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实测剖面记录表

12实测剖面记录表

12实测剖面记录表
12实测剖面记录表

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

项目名称:图幅名称:剖面编号:起点坐标:X= Y= Z=

实测剖面总长度:实测人员:起点经纬度:N: E:

记录:审核:年月日第页共页

观察土壤实验报告

观察土壤实验报告 篇一:三年级观察土壤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学科科学实验名称观察土壤 任课教师李素丽实验教师李素丽 篇二:土壤实验报告 土壤学实验报告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10级草业科学班级:一班 学号:XX5890 姓名:秦鲁瑶土壤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在初步掌握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以便掌握土壤调查 的理论和技术,了解调查区土壤形成和分布规律,及土壤性状和林木生长关系,为今后学习 专业课打下基础。通过学习了土壤学这门课,我们对土壤有了大概的认识。这次实习的目的 是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结合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具体的说,主要是为 了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了解各类土壤的剖面特征,学会观测分析土壤剖面的方法,熟 悉挖土壤剖面的过程及土壤的采集,掌握土壤各项指标

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再之,就是 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 掌握。 二、实习计划: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认识实习区的地质概况、鉴定常见的岩石。 (3)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 (一)概述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 资料。在人类的历史上,由于土壤质量衰退曾给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但 是,长期以来居住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们,对土壤在维持地球上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

土壤剖面实验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 1202班 姓名陈俊霞 学号 20121190102 成绩 日期 2014年6月19日

目录 一、实习目的 (3) 二、实验器材 (3) 三、实验地点: (3) 四、实验时间 (3) 五、实习内容 (3)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3)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4)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4) (四)土壤剖面描述 (5) (五)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描述 (5) 1.鉴别土壤颜色 (5) 2.湿度 (5) 3.质地 (5) 4.土壤结构 (6) 5.土壤松紧度 (7) 6.孔隙 (8) 7.植物根系 (8) 8.土壤新生体 (8) 9.侵入体 (9)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9)

一、实习目的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土壤的剖面形态全面的反映并代表了土壤发生学特征、物质组成、性质、及其综合属性,以及土壤景观的总体特征。它是诊断土壤性状的基础和进行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 1.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 2.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3.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实验器材 铁锹,门塞尔比色卡,土壤坚实度,皮尺,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纸盒,土壤剖面记载表,文件夹。 三、实验地点: 我们所选的实验地是文家山,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文家山为山地地形,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25米左右。植被覆盖率高,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强,土壤较湿润,适宜动植物生长。其气候特征,冬暖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 四、实验时间 日期:2014年6月19日经纬度:北纬30.233°东经115.05° 气压:996.2百帕海拔:48.7m 天气:25℃-33℃多云转阵雨 五、实习内容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

土壤剖面

2.有机质积累过程 1.原始成土过程5.钙化和脱钙过程 6.盐渍化过程 7.碱化与脱碱过程 10.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11.白浆化过程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意义。来源 母质层.亦称“C层”。土壤发生层次之一。位于土壤剖面下部的层次。是原来的土壤母质,未受土壤发育过程的显著影响。 自然土壤发生层 1.枯枝落叶层(A0):分解、半分解的有机物质积累的层次,木本植被下的森林土壤最为明显。 2.淋溶层(A) 腐殖质层(A1):由于腐殖质的累积,腐殖质和矿质养料含量丰富,且结合紧密,多呈良好的团粒结构,土色较深。 淋溶层(A2):由于雨水的淋洗作用,土体中易溶性盐类及铁、铝水化物、腐殖质胶体受到淋失,向下移动,使该层腐殖质及养分含量减少,土色较浅。 3.淀积层(B):A层淋溶下移物质淀积而成,矿质养分含量丰富。 4.母质层(C):位于淀积层之下,是未受淋溶和淀积作用,发育程度很低或未发育的岩石风化层。 5.母岩层(D) 另参考: 自然土壤剖面分为四个基本层次,覆盖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覆盖层:O(F、H)层,地面枯枝落叶层。

O1:未分解的枯枝落叶层,森林土壤明显,草原土壤基本没有。 O2:半分解,肉眼难以分辨原来有机质的形态特征,有少量腐殖质累积,森林土壤明显,草原土壤很薄或没有。 淋溶层:A层,水溶性物质向下淋溶。该层中生物活动旺盛,进行强烈的有机物质的转化和累积作用,土层颜色暗,一般具有粒状和团块状结构,土质疏松。 A1:腐殖质层,腐殖质累积为主要特征,腐殖质和矿物质紧密结合,机械方法无法分开。土壤剖面颜色最深,灰黑至黑。 A2:灰化层,由于强烈淋溶,易溶性物质和细小土粒淋失,难溶性物质如铁、铝,也发生变化而下移,该层只剩下最难移动、抗风化能力最强的矿物质,以石英为主,颜色浅,灰白,土壤颗粒粗(砂、粉砂)。寒带针叶林土壤明显。 A3:A、B过渡层。 淀积层:B层,淀积由A层淋溶下的物质。质地粘重,具有柱状或棱柱状结构,颜色棕或红棕色。 B1:A、B过渡层。 B2:典型B层特点。 B3:B、C过渡层。 母质层:C层,尚未经过成土作用的物质,是土壤的前身。是岩石风化的残积物或经水力或风力搬运的堆积物。不是土壤发生层,但习惯把它包括在土壤剖面内。 基岩:D(R),如果C为残积物,C与D有继承关系,如果C为运积物,C与D 无关。 耕作土壤剖面——自然土壤经过长期耕作,土壤剖面性质会发生变异,常根据农民的习用名称分为:

实测剖面小结内容

实测剖面小结内容 1、前言 叙述目的;剖面线位置、方向、坐标、测量方法;工作起止时间、工作单位、主要工作 人员;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工程工作量、标本及样品数量等。 2、地质成果 1)、区域地质:简述测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地层、岩浆岩构造及矿产特征。2)、地层:依地层年代由新至老对剖面进行分层叙述。每一时代中地层可按地层组合单 位叙述其组合特征,再按不同岩性分层或填图单元详述岩性特征、接触关系,特别是不整合 接触或断层接触关系及标志层特征和分层的识别标志。 3)、岩浆岩:岩浆岩形态、产状、岩性(岩相)组合、穿插关系、接触蚀变类型及矿化 情况。 4)、构造:包括断裂及褶皱,分别描述其类型、性质、规模、形态、产状、对地层或矿 层破坏,以及控矿特征等。 5)、矿产:含矿层、矿体及矿化线索应作详细叙述。 6)、新发现、新进展及新认识。

地质填图方法、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执行规范:《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 一、地质填图的分类 地质填图包括正测、简测(正测77%)和草测(正测(65%)三种,不作特别说明时,所有地质填图均指正测。 目前,大家工作中接触最多的是1:10000和1:2000的地质填图,现就这两个比例尺度的地质填图工作进行说明。 二、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 1、1:10000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 了解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扩大矿区成矿找矿远景。 2、1:2000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 全面、详细研究矿区地层、岩石、构造特征;查明矿体的数量、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分布;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围岩蚀变等。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估算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三、地质填图准备工作 1、设计编写阶段的准备工作 (1)充分利用前人工作成果 收集矿区或大一些范围内有关前人工作的成果资料,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应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 a)测区内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等方面的资料,如地层、岩石、构造类型特征及小比例尺的区域地质图(1:50000~1:25000)等。 b)矿区内已发现的矿产种类、赋存层位、矿体规模、矿物成分、矿石类型、品位等。 c)矿区内褶皱、断裂构造的分布、形态特征、规模、性质、产状以及对岩(矿)层的破坏和影响程度。 d)矿区地形图(应与填图比例尺相同或更大的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资料。如果收集不到与矿区填图比例尺相当的地形图,可以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后使用或新测地形图。 e)矿区内的物化探、重砂、航遥解释等资料。 (2)确定填图比例尺 依据矿区的勘查程度及范围大小、地质复杂程度、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矿区填图比例尺。一般矿区比例尺为1:10000,矿段比例尺为1:2000。 (3)确定填图范围 a)1:10000填图范围,一般为矿区范围,外围有与已知矿床有联系的地质体及矿(化)点,找矿标志明显,各种找矿手段(包括地质、物化探、重砂等)圈定的综合异常地段。 b)1:2000填图范围,一般为矿段范围(局限于矿体和近矿围岩分布地段)。探矿工程集中布置的地段应位于填图范围的中部。 2 填图准备工作与技术要求 (1)准备地形图 地形图可以收集或由专业人员实测,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矿区设计要求,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比例尺。 (2)野外踏勘与技术要求 针对拟定的工作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矿区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地质、水文、物化探、测量等工种的主要人员,对测区进行实地踏勘,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统一填图单元、统一野外岩矿石命名、统一填图方法和要求、统一图式图例。

土壤剖面调查报告

土壤剖面调查报告 篇一:土壤调查报告 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调查报告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是多种自然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土 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包括机械支撑作用,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供应 与协调。土壤容重、孔隙度、质地等物理性状是影响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和肥力的重要因素, 同时对林木根系、土壤稳定性和抗蚀能力有重要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是影响植物生长 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它们的含量水平及其植物有效性受气候、地形、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 生物活性等因素影响。土壤中(尤其是表层土壤)的养分在地表径流和渗流的作用下,会部 分地进入附近水体,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有助于了解土壤 的现实肥力水平和生产潜力,进一步认识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规律,为调查区的林分改造 和植被恢复提供背景资料,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壤质量对附近水体的潜在影响。河源万绿

湖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省级保护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优良的水质资源,具有极高的 科学研究、观光旅游、供应水源和保护环境等价值。为了解保护区内的土壤本底情况及其对 湖水水质的潜在影响,同时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基础资料,对万绿湖自然保护区的 土壤进行了野外调查采样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1 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地质发育特征及岩性特征决定着地貌类型的不同,进而引起水热条件的差异,使风化壳性质和土壤发育条件随之发生变化。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主要母岩类型有花岗岩、花岗斑 岩、安山岩、流纹岩、石英砂岩、粉砂岩、泥质页岩、夹炭质页岩、砾岩和泥灰岩等。保护 区内的地貌类型复杂,有中山、低山、台地、丘陵、河流、人工湖和湖中岛屿等多种地貌类 型。其中,中山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的西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海拔800m以上的山峰有大嶂 顶(890m)、轿子顶(915m)、蟾蜍嶂(932m)、桂山(1056m)和南山(954m)等。低山在保 护区内分布较广,海拔一般在500-800m,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西北部和南部边缘。台地和丘

试验九土壤剖面性状观察

实验九 土壤剖面性状观察 土壤剖面指的是从地面向下挖掘而裸露的垂直切面。土壤剖面中的层次和形态特征,能综合地反映各种自然成土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土壤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特性的影响。所以,观察土壤剖面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的重要方法之一。 土壤剖面形态的鉴别主要指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pH 值和石灰反应等。根据上述形态特征观察,结合室内分析材料,可以作为农业生产中合理用地、施肥、改良土壤的参考。特别在进行土壤分类研究时,剖面形态是土壤分类不可缺少的依据。 一、仪器设备和试剂 1.仪器。土铲、手锄、土钻、剖面刀、土壤坚实度计、土壤色卡、土壤pH 比色卡、记录表、比色瓷盘、布卷尺或折尺、土壤标本盒、布袋或塑料袋、标本盒。 2.试剂。1.5%铁氰化钾、1:9盐酸、10%盐酸溶液、pH 混合指示剂。 二、剖面观察的步骤 1.剖面挖掘与修整。 (1)剖面挖掘。选择有代表性的地 块(可以根据地形、地势、耕作栽培及 土壤类型等)确立观察点,避免选在路、 渠边、粪堆上或人易干扰的地段。 (2)剖面的大小要根据观察的要求 来定,如了解土壤形成发育,要挖大些 (长1.5—2.0米,宽0.6一0.8米,深 1.5米左右);如只了解土壤与农作物生 长关系,可挖小些(长1.2—1.5米,宽0.6—0.8米,深1.0米左右),深度要求达到母质层或地下水位为度。(图21)。 (3)选取土坑一端的壁面为观察剖面,要求向阳,而在另一端做好阶梯,以便下坑观测。 (4)掘坑时,应将表土堆于一侧,下层土壤堆于另一侧,观察完毕后,应将底土仍填回下层,表土填回到上层。观察壁面的上部不准堆土和践踏。 (5)剖面修整。土坑挖成后,将观察壁面用土铲向下垂直铲平,然后用切土刀自上而下轻轻拨落表面土块,以便露出自然结构面。整修剖面时,可保留一部分已铲平之壁面,因平整的壁面易于分清各土层的界限。 如需采取底层的土壤标本,则应在修正剖面前采取,以免修整时污染底层土壤。 2.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观察剖面时,一般要先在远处看,这样容易看清全剖面的土 图21 土壤剖面观察坑示意图

2021年土壤实习报告范文

土壤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目的 土壤圈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地的土壤所组成的一种连续体活覆盖体,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土壤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大部分与土壤,故了解土壤,分析土壤,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维护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提高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 野外教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土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方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了解大明山和弄拉自然保护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和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二、实习概况 1、实习地点:武鸣县、上林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弄拉自然保护区。

2、实习时间:xx年6月16日到6月18日。 3、实习器材:铁铲、PH指示剂、软卷尺、比色卡、土刀、标杆、蒸馏水等。 4、实习人员: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11级地理科学全体学生共120人和指导老师2人。 5、指导老师:周兴老师、罗献宝老师。 三、实习基本理论依据 1、土壤剖面形态观察分析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剖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土坑,土坑深度按实际需要而定,标准剖面要一米宽两米长,一直挖到基岩。挖出的表土、心土分别放置在两旁,挖好土坑后,把向阳的坑壁垂直削平,用为观察的一面,观察上保持原状,不要践踏及堆放土壤。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若干层次(一般以层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做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颜色、质地、结构、酸碱度、松紧度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土壤学实验报告1

课程名称: 土壤与植物营养学 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 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的测定 实验类型: 操作性实验[1]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并掌握土壤容重、比重、孔隙度及三相比的测定与计算方法; 2)结合实验,加深对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度等量的含义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内容:利用已知体积的环刀取自然状态的土壤样品一份,烘干除去水分,测量得环刀的容 积、重量,以及土壤的重量和其含水量,则可计算出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含水率等指标。 2)原理:各项指标的计算公式: (1)土壤容重(g/cm )= 烘干后带土环刀重—环刀重 环刀容积 (2)土壤含水率(%)= 带土环刀重—烘干后带土环刀重 烘干后带土环刀重—环刀重 (3)土壤孔度(%)= (1— 容重 /比重)X100 (4)土壤比重 = 2.65 (取平均值) 三、主要仪器设备 小环刀,手柄,三角铲,游标卡尺,天平(感量0.01),电热恒温烘箱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记录: 环 刀 质量/g 内径/cm 高/cm 59.65 4.270 3.54 59.66 4.250 3.56 59.64 4.264 3.55 平均值 59.65 4.261 3.55 土 壤 土壤+环刀/g 干燥后/g 165.79 142.22 2)处理: (1)土壤容重(g/cm 3)= 烘干后带土环刀重—环刀重 环刀容积 = (142.22 – 59.65)/(3.14×4.2612)=1.448 g/cm 3 (2)土壤含水率(%) = 带土环刀重—烘干后带土环刀重 烘干后带土环刀重—环刀重 = (165.79-142.22)×100/(142.22 – 59.65)=28.55 (3)土壤孔度(%) = (1— 容重/比重)X100 = (1—1.448/2.65)×100 =45.36 (4)三相比 = 土壤固相容积率:土壤液相容积率:土壤气相容积率 = (100-45.36):28.55:(100-28.55-(100-45.36))=54.64:28.55:16.81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结果: 土壤容重= 1.448 (g/cm );

土壤剖面观察

南京林业大学实验报告 土壤剖面观察 一、目的和要求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本实习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基本原理 1.土壤剖面点选择原则 有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具代表性。不受人为扰动的自然平坦地区。 2.土壤剖面的挖掘 长2m 宽1m 深1-1.5m

3.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4.一个发育完整的土壤常有如下的剖面模式: O层:枯落物层(未分解和半分解的植物凋落物) A层:腐殖质又叫表土层(含大量腐殖质) E层:淋溶层 B层:淀积层又叫心土层(表层物质淋至此层淀积) C层:母质层(以风化岩石为主) R层:母岩层(未风化的坚硬岩石) 5.土壤剖面描述

1)颜色(色调、亮度、彩度) 2)湿度 3)质地(砂土、砂质壤土、壤土、粉砂壤土、粘壤土、壤粘土、粘土) 4)土壤结构(块状、团块状、核状、粒状、圆顶柱状、棱柱状、片状、板状、页状、鳞片状、垡状、碎块) 三、作业 1.剖面点位于南京林业大学后山 2.剖面深6.8 3.剖面示意图

4.剖面形态特征 5.土壤类型判断,土壤利用及改良措施。 黄棕壤,黄棕壤地区的水热条件优越,自然肥力较高。很适宜多种林木的生长,是中国 经济林的集中产地、也是重要的农作区,盛产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适地适树,发展经济林业,高度重视水土保持,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料。 四、反思与总结 做实验前要预习不然就会什么都不懂。 土壤剖面点选取很重要,不然在挖掘的时候会很麻烦。

实测地层剖面

实测地层剖面 为了对测区的地层情况有准确的了解,选择出露较好的典型地层剖面进行实际测量。 (一)小组成员共同承担的任务 1.确定剖面起、止点, 将其准确标定在地形图上并标上地质点号 剖面起、止点按地质填图地质点号统一编号,并在剖面线上用油漆做上醒目的标记。 确定剖面起、止点通常采用三点交汇法并根据地形、地物加以校正。目前多采用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定位。 确定剖面起、止点的原则: 剖面起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下伏层位中,终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上覆层位中。例如:所要实测的地层是石炭系(C),起点要放在泥盆系(D)的顶部,终点要放在二叠系(P)的底部。如下图: 2.划分地层,将分层界线和分层号标在剖面线上 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层的岩性特征,岩层剖面上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成分或岩石组合规律等等方面的差异都可以作为分层标志。实测剖面所划分出的层,可以是单一岩性层,也可以是有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复合岩性层。所划分出的每一层与上、下相邻层的宏观岩性特征应有较明显的差异,易于识别。复合岩性层的的组合规律主要有①夹层型(以一种岩性为主夹有其它岩性);②互层型(由两种岩性交互产出);③韵律型(三种或三种以上岩性顺序排列、重复出现)。 地层划分的精度 地层划分的精度(即:分层厚度)与所选定的比例尺有关,两者的关系如下: 实测剖面分层精度与比例尺的关系

注: 最小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mm所代表的地层厚度,最大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cm 所代表的地层厚度。分层厚度的下限通常为自然岩层厚度。 地层划分时应重视的问题 地层划分时应重视有意义的特殊岩层,例如底砾岩层、古土壤层、含矿层、化石富集层、岩性独特的标志层等等,对于这些岩层,即使厚度不大也应单独分层,在剖面图和柱状图上予以夸大表示(可夸大到1mm)。 3.寻找化石 应逐层依次寻找化石,将找到的化石顺序编号,并在化石发现地点用油漆做上标记。·根据小组成员的多少可作如下分工(见下表): 实测地层剖面人员分工 1. 前、后测手的任务 ①在已经确定的剖面线上,选择导线点,并做上标记(标注导线点号)。导线点的选择原则是:导线点应选择在地形明显起伏或剖面方向转折处以及剖面的起点和终点。导线点号的编码,由剖面起点至终点依次为0、1、2、3、……。 ②丈量导线距(斜坡距) ③测量导线方向:导线方向指的是导线起点至导线终点的方向。前、后测手共同测量,两者测量结果若相差太大,应重测;若相差不大,则取两者的平均值。

土壤学剖面实习报告

延边大学农学院 土壤学教学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荆立海崔海源赵悦金莫愁 王亚茹任世莹郑森连政 徐樱心张筱晗李少璇霍悦妍 专业园艺 年级2014 级 指导教师梁运江 实习时间2016.7.4-2016.7.8

土壤学教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提高同学们的合作能力。并通过实习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 二、实习具体安排表 土壤学教学实习安排表 三、实习方法及工具 方法:通过挖掘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其土壤形成因素、并粗测土壤样品的pH值和石灰反应。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对

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详尽的记录。最后将各组的记录做成报告,进行总结交流。 工具:铁锹、土铲、剖面刀、pH指示剂、pH比色卡、门塞尔标准比色卡、亚铁和高铁比色卡、白瓷点滴板、盐酸、滤纸、标本纸盒、卷尺、滤纸等 1.pH4~8混合指示剂:称取等量的(0.25克)溴甲酚绿、溴甲酚紫及甲酚红三种指示剂,放在玛瑙研钵中,加15毫升0.1M氢氧化钠及5毫升蒸馏水,共同研匀,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升。 2.1.5%铁氰化钾:1.5克铁氰化钾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此试剂在2小时内有效。 3.1:5稀盐酸:1份浓盐酸加5份蒸馏水混合而成。 四、实习内容及过程 第一天,7月4日。先在教室观看了教学视频,随即来到学院西侧断面。根据梁老师讲解介绍,此处为暗棕壤剖面,有明显的暗棕色分层,下层是石灰岩木质。同学们爬上高出,从上至下用铁锹对剖面进行修整,把表层土及外来杂质清除,然后又用小铁铲将剖面修整平齐,接着对剖面进行观察,由远到近,把土壤用刀划出分界线,随之用卷尺测量出每个层次的深度,并记录。用小铁铲从下至上取各个土层的典型部位至采样盒中,完毕后,来到平地对土壤的质地、结构等特性一一进行观察和实验并记录数据。 第二天,7月5日。集合后坐上大巴车出发到朝阳川镇山根村、三峰村。先观察的是草甸土。梁老师介绍,此处的草甸土有明显的特征,挖至下层有地下水溢出,再加上前两天的降雨,增加了这次的剖面挖掘和修整的难度。但是同学们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在老师讲解后迅速地行动起来。先用铁锹和刀将一些碍事的大草丛清理,然后在合适的位置便开始行动起来。挖的过程,由于土的粘重,老师交给了我们省力的挖掘方法。待挖到有地下水溢出时,用小铁铲将剖面修整平齐,接着对剖面进行观察,把土壤用刀划出分界线,随之用卷尺测量出每个层次的深度,并记录。用小铁铲从下至上取各个土层的典型部位至采样盒中,完毕后,来到平地对土壤的质地、结构等特性一一进行观察和实验并记录数据。接着又来到了石灰岩土处,梁老师讲解了他的形成过程和一些特性,然后老师回答完学生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后,同学们又迅速地投入到行动中。分工明确,所以效率很快,很快便将观察和实验后的数据记录了下来。 第三天,7月6日。集合后坐上大巴车出发到智新镇城东村。观察的是白浆土。梁老师仔细介绍了白浆土的成土原理和其典型特征,也将白浆土与我们下一

土壤学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复习进程

实验一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3课时)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 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 (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 B或B A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 h,粘粒淀积B t,铁质淀积B ir等。 四、土壤剖面描述

土壤剖面记录

中文摘要: 在庐山,老师们按照每天行进路线,分气象气候、地质地貌、植物、土壤、规划五个方面沿途讲解,期间土壤部分也有进行适当的剖面分析实验,加深了同学们对地理的实地感知。 庐山总的气候特点是多雨多雾,天气变化大,这与山体与鄱阳湖的作用有关;在地貌上,构造地貌、重力地貌、流水地貌明显,另外还有存在争议的第四纪冰川地貌;森林覆盖较好,植物种类丰富,主要是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土壤类型主要分布有红壤、黄壤、山地黄棕壤,垂直分异清晰;庐山的开发和规划,经历了将近一个多世纪,它包含了许多的历史和人文知识,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多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英文摘要: In Mount Lu, the teachers had told us about the climate, geology and geomorphology, branch plant, soil, the five aspects of planning the explanation, according to the daily route. During it ,we have done some analysis experiment for proper section, making students have a deep spot perception of geography . The total climate characteristic of Mount Lu is rainy and foggy, the weather is changeful ,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mountain and Poyang Lake; in the landscape, it’s obvious to see the brtectonic geomorphology, gravity landform, fluvial geomorphology, Quaternary glacial landforms and controversial;Mount Lu has good forest cover, species is rich, mainly of it are forest,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evergreen forest broadleaf, forest, coniferous forest, deciduous; soil typ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red soil, yellow soil, mountain yellow brown soil, vertical differentiation is clear; the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of Mount Lu, has experienced nearly a century, it contains many historical and humanistic knowledge, has a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has important research value in many aspects . (二)土壤剖面记录 1、大月山土壤剖面调查(9.10.) 土壤分层土层厚度质地pH值颜色 枯枝落叶层 6 腐殖质层18 砂壤 4.8 暗棕7.5Y/R.2/2 过渡层52 中壤 5.6 心土层28 中壤 6.0

班级日志记录表1

精品文档 . 高一(6)班日志记录表 2014年月日星期天气值日班长: 名言 出勤 情况 早自修上午下午晚自修 晨检卫生室内、楼道、清洁区地 面、窗台、门、黑板(要 求窗明门净地面拖净, 桌凳整齐有序,无任何 垃圾) 宿舍卫生 检查记录 104 105 106 纪律情况节次科目教师 课堂纪律 记录 好中差 早自修 第1节 第2节 课间操///// 第3节 第4节 午卫生要求同晨午休后政教科 纪律情况 第5节 第6节 眼保健操/////第7节 纪律情况晚自习1 眼保健操/////晚自习2 作业收缴情况存在问题好人好事 值班感言班主任 批阅 值日班长职责 1.值日班长必须在7:30分之前到教室。负责在黑板最右边写上值日班长、“名言”和当天的课 程等内容。 2.在教室前面值班,负责擦拭讲桌,保持讲桌桌面干净,物品整洁。 3.检查教室学生课桌整齐,物品摆放有序。 4.检查班级内外的卫生。 5. 早晨(6:40—7:20)带领学生、监督学生大声读书。 6. 检查早操、课间操学生出勤情况、做操是否认真、整齐情况。 7. 制止违反校规校纪、随地乱吐痰、丢果皮纸屑、说话不文明等不良行为。 8. 课间操和放学后在教室内检查卫生、关灯、关窗户等,上室外课时负责关灯等。 9. 维护自习课纪律,对自习课说话的同学予以批评、处罚。 10.维护课间纪律,监督并制止课间大声喧哗以至在走廊打闹的行为。 11.协助中队长整队,督促同学们排队“快,静,齐”;督促同学们做好眼保健操,两次眼保键操 时,在班级检查,若发现眼保健操不认真的同学,予以批评。 附:1、常务班长应监督值日班长的工作,常务班长不可将所有事都交给值日班长。 2、常务班长负责一周日志记录统计汇总,并把详细情况、出现问题在班会上汇报 给全体同学。 班主任寄语: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不平凡的事做好就 是不平凡。!

土壤剖面形态描述

第1节土壤剖面形态描述 两节小课内容,你可以只抄写大的标题,14周周2、7-302 一、土壤剖面发生层次的划分 可用大写字母H、O、A、E、B、C和R指示主要的土壤发生层或和假定的母质已发生了偏离的主要性质。 (一)主要土壤发生层 即H、O、A、E、B、C和R 等字母表示 (二)过渡土层 其集合了两个主要发生层的性质,它用两个大写字母联合,如AE,EB,BC等,第一个字母标志着过渡层和这个主要层次更相似一些。 (三)混合土层 是由混杂在一起的土层成分组成的,但可证明其每一部分是与哪一主要发生土层是相同的。其表示如E/B,B/C;第一字母表示组成部分占主要的土壤发生层。混合土层不再用数字词尾修饰。 二、形态描述 (一)土壤颜色 单个土层的土壤基质颜色首先用标准色名称描述,然后用孟赛尔色卡中给的色调(hue),明度(value)和彩度(chroma)表示。 (二)锈纹锈斑(color mottling) 1、锈纹锈斑的多少 (1)几乎没有锈纹锈斑点占据暴露面小于是2%。 (2)一般锈纹锈斑占据暴露面2%~20%。 (3)许多锈纹锈斑占据暴露面大于20%。 2、锈纹锈斑的大小(单个锈纹锈斑的大致直径) (1)细的锈纹锈斑的最大边长小于 5 mm。 (2)中等的锈纹锈斑的最大边长5~15 mm。 (3)粗的锈纹锈斑的最大边长大于15 mm。 3、锈纹锈斑的清晰度 (1)模糊的锈纹锈斑仅在仔细地靠近检查时,才能辨别出来,土壤基质和锈纹锈斑的色调和彩度十分相近。 (2)清楚的虽然不是十分明显,但锈纹锈斑容易被看见。土壤基质的色调、明度、彩度容易与锈纹锈斑的色调、明度、彩度分开。 (3)显眼的锈纹锈斑是明显的,锈纹锈斑和土壤基质的彩度可能差几个单位。(三)质地 土壤质地:三类(砂土类、壤土类和粘土类)十二级(粗砂土、细砂土、面砂土;砂粉土、粉土砂壤土、壤土、砂粘土;粉粘土、壤粘土、粘土、重粘土) (四)土壤结构 以团聚体的团聚程度、级别和类型来定义。 (五)结持性 没被胶结的土壤物质的结持性分为湿时和湿润时。如果可能的话,还有干时的三种情况。(以上均参照土壤学相关内容) (六)胶膜(结构体胶膜)、压力面、滑擦面等 1、数量 (1)零星的在结构体面上小的稀疏胶膜斑点,或在孔隙壁内存在

实习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载32356

实习1 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载 一、目的与意义 土壤剖面是土壤内部性质的外在表现,是土壤长期发育过程中现阶段的标志。研究土壤剖面,现场观察土壤的各种形态特征,可以了解成土因素的影响和土壤特性,是土壤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生产实践中,在进行各种自然资源调查时,土壤条件是必不少的调查内容。为了取得必要的土壤资料,必须首先对土壤进行现场观察。本次实习,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二、土壤剖面的选择与挖掘 1. 土壤剖面的选择 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林地土壤调查时,应考虑下列几点: 地面植被分布均匀(包括更新幼林、下木、草本及苔藓等),应避免开枯立木、虫腐木等非代表性植物,在疏密度和林冠郁闭度中等,离优势树种干茎1-2米的地方挖掘剖面。应避开林中空地,林班线和林内道路,设置在较平坦和无积水的地方。在采伐迹地设点时,应考虑残留树、更新幼树的分布和长势情况。 2. 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壤剖面的点选定后,即可开始挖掘,规格一般为:1.5~2m,宽0.8~1m,深度以达到母质、母岩或地下水面。观察面上方不要踩踏和堆土,以保持植被和枯落物的完整,观察面应向阳,丘陵山地的观察面应与坡向同向。较平坦的地方,观察面对面应修成阶梯状。以利于观察者上下土坑。 在山坡上挖掘剖面时,应使剖面与等高线平行(与水平面垂直)。农田、苗圃、果园等种植园挖掘剖面时,应将表土与底土分别堆放在剖面两侧,观察结束填埋土坑时,不应使土层搅乱。 剖面挖好后,应用小锄修理观察面,尽量使土壤的自然结构面表现出来,以便正确判别土壤特征。 三、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载 通常包括对土壤剖面进行观察、记载、简易化验、现场讨论等。 1.观察点基本情况的记载 (1)对剖面编号,可按所调查的一系列剖面顺序编号,也可自行编号。(2)观察点要写明观察剖面的详细位置。 (3)海拔高度可根据地形图上标高点或海拔仪指示的高度来记载,也可根据附近已知海拔高度来估算。 (4)地形可分为大地形和小地形两种类型。大地形指相当大面积内,某一种地形占据很大的地段,海拔高度变化可从数十米至数百米以上。小地形则指某一种地形面积较小,相对高差10米以下,可分为平坦(高差1米以下),较平坦(高差1-2米),起伏(高差>2米)等。

土壤调查记载表

剖面野外编号:__________1________调查时间:____7月1日____ 室内编号: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 调查人:__李荣京、张林、史国府、吴剑波、张冲___ 土壤名称(当地名称):_________松林坡听风路旁_______________ 土壤名称(最后定名):_____赤黄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土壤剖面环境条件: 地形:_丘陵_海拔:____1050m___成土母质:_花岗岩__________。自然植被:______松林______农业利用方式:________林地_________ 2.土壤剖面位置图(离公路的远近): 6m 听风路 3.土壤剖面性态描述: 剖面图层次 深 度颜色质地 干 湿 度 紧 实 度 pH值 石灰 反应 腐殖层10 暗灰棕黏土潮 湿 疏 松 7.6 有气泡 淋溶层37 红棕色壤土湿 润 质 密 4.8 无 淀积层>30 橙色壤土半 湿 质 密 4.4 无

答:该地土壤属于典型的黄壤土,土壤厚度大,生态景观良好,属于自然生态景观类型,没有进行过工程改良,适宜园林作物生长。

剖面野外编号:________2__________调查时间:___7月1日____ 室内编号:____________2___________ 调查人:_李荣京、张林、史国府、吴剑波、张冲___ 土壤名称(当地名称):________松涛路旁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壤名称(最后定名):___________黄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土壤剖面环境条件: 地形:__丘陵__海拔:___1055____成土母质:__第四季红色粘土___ 自然植被:_____松林_______农业利用方式:________林地__________ 2.土壤剖面位置图(离公路的远近): 松涛路9m 3.土壤剖面性态描述: 剖面图层次 深 度颜色质地 干 湿 度 紧 实 度 pH值 石灰 反应 腐殖层11 暗棕黏土湿 润 疏 松 7.2 有气泡 淋溶层20 淡红黄壤土半 湿 质 密 4.4 无 淀积层>50 橙色砂土干 燥 质 密 4.0 无

(完整版)土壤调查与制图综合版

比土评土:把调查采集的比样标本按照暂拟的分类系统全部摆开,对照记载表及分析化验结果,并参照野外调查获得的群众访问资料,对每一个土壤类型的诊断特征、生产情况、肥力水平、存在问题及利用改良途径,进行认真的讨论与评比。 定界剖面:顾名思义是为了确定土壤分布界线而设置的,要求能确定土壤类型即可。一般可用土钻打孔,不必挖坑,但数量比检查剖面还要多。定界剖面只适用于大比例尺土壤图调查绘制中采用,中、小比例尺土壤调查绘制中使用很少。 MSS:中文名“多光谱扫描仪”利用光学机械扫描方式测量景物辐射的遥感仪器。 复合比例尺:同一副地图上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比例尺。 土壤遥感草图测制:指经过野外土壤类型、分布、主要剖面形态等综合研究后,在遥感影像上确定土壤类型、剖面点位置、土壤界线,从而全貌的反映出调查区土壤在地理上的分布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的过程。 【踏查——又叫路线调查,即对调查地区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概略性调查 【详查:又叫定点详细调查,在踏查工作完成以后,根据所要求的比例尺精度,在野外进行定点详细调查。 土壤调查制图的精度与图上的比例尺关系密切,精度不同,成图地形的比例尺也不一样。通常大比例尺土壤调查制图的上图单位是土种、变种或其复区。中比例尺土壤调查制图所用的工作地图比例尺大小是1:5万---1:20万,上图单位是土属、土种或其复区。而上图单位是土属的复区和亚类,比例尺为小于1:20万土壤属于小比例尺土壤调查。 土壤调查工作量的估量取决于调查面积的大小,成图所要求的比例尺、调查地区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调查使用的工作地图的种类、调查方法、选择剖面点的方法、剖面的深度与类型、土壤分类与制图单元、其他附加要求及报告编写要求等方面。 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表现在地形影响土壤母质的分布,影响水热条件的分配,地形影响到土壤物质转移与元素的迁移,地形影响着土壤肥力性质的差异,影响着农业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改良方向。 确定土壤剖面数量的原则是地区分级原则、精度要求原则,底图质量原则、因人制宜原则。 【下列土壤颜色与土壤中矿物有关:其中黑色主要是腐殖质等成分,红色主要是铁的氧化物等成分引起的,紫色与游离态的氧化锰有关,白色主要同土壤中的石英、高岭土、石灰和水溶性盐类四种组分有关。 土壤遥感调查制图的优点:制图的速度大大加快,制图的精确度得到提高,调查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增强,费用低廉。 图例系统可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优势单元图例、复合图例、组合图例、无差异图例、土相图例。 踏查路线的选择要遵循的原则是:花最少的时间、走最短的路程、控制最多的土壤类型。 土壤母质按形成类型可分为残积母质、运积母质(坡积物、洪积物、湖积物、冲积物、风积物、滨海沉积物、重力堆积物、冰渍物)等 土壤调查中,有些土壤性质必须在野外进行测定,否则一旦将样品带回实验室处理就会发生改变。请列举两例含水量、孔隙度、颜色、松紧度。 土壤调查中采集的标本中,分析标本可分为全量分析、农化分析、物理分析三类分析标本。 阐述土壤调查与制图的研究内容 答:研究各地各土壤类型的发生发育情况;研究土壤的分布规律;研究土壤的生产性能、土壤理化性状及其环境、农业生产关系;测绘编制土壤类型图有关生产图;着重开展成果应用。 【自然剖面的优缺点: 优点:垂直面往往开挖得较深,延伸面较广,连续性较好。 缺点:①不能均匀地分布在各种土壤类型上,位置也不一定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②土壤理化性态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由于自然剖面长期露在大气中,受到日晒雨淋,生物滋生等环境因素的变化。 因此,土壤调查中不能在自然剖面上采集土壤理化分析样品,只能作为参考剖面。 【比样标本采集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