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配合煤指标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配合煤指标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配合煤指标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配合煤指标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配合煤指标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在进行炼焦配煤操作时,对配合煤的主要质量指标要求包括:化学成分指标即灰分、硫分和磷含量,工艺性质指标即煤化度和粘结性,煤岩组分指标和工艺条件指标即水分、细度、堆密度等。

(1)配合煤的灰分

煤中灰分在炼焦后全部残留于焦炭中,配煤的灰分指标是按焦炭规定的灰分

指标经计算得来的,即

配煤灰分(A煤),焦炭灰分(A焦) × 全焦率(K, %)

不同用途的焦炭对灰分的要求各不相同,一般认为,炼冶金焦和铸造焦时,灰分为7%~8%比较适合,炼气化焦时,则为15%左右。

(2) 配合煤的硫分

煤中硫分约有60%~70%转入焦炭,因配合煤的产焦率为70%~80%,故焦炭硫分约为配合煤硫分的80%~90%。由此可根据焦炭对硫分的要求计算出配合煤硫分的上限。

(3)配合煤的磷含量

由于含磷量高的焦炭将使生铁冷脆性变大,因此生产中要求配合煤的含磷量低于0.05%,中国的冶金焦和铸造焦出口时,外商对磷含量的要求十分严格,气化焦对磷含量一般没有特殊要求。

(4)配合煤的煤化度

表述煤的变质程度最常用的指标是挥发分Vdaf和平均最大反射率 max,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确定配合煤的煤化度控制值应从需要、可能、合理利用资源、经济实效等方面综合权衡。配合煤的挥发分对焦炭的最终收缩量、裂纹度及化学产品的产量、质量有直接影响。

从兼顾焦炭质量以及焦炉煤气和炼焦化学产品产率出发,各国通常将装炉煤挥发分控制在28%~32%范围内。制取大型高炉用焦炭的常规炼焦配合煤,煤化度指标控制的适宜范围是 max,1.2%~1.3%,相当于Vdaf,26%~28%。但还应视具体情况,并结合粘结性指标的适宜范围一并考虑。气化焦用煤的挥发分应大于30%。

(5)配合煤的粘结性

配合煤的粘结性指标是影响焦炭强度的重要因素。各国用来表征粘结性的指标各不相同。常用的指标有煤的膨胀度b、煤的流动度MF、胶质层指数y、X和粘结指数G,这些指数大,表示粘结性强。多数室式炼焦配合煤粘结性指标的适宜范围有以下数值:最大流动度MF值为70(或100)~103ddpm,奥,阿膨胀度?50%,最大胶质层厚度y为17~22mm,G为58~72。气化焦对配煤的粘结性指标要求较低。配合煤的粘结性指标一般不能用单种煤的粘结性指标按加和性计算。

(6)配合煤的煤岩组分

配合煤中煤岩组分的比例要恰当,配合煤的显微组分中的活性组分应占主要部分,但也应有适当的惰性组分作为骨架,以利于形成致密的焦炭,同时也可缓解收缩应力,减少裂纹的形成。惰性组分的适宜比例因煤化度不同而异,当配煤的平均最大反射率 max,1.3时,以30%~32%较好;当 max,1.3时,以25%~30%为好。采用高挥发分煤时,尚需考虑稳定组含量。

(7)配合煤的水分

无论炼制何种焦炭,配合煤的水分一般要求在7%~10%之间,并保持稳定,以免影响焦炉加

热制度的稳定。对生产来说,水分高将延长结焦时间,配合煤的水分每增加1%,结焦时间延长20分钟,从而降低产量,增加耗热量。其次配煤水分过高,产生的酚水量增加。此外,在一般细度的条件下,当配合煤水分为7%~8%时,堆密度最小,对煤进行干燥可使堆密度增加,从而改善煤料的粘结性。

(8)配合煤的细度

细度是量度炼焦煤粉碎程度的一种指标,用小于3mm粒级煤占全部配合煤的质量百分率来表示。各国焦化厂都根据本厂煤源的煤质和装炉煤的工艺特征确定细度控制指标。将煤粉碎到一定细度,可以保证混合均匀。从而改善焦炭内部结构的均匀性。但是,粉碎过细会降低装炉煤的粘结性和堆密度,以至于降低焦炭的质量和产量。在配合煤中,弱粘结性煤应细粉碎,强粘结性煤细度不要过高,有利于提高焦炭的质量和产量。一般对配合煤细度控制范围为:常规炼焦时,小于3mm粒级量为72%~80%,配型煤炼焦时为85%左右,捣固炼焦时为90%以上。控制配合煤细度的措施主要有:正确选用煤粉碎机;在粉碎前筛出粒度小于3mm的煤,以免重复粉碎。

(10) 配合煤的堆密度

该质量控制指标时指焦炉炭化室中单位容积煤的质量,常以kg/m3表示。配合煤堆密度大,不仅可以增加焦炭产率,而且有利于改善焦炭质量。但随着堆密度的增加,膨胀压力也增大,而且配合煤膨胀压力过大会引起焦炉炉体破坏。因此,提高配合煤堆密度以改善焦炭质量的同时,要严格防止膨胀压力超过极限值,一些国家对膨胀压力极限值视试验条件不同而不同,其范围波动在10~24kPa范围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