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河北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河北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河北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河北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十一五”时期,既是我省旅游业进入快车道的发展机遇期,又是我省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型的重要关口。本文在正确认识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对我省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以便为省委省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与政策依据。

一、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宏观背景与发展态势

(一)旅游产业发展的国际背景

1)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水平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西方发达国家旅游业经历了一个快速、持续平稳的增长期。据资料显示,2002年,全球旅游业直接收入达到12115亿美元,占同年全球GDP的4%,总收入35414亿美元,占同年全球GDP的10%;旅游业出口创汇9490亿美元,占总出口收入的11.9%。目前,国际旅游业的增长率不仅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而且还远远高于汽车、石油、钢铁、能源等产业的增长,已发展成全球最大的经济产业。

2)旅游消费总量持续扩大,呈现日益多元化趋势。现代旅游者尤其是重复旅游者比例的增长,体现了人们已不满足于大众化旅游产品的消费形式,而倾向于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理念。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2—2004年期间,国际度假旅游和商务旅游的增长幅度分别为24%、21%。另据英国旅游局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全球商务旅游的增长速度比消遣旅游快两倍。国际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和产品消费重心的转移,将会对我国旅游产品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如内容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3)欧美旅游业的垄断地位逐渐减弱。从世界格局看,国际旅游业高度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地区,这一地区接待国际旅游者一般占世界旅游者总数的80%以上,然而,欧美国家在经历了5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其增长势头有所减缓。相反,近几年东亚地区通过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旅游接待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据预测,未来10年,该地区将超过欧美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接待地。这意味着,国际旅游市场将形成以欧洲、美洲及东亚地区三足鼎立的世界格局。这一趋势,预示了处于东亚地区的中国,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将会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与发展潜力。

(二)国内旅游产业发展背景

1)增长速度迅猛,旅游大国的地位逐年提高。1978年—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次从180万增加到10000万以上,增加了近60倍;旅游外汇收入从2.6亿美元增长到近260亿美元,年均增长约20%,成为亚洲第一旅游接待国。200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出境旅游者1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接近7000亿元,占GDP的5%以上,大大加快了我国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转变步伐。随着入境、出境和国内旅游三大市场的形成和迅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最为重要的新的增长点。

2)呈现出东部与西南发达的地理分布特点。据2002年国家旅游局全国旅行社业务年检情况通报结果显示,全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所属旅行社在旅游收入、旅游利润、缴纳税金、外汇结汇的前十名排序情况分别是: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重庆、云南、四川、湖北、福建等省市,我省并不在其列。一方面反映出我国旅游业发达地区的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气候较好的西南地区,另一方面说明了我省旅游业发展的不如意。

3)以商务旅游、会议旅游为主和以专业旅游、特色旅游为辅的旅游产品结构逐步形成。从我国的旅游产品的市场构成看,据2004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的抽样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我国的观光旅游、商务旅游、参加会议、探亲访友等四大类旅游活动构成我国旅游产品体系中的主体结构,专业旅游产品与特色旅游产品正在成为旅游主体结构中的新内容。而其他旅游活动内容,如宗教朝拜,健康疗养、文体科技交流等,无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国外旅游,

只占旅游总量的10%。显然,以观光旅游、商务旅游、参加会议、探亲访友为主体的旅游结构,将成为我省未来旅游业发展和重点领域或主要内容。

二、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资源存量现状

遗存丰厚,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居全国前列。目前,河北省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居全国第三位,世界文化遗产为3处,占全国九分之一,现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70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8处,是中国著名的文物大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全国十大风景名胜2处,全国旅游四十佳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国家级地质公园3处。据2005旅游资源评价结构排序结果显示,河北省品牌旅游资源值位居全国第7位,在旅游资源的丰度和占有方面显示了较强的天然优势。

(二)旅游市场现状

“十五”时期,我省共接待入境游客209万人次,实现旅游创汇近8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年均分别增长9.4%和9.9%。2005年万人客源国或地区增加到14个。从周边环境看,我省环抱京津,濒临渤海,消费群体集中,拥有4亿人左右的潜在客源市场,对于发展面向京津的度假旅游和商务旅游,有广阔的前景。“十五”期间,全省共接待国内游客31071多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39亿元,比“九五”时期分别增长10.7%和15.1%。2005年国内旅游接待超过千万人次的设区市,分别是石家庄、保定和秦皇岛三个城市。

(三)产品结构现状

从我省旅游产业的结构内容上看,既有尽显皇家气势的世界文化遗产,又有震撼海内外的文物宝藏和宗教朝圣;既有娱乐健身的塞外滑雪,也有修身养性的大众文化与民间工艺;既有充满神秘与历史厚重感的名城古迹,又有风光无限、美丽宜人的坝上草原。其内容涵盖了观光旅游、度假休闲、滨海、文物、舞蹈艺术、雕刻、剪纸、杂技、体育健身等多种领域。“十五”以来,我省通过对百项旅游精品工程与项目的重点开发的实施,初步形成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红色旅游、休闲旅游、工农业旅游等十大旅游产品系列结构。我省3A以上景区达82处,其中4A景区为41处,位居全国第三位,门票收入超过千万的景区达到20余处,反映出丰厚的旅游资源及其合理的配置结构。

(四)竞争力现状

据《中国品牌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研究》的统计显示,排在前10位的分别为浙江、四川、江苏、河南、山东、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和安徽。可见,我省在品牌资源综合评价方面有一定优势。然而,在竞争力方面,我省排名第14位,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与我省在全国经济总量位居第6的身份,特别是与我省旅游资源地位极不相称。近年来,与我省毗邻的山东,其经济总量排序为全国第3,旅游总产值名列第6。而山西与河南也同样存在着这种旅游优势。另外,京津两市虽不属于资源大市(北京第10,天津第29),但其政治优势与商业优势对旅游业吸引力,同样对我省旅游业构成威胁。这种发展现状,一则显示出我省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向资本转化的任务十分艰巨,经济潜能还未充分发挥,二则体现了我省与周边地区在旅游业方面的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

三、我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评价

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省旅游成绩显著,但从全省旅游业的整体素质看,仍处于一种高速度、低质量的发展模式。旅游服务滞后,旅游产品单一,缺乏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的现象较为普遍。其问题集中表现在:

(一)社会各界对旅游业的认知存在偏差,且开放意识不强

“十五”时期,旅游业虽确定为我省的主导产业,但社会上对旅游业的依托性、关联性与复杂性并没有深刻认识。表面上各级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热情较高,但实际投入却存在普遍不足的现象。思想上的不重视所带来的结果就是:一是没有市场与品牌观念,宣传与推介的工作

不到家。如我省邯郸虽拥有华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积淀千年文化底蕴的广府古城,以及世界闻名的太极圣地,但却不能与浙江省桐乡市有同类旅游资源的乌镇、山西的平遥古城相抗衡。又如承德避暑山庄虽属于“资质”价值较高的世界文化遗产,但外界对承德的了解却不够多。从2005年全省旅游景区的接待排行榜前十名中承德避暑山庄仅排在第8位的情况看,河北省对重点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打造与开发力度不够,远远跟不上市场脚步。二是固步自封,不愿与他人合作,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倾向严重。我省有许多可供开发且市场前景较好的旅游资源,但是由于受功利思想的支配,宁愿等着借贷,也不愿他人投资入股,所以错失了许多发展机遇。

(二)旅游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不突出

产业的竞争力,一般而言,源于大型企业或产业集群优势的支撑。以此来衡量,我省大多数旅游企业目前仍存在着制度障碍、政策障碍以及与此相关的市场进入障碍。尽管我国的旅行社在入世的背景下对外开放的时限是2006年以后,但在过渡期即将结束时,我省旅游业的市场主体即大型的旅游企业集团并没有真正发育起来。这就意味着,保护期一旦结束,我省旅行社不仅要面临种类、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的全方位竞争,更重要的是,还要迎接国际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在品牌、质量,特别是网络方面的挑战。显然,旅游业的市场主体空缺,已成为制约我省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问题。

(三)产品结构单一,主打系列产品不明显

据资料显示,我省旅游业绩较为突出的是门票收入,体现了旅游产品是以旅游观光为主的结构特点。在旅游资源占有量方面,虽然我省的丰度较高,但大都处于以观光为主的初级旅游产品,红色与滨海旅游虽有一定优势,但发展的空间仍然较大。国际旅游市场地位较高且有良好发展前景商务旅游、探亲访友、会议旅游等高级旅游产品,并未发育起来。显然,仅靠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难撑发展大局。为此,我省要加强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占主体的旅游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一批符合国内外旅游产品档次与要求的非观光旅游产品。这是因为,从未来国内外的发展看,旅游业的竞争主要来自文化内涵的竞争,人们对旅游资源、旅游服务的消费需求将趋向文化情趣浓、科技水平高、参与性强的项目。特别是文化因素所具有的地域性、民族性和传承性这一特点,旅游企业如果不能满足旅游者精神文化需求,将很难形成竞争优势。鉴于这一客观事实,我省未来旅游资源开发要尽快完成由普遍开发、重点开发向深度创新开发,即以挖掘当地文化内涵为主的开发阶段过渡。总之,我省旅游业要获得较大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尽快形成特色鲜明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文化产品体系。(四)旅游资源的整合效益低下

我省旅游资源丰厚,区位条件好,有发展旅游业天然的优势,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制度安排,影响了整体效益的发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投资分散。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省水利工程、城市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均有较大投资,但由于缺乏通盘和整体考虑,资金用途分散,整体经济效益并不显著;二是旅游产品的组合效益挖掘不够。目前我省的旅游项目大多属于单一项目,“扎堆”、“捆绑”的旅游项目少之甚少,除承德的避暑山庄正在进行有益的尝试外,其他地区的旅游项目并没有形成与当地文化活动紧密结合的意向和趋势;三是由制度造成的部门分割所导致的要素资源浪费的情况较为严重。直接表现为城建、文物、宗教、园林、交通等行业部门的管理不到位或职能重叠,不仅影响了旅游资源的整合效应与产业竞争力,也延缓了旅游业的发展进程。

(五)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影响旅游业发展进程

从旅游业自身的特征看,其关联度表现为对外部产业高度的依附性。一般而言,旅游业的正常运行依托于交通、城建、农业、商业服务业、加工业、邮政、电信、能源、园林、市政和环保等多种相关的产业部门的支撑,这就决定了旅游业是一个“借力”发展的产业。这是因为,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要素,除了丰富旅游产品系列和增强其吸引力外,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特别是服务业全方位的供给与支持,也是影响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以我省服务业发展水平为例,2003年我省服务业占GDP比重为33.5%,与广东的38.4%,江苏的36.6%,浙江的39.7%,山东的34.6%和上海的48.4%差距较大。2004-2005年,我省分别为31.3%和32.6%,与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先进的省份相比,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差距继续加大。从侧面反映出我省金融、电信、商务信息、咨询、交通等多种领域的服务供给不足或不到位的现状。应该说,我省服务业发展的不稳定或停滞不前,客观上束缚了旅游业的发展。(六)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与现实发展不同步

人力资源开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专业要求,旅游竞争力水平的高低与效益的如何,与旅游开发工作者的素质密切相关。从整体上看,我省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工作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十五”以来,我省在旅游人力开发与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如举办过各类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开设了旅游教育大中院校(系、专业)达126所,但这些院校大部分并没有建立起“双师型”(即同时拥有教师资源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的教师队伍。多数旅游专业师资既缺乏较系统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又缺少必要的旅游服务行业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较为严重。导致旅游从业人员经营管理工作适应性较差,直接影响服务质量;②由于受传统人事管理理念的束缚,使具有特殊性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受传统人事管理模式的限制,旅游的管理工作的绩效受到影响;③我省与拥有人才优势和高等院校资源优势的京津毗邻,在加大三省市旅游资源整合力度理应有所创新,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省在旅游专业教育方面,并没有建立一所具有相当实力的旅游院校和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旅游师资培训基地的设想与意向,影响旅游人才的充分的供给与质量的提高。

四、我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入世以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将会对我省经济社会乃至旅游业均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极大促进我省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和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推动我省旅游与世界旅游经济一体化进程;二是加速我省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步伐,有助于建立规范的市场竞争体系;三是有利于改变目前来华旅游交通费用昂贵的格局,提高我省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发展规划即将发布实施,这就意味着京津冀三省市多年的市场分割与行政壁垒不日结束。与此相对应,三省市的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大型的基础设施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文化教育,将会在规划与制度的统筹安排下,实现要素的合理配置与重组。我省旅游作为京津两市的二级旅游目的地,将会在京津旅游一体化建设中,获得与京津共赢与协调发展的新机遇。

3)旅游业作为我省“十五”、“十一五”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一直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05年,省委省政府将文化产业确定为我省“十一五”时期的主导产业,这就隐含了作为文化产业重要支撑与组成部分的旅游业,将会在文化产业大发展背景的推动下进入快车道。4)《河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于2005年6月正式实施。《规划》对全省及相关区域旅游业的产业定位、发展目标、功能布局、项目支撑、市场促销、保障措施等战略思路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提供了依据。另外,同期编制的《河北省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也正式实施。在这种利好的规划背景下,我省以西柏坡和抗战题材为重点的红色旅游景区将会展示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发展后劲。

5)为规范旅游主体的市场行为,加大监管力度,2003年,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河北省旅游条例》。为鼓励和支持我省旅游企业快速成长,同年,又制定了《河北省入境旅游奖励实施办法》,对接待人次增长明显的国际旅游企业给予不同

的资助与奖励。以上办法,为推动我省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和稳定发展,及旅游市场秩序的规范和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劣势分析

1)加入WTO以后,对我省旅游产生较大消极影响的将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对各级管理部门将形成严峻挑战。改革开放20年来,虽然我省旅游业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旅游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在管理上存在着法律不健全、相关管理政策不配套,协同性不强以及手段单一和方法落后等弊端;二是国际旅游网络化的渗透。外资旅行社的进入,必然要推进其网络化,将使我省与国际旅游市场形成同台竞争的激烈态势;三是对旅行社产生较大冲击。随着我国WTO保护期结束,我省旅行社将面临外资旅行社品牌、质量和网络的全方位竞争。

2)竞争实力不济,能力较弱。我省旅游企业的现状特征是:①“小、散、弱、差”,实力最强的旅游企业资产不过百亿,无论与国内北京的新纪元、天津的天新,还是与美国的运通、罗森康辉等世界顶级的旅游企业集团相比,均存在着较大差距。除此之外,我省旅游业在企业制度、营销网络、技术手段、管理方式等方面也比较落后,影响整体竞争力。②国企改革与创新节奏缓慢,如有些部门仍然保持事业单位性质,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极不适应。这种结果,一是影响了旅游企业做大做强的步伐;二是会使不占制度优势与竞争优势的企业处于不利的市场地位。

3)旅游收入总量偏小,没有形成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旅游产业是关联度极强的经济部门。从国外旅游业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看,其旅游产值已占GDP的比重的10—13%左右,我国为6--7%之间,而我省自2000年以来,一直徘徊在4%左右,表明我省旅游业停滞不前或增幅较小的趋势。2005年我省生产总值居全国第6,但旅游业生产总值却位于全国第14位,而生产总值第15位的北京,旅游业对其GDP的贡献度的位次是第2名,排在经济总量20名且旅游资源贫乏的天津,其旅游贡献度竟位于全国第10名。这一状况从侧面反映出我省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对应关系,即旅游业对我省国民经济并没有形成较强的拉动效应。

4)旅游研究成果深度不够,市场细分不到位。我省有关旅游研究的时间较早,种类也多种多样,但大都停留在表面或肤浅的低水平上,缺乏深度,如关于我省旅游产品市场细分问题的研究至今无人涉及,哪些行业构成旅游业的主体?哪个部门对旅游业的贡献度最大?旅游的市场目标选择?旅游产业究竟包括哪些内容,指标体系如何确定?没有明确的研究结论。这种状况,客观上使决策部门或宏观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或政策导向,缺乏理论依据或实践说服力,从而影响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目标选择、区域整合和产品开发等战略思路。研究结论:我省旅游业在国内外大趋势的推动下,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从现实的水平看,与发达的旅游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我省仍处于层次较低的初级发展阶段。从旅游资源的开发阶段看,浅层次的一般性开发仍在继续,重点开发刚刚开始。今年我省正式实施了《河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一些优势和特色重点开发项目开始谋划并进入实施阶段。这一举措,标志着我省以面上开发为主的旅游业即将进入以重点开发为主的新阶段。从旅游市场的竞争强度与管理水平看,价格竞争比较普遍,质量竞争有待提高。目前我省旅游业管理的重点范围仅限于饭店和旅行社,而以旅游“六要素”为中心的资源整合与素质管理并未从真正意义上的展开,特别是与法制管理相配套的各项措施还较薄弱,表明我省旅游业竞争能力与管理水平不济的现状。从旅游市场的发育程度看,以少数为主体的“贵族化”旅游已经过去,以具有文化内涵为主的现代旅游已大规模开始,特别是满足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的市场细分也开始进入消费者的视野。说明我省旅游市场正处于与全国市场大体同步第二个发展阶段。这一趋势,一方面预示着以专业化、细分化的市场目标将成为政府主导型的政策指向,另一方面,也反衬出我省将面临着资源深度开发与要素全方位整合的双重任务。

为此,我省未来旅游业的战略思路应重点体现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区域要素资源整合为途径,以制度创新与质量管理为手段,以增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为核心,以“瞄准京津、拓展周边,放眼欧亚”为市场目标,以加快培育旅游业“两大主体”为突破口,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我省观光旅游、红色旅游等优势项目,大力发展以商务、会议、度假、休闲为主要内容的非观光旅游,逐步形成以观光、红色旅游为主、以度假、商务、会议和休闲旅游为辅,以特色旅游和专业旅游为重要补充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在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前提下,推动我省以资源导向为主的低级发展阶段向以市场需求为主的高级发展阶段演进,从而快速实现我省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战略目标的根本性转变。

五、加快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对策措施

(一)加速旅游产品的资源开发模式向需求开发模式转变

随着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与体验化的快速发展,将加快旅游产品类型与结构的演进趋势。目前,从市场情况看,我省虽刚刚进入大众旅游发展时期,散客旅游的份额远远高于团队游比例,占据了市场的绝对优势,这种情况与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结构基本一致。这就要求我省旅游经营者尤其是旅行社,对旅游产品的设计和组合应更加灵活,更加有针对性和多样化,有鉴于此,我省未来的旅游产品发展思路应该是,要大力发展散客旅游,有明确指向性地对团体包价旅游和散客旅游进行符合我省旅游实际的市场细分,强化旅游产品的差异化设计,使其更加适应外部环境的竞争要求,从而形成同中有异的产品多样化发展格局,推动我省旅游产品由资源导向型逐步向需求导向型转变。

(二)加大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的创新力度

在加大旅游人才资源整合过程中,我省创新办法与改革思路应重点体现在:①要进一步完善旅游院校教育体系,有重点地培养一大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型人才,即为旅游业储备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和有战略意识的市场经营人才与高级管理人才,如在专业课程建设上,要加强国际交流,加强专业课基础建设,拓宽专业面,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等;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旅游教育科研立项制度和评奖制度,鼓励旅游院校和培训中心教师多出好教材、多出科研成果;③积极推进京津冀旅游院校和培训中心产、学、研一体化,让旅游院校和培训中心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把解决教师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突破口,推动高职和中职教师朝着“双师型”的方向发展,快速扭转我省目前旅游业适应性和应用性人才短缺现状;④要根据我省不同层次教师培训的特点和要求,利用京津两市“智力高地”,尽快创建能够满足京津冀及华北地区需要的区域性旅游师资培训基地,探索适合三省市旅游业发展的师资培训模式,提升京津冀区域旅游产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三)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加速旅游资源整合步伐

旅游是一个由金融、烟草、房地产、交通运输、信息、文化娱乐、媒介传媒等多个部门构成的复杂的经济系统,决定了旅游业发展将依靠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和完整的市场体系来完成。目前,我省旅游产业是政出多门的管理模式,虽属同一行政主体,但不同部门之间造成的矛盾和问题却很难协调。针对上述情况,我省可借鉴先进省份的成功经验,加快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创造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软环境。具体设想:①尽快成立河北省旅游业管理委员会(简称旅委会),统筹协调和全面领导河北省旅游业的发展。河北省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作为省政府的职能部门,承担全省旅游行业的管理职能。旅游局、贸易厅、交通厅、建设厅和一些文化事业单位,均为旅委会成员,形成以河北省副省长兼任旅管会主任为中心的旅游、商业、交通、文化教育等部门共同组织的大旅游管理体制。这种管理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整合旅游资源,充分体现政府部门的管理权威,明确旅委会的权力和职能范围,确定旅游与商业、交通及园林等部门的行政及业务关系;另一方面,可加快旅游业由散乱式管理转向制度型管理,部门的单一管理向社会综合管理的方向转变。

(四)加快培育和建设旅游业的“两大主体”。

我省旅游业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投资规模,与国内外相比,均有较大差距,原因在于旅游业的“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的地位均没有确立,这是影响我省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推动我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最核心的任务是加快“两大主体”建设和培育。“市场主体”培育的主要思路:①鼓励非国有企业或企业集团承担列入规划的旅游重点项目,并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②鼓励非国有企业与相关旅游文化部门联合兴办文化旅游业,形成同台竞争的良好氛围,并给予非国有旅游企业与国有企业相同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法人交叉持股,积极吸引外资、集体和个体私营经济参与重组国有旅游文化企业,推进大型旅游企业的产权多元化。“投资主体”培育的政策措施应体现在:对于我省民间或非国有企业投资个性化旅游项目,如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和探亲访友旅游等领域的重点项目,政府要降低门槛,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并实施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

(五)尽快推进网络化经营模式

目前,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其旅游产品大都以网络的途径经营,在美国通过网络实现经济效益的高达70%。相形之下,我省通过网络实现销售的产品比例还比较低。很多旅游企业的产品销售与采购没有进入互联网系统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我省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成熟旅游产品网上交易系统,深度挖掘互联网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细分和制定产品策略,逐步实现网上支付,既方便客户,也便于旅游企业收集客户信息。从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看,成熟网络系统将成为旅游企业成功应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

(六)完善旅游法律相关政策,加大对旅游企业的监督力度

建立规范的法制体系与法律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目前,我省虽颁布了《河北省旅游管理条例》,但与《条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如与旅游产业发展相关的其他管理条例、办法尚未出台,对此,为进一步扩大对旅行社的监督力度,提高对旅游市场主体的约束力,我省应尽快制定《河北省旅游管理条例》的实施细则以及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以此作为整顿旅游市场、营造公平、公正、合法与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的客观依据,从而加快推进旅游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一、中国文化演艺产业有望成为继电影产业之后的下一个爆发性行业 从整体文化产业来看,根据美日等发达国家经验,在人均GDP 达到3000美元之后,文化产业消费需求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人均GDP迈过3万美元之后才有所放缓。2012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6100美元以上,目前正是文化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的过程。 文化行业的快速增长已经在电影产业得到了验证。与电影行业一样,演艺行业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演艺产业的规模大,产业集聚化程度高。 国外演艺市场一般都集中在特定的区域,剧场密集的分布创造出相互烘托、相互宣传、相互刺激的气氛,扩大了观众的整体数量。密集的剧场分布形成一个剧场群落,对于培养戏剧观众和戏剧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带动了旅游、饭店、购物、交通等周边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外演艺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的纽约百老汇聚集了时代广场附近12个街区以内的39家剧院共计47962座,有100多个舞蹈团、近60个音乐团体常驻于百老汇剧院区

进行演出,年票房直接收入为12亿美元左右,间接经济效益在43亿美元左右,相比之下,整个北美的电影票房收入也只有100亿美元。 与电影相比,演艺市场呈现更加小众化、消费高端化的特点,但是中国的演艺产业也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1、民众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对户外娱乐消费升级的需求; 2、政府政策对文化演出市场和民营经济的支持; 3、演艺人才队伍的繁荣发展; 4、演艺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快速提升。 中国的演艺市场正在进入爆发性的发展阶段,目前是最佳的抢占市场战略发展阶段。 二、旅游行业是成长型的朝阳产业,“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的模式最有竞争优势 旅游产业是消费升级最核心的产业之一,是典型的成长型朝阳产业。2013年,尽管遭遇政务消费减少、禽流感疫情和国外游客减少的不利环境影响,我国的旅游行业依然实现高于GDP的增长水平。 在“三公”经费压缩的背景下,国内旅游仍然实现较好发展,说明大众消费是国内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此外,出境旅游较快发展,境外消费大幅增长。

河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旅游管理 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虽然河北省具有许多优秀地文化旅游资源,但其文化旅游行业地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旅游业与其他行业地关度很低,旅游行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文化旅游行业进行整合、调整结构、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等发展建议. 河北省明确提出要“依托华夏文明核心区和燕赵文化根基深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旅游在未来地旅游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地作用,加强对文化旅游产品地开发与营销,是促进河北省旅游业经济效益提高地重要手段. 一、河北省地文化旅游资源简介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地总体特征是:总量庞大,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某些资源具有国内独占性和世界性,与京津大都市群有很强地关联性和互补性,但多种资源不具备协调性,空间配置不平衡.综合来看,河北省地文化旅游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1)文化旅游资源地域广阔、数量众多整体而言,自然地貌呈现以平原为主地多样性,体现出从塞外到中原过渡地自然地貌与环境特征.北部以承德避暑山庄皇家园林文化、张家口坝上草原文化为主;东部以秦皇岛北戴河海洋文化为主,;中部是以保定为主地冀中平原红色旅游文化. (2)文化旅游资源地方特色鲜明,保持了民间地质朴性燕赵大地古为边陲之地,与游牧民族交往融合,素来有豪迈英武地气概,在河北地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上也体现了这一气概.如戏曲、曲艺唱腔高亢激昂,歌

舞风格落落大方,武术、摔跤风格刚劲粗犷,许多杂耍表演也十分豪壮.河北梆子、石家庄丝弦、滦南评剧、徐水花狮、沧州落子、井陉拉花、定州秧歌、清苑哈哈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树一帜,并且大量保留着传统地表现手法和风格,受到外来文化地冲击很小. (3)旅游容量宏大,可进入性强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遍布全省,而且环绕北京和天津,这种独有地地理位置是其他省份不能相比地.从北京南下地列车都经过河北境内,每到旅游旺季,都会开通从北京到承德、北京到秦皇岛等多条旅游专线.有多个高速公路进出口,境内有津浦、石太、京广等15 条铁路干线.河北地海运条件便利,东临渤海,省内有京唐港、秦皇岛港以及黄骅港等.加之河北省迅速发展地航空交通,更使河北省具有很好地进入性,为河北省聚集人流、发展旅游起到强有力地促进作用 二、河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河北省文化旅游地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其丰富地历史文化资源所孕育地巨大潜力相比,其文化旅游业地发展还有很大地差距.具体来说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布局结构散乱河北省地文化旅游资源不少,但大多数文化旅游产品线路没有统一连贯起来,很多线路都是自成一体,没有进行合理整合.目前国际上旅游市场多以文化型、度假型以及复合型旅游产品为主,而河北省仍以传统地观光旅游产品居多,商务型、文化型旅游产品没有形成规模,这是导致河北文化旅游发展缓慢地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河北省处在北京地外围,内环京、津,与其地域相连,文化背景 相似,很多旅游景点相近、甚至雷同.但河北旅游发展地各项条件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一般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特别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

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

世界旅游业概况

幻灯片1 国际旅游 2013年 幻灯片2 第一章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参考资料: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幻灯片3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1、世界旅游格局开始由发达国家“一枝独秀”向与新兴经济体并行发展转化 ●2、新领域、跨行业、跨产业联合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旅游业与绿色经济、生态文明相结合,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4、旅游业与社会文化日益融合,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幻灯片4 ●5、科技进步成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主要推动力和支撑条件 ●6、更多的国家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地位 ●7、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各国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8、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呈现方兴未艾的势头 ●9、旅游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等反周期性调节政策的重要手段幻灯片5 幻灯片6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旅游覆盖面持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成为旅游消费主体 ●2、旅游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范围迅速拓展 ●3、旅游发展模式由分散到集聚,再向集约发展加速演进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幻灯片7 ●5、旅游综合功能日益显著,影响范围大大扩展 ●6、旅游信息化迈上新台阶,旅游业效率大幅度提高 ●7、旅游国际合作达到新水平,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幻灯片8

第二章世界旅游业现状与世界旅游业影响因素 ●1.罗明义.世界旅游业发展:2009年回顾和2010年展望[J].旅游论坛,2010(2). ●2.朱美.浅谈影响世界未来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因素[J].北方经贸,2004(2). ●一、世界旅游业现状 ●(一)2009年:国际入境旅游继续大幅度收缩 ●1.各大区域国际入境旅游普遍下降 ●2.各区域内国际入境旅游也大副下降 ●3.全球入境旅游下半年略有回升 幻灯片9 ●(二)2009年:世界旅游经济出现负增长 ●1.世界旅游总需求全面收缩 ●2.世界旅游总供给全面下滑 ●3.旅游发达国家增长率普遍下降 ●4.世界旅游经济仍具有重要地位 幻灯片10 ●(三)2010年:世界旅游业进入恢复性增长期 ●1.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复苏增长期 ●2.世界旅游发展仍面临众多影响因素 ●(四)2011年世界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1.自然灾害 ●2.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幻灯片11 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文化方面 ● 1.传统模式的家庭在减少 ● 2. 新的工作形式的出现 ● 3.人口老龄化 ● 4.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有所提高 ● 5.人们比以往更追求享乐 6.人们将越来越乐于享受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幻灯片12 ●(二)经济方面 ● 1.世界经济全球化 ● 2. 经济形态多元化, 并偏重于第三产业 ● 3. 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 4.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

《中国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以及全域旅游的加速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得以持续增强,而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新型业态也得以迅速崛起。文化旅游1.o时代主要依托的是老祖宗留下的资源,文物发掘、遗迹保护、古建修复、文化恢复是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开发形式。文化旅游2.O时代不以有限资源而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无中生有、变废为宝”是主要特征,文旅产业的智造业属性得以彰显,不断迭代成为必然的选择,“永远建不完的迪士尼”即是文化旅游2.O的典型代表。值得高兴的是,国内一些优秀的文旅企业,如无锡灵山、华强方特、宋城演艺、华夏文旅等也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创意和科技为驱动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文化旅游2.o时代的先行者。可以说,未来,谁拥有了创意和科技创新能力,谁就是文化旅游2.0时代的赢家。 (摘编自《文化旅游进入2.0时代》) 材料二: 材料三: 大众旅游的旅游者并不是历史学者、文化学者,也不都期望以旅游来“阅读”中国文化这部恢弘的历史长卷。所以,在依据资源本身的文化类型进行产品组合时,应考虑到资源的功能性转换,使整个线路切合场景活动特点和旅游者的审美习惯,否则就可能脱离市场。毫无疑问.文化旅游产品,应该具备相应的主题。主题越鲜明,越典型集中,越富层次感,就越有利于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应有的广度和

深度。文化旅游是一段时间有限、场景集中的经历与体验。旅游者在有限的时空中获得文化旅游的体验和感知,因此,文化旅游产品就必须用典型、形象、通俗、有趣的形式去展现文化。文化旅游不仅是一种文化观赏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介入和文化参与活动。崇尚参与和亲身感受是现代旅游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必要研究为旅游者提供亲身感受和亲自参与的机会的有效措施,以便旅游者进入体验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角色当中。 (摘编自《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 材料四: 随着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内容的文化性需求不断提高,以感知异域文化特色、体验异域文化氛围为目的的个性化旅游正在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旅游主题也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更富于知识性的文化旅游转变。因此,要结合区域特色、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以及业态的发展趋势,选择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开发出特点鲜明且具有体验性、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但是,由于文化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多城市开始竞相开展文化旅游,这其中出现了效仿现象,更有甚者,为了文化旅游利益而争夺历史文化发源地。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让历史文化遗产沦为金钱的附庸,那文化旅游也就失去了意义,更无特色可言。(摘编自《我国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15.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持续增强,一方面促使文化旅游迅速崛起,一方面推进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加速发展。 B.文旅企业如果想要成为文化旅游2.O时代的赢家,就必然要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C.从材料二中四个年龄段用户旅游主题类型选择来看,文化体验游认可度在21~30岁这一年龄段最高,而后随年龄段增大而递减。 D.文化旅游产品越能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也就越能切合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16.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依靠传统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并非新型旅游业态最主要的开发形式,未来的文旅产业更能彰显其智造业的属性。 B.文化旅游崇尚文化参与,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必要进行研究,为旅游者提供亲身感受和参与的机会。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游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4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4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4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2013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2013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图表2014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另外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加深也是推动2014年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寻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共识。2014年,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缩小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距。 除了造成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因素之外,关于国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引人关注。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10,处于“一般”水平,与2013年水平相同但具体指数值下降0.78。但各季度指数又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具体数值分别为72.62、72.84、74.52以及76.39。具体来看,2014年旅客对于城市银行、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调研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 世界旅游业从形成到发展,现在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21世纪将是旅游业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旅游业将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者将达到空前的规模,来自各个国家、各个阶层的旅游者将把他们的足迹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尽管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不同,但就整个国际旅游业来看,将出现下列发展趋势。 (一)旅游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产业,每年国际旅游业的交易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00年底,国际旅游人次可望达到6.6亿,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10%左右。旅游收入将增至5000 亿美元,旅游业将取代石油工业、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汇产业。1992年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根据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及纳税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证明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产业的态势正在形成。因此,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指出: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就业部门,共产生 1.27亿个工作岗位,约占世界劳动力总数的6.7%;旅游业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其增值额已达到14490亿美元;旅游是各国财政中主要的纳税产业之一,全世界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纳税总额高达3030亿美元。旅游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仅是产生的产值和提供就业岗位的贡献,它同时还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 (二)国际旅游区域的重心将向东转移 欧洲和北美是现代国际旅游业的两大传统市场。在80年代以前,它们几乎垄断了国际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和收入都占世界总数的90%左右。80年代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一批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国际旅游业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市场份额出现了新的分配组合。尤其是东亚、太平洋地区,近些年来,国际旅游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达到7.5%。预计到2010年国际旅游者人数将达到1,9亿。在迈向21世纪的发展中,欧洲和北美地区国际旅游市场上的份额将呈进一步缩小之势,旅游重心由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的速度将会加快。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去邻国度假者必定会增加,区域性国际旅游将大大发展。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也相应东移,使亚太地区成为未来国际旅游业的“热点”区域。从中国的情况看,1996年至1998年三年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平均每年以11%的幅度增长。1998年旅游入境人数达6347.84万人,显示出非常强劲的增长势头。 (三)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趋向分散化 长期以来,国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在地区结构上一直以西欧、北欧和北美为主。这两个地区作为现代国际旅游的发源地,其出国旅游人数几乎占国际旅游总人数的四分之三左右。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中,除亚洲的日本、大洋州的澳大利亚

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关于旅游产业的研究 早期国外学者对旅游业的研究局限在理论的角度,该时期较有影响力的学者鲍迪奥 针对当时的旅游胜地意大利进行考察研究后发表了《在意大利的外国人移动及消费的金钱》。此后欧洲各国相继出现了许多学者如鲍尔曼、汉泽克尔等对旅游业展开了研究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越发的呈现出活跃的发展态势。 旅游经济效益成为经济向前发展不容忽视的推动力量。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其消 费支出所产生的乘数效应被许多学者所关注。于是乘数理论被学者应用于旅游产业的研究,旅游乘数一度成为旅游发达地区的重点研究对象。Mathieson 和Wall 从收入角度来理解旅游乘数,其内涵是“旅游乘数是这样一个数值,最初旅游消费和它相乘后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总收入效应。”该表述虽能体现乘数理念,但是是比较片面的。20 世纪 70 年代初, 英国的阿切尔(Archer)做了深入研究并写出了研究报告:“Tourism in Gwynedd:An Economic Study”。他认为,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最初消费支出通过直 接效应、间接效应和诱导性效应会产生数倍于最初消费支出的收入。由此阿切尔总结归 纳了营业收入乘数、营业收入乘数、旅游收入乘数、就业乘数、旅游企业收入乘数、政 府收入乘数、居民收入乘数七种旅游乘数。阿切尔的旅游乘数研究的既全面有深入,为 后人的旅游经济效益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伦伯格、墨菲和H.金德尔等人在阿切尔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乘数做了进一步研究。 二战以后美洲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研究基地,美国人W.列昂惕夫(WassilyLeontief) 在20 世纪初提出了一种极具价值的分析方法即投入产出法(I/O,Input-output)。该方 法可以明确的分析出经济系统的不同部门在投入和产出方面的依存关系。旅游产业既涉 及到餐饮、住宿、交通等部门,还涉及了医疗、通讯、建筑等部门,由此可得出旅游业 与其它产业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把投入产出法应用于旅游业可以 很详细的得出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弄清经济系统的发展脉络。最早 利用投入产出法来具体分析旅游经济效益的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F.K.哈姆斯顿(Hamston,1962)。他使用24 部门的模型来分析和计算美国怀俄明州地区的旅游乘数, 矩阵中的内生变量设定为家庭和当地政府。后来,为了明确间接效应与诱导效应的差异,以美国密苏里州为研究对象来计算旅游乘数。他使用了22 部门的模型,把家庭和地方 政府分别作为内生部门和外生部门进行两次独立的计算,最后得出旅游诱导效应 3 倍于间接效应。此后,W.A.斯特朗(Strang)和H.甘伯尔(Gamble)分别计算出美国宾夕法尼 亚州以及威斯康星州的旅游乘数。在思考和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B.H.阿彻尔发表 了著作《The Impact of Domestic Tourism》。在该书中提出了能够更好反应出某一旅游区 的经济发展状况的投入产出模型。阿彻尔利用该投入产出模型对英国的Angledey 和Gwynedd 等地区进行旅游乘数的测算。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投入产出法计算过程比较 繁琐,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操作中各部门之间彼此的制约因素难以分析并且各部门投入与 产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并非固定。基于以上种种的客观原因,使得投入产出法的应用产生 一定局限性。 世界旅游组织于1999 年6 月在“旅游影响经济的度量方法”世界级大会上提出可 以利用旅游卫星账户来计算旅游业各类的产出。该旅游卫星账户是按照统一的国民经济 的核算体系来设计的。卫星账户体系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旅游所产生的直接或者间接收 入,能够准确把握旅游业对GDP、就业以及国家收支平衡等的影响程度,该方法的提出克服了以往旅游统计不能全面反应旅游业总产出的困扰。目前世界旅游组织已把旅游

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旅游管理 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石长波徐艳红 文化旅游是一项以观念创新推动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意活动,以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其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旅游资源,来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需求。将哈尔滨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逬行剖析、解读, 从而 提岀发展对策'既有利于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哈尔滨市文化旅 游产品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深的人文底蕴独占鳌头,逬而形成城市文化旅游业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品牌。 文化旅游业的基本概述 (-)文化旅游业的内涵与核心 所谓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曹者创造的休闲娱乐方式和观赏对象为消费内容,目标是使旅游者获得丰富文化内涵,能够深度参与旅游体验活动之中。文化旅游业是 一种具有關性的综合产业,因其带动性强、辐射面广、关联性高而成为当代经济社 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与传统旅游业相比.它所包含的业态更富有文化内 涵和体验性。另外,一些具有商务考察性质的旅游形态则更富有专业的知识性和文化交流性。 从旅游业的核心来看『传统旅游主要是以资源为核心,凭借地方特色和地域差异吸引看旅游者。但是就其看眼点,不管挖掘过程中是否考虑了竞争关系和市场需 求,主要E绕固有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文化旅游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资源的束缚,综合了包括市场需求、城市背景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意开发,从而达到吸引旅游者的目的。因此也可以说创意是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二)文化旅游业的分类 从对文化需求的角度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史记、文物.古建筑、遗址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面;以技术成果、艺术、现代文化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面; 以节日庆典.居民日常生活习俗、祭祀、婚丧、衣看服饰和体育活动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面;以人际交流为表面的伦理道德和文化层面。从旅游的业态角度则可分为:遗址故居、影视基地、主题公园和艺术园区等多种形态。 (三)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必要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看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看这个民族最深层的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前景。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生机勃勃。被称为朝阳产业,这说明了它的发展前途和生命力。但是,这个朝阳需要整个社会来托起来。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旅游发展的多因素分析,建立以旅游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若干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应用200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截面数据回归得到的模型,对中国的旅游发展显著因素分析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可支配收入旅游业投资国际游人数 (一)引言部分 旅游业是由旅行社业、住宿业、交通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集合,是一种关联带作用较大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增加值超过了石油、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而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只占GDP的33%左右,2002年旅游产业的产值只有5530亿,占同年GDP很小一部分,而我国的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我国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研究目的 我们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来对影响我国旅游收入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一方面力求为增加旅游方法的研究指出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模型的分析针对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出我们对增加旅游收入的一些建议。 (三)理论支持 根据对旅游收入的分类,旅游收入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我们的模型的设定以这一分类为基础,另外,考虑到旅游产业收入的发展除受外在因素影响以外,还很大程度上受其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影响,因此进行旅游收入分析模型设定时,我们还引入旅游的固定资产作为解释变量。 (四)模型的设定和数据的收集 1、根据理论分析和经验,我们最初选择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旅游业固定资产、国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公共绿地面积、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居民消费水平和旅客周转量等因素作为参考,但是经过反复的回归实验,我们发现有些因素或是不符合经济意义,或是显著性检验不能通过,或是不能改善拟合优度,同时对其他参数有明显影响,与我们的预计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就认为这些都是多余变量,不宜引入模型,最后,我们选择了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Y i=β0+β1X1+β2X2+β3X3+u i 其中:Y为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万元),X1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元),X2为旅游业固定资产(万元),X3为国际游人(万)人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代表,国际游人是影响国际旅游收入的因素,而旅游固定资产则体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 2、为了避免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本模型使用截面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报告: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报告: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报告: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概要: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北京市旅游局发布《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报告重点强调了旅游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符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并就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中国网讯最近,第十届世界旅游旅行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为:旅游,世界第一大产业,迈向新领域。为抓住召开世界旅游旅行大会的契机,借鉴世界旅游产业发展有益经验,加快推进北京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和建设世界城市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对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发展状况,做了认真分析研究。 一、旅游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符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旅游产业拥有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和作用。 第一,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发展旅游产业是尽快消除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抓手

1、广泛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理论界公认,现代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已经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范围,广泛涉及并交叉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中。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统计,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旅游产业能够影响、带动和促进与之相关联的110个行业发展。其中包括民航、铁路、公路、餐饮、住宿、商业、通信、会展、博览、娱乐、文化、体育等。随着众多新的旅游形态的出现,旅游又扩展到工业、农业、教育、医疗、科技、生态、环境、建筑、海洋等领域,催生出一批富有生命力的新业态。 2、有力拉动消费需求。旅游消费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活动,在社会总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消费形式多种多样,能够满足各种消费人群的需求,旅游产业“一业兴”带动“百业兴”,进而使内需成倍扩大。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测算,在发达国家,旅游消费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工业产值可扩大2.71倍,国民收入扩大1.36倍,投资扩大0.25倍。旅游消费在发展中国家所起的作用更加显著,相关数据可分别扩大到3.7倍、2.7倍、0.9倍。旅游产业的饭店、餐馆、客运业、旅行社、娱乐业等直接为最终消费服务,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更为全面。据统计,2008年我国国民旅游消费总额已经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发挥了重要

2016年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2016年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一)中国文化演艺产业有望成为继电影产业之后的下一个爆发性行业 从整体文化产业来看,根据美日等发达国家经验,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之后,文化产业消费需求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人均GDP迈过3万美元之后才有所放缓。2012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6100美元以上,目前正是文化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的过程。 文化行业的快速增长已经在电影产业得到了验证。与电影行业一样,演艺行业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演艺产业的规模大,产业集聚化程度高。 国外演艺市场一般都集中在特定的区域,剧场密集的分布创造出相互烘托、相互宣传、相互刺激的气氛,扩大了观众的整体数量。密集的剧场分布形成一个剧场群落,对于培养戏剧观众和戏剧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带动了旅游、饭店、购物、交通等周边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外演艺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的纽约百老汇聚集了时代广场附近12个街区以内的39家剧院共计47962座,有100多个舞蹈团、近60个音乐团体常驻于百老汇剧院区进行演出,年票房直接收入为12亿美元左右,间接经济效益在43亿美元左右,相比之下,整个北美的电影票房收入也只有100亿美元。 与电影相比,演艺市场呈现更加小众化、消费高端化的特点,但是中国的演艺产业也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1、民众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对户外娱乐消费升级的需求; 2、政府政策对文化演出市场和民营经济的支持; 3、演艺人才队伍的繁荣发展; 4、演艺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快速提升。 中国的演艺市场正在进入爆发性的发展阶段,目前是最佳的抢占市场战略发展阶段。 (二)旅游行业是成长型的朝阳产业,“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的模式最有竞争优势 旅游产业是消费升级最核心的产业之一,是典型的成长型朝阳产业。2013年,尽管遭遇政务消费减少、禽流感疫情和国外游客减少的不利环境影响,我国的旅游行业依然实现高于GDP的增长水平。 在“三公”经费压缩的背景下,国内旅游仍然实现较好发展,说明大众消费是国内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此外,出境旅游较快发展,境外消费大幅增长。 旅游行业是政府大力支持的产业。政府相继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关于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每一年人数平均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泸、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 5天~3. 5天“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名城较多,但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闭关锁国,加上国家财政困难,对旅游业长期缺乏投资,以致我国的旅游业设施落后,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追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 5、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旅游业的对策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探讨以下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开放范围,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龙头—旅行社为了保护我国的旅游业,特别对旅行社服务,目前我国采取的策略是“中度开放、高度保护、鼓励参与”。然而,旅游业能否高度发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一、旅游活动 首先,让学生介绍他的或者是他的亲朋好友的旅游经历,再来分析什么是旅游以及对旅游发展的认识。再通过对比介绍旅游的定义、性质、特点以及旅游活动基本要素和种类。 (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二)旅游的概念 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注意旅游与旅行的区别。 (三)旅游活动体系 客源地(旅游输入地区)、交通运输部门、目的地(旅游输出地区) (四)旅游活动基本要素 游客、旅游吸引物(广义和狭义之分)、旅游服务及设施 二、旅游活动的种类 (一)按地理范围划分 1、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2、国内旅游 注意:国民旅游包括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境内旅游包括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1、休闲、娱乐、度假类 2、探亲访友类 3、商务、专业访问类 4、健康医疗类 5、宗教、朝拜类 6、其他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首先,介绍旅游活动的主体包括哪些,然后分析什么是旅游资源(注意与旅游吸引物的区别),旅游资源的分类有哪些,中国旅游资源有何特色。 一、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 注意区分旅行者、游客、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 二、旅游活动的客体 (一)旅游资源及其功能 1、概念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对旅游资源的认识,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而出现和不断深化的。由于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而旅游资源相对于其它单一的传统资源,在内容和构成上都要复杂得多,因此对旅游资源的确切定义,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表述。 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

浅谈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

浅谈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我国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雪球也进一步提升。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力的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但同时,我国的旅游业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现状: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国际旅游业成为近年的发展趋势,1990年代以来是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据早前的旅游行业调查报告统计:1996年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数达592亿人次,旅游业总产出达36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已超过了石油、汽车、化工等行,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二、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战略性关联带动作用。据旅游行业调查分析显示,就2009年来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亿人次,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万亿元,增长%;旅游总收入万亿元,增长%。 三、旅游行业现状 (1)旅游方式的单一化 我国旅游业的服务项目通常是以一般性观光为主,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可让旅客直接参与的活动,直接导致景点吸引力弱,旅客不愿长时间停留。同时,旅游质量也不高,我国的观光产品目前还处于初级开发水平,还有待开发。

(2)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跟不上旅游消费者的扩大的步伐,国家投资也相对较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几乎很少触及,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 (3)旅游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由于旅行社经营者没有长远的战略计划,市场定位不明确,同时受经济利益驱动,各种不正当竞争现象在旅游市场中普遍存在。 (4)不恰当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 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在目前相关法律规章不健全的情况下,个别旅游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我们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目前我国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国内外文化旅游典型案例梳理

国内外文化旅游典型案例梳理 世界各地文化旅游的体系大体都是通过文化资源、旅游消费与供给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等几个方面来体现的,而各个地区又略有不同:在自身文化资源特色的基础上,美国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自由、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即鼓励地方及产业自主发展,联邦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引导及经济补助;欧洲则通过合作框架或者政策性引导措施的出台,鼓励国家或是内部城市间的合作与联合,继而强调欧盟整体在国际的竞争地位;日韩等亚洲国家则是通过突出发展自身在资源、交通或产业等某些方面的优势条件,并且做到扬长避短,从而取得了良好的营销效果。每个地区或城市的文化旅游发展应该说都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只能将欧洲及美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及部分亚洲城市的文化旅游发展情况进行简单梳理,希望能将文化旅游的主要方式有所体现。 一、国外文化旅游典型案例 (一)美国文化旅游产品的象征:“米老鼠”与迪斯尼 2003年11月福布斯公布了“全球十大虚拟人物财富榜”,米老鼠与哈利波特、皮卡丘等十个虚拟人物登上了荣誉榜并名列榜首。当今世界凡是媒体可到达的地方,尤其是少年儿童,80%以上都知道“米老鼠”、“唐老鸭”和著名的“迪斯尼乐园”。我们回顾它的发展史并分析其营销手段和策略,对新世纪建立文化的中国、文化产业的中国和文化发达的中国应该说都不无裨益。 米老鼠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拥有对新事物、新技术的高度敏感、浓厚兴趣和永不间断的创新能力,这是推动米老鼠从一个普通的动画角色发展成为世界娱乐业帝国形象的根本动力。他的创新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他和他的同事们创造了独特的迪斯尼动画电影造型特征原则。主要表现在迪斯尼动画电影经由米老鼠及系列片的尝试,逐步建立出写实与卡通化为原则的造型特点。第二,迪斯尼和同事对于新技术的不断采用也是“米老鼠”受到欢迎的关键因素之一,具体体现一是由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二是由黑白片到彩色片。 沃尔特·迪斯尼的可贵,就在于他不满足做一个出色的动画片画家,而是在一群志同道合伙伴的参与下,成立了一家专业的动画制作公司,从“创意内容”核心层出发,逐步扩大到“产业基地”,用现代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方式,大批量制作动画片并把它们销往世界各地;同时,又为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形象申

如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如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民国十三年(1924年)从大姚析出设县,取原境内永定、仁和两大集镇名称首字定名为永仁县沿袭至今。目前,全县辖4乡3镇63个村(居)委会66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189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7%境内有汉、彝、傣、回、傈僳等19个民族,总人口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6%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8%是州内人口最少且彝族人口比例最咼。 “出滇入川地,彩云日光城,绿色生态县,民族风情园”是永仁的县情特点:出滇入川地一一永仁县位于滇中北部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地处滇川要塞,东临金沙江与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隔江相望,东南与元谋县毗邻,两南和大姚县接壤,北连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北与丽江市华坪县~江之隔。县城距云南昆明262 公里、彝州州府鹿城183公里、四川攀枝花市87公里。境内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成昆铁路和目前正在建设的108国道永武高速公路、南永二级公路穿境而过。位于金沙江畔川I滇交界的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方山,是旅游、避暑、疗养和观光的理想之地。 彩云日光城一一永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在米之间,平均海拔在1530~1700米之间,属北亚热带丘陵季风气候,受金沙江河谷和元谋热坝地区热源的影响,形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干湿分明、光照充足的独特气候特征。常年平均气温C ,降雨量833毫米,无霜期271天,平均日照小时,最高时数达小时,居全国第二(仅次于西藏拉萨)、全省第一,特别适宜多种生物生长。 绿色生态县一一永仁县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全县森林综合覆盖率达%,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有许多国家珍贵树种和珍稀动物,有全省最大的万亩云南松母树林基地,有近15万亩野生滇橄榄,有板栗、核桃、樱桃、石榴等17万余亩经济林果,有万亩蔬菜制繁种基地,有3500亩鲜食葡萄标准化示范种植园,有8963亩的桑园。野生食用菌、黑山羊、樱桃、草莓等都是适销远销的农产品。烤烟、畜牧、蚕桑、林果、优质米、蔬菜是我县的农业主导产业。另外,永仁土地富足,全县有耕地面积万亩,可开发的宜农耕地10万亩,土头深厚,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各种林果和经济作物。 民族风情园一一永仁县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其中彝族是境内主体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族服饰绚丽独特,民族歌舞优美动听,民族同胞热情好客。这里有堪称当今时装赛鼻祖的直苣“赛装节”;有镌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