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场紧急救护操作方法

现场紧急救护操作方法

现场紧急救护操作方法
现场紧急救护操作方法

现场紧急救护操作方法

摘录自《电力工业紧急救护工作规范》DL/T692-2008

A1 基本要求

A1.1 紧急救护应就地抢救,动作迅速、果断,方法正确、有效。

A1.2 要认真观察伤员全身情况,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在现场用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以支持呼吸和循环。

A1.3 在现场紧急救护的同时,应立即与急救中心或附近医院取得联系,请求给予进一步的指导与帮助。在医务人员未达到前,不应放弃现场抢救。不能仅根据伤员没有呼吸与脉搏就擅自判定伤员死亡,放弃抢救,更不能放弃现场急救而直接送医院。触电伤员死亡诊断只能由医院做出。

A1.4 现场紧急救护时,应保持好现场并做好紧急救护记录,现场急救结束后,应将记录与小节移交企业主管部门存档。

A2 触电急救

A2.1 伤员脱离电源的处理

A2.1.1 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因为电流作用时间越长,对人体伤害就越重。

A2.1.2 脱离电源就是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或其他断电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在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得直接用手触及伤员,以免救护者同时触电,如触电者处于高处,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该伤员脱离电源后自高处坠落形成复合伤。

A2.1.3 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躯),还可戴绝缘手套,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裹绝缘后解脱触电者。另外,救护人员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使触电者与导电体解脱,在操作时最好用一只手进行操作。如果电流通过触电者入地,并且触电者紧握电线,可设法用干木板塞到其身下,与地隔离,也可用干木把斧子或有绝缘柄的钳子等将电线弄断。用钳子剪断电线,最好要分相,一根一根地剪断,并尽可能站在绝缘物体或干木板上操作。

A2.1.4 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用绝缘棒)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

A2.1.5 如果触电发生在架空线杆塔上,对低压带电线路,若能立即切断线路电源,应迅速切断电源,或者由救护人员迅速登杆,束好自己的安全皮带后,用带绝缘胶柄的钢丝钳、干燥的不导电物体或绝缘物体将触电者拉离电源。对高压带电线路且不可能迅速切断电源开关的,可采用抛挂足够截面积的适当的长度金属短路线的方法,使电源开关跳闸。掷挂前,将短路线一端固定在铁塔或接地引下线上,另一端系重物,,在抛掷短路线时,应注意防止电弧伤人或断线危及人员安全。不论是在任何级电压线路上触电,救护人员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要注意防止发生从高处坠落的可能和再次触及其它有电线路的可能。

A2.1.6 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要先确认线路是否无电,确认线路已经无电。救护人员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如穿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紧跳跃以接近触电者)前,不得接近以断线点为中心的8m~10m的范围内,防止跨步电压伤人。救护人员将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m~10m以外再开始心肺复苏急救。只有在确认

线路已经无电时,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立即就地进行急救。

A2.1.7 救护触电伤员切除电源时,有时会同时使照明失电,因此应考虑事故照明、应急灯等临时照明,新的照明要符合使用场所的防火、防爆要求,但不能因此延误切除电源和进行急救。

A2.2 伤员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A2.2.1 对神志清醒的触电伤员,应将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呼吸、脉搏等生命指标,暂时不要让其站立或走动。

A2.2.2 对神志不清的触电伤员,应用5s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定伤员是否丧失意识,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A2.2.3 对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伤员,将其脱离电源后,立即就地迅速进行有效心肺复苏抢救。

A2.2.4 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心跳情况。

a)看:看伤员的胸部,上腹部有无呼吸起伏动作。

b)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c)试:测试口鼻有无呼气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凹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若采用看、听、试方法发现伤员即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伤员呼吸心跳停止。

A2.3 心肺复苏技术(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

A2.3.1 触电伤员呼吸、心跳均停止,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技术支持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包括:

a)气道通畅

b)人工呼吸

c)胸外心脏按压

A2.3.2 通畅气道:

a) 触电伤员呼吸停止,重要的是始终确保气道通畅。如发现伤员口内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个手指或用两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部。

b)通畅气道可采用仰头抬颏法,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下颏骨向上抬起(对颈部有损伤的伤者不适用),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额头用力向后推,舌根随之抬起,气道即可通畅。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伤员头下,这样会使头部抬高前倾,加重气道阻塞,并且会使胸外心脏按压时流向脑部的血流减少,甚至消失。

A2.3.3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隔式人工呼吸及:“S”形口咽吹气管人工呼吸。 a)在保持伤员气道通畅的同时,救护人员用放在伤员额上的手捏住伤员鼻翼,救护人员吸气后,与伤员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先连续吹气两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每次吹气时间 1-1.5s ,在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即可判断心跳已停止,此时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如有脉搏而无呼吸,以每分钟12次速度进行人工呼吸。

b) 除开始时大口呼吸两次外,正常口对口(鼻)人工呼吸的吹气量不需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吹气和放松时,要注意伤员胸部应有起伏的呼吸动作。吹气时如有较大阻力,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应及时纠正。

c)触电伤员如牙关紧闭,可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吹气时,要将伤员嘴唇紧闭,防止漏气。

d)如有条件的话,用简易呼吸面罩、呼吸隔膜成“S”口咽吹气管进行隔式人工呼吸,以避免直接接触引起交叉感染。

e )“S”口咽吹气管人工呼吸方法。将“S”口咽吹气管一端插入伤员口腔内,并将其舌头压在管下使托盘正好压紧伤员的唇,密闭住伤员口部,然后捏住伤员鼻孔,向吹气管内吹气。

A2.3.4胸外心脏按压

a)未进行按压前,先用拳的小鱼际处适度捶击伤员的心前区,捶击1次~2次后,如体表较大动脉的搏动仍未恢复,则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b)正确的按压位置是保证胸外按压效果的重要前提,确定正确按压位置的步骤如下;

1)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触电伤员右侧肋弓下缘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接合处的中点: 2)两手指并齐,中指放在切迹中点(剑突底部),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

3)另一只手的掌根紧靠食指上缘,置于胸骨上,即为正确按压位置,

c)正确的按压姿势是达到胸外按压效果的基本保证。

1) 使触电伤员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护人员立或跪在伤员一侧肩旁,救护人员的两肩位于伤员胸骨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屈,两手掌根相叠,手指翘起,将下面手的掌根部置于伤员胸骨中、下1/3交界处。

2)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将正常成人胸骨压陷 3cm~5cm(儿童肌瘦弱者酌减);

3)压至要求的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时救护人员的掌根不得离开胸壁。按压必须确保有效,按压有效的标志是按压过程中可以触及颈动脉搏动。

d)按压操作频率要求如下:

1)胸外按压要以均匀的速度进行,每分钟80-100次左右,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 2)胸外按压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其节奏为: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吹气2次(15:2),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1次(5:1),反复进行。

e)在按压时,不能用力过大,因用力过大易发生肋骨、胸骨骨折,甚至引起气胸、血胸等并发症,这是复苏失败的原因之一。

f)在抢救过程中如操作者更换操作位置或由其他人接替,其抢救操作中断时间不应超过5s。

A2.3.5 头部降温。现场抢救呼吸心跳恢复后,应立即对头部进行降温,如用冰帽、冰袋等,紧急情况下亦可用冰棍放在伤员头部或用冷毛巾置于额部。

A2.3.6 抢救过程中的再判断:

a)按压吹气1min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2按压吹气循环),应

用听、看、试的方法在5s~7s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是否恢复的再判断。

b)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每5s吹气一次(每分钟12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用心肺复苏技术抢救。

c)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断一次,每次判断时间不得超过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轻易放弃现场抢救。

A2.3.7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mal Defibnllator,AED)。

在抢救过程中,应迅速、准确地使用简易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A2.4 伤员的移动与转院

A2.4.1心肺复苏应在现场就地坚持进行,不要为方便而随意移动伤员,如确实需要移动时,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s。

A2.4.2 移动伤员或将伤员送医院时,除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木板外,还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应继续用心肺复苏技术抢救,并做好保暖工作。

A2.4.3 在转送伤员去医院前,应充分利用通信手段,与有关医院取得联系,请求做好接收伤员的准备,同时应对触电伤员的其他合并伤,如骨折、体表出血等作相应处理。

A2.5 伤员好转后的处理

如伤员的心跳和呼吸经抢救后均已恢复,则可暂停心肺复苏操作,但心跳呼吸恢复后的早期有可能再次骤停,应严密监护,不能麻痹,要随时准备再次抢救。

A2.6 药物应用注意事项

现场触电抢救,对采用肾上腺素等药物应持慎重态度,若没有必要的诊断设备和足够的把握,不得乱用。

A2.7 杆上触电急救

A2.7.1 发现杆上有人触电时,应争取时间及早在杆上开始进行抢救,救护人员登高时应随身携带必要的工具和绝缘工具以及牢固的绳索等,并紧急呼救。

A2.7.2.救护人员应在确认触电者已脱离电源,且救护人员本身所涉环境安全距离内无危险电源时,方能接触伤员进行抢救,并应注意防止发生高空坠落的可能性。

A2.7.3 触电伤员脱离电源后,应将伤员扶卧在自己的安全带上(或在适当地方躺平),并注意保持伤员气道通畅。

A2.7.4 如伤员呼吸停止,应立即口对口(鼻)吹两次,再测试颈动脉,如有搏动,则每5s吹气一次,如颈动脉无搏动,并可用空心拳头叩击心前区2次,促使心脏复跳。

A2.7.5 为使抢救更为有效,应立即设法将伤员营救至地面抢救。

a)单人营救法。首先在杆上安装绳索,将5分粗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杆上,固定时绳子要绕2圈~3圈,绳子的另一端放在伤员的腋下,绑的方法是先用柔软的物品垫在腋下,然后用绳子环绕一圈,打三个靠结,绳头塞进伤员腋旁的圈内并压紧,绳子的长度应为杆的 1.2倍~1.5倍,最后将伤员的脚扣和安全带松开,再解开固定在电杆上的绳子,缓缓将伤员放下。

b)双人营救法。该方法基本与单人营救方法相同,只是绳子的另一端由杆下人员握住缓缓下放,此时绳子要长一些,应为杆高的2.2倍~2.5倍,营救人员要协调一致,防止杆上人员突然松手,杆下人员没有准备而发生意外。

c)在将伤员由高处送至地面前,应再口对口(鼻)吹4次。

d)触电伤员送至地面后,应立即继续用按心肺复苏技术坚持抢救。

高处作业现场应急急救演练

施工受伤现场应急急救演练方案 编制: 审批: 清远恒达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施工受伤现场应急急救演练方案 一、演练的目的: 为了防止高处作业中受伤人员的紧急救护,避免颈椎、腰椎受伤人员在救护过程中,因救护方法不当,造成二次伤害,以及胳膊、腿部骨折的救护方法,通过救护知识的培训和桌面演练,提高大家的应急救护知识,最大限度地减轻受伤者伤害程度。 二、演练策划: 此次演练,配电二班进行演练,情景模拟发生事故,虚拟受伤人员,演练现场急救的方法,提高参与人员的现场应急能力和急救知识,提高公司组织应急急救的相关能力。 三、演练组织: 1、成立演练机构: 1)、由安质部经理吴伯安负责组织开展演练和评估演练结果。 2)、安全员钟尚文负责编制演练方案,参与演练,总结演练经验。 3)、配电二班由陈伟锋负负责组织人员进行高处作业事故急救演练。 工程部挑选演员,扮演事故中的受伤者、救护者。 2、演练后的经验总结:由参演班组通过演练活动,总结演练经验,公司汇总 总结。 四、演练步骤: 1、员工培训教育:施工作业发生受伤事故后,现场人员解救受伤者的知识, 相关救护知识的培训以及特殊情况下如何报警,向谁报警。 2、演练形式: A、演练:模拟事故现场,采用问答方式,现场人员如何采取措施救助受伤者。

3、对演练和模拟演练,进行评价,总结经验。 五、演练模拟事故场景: 1、模拟高处作业 某天配电二班一名电焊工站在梯子上(高2米)焊接管架上部管托,由于没有专人看护,其在焊管托时,身体突然失去重心,造成梯子侧滑人员掉下,造成腿部受到伤害。 六、本次演练的总结 1)、取得的效果: 此次演练过程中,参加人员能够服从指挥、紧急有序的进行应急救援,整体演练效果较好,通过本次高出作业坠落的演练工作,提高了工人在高处作业现场发生坠落事故的应变能力,掌握了如何判断伤者伤势,如何救治伤者,如何报警,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现场应急急救的能力,达到了一定的目的,这与公司领导的重视,大家的积极参与是分不开得。 2)、存在的问题: A、演练中部分员工认为是演练,不够认真和严肃,思想认识上有差距。 B、演练中的急救用具不齐备,演练的场景不够真实,准备还不够充分。 C、演练中暴露部分员工的应急急救知识不扎实,含糊不清。 3)改进与建议 A、演练前,一定要做好员工的应急急救知识的培训,让每一位员工了解现场急救知识的要点,提高员工应急急救技能。 B、尽量配齐演练中所用的急救物品,使演练接近真实。 C、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演练后要及时指出,使大家明白错在那里,如何避免 犯错或少犯错误。

紧急救护知识

紧急救护知识 一、救护原则:对一些危急的急性疾病和意外事故,必须遵循先“救”后“送”的原则,即对伤病员先进行现场急救,采取必要的救护措施,然后向医院呼救或直接送往医院。 二、救援方法(心肺复苏):一般情况下,心脏停跳不超过4 分钟,有可能恢复功能;若超过4分钟,易造成脑组织永久性损伤,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急救必须及时和迅速。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简称心肺复苏,通常采用“人工胸外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1、人工呼吸方法人工呼吸是对呼吸停止的患者进行紧急呼吸复苏的方法。施行现场急救时,很多时候需要做人工呼吸。(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使病人仰卧,松解腰带和衣扣,清除病人口腔内的痰液、呕吐物、血块、泥土等,保持呼吸道畅通。救护人员一手将病人下颌托起(或托在病人的颈部,用力将其颈部上抬,使头部能充分后仰,一解除舌下坠的呼吸道梗阻),并使其头尽量后仰,将其口唇撑开,另一只手捏住病人的两只鼻孔(并将该手掌的外缘压住其颈部,并下用力),深吸一口气,对住病人口用力吹气,然后立即离开病人口,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吹气力量要适中,次数以每分钟16~18次(成人)、18~24次(儿童)为宜。最初六七次吹气可快一些,以后转为正常速度。

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胸部,操作正确应能看到胸部有起伏,并感到有气流逸出。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步骤图 A. 清理口腔防阻塞 B.鼻孔朝天头后仰 C.贴嘴吹气二秒钟, D.放开口鼻停三秒,斜视病人胸扩胀恢复原位排出气 (2)口对鼻人工呼吸法病人因牙关紧闭等原因,不能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方法与“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基本相同,只是把捏鼻改成捏口,对住鼻孔吹气,吹气量要大,时间要长。 2、胸外心脏挤压法由于电击、窒息或其他原因所致心搏骤停时,应使用“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急救。 方法是:将病人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护人员跪或站于病人一侧,面对病人,将右手掌臵于病人胸骨下段及剑突部,左手臵于右手上,以身体的重量用力把胸骨下段向后压向脊柱,随后将手腕放松;每分钟挤压80~100次。在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时,宜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急救措施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急救措施 (一)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急救措施 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化学灼伤、烧伤、冻伤等。必须对受伤员人进行紧急救护,减少伤害。 现场急救注意事项 1、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这一点非常重要!特别是把患者从严重污染的场所救出时,救援人员必须加以预防,避免成为新的受害者。 2、应将受伤人员小心地从危险的环境转移到安全的地点。 3、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互相监护照应,所用的救援器材必须是防爆的。 4、急救处理程序化,可采取如下步骤:先除去伤病员污染衣物------然后冲洗------共性处理------个性处理------转送医院。 5、处理污染物。要注意对伤员污染衣物的处理,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 一般急救原则 对受到化学伤害的人员进行急救时,几项首先要做的紧急处理是:1、置神志不清的病员于侧位,防止气道梗阻,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 2、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3、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头面部灼伤时,

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4、眼睛污染时,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5、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42℃恒温热水浸泡,使其在15~30分钟内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以防感染。 6、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7、口服者,可根据物料性质,对症处理;有必要进行洗胃。 8、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记住: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及冲洗污染的皮肤或眼睛时要避免进一步受伤。 (二)实验室一般性伤害的应急措施 实验室里经常要装配和拆卸玻璃仪器装置,如果操作不当往往会造成割伤;高温加热可能造成烫伤或烧伤;因接触各类化学药品容易造成化学灼伤等。所以,师生不仅应该按要求规范实验操作,还要掌握一般的应急救护方法。 1、实验室里设有急救箱,箱内备有下列药剂和用品 (1)消毒剂:碘酒、75%的卫生酒精棉球等。 (2)外伤药:龙胆紫药水、消炎粉和止血粉。 (3)烫份药:烫伤油膏、凡士林、玉树油、甘油等。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 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2.1报警 通知本企业管理、维修、应急抢险等相关人员到场处置。拨打119,120等急救电话,并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告当地质监、安监等有关部门。 2设定区域和疏散 建立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根据站区储量、泄漏程度、地形、气象等,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距离泄漏点至少半径50m范围内实行全面戒严,划出警戒线,设立明显标志。疏散无关人员,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知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内的周边人员向上风向迅速撤离。实施交通管制,禁止一切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缓冲区域。事故现场如有槽车,隔离至少200m。 2.3消除火种

立即在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内停电、停火,灭绝一切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火种。进入危险区前用水枪将地面喷湿,以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作业时设备应确保接地,进入危险区域的车辆应有防护措施。 2.4应急处理 应急人员穿防护服,戴防寒手套,护目镜,佩戴正压式氧呼吸器,携带专用工具进入事故现场进行应急处置。 3 安全防护 3.1个体保护 佩戴正压式氧呼吸器,穿防护服,在处理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佩戴防寒手套等防护用品。 3.2伤员处置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中毒: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就医。 7.3.3现场监测 用气体浓度检测仪随时监视检测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内的气体浓度,人员随时做好撤离准备。 7.3.4当事态发展无法控制或控制不利时,应及时向有关上级部门汇报,请求增援或启动上级应急预案。

常见应急救护常识

常见应急救护 当意外发生时,第一时间为伤病者提供有效救护的人就是伤病者自己及其周围群众,所以公众人员都应对常见意外急救常识有所了解。 抢救目的: 赢得时间保存生命防止伤势恶化促使复原 急救现场的处理原则 1、检查现场: a、对于头部及脊椎受伤的伤者禁止搬动,及时固定头颈 b、确保自己及他人的安全 c、检查伤者人数及原因 d、立即呼叫救护车 2、检查伤者: a、气道——气道是否畅通,有无阻塞 b、呼吸——呼吸是否正常,频率和深度是否正常 c、循环——颈部脉搏是否存在 一、止血 动脉出血:鲜红色的血会在心脏跳动时涌出。当动脉流血时,止血并非容易,所以动脉出血是非常严重的。 静脉出血:深红色的血会从伤口流出。当静脉出血时,止血较动脉容易。处理方法: 1、直接压迫出血的伤口。 2、指示伤者用手和敷料按着伤口。

3、利用绷带将敷料包扎。如敷料渗满血后,应在渗满血的敷料上加上新的敷料,切勿浸满血的敷料。 4、如伤势许可,急救员应将受伤、流血的部位提升至心脏之上,伤者能忍受的高度。 5、休息:躺卧地上并双脚提高30厘米 止血方法 止血、包扎伤口 注意事项: 1、接近关节的伤口,可能因包扎压着动脉而影响血液循环。 2、过紧的绷带会导致伤口远端组织缺血。 二、烫烧伤 1、现场急救: (1)热力烧伤时尽快脱去着火或沸液浸渍的衣服。 (2)如果来不及,应迅速卧倒,在地面慢慢滚动而压灭火焰,但切记用手扑打,以免双手重度烧伤。

(3)衣服着火时不要奔跑呼叫。 (4)在工地或建筑物内应卧倒,用湿毛巾或湿布捂住口鼻,不要喊叫和从高处跳下。 2、创面处理: (1)创面可不作特殊处理,使用消毒敷料或洁净床单简单包扎送医院即可。(2)对于中小面积的四肢创面可在烧伤后即刻或清创面后用清洁冷水冲洗30-60分钟,然后送医院。 (3)眼部化学烧伤可用手或手帕揉擦,生石灰应用干布将其擦净后方可用水冲洗。 (4)不具备输液条件,可口服加盐的热茶、米汤、豆浆等,对于较重烧伤不宜大量引用白开水。

事故现场救护的基本原则

事故现场救护的基本原则 意外伤害、突发事件,一般都发生在动荡不安全的现场,而专业人员到场需要十多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因此,作为“第一目击者”首先要评估现场情况,注意安全,对伤员所处的状态进行判断,分清伤情、病情的轻重缓急,不失时机地、尽可能地进行现场救护。 现场救护目的是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在生命得以挽救,伤病情得以防止进一步恶化这一最重要、最基本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减少伤残的发生,尽量减轻病痛,对神志清醒者要注意做好心理护理,为日后伤员身心全面康复打下良好基础。总之,要记住现场救护的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 ——迅速判断致命伤;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循环稳定; ——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心肺复苏(CPR)。 无论是在作业场所、家庭或在马路等户外,还是在情况复杂、危险的现场,发现危重伤员时,“第一目击者”对伤员的救护要做到: (1)保持镇定,沉着大胆,细心负责,理智科学地判断。 (2)评估现场,确保自身与伤员的安全。 (3)分清轻重缓急,先救命,后治伤,果断实施救护措施。 (4)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取措施减轻伤员的痛苦。 (5)充分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协助救护。 (一)自救、互救 1.紧急呼救

当紧急灾害事故发生时,应尽快拨打电话120、110呼叫急救车,或拨打当地担负急救任务医疗部门的电话。 2.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 在事故的抢救工作中不要因忙乱而受到干扰,被轻伤员喊叫所迷惑,使危重伤员落在最后抢出,处在奄奄一息状态,或者已经丧命,故一定要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总原则。 3.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脱离事故现场 在可能再次发生事故或引发其他事故的现场,如失火可能引起爆炸的现场,应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脱离事故现场,以免发生爆炸或有害气体中毒等,确保救护者与伤者的安全。 4.先分类再运送 不管伤轻伤重,甚至对大出血、严重撕裂伤、内脏损伤、颅脑损伤伤者,如果未经检伤和任何医疗急救处置就急送医院,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必须坚持先进行伤情分类,把伤员集中到标志相同的救护区,有的伤员需等待伤势稳定后方能运送。 5.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 救护人员应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以免延误抢救时机。通常先到现场的医护人员应该担负现场抢救的组织指挥职责。 6.消除伤员的精神创伤 一切有生命威胁的刺激对人都能引起强烈的心理效应,‘进而影响行为活动。灾害给伤员造成的精神创伤是明显的,对伤员的救护除现场救护及早期治疗外,尽可能减轻其精神上的创伤。 7.伤面的救护措施

现场初级急救救护员培训试题

上海市红十字会现场初级急救救护员培训试题 学员考核要求: 1、应知试卷的考核 2、心肺复苏的操作考核 3、操作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抽签操作) 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对严重外伤的伤病员,应采取“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 2、四肢骨折的伤病员,在固定时一定要将(指)趾末端露出。(√) 3、怀疑有胸腰椎骨折的伤病员,搬运时可采用双人拉车式的方法。(×) 4、大腿骨折的伤病员用夹板进行固定时,外侧夹板的长度上端应超过髋关节,下端应超过膝关节。(√) 5、气道异物梗塞用腹部冲击法进行现场救护时,冲击部位应在脐上二指处。(√) 6、在做人工呼吸前,首先用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开放气道角度为:成人30°、儿童60 °、婴儿90°(×)。 7、成人外伤时出血量达到200毫升,既可发生休克。(×) 8、开放性气胸的伤病员,现场救护原则是将开放性伤口尽快转变为闭合性伤口。(√) 9、发生火灾时的救护原则是报警同时扑救,无法扑救要迅速撤离。(√) 10、一把匕首插入胸部,此时伤者清醒,救护员在现场应迅速拔出匕首进行填塞止血包扎。(×)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车祸时伤病员头部受伤,鼻腔及耳道向外流血,应A 处理。 A、不堵塞 B、用棉球塞住 C、用冷水冲洗 2、腹部外伤,肠外溢时现场处理原则C A、将肠管送回腹腔,再用辅料盖住伤口 B、直接用三角巾做全腹部包扎 C、辅料盖住伤口,套上环行圈,盖碗后再用三角巾包扎 3、前臂开放性损伤大出血时,用绞紧止血法止血的部位应在B A、上臂中1/3处 B、上臂上1/3处 C、下臂下1/3处 4、婴儿发生气道异物梗塞时应立即C 。 A、拨打电话“120” B、抱送医院 C、头底脚高位拍击后背 5、在楼道内遇到突发地震应该B 避震。 A、立即逃出楼房 B、立即躲入室内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C、立即跑到阳台上 6、大量酸、碱烧伤,应立即A 。 A、用大量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

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讲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

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讲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

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讲座 心肺复苏篇 一、心肺复苏技术的适应人群 呼吸心跳骤停的人 二、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 1、急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 2、创伤:车祸、大出血等 3、中毒:食物中毒或其它原因造成的过敏性休克 4、溺水:由温差或精神等因素导致的喉头痉挛,引起的呼吸障碍 5、触电:由于电击造成的心搏骤停 三、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 A、打开气道 (1)判断意识:用轻拍重唤的方法判断伤员有无意识:拍打伤员双肩,同时大声呼喊“先生(女士),先生(女士),你醒醒”。 (2)无意识时,应高声呼救:“这有人晕倒了,我是救护员,请这位先生(女士)帮我拨打急救电话,现场谁会救护的请帮忙。” (3)翻转成复苏体位,将伤员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 (4)打开气道:打开气道前,先检查伤员口腔中有无异物,如果有,清除口腔异物;完全打开衣服(女士的文胸、男士的领带、裤带);仰头举颏法,使伤病员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和地面垂直,或鼻孔朝天(成人气道打开90度,儿童60度,婴儿30度)。 B、人口呼吸 (1)判断呼吸:一听是否有呼吸声;二看是否胸廓起伏;三感觉有否呼吸气流。判断时间10秒钟,以四位数计:1001、1002、1003…1010。 (2)人工呼吸:如果没有呼吸,进行口对口人工吹气两次,一次吹1秒钟,第一次与第二次间隔3~4秒(吹第一口气后,要抬头换气,看伤员胸廓恢复原位

后再吹第二口气)。 吹气方法:仰头举颏打开气道;捏紧鼻孔;张大口包紧其口唇;吸气后立即吹气。(给予人工呼吸前,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 C、胸外按压:吹两口气后,进行胸外按压。 按压频率:100次/分钟 按压深度:4~5CM 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或右手中、食指沿一侧肋弓向内上方滑动至胸骨下端,左手掌跟靠紧食指,放于胸骨上。 按压方法:一手掌根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顺手重叠十指相扣,手指掌心翘起(掌根始终不要离开按压位置)。同时以髋关节为支点,身体前倾,腕肘肩关节垂直进行按压。 按压与吹气比是30﹕2,即按压30次,吹两口气。 按压要求:按压部位准确;快速有力按压,每次按压允许胸壁弹性回缩至正常位置;保持按压和解除按压两段时间相等,尽量减少按压中断。进行5个周期(5个30/2,约2分钟)后,暂停10秒钟检查呼吸脉搏。双人或多人在场实施CPR时,应每2分钟或每5个周期CPR更换按压者,施救者应在5秒钟内完成转换,可以更好地提高按压效率。 注意事项: (1)救护时,应评估现场是否安全,在安全的情况下施救。 (2)做好自我保护,施救时应佩戴好手套,如果没有手套,可在手上罩上塑料袋即可。 (3)禁止在有呼吸心跳的人身上操作。 (4)当心肺复苏成功以后,应将伤员翻转为复原体位,随时观察其生命体征,如果一旦呼吸心跳停止,再次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成功的有效体征:面色由苍白或青紫转红;脉搏、呼吸恢复; 瞳孔由大变小;眼球活动,手脚抽搐;开始呻吟等。 心肺复苏可以终止的条件:伤病员已经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有专业医务人员

安全急救措施

字体:[ 大中小] [ 关闭窗口] [ 打印本页] 灯谜:更生不惜外力(打一救护用语)——自救 事故案例:1985年9月12日上午在南京市某建筑工地,某建筑公司汤某擅自开动磨石机,因不懂安全操作而拉破电线,导致自身触电后倒地,正巧工地安全员王某发现后立即拉下电闸,并立即用木棍将汤某脱离电源,迅速进行现场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现场急救坚持了40分钟,终于使触电休克的汤某苏醒过来,安全员用急救技术救了汤某一命,受到了上级嘉奖和人们一致赞扬。 现场急救是指在现场对威胁人体生命安全的各类事故、意外灾害、中毒和各种急症等所采取的一种应急救援和紧急救护措施,以挽救伤病员或受害者的生命,并迅速将他们安全地送往医院,作进一步的抢救检查和治疗。 一、现场急救原则: 机智、果断 发生伤亡或意外伤害后4~8分钟是紧急抢救的关键时刻,失去这段宝贵时间,伤员或受害者的伤势会急剧变化,甚至发生死亡。所以要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冷静科学地进行紧急处理。发生重大,恶性或意外事故后,当时在现场或赶到现场的人员要立即进行紧急呼救,立即向有关部门拨打呼救电话,讲清事发地点、简要概况和紧急救援内容,同时要迅速了解事故或现场情况,机智、果断、迅速和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应急措施和安全对策,防止事故、事态和当事人伤害的进一步扩大。 及时、稳妥 当事故或灾害现场十分危险或危急,伤亡或灾情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时,要及时稳妥地帮助伤(病)员或受害者脱离危险区域或危险源,在紧急救援或急救过程中,要防止发生二次事故或次生事故,并要采取措施确保急救人员自身和伤病员或受害者的安全。 正确、迅速 要正确迅速地检查伤(病)员、受害者的情况,如发现心跳呼吸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一直要坚持到医生到来;如伤(病)员和受害者出现大出血,要立即进行止血;如发生骨折,要设法进行固定等等。医生到后,要简要反映伤(病)员的情况、急救过程和采取的措施,并协助医生继续进行抢救。 细致、全面 对伤(病)员或受害者的检查要细致、全面,特别是当伤(病)员或受害者暂时没有生命危险时,要再次进行检查,不能粗心大意,防止临阵慌乱、疏忽漏项。对头部伤害的人员,要注意跟踪观察和对症处理。 在给伤员急救处理之前,首先必须了解伤员受伤的部位和伤势,观察伤情的变化。需急救的人员伤情往往比较严重,要对伤员重要的体症、症状、伤情进行了解,绝不能疏忽遗漏。通常在现场要作简单的体检。现场简单体检: 心跳检查 正常人每分钟心跳为60~80次,严重创伤,失血过多的伤员,心跳增快,且力量较弱,脉细而快。 呼吸检查 正常人每分钟呼吸数为16~18次,重危伤员,呼吸变快,变浅不规则。当伤员临死前,呼吸变得缓慢,不规则,直至呼吸停止。通过观察伤员胸廓起伏可知有无呼吸。有呼吸极其微弱,不易看到胸廓明显的起伏,可以用一小片棉花或薄纸片、较轻的小树叶等放在伤员鼻孔旁,看这些物体是否随呼吸飘动。 瞳孔检查 正常人两眼的瞳孔等大、等圆,遇光线能迅速收缩。受到严重伤害的伤员,两瞳孔大小不一,可能缩小或放大,用电筒光线刺激时,瞳孔不收缩或收缩迟钝。当其瞳孔逐步散大,固定不动,对光的反应消失时,

班组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谈

班组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100谈 第一章应急救护相关知识与技能 1.现场急救原则、步骤和注意事项 现场急救,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和工作场所发生各种意外伤害事故、急性中毒、外伤和突发危重伤病员等情况,且没有医务人员在场时,为了防止伤患病情恶化,减少伤患痛苦和预防休克等所采取的一种初步紧急救护措施,又称院前急救。 (1)现场急救应遵循的原则 现场急救总的任务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病员的痛苦,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为医院抢救打好基础。为保证完成以上任务,在进行现场急救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先复后固原则。遇有心跳、呼吸骤停又有骨折者,应首先用口对口呼吸和胸外按压等使心、肺、脑复苏,直至心跳、呼吸恢复后,再进行骨折固定处理。 ◆先止后包原则。遇有大出血又有创口者时,首先立即用指压、止血带或药物等方法止血,接着再消毒,并对创口进行包扎。 ◆先重后轻原则。指同时遇有垂危和较轻的伤病员时,应优先抢救伤势危重者,后抢救伤势较轻的伤病员。 ◆先救后运原则。发现伤病员时,应先救后送。在送伤病员到医院途中,不要停止抢救措施,继续观察病、伤变化,减少颠簸,注意保暖,确保将其快速平安地送人最近的医院。 ◆急救与呼救并重原则。在遇有成批伤病员、现场还有其他参与急救的人员时,要迅速而镇定地分工合作,急救和呼救可同时进行,以较快地争取到急救外援。 ◆搬运与急救一致性原则。在运送危重伤病员时,应与急救工作协调一致,争取时间,在途中继续进行抢救工作,减少伤病员不应有的痛苦和死亡,安全到达目的地。 (2)现场急救的基本步骤 当各种意外事故和急性中毒发生后,参与生产现场救护的人员要沉着、冷静,切忌惊慌失措。时间就是生命,应尽快对中毒或受伤病人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确定病情。检查内容包括意识、呼吸、脉搏、血压、瞳孔是否正常,有无出血、休克、外伤、烧伤,是否伴有其他损伤等。 总体来说,事故现场急救应按照紧急呼救、判断伤情和救护三大步骤进行。 ◆紧急呼救。当事故发生并发现危重伤员后,须立即向专业急救医疗服务机构或附近担负院外急救任务的医疗部门、社区卫生单位报告,常用的急救电话为120或999。由急救机构立即派出专业救护人员、救护车至现场抢救。 ◆判断伤情。在现场巡视后对伤员进行最初评估。救护人员需要首先确认并立即处理威胁生命的情况,检查伤员的意识、气道、呼吸、循环体征等。 ◆救护。灾害事故现场一般都很混乱,组织指挥特别重要,应快速组成临时现场救护小组,统一指挥,加强灾害事故现场一线救护,这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

紧急救护的小常识

紧急救护的小常识 一、创伤救护 概述 创伤是各种致伤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导致功能障碍、残疾,甚至死亡。 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 创伤现场救护技术 遇到出血、骨折的伤病员,救护人员首先要保持镇静,做好自我保护,迅速检查伤情,快速处理伤病员,同时呼叫急救电话或场馆的急救人员。 1. 止血技术 出血,尤其是大出血,属于外伤的危重急症,若抢救不及时,伤病人会有生命危险。止血技术是外伤急救技术之首。 现场止血方法常用的有四种,使用时根据创伤情况,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将几种止血方法结合一起应用,以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 ▲指压止血法 直接压迫止血:用清洁的敷料盖在出血部位上,直接压迫止血。 间接压迫止血: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动脉血运,能有效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 ▲填塞止血法 用消毒纱布、敷料(如果没有,用干净的布料替代)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 重点提示: 救护员和志愿者只能填塞四肢的伤口。 ▲止血带止血法 上止血带的部位在上臂上1/3处、大腿中上段,此法为止血的最后一种方法,操作时要注意使用的材料、止血带的松紧程度、标记时间等问题。 重要提示: 比赛场馆内的志愿者,如遇到有大出血的伤病人,一定要立即寻找防护用品,做好自我保护。迅速用较软的棉质衣物等直接用力压住出血部位,然后,拨打急救电话或场馆急救网点的电话,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 2. 包扎技术 快速、准确地将伤口用自粘贴、尼龙网套、纱布、绷带、三角巾或其他现场可以利用的布料等包扎,是外伤救护的重要环节。它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污染,减轻疼痛的作用,有利于转运和进一步治疗。 ▲绷带包扎 ①手部“8”字包扎 它也同样适用于肩、肘、膝关节、踝关节的包扎。 ②螺旋包扎 适用于四肢部位的包扎,对于前臂及小腿,由于肢体上下粗细不等,采用螺

油田施工现场应急救护技术

油田施工现场应急救护技术 第一章红十字基本知识 红十字标志是国际人道主义保护标志,是武装力量医疗机构的特定标志,是红十字会的专用标志。红十字标志是红十字运动的象征,体现着当今世界的人道与同情。它的存在和正确使用,对于执行人道主义保护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红十字标志是为了对红十字发祥地瑞士表示敬意,掉转瑞士国旗的颜色而成,其中不含有任何政治或宗教因素。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一个独立、中立的组织,其使命是为战争和其他暴力局势的受害者提供人道保护和援助。 第二章救护新概念 紧急救护的基本原则是: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的生命,减轻伤情,减少痛苦,并根据伤情需要,迅速与医疗急救中心联系救治.急救成功的关键是:动作快,操作正确.任何拖延和操作错误都会导致伤员伤情加重或死亡. 第三章心肺复苏 (一) 对心肺复苏(CPR)的认识 心肺复苏术就是对呼吸和心跳停止的病人进行及时抢救,即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人工胸外挤压术,目的是迅速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给脑组织及其它重要脏器提供氧合血液,使其得到保护。其主要措施包括畅通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挤压术,被简称为ABC三步曲 (二) CPR的简单原理 心肺复苏法的三项基本措施是:1、通畅气道;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3、胸外按压(人工循环) (三)2000-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新要点 (四) 现场CPR 第四章创伤救护 创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是由于机体遭受剧烈的暴力打击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

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因此创伤性休克较之单纯的失血性休克的病因、病理要更加复杂。 (一) 止血 加压包扎止血法 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以停止出血为度。这种方法用于小动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 (二) 包扎 (三) 骨折固定 发表时间:2009-05-31 发表者:黄雷 (访问人次:1236) 骨外固定(external fixation)是利用外固定架(器)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和固定的一种治疗手段。它经软组织将内植物(针或钉)穿过骨折的远、近段,然后再通过连杆和固定夹将裸露于皮肤外的内植物彼此连接起来,在骨折端起到加压、牵拉和中和作用以达到复位和固定骨折,重建骨骼并校正畸形的目的。 (四) 伤员的搬运和护送 搬运、护送似乎是件简单而平常的事情,是一个用力搬运和交通运输问题,与医疗、急救无密切关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搬运、护送不当可使危重伤员在现场的救护前功尽弃。不少已被急救处理较好的伤员,往往在不正确的运送途中病情加重、恶化;有些伤员因经不住路途颠簸或病情恶化,不能及时施以急救而丧失生命。 (一)概述 随着急救事件,尤其是在远离家园的旅游度假、公共出差等情况下发生的急症、创伤的增多,人们认识到医疗救护运送是现场急救的重要内容,是连接伤员能否安全到达医院而获得全面有效救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现场紧急救护操作方法

现场紧急救护操作方法 摘录自《电力工业紧急救护工作规范》DL/T692-2008 A1 基本要求 A1.1 紧急救护应就地抢救,动作迅速、果断,方法正确、有效。 A1.2 要认真观察伤员全身情况,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在现场用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以支持呼吸和循环。 A1.3 在现场紧急救护的同时,应立即与急救中心或附近医院取得联系,请求给予进一步的指导与帮助。在医务人员未达到前,不应放弃现场抢救。不能仅根据伤员没有呼吸与脉搏就擅自判定伤员死亡,放弃抢救,更不能放弃现场急救而直接送医院。触电伤员死亡诊断只能由医院做出。 A1.4 现场紧急救护时,应保持好现场并做好紧急救护记录,现场急救结束后,应将记录与小节移交企业主管部门存档。 A2 触电急救 A2.1 伤员脱离电源的处理 A2.1.1 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因为电流作用时间越长,对人体伤害就越重。 A2.1.2 脱离电源就是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或其他断电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在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得直接用手触及伤员,以免救护者同时触电,如触电者处于高处,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该伤员脱离电源后自高处坠落形成复合伤。 A2.1.3 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躯),还可戴绝缘手套,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裹绝缘后解脱触电者。另外,救护人员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使触电者与导电体解脱,在操作时最好用一只手进行操作。如果电流通过触电者入地,并且触电者紧握电线,可设法用干木板塞到其身下,与地隔离,也可用干木把斧子或有绝缘柄的钳子等将电线弄断。用钳子剪断电线,最好要分相,一根一根地剪断,并尽可能站在绝缘物体或干木板上操作。 A2.1.4 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用绝缘棒)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 A2.1.5 如果触电发生在架空线杆塔上,对低压带电线路,若能立即切断线路电源,应迅速切断电源,或者由救护人员迅速登杆,束好自己的安全皮带后,用带绝缘胶柄的钢丝钳、干燥的不导电物体或绝缘物体将触电者拉离电源。对高压带电线路且不可能迅速切断电源开关的,可采用抛挂足够截面积的适当的长度金属短路线的方法,使电源开关跳闸。掷挂前,将短路线一端固定在铁塔或接地引下线上,另一端系重物,,在抛掷短路线时,应注意防止电弧伤人或断线危及人员安全。不论是在任何级电压线路上触电,救护人员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要注意防止发生从高处坠落的可能和再次触及其它有电线路的可能。 A2.1.6 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要先确认线路是否无电,确认线路已经无电。救护人员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如穿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紧跳跃以接近触电者)前,不得接近以断线点为中心的8m~10m的范围内,防止跨步电压伤人。救护人员将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m~10m以外再开始心肺复苏急救。只有在确认

十二项重点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课件-紧急救护培训

紧急救护培训 紧急救护培训包括:CPR紧急救护流程、出血处置、外伤的急救、骨折的急救、烧烫伤急救、中暑急救、对触电伤员的救护、对溺水员工的救护、其它情况的救护等9项内容 1.CPR紧急救护流程 (1)发现员工突然的意识丧失,应在打电话求救后,迅速返回现场后开始CPR救护。 (2)将伤者轻轻翻转至仰卧状 (3)用手测试伤者脖子两侧处的大动脉膊,检查有无跳动 (4)对于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用5-10s(<10s)检查是否存在呼吸,如无呼吸,先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1)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的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但以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最为方便和有效。口对口或(鼻)吹气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而且气体的交换量大,接近于正常人呼吸的气体量,效果比较好。操作方法: ①病人处于仰卧位,即胸腹朝天,将伤者头部垫高。 ②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呼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 将气吹入(口对口人工呼吸前,正常呼吸即可),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从鼻孔放开,并 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14~16次。如果病人口腔有严 重的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口对鼻吹气。 ③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 起为最合适,避免迅速而强力的人工呼吸而导致过度通气。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 则放一块叠两层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要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 ④第一次人工呼吸未使胸廓起伏,再次开放气道,给予第二次通气,无论胸廓起伏与否, 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⑤在人工呼吸时,胸外心脏按压不应停止。 2)胸外心脏按压术 胸外心脏按压就像“人工心跳”,暂时帮助心脏进行工作,将血液压出来,流回去,使血液仍能继续循环,由于心脏按压的部位在胸部,此时又必须同时做人工呼吸,可以十分协调的进行,一人做心脏按压,另一人做口对口吹气。为了使操作顺利,病人要躺卧在木板或平整的地面上,以便救护人按压时背面有硬物支撑。具体方法是: ○1让病人仰卧,抢救者站或跪在一侧,用一手的掌根贴在病人胸骨2/3与下1/3 交界处,另一手叠在这只手背上,两臂肘关节伸直,靠上身重量做快速按压,按压幅度为4-5cm,心脏间接接收到压迫,然后放松,有节奏地一压一松,复苏按压为100次/分。 ○2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常同时进行,一般每吹一口气,作4~5次心脏按压。如果现场抢救时,只有一人操作,则可以先吹两口气,然后做10次心脏按压,按比例反复进

应急救护知识汇总教程文件

应急救护知识汇总 199、EMS系统:救援医疗服务系统,具有受理应答呼救的专业通讯指挥,承担院外救护的机构。200、第一反应人:在事发现场能对伤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201、猝死: 指平素身体“健康”或病情稳定,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 202、生命链由四个早期组成即早期通路、早期徒手心肺复苏、早期心脏电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203、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 204、休克:指多种病因作用所导致的、以血液对组织灌注不足为特征的循环衰竭状态。205创伤:是各种致伤因素作用下,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206、发现有人突然倒地,经检查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应立即呼救和心肺复苏。207、现场进行心肺复苏时,伤病员应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 208、救命的黄金时间为4 分钟之内。 209、溺水致死的主要原因是水和泥沙等进入呼吸道和肺中造成窒息。 210、打开气道的常用方法是仰头举颏;当怀疑伤病员有颈椎骨折时应用托颌法打开气道。211、前臂骨折时,固定夹板的长度上方应超过肘关节,下方应超过腕关节。 212、心肺复苏ABC中,A为开放气道;B为人工呼吸;C为人工循环; 2010年最新心肺复苏顺序是:CAB。213、胸外捶击的部位是: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胸骨下1/2处)。 214、成人血液占自身体重的8% ;70公斤体重的人约有5600 毫升血液。 215、外伤出血的止血方法有指压、包扎、加压包扎、填塞和止血带。 216、现场判断骨折的依据主要是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等。 217、必须移动怀疑有颈椎骨折的伤病员时,应在固定颈椎后采用四人搬运或用脊柱板担抬。218、休克一般分心源性、感染性、低血容量性和过敏性四种类型。 219、根据伤情分类表,Ⅰ类伤用红色标志;Ⅱ类伤用黄色标志;Ⅲ类伤用绿色标志。220、酒精致死量为每公斤体重5-8 克;血液酒精浓度达到100mg/dl 时,易发生交通事故。221、成人躯干部烧伤按九分法计算,其烧伤面积为27% ; 222、化学恐怖事件的特点是突发性、群体性、隐匿性、快速性和高致命性。 223、化学恐怖伤员应采取一戴二隔三救出及六早的急救措施。 224、火灾的救护原则是报警、扑救和撤离。 225、救援医疗服务系统是具有受理应答呼救的专业通讯指挥,承担院外救护的机构。226、现代救护是立足于现场的抢救。在医院外的环境下,第一反应人对伤病人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措施,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 227、创伤的主要类型有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多发伤和复合伤。 228、毒素吸收的途径主要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肌肉和静脉。 229、易引起中毒的常用农药有机磷和有机氮。 230、创伤现场救护的目的是延长伤病人生命、减少出血、保护伤口、固定骨折和防止并发症。231、现场发现无反应的成人,应立即激活EMS系统;目击突发意识丧失的儿童,应立即CPR (五组)后,激活EMS系统。 232、在做人工呼吸前,首先用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开放气道的角度成人90°、儿童60°、婴儿30°。233、人工呼吸时,吹气的频率,成人每分钟10--12 次;儿童 及婴儿每分钟12--20 次。234、进行人工胸外按压时,下 压深度,成人至少5厘米;儿童及婴儿约胸廓的1/3-1/2 ;按压频率成人每分钟100 次;儿童每分钟100 次;婴儿每分钟100 次。 235、生命链五个相互联系的环节:①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②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③快速除颤。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⑤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火灾事故现场的紧急救护原则及程序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9225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火灾事故现场的紧急救护原则及程序正式样本

火灾事故现场的紧急救护原则及程 序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火灾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发生频率最 高,危害最持久、最剧烈的灾害。为避免在火灾中受 害,掌握群众性自救互救的救护常识就显得尤为重 要。火灾事故的现场救护应该组织现场人员搞好自救 互救,使受伤者能够尽快脱离事故现场,进而处在一 个安全环境之中,它对挽救生命、避免伤情加重有着 极其重要的作用,且能为后续救护人员实施快速救治 奠定基础。增强群众自救互救的能力,掌握火灾事故 现场的救护原则,与减少火灾事故现场人员的伤亡率 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火灾的特点、危害及救护原则 当发生火情时,火场烟雾的蔓延速度是火的5-6倍,烟气流动的方向就是火势蔓延的途径。美国消防组织曾做过一次模拟测试,点燃一只废纸篓,发现仅2分钟烟探测器报警,约3分钟后起火,房间达到使人致死温度,同时楼内充满有毒气体,约4分钟楼内过道被烟火封堵而彻底无法通行。测试结果表明楼房内一旦起火,4分钟后逃离现场的可能性很小,加上由于浓烟烈火继续升腾,严重影响人们的视线,使人看不清逃离的方向而陷入困境。而救援人员多在4分钟后才到达现场,受难者由于当时的心情十分焦急,往往会作出不理智的举动。因此,火灾事故现场常常造成群死群伤情况的发生。如近十年来,新疆克拉玛依友谊会堂火灾死亡325人,河南洛阳东都商厦火灾夺去309条人命,莫斯科友谊大学火灾夺去32

烧烫伤事故的现场急救

编号:SM-ZD-98953 烧烫伤事故的现场急救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烧烫伤事故的现场急救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般烧烫伤害的紧急救护: 发生烫伤、烧伤时,应沉着冷静,若周围无其他人员时,应立即自救。首先把烧着或被沸液浸渍的衣服迅速脱下,若一时难以脱下时,应就地到水龙头下或水池(塘)边,用水浇或跳入水中,周围无水源时,应用手边的材料灭火,防止火势扩散。自救时切忌乱跑,也不要用手扑打火焰,以免引起面部、呼吸道和双手烧伤。 小面积或轻度烧烫伤的紧急救护: 烧烫伤害可根据受伤皮肤深度,分为3度。1度:仅为表皮烫伤,表现为局部干燥、微红肿、无水泡、有灼痛和感觉过敏。2度:伤及表皮的真皮层、局部红肿,目有大小不等的水泡为浅2度。皮肤发白或棕色,感觉迟钝,温度较低,为深2度。3度:为全皮层皮肤烧烫伤,有的深达皮下脂肪、肌层,甚至骨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