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子孔子孟子的人生哲理名言

老子孔子孟子的人生哲理名言

老子孔子孟子的人生哲理名言
老子孔子孟子的人生哲理名言

18、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9、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2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1、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2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4、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2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6、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7、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8、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2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0、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

则绞。

3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2、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33、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

好学,其蔽也狂。

34、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8、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9、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0、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41、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4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43、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

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4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5、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4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7、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4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孟子的人生哲理名言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

乎熟之而已矣。

3、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6、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7、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8、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9、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2、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13、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5、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7、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8、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0、人皆可以为尧舜。

2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2、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5、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6、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8、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9、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0、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1、尽信书,不如无书。

老子的人生哲理名言

1、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2、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7、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8、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9、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0、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1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

盗贼无有。

1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1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15、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

1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1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1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

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0、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1、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2、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

之足,常足。

23、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2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8、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30、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31、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

卧无欲而自宁。

32、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3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

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3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

天之道。

3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3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3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38、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标签:栏目]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6、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7、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8、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2、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4、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9、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0、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21、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2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4、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5、小不忍则乱大谋。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8、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9、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0、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3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3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35、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3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37、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3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40、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4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45、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

《庄子》名言精选

庄子名言精选 【1】: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 --庄子《如梦之梦》 【2】: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庄子·大宗师》 【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5】: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庄子 【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周 【7】: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咰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庄子·内篇·大宗师》 【8】: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庄子《庄子》 【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养生主》 【10】: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 【11】: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庄子《庄子·天道》 【12】: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庄周 【13】: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庄子 【14】: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 --庄周 【15】: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人间世》 【16】: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庄子《逍遥游》 【17】: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庄子《知北游》 【18】: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庄周 【19】: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 --庄子《庚桑楚》 【20】: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周《庄子》

【2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周《庄子·知北游》 【22】:尾生抱柱,至死方休。 --庄子《庄子。盗跖》 【23】: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 【24】: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庄周《庄子》 【25】:白玉不毁,孰为珪璋。(洁白的玉石若不剖开精心雕琢,哪能成为贵重的玉器呢?) --庄子《庄子·马蹄》 【26】:莫逆于心,遂相与友。 --庄周 【27】: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 --庄子 【28】: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庄子《天道》 【29】: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讲横话 --庄子 【30】: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庄子《人间世》 【3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32】: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周 【33】: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 --庄子 【34】: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庄子《大宗师》 【35】: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沮,举世而非之而不加劝,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庄子》 【36】:随意漂流,不知道有何追求;任心狂放,不知道去向何方;无拘无束,游于无穷.我又知道什么. --庄子《庄子》 【37】: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舆!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舆?胡蝶之梦为周舆?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庄子~齐物论》 【38】: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庄子《庄子·盗跖》

孟子写的孔子语录

孟子写的孔子语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 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 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

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孟子的名言警句

是人之所恶也。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1、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3、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6、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28、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1、是可忍,孰不可忍? 32、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3、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3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35、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7、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 也。 3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9、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 哉!

40、道不同,不相为谋。 4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4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 寿。 4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45、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 则绞。 46、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7、放于利而行,多怨。 48、不学礼,无以立。 49、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50、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 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5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孟子的名言警句 1、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2、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犹此也,王虽有移民转粟之 善政,其好战残民与邻国同,而独望民之多,何异於五十步笑百步

有关老子名言精选

有关老子名言精选 导读: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治人事天,莫若啬。 3、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6、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7、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8、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9、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

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4、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5、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6、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1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0、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2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孟子名言合集及背景资料

孟子名言合集及背景资料 1. 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孟子·万章》 2.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孟子·粱惠王上》 3.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粱惠王上》 5.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6.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7.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8.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 9.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上》 10.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孟子·梁惠王上》

11.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12.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 13.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告子上》 14.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 15.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 16.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17. 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 18. 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孟子·万章上》 19.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20.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 21.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22.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23.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粱惠王上》 24. 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孟子》 25.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26.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 27.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28.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我所了解得孔子与孟子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案例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活动目标] 1.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走进这两位先贤的思想世界,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综合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1、确定活动主题: (1)阅读教材,明确学习内容与要求。 (2)师生结合实际增删整合学习内容和要求。 2、时间安排:15天。其中收集资料10天,整理资料3天,准备恰当的汇报形式1天,成果展示1天。(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成果展示为课内两课时。) 3、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或查阅途径,为学生采集信息提供方便。 4、师生协商,制定活动与评价方案。 二、活动实施: 1、制定活动计划。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拟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各自职责,并确定资料搜集的方式,安排好活动时间。教师对各组的活动计划予以及时指导,如有明显不当之处,即与学生一起商讨更正。 2、搜集资料,采集信息。各组按照活动内容,多方面获取第一手资料。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一是因为教师提供的书籍和网上下载的内容文字浩繁,学生又只能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阅读量难以达到要求;二是由于学生文言文

的阅读能力不强,很多原文即使有白话解说,也很难读懂。为此,教师首先应尽可能多的熟悉资料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查阅和作笔记。有条件的,还可把学生带到孔庙、孔府、孔林等实地进行参观访问,作访问笔录、写观察日记等。 3、处理资料,整合信息。学生将积累的资料分组集中,进行筛选。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研究资料的价值,考察其对学生的适宜度。 4、准备汇报材料,确立汇报形式。各学习小组根据本组所取得的成果,自主设计成果交流的形式。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推选五位主持人(总主持人一名,其余四人可由组长担任。)然后由各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决定成果汇报形式(如情景表演、演讲、解说、朗诵、展出等,不拘一格)。 5、成果展示交流。主持人准备好台词,编排好展示程序,各组进行成果交流。教师予以点评、小结。 三、成果展示实录: 1、教师导入: 同学们,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和“亚圣”。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便是让大家走近这两位先哲,让他们美丽的光环也闪耀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同学们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搜集了大量资料,收获了不少成果。今天,我们将把这个成果展示出来,愿大家在这次交流展示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点评:教师导入看似多余,实属必要。因为这则导语简要概括了孔孟二人的思想及其影响,重申了学习目的、过程,交代了成果展示的意义,让学生学有方向、学有动力,让读者明确学习过程和展示目的。) 2、学生主持人1: 同学们,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无数的奇迹,孔子和孟子便是这些奇迹中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超人的智慧、深邃的思想、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两个星期来,我们通过阅读、上网查找和请教老师,搜集了有关孔子、孟子的大量资料,并精心编排,今天在这里展示我们的成果,请老师多多指导。和我一起主持这个活动的是四位小组长。首先,大家欢迎“孔、孟小档案甲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 (点评:学生主持人再次强化孔孟二人的思想及其影响、交代学习途径、过程与成果,并简介其他主持人,引出下面的展示内容。) 3、第一组展示: 主持人2:我们小组搜集的是有关孔子、孟子的生平经历,以及孔子的弟子和门人的资料。下面由三名同学展示我们的成果:

老子名言精选100句

老子名言精选100句 老子是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的名言无数,习古堂国学网给喜欢老子的朋友精选老子名言100句,希望大家喜欢。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孟子励志名言

孟子励志名言 本文是关于孟子励志名言,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讲仁德的人是天下无敌的。”)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孝敬自己家中长辈,并推广到孝敬别家的长辈;爱护我家的儿女,并推广到爱护别家的儿女。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孟子·梁惠王上》) 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忧愁而忧愁(人民便会和你一条心)。 5、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我善于养我(这种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6、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孟子·公孙丑上》 (孔子的弟子)子路,人家指出他的过失来,他很欢喜。(当年的圣君)禹听到不同意见后,很谦虚地向人家下拜。”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依靠天上(自然界)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社会上人们和谐一致的有利条件。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在道义上占主动的人,能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在道义上不占主动(无道、无德、无理)的人,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很少人帮助的人,连他的亲朋故旧也会背叛他;而那种得到多数人帮助的人,整个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9、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蚀,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孟子·公孙丑下》 “古时的君子,犯了过失,如天上的日蚀月蚀一样,人们都能看得见。到他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核心思想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核心思想 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KCB齿轮油泵 孔子又是个大教育家。在奴隶社会里,只有贵族子弟能够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垄断了。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破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据说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他教育学生: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可调压渣油泵 相传,孔子晚年编订了古待的文化典籍《诗》、《书》等几部书,还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一书。这对古待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孟子高压渣油泵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待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KCB-300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齿轮油泵kcb 55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待,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高压渣油泵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

老子名言

老子名言 老子名言200句 老子名言精选(一): 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2、强行者有志老子 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4、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可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老子《道德经》 6、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老子《道德经》

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8、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9、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老子《道德经》 10、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1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道德经》 12、出生入死。老子《道德经》 13、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 1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经》 1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道德经》

16、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老聃 1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 1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1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2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道德经》 2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道德经》 2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23、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聃 24、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

初中50篇:《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

2010届高考初中古诗文背诵篇目[ 46篇] 1《论语》十则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孟子《鱼我所欲也》 4《左传·刿论战》5诸亮《出师表》6潜《桃花源记》 7郦道元《三峡》8禹锡《陋室铭》9仲淹《楼记》 10欧阳修《醉翁亭记》11轼《记承天寺夜游》12周敦颐《爱莲说》 1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以上文言文13篇) 14《诗经·关雎》15《诗经·蒹葭》16操《观沧海》 17潜《饮酒》1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9王湾《次北固山下》 20王维《使至塞上》21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2白《行路难》 23杜甫《望岳》24杜甫《春望》2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7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28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9白居易《观刈麦》30贺《雁门太守行》31杜牧《赤壁》 32杜牧《泊淮》33商隐《夜雨寄北èīǒò》34商隐《无题》 35煜《相见欢》36仲淹《渔家傲》37晏殊《浣溪沙》 38王安石《登飞来峰》39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0轼《水调歌头》 41陆游《游村》42辛弃疾《破阵子》43文天祥《过零丁洋》 4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5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46龚自珍《己亥杂诗》(以上诗词曲33首) 1.《论语》十则《论语》(七年级上第2单元第10课P44)○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yuè,“悦”的古字,愉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生气,发怒,动),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xǐng,检查,自察):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迷惑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dài,有危害而无所收获)。”(《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女“同“汝”rǔ,你,代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zhì“知”通“智”,智慧)(《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孟子的名言警句

《孟子》名言我来完善“《孟子》名言”相关词条: 庄子杨子论语苏秦墨子王守仁商鞅孙武曾子邹衍孝经申不 害告子公孙龙子子思许行田骈慎子尹文中庸大学尚书周易 春秋四书五经孙膑柏拉图李贽颜子文王宋钘荀子司马迁颜 回仲由春秋左氏传鱼丽谭子至圣朱松之墓屏山书院刘向列 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君子志道 庄子杨子论语苏秦墨子王守仁商鞅孙武曾子邹衍孝经申不害告子公孙龙子子思许行田骈慎子尹文 中庸大学尚书周易春秋四书五经孙膑柏拉图李贽颜子文王宋钘荀子司马迁颜回仲由春秋左氏传鱼 丽谭子至圣朱松之墓屏山书院刘向列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君子志道性善论《大学章句》鱼我所欲也秦惠王管子 The Lonely Island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历史任务交给这个人,

一定要首先磨难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络骨骼,饥饿他的肉体皮肤,空匮疲乏他的身体,所作所为总是被干扰搅乱,借以撼动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坚韧,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译: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3、独乐(yüè)乐(lè),与人乐乐,孰乐?译:一个人独自欣赏乐音快乐,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到底哪一个更快乐呢? 4、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译:您老人家这么一说,使我的思想豁然开朗也。(戚戚:感动的样子)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译:贫穷时就搞好品德的修养,得志时就帮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译: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得到天时还不如得到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还不如得到和顺的人心好。(要得天下,必先得人心)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译:人民是最重要的,江山国土次于人民,而君主应该在最次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死亡。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译:

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

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 老子名言集锦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4柔弱胜刚强(柔弱能战胜刚强) 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 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

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 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 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1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懂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是真懂) 1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 12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愿采取攻势而情愿采取守势,我不愿前进一寸而情愿后退一尺)

先秦名言警句

先秦名言警句 2017-05-14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中庸)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6、苛政猛于虎。 (礼记)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8、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书经)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家经)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12、知耻近乎勇。 (礼记)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记)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 (易经)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书经)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礼记)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冠子)18、放之四海而皆准。 (礼记)19、皇皇不可终日。

(礼记)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书经)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 (礼记)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2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28、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2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3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3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32、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33、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3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子)35、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孔子)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3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3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40、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孟子孔子的名言

孟子的名言,关于孟子的名言警句,孟子语录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尽信书,不如无书。 4、故天将降大任于就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的名言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与。——孟子语录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名言 8、仁者无敌。——孟子名言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7、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8、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9、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2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21、其进锐者,其退速。 2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荀子的思想及代表作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荀子的思想及代表作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是宋国贵族,避难迁鲁。他出生时,家世已经没落。年轻时做过季孙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繁殖牲口)等。三十多岁到齐国,几年没有得到齐君的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后又曾周游宋、卫、蔡、齐、楚等国。晚年在鲁国编订古代文化典籍《诗》《尚书》《春秋》等,教授门徒。孔子的弟子曾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问答,辑成《论语》一书,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名)之门人,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

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虽然有同情人民、谴责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还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成为替剥削制度作辩护的理论根据。 庄子(约公元前369-约前286),名周,是战国中期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庄子一生隐默无闻,却著述甚丰,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老、庄与孔、孟共同构成了国民精神的源头。但是,庄子作为一个沉思默想、不求功名的隐士型思想家,他基本上没参加过任何重大的历史事件,所以,我们无法非常自信地为他写出一部线条清晰、先后承接的传记,这是不得不预先声明的。 史书关于老子的记载不很清楚。司马迁的《史记》一说他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就是孔子曾向他问礼的老聃;一说他可能是周烈王时见过秦献公的周太史儋;又说他可能就是老莱子。教材取前一种说法。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他认为“道”就是“无”。这个“道”是“先天地生”的,是没有意志、没有具体形状、无声无息的,是无时无地不在的。“道”即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老子猜测到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双方互相依存,相反相成,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老子名言精选50句

老子名言精选50句 本文是关于名人名言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老子名言精选50句 老子是我们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大家都读过很多老子的经典着作,大家知道老子有什么名言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老子名言精选50句,欢迎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名人名言栏目!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