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植物病理学 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 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理论上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主要农作物病害的发病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病害、控制病害的措施;实践上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主要农作物病害的症状,辨别常见病原物的形态特征,掌握鉴定植物病害的常用技术与方法,提高实际诊断植物病害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

(一)课堂理论教学

(二)实验教学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课堂理论教学

第1章水稻病害(4学时)

第1节稻瘟病(1学时)

第2节水稻纹枯病(1学时)

第3节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1学时)

第4节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恶苗病和稻曲病(1学时)

本章重点、难点:水稻三大病害稻瘟病、水稻纹枯病和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水稻重要病害防治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植物病害症状是寄主、病原物和环境三者互作的结果。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水稻病害的总体发生情况和分布危害情况。理解植物病害症状的类型和发病严重程度是寄主、病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为植物病害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重点掌握水稻三大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

第2章麦类作物病害(4学时)

第1节小麦赤霉病(1学时)

第2节小麦白粉病和小麦纹枯病(1学时)

第3节小麦锈病(1学时)

第4节小麦黑穗病和小麦全蚀病(1学时)

本章重点、难点:小麦三大病害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和小麦纹枯病,以及小麦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物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小麦赤霉病和三种锈病的侵染循环特点及药剂防治适期。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小麦病害总体发生情况,及小麦一般病害的典型症状和病原物。理解小麦三大病害防治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掌握小麦三大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第3章杂粮病害(2学时)

第1节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0.5学时)

第2节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丝黑穗病(0.5学时)

第3节甘薯黑斑病(0.5学时)

第4节甘薯茎线虫病和甘薯病毒病(0.5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以及甘薯黑斑病等重要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理论上分析和解释1970年美国玉米小斑病突然发生流行的原因。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玉米和甘薯一般病害的症状和病原物。理解和掌握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以及甘薯黑斑病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第4章棉花病害(2学时)

第1节苗期病害(0.5学时)

第2节棉花枯萎病(0.5学时)

第3节棉花黄萎病(0.5学时)

第4节棉铃病害(0.5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棉花枯萎病、黄萎病、苗期病害和铃期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物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引起棉花苗期和铃期病害的病原物特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棉花一般病害的症状和病原物。理解和掌握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第5章油料作物病害(2学时)

第1节油菜菌核病(0.5学时)

第2节油菜病毒病(0.5学时)

第3节大豆胞囊线虫病(0.5学时)

第4节大豆花叶病(0.5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油菜菌核病、病毒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病、花叶病的典型症状特点、病原物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油菜和大豆一般病害的症状和病原物。理解和掌握油菜菌核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症状特点、病原物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第6章果树病害(4学时)

第1节苹果(梨)轮纹病(1学时)

第2节苹果树腐烂病和苹果炭疽病(1学时)

第3节梨黑星病(0.5学时)

第4节梨锈病(0.5学时)

第5节柑橘溃疡病、柑橘疮痴病和柑橘黄龙病(0.5学时)

第6节葡萄霜霉病、葡萄黑痘病和桃缩叶病(0.5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苹果轮纹病、苹果腐烂病,梨锈病、梨黑星病,以及柑橘溃疡病、柑橘黄龙病、葡萄黑痘病等重要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物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果树病害种类繁多、一些病害症状相似,症状识别是本章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果树病害的总体发生情况和分布危害情况。理解果树病害难以防治的原因。掌握苹果轮纹病、苹果腐烂病、梨锈病、梨黑星病和桃缩叶病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第7章蔬菜病害(5学时)

第1节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0.5学时)

第2节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0.5学时)

第3节茄科蔬菜灰霉病(0.5学时)

第4节茄科蔬菜青枯病(0.5学时)

第5节番茄病毒病和番茄早疫病(0.5学时)

第6节辣椒疫病和茄子黄萎病(0.5学时)

第7节瓜类枯萎病和黄瓜疫病(1学时)

第8节蔬菜根结线虫病和菜豆细菌性疫病(1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十字花科蔬菜三大病害中的软腐病和霜霉病,茄科蔬菜的青枯病和灰霉病,瓜类枯萎病、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症状特点、病原物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以及保护地蔬菜病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关键技术。蔬菜病害种类繁多、一些病害症状相似,症状识别是本章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蔬菜病害的总体发生情况和分布危害情况。理解保护地蔬菜病害发生严重的原因。掌握十字花科蔬菜大白菜软腐病和霜霉病、茄科蔬菜青枯病、辣椒疫病和瓜枯萎病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第8章烟草病害(1学时)

第1节烟草花叶病(0.5)

第2节烟草黑胫病和烟草赤星病(0.5)

本章重点和难点:烟草花叶病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不同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能够引起不同的症状表现。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烟草一般病害的症状和病原物。理解不同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能够引起不同的症状表现。掌握烟草病毒病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互动式教学活动(3学时)

在第8章结束后,农业植物病理学理论课内容就全部结束。在之后3个学时中将进行学生参与式教学实践内容,实践内容主要是进行学生自制优秀课件的讲解,课堂互动式讨论及答疑。

(二)实验教学

实验一水稻病害的识别与鉴定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水稻各种常见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病原物形态特征,能正确区分易混淆的病害,从而为病害诊断、调查和防治打下基础。

实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认识水稻各种常见病害的症状特点和病原物的形态特点。

本实验重点和难点:掌握稻瘟病、胡麻斑病、纹枯病、恶苗病和稻曲病等的症状特点和病原

物的形态特征,难点是区别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症状特点。、

实验二麦类作物病害识别与鉴定

实验目的:认识小麦及大麦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病原物形态特征,为病害诊断、调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认识小麦及大麦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和病原物的形态特点。

本实验重点和难点:掌握小麦三种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全蚀病和几种黑穗病等的症状特点和病原物的形态特征,难点是区别小麦三种锈病的症状特点。

实验三杂粮作物病害和棉花病害识别与鉴定

实验目的:认识玉米、甘薯和棉花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病原物形态特征,掌握各种病害诊断特征,为以后开展病害的田间诊断、调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认识玉米和甘薯主要病害的症状和病原物的形态特点;认识棉花苗期、成株期及铃期主要病害的症状和病原物的形态特点。

本实验重点和难点:掌握玉米小斑病、玉米大斑病、玉米丝黑穗病和散黑穗病、甘薯黑斑病、甘薯根腐病和甘薯软腐病等的症状特点和病原物的形态特征,难点是区别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甘薯黑斑病和软腐病的症状特点。掌握棉花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疫病、枯萎病和黄萎病等的症状特点和病原物的形态特征,难点是区别棉苗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以及棉花枯、黄萎病的症状特点。

实验四果树病害识别与鉴定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苹果、梨、柑橘、葡萄、桃等果树的主要病害的症状及病原特点,掌握病害的诊断特征。

实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认识苹果、梨、柑橘、葡萄、桃等果树的主要病害的症状和病原物的形态特点。

本实验重点和难点:掌握苹果(梨)腐烂病、苹果干腐病、苹果(梨)轮纹病、苹果(梨)黑星病、苹果(梨)锈病、柑橘溃疡病、柑橘疮痂病、葡萄黑痘病和桃缩叶病的症状特点和病原物的形态特征,难点是区别苹果(梨)腐烂病、干腐病和轮纹病等的症状特点以及柑橘溃疡病和疮痂病的症状特点。

实验五十字花科、茄科和葫芦科作物病害识别与鉴定

实验目的:熟悉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作物上为害较重的主要病害的症状和病原物的形态特点,为病害的正确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田间调查以及指导生产及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认识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作物上为害较重的主要病害的症状和病原物的形态特点。

本实验重点和难点:掌握十字花科作物的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菌核病;茄科蔬菜晚疫病、早疫病、灰霉病、青枯病;葫芦科蔬菜的霜霉病、枯萎病和炭疽病等的症状特点和病原物的形态特征,难点是区别茄科蔬菜晚疫病和早疫病、茄科蔬菜青枯病和葫芦科蔬菜枯萎病的症状特点。

实验六常见作物病害田间病情发生及防治综合调查

实验目的:了解常见作物病害发生的种类,掌握主要病害的调查方法和田间药剂防治方法,为病害调查、品种抗病性评价、病害预测预报和病害防治等工作打下基础;

实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对田间的病害进行普查,并掌握主要病害的调查方法、记载方式以及田间药剂防治方法。

本实验重点和难点:掌握多种病害的田间调查方法、病情记载方式和田间药剂防治方法,难点是病情严重度的分级标准的制定。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1. 课件制作。该方法能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收集整理、归纳总结,以及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将学生分成大小适中的小组,每组同学确定一种病害。组内同学分别负责不同的内容。指定同学们阅读重要的本专业的参考文献,了解该病害的分布和危害、病害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要求每位同学至少阅读2篇较新专业文献,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高质量的图片及相关信息,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解决农业植物病理学问题的能力。

2. 课堂互动式讨论及答疑。为提高学生对病害认识的辨证思维能力和对植物病害防治的宏观理解。在教学内容将结束时,老师预留一些具辨证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思考。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讨论和辩论。该方法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考核方式。

3. 平时课堂提问。督促学生平时多读课本知识,避免学生突击式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4. 实验报告。实验课是充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必要过程,是学生掌握专业课的重要步骤。根据学生对实验内容的了解、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内容的正确性来评定实验课成绩。在每次上课前对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和指正。

5.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农业植物病理学》这门课程的系统掌握情况并评定成绩。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农业植物病理学》,陈利锋徐敬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ISBN 978-7-109-11372-5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实习指导》,李洪连,徐敬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ISBN

978-7-109-11372-5

参考书:

1、《农业植物病理学》(华南本),赖传雅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ISBN 7-03-011767-0

2、《分子植物病理学》,王金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ISBN 7-109-07024-7

3、《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ISBN 7-109-08169-9

4、《植病研究方法》,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ISBN 7-109-05255-9

5、《植物病害诊断》,陆家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ISBN 7-109-04621-4

6、《中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病虫原色图谱》(上册),吕佩柯高振江张宝棣等主编,远方出版社,2007年,上册ISBN 978-7-80595-542-1

7、《中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病虫原色图谱》(下册),吕佩柯高振江张宝棣等主编,远方出版社,2007年,ISBN 978-7-80595-542-1

8、Agrios, G.N. Plant Pathology (5th edition), 2005, San Diego:Academic Press. ISBN 0-12-044565-4

农药学-试验大纲2012

课程编号:424316 总学时:54 实验学时:18 学分:3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农药防治是对农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是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农药在防治有害生物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学生掌握农药的基本知识,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加工剂型、毒性、作用特点、防治对象、环境行为等。以便使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合理使用农药,充分发挥农药对农作物的保产、增产作用,尽量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本课程为交叉学科内容,以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普通病理学、普通昆虫学等为基础课,又与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田杂草学、鼠类与防治学、农药加工与管理、农药市场营销等有密切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及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介绍农药剂型及液体农药的表面张力测定、可湿性粉剂湿润性及农药pH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农药的含量、农药商品包装检验等。三、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为植物检疫和植保专业的专业课,其任务就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在农业生产中科学使用农药或在今后的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四、考核方式及办法 考核方式为考查。实验成绩评分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5个等级。 五、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实验指导教师自编教材 六、适用专业 农学专业 实验一农药主要剂型识别及液体农药表面张力测定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识别乳油、水剂、油剂、粉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颗粒剂等剂型;学习液体农药表

面张力的测定方法,了解农药的表面张力与药效的相关性。 2.实验内容或原理 实验内容:(1)剂型识别;(2)液体农药表面张力测定。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等 烧杯、吸管、主要农药剂型。 4.实验步骤 (1)观察农药入水后的性状;(2)用1ml移液管计数每1ml药液的滴数;(3)根据相关公式计算液体农药的表面张力。 5.教学方式 教师课堂讲解、示范,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6.考核要求 掌握主要剂型的辨别方法和液体农药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7.实验报告要求 根据内容,完成报告。 实验二可湿性粉剂湿润性及农药pH值测定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农药可湿性粉剂湿润性和农药pH值的测定方法,了解其对农药性能的影响。 2.实验内容或原理 可湿性粉剂湿润性和农药pH值的测定。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等 天平、表面皿、烧杯、移液管、玻棒等。 4.实验步骤 (1)标准硬水的配制;(2)水浴,称样;(3)加样,计时;(4)农药pH值测定。5.教学方式 教师课堂讲解、示范,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6.考核要求 正确评价可湿性粉剂的湿润性,测出药液的pH值。 7.实验报告要求 根据内容,完成报告。 实验三紫外光谱法测定多菌灵制剂含量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学会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农药制剂含量的方法。 2.实验内容或原理 多菌灵在盐酸溶液中生成溶于水的多菌灵盐酸盐,该化合物在281nm处有最大的吸收峰,通过测定吸光度可定量。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等 752分光光度计、容量瓶、移液管、滴管。 4.实验步骤 (1)标准样品溶液的配制;(2)试样的配制;(3)分光光度法测定。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021002 学时24 学分 1.5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是配合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内容,以病原菌的观察鉴定为主要内容,重点学习主要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特征,使学生掌握各类病原的形态特征和分类系统,并了解植物病害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下一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各类常见植物病原生物(包括菌物、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的形态特征,能够对造成植物病害的病原物进行准确鉴定,了解生产中经常发生的植物病害种类;另外,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纯化和接种等一系列实验,掌握植物病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并验证柯赫氏法则,用实践检验植物病理学的原理。 三、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主要是配合普通植物病理学的理论教学,从实践中了解农业生产中经常发生的植物病害种类和症状,认识植物致病病原的形态,致病症状表现,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学生学好其他的病理学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要求学生掌握常见重要致病原生动物界Protozoa 根肿菌门Plasmodiophoromycota 茸鞭生物界Chromist 卵菌门Oomycota 真菌界Fungi 子囊菌门Ascomycota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壶菌门Chytridiomycota 接合菌门Zygomycota 有丝分裂孢子真菌 ( Mitosporic fungi )病原真菌的形态特征;了解植物病原线虫的种类和形态特征及所造成的危害症状;学习植物病原细菌的鉴定方法和菌体及鞭毛染色方法;掌握植物病毒的接种方法和常规鉴定方法,认识常见寄生性种子植物。学习培养基的制作,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纯化,孢子萌发实验,然后进行接种实验,最终验证和深刻认识柯赫氏法则。 四、考核方式及办法 笔试,结合动手能力测试。 五、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处社。《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孙广宇,宗兆锋主编,中国农业出处社。 六、适用专业

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要求与范例

附件4: 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要求与范例 一、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编写要求 (一)前置部分: 1.实践课程名称 名称可为“×××××教学实习”或者“×××××课程设计”等,小四号、黑体字。 2.实践课程英文名称 五号字、TimesNewRoman字体加粗。 3.课程代码 标题五号、仿宋_GB2312,课程代码为阿拉伯数字,五号、字体TimesNewRoman。有多个代码的同一课程,把所有代码都列出,用逗号分隔。 4.学时数 标题五号、仿宋_GB2312,学时数为阿拉伯数字,字体TimesNewRoman。 5.学分数 标题五号、仿宋_GB2312,学分数为阿拉伯数字,字体TimesNewRoman。 6.执笔人 五号、仿宋_GB2312。 7.讨论参加人 五号、仿宋_GB2312。 8.审核人 五号、仿宋_GB2312。 (二)正文部分 (正文内容为五号、宋体,所有所列标题均为五号、黑体,1.25倍行距,段落(以每一点、每一章为一个段落)间距0.5行,手动编号,首行缩进2字符。正文所有阿拉伯数字的字体均为TimesNewRoman,若作为序号标明顺序,序号后用宋体圆点“.”。实践环节课程名称要写全称。) 1.实践性质及目的 阐述本实践环节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及教学目标。 2.组织方式 明确人员组织和时间安排集中还是分散,以及具体时间要求。 3.实践地点 校内、校外具体地点名称或实习点名称。 4.实践要求 5.实践内容 6.配套的教材或指导书 7.考核方式及办法 二、实践环节教学大纲范例 (页面设置:A4纸纵向、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厘米、页码插在页面底端外侧、页眉页脚为默认值。)

教师教学效果考核评语(共8篇)

教师教学效果考核评语(共8篇) 篇:评语之教师效果评语 教师教学效果评语 【篇1: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2003年由学校督导组对主讲张广民教授进行《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状态评估为优秀。2004年《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状态检查时,植保学院植物病理系教学委员会的同行教师经过听课检查、检查教学环节后评议综合评分为95。课程组其他3位承担的《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主讲教师课程评估也均为优秀,教学质量整体优秀。 植保学院教学委员会对《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组的整体评价如下:首先,在张广民教授的带领下,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人数稳定、团结协作、热爱该课程教学、自愿为该课程建设付出艰辛劳动的一支教学水平高、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他们能够结合课程的特点,将学科的最新发展结合学生实际引入教学,将深入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在解决生产上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过程中获得了大量农作物病害发生、发展动态及合理的控制措施等资料,并充实到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收到良好的效果,深得学生的好评。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且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断改进。理论课程讲授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的形式,在课件的制作上,力图做到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能够吸引不同层次学生听课的兴趣。同时积极开展课堂和课外讨论。每次课末有5—10分钟的互动讨论和问题解答。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思想,鼓励 兴趣信心,开阔视野。为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让学生从更多的

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并让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所有的授课教师均参与实验教学。并增加了自选性和学生设计性实验。收到良好效果。 学生的评价结果: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在学校及学院组织的多次考评中,得到一致好评。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程后,都给予“优秀”评分。每年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都要组织学生依据课程量化评估体系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的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课程评价指标内容包括:教学纪律、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统计显示,学生对课程的教学效果总体评价为优秀。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备课认真、精心负责;在授课内容及方法上,学生认为内容丰富具有前沿性;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易于理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能充分互动和沟通,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根据近三年的统计显示,学生对教学上总体是满意的,平均总分为93分以上。 【篇2:关于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材料】 关于对邢留申同志教学工作的评估报告 新密市袁庄乡初级中学邢留申同志,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任教以来一直从事语文学科教学工作,平时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任教学科具有系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教学方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本学科能释难解疑。能做到既教书育人,又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学成绩特别突出,教学效果优秀。 1、该同志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结合教育教学理论透彻理解任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讲清、深度适宜,难度适中,并且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相关学科知识,能恰当融入本学科教学之中,坚持认真备课,精心授课,耐心辅导,及时批改作业。 2、该同志具有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尤其注重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且教法灵活,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最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学时50) 一、简要说明 本课程面向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是修学微生物学后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学》、《植物病理学实验B》专业核心课等的前置课程,独立开设的实验课《植物病理学实验A》是本课程的平行课程。本课程50学时、3.5学分。 二、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传授植物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获得有关植物病害的普遍规律性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感悟到未来植物保护工作者和病理学家的社会责任和光荣使命,从而更好地主动学习和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 本课程是理论教学部分。理论教学以課堂多媒体形式,讲授植物病害原理,植物病害诊断技术,植物病原物的分类和鉴定,植物病害预测预报基本方法和植物病害控制的远离和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自主学习,系统地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四、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采用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课程成绩以课程结束的考试成绩为最终成绩。 五、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授课教材 谢联辉主编.2006.普通植物病理学(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北京:科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Agrios, G N. 2005.Plant Pathology (5th ed.).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陆家云. 2001.植物病原真菌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王金生. 2000.植物病原细菌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谢联辉. 2008. 植物病原病毒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谢联辉, 林奇英. 2011. 植物病毒学(第三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张绍升.1999.植物线虫病害诊断与治理.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Plant Pathology) 课程编号:082051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农学 先修课程:微生物学、植物学 后续课程: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 总学分:2.5学分,其中实验0.5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植物病理学是农学类各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学习这门课程是为学习栽培、育种等专业知识,为进行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打基础的。植物病理学是阐述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的学科。本课程主要分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农作物的主要病害两部分。通过这两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识别诊断主要病害,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因地制宜地制定防治措施。要求学生能将第一部分的基本原理灵活地运用到农作物病害的防治中去,掌握识别诊断植物病害以及研究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1、课堂教学:讲授病理学基本原理及主要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2、实验教学:采用实物标本和挂图等,利用显微镜等仪器及用具,在室内上实验课,直观地观察病原形态及病害症状;3、田间现场教学:让学生直接到田间,观察田间发生病害的症状,调查其发生、分布等情况;4、利用录像片、幻灯片、照片等教学以弥补上述教学方法的不足。 第一部分植物病理学的理论 第一章前言(0.5学时) 一、防治和研究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二、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和内容 三、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和分类(4.5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

第一节植物病害概念 一、植物病害形成的原因 二、植物病害概念 三、植物病害的形成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症状 一、植物病害病状类型 二、植物病害的病征类型 第三节两类植物病害 一、植物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 二、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三、植物侵染性病害 四、植物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本章重点:植物病害概念、植物病害症状类型、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发生的特点及诊断。 本章难点:植物病害概念。 第三章植物病原学(11.0学时,其中实验6.0学时) 第一节寄生现象 一、寄生性 二、致病性 第二节植物病原真菌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二、真菌的主要类群 三、真菌病害的识别诊断 第三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一、植物病原细菌 1、植物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 2、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 3、植物病原细菌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4、植物细菌病害的简易识别方法 二、植物病原菌原体 1、植物病原菌原体的一般性状 2、植物病原菌原体的主要类群 第四节植物病原线虫 一、植物病原线虫的一般性状 二、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 三、植物病原线虫所致病害的症状及线虫病害诊断 第五节寄生性种子植物

(完整版)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Plant pathology) (48学时) 一、简要说明: 《植物病理学》是为农学专业所设置的一门专业拓展性课程,其中课堂理论教学36学时,实验课教学12学时,3.0学分;课程实习0.5周,0.5学分。本大纲规定了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内容、目的要求和学时分配等。 二、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植物生产类学科专业课程。是农学专业的拓展性课程。主要着重对学生进行植物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教育。本课程包括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病原物、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病害的控制、作物病害的发生与防治6个知识模块。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具备植物病理学、农作物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的知识。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 本大纲根据课程在生物安全学科中的地位、任务和要求来制定。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大部分。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自主学习,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农作物病害的与防治的知识和植物病害识别的基本技能。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利用多媒体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等方法,实践教学采取实验室操作和田间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第三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主要参考书目: 赖传雅主编. 农业植物病理学(华南本,第二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谢联辉主编. 普通植物病理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侯明生主编. 农业植物病理学. 北京: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五、学分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3.5学分。其中: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课)48学时(3.0学分),课程实习0.5周(0.5学分)。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内容(36学时)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2学时) 1、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植物病理学的研究领域;掌握植物病害的概念、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区别;熟悉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2、讲授内容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1. 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病的研究法教学大纲

《植病研究法》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各种重要研究技术原理,培养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和动手能力,培养农业生产中植物病理学技术的实地应用能力,比较系统地形成根据研究目的进行实验设计和开展工作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养成遵循研究规范、实验室和田间工作规范以及公共和自身防护的意识和习惯。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文献查阅 了解国内外有关植物病理学的主要期刊、文摘、图书等的种类及特点。掌握查阅文献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习题要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查阅文献。 第二章植物病害调查 了解植物病害调查的种类,掌握植物病害调查和记录方法,并能进行损失估计。 习题要点:植物病害的种类与植物病原物种类的关系。 第三章植物病理学研究中主要仪器、设备工作原理和使用技术 了解植物病理学研究中常用和比较精细的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用途,初步理解和掌握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习题要点:分组去公共实验室认识这些常用仪器设备。 第四章植物病理学实验室内主要操作技术原理和安全防护 了解和掌握各种培养基制备、各种消毒和灭菌、各类器皿洗涤和保存、各种生化和分子试剂准备和保存、各种微生物菌株或分离物准备和保存、各种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等植物病理学实验室常用技术的原理和注意事项,以及在这些操作中的公共和自身安全防护。 习题要点:掌握植物病理学实验操作的一般步骤和理解原理。 第五章植物病原物主要类群及其所致病害的主要研究技术 要求了解植物病原物的分离方法,包括分离前的准备工作、分离材料的选择、组织的表面消毒以及各种典型材料的分离方法;了解植病真菌孢子萌发的测定方法,包括悬滴法、载玻片法和培养皿法和琼脂平面法。了解植物病原菌的人工接种方法和原理以及影响植物病害人工接种的因

农业有害生物及治理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有害生物及治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40 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Pests and their Management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制药工程专业必修 农学、园艺等非植保专业选修 3. 课程目的 (1)掌握农业有害生物即病、虫、草、鼠等生物等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危害重要农作物、蔬菜、果树等上的农业有害生物的种类、鉴定特征、危害特点、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调查方法及综合防治技术 (3)使学生具备识别和调查农业有害生物的技能和方法,熟悉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为以后研制新农药实践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3.学时为48 5. 建议先修课程 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农药学导论、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农业昆虫学》第三版(非植物保护专业用).袁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三版).陈利锋徐敬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 (3)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杂草学》强胜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 (1)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农业昆虫学》(北方本).仵均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2)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农业昆虫鉴定》(北方本).李照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3)《普通昆虫学》.彩万志, 庞雄飞等.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 (4)《植物病理学原理》. 宗兆锋等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年 (5)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 董金皋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6)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版).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7)农田杂草防治大全.中国农垦进出口公司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 (8)王枝荣主编. 中国农田杂草原色图谱.农业出版社,1990年 (9)《杂草学》.慕小倩、赵毓主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校内教材) .1999年 (10)Introduction to Insect. O. R. L. Metcalf.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11)Plant Pathology. Agrios, G.N. Academic Press. 2004 (12)Weed-Crop Ecology, Principles in Weed Management. Aldrich, R. T. Breton Publishers, U.S.A. 2004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教学效果评语范文2022

教师教学效果评语范文2022 【篇1: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2003年由学校督导组对主讲张广民教授进行《农业植物病理学》课 程的教学状态评估为优秀。2004年《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状态 检查时,植保学院植物病理系教学委员会的同行教师经过听课检查、检查 教学环节后评议综合评分为95。课程组其他3位承担的《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主讲教师课程评估也均为优秀,教学质量整体优秀。 植保学院教学委员会对《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组的整体评价如 下:首先,在张广民教授的带领下,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人数稳定、团结协作、热爱该课程教学、自愿为该课程建设付出艰辛劳动的一支 教学水平高、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且注重教学方法与 手段的不断改进。理论课程讲授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的形式,在课件的制 作上,力图做到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能够吸引不同层次学生听课的兴趣。同时积极开展课堂和课外讨论。每次课末有5—10分钟的互动讨论和问题 解答。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思想,鼓励 兴趣信心,开阔视野。为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让学生从更多的教师 那里获取知识;并让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所有的授课教师均参与实验 教学。并增加了自选性和学生设计性实验。收到良好效果。 学生的评价结果: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在学校及学院组织的多次考评中,得到一致 好评。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程后,都给予“优秀”评分。每年山东农业大学

植保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都要组织学生依据课程量化评估体系对《农业 植物病理学》的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课程评价指标内容包括:教学纪律、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统计显示,学生对课程的教学效 果总体评价为优秀。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备课认真、精心负责;在授 课内容及方法上,学生认为内容丰富具有前沿性;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 手段,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易于理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能充分 互动和沟通,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根据近三年的统计显示,学生 对教学上总体是满意的,平均总分为93分以上。 【篇2:关于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材料】 关于对邢留申同志教学工作的评估报告 新密市袁庄乡初级中学邢留申同志,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任 教以来一直从事语文学科教学工作,平时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任教 学科具有系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原 理和教学方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本学科能释难解疑。能做到既教书育人,又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学成绩特别突出,教学效果优秀。 1、该同志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结合教育教学理论透彻理解任教学 科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讲清、深度适宜,难度适中, 并且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相关学科知识,能恰当融入本学科教学之中,坚持认真备课,精心授课,耐心辅导,及时批改作业。 2、该同志具有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尤其注重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且教法灵活,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最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 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该教师语言生动,板书设计合理、新颖,注意充分发挥语文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考试平台建设的探讨

《普通植物病理学》考试平台建设的探讨 作者:刘淑艳欧师琪李玉彭占武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33期 【摘要】《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和植物检疫专业的开设的第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文章从建立植物病理学考试平台的必要性、研究现状以及平台建设方案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植物病理学试题库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植物病理学;试题库;教学改革;建设方案 一、建立《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的重要意义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和植物检疫专业本科生的开设的第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诊断及防治》等专业课程的必备先修课。同时还是本专业学生考研的必考课程,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牢固掌握本门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准确掌握各类植物病原物的形态特征和分类鉴定方法,了解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病害诊断和防治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实践技能训练。为实现这些教学目的,除了加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外,还应建立一个符合课程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现状考试方法。 考试是考察教学成果的必要手段,试题是一种准确、科学、客观地检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它在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激发学生创造力,调整教学策略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目前本门课程的命题基本是主讲老师手工出卷,试题的主观性强,客观性不足,因而考试结果很难真实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学习能力情况。因此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设一个全面反应教学内容、真实反应学生学习现状的试平台就成为本门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二、《普通植物病理学》考试平台建设现状 虽然《普通植物病理学》在全国所有农业院校均有开设,但目前未见有考试平台方面的建设,所见到的只是大量试题的堆积而成试题库,其中有的是按章出的题目,有的是几套试卷的整合。而且多是以个人手工出题为主要方式,这样的题库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进度等要求进行调整。同时这样的题库还缺乏开放性,学生在考试前是不可能见到题的,也不能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三、考试平台建设方案 (一)考试大纲的制定

农产品采后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产品采后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农产品采后病理学(Agriculturial Product Post-harvest Pathology) 课程代码:131030173 课程类别:拓展教育 学时/学分:26/1.5(其中理论20学时,实验6学时) 需预修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 适用专业: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方向)专业的本科教学 课程简介 农产品采后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主要讨论水果、蔬菜及粮食产品采收之后发生病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病害发生的普遍规律及病害防治的普遍原理和方法的生物学科。其开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水果、蔬菜及粮食产品采后病害的症状、发生原因和一般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原理,掌握果蔬产品采后保鲜、防腐的一般原理和技术,从而减少采后病害造成的损失。 该课程为植物保护专业方向的限定选修课,是植物病理学的分支学科,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拓展知识面,为以后植物保护实践工作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理论、知识目标:本课程主要包括农产品采后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即采后病害、贮运病害的本质、诊断原理、病原学原理、病害的侵染循环,侵染过程原理、病害防治原理等总论部分内容,以及本地区常见水果、蔬菜及储量主要采后病害或霉变及其防治等各论部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水果、蔬菜主要采后病害及储量霉变发生原因、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实际问题解决分析能力,认识农产品采后病害防治的重要意义。 3.达成目标:本课程主要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第4和5条相对应。熟悉农产品采后病害及其防治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开展主要农产品常见的病害的识别、诊断及指导防治工作。能紧密结合生产中的一些病害问题开展研究,并将相关知识和研究果应用于生产实践,能够承担相关病害防治推广工作。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农产品采后病害定义、病因及特点(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课程介绍(研究内容,对象,特点,学习方法); 2.农产品采后病害的基本概念、病害发生原因及病害形成特点。 教学要求: 掌握农产品采后病害的定义、病害发生的原因及病害的发生特点,认识农产品采后病害防治的重要意义。 本章重点、难点:采后病害的概念及其发生特点;如何正确分析采后病害的病因。 第二章病原菌的侵染特点与果蔬采后生理变化(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药械与施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药械与施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药械与施药技术(Pesticid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课程代码:231080036 课程类别:拓展教育 学时/学分:26/1.5(其中理论20学时,实验6学时) 需预修课程:植物化学保护、农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昆虫学 适用专业:植物保护、森林保护、草原保护以及农学、园艺专业等相关专业的本科教学。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典型的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并以提高农药利用率的施药技术为主线,按不同作物机械化化学植保过程来讲解植保机械主要工作部件、农药雾化与喷雾方法、农药雾滴的沉积与飘失。在内容选择和讲述方法方面注重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以植保机械的基本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和施药技术方法为重点。通过学习本课程,高等农业院校农药学、植保、农学、园艺专业学生可以掌握规范合理的农药施用方法,并根据田间实际需求选择更加高效的植保机械。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理论、知识目标:掌握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动力机械和植保机械的主要品种及工作原理;理解雾滴运动特性对农药施药效果的影响。掌握雾滴覆盖率和沉积量的相关知识和测试方法;熟悉基本的田间植保机械和施药方法试验内容,具备独立设计试验及处理分析试验结果的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测试和分析植保机械施药质量、分析田间施药雾滴运动特性的能力。 3.达成目标:本课程对应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协作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各类植保机械的工作原理,能根据不同的作业环境选择合适的药械,能够独立设计施药质量测试试验。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以及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及任务,现代植保机械的特点,掌握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教学要求: 1.了解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安排; 2.掌握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的学科范畴、定义; 3.了解植保机械的发展简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4.了解植保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克服的办法; 5.介绍怎样学好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参考书目和文献。 本章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学习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的兴趣。 2.使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整体印象。 3.植保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4.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动力机械(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031310 课程名称:植物病理学/Plant pathology 学时:64学时(理论48,实验16) 学分:2.5学分 适用专业:农学开课学期: 6 开課部门:生命科学院 先修课程:作物栽培学、微生物学、农业生态学、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等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徐雍皋、徐敬友主编,《农业植物病理学》,江苏科技出版社 2010年 谢联辉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的各种生物及非生物因子及其引起病害的机制、病原物与寄主相互关系、控制病害发生、减轻发病程度及造成损失的一门学科。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开设《植物病理学》课程是为了让本科农学专业的学生对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极其防治原理和方法,能比较系统地进行学习和实践,了解和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生产应用。,学习《植物病理学》,加深对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更要密切地结合生产发展需要,完善病害的治理对策,提高现有的防治水平,开辟防治病害的新途径。 理论讲授与实验相结合,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生态条件差异很大,植物病害种类及发生规律在不同地区也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上,对作物主要病害的选择及取材侧重于本省和长江中下游,兼顾南北地区;内容上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教学力求反映植物病理学科的科学性、先进性及实用性。注重实验和实践教学。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 1.基本内容 a.植物病害的定义 b.植物病害的症状‘ c.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植物症状特点,让学生能分清症状类型,区别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3.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植物病害的定义范畴,五大类症状特点,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4.教学建议:正确理解概念 第二章植物病原学 1.基本内容 a.病原物的基本概念 b.植物病原真菌 c.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d.植物病原病毒 e.植物病原线虫 f.寄生性种子植物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引起植物病害的各种生物即病原物种类、类群,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 3、教学重点及难点: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是为了配合本课程理论教学,帮助学生巩固理论课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而设计的。实验课教学按照理论课教学的进度进行安排,在时间上与理论课程教学同步进行。通过实验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80-100个病原生物属的分类地位和鉴别特征,培养学生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本实验目的:学习描述和记载植物病害症状的方法,掌握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特点以及了解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本实验教学要求:观察室内蜡叶和浸渍标本陈列、课内或课后进行校园植物病害实际观察,掌握病害病征和病状类型,学会用专业语言描述植物病害的症状。 本实验的重点、难点:病害和虫害的区分;病征和病状的区分。 实验二:真菌一般形态观察和临时玻片制作 本实验目的:学习和认识真菌的一般形态,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及其变态,认识真菌的子实体、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产生的各种类型孢子。学习和掌握植物病害标本徒手切片和临时玻片制作的技能。 本实验教学要求:观察玻片,或通过提供病原物的培养物、植物病害标本材料,学生自己制片,掌握各种类型孢子特征。掌握徒手切片和临时制片技术。 本实验的重点、难点:真菌形态正确识别;徒手切片和制片技术。 实验三:鞭毛菌亚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本实验目的:学习和了解鞭毛菌亚门主要类群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重要属的鉴别特征及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本实验教学要求:观察永久玻片或临时制片,掌握重要属的分类鉴定特征。 本实验的重点、难点:从进化上了解鞭毛菌亚门重要属的特征;霜霉目真菌的分类特征。实验四:接合菌亚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本实验目的:学习和了解接合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类群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和重要属的

《植物检疫学(植保)》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检疫学(植保)》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21 英文名称:Plant Quarantin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植物保护专业选修 3.课程目的 (1)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植物检疫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熟悉相关检疫法规的规定、植物检疫的主要内容及检疫程序,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掌握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的理论、方法和程序;同时熟悉主要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分布状况、传播方式,做到能够依照植物检疫的原则,运用基本原理,针对某种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传播特点,提出相应的检疫对策。 (2)通过实验实践,使学生熟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鉴别和检验方法,掌握常用的检疫检验技术与检疫除害处理技术,具备一定的开展植物检疫科研工作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植检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2.5.学时为48 5. 建议先修课程 植物学、微生物学、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等。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检疫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3年 参考书目: (1)植物检疫学.朱西儒、徐志宏、陈枝楠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2)植物检疫学.商鸿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 (3)动植物检疫学概论(第一版).李志红等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 (4)植物害虫检疫学. 杨长举、张宏宇主编. 中国科学出版社.2005年 (5)植物病害检疫学. 洪霓、高必达主编. 中国科学出版社.2005年 (6)植物检疫害虫手册(第一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 (7)植物检疫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版).王春林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第一版).农业出版社.1991年 (9)植物有害生物检疫熏蒸技术.徐国淦,徐京辉编著。农业出版社.1988年 (10)动植物检疫法规教程.王国平主编.中国科学出版社.2006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课操作、观看录像、检疫现场调查等方法相结合 (2)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与平时考查相结合 成绩评定: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 (General Plant Protection)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4194717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农学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学分:3.5 总学时:72 其中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32 先修课程:植物学、作物栽培学、微生物学 后续课程:作物育种学 课程简介:植物保护通论是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的课程,其内容包括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昆虫学两门课程。植物病理学主要介绍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稻、麦、棉主要病害的识别,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农业昆虫学主要介绍昆虫外部形态、昆虫生物学、昆虫生态学和害虫综合防治原理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主要地下害虫、小麦害虫、水稻害虫和棉花害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本课程可为作物健康栽培和植物抗病虫育种等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以理论授课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结合黑板板书。实验主要以田间实际观察和室内镜检实物标本为主。 选用教材: [1]洪晓月, 丁锦华. 农业昆虫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二版). 2007. [2]陈利锋, 徐敬友. 农业植物病理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第四版). 2015. 必读书目: [1]韩召军. 植物保护学通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选读书目: [1]彩万志, 等. 普通昆虫学[M].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2]许志刚.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4版)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3]侯明生, 黄俊斌. 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理论,掌握病虫害种类和基本识别特征。同时要求学生认识植物保护在农业高产、稳产、优质栽培中的重要作用和有害生物治理的理论体系,能用经济学观点、生态学观点、环保观点分析每一项综防措施。通过“植物保护通论”的学习,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72学时,其中讲授学时:40学时;实验学时:32学时

初中语文教学效果评语(多篇)

初中语文教学效果评语(多篇) 第1篇:评语之教学效果评语 教学效果评语 【篇1:教学实践评语】 教学实践表评语:教研室组评语: 该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刻苦钻研,虚心请教,积极施行新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备课认真,态度负责,其助教工作受到学生的支持与称赞。总体上,较好地完成了教学实践任务。 导师评语: 该生对待教学实践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听课认真,备课仔细,能够积极查阅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对于分配的教学任务表现出高度热忱,讲课思想性科学性正确,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准确,组织教学能力较强,教学效果好;并能兼顾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上不断进步。教学实践工作中,表现优秀。 学术讲座考核表评语: 导师评语: 该同学在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期间,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在自我刻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参与各项实践环节。特别是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与专题讨论会,认真听取学术报告,勤做笔记,大胆提问,并能够结合自身学习,与教授专家交流心得体会,积累了大量专业知识,拓宽个人眼界。总体上,该生比较高的达到了研究生学术讲座考核的要求。 【篇2:大学教师教学评价意见范文】 大学教学评价意见范文 1、教师通过对课本的独到深入的讲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能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目的十分明确,教师具有极高的专业技能。授课方式新颖别致,激起同学们的兴趣,教师很注

重互动,课堂学习氛围轻松愉快,真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要求。 2、老师在授课中,内容深且广,涵盖面广,能联系古今,结合时代背景,在充分了解诗人,词人等古人的人生经历的同时更好地使学生们理解古文学作品的内涵与意蕴,同时在学习中使学生陶冶情操,增加了素养。教学效果显著,合同学们在学好古代文学专业课的同时,增加了人文素质,提高了文学品味,加强自身修养,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增长了知识。 4、教师教学在书面浅显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教学的知识的深度及广度,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并且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的知识渊博,因此讲授的很有深度,并且在书本知识上也有所扩展。课上教师很注意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增强了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5、教师课堂上的整体教学效果非常好,教师在教学方面极认真负责,教师的基本知识技能过硬,因此,课上所达到的效果是很好的,指导具有针对性,使同学更容易获得提高。课上教师很注意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尤其是赵老师互动的效果很好,语言也很生动、形象。得到同学们的喜爱,教师并未忽视同学们的自己动手的锻炼、课堂互动效果极好。 6、教师上课认真负责,专业基础极技能高深,非常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老师常常告诫学生,书法要从心开始,勤于练习。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上课语言幽默,互动适当,演示精准精彩。学生上课出勤率高,教学效果极其明显。 7、教师能以饱满的精神为学生讲每一堂课。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所讲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所讲知识的一点,拓宽到一连串的多个知识点,并能从广度中求深度,用提问题的方示,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形成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这样的教学,无论在知识面的拓展上,还是在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上,都能有效地使学生接授并掌握所学和知识。 8、教师通过对文章的独到深入的讲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知识系统深入,并能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目的十分明确,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立意新颖,能够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并与学生有较多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学习兴趣。 9、课堂氛围轻松活跃,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课程设置合理,深浅知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