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立市

生态立市

生态立市
生态立市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生态立市

把“生态”作为立市之本,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所谓“生态立市”,就是以生态价值为支撑点,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大领域和空间,谋划城市化和优势产业发展的新布局。生态立市的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城市建设,又涵盖工业、农业等方面;既有生态保护的任务,又有生态治理的工作。简单地说,就是保生态,促发展,即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求发展,让经济和生态实现“双赢”。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不是打金字招牌,不是赶时髦,而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战略。只有实现生态与经济优化组合,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生存。从国际上看,西方工业化国家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通过破坏和掠夺资源而实现快速发展,结果付出了更为昂贵的代价来恢复生态环境。从国内及我们的发展过程看,在这方面也是有深刻教训的。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忽视保护生态,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人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前,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玉溪经济的发展水平是有较大差距的。发展是硬道理,如何发展?我们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二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保和社会发展。实践证明,我们不能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不能为谋取眼前的利益而损坏子孙后代的幸福。历史只允许我们走第二条路。生态立市,围绕生态建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城市,这是玉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发展经济的最终落脚点是人;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城市,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核心是人,目的是人。坚持生态立市,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生态城市建设为载体,着力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如今,绿色、和谐、健康等全新的理念正走进百姓生活,环境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生态良好,对老百姓来说,意味着能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等,能从这些生活质量提高的细节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建设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利益构成危害。生态立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就是下决心用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为子孙后代打造一个生态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玉溪。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玉溪的进程中,我们要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全力实施市委确立的发展战略,使我们玉溪成为一个美丽和谐的地方,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家园。

森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以下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

全面推进我国城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1)创建城市森林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2)城市森林是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建设;

(3)城市森林建设是增加城市绿色GDP的有效途径

(4)城市森林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截止2013年10月15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安徽省池州市、贵州贵阳、辽宁沈阳、湖南长沙、四川成都、四川泸州、四川广元、四川广安、内蒙古包头、河南许昌、浙江临安、河南新乡、广东广州、新疆阿克苏、浙江杭州、山东威海、陕西宝鸡、江苏无锡、湖北武汉、内蒙古呼和浩特、辽宁本溪、贵州遵义、四川西昌、江西新余、河南漯河、浙江宁波、江苏扬州、辽宁大连、吉林珲春、浙江龙泉、河南洛阳、广西南宁、广西梧州、新疆兵团石河子、内蒙古呼伦贝尔、辽宁鞍山、江苏徐州、浙江丽水、河南三门峡、浙江衢州、湖北宜昌、湖南益阳、广西柳州、广西玉林、重庆永川、山西晋城、山西长治为“国家森林城市”。

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是目前中国城市生态和城市森林建设方面最高级别的论坛,从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宗旨是“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组织评定的“国家森林城市”,最终都会在这个论坛上揭晓。2012年7月9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宜昌市和呼伦贝尔市、鞍山市、徐州市、丽水市、三门峡市、衢州市、益阳市、柳州市和重庆市共10个城市获此殊荣。截至目前,全国已有41个城市获此殊荣。据了解,此次全国共有17个城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荣誉,池州市为安徽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安徽省:池州市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

辽宁省:沈阳市、本溪市、大连市、鞍山市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吉林省:珲春市

陕西省:宝鸡市

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新乡市、漯河市、洛阳市、三门峡市

山东省:威海市、临沂市

湖北省:武汉市、宜昌市

湖南省:长沙市、益阳市

江西省:新余市

江苏省:无锡市、扬州市、徐州市、南京市

浙江省:临安市、杭州市、宁波市、龙泉市、丽水市、衢州市、湖州市、绍兴市广东省:广州市

四川省:成都市、西昌市、泸州市广元市广安市

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梧州市、柳州市贺州玉林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石河子市

重庆市:永川区

山西省:晋城市、长治市

福建省:厦门市

创建标准

各项建设指标达到国家林业局规定的标准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组织领导

(一)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林业、绿化的方针、政策、法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二)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开展城市森林建设,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组织机构健全,政策措施有力;

(三)在城市森林建设中,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建设模式和成功经验,对全国有示范、推动作用;

(四)把城市森林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建设资金有保障并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

资源管理

(一)城市森林建设有长期稳固的科技支撑;

(二)城市森林建设工作有明确的管理机构;

(三)城市森林资源管理档案完整、规范,图件齐备。

关于绿色生态立县的思考

加快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努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保局胡克森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也面临着人口增长、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环境脆弱等突出问题,如何切实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生活改善与生态平衡的突出矛盾,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谋求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把握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新机遇 “十五”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了重要的战略位臵,这就为新时期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多年来,在每年“两会”期间,都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总书记、总理亲自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十个方面内容之一。尤其是2005年12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深刻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未来5乃至15年环保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进行了规划和部署,确定了七项重点任务,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份纲领性文件。省委省政府把生态省建设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举措,把开展“811”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对欠发达地区的生态补偿力度逐年加大。市第二次党代会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保护好全省的生态屏障作为两大战略目标,提出了今后五年“坚持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步推进”与“全面开展生态市建设”的要求。在年初全县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一三四八”发展战略,提出了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走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前列的目标,把坚持绿色生态

集聚区绿色生态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集聚区绿色生态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 告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全面了解XX集聚区绿色生态工业发展运行情况,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按照主题教育的总体安排,10月2日-10月8日我通过座谈走访、实地查看、翻阅资料等方式,对XX集聚区绿色生态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集聚区基本情况 XX县XX集聚区是XX县委、县政府于2003年建设的首个县域工业园区,2008年被市政府批准为市级工业集聚区,2010年被省工信委批准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2018年管委会委托兰州交通大学规划设计院对总体发展规划进行修编,规划面积XX公顷,重点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资源综合利用和仓储物流四大产业。 近年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累计完成投资6.38亿元。道路、管网、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硬化道路X公里,建成给排水管网XX公里,道路绿化面积280亩。同时,园区加快引企入园和项目建设步伐,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亿元,目前园

区入驻企业XX户,其中工业企业XX户,商品流通企业53户,服务及其它企业9户,初步形成了资源充分利用、废物充分消纳、产业充分延伸、效益充分发挥的循环经济发展框架。 二、绿色生态工业发展情况 (一)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充分发挥民勤优质农畜产品资源优势,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推进现代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果蔬加工、调味品加工、畜禽屠宰精深加工和饲料加工。园区现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XX户,其中,屠宰及肉类加工8户,特色林果、沙生植物、炒货加工4户,饲料加工2户,饮料加工3户,调味品加工5户,酒类加工制造4户,食品加工制造3户,蔬菜加工3户;农产品购销企业58户,初步形成了资源充分利用、废物充分消纳、产业充分延伸、效益充分发挥的循环经济发展框架。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现已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7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9户,市级龙头企业19 户,县级龙头企业39户。打造了"陇原中天""巴腾羔羊""苏武小镇""小南仁""东海源""华叶""沙香源"、"正优元"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企业特色、品质特色的产品品牌。建设实施了

浅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浅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并分析了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然性,并对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提出了发展构想,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并阐述了创建绿色生态城市的有关观点和手法。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资源的减少,工业化的大量生产,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以人口、资源、环境为重点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土地的大量开发,在山河壮丽的祖国大地上,令人痛心疾首的那些恣意开山毁林、削石、拓直路、填河塘、掘古树、破坏自然环境的事件时有发生,在钢筋混凝土的从林里蜗居“鸽笼”,在被“现代文明”污染的空间里惶恐于“城市病”的人们心底的声音呼唤着返朴归真,寻求协调经济发展、资源供应、环境保护、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建设绿色生态城市、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城市规划人员的伟大使命。 一、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须性 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发展战略,在当今世界已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人类享有追求健康而富有的生活权利,但在发展中应坚持环境、社会、经济三者的和谐统一,而不是凭借人们手中的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经济的发展,当代人的创造和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时候,应当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的机会相平等,不能允许当代人一味片面的追求短期的超高速发展与消费而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发展与消费机会。具体而言,可持续发展

就是使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资源能得有效使用,城乡发展有序推进。由此可以看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保护自然环境,高效组织社会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绿色生态城市的起源及含义绿色代表自然,象征生命,又象征和谐,绿色能给城市和建筑带来舒适、优美、清新和充满生趣的环境。因此,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追求着城市生活中的绿色理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生态化的区域范围,并将生态学、美学、社会学原理与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相结合,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较高的特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因此绿色生态城市要有健全的绿地系统和稳定的绿色文明的社会环境,使人们身心健康、安居乐业,这正是人类的理想追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希归宿。 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然性城市是人类聚居的主要载体之一,是人类经济、政治和精神活动的中心。城市不仅是一个物质环境的实体,还是一个社会文化环境的实体。社会环境相对自然环境而言是一种更深层次,更复杂的环境体系,它涉及到社会秩序、社会政治、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公共场所、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在历史上,许多发展中地区由于一味追求物质环境的改善,忽视社会综合环境质量的提高,从而导致社会丑恶现象泛滥,犯罪率居高不下,甚至政局动荡,制约社会进步的例子举不胜举,教训惨重。因此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环境的生态

论文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是指科学向上的生态发展意识, 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 和谐的生态发展环境, 全面、协调、绿色发展的态势, 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以及由此保障的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是绿色发展战略向人们展示出的一种崭新的价值取向。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思想战略: (1)生态文明揭示了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刻内涵;(2)绿色发展战略拓展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领域;(3)探索促进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生态文明揭示了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刻内涵 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不仅需要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精神文明为指导, 更需要以生态文明为支撑。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绿色发展战略的本质特征。长期以来,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是以物质文明为中心的, 这本来无可厚非, 但当物质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阶段后, 人类文明出现了片面、畸形发展的态势。近二百年来工业社会的发展, 工业废弃物无情地排放、倾泄,改变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 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类生产活动与社会交往的规模和手段每一次质的飞跃, 都将伴随着这种危机由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全球环境问题的产生、恶化和尖锐化表明, 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繁荣”, 只能是短暂、表面的现象, 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由此可见, 绿色发展观念是人类在遭到“大自然报复”后长期反思的产物,是人类走出困境、摆脱危机、求得永续生存和发展的科学战略, 也是当今可供人类选择的唯一途径。

二、绿色发展战略拓展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领域 绿色发展战略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以科学技术为内核、以社会文明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客观上为生态文明及其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从而拓展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领域。 首先, 绿色发展战略强调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表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从而赋予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历史重任。“绿色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发展, 发展取决于人的素质。人是发展的主体和动力, 也是最终的目标。在生态环境问题上, 人是最大的污染源和破坏者, 同时又是治理污染和恢复生态环境的最终决定力量。在全球面临生态危机, 人类又要追求生存和发展权利的时候, 人类一方面不能凭借手中的技术和力量去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 而另一方面又必须去深入挖掘和利用人类自身智慧, 去开拓新的资源。以人的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发展基础的时代, 就是人类社会文明素质极大提高的时代, 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的思想文化科技素质。 其次, 绿色发展战略强调要以科学技术为内核, 表明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来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 才是高质量的和绿色的发展, 从而拓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现代文明的基石, 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杠杆。科学技术不仅可以改变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且可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今天我们要积极保护资源、合理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资源, 实现“向自然索取速度”与“自然界恢复速度”的绿色平衡, 确保生态价值的增殖, 建立科学的“天人合一”

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专题片解说词

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专题片解说词——春风又绿江南岸 配音网解说词范文关键字标签:配音配音 网配音公司专业配音 风景区专题片解说词企业专题片解说词人物专题片解说 词党建专题片解说词工会专题片解说词 地税专题片解说词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税务局专题片解 说词教育专题片解说词医院专题片解说词 城市专题片解说词学校专题片解说词双拥专题片解说 词旅游专题片解说词社区专题片解说词 银行专题片解说词保险公司专题片解说词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六千年的历史几乎和长江文明一起诞生;这是一片迷人的土地,浓缩了锦绣江南所有的风韵。 这就是丹阳,丹凤朝阳、展翅升腾的地方,江南大地、古运河畔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丹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东连上海,西接南京,全市面积1047平方公里,人口81万。 人杰地灵,群星璀璨。这里是南朝齐梁两代开国皇帝的故里;这里诞生过唐代诗人许浑,宋代爱国志士陈东,清代女诗人贺双卿;近现代教育家、爱国老人马相伯,语言学家吕叔湘,美术家和教育家吕凤子。

这里是丹凤栖息的地方。四季葱笼、春色满城。典雅靓丽的江南风情,文明和谐的城市品位,适宜人居的城市环境,流光溢彩,魅力无限。 这里又是丹凤腾飞的地方。创业、进取的理念,铸就了这座城市不朽的灵魂。眼镜之都、灯具世界、皮鞋之乡、钻头王国、木业航母……纵横四海,享誉天下。目前,丹阳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6位。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和谐之城”、“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福布斯全国最佳商业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双基教育工作先进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2006年,一首嘹亮的绿色畅想曲在古城丹阳回响。丹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全面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模范读成劳模了)、国家园林城市的同时,及时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市的新目标、新追求,确立了“环境立市、生态兴市”的发展理念,掀起了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建设国家生态城市的新热潮。市委书记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长任执行组长,市四套班子全体领导参与,浓墨重彩地挥动创建生态城市的大手笔。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丹阳的环境建设逐年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08年创成国家生态示范区,2009年创成国家卫生城市。 广厦成阵,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绿意葱茏。天蓝、地绿、水清、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美丽生态城市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美丽生态城市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跟随国际形势,在十三五规划中“绿色”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中的重要部分。为进一步推进生态城市构建,应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从轨道交通、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努力,让“绿色”融入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然而,在推进绿色发展的进程中,我国正处于“三期叠加”之时,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存在时滞性。这就要求以“绿色发展”理念节能减排,推动低碳经济,促进城市建设。 编制规划绿色生态提升工程,优化城市生活环境。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以人为主导,在规划当谈及如何优化城市民居环境时,要进一步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揽,重点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城市绿色产业发展,集中化、特色化、多样化地推进,增花添彩。同时,优化提升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和产业效益,实现对生态环境最根本、最有效、最持久的保护,在绿色低碳循环的道路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美化城市生态环境。 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当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良性互动之时,如何推动绿色发展?还需从日常出行开始。轨道交通是一种绿色出行方式。按照“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理念,强力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同时,配合小街区规制的要求,开行更多的穿行于社区间的公交,进一步打通公交网络毛细血管,鼓励更多市民绿色出行。人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低碳出行绿色生活等方面承担公民责任,为共同打造绿色发展城市添砖加瓦,规划出美好蓝图。 “生态似水,发展如舟”,在城市发展建设中还需依靠绿色生态作为有力后盾。只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大力强化绿色发展的产业支撑,全面构建绿色发展的空间布局,才能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最终打造生态山水城市。(完)

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思路

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思路 摘要:文章依据和龙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提出在新形势下和龙市要以休闲农业为载体,依托长白山特色优质资源,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安全、产出高效、边贸兴旺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关键词: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 1和龙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1特色优势产业逐渐壮大 和龙市已形成了以有机大米、食药用菌、林下参种植、果蔬产业、辣白菜、特色畜牧业为主的高效农业。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8000万千克左右,以平岗绿洲为核心,以元池米业和众鑫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整合全市稻米产业资源,形成稻米生产加工产业联盟;以大阳参业生态园、兴林科技桑黄小镇、地福来藻类活性细胞养殖基地为龙头持续发展特色产业,食药用菌、林下参、北五味子、灵芝等发展态势良好。果蔬产业开启链式发展新模式,依托产能1亿千克果蔬冷藏保鲜基地建设,果蔬种植与加工进入紧密关联期;朝鲜族特色食品产业实现蓬勃发展,以元池地窖辣白菜公司为依托,初步建成元池地窖辣白菜产业园,辐射带动若干个扶贫搬迁村开展传统地道的辣白菜生产;特色畜牧业发展良好,延边黄牛、雪貂、黑毛驴、珍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稳步推进畜牧高端产业园建设,22处养殖基地投入使用。 1.2着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 坚持推进品牌发展战略,围绕支柱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提升企业

品牌意识,积极指导企业创建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品牌竞争力。做大做强地域知名品牌,大力发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创建了“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大力推进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建设工作,获批筹建长白山冷泉大米品牌示范区、吉林省长白山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龙长白山冷泉大米”入选首批全国革命老区“一县一品”行动品牌;加快“长白山野山参”品牌建设,加大食用菌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力度;积极培育畜牧业品牌,扩大“无抗肉”试点示范,重点培育雪貂、驴、森林猪、延边黄牛等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1.3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目标,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形成了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效益好的优势产业,将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相连,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近年来,和龙市围绕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积极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根据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10家、专业农场151家,涉及种植、养殖、农机、特产等各行各业,涌现出有机大米村、圆葱村、草编村、明太鱼加工村、乡村旅游村、特色畜牧业村等特色“一村一品”项目村,对于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市政府的牵头下,组织成立了和龙市农林特产协会,积极探索特色农产品销售运行机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

建设绿色生态城市宣传口号

建设绿色生态城市宣传口号 口号,建设绿色生态城市宣传口号 1、百业要兴,生态先行。 2、保护绿色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3、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4、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5、秉承天人合一,共筑生态文明。 6、倡导低碳生活,同创绿色镇江。 7、倡导绿色消费,引领环保风尚。 8、崇德扬新海岛绿,天蓝水清生态明。 9、创建绿色生态,构建绿色家园。 10、创建生态玉环,享受品质生活。 11、创绿色环保,生活真美好。 12、打造优美环境,共享碧水蓝天。 13、东海瀛洲仙居处,绿色崇明生态岛。 14、发展绿色经济,弘扬生态文明。 15、发展绿色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16、发展绿色生活,共建幸福家园。 17、发展生态经济,构建生态社会。 18、发展是硬道理,生态是软环境。 19、发展为要,环境优先。 20、发展为要,环境优先。 21、给生态力,让玉环飞。 22、共创国家生态市,齐奔全面小康路。 23、共创生态手牵手,生态文明心连心。 24、规范绿色管理,推动社会和谐。 25、海上后花园,品质休闲岛。 26、和谐生态,绿色海岛,惬意崇明。

27、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韶关。 28、环保从脚下起步,创建从你我做起。 29、环抱中华情,绿色神州行。 30、环境美,风气正,和谐生活就是顺。 31、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 32、家家生态好风光,人人幸福保安康。 33、建设绿色岭南,打造生态韶关。 34、建设生态市,推进生态文明。 35、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绿色南平。 36、践行环保理念,共享和谐家园。 37、践行绿色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38、践行绿色生活,共建幸福家园。 39、垃圾不落地,镇江更美丽。 40、岭南古城景,生态韶关情。 41、绿化美化生态化,人美景美家乡美。 42、绿色贵在保持,环保重在行动。 43、绿色美化环境,文明净化心灵。 44、绿色生态韶关,碧水映照蓝天。 45、绿色是金,生态是福。 46、绿色新生态,魅力新南平。 47、美好家园,绿色相伴。 48、美化生态家园,家庭生活美满。 49、美丽山水,魅力文化,绿色韶关。 50、南平生态是金,生态南平是福。 51、培养绿色意识,建设生态文明。 52、千美万美,不如生态文明完美。 53、千年山水名城,一品绿色韶关。 54、青山绿意浓,闽北生态美。 55、人类善待自然,自然善待人类。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课后测试 单选题 1. ()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A 党的十六大 B 党的十七大 C 党的十八大 D 十八届五中全会 正确答案: B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 A 经济 B 文化 C 政治 D 生态文明 正确答案: D 3. 环保部发布的统计监测数据显示,注意的是,2014年我国74个城市中只有()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A 5个 B 6个 C 8个

D 10个 正确答案: C 4.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世界城市空气质量报告,在91个国家中我国排名()。× A 第10位 B 第15位 C 倒数第10位 D 倒数第15位 正确答案: D 5. ()是生态文明的厚重之本。√ A “发展黄色” B “发展褐色” C “发展黑色” D “发展绿色” 正确答案: D 6. 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缺口已经凸现。× A 60年代 B 70年代 C 80年代 D 90年代 正确答案: D 7. 建设美丽中国坚持绿色发展,要以()为主题。√

A 尊重自然规律 B 科学发展 C 以人为本 D 制度创新 正确答案: B 8. ()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A 创新 B 开放 C 协调 D 绿色 正确答案: D 多选题 9. 从20世纪60年代起,以()等为特征的生态危机凸显,人类为了竞争性的增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A 全球气候变暖 B 土地沙漠化 C 资源枯竭 D 生物多样性锐减 正确答案: A B C D

建设五大工程实施生态立市战略_计划方案.doc

建设五大工程实施生态立市战略_计划 方案 《建设五大工程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五大立市战略 **市是一个生态脆弱地区,教你怎样强化生态保护,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人与自然共同进化的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有利于保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拒风沙”的建设思路,加大水土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了“三北”四期防护林体系、绿色通道、重点风沙口治理、封沙育林育草、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系列生态建设工程,初步构建了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障体系。全市累计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100万亩,封滩育林草300万亩,累计森林面积达4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66%;全市168万亩有效耕地90%达到了农田林网化;完成草原“三化”治理86万亩,完成绿色通道1000公里;启动和实施了62个重点风沙口的综合治理;建立

了两个国家级、十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个国家级地质公园,保护区面积达到6675万亩。 二、面临的生态困境 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全市生态体系还比较脆弱,环境持续恶化趋势还没有完全得到遏制:一是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已达822万平方公里,土地沙化仍然以每年20万亩的速度扩大,风沙危害仍在持续加重,生物资源受到严重威胁,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全市人均森林面积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二是地质地理环境恶劣,区域内干旱少雨,而冰雹、霜冻、大风、沙尘暴,低温冷害、干热风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三是草原“三化”逐年增多,全市有3000万亩草地已发生严重的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约占草地面积的45%,草原生态进一步恶化。四是水资源相对短缺,每人每年拥有的可重复使用的淡水总量低于全国、全省标准,地表水的年蒸发量远大于自然补充量。五是自然资源消耗较大,环境污染的局面未能有效遏制,尤其是部分不可再生资源开采过度。六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影响未从根本上消除,一些传统企业生产工艺水平落后,缺乏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部分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不够,非法盗砍林木、滥采矿产资源的现象尚未能有效得以制止。 地质地理环境恶劣、植被稀少、风沙侵害严重、生态条件差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生态立市的思路 在“十一五”期间,要优先实施生态林业、生态水利、生态农业、生态家园和生态保障等有利于改善和治理生态环境的五大工程,通过生态工程建设,确保“生态立市”战略的实施。 (一)生态林业工程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本

关于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和市政府、市政协年度重点民主协商计划安排,从10月份起,沈伟副主席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专题调研组,赴有关县市区实地调研,走访重点企业、示范项目,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调研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赴浙江衢州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市立足生态、区位和资源优势,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打下较好基础。示范创建初显成效。我市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区、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创建郎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6个省级示范区,宁国、广德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以及12个国家级、8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市农产品企业创成安徽名牌产品45个。宣州洪林农业现代示范区被授予全国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皖江禽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初步形成。全市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个、省级92个;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3家、省级29家; 省级示范家庭农场90家。发展模式探索创新。大力推广并逐步形成畜禽—沼—粮(菜、果等)、经果园立体种养、稻田立体种养、小流域农业生态治理、休闲观光农业等典型模式。推进传统农业向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及休闲

服务业等领域延伸,建成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示范点12个。2015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量达1411万人次,实现收入62.7亿元。基础设施初步改善。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和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各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64.15亿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06.47万亩,新增耕地1.2万亩,提高耕地质量等别约1等。新改建田间道路1100余公里,田间道路通达度近95%。涉农改革稳步推进。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1-9月份,发放农房抵押贷款278笔、4774万元,累计贷款余额8352万元。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审核颁发“两证一书”25651处,成立管护组织481个,覆盖耕地面积21.89万亩。紧抓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机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然而,我市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投入相对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生态环境基础脆弱等根本性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财政投入相对不足,基础设施仍然滞后。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不够,投入“小、散、乱”且效果不明显,计划设立的农业发展专项基金推进慢。县市区土地出让收益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农田水利专项资金和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不足。受洪涝灾害影响,全市5254处堤防(护岸)、98座水闸、59座泵站、5489处塘坝及灌溉设施需要修复。

生态立市

生态立市 把“生态”作为立市之本,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所谓“生态立市”,就是以生态价值为支撑点,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大领域和空间,谋划城市化和优势产业发展的新布局。生态立市的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城市建设,又涵盖工业、农业等方面;既有生态保护的任务,又有生态治理的工作。简单地说,就是保生态,促发展,即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求发展,让经济和生态实现“双赢”。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不是打金字招牌,不是赶时髦,而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战略。只有实现生态与经济优化组合,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生存。从国际上看,西方工业化国家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通过破坏和掠夺资源而实现快速发展,结果付出了更为昂贵的代价来恢复生态环境。从国内及我们的发展过程看,在这方面也是有深刻教训的。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忽视保护生态,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人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前,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玉溪经济的发展水平是有较大差距的。发展是硬道理,如何发展?我们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二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保和社会发展。实践证明,我们不能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不能为谋取眼前的利益而损坏子孙后代的幸福。历史只允许我们走第二条路。生态立市,围绕生态建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城市,这是玉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发展经济的最终落脚点是人;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城市,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核心是人,目的是人。坚持生态立市,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生态城市建设为载体,着力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如今,绿色、和谐、健康等全新的理念正走进百姓生活,环境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生态良好,对老百姓来说,意味着能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等,能从这些生活质量提高的细节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建设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利益构成危害。生态立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就是下决心用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为子孙后代打造一个生态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玉溪。 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玉溪的进程中,我们要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全力实施市委确立的发展战略,使我们玉溪成为一个美丽和谐的地方,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家园。

“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镇康县在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中 存在问题及对策 镇康县委党校银屏 一、政策背景及优势 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引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中央农村工作会、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和《中共市委关于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崛起”战略的决定》再次提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总书记反复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后劲,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省委提出“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要使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努力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市委提出“生态立市、绿色崛起”,要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抓住并用好国家支持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大机遇,把建设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大美。 近年来,镇康县决定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推动镇康绿色崛起,把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以“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构筑生态高地、成就大美镇康”为发展战略。 二、独特的地域、风情、文化、产业是镇康实施“生态立县、

绿色崛起”的强大优势 (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1、独特地域优势。镇康县位于省西南边陲,隶属市,南接耿马县,东邻永德县,西与友好邻邦缅甸果敢县接壤,北与地区龙陵县隔江相望,镇康县新县城所在地南伞镇是集边境、山地、热区于一体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口岸重镇,距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县县城9公里,距缅甸重要城市腊戌87公里,是国家二类陆路通道口岸。是集绿色、经济、文化、开放为一体的“魅力边城”。 2、特色风情文化。镇康处处焕发着绿色生机,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使外来投资企业纷纷落户镇康南伞,为镇康经济建设搭建了大好前景。但“边疆边境边远民族山区”却仍然是镇康的基本县情。 2005年5月31日,镇康县城搬迁至南伞镇至今,通过10年的努力和打造,2013年1月,经过省园林专家的验收评审,镇康县县城南伞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园林县城”荣誉称号。镇康县城从而成为市首座省级园林县城。 目前,在镇康县城区域,已建成大大小小的公园、广场7个,每个广场或游园都别具一格。建成垃圾处理场1座,日处理垃圾49吨,处理率98%;设置果皮箱600只,设置用于垃圾中转的金属垃圾房22个,购置了全套垃圾处理机械和市政洒水车2台,大型垃圾清运车辆3台,环卫工作实行分片包干制,强化监督检查,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责任落实;建成公厕14个,每万人拥有5个。在全省第8、第9、第10次卫生县城评比中名列前茅,连续3次被授予“全省卫生甲级县城”称号。

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现状研究汇总

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现状研究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为了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全球范围内开展了关于生态化发展的运动,环境保护的口号也逐渐深入到各社会各阶层,城市是人类主要的生存空间,为了使城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城市走生态发展的道路已成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以人为本更要以自然与人的协调发展为根。一、生态城市理论产生过程 生态城市的正式提出虽然仅有二十几年,但这一概念的历史渊源却已很久。现代生态城市理论的源泉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最初的生态城市理论来源于生态学,但是从二十世纪起算,城市问题的研究以及城市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学术界也先后出现了三次研究的高潮,将这一问题和理论推广至全世界并受到广泛的关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对生态城市的概念和发展模式进行了首次探讨。从此以后,生态城市这一概念引起世界各国、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衍生出的绿色城市、园林城市以及环保模范城市等名词也不断涌现。联合国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一会议的召开预示着国际对城市发展前景的关注已经转移到获得社会、经济和环境共同发展上,1975年,由理查德·雷吉斯特等人创建的城市生态组织的成立及其开展的各种活动的国际影响,使得城市生态理论的研究不断发展,国际影响也继续扩大。继1990年这一组织在巴克利召开第一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至今,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生态城市的研究与探讨工作中,各种著作的出版把这一理论的内涵不断的充实与丰富,其影响也扩大到全球范围。虽然至今仍未有对这一概念的统一定义,但是生态城市是公认的建立在自然和谐、社会公平、经济高效的理想良性循环区域,达到了人与自然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境界。 前苏联生态学家杨诺斯基把生态城市理解为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型,并保持城市的自然条件与技术条件充分融合,同时使人类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发挥到最大的程度。 理查德·雷吉斯特(美国生态学家)对生态城市的理解是以聚居地为基础的充满活力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发展形态,即生态健康城市。 黄光宇教授对生态城市的理解是基于生态学理论基础之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将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系统相协调,对自然资源和能源进行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以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能力,加强资源的在生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互惠共生。 黄肇义等人对生态城市的理解是人类所追求的一种理想人居环境,基于生态学原理而建立的自身具有人文特色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在全球生态系统中作为可持续子系统。 Rodney R White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现代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和

创建生态宜居城市汇报材料

创建生态宜居城市汇报材料 创建生态宜居城市汇报材料 尊敬的XX: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来到美丽神奇的XXX,这是对我市工作的莫大信任与支持,我代表XXX 市四大班子及各族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根据安排,下面,我就XXX市建设宜居城市的相关情况做以简要汇报,请给予指导。 一、XXX市建设宜居城市的优势 XXX市位于中国版图"鸡冠"处,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级市。在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居住不到9万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3人。境内共1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4%,其中包括蒙古族、回族和俄罗斯族等,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陲小城。从XXX自身的资源、文化、区位及外部环境综合分析,主要呈现五个优势:生态完好。由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和XXX河三大生态系统合围而成。涵盖陆地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类型,保持了原生态、全生态的自然景观。全市70%为林地,17%为天然草原,6%为耕地,绿色覆盖率达90%以上,是天然的植物公园、绿色的基因宝

库。境内河流密布,长度在20公里以上、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81条,河流水质和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国家Ⅱ类标准。全年降水量360~410毫米,大风日数10~23天,有气象记录以来一直气候温和,风调雨顺。自治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占全市面积70%,其中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保护区达万公顷,是亚洲原生木本湿地中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物种最丰富的湿地系统,堪称"亚洲第一湿地"。 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各类矿产资源七类19种,主要有煤炭、黄金、铅锌、铁、铜、钼等,素有"黄金镶边"的美誉。野生动植物800余种,国家级保护动物63种,有经济价值的食用和药用植物达300余种。人均占有资源量大,淡水资源是全国的21倍,耕地是全国的19倍,草原是全国的23倍,森林是全国的211倍。 区位显著。隔XXX河与俄罗斯相望,边境线长达公里,约占自治区中俄边境线70%,有黑山头、室韦两个国家一类口岸,为中俄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距离呼伦贝尔中心城区仅123公里,距离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仅2小时车程,是呼伦贝尔精品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海拉尔-拉布大林一级公路的开工建设,将使XXX与中心城市交通更为便捷。

浅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浅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并分析了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然性,并对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提出了发展构想,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并阐述了创建绿色生态城市的有关观点和手法。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资源的减少,工业化的大量生产,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以人口、资源、环境为重点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土地的大量开发,在山河壮丽的祖国大地上,令人痛心疾首的那些恣意开山毁林、削石、拓直路、填河塘、掘古树、破坏自然环境的事件时有发生,在钢筋混凝土的从林里蜗居“鸽笼”,在被“现代文明”污染的空间里惶恐于“城市病”的人们心底的声音呼唤着返朴归真,寻求协调经济发展、资源供应、环境保护、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建设绿色生态城市、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城市规划人员的伟大使命。 ? 一、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须性 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发展战略,在当今世界已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人类享有追求健康而富有的生活权利,但在发展中应坚持环境、社会、经济三者的和谐统一,而不是凭借人们手中的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经济的发展,当代人的创造和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时候,应当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的机会相平等,不能允许当代人一味片面的追求短期的超高速发展与消费而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发展与消费机会。具体而言,可持续发展就是使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资源能得有效使用,城乡发展有序推进。由此可

发展现代绿色生态农业经验材料

发展现代绿色生态农业经验材料 发展现代绿色生态农业经验材料 依托优势突出特色 加快发展现代绿色生态农业 XX是传统的农业大市,生态环境优良,发展现代绿色生态农业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现代绿色生态农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在大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坚持产业化方向,扶龙头、壮基地、活流通,全力打造现代绿色生态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年,全市粮食总产亿公斤,成功跻身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行列;农业总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5067元,比上年增长%。XX市被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示范市、优质水稻产业带示范市称号,并成为全国首个种植业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试点市。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生态化,大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决条件。为此,我市确定了“依托生态环境、绿色资源和口岸优. 势,以加强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全面推进绿色产业不断升级,努力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市建设总体思路,并精心组织实施,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一是狠抓森林保护。今年新增人工造林3000亩,退耕还林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护农田面积万亩。二是狠抓湿地保护。先后建设了月牙湖、刘寡妇泡、珍宝岛湿地等七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达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6%。珍宝岛湿地保护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已通过专 家评审,批文即将下发。三是狠抓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利建设工程量年均500万立方米以上,65%以上的耕地成为旱能灌、涝能排的稳定高产田,我市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市。四是狠抓农田保护。全市秸杆综合利用率达95%,还田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林业和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率均达到85%以上。通过狠抓生态环境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夯实了环境基础。 二、坚持标准化,狠抓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新编集聚区绿色生态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集聚区绿色生态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XX集聚区绿色生态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全面了解XX集聚区绿色生态工业发展运行情况,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按照主题教育的总体安排,10月2日-10月8日我通过座谈走访、实地查看、翻阅资料等方式,对XX集聚区绿色生态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集聚区基本情况 XX县XX集聚区是XX县委、县政府于XX年建设的首个县域工业园区,XX年被市政府批准为市级工业集聚区,XX年被省工信委批准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XX年管委会委托兰州交通大学规划设计院对总体发展规划进行修编,规划面积XX公顷,重点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资源综合利用和仓储物流四大产业。 近年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累计完成投资6.38亿元。道路、管网、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硬化道路X公里,建成给排水管网XX公里,道路绿化面积280亩。同时,园区加快引企入园和项目建设步伐,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亿元,目前园区入驻企业XX户,其中工业企业XX户,商品流通企业53户,服务及其它企业9户,初步形成了资源充分利用、废物充分消纳、产业充分延伸、效益充分发挥的循环经济发展框架。 二、绿色生态工业发展情况 (一)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充分发挥民勤优质农畜产品资源优势,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推进现代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果蔬加工、调味品加工、畜禽屠宰精深加工和饲料加工。园区现有

农畜产品加工企业XX户,其中,屠宰及肉类加工8户,特色林果、沙生植物、炒货加工4户,饲料加工2户,饮料加工3户,调味品加工5户,酒类加工制造4户,食品加工制造3户,蔬菜加工3户;农产品购销企业58户,初步形成了资源充分利用、废物充分消纳、产业充分延伸、效益充分发挥的循环经济发展框架。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现已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7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9户,市级龙头企业19户,县级龙头企业39户。打造了“陇原中天”“巴腾羔羊”“苏武小镇”“小南仁”“东海源”“华葉”“沙香源”、“正优元”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企业特色、品质特色的产品品牌。建设实施了甘肃生平永泰食品有限公司建设的年产10000吨食用辣酱产品建设项目、甘肃小南仁食品有限公司万吨南瓜籽系列产品加工项目、民勤县飞腾食品有限公司风干牛羊肉加工生产线项目、甘肃华葉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XX年产10000吨食醋与5000吨酱油生产线建设项目、甘肃正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红枣枸杞醋、皇冠梨汁等加工项目、甘肃集创生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濒危野生黑枸杞保护与红枸杞综合开发利用项目、民勤县强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畜禽副产品熟制品加工项目、民勤中天羊业有限公司肉羊精深加工生产线项目等一大批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 (二)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重点对XX县XX有限公司与XX县XX有限公司进行了走访调研。XX县XX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XX年,占地面积约XX万平方米,现有员工60余人,是武威市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集废旧资源回收和再利用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再生母粒加工、制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