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与后金战争攻守异变论文

明与后金战争攻守异变论文

明与后金战争攻守异变论文
明与后金战争攻守异变论文

明与后金战争攻守异变论文

摘要:辽沈之战后,后金尽占明朝辽河以东的区域。随着后金的崛起,它已经不再满足已经获得的利益,继续侵略明朝,又爆发了宁远之战。这场战争没能使后金如愿,由于它的自大、轻敌,加之明朝将领袁崇焕有勇有谋,誓死守城,所以以后金的大败而结束。这场战争虽已明朝的胜利结束,但是明朝本身已腐败透顶,加之统治者急于求成,所以并没有改变明朝的防守,后金进攻的态势,此后,明与后金的战争,直到明清战争,明朝一直处于略势。明朝中后期,国力渐弱,东北建州女真兴起,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明与后金的斗争在后金建国之后(1616年)至清王朝建立(1636年)之前,明王朝与后金政权之间的生死搏斗。明与后金的战争是明清战争的前奏,它为后来满清的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明朝衰亡和清朝崛起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主要论述明朝与后金战争中的双方实力的变化及其原因。

一、明朝对东北女真各部的统治

明朝对东北女真各部实施羁縻政策,在政治上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分其枝,离其势,互令争长仇杀,以贻中国之安”,在女真各部之间制造矛盾,进行离间、分裂活动,使它们相互敌视、憎恶、甚至仇杀,其目的是破坏其各部的统一,不使一家势力变强,统一女真各部;努尔哈赤深受这种羁縻政策之害,万历十一年(1559年),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在帮助明军征讨阿台时,惨遭明兵杀害。从此,努尔哈赤怨恨明王朝,产生了统一女真各部、与明王

评徐松岩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评徐松岩译5伯罗奔尼撒战争史6 刘玮* 以今天的标准看,商务版/汉译世界名著丛书0中修昔底德和希罗多德的两部史学巨制5伯罗奔尼撒战争史6和5历史6的翻译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了。1因此看到西南师范大学的徐松岩教授时隔四年连续出版了这两部巨著的最新译注本,o笔者着实兴奋了一阵。但是当我翻开徐教授的译文,阅读几页之后,便发现其中值得商榷之处颇多。在这篇小文中,笔者仅就修昔底德的翻译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翻译修昔底德的艰辛 随便找一个西方大学古典学系的教授问这样一个问题:在希腊散文(prose)作家中,谁最难读?几乎所有人都会回答)))修昔底德。修昔底德在古典学界确实以语言艰涩著称,丰富的词汇、复杂的语法、多变的句式、雄辩的文风,这些都给理解修昔底德造成了巨大的困难,更不要说把他的文本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了。?沃尔纳(Rex W arner)在他的/译者注0中发出的感慨颇有代表性: 尝试将修昔底德翻译成英文是困难、令人愉快和鲁莽的。不仅要工作很长时间,因为这部作品很长;更重要的是,虽然修昔底德的意思通常足够清楚(不过并 不总是如此),但是表达意思的文体却极难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一开始,译者有时 *1o?我要感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古典学系的帕帕扎卡达斯(N i kolaos Papaz arkad as)教授在修昔底德著作的希腊本版本和一些西文译本方面给笔者提供的帮助。 修昔底德:5伯罗奔尼撒战争史6,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希罗多德:5历史6,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前者是从英文版转译过来的,而且所依据的英文版本并非最佳(下详),因此参考价值已经非常有限;而后者堪称新中国成立后历史著作翻译中的里程碑,但是在今天看来文风略显古旧,而且注释不足。 修昔底德:5伯罗奔尼撒战争史6,徐松岩、黄贤全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希罗多德:5历史6,徐松岩译,三联书店2008年版。 目前修昔底德著作最权威的希腊文版本是意大利古典学家阿尔伯蒂编辑的:Thucyd i d is,H istoriae,ed.Ioannes Bapti sta A l b ert,i3Vols.,Ro m e:Typ i s pub li cae offici nae pol ygraph i cae,1972-2000。当2000年阿尔伯蒂历经近三十载将最后一 卷出版之后,霍恩布鲁尔毫无保留地称该版本为:/现有最好的修昔底德版本0(参见S i m on H orn b lo w er,/The B estA2 vail ab le Text ofThucyd i des,0i n The C lassic a l Revi e w,V o.l52(2002),pp.238-240)。另外两个常用的希腊文版本是琼斯(H enry S t uart Jon es)编辑,鲍威尔(J ohn Enoch Po w ell)修订的牛津古典文本系列版(Ox f ord C l assical T exts): Thucyd i d i s,H ist ori a e,2V ol s.,Oxon i:i E Typ ographeo C larendon i ano,1942;另一个带有详细注释的经典希腊文版本是德国古典学家Johannes C l assen编辑,Juli us S teu p修订的版本:Thukyd i d es,B erlin:W ei d m ann,1900-1922。此外,下面提到的几个希)法、希)德和希)意对照本中的希腊文本也非常优秀。除此之外,修昔底德著作中单卷的希腊文本编辑和注释因为数量较多,这里不做讨论。当然这些希腊文本都只不过是一个起点,如果做高度学术性的翻译,那么还需要参考古典学家撰写的数量庞大的讨论文本问题的论文。 *

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本文是关于和平的话题作文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当猎猎东风吹拂起周公谨的衣襟:当曹孟德对酒当歌,横槊赋诗时:当刘备与诸葛亮稳坐荆州,遥望江畔人马厮杀时,众人不禁赞叹“千古风流人物”、“乱石豪杰”辈出。 一夜大火烧毁了几十里营寨,八十三万人马存活者有几?失败的固是曹操,可是遭罪的不仅仅是曹操,而是无数的生灵! 在三国“英雄”们的眼里,百姓-—草民,只是一块块奠基石。君不见,董卓率众“出征”无辜的草民,“男丁斩首,妇女充当官妓”,君不见徐州城里冲天的火光,而其目的仅为一座城池;君不见,战争起时,动辄“火烧连营”,“水淹七军”:君不见敌人追来,留下饥民殿后,而敌将军无一不是“趁势掩杀”一番。可是,那些为人主者,或者说渴望为人主者,却依然能够全身而退,能够“卷土重来”,有道是“江东弟子多才俊”,可这些才俊不是用来建设国家,发展生产的,而是那些“人主们”踏上帝王宝座的一块块垫脚石。 人民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成就了“风流人物”,成就了一代代天之骄子”,可是他们又是怎样对待人民的呢?所谓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不过是一时的感慨罢了,之后还不是年年征杀?坐拥天下后,还不是歌舞升平,声色犬马?而民众,不过是由战时的炮灰,演变成“太平盛世”的一只犬而已,在没有战争的年代继续发出“苛政猛于

虎”的喟叹罢了。 帝王的利剑在鞍上不停地抽响,兵士们箭在弦上。东方熹明,枕戈待旦的双方的士卒混战一片,还美名曰:捐躯疆场。其中又有多少人再见明日的朝阳,能再孝奉年迈的高堂,能抚慰孤苦的发妻与儿郎? 陈尸遍野的土地何时能再长出稻粮? 河流里的血色浪花何时再唱出欢乐的歌谣? 人们多么想弃剑从犁,多么想铸剑为犁,再造田园美丽的风光。 可贪婪的恶魔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战争,背弃了和平。 当“一战”的硝烟未落,“二战”的硝烟又起。 当“二战”的战犯审判还未结束,“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又敲起了战鼓。 1991年的海湾战争还未在人们的记忆中退色,1998年美英的飞机又再度飞临中东的上空。而今“二河流域”硝烟再起,战争的阴霾再次笼罩在古巴比伦的上空。生灵涂炭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 海晏河清,人们世世代代的追求。可是,何时才能够海不扬波?合时才能够海水清流?何时世界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而不被战争的阴影所笼罩? 那些拨动国家机器的穷兵黩武者,放下你们手中的屠刀,让和平鸽飞遍世界,让橄榄枝插遍世界,染绿世界! 让我们铸剑为犁,让世界洒满和平的阳光,让人间充满爱意! 未来,不要有战争 一提到战争,我们想到的就是炮火硝烟、枪淋弹雨。尽管中东战

以战争与和平为题作文600字,和平的话题作文600字

以战争与和平为题作文600字,和平的话题作文600字 在战争时代里,血流成河,到处充满了血的腥味,花儿不再盛开,天空变成了灰色,原本温暖的太阳却变得冷冰冰的..所以我们不要战争,要和平。今天小编和同学们分享几篇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作文,希望帮到有需要的同学们。 以战争与和平为题作文600字5篇

西方文明史论文

亚历山大与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Hellenistic)一词意即“希腊似的”,主要是指希腊文明随着希腊统治的扩张而传播到东方各地,东方被希腊化了。开启希腊化时代的主角是马其顿人。马其顿地处希腊的东北边缍,这个偏辟落后的小国是怎样崛起、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的呢?亚历山大又是怎样在他的帝国内传播希腊文化的呢?亚历山大又对希腊化时代做出什么养的贡献呢? 公元前四世纪后半叶。正当希腊腹地发展了200年的城邦政治制度日趋衰微之时,腓力二世领导下的马其顿王国即蓬勃崛起、一技独秀。腓力选择借鉴了希腊城邦和波斯帝国的经验,对马其顿的政治制度和币制进行了改革。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在克罗尼亚战役,进一步挫败了以雅典、底比斯为首的反马其顿盟军,迫使几乎全希腊都承认了他的霸权。此后,腓力又拟订了进一步开疆拓土的战略方针,他在希腊的拥护者号召把战争引向亚洲,把财富夺回希腊,并举行了向波斯宣战的集会。公元前336年,壮志未酬的腓力遇刺身亡。“亚力山大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儿子,也就是该国的王子,他实际上是杀死他父亲之后登上王位的,接着便开始了他惊人的征服之旅,很大程度上是受波斯人在公元前五世纪入侵希腊、洗劫雅典的启发,亚历山大生活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叶,大约是波斯战争一百多年后,他随后开始了惩罚波斯帝国的征程。”(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丹·坡茨) 雄才大略的亚历山大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所向披靡、横扫欧亚非的军事天才。“公元前334年,以亚历山大为首的希腊东征军跨过了赫勒斯滂海峡,在格拉尼库斯河畔首战告捷,第二年又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平原,大败十万波斯军,俘

虏了波斯国大流士三世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米辰峰)然后亚历山大挥师南下,迅速攻占了腓尼基、巴勒斯坦,兵不血刃、占领了埃及。“厚颜无耻的埃及法老神庙祭司立刻尊奉亚历山大为阿蒙神之子,埃及法老的合法继承人。在平定了埃及以后,亚历山大又挥师北上,在公元前331年,在亚述古都尼尼微的附近高加美拉与号称百万的波斯大军展开了决战,开战不久,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又一次弃阵逃跑、全军溃散。”(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米辰峰)亚历山大相继攻陷巴比伦、苏撒和波塞波利斯三大古都,亚历山大的军队对古都进行了洗劫。“大肆洗劫王宫,仅仅在古都波塞波利斯一地就报抢劫了12万塔兰特的金银财宝,不久逃往大夏的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被谋反的当地总督所杀,宫毁人亡,标志着以亚历山大为首的希腊入侵者取代了波斯帝国,在古代西亚的统治地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米辰峰)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进一步向东扩张。“他越过了东伊朗的北部,到达索格底亚纳、大夏地区即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富汗北部,随后进入印度北部、西印度的北部即现在的巴基斯坦,到达印度河谷后,他停止了前进,他不想再继续了,于是决定回师,他决定从陆地返回,他们穿过俾路支斯坦和伊朗东部的沙漠,旅途异常艰辛、损失惨重。”(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丹·坡茨) 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24年初返回巴比伦,历时10年的东征方告结束。他认定未来世界的中心不在相对贫穷的西方,而在富庶的东方,故定都巴比伦。从此,古代世界前所未有的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崛起。这个横跨欧亚非的帝国西起巴尔干半岛,南达利比亚、埃及,东至印度、中亚大夏一带,北达多瑙河和黑海北岸。在东征期间,亚历山大每占一地,都要留下驻军委任总督。据说,他在亚非大陆新建了七十多座军事要塞,都叫亚历山大里亚。“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古

观看《战争与和平》小说作文观后感600字5篇

观看《战争与和平》小说作文观后感600 字5篇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观看《战争与和平》小说作文观后感600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观看《战争与和平》小说作文观后感600字1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即使是平凡的人物也能写的让我们对其充满了敬佩。战争是残酷的,但在战争时期却会让我们更加盼望和平。现身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是否应该珍惜现在温馨的生活呢?难道非要等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不,应该从现在开始把握! 我向来是不喜欢看历史题材的书籍,但是,《战争与和平》是我第一本喜欢的历史题材的小说。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一方面融入书中情节中,体验书中主人公的思想变化,另一反面也不禁的发人深思:和平的重要性。 《战争与和平》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围绕着保尔康斯基、别组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的。场面壮阔、结构清晰、人物形象鲜明,有一种大海般恢弘开阔的美;同时,小说时代感强烈,虽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却反映了农奴制后俄国前途和人民作用的问题。因此,《战争与和平》当之无愧地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书

中包括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描写了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拿破仑、库图佐夫以及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的抗敌精神和震惊世界的伟大胜利。 书中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性格内向、意志坚定的安德烈,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的彼埃尔,缺少实际活动的能力,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精神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我们反对战争,但是,我们绝不惧怕战争。当战争来临时,我们也同样会拿起武器,去保卫自己的家园!去保卫自己的安静、和平的生活! 观看《战争与和平》小说作文观后感600字2 手捧《战争与和平》,仿佛就置身在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这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巨著,他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壮阔、生动逼真的历史画卷。我在书中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同时认识了很多鲜明的人物,给予了我很多的启发。 书中安德烈的一生跌宕起伏,他厌恶上流社会的虚伪,积极参军作战,看到妻子难产死去,一系列的打击使他心灰意冷。但随后他渐渐振作起来,娜塔莎激起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于是他再次走上了战场。他经历了反反复复、时而兴奋、时而落寞的痛苦的内心挣扎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资料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资料——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钮先钟[中国] [出自《历史与战略:中西军事史新论》] 1997 引言 历史背景 战争经过 修昔底德与历史 修昔底德的思想 精密分析 历史教训 现实主义 结论 引言 《孙子》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本真正的战略思想著作,其在战略领域中所居地位是任何其他著作所不能及。在西方古代哲人的著作中,虽也可发现有若干战略观念之存在,但都是一鳞半爪,不能算是有系统的思想。最为现代西方人所推重的是修昔底德(Thucydides)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它常被人视为西方的第一本战略著作,严格说来,那也只是一部战争史,尽管其中含有许多极有价值的战略观念,但究竟不是一部以战略思想为主题的理论著作。所以,这本书在战略思想史中的地位还是不能与《孙子》相提并论。 也许最能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进行恰当比较的是春秋时代的《左传》,因为这两部书同为古代的战争史名著。修昔底德的著作到今天仍受西方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所重视,而蒋百里先生则曾指出:“《左传》到现在还是世界上最好的一部模范战争史。”所以,二者的确可以相提并论,不过其间还是有若干差异之存在。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著作者为修昔底德(前460-前406年),其时代和身世大致都可考。《左传》是先有书的存在而由后世替它定名。首先为司马迁,称之为《左氏春秋》,以后班固作《汉书》时,又改称《春秋左氏传》,从此后世遂简称为《左传》。司马迁和班固都确认其作者为盲人左丘明,《论语》中曾提到他,足以证明确有其人,并大致与孔子同时,不过其生卒之年已不可考。概括言之,左丘明似乎比修昔底德大约要早数十年。

红色旅游文化论文相关论文总结

红色文化旅游培训心得 一、利用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一)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三进”即进教材 进课堂、进头脑。要加强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提升,紧密结合区域地方实际和红色资源分布特点,组织力量编写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校本教材,用于实践教学。要把红色资源教育列入教学计划,给出足够学时。要在立足本校教师授课基础上,邀请当地红色资源研究专家和学者开设党校专题讲座,宣讲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不断拓宽和丰富教育内容。在教学中要注重方法、手段、方式创新,既要有讲授式的传统教学又要有情境教学、体验教学、案例教学、分组教学等,以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要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声、光、电齐备,增加双向互动,针对学生思想实际,使大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二)利用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 一是开展体验式主题活动。例如以“重温光辉历程,永葆党的先进性”为主题参观红色景区、景点。通过重走“红军路”、“长征路”、“解放路”等,使大学生党员进入红色革命之源,寻访革命遗址,接受红色洗礼,汲取红色力量,燃亮奋斗激情。可以在红色景区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红歌演唱比赛、红色革命主题演讲、讲述红色故事会、看红色视频、表演红色情景剧等活动,使他们亲身体验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要使大学生党员在红色圣地、场景中感悟、对照、反思,按照党性要求进一步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开展参与式主题活动。学生党员开展红色主题文化调查,通过和荣转军人结对子、送温暖,志愿服务、送知识技能下乡到户等形式参与融入到红色景区人民生活中来,以惠民服务锤炼党性、潜移默化、加强修养、提高本领。 (三)利用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搭建共享型新媒体教育平台

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当猎猎东风吹拂起周公谨的衣襟:当曹孟德对酒当歌,横赋诗时:当刘备与诸葛亮稳坐荆州,遥望江畔人马厮杀时,众人不禁赞叹“千古风流人物”、“乱石豪杰”辈出。 一夜大火烧毁了几十里营寨,八十三万人马存活者有几?失败的固是曹操,可是遭罪的不仅仅是曹操,而是无数的生灵! 在三国“英雄”们的眼里,百姓-—草民,只是一块块奠基石。君不见,董卓率众“出征”无的草民,“男丁斩首,妇女充当官妓”,君不见徐州城里冲天的火光,而其目的仅为一座城池;君不见,战争起时,动辄“火烧连营”,“水淹七军”:君不见敌人追来,留下饥民殿后,而敌将军无一不是“趁势掩杀”一番。可是,那些为人主者,或者说渴望为人主者,却依然能够全身而退,能够“卷土重来”,有道是“江东弟子多才俊”,可这些才俊不是用来建设国家,发展生产的,而是那些“人主们”踏上帝王宝座的一块块垫脚石。 人民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成就了“风流人物”,成就了一代代天之骄子”,可是他们又是怎样对待人民的呢?所谓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不过是一时的感慨罢了,之后还不是年年征杀?坐拥天下后,还不是歌舞升平,声色犬马?而民众,不过是由战时的炮灰,演变成“太平盛世”的一只犬而已,在没有战争的年代继续发出“苛政猛于虎”的喟叹罢了。 帝王的利剑在鞍上不停地抽响,兵士们箭在弦上。东方熹明,枕戈待旦的双方的士卒混战一片,还美名曰:捐躯疆场。其中又有多少人再见明日的朝阳,能再孝奉年迈的高堂,能抚慰孤苦的发妻与儿郎? 陈尸遍野的土地何时能再长出稻粮? 河流里的血色浪花何时再唱出欢乐的歌谣? 人们多么想弃剑从犁,多么想铸剑为犁,再造田园美丽的'风光。 可贪婪的恶魔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战争,背弃了和平。 当“一战”的硝烟未落,“二战”的硝烟又起。 当“二战”的战犯审判还未结束,“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又敲起了战鼓。 1991年的海湾战争还未在人们的记忆中退色,1998年美英的飞机又再度飞临中东的上空。而今“二河流域”硝烟再起,战争的阴霾再次笼罩在古巴比伦的上空。生灵涂炭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

2020年世界史研究生开题报告

世界史研究生开题报告 从研究生培养管理的角度讲,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 的重要环节,下面和一起来看看吧! 一、选题背景 公元前415年,时值伯罗奔尼撒战争的间歇期,雅典公民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派遣主力舰队远征西西里,希望获得西西里的财富,从而打败斯巴达。但就在舰队起航的前夜,雅典城内随处可见的、用作界标的赫尔墨斯石像大部分被人毁坏了。这一事件使雅典人大为震惊,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事件,最终导致了西西里远征的失败以及最后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全面失败。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细致地描述了这一赫尔墨斯神像破坏案: 与此同时,在雅典人的城市中有如此多的石雕赫耳墨斯头像。它们是以当地风格雕成的四方形石雕,许多树立在私宅和圣地的大门前。一晚其中的大部分表面被全然凿毁。并无人知晓这是何人所为,但(城邦)通告以大额赏金捉拿他们,并且投票决定,如有人知晓其它不敬神的行为,若愿意,应毫无畏惧地举报,无论是公民,还是外邦人或奴隶。而且他们(雅典人)把此事看得更为严重,因为它被看成是远征的不祥之兆,而且同时也是阴谋政变和推翻民主政治(demos)的一部分。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为什么在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笔下,希腊人认为对赫尔墨斯神像的破坏不仅是远征不祥的征兆,更是一场政治阴谋的酝酿?对这一

问题的追问也引发了另外一系列问题:赫尔墨斯是一个什么样的神?为什么他的神像被毁能在全城民众中引起激烈的反响,进而引来一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古希腊的宗教与城邦政治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让我们把研究的目光集中在了赫尔墨斯崇拜这一问题上,也就是说,理解了赫尔墨斯崇拜及其在希腊文化中的地位,就能理解上述这些问题。古希腊人对赫尔墨斯的崇拜,出现时间比较早,并存在一个由地方性崇拜到泛希腊宗教崇拜的过程。赫尔墨斯还是奥林波斯神圣家族中少有的几个能够在希腊城邦经历了古典时期 的宗教危机后,仍未丧失其宗教特点的希腊神之一,也没有因为基督教的胜利而消失。因此,对赫尔墨斯神崇拜的研究,还能够扩展我们对希腊宗教的认识,加深我们对古希腊宗教特征的理解。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20世纪50年代初线形文字B①成功释读后,泥板文书中所出现的神的名字也相继被学者们释读出来,其中就有后来被称为赫尔墨斯神的名字。德克萨斯大学的琼·古丽兹(JoannGulizion)于2000年发表论文《赫尔墨斯同e-ma-a2:论其崇拜从青铜时代到历史时期的连续性》 (Hermesande-ma-a2:thecontinuityofhiscultfromtheBronzeageto theHistoricalPeriod)[2],文中通过对泥板文书中所对应出现的赫尔墨斯一词的分析,肯定了古希腊人在青铜文明时期就有对赫尔墨斯这一男神的崇拜,后进一步通过对泥板文书中文字格式和内容的分析,并结合希腊城邦时期及古典时期对赫尔墨斯神的崇拜,肯定了古希腊

读西方史学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有感

读西方史学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有感 摘要: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开了政治军事史的先河,在西方史学著作上占 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全书记载了古代希腊历史上第二次巨大的战争,即伯罗奔尼撒战争,希腊奴隶社会开始由繁荣走向衰弱。 关键词:战争修昔底德政治军事史 在古希腊历史上,发生了两次巨大的战争:第一次是发生在公元前500~公元前449年的希波战争;第二次就是公元前431~公元前404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第二次战争,是希 腊历史上的转折点,关于这次战争的史迹,有修昔底德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流传于世。西方的史学名著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可谓多如牛毛,再现了曾经的生活,记述了时代的特征与思想,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在众多同类型或是不同类型的史学名著中毫不逊色, 熠熠生辉。 一、关于作者 修昔底德,关于他的生平,我们知道的其实并不多,除了从他本人撰述的著作中寻到只 言片语以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几乎没有人提到他。第一个为他写传记的人已经试公元五世 纪的人了,叫做马赛林纳斯,但他所根据的材料也只是修昔底德本人的著作以及前人对著作 所做的注释,甚至部分结论都是出自猜测,出现自相矛盾。 首先,关于修昔底德的出身年份就有许多争议,但是很据他于公元前424年担任将军职务这一可靠的年份以及他著作终止时的年龄,我认为约公元前460~约公元前395年这一时间断线是合理可信的。在古希腊,要能担任上将军这一职务的除了才能突出以外,年龄也要达到三十岁,若依据公元前460年出身来看,到公元前424年担任将军一职,那就是36岁,而他死时大概也就六十岁左右,所以死亡年份也就在公元前395年左右。 而关于他的童年生活,我们也知之甚少。青少年时代,他应该也与雅典的许多贵族子弟 一样,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据说,他童年时,曾在奥林匹克听过希罗多德朗诵他的历史著作, 并感动得泪流满面。但是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并不能够确定,很有可能是后人根据他对希罗多 德著作的熟悉深度做出的一种美好幻想,想象两个各具特色的历史学家之间产生的一种美好 的碰撞。而且,如果我们对这两个史家的年龄一个标准的话,当希罗多德到欧林匹克朗诵的 时候,修昔底德已非童年。而修昔底德对希罗多德的著作很熟悉这一事实也不能作为他就一 定曾听过希罗多德演讲的依据,我们能做到对于一个自己欣赏的作者的作品很熟悉这很平常 但并不一定就接触过这个人。 至于他其他的经历,我们知道的也并不十分明确。就比如他曾提到自己有经营一个色雷 斯的金矿“331”。但我们并不明确他这个金矿从何而来,有史家说他家道殷实,世代经营; 但也有史家说是因为他和斯加普特-亥尔的一个女继承人结婚而得到的。还有,从公元前431年战争爆发到公元前424年他出任将军这7年之间他的生活我们一点也不知道,他如何一下子就取得将军这样的高位我们也不清楚。但据他自己说,在这些年代里他一直在从事资 料收集,以便于来撰写这场战争。公元前424年,他当选为雅典的十将军之一。此前,他可 能参加过一些战役,否则不过突然取得这样的高位,但他具体参加过哪些战役,我们又无从确定了。之后,安菲波利斯的失陷,使得有些人有了可趁之机,诬陷修昔底德有通敌卖国之 嫌,他因此被放逐了20年。修昔底德从被放逐到重返雅典的这流亡的20年间的生活,我们也完全不知道。但从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出,这期间他一定经常在伯罗奔尼撒各地以及西西里 游历,尤其注意视察那些曾经发生过重大战役的地方。 而关于修昔底德之死也是一个谜,他是怎么死的?什么时候死的?死在什么地方?又葬 在什么地方?又为何没能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写完?普鲁塔克、马赛林纳斯等古代作家都说他是遇刺身亡的,这个判断大概是根据他的著述突然中止而来的吧。但所有古代作

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

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 希波战争 起因公元前6世纪中叶,波斯吞并小亚细亚,该地区的希腊城邦被迫向居鲁士称臣纳贡。公元前500年小亚希腊人发动起义。首义之城米利都向斯巴达和雅典等邦求援,雅典和埃列特里亚同意出兵,斯巴达却拒绝了米利都人的要求。雅典当时并不了解波斯帝国的情况,对西亚形势的变化所知甚少,只因米利都代表在雅典大讲波斯的富裕与波斯人的不堪一击而受到诱惑,再加上雅典人与米利都人有同族人的情感,于是派出20艘三列桨舰前往小亚援助。①埃列特里亚出兵则因为米利都曾军援过它,此次是为了回报,象征性地派出5条战舰。 公元前499年,起义军被波斯军击溃,雅典等援军见势不妙,迅速脱离战场,返回本国,丢下起义者孤军奋战。面对波斯重兵,小亚起义各邦组建起一支353艘三列桨舰的联合舰队,坚持了5年战争,终被波斯军各个击破。公元前494年,大流士一世在小亚彻底恢复统治,小亚希腊人为此蒙受巨大灾难:许多城市和神庙被毁,男子被杀,妇女变为奴隶,儿童受到阉割。残余的居民向地中海西部逃亡,引起一次小规模的移民新浪潮。据说,大流士特别对雅典的介入恨恨不已,发誓要向尚未受到“惩罚”的雅典和埃列特里亚复仇。他的仇恨竟达到如此程度,以致每天用饭时都让仆人提醒他:“主公,不要忘掉雅典人啊!”① 因此,希波战争的直接原因在于波斯对小亚希腊人的压迫以及因此引起的反抗和雅典等邦的干预,较深层的原因在于波斯统治者拓疆辟土的野心。 过程希波战争从公元前492年开始,公元前449年止,大体分作两个阶段:前期(至公元前479年)为波斯的进攻阶段,后期(公元前479年以后)为希腊人的反攻和相持的阶段。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遣大军水陆并进,杀向希腊。中途遭受风暴袭击,陆军在征服马其顿后受色雷斯人打击,损失惨重,因而退兵。公元前490年,波斯军在雅典流亡僭主希庇亚斯引导下,乘舰600艘,取海路二度侵略希腊。先破埃列特里亚,将居民尽数掳往波斯,同年9月在隔海相望的阿提卡东北部马拉松平原登陆。 雅典获悉波斯军登陆后,倾全部重装步兵1万人和少量轻装步兵开往马拉松迎战。同时,派出使者向军事强国斯巴达求援。斯巴达虽应允援助,但因刻板的习惯,必须月圆时方可发兵。雅典只得到邻近小邦普拉提亚1千重装步兵的协助,便首先发起攻击。主帅米尔提泰加厚方阵两翼的厚度,意在重点打击敌方两翼,以局部优势克服人数上的劣势。双方激烈肉搏了很长时间,波军突破对方中央,两翼却被敌击垮。雅典人和普拉提亚人在两翼得手后迅即返身夹击中路敌军,迫敌大败而逃。是役雅典军阵亡192人,波军亡6400人。大流士一世发动的第二次入侵又告失败。雅典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希腊人的斗争,原先已向波斯表示臣服的许多城邦鼓起了抗战的勇气。当公元前480年波斯第三次入侵希腊时,31个不甘屈服的城邦在斯巴达的领导下联合起来,组成10余万将士、400艘战艘的多国部队,严阵以待。

红色旅游文化论文

红色旅游文化论文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红色文化旅游培训心得 一、利用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一)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三进”即进教材 进课堂、进头脑。要加强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提升,紧密结合区域地方实际和红色资源分布特点,组织力量编写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校本教材,用于实践教学。要把红色资源教育列入教学计划,给出足够学时。要在立足本校教师授课基础上,邀请当地红色资源研究专家和学者开设党校专题讲座,宣讲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不断拓宽和丰富教育内容。在教学中要注重方法、手段、方式创新,既要有讲授式的传统教学又要有情境教学、体验教学、案例教学、分组教学等,以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要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声、光、电齐备,增加双向互动,针对学生思想实际,使大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二)利用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 一是开展体验式主题活动。例如以“重温光辉历程,永葆党的先进性”为主题参观红色景区、景点。通过重走“红军路”、“长征路”、“解放路”等,使大学生党员进入红色革命之源,寻访革命遗址,接受红色洗礼,汲取红色力量,燃亮奋斗激情。可以在红色景区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红歌演唱比赛、红色革命主题演讲、讲述红色故事会、看红色视频、表演红色情景剧等活动,使他们亲身体验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要使大学生党员在红色圣地、场景中感悟、对照、反思,按照党性要求进一步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开展参与式主题活动。学生党员开展红色主题文化调查,通过和荣转军人结对子、送温暖,志愿服务、送知识技能下乡到户等形式参与融入到红色景区人民生活中来,以惠民服务锤炼党性、潜移默化、加强修养、提高本领。

西方史学史参考文献

外国史学史参考文献 一、参考书目 1、杜经国等《历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2、董进泉等《历史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 3、宁可等《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 4、陈耀林等《西方社会历史观》,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 5、陈海宏等译《历史研究国际手册》,华夏出版社,1989年。 6、何兆武《历史理性批判散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 7、杨豫译《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8、严建强《西方历史哲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 9、宋瑞之等《西方史学史纲》,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 10、郭圣铭《西方历史概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11、孙秉莹《欧洲近代史学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12、庞卓恒等《西方新史学述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13、张广智等《现代西方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14、张广智等《史学,文化中的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15、万斌《历史哲学论纲》,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年。 16、郭小凌《西方史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7、姜义华等《史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18、杨豫等《历史学的思想和方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19、李振宏等《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20、[美]伊格尔斯《20世纪的历史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二、扩展参考书目 1、爱德华?卡尔:《历史是什么?》,吴柱存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2、比德:《英吉利教会史》,陈维振、周清民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3、布罗代尔:《长时段:历史和社会科学》,载布氏论文集《资本主义论丛》,顾良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 4、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5、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吴模信等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6、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资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三联书店1992年版。 7、费尔南?布罗代尔:《法兰西的特征》,商务印书馆1994-1997年。

八年级满分作文600字:倾听内心的声音

八年级满分作文600字:倾听内心的声音 倾听我们自己内心的声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不人云亦云,不荒废青春,沿着我们选择的路走下去,相信每一个都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 当外界的干扰使我们丢失了方向、失去了动力,这时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向着既定的目的不懈努力。古今中外,坚守内心,获得成就的人不胜枚举。 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假如听从父母的安排他将会坐拥万贯家财,但他并没有被金钱和名利冲昏头脑,而是选择了听从自己的内心。他选择了文学创作,留下了《战争与和平》等文学名著,成为了文坛大师。 比尔。盖茨靠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哈佛大学。读书期间,他发现自己的才能在学校不能得到开展,于是,他倾听自己的内心,决然放弃学业,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研究。后来,他创办了微软公司,成了家喻户晓的全球首富。 我们敬仰的鲁迅先生本想学医来解除病人的痛苦,改变国人被耻笑为“东亚病夫”的命运。可是在日本留学期间,他被国人精神的麻木所震惊。即使有强健的体魄,思想是麻木不仁的,强健有何用?他倾听自己的内心,决定弃医从文。从此,他用笔做武器,与黑暗的现实进行着不屈的斗争。他用文学做良药,医治国人麻木的心灵。他唤醒了无数沉睡的灵魂,终于成为历耀眼的一颗恒星。 我们也许无法成为名人,但我们可以成为的自己。是苹果树,就 1/ 2

努力结出最香甜的苹果;是玫瑰花,就努力开出最鲜艳的花朵;是小橡树,也没必要自卑,只要努力地长啊长,一定能长成参天的大树。到那时,很多很多的人会来树下栖息会仰视橡树。 一棵橡树永远也结不出苹果,也无法开出美丽的玫瑰,但他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最终他为世界奉献了自己的绿荫,成了的大橡树。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2/ 2

红色经典论文

2014 —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论文类) 论文题目红色经典,渐行渐远 课程代码 1011010002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学号 1308010XX 姓名王XX 院系 XXX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考试时间 12.15

红色经典,渐行渐远 [内容摘要]红色经典的主要是指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隐含着革命理想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的文艺作品,以及由此改变的影视剧,以歌颂中国近现代民族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为主题,至今仍有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随着21世纪的发展潮流,红色经典文化却与我们渐行渐远,其主要原因是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的盲目崇拜和教育宣传力度不够,使人们对红色文化内容了解甚少,不清楚。 关键字:红色经典思想价值艺术价值传承弘扬 (一)红色经典内容 红色经典的主要是指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隐含着革命理想主义与革命雄主义的文艺作品,以及由此改变的影视剧。从语义指向上看,还包括文革中的八个样板戏。从文学方面看,包括左翼文学、延安文学、进步作家的作品以及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一些作品;从文一角度看,包括“红色”的音乐、绘画、舞蹈、雕塑等文艺样式;从社会文化上看,还包括“红色旅游”资源以及相关珍藏资料。其主要粮食以歌颂中国近现代民族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为主题,经过历时的检验和筛选,至今仍有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化艺术作品。如小说有曲波的《林海雪原》,赵树理的《李家庄的变迁》,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冯德英《苦菜花》罗广斌与杨益言的《红岩》……,红色歌曲有《国际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东方红》,《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祖国颂,《毕业歌》……,以及一些“红色旅游”,以上海为中心的“泸浙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开天辟地,党的创立”。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历史转折,出奇制胜”;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延安精神,革命圣地”;松花江、鸭绿江流域和长白山区为重点的“东北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抗联英雄,林海雪原”;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千里跃进,将军故乡”;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红色旅游区”,主题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