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468.粤教沪科初中物理九上《12.0第12章 内能与热机》word教案(4课时)

5468.粤教沪科初中物理九上《12.0第12章 内能与热机》word教案(4课时)

5468.粤教沪科初中物理九上《12.0第12章 内能与热机》word教案(4课时)
5468.粤教沪科初中物理九上《12.0第12章 内能与热机》word教案(4课时)

12.1认识内能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

3.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内能以及内能改变与温度改变的关系

2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三、教具准备:

红墨水、玻璃杯、热水、冷水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

由已学过的机械能知识类比得出内能的概念

(二)、内能

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大,内能越多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因此此种运动又叫热运动.

(四)、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的能,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

机械能是宏观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量

教材图14-3所示两幅图片展示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图片、阅读图下文字,知道改变物体内能可以采取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准备铁丝、酒精灯、热水、锤子、铁砧、砂布等,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并实际操作,改变铁丝的内能。学生可能会想出许多办法,如用热水烫、用酒精灯烧、来回弯折铁丝的某一部位、用锤子敲打铁丝的某一部位、把铁丝在砂布上来回摩擦等。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展示时,对各种不同方法,要引导学生梳理归类,使学生明确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例题: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10℃.甲冰块静止于地面,乙冰块静止在距地面10m高处,则这两个冰块相比较()A.机械能一样大

B.乙的机械能大

C.内能一样大

D.乙的内能大

答案:选项B、C

(五)、小结

内能与温度有关

(六)、作业

五、教学后记:

12.2热量和热值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热量的概念。

2、知道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

3、了解热值的概念,会根据热值来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4、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燃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热量的概念。

2、探究水的吸热与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热量是为了描述和量度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而引入的,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对应于热传递的过程。

一个物体的温度即使很高,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多;反之,物体的温度低,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少。

如果没有发生热传递,即它的内能没有改变,就谈不上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内能减少,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内能增加,吸收热量。

(二).燃料的热值

方法1、观察课本上的“几种燃料的热值”表格,说明不同的燃料,即使质量相同,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也是不同的,这个特性可以用热

值表示,并给出定义和单位,并结合简单的例题会计算有关热值的习题.

例题:把5kg40℃的水烧开,需要完全燃烧多少kg的干木柴?(已知干木柴的燃烧值为1.2×107J/kg,外界为标准大气压,并且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分析: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t0)可以算出将水烧开要吸收多少热量,解题时应注意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即水烧开时的温度为100℃,再利用燃料的燃烧值求干木柴的质量.

解答:Q吸=Cm(t-t0)=4.2×103J/(kg·℃)×5kg×(100℃

-40℃)=1.26×106J

因为Q吸=Q放=1.26×106J

所以干木柴质量

(三).有效利用燃料

教师分析实际取暖的有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燃料很难完全燃烧,而且放出的内能不能被完全利用,有效利用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把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理想情况下放出的热量的比值称为炉子的效率,可以画出比例图,学生分析并理解炉子的效率是哪些部分之比.

对于提高炉子的效率和燃料的利用率可以由学生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得出.提高燃料利用率也是由学生阅读资料,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的课外资料,主题是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形成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小节

(五)、作业

五、教学后记:

12.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一、教学目的:

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3、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2、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具准备:

电加热器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4)比热表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物理学中,常把由实验测定的物质的比热,列成表格,便于查找。

课本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比热,请同学们查出铝的比热及它的单位。你能具体地说明铝的比热的物理意义吗?(提问)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最大。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三)、小结:

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四)、作业布置:

五、教学后记:

12.4热机与社会发展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汽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常识性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

3.常识性了解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常识性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

2、提高读图视图能力。

三、教具准备:

内燃机示教模型(带电灯指示),教学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进行新课

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

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1.汽油机用汽油作燃料的内燃机

(1)构造(出示模型或挂图。边指示边讲解)。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功能)

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2)工作原理。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有四个冲程,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两周,对外做一次功。(3)能的转化:在做功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余三个冲程靠消耗飞轮的机械能来完成。

2.柴油机:用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区别:

①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

②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构造方面:些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嘴。吸入的气体不同,点火方式不同(三).1.热机是利用燃料来做功的装置。

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做功)。

2.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占最多,应减小废气的能量损失。3.如何提高热机效率的效率?

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减小内能损失,运动部件润滑良好。

4.内能对环境的影响。

(1)废气污染(CO、SO 、酸雨)。(2)噪声污染。

5.保护环境,减小污染措施。

(1)改进燃烧设备,采取集中供热,加装消烟除尘装置。

(2)提高内能的综合利用率。

(3)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6.分层练习评析。

7.小结。

8.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

(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期末学生评语选粹

◆品学皆优◆

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你文静温和,大家都愿意和你一起玩。上课时你能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每次作业也完成得很好,令老师感到非常满意。每次的值日工作你都能出色地完成。如果你能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将会是老师、家人、同学的骄傲!

◆朴实无华◆

你是一个朴实的孩子。你脚踏实地、勤奋好学,但是你也要知道学习不靠死记硬背,而要讲究方法。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不要羞于开口,要多问,多思考,多练习。老师相信:只要你信心不倒,努力不懈,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善良懂事◆

善良的孩子最让人欣赏,恰好你就是;乐观的孩子最惹人喜爱,恰好你也是;懂事的孩子最值得称赞,恰好还是你。课堂上,你总是专心致志,从你高举的手中,老师看到了你的自信。翻开你的作业本,更是让人赞不绝口。望你再接再厉,创造一个更辉煌的明天!

◆顽皮好动◆

你是一个非常聪明、机灵还有点调皮的孩子。这半个学期以来,你的作业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老师也为你感到高兴。但你缺乏自制力,课堂上总是乱说乱动。老师希望你快快成

长起来,早日摆脱稚气,做一个自省自律的好学生。

◆优秀干部◆

你是一个上进心强,聪明而且心地善良的孩子。担任***后,你更是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同学们的榜样。同学们对班委进行民主评议时,你受到的赞扬最多。真棒!老师很欣赏你的工作能力,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你会发展得更好。

◆运动健将◆

运动场上你矫健的身姿,拼搏的精神,夺冠的斗志,感染着班级的每一位同学。劳动时,重活、累活你总是抢着去干。可真正的男子汉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还应该有丰富的知识。相信你会把运动场上的拼搏精神用在学习上,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调皮捣蛋◆

你做事认真,字写得漂亮,班的宣传墙报每次都留下你秀丽的笔迹。参加演讲比赛成绩喜人。有时还调皮得可爱。但是,你捉弄人的功夫让同学们个个害怕。老师认为还是不让别人害怕为好。请紧记:与人为善是一种美德。

◆慢条斯理◆

心情“晴朗”,你会侃侃而谈,课堂发言成了全班的亮点;学习“快乐”,你会兢兢业业,工整的作业让老师心旷神怡。但这样的时候总嫌不够,甚至太少。在你争吵的时候,在你慢条斯理的时候,时间像流逝的水,在你脚下匆匆而过。亲爱的朋友,你不感到可惜吗?

◆可爱小弟◆

男孩***,可爱小弟弟。对人很温和,有副好脾气。关心组上事,热爱班集体。喜欢动脑筋,爱钻偏难题。数学比较好,科学还可以。语文有点弱,作文羞于提。文理不可偏,发展应整齐。可怜瘦弱貌,不爱练身体。愿你快成长,盼你有出息。报国建勋日,都夸***!

◆累累硕果◆

是你,给我们带来了勤勉朴实的学风;是你,给我们带来了助人为乐的风尚。当眼前闪烁着一行行娟秀的字迹时,当面前呈现出一页页工整的作业时,我们便知道是你在默默耕耘。今天是收获的季节,当累累硕果捧在你眼前时,老师要对你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

◆埋头苦干◆

学习上认真与执著的你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劳动中不声不响、埋头苦干的你令老师很欣赏;工作中细心负责的你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但是你应该活泼一些,十多岁的少年本应充满热情;你应该灵活一些,学习光有自觉性还不够。继续努力吧,我深深地为你祝福!

◆轻轻一笑◆

你言语不多,待人谦和、善良。学习和做人一样,默默用功。真喜欢你笑的样子。别人与你讲话时你总喜欢轻轻一笑。若是在课堂上倒是很漂亮的一招“退敌”之术,可若在课下,就把想与你交谈的朋友都挡回去了。真心希望能见到你与同学们快乐地交谈。

◆思维灵活◆

你思维灵活,求知欲强,富于质疑精神,对事物常有不落俗套的看法。老师喜欢你那种敢想、敢说、敢问、敢辩的课堂表现;老师也喜欢你那干净整齐的作业,批阅时真是赏心悦目。看着你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老师为你高兴、为你自豪。愿你坚持不懈,再创辉煌!

◆崭露头角◆

你恬静、柔和,富有才气;你刻苦、勤奋、富有进取心。不论在哪个方面,你都具有巨大的潜能。现在你已经在许多方面崭露头角:文学才华令大伙刮目相看,艺术才华令人耳目一新……才华需要展现,只有在展现中,才能得到进一步锻炼,在锻炼中才能更成熟。

◆真诚善良◆

回想你,脑海中即刻浮现你清俊的浅浅的笑,你的真诚,你的善良,加上你的勤奋和聪颖,让你的学习和生活如此快乐和充实,硕果累累。你的沉稳,你的机智,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踏实,充满信心。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你会表现得更出色,你会是最棒的!

◆自信勤奋◆

自信、勤奋的你是我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你深深爱着我们的班集体,经常主动清洁教室、帮助同学。你能认真地学好每一门功课,在学习上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可贵精神,这是多么令人钦佩呀!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相信你将成为海纳百川,恢宏大度的杰出人才。

◆作业拖拉◆

你观察细致,绘画认真,画出的金鱼、竹子栩栩如生,真不简单。但是你的自由活动占据了太多的时间,作业也经常拖拖拉拉。老师希望看到你能珍惜时间,能将你的聪明才智用到学习上去,能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沪粤版初中物理目录版完整版

沪粤版初中物理目录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希望你喜爱物理 测量长度和时间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尝试科学探究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我们怎样区别声音 我们怎样区别声音(续)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第三章光和眼睛 光世界巡行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奇妙的透镜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眼睛和光学仪器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从全球变暖说起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4.4 升华和凝华 水循环和水资源 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物体的质量 探究物质的密度 密度知识的应用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点击新材料 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力和机械 怎样认识力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重力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滑轮的作用 第七章运动和力 怎样描述运动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第八章神奇的压强 认识压强 研究液体的压强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第九章:浮力和升力 认识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神奇的升力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认识分子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解剖”原子 飞出地球 宇宙深处 九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怎样才叫做功 比较做功的快慢????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认识动能与势能 第十二章? 内能和热机认识内能 热量和热值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热机与社会发展 第十三章探究简单电路从闪电谈起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 沪粤版初中物理目录—2016版

粤沪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μm=103nm 1m=106μm 1m=109nm 4、特殊的测量方法: (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2)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3)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即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跑道滚动,记下轮子转过的圈数,可算出跑道的长度。 (4)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用刻度尺及三角板等组合起来测量)。 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放”: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紧贴物体且不歪斜,如果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量时,要从某一个清晰的整刻度开始。 (4)“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或者说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6、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能够避免。 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秒(S);其它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

沪粤版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汇总

一、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 化曲为直(也称替代法)。此法可以较方便的测出一些曲线的长度,例如测地 图上北京到上海铁路线的长度,花坛的周长,测运动场的弯道处长度。 2 累积法。如测细铜丝、头发的直径,测一张纸的厚度。 3 平移法。可以方便地测量圆球的直径,锥体的高,人的身高,墨水瓶的高度等。 二、注意厚刻度尺的用法。 三、注意估计值为零的情况。

第二章声音及环境

★第三章光和眼睛

本章考点突破: 一、什么是虚像? 我们看见的物体,都是自身能发光或反射外界光线,它们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产生了视觉,而虚像是光线经镜子或其他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 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的大脑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固定经验,产生了错觉,误认为光线从镜后的某一点射出。这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点,就是发光点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可用人眼观察到,它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得到的点。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1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会聚形成的像为实像;经光学器件后光线发散,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像叫虚像。○ 2成像特点上的区别。一般地讲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3接收方法上的区别。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能被光屏接收到;虚像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光屏接收到。 二、站在平面镜前的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的像会不会变化?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的像始终及物体大小相等,是不会改变的。但人们往往以为像变大了,这跟人们看远处驶近的汽车感觉相似,这辆车的大小始终不变,但人们以为汽车远小近大,驶近的汽车变大了。 三、怎样记住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 有四种方法可供采用: 1 利用凸透镜的应用加以记忆。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弄清了这些仪器的原理就记住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口诀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简要归纳成下面三句话:一倍焦距分虚实(即物体的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为实像);二倍焦距分大小(即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实像总是异侧倒立的,虚像总是同侧正立的。 作图记忆,通过三条特殊光线,在头脑中作图可以清楚地理解成像规律。 光路图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粤版)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指的是:。 功勋卓著的物理学:①蒸汽机、②电子时代、③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 2、测量长度常用工具: 单位:国际制单位是,其他常用单位有、、、、、。 测量方法:认、放、看、读、记。 身上的尺:。 :3、测量时间:常用工具:。 单位:国际制单位是,其他常用单位有、、、、。 测量方法: 4、误差:定义:叫做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 5、尝试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 科学探究经常使用的科学方法: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物理模型法比较法图像法,一般用于数据处理。 本章考点突破: 一、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 化曲为直(也称替代法)。此法可以较方便的测出一些曲线的长度,例如测地图上北京到上海铁路线的长度,花坛的周长,测运动场的弯道处长度。 2 累积法。如测细铜丝、头发的直径,测一张纸的厚度。 3 平移法。可以方便地测量圆球的直径,锥体的高,人的身高,墨水瓶的高度等。 二、注意厚刻度尺的用法。 三、注意估计值为零的情况。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注意:听见了声音说明物体一定发生了振动,但不一定物体振动就能听见声音) 2、传播: 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不同介质传声的效果一般不 同。 声速:一般在固体或液体中的声速比在气体中快,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传播形式: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做声波。 3、感知:气传导:声波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耳,引起耳膜振动,经神经传给大 脑。 骨传导:声波通过、颌骨,经传给大脑。

4、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产生回声。 人耳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最短时间间隔为0.1秒。 5、声音特征: 1)、响度定义: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大小,音量。在波形图中用高度表示。 单位:分贝,用符号表示。 影响因素:和。 生活相关:震耳欲聋、振聋发聩、声音响亮。 2)、音调定义:声音的高低,即声音的细粗。在波形图中用疏密程度表示。 影响因素:。 生活相关:声音刺耳、女高音、男低音、地听。 3)、音色定义:声音的品质,即声音是否好听悦耳。在波形图中用波形是否规则 区分乐音和噪音。 影响因素:。 生活相关:。 6、人能听见的声音乐音:指的声音。 噪音:以环保角度定义为:。 现代城市噪声源:。 控制噪音、减少噪声从、、三方面入手。 7、人听不见的声音 超声:频率高于的声音。主要应用有、、。 次声:频率低于的声音。主要应用:。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光的直线传播直 线传播的条件: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是 m/s 。光在液体中、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小。 用光线(一条带箭头的线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的方法:模型法。(相关:磁感线)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两侧;反射角入射角。 1. 对于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是唯一的。 2. 当入射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时,法线和入射光线重合,这时入射角为0o, 反射角也为0o,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 3.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光的反射分类: 镜面反射:平滑表面能将平行的入射光都沿方向反射出去。 漫反射:粗糙不平的表面将平行的入射光都沿方向反射出去。 3、常见面镜及应用:

粤沪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电子教材

机械功与机械能 11.1怎样才叫做 功 11.2怎样比较做 功的快慢 11.3如何提高机 械效率 11 .4认识 动能和势 能

怎样才叫做功 11.1 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 活中所说的“做工”有着不同的含义。 在如图11-1所示的实例中,推车车不动,搬石石未起。人虽竭 尽全力、大汗淋漓,但从物理学的 角度看,人却没有做功! 怎样才叫做功 那么,究竟怎样才叫做功呢? 图11-2中的两位同学正在做功。请仔细分析他们的活动,找出两者的共同点。 找找共同点 活动1 (a ) (b ) 图11-2 物理学中做功的实例 图11-1?人用了力,但没做功 (a )用力推汽车,没有推动(b )用力搬石头,没有搬起 F s F F s

力对物体做了功吗 活动2 在图11-3的示例中,哪种情况力做了功?哪种情况力没有做功?为什么? 图11-3 做功了吗(c)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a)小鸟将虫子从地里叼起来(b)人将油桶推到仓库中 研究力做功的问题时,还要明确谁施力、谁受力,即谁对谁做功。

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人们不但要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而且还要计算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物理学中规定,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 功=力×距离 如果用W 表示功,F 表示力,s 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则 W =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N )?,距离的单位 是米?(?m )?,功的单位就是牛·米?(?N·m )?。功的单位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焦耳?(?joule )?,简称焦,符号为J。这是 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J.?P.?Joule,1818—1889?)?而命名的。 1?J=1?N·m 图11-4 焦耳 用手匀速托着两个鸡蛋升高1?m (?图11-5?)?,手对鸡蛋做的功大约是多少焦? 想一想 图11-5 手托鸡蛋上升“做功” 1 m 怎样测算功

(完整版)粤沪版初三中考物理复习试题

初三中考物理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 B.船 C.房屋 D.河岸 2.“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以下哪一个作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A.西昌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 B.“神舟十号”飞船 C.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 D.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 3.下列的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0s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6m/s C.一根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 D.一份中考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100g 4.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或仪器使用中正确的是() A.量筒读数 B.稀释浓硫酸 C.测量液体温度 D.称量12.53g固体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6.450mL的酒精用去一半后,关于剩下的酒精,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和密度都是原来的一半,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B.质量和内能是原来的一半,密度和比热容不变 C.质量和热量是原来的一半,密度不变 D.比热容和温度不变,内能是原来的一半 7.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D.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沪粤版初中物理目录(2016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4 尝试科学探究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2.2 我们怎样区别声音 2.3 我们怎样区别声音(续)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第三章光和眼睛 3.1 光世界巡行 3.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5 奇妙的透镜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7 眼睛和光学仪器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4.1 从全球变暖说起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4.4 升华和凝华 4.5 水循环和水资源 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 5.1 物体的质量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 5.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5.5 点击新材料 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力和机械 6.1 怎样认识力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6.3 重力 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 第七章运动和力 7.1 怎样描述运动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7.4 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第八章神奇的压强 8.1 认识压强 8.2 研究液体的压强 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第九章:浮力和升力 9.1 认识浮力 9.2 阿基米德原理 9.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9.4 神奇的升力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10.1 认识分子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10.3 “解剖”原子 10.4 飞出地球 10.5 宇宙深处 沪粤版初中物理目录—2016版

初中物理复习知识点资料-沪粤版(全册)

初中物理复习提纲(沪粤版)

目录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2)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2) 第三章《光和眼睛》 (2)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2) 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 (2) 第六章《力和机械》 (2) 第七章《运动和力》 (2) 第八章《神奇的压强》 (2) 第九章《浮力和升力》 (2)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2) 第十一、十二章《简单电路》 (2) 第十三章《机械功和机械能》 (2) 第十四章《能和热机》 (2) 第十五、十六章《电与磁》 (2) 第十七、十八章《电功率和家庭电路》 (2) 第十九章《电磁波与信息时代》 (2) 第二十章《能量与能量守恒定律》 (2)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μm=103nm 1m=106μm 1m=109nm 4、特殊的测量方法: (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2)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3)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即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跑道滚动,记下轮子转过的圈数,可算出跑道的长度。 (4)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用刻度尺及三角板等组合起来测量)。 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放”: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紧贴物体且不歪斜,如果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量时,要从某一个清晰的整刻度开始。 (4)“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或者说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6、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能够避免。

粤沪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公式

粤沪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公式 1. )(F W s s W F Fs W == =、变形公式 物理量 符号 国际单位 力 F N (牛顿) 沿力的方向的距离 s m(米) 该力所做的功 W J (焦耳) 如果是克服重力做功,则(竖直方向上的距离用h 表示) 2. Fv t Fs t W P === ,Fv P =(变形公式) 物理量 符号 国际单位 某个力所做的功 W J (焦耳) 时间 t S (秒) 某个力的功率 P W (瓦特) 3. 滑轮组和机械效率公式 竖直方向 水平方向 (1)不计绳重和摩擦 )(1 动物G G n F += 滑f n F 1= (2) 绳绳 nh s =、物绳nv v = 物绳ns s =、物绳nv v = (3) Gh W =有 物有fs W = (4))(绳端运动的距离绳绳总s Fs W = (5)绳总 拉力Fv t W P == (6)nF G nh F Gh Fs Gh W W = ?==?= 绳总有%100η(竖直方向万能公式) (7)动 物物 动物物额有有总有G G G h G h G h G W W W W W += +=+=?= %100η(竖直不计绳重和摩擦)

(8)nF f ns F fs Fs fs W W = ?==?= 物物绳物总有%100η(水平方向万能公式) 4. t cm Q ?=(变形公式t m Q c ?= 、t c Q m ?=、cm Q t =?)﹝)/(102.43℃水??=kg J c ﹞ 物理量 符号 国际单位 比热容 c )/(℃?kg J (焦每千克摄氏度) 质量 m Kg(千克) 变化的温度 △t ℃(摄氏度) 热量 Q J (焦耳) 物质的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热量、变化的温度无关。 5. m Q q = 、V Q q =(变形公式q Q V qV Q q Q m mq Q ====、、、) 物理量 符号 国际单位 放出的热量 Q 放 J (焦) 质量 m Kg(千克) 体积 V m 3 燃料的热值 q J/kg J/m 3 6. 机械效率 (1)mq t cm Q Q W W ?= =?= 放吸总有%100η(对于给液体加热这一类热机的效率) (2)mq s F mq pt W W 牵总有= =?= %100η(对于给汽车提供动力这一类热机的效率) 7.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 串联 并联 电路图 电流 321I I I == 21I I I +=总 电压 21U U U +=总 21U U U == 电阻 21R R R += n R R R R R 1 ......1111321+++= 对于两个电阻并联2 12 1R R R R R +?=

沪科粤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教案汇编 全册

九年级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汇编 前言 为促进我县“中小学教学质量1 2 3工程”的深入开展,全面实施教案改革优化工作,实施中学物理“学案 教案 练案三案一体化”教学实践活动,以最终实现广大教师共享备课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不必要的工作负担,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在3月全县开展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编写评比活动。评比结果已在“关于我县中小学教学评优获奖结果的通报”公布。 现将较为优秀的教学设计汇编成册,以达到广大教师学习、观摩、运用和共享优质教案目的,物理老师在备课时可以作为参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本汇编中增删备课内容,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备课效果。但我们在编缉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学校物理教师没有按通知要求编写教学设计,致使本汇编个别教案缺少而不完整;本汇编中教学设计的质量参差不齐。希望各学校物理老师在使用中补齐缺少的教学设计,修改本汇编的教学设计,再回复到的信箱,以便更好地运用和共享优质的教学设计。 本汇编的编者付出了很多的智慧和劳动,对此,我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目录 第十一章探究简单电路 (3) 11.1 从闪电谈起 (3) 11.2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7) 11.3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 (11) 11.4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14) 11.5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 (17) 11.6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 (20) 第11章复习课 (23) 第十二章探究欧姆定律 (26) 12.1怎样认识电阻 (26) 12.2探究欧姆定律 (30) 12.3欧姆定律的应用 (33) 第十四章内能与热机 (36) 14.1认识内能 (36) 14.2热量与热值 (41) 14.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52) 14.4热机与社会发展 (57) 第十六章电动机与发电机 (64) 16.1 关于电动机转动的猜想 (64) 第十七章电能与电功率 (69) 17.1电能和电功 (69) 17.1电能和电功 (73) 17.2探究灯泡的电功率 (76) 17.3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关系 (80) 17.4怎样使用电器正常工作 (83) 习题课:电功与电功率的计算 第十八章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 (94) 18.1 家庭电路 (94) 18.2 测算家庭电费 (97) 18.3 怎样用电才安全 (104) 18.4 电能与社会发展 (109) 第十九章电磁波与信息时代 (111) 19.1最快的“信使” (111) 19.2 广播电视与通信 (113) 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 (116) 20.3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116)

(完整版)沪粤版初三物理试题

2018-2019学年度初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命题人:汪波审题人:廖娜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物理学家们的杰出贡献,为了纪念这些伟大的物理学家,人们常用他们的名字作为物理量的单位。在机械功的学习当中,功的单位是,瓦特是的单位。 2、如图1是我省赣江边上美丽的“南昌之星”摩天轮。小明坐在匀速转动的摩天轮中,从最低点向最高点运动过程中,他的动能,机械能。(“增加”“减小”或“不变”) 图1 图2 3、图2是2015年1月14日,呼和浩特一小区,一名9岁男童向下水道井盖内扔爆竹引起沼气爆炸,男孩被爆炸气浪掀起10米高,重伤住院。从物理学角度看,井盖被炸上天是沼气燃烧后产生的能转化为井盖的能。这相当于热机中冲程。 4、在寒冷的冬天,游客经常边跺脚边对手哈气,就会感到暖和了,跺脚是用的方法增加脚的内能;“哈气”是用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 5、我国东风运载火箭常用液态氢作为燃料,射程可达一万五千公里。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填“较大”或“很小”)。 6、新农村建设中正在大力推广使用瓶装液化气。如果每瓶装10 kg液化气,液化气的热值取4.2×107 J/kg,则每瓶液化气全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J;若放出的热量有40%被水吸收,在1标准大气压下可把 kg的水从20 ℃加热至沸腾。 7、青少年在安静思考问题时,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功率约为1.5W,则你在考试的2小时内,心脏做功约为 J,用这些功可以让一个质量为50kg的物体匀速升高 m。(g取10N/Kg) 8、一个重240N的物体匀速推到斜面顶端,人沿斜面向上的推力为120N,如图3所示,物体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3m,上升的高度h=1.2m,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若使斜面倾角θ逐渐增大,此斜面的机械效率将逐渐(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9、如图4所示,跳水运动员为获得允足的空间滞留时间,都会在跳水前先用力下压跳板,以便利用跳板形变产生的让自己上升的更高。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从离开跳板到入水的过程中,时(填“离开跳板”、“最高点”或“入水”)时动能最大。 10、如图5所示是汽油机的冲程,若该汽油机的飞轮转速是2400r/min,那么1s对外做功次。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 (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3)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

最新沪科版初中物理目录大全

沪科版初中物理 第一节走进神奇 第二节探索之路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动与静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快与慢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 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一节光的反射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 第三节光的折射 第四节光的色散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质量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密度知的应用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力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 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节力的合成 第三节力的平衡 第八章压强 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 强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 关系 第九章密度与浮力 第一节认识浮力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 第十章机械与人 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 衡条件 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 第三节做功了吗 第四节做功的快慢 第五节机械的效率 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走进微观 第二节看不见运动 第三节探索宇宙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第三节汽化与液化 第四节升华与凝华 第五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 危机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物体的内能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 热容 第三节内燃机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 护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 第一节电是什么 第二节让电灯发光 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 联电路 第四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 联电路的电流 第五节测量电压 第十五章探究电路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第三节“伏安法”测电阻 第四节电阴的串联和并联 第五节家庭用电 第十六章电流做功与电功率 第一节电流做功 第二节电流做功的快慢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 效应 第一节磁是什么 第二节电流的磁场 第三节科学探究:电动机为 什么会转动 第十八章电从哪里来 第一节电能的产生 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 感应电流 第三节电能的输送 第十九章走进信息时代 第一节感受信息 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 第三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第十二章能源、材料与社会 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三节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沪粤版初中物理欧姆定律计算题

图欧姆定律计算题 解答电学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串联还是并联; ②.电路中的各个电表所测量的对象是谁; ③.电路发生变化后,用电器的连接方式、电表测量对象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变化。 应抓好三个环节: ①.题图对照,侧重识图。 ②.梳理条件,抓住关键,找出突破口。 ③.明确解题思路、综合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1. 如图所示电路中,R 1=20Ω,电路总电阻为12Ω,电流表示数为0.3A ,请计算: (1)电阻R 2的阻值; (2)电源电压; (3)通过R 2的电流。 2、如图所示电路,R 1=R 2=12Ω,电源电压为I8V .求: (1)通过R 1的电流是多少? (2)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3、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是12V 且保持不变,R 1=R 3=4Ω, R 2=6Ω.试求: (1)当开关S 1、S 2断开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各是多少? (2)当开关S 1、S 2均闭合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各是多少? 4.如图12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 1=30Ω, 电流表A 1的示数为0.4A ,A 2的示数为0.8A ,求电源电压 和R 2的阻值各为多少?

5.如图甲所示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1=40Ω,电源电压及灯L的电阻保持不变。当S1、S2均闭合且滑片滑到b端时,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为如图23乙、丙所示;当S1、S2均断开且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电流表A1的示数为0.4A, 求:(1)电源的电压;(2)R2的电阻;(3)灯L的电阻; 6、两个电限R1、R2并联,若其总电阻为R ,请你根据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 特点,证明: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1 合、S2断开时,电流 表的示数为0.2A;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A。 则电阻R1与R2的比值多大 8、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开关闭合后,电流表和电压表 的读数分别是0.10A和2.0V,则通过R2的电流是多少A,R2两端的电 压是多少V,R1的电阻是多少Ω。 9、某导线电阻为0.008Ω,若不慎直接跟一节干电池两极连接发生短路,则短路电流为多少 A 。 10、一只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8V,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4A,现将该小灯泡接在12V的电源上,为使其正常发光,应______联一个_________Ω的电阻. 11、灯泡L1和L2串联在电路中,加在它们两端的总电压为12V,L1电阻是8Ω,L2两端的电压是4V,则L1中的电流是____A。

初中物理沪粤版复习提纲答案全册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复习提纲答案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μm=103nm 1m=106μm 1m=109nm 4、特殊的测量方法: (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2)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3)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即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跑道 滚动,记下轮子转过的圈数,可算出跑道的长度。 (4)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用刻度尺及三 角板等组合起来测量)。 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放”: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紧贴物体且不歪斜,如果用零刻 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量时,要从某一个清晰的整刻度开始。 (4)“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 度值的下一位。

(5)“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或者说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6、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能够避免。 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秒(S);其它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ms=10-3s 1μs=10-6s 1ns=10-9s 2、测量工具: 古代用日晷、沙漏、滴漏等;现代用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秒表等。 三、科学探究的七个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 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复习提纲答案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声波的

(完整版)粤沪版初三中考物理复习试题

初三中考物理复习试题 .选择题(共 20 小题) 1.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 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其中“山 ?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山 B .船 C .房屋 D .河岸 2.“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 号” 成功对接后, 以下哪一个作为参照物, “天宫一号”是 静止的( ) A .西昌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 B .“神舟十号”飞船 C .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 D .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 3.下列的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 40s B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6m/s C .一根新铅笔的长约为 17cm D .一份中考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 100g 4.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或仪器使用中正确的是( )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D .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6. 450mL 的酒精用去一半后,关于剩下的酒精,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和密度都是原来的一半,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B .质量和内能是原来的一半,密度和比 热容不变 C .质量和热量是原来的一半,密度不变 D .比热容和温度不变,内能是原来的一半 C .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虚像 B .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A .量筒读数 B. 稀释浓硫酸 C.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测量液体温度 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 D .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称量 12.53g 固体

初中物理(粤沪版)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粤沪版)公式大全 一.【物质】 1、密度:ρ= v m 单位:kg/m 3 , g/cm 3 变形公式:m=ρ v,体积:v =ρ m 2、在ρ一定时,m 与v 成正比,即 2 121v v m m = 在m 一定时,v 与ρ成反比,即 1 22 1ρρ= v v 在v 一定时,m 与ρ成正比,即 2 12 1ρρ= m m 二.【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单位:m/s ,km/h 变形公式 : s=vt,t=v s 2、重力:G=mg (g 取9.8N/kg 或10N/kg ) 3、压强:p= S F 单位:帕(Pa) 变形公式 : F=PS ,S= P F 4、液体压强:p 液=ρ液 gh 5、浮力: (1)平衡法:F 浮=G 物 (漂浮、悬浮) (2)称重法:F 浮=G -F (3) 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 (4)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ρ 液 gV 排 6、杠杆平衡条件:F 1 L 1=F 2 L 2 7、理想斜面:G F =L h 8、理想滑轮:F=n 1 G 9、实际滑轮:F =n 1 (G 物+G 轮)(竖直方向 10、功:W =FS =Gh (把物体举高)单位:焦 (J )变形公式:F W S S W F ==, 11、功率:t W P = , . t W P = = v F t t v F t Fs ?==?? 变形公式:W=P t ,P W t = 12、功的原理:W 手=W 机械 13、实际机械:W 总 =W 有用+W 额外 14、机械效率:?= 总 有用 W W ×100% (1)杠杆: ?= 总 有用W W ×100% = 1 2Fh Gh ×100% (2).斜面: ?= 总 有用W W ×100% =Fl Gh ×100% (3).定滑轮:?=总 有用W W ×100% = Fs Gh ×100%=F G ×100% (4).动滑轮:?= 总 有用W W ×100% = Fs Gh ×100%=h F Gh 2?×100% = F G 2×100% (5).滑轮组:①竖直方向?= 总 有用W W ×100% =Fs Gh ×100%

初中中学物理粤沪版公式大全

初中中学物理粤沪版公 式大全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初中物理(粤沪版)公式大全 一 . 【 物 质 】 1、密度:ρ= v m 单位:kg/m 3 , g/cm 3 变形公式:m=ρv,体积:v = ρ m 2、在ρ一定时,m 与v 成正比,即 2 1 21v v m m = 在m 一定时,v 与ρ成反比,即 1 2 21ρρ= v v 在v 一定时,m 与ρ成正比,即 2 1 21ρρ= m m 二.【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单位:m/s ,km/h 变形公式 : s=vt,t=v s 2、重力:G=mg (g 取kg 或10N/kg ) 3、压强:p=S F 单位:帕(Pa) 变形公式 : F=PS ,S=P F 4、液体压强:p 液=ρ液gh 5、浮力: (1)平衡法:F 浮=G 物 (漂浮、悬浮) (2)称重法:F 浮=G -F (3)(3) 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 (4)(4)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ρ液gV 排 (5)6、杠杆平衡条件:F 1 L 1=F 2 L 2 (6)7、理想斜面: G F =L h (7)8、理想滑轮:F=n 1 G (8)9、实际滑轮:F =n 1 (G 物+G 轮 )(竖直方向10、功:W =FS =Gh (把 物体举高)单位:焦 (J )变形公式:F W S S W F ==, (9)11、功率:t W P =, . t W P ==v F t t v F t Fs ?==?? 变形公式:W=P t ,P W t = 12、功的原理:W 手=W 机械 13、实际机械:W 总=W 有用+W 额外 14、机械效率:=总 有用 W W ×100% (1)杠杆: = 总 有用 W W ×100% = 1 2Fh Gh ×100%

沪科粤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使用体会与思考

“沪科粤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使用体会与思考 马鞍山市南山中学王兵 马鞍山市各中学使用沪科粤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已有二年了。作为第一批使用新教材进行日常教学的一线教师,这一轮的物理教学,我深有感触。新教材作为课改教学的主要载体和课程资源,较好地体现了教育部颁布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以及“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课程基本理念。教材以人为本,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要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树立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教材也改变了传统物理课程中“繁、难、偏、旧”的内容和学科本位的状况,精选对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所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科间的渗透、新科技的纳入和增大教材弹性,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切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一、读图时代背景下新教材的主要特色 新教材的最初给教师的震撼莫过于那些色彩斑斓的图片了,文字几乎被淹没。严肃的物理教材变成了图画书,让学生欣喜,让老师不适应。再仔细看看,发现所有的物理结论都消失了,要经过科学探究得出,课堂要变成思维的殿堂。整套教材可谓是“图片的海洋,科学探究的天下”。和原教材相比,现行教材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色: 1、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新教材总是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现象、故事、实验来引人课题说明概念、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和规律的讲述简明轻快,不过分追求严格,浅显易懂。大量彩图启发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有的以图代文,寓教于乐。编排灵活,不似以往那么刻板。文笔生动,引人入胜。总之,新教材在编排、表述与学习情境、活动,设计上都注意到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相适应,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教材难度有所降低。新教材内容覆盖了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所有内容,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对某些知识的处埋,只要求“知其然”,不需要“知其所以然”。教材难度适中,没有过多、过繁的计算,但增加了许多新知识等。这样,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的主要精力可以用在自主地探究学习上,同时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新教材特别注重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科学探究的教学,从物理概念、规律的产生与发展、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养成等诸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知识的阐述和理论的建构大多是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的,例如:密度的概念、声音的产生、光的传播规律、欧姆定律等,都不由教材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得到。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3. 新教材较好地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特别注重联系实际,每一章节都是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与自然现象开始,层层深入、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