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剖析深圳城市化转地

剖析深圳城市化转地

剖析深圳城市化转地
剖析深圳城市化转地

剖析深圳城市化转地2007-06

2007-06-05

作者:■彭卫/文

一、深圳城市化演变进程及城市化转地相关背景

1979年1月23日,广东省下文,成立深圳市和珠海市,两市受省委和地委的双重领导,称为县级市(撤

销宝安县)。

1979年2月,国务院发布38号文件,提出在若干年内把深圳建设成为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结合的出口商品

生产基地;建设成为吸引港澳游客的旅游区;建设成为新型的边境城市。

1979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直属省领导。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4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搞好特区建设,并将“出口特区”

改为“经济特区”。从此,深圳正式被定为“经济特区”。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颁发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对外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分别划出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

1981年10月,广东省委决定恢复宝安县建制,同时深圳的待遇升格与广州相同。

1988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包括财政计划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

济管理权限。

1990年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深圳市改为三区一县建制。

1992年11月11日,国务院批准深圳市撤销宝安县建制,设置5个行政区,并在特区内实施农村城市化的“农转非”计划。

1997年10月,深圳特区增设盐田区。至此,深圳设置6个市辖行政区。

2003年10月31日,深圳召开宝安、龙岗两区加快城市化工作动员大会,抛出《关于加快宝安、龙岗两区

城市化进程的意见》,决定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化为城市居民,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依

法转为国家所有,并将城市化变革分拆为10大工作重心。

2005年4月,深圳召开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转地工作动员大会,正式开始了城市化最核心环节——土地

所有制转换工作。按照计划,市政府将筹集163亿元用于转地中的土地补偿费和集体所得的各项补偿费,转

地补偿范围约235平方公里。

二、城市化转地释义——转地和征地的异同

转地,是深圳市政府为了深圳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所有制转换工作的需要而新近提出的一个名词。目前与土

地流转相关的政策文件并没有对这一词作出明确的定义和解释,再说学术界对其争论也颇多,认为转地是深

圳市政府打的一个“擦边球”。那么究竟什么是转地,它有什么特点?这里仅从它与征地的比较中得出一些

结论。

首先,征地和转地都是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有的方式,这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征地和转地由于其一字之差而又存在这许多不同之处:

(一)法律依据不同

征地主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第五章相关条款;而深圳城

市化转地主要依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第五项规定和《深圳市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土地管理办法》。

(二)范围不同

征地是指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将一个特定区域的土地通过相关程序征为国有;而城市化转地则是

将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全部转化为国有。

(三)用途不同

在征地之前,所征用的土地往往已经被确定了明确的用途,比如用作工业厂房的建设、商业地产的开发等等;而城市化转地只是先把土地转化为国有,而其用途尚未明确,处于规划之中。

(四)城市化程度不同

征地工作程序比较复杂,且城市化进程是渐进的、不彻底;而城市化转地工作程度相对较简单,且城市化

进程迅速、彻底。以深圳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转地工作为例,将956平方公里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有,若

是启动征地程序,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而借转地程序,从2005年3月底的前期准备到2005年8月

底支付补偿款并移交土地之间所涉及的六个阶段,只用了5个月时间。

(五)居民身份的不同

当集体所有制土地采用征地方式转化为国有后,其农村居民的身份不发生变化;但是集体所有制土地若采

用转地方式转化为国有后,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却转为城镇居民。

(六)补偿的标准不同

补偿标准是最被广泛关注的话题。《土地管理法》第五章第四十七条规定:“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

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的青苗补偿费。”

而《深圳市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土地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和地

上附着物补偿费。”而且补偿的费额差别也很大,拿土地补偿费为例,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

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而深圳城市化转地的土地补偿费则根据土地类别的不同而有差异(见表1)。

(七)补偿受益主体不同

征地的所有补偿费用归被征用前的所有权人所有。而转地的土地补偿费归继受单位所有,继受单位应当将

补偿所得费用主要用于发展经济或用于其成员的医疗、养老保险等公益事业,不得列为受益分配给个人。青

苗补偿费和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归其所有权人所有。

三、深圳城市化转地是非之辩

(一)转地的有法可依与法律依据不足

为了稳妥解决城市化土地转制问题,深圳市政府依据《宪法》、《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森林法》和《水土保持法》等(见表2),制定了《深圳市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土地管理办法》(深政[2004]102号),对两区城市化转地过程中的工作组织、补偿原则、非农建设用的问题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但是在学术界,有的专家指出深圳城市化转地的法律依据不足,认为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土地所有权

的转化只有一种途径——即征地制度。农民户籍的变化不能改变财产关系,不能因为户口由农民变为城镇居民,就不循征地程序而直接变更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性质。还有专家指出深圳城市化转地的做法实质上避开了《土地管理条例》对征地的规定,转以《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第五项为主要依据,钻了法律的空子

并且依据不足。因为其规定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

属于全民即国家所有”是指经过多次征地已经基本城市化的地区,而深圳市政府将其反过来解释并运用了。

(二)保证深圳发展空间与破坏乡村社会生态

有关城市化方面的专家认为,转地之前掌握在深圳市政府手中的土地十分有限,而掌握在农村集体经济组

织中的土地过多,如果不扭转这种局面,土地市场将非常混乱。再者,实施城市化转地可以使深圳的发展空

间得到保证,深圳发展到现阶段,必须树立“大深圳”的观念,特区外要发展,实现与特区内的一体化,如

果没有成片的土地掌握在政府手中,是难以满足深圳发展需要的。

但是宝安、龙岗两区的许多居民都认为深圳城市化进程来得过于迅猛了,让他们不知所措。有的专家也认

为深圳城市化转地以摧枯拉朽之势破坏了原有的乡村社会生态,虽然有些农民在转地的过程中一夜暴富,但

这种暴富是以出卖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为代价的,随之而来的,便是其经济生产方式的破产。因此,得

出的结论是,深圳此轮转地将急剧地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深圳模式与广东省模式、国家模式

就在深圳城市化转地工作即将完成,保安、龙岗两区即将彻底告别乡村体制时,广东省政府出台的一个关

于处理土地流转问题的文件摆在了深圳人面前,这就是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

用权流转管理办法》。此办法规定,广东省内的农地可以直接进入市场交易,自由出让、转让、出租和抵押,并与国有土地“同地、同价、同权”。这是中国农地第一次赢得合法直接入市的权利,其改革探索的意义与

价值不亚于当年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此外,2006年3月底,国土资源部对外正式发布了《关于坚持依法依规

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其中提出的“稳步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

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两个试点工作无疑也是农村集体土地直接入市

政策的前兆。

因此,深圳城市化过程中在处理土地流转问题、实现和谐过度等方面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由于深圳模式和广东省模式、国家模式相抵触,致使深圳农民都认为城市化转地是由深圳市政府来独揽城市

化进程中的全部资源配置,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结果会造成全社会极大的资源浪费。农民也应该分

享城市化的成果,而不应当当作国家的包袱丢掉。

四、对城市化转地的评价及后续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一)对深圳城市化转地的评价

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城市化水平偏低,至1999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只有30.9%,低于世界47%平均水平,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的37%,更低于发达国家平均的75%。因此,我国应该逐步加强城镇化建设。2000

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解决现阶段农村一系列深

层次矛盾,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小城镇,是实现中国农业

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深圳城市化道路一定程度上是在这一宏观背景下提出并实行的。

笔者认为深圳的城市化理念,对于深圳特区内外的协调发展、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土地等资源利用效

益的提高都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是深化拓展区域合作、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力必要前提,是实

现紧约束条件下城市和谐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转地工作又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

深圳市政府大刀阔斧的转地工作的开展,既走在其它大城市的前面,又是深圳自身独有的特征所决定的。谈

及转地工作的公平问题,虽然各界人士或多或少的在申饬着深圳市政府的不是,在为深圳农民鸣不平,但是

仅仅从现象的表面、以挖法律的空子来找申饬的理由,未免也太牵强了。深圳从七八十年代蛋丸的小渔村变

成了现在国际性的大都市,说到底,是小平同志的高瞻远瞩,是国家政策对它的倾斜,使之走向了先富的道路。深圳伴随着资源和政策的优惠政策腾飞,其农民们原本贫瘠的小渔村也变为了当今寸土寸金的商业宝地。但是,这种资源和政策的倾斜、这种先富的道路并不是深圳农民与生俱来的。

现在国家和政府出于城市发展的需要,进行转地工作,目的是为了把资源进行重组,达到更好的配置效果,

使更多的人走向富裕的道路,达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在深圳城市化转地的进程中,政府发放给农民的青苗

补偿费和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完全可以让他们这一代人富足,政府也给各农村集体股份公司留下了备用发展用地,允许其作为商业出租或短期租赁,使其实现小康生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根据《深圳市宝安龙岗两区城

市化土地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继受单位和个人非农建设用地的按下列标准予以确定:工商用地,按

100平方米/人计算;居住用地,按100平方米/户计算;道路、市政、绿地、文化、卫生、体育活动场所等

公共设施用地,按200平方米/户计算。”美国1797年就开始征收遗产税,后来虽时征时停,但1916年成

为了固定税种并一直征收至今。2001年美国总统签署了一项法案,从法案生效日起,遗产税逐步递减,到2010年全部取消。然而,令人震撼的是,当美国一些富豪听说遗产税要废除时,却异口同声地表示“抗议”——2001年,120名美国富翁联名在《纽约时报》上发表声明,呼吁政府不要取消遗产税。比尔·盖茨的父

亲老威廉也在请愿书中写道:“取消遗产税将使美国富翁们的孩子不劳而获,使富人永远富有,穷人永远贫穷,这有悖于社会公平,也违背了美国的创业精神。”

(二)后续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第一,和谐过渡。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完整的提出了“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概念,并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2005年2

月19日,胡锦涛主席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

班式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

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和共同愿望。因此,各地政府都在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和谐城市上花着大力气。在深圳城市化的进程上,

也不能例外,笔者提出应该实现和谐过渡。只有实现和谐过渡,才能有效避免党和政府决策失误,才能避免

社会矛盾激化和社会动荡;只有消除不和谐的因素,才能在新形势下更好的处理人民内部错综复杂的利益矛盾。无疑,如何妥善的处理土地流转问题、如何转化人们的观念,进而实现和谐过渡,是当今需要解决的重

要问题之一。

第二,“城中村”——城市发展的隐患。上世纪90年代深圳城市化过程后,农民在认知上并不觉得自己使用的土地已经国有化了,不觉得与以往的村集体所有土地有什么不同。于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农民千方百

计地规避政府的监管,脱离城市规划的引导与控制,制造大量布局混乱、密不透风的“握手楼”、“接吻楼”,最终出现“城中村”的现象,致使当今关内遗留了173个城中村。虽然“城中村”的存在满足了中低

收入外来人口的住房需求,而深圳的城市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一个规模庞大的中低收入外来人群体,具有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由于容易滋生生态环境、消防、黑恶势力等方面的问题,在更大的程度上成为

“城市毒瘤”。此次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政府为农民预留了宅基地,加上来深务工人员存在着对廉价租住房

屋的迫切需求,这对城市化后“城中村”在宝安、龙岗两区的出现埋下了隐患。显然,防微杜渐比劫后治理

要来得好,根治隐患刻不容缓。

第三,城市化呼唤社会保障。城市化应当考虑农民的出路问题。深圳城市化后,宝安、龙岗两区农民都相

应转为了城镇居民,《深圳市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土地管理办法》第六条指出,“土地补偿费归继受单位所有”,并且继受单位应当将补偿所得费用主要用于发展经济或用于其成员的医疗、养老保险等公益事业。这

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和谐地发展,是城市化的必由之路。但是具体保障细则的制定、配套于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的其它一系列问题也需要十分妥善的处理,使深圳城市化真正得到先行、可行的评价。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房地产研究所)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上课教师:陈昌伟时间:2012.4.16(周一)下午第一节 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社会经济发展是导致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变化。学习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的重心是怎样逐渐向城市移动的。由于它是一个历史进程,很难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感受到这一完整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建议教师从运用实际资料入手,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具准备 投影、图片、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1.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哪几种功能区?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中心商务区有何特点?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有何影响? 3.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间的哪些关系? 学生复习回顾,总结回答。 生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化地、特殊功能区等;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生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生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师(承转)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形态,而且

浅谈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

浅谈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 【摘要】我国是一个自然条件和区域地理条件差异较大的庞大经济主体,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大城市间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分布呈现巨大的差异性,市场竞争力逐渐让区域间地理和自然条件的差异转变为区域间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分布的差异。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与城市化之间密切相关。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而超前或滞后的城市化会严重阻碍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将紧密结合中学地理相关理论,通过对我国各大省区的城市化率做仔细的研究和调查,发现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密切,不同地理环境下二者的协调性不同,且二者的协调性呈现空间集聚状态,西北、东北、西南省内城市化差异大,而东中部地区省内城市化差异较小。 【关键词】城市化率;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关系 0.引言 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涉及到经济、地理、人口、环境等学科的综合性问题。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具有显著地域环境和地域经济差异的国家。在新经济地理视域下,我国的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要知道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地域产业集聚、自然地理环境、交通运输条件等密切相关。21世纪新时代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逐渐提出了《推动城镇化进程》与《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决策,因此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时代背景下,研究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互为动因的关系,能够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道路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 1.数据来源与计算方法 1.1数据来源 城市化水平通过城市化率来表示,而人均GDP占有额表示经济发展水平。在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经济发展》一章中提到人均GDP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区域产业结构、收入水平等内容,而产业结构与工资收入与GDP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选取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各大省份的城市化率数据和人均GDP数据(港、澳、台除外),数据来源于201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年鉴。 1.2计算方法 为了能够量化地表现出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关系,本文将城市化率与人均GDP数据二者的差值表示偏离平均正常水平的程度,通过计算每个省份的城市化率与人均GDP的标准差值,来探讨城市化率省内分布情况,并采用空间自相关研究方法探讨二者协调性的空间格局状态。 (1)城市化率计算方式。实际城市化率=(实际城市人口数量/总人口)×100%。由于实际城市人口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每年的城乡人口流动量巨大,人口计算起来想多困难,因此可以用城镇人口乘以4/3的方式估算实际城镇人口。实际城市人口的估算方法:全国的实际城镇人口=(4/3)×城镇人口 (2)标准差标准化的计算方式。通常被认可有效的标准差标准化计算公式如下: 该式中Z表示标准差标准化后的结果,i表示样本变量,表示城市化率或者人均GDP 的平均值,S表示样本标准方差。S的计算公式如下: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农村城市化的规定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农村城市化的规定(1992年6月18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建立以来,特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村镇建设、生活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和进一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加速特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把深圳建设成为外向型、多功能的国际性城市的战略目标,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特区农村和农民系深圳特区范围内68个村委会、沙河华侨农场和所属持特区内常住农业户口的农民、渔鱼和蚝民。 第三条实施农村城市化(即实现农村转化为城市、村民转化为城市居民)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着眼未来,平衡过渡;兼顾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兼顾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有利于促进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加强基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城市的总体规划和我市未来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实施过程中,不损害群众的正当利益,不降低集体分配水平,不平调集体财产。 第二章管理体制 第四条对特区农村现行的管理体制按照职能分解、归类理顺、分步实施、不断完善的原则进行转变。即将原村民委员会的发展集体经济和组织村民自治的两大职能分开,分别由新的集体经济组织、居民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承担。

(一)撤销村民委员会建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建立居委会。各居委会的名称一般应保留原村地名,并上报市地名管理部门审批。 (二)在原各村集体企业的基础上组建和完善城市集体经济组织,独立承担发展集体经济的职能。 (三)上述职能以外的其他职能,原则上由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承担。具体的组织协调工作由区委、区政府负责。 (四)境外有土地的村,在新成立的集体经济组织中,一定时期内保留原村委会的牌子和印章,以利境外土地权属的合法保留。 (五)在体制转变初期,新成立的集体经济组织应对居委会给予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以保证新居委会的建立和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条居委会区划范围的确定,应根据现有村民居住状况,本着“基本不变、个别调整”的原则,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两种方式:(一)现有村民居住比较集中的村,以自然村或村委会为基础建立居委会; (二)村民居住分散的村,将村民穿插归属到现有相邻的居委会。 第三章集体经济组织 第六条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应建立和健全集体经济组织,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城市集体所有制企业(以下简称集体企业)。实施城市化政策后,原集体财产仍属于原全体村民集体所有,由集体企业代表原村民行使集体财产的所有权。集体企业接受市、区政府有关部门的计划指导和宏观管理。市、区有关部门根据集体企业的规模、产业结构和管理水平、按照对城市集体企业的统一政策进行管理,并在人才招聘、技术改造、设备引进和经营范围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优惠。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主讲人:李津逵 王鲁湘: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一方面人们尽情的享受着城市化所带来的文明与舒适,另一方面人们也感到了城市发展过快所带来的切肤之痛。作为世界人口最大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有学者把中国城市化列为21世纪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两大因素之一。那么中国的城市化将是中国人民的福音呢还是全世界的祸水?确实有学者提出了这么严肃的问题。那么面对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引发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怎样才能使人口数量、结构分布与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主任研究员李津逵先生。李先生您好! 李津逵:您好! 王鲁湘:欢迎您作客《世纪大讲堂》! 李津逵:谢谢。 王鲁湘:我看了一下李先生的简历,突然发现我们两个之间惊人的相似。我们两个人年龄相仿,李先生比我略微大几个月。我们都是从城市里头在那个时候下乡做知青,然后在知青里面过着一种很艰难生活。所以的话我们这一代人又后来由于1977年恢复高考给了我们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我们两个同时在那一年参加了那一次决定历史命运决定个人命运的那一次高考,我们都成了大学生,这样的话我们又回到了城市,并且最后在城市里面工作,在城市里面生活,在城市里面安家成了一个城里人。所以对于城市化我们是有双重理解的,因为我们曾经在农村里面干过。那么您的经历使您对城市有一个什么样的向往? 李津逵:那个时候我记得我在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分子代表大会是在东城区的一个招待所里面开,那个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常常在干活的时候,我要能在那个招待所里当一个服务员该多好? 王鲁湘:对。 李津逵:就想这个事。 王鲁湘:对,当时我们知青所有的梦就是回城,想尽一切办法包括不择手段就是要回城。为什么要回城?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城乡二元结构,尤其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社会里面,城市比农村具有太多太多的优越性了。所以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自己的身份变成一个城里人,然后到城里面生活。那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突然以我们预料不到这样一种发展的速度突飞猛进发展起了,那么您也见证了这样一个过程。您觉得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间,中国的城市化的发展在这30年中间有阶段性的区分吗?比如说什么时候是一个阶段,什么时候是一个阶段。 李津逵:我感觉是1992年小平南巡之后大量的这种三来一补的工业在沿海地区落户之后,创造了城市中间巨大的就业岗位,这个时候农村中间大量的青年走向城市,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一个飞跃。 王鲁湘:我们产生了城市化要求的一个推动力。 李津逵:对。 王鲁湘:社会的一个推动力。 李津逵:就是中国的农民几千年来一直是向往城市生活,但是他走不进城市。 王鲁湘:走不进。 李津逵:比如说明清的时候有那个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因为城市里面没有就业岗位,农村又没有余粮供养城市,农村的这个耕织结构又非常的顽固,这种情况下一直就没有突破。但是当我们中国加入了全球的经济分工之后出现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这一天到来了。 王鲁湘:对,这是一个历史机遇。您是学工科的。

快速城市化下的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快速城市化下的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摘要:深圳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若干次大移民、大起伏、大转折和大发展,由一个边陲小镇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繁荣、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现代化特大城市,实现了城市建设的巨大飞跃。深圳作为快速城市化的典范,其城市发展具有独特性,当前深圳既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同时也处于城市问题的高发期。有人说,深圳用10年时间建成了一座崭新的城市,又用5年时间将其建成一个难以改造的旧城。这个说法虽则偏激,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深圳在城市更新中面临的任务之艰巨。 关键词:快速城市化城市更新策略 1 深圳城市发展的趋势与选择 1.1外部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逐渐普惠化。深圳应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拓展新的发展优势面临新的挑战。从国家区域发展布局战略来看,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三大增长极相继诞生后,成渝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北部湾经济区等多个经济区正迅速崛起,区域间、城市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严峻的外部环境也迫使深圳应尽快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加强与香港之间合作互补关系,发挥更大的辐射和带动功能。 去年底,国家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下文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深圳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的战略定位,这既是对深圳以往城市建设的充分肯定,也对未来城市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深圳的城市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1.2城市发展模式亟待转型 在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背景下,深圳早期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产业结构层次依然较低;城市功能不尽完善,特区内外二元结构明显;人口总量过大,以低素质人口为主的外来人口带来了一系列的住房、治安、就业等问题;同时,土地和空间、资源、环境都极为有限,不断增长的发展潜能和需求与资源有限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使我们清醒认识到:以粗放外延式土地换取资本和发展的模式已难以为继,深圳要实现新的发展跨越,必须改变以“成本洼地”、生产要素的不断大量投入为基础的发展,转向以“战略性资源集中”,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利用效率为基础的发展模式。这不仅是深圳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是发展观与资源观的转变,如何在基础性资源紧约束的条件下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转型的核心问题。 1.3城市更新是解决城市问题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深圳城市化困境

深圳城市化困境 深圳市有三分之一的建筑是违章建筑,这个事实不仅让今日深圳的治理者和有关法令颜面扫地,也使这个一直扮演改革开放先锋的活力之城正陷入城市化的困境三十年城市化进程,不只给了深圳一个光鲜亮丽的外表,还有这个城市上三分之一的违建。 失控的违章建筑曾经为深圳的迅速繁荣扮演过重要角色,但今天它却像一个无底的黑洞正将深圳引入窒息的深渊。 是否给予这些违章建筑合法身份?这是深圳至今不敢给予明确答复的两难问题。这些满目的违建既是深圳的希望所在,也是绝望所在。在房价飞涨的深圳,它可以实现中低收入家庭居者有其屋的梦想,但是这种实现的方式却像一种盗窃行为,践踏了这个城市的公平、法律的威严和政府的尊严。 深圳是如何用三十年的时间把自己推入这样致命的困境?而承载了无数美誉的它该如何靠近国际化梦想? 违建之城 在深圳,你所看到的每三个建筑中至少有一个是违章建筑。而具体到关外的某些社区则很难看到合法建筑。 4月20日,《法人》记者前往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的沙井街道。四年前,这里还称为沙井镇,2004年深圳完成了对沙井镇村民的身份转换,村民整体转成城市居民身份,沙井镇也更名为沙井街道。尽管很多居民仍习惯用沙井镇来称呼这里。 这个曾因“沙井蚝”声明远播的镇子如今因95%的房子是“小产权房”而备受关注。准确说,不是小产权房,而是违建,自2004年农村城市化改造后,这里所有的土地都转为国有性质,这块土地上只有违建,没有小产权房。

在沙一村西环路与民主大道交汇处,《法人》记者看到了一座名为“金钻华庭”的小区,从外观上看,这个小区与普通的商品住宅房并无区别,数栋7层高的楼体围绕着健身器材和简易的儿童乐园,周边绿树成荫。但是这里却是三位村民开发的集资房,没有房产证。 2006年李先生以2500元每平方米的价格购买了小区一栋两室一厅的房子,现在李先生欲以4000元的价格卖掉,但是价格还可以再商量。而与此同时正在出售中的合法商品房“禧缘”楼盘的售价是9000-10000元。据了解,这是沙井街道几十个在建楼盘中唯一的合法商品房,其余的均为“统建楼”。 所谓的统建楼指单位或企业委托有资质的房产公司或施工单位修建的房屋,然后单位或企业以成本价卖给本单位或企业职工。1996年,沙一修建了广东第一个农民统建房泰兴花园,大部分的沙一村人都住在该小区,一些外来人员也成了泰兴花园的房主。 沿着泰兴花园外侧往里走,就到了沙一村的出租屋区。这片当年征地时划给当地村民的宅基地上,高楼林立,一幢接着一幢、一排连着一排,大部分都在七八层以上。一层全部是店铺商家,二层及其以上基本上是村民和打工者的住宅。无论是根据深圳最初的规定超过三层即为违建,还是用现在放宽的标准每户不得超过480平米看,这些住宅都是违建品。 几位在巷子里聊天的老太太告诉《法人》记者,靠近泰兴花园的两排楼都是外地人盖起来的,大部分本村人都不在此居住,这里只留做出租用,当地人把这些房子叫做出租屋。这些出租屋就是深圳声名卓著的城中村。 2007年深圳市国土局所做的住宅调查显示,深圳有“城中村”农民房或其他私人自建房超过35万栋,总建筑面积约1.2亿平方米,占全市住房总量的49%。而据一个基层调研课题组的不完全估计,深圳目前现有违建总量超过50万栋,建筑面积超过50亿平方米。 “违法建筑和违法用地的大量存在造成空间发展不足、土地资源粗放利用、引发生态问题,对深圳推动科学发展构成了很大障碍。”时任深圳代市长的王荣在2010年年初召开的查处违法建筑和违法用地工作会议上指出了违法建筑的最致命危害。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农村城市化的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农村 城市化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布部门】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政府 【发布日期】1992.06.18 【实施日期】1992.06.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农村城市化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区,宝安县,市属各局以上单位,各街道办事处: 现将《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农村城市化的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 1992年6月18日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农村城市化的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建立以来,特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村镇建设、生活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和进一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加速特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把深圳建设成为外向型、多功能的国际性城市的战略目标,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特区农村和农民系深圳特区范围内68个村委会、沙河华侨农场和所属持特区内常住农业户口的农民、渔鱼和蚝民。 第三条实施农村城市化(即实现农村转化为城市、村民转化为城市居民)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着眼未来,平衡过渡;兼顾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兼顾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有利于促进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加强基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城市的总体规划和我市未来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实施过程中,不损害群众的正当利益,不降低集体分配水平,不平调集体财产。 第二章管理体制 第四条对特区农村现行的管理体制按照职能分解、归类理顺、分步实施、不断完善的原则进行转变。即将原村民委员会的发展集体经济和组织村民自治的两大职能分开,分别由新的集体经济组织、居民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承担。 (一)撤销村民委员会建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建立

城市化比较

广东 城市化的原因:1.城市用地规模在扩大;2.城市人口(非农村人口)数量在增多。主要是这两个,不过还可以补充的是,城市人口增多,必然有很多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样劳动力就会出现有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 1.政府规划好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做到有效隔离和有序规划,不要总是乱建乱改乱休; 2.对污染企业,要求其净化排泄物才能排放出来,否则重罚,且要执行到位; 3.城市区域加大绿化面积,净化空气。 4.对外来人口,应加大信息化管理,畅通人才信息沟通渠道,帮助百姓安居乐业。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的原因:城市化过快、或者城市化不合理。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的影响: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的对策:控制城市化速度、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建设生态城市)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Ps上海市为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近几年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如历时两年半的河流污水治理工程全面通水,苏州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全线开工,净化空气,大力加强绿化建设等。深圳 一、深圳城市化现状与问题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发展成为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无疑是中国城市化历史上的奇迹。现有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已经无法对深圳的城市化水平做合理的评判。2003年特区外龙岗宝安两区城市化政策实施后,深圳农民已全部转化为市民,所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都转化为股份公司。从户籍意义上讲,深圳已经是全国唯一的没有农民的城市,深圳本地农业人口已经全部转化为非农人口,所有的原村民都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传统的衡量标准,深圳是100%城镇化,城镇化进程已经完成。而事实上,与国外发达城市相比,深圳城市化水平还远未到止步的时候。概括深圳城市化发展现状和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人口城市化进程已经完成,但意识形态的城市化仍有待推进 不可否认的是,深圳所有的原村民已经转化为市民,人口城市化进程已经完成。但是,对原村民而言,除了在户籍上由村民转化为市民外,他们在其他方面都与以前一样。由于原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自身私宅的出租收入和集体分红,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股份公司)仍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利益机制驱动下,基于家族纽带、农村集体的分配方式将延缓原农村集体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瓦解速度,很大一段时间,习俗仍将成为支配原村民工作和生活准则。在这种利益体制下,法律和制度很难介入原村民的生活,并最终取代习俗成为城市化社会约束人们的标准和准则。简而言之,作为外来工作人员,由于没有占有股份而无法获取选举权,没法参加原村(现社区)的管理,原村镇基于家族的封闭性仍将保持。 东莞 一、东莞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四个问题 (一)城市规划欠完善 东莞的城市化发展是一种典型的以镇为基础的相对分散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以城市范围无限制的外延扩展以及空间的无序蔓延为主要特征,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很难做到整体协调,形成了一种星罗棋布的城镇化群,乡村和城镇区域的边界十分模糊。这对于农村土地的集约使用和农村资产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都十分不利,亟待加以规范和引导;另一方面,农村居住建筑以宅基地为界,建筑体量偏小、建筑布局破碎,土地利用不经济。 (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滞后

城市化的类型

地理事物的类型划分,是为了理清各种地理现象之间的状态差异和内在联系。划分时,要么依据时间背景,要么偏重空间条件。现代城市化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出现了纷繁复杂的情况和规模宏大的局面,除了依据时间背景划分之外,如从空间系列和发生根源上去观察,可以发现许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有趣的是,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都呈对应状态出现。 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 以大城市为中心来考察城市化现象,即会发现存在着向心与离心两种类型的城市化。城市中的商业服务设施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公司的总部、银行、报社等脑力劳动机关,都有不断向城市中心集聚的特性,这就是向心型城市化,也称集中型城市化。向城市中心集聚的这些部门,或者是决策部门(如政府机关、公司总部、银行等),或者需要与服务对象进行直接交流(如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等),或者需要以稠密的人流作为经营对象(如商店、酒楼等)。这些部门的职能特点,要求它们向城市中心运动,密集布置。 与上述部门相反,有些城市设施和部门则自城市中心向外缘移动扩散,这被称之为离心型城市化,也称扩散型城市化。这些具有离心倾向的部门有的需要宽敞用地,如大型企业,自来水厂等;有的需要防止灾害和污染,如煤气厂、垃圾处理厂等;有的需要安静环境,如精神病院、传染病院等;有的具有特殊使命,需要离开市区,如兵营、监狱、火葬场等。 向心型城市化促使城市中心土地利用密度升高,向立体发展,形成中心商业事务区。离心型城市化导致城市外围农村地域变质、城市平面扩大。 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 按照城市离心扩散形式的不同,还可分出外延型和飞地型两种类型的城市化。如果城市的离心扩展,一直保持与建成区接壤,连续渐次地向外推进,这种扩展方式称之为外延型城市化。如果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职能上与中心城市保持联系的城市扩展方式,则称为飞地型城市化。 外延型城市化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城市化类型,在大中小各级城市的边缘地带都可以看到这种外延现象,这一正在进行外延型城市化的边缘地带被称之为城乡结合部。 飞地型城市化一般要在大城市的环境下才会出现。因为大城市的人口、用地规模业已十分庞大,各类城市问题较多,如果继续采取外延型的发展方式,将使各种矛盾更为尖锐。在此情况下,通常采取跳出中心城市现有边界,到条件适宜的地理位置上去发展,用以分散中心城市的压力,有的则形成大城市郊区的卫星城镇。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经济过分集中于沿海地区和发展内地经济的目的,将首都搬迁到内地,或在内地开辟增长中心,从广义上讲,这也是飞地型城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

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答案

1.( )是一个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现代化 o B.城市化 o C.信息化 o D.市场化 2.除了注册登记外,在第三产业中特殊行政许可特别普遍,这体现出第三产业发展的()问题。(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发展层次不高 o B.市场化程度低 o C.发展水平偏低 o D.管制过度 ' 3.在中国,医疗事业大部分属于()性质的第三产业。(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公益 o B.商业 o C.混合 o D.协会 4.城市发展的阶段,经历了( )的发展历程。(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古代城市—现代化城市—近代城市 o B.传统城市—现代化城市—近代城市 o C.古代城市—近代城市—现代化城市

o D.传统城市—近代城市—现代化城市 ] 5.商业、金融业、旅游、文化产业等,哪些是重点,优先发展哪一种,需要从()的关系角度进行考虑。。(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目标与阶段 o B.垄断与竞争 o C.公益与商业 o D.政府与市场 6.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战略中,区位和交通、发达和不发达、文化差异等属于()。(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战略目标 o B.战略条件 o C.战略思路 o D.战略措施 : 7.文化产业,是以()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文化艺术 o B.文化保护 o C.文化创意 o D.文化创收

8.( )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商务组织和管理机构。(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文化创意产业 o B.消费性服务业 o C.生产性服务业 o D.生活性服务业 — 9.中国四个直辖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高到低依次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北京—上海—重庆—天津 o B.上海—北京—天津—重庆 o C.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o D.上海—北京—重庆—天津 10.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垄断现象,其中石油销售属于(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行业垄断 o B.经济垄断 o C.政府垄断 o D.自然垄断 * 11.下列各产业属于城市第三产业的有()。(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

深府[2004]102号深圳市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土地管理办法

2004年6月26日深府[2004]102号发布) 《深圳市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土地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三届第一二三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土地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依法推进我市宝安、龙岗两区(以下简称两区)城市化进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进程的意见》(深发[2003]1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两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后,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第三条两区政府应当根据城市化进程,向市政府提出属于国有的土地面积、具体地域范围(附深圳市××区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地域范围图),经批准后执行。 第四条在两区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主管部门应对所涉及的土地进行清理登记,并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严格用途管制。 第五条对两区集体所有转为国有的土地,由两区政府对原集体组织的继受单位或者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继受单位)和个人分期分批给予适当补偿,但下列土地除外:(一)已建成区; (二)经批准尚未使用的建设用地; (三)山林地; (四)坡度大于25度不作为建设用地的园地。 第六条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和地上附着物补偿费。 补偿标准依据本办法附件《深圳市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适当补偿标准》执行。 土地补偿费归继受单位所有;青苗补偿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归其所有权人所有。青苗和地上附着物的所有权人就青苗和地上附着物与他人设立了租赁、承包经营等合同关系并涉及补偿的,由其所有权人与他人按合同约定或协商解决。 第七条补偿费用及其支付方式在补偿协议中确定后应严格执行。 补偿费用分期支付。 第八条两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本区补偿工作,国土管理部门负责补偿工作的业务指导。 第九条补偿工作按以下程序实施: (一)制定实施方案并公告; (二)由农林管理部门确认农业、林业用途; (三)委托测量、定界并制作范围图; (四)核定土地、青苗和地上附着物的权属; (五)现场清点、查丈,公告清点结果; (六)制定补偿方案;

城市化进程,发展历史

1.城市化 城市化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最主流的事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所言“21世纪影响世界的两件大事是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市化”。中国正处在一个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在未来的30年中,城市化将是中国社会变迁与转型的主流。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刚达到6.1亿人,城市化率约47%,每年增长将近一个百分点。在未来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达到75%左右,中国将会出现巨大的人口变迁过程,即将有6亿农业人口走进城市。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空前的变化。我们甚至可以以城市化进程度量房地产业的未来。每年城市人口增加1个百分点,可以消化新增住宅供应的大半。以南京为例,根据建委统计,在2000-2005年,城市人口增加了125万,每年增长25万人,按照人居住房面积30平米计算,每年城市人口增加的增量需求为750万,基本等同于每年房地产市场供应量的平均值。新增城市人口也为住房投资的转让和租金实现提供保障。南京市2020年人口要超过千万,基本上仍将持续每年增长20-30万人。 从城市化的数量来看,其是分阶段的,30%以下是城市化低水平时期(我国2000年前),30%以上是快速增长期,50%以上是平稳增长期,70%以上才是成熟期,而郑州是2011年3月份的数据显示郑州的城市化进程是41%,还有30—40年的黄金发展期。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工业革命前时期。

早期城市因生产力水平不高,可提供城市居民需要的农副产品数量有限,所以城市发展受到限制。那时城市数目少、规模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主要分布在灌溉发达、利于农业生产或便于向周围征收农产品的地带。早期城市主要为行政、宗教、军事或手工业中心。这个阶段延续的时间最长,城市人口增长缓慢,直到1800年,世界城镇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二是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中叶开始,迎来了城市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时期。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城市发展之快、变化之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欧美国家城市数目激增,城市规模快速增长,英国在1900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7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近代世界城市化的又一特点是亚非国家城市化的兴起,出现了一元的封建城市体系向封建城市与近代城市并存的二元结构转化。世界城市体系的出现是近代城市化的第三个特点。19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上升到29.2%。三是当代世界的城市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开始形成世界规模。因为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较快,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政治独立以后,经济上也有一定发展,这一切大大加快了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发展中国家已经构成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体。 城市化的阶段特征 根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过程大致呈一条拉平的“s”形曲线。当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达到70%左右时,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发达国家的

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

1978-200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从城乡居住人口这个城市化指标来看,2000年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达到36·22%,比1978年提高了18·3个百分点;而1949—1978年的29年里,城镇人口比重仅提高了7·3个百分点。但并不是说这个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我们应该能够做得更好一点。本文试图对这22年的城市化做出恰当的评估,指出其特点和成因,并依此提出建议。 一、1979年以前中国城市化评估 (一) 城市化水平。 众所周知,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大陆的城市化相当缓慢,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到30.5%,但是中国大陆仅由11.2%上升到19.4%。[1] 这种城市化的缓慢并不是建立在工业发展停滞或缓慢的基础上,正相反,改革开放前的2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算慢,工业总产值1978年比1949年增长了38.18倍,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1978年的72.2%;社会总产值增长12.44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则由1949年的41.4%上升到1978年的77.1%;国民收入总额则从1949年的358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3010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提高7.41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国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31.6%上升到1978年的64.6%。[2] 另据麦迪森计算,从1950年到1973年,世界GDP总量年均增长4.9%,人均GDP 增长2.9%,其中中国大陆GDP年均增长5.1%,人均增长2.9%,高于和等于世界平均水平,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3] 上述中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独特现象,是与改革开放前大陆所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由此导致的计划经济体制分不开的。本文即准备从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及其对劳动力供求关系和转移的影响,来探讨这个时期城市化缓慢的主要原因。 1949-1878年全国城镇人口变化情况[4] 年份|总人口(万人)|城镇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 1949|54167| 5765|10.6 1950|55196| 6169|11.2 1951|56300| 6632|11.8 1952|57482| 7163|12.5 1953|58796| 7826|13.3 1954|60266| 8249|13.7 1955|61465| 8285|13.5 1956|62828| 9185|14.6 1957|64653| 9949|15.4 1958|65994|10721|16.2 1959|67207|12371|18.4

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答案

?1.( )是一个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现代化 o B.城市化 o C.信息化 o D.市场化 ? 2.除了注册登记外,在第三产业中特殊行政许可特别普遍,这体现出第三产业发展的()问题。(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发展层次不高 o B.市场化程度低 o C.发展水平偏低 o D.管制过度 ? 3.在中国,医疗事业大部分属于()性质的第三产业。(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公益 o B.商业 o C.混合 o D.协会 ? 4.城市发展的阶段,经历了( )的发展历程。(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古代城市—现代化城市—近代城市 o B.传统城市—现代化城市—近代城市 o C.古代城市—近代城市—现代化城市

o D.传统城市—近代城市—现代化城市 ? 5.商业、金融业、旅游、文化产业等,哪些是重点,优先发展哪一种,需要从()的关系角度进行考虑。。(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目标与阶段 o B.垄断与竞争 o C.公益与商业 o D.政府与市场 ? 6.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战略中,区位和交通、发达和不发达、文化差异等属于()。(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战略目标 o B.战略条件 o C.战略思路 o D.战略措施 ?7.文化产业,是以()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文化艺术 o B.文化保护 o C.文化创意 o D.文化创收 ?8.( )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商务组织和管理机构。(单选题3分)得分:3分

深圳发展史

深圳发展史 36年,只是历史长河的短暂一瞬,但对于深圳这座城市“36”却有着不一样的代表意义。 从一个边陲小镇变身为屹然矗立在祖国南方的新兴现代都会,深圳的高速成长和迈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截至2014年,深圳每平方公里产出GDP、财政收入均居全国大城市首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均居全国领先水平。 从1979年中国实行对外政策开始,就意味着深圳这座中国南部的海滨城市的崛起。根据当年广东省向中央提出的一份报告,中国政府批准在广东和福建省设立四个经济特区。那么为什么深圳会成为作为经济特区发展的对象呢,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一下深圳相关资料。 地理位置: 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毗邻香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 城市简史: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又称鹏城。 经济特区定义: 经济特区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的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更为开放的政策,实行特殊的管理方法,实施优惠待遇,建立高效能的领导体制,提供良好的、安全的、可靠的贸易与投资环境,以吸引外商投资建厂,兴办各种经济事业,从而达到扩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劳动就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繁荣本地和附近地区的经济,促进设区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提出的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的议案,由此经济特区在中国正式成立。1988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包括财政计划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随着深圳特区的发展壮大,原先的行政区已渐不适宜深圳市宝安区、龙岗区两个市辖区。两个新区于1993年1月正式挂牌办公。目前深圳下设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和宝龙、龙岗六个区,其中宝安、龙岗两区位于特区外,其余四个区在特区内。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1979—1985年的初创阶段、1986—199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以及1993年以后的成熟阶段。 特区建立之初,百业待兴。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深圳,一开始就把法治建设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来抓。举例来说,1980年,深圳只有3名律师和一个法律顾问处。20多年前,深圳向全国招聘了100名法制干部。如今的深圳有律师事务所514家,执业律师8000多人,法治环境日臻完善。 特区改革发展,有破有立。早期打破传统体制藩篱,解放发展了生产力。而今,深圳更重破立并举,“立”字当先,率先打造“一流法治城市”便是“立”的重要内涵。在深圳,法

剖析深圳城市化转地

剖析深圳城市化转地2007-06 2007-06-05 作者:■彭卫/文 一、深圳城市化演变进程及城市化转地相关背景 1979年1月23日,广东省下文,成立深圳市和珠海市,两市受省委和地委的双重领导,称为县级市(撤 销宝安县)。 1979年2月,国务院发布38号文件,提出在若干年内把深圳建设成为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结合的出口商品 生产基地;建设成为吸引港澳游客的旅游区;建设成为新型的边境城市。 1979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直属省领导。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4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搞好特区建设,并将“出口特区” 改为“经济特区”。从此,深圳正式被定为“经济特区”。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颁发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对外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分别划出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 1981年10月,广东省委决定恢复宝安县建制,同时深圳的待遇升格与广州相同。 1988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包括财政计划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 济管理权限。 1990年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深圳市改为三区一县建制。 1992年11月11日,国务院批准深圳市撤销宝安县建制,设置5个行政区,并在特区内实施农村城市化的“农转非”计划。 1997年10月,深圳特区增设盐田区。至此,深圳设置6个市辖行政区。 2003年10月31日,深圳召开宝安、龙岗两区加快城市化工作动员大会,抛出《关于加快宝安、龙岗两区 城市化进程的意见》,决定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化为城市居民,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依 法转为国家所有,并将城市化变革分拆为10大工作重心。 2005年4月,深圳召开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转地工作动员大会,正式开始了城市化最核心环节——土地 所有制转换工作。按照计划,市政府将筹集163亿元用于转地中的土地补偿费和集体所得的各项补偿费,转 地补偿范围约235平方公里。 二、城市化转地释义——转地和征地的异同 转地,是深圳市政府为了深圳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所有制转换工作的需要而新近提出的一个名词。目前与土 地流转相关的政策文件并没有对这一词作出明确的定义和解释,再说学术界对其争论也颇多,认为转地是深 圳市政府打的一个“擦边球”。那么究竟什么是转地,它有什么特点?这里仅从它与征地的比较中得出一些 结论。 首先,征地和转地都是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有的方式,这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征地和转地由于其一字之差而又存在这许多不同之处: (一)法律依据不同 征地主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第五章相关条款;而深圳城 市化转地主要依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第五项规定和《深圳市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土地管理办法》。

中国城市化进程word版

中国的城市化 城市化是绕不开的发展之路 世界的平均城市化水平约为47% ,发达国家和地区约为75% ,发展中国家在38% 左右,最不发达国家大约为22% ,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是31% ——中国要不要比学赶超? 今年,各方对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纷纷出笼:国家统计局说,未来5 年将达到3 3%—35% ,新世纪前10年将达到4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善同说,20 年内将提高到60% ;最新的说法是,在未来30~40年内达到70% 。 9 月,“中国城市化论坛——大城市群发展战略”从上海一直开到广州,以 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大城市群和以香港—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 将在2015年进入亚洲最大的三大国际城市群之列,专家们为中国的城市圈欢欣鼓舞。 且慢!几年前“珠三角迷乱都市化”的警告言犹在耳,都市里的村庄还赶不上现代化的快舞,撤县改市的换牌运动和城市圈的圈城运动是否另一场“大跃进”? 在2001年8 月之前,珠海斗门县还是广东珠三角庞大的城镇群中的最后一个盲点。8 月1 日斗门县撤县成为珠海市的一个区,中国港—澳—珠三角地区成为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落。

作为中国内地经济最发达地区的珠三角,2000年的城市化水平是50% ,规划中2020年将达到70% ——达到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而在更广袤的中国内地,新一轮的大规模城市化运动才刚刚开始。 城市化:经济发展的救命稻草? 尽管中国城市化历程曾经教训惨痛,但在中国,起码是目前,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仍然富裕程度最高。绝大多数人都因此坚信: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必成正比。有专家预算,在现有水平上,城市化每增长1 个百分点可直接拉动GDP 增长1.5 个百分点,是推动我国经济再高速发展20年最基本的动力之一。“如果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即达到50% 以上,每年可望增加上万亿元的消费需求! ”类似的乐观论调充斥了媒体,似乎城市化是扩大内需振兴经济的唯一途径。中国城市化的常用方法是“摊大饼”,围绕中心城市,像摊饼一样布局,乡改镇,县改区,县改市,每一级改制升格都有相应的经济与人口指标为依据,客观上也形成一种错觉:高速城市化不仅带动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彰显经济发展的“业绩”。但真实情况远非于此:珠海本地的报纸上,扑面而来的是斗门改制给当地政府百姓带来的欣喜与“振奋”云云。学者杨云彦1994年做了一个调查发现,湖北省小城市的人口增长中,60% 是由政区扩展而增加的。有些甚至占到80% 左右。结果不仅农村没有变富,城市反而变穷了,有的地区出现了“城市乡村化”。也难怪普通人有这样的看法:城市化嘛,不就是换块牌牌吗? “过度城市化又称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主要依靠传统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