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2016期末复习精简

金融学2016期末复习精简

金融学2016期末复习精简
金融学2016期末复习精简

五、简答题1、简要写出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P145)

国家金融机构体系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里存在的各种金融机构及其彼此间形成的关系。国家金融机构主要由管理性金融机构、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三大类构成。

(一)管理性金融机构

管理性金融机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管理、监督职能的机构。目前各国的金融管理性机构主要有四类:

一是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局;二是按分业设立的监管机构,如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是金融同业自律组织,如行业协会;四是社会性公律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其中,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局通常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监管组织机构中居于核心位置。

(二)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

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是指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证券交易与发行、资金管理等一种或多种业务,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如各种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商业性保险公司、投资银行、信托公司、投资基金、租赁公司等。

(三)政策性金融机构

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专门配合宏观经济调控、根据政策要求从事各种政策性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

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是政策性专业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

2、简述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P265)

(一).金融机构全球化:金融机构的全球化包括金融机构的准入和准出两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国内竞争加剧和金融管制的放松,发达国家的各种金融机构纷纷大力拓展海外业务; 发展中国家出于吸收发达国家资金的需要,开始逐步放宽对外资金融机构的限制。进人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金融兼并、收购浪潮此起彼伏,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不同金融产业之间,跨国金融集团不断涌现。

(二)金融业务全球化。金融机构的全球化必然带来金融业务的全球化。金融业务的全球化一是体现为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调度资金,经营各种业务;二是体现为金融业务种类和规程的全球化,即无论是传统业务,还是创新业务,特别是电子金融业务,全球通用性日益提高。

(三)金融市场全球化。各地区之间的金融市场相互连接,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市场。

(四)金融监管与协调全球化。面对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单靠一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力量已经无法适应这种迅速发展的全球化需求,这必然要求有相应的国际金融协调、监管机构和机制。

3、利率发挥作用需要具备哪些基础性条件?(P93)

(一)独立决策的市场主体。利率要想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需要各个微观行为主体是能够独立决策、独立承担责任的市场行为主体。只有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决策与其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且需要为决策所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时,利率高低才能够通过对市场参与者投资收益和利润的影响,产生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如果市场参与者不满足这一基本条件,利率的作用也就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二)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在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下,利率高低能够真实地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及其机会成本。市场参与者可以根据市场利率高低做出理性的决策,通过利率信号,就能够有效地筛选优质项目,从而将资金配置到那些最需要资金、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投资项目。

(三)合理的利率弹性。利率弹性是指其他经济变量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利率弹性越大,经济变量对利率的变化越敏感,通过利率变动引导其朝着预期目标变化的意图就越容易实现。反之,如果经济变量对利率的变动缺乏弹性,对利率变动不敏感,利率变动对经济变量的影响就极其微弱,通过利率变动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利率联动机制是指各种利率之间相互关联的变动关系。在市场化的利率体系中,需要一套完善有效的利率联动机制来传递各种信息,使各种利率能够迅速地反映出市场流动性的变化,进而传递至整个经济系统中,各类参与主体根据不同利率的变化调整自身的行为,从而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4、牙买加体系下汇率制度有哪些显著特征?(P54)

第一,在多种汇率制度安排中,以浮动汇率制为主导,但绝不意味着固定汇率制已经消亡。第二,黄金与各国货币彻底脱钩,已不再是货币汇率的参考物,所以牙买加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是以信用货币为基础的。第三, IMF成员国均可自主决定其汇率制度的安排,只需事先得到IMF的同意即可。

牙买加体系下汇率制度的运行经历了多次冲击,验证了汇率制度安排的灵活性对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缺陷和不足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第一,牙买加体系下汇率的波动更加严重。这种过度的波动导致了货币危机,甚至是金融危机;第二,浮动汇率制并没有实现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失衡并不能通过汇率的变动自动调节;第三,牙买加体系下,一国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难度加大。

5、何谓量化宽松政策?它有什么特点?(P235)

(一)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含义。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指在利率降到零附近导致中央银行没有办法继续采用利率作为货币工具时,采取以货币数量扩张为主要特征的货币政策,以实现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等政策目标。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特点。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有两大特点:第一,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总量扩张。在量化宽松政策下,中央银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扩大其资产负债表,积极地为市场注人大量流动性。第二,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的公开市场操作从买卖政府债券扩展到购买大量的私人债券,如资产抵押支持证券等。另外,在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还有大量的新型货币政策创新,如扭曲性操作。这种政策操作试图将收益率曲线拉平,降低长期投资的成本,以刺激经济的复苏。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属于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它意味着这种政策是非常规的、临时的,是为了应对突发性的危机事件而采取的应急措施。因此,当危机过去,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应该适时退出,使货币政策回归到传统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中来。

6、金融监管有哪些主要方法?

(一)概念(P238):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管理的合称。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法对整个金融行业(包括金融机构和所有金融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管。广义的金融监管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稽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的互律性监管、以及社会中介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等。

(二)金融监管的手段与方法(P246)

(1)依法实施金融监管。金融监管必须依法进行,这是金融监管的基本点。要保证监管的权威性、严肃性、强制性和一贯性,才能保证它的有效性。而要做到这一点,金融法规的完善和依法监管是基础。

(2)运用金融稽核手段实施金融监管。金融稽核是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根据国家规定的稽核职责,对金融业务活动进行的监督和检查。

(3)“四结合”的监管方法。第一,现场稽核与非现场稽核相结合。现场稽核是指监管当局派人员直接到被稽核单位,按稽核程序进行现场稽核检查;非现场稽核是指由被稽核单位按规定将谷押掀表、统计资料、记录等文件如期报送监管当局,稽核部门按一定程序和标准凭以进行稽核分析。第二,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是按事先确定的日期进行稽核检查,被监管机构预先可知;随机抽查则根据情况随时进行,随机抽查事先不通知被监管金融机构。第三,全面监管与重点监管相结合.全面监管是指对金融机构从申请设立、日常经营到市场退出的所有活动自始至终进行全方位的监管,重点监管是指在全面监管的基础上抓住关键问题或重要环节进行特别监管。第四,外部监管与内部自律相结合外部监管除了官方的监管机构外,还包括社会性监管,它指协助监管的各种社会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等;以及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内部自律一方面包括金融机构内部的自我控制机制,另一方面包括行业公会展开的同业互律,如各国的银行业公会、证券业公会、保险业公会等行业公会都通过共同制定行业活动规则,彼此约束和目找约宋,诛沪共问的利益和良好的秩序,实现行业内部的互律性监管。

7、与直接融资相比,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

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的融资活动,有两种基本形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二者各具优点,也各具局限。

与直接融资比较,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1)灵活便利;银行等金融机构网点多,吸收存款的起点低,能够广泛筹集社会各方面闲散资金,积少成多,形成巨额资金。(2)安全性高;在直接融资中,融资的风险由债权人独自承担。而在间接融资中,由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是多样化的,融资风险便可由多样化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分散承担,从而安全性较高。(3)规模经济。因为金融机构的出现是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结果,它具有了解和掌握借款者有关信息的专长,而不需要每个资金盈余者自己去搜集资金赤字者的有关信息,不但降低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所以形成规模经济。(4)有助于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间接融资的局限性主要有两点:(1)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减少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2)金融机构要从经营者的利润中收取一定的利息,从而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

8、金融监管包含哪些主要内容?(P241)

(一)概念: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管理的合称。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法对整个金融行业(包括金融机构和所有金融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管。广义的金融监管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稽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的互律性监管、以及社会中介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等。(二)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措施。

(1)市场准入的监管。所有国家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都是从市场准入开始的。,金融机构申请设立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具有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二是具有最低限度的认缴资本额。市场准入的监管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确定金融机构设立的程序。第二,规定金融机构设立的组织形式,如采取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或合作制的形式。第三,审查批准申请设立金融机构的可行性报告。第四,审查批准金融机构拟定的章程。第五,规定最低的资本金要求。第六,审查批准金融机构的经营方针和营业场所。第七,审查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负责人的任职资格。第八,在金融机构的设立采用特许制度的国家,申请入经监管当局审查批准后,获得新设立金融机构法入许可证或营业许可证,凭许可证到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在办妥以上手续后,金融机构才可以正式营业。

(2)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各国对金融机构市场运作过程监管的具体内容并不完全相同,但一般都将监管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的合规性;②.资本充足性;③资产质量;④流动性;⑤盈利能力;⑥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能力。

(3)市场退出的监管。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原因和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主动退出与被动退出。各国对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监管都通过法律予以明确,并且有很细致的技术性规定。金融机构退出市场一般有接管、解散、撤销、破产等几种形式。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当局都要对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过程进行监管,保持其退出的合理性和平稳性。六、论述题:(19分)1、试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认识与实践。(P189)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辩证关系

1.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理由在于:一是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必须符合金融运行的客观规律和自身业务的特点,这是由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和金融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的。二是中央银行的运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三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两者所处地位、行为目标、利益需求及制约因素有所不同。四是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可以与政府其他部门之间的政策形成一个互补和制约关系,增加政策的综合效力和稳定性,避免因某项决策或政策失误而造成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性的损失。五是可以使中央银行和分支机构全面、准确、及时地贯彻总行的方针政策,避免各级政府的干预,保证货币政策决策与实施的统一。

2.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金融管理当局,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中央银行要接受政府的管理和监督,在国家总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政策指导之下履行自己的职责。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和宏观调控目标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相一致,目标的实现也需要其他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也需要由政府来协调。尤其在特殊情况下(如遇到战争、特大灾害等),中央银行则必须完全服从政府的领导和指挥。因此,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的任何制约,更不能凌驾于政府之上。

(三)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实践

目前,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程度差异较大,主要有三类:一是独立性较强的中央银行,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等;二是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如中国人民银行等;三是独立性居中的中央银行。我国法律在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必须接受国务院领导的同时,也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授予了一定范围的授权。从总体看,中国人民银行在重要事项的决策方面对政府的独立性是较弱的,但这只是对中央政府而言,对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等,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完全的独立性。同时在货币政策操作、业务活动等方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就更强一些。

2、结合实际论述货币供给的过程以及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关系。(P199)

(一)基本概念。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其计算公式:m

B

M S*

=

其中:S

M表示货币供给,B表示基础货币,m表示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各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债务总量。

基础货币又称为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流通领域中为杜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二)货币供给的过程及特点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过程一般涉及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借款者四个行为主体,其中在货币供给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银行体系。在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金融体制下,货币供给量是通过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而注入流通领域的。这一供应过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形成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存款货币银行,即二级银行系统。第二,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中央银行策源并创造基础货币,商业银行扩张并创造存款货币,由此形成了“源与流”的货币供给机制。第三,非银行金融机构对货币供给也有重要影响。银行系统供给货币的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实行完全的信用货币流通,即流通中不存在金属货币和国家纸币(由政府直接发行的货币);二是实行比例存款准备金制度;三是广泛采用非现金结算方式。

(三)货币供给的决定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关系

基础货币是由通货即处于流通中的现金(以C表示)和存款准备金(以R表示)构成的,货币供应量由现金(C)和存款货币(以D表示)构成。从现金来看,中央银行发行多少就是多少,现金本身是不能自我扩张的,那么,能够引起货币供应量数倍扩张的只有存款准备金。这样,基础货历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乘数关系可用公式表示:

m=

D

R

D

C

D

C

+

+1

式中,C/D为通货--存款比率;R/D为准备—存款比率。这两个比率决定了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则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乘积。

3、试论利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P88)

(一)利率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

合理的利率能够增强居民部门的储蓄意愿,不合理的利率则会削弱其储蓄热情。因此,利率变动会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居民消费和储蓄的相对比重,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资产持有结构。

利率对投资的规模和结构都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利率作为企业借款的成本,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和借款规模的重要因素。当投资项目收益既定时,是否进行投资的重要考虑因素是现行利率及其未来变化的预期,因此利率水平与变化趋势会影响社会投资规模。利率变动还会影响资本流动的方向与规模,从而会对投资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差别化的利率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

(二)利率与借贷资金供求

利率的高低会影响借贷资金的供求。利率与资金需求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高利率增加了企业和个人借入资金的成本,会抑制资金需求;反之,低利率会导致资金需求的增加。但高利率有利于动员储蓄,增加借贷资金的供给;低利率则会导致借贷资金供给的减少。但在现实生活中,利率升降对借贷资金供给的影响却是有限的,这主要是因为一国借贷资金供给,主要取决于该国经济发展和积累的规模以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因此借贷资金供给的利率弹性通常较低。

(三)利率与社会总供求的调节

利率对社会总供求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从总需求角度看,利率降低,会增强居民的消费需求和企业投资需求,导致总需求增长,反之则反。从总供给角度看,低利率导致的企业投资规模扩张会有利于增加总供给;而利率上升会在长期内导致总供给的下降。当然,利率升降变化对社会总供求及其平衡状况的影响需要从动态的视角加以把握。

(四)利率与资源配置效率

现代经济具有资金流动决定物质流动,即“物随钱走”的特征。利率高低及其变化能够引导资金流动,从而对实物资源流动和配置效率产生重要影响。较高水平的利率,会将经营效率低、盈利能力弱的企业淘汰出局,资源可以更多地集中于优质、高效企业,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低利率使经营效率低、盈利能力弱的企业也能够维持生存,延缓了资源向优质、高效企业集中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五)利率与宏观经济政策

现行利率的高低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利率会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例如,当现行利率处于较高水平时,税收政策就会受到制约,如果此时再提高税率,企业和负债人就会难以承受;货币政策也会受到牵制,如果高利率时再推出紧缩性的政策措施,对于企业和负债人无疑是雪上加霜。其次,利率会影响政策传导及其效果,尤其是货币政策将利率作为中介目标时,利率能否顺畅地将政策意图传导到实体经济,是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重要环节。

4、试述通货膨胀形成的理论原因,结合国情论述通货膨胀形成的特点。

⑴概念: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⑵测定通货膨胀的常用指标有:

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种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②批发物价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

③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指数: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④隐蔽型通货膨胀测定的常用指标主要有:结余购买力、货币流动速度变动率、价格补贴状况等。

(3)通货膨胀成因:

第一,直接原因

从本质上看,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大于求的一种失衡状况。但最直接的原因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货币供应过多。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主要有:需求拉上、成本推动、结构因素以及供给不足、预期不当、体制制约等。

第二,深层原因

①需求拉上,通常是指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

②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论侧重于从供给和成本方面来解释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原因。

包括:

a、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工资提高使生产成本增加而导致物价上涨。

b、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生产投入品或要素的价格因市场垄断力量的存在而提高,从而导致物价上涨。

③结构型通货膨胀。一国国民经济的结构问题也会引发通货膨胀。对通货膨胀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经济结构、部门结构和比例结构。

④其他原因。包括:

a、供给不足,在社会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总供给相对不足,也会引起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b、预期不当,在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公众对通货膨胀会产生预期,提前作出反应。如果预期不当,通常是公众对未来通货膨胀的走势产生过于悲观的估计,以致其顶期的通货膨胀率往往高于实际将要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这样,物价就会以更快的速度上涨,形成实际上的通货膨胀,而实际上的通货膨胀又会对下一轮的公众预期产生不良影响。

c、体制因素,体制不完善也会引发通货膨胀,尤其在体制转型国家,新旧体制交替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到一起,可能产生或助长通货膨胀。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体制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力很大。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多次通货膨胀,虽然每次通胀的市场环境及程度有所不同,但可以发现每一次通胀的发生都有其共同特征,本质上都体现在货币供大于求,

(4)主要特点为:

①短期性。每当出现通货膨胀,国家都会根据国内外市场出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其他与之配套的政策,使通货膨胀得以制止。②.非政策性。.20世纪5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 6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是由头脑过热、决策失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造成的。改革开放以后通货膨胀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体制转轨方面的原因,也有个别决策失误方面的原因,但都不是国家有意采取通货膨胀政策造成的。

此外,改革开放前后的通货膨胀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在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中,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以商品凭票证供应、限量供应的办法来解决短缺问题,所以通货膨胀主要为隐蔽型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真实程度比物价上涨率所反映的程度要严重。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物价直接管理的范围大大缩小,程度明显降低,因此,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公开型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率与通货膨胀的真实程度基本接近。

D 2.典型的金本位制是(D. 金币本位制)。

G 5.各经济部门的金融活动及其彼此间的平衡关系一般通过(C.资金流量表)来反映。

H 6.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关系的是(B、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12、货币层次划分的主要依据是(B.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36、货币政策操作指标是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应具有如下两个特点(A 直接性和灵敏性)。

37、宏观审慎监管主要强调(C、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

39、货币均衡的自发实现主要依靠(A、利率机制和金融市场)。

J 14、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 D、贸易一体化)。

17.金融市场要充分发挥功能需要一定的外部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的选项是(A充分的信息披露)。

34、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B、贸易一体化)。

L 20、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发生在(C、金银复本位制)。

26、垄断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A、发行的银行)职能的体现。

M 3.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

T 19、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一种书面债权凭证被称为(D商业票据)。

W 11.我国目前采用的金融监管体制是(A、分业监管)。

X 4.下列属于所有权凭证的金融工具是(A.股票)。

7.信用的基本特征是(C. 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9、下列(C.内幕交易监管)不属于对银行业监管的内容。

13、下列变量中(C、税率)属于典型的外生变量。

15、下列( B、筹资目的是满足投资性资金需要)不是货币市场的特点。

28、下列金融工具中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是(C、股票)。

31、下列措施中,(D、通过反垄断政策控制哄抬价格)不是通货紧缩的治理之策。

32、下列(A、待收款项)归类为中央银行资产业务中的“其他资产业务”项。

38、下列方程式中(B、M=PQ/V )是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

33、信用的基本特征是(C、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Y 10、银行与客户间的外汇交易属于(A.零售市场)。

21、有价证券的一级市场是指(C、证券发行市场)

24、一国设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这种称之为(D单一中央银行制)。

25、一般情况下,度量通货膨胀的核心指标是(B、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Z 1.在物价水平上涨的条件下,要保持实际利率不变,应将名义利率(B调高)。

8.在以下金融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是(D.现金)。

16.中央银行通过(D、中央银行票据、回购等负债业务)调节基础货币。

18.在多种利率并存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B. 基准利率)。

22、在下列商业银行四大类业务中,属于中间业务的是(A、服务性业务)。

27、作用力度最强的货币政策工具是(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9、在现代信用体系中,提供信息咨询和征信服务的机构属于(B、信用服务机构)。

30、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最大的项目是(D、货物与服务)。

35、中间汇率是指(D、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平均数)。

40、在下列控制经济中货币总量的手段中,中央银行可以灵活操作的市场性工具是(B公开市场业务)。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数目不等的答案正确。)

A 11、按照金融标的物的层次,金融市场可分为(C.原生金融工具市场D.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D 12、当代金融组织结构创新的体现是(B、金融业态不断创新E、创设新型金融机构)。

G 8、国库券市场具有的特点是(A、市场价格波动小C、高流动性 E、高安全性)。

27、根据保险的基本业务类型,可以划分为(C、人寿保险公司 D、财产保险公司E、再保险公司)。

H 10、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方面指(A操作指标B政策目标C中介指标D政策工具)。

16、货币均衡实现的条件是(A、健全的利率机制 E、发达的金融市场)。

30、货币政策目标是(ABCDE)。

J 4、金融市场要充分发挥功能需要具备一定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下列属于外部条件的是(A、法制健全 B、信息披露充分C、市场进退有序)。

5、金融机构必须遵循的业务经营原则是(B、安全性原则 C、流动性原则 D、盈利性原则)。

9、金融全球化的消极作用是(A增大金融风险B加深金融虚拟化程度E增加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26、金融机构的功能是(ABCDE)。

L 3、利率按其决定方式,可分为(C、市场利率D、公定利率 E、官定利率)。

S 3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集中在哪三个方面(B、风险识别C、风险衡量D、风险控制)

34、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形成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A、银行资本业务B、存款业务 D、其它负债业务E、借款业务)

37、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主要有(A总分行制B、单一银行制D、控股公司制E、连锁银行制)。

T 23、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B、强制储蓄效应C、收入分配效应D、资产结构调整效应E、恶性通胀下的危机效应)。

40、通货紧缩中所说“两个下降”、“一个伴随”是指(A物价持续下降B、信贷和货币供给量下降E、伴随着经济衰退)。

W 6、我国目前存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ABCDE)。

21、我国货币层次中准货币是指(B、定期存款 C、储蓄存款 D、外币存款)。

X 1、下列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A消费信用控制C证券市场信用控制D预交进口保证金 E优惠利率)。

2、下列属于社会征信系统子系统的是(ABCDE)。

7、下列各项中属于金融衍生工具的是(A、股票价格指数期货D、可转换债券E、权证)。

14、下列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解中正确的是(C、不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E、不直接参与存款货币创造)。

19、下列各项中,属于货币政策操作指标的是(B、基础货币C、利率 E、准备金)。

22、下列( A.套期保值 B.价格发现 D.投机套利)属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

24、下列属于金融结构分析指标的是(ABCDE)。

28、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治理方法(A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B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E增加有效供给)。

32、现代银行的形成途径主要包括(A、由原有高利贷银行转变而来C、直接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

33、下列属于金融市场参与者的有(ABCDE)。

35、下列属于货币市场子市场的是(B同业拆借市场C票据市场D国库券市场E回购协议市场)。

38、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用于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包括如下几种形式(B、赊销C、分期付款 D、消费贷款)。Y 15、以下( ABCDE)是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

17、以下属于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是(A、技术指标法B、切线法C、K线法 D、波浪法)。

20、以下对于利率描述正确的是(ABCDE)。

25、影响利率的风险包括(ABCDE)。

29、影响金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制度因素B金融创新的活跃程度C技术进步D开放程度)。

Z 13、在下列描述中,属于资本市场特点的是(A、交易工具的期限长B、筹资目的为满足投资性资金需要C、筹资和交易规模大E、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18、中央银行的贴现和放款业务主要包括(B、再贷款 C、再贴现)。

36、资本市场的功能包括(A筹资与投资平台B、资源有效配置的场所C、促进并购与重组D、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9、中央银行的三大政策工具是指(B、再贴现政策C、公开市场业务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货币存量(P34):是指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货币余额,根据货币层次分为狭义货币存量和广义货币存量。

2、官定利率(P78):是一国货币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该利率规定对所有全融机构都具有法律上的强制约束。

3、狭义金融监管:指一国的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

4、银行信用(P62): 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5、金融市场(P96): 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6、货币乘数(P205): 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7、利率市场化(P94): 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利率的运行机制。

8、中央银行(P192): 是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

9、金融结构(P260): 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10、基础货币(P200): 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整个银行体系内扩张存款、创造货币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1、格雷欣法则(P38): 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指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

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12、商业信用(P61): 指在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卖方以商品形式向买方提供的信用。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完整版)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货币的产生: 社会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 二、货币形式的发展 (一)实物货币 (二)金属货币 (三)信用货币 1.传统信用货币两种信用形式:一是银行债券二是纸币 2.现代信用货币 三、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职能 (二)流通手段职能 (三)贮藏手段职能 (四)支付手段职能在银行存钱属于支付手段职能 (五)世界货币职能 四、货币数量的界定 (一)狭义的货币量:现金加活期存款 (三)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划分: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划分的一般性标准应该是金融工具能否作为直接购买力。一般我们将广义货币口径 中除狭义货币以外的部分成为准货币或亚货币。 五、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基本公式 M1=C+Dd (M1表示第一层次,C表示现金,Dd表示活期存款,Ds表示储蓄存 款,Dt表示定期存款,Dn表示其他所有存款,L表示除存款以外的 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 (二)货币层次划分依据: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依据是流动性。 包含三重要求:1、不受损失 2、及时转化 3、现实购买力 六、货币制度 定义:货币制度是指一国由法律所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 形式。 包含四个方面:币材和货币单位的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 规定;银行券与纸币的发行准备与流通的规定;黄金准备 制度。 “角”“分”为辅币单位。 七、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以币材为代表。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金属货币本位制和信用货币本 位制两大阶段。

金属货币本位制银本位制 金银符合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 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货币制度 信用货币本位制 八、金银复合本位制 九、金本位制的特点:1.以黄金为主币材料,流通金铸币,无限法偿还,国家对 铸币有法定的样式和含金量规定。(最主要的) 第二章、信用和信用工具 一、信用的含义:信用是经济活动中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贷款行为。 二、信用形式 (信贷信用体系中,最典型的直接信用是证券信用,最典型的间接信用是 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的缺陷也是非常突出的。首先,它具有很大的局限 性,如规模上、期限上、方向上、资金形态上和范围上的局 限等。 银行信用------克服了其他信用形式的各种局限性,大规模的促进社会资金 全方位、多层次流动,因而毫无疑问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 重要最有效的信用形式。 消费信用-------包括三种形式:分期付款、信用卡、消费信贷 三、信用工具 含义:信用工具也叫金融工具,是具备法律效力的、代表所有权和债券并据以享受相应权益书面凭证,必须具有规范性、可接受性和一定的转让性。 分类:(四)长期信用工具和短期信用工具 基本要求:一、偿还性二、安全性三、流动性四、收益性 典型信用工具:(1)商业本票,又称商业期票,是债权人签发给债权人的 付款保证书,包括出票人和收票人。 (3)支票是用于同城资金结算的凭证,性质与商业期票相 同。

金融学知识点归纳

金融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货币的起源 1.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1)货币产生于交换(P2) 根据马克思的价值学说,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必然产物,要说清楚货币的产生与发展,首先必须追溯到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分工与私有制。(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P3) 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及其特征(P 3) 2)扩大的价值形式(P3-P4) 3)一般价值形式(P4) 4)货币价值形式 2.货币的形态及其演变 1)货币的理想条件及各种形态(P6) (1)货币的理想条件(P5) (2)货币形态:指货币的存在形式,指货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6 ①实物货币——货币最古老的形态 特征: 作为货币和作为商品的价值相等。 ②金属货币 特征:普遍可接受、价值稳定、价大量小,携带方便、耐久性、均质可分 ③信用货币(P6) 一般而言,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须有两个条件:人们对此货币的信心;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 目前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货币都采用信用货币的形态。 ④电子货币——最新的货币形态(P8) 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它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用电子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储存、转账、购买和支付。 ⑤代用货币 代用货币,通常作为可流通的金属货币的收据,一般指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参加到流通领域中。其特点是可与所代替的贵金属自由兑换。 代用货币,其本身价值低于其代表的货币的价值;通常是政府或银行所发行的纸币;可自由兑换金条、银条或金币、银币。 (3)货币形态的演变 从黄金到黄金为基础的代用币再到完全的信用货币,这是货币进化史上的第一次飞跃;电子货币的出现,是货币形态的第二次飞跃。 货币形式演变历程中的这两次飞跃体现了货币从有形到无形、从国家信用到社会信用的发展。 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P10) 1.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016级生理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5分) 1.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2.激素 3.继发性主动转运 4.阈电位 5.容受性舒张 6.降压反射 7.可塑变形性 8.单纯扩散 9.静息电位 10.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11.心动周期 12.递质的共存 13.回返性抑制 14.通气血流比值 1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二、判断题(每题0.5分,共15分) 1.口腔内消化纯属机械性消化过程。﹙x ﹚ 2.迷走神经兴奋,可使胃肠道的括约肌舒张。 ﹙√﹚ 3.大肠内的细菌可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4.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盐酸和脂肪等刺激物通过肠胃反射促进胃的排空。﹙x ﹚ 5.头期胃液分泌是纯神经反射性的,没有体液因素参与。﹙x﹚ 6.机械性消化是由平滑肌和骨骼肌共同参与完成的。 ﹙√﹚ 7.大脑皮质与脊髓腰骶段的神经联系中断时,可导致大便失 禁。﹙√﹚ 8.消化力量最强的消化液是胃液。﹙x ﹚ 9.阈下刺激可引起可兴奋细胞生产局部反 应,局部反应具有“全或无”的特性。﹙x﹚ 10.用电刺激可兴奋组织时,一般所用的刺激越强,则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时间越短,因此 当刺激强度无线增大,无论刺激时间多么短,这种刺激都是有效的。﹙x ﹚ 11.载体介导的异化扩散与通道介导的异化扩散都属于被动转运,因而转运速率随细胞内 外 被转运物质的电化学梯度的增大而增大。﹙x ﹚ 12.局部反应就是细胞膜上出现的较局部的动作电位。 ﹙x﹚ 13.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 大。﹙x ﹚ 14.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过程中,横桥与Ca2+结合,牵动细肌丝想向M线滑行。﹙x ﹚ 15.骨骼肌收缩时,长度可以不缩短,而仅发生肌张力的变化。﹙√﹚ 16..红细胞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在其发生溶血时不受影响。﹙x ﹚ 17.成年人血小板的正常参考值(100~300)×1012/L,血小板减少时可出现皮肤、粘膜下 出血或紫癜。﹙x﹚ 18.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的三个时相中均有重要作用。﹙√﹚ 19.由于凝血因子有12种,如果只有某一种凝血因子含量不足对血液凝固过程影响不大。 ﹙x﹚ 20.维生素K可促进肝脏合成凝血因子有利于血液凝固的进行。﹙√﹚ 21.生理止血过程就是血液凝固过程。﹙x ﹚ 22.子宫中组织激活物含量较高故经血不易凝固。﹙√﹚

国际金融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6页)

国际金融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6页)

国际金融学(选修)期末复习资料 知识点 1.外汇概念 a. 狭义外汇: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它具有自由兑换性。包括外币现钞、外币票据、外币有价证券等; b. 广义外汇:指一切能用于国际结算的对外债权。它可以以本币来表示,这是其与狭义外汇的根本区别; c. 国际汇兑的简称:指国与国之间的货币兑换。它具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动态外汇包括“兑”和“汇”两种金融活动。人们习惯所说外汇多指静态的外汇而言。 2.汇率概念 外汇汇率是两种货币进行兑换的比价,是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它又称为外汇行市、外汇牌价、汇价或外汇兑换率。 3.汇率的种类 (一)按确定汇率的方法划分—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 (二)按外汇管制的宽严程度划分—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三)按使用汇率种类多少划分—单一汇率和复汇率 (四)按银行买卖外汇的价格划分—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和现钞汇率 (五)按外汇交易的交割期限划分—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六)按国际货币体系或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变划分—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4.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一)影响汇率变动的表面因素,引起汇率变动的直接因素是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 (二)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经济因素 1. 国际收支:顺差→外汇供给>需求→本币升值 2. 通货膨胀: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本币贬值 3. 资本流动:资本流入增加→本币升值 (三)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政策因素 1. 利率政策:一国为了使汇率朝着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变动,往往利用利率政策加以调节。例如: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物价下降,资本流入→本币升值 2. 汇率政策:指国家通过明文规定或改变汇率制度使本国货币汇率发生变动,即进行汇率调整。 3. 外汇干预政策:指一国政府或货币当局通过利用外汇平准基金介入外汇市场,直接进行外汇买卖来调节外汇供求,从而使汇率朝着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变动。西方国家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对短期汇率调整产生一定影响。 (四)影响汇率变动的其他因素,政治因素心理因素投机因素偶然因素 5.汇率变动对经济的主要影响 (一)汇率变动对一国国内经济的影响 1. 对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产生影响本币升值→进口品国内价格下降→进口增加本币贬值→进口品国内价格上升→进口减少 2. 对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产生影响本币升值→出口品国内价格下降→出口减少本币贬值→出口品国内价格上升→出口增加

财大货币金融学重点以及大题

第一部分货币 ?货币形式的演变: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货币的职能(五个):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金汇兑本位制:不流通金币,但规定本币与一种可兑换黄金的外汇保持固定汇率,同时本国发行货币必须将等值黄金与外汇存于该外汇发行过作为准备的货币制度,又称虚本位制。 第二部分信用 ?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的特征:偿还期、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 ?典型的信用工具:商业票据、债券、股票 ?金融衍生工具(四种):远期合约、期货、期权、互换 第三部分金融 ?金融市场: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单一银行制、分支银行制、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 ?持股公司制:也称集团制银行,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一家或若干家独立的银行的股票 ?商业银行的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以及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是指或有债权和或有债务的业务(即不列入资产负债表的业务,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资产或负债的经营活动,有一定风险) ?非银行金融机构有: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信托公司和租凭公司?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四个):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抗干扰性 ?操作目标的选择:主要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基础货币等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一个操作指标,又叫“强力货币”、“高能货币”(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准备金和流通现金的总和,是央行的负债,央行可对其直接控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就是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的变动,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过程,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 费雪现金交易数量说:M*V=P*Y (P*Y代表名义总支出或总收入) 只考虑了货币的交易媒介的功能,货币量决定价格波动 传统货币 数量学说:剑桥学派余额数量说: P=K*R/M (P:购买力、R:财富商品K:货币占财富比重M:货币量) 认识到了货币的两个属性:交易媒介与财富储藏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2016年秋《钢筋混凝土结构》期末考试复习题.

机密★启用前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6年秋《钢筋混凝土结构》 期末考试复习题 ☆注意事项:本复习题满分共:4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C A.增加B.不变 C.减小D.不确定 2、偏心受拉构件破坏时()。B A.远侧钢筋一定屈服B.近侧钢筋一定屈服 C.远侧、近侧钢筋都屈服D.无法判断 3、对适筋梁,当受拉钢筋刚达到屈服时,其状态的说法错误的是()。A A.达到极限承载力 B.εc<εcu=0.0033 C.εs=εy D.受拉区产生一定宽度的裂缝,并沿梁高延伸到一定高度 4、以下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对混凝土的材料性能的要求,错误的是()。C A.强度高B.快硬早强 C.高水灰比,并选用弹性模量小的骨料D.收缩、徐变小 5、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损失不包括()。C A.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B.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C.混凝土加热养护时的温差预应力损失 D.预应力筋的松弛产生的预应力损失 6、钢筋与混凝土能够共同工作的基础,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混凝土硬化后与钢筋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 B.钢筋与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十分接近 C.钢筋与混凝土的强度很接近 D.能够充分发挥混凝土抗压、钢筋抗拉的特点 7、梁的正截面破坏形式有适筋梁破坏、超筋梁破坏、少筋梁破坏,它们的破坏性质属于()。D A.适筋梁、超筋梁属延性破坏,少筋梁属脆性破坏

B.超筋梁、少筋梁属延性破坏,适筋梁属脆性破坏 C.少筋梁、适筋梁属延性破坏,超筋梁属脆性破坏 D.超筋梁、少筋梁属脆性破坏,适筋梁属延性破坏 8、关于受扭构件中的抗扭纵筋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在截面的四角可以设抗扭纵筋也可以不设抗扭纵筋 B.应尽可能均匀地沿周边对称布置 C.在截面的四角必须设抗扭纵筋 D.抗扭纵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也不应大于截面短边尺寸 9、关于预应力混凝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先张法适用于批量、工厂化生产的小型构件B.后张法采用锚具施加预应力 C.先张法的张拉控制应力一般要高于后张法D.预应力损失在构件使用过程中不再发生 10、在使用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平均裂缝宽度与()因素无关。D A.钢筋直径和表面形状B.有效配筋率 C.混凝土保护层厚度D.混凝土强度等级 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按()确定。B A.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B.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C.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D.立方体抗压强度设计值 12、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中,验算截面的最小尺寸是为了防止发生()。B A.斜拉破坏B.斜压破坏 C.剪压破坏D.超筋破坏 13、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的出现和开展会使其()。A A.长期刚度B降低B.变形减小 C.承载力减小D.长期刚度B增加 14、以下关于混凝土的变形性能,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混凝土强度越高,其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段的坡度越陡 B.混凝土试件受到横向约束时,可以提高其延性 C.混凝土的切线模量就是其初始弹性模量 D.养护条件对混凝土的收缩有重要影响 15、以下不属于超过结构或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是()。D A.构件的截面因强度不足而发生破坏B.结构或构件丧失稳定性 C.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D.结构或构件产生过大的变形 16、下列有关混凝土的材料特性以及混凝土结构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A.抗压强度高,而抗拉强度却很低 B.通常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1/8~1/20 C.破坏时具有明显的延性特征 D.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比素混凝土梁大大提高 1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混凝土结构的缺点()。C

金融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单选题 数字符号 ?(支付结算服务)是金融机构的传统功能,其对商品交易的顺利实现?货币支付与清算和社会交易成本的节约具有重要意义。 ?(信用创造)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不能按契约规定还本息而使债权人受损的风险。 ?(支付结算服务)是金融机构最基本的功能。 ?1995年我国组建的首家民营商业银行是(民生银行)。 ?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的资本标准规定,核心资本占整个风险资产的比重最低为(8%)o B ?贝币和谷帛是我国历史上的(实物货币)。 ?保障类金融机构运作的最大特点是(一人有难,众人分担)。 C ?除了利率.货币供应量和贷款规模以外,还可作为中介指标的是(汇率)。 ?存款类金融机构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是(支付中介)。 D ?典型的金本位制是(金币本位制)。 F ?费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非金融企业负债的主要形式是(贷款)。 ?费雪的交易方程式(MV二PT)强调货币的(交易职能)。 G ?各经济部门的金融活动及其彼此间的平衡关系一般通过(资金流量表)来反映。 ?国际储备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规模管理,一个是(结构管理)。 ?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政府和四大家族运用手中的权力建立了以(四行二局一库)为核心的官僚资本金融机构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 ?各国货币体层次划分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H ?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关系的是(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货币层次划分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货币在(商品买卖)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货币均衡的实现具有(相对性)的特点。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是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应具有如下两个特点(直接性和灵敏性)。 ?宏观审慎监管主要强调(对单个金融机构的监管)。 ?货币均衡的自发实现主要依靠(利率机制和金融市场)。 ?货币政策可选择的操作指标主要包括(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J ?金融创新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外生性)。 ?结合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放金融市场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的基本步骤推进利率市场化。 ?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贸易一体化)。 ?金融市场要充分发挥功能需要一定的外部和内部条件,下列属于外部条件的选项是(充分的信息披露)。 ?经济金融化的早期表现形式是(经济货币化)。 ?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是(支付结算服务)。 ?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贸易一体化)。 ?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是(支付结算服务)。 ?经济发展对金融起(推动)作用。 ?金融深化表现为金融与经济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经济货币化与经济商品化成(正比)。 ?金融创新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将基金分为成长型投资基金?收益型投资基金?平衡性投资基金的划分依据是(依据投资风险与收益的不同)。 L ?“劣币驱逐良币”发生在(金银复本位制)货币制度。 ?利率与资金需求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高利率增加了企业和个人借入资金的成本,会(抑制)资金需求。 ?垄断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职能的体现。 M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

(完整版)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铸币)→信用货币(银行券)→电子货币 货币的职: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规定货币材料(二)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名称和值)(三)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 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信用本位制)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一)人民币货币制度(二)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特别注意香港) 国际货币制度:①国际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②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国币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知识)1、1944年7月,达成《IMF协定》;2、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3、1973年崩溃 (特点)a.美元与黄金挂钩;b. 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③1978牙买加体系;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美元地位明显削弱,日元、德国马克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 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 我国货币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其实质的性用工具,其本身并无内在价值。因此这些形式的货币被称为信用货币。主要包括: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存款货币: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东西、还账、缴税等),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本位币具有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只有超过规定才能拒收。辅币具有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信用的经济学定义: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 第二节信用的主要形式 直接信用:借贷双方不需要金融中介而直接形成的金融关系。如商业票据 间接信用:以金融机构为中介而间接形成的金融关系。典型的间接信用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买卖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包括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借贷行为以买卖行为为基础,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 特征(1)以商品买卖为基础; (2)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 (3)商业信用直接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商业信用的形式:(1)商业票据(2)赊销(3)背书(4)票据贴现: 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作用——对生产流通过程起着润滑剂作用 局限性——规模的局限性:方向的局限性;期限上的局限(短期资金融通) 银行信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的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主要表现为以货币形式对工商企业提供的信用。 特点(1)以银行、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是一种间接信用;(2)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无方向的局限; (3)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4)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 (5)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分离出来的货币资本 与商业信用的关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国家信用;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金融机构等承销商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借入资金;公债的发行单位则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向公债持有人支付利息。 国家信用的形式:内债和外债; 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国家债券(国库券、公债)。 国家信用的作用(1)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临时失衡;(2)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3)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

2016级思修复习题(含简要答案)

2016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 写在前面: 以下只是简要答案,建议具体内容参考课本 1、大学的学习理念和优良学风是什么? 理念:自主全面创新终身学习优良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2、如何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1)思想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的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道德与法律共同发挥作用。 (2)思想道德为法律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是法律正义性,合理性的重要基础。 (3)法律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并推动思想道德的传播与践行。3、我国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应如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为什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努力方向。 (3)如何做:要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学好本领;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大学生要做到自省自律、知耻改过。 4、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 (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是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指引奋斗目标;提供前进动力;提高精神境界。

《金融学》期末复习题完整版(含答案)

《金融学》课程复习题 一、判断并改错 1.纸币之所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Χ )P9 纸币——货币纸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纸币只是国家或地区强制发行并使用的货币符号,货币才有价值。 2.税务局向工商企业征收税款时,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P10 3.商业票据不能(能)作为信用货币的形式。(Χ)百度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工具,信用货币包括了商业票据、银行存款、电子货币、本币、辅币、支票 4.可以签发支票的存款被称为存款货币P7,定期存款不能签发支票,因而不是货币。(Χ,无因果关系)P171 5.作为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Χ)P9 价值尺度需要的是观念上的货币 6.判断民间借贷是不是高利贷的一个关键界限是:是否显著超出现代信用关系中的利率水平。√P33 7.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相互对立的,银行信用发展起来以后,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因而会取代商业信用。( Χ)P35 不是相互独立不会取代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各自都有其优缺点,两者可以相互补充的 8.消费信用是与住房和耐用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见书P38 9.基准利率一般属于长期利率。(Χ)P42 不属于 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基准利率和长期利率属于不同的分法,没有隶属关系(from百度) 10.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发布的利率就是无风险利率。(F )P42 在市场经济国家,国债利率就是无风险利率。 11.名义利率是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T )P43 12.管制利率的基本特征是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制定利率或利率变动的界限。(T )P47 13.金融体系是指一国一定时期金融机构的总和。( T) 14.在我国,经纪类证券公司可从事证券承销、经纪、自营业务。(F) 经纪类证券公司在我国是指只能从事单一的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它是我国依据分类管理的原则划分的证券公司的一种形式。 15.投资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吸收存款。(F)P69投资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股票和债券 16.我国的财务公司是由大经济集团组建并主要从事股票和债券的发行。(F)P69 我国的财务公司是由大经济集团组建并主要从事集团内部融资 17.我国1994年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P72 我国1994年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 18.通知放款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 F)百度 不是商业银行之间,而是证券人与商业银行的短期资金拆借 通知放款盛行于证券市场,借款人大多是交易所经纪人或证券购买人。通知放款的利率较低,但须以证券或其他财产作为担保,如借款人无力偿还,银行有权处理担保品。通知放款的性质属于短期拆借,对于银行来说,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但不利于借款人有计划地使用资金 19.商业银行的最基本职能是充当企业之间的支付中介。(F,充当企业之间的信用中介P84) 20.我国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确立了混业经营的原则。(F,确立了严格的分业经营原则)P87 21.商业银行的全部资金来源就是吸收外来的资金。(F,包括外来资金与自有资金,而吸收未来资金只是外来资金的大部分来源。P94) 22.信用证、信用卡和证券投资都是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F,证券投资属于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P97-99 )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 一、货币、收入、财富关系:货币就是收入或财富,这句话是错的。 二、货币形态的演进: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包括银行券、纸币) 三、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并不需要实在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就可以了)、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时)、世界货币(可自由兑换、币值较稳定、又被乐于接受) 四、货币的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五、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M0(现钞)、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六、本位币和辅币 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七、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 无限法偿: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法律规定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但是,用辅币缴税、向政府兑换本位币的数额则不受此限。 八、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九、“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 劣币驱逐良币是发生在复本位制下的一种现象。金币和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均可自由铸造,融化及自由输出入国境,二者的交换比例是以国家法律形式统一规定的,这种情形发展的结果是金币越来越少,而银币充斥市场,这种现象称为“劣币驱逐良币”,又叫“格雷欣法则”。 十、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信贷行为) 商业信用(商品资本为对象)具体形式包括企业之间的商品赊销、分期付款、委托代理等 银行信用(以货币资本为对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贷等业务提供的信用。具有核心地位 消费信用是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目的是促进消费 十一、商业票据:汇票、本票、支票联系区别 联系:都可背书流通转让 区别:本票是债务人(出票人)向债权人(持票人)开出的保证按指定时间无条件付款的书面承诺。 汇票是债权人(出票人)向债务人(持票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按指定日期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汇票需要承兑。 支票是银行的活期存款人向银行签发的,要求银行从期存款账户上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书面凭证。 十二、利息率及计算

金融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汇总

金融学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概述 1.马克思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法和具体的历史分析法揭示了货币之谜:①②③P9 2.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P10 3.货币量的层次划分,以货币的流动性为主要依据。P17-20 4.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P20 5.货币制度:构成要素P27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6.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难题)、牙买加协议 重点题目: 1.银行券与纸币的区别: 答:银行券和纸币虽然都是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的货币符号,却因为它们的产生和性质各不相同,所以其发行和流通程序也有所不同。 (1)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2)纸币是本身没有价值又不能兑现的货币符号。它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货币在行使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只是交换的媒介,货币符号可以代替货币进行流通,所以政府发行了纸币,并通过国家法律强制其流通,所以纸币发行的前提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和统一的国内市场。 (3)在当代社会,银行券和纸币已经基本成为同一概念。因为一是各国的银行券已经不能再兑现金属货币,二是各国的纸币已经完全通过银行的信贷系统程序发放出去,两者已经演变为同一事物。 2.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答:含义: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良币)必然会被人们融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当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发生偏差时,法定价值过低的金属铸币就会退出流通领域,而法定价值过高的金属铸币则会充斥市场。 因此,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P30 3.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背景:二战,美元霸主地位确立;各国对外汇进行管制. 1944年7月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主要内容:

重庆市高2016级高二上期期末复习试题(三)

重庆市高2016级高二理科数学 上期期末复习试题(三)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10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直线0122:=+-y x l 的倾斜角为( ) A .30° B .45° C .60° D .90° 2.过点(2,2)P -,且与2 212 x y -=有相同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是( . ) A .12422=-y x B .14222=-x y C .14222=-y x D .12 42 2=-x y 3.已知直线,m n 互不重合,平面,αβ互不重合,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m m n n αα则 B .,,//m m n n αα⊥⊥则 C .,,//m n m n αα⊥⊥则 D .,//,//m m n n n αβαβ?=⊥则且 4.若直线062=++y ax 和直线0)1()1(2 =-+++a y a a x 垂直,则a 的值为( ) A .0或23- B .0或32- C .0或32 D .0或2 3 5.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322+π B .2332+ π C .324+π D .3 3 24+π 6.知椭圆2 2 2 21()x b a b c a b +=>>的左焦点为F ,右顶点为A ,点B 在椭圆上,且BF x ⊥轴,直线AB 交y 轴于点P ,若3AP PB =,则椭圆离心率是( ) A B C . 13 D . 12 7.已知一个球与一个正三棱柱的三个侧面和两个底面相切,若这个球的体积是 32 3 π,则这个三棱柱的体积是( ) A . B . C . D . 8.下列有关命题的说法错误.. 的是 ( ) A .对于命题p :x R ?∈,使得210x x ++<. 则?p :x R ?∈, 均有210x x ++≥. B .“1=x ”是“0232 =+-x 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命题“若12=x , 则1=x ”的否命题为:“若12≠x ,则1≠x ”. D .命题“若5≠+y x ,则32≠≠y x 或”是假命题. 9.已知命题:p 直线2+=x y 与双曲线122=-y x 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命题:q 若直线l 垂直于直线 m ,且,//α平面m 则α⊥l . 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p q ?∨? B .()p q ?∨ C .()()p q ?∧? D .p q ∧ 10.设抛物线x y 22=的焦点为F ,过点)0,3(M 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B A ,两点,与抛物线的准线相交于2,=BF C ,则BCF ?与ACF ?的成面积之比为( ) A . 4 B .2 C .4 D .1 果,不写过程) 11.设m 为常数,若点)0,5(F 是双曲线192 2=-m y x 的一个焦点,则m = . 12.向量)2,1,1(),1,2,0(--==,则与的夹角为 13.两条平行直线3450x y --=和3450x y -+=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 14.如图,平面ABCD ⊥平面ABEF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四边形 ABEF 是矩形,且1 2 AF AD a = =,G 是EF 的中点,则GB 与平面 AG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___。 15.以下四个命题中: ①命题“ 0,2≥∈?x R x ”的否定是“2,0x R x ?∈<”; ②与两定点(-1,0)、(1,0)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1的点的轨迹为双曲线; ③“1=a 是“直线0=-ay x 与直线0=+ay x 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 ④曲线 192522=+y x 与曲线22 1(09)925x y k k k +=<<--有相同的焦点; ⑤设B A ,为两个定点,若动点P 满足PB PA -=10,且6=AB ,则PA 的最大值为8;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填上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6个小题,共75分)各题解答必须答在答题卡II 上(必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演算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详细

金融学 第一章货币制度 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领域中被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着一定的生产关系。 货币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储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货币层次划分标准 按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流动性:某项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包括变现的方便程度和变现所需要的成本 (1)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现金M0 (2)狭义货币M1,现金+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 货币层次划分意义 (1)具有不同流动性的不同层次的货币是引起经济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越发达,货币与经济的联系就越密切。 (2)经济的繁荣与萧条是通过货币数量的变动表现出来的;货币数量的改变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3)通过将货币分成不同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指标;可以考察具有不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对经济的影响,有利于央行观察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本位货币 (1)具有无限法偿资格(辅币,有限的法偿资格) (2)是最后的支付手段 金本位制的特点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金准备制度的存在意义:(1)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2)作为调节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3)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 金本位制即以金币作为本位币。 特点: (1)单位货币规定为一定数量一定成色的黄金; (2)发行并流通于市场的是金币; (3)金币可自由铸造,自由融化; (4)币值中的其他货币可以自由的与金币平价兑换; (5)黄金与金币可以自由的输入输出; (6)金币具有无限的法偿能力。 我国的货币制度 (1)我国的法定货币名称是人民币,单位是“元”,辅币是“角”和“分”。 (2)人民币是唯一合法通货,禁止外币、金银流通,大陆只允许流通人民币。 (3)人民币坚持经济发行的原则。 (4)金准备制度(为了保证国际支付)。 信用货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缺点: (1)纸币发行不受准备金限制及贵金属的约束,具有一定的伸缩弹性,使得货币发行的弹性很大,其成败依赖于人为因素。 (2)如果发行不适度,往往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和汇率不稳定等现象产生; (3)各个国家对货币流通的管理和调节都极为重视,并且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 比较金本位制与纸币本位制 (1)纸币本位制:以国家发行的纸币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国家不规定纸币的含金量,也不允许纸币与金银进行兑换,纸币作为主币流通,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同时,国家也发行少量金属铸币作为辅币流通,但辅币价值与用以铸造它的金属商品价值无关,是一种信用货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