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治三维可视智能管理平台介绍

综治三维可视智能管理平台介绍

综治三维可视智能管理平台介绍
综治三维可视智能管理平台介绍

综治三维可视智能管理平台介绍

北京正安维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12月

1、综治信息化需求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监控摄像机被应用于综合治理工作中,但是摄像机数量的增长却与综合治理工作所需的快速反应需求呈现出反比趋势。随着空间离散视频的急剧增长,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日益增高,相似场景混淆的概率亦在增加,对于整合优化空间离散视频数据的需求应运而生。

1. 综治重点区域无盲区无死角监控

在传统视频监控建设模式下,为了实现重点区域从全局到微观的无缝监控,一般是重叠和重复部署监控摄像机,而随着监控摄像机数量的增多并没有完全解决无盲区全覆盖的问题,既存在部分区域监控摄像机过多的问题,也存在部分区域由于前期不合理规划或者后期不及时维护带来的监控盲区,需提供有效的分析监控盲区工具,对摄像机资源进行优化布置,以便及时补充,彻底解决监控死角和盲点问题。

2.对综治全区域的实时动态有效掌控

现有综治指挥中心视频监控系统显示分镜头画面过多,指挥中心受到屏幕数量的制约,需要轮流切换多个分镜头画面。摄像机轮询模式与实际场景的空间位置没有关联,监控视角和轮巡切换方式不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指挥中心管理人员有限、精力有限,在海量视频数据冲击下,导致管理人员应接不暇,身心俱疲,使得视频监控沦为事后责任追究的被动工具,无法对综治重点区域整体场景进行连续的实时监测和有效掌控。同时,传统分镜头视频监控系统缺乏有效的手段识别多个体、多区域、跨镜头的协同活动,从而有可能造成分析的偏差或错误,决断的延迟或错漏,乃至应急响应的迟误。

3.突发异常情况下重点目标的快速锁定

综治区域一旦出现紧急警情,指挥人员需要快速锁定关注目标所在的位置,并选择最佳视角的实时视频以获得重要信息,尽快做出判断和响应。现有指挥中心视频监控系统中由于缺乏快速定位目标的方法,无法快速锁定重点目标位置,也无法快速调取重点目标最佳视角视频,不便于指挥协调和查处。

4.对综治全区域可疑行为的快速反查

在现有综治指挥中心视频监控系统中,主要依靠手工查验海量分镜头视频进行逐一回放和查询,以实现历史事件反查。分镜头监控视频方向感差,依靠分镜头进行事后追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公共区域现场历史事件整体布局难以体现,无法清晰的看出关注目标在全场景中的整体运动轨迹,需要提供一种能够直观的、全景的呈现历史事件发生始末的方法。

随着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日益繁重,如何在不增加人力的情况下,依托现有视频监控

系统资源,实现对综治区域整体场景的宏观指挥、整体关联和综合调度,提高综合治理管理工作全局把握的实时性、指挥决策的精准性和应急处置的高效性。把复杂的管理工作与当前高科技手段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区域综合治理水平、提升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减少工作差错,更加高效、方便地对重点地区进行管理,全面提升指挥应变和安保防范的能力和水平,成为综治视频信息化建设非常迫切的需要。

2、综治三维可视智能管理平台功能

对综治全区域视频监控,合理规划摄像机资源实现无盲区有效监控。在3D GIS中综合管理与展示监控视频信息和目标(人、车、建筑物)网格化管理属性与告警信息,将处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视角的分镜头监控视频以及各网格属性与告警信息,实时动态的展示到3D GIS 中,实现对综治全区域以3D GIS全息图形式实时统一监控和网格化管理。如图1所示。

关于目标的网格化属性与告警信息,在实时3D GIS全景视频中挂牌展示。

具体为:

●将处在不同位置的分镜头监控视频实时融合到3D GIS三维模型中,全景视频直观浏

览,无需切换任何分镜头视频。

●在全景视频中融合展示目标属性与告警信息。

●重点部位球机协同追视。

图1 综治三维可视智能管理平台效果图

图2传统分镜头视频VS全景融合视频

图3 高点2D单一视角全息图(上图)VS全景3D GIS融合视频全息图(下图)

如图2左图所示,传统分镜头视频监控存在如下弊端:对每一个镜头只能从镜头所在的视点观看视频图像;每一个监控摄像机所拍摄到的视频图像和周围的环境是割裂的,每个摄

像机和摄像机之间是割裂的,从而只有对周围地理环境十分熟悉的工作人员,才能知道所拍的位置。

如图3上图所示,高点2D单一视角全息图,存在如下弊端:只能监控到固定位置高点球机或鹰眼单一视角2D视频,视野局限性强,无法从固定高点视野查看被遮挡目标情况,视野也无法前往目标地点变换不同角度查看被遮挡处,无法形成360度无死角全息图。

如图2右图、图3下图所示,全景融合视频支持从预设的虚拟全局视点观看视频图像,各个摄像机的视频图像信息之间在空间和时间上是结合到一起的,每个摄像机所拍摄的视频图像信息是嵌入到真实的环境中的。支持室内、室外、地上、地下等复杂场景,也可以分层显示。用户可以在系统中预设观测点监控综治区域大场景,以全局视角观察综治区域的实时动态,实现真正的360度无死角全息图。

球机追视

针对重点部位,监控点位配置为枪机与球机的配合应用,将重点部位场景内所有球机关联融合于三维场景中,突破传统球机联动概念,以局部区域或者事件目标为驱动,系统自动计算关注区域关联的所有球机,有的放矢地关注细节,实现纵览全局和细节把控的有机结合。操作人员无需预知球机的位置、数量及其控制范围,无需以球机为操作对象,系统自动地调度事件周边的多个球机,全方位、多角度快速捕捉细节画面。

图4 全景监控下的球机追视

自动视频巡检

不同目标区域之间可以通过3D GIS进行连续场景切换浏览,也可以自定义巡检路线,系统自动按照自定义的线路、视角观察全场景。

自动视频巡检可以按照设定的角度、巡视的速度依次进行目标内部或者不同目标之间的巡检,按需展示与设定路线相关联的目标区域视频及目标属性与告警信息,不用进行任何人

为地切换。通过平台自动、远程巡检可以保障不间断的监测,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平台显示的大场景画面优于人员小范围巡逻,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处置问题,提高了监管效率。

历史视频连续回溯

实时视频监控与历史视频回溯可灵活切换。在存储中读入历史监控视频数据,将历史数据可视化到3D GIS中,在3D GIS中实现历史视频的全景播放搜索。

在目标区域摄像机覆盖良好的前提下,通过时空的关联对比,通过在3D GIS中历史视频回溯可以将历史事件进行整体跨镜头的连续回放和查询,能够直观的、全景的呈现历史事件的发生始末。这就明显优于现有视频监控需要针对多个分镜头进行逐一回放和查询、且画面支离破碎的效果。通过在3D GIS中直观查看连续的历史视频,大大提升了历史事件查询效率。

图5 全景监控下的历史回溯

2、系统架构

综治三维可视智能管理平台逻辑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6 逻辑结构图

系统划分为数据层、传输层、服务层、应用层以及用户层。

(1)数据层

接入前端各类设施采集数据和其他业务系统数据,包括监控视频数据、GPS数据、电子表单数据、综治管理数据、报警信息、指挥调度系统数据及其他管理系统数据等。

(2)传输层

采用网络资源对数据层采集的各类数据进行接入、汇聚、交换传输控制,通过设备自身安全特性和防火墙等实现对边界安全接入的控制,同时通过网络本身的设备、协议冗余实现整个监控网络的稳定性。

(3)服务层

服务层位于第三层,各类数据在此接入汇聚后,实现分散资源的集中管理以及集中资源的分散服务,实时处理视频信息、传感数据信息、其他业务系统数据以及由应用层下达的对各类设施的控制指令信息,支撑各类资源的规范接入、标准化处理与高效能信息发布,从而

实现各类数据的基础信息管理,为应用层提供全面支撑服务。

(4)应用层

应用层实现各类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以真实感三维GIS引擎、立体拼接融合引擎、多核并行计算、球机定位、深度学习等核心引擎为基础,实现基于三维GIS引擎的资源管控、重点区域全景立体监控、重点部位智能分析、多类型数据融合三维可视化及多系统集成联动功能。

(5)用户层

三维视频融合应用系统部署在总指挥中心和各分指挥中心,系统支持多级用户共享资源、协同工作。

3、系统硬件

硬件组成

综治三维可视智能管理平台由接入服务器、管理服务器、分发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图形处理一体机、解码服务器以及交换机组成。平台部署拓扑结构如图7所示。

大屏

原有摄像机新增摄像机

图7 平台部署拓扑图

管理服务器:实现设备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等管理功能。

●接入服务器:实现对所有前端设备和系统的接入工作,包括对前端设备的注册服务、

定位服务、心跳服务、消息转发服务、重定向服务和代理服务。

●分发服务器:将前端生成的视频流和数据进行复制,转发给多个不同的访问者。

●存储服务器:实现数据存储和快捷的检索。

●图形处理一体机:三维可视智能管理平台软硬件一体机,实现在3D GIS中海量数据

融合、三维可视以及3D GIS窗口用户交互操作与扩展展示。

●解码服务器:实现分镜头视频资源展示、球机协同追视视频展示、状态与告警信息展

示等。

4、系统性能指标

综治三维可视智能管理平台关键性能指标如下:

●支持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公里、数据量不低于10GB的GIS地图数据(DOM卫星影

像数据、DEM高层数据、倾斜摄影数据、三维模型数据)加载,支持TIF和OSGB格式;

●3D GIS平台支持实时阴影、动态海洋、体积云特征,光照模型可以根据时间进行变化;

●支持任意多路高清视频、安防、建筑设备监控、动环数据的同步接入(需满足对应的

硬件资源要求);

●用户认证并发处理能力:千兆网络单台服务器可达到并发处理不低于2000路视频接

入的能力;

●单台服务器支持不少于15路1080P高清视频实时拼接融合展示;

●同步视频信号接入误差不超过200毫秒;

●平均三维渲染帧率不低于15帧/秒;

●单台服务器支持不少于15路1080P历史视频数据的拼接融合展示;

●支持不低于999999个用户管理;

●支持不低于999999个设备管理;

●千兆网络单台服务器可达到并发处理不低于100路1080P实时视频的能力;

●千兆网络单台服务器可达到并发处理不低于100路1080P历史视频的能力;

●认证处理延时:1000个并发用户登录事务响应时间小于1秒;

●控制处理延时:在进行云台转动等控制操作时,控制信令从发出到收到确认的时间小

于1秒;

●历史视频回溯响应延时:在进行历史视频回溯操作时,控制信令从发出到收到确认的

时间小于1秒;

●支持数字分辨率:1920×1080×6;

●支持多显示终端;

●支持人机交互设备:标准USB鼠标、键盘;

●符合标准《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28181-2011;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中心规划建设方案

第一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 工作中心规划建设方案 为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及XX市关于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要求,深入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攻坚战,特制定本规划建设方案。 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中心体制 (一)中心的组织机构 中心依托街道办事处,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由街道处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担任,副主任由街道办事处分管综治工作的领导担任,成员主要由综治专职人员及办事处各部门工作人员构成。中心下设办公室、党建宣传服务管理平台、劳动和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平台、治安防控管理平台、人口和计生服务管理平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平台、民生实事服务管理平台、公共安全监管服务平台、社会舆情收集平台。 (二)中心各部门职能 1、中心办公室:主要负责中心各项管理工作及中心内外联系,信息收集,上传下达。 2、党建宣传服务管理平台: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辖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促进社区稳定,为居民创造舒适、优美、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社区居民的合

法权益。 3、劳动和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平台: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登记失业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和登记管理,了解掌握这些人员的基本状况和就业愿望,办理辖区内的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卡和外来人员就业证。指导社区公益性劳动服务队和社区就业服务站工作,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吸纳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组织和引导辖区内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和非正规就业人员创业,为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提供信息、咨询、财务代理等各种中介服务。 4、治安防控管理平台:掌握、分析辖区内的治安形势和工作动态及时向上级反馈信息,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辖区内突出的治安问题。认真落实群专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水平。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舆论氛围。强化法制环境建设,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管好四个重点人群(即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外来人员和无业人员),开展好三个联动(办事处间联动、地企联动、军警民联动) 5、人口和计生服务管理平台: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负责制,层层抓管理,逐级抓落实,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组织网络的作用。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完善育龄妇女优质服务制度,要充分发挥人口学校的作用,提高

应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智慧城市应用:应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2013-03-19 14:20:07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们面临着多种应急突发情景:自然灾害(如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事故灾难(如交通事故、瓦斯爆炸、有害物泄漏、煤矿坍塌等)、公共卫生(如甲型H1N1流感、食物中毒、自来水污染、流行性出血热等)、社会安全(如非法集会、出租车停运、暴力事件、公交车爆炸、重大火灾等)。这些应急突发事件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因此,加强城市应急平台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就尤为重要。 “十二五”期间,城市应急管理依托物联网包括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卫星定位、激光扫描和视屏监控等传感核心技术手段,以及应急系统电子政务网络、政务物联数据专网、无线宽带专网等网络,将应急体系建成一个具有强大的信息感知和通信能力的网络和平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急体系中设备设施和业务环境的动态监控、风险管理、突发事件预警以及统一指挥调度和应对的需求,提升应急管理领域的安全运行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同时,促进城市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整合,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城市对各种信息的获取,智能感知、资源共享及合理使用,为整个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在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北京赛迪时代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赛迪时代”)推出的应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本系统能够随时跟踪突发公共紧急事件(如灾害事故、流行病、恶性案件等)动态,掌握应急资源和应急队伍现状,以便于发生预警事件时能够实施及时、有效的通信指挥调度。本系统设计基于城市应急联动的理念,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快速反应、统一应急、联合行动,真正实现社会服务的联动,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 系统架构

综治中心建设方案

萨如拉街道综治中心建设方案 按照区政法委关于建设街道综治中心的要求,结合我街道的实际,本着“功能齐全、方便使用、服务群众、合理安排”的原则,依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标准》(GB/T33200-2016)的规范建设综治中心。 一、建设地址 利用我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场所,与综治中心合并使用,合理设置相关设施设备,确保设置符合要求。 二、建设内容 (一)户外设置:彩色立式LED大屏一块。 (二)社区服务中心大厅,规划设计可旋转背景墙安装LED工作牌8块 (三)将101室设计为矛盾纠纷调处室、监控研判室,配备办公会议桌椅、移动架和电视,墙面设计相应的制度。 (四)将102室设计为群众接待室、派驻工作室,制作上墙的相关工作制度。 (五)将103室设计为全街道的视频监控区,配备2个大于55英寸的彩色电视及必要的桌椅。 (六)其他方面主要包括: 1、大门口竖式门牌: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萨如拉街道综治中心; 2、办公室门口设立门牌和工作人员去向牌; 3、配备2个档案柜,贴标签,档案盒;

4、工作人员统一服装,制作工作牌。 三、制度建设 1、首问负责 街道综治中心办公人员、值班人员均为首问责任人,对群众反映的诉求事项,应第一时间登记,按照程序引导解决;对发现的不稳定信息和重要情况应及时报告;对突发事件应积极参与处置。 2、协作配合 综治中心的各派驻单位和综治委各成员单位应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共同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各派驻单位工作人员原行政隶属关系不变,派驻工作期间应自觉接受和服从综治中心的领导、指挥、管理、调度和协调。综治办应发挥牵头协调作用,整合工作力量,由专业技术人员和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综合性服务管理团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点对点、面对面服务。对综治中心难以处理的问题,及时报告本级党委、政府和上级综治中心协调解决。 3、工作例会 街道综治中心应定期召开各派驻单位参加的调度会,分析研判辖区内社会治安形势,协调解决重要事项。特殊情况下,可随时召开调度会或联席会。会议均应形成书面记录,联席会议应以会议纪要形式明确议定事项。 4、情况报告 综治中心派驻单位、综治委成员单位应及时向综治中心

新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筑施工现场数字化监管平台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建筑施工现场数字化监管平台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建筑施工现场数字化监管平台(以下简称城建系统)是一种新兴的数字化监管系统,是采用远程视频监控摄像为主体,运用了摄像机、视频网络服务器和硬盘录像机等高科技设备构成;通过对在建工地安装摄像探头且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对我县在建工地出现的“工地乱象”、“扬尘污染”等工地违规行为进行实时监控管理服务,切实解决了目前建设行政部门执法调查取证难的问题。同时监管平台的延伸提醒服务,能让施工方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有利于我县建筑工程的文明施工、环境治理、推进我县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水平,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适用对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建设工程,应当安装城建系统: 1、凡在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办理监督手续的新建、改建、扩建、拆除以及装饰装修的房屋建筑工程及市政道路工程; 2、尚不能完成主体工程单项验收的建设工程; 3、有不良行为记录的工程; 4、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应纳入建安网管理的工程。 二、监控系统的监控点安装数量应不低于以下要求: 1、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下的不少于3个;

2、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含1万平方米)、3万平方米以下的不少于4个; 3、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含3万平方米)、6万平方米以下的不少于5个; 4、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含5万平方米)的在安装5个基本点位后,每增加1万平方米增加1个; 5、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含10万平方米)的,每增加2万平方米增加1个。 三、监控点须达到以下要求: 1、监控视频摄像机位置设置符合工地施工现场监控要求,重点监管部位覆盖到位; 2、视频画面清晰、流畅; 3、摄像机应使用高速球摄像机或固定摄像机。每个施工现场高速球摄像机应当不少于2台; 4、中心平台可实现对画面的任意切换、定时切换、顺序切换及对前端设备的控制; 5、每个工地设置数字硬盘录像设备(如自行提供数字硬盘录像设备资料的),保证中心平台能实现15天以内录像回放的需要。 四、收取服务费用和维护管理: 1、由于中心采用施工现场实施专线服务,需收取进入系统的接入费,每户首次接入费6000元。 2、每月收取服务费用按探头数量收取,每个探头的服务费为:1500元/月。

现代城市必须强化应急管理实用版

YF-ED-J676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现代城市必须强化应急管 理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现代城市必须强化应急管理实用 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现代城市具有人口高度密集、流动性强、 人际交往频繁等特点。一旦发生城市灾害及重 大公共危害事件,不仅会危及本市市民生命财 政安全,带来较其他地区更为严重的后果,还 往往波及农村和其他城市,甚至影响社会全 局。因而,城市应急管理应当更具超前性,走 在其他区域前面。 一、城市应急问题: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城市应急问题,既是一个早已引起人类关 注的老问题,也是一个具有崭新社会内涵的新

问题。说是“老问题”,就中国而言,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唐朝已有关于火灾报告的规定,《唐律疏议》云:“诸见火起,应告不告,应救不救,不救减失火罪二等(谓从本失火罪减)”。即凡发现起火者,均应报警并与火场附近人员共同扑救;如果发现起火而不报告不扑救,则应治罪,其刑罚比照失火罪减去二分之一。宋代还出现了“潜火队”这种相当于今天的消防警察的专门力量和“军巡辅”这类专司消防的机构。以后,在洪灾、地震等灾害应急方面,都有大量探索。说是“新问题”,意谓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急管理,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核电技术、生物技术出现之后的事情。一方面,在科学技术推动下,人类防范灾害的措施、手段日益进步,对火灾、

综治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建立服务清单向社会公开,增强队伍素质,常驻服务部门综治、司法、信访等工作人员实行常驻集中办公,驻点部门法院、工会、团委、妇联、公安等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实行驻点“巡诊”值班服务。 建立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考核落实的运作机制。 二、职能定位整合政法、综治、信访、城管、司法、派出所、基层法庭等综合治理力量,承担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宣传等职能,综合运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方法对矛盾纠纷和重点突出问题进行调解。 组织社会群团组织维护职工和妇女儿童权益,重点特殊人员管理,普法教育等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 协调各进驻单位,形成联合办公、联防联治、工作联动、问题联调、平安联创的社会综合治理新体系。 三、服务事项(一)综治工作人员组织开展社会治理、平安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等工作。 做好综治工作人员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管理工作,组织指导村(居)、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基础性问题实施综合治理;指导、督促管辖区域内社会治安防控措施的落实;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平安建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定期分析治安形势,及时报告工作情况,提出工作建议。 (二)信访工作人员组织开展社会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排查调

处工作。 建立信访矛盾纠纷分流中心,统一受理、调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及上级交办的矛盾纠纷、信访案件的调处,建立网上信访通道,处置各类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 (三)司法工作人员组织开展法律宣传以及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 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联动工作机制,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 (四)禁毒工作人员组织开展辖区禁毒康复人员的分类管控、尿检、家访、帮教及辖区内禁毒宣传工作。 (五)城管工作人员组织开展监督、指导社区物业管理。 受理和调处物业管理纠纷,解决城镇建设中出现的管理问题。 (六)法院、检察院和律师协会开展法律咨询、诉前(司法)调解等法律服务。 (七)工青妇、群团组织开展维权服务工作站点,开展职工、妇女、儿童的维权服务代理工作。 四、规范工作流程建立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分离中心,实行“受理—分流—承办—办结—督办”的工作流程,对于群众来信来访、纠纷调处、咨询投诉等事项,由各服务窗口归口受理,逐一登记在册,建立工作台帐,做好现场处理或分流办理、跟踪督办、结案归档等工作。

城市综合应急管理平台建设

城市综合应急管理平台建设 应急系统与危机传播 作者:北京华迪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杨帆/文、图来源:《现代职业安全》 杂志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9日 点击数:139 【字体:小大】【打印文章】 在北京生活多年的市民,除了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元素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之外,还能经常耳闻目睹或亲身体会到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不断发生的各种大大小小突发事件给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小到每天早晚上下班的堵车,大到公共领域的安全事件,城市很大一部分管理资源都要消耗在处理这些难以预测,但又无法回避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上。 随着国内各级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中对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作出的部署,开展城市综合应急管理平台的建设,加强应急管理知识的宣传,公众也越来越多地希望了解到国家及地方政府做这项工作的意义在哪?价值究竟有多大?对像北京这样脆弱的城市运行系统能起到多大的保障作用?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从城市综合应急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平台所服务的应用领域、平台对突发事件生命流程全周期的管理以及平台的主要特点和不足等几个方面,结合系统工程的视角,阐述城市综合应急管理平台该如何更好地管理“应急”这件事。

图1 城市应急平台总体结构图

图2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系统结构 图3突发事件的管理流程图 城市综合应急管理平台系统架构 根据《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和市(县)政府应急管理业务需求,城市应急平台总体架构主要由指挥终端、基础支撑系统、数据库系统、综合应用系统、信息接报与发布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等组成,如图1所示。

智慧城市综合治理解决方案系统产品说明书

智慧城市综合治理解决方案系统说明书 目录 一、引言 (2) 1. 软件概述 (2) 2. 功能 (2) 二、前端使用说明 (3) 1. 功能权限 (3) 2. 键盘说明 (3) 3. 注册及登录 (3) 4. 新闻资讯 (4) 5. 民生 (5) 6. 服务功能 (6) 7. 信息采集 (6) 8. 积分商城 (7) 11. 我的积分 (8) 12. 我的求职 (9) 13. 我的招聘 (9) 14. 我的反馈 (10) 15. 草稿箱 (10) 16. 网格管理员反馈处理 (11) 17. 网格管理员问题指派 (11) 18. 网格管理员重新上报 (12) 19. 上报管理 (12) 20. 责任部门反馈处理 (13) 21. 指派出错 (13) 22. 我的页面 (14)

一、引言 1.软件概述 智慧城市综合治理解决方案系统可以有效拓宽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和监督的渠道,推进社会服务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集约化和精细化,提升社会服务的管理水平。 智慧城市综合治理解决方案系统囊括监督功能、留言互动功能、新闻资讯功能、招聘应聘功能、信息采集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公积金查询、社保查询、信用等),具有可视性、可查证、便捷性、实用性等优点。网格管理员、市民在“智慧城市综合治理解决方案系统”即可实现描述问题、自动定位上报、添加图片、视频、音频。网格管理员、市民提交的问题会自动发送至智慧城市综合治理解决方案系统管理后台并反馈至问题责任部门进行及时处理。用户可在智慧城市综合治理解决方案系统中查看热点新闻、本地新闻及公告;企业及个人事业单位可认证后发布招聘信息,平台用户还可以发布求职意向让更多的事业单位看到。 2.功能 功能描述: 普通用户功能: 用户可上报所在区域问题,将问题反馈给网格管理员处理; 用户可查看附近的用户反馈的问题及问题处理进度,可对问题评论、点赞; 用户可查看热点新闻、本地新闻、系统公告,可对新闻、公告评论点赞; 用户可通过反馈问题、评论、点赞获取积分,通过积分换购奖品; 用户可互相添加好友、创建群聊,实现实时沟通、交流; 用户可认证为企事业单位,从而发布招聘信息,也可发布求职意向,让已认证的企事业单位查看个人资料,从而得到应聘机会; 网格管理员用户功能: 可对用户反馈的问题进行处理或指派给责任部门用户处理,可通过处理问题获取积分; 可即时处理自己反馈的问题,也可将自行反馈的问题直接指派给责任部门用户; 责任部门用户功能: 可接受或拒绝网格管理员用户指派的问题,接受后可对问题进行处理、处理完成上报;拒绝需填写理由,可通过处理问题获取积分。

应急管理系统将成为智慧城市的发展重点

应急管理系统将成为智慧城市的发展重点 导读:根据IDC 《全球智慧城市市场2013年10大预测》,在2013年,智慧城市项目的全球支出中有70%将集中在能源、交通和公共安全领域,其中90%的项目将至少由国家或国际政府提供一部分资助。 根据IDC 《全球智慧城市市场2013年10大预测》,在2013年,智慧城市项目的全球支出中有70%将集中在能源、交通和公共安全领域,其中90%的项目将至少由国家或国际政府提供一部分资助。在我国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加强自然灾害早期预警能力建设”;同时,《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务院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对全国各城市和区县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也提出了相关要求。 一、智慧城市亟需应对灾害预警的需求 进入2013年以来,中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持续肆虐,全国过半城市受到污染,引发多起重大交通事故,导致呼吸道疾病患者数量激增。虽然作为应对的雨雪天气和紧急环保治理措施已开始执行,间歇性雾霾天气仍频繁出现。2013年2月12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地下核试验,国家环保部负责人表示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综合研判,此次核试验尚未对中国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影响。如何有效控制国内气象灾害的影响以及应对国际政治军事形势的潜在威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智慧城市的发展重点必将覆盖应急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

在建设应急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城市管理者要把握事前监测预警、事中快速部署和事后妥善安置的管理思路,并考虑在无灾害时期发挥管理系统的社区建设功能(例如定期发布气象预报、空气质量预报、病虫灾害、地质灾害、科技兴农、物价跟踪、医改政策和各类民生时政信息)。一些城市提出的智慧城市的公共安全应急指挥平台如下图所示: ● 公共安全应急指挥平台需要涉及多种通信资源和应急服务资源,需要对各类业务系统进行高度集成,构建统一的信息接收和处理

社会综合治理平台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城市综合治理平台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目录 第1章某某市城市综合治理建设的意义 (5) 1.1城市综合治理建设背景 (5) 1.2城市综合治理的内涵与外延 (5) 1.3某某市城市综合治理建设的必要性 (6) 1.3.1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6) 1.3.2改进城市综合治理是某某市提升旅游城市形象的需要 (7) 1.3.3城市综合治理系统建设是深化“数字某某”应用的需要 (7) 第二章智慧城市城市综合治理需求分析 (8) 2.1目前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8) 2.2城市综合治理的要素与流程 (9) 2.3智慧城市城市综合治理建设任务 (10) 第三章某某*智慧城市城市综合治理总体设计 (13) 3.1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13) 3.1.1指导思想 (13) 3.1.2基本原则 (13) 3.2系统建设目标 (14) 3.3系统设计思路 (15) 3.3.1为领导的管理与决策提供最大方便 (15) 3.3.2把握一条主线,遵循统一流程 (15) 3.3.3基于成熟的产品,搭建智慧城市城市综合治理基本框架 (15) 3.3.4注重实效,稳步推进,成熟一个上一个 (16) 3.4系统总体架构 (16) 3.5系统逻辑关系 (20) 3.5.1信息处理与指挥协同平台和统一用户管理及安全平台的关系.. 20 3.5.2信息处理与指挥协同平台和门户网站的关系 (20) 3.5.3信息处理与指挥协同平台和GIS、“地理编码系统”的关系 .. 20 3.5.4信息处理与指挥协同平台和摄像监控系统的关系 (21)

3.5.5信息处理与指挥协同平台与“城管通”、大屏幕终端的关系.. 21 3.5.6信息处理与指挥协同平台与短信接入平台的关系 (21) 3.6系统应用场景描述 (22) 3.6.1社区管理应用场景 (23) 3.6.2城市危机应急处理 (25) 第四章某某市智慧城市城市综合治理基本构成 (27) 4.1基础平台 (27) 4.1.1通讯网络平台 (27) 4.1.2GIS平台 (29) 4.1.3工作流平台 (31) 4.2信息采集与展示平台 (35) 4.2.1短信/彩信中心 (36) 4.2.2位置信息中心 (36) 4.2.3呼叫中心 (37) 4.2.4大屏幕展示 (37) 4.2.5信息发布系统 (38) 4.2.6“城管通”信息反馈系统 (38) 4.3信息处理中心系统 (38) 4.3.1可视化图形查询 (39) 4.3.2城市综合治理事件监控 (40) 4.3.3巡查人员工作管理 (42) 4.3.4城市综合治理部件查询 (43) 4.3.5城市综合治理事件查询 (45) 4.3.6事件处理监督评价 (45) 4.4指挥协同系统 (46) 4.4.1信息收集 (47) 4.4.2案卷建立 (47) 4.4.3任务派遣 (50) 4.4.4任务执行反馈 (51)

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视频监控系统

目录 第一章概述

根据《某市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规范》要求,某市市区治安监控系统作为某市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必须符合该规范要求,系统建设以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经济实用为原则,系统设计突出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可靠性高,抗破坏力强等特点。 第二章需求分析 对某市市区的重要场所、部位、停车场等主要的治安区域进行实时监控,监控信号通过光缆和光端机传输到辖区派出所,辖区派出所监控室对监控区域进行实时动态监控、记录查询和网络传输等功能。利用监控图像资料储存、监控图像信息及其他信息的综合应用,为查证犯罪提供线索和信息主导警务服务。 整个工程共有包括城南、城北、城东、城西的4个辖区派出所,共计175个监控点位,分布在市区的各个重要位置。辖区派出所与市局指挥中心联网,本地的图像信号传送到指挥中心,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图像资源的整合、共享,实时、清晰、直观的了解和掌握监控区域的治安动态,适时调度、指挥、处置,达到打击、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创造和维护良好的治安环境的目的,有效提高社会治安管理能力。 第三章设计目标和思路 一设计依据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某市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规范》 ?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A/T 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 70-94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定额编制办法 GA/T 74-94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公共场所监视电视系统设计规范》DBJ08-16-90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90 ?建筑电气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533-1996

智慧城市应用:应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智慧城市应用:应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北京赛迪时代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王东亚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们面临着多种应急突发情景:自然灾害(如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事故灾难(如交通事故、瓦斯爆炸、有害物泄漏、煤矿坍塌等)、公共卫生(如甲型H1N1流感、食物中毒、自来水污染、流行性出血热等)、社会安全(如非法集会、出租车停运、暴力事件、公交车爆炸、重大火灾等)。这些应急突发事件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因此,加强城市应急平台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就尤为重要。 “十二五”期间,城市应急管理依托物联网包括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卫星定位、激光扫描和视屏监控等传感核心技术手段,以及应急系统电子政务网络、政务物联数据专网、无线宽带专网等网络,将应急体系建成一个具有强大的信息感知和通信能力的网络和平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急体系中设备设施和业务环境的动态监控、风险管理、突发事件预警以及统一指挥调度和应对的需求,提升应急管理领域的安全运行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同时,促进城市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整合,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城市对各种信息的获取,智能感知、资源共享及合理使用,为整个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在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北京赛迪时代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赛迪时代”)推出的应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本系统能够随时跟踪突发公共紧急事件(如灾害事故、流行病、恶性案件等)动态,掌握应急资源和应急队伍现状,以便于发生预警事件时能够实施及时、有效的通信指挥调度。本系统设计基于城市应急联动的理念,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快速反应、统一应急、联合行动,真正实现社会服务的联动,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 系统架构

智慧城市综合治理方案

智慧城市综合建设 一、智慧城市治理指导思想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 ?以“城乡一体、数据归心”为特殊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 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努力打造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现代化网络田园城市。 二、智慧城市治理的四类业务 第一类:民生服务:政务、健康、教育、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社区服务 第二类:城市治理:城市运行、政务管理、综合治理、应急管理、宏观经济、市场监管、军民融合 第三类:产业经济:互联网经济、两化融合、产业园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农业、金融支付 第四类:生态治理:交通运输、环境治理、能源利用、精准气象等 三、智慧城市城市建设要素 1.精细精准的城市治理 2.全程实时的民生服务 建设智慧生活圈,以社区为中心进行辐射,在医疗救护、教育资源、生活便民服

务、养老保障、企业咨询等方面给与全程全时丰富。 3.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 智慧城市发展目标之一是建立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资源集约利用,生活便捷舒适,政府有效管控生态资源。 4.融合创新的产业经济 智慧城市发展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政策导向左右,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利用互联网构建各行业平台经济,分享经济。

以数据为连接,打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数据开放,建立新的数据交易机制,横纵向建立产业联盟,促进地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5.集约共享的基础设施 统筹集约、资源共享,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统一标准,建立规范制度,实现信息资源开放贡献。 6.自主可控的网络安全 在治理体系方面,注重政务网络安全管控、网络空间监测预警、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等领域,加强行业安全技术防护,推进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逐步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