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国寡民》教学设计

《小国寡民》教学设计

《小国寡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原文,背诵全文。

2.总结老子的理想社会——小国寡民的特点,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以辨证论思想评价老子的理想社会,谈谈老子治国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总结老子的理想社会——小国寡民的特点。

教学难点:

老子治国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导

同学们,我们在初二年级学习过《桃花源记》,在这篇序文里,陶渊明虚构了一个理想社会——桃花源,除此之外,孔子在《礼记》中提出“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大同”,还有英国的托马斯·莫尔也提出他的理想社会——乌托邦。今天我们就从国学经典《道德经》中去感受老子的理想社会——小国寡民。

二、读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提示:什伯shí bǎi 舟舆zhōu y ú:指船和车)

2.学生朗读并点评。

3.教师范读。

4.男生读,女生点评。

5.女生朗读,男生点评。

6.全班齐读,教师点评。

7.同学们,读古文,读准字音是基础,读准节奏是关键,读出语气语调是重点,如何把古文读出味儿来就需要大家在理解文意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做到,接下来,就请大家结合注释和译文再读课文,通读大意,然后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之间互读互译。

教师抽查。

三、悟

1.同学们,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老子的理想社会叫——“小国寡民”,那这样一个理想社会有怎样的特点呢?请你结合具体的语句说一说!

预设一:“小国寡民。”——国小人少。

预设二:“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复古原始。

预设三:“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和平安定。

预设四:“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民风淳朴,物产丰富,幸福和乐,自由恬淡,自得其乐。······

小结:老子的“小国寡民”是一个人口不多,比较原始复古、和平安定、民风淳朴、物产丰富、幸福和乐、自由恬淡、自得其乐的小国。

2.老子为什么会勾画出“小国寡民”这样一个理想的国家?请你结合时代背景谈一谈。

预设:老子生活在兵祸连连的春秋时期,当时小国不能自保,大国互相争霸,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老子深知以暴制暴,穷兵黩武解决不了问题,所以他想象出了一个“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3.总结:

同学们,正是因为春秋时期的混战,在战场的厮杀声和统治者的喧闹声中,老子才发出了一次次的呐喊。老子勾画出了一种理想的国家——小国寡民。

四、诵

1.诵读:请根据你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诵读全文。

2.背诵,指名背诵,分组背诵。

3.全班一起配乐背诵课文。

五、行

1.那老子“小国寡民”般的理想国家与陶渊明所提出来的“世外桃源”有什么不同?

提示:世外桃源是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王权法制。而“小国寡民”则是王权法制而不用,以“人的自治”和老子的主要治国思想——“无为”而治。

2老子的治国理念与当代习近平主席的理念是否相违背?

提示:并不违背,因为老子所提倡的“小国寡民”,可以理解为呼唤地方的自治,“不相往来”其实是呼唤文明的法治。而“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则是当代和谐社会的完美诠释!

3.把你的想法写在日记本上。

板书设计

小国寡民

人口不多、原始复古、和平安定、民风淳朴

物产丰富、幸福和乐、自由恬淡、自得其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