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辅助化疗TEC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 32例

新辅助化疗TEC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 32例

新辅助化疗TEC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 32例
新辅助化疗TEC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 32例

新辅助化疗TEC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

腺癌32例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新辅助化疗方案(TEC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的客观缓解率、手术切除率及毒副作用。方法经空芯针活检组织学诊断证实的LABC 32例,Ⅲa期19例,Ⅲb期11例,Ⅲc期2例。行TEC方案术前化疗:多西紫杉醇 75 mg/m2,d1静脉输注,表柔比星60 mg/m2,d1静脉输注, 环磷酰胺 600 mg/m2,d1静脉输注,每3周为1个治疗周期。2个治疗周期后对病灶进行首次评估,以决定是否再给予1~2个周期的TEC化疗后再接受手术或放射治疗。观察化疗效果及毒副作用。结果 32例患者接受2~4个周期TEC方案化疗后,27例降低了临床分期,降期率为84.3% (27/32);临床完全缓解率及部分缓解率分别为21.8%(7/32)、56.2%(18/32);手术切除率为 100%。常见毒副作用有:轻中度脱发、恶心呕吐、体液潴留、肌肉关节疼痛等,对症处理均可缓解;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21.8%(7/32)和9.4%(3/32)。结论 TEC方案治疗LABC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可以降低临床分期,为提高综合治疗效果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乳腺癌;化学疗法,联合;多西紫杉醇;表柔比星;环磷酰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加术后化疗或放疗。部分乳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原发病灶较大或区域淋巴结已广泛转移,治疗相当困难,而且预后差[1]。新辅助化疗可以使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病灶缩小,降低临床分期以便于手术切除,并可以减少亚临床微小转移灶,以提高综合治疗疗效。我们对32例LABC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加表柔比星加环磷酰胺(TEC方案)实施新辅助化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0月—2010年3月经组织学确诊的LABC 患者32例,均为女性,年龄35~72岁,中位年龄64岁。所有入选患者均为未治患者,排除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化疗前常规胸部X线检查、B超检查、脊柱X线检查排除远处转移。肿瘤最大径为1.5~8.0 cm(中位值为5.2 cm)。TNM分期:Ⅲa期19例,Ⅲb期11例,Ⅲc期2例。腋窝淋巴结临床分期:N0 9例,N1 16例,N2 7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28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髓样癌2例,黏液腺癌1例。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签署化疗同意书,予TEC方案化疗:多西紫杉醇75 mg/ m2静脉输注d1,表柔比星60 mg/m2静脉输注d1,环磷酰胺600 mg/ m2静脉输注d1,每3周为1个治疗周期。化疗前

1天以及化疗第1、2天预防性予以地塞米松8 mg,2次/d,防止过敏反应和体液潴留;化疗前30 min常规应用托烷司琼和奥美拉唑以预防胃肠道反应;治疗过程中每隔3~5天监测血常规,若出现Ⅲ度以上的骨髓抑制,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支持治疗。

通过肿瘤最大径测量法对肿瘤病灶大小及转移的腋窝淋巴结进行测定,评价临床疗效。根据疗效和化疗不良反应来决定是否接受下一周期的化疗。

1.3 疗效和毒副作用评估标准所有患者均在化疗开始及疗程结束后1周进行肿瘤病灶及转移的腋窝淋巴结测量对比。在每个疗程的化疗前1天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线及心电图常规检查,化疗后每周体格检查及每周2次查血常规,评价全身状况及乳腺癌分期。

化疗疗效按WHO标准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对于化疗前未触及腋淋巴结肿大,而化疗后出现腋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定义为 PD。毒副作用按WHO制定的统一标准进行评价。

1.4 手术条件评价 2个治疗周期后若治疗有效,病灶缩小已能手术者予手术治疗,手术仍困难或肿块无明显缩小者则再给予1~2个周期的化疗,再次评价;若治疗无效,则根据患者意愿及全身情况决定是继续化疗还是直接行手术或放射治疗。

2 结果

2.1 化疗效果 32例患者均接受了2~4个周期的TEC方案化疗,25例体格检查及B超测量肿瘤明显缩小,有7例病灶完全消失;临床

CR为21.8%(7例),PR为56.2%(18例),SD 7例(21.8%),无 PD病例;总临床缓解率(CR+PR)为78.1%(25例),术后病理证实有1例达到病理完全缓解。32例化疗后总体降期率为 84.3%(27/32),具体见表1。表1 TEC化疗前后TNM分期变化(例)

2.2 手术情况 30例 LABC患者化疗2个周期后2周行手术治疗,2例化疗3个周期后手术治疗;其中 4例行根治术(12.5%), 21例行改良根治术(65.6%),7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21.8%)。

2.3 毒副作用主要毒副作用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使用 G-CSF后可以纠正至正常。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别为21.8%(7/32)和 9.4%(3/32),其中2例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者需要住院治疗。其他毒副作用为轻中度脱发(Ⅰ~Ⅱ度脱发为68.5%)、恶心呕吐(56.2%)、口腔黏膜炎(15.6%)、血小板减少(

3.1%)。部分患者出现体液潴留、肌肉关节疼痛等,均可耐受;没有出现较严重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毒副作用。

3 讨论

现代生物学观点认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非局限性疾病,在早期就易发生血行播散,局部晚期乳腺癌发生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很大。新辅助化疗在治疗早期即进行全身性化疗,可减少亚临床微小转移灶、缩小原发肿瘤灶、降低临床分期以便于手术切除,同时能减少术中转移机会,预测化疗敏感性,可提高局部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2-5]。

新辅助化疗可以取得较高的反应率,文献报道约有80%的患者化

疗后肿瘤明显缩小[2,6-8]。本组TEC方案的总有效率为78.1%,与文献报道相仿。文献报道新辅助化疗可取得10%~20%的病理完全缓解[2,7],而本研究中只有1例患者达到了病理完全缓解,这可能与本组中患者术前化疗的周期较少有关。适当延长新辅助化疗的周期,可能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之一。

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标准化疗方案[2]。临床研究显示紫杉醇与蒽环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有很高的临床反应率。TEC方案已被证实对LABC有显著疗效,毒副作用小[5,9]。本组资料显示TEC方案治疗LABC是安全的。主要毒副作用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使用 G-CSF后可以纠正至正常;其他毒副作用为轻中度脱发、恶心呕吐、体液潴留、肌肉关节疼痛等,均可耐受;没有出现较严重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毒副作用。

综上,我们认为对于局部晚期乳腺癌,应在控制全身亚临床转移病灶的前提下行手术治疗,TEC方案术前化疗效果较好。本组患者随访至目前均存活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陈灿铭.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M]//沈镇宙,邵志敏.乳腺肿瘤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71-272.

[2] Fisher B, Brown A, Mamounas E,et al.Effect of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on local-regional disease in women

with operable breast cancer: findings from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B-18[J].J Clin Oncol,1997,15(7):2483-2493.

[3] Ikeda T, Jinno H, Matsu A, et al. The role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J]. Breast Cancer, 2002, 29(1):8-14.

[4] 唐利立,张超杰,刘少华,等.新辅助化疗对Ⅱ期和Ⅲ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05,32(22):1293-1295.

[5] 沈镇宙,柳光宇,苏逢锡,等.多西紫杉醇加表柔比星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 [J].中华肿瘤杂志,2005,27(2):126-128.

[6] 张斌,蔡玉娥,张齐,等.可手术的乳腺癌术前化疗的远期效果[J].中华肿瘤杂志,1997,19(4):277-280.

[7] Bear HD, Anderson S, Smith RE,et al. Sequential preoperative or postoperative docetaxel added to preoperative doxorubicin plus cyclophosphamide for operable breast cancer: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Protocol B-27[J]. J Clin Oncol,2006,24(13):2019-2027.

[8] 刘科,王国斌,程波,等.GC方案与FE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比较[J].癌症,2007,26(4):427-430.

[9] Ramaswamy B, Povoski SP, Rhoades C, et al. Phase II trial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docetaxel followed by epirubicin in stage II/III breast cancer [J].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05, 93(1):67-74

乳腺癌辅助化疗方案

乳腺癌辅助化疗方案 1、TAC方案 多西他赛 75mg /M2 d1 阿霉素 50 /M2 d1 环磷酰胺 500 /M2 d1 共6个周期,21天为1周期 多西他赛预处理:地塞米松8mg Bid连续3天(-1,1,2)适用于高度复发危险的病例。该方案中多柔比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心脏毒性,心肌毒性与剂量累计密切相关,辅酶Q10,维生素C,维生素E可清除自由基,可能会降低心脏毒性。该方案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是造血系统毒性,白细胞,尤其是粒细胞下降,易引起发热性粒细胞下降和感染。而且粒细胞下降发生早,最早发生在用药后3~4天,降至最低点的时间是第8天,通常再降至最低点1周左右能完全恢复。,预防使用G-CSF可有效地预防严重的骨髓抑制的发生。如出现发热性粒细胞下降应注意以下几点:拍摄胸片,查血常规;尽量避免有创操作,仔细检查并尽可能发现感染病灶及感染;常规进行血、尿培养、中心静脉置管或可疑感染部位的培养;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更换抗生素等。本方案致吐性为中等程度,应用5-HT3拮抗剂。 2、AC-P方案 阿霉素 60mg /M2 d1 第1-4周期 环磷酰胺 600mg /M2 d1 第1-4周期 紫杉醇 175mg /M2 d1 第5-8周期 21天为1周期 紫杉醇预处理:地塞米松20mg 口服(用药前12h、前6h)苯海拉明40mg

肌注、西咪替丁400mg静脉注射(用药前30min)适用于高度复发危险的病例 注意事项:紫杉醇用药需测量血压(化疗前30min、0min、后15min、后30min、后60min、后2h、后3h),静滴时间:3h;紫杉醇在滴注的最初几分钟内,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如发生过敏反应症状较轻微,如脸红或局部皮肤反应,则不需终止治疗。如果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如血压下降超过20mmHg、支气管痉挛或全身皮疹或红斑,则需立即停止滴注,并进行对症治疗。紫杉醇用药2-3天后会感到关节和肌肉疼痛,在给予G-CSF治疗的病人肌肉疼痛会加重。可自行缓解。向患者解释清楚。 3、AC-T(剂量密度疗法)方案 阿霉素 60 mg /M2 d1 第1-4周期 环磷酰胺 600 mg /M2 d1 第1-4周期 紫杉醇 175mg /M2 d1 第5-8周期 14天为1个周期 紫杉醇预处理:地塞米松20mg 口服(用药前12h、前6h)苯海拉明50mg 肌注、西咪替丁300mg静脉注射(用药前30min)适用高危复发病例 本方案为双周密集方案,需密切观察血象,推荐用于耐受性较好的患者,以达到既能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又能尽快结束化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一般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一般状况、伴随疾病、年龄、既往化疗方案及治疗目的等因素综合考虑是否采用此方案。所有周期均需G-CSF支持。 4、AC方案 阿霉素 60mg/M2 IV d1

2020年晚期乳腺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2020年晚期乳腺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HER2+乳腺癌 尚需解决的问题 赫帕双靶+化疗是HER2+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T-DM1、吡咯替尼已成为HER2+晚期乳腺癌的二线标准治疗方案。目前对于HER2+患者,尚需解决的问题: 1. 早期阶段已接受抗HER2靶向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管理 2. HER2+晚期乳腺癌脑转移(约1/2)患者如何选择全身治疗方案? 3. 晚期HER2+乳腺癌的三线及以上治疗方案?

2020 ASCO大会上,徐兵河教授团队公布了III期PHOEBE研究结果。PHOEBE研究旨在评估吡咯替尼+卡培他滨对比拉帕替尼+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吡咯替尼组(n=134)和拉帕替尼组(n=132)由盲法独立中心评估(BICR)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2.5个月和6.8个月(HR=0.39,P<0.0001),符合显著性差异标准(P≤0.0066)。由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FS分别为11.0个月和5.6个月(HR=0.42,P<0.0001)。 一项Meta分析纳入PHENIX、PHOEBE、KATE2、EMILIA、 EGF100151、Cameron、Pivot、Martin等共13项研究,该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ATM》杂志。结果显示,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是曲妥珠单抗经治HER2+晚期乳腺癌最有可能改善PFS的治疗选择,这项研究也奠定了吡咯替尼用于晚期患者二线治疗的地位。 约一半的HER2+转移性乳腺癌可能发展为脑转移。HER2CLIMB研究是一项II期研究,旨在评估图卡替尼或安慰剂+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用于经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DM1治疗后进展的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2020年2月发表在《NEJM》杂志上的结果显示,图卡替尼+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和安慰剂+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的中位PFS分别为7.6个月和5.6个月(HR=0.54,P <0.001),两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21.9个月和17.4个月(HR=0.66,P=0.005)。 2020 ASCO会议上,HER2CLIMB研究公布了图卡替尼+曲妥珠单抗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发表时间:2010-12-03T10:55:24.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10月30期1供稿作者:郑欢欢张春光孔晶 [导读] 化疗后34例患者有效,其中原发灶32例T4缩小为T2 郑欢欢张春光孔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医医院150076)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0-0166-02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我院于近10年来共治疗乳腺癌病人468例,其中局部晚期乳腺癌36例,我们采用新辅助化疗使局部肿块及逸域淋巴结缩小,改变了乳腺癌分期,使部分病人得以根治手术或姑息切除,疗效甚为满意。 1 临床资料 全组36例均为女性,年龄48~71岁,平均53.4岁,36例病人均经病理学诊断为乳癌,按国际TNM分期,T4N2M。(Ⅲ期)8例,8例中肝转移2例,骨转移2例,胸膜腔转移2例,肺转移2例。腋下淋巴结转移5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8例。新辅助化疗给药方法,首先选用DOP20~30/m2·日连续5天, MMC6mg/m2每周1次(QW),ADM30~60 mg/m2QW每2周后重复,给药一次不见好转改为5FU500~750 mg QW,CTX600~800 mg QW,MTX20~30 mg QW,每4次为一疗程,定期查血、尿及肝功。 化疗效果评定按国际通用标准,CR肿块全消维持1个月,PR肿块缩小≥50%维持1个月,MR肿块缩小<50%维持一个月,SD肿块变化±25%,维持1个月,PD肿块变化进展。 2 结果 化疗后34例患者有效,其中原发灶32例T4缩小为T2,其中CR9例,PRl6例,MR2例,SD2例,腋淋巴结CRl2例,PRl6例,SD7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CH3例,PRl2例,SD2例,PDl例,MI转移灶SD6例,PD2例。36例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26例,其中根治术4例,仿根治术14例,姑息切除8例,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随访5年结果,1年内死亡6例,2年死亡12例,5年死亡22例,存活率38.9%。 化疗的副作用:大部分患者均主诉不同程度的乏力、头晕、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11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低于4.0×109/L),暂停给药,给予支持治疗和中医扶正固本给药,血象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后继续原方案治疗。 3 讨论 局部晚期乳腺癌(LocdadvancedbreartCancer)指局部肿瘤超过5cm,病变累及皮肤或胸壁,不能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有人报道其发病占就诊乳腺癌的10%~15%,本组统计占7.69%。局部晚期乳腺癌主要、是病人延误就诊造成的,发现乳房有肿块但由于不疼痛,未引起注意,而一但疼痛出现,肿块已侵及胸壁或已有远处转移,地区文化程度对发病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关于乳腺癌的治疗,人们已认识到乳癌为一全身性疾患,综合治疗乳腺癌为当前主流,化疗占相当重要地位。新辅助化疗是指手术前用化学药物,通过全身或局部对肿瘤施以用药。本组病例采用新辅助化疗,用药采用两道防线,DD、ADM、MMC给药无效时应改5-Fu其有效率达94%(34/36)。 既往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无何有效方法,多采用姑息切除,配合放疗化疗。现我们通过术前新辅助化疗改变了乳腺癌的分期,使不能手术乳腺癌变为可能,本组36例通过化疗有26例得以手术,其中根治性手术18例占50%(18/36)。 以往局部晚期乳腺癌预后不理想,因远处转移,肿瘤侵犯肋骨直到胸腔,病人在2年内多已死亡,5年存活率只能在20%~30%,本组治疗后5年存活率38.9%。这揭示新辅助化疗+手术+放疗化疗可做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的合理方案。 新辅助化疗可提供早期全身系统治疗,能有效控制局部病灶和治疗远处转移灶。对于能否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目前尚无定论,但对局部晚期乳腺癌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其优势在于:①新辅助化疗是最好的化疗药物体内药敏试验,可直接观察原发肿瘤变化,明确化疗方案的有效性,指导术后治疗;②使部分晚期不可手术的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③使部分T2、T3患者转化为T1,使保乳治疗成为可能; ④减少全身微小转移灶的存在;降低术后复发率。缺点在于:术前治疗干扰术后病理分期,难以估计病情;其次如果术前化疗无效可能延误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通过新辅助化疗改善分期后,可提供合理的手术时机,使无法保乳患者达到再造要求,降低局部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组8例患者均通过新辅助化疗缓解后,行改良根治手术及一期乳房再造,减少了二次手术对患者身心的影响及经济负担,且并未明显增加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不影响术后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颖,张学慧,亓发芝.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的临床应用[J].中华乳腺病杂志, 2008, 2(3): 279-288. [2] 沈镇宙,邵志敏,吴炅,等.乳腺肿瘤学[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69. [3] 卓睿,李铁.乳腺癌新辅助化疗FEC与FEP(持续输注)方案的比较[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2):6-8. [4]Lisa A. Newman, Henry M. Kuerer, Kelly K. Hunt, et al.Feasibility of 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 for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J]. 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1999,6(6):671-675. [5] 卓睿,凌文津,石雪枫,等.乳腺癌术后即时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27例分析[J/CD].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9,3(3):280-287.

乳腺癌辅助化疗方案

乳腺癌辅助化疗方案 1、TAC方案? 多西他赛?????????75mg?/M2???????d1? 阿霉素???????????50?/M2??????????d1??? 环磷酰胺?????????500?/M2?????????d1?共6个周期,21天为1周期? 多西他赛预处理:地塞米松8mg?Bid连续3天(-1,1,2)?适用于高度复发危险的病例?。该方案中多柔比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心脏毒性,心肌毒性与剂量累计密切相关,辅酶Q10,维生素C,维生素E可清除自由基,可能会降低心脏毒性。?该方案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是造血系统毒性,白细胞,尤其是粒细胞下降,易引起发热性粒细胞下降和感染。而且粒细胞下降发生早,最早发生在用药后3~4天,降至最低点的时间是第8天,通常再降至最低点1周左右能完全恢复。,预防使用G-CSF可有效地预防严重的骨髓抑制的发生。?如出现发热性粒细胞下降应注意以下几点:拍摄胸片,查血常规;尽量避免有创操作,仔细检查并尽可能发现感染病灶及感染;常规进行血、尿培养、中心静脉置管或可疑感染部位的培养;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更换抗生素等。本方案致吐性为中等程度,应用5-HT3拮抗剂。?? 2、AC-P方案? 阿霉素???????????60mg?/M2??????d1?????第1-4周期? 环磷酰胺?????????600mg?/M2?????d1?????第1-4周期 紫杉醇???????????175mg?/M2?????d1?????第5-8周期?21天为1周期?

紫杉醇预处理:地塞米松20mg?口服(用药前12h、前6h)苯海拉明40mg 肌注、西咪替丁400mg静脉注射(用药前30min)?适用于高度复发危险的病例? 注意事项:紫杉醇用药需测量血压(化疗前30min、0min、后15min、后30min、后60min、后2h、后3h),静滴时间:3h;?紫杉醇在滴注的最初几分钟内,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如发生过敏反应症状较轻微,如脸红或局部皮肤反应,则不需终止治疗。如果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如血压下降超过20mmHg、支气管痉挛或全身皮疹或红斑,则需立即停止滴注,并进行对症治疗。?紫杉醇用药2-3天后会感到关节和肌肉疼痛,在给予G-CSF治疗的病人肌肉疼痛会加重。可自行缓解。向患者解释清楚。?? 3、AC-T(剂量密度疗法)方案? 阿霉素??????????60?mg?/M2?????d1??????第1-4周期? 环磷酰胺????????600?mg?/M2?????d1??????第1-4周期? 紫杉醇??????????175mg?/M2??????d1?????第5-8周期?14天为1个周期? 紫杉醇预处理:地塞米松20mg?口服(用药前12h、前6h)苯海拉明50mg 肌注、西咪替丁300mg静脉注射(用药前30min)?适用高危复发病例 本方案为双周密集方案,需密切观察血象,推荐用于耐受性较好的患者,以达到既能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又能尽快结束化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一般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一般状况、伴随疾病、年龄、既往化疗方案及治疗目的等因素综合考虑是否采用此方案。所有周期均需 G-CSF支持。??????????????????????????????? 4、AC方案?

常用的乳腺癌化疗方案

常用的乳腺癌化疗方案 CMF方案-------- 环磷酰胺100mg/M2 PO第1-14天或环磷酰胺600mg/m2 IV第1,8天甲氨喋呤50mg/M2 IV第1,8天 氟尿嘧啶500mg/M2 IV第1,8天 共6个周期-28天为1周期 AC方案: 21天重复,共4疗程 阿霉素60mg/M2 IV第1天 环磷酰胺600mg/M2 IV第1天 FAC -------21天为1周期 氟尿嘧啶500mg/M2 IV第1天 阿霉素50mg/M2 IV第1天 环磷酰胺500mg/M2 IV第1天 FEC-1方案 环磷酰胺500mg/M2 d1 表阿霉素60mg /M2 d1 d8 氟尿嘧啶500mg/M2 d1 d8 共6个周期,28天为1周期

FEC-2方案 环磷酰胺500mg/M2 d1 表阿霉素100mg /M2 d1 氟尿嘧啶500mg/M2 d1 d8 共6个周期,28天为1周期 TAC方案 多西他赛75mg /M2 d1 阿霉素50 /M2 d1 环磷酰胺500 /M2 d1 共6个周期,21天为1周期 TC方案 多西他赛75mg /M2 d1 环磷酰胺500 /M2 d1 共4个周期,21天为1周期 AC-P方案 阿霉素60mg /M2 d1 第1-4周期环磷酰胺600mg /M2 d1 第1-4周期紫杉醇175mg /M2 d1 第5-8周期

21天为1周期 AT方案----------21天重复 多西紫杉醇(泰索帝)75mg/M2 IV第1天 阿霉素50MG/M2 IV第1天 二期乳腺癌的辅助化疗 方案一:CMF方案—绝经期前1~3个淋巴结阳性者(4周方案)药物剂量mg/(m2.d)及途径时间(天)及程序 环磷酰胺100 po 1~14 q28d*6 甲氨蝶呤30~40 iv 1,8 q28d*6 氟尿嘧啶400~600 iv 1,8 q28d*6x-d

乳腺癌的化疗方案

乳腺癌的化疗方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化 疗 方 案 二期乳腺癌的辅助化疗 方案一:CMF 方案—绝经期前1~3个淋巴结阳性者(4周方案) 方案二:CMF 方案—术后1~3个淋巴结阳性者(3周方案) 方案三:AC 方案—受体阴性,腋窝淋巴结阳性

方案四:DOX----CMF方案——腋窝淋巴结3个以上阳性的辅助治疗 方案五:FAC、CAF方案——腋窝淋巴结3个以上阳性者,较CMF强 方案六:AC-T方案——ER阴性,腋窝淋巴结大于3个者 方案七:AC-T(剂量密度疗法)方案 方案八:TAC方案

可切除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方案一:FAC或CAF方案 方案二:AC方案 方案三:AC-D方案 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或二线、三线化疗方案方案一:FAC或CAF方案以前未接受过化疗的病人 方案二:NFL方案有效、毒性小,身体差和不能使用阿霉素者

方案三:PA方案 方案四:DA方案 注:在联合化疗中泰素帝35mg/ m2,每周一次、连续三周、休息一周,比较安全。可连续几个周期。 方案五:XD 方案 方案六:GC方案 方案七:Xeloda(希罗达)单药方案 HER-2过度表达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

方案一:AC*+Trastuzumab(Herceptin) *:适合过去从未用过蒽环类药物者 Stevenson算式:体表面积(m2)=*身高+*体重(kg)- 方案二:T *+Trastuzumab(Herceptin) *:适合过去用过蒽环类药物者 方案三:TPC方案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方案一:三苯氧胺方案 方案二:MA或MPA单药方案 方案三:EXE单药方案作为三苯氧胺失败后的二线内分泌治疗药

术前新辅助化疗在局部中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附30例报道

术前新辅助化疗在局部中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附30例报道 发表时间:2011-01-20T10:39:48.187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0年5期供稿作者:丁世美[导读] 可达到消灭微小转移灶及减少耐药发生的作用,同时可降低肿瘤细胞的活力,减少远处播散的机会。丁世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人民医院655000)【摘要】目的:探讨局部中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CEF方案对30例Ⅱb-Ⅲ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 环磷酰胺 (CTX) 600 mg/m2, d1, ;表阿霉素(EPI) 60mg/m2, d1,5-氟尿嘧啶(5Fu) 500 mg/m2, d1, 21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完成2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 21例降低了临床分期;3例获得完全缓解(CR),18例部分缓解(PR),6例病情稳定,1例无效,总有效率(CR+PR)为70%。结论: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原发肿瘤和腋窝淋巴结均有较好疗效。【关键词】乳腺癌;中晚期;新辅助化疗【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34-01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中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它不仅是一局限性疾病,更是一全身性疾病,其治疗也由局部治疗转变为以局部和系统性的综合治疗. 局部晚期乳腺癌是指原发病灶直径大于5cm(T3)或有皮肤或胸壁粘连固定,区域转移的腋窝淋巴结互相融合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临床分期上局部晚期乳腺癌主要指IIIa和IIIb的乳腺癌,IIb期乳腺癌在治疗原则上与局部晚期癌相似,故归入局部晚期乳腺癌的行列。术前化疗或称之为新辅助(neoadjuvantchemotherapy),是指对非转移性的肿瘤,在局部治疗应用前进行的全身性的,系统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目前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已得到应用,特别是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应用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以来,已成为乳腺癌全身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对进展期乳腺癌患者30例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取得满意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和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9月至2008 年8月共收治局部中晚期乳腺癌患者30例,术前均经临床检查,彩色B超诊断及细针吸细胞学或粗针穿刺获组织学检查证实.其中女性28例,男性2例,单侧乳腺癌29例,双侧乳腺癌1例,为女性,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45,4岁,按TNM分期,Ⅱb期10例,Ⅲa期13例,Ⅲb期7例,所有患者既往未行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血常规检查正常,心、肝、肾功能无严重疾病。 1.2方法 1.2.1全组病例均采用CEF方案,环磷酰胺(CTX) 600mg/m2, d1, ;表阿霉素( EPI) 60mg/m2, d1, 5-氟尿嘧啶(5Fu) 500mg/m2, d1, 21 d为1个周期. 化疗2-4个周期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新辅助化疗有效者术后以原方案继续化疗6个周期(无效者更换方案),有淋巴结转移者在术后完成6个周期化疗时行放射治疗,ER PR阳性者,化疗结束后口服三苯氧胺进行内分泌治疗。 1.2.2疗效评定:新辅助化疗前后,临床体检或B超测量肿瘤原发灶体积,肿瘤体积(V)以下列公式计算:V=D3×π/6. 按照UICC实体瘤疗效标准进行评估. 临床完全缓解(cCR):临床检查肿瘤完全消失;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手术标本中原发肿瘤区已无浸润癌细胞;临床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缩小>50%;病情稳定(SD):肿瘤体积缩小不超过50%,或增加<25 %;疾病进展(PD):肿瘤体积增加>25%或出现新病灶. 总有效率(RR)=CR+PR. 毒副反应按照WHO化疗药物急性、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分为0~Ⅳ度。 2结果 降低临床分期21例(70%),其中Ⅱ期降为Ⅰ期者10例,Ⅲ期降为Ⅱ期者8例,Ⅲ期降为Ⅰ期者3例. 获得CR 3例(10%),PR 18例(60%),病情稳定6例,全组1例双侧乳腺癌无效,RR为70% 26例患者化疗前患侧腋窝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新辅助化疗2 个周期后有10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15例(50%)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所有患者除1例双侧乳腺癌无效外,其余包快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腋窝淋巴结缩小,可活动。使手术可以顺利进行。 毒性反应均为可逆性,未严重毒性反应,以白细胞下降和恶心呕吐最常见,其次是脱发. 白细胞减少Ⅰ,Ⅱ度占62.8%,Ⅲ度占14.0%;恶心呕吐Ⅰ,Ⅱ度占68.6%,Ⅲ度占7.0%;脱发Ⅰ,Ⅱ度占53.5%,未出现Ⅲ度以上毒性反应,无感染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讨论 新辅助化疗又称为术前化疗,首次化疗和诱导化疗,早期研究发现术前化疗能有效缩小肿瘤原发灶,使一些不能手术的晚期肿瘤的手术治疗成为可能,术前化疗能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Fisher等研究发现切除原发肿瘤后24小时,远处转移灶的肿瘤细胞增殖指数和外周血循环中的生长因子浓度出现升高,而手术前的细胞毒性药物的化疗可以阻断肿瘤这种由于原发灶切除后快速增长的趋势,有效控制残存肿瘤细胞的生长[2],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可减少原发肿瘤的微血管密度,故术前给予有效化疗,可达到消灭微小转移灶及减少耐药发生的作用,同时可降低肿瘤细胞的活力,减少远处播散的机会。 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认识的不断加深,目前已认识到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其治疗也转向全身性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其中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日益受到重视,并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应用. 与传统的术后化疗相比,有以下优点:①降低肿瘤分期,使手术更彻底;②消灭微小转移灶,减少远处播散及耐药发生;③抑制手术后残余癌细胞的增殖与扩散;④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⑤由于肿瘤缩小,增加了乳腺癌保乳的机会,为保留乳房外形创造了条件;⑥评价术前化疗的效果,为术后化疗选择药物提供参考,而且,围手术期化疗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及患者耐受性;⑦抑制手术中肿瘤细胞的转移活性。新辅助化疗的缺点:由于有部分患者不敏感,从而延误了局部治疗的时机,由于新辅助化疗可使区域淋巴结降期,从而失去乳腺癌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这一重要预后信息,因为肿瘤原发病灶缩小甚至消失,使手术标本术后生物学预后因素分析造成困难,针吸细胞学检查偶有假阳性报告,造成不必要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 我们的临床治疗发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可使瘤体缩小,减小癌周浸润,降低腋窝淋巴结的粘连度,使融合成块的淋巴结缩小,降低手术难度及手术风险,增加乳腺癌保乳治疗机会。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但目前尚无较为理想的统一方案. 多数研究认为,含蒽环类的联合方案有效率高我们采用含蒽环类的CEF方案治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30例,有效率高,而且副反应低且,患者能耐受。 总之,应用CEF方案治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近期疗效肯定,对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均有较高的有效率,而且可以降低临床分期,使不能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有了手术机会,增加了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2]沈镇宙,卲志敏.乳腺肿瘤学,P269 P271

新辅助化疗TEC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 32例

新辅助化疗TEC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 腺癌32例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新辅助化疗方案(TEC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的客观缓解率、手术切除率及毒副作用。方法经空芯针活检组织学诊断证实的LABC 32例,Ⅲa期19例,Ⅲb期11例,Ⅲc期2例。行TEC方案术前化疗:多西紫杉醇 75 mg/m2,d1静脉输注,表柔比星60 mg/m2,d1静脉输注, 环磷酰胺 600 mg/m2,d1静脉输注,每3周为1个治疗周期。2个治疗周期后对病灶进行首次评估,以决定是否再给予1~2个周期的TEC化疗后再接受手术或放射治疗。观察化疗效果及毒副作用。结果 32例患者接受2~4个周期TEC方案化疗后,27例降低了临床分期,降期率为84.3% (27/32);临床完全缓解率及部分缓解率分别为21.8%(7/32)、56.2%(18/32);手术切除率为 100%。常见毒副作用有:轻中度脱发、恶心呕吐、体液潴留、肌肉关节疼痛等,对症处理均可缓解;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21.8%(7/32)和9.4%(3/32)。结论 TEC方案治疗LABC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可以降低临床分期,为提高综合治疗效果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乳腺癌;化学疗法,联合;多西紫杉醇;表柔比星;环磷酰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加术后化疗或放疗。部分乳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原发病灶较大或区域淋巴结已广泛转移,治疗相当困难,而且预后差[1]。新辅助化疗可以使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病灶缩小,降低临床分期以便于手术切除,并可以减少亚临床微小转移灶,以提高综合治疗疗效。我们对32例LABC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加表柔比星加环磷酰胺(TEC方案)实施新辅助化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0月—2010年3月经组织学确诊的LABC 患者32例,均为女性,年龄35~72岁,中位年龄64岁。所有入选患者均为未治患者,排除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化疗前常规胸部X线检查、B超检查、脊柱X线检查排除远处转移。肿瘤最大径为1.5~8.0 cm(中位值为5.2 cm)。TNM分期:Ⅲa期19例,Ⅲb期11例,Ⅲc期2例。腋窝淋巴结临床分期:N0 9例,N1 16例,N2 7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28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髓样癌2例,黏液腺癌1例。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签署化疗同意书,予TEC方案化疗:多西紫杉醇75 mg/ m2静脉输注d1,表柔比星60 mg/m2静脉输注d1,环磷酰胺600 mg/ m2静脉输注d1,每3周为1个治疗周期。化疗前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徐兵河,江泽飞,夕春 代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晚期乳腺癌(ABC)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方面是有其特殊性的,并且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如何帮助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是每一位肿瘤科医师面临的挑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为2~3年,不同分子亚型的情况有所不同。对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抗HER2治疗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自然病程,并显著延长了生存时间;但是对于三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其总体预后尚未取得明显改善;另外,对于最常见的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近年来新增了多种治疗药物,如氟维司群、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等[1,2]。2016年,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倡导下,国乳腺癌病理和影像诊断、治疗方面的专家对国外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讨论,经过反复讨论和多次修改,制订出《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需要强调的是,本共识是供中国围应用的诊疗建议,而各个地区可能需要根据现代肿

瘤学的基本原则进行必要的调整,即结合晚期疾病的特殊性和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予以多学科、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一、指南总则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预计2015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达27.2万,死亡约7万余例[3],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3%~10%的妇女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早期患者中30%~4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约20%[4]。ABC 是乳腺癌发展的特殊阶段,在治疗选择及疗效方面均不同于乳腺癌的其他阶段。ABC患者面临着来自疾病本身、心理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 20世纪末提出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是肿瘤学领域的重大成就之一。根据这一理念,医师需要为每个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医疗措施,同时各学科相关人员的积极合作有助于为患者制订更好的治疗方案。乳腺病专科的建立是另一重要举措,我国最早的乳腺癌中心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并在近20年的发展中得以不断完善。多学科合作和乳腺病专科的成立在乳腺疾病诊疗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对于ABC患者的治疗,多学科合作尚显不足,尤其是针对某些特定转移部位(例如骨转移、脑转移)的综合治疗还亟待加强。本共识中的一部分建议针对不可手

目前一般的乳腺癌常用化疗方案

CMF方案(转移):CTX 600mg/M2 d1; MTX 40mg/M2 day 1and 8;5FU 600mg/M2day 1and 8;每21天重复×6常用可切除乳癌的辅助化疗。 CAF方案:CTX 500mg/M2 day 1;ADM 50mg/M2 day 1; 5FU 500mg/M2 day 1;+PR 40-65%。此方案是目前乳腺癌术后推崇的化疗方案。有人认为CAF方案4个疗程的结果与CMF方案6个疗程相同。 FAC方案:5FU 500mg/M2,d1 and d8其余同CAF方案。CMF方案(术后标准辅助化疗):CTX 100mg/M2 po, day1-14天;MTX 40mg/M2 iv day 1-8天;5FU 600mg/M2 iv day 1 and 8天;每4周重复×6周期。 AC方案:CTX 600mg/M2 day 1 ADM 60mg/M2 iv day 1;每3周重复一次。2004CSCO年会中报告,阿霉素的剂量超过60mg/M2后并不能提高化疗的疗效。在传统的AC 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泰素175mg/M2在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已得到肯定。 CAP方案:CTX 500mg/M2 day 1 and 8; ADM 40mg/M2 iv day 1; DDP 50mg/M2 iv d3 and d8; MCF方案:MMC 20mg iv d1; CTX 1000mg iv d1; 5FU iv gtt qd×5天。(本人用于晚期乳腺癌,效果很好)。 MVD方案:MMC 8mg/M2 d1 + VDS 3mg d1 and d8;DDP 30mg/M2 iv gtt qd×3天。针对ADM产生耐药后的乳腺癌病人,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多西紫杉醇+Xe和紫杉醇+吉西他滨(GEM)方案。 治疗失败后或高危组病人可选方案: MV方案:MMC 20mg/M2 iv day 1; VLB M2 iv day 1 and 21;每6-8周重复。 DV方案:DDP 20mg/M2 iv day 1→5;VP16 60mg/M2 iv day 1→5天。 NA方案:NVB 25mg/M2 iv day1 and 8;ADM 50mg/M2 iv day 1;q3w 重复。CR+PR 74%(有的医院肿瘤化疗专家对乳腺癌术后有腋淋巴结转移的病人,直接用此化疗方案化疗6个疗程。)。 PA方案:PXL 175-225mg/M2 iv gtt d1; ADM 50mg/M2 iv day 重复,CR+PR 69-93% PFL方案:PXL 175mg/M2 iv gtt day 1; LV 300mg/M2 iv gt day 1→3; 5FU 350mg/M2 iv gtt day 1→+PR 52%. PP方案:PXL 75-85mg/M2 iv gtt day 1; DDP 40mg/M2 iv gt day 1,q1w重复×6周期。CR+PR 81% IAF方案:IFO M2 iv gtt day1→5;ADM 30mg iv day 1;5FU 500mg/M2 iv gtt day 1 and 8;q4w重复。 当ADM治疗失败后,可用PXL and /or NV治疗。目前研究认为,对部分绝经前、淋巴结阳性乳癌术后用Zoladeex〔诺雷德〕可以获得与CMF方案同样疗效.。注射埋植剂支,每4周注射1次。中国生物治疗网杨教授特别指出,目前认为ADM的标准用量是60mg/M2,表阿霉素在剂量<90mg/M2时呈剂量依赖关系,但剂量>90mg/M2时则量效关系不明显。对晚期乳腺癌辅助化疗,特别是有高危因素的病人,还是推荐使用蒽环类联合化疗,如AC、CAF、CEF等联合化疗方案。高剂量的HDCT化疗方案不能作为早期或晚期乳癌的标准化疗方案。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指对于未发现远处转移的初治乳腺癌患者,在计划中的 手术治疗或手术加放疗的局部治疗前进行的全身系统性化疗[1-2]。新辅助化疗 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随着各类临床 试验和新的治疗理念不断涌现,其治疗模式也从曾经单一的化疗,转变为当前 基于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的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靶向治疗联合化疗、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等。随着新的循证医学数据不断充实,各种治疗理念和临床 实践的差异也越发明显,如何在临床实践中选择新辅助治疗适应证,优化患者 的治疗策略并改善治疗结局仍存在争议。结合最新的研究数据和理念,中国乳 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组就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HER2联合化疗中,新辅助治疗目的及适应证、手术治疗规范、新辅助治疗前后的评估规范以及新辅助治疗方 案和策略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争议内容,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讨,联合发布《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旨在更好地指导中国临床 医师进行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实践。 1、新辅助治疗的目的和适应证 专家组首先明确了在当前临床实践过程中,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应该从实际的临 床需求出发,以治疗的目的为导向,主要包括:① 将不可手术的乳腺癌降期为可手术乳腺癌;② 将不可保乳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乳的乳腺癌;③ 获得体内 药物敏感性的相关信息,从而指导后续治疗以期改善患者预后。对于美国国立 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中提及的新辅助治疗潜在目的还包括将不可保腋窝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腋窝,中国专 家对此持审慎态度,认为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前哨淋巴结评估假阴性率高、长 期安全性数据不足等风险,并不常规推荐将对已经证实转移的区域淋巴结进行 降期保腋窝作为新辅助治疗的目的[3-4]。 当前在不同的指南和共识中对于新辅助治疗适应证的描述存在较大的差异[1-2,5-6],在明确新辅助治疗目的的基础上,绝大多数专家认同在临床实践中应 以上述3点治疗目的为导向行新辅助治疗,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并非所有需要行 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都推荐行新辅助化疗。 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专家组就不同肿瘤负荷以及乳腺癌亚型的患者是 否优选新辅助治疗进行了逐一讨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淋巴结状态、分子分 型等)的情况下,当肿瘤负荷较大时,中国专家更倾向于推荐优选新辅助治疗,83%的专家推荐浸润性病灶大于5 cm的乳腺癌患者优选新辅助治疗,而其他单 一病理学因素(如肿块大于3 cm或淋巴结阳性)并不能作为优选新辅助治疗的依据。 多数专家(63%)认可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是预后替代的研究终点,对患者采用预期pCR率高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7-8]。在新辅助后辅助治疗方面,CREATE-X和KATHERINE临床 试验提出,针对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患者,如未达到pCR,可通过强化辅助治疗来改善预后[9-10]。在临床实践中,能否基于这两项临床试验的结果而对所有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推荐新辅助治疗尚存在争议。专家组强调CREATE-X和KATHERINE临床试验是辅助阶段临床试验,仅提示针对新辅助治疗后未达到pCR的患者可采用辅助阶段强化治疗的策略,

乳腺癌治疗原则

乳腺癌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有20万新发乳腺癌患者。改善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如手术、放疗水平提高,化疗、内分泌药物的发展和新的生物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乳腺癌的药物治疗可在手术前、手术后,以及复发转移后,控制患者的疾病发展,增加手术切除机会,提高治愈率。针对不同患者采用分类治疗的策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临床获益,体现合理用药的原则。 一、病因和易患因素 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是由多因素构成的。危险因素包括持续地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未育和晚育、既往乳腺组织学异常、基因易感性和尚不清楚的环境因素。 (一)雌激素 初潮早、绝经晚及绝经后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的女性由于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延长,其乳腺癌发病率较高。如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激素替代治疗延长了自然月经后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是无替代治疗者的1.3倍。 (二)妊娠 催乳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乳腺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妊娠第1胎晚的或未生育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增高。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哺乳对乳腺癌也有预防作用。 (三)乳腺良性病变 一般认为乳腺良性疾病可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病理证实的乳腺小叶增生或纤维瘤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为正常人的2倍,多数研究者认为乳腺小叶上皮高度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可能与乳腺癌发病有关。 (四)家族史和遗传基因 有研究发现,有1个乳腺癌一级亲属者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2倍;有2个一级亲属者发病风险进一步增加。既往有乳腺癌病史,对侧乳腺癌的发病率增

乳腺癌常用辅助化疗方案

乳腺癌常用辅助化疗方案 1.CMF方案 CTX 600mg/m2(200mg/ 5%GS 100ml MTX 50mg/m2(10mg/1次,共6—8次5%GS 100ml 5-Fu 600mg/m2(250mg/FUDR0.5/m2 5%GS 100ml 2.AC方案 ADM 60mg/m2(10mg/支) 5%GS 100ml ivdrip 每3周1次,共6次 CTX 600mg/m2(200mg/支) 5%GS 100ml ivdrip 3.CEF方案 CTX 600mg/m2(艾达生(国产)5%GS 100ml E-ADM 90--100mg/m2 5%GS 100ml 6次 5-Fu 500mg/m2( 5%GS 100ml 1 4.AC×4 紫杉醇175mg/m2(30mg/力扑素(只能用糖) 5%GS/NS 500ml 每3周1次 苯海拉明40mg im 地塞米松10mg iv 化疗前30分钟 雷尼替丁50mg iv

泰素帝(20mg/支) TAC方案 多西紫杉醇多帕菲(40mg/支)5%GS/NS 500ml 艾素(20mg/支) ADM 50mg/m2(10mg/支) 5%GS/NS 100ml ivdrip CTX 500mg/m2(200mg/支) 5%GS/NS 100ml ivdrip 地塞米松10mg iv 雷尼替丁50mg iv 化疗前30分钟 应用多西紫杉醇前1天开始口服美卓乐40mg Bid ×3天预处理 雷尼替丁0.15 Bid 健择1250 mg/m2(200mg/支、1000 mg/支) NS 100ml ivdrip(30min内)

乳腺癌常用化疗方案及相关文献详解

乳腺癌常用化疗方案及 相关文献检索 1 激素治疗 以下为供参考的综述文章: HOWELL and DORSETT, Br. Med. J. 315 (1997):863-866 THURLIMANN, Oncology 55(1998):501-507 2 抗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修饰剂(SERMS) 三苯氧胺2mg/d 针对雌激素受体阳性可手术的肿瘤病人的辅助治疗,与年龄及肿瘤情况无关。治疗 持续时间:大约五年。同时也是对绝经后的雌激素受体阳性的肿瘤进展或转移患者 的姑息治疗。 参考文献: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Lancet 351(1998):1451-1467 FISHER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88(1996):1529-1542 GOLDHIRSCH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90(1998):1601-1608 SWEDISH BREAST CANCER COOPERATIVE GROUP, J. Natl. Cancer Inst. 88(1996);1543-1549 三苯氧胺60mg/d Droloxifene 20mg/d Raloxifene 60mg/d 二年(尤其中以预防骨质疏松症) 参考文献:DELMAS et al, N. Engl. J. Mde. 337(1997):1641-1647 3 芳香酶抑制剂: 尤其是对绝位后的患者在抗雌激素治疗后的二线激素治疗。 参考文献 Miller, Cancer Treat. Rev. 23(1997):1641-1647 安鲁米特250mg .+氢化可的松 Anastrozole 1mg/d . Fadrazole 1mg . 来曲唑 d . Vorozole d . 4 孕激素 甲地孕酮(梅格施)160mg/d . 醋酸甲羟孕酮400-1200mg/d . 5 化疗 以下为供参考的综述文章: CLEMONS et al, Eur. J. Cancer 33(1997):2171-2182, and Eur. J. Cancer 33 (1997):2183-2193(advanced disease) CROWN, Eur. J. Cancer 33:S15-S19(metastatic diseas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