮)”、“急行步传 (徒)”方式,邮政制度开始形成,而烽火报警方式则广泛用 于军事通信。春秋时期,邮驿制度发展成为“单骑通信”和 “接力传递”,出现了“马传”。孔子曾说:“德之流行, 速于置邮而传命”。到了封建社会的秦朝,公文分为“急字”和“普通”两种文书,在传递方式上便有了快递和普递之分;到了汉代,为求安全和速度,传递方式都为“马递”;南北朝时期,紧急公文要求日行四百里;隋唐时期,赦书等文件要求日行五百里;北宋时期,出现了专司通信的“递铺”,传递方式分为“步递、马递和急脚递”,马递和急脚递都属于当时的快递。古代快递递送的是官府文书,主要服务于朝廷和官府,是政治和军事的“耳目延伸器”,带有明显的官方色彩,与普通百姓基本无缘。国外也从很早就有了类似的信息和物品传递活动,人们熟知的马拉松故事,被人们视为快速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进入20世纪初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现代快递业诞生。1907年8月,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创始人吉姆,以100美元为注册资金,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市创建了美国信使公司。创业初期,他们租用一间简陋的办公室,聘用了十几名员工担任信使,利用市内的几个服务网点,接听顾客电话后,指派距离最近的信使前去收件(有商务文件、小包裹、食品等),然后按发件人的要求和时限送到收件人手中。这便是现代“国内快递”的开端。而“国际快递”,则又是在其后几十年才发现的。1969年3月的一天,美国大学生达尔希(Dalsey)到加利福尼亚一家海运公司看望朋友时,听一名管理人员讲,一艘德国商船正停泊在夏威夷港湾,而提货单正在旧金山制作中,需要一周时间才能寄到夏威夷。达尔希主动提

物流基础知识

物流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1、物流从涉及的领域和使用价值来分,可以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2、物流管理中的柔性化是为了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而提出的。 3、物流管理的目标主要由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和产品质量这六个部分组成。 4、在内容上,可以把物流技术大致概括为硬技术和软技术两个方面。 5、包装技术主要包括包装方法、包装设备和包装材料三个部分。 6、常见的供应链管理方法有6R和两种。 7、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有法律制度、行政命令、业内标准化和商业习惯四部分。 8、物流系统的首要目标是服务性。 9、物流系统分析方法主要有数学规化法、系统分析法、系统仿真法和统筹法四个方法。 10、运输按其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可以分为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 11、仓库按其用途可以分为自有仓库、公共仓库、营业仓库、保税仓库和保税堆货场。 12、实现仓储合理化的途径有控制法、先进先出法、储存定位、加速总周转、监测清点方式、集中库存和提高仓容利用率共7种方法。 13、物流配送中心按经济功能标准分为销售配送中心和供应配送中心。 14、装卸搬运按装卸搬运对象可以分成单件货物装卸、散装货物装和集装货物装卸三种。 15、包装的自然功能有保护功能和方便功能两大功能。

16、有一种特殊的包装技术,也就是防虫包装技术,它一般分为五种,收缩包装、拉伸包装、充气包装、真空包装、脱氧包装等五种。 17、物流标准化种类按其定义分为物流软件标准和物流硬件标准。 18、所谓“5S”包含服务性、快捷性、面积和空间、库存控制和规模适当化五个方面。 19、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领域,需求、供应、生产计划和物流。 20、运输按作用分集货运输和配送运输。 【名词解释】 1、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2、宏观物流:又称为社会物流或国民经济物流,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区域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物流活动。具体地说,他又包括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和部门物流三种形式。 3、物流成本: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4、供应链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5、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6、仓储管理:对库存物品和仓库设施及其布局等进行规划、控制的活动。 7、配送中心: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 8、流通加工: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栓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9、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 10、物流管理: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11、物流系统:是以完成物流服务为目的,由多个物流功能单元构成的有机集合体。

第一章 物流基础知识同步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物流基础知识 同步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 1.流通实际上就是物流。( )P3 2.商流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都具有相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 )P3 3.商流是产生物流的物质基础。( )P4 4.物流活动克服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距离。( )P4 5.商流主要进行运输和储存,实现物资实体空间和时间位置转移,而物流过程主要进行商品交换,实现物资所有权的转移。( )P3 6.物流科学是管理工程和技术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学科。( )P23 7.流通活动中资金流是在所有权更迭的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可以认为从属于商流。( )P3 8.根据物流活动发生的先后次序,企业物流可划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废弃物物流四部分。( )P10 9.物流科学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了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 )P1 10.流通包含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其中信息流从属于物流。( )P3 11.产成品从生产者所有转变为用户所有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对象物从生产地转移到使用地以实现其使用价值的过程。( )P4 12.实行商物分离的原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P4 13.我国是从美国引进“物流”一词的。( )P16 14.Logistics取代P.D,成为物流科学的代名词,这是物流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 )P17 15. 商流的研究内容是商品流通的全过程。( )P3 16.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就是商品实物物流的最佳路线必经之处。( )P4 (二)单选题 1.物流是指物资的物质实体由供应者到需求者的流动,包括( )。P4 A.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和时间位置的变动 B.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 C.物资时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 D.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时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

物流基本知识

物流”(logistics)源于美国,最早出现在二战时期,是美国军事部门为解决军需品的供应问题,运用当时新兴的运筹学方法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军需品供应、运输线路、库存量进行科学规划而形成的系统管理科学,称之为logistic,我国最早译为后勤学。 20世纪50年代军事后勤管理的概念和技术慢慢应用到民用工业中,流行于美国的实物分拨(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传人日本后,日本学者平原直先生将之翻译为“物的流通”,简称“物流”,经过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今天广为接受的物流管理的概念。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物流”概念和相关理论。为了规范物流概念,在吸取国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2001年8月,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起草并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物流解释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显然,物流的构成要素既包括使物品的空间移动和时间移动成为可能的运输和储存,也包括保障物品顺利转移或流动的各种相关活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于物流的认识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物流活动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领域,系统较为复杂,难以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但根据物流服务对象的不同、物流服务空间范围的不同、物流服务目的的不同等,可以将物流区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一)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根据物流的实用价值可以将物流区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所谓宏观物流意指社会再生产总体、产业或大型集团的物流活动。这些物流活动对一国具有较为综合性和全局性的影响。如:社会物流、国民经济物流、国际物流等。微观物流指消费者和生产者所从事的或所需的各种具体的、实际的物流活动,是针对特定客户、特定产品的物流活动。包括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生产物流、企业物流等。 (二)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 根据物流的作用可以将正向物流区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的活动称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则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生产企业内部的移动和保存等活动。生产物流必须与生产过程同步,否则生产过程可能停滞或者出现额外成本。当物品从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向需求者移动时销售物流也就产生了。 (三)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 按照物流服务的空间范围,可以将物流区分为地区物流、国内

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

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1. 流通就是物流。( F ) 2.商流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都具有相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 F ) 3.商流是产生物流的物质基础。( F ) 4.物流活动克服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距离,创造了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 T ) 5.物流过程主要进行商品交换,实现物资所有权的转移;而商流主要进行运输和储存,实现物资实体空间和时间位置转移。( F ) 6.流通活动中资金流是在所有权更迭的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可以认为从属于商流。( T ) 7.根据物流活动发生的先后次序,企业物流可划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废弃物流4部分组成。( T ) (二)单选题 1.商流与物流的关系( B )。 A.相互独立,毫无关系 B.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C. 物流是商流的先导 D.商物不分离

2.物流系统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可分为:( B )。 A.社会物流 B.地区物流C行业物流 D. 国际物流 3.属于物流控制层作业内容有( A )。 A. 生产计划与控制 B.物流系统规划 C. 原材料仓储 D.发货运输 (三)多选题 1.流通的内容包含( ABCD )。 A.商流 B.物流C资金流D.信息流E.人才流 2.按照物流系统的作用、属性及作用的空间范围,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物流进行分类。 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可以分为( AD )。 A. 地区物流 B. 供应物流

C. 销售物流 D. 国内物流 3.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有( ABCDE )。 A.各种设施生产空间的合理布置 B.合理控制库存 C. 合理配置和使用物流机械 D.均衡生产 E.健全物流信息系统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物流?答:物流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2.怎样理解物流的定义? 答:(1)物流的研究对象是贯穿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一切物料流以及有关的信息流,研究目的是对其进行科学规划、管理与控制,使其高效率、高效益地完成预定的服务目标,(2)物流的作用是将物资由供给主体向需求主体转移(包含物资的废弃与还原),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并且创造部分形质效果:(3)物流活动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 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等,(4)物流作为供应链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供应链管理与整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