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引导优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的对策研究-浙江科技厅

引导优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的对策研究-浙江科技厅

引导优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的对策研究-浙江科技厅
引导优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的对策研究-浙江科技厅

引导优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的对策研究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寿剑刚赵新龙吴正光叶杭玲刘信郑亚莉夏昶祺

夏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工作存在“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科技评价机制不合理、人才发展机制不完善”等“四个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表现在科技资源特别是优质科技资源尚还没有形成向企业集聚的态势。因此,引导优质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是破解“四个不”问题的根结所在,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心任务的关键环节,是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一)基本判断

基本判断是目前优质科技资源尚没有形成向企业明显集聚的态势。这一判断是基于:

1. 企业尚未形成创新的主体。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确立了,自觉就会形成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的态势,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也就形成了,创新型省份也自然就形成了。

2. 科技人力资源布局主要分布在政府及周围,包括高校

和科研院所。企业目前尚还缺乏承载高端科技人才的有效载体。

3. 企业技术的外部依赖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从研发经费的执行和来源看,2011年我省613亿元R&D经费,来源于企业的539亿元,占88%,由企业执行的为502亿元,占82%,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执行存在明显的“倒挂”,表明企业研发活动存在外部依赖。2010年美国企业的研发经费,61.6%来源于企业,70.3%由企业来执行。我省企业研发经费的这种来源与执行倒挂的态势,可以作为衡量科技资源是否自觉向企业集聚重要统计依据。

(二)进步明显

从发展看,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创新资源在向企业集聚,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明显得到提高,企业的主体地位在逐步确立起来。

1. 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得到壮大。到2011年,我省企业科技活动人员43万人,企业R&D人员22万人年,较2005年分别增长118.9%和255.3%,年均增长13.9%和23.5%。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占全省科技活动人员的比例达到76.9%,企业R&D人员占全省R&D人员的比例达到8

2.6%。

2. 研发经费投入加快增长。到2011年,我省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为502亿元,较2005年增长284.8%,年均增长25.2%。工业企业R&D经费占全省R&D经费比重达

到81.9%。三是研发机构数量明显增加。到2011年,我省企业研发机构数达到6781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比例为19.7%。研发机构数较2005年增加3610家,增长113.8%。

3. 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成倍增长。到2011年,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8.5万件和5.9万件,分别为2005年的11.6倍和15.2倍,占全省职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比重分别达到8

4.5%和8

5.5%。工业企业(含个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6万件和12万件,分别为2005年的3.9倍和

6.6倍,占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比重分别达到91.2%和92.3%。新产品研发活动明显加快。到2011年,全省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达到1.23万亿元,是2005年的4倍。全省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1%,较2005年提高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高于规上工业产值增长。到2011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31万亿元,2005—2011年,年均增长19.3%,较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6.0%高3.3个百分点。

4. 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一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日益明确,经过近年来的实践,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二是科技资源向流动的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如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推行技术要素参与股权和收益分配,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兼职创办科技型企业等各种加强产学研相结合措施推行,企业获取科技资源的渠道呈现多元化的

态势。

(三)当前问题

当前的问题是优质的科技资源上海没有形成向企业集聚的态势。

1、企业仍然不是高层次优秀创新人才扎根的首选。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大多首选去政府部门,其次是事业单位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不仅缺乏高端的科技人才和创新精英,创新基础条件尚不足于吸引这些高端的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事业引人留人的机制尚未形成,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只是权宜之计,不仅会影响创新成本,也是社会资源的浪费。统计数据也表明企业高层次人才比例呈下降趋势。2011年,尽管我省企业科技活动人员达到了43万人,但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却只有8万人,占全部科技活动人员的19.8%,较2005年降低了8个百分点。在浙两院院士、特级专家等高层次人才主要分布在高校、院所。

2、企业缺乏高水平的研发机构。我省企业研究机构规模偏小,层次偏低。2011年,我省平均每个企业研发机构有人员34人,低于全国平均值58人;平均每个企业研发机构拥有仪器设备原价453万元,低于全国平均值968万元。目前,我省54家国家级、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等全部布局在高校、院所。我省17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中,只有46家布局在企业或有企业参与。

3、对外技术依赖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省企业R&D经费支出中,外部经费支出比重逐年提高。我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获取或技术研发多依靠高校院所。2011年,我省企业R&D外部经费支出37.5亿元,是2005年的8.7倍;企业R&D外部经费支出占R&D经费比重较2005年提高了

3.8个百分点。

二、内在的原因分析

科技资源特别是优质科技资源没有自觉向企业集聚,有着内在的深层次原因。有些是文化和观念上的影响,有些是发展基础的原因,有些是现行制度上的障碍,还有些是发展阶段所必然出现的问题。概括起来,可以从历史、制度和阶段三个方面来探寻。

(一)历史原因

1、传统文化有悖于创新文化。在封建社会下,“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等级、权威、依顺、服从在传统文化中时常可见,根本没有企业和企业家的文化。受传统文化影响,政府的管理容易形成包罗万象的模式,创新活动往往受“专家”或“权威”的摆布,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发言权较低。这样一些传统文化的糟粕在无形之中影响了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

2、计划经济年代不存在市场意义上的企业。回头看计划经济年代,我国第一个长期科技发展规划(1956—1967)

提出:“我国统一的科学研究工作系统,是由中国科学院、产业部门的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和地方研究机构四个方面组成的。在这个系统中,科学院是学术领导核心,产业部门的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是两支主要力量,地方研究机构则是不可缺少的助手。”企业并不承担创新研发任务。直至90年代初,国家“八五”计划才提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部。企业的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的应用是企业进步的源泉”。直至“九五”规划才首次提出“要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增强企业技术进步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使企业成为科技开发的主体”。上世纪90年代初的情况,1991年我国科技活动经费中,企业才仅占了28%左右。

3、改革开放以来存在的多种发展红利阻碍了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企业从本质上讲是逐利的,偏向于投资回报率大、风险小、见效快的经济活动。改革开放带来了各种红利,如制度红利、市场红利、劳动力红利、资源环境红利、政策红利、全球化红利等。这些红利能够为企业带来见效明显的经济利益。相对而言,创新活动难度高、时间长、投入大、风险大,对企业的吸引力很小。因此,企业不愿意投入创新活动,也不需要集聚创新资源。“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当企业适应了依靠这些红利来实现发展的模式之后,要转入创新驱动的模式,还需要艰难的转型。

(二)制度原因

1、市场竞争机制不充分。市场竞争是推动企业创新的最大动力与压力,竞争中的表现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与优胜劣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市场竞争制度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

一是政府对资源的配置能力仍较强大。政府资源配置在严格意义上应局限在公共领域以及市场失灵的领域,介入竞争领域配置公共资源,在一定意义上不仅影响市场公平竞争,也会挫伤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二是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尚未建立。如能源、环境成本等要素价格并不反映市场的稀缺程度,企业往往选择拼资源、低成本扩张的增长方式,而不是技术创新,抑制了企业对创新资源的需求。

三是产业垄断影响企业创新。一些国有垄断企业凭借行业垄断地位就能获取超额利润,直接削弱了行业创新动力。

2、人事制度不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与社会福利、医疗保障、资薪待遇等直接挂钩,引导了人力资源的流向。先行的人事管理制度阻碍人才项企业集聚的重要原因。

一是人事编制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式员工,一般有公务员编制和事业编制,除少数国企的大多企业一般没有编制的概念。进入政府机关、高校、科研院所享有编制,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往往则是终身制,相当于终身都享有相应的社会福利政策,享受各种财政政策保障,包括固定的收

入、医疗待遇、退休金等。而企业的这种待遇均推向市场,存在风险。这些体制障碍的存在,导致企业创新成本高、风险大,不利于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二是人员流动制度。由于单向的人员流动制度,编制内人员流向企业比较容易,而企业人员进入编制内人员则非常困难,造成科技人员在就业选择时,优先考虑有编制的单位。企业在这种被动地位下,迫于吸收二流的人才,要不就是高成本引进人才。由于企业人员流动的随意性和频繁,导致企业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比较谨慎。

三是创新利益机制。尽管在政策上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鼓励采取技术期权等,但在我省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健全、股份制企业改造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这一政策吸纳人才的企业并不多。企业科技人员在开展创新活动过程中,由于评价和分配机制不完善,大多科技人员定位在“打工者”的角色,创新成果难以在分配过程中得到应有的体现,不仅影响企业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也是导致优质科技人力资源难以向企业流动的重要原因。

3、创新制度不健全。创新资源流向与创新制度密切相关。当前的创新制度不利于创新资源流向企业。

一是研发推动的模式不利于企业集聚创新资源。当前,我省乃至全国的创新模式主要为研发推动模式,即很多科技成果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研发获得,然后通过成果转

让、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等方式到企业转化。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创新成果的被动受让方。需求拉动的创新模式还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持。

二是知识产权制度尚处于初级阶段。知识产权制度既是对创新的激励又是对创新的保护,对于引导企业集聚创新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鼓励创造、支持发明的政策措施还不到位,知识产权意识仍然普遍偏弱,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不够,企业维权成本过高,在某些领域、某些地方知识产权“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还比较突出。

三是高校院所片面的论文导向评价机制影响接近市场的科研活动。高校院所在科研评价时仍然存在片面的论文导向,直接导致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不紧密,以“实绩论英雄”的科技人才成长不健全等问题。

三是资本市场对创新的激励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是创新的发动机。资本市场改变了几千年来人们创造和积累资本财富的模式,其强大的配置资源的功能与巨大的创富效应,极大地激发着企业创新。微软、苹果等公司的成功都是通过资本市场激励企业创新的典范。从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情况看,上市主要依据近几年的效益和成长情况,而不管企业是否创新,没有形成鼓励创新的机制。缺失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激励,企业集聚创新资源的动力就大打折扣。

四是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够健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发展时间还不长,开展创新活动的时间更短,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现代企业制度,难以吸引优质科技资源进入。

(三)阶段原因

1、市场经济制度还处于探索完善阶段。经过多年发展,“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已取得了巨大成功,改革发展进入了深水区。容易改革的已经基本完成,还没有完成的改革任务,往往是矛盾最尖锐、斗争最激烈的任务。对于科技体制改革而言,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就是确立企业主体地位、实现科技经济有效结合。在这个阶段,必然是企业主体地位将确立但不巩固、科技资源流动最摇摆不定的阶段,优质科技资源更愿意沿袭固有的轨迹流动,也就是向高校、科研院所流动。相信再过10到20年,当企业主体地位更加巩固,优质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的问题将不再是主要问题。

2、经济发展处于创新驱动起始阶段。对于企业而言,原有的发展红利逐步削弱但仍然存在,原有的发展优势受到巨大压力但仍然没有新的优势可以替代,创新驱动的需求已经非常迫切但仍然没有明确的实现途径。尽管投资驱动已经乏力、创新驱动已现苗头,是继续走熟悉的投资驱动老路、还是走陌生的创新驱动道路,企业仍然难以取舍。对于科技资源特别是优质科技资源而言,是迎接创新驱动时代的到来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合同书 计划编号: 项目名称: 计划类别: 项目委托单位(甲方): 项目承担单位(乙方): 起止年月: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05年制

填写说明 1、本合同文本适用于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科技产业化计划、科技创新条件与环境建设计划的各类项目,以及科研院所专项计划中的研究开发专项、科技产业化专项、科技条件建设专项和公共科技服务专项。 2、本合同所列内容应实事求是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 3、本合同与项目申请书构成一套立项的原始资料,乙方承担项目(课题)任务以合同内容为依据。 4、项目经费中的“自筹”指乙方自行筹措用于本项目的研究开发的资金。 5、合同中的“项目主要内容”,不同计划类别的项目要求不同。如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内容指项目研究内容,应包括技术路线、要解决的关键技术、研究的创新点等;其他各类计划项目应根据有关管理办法的规定填写。 6、合同中的“技术、经济指标”,不同计划类别的项目要求不同。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主要反映技术指标;科技产业化专项项目,还应反映经济指标,如技术成果应用所形成的生产规模、市场容量、经济效益、示范基地等;其他根据计划要求应完成的考核指标。 7、合同中的“分年度(阶段)进度安排”,要根据项目主要任务和目标合理安排。各阶段的任务目标是项目年度(中期)检查和安排项目结转经费的依据。 8、乙方的归口部门根据下达的计划文件填写,各类代码按规定填写。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浙江省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甲方)与项目承担单位(以下简称乙方)及其归口部门(以下简称丙方)为顺利完成本项目的研究开发任务,经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二、项目基本情况

浙江省电子政务云建设方案

浙江省电子政务云建设方案——暨省网上政务大厅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编制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处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审批人员:

编制日期:

目录 目录.......................................................................................................... I 第一章项目概述1 1.1项目名称 1 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1 1.3编制单位 1 1.4编制依据 1 1.5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2 1.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2 1.7效益及风险 2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4 2.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4

2.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5 第三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6 3.1背景与现状 6 3.2存在的问题 7 3.3需求分析 8 3.4系统功能指标 9 3.5信息量指标 9 3.6系统性能指标 10 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12 4.1指导思想 12 4.2总体设计原则 12

4.3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13 4.4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14 4.5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14 第五章详细设计方案19 5.1物理资源层 20 5.2资源抽象与控制层 22 5.3政务云服务层 23 5.4政务云网络 33 5.5安全系统设计 37 5.6备份系统设计 49 5.7运行维护系统设计 50

5.8应急响应 53 5.9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原则 53 5.10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 56 5.11服务交付以及报价模式 58 第六章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59 6.1领导和管理机构 59 6.2项目实施机构 59 6.3运行维护机构 59 6.4项目招标方案 59 6.5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管理方案 59 第七章人员配置与培训61

浙江省电子政务云建设实施方案

浙江省电子政务云建设方案 ——暨省网上政务大厅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编制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处编制人员:审核人员: 审批人员: 编制日期:

目录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1) 1.1项目名称 (1) 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1) 1.3编制单位 (1) 1.4编制依据 (1) 1.5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2) 1.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2) 1.7效益及风险 (2)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4) 2.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4) 2.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5) 第三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6) 3.1背景与现状 (6) 3.2存在的问题 (7) 3.3需求分析 (8) 3.4系统功能指标 (9) 3.5信息量指标 (9) 3.6系统性能指标 (10) 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 (12)

4.1指导思想 (12) 4.2总体设计原则 (12) 4.3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13) 4.4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1 4 4.5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14) 第五章详细设计方案 (19) 5.1物理资源层 (20) 5.2资源抽象与控制层 (22) 5.3政务云服务层 (23) 5.4政务云网络 (32) 5.5安全系统设计 (37) 5.6备份系统设计 (49) 5.7运行维护系统设计 (50) 5.8应急响应 (53) 5.9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原则 (53) 5.10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 (56) 5.11服务交付以及报价模式 (58) 第六章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59) 6.1领导和管理机构 (59) 6.2项目实施机构 (59) 6.3运行维护机构 (59) 6.4项目招标方案 (59)

浙江省综合性评标专家管理细则浙江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管理办法

附件1 浙江省综合性评标专家管理细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加强浙江省综合性评标专家库(以下简称“综合性评标专家库”)和评标专家管理,促进评标专家资源共享,进一步规范评标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浙江省招标投标条例》和《浙江省综合性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综合性评标专家库和评标专家的管理工作适用于本细则。 第三条【专家分区】综合性评标专家按照专家所在区域划分为省本级和十一个设区市共十二个片区。 各片区招标投标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本片区内专家的初步审查、培训考核、不良行为初步认定等工作。 各招标投标监督管理部门应相互协调配合招投标活动中的案件调查。 第四条【证书发放】通过培训考核的专家由各片区代为发放评标专家证书,并纳入综合性评标专家库管理。 评标专家证书制式全省统一,由省发展改革委印制。 第五条【专家培训注册】专家培训2年一次,培训合格的予以证书注册,注册有效期为2年。未进行证书注册的专家,应及时暂停其评标专家资格。 培训大纲和考试试题全省统一,由省发展改革委编写。 第六条【资深专家选拔】在综合性评标专家库中可以公开、择优选拔资深专家,组成资深评标专家分库,为复杂工程项目招标的评标、争议处理咨询等服务。 第七条【终端设置】省有关行政部门和市、县(市、区)网络终端应由省招标投标办公室认可开通。 第八条【专家抽取】评标专家抽取,应当在开标时进行。专家名单抽取确定之后,应在24小时之内开始评标。由省外专家参与评标的,应在48小时之内开始评标。 第九条【抽取范围及标准】专家所属片区具有评标专业类别的专家少于50名的、合同估算价在限额以上的项目评标专家抽取,必须不分片区在省库内随机抽取。 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合同限额: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6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 各设区市的合同估算价限额由各市招标投标综合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并报省发展改革委备案。 第十条【评标过程公示】评标过程通过视频方式在招标投标交易场所向公众直播。评标过程要全程录音和录像。 第十一条【公示内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在浙江招标投标网、浙江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等网站公示。 (一)评标专家征聘信息; (二)招标人应在中标通知书发出后3日内,公示招标项目的专家名单和定量评审结果,定量评审结果中专家姓名以随机编号显示; (三)对专家不良行为记分达到20分的; (四)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 第十二条【暂停资格】评标专家被认定为不良行为并且记分累积满20分的,暂停6个月评标专家资格,并记入评标专家信用档案。 第十三条【资格注销】评标专家有下列情形的,其评标专家资格将予以注销: (一)弄虚作假骗取评标专家资格的; (二)评标专家按第十二条规定被累积处理3次的;

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

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 1995年12月29日浙江省科技局浙科成发字[95]297号文发布 第一章总则 为了加强我省科学技术成果(以下简称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管理,保证鉴定质量,促进科技成果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加速科技成果应用和推广,按照国家《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科技成果鉴定是指有关科技行政管理机关聘请同行专家,按照规定的形式和程序,对科技成果进行审查和评价,并作出相应结论的行政管理行为。 科技成果鉴定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民主、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保证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科技成果鉴定是评价科技成果质量和水平的方法之一。本办法鼓励科技成果通过市场机制以及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等多种方式进行鉴别、评价和得到社会的公认。 浙江省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省科技局)归口管理、监督全省的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组织或授权省级主管部门组织鉴定或委托市(地)科技局主持鉴定。 第二章鉴定范围 列入国家、省以及省级主管部门科技计划内的应用技术成果,少数科技计划外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国家规定的特殊专项产品按照栖办法进行鉴定。列入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市的科技计划,其科技成果鉴定,经省科技局同意可视同省级科技计划的一部分,按照本办法进行鉴定。科技计划内的基础性研究、软科学研究等其他科技成果的评价方法另行规定。应用技术成果是指具有创造性、先进性、实用性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和生物、矿产新品种等,实施后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成果。科技计划外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是指未列入省科技计划但技术成熟并有明显的创造性,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以上,对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有重要意义,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成果。 下列科技成果不组织鉴定:

关于2020年集中征集评标专家的通知(2020)

关于2020年集中征集评标专家的通知(2020) 各县(市、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各相关单位: 为加强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建设,进一步充实专家人员队伍,优化评标专家专业结构,根据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2020年集中征集评标(评审)专家工作部署,现将2020年集中征集评标专家有关事项通知: 一、加大宣传力度 各县(市、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要高度重视评标(评审)专家征集工作,采取发布征集公告、对专家比较集中的院校、企业实施定向征集、走访行业协会、较大的代理机构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加大征集力度,积极扩充本地区符合条件的专家人员数量。 二、明确征集重点 结合本地评标需求,重点征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电气设备、医疗器材、法律等相关领域或行业的专业人员。 三、专家征集资格条件 1.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满八年并具有高级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其中,同等专业水平须有高级职称评定部门出具的书面认定意见。根据工作需要,本次征集活动法律专业(C06)资格条件调整为取得法律类中级职称满5年(截至2020年6月30日),同时取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2.熟悉招标投标有关的法律法规; 3.能够认真、公正、诚实、廉洁地履行职责; 4.身体健康,能够承担评标、评审工作; 5.年龄一般在65周岁以下; 6.熟悉计算机操作,具备参加电子评标(评审)能力。 有湖北省评标(评审)专家及专家库管理办法》第十二条所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申请进入省综合专家库。 四、申报与审查 (一)网上申报 1.申报人须在“湖北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评标专家网上申报系统”(下称“评标专

家申报系统”,网址略)中,按照《评标专家网上申报操作手册》(登录略,附件3下载)要求,完成系统注册与登录; 2.申报人登录评标专家申报系统,完成申报前相关学习与测试; 3.申报人按要求在评标专家申报系统中,填报个人信息、选择专业、上传证件/证书彩色照片或扫描件;并将申报系统自动生成的申请表打印件(加盖申报人所在单位或人事托管单位公章)1份,连同本人的身份证、最高学历证书、职称证书或高级职称评定部门出具的同等专业水平认定意见、注册执业资格证等有效证件原件及复印件1份、近期一寸免冠彩色照片2张、本人签名的《湖北省评标专家事前信用承诺书》(附件2),送交至黄冈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进行资格初审,市公共资源局地址及联系方式:黄冈市城东新区永安路特一号市政务服务中心三楼黄冈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黄冈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电话(略)。 (二)资格审查 黄冈市公共资源局负责评标专家资格初审工作,并将初审合格的申报人名单及申报材料提交省公共资源局复验。 (三)结果查看 申报人通过评标专家申报系统查看本人的申报进度、审查结果。 五、征集时间 自通知下发之日起至11月15日。 黄冈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2020年8月13日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浙江政务云平台管理办法 (2)

浙江省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解决电子政务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资源分散等问题,降低行政成本,实现集约化管理和应用,充分发挥省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以下简称政务云平台)的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行政机关管理和使用政务云平台的活动。 第三条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充分利用全省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开展电子政务应用,不再新建独立的机房或数据中心,不另行采购硬件、数据库、支撑软件、云计算和信息安全等基础设施,法律法规、政府规章以及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规定的除外。新的应用系统依托政务云平台建设,现有应用系统逐步迁移到政务云平台。 第四条省政府办公厅负责全省政务云平台的规划、应用、管理和监督,审核省级部门的政务云平台使用需求,受理设区市政务云平台建设方案备案。 信息安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政务云平台及应用系统安全监控工作。 使用政务云平台的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负责应

用系统的开发、部署、维护、管理和安全。 政务云供应商负责政务云平台的建设、咨询、服务开通、日常运行维护和平台安全。 第五条设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辖区政务云平台行政主管部门,优先利用省级政务云平台或采取租用方式建设本辖区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县(市、区)原则上不建设政务云平台。 第二章使用管理 第六条政务云平台使用包含申请、受理、审批、测试、开通、变更和终止环节,并通过政务云平台业务管理系统实现。 第七条使用单位根据需求向政务云平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使用申请,并提供应用系统建设方案、应用系统性能和安全自测报告、政务云平台资源(以下简称云资源,含云主机、云数据库、云存储、云安全等)需求及其他申请材料。 第八条政务云平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实使用单位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云资源需求的合理性,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提出不予受理意见,使用单位应当根据不予受理意见重新提交申请;受理的,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批意见。

最新评标办法的通知

ZJKC02—2014—0018 丽水市招标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文 件 丽招管办…2014?16号 关于印发丽水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评标 示范办法的通知 市直各有关单位,各县(市、区)招管办、审批中心:

根据《丽水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丽政发…2014?76号)文件精神,市招管办制定了《丽水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评标示范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4年11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丽水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评标示范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我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评标工作,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浙江省招标投标条例》、《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七部委第12号令)、《丽水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丽政发…2014?7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丽水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依照《丽水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丽政发…2014?76号)规定必须公开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 第三条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五人及以上单数的评标专家组成,评标专家应当从省综合评标专家库内随机抽取确定。原

则上招标人可以派1名代表参加评标委员会,并采用不少于1:3的比例抽签产生,且招标人代表不得担任评标委员会主任。 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或专家库评标专家不能满足评标要求的,经招标投标综合管理机构同意,招标人可以组建临时专家库或异地抽取,但必须做好相关安全和保密工作。 第四条投标文件中的技术标书原则上应采用“暗标”,不得显现投标人的识别标志,具体实施形式由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材料、设备招标除外。 第五条勘察设计、监理、工程咨询(代理)等招标,应采用以下评标办法。 (一)勘察设计招标评标办法,应按照《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发改等八部委2号令)和《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市[2008]63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标的评标方法主要包括记名投票法、排序法和百分制综合评估法等,招标人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评标方法。设计类项目招标采用百分制综合评估法的,技术标部分分值权重不少于80%,资信标和商务标两部分权重不超过20%。资信分值由投标人资质、信誉、业绩和项目设计人员能力等组成。 (二)监理招标评标办法 投标文件由商务投标文件和技术投标文件组成,总分值为100分,其中商务投标文件占75%,技术投标文件占25%。 商务投标文件由企业资信、项目监理班子人员配备及承诺、投标报价及延长服务期报价组成。其中:企业资信占10%,项目监理班子人员配备占30%、投标报价占25%,延长服务期报价占10%。

浙江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接入执收单位端联系单

浙江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接入(执收单位端)联系单 单位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地址 协调人电话手机邮箱业务联系人电话手机邮箱技术联系人电话手机邮箱 执收单位拟接入执 收项目、适用地区 范围以及接入初选 方案 年月日 市县财政局意见 年月日市县电子政务办意见 年月日 注:1.执收单位选择接入方案由执收单位按照《浙江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接入(执收单位端)方案》(附表),结合本单位业务实际开展情况提出初选方案,如有补充内容可另行附页列出;2.若当地未设立电子政务办,则由本地负责电子政务工作的部门负责审核,并出具意见;3.接入方案选择直接接入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的,应将审核表报省政府办公厅、省财政厅,由政府办公厅会同省财政厅审核确定后,开展后序开发以及测试联调工作。

浙江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接入(执收单位端)方案 业务场景具体情况推荐方案需开发的交易接 口 备注 是否使用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征管系统开展执收业务是 业务具备批次特征(如按学期、按 年)等 是 1.可采用Excel、TXT文件导 入非税征管系统 □无 否 2.可通过系统录入非税征管 系统 □无 否 执收 单位 是否 使用 自建 设收 费业 务管 理系 统 是 有无 通过互 联网向 社会公 众提供 在线支 付服务 有 能否 与统 一公 共支 付平 台联 通 能 实时性要 求较高 3.与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对接□ 按照统一公共支付 平台接口标准开发 根据接入单位系统部署网络 环境分别接入政务云或阿里 云接入服务 实时性要 求不高 4.与当地非税征管系统对接 ㈠,直接使用非税征管系统㈡ ㈠□ 按照非税征管系统 接口开发 1.与非税征管系统的数据通 讯采用Socket方式;2.非常 态性业务,可采用通过Excel 文件或TXT文件,批量导入的 方式将缴款单导入非税征管 系统,不开发实时数据交换接 口 不能 ㈡□ 直接使用非税征管 系统 5.执收单位直接应用当地非 税征管系统,具体选择推荐方 案⑴或⑵ ⒈□ 与当地非税征管系 统对接 无⒉□ 直接使用非税征管 系统 否 执收单位能否事先 确定并填开缴款单 能 6.推荐采用柜面支付方式, 由代理银行工作人员代为录入 □对接银行负责开发 正在开发当中,暂未提供相关 业务支持 不能 7.推荐由缴款人通过统一公 共支付平台自行录入缴款单 □无 正在开发当中,暂未提供相关 业务支持 单位(盖):填表人:填表日期:注:选择方案3采用单位自建业务系统直联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的,请写《拟直联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单位自建业务系统基本情况表》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doc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各市、县(市、区)财政局、科技局(宁波不发),省级有关单位: 为加强科技专项资金管理,推进“创新强省”和“两个高水平建设”,根据《预算法》和《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8〕43号)等法规政策规定,我们制定了《浙江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浙江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省科技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创新强省”和“两个高水平建设”,根据《预算法》和《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8〕43号)等法规政策规定,我们制定了《浙江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第二条浙江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或中央授权省级统筹安排,用于支持我省科研攻关活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优化科研环境条件等的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实行滚动预算,具体支持计划原则上以三至五年为一周期,到期后,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第三条省财政厅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和资金拨付,会同省科技厅和省级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省科技厅负责专项项目管理,建立项目库,组织项目评审,提出专项资金分配建议方案,细化编制年度专项资金预算。 第四条专项资金按照“集中财力,突出重点;分类支持,合理配置;公开透明,科学规范”的原则管理和使用。 第二章支持对象和范围

浙江政务云平台管理办法

省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解决电子政务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资源分散等问题,降低行政成本,实现集约化管理和应用,充分发挥省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以下简称政务云平台)的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行政机关管理和使用政务云平台的活动。 第三条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充分利用全省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开展电子政务应用,不再新建独立的机房或数据中心,不另行采购硬件、数据库、支撑软件、云计算和信息安全等基础设施,法律法规、政府规章以及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规定的除外。新的应用系统依托政务云平台建设,现有应用系统逐步迁移到政务云平台。 第四条省政府办公厅负责全省政务云平台的规划、应用、管理和监督,审核省级部门的政务云平台使用需求,受理设区市政务云平台建设方案备案。 信息安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政务云平台及应用系统 安全监控工作。

使用政务云平台的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负责应 用系统的开发、部署、维护、管理和安全。 政务云供应商负责政务云平台的建设、咨询、服务开通、日常运行维护和平台安全。 第五条设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辖区政务云平台行政主管部门,优先利用省级政务云平台或采取租用方式建设本辖区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县(市、区)原则上不建设政务云平台。 第二章使用管理 第六条政务云平台使用包含申请、受理、审批、测 试、开通、变更和终止环节,并通过政务云平台业务管理系统实现。 第七条使用单位根据需求向政务云平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使用申请,并提供应用系统建设方案、应用系统性能和安全自测报告、政务云平台资源(以下简称云资源,含云主机、云数据库、云存储、云安全等)需求及其他申请材料。 第八条政务云平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实使用单位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云资源需求的合理性,应当在3个工作日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提出不予受理意见,使用单位应当根据不予受理意见重新提交申请;

办法浙江省综合性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_0912文档

2020 办法浙江省综合性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_0912文档 EDUCATION WORD

办法浙江省综合性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_0912文 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专家库建立公开征聘机制,省发展和改革行政部门等将向社会公开征聘评标专家,应聘评标专家可以采用个人申请和单位推荐两种方式。下文是浙江省综合性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综合性评标专家库的管理,促进评标专家资源共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浙江省招标投标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综合性评标专家库的建立、使用、管理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综合性评标专家库的建立、使用、管理应当遵循资源共享、有效利用、公正规范的原则。

第四条省发展和改革行政部门负责综合性评标专家库的建立和管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行政部门应当协同省发展和改革行政部门做好综合性评标专家库的建立和管理工作。市、县(市、区)招标投标综合管理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协助做好综合性评标专家库的相关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依照《浙江省招标投标条例》的规定,对综合性评标专家库的评标专家(以下简称评标专家)的评标活动依法实施监督。 第二章综合性评标专家库的建立 第五条评标专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满8年,并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者同等专业水平; (二)熟悉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三)能够认真、公正、诚实、廉洁地履行职责; (四)身体健康,能够承担评标工作;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评标专家同等专业水平的具体标准,由省发展和改革行政部门会同省有关行政部门制定。 第六条省发展和改革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省有关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开征聘评标专家。 应聘评标专家可以采用个人申请和单位推荐两种方式。单位推荐的,应当事先征得被推荐人同意。应聘材料应当包括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条件的相关证明。

技术开发标准合同(浙江省科技厅)-_修正版

合同登记编号: 技术开发合同书 项目名称: 委托方: ( 甲方) 研究开发方: (乙方) 签订地点:省市(县) 签订日期:年月日 有效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监制

开发(1) 注:本合同书标有※号的条款按填写说明填写。

开发(2)

开发(3)

-3- 开发(4)

-4- 填写说明 一、“合同登记编号”的填写方法: 合同登记编号为十四位,左起第一、二位为公历年代号,第三、四位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编码,第五、六位为地、市编码,第七、八位为合同登记点编号,第九至十四位为合同登记序号,以上编号不足位的补零。各地区编码按GB2260-84规定填写。(合同登记序号由各地区自行决定) 二、技术开发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就新技、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技术开发合同包括委托开发合同和合作中介合同。 三、计划内项目应填写国务院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地、市(县)级计划。不属于上述计划的项目此栏划(/)表示。 四、标的技术的内容、形式: 包括开发项目应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开发目的、使用范围及效益情况,成果提交方式及数量。 提交开发成果可采取下列形式: 1、产品设计、工艺规程、材料配方和其他图纸、论文、报告等技术文件; 2、磁盘、磁带、计算机软件; 3、动物或植物新品种、微生物菌种; 4、样品、样机; 5、成套技术设备。 五、研究开发计划: 包括当事人各方实施开发项目的阶段进度,各个阶段要解决的技术 问题,达到的目标和完成的期限等。 六、技术情报和资料的保密: 包括当事人各方情报和资料保密义务的内容,期限和泄露技术秘密承担的责任。 双方可以约定,不论本合同是否变更、解除、终止,本条款均有效。 七、其他: 合同如果是通过中介机构介绍签定的,应将中介合同作为本合同的附件。如果双方当事人约定定金、财产抵押及担保的,应将给付定金、财产抵押及担保手续的复印件作为本合同的附件。 八、委托代理人签定本合同书时,应出具委托正书。 九、本合同书中,凡是当事人约定认为无需填写的条款,在该条款填写的空白处划(/)表示。

浙江省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

浙江省深化 “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55号),进一步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坚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围绕办事依法依规、服务便民利民、信息公开透明、数据共享开放的目标,不断深化建设集约、服务集成、数据集聚、多级联动的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全面推动行政权力网上透明高效规范运行,打造网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一体化新型政务服务模式,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增强人民群众改革获得感。 (二)工作目标

到2017年,在不断完善全省统一行政权力库建设基础上,全面梳理公开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形成较为完整、规范的统一政务服务事项库,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统一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行政流程优化全面推进,省市县三级非涉密行政许可事项60%以上实现网上申报,完成100项以上政务服务办理“一事上门最多跑一次”改革。 至2020年,依托浙江政务服务服网实现政务服务办理“纵向全贯通、横向全覆盖、业务全流程、部门全协同、效能全监督”,实现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各级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线上办理,政府网上协同治理和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基本形成,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和公众满意度、便捷度大幅提升。 (三)基本原则 坚持需求引领。以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人民群众需要引领“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方向,将群众关注热切的领域作为工作推进重点,着力解决困扰群众的“办证多、办事难”问题,切实提高应用效能和群众“获得感”。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破除与“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不相适应的条块分割、信息壁垒、政策约束等体制机制障碍。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应用创新为突破口,深化政务服务模式变革,推动实体服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创新。

全国各地评审专家费用标准参考数据

评审费用怎么付 政府采购信息网 2005年11月30日 12:5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作者:黄晓 燕字号:大|小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按规定获得相应的评审劳务报酬,是其应该享有的权利之一。那么支付的标准应如何把握呢?一个地方政府采购专家评审费标准的高低,应该与该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工资水平等因素相适应,同时还要考虑到专家级别、评审时间的长短、评标工作量的大小、专家来自本地还是外地等因素。 当地的收入和工资水平笔者认为,政府采购一般专家的评审费可以控制在当地公务员日平均收入的2倍左右。如某地公务员月工资为6000元,日平均收入在200元,那么政府采购专家的评审费可以控制在每人每次400~500元左右。 政府采购专家的级别不同的政府采购项目,抽取的专家不同。比如某省规定:预算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在全省范围内抽取专家;一些小型项目在市内抽取专家即可。专家的级别不同评审的费用也要不同。如果本地专家评审费是每人每次200元的水平,省内专家可以发400-500元,而国家级的专家则要给1000元左右。 评审的时间政府采购专家评审费受评审时间因素的影响。例如:评审时间在4小时以内给200元的专家评审费,6小时以内给300元,6~8小时给400元,如果需要晚上继续评 审则应该发给500~600元的评审费。 评审的工作量不同的政府采购项目,参与竞争的供应商数量不同,投资大、利润率高的项目投标的供应商多,投标人多造成投标文件多,专家评审的工作量就大,我们可根据投标人的数量来确定专家评审费。如:有10个以下的投标人投标,专家评审费发给200元,有 11~20个投标人,给专家评审费300元。 专家来自本地还是外地专家评审费处理要注意专家的级别以外,还要考虑专家来自本地还是外地,如果本地的公务员人均收入高,专家评审费发放较高,那么外地和本地的专家可以实行“同工同酬”;如本地专家评审费发放水平较低,则应该适当增加外地专家的专家 评审费的数额,一般增加一倍为宜。 https://www.doczj.com/doc/4a17904100.html,/theory/discussion/20051130/discussion_4657.html

(分析测试)项目申报指南 - 浙江省科技厅

附件二: 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分析 测试) 项目申报指南 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分析测试)项目是浙江省科技厅设立的省级科研项目,也是浙江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主要资助全省范围内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在分析测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以促进我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加快我省分析测试人才的培养,提高我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和应用水平,为我省科技创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本项目重点资助方向为以下六个方面: 1.新材料与无机物分析 围绕我省纳米材料、氟硅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类材料、能源材料、金属材料、环境友好材料、新型功能材料、无机矿物物料等我省优势新材料研究与开发,用分析测试技术进行材料的组成分析、结构表征、表面特征与微观结构表征、物理化学性能测试的新

1.1无机材料微观结构与形貌的分析测试,专用纳米材料表面元素形态分析; 1.2高分子材料结构表征和微观形貌的分析测试; 1.3材料物理化学性能测试; 1.4特殊元素痕量分析,固体样品中硼、锡、银、硒、铀、隔、氯、溴、碘、碳、硫等元素的快速分析方法的开发及其方法改进的研究; 1.5无机物现场及原位、过程快速分析,包括快速样品制备技术和快速元素分析; 1.6同位素分析、考古样品中断代和断源鉴定技术,包括稳定同位素示踪分析、同位素稀释分析、热释光分析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1.7复杂基体物料成分的分离、富集及分析。 2.食品安全领域的分析测试技术研究。 围绕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分析测试技术难题,以初级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市场流通食品等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行各种天然营养物质、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及非食用添加物的分析测试技术新方

最新加强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工作总结精选

加强建设工程评标专家管理工作总结精选

加强建设工程评标专家管理工作总结 2010年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综合性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开始以省为单位筹建综合性评标专家库,并于2012年底开始正式投入运行。根据省库专家两级管理相关权限的规定,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办)会同我市相关部门主要做好省库××片区专家的入库资格初审、日常使用和管理工作。截止目前,经过三次征聘扩充,我市在库各类建设工程专家总人数达到965名,涵盖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设备等各个领域,市、县两级平台已实现网络直接抽取和使用××片区评标专家,确保了我市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的顺利开展。 今年以来,根据市府办纪检组加强重点领域监督力度的工作部署,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办)以提升招投标活动保廉水平,维护健康的评标环境为目标,采取三项综合措施,持续加强建设工程评标专家管理,着力规范专家评标行为。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源头管理。 第一,开展专家违法记录查询,对申请入库专家既考察业务水平,更重视品德修养,将有无职务犯罪、行贿犯罪和行贿行为作为评标专家入库的前置条件,在正式入库前,与检察机关联手审查专家有无不良记录和犯罪前科,从源头预防不合格专家入库。第二,完善专家入库审查模式,采取书面审查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拟入库专家单位开展座谈或摸底调研和全面考察。

2016年,共收到建设、交通、水利类相关专家申报材料计267份,首先对相关申报材料进行原件核查和资格条件满足性审查,填制了专家申报材料明细表,后会同市建设,交通,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审核,从专家的专业及从业经历、工作年限、取得的资格证书等多方面进行严格审查,经审查其中初审通过155名,未通过112名,初审通过率仅为58%。第三,注重日常管理,抓好专家培训,定期举办评标专家培训,结合评标实务和专家管理工作,要求只有参加培训并完成相关课程后才能取得《评标专家证》,才能办理评标专家年度注册手续。 二、加强过程监管。 第一,完善评标专家抽取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我市有关省库专家抽取工作操作规程,充分利用省库资源,增加评标专家抽取的随机性,阻断评标专家和投标人在评标前的接触机会。第二,提升评标公开力度,实行评标过程视频同步直播,对量化评分结果进行公示,提高各方参与主体,特别是评标专家的工作责任心。第三,推进招投标电子化建设,实现信息发布、投标报名、保证金缴纳、网上下载招标文件、网上提交补答疑文件,网上上传投标文件,网上开、评标,网上中标公示等关键环节全过程电子化,确保招投标活动的阳光透明和高效,减少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同时,大力推行电子辅助评标,压缩评标专家自由裁量权的范围,避免专家人为因素对评标过程的不正当干预,确保权力在规则的范围内运行。 三、完善动态考核机制。

经费概算-浙江省科技厅

附件3 经费概算 经费概算包括两部分:一是经费概算列表,二是经费概算说明。经费概算列表的表式见该提纲附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概算表”。经费概算说明包括:对承担单位和相关部门承诺提供的支撑条件进行说明;对各科目支出的主要用途、与项目研究的相关性、概算方法、概算依据进行分析说明;对其他来源经费进行说明。 浙江省“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经费概算表项目名称:金额单位:万元

注:支出概算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同一支出科目一般不同时在财政拨款经费和自筹经费中概算。 1、项目经费分类说明 经费开支项目费用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其中直接费用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会议/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间接费用包括管理费和激励费。 2、项目间接费用计算方式分两类 1)软科学项目和软件类项目,软件类项目是指重点研发、公益技术项目(包括分析测试和实验动物)中的软件开发项目,项目申请的时候用户自己选择,由业务处审核是否为软件类项目。 间接费用:不高于项目省级财政补助经费的30%。 2)其他类别项目,间接费用使用分段超额累计的方法进行计算。 假设项目省级财政补助经费的总额为X万元, 如X <=200,间接费<=(直接费-设备费)*25%; 如200 < X <=500,间接费<=(200/财政补助)*(直接费-设备费)*25%+((财政补助-200)/财政补助)*(直接费-设备费)*20%; 如X>500,间接费<=(200/财政补助)*(直接费-设备费)*25%+((500-200)/财政补助)*(直接费-设备费)*20%+((财政补助-500)/财政补助)*(直接费-设备费)*15% 3、所有项目间接费用不设激励费支出比例限制,由项目承担单位统筹安排,同一单位同一类别科研项目管理费和激励费比例一致为宜。 4、三类项目均要求有自筹经费,科技园、企业或专业从事技术转移的机构牵头的项目,财政补助比例不超过25%,高校和研究机构牵头的“联合共建研究中心或实验室”类项目,财政补助比例不超过50%。 5、上述间接费用调整事项,如与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实施意见》不一致的话,以《实施意见》为准。

“互联网+政务服务”——浙江实践

16 “互联网+政务服务”——浙江实践 一陈立三 摘 要: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省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政府自身改革,合全省之力打造集行政管理二 便民服务二政务公开二数据开放二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 省市县统一架构二多级联动的网上政务平台 浙江政务服 务网,有力地推动了服务型政府二透明政府二法治政府建设, 初步探索形成了 互联网+政务服务 的浙江模式三 关键词:一浙江一政务服务网一政务淘宝一 互联网+ 一 基础篇——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概况(一)建设历程 一一浙江政务服务网的诞生,源于浙江省委二省政府对信息化发展浪潮的深刻认识和打造最优的 政务生态系统 的坚定决心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省将政府自身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 马前卒 二 当头炮 ,打出 四张清单一张网 组合拳,着力推动形成新的政府与市场二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市场与民间的新活力三其中, 四张清单 即权力清单二责任清单二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二财政专项资金管 222 陈立三,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信息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政务二网络传播三? ?

理清单,是政府的履职清单二施政清单和服务清单,是依法厘清政府治 理边界,将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制度设计; 一张网 ,即省市县统一架构二 多级联动的网上政务平台 浙江政务服务网,是 四张清单 改革落 地生根的载体,也是 互联网+政务服务 在浙江的全方位实践三依托 一张网 平台,浙江省力图打破多年来各级电子政务建设条块壁垒二诸侯割据的格局,最大限度汇聚全省政务服务资源,面向全社会打造扁平 化二一体化的网上政府,全面实现线上服务和线下改革联动,从而推动 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 代化三 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三2013年底,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提出 一张网 的建设构想和总体要求,到2016年5月,已先后7次召开会议作专题研究;省委常委二常务副省长牵头推动,靠前指挥,多次协调解决推动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三省政府办公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建立协同机制,成立专项工作组具体抓推进,各市二县(市二区)也同步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形成齐抓共促二全力推进的工作氛围三据统计,参与 一张网 建设的政府组织机构(含科室二社区节点)已有一万二千余个,后台工作人员账号开设已超过10个三省政府将政务服务网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任务,列入每年的政府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并建立日常督查通报机制;省委改革办二省人大办公厅二省政协也以督查二民主协商等形式,积极推动一张网建设和应用工作三 在全省各级政府和多方力量的协同配合下,经过半年的筹备建设,2014 年6月25日,浙江政务服务网正式开通运行,成为全国第一个构建在云平 台上实现省市县一体化建设与管理的 互联网+政务服务 平台三全省3000余个行政机关和服务机构在 一张网 同台登场二开展服务,被媒体形象地比喻为 政务淘宝 三经过近两年的持续运营和不断发展,到2016年5月,政务服务网已累计实名注册用户240万,日均浏览人次在200万以上,受理 一站式 办件1200余万笔三 32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