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哮喘GINA指南解读

哮喘GINA指南解读

哮喘GINA指南解读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和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哮喘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也在不

断地改进和完善。为了更好地治疗哮喘,世界卫生组织(WHO)提

出了全球哮喘协会主席会议(GINA)指南,旨在全面提高哮喘的

防控水平。那么,什么是GINA指南?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对

于怎样治疗哮喘,我们该怎样进行实践操作呢?接下来,我们将

来一一解读这些内容。

什么是GINA指南?

GINA指南是准确及时地治疗哮喘的权威指南,它的全称是“全

球哮喘协会主席会议指南”,它包含了由世界各地的医学专家论证,基于现有医学证据的哮喘管理方案。GINA指南简化了平时哮喘治疗过程中的一些管理手段,使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直接地理解和应用,从而更好地治疗哮喘。

GINA指南的主要内容

GINA指南主要包含了哮喘治疗的各个方面,包括诊断、管理和治疗。其中,最重要的是诊断,因为一个正确的诊断能为治疗哮喘提供正确的指导,有效地减少哮喘症状的出现。

诊断

在GINA指南中,建议医生要对患有哮喘症状的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并对他们的过去健康状况、遗传和环境因素进行考虑。此外,指南还提醒医生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病史、查看相关的体征和症状,如呼吸音、皮肤、鼻腔和喉咙等等。在这些调查工作完成后,医生还可以考虑进行肺功能检测,就是让患者进行肺气量测定,通过测定数据进行哮喘的评估。

现代肺部检查工具大致分为三类: X射线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但是,在GINA指南中,强烈建议医生使用合成函数检测(spirometry)来诊断哮喘,因为这种技术安全可靠,可以在并不会加重哮喘症状的情况下快速检测出肺功能异常。此外,这种检测方法也经过了严格的科学验证,所以在现代肺部检查中非常重要。

管理

由于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上不可能孤立进行,所以

GINA指南提倡进行全面的哮喘管理。包括评估哮喘症状的严重程度和频率,为患者提供相关的个别护理建议。此外,GINA指南认为,每个哮喘患者都应该有其自己的哮喘管理计划,该计划通常

包含疾病预防、药物治疗、运动管理、症状控制和病情监测。

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哮喘患者,GINA指南提供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包括急性发作时的护理方法,慢性症状时的常规治疗方法,以及

既往过敏性鼻炎或合并感染等综合疾病的特殊治疗方法。

此外,针对常见的哮喘治疗方法,GINA还提供了以下一些建

议和指导:

1.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避免吸烟、锻炼身体、保持充足

的睡眠、健康饮食等等。

2. 必须采用规范治疗方法,气喘患者必须根据医生的指示坚持服药,特别是肾上腺素激素药物,以控制哮喘症状,预防哮喘暴发。

3. 根据症状定期随诊,调整哮喘管理计划。

4. 急性发作时,需要采用紧急疗法,如口服或吸入的β2刺激剂、病毒性哮喘的抗病毒药物、短时间内给予口服或静脉自体类固醇等。

实践操作

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应该根据GINA指南中提出的方案进行,将哮喘患者防控措施和指导方案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早诊断、早治疗:哮喘患者应该及时进行诊断,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症状的出现。在诊断后,应该积极开展治疗和管理工作,经常监测病情变化,改变管理计划。

2.合理用药:哮喘患者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如β2受体激动剂、激素类药物、支气管舒张剂等。

3.规律饮食,健康生活:哮喘患者应该规律自己的生活方式,如规律饮食、适当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等。同时,哮喘患者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饮食营养摄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E等。

4.定期随诊:哮喘患者需要定期随诊,管理哮喘,定期检查并根据ABB计划(哮喘管理)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

GINA指南为哮喘患者提供了全面、科学地治疗哮喘的方案,包括了诊断、管理以及治疗等各个方面。这个指南不仅提供了科学的护理和防控方式,也为哮喘患者和医生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治疗指导方案,为预防和治疗哮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值得广大医生和哮喘患者应该学习和阅读。

哮喘诊疗指南解读(GINA2018)

1、哮喘得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患者得症状与肺功能由正常状态变为急剧恶化,甚至有些急性发作患者在以往并未被诊断为哮喘,首次急性发作即表现为哮喘得发作症状。 2、应筛选具有致命性哮喘危险得患者,进行反复得评估。 3、哮喘急性加重期得管理就是一项系统工作,包括患者记录哮喘日记,进行自我管理,症状加重期初期得管理与院内急性加重期得管理。 4、所有得哮喘患者都应建立适合自己病情得哮喘记录,以便更好地应对哮喘急性发作。 (1)哮喘记录应包括何时及如何改变药物使用,口服激素及症状治疗失败时得相应处理措施。 (2)哮喘症状急性恶化患者应立即至就近急诊治疗。 (3)患者得行动计划应根据症状或呼气峰值流速而安排。 5、为哮喘急性发作提供初始及急症处理设施。 (1)根据呼吸困难程度、呼吸频率、脉搏及氧饱与度、肺功能评估急性加重得程度,同时应用氧疗或短效β2 受体激动剂(SABA)治疗. (2)患者出现急性发作应立即转移至急诊治疗,如出现嗜睡、昏迷或寂静胸提示重症哮喘,应送往 ICU进一步治疗,转运过程中应用 SABA 及异丙托溴胺、控制性氧疗及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 (3)治疗措施包括重复吸入SABA、早期应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控制性氧疗,1小时后根据患者症状、氧饱与度、肺功能评估治效。 (4)异丙托溴胺仅推荐用于重症哮喘。 (5)静脉给予硫酸镁可以用于初始治疗无效得重症哮喘。 (6)胸部X 线检查不建议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7)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肺功能、初始治疗得反应、最近及既往急性加重情况及家庭护理能力决定就是否住院治疗。 (8)出院后应继续进行后续治疗,包括维持或逐步加量药物治疗 2 ~4周,并根据病情改善情况逐步减药减量. 6、抗生素不用常规推荐用于治疗哮喘急性发作。 7、哮喘急性发作后得后续管理工作 (1)回顾患者症状控制情况及有无急性发作得危险因素。 (2)对大多数患者而言,给药维持治疗 2 ~4周以预防进一步加重。 (3)检查吸入装置有无异常。 什么就是哮喘发作? 哮喘急性发作表现为逐步加重得咳嗽、气喘、胸闷、呼吸困难及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等,这些变化常常表明患者需要改变治疗得方案。哮喘急性发作得情况既可以发生在既往诊断为哮喘得患者,也可以表现为哮喘患者发现得首次表现。哮喘得急性发作可与上呼吸道感染、花粉或过敏原接触,空气污染相关,也可与哮喘吸入装置得不规范使用相关。然而部分患者也可在没有接触已知危险因素得情况下突然急性发作。重症哮喘亦可发生在轻症哮喘及控制良好得哮喘患者中。 如何识别具有高死亡风险得哮喘患者: 1、既往因哮喘急性发作接受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2、在过去几年曾有因哮喘急性发作需住院治疗或急诊紧急处理得病史 3、近期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或停用糖皮质激素患者 4、目前没有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

全球哮喘GINA

全球哮喘GINA 【篇一:全球哮喘gina】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的英文名称asthma 起源于古希腊文aazein,意指“急促的呼吸”。 两千多年前,希波克拉底第一次使用这个词来描述这种病况;两千 多年后,支气管哮喘全球防治倡议(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委员会成立并发展,努力改善全球的哮喘诊治工作。gina委员会自 1993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哮 喘的防治策略。gina 指南在1995年首次出版后,不断进行修订和 更新,整理并反映哮喘领域最新进展,保持指南的权威性,指导全 球临床医师规范用药治疗哮喘。 2014年5月,gina 委员会根据近年多项研究数据再次对gina 指南 进行了修订,相较于之前版本,2014 gina 指南在哮喘定义、诊断、 评估和治疗等方面作出了较多更新,本文将针对这些方面的内容进 行解读,以便各位查缺补漏,深入理解新版指南的变化。 新定义:哮喘者异质性疾病也 2014 gina 指南第一个重要更新在于对哮喘的定义:哮喘为一种异质 性疾病,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包含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呼吸道 症状病史,如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同时具有可变性呼气气流 受限。 既往指南中强调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2014 gina 指 南则强调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该定义基于共识达成,考虑的 是哮喘的典型特征,同时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相区别。 新诊断:重视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的意义 与修订后的哮喘定义保持一致,哮喘诊断需要基于识别特征性呼吸 道症状模式,如喘息、气短(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同时强调 识别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 针对存在以下典型呼吸道症状的患者,临床医师需要增加哮喘诊断 的可能性,而获得呼气肺功能的过度变化证据是诊断哮喘的必要组 成部分: (1)超过1个症状(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尤其在成人患者;(2)夜间或早晨症状常常加重; (3)症状表现和强度随时间变化;

哮喘诊疗指南解读(GINA2018)

1. 哮喘的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由正常状态变为急剧恶化,甚至有些急性发作患者在以往并未被诊断为哮喘,首次急性发作即表现为哮喘的发作症状。 2. 应筛选具有致命性哮喘危险的患者,进行反复的评估。 3. 哮喘急性加重期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包括患者记录哮喘日记,进行自我管理,症状加重期初期的管理和院内急性加重期的管理。 4. 所有的哮喘患者都应建立适合自己病情的哮喘记录,以便更好地应对哮喘急性发作。 (1)哮喘记录应包括何时及如何改变药物使用,口服激素及症状治疗失败时的相应处理措施。 (2)哮喘症状急性恶化患者应立即至就近急诊治疗。 (3)患者的行动计划应根据症状或呼气峰值流速而安排。 5. 为哮喘急性发作提供初始及急症处理设施。 (1)根据呼吸困难程度、呼吸频率、脉搏及氧饱和度、肺功能评估急性加重的程度,同时应用氧疗或短效β2 受体激动剂(SABA)治疗。 (2)患者出现急性发作应立即转移至急诊治疗,如出现嗜睡、昏迷或寂静胸提示重症哮喘,应送往 ICU 进一步治疗,转运过程中应用 SABA 及异丙托溴胺、控制性氧疗及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 (3)治疗措施包括重复吸入 SABA、早期应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控制性氧疗,1 小时后根据患者症状、氧饱和度、肺功能评估治效。 (4)异丙托溴胺仅推荐用于重症哮喘。 (5)静脉给予硫酸镁可以用于初始治疗无效的重症哮喘。 (6)胸部 X 线检查不建议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7)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肺功能、初始治疗的反应、最近及既往急性加重情况及家庭护理能力决定是否住院治疗。 (8)出院后应继续进行后续治疗,包括维持或逐步加量药物治疗 2 ~ 4 周,并根据病情改善情况逐步减药减量。 6. 抗生素不用常规推荐用于治疗哮喘急性发作。 7. 哮喘急性发作后的后续管理工作 (1)回顾患者症状控制情况及有无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 (2)对大多数患者而言,给药维持治疗 2 ~ 4 周以预防进一步加重。 (3)检查吸入装置有无异常。 什么是哮喘发作?哮喘急性发作表现为逐步加重的咳嗽、气喘、胸闷、呼吸困难及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等,这些变化常常表明患者需要改变治疗的方案。哮喘急性发作的情况既可以发生在既往诊断为哮喘的患者,也可以表现为哮喘患者发现的首次表现。哮喘的急性发作可与上呼吸道感染、花粉或过敏原接触,空气污染相关,也可与哮喘吸入装置的不规范使用相关。然而部分患者也可在没有接触已知危险因素的情况下突然急性发作。重症哮喘亦可发生在轻症哮喘及控制良好的哮喘患者中。 如何识别具有高死亡风险的哮喘患者: 1. 既往因哮喘急性发作接受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2. 在过去几年曾有因哮喘急性发作需住院治疗或急诊紧急处理的病史 3. 近期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或停用糖皮质激素患者 4. 目前没有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

GINA 2017之哮喘评估篇丨指南共识

GINA 2017之哮喘评估篇丨指南共识 一起来看一下2017年GINA哮喘指南解读——哮喘评 估篇!作者丨蓝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来源丨医学界呼吸频道 一 什么是哮喘评估? 要点 哮喘评估哮喘控制的两方面:①症状控制和未来不良后果的风险;②治疗方面问题,如吸入器的使用、治疗依从性、药物副作用、合并症。 从白天和夜间哮喘症状、药物缓解使用频率、活动限制方面评估症状控制。症状控制不佳不仅对患者而言是负担,还是未来病情恶化的风险因素。 即使症状控制良好,及时评估患者未来疾病恶化、固定气流受限和药物副作用的风险。已明确的和症状控制无关的病情恶化风险因素包括:一年内病情恶化≥1次,依从性差,吸入器使用方法错误,肺功能低下,吸烟和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一旦诊断为哮喘,肺功能就可以作为最佳指标预测未来风险。肺功能检查应在确诊时、开始治疗后3-6个月进行,并在治疗方案确定后定期复查。临床症状与肺功能检查结果不一致

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症状控制不佳和疾病恶化可能为不同因素所致,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控制症状和阻止疾病恶化所需的治疗水平可用于回顾性评 估哮喘的严重程度。区分严重哮喘和控制不佳的哮喘很重要,如由于吸入器使用方法错误和/或依从性差和药物剂量小,应给予不同的处理。 成年人、青少年、6-11岁儿童哮喘评估 如何描述患者的哮喘控制情况? 哮喘控制情况描述应包括症状控制和未来不良后果风险两 方面,例如:X症状控制良好,但未来恶化风险升高,因其去年出现一次严重的疾病恶化。Y症状控制不佳,还有几个未来恶化风险因子:肺功能低下、未戒烟、用药依从性差。对病人而言“哮喘控制”的含义? 许多研究描述了医患之间对哮喘控制水平理解的不一致,这并不意味着患者过高估计了哮喘控制或过低估计了哮喘控 制的严重程度,而是因为患者对“控制”一词与医生理解不一致。在患者看来,哮喘控制效果就是用药之后症状缓解速度。所以,在使用“哮喘控制”一词时,应向患者解释其中含义。 二 哮喘评估-哮喘症状评估 哮喘症状控制评估

哮喘GINA方

哮喘GINA方 【篇一:哮喘gina方】 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最新发布了 2016 版 gina 指南:gina 全 球哮喘处理和预防策略。与 2015 版 gina 指南相比,2016 版 gina 指南在哮喘治疗方面依然分为四部分,主要更新内容集中在第二部 分「可使哮喘症状控制和风险降低的药物和治疗策略」: 在「第 1 级治疗:按需急救药物吸入」以及「第 2 级治疗:低剂量 控制药物 + 按需急救药物」部分,新版 gina 指南未做修改。 第 3 级治疗:增加「低剂量糠酸氟替卡松 / 维兰特罗」作为新的 ics/laba 治疗选择。 2015 版内容「目前获批用于第 3 级治疗的联合 ics/laba 吸入器包括:丙酸氟替卡松 / 福莫特罗、丙酸氟替卡松 / 沙美特罗、倍氯米松/ 福 莫特罗、布地奈德 / 福莫特罗和莫米松 / 福莫特罗。」 更新为:「目前获批用于第 3 级治疗的联合 ics/laba 吸入器包括: 低剂量丙酸氟替卡松 / 福莫特罗、糠酸氟替卡松 / 维兰特罗、丙酸氟 替卡松 / 沙美特罗、倍氯米松/ 福莫特罗、布地奈德 / 福莫特罗和莫 米松 / 福莫特罗。」 2016 版增加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糠酸氟替卡松 / 维兰特罗」。 第 4 级治疗:增加「噻托溴铵作为有急性发作史的 12 岁以上青少年 和成人哮喘患者的附加疗法」,即将 2015 版内容「软雾吸入器给药 的噻托溴铵可作为有哮喘急性发作病史患者的附加疗法(b 级证据)。这一疗法不建议使用在年龄 ?? 18 岁的儿童中。」 更新为:「软雾吸入器给药的噻托溴铵(lama)可作为有哮喘急性 发作病史的成人或青少年患者的附加疗法(a 级证据)。这一疗法不 建议使用在年龄 12 岁的儿童中。」该修改内容同步更新在所有相关 表格中。 更新的主要依据是 2015 年发表在 chest 的一篇综述/荟萃分析(chest. 2015 ;147(2):388-96.)。该综述认为,噻托溴铵联用 ics 可显著提高患者肺功能,降低急性发作以及改善哮喘控制状况;对 于 ics 或 ics/沙美特罗控制症状不佳的中重度哮喘患者,噻托溴铵联用 ics/沙美特罗相较于 ics/沙美特罗也可显著提高肺功能,降低急性发作,改善哮喘控制状况 1。 第 5 级治疗:加强治疗和 / 或附加疗法

哮喘GINA指南解读

哮喘GINA指南解读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和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哮喘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也在不 断地改进和完善。为了更好地治疗哮喘,世界卫生组织(WHO)提 出了全球哮喘协会主席会议(GINA)指南,旨在全面提高哮喘的 防控水平。那么,什么是GINA指南?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对 于怎样治疗哮喘,我们该怎样进行实践操作呢?接下来,我们将 来一一解读这些内容。 什么是GINA指南? GINA指南是准确及时地治疗哮喘的权威指南,它的全称是“全 球哮喘协会主席会议指南”,它包含了由世界各地的医学专家论证,基于现有医学证据的哮喘管理方案。GINA指南简化了平时哮喘治疗过程中的一些管理手段,使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直接地理解和应用,从而更好地治疗哮喘。 GINA指南的主要内容

GINA指南主要包含了哮喘治疗的各个方面,包括诊断、管理和治疗。其中,最重要的是诊断,因为一个正确的诊断能为治疗哮喘提供正确的指导,有效地减少哮喘症状的出现。 诊断 在GINA指南中,建议医生要对患有哮喘症状的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并对他们的过去健康状况、遗传和环境因素进行考虑。此外,指南还提醒医生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病史、查看相关的体征和症状,如呼吸音、皮肤、鼻腔和喉咙等等。在这些调查工作完成后,医生还可以考虑进行肺功能检测,就是让患者进行肺气量测定,通过测定数据进行哮喘的评估。 现代肺部检查工具大致分为三类: X射线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但是,在GINA指南中,强烈建议医生使用合成函数检测(spirometry)来诊断哮喘,因为这种技术安全可靠,可以在并不会加重哮喘症状的情况下快速检测出肺功能异常。此外,这种检测方法也经过了严格的科学验证,所以在现代肺部检查中非常重要。 管理

指南解读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用药

指南解读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用药 对儿童哮喘的治疗,国内外有很多指南可供临床医生参考,以全球哮喘创议(GINA)最具影响力。目前,在我国儿科医生通常遵循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此指南于2008年制定,沿用至今。此外,尚有申昆玲等儿科专家于2014年制定的《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用于指导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在儿科临床的正确应用。 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根据病情分为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哮喘急性发作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这一分级有利于正确评估患者病情,从而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哮喘非急性发作期分为轻度间歇、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四类,这一分级主要用于初次诊断和既往未获规范治疗的患儿,作为制定初始治疗方案的依据。在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后,根据对哮喘管理的临床效果,分为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用于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治疗哮喘的药物总体上分为两大类: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 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除气道痉挛,减少气道炎症,迅速控制病情,因此其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吸入抗胆碱能药物、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和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茶碱等。

•吸入型短效SABA:是缓解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国内外指南均推荐作为哮喘急性发作治疗的首选药物,适用于所有年龄的患儿。 • •糖皮质激素:对糖皮质激素在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国内外指南推荐意见有所不同。2015年GINA指南指出,在家庭初始治疗是,无论高剂量吸入型激素或给予全身激素,必须确保药物能够合理使用,且需观察药物副反应的发生。我国儿童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指出,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儿童重症哮喘发作的首选药物,有研究表明在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可减少全身糖皮质激素用量。而对于非重症的急性发作,大剂量ICS对儿童哮喘发作的治疗也有帮助,可选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mg/次,每6-8小时1次。 •抗白三烯药物:不应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救治。 •吸入抗胆碱能药物:起效慢,2015年GINA指南明确指出,在哮喘急性发作时,适用于单独吸入型SABA治疗效果不佳或缓解后病情反复的患者。 •茶碱:由于治疗窗较窄,副作用较大,哮喘急性发作时,不作为首选用药。

指南解读: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指南解读: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4—08—14发表评论(4人参与)分享作者:孙永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呼吸科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 就是两种不同得疾病,但在临床实践中要明确区分哮喘与慢阻肺有时并非易事。而更为复杂得就是哮喘与慢阻肺得并存问题,即所谓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sthma-COPD overlap syndrome,ACOS) 。 ACOS 临床常见, 但一直缺乏明晰得定义与诊断标准, 没有相应得治疗建议可循。2014 年初慢阻肺全球防治创议(GOLD) 更新版发布,其中增加一章为ACOS(简介),提出GOLD与哮喘全球防治创议( GINA)科学委员会联合制定了有关ACOS得指南, 将首先在GINA 更新版中正式全文发表.2014 年5 月GINA更新版发布,新增第5章,题目为“哮喘、慢阻肺与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得诊断:GINA 与GOLD 得一个联合项目"(以下简称联合指南)。 该文件得制订大多基于专家共识,而不就是所谓得循证医学证据。其目标有3 个:(1) 识别出具有慢性气流受限疾病得患者;(2) 将哮喘从慢阻肺与ACOS中鉴别出 来;(3)决定初始治疗与/或转诊得需要。以下就其主要内容,结合有关文献,对ACOS得诊治问题做简要介绍与评述. 一、联合指南得背景 在儿童与年青成人,呼吸道症状得鉴别诊断与年长成人就是有区别得。一旦感染性疾病与非肺部疾病(例如先天性心脏病、声带功能异常) 被除外,在儿童最可能得慢性气道疾病就是哮喘。而在成人(通常就是40岁后) 慢阻肺变得更为常见,而且在这个年龄段, 具有慢性气流受限得哮喘与慢阻肺得鉴别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具有慢性气道疾病症状得患者中, 部分病例同时具有哮喘与慢阻肺得特征。对于这一类别得慢性气流受限,以往并没有普遍认可得术语或定义特征。已有研究发现,同时具有哮喘与慢阻肺特征得患者频繁加重更常见,生活质量更差,肺功能下降更快,病死率更高, 医疗花费更大。

重度哮喘急救,看2020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重度哮喘急救,看2020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是在我国既往哮喘防治指南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结果,由我国哮喘学组数十位专家集体讨论而重新修订。本指南旨在为提高我国医务人员对哮喘规范化诊治的认识和水平,提供指导性文件。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变的气流受限,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型。 重度哮喘 (一)定义 在过去的一年中,需要使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建议的第4级或第5级哮喘药物治疗,才能够维持控制或即使在上述治疗下仍表现为“未控制”哮喘。重度哮喘分为以下2种情况:一种为第4级治疗能够维持控制,但降级治疗则会失去控制;另一种情况为第4级治疗不能维持控制,而需要采用第5级治疗。前一种情况称作为单纯重度哮喘,后一种情况称作为重度难治性哮喘(severe refractory asthma)。 重度哮喘可分为以下几种临床类型: (1)早发过敏性哮喘; (2)晚发持续嗜酸粒细胞性哮喘; (3)频繁急性发作性哮喘; (4)持续气流受限性哮喘; (5)肥胖相关性哮喘。 (二)评估 1. 明确哮喘诊断:大多数哮喘患者通过典型的病史即可做出诊断,但重度哮喘临床表现更为复杂,往往缺乏典型哮喘的特征性,容易与

其他类似哮喘的疾病相混淆。 2. 明确是否属于重度哮喘:哮喘控制的标准应按照GINA的标准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估,以下几点为重度哮喘未控制的常见特征:(1)症状控制差:ACT≤19,或哮喘控制问卷(asthma control questionnale,ACQ)大于1.5,或符合GINA定义的未控制; (2)频繁急性发作:前一年需要2次或以上连续使用全身性激素(每次3 d以上); (3)严重急性发作:前一年至少1次住院、进入ICU或需要机械通气; (4)持续性气流受限:尽管给予充分的支气管舒张剂治疗,仍存在持续的气流受限(FEV1占预计值%<80%,FEV1/FVC<正常值下限); (5)高剂量ICS或全身性激素(或其他生物制剂)可以维持控制,但只要激素减量哮喘就会加重。 3. 明确共患疾病和危险因素:重度哮喘多存在影响哮喘控制的共患疾病和危险因素。在评估这些因素之前,首先应当评估患者的依从性和吸入技术。 与重度哮喘有关的共患疾病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声带功能不全(可诱发喉部阻塞)、焦虑和抑郁、或持续接触变应原等。而主动和被动吸烟以及大气污染也是导致哮喘控制不良的重要原因。 4. 区分哮喘的临床表型:哮喘的临床表型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目前还没有被广泛接受的哮喘表型的定义,但识别哮喘临床表型的一些特征,将有助于预测患者不同的自然病史,选择生物靶向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不同的哮喘临床表型对治疗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区分哮喘的临床表型有助于对患者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三)处理 1. 教育和管理:依从性差、吸入药物使用不正确是哮喘难以控制的重要因素,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患者依从性,使患者遵照哮喘行动计划规范用药,掌握正确的吸药技术,并自我监测病情。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2018更新版要点导读与解析(完整版)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2018更新版要点导读与解析(完整版) 摘要 2018年正值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发布25周年,世界哮喘日的主题也继"哮喘控制"主题延续多年之后新发布为"never too early never too late,it is always the right time to address airway diseases(早期实时重视气道疾病)",这一主题将哮喘延伸为气道疾病的重点代表性疾病,强调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2018年版更新的GINA详细列举了12项更新要点,涵盖了从评估哮喘恶化和难控制的危险因素、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临床应用、药物和免疫治疗、并存上气道疾病治疗、月经期哮喘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叠综合征、预防哮喘共7大类问题的12项要点,现对GINA2018更新版的要点进行导读与解析,并重点关注在儿科领域的应用指导,以期为儿科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2018年3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发布了2018年更新版,附文详细列举了12项更新要点及其研究证据背景。2018年正值GINA发布25周年,今年的世界哮喘日主题"never too early never too late,it is always the right time to address airway diseases (重视气道疾病,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全程实时重视气道疾病;健康呼吸恰逢其时;生命全周期健康始于呼吸)",也是将哮喘病延伸为气道疾病的重点代表性疾病,从疾病患者和治疗疾病的医者2个方面来强调重视哮喘的健康意义和社会

GINA指南解读及哮喘研究进展

GINA指南解读及哮喘研究进展 1. GINA指南概述 GINA全称为“全球哮喘倡议组织”(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是一个由哮喘及相关领域的医学专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其制定的哮喘管理指南已经被全球广泛应用,并对临床实践与哮喘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GINA指南是基于全球哮喘流行病学资料、哮喘病理生理学、临床验诊和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了哮喘的预防和管理策略。其主要目的是: 1.对哮喘进行早期诊断、合理管理和长期实施控制。 2.减少哮喘的发病和病死率。 3.提高公众对哮喘认知度,增加哮喘管理的重视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哮喘的定义及分类、诊断和评估、哮喘控制水平的划分以及常规治疗方案和哮喘急性发作的应对策略等。 2. GINA指南的优势和不足 2.1 优势 GINA指南的优势在于其严谨的制定流程和权威性。其制定过程中不仅涵盖了全球哮喘各个领域的专家,同时所有指南的修订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和证据支持,更加符合实践和科学的精神。 而且GINA指南还在定期更新和修订中,及时跟进临床实践和哮喘研究进展,保持其指南的最新性和权威性。 2.2 不足 但GINA指南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其普适性较强,但无法考虑各地区卫生设施和治疗资源的不足。其指南中提到的评估工具和治疗药物在各地区采用程度不同,定期更新的指南也难以让所有人及时跟进。 此外GINA指南也有一些争议,比如其采用了“哮喘控制水平”这一概念对哮喘进行管理。很多人认为这种过于机械化的管理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哮喘患者,不能解决所有人的问题。 3. 哮喘研究进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哮喘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以下是哮喘研究领域最新的进展:

最新: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青少年哮喘管理解读

最新: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青少年哮喘管理解读 摘要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和生理迅速发育的关键阶段,其哮喘管理与儿童时期和成人时期不同,需进一步关注青少年哮喘的诊断和管理。全球哮喘防治创议2022(GINA 2022)更新了青少年重症哮喘评估和治疗的内容。现对GINA 2022中与青少年哮喘的诊断、评估、初始治疗及方案调整、重症哮喘管理和青少年哮喘自我管理相关内容进行解读,为临床工作中青少年哮喘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以期提高青少年哮喘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 青少年;哮喘;全球哮喘防治创议;解读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和成人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青少年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和生理的迅速变化影响青少年哮喘的管理。全球哮喘防治创议2022(GINA 2022)更新了青少年重症哮喘的评估和治疗内容,所提及的青少年年龄范围为12~18岁[1]。现对GINA 2022中与青少年哮喘评估及治疗相关的内容进行解读,为青少年哮喘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1、青少年哮喘的疾病负担 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指出,10~14岁的哮喘患病率为4.10%,患

病人数估计为26 308 483例;15~19岁的哮喘患病率为3.00%,患病人数估计为18 591 623例[2]。我国持续性哮喘控制情况研究发现,12~16岁哮喘患儿的未控制率为20.4%,远高于2~3岁患儿的11.9%[3]。2016年至2020年我国《死因监测数据集》显示共328例儿童和青少年死于哮喘,其中10~19岁哮喘患者占55.49%[4]。哮喘和年龄≥10岁也是致死性严重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5]。因此,对于青少年哮喘的诊断和管理仍需更多的关注。 2、青少年哮喘的诊断与评估 GINA 2022强调使用哮喘控制药物对诊断的影响,进一步完善了诊断流程。准确诊断是哮喘实现良好控制的前提。 2.1 青少年哮喘的诊断GINA 2022指出应根据是否接受哮喘控制治疗选择不同的诊断流程。在未接受哮喘控制治疗的患儿中,初始诊断基于呼吸道症状的特征表现和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呼吸道症状的特征表现也可见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初始诊断时应尽可能获得支持哮喘诊断的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的依据。青少年哮喘患者能够配合进行常规肺功能测定、支气管舒张试验、呼气峰流速(PEF)监测及气管激发试验以获得相应的客观证据,判断标准可参考成人哮喘的诊断标准[6]。对既往缺乏充分哮喘诊断依据但已使用控制药物治疗的患儿,应通过客观检查确定哮喘诊断,诊断流程应根据症状及肺功能情况决定,可参考GINA 2022中的诊断流程,见表1。研究显示,25%~35%曾在初级医疗机构诊断为哮喘的成人患者其诊断无法得到证实[1]。 2.2 青少年哮喘的评估方法GINA 2022强调在进行症状评估时,需明

哮喘的分级诊断标准

哮喘的分级诊断标准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 症状。根据哮喘的严重程度,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分级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哮喘的分级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症状的评估、肺功能检查和哮喘急性发作的频率等指标。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哮喘的分级诊断标准。 首先,对于哮喘患者的症状评估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全球哮喘倡议组织(GINA)的指南,哮喘的症状分为间歇性、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四个 级别。间歇性哮喘是指患者在一年内发作少于一周,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短,夜间症状较少。轻度持续哮喘是指患者每周发作少于两次,但不满足中度持续哮喘的标准。中度持续哮喘是指患者每周发作多于两次,但不满足重度持续哮喘的标准。重度持续哮喘是指患者每天都有症状发作,且频繁夜间症状。 其次,肺功能检查也是确定哮喘分级的重要依据。通常采用的检查方法是肺功 能测试,包括用力呼气容积、呼气流量-容积曲线和描记呼气流量峰值等指标。根 据肺功能检查结果,可以确定哮喘的严重程度,从而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此外,哮喘急性发作的频率也是评估哮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哮喘急性发作 是指哮喘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状加重的情况。根据急性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哮喘的分级,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哮喘的分级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症状的评估、肺功能检查和哮喘急性 发作的频率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医生可以确定哮喘患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发作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因此,对于哮喘患者来说,及时进行分级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最主要内容

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最主要内容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的英文名称asthma 起源于古希腊文aazein,意指“急促的呼吸”。 两千多年前,希波克拉底第一次使用这个词来描述这种病况;两千多年后,支气管哮喘全球防治倡议(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委员会成立并发展,努力改善全球的哮喘诊治工作。 GINA 委员会自1993 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哮喘的防治策略。GINA 指南在1995 年首次出版后,不断进行修订和更新,整理并反映哮喘领域最新进展,保持指南的权威性,指导全球临床医师规范用药治疗哮喘。 2014 年5 月,GINA 委员会根据近年多项研究数据再次对GINA 指南进行了修订,相较于之前版本,2014 GINA 指南在哮喘定义、诊断、评估和治疗等方面作出了较多更新,本文将针对这些方面的内容进行解读,以便各位查缺补漏,深入理解新版指南的变化。 新定义:哮喘者异质性疾病也 2014 GINA 指南第一个重要更新在于对哮喘的定义:哮喘为一种异质性

疾病,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包含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呼吸道症状病史,如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同时具有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 既往指南中强调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2014 GINA 指南则强调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该定义基于共识达成,考虑的是哮喘的典型特征,同时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相区别。 新诊断:重视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的意义 与修订后的哮喘定义保持一致,哮喘诊断需要基于识别特征性呼吸道症状模式,如喘息、气短(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同时强调识别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 针对存在以下典型呼吸道症状的患者,临床医师需要增加哮喘诊断的可能性,而获得呼气肺功能的过度变化证据是诊断哮喘的必要组成部分: (1)超过1 个症状(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尤其在成人患者; (2)夜间或早晨症状常常加重; (3)症状表现和强度随时间变化;

哮喘GINA指南解读

哮喘GINA指南解读 GINA指南简介 基于国际哮喘管理战略(GINA)制定的哮喘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哮喘病人。GINA指南的制定是在对全球哮喘病人的研究基础上,由世界 各地的哮喘专家共同制定。该指南制定了一些管理措施和疾病预防方法,主要目的是让患者得到更好的呵护和治疗。 GINA指南根据哮喘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多种级别,包括: •间歇性哮喘 •持续性哮喘 –轻度持续性哮喘 –中度持续性哮喘 –重度持续性哮喘 不同级别的哮喘需要不同的治疗措施和药物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哮喘的治疗措施 GINA指南提供了针对不同病情的不同治疗措施和药物治疗: 间歇性哮喘的治疗 对于轻度间歇性哮喘患者,可以在需要时使用快速作用型β2激动剂来缓解哮 喘症状。如果病情加重,就应该采用较低的剂量的吸入性类固醇,以控制症状。 持续性哮喘的治疗 对于持续性哮喘患者,如轻度持续性哮喘或中度持续性哮喘,应该采用长期控 制治疗方法,包括: •吸入性类固醇 •长效β2激动剂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同时,可以根据临床症状和哮喘病情的变化来调整剂量或改变药物的组合使用。 对于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需要更加强有力的治疗方法,包括: •最高剂量的吸入性类固醇 •长效β2激动剂

•口服类固醇 哮喘的预防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GINA指南还提供了一些哮喘预防的方法: 1.避免哮喘诱因:如避免冷空气、室内空气污染和烟草烟雾等引起哮喘 的因素。 2.加强锻炼和体育运动:适当的体育运动有益于提高肺功能和普通的生 命质量。但也要注意运动时的呼吸和用药等方面的控制。 3.学会正确使用吸入器:吸入器是哮喘患者常用的药物治疗设备,在正 确使用吸入器的前提下,可以使药剂到达肺部并发挥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4.建立哮喘管理计划:针对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制订适当的哮喘管理计 划,包括合理的药物使用和医生监督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GINA指南为哮喘患者提供了全面和科学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哮喘患者应该认真遵守医生的指导,建立合理的治疗计划,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哮喘患者也要积极参与平时生活的调整和预防方法的实践,以减轻症状和降低哮喘的发生率。

自-2006年版GINA哮喘指南中儿童哮喘

2006年版GINA哮喘指南中儿童哮喘,特别是5岁及以下儿童哮喘的诊治要点如下: 5岁及以下儿童哮喘的诊断ﻫ 1. 喘息和哮喘的诊断指南将5岁及以下儿童的喘息分为3类:早期一过性喘息、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指3岁前起病)和迟发性喘息和哮喘。有以下临床症状时高度提示哮喘:多于每月1次的频繁发作性喘息,活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无季节变化的喘息以及症状持续至3岁以后。对于3岁前发生喘息者,如有1个主要危险因素(父母有哮喘或者本人有湿疹),或有2个次要危险因素(嗜酸粒细胞血症、非感冒引起的喘息和过敏性鼻炎),则学龄期发生哮喘的危险明显增加。指南特别强调,年龄越小,其他原因导致喘息的几率越高。婴幼儿反复喘息应排除其他疾病,包括慢性鼻-鼻窦炎、胃食管反流、反复下呼吸道病毒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结核、异物和先天性气道畸形等。ﻫ2. 哮喘诊断和监测方法诊断5岁及以下儿童哮喘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确诊常用方法是速效支气管舒张剂和吸入糖皮质激素(ICS)试验性治疗,如治疗时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而停药后症状加 1.控制药物ICS是哮喘治疗的最有效药物,重,支持哮喘诊断。ﻫ儿童哮喘控制和治疗ﻫ 适用于任何年龄患儿。其治疗效应与吸入器的选择和儿童正确使用的能力有关,如使用压力定量吸入器+储雾罐每天吸入≤400 μg布地奈德或相当剂量的其他吸入激素,大多数患儿可达到几乎最大的治疗效应。考虑到长期使用的副作用,口服激素仅限用于儿童哮喘严重急性发作。白三烯调节剂可部分预防运动诱发的支气管痉挛,作为联合治疗,可改善小剂量ICS症状控制不佳患儿的症状。单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已在2岁以上儿童中得到证实, 对于2~5岁有间歇性哮喘病史者,该药可降低病毒诱发性哮喘的急性发作。对于年长儿童,茶碱单药或联合ICS治疗有助于改善哮喘症状,但是茶碱的疗效不如歇剂量ICS,副作用却更显著。指南强调绝不能将吸入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作为单药治疗,后者只能与适量ICS联合使用。不推荐在该年龄组儿童中使用色甘酸钠。ﻫ2. 缓解药物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是所有年龄组儿童急性哮喘的首选治疗药物。吸入该药可预防运动诱发的支气管痉挛,但全身使用并无此保护作用。口服速效β2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吸入治疗有困难的幼龄儿童。 3. 疗程和剂量调整新版指南提出,单用中高剂量ICS者,如病情稳定可尝试在3个月内将剂量减少50%。当单用小剂量ICS能达到哮喘控制时,可改为每天1次。联合使用ICS和LABA 者,先将ICS剂量减少约50%,直至达到小剂量ICS时才考虑停用LABA。如使用最小剂量ICS时哮喘维持控制,且1年内无症状反复,可考虑停药观察。由于相当一部分5岁及以下儿童的哮喘样症状可能自然缓解,因此每年至少要对于这些患儿进行2次评估,以决定是否需要持续治疗。 儿童哮喘管理和预防ﻫ健康教育应当是医务人员与患儿沟通的重要环节。任何情况下都应避免或减少哮喘危险因素,特别是被动吸烟。对于3岁以上严重哮喘患儿,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但这似乎并不能避免哮喘急性发作,或改善哮喘控制。ﻫ新版指南将治疗强度分为5级,在第2级,5岁及以下儿童首选治疗是小剂量ICS, 如果使用小剂量ICS未能控制症状,增加ICS剂量可能是最佳选择。指南对不同ICS之间的剂量关系作了部分修正,儿童使用氟替卡松和布地奈德的等效剂量相似。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婴幼儿较年长儿更易出现呼吸衰竭。采用除最大呼气流量(PEF)外的综合指标可进行相当准确的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气促影响进食是发生呼吸衰竭的一种主要征象。ﻫ婴幼儿要维持氧饱和度≥ 95%必须规律性间歇给予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药可以降低住院率,更好地改善PEF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在急性哮喘治疗时茶碱的作用极有限。对于濒临死亡的哮喘患儿,静脉注射茶碱可能具有一定增效作用。儿童轻度持续哮喘急性发作时每天使用1 mg/kg糖皮质激素剂量足够,一般只需用3~5天。目前证据表明,逐渐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并无益处。研究发现,1天内使用数次大剂量吸入激素可有效治疗哮喘急性发作,但尚需更多研究加以证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