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1.1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糖类在以前叫做碳水化合物,曾经用一个通式来表示:C n(H2O)m;因为在最初发现的糖类都是有C、H、O三种元素组成,并且分子中的H原子和O原子的个数比恰好是2:1,当时就误认为糖是由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现在还一直在沿用这种叫法。

注意:1)通式并不反映结构:H和O 并不是以结合成水的形式存在的。

2)并不是所有糖都符合此通式,如:鼠李糖C6H12O5 。

3)符合此通式的化合物并不都是糖,如:甲醛(HCHO)、乙酸(CH3COOH)、乳酸等。

糖类物质:是多羟基(2个或以上)的醛类(aldehyde)或酮类(Ketone)化合物,在水解后能变成以上两者之一的有机化合物。在化学上,由于其由碳、氢、氧元素构成,在化学式的表现上类似于“碳”与“水”聚合,故又称之为碳水化合物。

一、糖的分类

糖类物质是多羟基醛或酮,据此可分为醛糖(aldose)和酮糖(ketose)。

糖还可根据碳原子数分为丙糖(triose),丁糖(terose),戊糖(pentose)、己糖(hexose)。最简单的糖类就是丙糖(甘油醛和二羟丙酮)

糖还可根据结构单元数目多少分为

●单糖(monosaccharide):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如:葡萄糖、果糖

●寡糖(disaccharide):2-6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以双糖(即二糖)最为普遍,意义也较大。

◆二糖:能水解生成两个单糖分子的糖类。如:蔗糖、麦芽糖。

●多糖(polysaccharide):水解为多个单糖分子的糖类。

◆均一性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半纤维素、几丁质(壳多糖)

◆不均一性多糖:糖胺多糖类(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

●结合糖(复合糖,糖缀合物,glycoconjugate):糖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核苷酸等。

●糖的衍生物:糖醇、糖酸、糖胺、糖苷eshiwei其化学式为C6H12O6。

★分类标准:据糖类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

★葡萄糖、果糖的化学式都是C6H12O6、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蔗糖、麦芽糖的化学式都是C12H22O11,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淀粉、纤维素的化学式都是(C6H10O5)n,它们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二、糖的物理性质

1C6H12O6,葡萄糖为己醛糖,果糖为己酮糖

(1)葡萄糖是一种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是最重要、最简单的单糖。

●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用途:生物培养基。金属还原剂。滴定硼酸的络合物形成剂。微量分析。测定全血葡萄糖。可直接被人体

吸收。

(2)果糖:一种最为常见的己酮糖。纯净的果糖为无色晶体,熔点为103~105℃,它不易结晶,通常为黏稠性液体,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果糖是最甜的单糖。以游离状态大量存在于蜂蜜、水果的浆汁中。

●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果糖CH2OH(CHOH)3(C=O)CH2OH

●果糖和葡萄糖结合构成日常食用的蔗糖。

2、蔗糖和麦芽糖:C12H22O11,

蔗糖是无色晶体,溶于水,是重要的甜味食物。是一种二糖。日常生活中的白糖、红糖、冰糖等都是蔗糖。甘蔗、甜菜中含量最高。由葡萄糖和果糖通过异头体羟基缩合而形成的非还原性二糖。

麦芽糖是两个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键连接构成的二糖。为淀粉经β淀粉酶作用下得到的产物。白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水,有甜味(不及蔗糖)(与蔗糖同分异构)

3、淀粉和纤维素:(C6H10O5)n

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没有甜味,是一种白色粉末,

不溶于冷水,但在热水中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中,一部分悬浮在水里,长时间或高温可产生糊化。

纤维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它是白色,无色无味的物质,是一

种多糖,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食物,但在人体内不可或缺,如:能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助于食物和废物的排泄……。 三、糖的化学性质 1、葡萄糖化学性质:

(1)葡萄糖具有还原性,是一种多羟基醛,-C(=O)-H 是醛基,葡萄糖的还原性是其中的醛基具有还原性。

葡萄糖和银氨溶液的银镜反应:加热还原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所以也叫银镜反应。 CH 2OH(CHOH)4CHO+2Ag(NH 3)2OH→(水浴加热)CH 2OH(CHOH)4COONH 4(葡萄糖酸铵)+2Ag↓+3NH 3↑+H 2O (2)分子中有多个羟基,能与酸发生酯化反应

(3)葡萄糖在生物体内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C 6H 12O 6(s )+6O 2(g )→6CO 2(g )+6H 2O (l ) (4)葡萄糖能用淀粉在酶或硫酸的催化作用下水解反应制得 (5)植物光合作用:6CO 2+6H 2O=C 6H 12O 6+6O 2 葡萄糖的检验:

CH 2OH(CHOH)4CHO+2Ag(NH 3)2OH→(水浴加热)CH 2OH(CHOH)4COONH 4+2Ag↓+3NH 3↑+H 2O

注意事项:①试管内壁必须洁净;②银氨溶液随用随配不可久置;③水浴加热,不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④乙醛用

量不宜太多,一般加3滴;⑤银镜可用稀HNO 3浸泡洗涤除去;

2、果糖的化学性质

果糖无醛基而具活性酮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氧化产物为羟基乙酸和三羟基丁酸。与石灰水可形成果糖钙沉淀,但通入二氧化碳又可复出果糖。 果糖的检验:

原理:果糖是典型的还原性糖,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酮基) 方法:1.果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砖红色沉淀

2.果糖+银氨溶液(碱性环境、水浴加热)→银镜反应

3、蔗糖和麦芽糖的化学性质

(1)蔗糖和麦芽糖的水解:C 12H 22O 11(蔗糖)+H 2O →(酶)C 6H 12O 6(葡萄糖)+C 6H 12O 6(果糖)

C 12H 22O 11(麦芽糖)+H 2O →(酶)2C 6H 12O 6(葡萄糖)

(2)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因为其无醛基,无还原性。 4、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

(1)淀粉的水解:它能水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过程可表示为

(C 6H 10O 5)n (淀粉)→(C 6H 10O 5)m (糊精)→C 12H 22O 11(麦芽糖)→C 6H 12O 6(葡萄糖)

也可以在酸催化作用下逐步水解,最终转化为葡萄糖:

(C 6H 10O 5)n (纤维素)+ nH 2O ????

→酶或浓硫酸

nC 6H 12O 6(葡萄糖) ● 淀粉 稀硫酸 淀粉水解液 新制Cu(OH)2悬浊液 检验淀粉是否水解 ● 淀粉 稀硫酸 淀粉水解液 碘水 检验淀粉是否水解 (2)纤维素的水解:纤维素在酶或浓硫酸催化下发生水解:

(C 6H 10O 5)n (纤维素)+ nH 2O ????→酶或浓硫酸

nC 6H 12O 6(葡萄糖) 有多元醇和醛的性质

1.2 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一、油脂的含义及其成分

1、油脂的含义: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类物质。

●油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脂肪是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在室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植物油),呈固态的称为脂肪(动物脂肪),二者合称为油脂。

●油脂均为混合物,无固定的熔沸点。天然油脂为混甘油酯,属于混合物。

油脂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结构如右图。R表示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

单甘油酯:R1、R2、R3相同的甘油酯,称为单甘油酯。

混甘油酯:R1、R2、R3不同的甘油酯叫混甘油酯。

2、油脂的成分:

油脂中的碳链含碳碳双键时(即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主要是低沸点的植物油;

碳链为碳碳单键时(即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主要是高沸点的动物脂肪。

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程度,直接影响油脂的熔点,油脂分子烃基里所含的不

饱和键越多,熔点越低,反之,饱和键越多,熔点越高(动物油呈固态)

二、油脂的性质

1、物理性质: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黏度大,有油腻感。熔点较

低,且随着碳原子个数增多熔点增高;不饱和度加大,熔点降低。

2、化学性质:

水解反应:根据结构特点,油脂兼有酯类和不饱和烃类物质的性质。油脂在酸性环境和碱性环境都能水解,在酸性环境中的水解是可逆的(人体内油脂主要在小肠中被消化吸收,消化过程实质上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在碱性环境中的水解由于生成的高级脂肪酸可以继续和碱反应,故不可逆,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又叫皂化反应:

+ 3NaOH→高级脂肪酸钠(肥皂)+丙三醇(甘油)

3、常见高级脂肪酸:硬脂酸C17H35COOH、软脂酸C15H31COOH、油酸C17H33COOH

4、脂肪酸在人体内的四大主要功能:供给人体热量、储存能量、合成人体所需物质的原料、必需脂肪酸在体内有多种生理功能。油脂是人类的主要营养物质和主要食物之一,也是重要工业原料。

【训练】——判断正误:

1、单甘油酯是纯净物,混甘油酯是混合物。(×)

2、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3、油脂都不能使溴水退色(×)

4、食用油属于酯类,石蜡油属于烃类(√)

5、精制的牛油是纯净物(×)

1、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不属于酯类的是()。A.菜籽油 B.胶棉 C.硝化甘油 D.酚醛树脂

2、取少量某有机物分别进行如下实验,结果是①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②与水混合静置后分层;③加入滴

有酚酞试液的强碱共热后酚酞变无色。此有机物是()。A.乙酸钠 B.油酸甘油酯C.乙酸乙酯D.甲苯

3、某种混甘油酯酸性水解后得到硬脂酸、软脂酸、油酸和甘油,此混合甘油酯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4、某天然油脂10g,需1.8gNaOH才能完全皂化,又知该油脂1Kg进行催化氧化加氢,耗氢气12g才能完全硬化。

1.3

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组成和存在

1、组成元素:C、H、O、N,少量S、微量P、Fe、Zn等,相对分子量几万~几十万,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存在于动物的肌肉、毛发、蹄角、血液、激素、抗体、乳汁、酶等

2、组成物质: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石,是蛋白质结构的基本单元;多肽。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链构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存在氨基和羧基,具有两性。

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催化作用特点:催化条件的温和性、催化效率的高效性、催化功能的专一性。

二、氨基酸

蛋白质的结构很复杂,在酶或酸、碱作用下,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下图。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氨基具有碱性,羧基具有酸性。因此,氨基酸与酸和碱都能反应生成盐,具有两性。

1、常见的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甘氨酸(α—氨基乙酸):H2N—CH2—COOH NH2-CH2-COOH

丙氨酸(α—氨基丙酸):CH3CH(NH2)COOH

谷氨酸(α—氨基戊二酸):

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α—氨基酸。其通式为

2、肽及肽链:

●一个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中的羧基之间缩去水分子后生成的产物叫二肽,含有的官能

团叫做肽键。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消去水分子形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为多肽,多肽多呈现链状,称为肽链。

3、多肽和蛋白质的区别:

●多肽与蛋白质没有严格界限(空间结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将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0称为多肽。

●蛋白质水解得到多肽,进一步水解,最后得到氨基酸。

●在一定条件下,α-氨基酸发生缩聚反应,通过肽键形成蛋白质。

“—CO—NH—”叫肽键;

● 氨基酸、二肽、多肽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

缩合缩合缩合水解

水解

水解

氨基酸二肽多肽蛋白质 4、人体必需氨基酸: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部分在人体内可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

丙氨酸、蛋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和赖氨酸等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摄入,被称为必需氨基酸。记忆口诀:意(异亮氨酸)甲(甲硫氨酸即蛋氨酸)输(苏氨酸),本(苯丙氨酸)赖(赖氨酸)鞋(缬氨酸)色(色氨酸)亮(亮氨酸)。

三、蛋白质的性质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链构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存在氨基和羧基,具有两性。有的蛋白质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

1、蛋白质水解成为氨基酸

2、盐析:加入某些浓的无机盐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凝聚而从蛋白质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称之为盐析。析出的蛋

白质仍然可以溶于水,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性质。 ● 盐析是一个可逆的物理过程; ● 盐析可以用于分离和提纯蛋白质

3、变性:蛋白质受热到一定温度就会发生不可逆的凝固,凝固后不能溶于水,这种变化称之为变性。

● 变性是化学变化,不可逆过程

●变性后的蛋白质失去了生理活性。

●变性可用于高温消毒灭菌、重金属中毒(使蛋白质凝固)

●造成蛋白质变性的因素:

?物理因素包括:加热、加压、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X射线、超声波等:

?化学因素包括:强酸、强碱;铅、铜、汞等重金属盐;三氯乙酸、乙醇、丙酮等。

4、颜色反应(化学变化):

浓硝酸与蛋白质反应,可以使蛋白质变黄。这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是蛋白质的特征反应之一。

5、蛋白质燃烧:燃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常用作蛋白质的检验

氨基酸

1.4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一、维生素

1、维生素的概念:

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在天然食物中含量极少。

2、维生素的分类:

习惯上按照不同的溶解性,把它们分为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D、E、K)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B族)脂溶性:VA、VD、VE、VK加油炒熟,排泄率低,摄入过多会中毒。

水溶性:VB、VC 宜生吃,凉拌,排泄率高,多吃也不中毒。

3、维生素的性质(VC):

●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晶体,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化学式为C6H8O6,俗名:抗坏血酸。

●维生素C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碳碳双键,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有较强的还原性。

●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中,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补充。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

●维生素C的化学特性是容易失去电子,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在水中或受热时很溶液被氧化,在碱性溶液

中更容易被氧化。因此,生吃新鲜蔬菜比熟吃时维生素C损失小。

●缺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

●维C的还原性检验:维C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维C还能使I2、Fe3+、淀粉溶液褪色

人体的必需元素种,常量元素种、微量元素种

二、微量元素

1、动物体内的生命元素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人体微量元素含量极少,质量不到体重的万分之一。

2、常量元素是指含量在0.01%以上的元素,如C、H、O等共11种;

3、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如Fe、I、Se等共16种。

4、碘: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

●碘在人体内的含量仅约为30mg,其中一半集中在甲状腺内,其余则分布在其他组织。

●可多吃海带、海鱼、紫菜来补充;也可吃加碘食盐(含有KIO3),但在食用时要注意:存放时密封、防

潮、防晒,菜出锅时再放以防分解;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智力发育;碘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5、铁:

在人体中的含量约为4-5g,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最多的一种。

●人体内的含铁化合物主要分为两类,即功能性铁和储存性铁,它们一起参与O2的运输。

●缺铁会贫血,可通过铁强化酱油补充,这主要是因为酱油可以促进铁吸收,且具有广泛的群众食用基础,

另外,人们对酱油的日摄入量稳定在相对合理的数值范围内

6、人体所需元素是否越多越好?

、烟酸、烟酰胺、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2.1 合理选择饮食

一、认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1、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人体体重的2/3,其主要作用是良好溶剂,反应介质和反应物,调节体温。

二、食物的酸碱性

2、食物酸碱性与化学上的溶液酸碱性不同,是指食物的成酸性或成碱性,按食物在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的性质来

分类。如,由C、N、S、P等元素组成的蛋白质,在体内经消化吸收后,最后氧化成对应的酸:C变成碳酸,N变成尿酸,S变成硫酸,P变成磷酸,这些最终产物是酸,使体液呈弱酸性。又如某些蔬菜、水果多含K、Na、Ca、Mg等盐类,在人体内代谢后生成碱,使体液呈弱碱性。而人体血液的pH总保持碱性环境(7.35-7.45)。

三、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3、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和味,或补充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失去的营养成分以及防止食物变质等,而

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化学合成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一般可以不是食物,也不一定有营养价值,但必须符合上述定义的概念,即不影响食品的营养

价值,且具有防止食品腐料变质、增强食品感官性状或提高食品质量的作用。

● 食品添加剂一般不能单独作为食品食用,且使用量很少并且有严格的控制。 4、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为着色剂、防腐剂、调味剂、营养添加剂。

● 着色剂主要包括:胡萝卜素、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 ● 早期采用的防腐剂主要是食盐、食醋、糖等,

● 现在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钠、硝酸盐、亚硝酸盐、二氧化硫。 ● 调味剂主要有:食盐、食醋、味精。 ● 营养强化剂:加碘食盐、铁强化酱油

5、食品中加入营养强化剂是为了补充食品中缺乏的营养成分或微量元素 思考与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食品添加剂就是为增强食品的营养而加入的物质

B .只有不法商贩才使用食品添加剂

C .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纯天然食品最安全

D .在限量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E .味精是食品添加剂,而碘盐中的“碘”不是添加剂

2、在一些建筑工地的食堂中,常发生将工业用盐当作食用盐而引起中毒的现象。该盐的化学式为 A .MgCl 2 B .KCl C .NaNO 2 D .MgSO 4

2O 2.2 正确使用药物

一、人工合成药物

1、人工合成药物主要有解热镇痛药、抗生素和抗酸药等

2、阿司匹林:

● 是人们熟知的治感冒药,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其化学名是乙酰水杨酸,

或2-(乙酰氧基)苯甲酸 ● 分子式:C 9H 8O 4,

● 是第一个重要的人工合成药物,结构式为右图,或

● 阿司匹林是一种有机酸,白色晶体,难溶于水, ● 具有羧基(-COOH )(有酸的通性)和酯基(-COO )(可以在无机酸或碱的催化并水浴条件下,水解,

生成水杨酸和乙酸,生成的水杨酸结构中有游离的酚羟基,因此可以发生颜色反应)和一个苯环(酚的性质)。

● 以水杨酸为原料,与乙酸酐反应制备阿司匹林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水杨酸 乙酸酐 乙酰水杨酸 乙酸

阿司匹林的结构式

● 阿司匹林与氢氧化钠中和制得的盐,称为可溶性阿司匹林,易溶于水,其疗效更好,制备的化学反应方程

式:

● 阿司匹林水解生成水杨酸和乙酸:

C 9H 8O 4+H 2O=C 7H 6O 3+CH 3COOH

● 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会有不良反应如水杨酸反应(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耳鸣)、胃肠道反应(上

腹不适、恶心、胃粘膜出血),水杨酸反应是中毒的表现,应立即停药并静脉滴注NaHCO 3溶液 ● 水杨酸不能发生的反应有:(C E )

A.加成反应

B.酯化反应

C.消去反应

D.缩聚反应

E.加聚反应

F.氧化反应

G.中和反应

H.颜色反应 J.置换反应

3、青霉素:

● 是重要的抗生素即消炎药,有阻止多种细菌生长的优异功能,适于医治因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引起的血毒

症;在使用之前要进行皮肤敏感性试验(简称“皮试”),以防止过敏反应

的发生。

● 青霉素在体内水解,得到青霉氨基酸,其结构图如右图。

● 青霉素是一类弱酸性物质,用的较多的是青霉素G 的钠盐,俗名盘尼西林,是一种广谱抗生素。 4、抗酸药:

● 作用是中和胃酸(少量盐酸),缓解胃部不适,其主要成分时能中和盐酸的化学物质,如,氢氧化铝、碳

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镁、碳酸钙等。 ● 它们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为:★务必记出

HCl + Na 2CO 3 =NaCl + NaHCO 3 (或2HCl + Na 2CO 3 =2NaCl + CO 2 + H 2O ) HCl + NaHCO 3 =NaCl + CO 2 + H 2O 2HCl + MgCO 3 =MgCl 2 + CO 2 + H 2O Al(OH)3 + 3HCl =AICl 3 + 3H 2O Mg(OH)2 + 2HCl = MgCl 2 + H 2O

二、天然药物

1、天然药物:麻黄碱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但服用麻黄碱有时会出现中枢兴奋所导致的不安、失眠等,晚间服用最好同服镇静催眠药以防止失眠,运动员不能服用麻黄碱。

认识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需经过医生处方才能从药房或药店得到、并要在医生监控或指导下使用的药物,为处方药,符号R 表示,符号OTC 为非处方药,指不需要持有医生处方就可以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物。 思考与练习

1、抗酸药中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得物质是 (B )

A .CaCO 3

B .Al(OH)3

C .Mg(OH)2

D .NaHCO 3 2、对于胃溃疡较重的病人,不适合使用的抑酸剂是 (C )

A .Mg(OH)2

B .Al(OH)3

C .NaHCO 3

D .MgCO 3 E. Na 3C 6H 5O 7?2H 2O (柠檬酸钠)

NaHCO 3和胃液里HCl 反应会生成C 2O ,胃溃疡较重的病人胃壁较薄,生成太多C 2O 会导致胃穿孔。

氧化钠可与酸反应,但由于其活泼性很大,与水就可以反应生成强碱而腐蚀皮肤或消化道系统。所以无法服用。 3、青霉氨基酸的结构简式为:

它不能发生的反应是(D )

有酸和酯的性质:能与碱中和、水解,与醇酯化,不易溶于水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天然药物

治疗支气管哮喘、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

会由于中枢神经兴奋会失眠、不安,可作兴奋剂

表示处方药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3.1 合金

一、认识合金

1、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合金的物理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与各成分的金属相比,合金比纯金属硬度更大、更坚固。

(2)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都低。(合金是混合物,但与其它的混合物不同,合金有固定的熔、沸点),因为,原子之间吸引力减弱。

(3)一般来说,合金的性质并不是各成分的性质的总和,合金比它的成分金属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的、化学的和机械的性能。

(4)合金的性能可以通过所填加的合金元素的种类、合金和生成合金的条件来加以调节。(如生铁的熔点比纯铁的低)

二、使用合金

●常使用的合金有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和新型合金。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的两种铁碳合金。

1、铁合金:根据含碳量的不同,铁的合金分为生铁和钢。

●生铁含碳量在2%~4%,还含有硅、锰及少量硫、磷等杂质,机械性能硬而脆,易断裂,可铸不可锻;

●钢中含碳量一般在0.03%~2%之间,其它杂质含量也比生铁少,基本上不含硫和磷。机械性能比生铁优

良,硬而韧,有弹性,延展性好,可铸可锻,易加工。

2、钢:一般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根据含碳量不同,前者可以分为高碳钢、中碳钢和低碳钢。

●含碳量高,硬度大,韧性差、延展性差,含碳量低,硬度小,韧性好、延展性好。后者最常见的一种是不

锈钢,其合金元素主要是Cr和Ni,它在大气中比较稳定,不容易生锈,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但不锈钢的不锈是相对的,在海水中会被腐蚀。

3、铝合金

●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纯铝硬度和强度较小,不适于制造机器零件,制成铝合金可改善性能。

常见的铝合金有,硬铝

4、常见的铜合金:

●有黄铜(Cu-Zn合金,含Zn20%~36%)和青铜(Cu-Sn合金,含Sn10%~30%)

5、新型合金:钛合金:被誉为“21世纪金属”的钛所形成的合金,具有质量轻、硬度大、耐腐蚀、良好的抗

氧化性,可作为人造骨的材料,又被称为“亲生物金属”。

【资料】目前制得的纯金属只有80多种,但合金已达数千种。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钢(铁合金)是目前生产、使用量最大的合金。K金是指黄金和其它金属混合在一起的合金,K金的量度单位,是将纯金分为24份。根据在首饰中的黄金含量分成不同的K金,所以24K是指纯金,18K含黄金量就是18/24=75.0%。

【练习】在下列物质名称后的括号内填上符合该物质的组成成分和用途的序号。

(1)低碳钢( ) (2)高碳钢( ) (3)不锈钢( ) (4)铸造生铁( )

A.含碳2%~4%

B.含碳低于0.3%

C.含碳高于0.6%

D.含镍、铬

a.铸造铸件

b.机器零件

c.化工设备的耐酸塔

d.刀具

3.2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金属的腐蚀:是指金属或者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

●金属腐蚀的本质是M-ne-=M n+。

●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一般可以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指金属跟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的过程;例如:铁在高温下

与氧气直接化合而被腐蚀,在工业生产中氯气跟铁或与其他金属化合使金属锈蚀。特点:反应简单、

金属与氧化剂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腐蚀:指不纯的金属或合金跟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发生的间接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不纯的

金属或合金与电解质溶液接触,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电子被氧化)

?一般情况下,着两种腐蚀同时存在,只是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要普遍得多。

3、以不纯的钢铁为例分析钢铁的腐蚀情况:

①吸氧腐蚀的实质是铁在电解质的存在下被O2氧化,这一腐蚀过程因吸收了氧气而被称为吸氧腐蚀。吸氧

腐蚀的条件是中性或弱酸性环境,正极反应:O2+2H2O+4e-=4OH-;负极反应是:Fe-2e-=Fe2+

②析氢腐蚀条件是强酸性环境,正极反应是H++2e-=H2↑;负极反应是:Fe-2e-=Fe2+

、影响金属腐蚀的因素包括金属本性和外部介质两个方面。就前者而言,金属越活泼,就越容易被腐蚀;后者包括温度、反应物浓度、接触面积、环境湿度等方面

6、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有改变金属内部结构、外加保护膜、电化学保护法。

思考

1.铁质自来水管为什么要镀锌?自行车车轮钢圈镀铬有什么用?铬是何如镀上去的?

3.汽车车身、轮船外壳喷涂的油漆起什么作用?

4.有些小刀的刀片表面带有蓝黑色的光泽,这是经过“烤蓝”处理形成的。为什么刀片要经过“烤蓝”处理?

5.暂时不使用的刀具等金属器件要擦干并涂上油或是凡士林,为什么?

6.用不锈钢代替碳钢制作铁器件有什么好处?

【练习】

1.解释下列现象并写出有关原电池的电极反应:

(1)马口铁(镀Sn铁皮)做的罐头,打开后为什么极易生锈?

(2)自来水管(镀Zn铁管)和白铁皮做的提桶,为什么不易生锈?

(3)轮船船壳的水线以下部分,为什么要装上一定数量Zn块?

2.桥梁上钢结构接头处须用铆钉连结,以下三种铆钉,选用何种为好?

(1)铝铆钉(2)铜铆钉(3)钢铆钉

3.下列各烧杯中盛有海水,依次插入:

(1)Fe片;(2)Cu、Fe导线相连;(3)Sn、Fe导线相连;(4)Zn、Fe导线相连;(5)Al、Fe导线相连;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2)>(3)>(1)>(4)>(5)

金属与周围的接触到物质直接接触而被腐蚀的过程

3.3 玻璃、陶瓷和水泥

1、普通玻璃:是Na2SiO3、Ca2SiO3、SiO2熔化在一起得到的物质,主要成分是SiO2。这种物质称作玻璃态物质,

没有一定的熔点,而是在某个范围内逐渐软化

2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固+液方法 蒸发 适用范围 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主要仪器注意点 ①不断搅拌;②最 实例 NaCl(H 2 O) 酒精灯、蒸 后用余热加热;③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发皿、玻璃NaCl 结晶液体不超过容积 分开棒(NaNO3) 固+固2/3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 升华酒精灯I2(NaCl)物分开 ①一角、二低、三 碰;②沉淀要洗NaCl 固+液过滤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漏斗、烧杯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 液+液萃取剂里,溶解度的不同,分液漏斗 把溶质分离出来涤;③定量实验要(CaCO3)“无损” ①先查漏;②对萃 从溴水中提取剂的要求;③使 取Br 2 漏斗内外大气相 第1页共20页

2 通 ; ④上层液体从 上口倒出 乙酸乙酯与 饱 和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分液漏斗 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 蒸馏烧瓶、 冷凝管、温 Na 2CO 3 溶 液 ①温度计水银球 位于支管处;②冷 乙醇和水、I 2 蒸馏 液 度计、牛角 管 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 凝水从下口通入; 和 CCl 4 ③加碎瓷片 渗析 半透膜 更换蒸馏水 淀粉与 NaCl 的分子、离子 蛋白质溶液、 加入某些盐,使溶质 用固体盐或浓溶 盐析 烧杯 硬脂酸钠和 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液 洗气 甘油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洗气瓶 长进短出 CO 2(HCl ) 气+气 液化 沸点不同气分开 U 形管 常用冰水 NO (N 2O 4) i 、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 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 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 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 NaCl 和 KNO 3 混合物。 ii 、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第 2 页 共 20 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六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对危险化学药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答案】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氧化性:亚甲基蓝>亚甲基白 ②氧化性:亚甲基白>亚甲基蓝 ③还原性:亚甲基白>亚甲基蓝 ④还原性:亚甲基蓝>亚甲基白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被葡萄糖还原 【解析】亚甲基蓝 亚甲基白。 被氧气氧化 【答案】A 3.下列关于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 C.金属镁着火时,可用干冰灭火器来扑灭 D.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现象,应立即加水冷却 【答案】B 4.(2013·日照高二期末)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解析】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橡胶塞,一般用玻璃塞且用细口瓶;水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用分液漏斗分离;用量筒量取液体只能精确到0.1 mL;向试管中放块状固体时,应遵循“一平二放三滑入”的原则。 【答案】B 5.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

【解析】A、B装置不能使气体流入;C装置极易发生倒吸;D能使气体溶解,且球形干燥管的“球形”部分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答案】D 6.下列蓝瓶子实验,振荡周期最短的是() 水葡萄糖 0.1%亚 甲基蓝NaO H溶 液 温度 A50 mL 1.5 g8滴 2 mL40 ℃ B50 mL 1.5 g10滴 2 mL40 ℃ C50 mL 1.5 g8滴 2 mL25 ℃ D50 mL 1.5 g10滴 2 mL25 ℃【解析】温度高,反应速率快,振荡周期短,C、D两项被排除;亚甲基蓝含量越少,越容易被还原,振荡周期越短,所以选A项。 【答案】A 7.(2010·上海高考)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选修1·化学与生活》

高中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选修1·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1、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也叫碳水化合物(通式为C n(H20)m),但其实此名称并不能真实反应糖类的组成和特征,如鼠李糖C6H12O5是糖却不符合此通式,而符合此通式的,如甲醛HCHO、乙酸CH3COOH却不是糖类。 2、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是一种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 3、葡萄糖的还原性: 和银氨溶液反应: ; 和新制Cu(OH)2反应: 。 4、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源 ①葡萄糖提供能量的方程式:; ②粮食中的糖类在人体中转化成葡萄糖而被吸收,在体内有三条途径,即:a、直接氧化供能;b、转化成糖元被肝脏和肌肉储存,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的质量分数比正常值低时,糖元就释放出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c、转变为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里。 5、蔗糖和麦芽糖是二糖,它们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6、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分子式(C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没有甜味,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但在热水中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中,一部分悬浮在水里,长时间或高温可产生糊化。它能水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过程可表示 为,也可在酸的 催化下逐步水解,其方程式。淀粉的特性:I2能使淀粉溶液变成蓝色。这是实验室检验淀粉或I2存在的重要原理。 7、纤维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它是白色,无色无味的物质,是一种多糖,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在酶或浓硫酸催化下发生 水解,其化学方程式为。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食物,但在人体内不可或缺,如:能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助于失误和废物的排泄……。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

高一化学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 混合物。 3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_知识点

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归纳与整理 高二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1—1—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人体必须的六大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 1 单 糖 C6H12O6 葡萄糖多羟基醛有多元醇和醛的性质,能发生银镜反应,红色Cu2O 果糖多羟基酮有多元醇和酮的性质 2 双 糖 C12H22O11 麦芽糖有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葡萄糖 蔗糖无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果糖 3 多 糖( C6H10O5)n 淀粉无醛基,属 高分子化合 物 遇碘变蓝(C6H10O5)n + n H2O→nC6H12O6纤维素(C6H10O5)n + n H2O→nC6H12O6 4 葡萄糖 光合作用6CO2(g)+6H2O(l)→C6H12O6(s)+6O2(g)呼 吸 作 用 有氧呼吸C6H12O6(s)+6O2(g)→6CO2(g)+6H2O(l) 无氧呼吸C6H12O6→2C3H6O3(乳酸)→2CO2+2C2H5OH 1—2—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1 油 脂 植物油液态含不饱和烃基多—C17H33 含双 键 能加成、水解动物脂肪固态含饱和烃基多—C17H35、—C15H31水解 水 解 油脂+ 3H2O→高级脂肪酸+丙三醇(甘油) 皂 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油脂+ 3NaOH→高级脂肪酸钠(肥皂)+丙三醇(甘油)在人体内功能供热储存能量合成人体所需的化合物脂肪酸有生理功能 1—3—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高中化学选修2【化学与专业技术】知识点总结2014高考)

高中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知识点总结 (2014年) 第一章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一.学习目标 1、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2、工业制硫酸的生产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对化工生产中条件控制的意义和作用。 3、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 4、氨碱法的生产原理。复杂盐溶液中固体物质的结晶、分离和提纯。 二.知识归纳 工业制硫酸 1.原料:主要有硫铁矿、(或者硫磺)、空气、有色金属冶炼的烟气、石膏等。 2.生产流程 (1)SO2的制取 (设备:沸腾炉) ①原料为硫黄:S+O2 错误!SO2,②原料为硫铁矿:4FeS+11O2错误!8SO2+2Fe2O3。 (2)SO2的催化氧化 (设备:接触室): 2SO2+O2催化剂 2SO3 (3)SO3的吸收 (设备:吸收塔): SO3+H2O===H2SO4。注意:工业上用98%的浓硫酸吸收SO3 ,这样可避免形成酸雾并提高吸收效率。 3.三废的利用 (1)尾气吸收 废气中的SO2用氨水吸收,生成的(NH4)2SO4作化肥,SO2循环使用。 SO2+2NH3+H2O===(NH4)2SO3或SO2+NH3+H2O===NH4HSO3 (NH4)2SO3+H2SO4===(NH4)2SO4+SO2↑+H2O或2NH4HSO3+H2SO4===(NH4)2SO4+2SO2↑+2H2O (2)污水处理 废水可用Ca(OH)2中和,发生反应为SO2+Ca(OH)2===CaSO3↓+H2O。 (3)废渣的处理 作水泥或用于建筑材料;回收有色金属等综合利用。 4.反应条件:2SO2+O2催化剂 2SO3放热可逆反应(低温、高压会提升转化率) 转化率、控制条件的成本、实际可能性。即选:400℃~500℃,常压,五氧化二钒(V2O5 )作催化剂。 5.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1.反应原理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2)特征:元素化合价发生升降(不一定有氧的得失) (3)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升失氧:还原剂---还原性---失电子---(升价)---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降得还:氧化剂---氧化性---得电子---(降价)---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 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正负变价要分清。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的关系: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属氧化还原反应;(注意: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4.重要规律: (1)强弱规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电子守恒规律

(3)价态规律 (4)先后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非金属 一、硅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 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 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对比C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 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 应 SiO2+4HF==SiF4↑+2H2O SiO2+CaO===(高温)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 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一章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一章知识点(附练习)一、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性质和反应有机物无机物溶解性多数不溶于水,个别特殊除外(如乙醇、 乙酸) 部分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 耐热性多数不耐热,熔点低,一般在400℃以 下 多数耐热,难熔化,熔点一般较高可燃性多数可燃烧,个别除外(如CCl4)多数不可燃烧 电离性多数是非电解质,个别除外(如有机酸)多数是电解质(如酸、碱、盐、活泼金 属氧化物、水) 化学反应一般比较复杂,多副反应,反应速率较 慢一般比较简单,副反应少,反应速率较 快 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有机化合物按照组成元素可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 有机化合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按碳的骨架分类和按官能团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3 有机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如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 2、按官能团分类 官能团的概念: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官能团和根、基的区别:基是有机物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或原子团,呈电中性,不稳定且不能独立存在,显然官能团属于基的一种;根是电解质电离后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荷,稳定可独立存在于溶液或熔化状态。基和根可相互转化,如-OH和OH-。 具体分类情况见表. 脂肪烃

注意: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为酚,羟基与非苯环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为醇! 练习: 1、迄今为止,以下各族元素中生成化合物的种类最多的是( C ) A.II A 族 B.III A 族 C.IV A 族 D.V A 族 2、下面的原子或原子团不属于官能团的是(A ) A.Cl - B.-COOH C.-OH D.-CO- 3、下列物质中属于酚类的是( D ) A.CH 3CH 2CH 2OH B.CH 3CH(OH)CH 3 C. D.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重点聚焦 1.混合物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方法。 2.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操作。 3.离子的检验及检验试剂的选择。 4.物质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5.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6.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7.有关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转化的计算。 8.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知识网络 本章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其知识框架可整理如下: 1.实验安全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 2.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创伤急救 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 (2)烫伤和烧伤的急救 可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的KMnO4溶液轻擦伤处到皮肤变棕色,再涂烫伤药膏。 (3)眼睛的化学灼伤 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如为碱灼伤,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 (4)浓酸和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

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被腐蚀。如果酸(或碱)流在实验桌上,立即用NaHCO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有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桌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如果碱性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5)扑灭化学火灾注意事项 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药品不能用水扑救。如钾、钠、钙粉、镁粉、铝粉、电石、PCl3、PCl5、过氧化钠、过氧化钡等着火。 ②比水密度小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等烃类、醇、醚、酮、酯类等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否则会扩大燃烧面积;比水密度大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CS2着火,可用水扑灭,也可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③反应器内的燃烧,如是敞口器皿可用石棉布盖灭。蒸馏加热时,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气在冷凝器顶端燃着,绝对不可用塞子或其他物件堵塞冷凝管口,应先停止加热,再行扑救,以防爆炸。 3.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①固体与固体混合物:若杂质或主要物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加热法;若一种易溶,另一种难溶,可用溶解过滤法;若二者均易溶,但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差别较大,可用重结晶法;还可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除去,然后再结晶得到主要物质。 ②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若固体不溶于液体,可用过滤法;若固体溶于液体,可用结晶或蒸馏方法。 ③液体与液体混合物:若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若互溶在一边且沸点差别较大,可用蒸馏法;若互溶在一起且沸点差别不大,可选加某种化学试剂萃取后再蒸馏。 ④气体与气体混合物:一般用洗气法,可选用液体或固体除杂试剂。 (2)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分离和提纯方法分离的物质主要仪器应用举例 倾析从液体中分离密度较大且不溶的固体烧杯、玻璃棒分离沙和水

重点高中化学选修五知识点全汇总

重点高中化学选修五知识点全汇总

————————————————————————————————作者:————————————————————————————————日期:

备战高中:梳理选修五知识点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如CH3CH2CH3和(CH3)4C,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3CH2Br和 CH3CH2CH2Cl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息题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全册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 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 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 (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 (1)核素的定义: A P X (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 (3)原子的构成: 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 (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

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 (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 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 (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 (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 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5、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可以寻找到一定用途的元素 (1)寻找半导体材料 (2)寻找用于制造农药的材料 (3)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合金材料 6、推测钫(与K同一主族在K的下面)的性质 推测铍的性质 推测量114号元素的位置与性质 三、化学键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律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浓H2SO4、NaOH(酸碱)——腐蚀品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分离的方法: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 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粗盐的提纯: (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 (2)步骤:①将粗盐溶解后过滤;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Na2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滤;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ⅰ)Na2CO3在BaCl2之后;(ⅱ)盐酸放最后。 3、蒸馏装置注意事项: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①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得多;②萃取剂与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 ③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三、离子的检验: ①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a2++SO42-=BaSO4↓ ②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检验)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 中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Ag++Cl-=AgCl↓。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盐酸检验)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生成 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1)word版本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高中化学选修2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 教学重点(难点): 1、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2、工业制硫酸的生产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对化工生产中条件控制的意义和作用。 3、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 4、氨碱法的生产原理。复杂盐溶液中固体物质的结晶、分离和提纯。 知识归纳:

资料: 一、硫酸的用途 肥料的生产。 硫酸铵(俗称硫铵或肥田粉):2NH 3 + H 2SO 4=(NH 4)2SO 4; 和过磷酸钙(俗称过磷酸石灰或普钙):Ca 3(PO 4)2 + 2H 2SO 4=Ca(H 2PO 4)2 + 2CaSO 4; 浓硫酸的氧化性。 ( 1) 2Fe + 6H 2SO 4 (浓) Fe 2 (SO 4)3 + 3SO 2 ↑ + 6H 2O (铝一样) (2)C + 2H 2SO 4 ( 浓) 2SO 2 ↑ + CO 2 ↑+ 2H 2O S + 2H 2SO 4 (浓) 3SO 2 ↑ + 2H 2O

2P + 5H2SO4(浓) 2H3PO4 + 5SO2↑ + 2H2O (3)H2S + H2SO4 (浓) = S + SO2↑ + 2H2O 2HBr + H2SO4 (浓) = Br2↑ + SO2 ↑ + 2H2O 8HI + H2SO4(浓) = 4I2 + H2S ↑ + 4H2O (4)2NaBr + 3H2SO4 (浓) = 2NaHSO4 + Br2↑ + SO2↑ + 2H2O 2FeS + 6H2SO4(浓) = Fe2(SO4)3 + 2S ↓ + 3SO2↑ + 6H2O (5)当浓硫酸加入胆矾时,浓硫酸吸水,胆矾脱水,产生白色沉淀。 二、氨气 1、氮肥工业原料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2、硝酸工业原料能被催化氧化成为NO 4NH3+5O2=4NO+6H2O (Pt-Rh 高温) 3、用作制冷剂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三、纯碱 烧碱(学名氢氧化钠)是可溶性的强碱。它与纯碱并列,在工业上叫做“两碱”。烧碱和纯碱都易溶于水,呈强碱性,都能提供Na+离子。 1、普通肥皂。 高级脂肪酸的钠盐,一般用油脂在略为过量的烧碱作用下进行皂化而制得的。 如果直接用脂肪酸作原料,也可以用纯碱来代替烧碱制肥皂。 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教学重点(难点): 1、天然水净化和污水处理的化学原理,化学再水处理中的应用和意义。 硬水的软化。中和法和沉淀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2、海水晒盐。海水提镁和海水提溴的原理和简单过程。氯碱工业的基本反应原理。 从海水中获取有用物质的不同方法和流程。 3、石油、煤和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新进展。

高中化学选修1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1—1—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人体必须的六大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1 单 糖 C6H12O6 葡萄糖多羟基醛有多元醇和醛的性质,能发生银镜反应,红色Cu2O 果糖多羟基酮有多元醇和酮的性质 2 双 糖 C12H22O11 麦芽糖有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葡萄糖 蔗糖无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果糖 3 多 糖( C6H10O5)n 淀粉无醛基,属 高分子化合 物 遇碘变蓝(C6H10O5)n + n H2O→nC6H12O6 纤维素(C6H10O5)n + n H2O→nC6H12O6 4 葡萄糖 光合作用6CO2(g)+6H2O(l)→C6H12O6(s)+6O2(g) 呼 吸 作 用 有氧呼吸C6H12O6(s)+6O2(g)→6CO2(g)+6H2O(l) 无氧呼吸C6H12O6→2C3H6O3(乳酸)→2CO2+2C2H5OH 1—2—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1 油 脂 植物油液态含不饱和烃基多—C17H33 含双 键 能加成、水解动物脂肪固态含饱和烃基多—C17H35、—C15H31水解水 解 油脂+ 3H2O→高级脂肪酸+丙三醇(甘油) 皂 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油脂+ 3NaOH→高级脂肪酸钠(肥皂)+丙三醇(甘油)在人体内功能供热储存能量合成人体所需的化合物脂肪酸有生理功能 1—3—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组成元素一定有C、H、O、N、S可能有P、Fe、Zn、Mo 性 质 盐析(可逆)变性(凝结不可逆)遇浓硝酸显黄色灼烧有焦羽毛味变性条件加热、加酸、碱、重金属盐、部分有机物、紫外线等等 误服重金属盐后要服大量的新鲜的牛奶或豆浆等,加解毒剂、洗胃水解蛋白质多肽二肽氨基酸 氨基酸官能团羧基(-COOH)有酸性、氨基(-NH2)有碱性 人体必 需 赖氨酸蛋氨酸 亮 氨 酸 异亮氨酸 缬氨 酸 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条件温和专一性高效性多样性

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主要知识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 (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高中化学选修5知识点整理汇编

一、有机物的结构 牢牢记住:在有机物中H:一价、C:四价、O:二价、N(氨基中):三价、X (卤素):一价 (一)同系物的判断规律 1.一差(分子组成差若干个CH2) 2.两同(同通式,同结构) 3.三注意 (1)必为同一类物质; (2)结构相似(即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或相同的官能团种类和数目);(3)同系物间物性不同化性相似。 因此,具有相同通式的有机物除烷烃外都不能确定是不是同系物。此外,要熟悉习惯命名的有机物的组成,如油酸、亚油酸、软脂酸、谷氨酸等,以便于辨认他们的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 如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 1—丁烯与2—丁烯、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 1,3—丁二烯、丙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表) ⑷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 等,在中学阶段的信息题中屡有涉及。 CH3与CH CH3COOH、HCOOCH —CHO 与 —COOH

(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书写时,要尽量把主链写直,不要写得扭七歪八的,以免干扰自己的视觉;思维一定要有序,可按下列顺序考虑: 1.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列邻、间、对。 2.按照碳链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官能团异构的顺序书写,也可按官能团异构→碳链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的顺序书写,不管按哪种方法书写都必须防止漏写和重写。 3.若遇到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时,可先定两个的位置关系是邻或间或对,然后再对第三个取代基依次进行定位,同时要注意哪些是与前面重复的。(四)、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方法 1.记忆法记住已掌握的常见的异构体数。例如: (1)凡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分子均无异构; (2)丁烷、丁炔、丙基、丙醇有2种; (3)戊烷、戊炔有3种; (4)丁基、丁烯(包括顺反异构)、C8H10(芳烃)有4种; (5)己烷、C7H8O(含苯环)有5种; (6)C8H8O2的芳香酯有6种; (7)戊基、C9H12(芳烃)有8种。 2.基元法例如:丁基有4种,丁醇、戊醛、戊酸都有4种 3.替代法例如:二氯苯C6H4Cl2有3种,四氯苯也为3种(将H替代Cl); 又如:CH4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新戊烷C(CH3)4的一氯代物也只有一种。 4.对称法(又称等效氢法)等效氢法的判断可按下列三点进行: (1)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2)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3)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相当于平面成像时,物与像的关系)。 有机物的系统命名 二、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⑴定主链:就长不就短。选择分子中最长碳链作主链(烷烃的名称由主链 的碳原子数决定) ⑵找支链:就近不就远。从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编号。 ⑶命名: ①就多不就少。若有两条碳链等长,以含取代基多的为主链。 ②就简不就繁。若在离两端等距离的位置同时出现不同的取代基时,简 单的取代基优先编号(若为相同的取代基,则从哪端编号能使取代基 位置编号之和最小,就从哪一端编起)。 ③先写取代基名称,后写烷烃的名称;取代基的排列顺序从简单到复杂; 相同的取代基合并以汉字数字标明数目;取代基的位置以主链碳原子 的阿拉伯数字编号标明写在表示取代基数目的汉字之前,位置编号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