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唐诗看古人的精神世界

从唐诗看古人的精神世界

从唐诗看古人的精神世界
从唐诗看古人的精神世界

从唐诗看古人的精神世界

珍视友谊

说起友谊,现代中国人心里很是惭愧。大约从“文革”时代起,很多人就不记得什么是朋友。追求现世功名的人们,受社会上“不说假话就办不成大事”流行说法的影响,愈发没有了友谊的感念。办公室里,生意场上,处处出没着多疑的目光、无端的打探,以及让人心里很不舒服的暗示。

有时你真的感到,只有在读唐诗的时候,才知道什么叫友谊。大量唐诗都是表达相互惜别之情的,仅诗题中带“送”字的,就占《全唐诗》42863首作品中4681首。下边就是最杰出的一个例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最后一句是语出《诗经》“萧萧马鸣”(车攻);“班马”乃离群之马。青山白水夕阳下,征马长鸣独自行,这是李白写得极美的一篇短诗,甚至很多外文的中国诗集也要选上它。在唱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大约也喝了不少的酒,但他却没有像往常酒后那样狂呼高喊,而是满脸滚着泪珠,吟着一首如同草原牧人那样的悠长曲调——好让他的诗歌一直飘着,飘得很高、很远,一直跟得上友人在地平线上渐渐消失的身影。

李白的诗是单纯写情谊。但其他唐人在送别时还有很多的话要讲,或者把准备好了的赠别辞一股脑写到诗里。那些都是心里装着大事的人讨论的话题,比如“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鲍溶·壮士行),“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

中”(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等等。如果论英雄气势,最感人的送别诗,还有王维的这首: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送张判官赴河西)

在饯别宴会上,诗人站起身举杯高唱,以华夏民族古代英雄(霍去病和张飞)的事迹鼓励即将独自上路、奔赴边关的友人,同时也将自己的满腔报国赤诚宣泄一尽。

王维的诗与李白的诗,正好反映了唐人友谊的两个重要侧面:一面是君子之间的心领神会,另一面是英雄之间的志同道合。

知恩图报

读唐诗的时候,人们就能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从一本不大流行的选本中,或某人的全集里(现在从互联网上有时也不难做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平时已不大容易看到的东西,一些普通人在普通事里表现出来的并不普通的精神。比如说知恩图报,对于惯于按照官场和漫无规矩的市场潜规则生活的现代人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如同痴人说梦一个概念,但却着实被那时的人们“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了。

比如说一位远不是那么大名鼎鼎的唐朝人,叫戎昱的,留下来的一首远不是那么众人皆知的诗歌: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

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

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上湖南崔中丞)

诗中的“卧龙”,本来指的是尚未出山之时的诸葛亮。这里的意思,是说尽管我不过是个落拓书生,受尽世人白眼,却承蒙您如同刘备对诸葛亮那样的礼遇和厚待。然后接下来的两句,是作为他的回应:“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满腔忠义真是掷地有声。

从戎昱留下的作品里,人们还能读到“过因谗后重,恩合死前酬”(再赴桂州先寄李大夫);“君恩空自感,乡思梦先知”(桂州岁暮);“无涯忧国泪,无日不沾襟”(辰州建中四年多怀)等等诗句。这些作品一般唐诗选本不选(大概编者认为是宣扬的旧思想),却能反映出当时人的精神世界:他们都是普通人,但好像要比现在的普通人更有些血性:他们帮助别人,不计报酬;得到恩惠,便永志不忘。

其实在现代社会,即便在生意场上,都绝对不可忽视对精神世界的观察。笔者刚开始做投资项目考察的工作时,一个任务就是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去了解目标公司的真实管理状况。老板曾嘱咐,第一次去考察一家公司,不妨就先让对方领导人坐东请吃一餐饭。因为“如果他铺张浪费,如果他为人虚假,如果他斤斤计较,如果他优柔寡断,如果他品位低下,从餐桌上一举一动中都能看出来。”

那么第二餐饭又该怎么吃呢?老板没交待。根据笔者自己的经验,就是去客户企业的餐厅了(只要它有这样的场所的话)。看看一个团队在最松弛时的秩序,听听它的成员在一起闲聊的话题,它的精神境界,以及它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致都能“尽收眼底”,甚至还能比财务报表暴露出更多的问题。

人生进取

什么是“君子之交”?人们早就说不出来了。现代中国人的社会到底流行什么样的交情,从电影、电视里就看得很清楚,所谓交情无非都是吃吃喝喝,加上在吃吃喝喝中间相互说一些言不由衷的相互吹捧而已。

你还记得什么时候曾得到过哪一位朋友的帮助或鼓励吗——不是为你掩盖过失,不是借给你钱,不是送给你东西,而是与你相互勉励,去争取人生、事业上的大成就?还是看看唐朝时朋友之间是怎样的歌唱吧: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是说既然你我都是“国家干部”(其实级别并不高,相当于县里的武装部长),那么去远方去履行公职自是难免。好在你我是真挚朋友,无论相距多么遥远情意都不会疏淡,也就不必在分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了。

高远志向

在诸多名作和非名作(至少不那么有名)中都有淋漓尽致的表露,竟然贯穿唐朝的始终。

这一首一开头就引用名将霍去病的豪言壮语:“匈奴未灭,何以言家”: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云接塞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而这一首追述的榜样,则是投笔从戎,成为国家治理边疆事务功臣的班超:

边事多劳役,儒衣逐鼓鼙。

日寒关树外,峰尽塞云西。

河广蓬难度,天遥雁渐低。

班超封定远,之子去思齐。(钱起·送张管书记)

像这样随口道来的“豪言壮语”,在流创下来的唐代文献中比比皆是。即使你随便翻一翻《全唐诗》,时不时都会看到他们如此这般的相互赠言。这时的你不妨放下书本,想一想在现实世界中,是否曾听到有人向你讲过如此热忱的言语?如果有,那么你又是否把那些话铭刻了在心中?

古诗词结题报告

古诗词结题报告

幼儿园古诗词唱游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古诗词更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一支奇葩奇葩,它博大精深,瑰丽灿烂,以其精深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古诗词经万众传诵,影响了一代代人的修身与治学。 2、早在上世纪80年代,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就提倡吟诵古诗词,她一直有这样一个理想:在幼儿园开设“古诗唱游”科目,以古诗词为主,教学方法以唱歌和游戏为主,一边唱歌,一边游戏就学会了古诗词。用简单、小孩子容易学的,也是合乎中国传统的吟诵方法教给他们吟诵。“小孩子很纯真,而且记忆力强,透过吟诵,可以长久记忆”。她说,与其说对古诗词进行研究是一种兴趣,到不如说是一种责任。为此,国

内外各地小学幼儿园均对本课题有所研究:太仓市实验幼儿园提出《构建古诗词欣赏教学园本教材的实践研究》;太仓实验幼儿园进行了《构建古诗词欣赏教学园本教材的实践研究》,嘉定区普通小学也开展了课题研究《走进千古美文松多经典诗句》等。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古诗词诵读对孩子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对本课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当今我国基础教育中,学习咏诵古诗文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正被纳入到正常的教学目标中去,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有关于古诗文诵读的课外读物,要求每个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诵读和背诵。学前教育作为

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这方面没有明确的要求,但从现在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表述中,我们仍然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幼儿学习古诗文的必要性:“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学前阶段,一方面是幼儿对语音和语法的敏感期;另一方面,古诗文虽讲究韵律音节,但其中不乏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非常适合幼儿学习的经典作品。并且作为民族文化的命脉,古诗文所蕴含的美和潜在的教育价值很值得我们去研发。 综上所述,不论从弘扬中华古典文化的需要出发,还是为幼儿终身发展的奠基考虑,我们提出了幼儿园古诗词唱游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 二、课题界定、研究目的及相关理论依据

表示感谢的著名诗句

表示感谢的著名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表示感谢的著名诗句,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李白《行路难三首》 2、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3、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徐熙《劝孝歌》 4、劬劳辛苦尽,儿年十五六。——徐熙《劝孝歌》 5、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徐熙《劝孝歌》 6、泪盈襟,礼月求天,愿君知我心。——牛峤《感恩多》 7、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王逊《西夏重阳》 8、犹有报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皮日休《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 9、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李白《行路难·其二》 10、哺乳经三年,汗血耗千斛。——徐熙《劝孝歌》 11、未知天地恩何报,翻对江山思莫开。——李建勋《离阙下日感恩》 12、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徐熙《劝孝歌》 13、见此不记人,恩情绝云雨。——李白《代赠远》 14、民感桑林雨,云施李靖龙。——赵汝愚《雨后送李将军还

祠偕同寅饮一杯亭》 15、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王昌龄《咏史》 1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7、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李白《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18、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李白《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19、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魏徵《述怀》 20、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21、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徐熙《劝孝歌》 22、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徐熙《劝孝歌》 23、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24、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25、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26、勿言草卉贱,幸宅天池中。——沈约《咏新荷应诏》 27、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杜甫《高都护骢马行》 28、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李洞《感恩书事

2018高考复习备考诗歌题材分类鉴赏(边塞诗)教师版 -

边塞诗复习导学案 编写人:陈华平使用时间:2018.3.7 使用对象:高二 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概念及代表诗人,掌握边塞诗的基本常识,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2.反复诵读,感悟交流,学习边塞诗通过对比、衬托、夸张等突出形象的表现手法,深刻体会诗人在边塞诗中倾注的复杂情感。 【知识链接】 ——走近朔风猎猎的“边塞” 一、边塞诗的思想内容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之一,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而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有褒有贬,情况相当复杂。 二、边塞诗的作者 边塞诗的作者大多是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前所未见。 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边塞诗创作较多,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这一时期的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被后人称为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王之涣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等都是名篇。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 三、唐代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在边塞诗中,诗人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等手法对战争的残酷、环境的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孤城落日斗兵稀”等;另一方面,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如“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四、唐代边塞诗的题材特色 在内容和题材选择上,唐代边塞诗有以下有鲜明的特色: 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二是鲜明的边地风貌。自然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胡马,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

描写冬天美丽景色的古诗

描写冬天美丽景色的古诗 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描写冬天美丽景色的古诗,我们来看看。 描写冬天美丽景色的古诗1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盘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豪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 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玉:喻白雪。 元·黄庚《雪》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人教版美术五上《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案设计

人教版美术五上《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案设计——古代的陶瓷艺术》 张利 课程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器、瓷器艺术。 2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陶器、瓷器,谈谈你的看法。 3能正确的区别陶器和瓷器。 教学重点: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器、瓷器艺术。 教学准备:一个陶器和一个瓷器(农村常见的喜字瓶)实物、一杯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陶器和瓷器 1 、教师出示一个普通的陶器和一个瓷器瓶。请学生说一说这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这些都是用来盛放东西的器皿”。 2 、比一比陶器和瓷器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区别方法) a、摸一摸:让学生从手感上区别陶器与瓷器的质感不一样。陶器摸起来手感比较粗糙,瓷器摸起来手感很光滑。 b、敲一敲:用笔敲陶器,声音不清脆,用笔敲敲瓷器有清楚的金属声。 C、试一试:用一滴水滴在陶器上,水很快就被吸到陶器的了,而把水滴在瓷器上,水不但没有吸住还直接流了下来。 教师:“陶器与瓷器不仅质感、敲击的声音、胎质不一样,它们的制作原料、和烧成的温度都有区别。陶器用黏土(陶土),烧制是的温度不超过1000度。瓷器用瓷土(高岭土为主的原料),烧制温度要达到1200度以上。 二欣赏陶瓷的外形美。 1、课件出示:新石器时代的《白陶鬹》、《青瓷莲花尊》 学生说一说这几件陶器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干什么的? (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 师:《白陶鬹》新时期时代的一件饮煮器。整个器皿似一昂首扬尾的动物,富有特色。器皿底部突出的三足,便于下面放柴火燃烧。《青瓷莲花尊》整个器形像两朵仰、覆的莲花。 2、课件出示:北宋《汝窑粉青莲花式碗》、新石器时代《黑陶蛋壳高柄杯》 师:说说这两件陶瓷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这件《黑陶蛋壳高柄杯》因胎壁薄如卵衣,故名“蛋壳陶”。它以其高超的制作工艺和优美的造型,被誉为“古代陶器的巅峰之作”。 3、课件出示:新石器时代《彩陶船形壶》 陶壶为盛水器。整个器皿呈一艘船的形状,非常别致。肩上左右半环耳用来系绳的,在腹部绘画网,使人不由得与当时的渔猎生活产生联想。 三陶瓷艺术的美,还体现在纹饰上。

文言文中的人文精神蕴涵例说(作文素材)

蕴涵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 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芒 ----古诗文 1.情感 忧国忧民——《离骚》《屈原列传》《书愤》 《廉颇蔺相如列传》; 思念家国——《虞美人》; 感时伤事——《愚溪诗序》《雨霖铃》《扬 州慢》《临安春雨初霁》《石 头城》《兵车行》《咏怀古迹》 《阁夜》《登岳阳楼》; 傲世嫉俗——《将进酒》; 追求爱情——《孔雀东南飞》《柳毅传》《长 亭送别》《杜十娘怒沉百宝 箱》《诉肺腑》; 思亲念友——《祭十二郎文》《一剪梅》;感慨人生——《登高》; 故国哀思——《哀江南》《虞美人》;

恬然自适——《山居秋暝》《归园田居》;感怀盛衰——《越中览古》; 自伤漂泊——《旅夜书怀》; 纯朴恋情——《邶风·静女》; 离别相思——《迢迢牵牛星》; 睹物怀人——《项脊轩志》; 慷慨豪迈——《秦风·无衣》; 天涯罹恨——《琵琶行》; 蔑视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 壮志难酬——《蜀相》《念奴娇·赤壁怀 古》; 如梦情怀——《锦瑟》; 真爱无价——《鹊桥仙》; 忧愤忠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 理想幻灭——《抄检大观园》; 爱国情感——《白马篇》。 2.意志 励精图治——《勾践灭吴》; 专心致志——《弈秋》; 不耻下问——《香菱学诗》。

3.人生态度 自强不息——《勾践灭吴》《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 锲而不舍——《劝学》; 持正不阿------《五人墓碑记》; 深思慎取——《游褒禅山记》; 谏诤广纳——《邹忌讽齐王纳谏》《谏大 宗十思疏》《触龙说赵大 后》; 风节自律——《梦游天姥吟留别》《归园 田居》《归去来兮辞》; 谦逊自知——《秋水》; 豁达乐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 怀古》; 求真务实——《石钟山记》《师说》; 求索攻坚——《报任安书》; 崇尚自由——《闽塾》; 平均平等——《季氏将伐颛臾》; 个性解放——《林黛玉进贾府》《病梅馆 记》; 秉公执法——《失街亭》;

2020年古人表示感谢的诗词3篇

2020年古人表示感谢的诗词3篇 《诗经·木瓜》 【先秦】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人间重晚晴”后多用以比喻社会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多么真实、生动,情深意重,让所有游子读后热泪盈眶。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经·小雅·蓼萧》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 既见君子,我心写兮。 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 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 既见君子,孔燕岂弟。 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 既见君子,鞗革冲冲。 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本诗起兴以含蓄、形象的笔法巧妙地点明了诗旨所在:天子恩及四海,诸侯有幸承宠。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一副诸侯感恩戴德、极尽颂赞的景仰口吻。 《献刘济》 【唐】李益 草绿古燕州,莺声引独游。

雁归天北畔,春尽海西头。 向日花偏落,驰年水自流。 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友人从剑外寄来的名茶,不忍独享,夜半时分邀得僧友共品赏。亲自烹茶,对月吟诗。诗句意境高雅清新,透射作者好茶,惜故,乐众的高雅情操。 《离阙下日感恩》 【唐】李建勋 二年尘冒处中台,喜得南归退不才。 即路敢期皇子送,出关犹有御书来。 未知天地恩何报,翻对江山思莫开。 斜日苇汀凝立处,远波微飏翠如苔。 诗人辞官归隐,皇子送别,御书犹来。离别之际,看远处一片苍茫,万分感恩在心头。 《息夫人》 【唐】王维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天下的花中,要说白,当数梨花。 春风荡漾,梨树花开,千朵万朵,压枝欲低,白清如雪,玉骨冰肌,素洁淡雅,靓艳含香,风姿绰约,真有“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气势。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古时候,每逢梨花盛开时节,人们最爱在花阴

描写“冬”的飞花令古诗句和优美段

描写“冬”的飞花令古诗句和优美段 落 【飞花令】 1.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除夜》唐·李世民 2.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悲陈陶》唐·杜甫 3.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观村童戏溪上》宋·陆游 4.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野望》唐·杜甫 5.冻飞幸不远,冬令反心惩。《秋怀十五首》唐·孟郊 6.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至后》唐·杜甫 7.屋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苏氏别业》唐·祖咏 8.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旅寓安南》唐·杜审言 9.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远望》唐·元稹 10.寂寥抱冬心,裁罗又褧jiǒng褧。《子夜冬歌》唐·崔国辅 11.瀼ràng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夔州歌十绝句》唐·杜甫 12.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早兴》唐·白居易 13.冬看山林萧疏净,春来地润花浓。《临江山》宋·韩世忠 14.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早梅》唐·朱庆馀 15.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山居杂咏》清·黄宗羲 16.冬雷震震,夏雨雪。《上邪》汉·佚名 17.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渡汉江》唐·宋之问 18.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唐·杜甫

19.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从军行》隋·卢思道 20.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冬十月》魏晋·曹操 21.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早冬》唐·白居易 22.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梅花》唐·韩偓 23.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守岁》唐·李世民 24.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小至》唐·杜甫 25.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金缕曲(二首)》清·顾贞观 26.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悼亡诗三首》魏晋·潘安 27.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勤学》宋·汪洙 28.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明月皎夜光》汉·佚名 29.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宋·陈亮 30.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天道》唐·冯道 31.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寒气至》汉·佚名 32.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自嘲》近代·鲁迅 33.南邻更可念,布被冬未赎;《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34.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柏学士茅屋》唐·杜甫 35.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除夜》宋·戴复古 36.暮冬天地闭,正柔木冻折,瑞雪飘飞。《赏南枝》宋·曾巩 37.若非神物多灵迹,争得长年冬不枯。《游小洞庭》唐·白居易 38.宾友来邹枚,寒辔摇冬珑。《次韵陈仲思径属西峰观雪》宋·范成大 39.梵书五顶清凉府,冬冰夏雪风炎暑。《游台感兴古风》宋·李师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学设计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青花瓷) 马宏艳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 教材分析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第十六课。为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课在教材基础上合理地进行校本化处理,通过两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介绍陶器与瓷器的区别,欣赏古代陶器;第二课时以点带面,侧重学习瓷器中的主流代表——青花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习方法,提高审美能力,提升文化内涵,在拓展学习中鼓励学生自主欣赏和研究其它瓷器。 学生分析 基于五年级学生喜欢直观感受、厌倦抽象说教的特点,笔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音乐、图像、视频、动画巧妙融合起来,运用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创设清新隽永的青花瓷欣赏氛围,穿梭千年的历史时空,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与学习热情;通过青花瓷实物的欣赏,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有直观体验,进而从器形、纹饰、色彩等方面进行小组的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烧造工艺与创造2005年单件工艺品拍卖价格世界纪录的原因,从而加深感悟,提高审美能力与美术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感受青花瓷的艺术美,掌握其制作方法、色彩、纹饰、器形等美术知识,探究青花瓷的艺术价值,简短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逐渐掌握陶瓷欣赏的方法。 2.通过《青花瓷》的音乐视频来展现青花瓷的美感,以实物青花瓷来亲身体验青花之美,以多媒体课件来揭示青花瓷的缔造方法与文化价值。 3.通过学习,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自豪情结,在青花瓷中体会“艺术品是历史的一面镜子”。 教学重点 观察青花瓷实物,小组交流研讨它的器形、色彩、纹饰等外观特征,并填写欣赏卡。 教学难点 了解青花瓷的制作方法,猜测元代青花瓷《鬼谷下山》创造2005年单件工艺品拍卖价格世界纪录的原因及其艺术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十余件形状纹饰不同的青花瓷实物、欣赏卡。

古典诗词中的人性美

古典诗词中的人性美 【摘要】古诗词中的人性美,是诗人在其作品中所表现的真善美的品质和思想内涵。古诗词人性美的丰富内涵,主要表现在亲情、友情、爱情、兄弟情、爱国情和对生活的热爱等诸多方面。在古诗词鉴赏学习中,深入探究其人性美丰富内涵,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高尚情操和健康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古典诗词人性美 人性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质,它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人性的核心是善,即我们常说的真善美的善。真、善、美三者统一,这才可能成为人性之美。人性之美是“造就诗歌之美和美的诗歌的基础”、“诗人在观察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观照自然界时,眼光必须闪亮人性之光。”古诗词中的人性美,就是诗人在其作品中所表现的真善美的品质和思想内涵。 古诗词教学中对人性美的探究,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等,这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高尚思想情操,具有重要作用。 诗人是用自己的作品来影响群众的。诗人的人性品位和精神品格,可以说主要体现在他选取什么题材上,就大的题材范围讲,诗人在以下几个方面是最能倾注全部感情并且充分体现其人性之美的: 1深挚的亲情 其一:《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一首乐府诗,前二句共有两个意象:“线”、“衣”;三、四句写两种状态:母亲动作:“密密缝”, 母亲心理:“意恐”“迟迟归”;五、六句:用了两个比喻:“寸草心”(游子孝心),“三春晖”(母亲恩情),以孝心之渺小与母爱博大形成对比、衬托。这首诗写出母爱的温暖、博大,表达了游子的感恩之心。晓谕世间儿女,切莫辜负慈母一片深情。这是一篇充满淳真感情的诗作。 其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描写感谢的诗句

描写感谢的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描写感谢的诗句,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2、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3、未知天地恩何报,翻对江山思莫开。——李建勋《离阙下日感恩》 4、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徐熙《劝孝歌》 5、见此不记人,恩情绝云雨。——李白《代赠远》 6、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李白《行路难三首》 7、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徐熙《劝孝歌》 8、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徐熙《劝孝歌》 9、犹有报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皮日休《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 10、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王逊《西夏重阳》 11、泪盈襟,礼月求天,愿君知我心。——牛峤《感恩多》 12、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13、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剑门道中

遇微雨》 14、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李白《行路难·其二》 15、勿言草卉贱,幸宅天池中。——沈约《咏新荷应诏》 16、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李白《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17、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魏徵《述怀(出关)》 18、他日见张禄,绨袍怀旧恩。——李白《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19、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李洞《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 20、劬劳辛苦尽,儿年十五六。——徐熙《劝孝歌》 21、哺乳经三年,汗血耗千斛。——徐熙《劝孝歌》 22、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徐熙《劝孝歌》 23、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徐熙《劝孝歌》 24、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王昌龄《咏史》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题材分类(精华)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题材分类(精华) 导语: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山水田园诗、思乡送别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闺怨诗 一.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语言风格:清新质朴,清丽洗练。。 艺术手法:白描、衬托等。 抒情手法: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抒发对宁静、平和、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闲适自得的心情;④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①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自己仕途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与老牛承担的耕作任务的繁重极为相似,作者对此极为厌倦。②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之情。老牛耕作终有了结之时,希望自己也能早日了却繁杂的公务,像老牛那样释却负重、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思想情怀:此诗借对官场的失望和山林生活的陶醉,充分表现出作者晚年恬静淡泊、乐山乐水、隐逸自在、自得其乐的情怀。 二.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描写冬天的优美诗句集锦

冬天唯美诗句 1、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2、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何逊《咏早梅》 3、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梦微之》 4、白日惊飚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鸦乱。——纳兰性德《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5、怜夜冷孀娥,相伴孤照。——吴文英《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6、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7、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李白《冬日归旧山》 8、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9、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李世民《望雪》 10、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王十朋《红梅》 11、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刘驾《苦寒吟》 12、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李白《王昭君二首》 1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

14、雪残风信,悠扬春消息。——晏几道《六么令·雪残风信》 15、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16、烈烈寒风起,惨惨飞云浮。——李世民《冬狩》 17、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18、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李颀《少室雪晴送王宁》 19、云容冱雪,暮色添寒,楼台共临眺。——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 20、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李白《发白马》 21、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温庭筠《南歌子·似带如丝柳》 22、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23、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王安石《壬辰寒食》 24、是谁谈佛法,真个坠天花。——大须《暮雪》 2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6、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鲍照《梅花落·中庭多杂树》

中国陶瓷艺术试题、答案、注释

中国陶瓷艺术基本知识 学号:姓名: 单选题: 1.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已明显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 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 A、青釉器 B、白釉器 C、黑釉器 D、灰釉器 2. ()是汉代陶艺的一种创新,有黄、褐、绿等色,绿釉较为流行,熔点低只烧摄氏七 百到八百度,必且可以薄薄的匀挂在胎上。 A、青釉陶 B、铅釉陶 C、彩釉陶 D、黄釉陶 3.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 A、隋朝 B、唐朝 C、五代 D、宋朝 4.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唐代最著名的 窑为()和()。 A、钧窑和越窑 B、汝窑和定窑 C、越窑和邢窑 D、哥窑和邢窑 5. 唐代最重要的产品是驰名中外的(),一直到文明的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唐三彩 6. 下列关于白瓷的说法,错误的是()。 A、唐代的白瓷制作讲究,胎土淘洗洁净,杂质少,个胎很细 B、魏晋时时出现了最早的白瓷 C、唐代时陶瓷形成“南青北白”的分布局面 D、成熟的白瓷要到隋代才出现普及 7. 越州窑,在越州烧造,故以为名。以()为最佳,其质明纫如水、晶莹如玉。 A、青花瓷 B、白瓷 C、黑瓷 D、青瓷 8. 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陶器,以()三色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 “唐三彩”。 A、黄、绿、红 B、黄、青、红 C、黄、青、白 D、白、青、红 9. 杜甫诗《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瓷碗胜霜雪, 急送茅斋也可怜。”这首诗所咏的是()。 A、青花瓷 B、白瓷 C、黑瓷 D、青瓷 10. 南宋官窑青瓷,有粉青、灰青和米黄三种基本色调,其中以()釉代表其精品正色。 A、粉青 B、灰青 C、米黄 D、秘色 11. 宋代斗茶,推崇建阳窑所出的()茶盏。因为这种茶盏釉色易凸显茶色,其器形的开 合及其容量有利于察看斗试的胜负。 A、青花瓷 B、白瓷 C、黑瓷 D、青瓷 12. 贡窑所烧的贡瓷称为(),代表了青瓷的最高水平。作为贡品的这种青瓷,适于唐, 盛于五代,终于北宋末期。 A、秘色瓷 B、白瓷 C、黑瓷 D、青花瓷 13. ()和()是定窑白瓷工艺与众不同的特点,也是鉴定要领之一。 A、泪痕和刻花 B、罗纹和刻花 C、泪痕和罗纹 D、印花和泪痕

唐诗中的人文精神

唐诗中的人文精神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古典文学中间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能代表我们中华民族文学特点的就是诗。中国文人很看重“诗”。古人讲“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就是说即使是穿着粗布或者说土布的平民百姓,也会因为他饱读诗书而显得气度不凡。这既表达中国传统文人对丰厚学识的自信,也说明华美诗文对人格修养的重要意义。大家知道,唐朝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强大王朝,一个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唐诗代表的是诗歌的极致,是最为辉煌历史时期最为辉煌的文学经典,我们常说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量,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唐诗的兴盛跟科举考试有很大的关系,跟汉魏以来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地位大幅度上升有很大关系,跟全社会崇尚诗歌、崇尚人文、崇尚美有很大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说唐诗中也蕴含了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今天,我讲的正是唐诗中的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如果在座的人们对这个话题曾经有过一些关注的话,可以回忆起几年以前在中国学术界,可以说并不仅是学术界,包括我们的大学校园里头和社会上的文学界都在讨论一个非常时髦的词,叫作人文精神。那么什么是人文,什么是人文精神,经过那一段时期的讨论以后,其实也没有得出一个所以然来。很多的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结出的硕果却不是很多,真正有影响力的哲学思考,有生动的东西并不是很多,这是我们对那场人文精神讨论的一个遗憾。那么人文精神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所谓人文精神简单的说就是强调人如何完善的问题。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今人讲:“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等等这些都是谈人如何完善的问题。这就不仅仅把人文精神局限于西方所谓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可以说只要人类存在一天,人类便不会停止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把握。我们知道历史上的人文主义通常溯源于欧洲的文艺复兴。但是文艺复兴固然提高了人文精神,可其人文精神却主要建立在理性之上,理性的弘扬,渐渐就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并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相信科学,从而形成了所谓科学主义。进而

感恩的古诗词

《感恩》 作者:海燕 一夜秋尽萧风起万树枝摇叶飘零树叹难以挽留叶叶恋枝痛更惜根 芽叶依枝而诞生吸乳向阳逐长成株壮枝繁叶茂盛叶阔护枝遮根荫 共沐浴春风拂面同感受夏雨洗礼尽承享秋阳高照迎雪护根愿卧冰 乌鸦反哺赢美誉羔羊跪乳情意真父母养育亲恩高

尽孝莫做等闲人 《当感恩成为习惯》 作者:清溪钓韵 宁静 心在反省 一个人的生命价值 该体现在哪里 忙碌 看那不停的脚步 金碧辉煌的都市里 止不住的孤独 感恩的心不在 才有无数悲哀 烦恼也许是欲望的儿子它与妄想相亲相爱 当感恩驻入心口

将有阳光温暖心头 像母亲慈祥的手 汇成了不绝的爱的河流 当感恩成为一种习惯它会御下心的负担 世间多少迷幻 让我们拭目观看 当感恩成为习惯 欢乐似水流远 日子尽管过得平凡 充实之感实在 当感恩成为习惯 生活不愿慢怠 修我行为 炼我意识 和谐永远培栽 《感恩的心》

作者:云戈君 我们常常会是这样: 怀着一颗童稚的心去追寻单纯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膜拜光明 怀着一颗平静的心去抚慰理智 怀着一颗悸动的心去撞击激情 因为,世界是美好的 如果飞翔,天空就是美好的 如果憧憬,前程就是美好的 如果委屈,眼泪就是美好的 如果爱,给预就是美好的 还有许多美好的声音、美好的颜色 还有许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过程 如果一些美好的词汇能让这个世界更美好我们就不会吝啬自己的语言和感情 学会赞美,学会宽容 学会付出,学会真诚

甚至面对挫折,面对缺憾 面对哪怕是心灵深处曾经的痛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古诗分类鉴赏之边塞征战诗鉴赏

古诗分类鉴赏之边塞征战诗鉴赏 一、定义 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二、鉴赏指导 1.边塞诗的产生与发展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2.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3.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2)表现与亲友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 4.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有的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5.边塞诗的常用手法 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 6.边塞诗的常用词语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

形容冬天雪景的优美诗句古诗大全

形容冬天雪景的优美诗句古诗大全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李商隐)描写冬天雪景的优美诗句 7、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 8、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 9、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

10、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李白《公众行乐词》 11、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经典诗句 12、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罗隐) 13、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李商隐)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送卢员外》【唐】薛涛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312155076.html,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 作者:司忠辉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8期 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而在中国,陶瓷无疑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品之一。陶瓷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的陶瓷艺术也一直是颇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历经千年,仍盛而不衰。本文将从中国陶艺的发展历程,现当代陶艺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浅谈中国 的陶瓷艺术。 一、中国传统陶艺的发展历程 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开始了最原始的活动。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制陶业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彩陶艺术,各个地区文化彼此影响、相互交流、或继承发展,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共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以彩陶为文化的仰韶文化之后,以山东为中心的龙山文化的另一类文化遗存方式出现,那便是黑陶艺术。 进入商代,模仿同时期青铜器纹样与器型的白陶出现了,在当时它是比青铜器更为豪华的工艺,器形几乎全是礼器。尤其富有特点的是波状雷纹、勾连雷纹和一种怪异人形云雷纹,是人类文化上罕见的工艺美术品。尽管在商代制陶工艺没有明显进步,艺术性也没有明显提高,但是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度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瓷器的前身“原始青瓷”。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经历了西周和春秋战国到东汉,逐渐的走向成熟,出现了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而且它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同时,在秦汉时期,制陶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秦朝时的陶俑造型逼真,深刻揭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彩陶方面,汉代彩陶一改奔放热烈的作风,转而崇尚凝重精雅的神韵,艺术表现力强。 到了隋唐时期,经济的高度发达,民族的大一统使得唐朝各个领域全面开花,空前繁荣。而在陶瓷艺术中,最能代表这种盛唐气息的便是唐三彩。它多用于陪葬,作为一种冥器,它的实用性远不如当时的青瓷、白瓷。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的白瓷,到隋朝时,已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至唐朝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