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

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

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
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

班级:10旅游管理2班学号:10250801249姓名:刘璐

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

个人认为,在清朝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人物,非禁烟功臣林则徐莫属。有些观点认为林则徐禁烟的做法有待商榷,并没有根除鸦片交易,还镇压了农民起义,所以不能算是个功臣。而我认为,人无完人,林则徐也难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做法,但至少在鸦片战争时期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著名诗句,更是直抒了他心系国家,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爱国主义情操,这些不正是中华民族历经艰难终能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吗?个人认为,对于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大概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禁烟的民族英雄。在英国贩卖鸦片之际,钦差大臣林则徐于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销毁所收鸦片的行动,完全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正义行动,大长中国人民的反英斗志。更为难得的是,他禁烟却不禁商,对正当贸易一律加以保护和鼓励。

(二)为民办实事,是抗英战争中的抵抗派的代表人物。林则徐虽居高位,却清廉自好,心系民生,为民服务,是难得的大清官,被百姓誉为“林青天”。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还着力于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防御力量,改进军事技术,同时招募渔民编成水军,屡败英军的挑衅。在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龙之役等反击战的胜利,是当之无愧的抗英英雄。

(三)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在被道光帝派往广东查禁鸦片和进行抗英斗争期间,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组织翻译西方书刊,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是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四)参与镇压农民起义。林则徐在1840年9月被命为钦差大臣去广西镇压拜上帝会的反清武装起义。个人认为,虽不可否认他镇压农民反清斗争的做法对推翻清廷腐朽统治有不利影响,但站在林则徐的角度,他是站在主阶级的立场上,

这是时代、阶级的局限性,我们不能只因此就苛刻地抹灭他的功劳。

综上所述,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期间,带领人民进行抗英斗争,禁烟销烟,开创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新风,虽然有参与镇压农民起义,但不可否认他的功劳之大于过,所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的评价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过程: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由来已久,到19世纪30年代末,输入量达到惊人的程度。鸦片贸易与英国政府和整个英国资产阶级形成了密切的利益关系。1839年1月,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奉旨禁烟,并进行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1840年6月,英国侵略者为保护鸦片贸易,依仗其船坚炮利,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英军先后攻陷舟山、虎门、厦门等地,并霸占香港岛。1842年,英军进逼南京。军事失利的清朝与英方交涉,中英和约谈判开始, 签订《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中英《南京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 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4、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5、中国海关关税应与英国商定。 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7、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 鸦片战争的后果(影响) 结果:清政府战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 ①经济: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 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②政治:鸦片战争以前中过是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以后,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 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③社会矛盾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 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成太平天国运动。 ④革命任务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 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如何看待鸦片战争时期的和战之争 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内部分为禁烟派和弛禁派两派,许多大地主、大贵族、大鸦片商勾结在一起,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结成主和派。在朝廷中以军机大臣穆彰阿、直隶总督崎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在中英正当贸易中,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英国的工业品在中国很难倾销,英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军队战斗力削弱。“银荒兵弱”危及清政府的统治,于是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英国为维护鸦片贸易,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那么,在该条约的条款中,哪一款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割让香港岛”和“赔款2100万元”这两款,显然不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五口通商”相对于鸦片战争前只有广州一处通商口岸而言,更有利于英国对华商品倾销。鸦片战争前的1837~1839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平均每年不足100万英镑;战后的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达239.4万英镑,比战前增加了一倍多。但此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平均每年都在150万英镑左右徘徊不前。英国资产阶级认为,这是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太少的缘故,于是在1854年向清政府提出增开通商口岸的修约要求。当这一要求被拒绝后,英国就伙同法国联合出兵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五口通商”这一款也不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那么,只有“协定关税”这一款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了。 我们知道,关税是保护民族工商业的重要手段。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外奉行闭关政策,对外国商品征收高关税,这就增加了外国输华商品的成本。换句话说,英国只有排除中国关税壁垒的影响,即降低中国的高关税,才能达到在中国倾销商品的目的。这样,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成为其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 《南京条约》规定的“协定关税”一款,即英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从此,英国通过降低中国的关税,进而降低输华商品的成本,使英国的输华商品成为“廉价”的商品,达到对中国倾销商品的目的。 1854年,列强夺取了上海海关的管理权。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又将上海海关的管理模式推广到各通商口岸。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后,列强又强迫清政府先后任命英国人李泰国、赫德为中国海关的总税务司。至此,英国完全操纵了中国的海关管理权,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从而大大便利了英国对中国倾销商品。

对林则徐的评价人物评价

对林则徐的评价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侯官(今福州市)人。进士出身,嘉庆十九年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云南乡试正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陕西按察使,湖北、河南布政使,云贵总督等职。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办禁烟事。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此后皇帝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他抱病起程,途中死于广东普宁行馆,终年66岁。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起来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国人民是一个酷爱自由、不畏强暴的民族,也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林则徐是一位不避风险、以身许国的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英勇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且在遭受国内政敌陷害打击的时候,仍然始终坚持爱国理念,从不动摇。他一生清廉自好,恪尽职守,兴利除弊,锐意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著名诗句,抒发了他决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崇高思想感情。这种不顾个人得失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正是中华民族历经艰难终能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至今仍为人们广泛传颂。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最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 林则徐享有崇高地位,得到后人的尊敬和普遍赞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在认识和处理中国近代这两大历史主题上,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今天我们纪念林则徐,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进取精神和勤政为民的思想。

林则徐与鸦片战争

题目:林则徐与鸦片战争 适用范围: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一课《鸦片战争》。这一单元主要介绍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一系列反侵略的过程。 清王朝虽然开创了“康乾盛世”,但那只是落日余晖,很快就黯淡下去。反观西方各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实力迅速增强。他们对内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对外推行扩张政策。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但是,面对列强,中国人民没有屈服,出现了许许多多爱国人士,如:林则徐,邓世昌,孙中山等等,他们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道路。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浪高过一浪。在历经抗争、失败、在抗争的多次反复,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反对国内外反动派的斗争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学情分析及设计思路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1840是中国近代史开端,同时英国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本课没有重复初中历史课本中对鸦片战争中军民反抗的种种列举,而以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的起因和战败的原因为目的,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学习必修一的都是刚刚迈入高中的新同学,由于初中的通史教育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来自不同学校,通过不同老师的教学,加之自我的学习掌握情况都不同,所以很难整体把握。所以再设计这一课,我想找一个独特的视角,无论对历史知识,对鸦片战争了解的多与少,都能参与其中,调动大家。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想到通过林则徐这个人物入手。通过对林则徐这个人物信息的搜集和介绍,让大家通过换位思考来观察历史,反观鸦片战争。我觉得这样既能消除学生历史知识参差不齐的情况又能调动学生,让他们对当时的社会,鸦片战争的原因结果,以及人的心理等都能有自己的感悟。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经历的跌宕起伏;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和所签订

鸦片战争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中国军民奋勇抵抗;鸦片战争的结束。 2.能力方面: (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2)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3)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树立正确的“社会——个人”的社会价值和生存价值观。 4.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把鸦片战争的爆发和近代中国遭遇放到当时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让学生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维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是重点。它实际上是在介绍鸦片战争的时代背景。鸦片战争前夕,统治中国近200年的清王朝已经腐朽没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对外关系及文化领域,都呈现出危机四伏的衰落景象。而此时的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起来,并处于上升时期。其中英国已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到19世纪上半期,欧亚大陆两端的中英两国的兴衰局势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对比,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从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2)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是重点。英国是19世纪上半期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充当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可见鸦片战争是欧美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为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于1640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因此揭示其战争的性质。这部分应是学生把握本节教材的关键。 2.难点分析:(1)鸦片战争的原因是难点。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对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的辩证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结合鸦片战争前夕的时代背景,从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辩证观点入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需要用“火与剑”为自己开辟海外市场

对林则徐的评价与认识

对林则徐的评价 【内容摘要】民族英雄林则徐,为民办实事,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受命于国家危难之秋,在广东,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此外,他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更重要的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来自我国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传统,还有他在反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 【关键词】为民开眼看世界爱国思想转变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畏强暴的民族,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林则徐是一位以身许国的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而且在遭受国内政敌陷害打击的时候,始终坚持爱国理念。他一生清廉自好,恪尽职守,兴利除弊,锐意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 林则徐用心谋求兴国之道,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和研究外部世界,最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近代中国始终面临两大主题:一是抵御列强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二是推翻封建统治,寻求符合世界潮流的富强之道。林则徐得到后人的尊敬和普遍赞誉,就在于他在认识和处理中国近代这两大历史主题上,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今天我们纪念林则徐,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进取精神和勤政为民的思想。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他的主张思想在当时得不到实行! 中国现代史是一段屈辱史,但在这个时期,仍出现一些民族英雄,林则徐是其中一位,受命于危难之际。 一、为民办实事 林则徐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在任江苏廉防使时,他在大堂上书写一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事事为民着想,对于漕运、盐法、水利、农业、制币、吏治、救灾等关系民生的大事,无不予以关注。 二、禁烟不禁商 在广东期间,林则徐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同时,他对外商采取了恩威并重、分化瓦解的策略,提出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原则,对正当贸易一律加以保护和鼓励。 三、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先后辑有《四洲志》、《华

鸦片战争

第10课 鸦片战争 【知识结构】 1840年6月——1841年初 1841年初——1842年8月 1856--1858),签订《 》 1858--1860),签订《 》 备注: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相对于殖民地而言,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 半封建: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2、 闭关锁国政策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的一种政策。并不意味着完全封闭国门,在清朝,它是指把对外交往和贸易完全置于清政府的严密监控之下。清初,为孤立郑成功等反清力量,清政府曾两次下令实行海禁。后来中外贸易只留下广州一处。并实行“公行制度”,即由专门的行商垄断对外贸易。

材料一 林则徐上道光帝折中指出: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三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了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了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商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贸易始终在两百万英镑左右徘徊。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确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历史上人们对荆轲的评价

历史上人们对荆轲的评价 关于荆轲 一、反对者 (一) 荆轲历来被人称赞为勇士有一个很直接的表现就在于:秦殿上荆轲不为大势所迫,而12岁就杀人不眨眼的秦武阳却吓得直发抖本人对此没有异议相反的勇士这顶帽子还是给他戴,但只能算是勇士而称不上英雄,大概有这几,方面原因: 1、他“没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观念,妄想靠他的能力能胁迫秦王立合约,换取燕国弹丸之地的生息繁衍然而,他错了,他只能成为历史车轮的润滑剂,使历史更快发展他的一小义却不敌天下苍生的大仁,试想他如果刺杀成功,群龙无首,祸起萧墙,生灵涂炭在所难免,实乃有勇无谋之辈 2、他太冲动了太子丹的只言片语,就让他匆匆上路,虽然有了名扬千古的易水诀别,可自己喋血秦王宫殿不提,樊於期的人头就一文不值了唉,我真担心荆轲到了黄泉之下如何见樊於期…… 3、没有自知之明刺秦者,不是真刺,而是想要秦王立合约,换取一方安宁然而,在他的左腿已断的情况下,他掷出的匕首肯定要刺死秦

王的,可是,其“飞刀神功”未到火候,没掷到秦王这其实是他应该考虑到的,但是他没有自知之明,一切都成了空谈如果我是荆轲,一定会在最后几天苦练命中率,就不相信不成功或许他练了,但没练好,这也只能说明他的技术实在是太差了,差还去刺秦,还是不自知又或许是临场发挥不好,那也还是属于没有自知之明的范畴唉!非战之过矣,乃荆轲不智哉! (二)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夏桀无道,商汤取之;商纣无道,周王取之这是历史发展之根本,社会发展之必然荆轲刺秦王看似英勇,实则只是匹夫之勇,称不上英雄论古今历史,凡称得上英雄者,必有超人的卓识,唐李靖如此,明刘伯温亦是如此他们有一双慧眼,识得英雄而荆轲不行,秦王嬴政是当时叱咤风云的英雄,他识不得,只为燕国的一国之私而弃天下于不顾经历春秋战国,百姓困乏,需要明君或者说是有能力统一天下的人燕太子丹不是这号人物,荆轲也不是,只有秦王才是我想,倘若荆轲那把匕首刺中秦王,他留下的不是英勇,而是一个匹夫所留下的悲哀(梦笔情缘) (三) 荆轲者,莽夫也为己之私而刺杀秦王,终无命回天试想,当初他如果刺杀成功,平定六国,天下归一的雏形不就被就此打破,到时候天下

鸦片战争 习题(含答案)

鸦片战争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 1. 19世纪4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开始了历史性的巨变.这次巨变主要是指() A. 中国大门首次被打开 B.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香港岛被英国割占 D. 出现了租借地 2. 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禁烟英雄应是() A. 邓世昌 B. 林则徐 C. 关天培 D. 陈化成 3.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 A. 压制禁烟运动 B. 改变中国制度 C. 打开中国市场 D. 合法销售鸦片 4. 《南京条约》对中国最大的危害是() A. 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B. 向英国大量赔款 C.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D.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关税 5. 中英《南京条约》内容中,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部的是() A. 上海 B. 宁波 C. 厦门 D. 福州 6.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B. 中国政府严厉禁烟 C.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D. 中国农民起义爆发 7.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是() A. 牟取暴利 B. 毒害中国人民 C. 争取以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 D. 为发动侵略战争寻找借口 8. 如果听任鸦片泛滥,那么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是谁给道光帝的上书内容() A. 李鸿章 B. 张之洞 C. 林则徐 D. 魏源 9. 1856年的中国社会性质是() A. 封建社会 B. 半封建半殖民地 C. 殖民地 D. 社会主义 10. 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通过鸦片战争历史的学习,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 A. 鸦片必须严禁 B. 外交需要谋略 C. 落后就会挨打 D. 皇帝腐败无能 11. 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写下了《七子之歌》的著名诗篇,其中的“Macau”是指() A. 香港 B. 澳门 C. 台湾 D. 大连 12.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 五四运动 B. 洋务运动 C. 鸦片战争 D. 戊戌变法 13. 1928年,国际禁烟会议在日内瓦召开,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日子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将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全球禁毒第一人”() A. 李鸿章 B. 关天培 C. 林则徐 D. 左宗棠 14.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中曾经这样描述:“战争触发了一些具有深远影响的爆炸性事态.在政治上,割让香港(岛)使英国获得了一个在中国做进一步扩张的立足点;开放五个口岸使外国尤其是英国的影响,扩展到中国的整个东部沿海地区…”那么,这

中国近代史纲要人物评价——林则徐

林则徐生平简介: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70多年,被誉为近代最重要的名族英雄。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十七年,升任湖广总督。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澳门新闻纸》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彷制。林则徐督师数败英军。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九月被革职。二十一年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五月充军伊犁。他在伊犁协助办理垦务,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 历史罪人:在中国,凡读完中学的人都知道,林钦差赴任后,不去深入调查鸦片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和流入的渠道与路径,也不细查贩运鸦片的英商有何强大的国家背景,更不认真评估禁烟后所能产生的严重国际反响及其对自己国家可能产生的祸害,其上任伊始,就拍脑门做决定,实行了对境内外鸦片贩子“入即正法,船货归官”的铁腕政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强硬手段,从英国鸦片商人手中缴获了 2 万多箱鸦片现货,于 1839 年 6 月 3 日,在虎门沙滩上掘池予以全数销毁。现在回过头看林则徐在钦差大臣任上的所作所为,他其实丝毫没有顾及自己的强力禁烟举措给国家招惹的战祸究竟有多大的危害,其禁烟所选用的是最简单、最粗暴,也是最不要动脑子的专制政府一贯使用的愚蠢方法,其所用的主要手段则是对付本国当惯了亡国奴的民众一用即见效的暴力手段。他在对付后面有英帝国撑腰的鸦片贩子时所选择的政策措施,更是毫无技术含量和外交智慧可言。当他把自己制定的“入即正法,船货归官”的禁烟措施付诸实施之后,其给国家招来战祸的结局也就被历史性地注定了。 林则徐最终历史定位:林则徐乃是标准的忠臣和清官,他青正廉明、公正无私、事必躬亲、忠君爱民。林则徐从庶吉士开始他的宦途,终身勤劳王事,兢兢业业,踏踏实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办事认真,一丝不苟,两袖清风著称。宦游几十年,历任各地方面大员,但退休之后却两袖清风。全面看他的一生,林则徐禁烟,治水,平乱,建设边疆,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其私人的节操,则为海内外公推。在平息云贵汉回纠纷时,林则徐坚持:“只分良莠,不分汉回”,那又是极难可贵的民族平等胸襟。在东河治理水利,他极精明干练,调查

林则徐与“王老吉”的典故

林则徐与“王老吉”的典故 粤港澳三地共同申报「凉茶」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近成功获得国务院批准。 历岭南为瘴疠之地,多雨潮湿。先民们为保健养生,遂采集一些清热解毒、消暑去湿的草药,经过长期的配制,创造出多式多样的「凉茶」。不同品种的凉茶,功效各异,包括生津止渴、消暑解困、除湿清热,以及治疗四时感冒、咽喉肿痛、痰多咳嗽等等。凉茶早已成为粤港澳人士喜爱的日常保健饮料,历久不衰。甚至有些华侨回广东探亲,也要买些正宗的广东凉茶带出国,与久居海外的亲友分享。 广东凉茶与清代禁烟大臣林则徐也有一段渊源:相传当年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整日奔波劳累,结果中暑困热,咽痛咳嗽,病情日渐加重,但随行的医生却无良方,上下十分焦急。有人听说王老吉治暑感有方,就到十三行「王老吉」王泽邦的药铺为林则徐求药,没想到果真药到病除,林则徐仅服了一包草药,感冒便痊愈了。于是,林则徐登门答谢,问及店主姓名与所用之药。 原来,王泽邦熟谙医道药理,从白云山采药归来,就在自己开的药材铺里诊症,一般病人服下他开的三五味草药便可药到病除。他不但医技高,也重医德,不分贫富,一视同仁。开始,大家都亲切地叫王泽邦的乳名──阿吉;后来,阿吉年纪大了,自然就成了王老吉。 林则徐问王老吉用什么药治好了他的病。王老吉如实回答:「为你治病的是几味不值钱的草药。」林则徐不禁感叹:「药无分贵贱,不值钱的草药,贫苦百姓更能受益。如果能将药煮成茶,使人随到随饮,有病治病,无病防病,那就更是为大众造福无量啊。」 王老吉听后,若有所悟。没过几天,他如林则徐所言在药材铺里煲药卖茶。林则徐得知,即命人送去一个大铜葫芦壶,上面有「王老吉」三个大金字。此后,王老吉的名声风行羊城和珠三角一带,王既卖凉茶,又把草药配成药包,方便顾客携带出门远行。「王老吉」凉

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

班级:10旅游管理2班学号:10250801249姓名:刘璐 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 个人认为,在清朝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人物,非禁烟功臣林则徐莫属。有些观点认为林则徐禁烟的做法有待商榷,并没有根除鸦片交易,还镇压了农民起义,所以不能算是个功臣。而我认为,人无完人,林则徐也难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做法,但至少在鸦片战争时期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著名诗句,更是直抒了他心系国家,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爱国主义情操,这些不正是中华民族历经艰难终能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吗?个人认为,对于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大概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禁烟的民族英雄。在英国贩卖鸦片之际,钦差大臣林则徐于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销毁所收鸦片的行动,完全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正义行动,大长中国人民的反英斗志。更为难得的是,他禁烟却不禁商,对正当贸易一律加以保护和鼓励。 (二)为民办实事,是抗英战争中的抵抗派的代表人物。林则徐虽居高位,却清廉自好,心系民生,为民服务,是难得的大清官,被百姓誉为“林青天”。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还着力于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防御力量,改进军事技术,同时招募渔民编成水军,屡败英军的挑衅。在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龙之役等反击战的胜利,是当之无愧的抗英英雄。 (三)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在被道光帝派往广东查禁鸦片和进行抗英斗争期间,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组织翻译西方书刊,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是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四)参与镇压农民起义。林则徐在1840年9月被命为钦差大臣去广西镇压拜上帝会的反清武装起义。个人认为,虽不可否认他镇压农民反清斗争的做法对推翻清廷腐朽统治有不利影响,但站在林则徐的角度,他是站在主阶级的立场上,

中国近代史纲要人物评价林则徐

中国近代史纲要人物评 价林则徐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林则徐生平简介: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70多年,被誉为近代最重要的名族英雄。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十七年,升任湖广总督。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澳门新闻纸》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彷制。林则徐督师数败英军。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九月被革职。二十一年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五月充军伊犁。他在伊犁协助办理垦务,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 历史罪人:在中国,凡读完中学的人都知道,林钦差赴任后,不去深入调查鸦片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和流入的渠道与路径,也不细查贩运鸦片的英商有何强大的国家背景,更不认真评估禁烟后所能产生的严重国际反响及其对自己国家可能产生的祸害,其上任伊始,就拍脑门做决定,实行了对境内外鸦片贩子“入即正法,船货归官”的铁腕政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强硬手段,从英国鸦片商人手中缴获了2万多箱鸦片现货,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沙滩上掘池予以全数销毁。现在回过头看林则徐在钦差大臣任上的所作所为,他其实丝毫没有顾及自己的强力禁烟举措给国家招惹的战祸究竟有多大的危害,

林则徐与洋人的膝盖

林则徐的多面性,我记得最早是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纲》中提出的: 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他所用的方法都是中国的古法。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英人未去林之前,不敢在广东战,既去林之后,当然就开战。所以士大夫想,中国的失败不是因为中国的古法不行,是因为奸臣误国。 芦笛写了一篇文章,《真实的林则徐,真实的中国》。不过他这篇“真实”写得不算很出色,不像他其他的文章给我启发很大。主要是因为他花了不少功夫揭出的“真实”,其实我们很多年前就已经视之为常识了。 关于林则徐对西方无知的那一面,多少年来有一个最为常见的说法: 有人说西洋人的膝盖不能打弯,所以打仗的时候我们只要拿钩镰枪往他们腿上一扫,他们就全倒下爬不起来了。 这个例子通常被用来说明林则徐在开眼看世界之前,对于西方与他的同时代人一样的愚昧无知。 我手边没有林则徐的文集,网上也找不到可靠的数字史料,所以就是大致查了一下这一说法的出处。一般来说,这个离奇的故事应该是出自1839年他与两广总督邓廷桢联名给道光帝写的一道奏折。原文如次: “夷兵除枪炮外,击刺俱非所娴,而其腿足裹缠,结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 一年以后,也就是鸦片战争爆发期间,浙江定海被英军攻陷的时候,林则徐再次给道光皇帝上书,重申他的这个观点: “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手刃数夷,即乡井平民,亦尽足以制其死命” 钩镰枪一说,不知在哪里可以看到。也有说林则徐身边的谋士建议的不是钩镰枪,而是竹竿。不过这并不是重点。我觉得应该关注林则徐奏疏中的“裹缠”两个字。 林则徐只说英军浑身裹缠,导致身体僵硬,一旦倒下就不容易爬起来,以致影响其近身技击的能力。他未尝说过英国人膝盖不能打弯,或者像在有些版本里说的,洋人没有膝盖。 远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曾经出现过一个中国人与西方人交往的短暂高潮。清朝的宫廷里,也不是没有像南怀仁、郎世宁这样的西洋客卿。正像那个俗话说的,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路吗?林则徐会相信洋人膝盖不能打弯这种鬼话? 署名雷颐的一篇文章对此作出一种猜测:

中英鸦片战争

中英鸦片战争 ———初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中国军民的英勇抗争;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的签订;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通过对《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内容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其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导致封建经济逐渐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指导学生结合史实讨论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科学观点分析历史因果关系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史学研究方法。 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战争。通过介绍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树立正确的“社会—个人”的社会价值和生存价值观。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一些专用名词的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探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本资源库提供的网络型课件,进行网络教学。 板书设计: 中英鸦片战争 一、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英国挑起战争(1840.6) 2.英军侵占香港岛和虎门之战(1841.1关天培) 3.奕山广州降敌(1841.5) 二、中国人民奋起抗英 1.三元里牛栏冈大捷 2.定海之战(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黑水党 3.吴淞之战(陈化成) 4.镇江之战(海龄) 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中英《南京条约》(1842)及其附件(1843) 2.中法《黄埔条约》(1844)和中美《望厦条约》(1844) 四、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代史纲要人物评价林则徐

近代史纲要人物评价林 则徐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林则徐生平简介: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70多年,被誉为近代最重要的名族英雄。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十七年,升任湖广总督。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澳门新闻纸》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彷制。林则徐督师数败英军。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九月被革职。二十一年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五月充军伊犁。他在伊犁协助办理垦务,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 历史罪人:在中国,凡读完中学的人都知道,林钦差赴任后,不去深入调查鸦片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和流入的渠道与路径,也不细查贩运鸦片的英商有何强大的国家背景,更不认真评估禁烟后所能产生的严重国际反响及其对自己国家可能产生的祸害,其上任伊始,就拍脑门做决定,实行了对境内外鸦片贩子“入即正法,船货归官”的铁腕政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强硬手段,从英国鸦片商人手中缴获了2万多箱鸦片现货,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沙滩上掘池予以全数销毁。现在回过头看林则徐在钦差大臣任上的所作所为,他其实丝毫没有顾及自己的强力禁烟举措给国家招惹的战祸究竟有多大的危害,

浅谈林则徐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浅谈林则徐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是世界禁毒运动的先驱。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到达广州,3月27日即迫使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答应呈缴鸦片20283箱,并于5月18日收缴完毕,6月3日至23日在虎门全部销毁。这是禁毒斗争的一个伟大胜利。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爆发了鸦片战争,从此,古老的东方中国被“叩开了大门”,卷进了战争的深渊。于是,林则徐被撤职查办,被污蔑为罪人,因为他引来了战争。下面我要从道光、近代、新中国三个时间来浅谈时人对林则徐和鸦片战争的看法。 首先是道光年间人对林则徐的看法。在那么一个“君君臣臣”的时代里,一个臣子所做的大事都是要经过统治者的任命,也就是说臣子的权力是来自,林则徐的禁烟便是如此。道光十八年(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道光帝令各地督抚各抒己见。林则徐坚决支持黄爵滋的严禁主张,提出六条具体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成绩卓著。同年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据林则徐1839年的3次奏报,自从他抵达广东后,在广东收缴的鸦片共有35593.7斤,当时主政的道光帝赞扬是“除中国大患之源”,认为“所办甚好”,“可称大快人心。”然而当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之后,道光帝惊慌失措,把责任推给林则徐,指责他赴广东查禁鸦片,“办理终无实济,转致别生事端,误国病民,莫此为甚”。将他革职查办。道光帝对林则徐的态度发生根本的转变。作为大清帝国的精神领袖的道光帝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只想高官厚利的士大夫,当时的士大夫认为中国的失败是奸臣误国,说的就是林则徐。 近代是个学术自由的时代,时人对林则徐与鸦片战争的关系的评价也是各抒己见。比较有名的蒋廷黻先生在其《中国近代史》中对林则徐则是贬低,反而是赞同琦善等人的妥协求和,其认为琦善与义律签订《穿鼻条约》是其外交的结晶,并认为他在鸦片战争的外交方面远超时人,林则徐于中外的形势实不及琦善那样明白。而武墙干的《鸦片战争史》“叙述鸦片战争之原因,谓是役非因鸦片而起,乃由于清廷之妄自尊大”,其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因为清廷的自大而非林则徐的原因。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把他列为中国民主革命最早的先驱者。也就是说,毛泽东认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是正义之举。其实鸦片战争的爆发是所有人预料之外的,就像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所说的那样“在道光十八年各省疆吏复议黄爵滋严禁鸦片的奏折之时,激烈派与和缓派同等的人无一人预料禁烟会引起战争。” 新中国成立,,鸦片战争史的研究虽然没有像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等课题的研究那样“热门”,但也不像有些事件那样过于冷清。但更多的是从中外力量对比中来研究或者从清廷道光帝的政策对鸦片战争的影响,虽然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引起了鸦片战争,但林则徐也是官僚队伍中禁烟派的典型代表人物。对于林则徐更着重于把他当做民族英雄,从他的品格气节和爱国主义来进行评价。林则徐是鸦片战争的中心任务,今人对他的研究也不少,如杨国祯《林则徐传》、来新夏《林则徐年谱》和陈胜祥《林则徐与鸦片战争论稿》等。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历来备受争议,对它的研究也是很多,而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序幕,所以对林则徐禁烟是否操之过急从而引起鸦片战争的讨论从道光年间就已有。我认为,倘若没有禁烟运动那么英国也会寻找另一个时机来挑起战端,因为中国的通商制度与英国的自由贸易是那么的

鸦片战争教案传统版(完整版).

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吉首大学刘燕清【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内容。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中国近代反侵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故而《鸦片战争》作为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一课,其知识点以及所体现的态度价值观都是需要牢牢掌握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掌握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认识到列强侵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以及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学生提高动脑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学会主动思考和学习,懂得用历史的眼光思考和分析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反思鸦片战争的失败,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以及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列举列强的侵华事实以及中国军民反侵略的英勇事迹。 【教学难点】 如何认识战争爆发和中国战败的必然性以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法、学法】 (1)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观察学习法:所谓观察学习法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观察实物,如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等,从中发现它们的特点、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并与所学内容联系,如此为学生的思维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图片展示法:学生通过对图片的分析,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介绍香港回归,就香港问题设定问题(香港何时因什么事件被哪个国家侵占?)就此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