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说课稿1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说课稿1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说课稿1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说课稿1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说课设计

冯村乡希哲中心学校暴玉凤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

上午好!

我是来自封丘县希哲中学的暴玉凤,今天,我的说课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我的说课的程序是: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内容

质量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基本概念,但在初中不要求做过多过深的讲解,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所以教材中直接给出了质量的概念及名称符号m,对于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教材是通过图片来说明的,这种知识的呈现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解物体

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关于物体质量的测量仪器,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不少经验积累,托盘天平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质量的仪器,它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学生必须知道调节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二)说重点和难点

1重点:质量的单位及性质、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依据:质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学习密度知识的重要铺垫。

2.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依据:学生第一次接触精密仪器,操作复杂,不易掌握。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了解天平的构造,会调节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质量。

(3)对常见事物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动手、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调节托盘天平,并利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杆秤这一我国古代发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

二、说教法

1、说教具

演示:演示用托盘天平、砝码

学生实验:托盘天平、砝码、烧杯、大头针(一盒)、盐、水、塑料瓶、剪子

物理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逐步学习物理规律,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说学法

实验法。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概念,要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身边的例子来说明物体是有物质组成的,如铁桶和铁制的文具盒都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教室里的木门和木椅子都是由木头这种物质组成的。。。可以得出自然界的一切的物体都是又物质组成的结论。接着可以引导学生比较类似于大铁桶和小铁钉,虽然都是由铁组成的,但所含铁的多少量不同的例子,以引入质量的概念。

(二)进行新课

1、质量的概念

在学生明白了物体所含的物质有多有少后,直接引入质量的概念,不必做过多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自己举例的方式说明不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初步理解质量的概念、

对于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可以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来认识理解,让学生课前准备一块橡胶泥,上课前捏成各种形状。设问:这块橡胶泥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也可以让一个学生将一块橡胶泥从教室的后面传到讲台,再设问:如果将这

块橡胶泥带到月球上它的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教师还可以举出瓶子里的冰化成水,质量是否发生变化?这瓶水从学校带回家质量是否会发生改变?让学生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无关。

2、物体的质量的测量

要比较两个物体质量的大小就要确定质量的单位,直接给出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的单位,对于1kg的大小,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个约1kg学生又比较熟悉的例子,如20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kg,两瓶500毫升矿泉水的质量。让学生对1kg 的大小形成具体的直观的印象,然后通过阅读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的近似值”和

动手掂一掂物理课本的质量|,文具盒的质量,使学生对常见的物体的质量有较多

的认识。

本节课的重点是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先让学生看书,然后让学生自己说出天平的名称,接着自己看天平的调节方法和使用方法,这是可以选学生代表上讲台演示,其他同学在台下评价,老师再给与补充,同时老师强调:天平在使用之前必须调节水平,加砝码时应先估计物体的质量,加砝码是先加大的后加小的,物体的

质量等于右盘中的砝码的总质量数与游码上的读数相加,接着让学生亲自动手测一些物体的质量,老师下去巡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可以让学生思考,砝码用完后不放回盒中,使用是不用镊子直接用手拿砝码行不行、我们吃的食盐,刚从水中取出的小铁块能否直接放左盘中去称质量?让学生自己发表看法,然后教师予

以强调,这样注意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经过学生思考会理解得更深刻、

本节课的小结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五、课堂反馈

1、使用天平前,在调节横梁平衡是将游码放在____位置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横梁右臂偏高,则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____旋。

2、估计一下身边的物品质量是多少,再称一下,看看你的估计是否正确。

六、板书设计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一、质量:

1、定义:

三不变:

2、单位及换算:

二、质量的测量、1、认识天平2、调节天平3、使用天平

《质量及其测量》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及实验室常用的托盘天平的

正确使用方法。质量是学生认识各种物质必须具备的基本物理量之一,天平的正确使用又是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是探究物质的属性――密度等有关内容不可缺少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做好准备起着重要作用。

1、教材分析:质量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基本概念,但在初中

不要求做过多过深的讲解,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所以教材中直接给出了质量的概念及名称符号m,对于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教材是通过图片来说明的,这种知识

的呈现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解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关于物体质量的测量仪器,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不少经验积累,托盘天平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质量的仪器,它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学生必须知道调节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2、教学目标: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初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依据教学指导纲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认识目标,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质量;对常见的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质量的单位及其性质。

②.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根据该班学生组合,考虑到部分复读生对知识点一知半解,而新生茫然不知,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精神,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中接受新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活动展开教学。

2.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自学讨论、问答、练习、记忆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说过程

教学程序的设计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1.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一些同种物质构成的不同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再由展示图片说明泥团捏成泥人、冰化成水、做太空旅行的红旗,物体的形状、状态和空间位置的改变并不影响其所含物质的多少,即物体的质量不改变,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然后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问答、练习等方法掌握质量的符号、单位、单位的符号及其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对常见的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2.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秤,和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加强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的经验积累。而托盘天平是初中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测量质量的仪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结合多媒体使学生掌握了托盘天平的构造、注意事项和正确使用方法。

四、说反思

1.通过教学设计,学生对于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掌握较好。

2.在学习使用托盘天平时,学生提到“右物左砝”的操作方法是不正确的,由于学生现学知识的限制,对托盘天平的原理(在第九章简单机械中学习)本节教学设计中没有涉及,因此会产生这种误解。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我没有在本节课中讨论,而是在第二节实验课上,让学生们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游码相当于小砝码,每向右移一个格,相当于在右盘加一个小砝码,按照习惯“ 左物右砝”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值加上游砝的读数,“右物左砝”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值减去游砝的读数。

3.如果课堂驾驭能力强一些,学生的能力好一点,教学过程更加紧凑一些,能让学生拿着想真实的托盘天平掌握学习目标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年级下册说课稿观察物体苏版

四年级下册说课稿观察物体苏版 课题内容:基于第一学段教材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运用 教材简析:教材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空间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学会观察和判断,体悟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事物,所得结果是不样的,注意引导学生判断不同结果与不同位置间对应关系,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共安排了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是从教室前后两面拍到的照片,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观察者的位置。第二道例题通过从前后左右四方位观察玩具猴,要求学生在实物与相应视图间建立联系。〝想想做做〞通过让学生在比,说,连中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直观思考能力。 学情分析:此前学生已掌握左、右、前、后的知识,并有了二维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锻炼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学法设想: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

比较判断,推测判断从而总结出解决的方法。 教学过程 片断一:〔一〕从熟悉的情境出发,有层次地观察 课件出示:一只卡通胡萝卜的横切面 师: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 生:太阳、鸡蛋、饼干……落日 [鼓励孩子展开自由的想像,与此同时他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了保护,孩子们的回答有的竟极富创意。] 课件:胡萝卜的动态旋转的过程。生:胡萝卜!〔出乎意料〕。[此处安排学生熟悉的情境直入主题,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意会到〝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结果可能不一样。] 师:为什么同样的一个胡萝卜现在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生1:因为看的地方不同。 生2:刚才看到的少,现在看到的多了。 师生共同小结:同样的物体因为观察到的位置〔或说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两个方位——三个方位的观察 1、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图片 生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并表达判断理由。 2、两方位——三个方位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61观察物体说课稿1

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创造 ——《观察物体》教学“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观察物体”。“观察物体”是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中“空间与图形”中新设置的一块教学内容,也是较过去教材相比新增的一个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学段教学中,学生学习了对一个物体进行前、后、左、右观察(二上),对一个物体进行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三上),对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进行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三下)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教学内容是在原有观察物体的的基础上,通过对由一些小正方体拼摆而成的物体上添加小正方体所组织的物体进行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而形状不变的(四上)观察教学。本单元涉及两个教学内容,一是在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物体上添加一个小正方体,使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形状不变;二是同时对两个物体进行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观察比较观察所得形状。 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是有一定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积累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学会对物体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思维、技能,培养空间观念,并进一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与研究复杂的物体打下基础。 检于以上分析,在本课教学时,我特预设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对添加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观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在观 察视图不变的情况下的物体组成方法,正确添加、摆放小正方体;进一步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并能正确进行物体的三视观察,说出对应的观视图,

辨认相应的观视图;能根据观视图正确摆放出所对应的物体,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通过组织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探究活 动能力,进一步学会利用实物或图形及视图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生活的空间,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操作、推理、 发现和创造的成功快乐并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体验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过程及成功快乐,不断形成积极的问题解决学习情感。同时,渗透辨正唯物注意及一一对应思想的教育。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在观察视图不变的情况下,添加组成物体的摆放方法,并能正确添加、摆放小正方体;进一步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并能正确进行物体的三视观察,说出和辨认对应的观视图;能根据观视图正确摆放出所对应的物体,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 准确依据观视要求添加和摆放小正方体,正确进行物体的三视观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为了有效组织学生的拼摆、观察和发现等学习活动,本课教学前须作如下教学准备: 一组小正方体、正方形教学具;每两生6个小正方体;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仪。

观察物体(二)说课稿

《观察物体(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二课时。下面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地位作用分析)——参考教学参考书 《观察物体(二)》是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与形状的认识,是小数教学中的重要基础内容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数学知识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视角)观察物体位置与形状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空间环境和物体,通过从相同的角度(视角)位置观察、认识不同几何组合体形状的活动,认识、感悟从相同角度(视角)观察不同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丰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观察、思考、判断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铺路奠基。 二.学情分析(根据考评要求,可不说) 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虽具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前面从不同方向角度观察认识简单物体的形状的学习,具一定的初步观察思考判断能力和左、右、前、后的二维空间观念,但却十分稚嫩;同时又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数学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少数学生缺乏积极性,学习被动,基础较为薄弱;部分学生新知基础遗忘。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拟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知识与技能:能辩认从前面或上面或左面等相同视角位置观察不同的正方体几何组合体时看到的图形形状,初步感悟体会和学会从相同位置观察不同几何物体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及其摆法; 2.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主动经历几何体的“摆”、“看”、“画”、“连”等操作与观察、合作交流、思考、判断、自主探索活动过程,获得观察物体形状平面表象,丰富发展空间观念与观察、思考、判断等推理能力与表达、团结协作能力。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申远 教学课题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质量. 3、对常见事物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动手、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调节托盘天平,并利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 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杆秤这一我国古代发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了解质量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1、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2、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 仪器材料演示:演示用托盘天平、砝码 学生实验:托盘天平、砝码、烧杯、大头针(一盒)、盐、水、塑料瓶、剪子 教学方法自学、研讨、实验相结合课时 2 板书设计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质量(m) 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 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 无关. 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托盘天平 构造 使用⑴ 调节横梁平衡(水平、归零、调平衡) ⑵ 测量(左物右码、镊子操作、先大后小、砝码+游码+单位)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由身边事物引入物质的多少木椅、铁锤、铝锅等是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木椅是 由木头组成的,铁锤是由铁组成的,铝锅是由铝组成 的,我们说木头、铁、铝是组成木椅、铁锤、铝锅这 些物体的物质,这里所讲的物质就是组成物体的材 料.显然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铁钉和铁锤都是由铁组成,它们含有的铁一样多吗? 一杯水和一碗水都是由水组成,它们含有的水一样多 吗? 思考、比较物质与物体. 体会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有差别. 介绍质量的概念、探讨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自学单位换算、建立 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符号是 (m) 思考以下几种情况物体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即含有的 物质有无增加或减少? 在分析含有的物质多少有 无变化的过程中理解质量

【北师大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二)》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说可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几何体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这些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教材呈现的几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成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获得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的表象,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与态度:在探究图形变化的过程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把教学重难点确立为: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感受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二、教法学法 1.教法: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活动方式,对 1

于小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特别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2.学法: (1)实践操作法:新课标规定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应该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各种活动发展自己的智慧。学生自主拼搭物体,并将观察到的图形记录下来,通过动手,亲身体验感知,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以猜一猜的形式,从已有知识引入新课,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明确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二)探索新知 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手拼搭,进行观察、对比,培养空间能力。自己发现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小组合作动手拼搭,在探究图形变化的过程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巩固拓展 通过层层递进的观察和拼搭活动,使学生亲历从三维图形到二维图形和从二维图形到三维图形的转化过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总结与延伸 2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借助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因此,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说学法、教法 (一)学法 1).说学生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的基础上学习,而且学生平时也在不经意间观察物体,因此学生这节课的内容简单易学,学生也较有兴趣。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 2).学法指导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猴,为什么同一玩具猴看到的样子会不一样。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 石横镇中心小学王金玲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80页信息窗2的《观察物体》。 【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单个具体实物)的形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空间与图形”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主要是能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根据提供的一组照片或画面,正确辨认从上面、右面和正面等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的形状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想象、推理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利用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

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上面、右面和正面等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难点:能根据提供的一组照片或画面,正确辨认从上面、右面和正面等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多个正方体。 【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我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活动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 【说学法】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与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上我采用让学生观察图片、感知观察角度、判断观察范围和搭一搭等学习方法。 【说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古诗激趣,提问会背《题西林壁》这首诗吗?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诗中告诉学生:同一个物体或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它,得到的结果不一样。所以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事物。

五年级[1].观察物体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 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观察物体第三课时。本节课通过学生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个简单立体形体组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能正确辨认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 教材内容: 观察物体是五年级上册“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明确的要求。第一和第二学段分别要求“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到第三学段才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本次观察物体是属于第二学段学习,只要求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就可以了,不过高要求以免让学生失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信心。所以在本册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 。 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培养观察、辨析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感受物体,从而对物体形状有更全面的认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注重知识发展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图形的美,学会欣赏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使学生体会到观察事物要全面,不能片面孤立。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 一、课前谈话 尊敬的评委老师:下午好!小朋友们:下午好!同学们先观察一下自己的前后左右坐的都是谁呀?观察好的同学快速举起你的左手。 师:嗯,反应真快!上课! 二、故事导入 师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听............(播放《盲人摸象》) 师提问:唉!摸同一头大象,盲人们的判断为什么会大不相同呢? 师:是呀,他们摸得地方不一样,都只摸了大象的一小部分,所以对大象的认识才会各持己见。 师谈话:那如果是你,除了摸之外,还可以怎样观察啊? 师:嗯,用眼睛看,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擦亮自己的眼睛,与老师一起去《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三、教学例1 1、师谈话:来,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想象你的大脑是一台相机,那你的眼睛就是......(停顿)对!捕捉画面的镜头。 师:现在请将你们的镜头对准教室的前面,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位同学看到了黑板、讲台、还有课桌椅。大家看得都一样吗? 师:这位同学说他没看到课桌椅,为什么?(停顿)哦,原来他坐在第一排,看来同样是朝前看不同的位置看得也不一样。 师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转身把镜头对准教室的后面,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师:唉,这位同学也看到了黑板和课桌椅,那你们觉得和刚才朝前看到的黑板、课桌椅一样吗? 师:嗯,不一样,那你们看老师拍的这两张照片一样吗? 师:你能看出这第一张照片老师是站哪照的吗?照的是什么地方? 是的,老师是站在教室后面拍的教室前面,那这第二张呢? 2、练习 师:拍完了教室,我们到校园里看一看,还记得课前我们观察大门时,从里

往外看到的是什么?从外朝里呢? 师:唉,老师这有两张大门口的照片,你知道老师是站在哪照的吗? 师:嗯,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通过给教室和校园拍照,你有何体会? 师:是的,观察物体,如果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会有所不同。(板书:“位置不同,样子不同”) 四、教学例2 过渡语:把如果我们从不同位置来观察这只可爱的玩具猴,会怎么样呢? 师:现在请各小组拿出你们的玩具猴按课前布置各就各位,来!有请雷霆组的四位同学给大家做个示范。1号站在小猴前面,2号站这里,3号、4号。下面的小组准备好了吗? 师:来打开你们的相机镜头,对准小猴,视线与小猴平视,“咔嚓”你记住小猴的样子了吗? 师提问:1号同学,你拍到了小猴什么?嗯你拍到了小猴可爱的眼睛和鼻子,来把你拍的照片带回“家” 师:3号你拍到了什么?把你的照片带回家。 师:2号和4号同学你们也说说各自拍到了什么? 设疑:唉,两人都拍到了小猴的半边脸和小屁股那可怎么区分呀?你能像个办法吗?在小组里小声的商量商量。 师:有结果了吗?哪个小组来说说? 师:嗯说的真好,那2好同学你说说你刚才看到小猴的半边脸是朝向你的哪边?屁股呢?那现在你能找到你拍的照片了吗?4号你呢? 师提问:刚才我们在各自的位置上给小候拍了一张照片,那如果再拍的话你有什么建议吗? 师:嗯换换位置,来1号到2号.......... 师:那这一轮下来,你的相机里应该储存了几张小猴的照片? 师:唉,老师这也有4张,你能根据画面帮老师找找这4张照片都是谁照的吗? 上来练一练 师小结:通过给小猴拍照,你有何体会呢?(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样子也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说课稿1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说课设计 冯村乡希哲中心学校暴玉凤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 上午好! 我是来自封丘县希哲中学的暴玉凤,今天,我的说课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我的说课的程序是: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内容 质量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基本概念,但在初中不要求做过多过深的讲解,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所以教材中直接给出了质量的概念及名称符号m,对于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教材是通过图片来说明的,这种知识的呈现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解物体 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关于物体质量的测量仪器,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不少经验积累,托盘天平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质量的仪器,它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学生必须知道调节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二)说重点和难点 1重点:质量的单位及性质、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依据:质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学习密度知识的重要铺垫。

2.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依据:学生第一次接触精密仪器,操作复杂,不易掌握。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了解天平的构造,会调节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质量。 (3)对常见事物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动手、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调节托盘天平,并利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杆秤这一我国古代发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 二、说教法 1、说教具 演示:演示用托盘天平、砝码 学生实验:托盘天平、砝码、烧杯、大头针(一盒)、盐、水、塑料瓶、剪子 物理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逐步学习物理规律,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说学法 实验法。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1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 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一节,是一节新授课。 (二)教材简析 观察物体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由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因此,“让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不相同,从活动中体验并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他们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并不完全相同,领悟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会用数学的眼光和方法观察、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物体。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根据学生与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准备指导学生用“合作学习”、“发现学习”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分享数学学习的经验,诚信合作、互相帮助。在探究发现中,学生成为“探索者”参与学习过程,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学有成功、学的愉快。 四、说教具准备 根据教学需要,本节课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如下: 教具:数学新世纪多媒体课件一套,寓言故事光盘一盒,数码相片几张,一辆玩具小汽车,几个布娃娃,四把茶壶 学具:每个小组一辆玩具小汽车,布娃娃,一个有柄茶杯。可选带不易摔坏的茶壶.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整体设计。 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记忆具体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诱导学生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创设情境,直观感知。(5分钟) 第二层:表象认识、领悟方法。(15分钟) 第三层:概念形成、诱思转化。(10分钟) 第四层:深化迁移,拓展运用(10分钟) (二)说局部设计。 1、创设情境、直观感知。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都能体会到,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因此,我一上课,准备为学生创设了以下的情境。 (1)情境一:猜猜她是谁?(图片导入:背面-侧面-正面) ①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她是谁? ②师:“小朋友,我们刚才从那几个方向来观察的? (设想: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我就从“猜”字入手,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

质量及其测量

质量及其测量 1.(2009·玉林市中考)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 kg的物体最可能的是( ) A.一个乒乓球 B.一只母鸡 C.一张桌子 D.一头牛 答案:B。 2.(2009·泰安中考)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 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解析:选D。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说明左侧的质量大于右侧的质量,所以应该向右移动游码。调整好的托盘天平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 3. (2009·自贡中考)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往右盘增加砝码 D.往右盘减少砝码 解析:选C。游码相当于一个可调节的小砝码,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往右盘增加砝码。 4. (2008·包头中考)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质量约是985( ) A.t B.kg C.g D.Mg 解析:选C。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质量约是1kg左右。 5. (2007·广州中考)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质量最接近( ) A. 60 kg B.60 g C.600 g D.6 t 解析:选A。成年人的质量在50kg-100kg左右,我们可根据这个事实进行判断。 6.(2009·株洲中考)使用托盘天平测质量前,应先将游码调到标尺的刻度处,再调平衡。测量中,天平调平衡后砝码的示数以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g。 解析: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数值之和。 答案:零(或0) 161.4

《观察物体(一)》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 《观察物体(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自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协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点,并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协助学生建立空间观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实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理解,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准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准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照片,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介绍各位置的名称。 2.发现法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理解上升为理性理解。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引导同学仔细观察玩具。通过自主探索的本位观察和换位观察,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感受到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的形状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注重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1.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水平。 2.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小熊的不同位置,对应不同的照片,为什么同一只小熊,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样子的照片。这个安排不但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1 随着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化,数学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强调要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手给他们一个自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一、说教材,说学情从数学知识、方法的角度看,“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空间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内容。以前的几何教学,教材上主要是对形体的具体认识的设计,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没有一定的落实措施,教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大,而现在根据“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编排的“观察物体”,就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观察物体”一课与美术有很密切的联系,但不等于美术课,它是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与纯粹的美术上要求的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世界是不一样的。此课例是要通过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对几何图形的记忆,让学生初步体验二维与三维空间相互转换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丰富的数学学习经历,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在我们的环境中,除了看不见的空气,无固定形状的水之外,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只是有的形状简单,有的形状复杂,因此,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置身于三维世界之中。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渐渐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渐渐获得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这是一个体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同样,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对一年级六七岁的孩子而言,这一学段的教学要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要联系实际生活,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只有在这样点点滴滴的累积之中,

《观察物体二》说课稿学习资料

《观察物体二》说课 稿

《观察物体二》说课稿 中卫九小李秀红 今天我做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下面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观察物体(二)》是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与形状的认识,是小数教学中的重要基础内容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数学知识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视角)观察物体位置与形状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观察物体二》设计了2个例题,例1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几何体。例2是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几何体。教材清晰的呈现了活动要求和程序。通过“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连一连”展开有序的数学活动。首先,摆一摆,学生动手拼搭出几何体,生成观察的资源,紧接着看一看自己搭成的几何体,让学生获得从不同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然后把观察到的面的形状画在方格中,让学生切实经历完整的观察过程,落实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 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从不同方向角度观察认识简单物体的形状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初步观察思考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但却十分稚嫩。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使学生能辩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几何体的形状。 2、了解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正确辨认和初步体会从相同视觉方位角度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教学难点:从相同方位角度观察不同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思考判断和体会看到的图形形状的相同与不同。 五、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运用了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利用手中的正方体学具,从1个,2个,到3个,4个,不断的组合搭建,去观察,画所看到的形状。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很好的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问题奠基。 1、出示一张素描作品,学生观察能看出什么?然后转方向再观察,又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一张素描画带给学生的灵感,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了不同的结果。接下来,话锋一转,我们走进数学课堂,感受数学图形的魅力。 2、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只把一个面留给学生看。 设计意图:学生刚开始只能看到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利用希沃5的图形旋转功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都展示给学生看,对比2个图形中,正方体不管转出哪个面让学生观察,都是一样的面。那么2个相同的正方体搭在一起呢,让学生猜想。学生在这一环节主要是感悟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哪几个方向看,并板书观察物体时的3个方向,以此揭示课题。使得引课自然,知识能够顺理成章的进行。 (二)探究新知。 1、接着刚才的2个正方体,过渡到3个正方体,播放一段微课视频。

《观察物体》优秀说课稿

《观察物体》优秀说课稿 《观察物体》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过程,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说教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里认知规律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游

戏等形式铺助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1、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2、观察法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熊猫,为什么同一只熊猫看到的样子会不一样。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能更好的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设计如下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教师拿出写了文明词语的正方体。 谈话: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写着不同的文明词,请你坐在你的位置上,头不摇动,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不同方向的学生说。(学生有的说您好,有的说谢谢,有的

第1单元 观察物体(三)《观察物体(三)》说课稿

《观察物体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体会提高观察物体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观察物体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猜测、试验、分析、概括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全面观察物体的观念,体会从单一角度观察物体所得的结果是不全面的。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渗透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观察事物的做事原则,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使学生体会到观察事物要全面,不能片面孤立。 3、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类似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5、德育渗透 通过观察物体,体会到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还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全面、辨证的看待问题、事物和人物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避免学生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进而形成不健全的思维方式。 二、说教法 1、教法的选择 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重点突破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并能概括这一规律。选择“引导探究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游戏、观察、猜测、验证与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教具准备 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具的准备必须充分,在这节课上,我准备了小药箱和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供学生观察,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而自主地获取新知,从而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3、教学组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要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强化方法就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以问题引导,组织学生互动,教师及时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观察实践,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观察物体》说课稿.doc

《观察物体》说课稿 一、说教材说课的内容是江苏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观察物体。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观察物体”时,主要是从简单生活用品(玩具、汽车、茶壶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进行观察,并选择合适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形状。这部分内容则是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生活用品以及由两个同样 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感受物体与平面图形。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能力目标: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本课难点是: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通过观察手机不同的面,

让学生猜猜物体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引出这节课的课题。接着通过观察福娃玩具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不同。 2.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图形,通过电脑动态演示物体不同面的组成,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物体的不同面,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三、说学法《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 2.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例如,导入课程时,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手机、福娃不同的面,让学生去观察,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个手机为什么同学们观察到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出示手机的正面、侧面、上面图)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这分别是什么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