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家同步练习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家同步练习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家同步练习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家同步练习

家同步练习

【课堂跟讲】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渔灯暗,,。

,是离人几行清泪。”家是游子的永远的岸。

2.文学(文体)常识

(1)周国平,作家。1998年以前作品结集为(1~6卷),译有、。

(2)散文是同、、并列的一种文体。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散文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与。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来源:学&科&网]

(二)段落层次

1.第1段:引子:。

2.第2~6段:第一节:。

3.第7~12段:第二节:。

4.第13~16段:第三节:。

(三)写作特点

1.语言凝练,意蕴深长。

2.用了四个比喻句,使文章层层递进,思考深度逐层加深。

3.写作借鉴:本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简洁生动。如本文开篇先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由此生发出“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后三个比喻简洁生动地表达出了作者对“家”的哲学思考。

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重难点句子

1.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

这句话表现出尼采对女人的讽刺和批评。作者引用的目的在于说明在家中难免有吵吵闹闹,难免有家务拖累时的闲言碎语,这都是正常现象。

2.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

这句话幽默地说明了“家是温暖的港湾”这一主题,也对尼采的讽喻给予有力的回击。

(二)对课文第一节的诠译

本节首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渔舟飘香、孩童在船上嬉戏的优美的江南水乡画,让人感觉到了水上人家的温馨、安乐,自然而然让读者感悟到“家是一只船”产生共鸣。

【当堂练习】

1.给下列字注音。

屑()憩()冥()曳()巢()

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分析其本体、喻体。

【课后巩固练习】

一、基础题(4分)

1.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来源:学*科*网]

A.漂过(piǎo)荡舟(dàng)驶来(shǐ)

B.泰然(tài)莫测(mè)耳畔(pàn)

C.祝祷(dǎo)温馨(xīn)陶冶(yě)

D.琐屑(xiāo)黯然(àn)永恒(héng)

2.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2分)

A.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B.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扯的风筝轴。

C.小明家的房子很高大,像一座大宫殿似的。

D.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

二、整体感悟(7分)

1.“望着湖面上缓缓而行的点点帆影,我暗暗祝祷,愿每张风帆下都有一个温馨的家。”这句话中的“点点风帆”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发出这样的祝祷?(4分,每问2分)

2.“傍晚,征帆纷纷归来,港湾里灯火摇曳,人声喧哗,把我对大海的沉思冥想打断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三、课文阅读题(8分)

阅读课文第三节(第13~16段),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举英雄奥德修斯的例子,要证明文中的哪一句话?(1分)

2.你知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句话出自哪一部文学名著吗?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2分)

3.你能举出两个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词中的句子吗?(2分)

4.请你用现代汉语表述文中引用的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夜雨》。(3分)

四、类文阅读题(11分)

小院吟

关中农村,总喜欢用泥巴打墙,围起一个院儿。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将院子一遍一遍地扫干净,不允许我们扔下一片纸屑,一根柴棍。村里的人见一方小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亲开起玩笑来:“王妈,您这是准备在地上擀面条了吧?”说得大伙直乐。

小院是母亲用四五年攒下的鸡蛋钱,请了小工,打墙围起来的。得之不易,母亲便格外地宠它,爱它: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条,春天里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土墙,花便密密地排成队儿,立了起来。

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篮。它盛着农家艰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便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发呆。母亲过来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了小板凳,凑到我的眼前,东南西北地比划,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从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飞了一只鸽子,携我振奋起来。

更多的时候,我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或者跟了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埂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4a15219967.html,] 小院南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举起一树的叶子。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都充满了小院,传遍了村落。左邻右舍只说多了这香,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

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感。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的小院了。

1.第四段括号里应填的一个最恰当的词是。(1分)

2.第二段写出小院怎样的特点?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出来?(2分)

3.第二段中,画线的“望着这新鲜的世界”一句,写出了谁的什么感受?请具体说明。(2分)

4.文中统领全篇的一句话是:(1分)5.说说第3段中画线的两句话不能前后调换的原因。(2分)

6.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请把它写在下面。(3分)

赏析:《小院吟》和《家》都是以“家”为内容的文章,都写出了对家的热爱之情。《小院吟》通过写小院的干净,突出了母亲的勤劳;通过写小院里的葡萄,写出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写小院里的香椿,表现了母亲的热情好客。本文多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字里行间突出了母亲对小院的挚爱,也蕴含了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家》通过四个比喻句,“人生是一种漂流”、“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前一个是引子,由此生发出以下三个比喻句。后三个逐层深入,阐释了作者对“家”的哲学思考。在思考中,显示了作者对“家”的依恋之情。语言上,两篇文章都有用词准确、语句优美的特点,不同之处是,《家》的语言凝练,《小院吟》的语言则自然,贴切。[来源:学。科。网Z。X。X。K]

五、中考题(2004,江西省,15分)

心中芦苇

张驰

①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

②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 A (摇撼摇动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作凝重的黑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③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夫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弄蒿荡舟的少年水手,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

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④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⑤易水之滨,悲凉的旋律中,荆轲①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扬。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奸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涌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⑥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苇,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 B (消失弥散弥漫)。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缓缓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原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织成的透明的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名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⑦人是孱弱②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的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⑧这很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来源:]

【注释】①荆轲:战国末刺客。因刺秦王嬴政未遂被杀。②孱(chán)弱:瘦弱,软弱。

1.给文中加粗字注音。(2分)

(1)瘠土()

(2)涟漪()

2.根据文章内容,分别在第②和第⑤段的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下面“A”、“B”两处。(2分)

A处:

B处: [来源:ZXXK]

3.从文中找出与第⑤段内容相照应的两个句子。(2分)

(1)。

(2)。

4.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4分)

(1)她像自由精灵,在远离的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潇洒倜傥。

(2)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5.请简要概括第⑥段的内容。(2分)

6.俗话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而文中作者却热情赞美了芦苇的品性与气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美?说说你的理解。(3分)

六、创新片段作文题(30分)

故乡的山山水水都会铭刻在自己心中,请你拿起笔,把你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来,300字左右。

【合作探究题】

店铺主人对侄子说:“做买卖就要学我不吃亏。我们铺子里的那块波兰呢料已放了很久,受潮,发霉,虫蛀,可是我将它冒充美国货来出售,很快就卖出去了,还多赚了一大笔钱。哈!老天爷派了个糊涂虫给我。”侄子恭敬地回答:“是,是,这话不假。但我不知道谁是糊涂虫?您瞧,他给了您一叠假钞票。”下列何项可作为此篇短文的题目?

A.挂羊头,卖狗肉B.姜是老的辣C.邪不胜正D.恶有恶报

小幽默

假眼

有个百万富翁的左眼坏了,他花了很多钱请人装了一只假的。这只假眼几乎完全跟真的一样,初看时,人们无法辨别真伪。

一次,富翁遇见了马克·吐温,他问:“先生,你猜得出我哪只眼睛是假的吗?”

作家漫不经心地指着他的左眼说:“这只是假的。”

“你是怎样判断的呢?”

马克·吐温笑着说:“因为你这只眼睛里还有一点点慈悲的样子。”

【预习效果反馈】

1.人生是一种漂流。点拨:从“船”字思考。

2.因为无论你漂泊多远,停泊过多少港湾,“家”是永远的归宿。

点拨:联系“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思考作答。[来源:Z_xx_https://www.doczj.com/doc/4a15219967.html,]

3.散文形散神不散

4.船港湾岸点拨:熟读课文,找准重点词语。

【课堂跟讲】

一、1.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梦魂萦绕

点拨:默写诗词要注意字的准确,如“萦绕”的“绕”字。

2.(1)当代《周国平文集》《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

(2)小说诗歌戏剧形散神不散想象联想象征

点拨:填空题要注意字的书写,不要写错别字。

二、(二)1.人生是一种漂流。

2.表达了作者对“家”的第一层面的哲学思考——“家是一只船”。

3.阐释“家是温暖的港湾”这一哲学思考。

4.阐释“家”的本质特征——“家是永远的岸。”点拨:抓住每节的标题进行思考。

【当堂练习】

1.xiè qì míng yè cháo 点拨:“曳”字不读“zhuì”。

2.家是温暖的港湾本体:家。喻体:港湾。

点拨:本文中的比喻句有“人生是一种漂流”、“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四个。本体分别是“人生”和“家”,喻体分别是“漂流”、“船”、“港湾”、“岸”。

【课后巩固练习】

一、1.C 点拨:A中的“漂”读音为“piāo”,B中的“莫”读音为“mò”,D中的“屑”读音为“xiè”

2.C 点拨:比喻必须是打比方,而本体和喻体之间不能是同一类型的事物。

二、1.一只只船因为作者希望人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点拨:从本文的主旨考虑。

2.承上启下

三、1.家是永远的岸点拨:从本节的中心句思考。

2.《红楼梦》曹雪芹

3.学过的或已掌握的古诗词都可以。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做》)点拨:必须有思乡之情蕴含其中。

4.渔灯昏暗,旅途之人在梦中回到了故乡,一声声让人心碎。在五更之时,一叶孤舟离家万里,那滴水声仿佛是离家之八思乡流下的热泪。点拨:译文时,要把重点词语译出来。

四、1.搬点拨:从“小板凳”一词思考。

2.生机盎然(生机勃勃)

3.①写出母亲看到自己劳动成果后的喜悦。②写母亲的付出带给“我”赏心悦目的喜悦。

点拨:从“新鲜”一词思考。[来源:ZXXK]

4.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篮。点拨:整体把握全文。

5.“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一句主要是为引出下文,因此不能调换。

点拨:从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思考。

6.开放题,符合题意即可。点拨:可从母亲的勤劳角度谈感受和想法。

五、1.(1)jí (2)yī 2.摇曳弥散

3.(1)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2)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点拨:既然是找两个句子,就可能牵扯到上下文,因为前后文的相互照应是文章结构完整的充分条件。

4.(1)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芦苇虽处恶劣环境,但却能保持超然独立的品性和气节。点拨:如答到芦苇的生存环境。淡泊、独立、自由、坚强等切合题意的要点,且语言组织通顺的,可酌情给分。(2)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但人却是有思想的,坚韧的。(如果用文中的“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的韧性”一句回答也给分)点拨:这一议论性语句揭示了全文的中心。可用自己的话解释,也可用文中语言解释,但无论何种解释,都必须把中心明确揭示出来。

5.“我”在大学时代对芦苇的感悟(认识、理解等)。

6.作者心中的芦苇象征着人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思想、韧性及坚强。作者赞美心中的芦苇就是赞美心中的理想。点拨:外物(客体)的意义随人(主体)的情感、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应根据具体的文章分析外物的内涵。

六、作文思路:通过描写家乡的景物,抒发思乡之情;或通过回忆故乡有特殊意义(或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来源:学,科,网]

例文:

家乡的雨

如果没有那种风飘雨摇时独居异乡的孤苦感觉,如果没有中秋月下清幽苍凉的思乡之情,如果没有穿行于乡间路的恐慌,或许还不会觉得我的家乡——一个古朴的小城那么温馨、醉人。(点评:用假设句引出对故乡的思念。)

家乡的雨天没有肆虐的风。雨洒在家乡的背脊上,空蒙欲生烟,黛色的山卧在小河畔,静说而富有诗意。都时,在我们这群天真幼稚的女孩看来,追求那独有的浪漫,莫过于雨天了。常常是挽起裤腿,直到膝盖,套上红凉鞋,或别出心裁地撑把好大好大的黑伞,在石板路上一直走下去;或独自站在桥头,极目远眺,弃了伞,任雨丝悄然停在发梢、肩膀……(点评:用优美的语句写出了雨的温柔。)

哦,家乡的雨,带着浓浓的乡思,在我的心头回荡,挥之不去……(点评:结尾含蓄表达思乡之情。)[来源:学*科*网Z*X*X*K]

总评:本文通过描写家乡雨的温柔、静谧,突出了雨的诗意美,表达了思乡之情。语句优美,情真意切。

【合作探究题】

D 点拨:从这两件事的性质上考虑。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含期末试题 第五章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2.如图,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O,则图中共有()对邻补角. A.2 B.3 C.4 D.5 (第2题) (第3题) (第6题) 3.如图,在5×5的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图形N平移到如图②所示的位置,那么下列平移正确的是() A.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1格B.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2格 C.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1格D.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2格 4.点P为直线l外一点,点A,B,C为直线l上三点,PA=4 cm,PB=5 cm,PC=3 cm,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 A.等于4 cmB.等于5 cmC.小于3 cmD.不大于3 cm 5.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④内错角相等.其中假命题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如图,AB∥CD,FE⊥DB,垂足为E,∠1=50°,则∠2的度数是() A.60°B.50°C.40°D.30° 7.如图,将木条a绕点O旋转,使其与木条b平行,则旋转的最小角度为() A.65°B.85°C.95°D.115°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8.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叠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则∠ABC =( ) A .73° B .56°C .68° D .146° 9.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弯处的∠A 是72°,第二次拐弯处的角是∠B ,第三次拐弯处的∠C 是153°,这时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B 等于( ) A .81° B .99° C .108° D .120° 10.如图是一汽车探照灯纵剖面,从位于O 点的灯泡发出的两束光线OB ,OC 经过灯碗反射以后平行射出,如果∠ABO =α,∠DCO =β,则∠BOC 的度数是( ) A .α+β B .180°-α C .1 2 (α+β) D .90°+(α+β)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1.把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在同一平面内有A ,B ,C ,D ,E 五个点,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最多可以画________条.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13.如图,已知直线AB ∥CD ,∠GEB 的平分线EF 交CD 于点F.若∠1=42°,则∠2=________. 14.如图,立定跳远比赛时,小明从点A 起跳落在沙坑内B 处,跳远成绩是4.6米,则小明从起跳点

人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五单元 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知识要点 重要短语 like…a lot 非常喜欢…black and white 黑白相间all day整天 Let’s do= let us do 让我们做……kind of 有点儿,稍微South Africa南非be from/come from 来自于save the elephants救助大象one of…其中之一 a symbol of good luck好运的象征get lost迷路cut down 砍倒for a long time 很长时间in great danger处于(极大)危险之中 things be made of ivory由象牙制成的东西places with food and water有食物和水的地方 kill……for……为……杀 1.see the pandas 看熊猫 2.my favorite animals我最喜欢的动物 3.welcome to sp 欢迎来某地 4.welcome back to sp 欢迎回到某地 5.be from 来自 https://www.doczj.com/doc/4a15219967.html,e from来自 7.in the zoo 在动物园里 8.on the farm 在农场里 9.my new pet 我的新宠物 10.w alk on two legs 用两条腿走 11.k ind of有点 12.k ind of interesting有点有趣 13.a little有点 14.a little boring有点无聊 15.a kind of一种16.a ll kinds of 各种各样的 17.a ll day整天 18.a good name for sb对某人是一个好名字 19.S outh Africa南非 20.S outh China华南 21.S outh America南美洲 22.A merica, the USA美国 23.t he UK ,England英国 24.t he South Pole南极 25.w hat animals什么动物 26.s ave the elephants挽救大象 27.o ne of +n复数。。。之一 28.t he first lesson=Lesson One第一课 29.c lever聪明的,机灵的 30.c ute聪明的,可爱的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 同步习题(含答案)

12.词四首 A组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秋瑾.()胸襟.()人不寐.()右擎.苍() 锦帽貂裘.()鬓.微霜()苦将侬.()麾.下炙()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老夫聊.发少年狂()(2)千骑.卷平冈() (3)会.挽雕弓如满月()(4)强派作蛾眉 ..() (5)五十弦翻.塞外声()(6)马作.的卢飞快() 3.默写。 (1)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3)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报倾城随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7)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__。 (8)身不得,男儿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4.理解性默写。 (1)《渔家傲·秋思》中借咏物表达边塞异常荒凉孤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家傲·秋思》中书写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抒写自己出猎时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虽年事已高,但壮志不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和为国建立功绩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通过场面描写渲染将士们的昂扬斗志和豪壮的声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词人想象驰骋疆场时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自己人生最高理想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满江红》中秋瑾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10)秋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她是一个富有感情的人,但不幸偏遇着这么一个庸夫俗子的丈夫,不由得发出“________________?”的浩叹!

最新最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各单元知识点大归纳

1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各单元知识点大归纳 1 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2 ◆短语归纳 3 1. play chess 下国际象棋 2. play the guitar 弹吉他 3. speak 4 English 说英语 5 4. English club 英语俱乐部 5. talk to 跟…说 6. play the 6 violin 拉小提琴 7 7. play the piano 弹钢琴 8. play the drums 敲鼓 9. make 8 friends 结交朋友 9 10. do kung fu 练 (中国) 功夫 11. tell stories 讲故事 12. play 10 games 做游戏 11 13. on the weekend/on weekends 在周末 12 13 ◆用法集萃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典句必背 25 1. Can you draw? Yes, I can. / No, I can’t. 26 2. 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I want to join the chess club. 27 1. play +棋类/球类 下……棋,打……球 2. play the +西洋乐器 弹/拉……乐器 3. be good at doing sth.= do well in doing sth. 擅长做某事 4. be good with sb. 和某人相处地好

3. You can join the English club. 28 29 4. Sounds good./That sounds good. 30 5. I can speak English and I can also play soccer. 6. Please call Mrs. Miller at 555-3721. 31 32 ◆语法 33 一、情态动词can的用法: 34 情态动词无人称和数目的变化,后面必须接动词原形,情态动词和动词原形一35 起构成谓语。常用的情态动词有:can, may, must, need。 36 “能、会”是情态动词,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不能单独做谓语,只能和实义动词 原形或be动词原形一起构成谓语,常见用法如下: 37 38 (1).表示某种能力。 39 (2).表示请求或许可。 二、动词play的用法: play games with sb 与某人做游戏 40 41 (1).play+西方乐器名词,乐器名词前要加the,“play + the+ 乐器”“弹奏某种乐42 器”。 43 play the guitar弹吉他 play the piano 弹钢琴 play the drums 敲鼓 44 play the violin 拉小提琴 play the trumpet吹喇叭 45 (2).play加球、棋牌时,球棋牌前不加the,“play +球类名词”表示“踢、打某种球”。 play ping-pong打乒乓球 play football/soccer踢足球 46 47 play basketball打篮球 play baseball 打棒球 play volleyball打排球 48 play chess 下国际象棋 play cards 打牌 (3). play with+玩具/其他名词 He can play with a ball. 49 50 三、be good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 元日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瞳瞳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 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画面)。 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 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4.简介作者。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 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3.检查交流情况。 屠苏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苏”。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 的注释。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练习新人教版

《人生》综合练习 一、自主积累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攫()取馈()赠厌倦()停滞()2、根据拼音写汉字。 zhān()望yì()测陷 jǐnɡ()liáo()望 领 yù()赏心 yuè()目 3、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⑴失败和胜利,以及梦想、臆测、幻想,无不以这种或那种方式给他们的工作带来益处。 臆测:。 ⑵当一些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他是知道的。 馈赠:。 4、文学常识填空。 《人生》作者是,他是(国家)的文学、家。 二、阅读探究 (一)课内精读 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有一百来级。这座高塔是中空的。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但是任何人都很难从那样的高度摔下来。这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他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预先他并不知道是哪一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盖板,而他也就消失了。只是他并不知道那是第二十级或是第六十三级,或是另外的哪一级;他所确实知道的是,阶梯中的某一级肯定会从他的脚下消失。 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嘹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赏心悦目。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

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这时也许应该走得更快一些,或者一次连续登上几级,然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通常是一个人一年登上一级,他的旅伴祝愿他快乐,因为他还没有摔下去。当他走完十级登上一个新的平台后,对他的祝贺也就更热烈些。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地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这个攀登的人一般是深受感动,但忘记了留在他身后的很少有值得自满的东西,并且忘记了什么样的灾难正隐藏在前面。 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然而这里还有一个地洞,那些走进去的人都渴望自己挖掘坑道,以便深入到地下。而且,还有一些人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年复一年,这些人越来越深入地下,走到那些埋藏矿物的地方。他们熟悉那地下的世界,在迷宫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指导或是了解或是参与地下深处的工作,并乐此不疲,甚至忘记了岁月是怎样逝去的。 这就是他们的一生,他们从事向思想深处发掘的劳动和探索,忘记了现时的各种事件。他们为他们所选择的安静的职业而忙碌,经受着岁月带来的损失和忧伤,以及岁月悄悄带走的欢愉。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在人们眼前,还有一个无穷无尽地延伸开去的广阔领域,就像撒旦在高山上向救世主所显示的那些王国。对于那些在一生中永远感到饥渴的人,渴望着征服的人,人生就是这样:专注于攫取更多的领地,得到更宽阔的视野,更充分的经验,更多地控制人和事物。军事远征诱惑着他们,而权力就是他们的乐趣。他们永恒的愿望就是使他们能更多地占据男人的头脑和女人的心。他们是不知足的,不可测的,强有力的。他们利用岁月,因而岁月并不使他们厌倦。他们保持着青年的全部特征:爱冒险,爱生活,爱争斗,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无论他们多么年老,到死也是年轻的。好像鲑鱼迎着激流,他们天赋的本性就是迎向岁月的激流。 然而还有这样一种工场──劳动者在这个工场中是如此自在,终其一生,他们就在那里工作,每天都能得到增益。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变老了。的确,对于他们,只需。要不多的知识和经验就够了。然而还是有许多他们做得最好的事情,是他们了解最深、见得最多的。在这个工场里生活变了形,变得美好,过得舒适。因而那开始工作的人知道他们是否能成为熟练的大师只能依靠自己。一个大师知道,经过若干年之后,在钻研和精通技艺上停滞不前是最愚蠢的。他们告诉自己: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基础知识梳理

第五单元17 紫藤萝瀑布 一、文学常识 宗璞,原名冯钟璞,1928年7月26日生于北京,当代女作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时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学校。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三生石》、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蜗居》《我是谁》、长篇小说《南渡记》,散文集《丁香结》等。有《宗璞文集》四卷。 二、重点字词 1.重点字 迸.溅(bèng)仙露琼.浆(qióng)绽.开(zhàn)忍俊不禁.(jīn) 笼.罩(lǒng)盘虬.卧龙(qiú) 2.多音字 lóng(鸟笼)shèng(盛开) 笼盛 lǒng(笼罩)chéng(盛饭) jīn(禁受)tiǎo(挑逗) 禁挑 jìn(禁止)tiāo(挑练) 3.形近字 瀑瀑布萝藤萝绽绽开 曝曝晒箩箩筐淀沉淀 笼笼罩挑挑选凝凝望 茏葱茏桃桃子疑怀疑 枯枯槐遗遗憾溅迸溅

桔桔子遣派遣贱贫贱 4.重点词 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 繁密:多而密。 稀落:稀稀疏疏,出现得少。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酒酿;江米酒。 挑逗:逗引,招惹。 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三、重点句子 1.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剖析: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的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剖析:这里运用了通感,即人的感觉相通,如花香是嗅觉的感受,作者把它说成是“浅紫色的”,这是视觉感受,“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是幻觉感受。这种通感手法巧妙地把人带入一种新的境地。“梦幻”一词恰当的表现了“香气”给“我”的感觉。 3.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剖析: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6单元试卷

扎下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 第二次月考试卷 等第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5分) 一、我能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6分) 乘.机(ch éng ch èng ) 病假.(ji ǎ ji à) 挑.旗(ti āo ti ǎo ) 家当.(d āng d àng ) 驿差.(ch ā ch āi ) 劫.持(ji é xi é) 二、看拼音,写汉字,我们一定能规范地写出来!(10分) y ǔn nuò g ǔ s è l éi g ǔ f ù j īn q ǐng zu ì ( ) ( ) ( ) ( ) dù jì zh ào j í s ī z ì sh én j ī mi ào su àn ( ) ( ) ( ) ( ) 三、按要求写词语,肯定难不倒我。(8分) 1.又饥.又渴.:. 2.表示人物神情的: 3.含有人体器官名称的: 4.成语中有两个字是一对反义词的: 四、我能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6分) 1. 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陈述句) 2. 小鸟在枝头唱歌.. 。(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3.在赛马的过程中,人们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看着一匹匹马。(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我按课文内容填空。(15分) 1.《将相和》中的“将”指________,“相”指__________,“和”指___________。文中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文中的“将”和“相”你更喜欢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 2.《草船借箭》根据______________(46回)改编,它是我国古典小说 班级 学号 姓名 装 订 线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 案- 沧海横流,名垂青史。古往今宋。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 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 )取:掠夺。 臆(y )测:主观的推测。 馈(ku )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 生1:作者能把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四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连缀成文,并和人生联系起来,这是我不曾想到的。

生2:有些语句比较深奥,我不太能读懂。 生3:全篇都在探讨人生问题,使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 生4:文章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人的活动景象,我觉得还应该有更多的场面和更多人的形象。 教师总结:看来,中外语言表述的差异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不过只要我们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是不难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的。 四、理清思路,探明主旨 1.提问: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21课伟大的悲剧??人物传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拽zhuài???战栗lì???毛骨悚sǒng然 ?履lǚ行????怏yàng快不乐?吞噬shì ?羸léi弱??告罄qìng 2.解释下列词语。 (1)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2)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3)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4)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是奥地利(国名)作家茨威格(人名)。 词语积累:P155注释1;P156注释1;P157注释1;P158注释1-2;P159 注释1;P161注释1、2 1.以时间为线索展开记叙:9个时间点(人、地、事) 2.重点语句理解:P163练习二(答案详见《三点一测》P240十)、《三点一测》P239八 3.中心句(主旨句):P163第16段,起点题作用 第22课 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砭biān骨???崎qí岖qū???窒zhì息 2.解释下列词语。 ?(1)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2)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3.用恰当词语填空。 ?(1)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2)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3第9课《夜色》同步练习B卷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3第9课《夜色》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填空题 (共4题;共21分) 1. (5分)我会一字组两个词 敬________、________ 转________、________ 热________、________ 街________、________ 2. (8分)辨别形似字,选择正确的组成词语。 ①(座坐)________位________下车________ ________车 ②(据居)________住根________ ________说分________ ③(英勇)________士________雄________明________敢 ④(故古)________诗________乡________代________事 3. (4分) (2020三上·永州期末) 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jiē dào________两边银杏树的叶子变黄了,随风飞舞,我背上画板,带上yán liào________,zhǔn bèi________将这里的美景画下来,送给远方的朋友。 4. (4分)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zuǒyòu guāng míng bàn fǎshuōhuàzhuān xī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óng xuégān jìng wēn nuǎn qiūtiān yǐjī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6分) 5. (6分)“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都在欢庆自己的节日,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你准备表演什么呢?说一说,写一写。 三、判断题 (共1题;共4分) 6. (4分)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 (1)铁罐看不起陶罐,是因为陶罐怕铁罐。 (2)陶罐不与铁罐吵,是懦弱的表现。 (3)“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这是陶罐在据理力争,说明陶罐不与铁罐争,是在谦让,并不是软弱。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7.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节选) 小溪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抱着迷路的孩子, 冒着蒙蒙的细雨。 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 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顺着弯弯的小路,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公开课教学设计

快乐读书吧 《小故事大道理》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寓言故事,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3.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4.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了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 1. 课件 2. 学习单。 学生多阅读一些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名字中蕴含的道理 1.同学们,你们好,我叫倪慧琴,是今天给你们上课的新老师。大家可以叫我倪老师或慧琴老师。听说三(1)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所以特别想和咱们三(1)班的小朋友交上朋友,你们愿意和慧琴老师交朋友吗?(和学生握手) 2.说到聪明,慧琴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知道我的爸爸为什么给我取名叫“慧琴”吗?“慧”是聪明的意思,“琴”和“勤”同音,他希望我长大又聪明又勤快。你的名字也一定有一定的含义吧。谁来说说?(指名一两位同学说说)哇!小小的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我们今天学的寓言故事,更加埋藏着深刻的含义呢! 3.出示幻灯,概括寓言特点。“故事短小,蕴含道理。” 4.出示幻灯,请学生上台来做游戏,猜一猜哪些是寓言故事,哪些是童话故事? 5.师:对!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阅读寓言故事,让我们体验课外阅读的快乐吧。 (板书)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

二、读《中国古代寓言》,学阅读方法一 1.师: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大全——《中国古代寓言大全》吧!(板书:《中国古代寓言大全》) 2.出示---《中国古代寓言大全》,师:“翻开《中国古代寓言大全》,我们会读到许多既可笑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下面让我们来读读其中的一则故事----曲突徙薪。” 3.生拿出学习单,自读:《曲突徙薪》 4.(课件出示故事)指名生读,其他同学做评委。 有一个人到别人家里做客,看到他家灶上的烟囱砌得很直旁边还堆着许多柴草。客人劝告主人:“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会失火的!”主人装作没有听见。 过了几天,这家果然失火了,街坊邻居一起帮忙,终于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设宴,答谢街坊邻居,唯独没有邀请那位曾经提醒过的客人。假如这位主人早听了那位客人的建议,他家的房子根本不会失火,也就不必破费请客了。 5.小评委评价。 6.师:同学们,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怎么办?(生:想办法把它弄懂,如查字典,问老师,查电脑等) 7.接下来,小组讨论,解决故事中不懂得地方。 8.检查合作学习效果。 出示课件,理解:曲,徙,薪,烟囱,破费,及题“曲突徙薪”的意思。 9.出示图片,认识烟囱 10.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弄不懂的地方吗?(生:为什么要把烟囱弄弯、把柴草搬走就不容易着火了呢?)这则寓言的题目是《曲突徙薪》,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这则寓言的题目是《曲突徙薪》,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指名生回答)师小结: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板书:《曲突徙薪》) 12阅读方法指导:读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三、读《伊索寓言》,学阅读方法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1 2 3 (第三题) A B C D E (第10题) A B C D 123 4 (第2题) 1234 5 67 b c A B C D (第7题)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卷 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 30 分) 2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3 A B C D 1 2 1 2 1 2 1 2 4 2、如图AB ∥CD 可以得到( ) 5 A 、∠1=∠2 B 、∠2=∠3 C 、∠1=∠4 D、∠3=∠4 6 3、直线AB 、CD 、EF 相交于O ,则∠1+∠2+∠3=( ) 7 A 、90° B 、120° C 、180° D 、140° 8 4、如图所示,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种条件: 9 ①∠2=∠6 ②∠2=∠8 ③∠1+∠4=180° ④∠3=∠8,其中能判断 10 是a ∥b 的条件的序号是( ) 11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2 5、某人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相 13 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14 A 、第一次左拐30°,第二次右拐30° 15 B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16 C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130° 17 D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18 6、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 ) 19 D 20 7、如图,在一个有4×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阴影 21 部分面积与正方形ABCD 面积的比是( ) 22 A 、3:4 B 、5:8 C 、9:16 D 、1:2 23 8、下列现象属于平移的是( ) 24 ① 打气筒活塞的轮复运动,② 电梯的上下运动,③ 钟摆的摆动,④ 转动的门, 25 ⑤ 汽车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行走 26 A 、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⑤ 27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8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12 词四首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拭.(shì)塞.下(sài)千嶂.(zhànɡ)人不寐.(mèi) B.浊.酒(zhuó)燕.然(yān)胸襟.(jīn)鬓.微霜(bìn) C.未勒.(lè)羌.管(qiānɡ)貂裘.(qiú)右擎.苍(qín) D.霹.雳(pī)蛾.眉(é)千骑.(jì)麾.下炙(huī) 1.答案 C “擎”应读qínɡ。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 B.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完成) C.燕然未勒.归无计(刻石记功) D.身不得,男儿列.(行列) 2.答案 D 列:属类,范围。 3.下列词句诵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C.莽红尘/何 处觅/知音?青衫/湿! D.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3.答案 B A.应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C.应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D.应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4.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辛弃疾—南宋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满江红》—秋瑾—清代末年 4.答案 C 《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北宋词人。 5.下列词句中没有用典的一句是( ) A.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6单元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6单元试卷 1 / 4 扎下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 第二次月考试卷 等第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5分) 一、我能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6分) 乘.机(ch éng ch èng ) 病假.(ji ǎ ji à) 挑.旗(ti āo ti ǎo ) 家当.(d āng d àng ) 驿差.(ch ā ch āi ) 劫.持(ji é xi é) 二、看拼音,写汉字,我们一定能规范地写出来!(10分) y ǔn nuò g ǔ s è l éi g ǔ f ù j īn q ǐng zu ì ( ) ( ) ( ) ( ) dù jì zh ào j í s ī z ì sh én j ī mi ào su àn ( ) ( ) ( ) ( ) 三、按要求写词语,肯定难不倒我。(8分) 1.又饥.又渴.:. 2.表示人物神情的: 3.含有人体器官名称的: 4.成语中有两个字是一对反义词的: 四、我能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6分) 1. 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陈述句) 2. 小鸟在枝头唱歌..。(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3.在赛马的过程中,人们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看着一匹匹马。(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我按课文内容填空。(15分) 1.《将相和》中的“将”指________,“相”指__________,“和”指___________。文中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文中的“将”和“相”你更喜欢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 2.《草船借箭》根据______________(46回)改编,它是我国古典小说 班级 学号 姓名 装 订 线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人生》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第12课《人生》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部分 1.下面加点字(用蓝色表示)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臆.测yì瞻.望zhān 攫.取jué B.瞭.望liào 忙碌.lù陷阱.jǐn C.撒.旦shā鲑.鱼guī停滞.zhì D.充沛.pèi馈.赠guì诱.惑yòu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攀登潜负厌倦视野 B. 探索灾难矿臧饥渴 C. 隐藏忙碌挖掘愚蠢 D. 永恒延缓天赋留连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你在人生中遭遇拒绝和障碍时,想想以下这种可能,不逃跑,并多问一句为什么。 B.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曾翻译近代第一部社会科学著作——维科的《新科学》。 C.农谚曰“寒露一到百草枯,”表明此时气温已经降到限制农作物生长的极限。 D.我们是十四、五岁的金色少年,具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5、下列选项中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桂林山水》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桂林山 水》教案 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丰采,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赞美她,讴歌她。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桂林山水》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桂林山水》教案一 一、导入课文,学习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二、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一)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1、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2、静。 1)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桂林的水”。(点击略缩图可放大)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3)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3、清。

(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重点详解 1.I always come to school by bus. by+交通工具名称,表示使用某种交通方式,中间不加限定词,如果交通工具前 有a, the, my 等限定词,就不能用 by,而是用in 或是on. on the train=by train on his bike=by bike in my car=by car. 巧辩异同 on foot 与 walk on foot “走路”,是介词短语,不能作谓语,只 作方式状语,位于句末。 walk “走路”,是动词,可以作谓语。 go to …on foot= walk to I often go to school on foot. =I often walk to school. 同样,go to ….by bike = ride a bike to go to ….by car = drive a car to go to … by pla ne = fly to go to …by bus = take a bus to 2 .Come on! It 's time for class. come on “快点,加油,来吧 ”。 It ' time for sth.该做某事了 ” 与 It 'time to do sth.意思一样。 3 .look 的短语 look the same 看起来一样 look like 看起来像 .... look for 寻找 look after 照顾 4 .do my homework at school 在学校做作业 do one shomework 做家庭作业(注意:one's 要随主语的变化而变化,常用形容 词性物主代词 my, your, their, our, his, her 等)。 5 we want to know about the school life of American students. 我们想了解一下美国学 生的学校生活。 know about 了解,知道关于 …"。 6巧辩异同 a few 与few a few 一些” few 很少,几乎没有”修饰可数名词。 a little 与little a little 一些” little 很少,几乎没有”,修饰不可数名词。 7 They often play basketball or soccer, go swimming and so on. go swimming 去游泳 and so on 等等“”,表示还有很多。 拓展 go+v.-ing 表示去做某事,类似的有: go fishing 去钓鱼 go shopping 去买东西 go boating 去划船 go skating 去滑冰 8 How often do you go to the library? 你多久去一次图书馆? how often 多“久一次”,问频率。答语常用频度副词 never, always,often 等或单位时 间内的次数 once a week 一周一次 twice a month 每月两次three times a year 每年三次 语法讲解 一般现在时表示: 1) 现在所处的状态。 Jane is at school. 2) 经常或习惯性的动作。 I often go to school by bus. 3) 主语具备的性格和能力。 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4) 客观真理。 The earth goes round the sun. 常用的时间状语: often, always, usually, sometimes, every day 等等。 行为动词的一般现在时,助动词是 数形式时,行为动词用原形。 肯定式: I go to school on foot. do/don S 和does/doesn t.当主语是第一、二人称和所有复 always 等连用) 重点句型 —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 —I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subway. —How often do you go to the library? —Once/Twice/Three times a week/Very often/Every day/Sedom 重点语法 一般现在时(常与频度副词 never, seldom, sometimes, often,usually, Unit 5 Topic1 英语七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般现在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