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市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发展功能区规划纲要.

广州市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发展功能区规划纲要.

广州市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发展功能区规划纲要.
广州市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发展功能区规划纲要.

广州市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发展

规划纲要

目录

第一部分发展基础与环境 (6

一、发展基础 (6

(一现代服务业集聚态势日益显现 (7

(二现代服务业呈现圈层分布特征 (8

(三商贸商务与总部经济效应日益凸显 (8

(四金融、物流、信息、创意、科教、旅游休闲功能区初具规模 (9 (五服务贸易及外包业务稳步发展 (9

(六多方合力推动功能区良性发展 (10

二、发展环境 (10

(一主要机遇 (10

(二主要挑战 (13

第二部分总体发展思路 (16

一、指导思想 (16

二、规划原则 (16

(一体现城市战略与定位 (16

(二体现城市特色与品质 (16

(三体现统筹发展的要求 (17 (四体现重大设施的支撑 (17 (五体现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17 三、发展目标 (18

(一总体目标 (18

(二阶段目标及工作重点 (20 四、推进策略 (20

(一?中调?引领 (20

(二?亚运?推动 (21

(三?创新?驱动 (21

(四?转型?促动 (22

(五?总部?带动 (22

第三部分空间布局 (24

一、总体布局 (24

二、?一区聚合,双轴驱动? (25 (一?一区聚合? (25

(二?双轴驱动? (26

三、?三心拓展,四极辐射? (27 (一?三心拓展? (28

(二?四极辐射? (29

四、八大现代服务业功能区 (31 (一八大功能区的划分 (31

(二八大功能区的发展导向 (33 第四部分规划与发展重点 (35 一、中央商务区 (35

(一发展思路 (35

(二主要集聚区 (36

二、西部商贸文化创意区 (40 (一发展思路 (40

(二主要集聚区 (41

三、南部新型商贸旅游区 (44 (一发展思路 (44

(二主要集聚区 (45

四、东北部科技创新核心区 (47 (一发展思路 (47

(二主要集聚区 (48

五、东部生产服务区 (51

(一发展思路 (51

(二主要集聚区 (52

六、东南部知识创新及文体服务区 (55

(一发展思路 (55

(二主要集聚区 (56

七、北部空港经济区 (60

(一发展思路 (60

八、南沙海港经济区 (66

(一发展思路 (66

(二主要集聚区 (66

第五部分区(县级市现代服务业功能区规划指引 (69 一、越秀区 (69

(一规划依据 (69

(二规划指引 (70

二、海珠区 (71

(一规划依据 (71

(二规划指引 (72

三、荔湾区 (73

(一规划依据 (73

(二规划指引 (74

四、天河区 (75 (一规划依据 (75 (二规划指引 (76 五、白云区 (77 (一规划依据 (77 (二规划指引 (78 六、黄埔区 (79 (一规划依据 (79 (二规划指引 (80 七、萝岗区 (81 (一规划依据 (81 (二规划指引 (82 八、南沙区 (83 (一规划依据 (83 (二规划指引 (84 九、番禺区 (85 (一规划依据 (85 十、花都区 (86 (一规划依据 (86

(二规划指引 (87

十一、从化市 (88

(一规划依据 (88

(二规划指引 (89

十二、增城市 (89

(一规划依据 (89

(二规划指引 (90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和政策 (92

一、建立工作体系 (92

二、明确实施步骤 (92

三、创新管理机制 (94

四、强化规划引导 (94

五、完善基础设施 (95

六、建立考核机制 (95

七、制定促进政策 (96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广州要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广州要成为?首善之区?和国际大都市,就必须坚定确立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调整主攻方向,率先实现经济发展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型经济的转变。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功能区,是新时期

广州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的重要举措,是实施?中调?发展战略,促进城市新一轮产业布局优化的重要载体。为促进广州现代服务业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依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广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广州市城市规划(2001—2010》、《广州城市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广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广州市商业网点规划(2003—2012》等,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本规划期限为2009年—2020年。

第一部分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发展基础

现代服务业功能区是指以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在市域范围内规划建设的空间上相对集中、由一个或若干个发展组团(集聚区有机聚合而主导产业较突出的特定区域。现代服务业功能区

一般由功能区——集聚区——具体产业项目三级体系构成。

当前,广州正处于新一轮产业结构升级、布局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顺应产业发展的趋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强化广州城市功能和经济竞争力必然的战略选择。2008年,广州第三产业增加值4849.1亿元,同比增长13.6%,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59.0%,成为国内仅次于北京而最接近?服务经济?1发展阶段的中心城市,这为现代服务业功能区规划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从空间分布看,中心城区与外围区(县级市呈现联动发展的格局,其中,中心城区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处于城市核心的天河和越秀两区服务业增加值合计超过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50%,充分体现出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趋势与特征;同时,随着广州城市建设的不断拓展和行政区划的进一步调整,处于中心城区外围的服务业组团也迅速崛起,并呈分类集聚的发展特征。总体上看,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初始萌芽、90年代的加速形成

及?十五?以来的有效规划与培育,广州已形成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发展的良好基础与雏形框架。

(一现代服务业集聚态势日益显现

?十五?以来,广州以物流、会展、商务、信息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且呈现分类集聚态势,服务业功能区数量迅速增长,类型更加丰富。在数量上,广州已从20世纪80年代末仅有的环市东、流花路、沿江路等少数几个商贸商务集聚区发展到目前天

1国际上认为,?服务经济?是指服务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60%的一种经济状态,或者说,是指服务业的就业者在整个国民经济全部就业者中的比重超过60%的一种经济状态。

河IT圈、科学城、大学城、北京路国际商贸旅游区、琶洲国际会展区等几十个服务业功能区。在类型上,也从比较单一的传统商贸型演变为包括商务、会展、创意、物流、文化、教育科研、生态旅游等各行业在内的多元发展态势。

(二现代服务业呈现圈层分布特征

由于各主导产业特性不同,发展要求不同,广州服务业功能区分布逐步呈现明显的空间特性。其中,中央商务区(CBD、会展会议区、商业中心区、文化艺术区、创意产业园、历史文化旅游区等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区,大学城、科学城、体育城、批发园区、软件园、高技术服务区等专业性服务区主要布局在城市中圈层,而国际物流园区、汽车产业服务区、生态旅游度假区等则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圈层。

(三商贸商务与总部经济效应日益凸显

广州历来是华南商贸中心,商业文化底蕴深厚,商贸商务类功能区发展成熟。在商业中心方面,沿中心区东、南向主干道,已先后形成上下九、北京路、天河路及正在形成天河东部商贸文化区、番禺长隆—万博商业中心等都会级商业区;在CBD方面,环市东、东风路、天河北等区域商务环境日趋成熟,番禺及开发区一带基础设施

逐步完善,在打造总部经济基地方面成效显著。其中,以环市东——东风路为主要区域的总部经济成为推动越秀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入驻越秀区的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的地区总部逾100家,开发区也引入世界500强100多家,成为异军突起的总部经济区,

而完善中的珠江新城正快速形成最重要的总部企业集聚中心。

(四金融、物流、信息、创意、文化、科教、旅游休闲功能区初具规模

随着城市中心的逐步南拓东移,天河北金融区趋于成熟,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广州科学城金融创新服务区建设加快推进,未来将成为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柱和载体。广州现代物流已规划形成?3 + 5?(三大国际性物流园区和五大区域性物流园区的空间发展格局,物流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以大学城、亚运新城、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等为标志,广州新的科教文化功能区逐步形成。以软件和信息外包服务业、数字内容产业和互联网增值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为特色的信息服务业在天河软件园、黄花岗信息园、番禺数字家庭产业基地、南沙资讯园迅速兴起。伴随着新城开发与旧城改造,广州创意产业园、广州设计港、联星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创意产业功能区迅速崛起,并自西向东逐步形成工业设计——动漫与影视传媒——软件与网络游戏——动漫衍生品等适度分工的产业链。此外,广州旅游功能明显提升,随着番禺长隆旅游休闲区、北京路国际商贸旅游区、长洲—庙头历史文化旅游区等功能区不断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凸显。

(五服务贸易及外包业务稳步发展

预计2008年国际收支平衡表项下的服务贸易收支总额将首次超过100亿美元,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初步形成了软件、动漫、创意设计、金融、物流等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和特色服务外包示范园区,

涌现一批技术基础雄厚、产业规模较大的产业群体和以承接系统软件设计、数据处理、系统应用和基础技术服务、企业内部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为主要业务的服务外包企业群体,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国际服务外包中心。

(六多方合力推动功能区良性发展

广州大部分服务业功能区是由政府推动的,如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大学城、科学城等,这些功能区投入大、周期长,提升了城市形象。同时,也涌现了许多由民营资本、社会力量推动发展的服务业功能区,如?文化星城—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由省文化厅、海珠区政府、联星村等共同发起建设,而万博—长隆商业旅游休闲区的建设主要由外资和民营企业推动。

总体来看,广州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服务业功能区推进工作组织和管理机制,功能区布局相对散乱,总体规划水平不高;中心城区职能过度集中,对拓展区域承接功能、培育力度不够;功能区内产业链不完整,分工协作较差,企业之间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集群效应有待提高;大部分功能区及集聚区还处于规划建设起步阶段,交通、道路绿化、公共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对产业扶持不够,功能区发展空间受到较大限制,发展后劲受到一定影响。

二、发展环境

(一主要机遇

1.世界服务经济新趋势带来的机遇

目前,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服务业所占比重超过60%,服务贸易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4,服务消费占所有消费额的1/2左右2。在此背景下,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服务外包迅猛发展,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以服务外包、高端制造业和技术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目前全球跨国公司选择离岸服务外包的企业总比例已经上升到45%,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以每年30%-40%的速度递增,成为新时期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引擎。跨越式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有利于广州加速融入国际经济循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建设国际大都市,从而确保在新一轮竞争中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大都市是现代服务业生长和国际服务外包的集聚地,而大都市服务

业布局逐步由单一、集中的大型中心商贸区模式,演变为在级差地租和交通布局引导下的分散化、多类型、多中心集聚模式。以上服务经济趋势及都市服务业发展模式的转变,为广州服务业功能区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

2.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机遇

目前,我市正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战略,努力突破土地、资源、环境、人口等瓶颈制约,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推进祥和广州、文化广州、生态广州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这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高端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同时,我市工业布

2据《世界经济年鉴》(2004有关指标估算。

局基本完成,今后全市产业战略重心将逐步转向服务业,在这一背景下,规划发展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将有利于广州经济布局的优化提升。

3.?中调?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

?十五?以来,通过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发展战略,广州城市空间实现了有效?突围?,拉开了城市骨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鉴于老城区交通、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广州开始加大对中心城区的改造和新城区的功能完善,城市发展将逐步实现从空间拓展为主向强调?优化与提升?的品质战略转移,这对主要位于中心城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是一个有利契机,而构建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将有助实现这种空间战略转移。

4.市场需求日益壮大带来的机遇

近年来,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和以汽车、石化为代表的重化工业高速发展,同时珠三角地区己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通讯设备、轻工产品制造基地,为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及功能区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随着CEPA的深化实施,广佛都市圈、泛珠三角和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入,加速了服务资源的整合和服务市场

的拓展,使广州服务周边地区的市场空间日益扩大。2010年广州举办的亚运会,也将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及相关功能区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5.广州都市圈发展阶段带来的机遇

目前,广州正处于由工业化后期向?服务经济?加速迈进的关键时期,处于以发挥极化效应为主的都市圈发育阶段上。随着产业

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崛起,广州在珠三角都市圈中的交通枢纽、信息中心、金融控制、总部中心等功能日益突出,必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提出更高要求,以集聚更多的战略资源和高级要素。加快规划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载体,顺应中心城市功能转型及对战略性服务资源集聚的内在要求。

6.国家政策引导带来的机遇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等一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进一步强化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大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明确了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政策框架。《广东省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也明确提出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全力打造服务业集聚区和产业带。这些政策措施包括广州市制定的配套政策,将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制度环境。

(二主要挑战

1.来自产业升级和人居环境改善的迫切需求

目前,广州已经具备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良好基础,但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离?首善之区?的定位要求仍存在一定的距离。产业方面,高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产业规模较小、发展方式较粗放、专业化国际化程度较低,尚缺乏完备的产业链条、内生集群效应较低的优势服务业。人居环境方面,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广州硬件设施及软环境相对薄弱,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相对落

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尚有差距,社会事业和民生福利水平有待提高。

2.来自国内中心城市的激烈竞争

目前,国内主要中心城市都以创意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契机,积极推动创意产业园、大学城、科学城、CBD等战略性高端服务功能区或集聚区的规划与发展,力图抢占新一轮城际竞争的?制高点?。而走在最前面的上海更是率先规划、启动和完成了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根据?十一五?规划,上海拟规划建设20个左右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建筑规模将达800万平方米左右,重点集聚以金融、物流和各类专业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企业,这必将对国内外相关高级服务资源形成强大吸引力,也对后来者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3.来自省内各大城市的区域竞争

近年来,省内各大城市纷纷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2007年,深圳市政府以一号文形式发布了关于加快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在全市范围内重点规划建设五大现代服务业功能区,有效地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在主要现代服务业领域,省内各大城市的竞争也比较激烈。以会展业为例,深圳?高交会?成为?广交会?的有力竞争对手,东莞、珠海等城市纷纷凭借?电博会?、?航博会?等知名展会,争夺高端会展资源;在金融、物流、创意产业、科技创新等领域,也存在激烈的区域竞争。总体上看,广州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建设将面临省内发达城市以及香港、

澳门在资源和需求上的有力挑战。

4.来自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

战略性功能区建设往往都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如对金融企业的税收优惠将直接影响金融商务区建设,能否对城市中的工业用房、农村经济发展用地、集体物业等在用地性质、用地指标等方面实行灵活务实的政策,将关系着服务业功能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保税物流政策则直接影响枢纽型物流园区建设,等等。而国家出于调控与统筹发展的考虑,在这些政策上时有调整,一些支持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及不确定性。

第二部分总体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围绕建设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和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定位,以?中调?战略为统领,以增强集聚辐射与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以实施?退二进三?工作为契机,按照?地理集中、产业集群、功能集成、资源集约?的原则,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规划建设一批既体现城市战略地位,又凸显区域特色的功能区,使之成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支持,进一步提高广州服务输出带动能力、集聚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和?组织之城?的核心功能,把广州建设成为服务珠三角、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二、规划原则

(一体现城市战略与定位

充分体现?中调?战略的核心引领作用,推动中心城区的功能优化与转换,加快外围新城的功能承接、促进外围城区与中心城区的协调发展。同时,围绕建设?首善之区?和国际大都市的新发展定位,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总部经济、创意之都、生态城市发展,通盘考虑总体布局,规划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功能区。

(二体现城市特色与品质

空间布局要充分凸显广州作为?千年商都?这一商业城市的最

大特色,将现代服务业发展与优化提升传统优势服务业相结合,充分展现高品质、专业化、人性化的?广州服务?。同时,体现广州作为多功能综合性国际化城市的地位和潜力,加大金融、信息、物流等高端服务功能的布局。此外,顺应广州城市?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发展趋势,着眼于产业集群化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化,力求功能区区位特征与产业特色相统一,在不同区域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服务功能区。

(三体现统筹发展的要求

在空间上,既要重视主城区的功能布局,又要考虑城市副中心和远郊农村地区的发展,中心城区无疑是现代服务业布局的主要承载区,但对于新拓展区和生态涵养区,也应布局一定数量和适宜类型的功能区。在时序上,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趋势,注重远近结合,以当前已形成的产业、功能布局为基础,同时适度考虑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潜力区域,力求现状与未来、存量与增量有机结合。

(四体现重大设施的支撑

机场、港口、地铁、铁路枢纽、通信网络等既构成城市发展的硬件支撑系统,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围绕这些基础设施形成的产业体系及经济组团往往构成一个地区的独特功能区和重要增长极。作为现代化国际城市,广州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发展应充分体现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

(五体现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首先,功能区规划要贯彻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思想,与省级

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协调。其次,功能区带有空间规划的性质,其操作性必然受城市规划的影响,因此,功能布局还要以广州新一轮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空间策略为指导。此外,功能区规划还应注意与广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广州商业网点规划、广州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纲要、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上位或专业规划相衔接,立足在这些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细化。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规划发展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聚度高、辐射力强、文化内涵深厚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区,有效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实现产业布局的优化,促进金融、物流、信息等生产服务业集聚发展,整合优化餐饮、商贸等生活服务业空间布局,显著增强广州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提升

城市生活品质和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凸显广州的城市形象,精心打造和形成岭南风韵与都市时尚相融、提升生活与增值生产并重的新时代?广州服务?品牌,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服务珠三角、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具体目标如下:

——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的服务业功能区。优化提升一个核心功能区,拓展完善五大新兴功能区,规划新建两大国际枢纽物流经济区。到2015年,力争使八大功能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总量

的80%以上。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商贸、物流等传统优势服务业得到进一步巩固,金融、信息、创意、中介、文化、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到2015年,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80%。

——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到2015年,服务业?多中心、组团化?集聚趋势进一步凸显,中心城区工业集聚点基本完成搬迁和改造,旧厂房和历史建筑实现向服务经济形态转变,楼宇经济比重进一步上升。同时,沿大型交通设施和依托区域中心(如新城组团、产业基地、中心镇的布局日益明显,一批规划新城成为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点上集聚?与?面上平衡?同步改善。

——提高都市辐射能级。到2015年,广州现代服务企业对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总部经济比重显著上升,总部型企业业务收入中来自市外业务的比重达到50%以上,服务企业?走出去?取得积极成果,服务外包取得突破性发展,服务外包出口保持年均30%3的增长率,培育形成一批特色服务外包园区、有核心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企业和一批知名服务外包品牌。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各区域功能区发展布局,在引导知识密集型高端服务业主要向中心城区集聚的同时,加大新城区和远郊区现代服务业布局力度,

引导批发市场、区域物流等向城市外围迁移,形成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到2015年,各区之

3引自广州市外经贸局

间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系数4明显缩小。

(二阶段目标及工作重点

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各阶段目标及工作重点如下:

启动示范阶段(2009——2010年:建立市级领导机构和工作推进体系,逐步探索形成各部门、各区(市协调推进机制;制定功能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其他指导性文件,明确推进功能区建设的工作路线图;分别在中心城区、规划新城、远郊地区筛选确定首批代表性集聚区,启动并基本建成一批示范性集聚区及其重点支撑项目。

全面推进阶段(2010——2015年:在示范性集聚区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全市功能区建设,基本形成成熟完善的工作推进机制,逐步完善集聚区建设绩效评估考核机制,基本落实政策、投入、队伍、奖励等相关保障措施,逐步建成一批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使得绝大多数集聚区进入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2/3左右集聚区开始动工建设,半数以上集聚区完成土建工程而进入产业招商发展阶段。

四、推进策略

从现状条件看,广州现代服务业功能区规划发展的推进策略应主要着眼于以下五个方面,即?中调?引领、?亚运?推动、?创新?驱动、?转型?促动、?总部?带动。

(一?中调?引领

重点体现广州?中调?战略的核心引领作用,通过中心城区?退4区域差异系数主要以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为基准

二进三?和?腾笼换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公共配套建设,着力打造中央商务、高端商业、创意产业、文化旅游类集聚区,巩固中心城区的金融控制、总部经济、信息中心等高端服务功能。同时,迁出部分不适宜中心城区发展的工业及远城性、低层次服务业,通过资源整合,加快新城地区重点功能区域开发建设,形成新兴服务功能组团和富有潜力的区域增长极。

(二?亚运?推动

以承办2010年亚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优化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强化和发挥中心城市的功能,提升广州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塑造具有?活力广州、体育强市?特色的?亚运城市?形象。配合?亚运?战略的实施,按照?多中心、多功能?和?场馆建设带动地区发展?的原则,重点规划建设集体育、文化、会展、旅游、商务于一体的亚运新城。

(三?创新?驱动

以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目标,以广州高新区为龙头,以广州科学城和大学城为主体,统筹整合各类科技园区资源(包括创业园、软件园、信息园、动漫园等,进一步构建面向21世纪的新型科教文化区和科技创新基地。着力推进服务业领域的自主创新,建立官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服务业创新体系,以先进技术推动现代服务业。围绕建设?创意之都?,充分利用广州智力、文化资源优势,加快规划布局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以天河软件园和广州大学城为示范基地,着力发展3G移动通信网络、数字家庭产业、下一代互联

网和数字电视网,进一步提高城域网和国际互联网出口宽带,提升广州?国际信息港?辐射力及对各类功能区的支撑力。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科普教育和推广活动,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法律的宣传应用,不断提升广大市民文明守信的道德力量和创新能力。

(四?转型?促动

充分利用现有工业用地、工业区、工业旧厂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延伸和功能完善,以科技研发、创意设计、现代物流、批发市场为重点形成新型生产性服务功能区。以各类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载体,通过完善配套与功能拓展,规划形成以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为特色的科技研发型功能区;依托大型重化工业基地,延伸发展工业原材料交易中心(市场;对近郊工业区,进行产业转型和功能提升,发展特色专业型服务功能区。以机场、港口、铁路枢纽站为依托,构筑保税物流,实行区港联动,加强深水港、内河港与国际空港的联结,规划形成物流型生产服务功能区。

(五?总部?带动

通过政府规划推动、行业商会的大力推介和总部企业的示范带动,进一步优化商务及投资环境,营造广州作为华南总部企业集聚中心的良好形象,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集团来穗设立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信息中心等高能级部门,进一步完善优势产业链条,提高总部机构业务与本地产业的融合度,大力引进和发展法律、会计、咨询、广告、设计、创意、策划等专业服务业,建立健全有广州特色、规范、诚信和与

国际接轨的中介服务体系,强化都市综合服务功能,优化产业配套环境,增强总部经济的植根性。以广州新世纪CBD为核心,逐步延拓推动白鹅潭经济圈、白云新城、番禺新城(万博-长隆-汉溪经济区、广州(黄埔临港商务区、开发区等成为新的总部经济集聚地,规划形成?一核引领,多心支撑?的总部经济发展格局。

第三部分空间布局

一、总体布局

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不同类型的服务功能区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具有不同的区位要求。一般而言,城市CBD和都会级商业区一般位于企业总部集中、消费群体庞大、交通通达性良好的城市核心区,批发市场重点布局于城郊结合部的交通枢纽附近,科技园区一般位于科研力量集中区域或大型产业基地周围,会展会议区大多布

局于环境幽雅、生态良好、交通便利的近郊区,创意产业园重点布局于中心城区工业旧厂房及部分历史性建筑区域内,物流功能区一般靠近港口、空港、开发区及铁路、公路枢纽性站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大多位于以山林区为主的生态涵养区域。以上普适性经验应成为我市进行现代服务业功能区规划布局的基本参考。

根据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一般规律,结合功能区规划原则,广州现代服务业功能区总体布局构想是:依托广州?千年商都?和?现代化大都市?的综合优势,以增强广州新时期?四大功能?5为导向,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战略,积极培育珠江新城-员村-琶洲、白鹅潭周边地区、白云新城地区、新中轴线南段地区等核心地区,依托产业发展带和交通枢纽设施,拉开产业布局,整合空间资源和发展要素,发展地区性综合服务功能区,全力打造?一区聚合、双轴驱动;三心拓展、四极辐射?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进一步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

5即广州市在近期召开的九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不断增强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集聚辐射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外向带动功能和文化引领功能?。

合的总体发展格局。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案(最新)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案 为推动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与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x理论、“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商贸活区”发展战略,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为着力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实施资源整合、要素重组、规模集聚和产业升级,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高效、优质发展,使现代服务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增长极。 (二)发展目标。 到“x”末,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由x年的26%增加到28%;生产性服务业、新型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8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建成5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安居房和12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60%以上。 二、总体思路 (三)根据我区总体规划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抓住国家对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的政策机遇,统筹规划工业与服务业、城市发展与配套服务业,合理规划区域布局和功能布局,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服务

业四大区域板块,即以传统专业市场、饮食、大型超市为主的老城商业板块;以金融服务、交通服务、房地产开发、宾馆会所为主的北部新城板块;以现代家具展示、商务服务、旅游休闲为主的园区与城区结合部新型功能板块;以火车站为中心的仓储物流板块。 三、主要任务 (四)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与现代物流业。整合现有零散的物流企业和个体运输户,培育商贸龙头企业,壮大物流企业实力和规模,建成区域性的物流中心。 (五)稳步发展房地产产业。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宅,建设一批房地产开发重点项目、精品项目,提高我区房地产业水平。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逐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 (六)加快金融和保险服务业发展步伐。重点引进金融业法人机构,支持金融机构拓展服务内容,积极发展农村金融业,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业,不断提高金融业服务水平。 (七)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积极引进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商务服务体系,搭建中介机构信用信息库及相应的网络平台,提升我区商务服务行业整体水平。 (八)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以互联网、移动通讯网、数字有线电视网、无线宽带网络为载体的新型服务业。广泛开发和利用信用信息资源,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发展。

南沙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

附件2: 南沙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 一、航运服务集聚区 航运服务集聚区主要包括龙穴岛除造船基地以外的所有用地、沙仔岛黄阁大道以北地区、小虎岛南部地区、南沙岛东部地区和位于万顷沙镇的南沙保税港区加工区。该区域将重点依托南沙保税港区,重点发展保税仓储、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展示、临港加工等港口物流业务,吸引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航运金融、海事仲裁、公正公估等航运高端要素在南沙集聚发展,加快构建完善的保税物流体系,力争建成华南及泛珠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保税物流中心、采购中心、转口贸易中心、商品集散交易中心和航运服务中心。 二、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 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主要包括南沙岛南部东起资讯科技园、西至西部工业区滨海地块,面积约10—12平方公里。该区域将依托广州中科院工业技术研究院、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教育部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水平的公共研发机构,开展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生物医药、新能源、精细化工、现代中医药等领域的研发,鼓励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园将先进科技成果在南沙及珠三角地区产业化,积极打造粤港科技联合创新的示范区

和珠三角自主创新的重要区域。 三、滨海文化休闲旅游集聚区 滨海文化休闲旅游集聚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包括上下横档岛在内的南沙岛东南部滨海地块、黄山鲁和大山乸地块,主要依托邮轮码头、游艇俱乐部、高尔夫球场、天后宫、大角山炮台、滨海公园、滨海泳场和南沙大酒店等旅游设施,发展滨海休闲旅游;二是万顷沙十八涌以南地块,主要依托人工湿地、百万葵园等旅游景点发展滨海生态旅游,力争把南沙打造成为世界邮轮旅游航线的著名节点、粤港澳旅游市场的对接枢纽和珠三角滨海观光旅游的重要中心。 四、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物流集聚区 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物流集聚区主要包括珠江街、横沥镇和万顷沙镇的农业生产和配送区域,该区域将以国通供港澳水产基地为龙头,加快南沙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现代滨海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区的建设,高标准打造信息化、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吸引国内外农产品物流、交易、科技服务、检测服务等企业进入南沙新区发展,探索建立粤港澳“一地两检”的农产品检验检疫制度,构建绿色、环保、安全的农产品供应体系,力争把南沙打造成为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和配送中心。 五、服务外包集聚区 服务外包集聚区与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发展用地范围一致,

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汇报

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汇报近年来我县围绕“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生态示范区”发展战略,坚持文旅结合、商旅互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13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22。55亿元,增长10。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7%;第三产业实现税收亿元,占全县总税收的%;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达到%。但是,目前全县现代服务业在发展机制上、在规划引领上、在政策引导上,还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夯实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 在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认真抓好现代物流、专业市场、商业网点以及教育、文化、旅游、信息产业等行业专项发展规划的编制。进一步完善优化《县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切实发挥好现代服务业在新形势下对经济的拉动和提升作用,加快完成《“十二五”商贸和物流发展规划》和《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大力推进《粮药物流园区》、《文化产业园区》、《新城商业综合体》、《和谐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规划的实施。坚持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以现代商贸集聚区建设规划为抓手,以提升城乡商贸中心设施水平、完善业态布局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我县引进、实施了“道地中药材全球

交易中心、新城商业综合体、九龙服装城、大南街中心商务区、和谐国际金融中心”等一大批商贸流通重点项目。这一批大型商业项目建成营业后,将为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网点布局、方便市民消费、增强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二、突出政策配套、人才保障,创优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 针对不同领域、不同性质服务业企业,进一步明确各方面优惠政策。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支持力度,建立服务业发展促进基金,进一步推行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推动品牌服务战略实施和名牌扩张,引领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实行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土地管理政策,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计划调控,适当增加服务业发展用地。 一是对列入国家鼓励类服务业项目在用地指标上给予优先安排。对规划布局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项目和服务业重大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四星级以上酒店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不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按符合规定的最低价起始招拍挂出让土地。 二是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中要优先安排足够空间的商业用地。 三是规划建设城市新建居住区,按国家规范标准规划配套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停车场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四是对经县政府批准设立的现代物流集中区开发建设,给

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中国城市转型发展

2011年第10期山东社会科学No.10 总第194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4 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中国城市转型发展 吴海瑾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江苏南京210018) [摘要]城市转型是一种多元化的综合转型,而转型的总体方向应该是城市能级水平的提升和城市空间的优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一种同时具有研究开发、信息交流与社会 管理等功能的综合体,正在成为城市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带动城市现代经济体系 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服务业集聚区的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创新效应正在引起城市的经济结 构的变化、城市空间要素的优化以及城市功能的提升,从而推动实现城市的转型发展。促进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着眼多样化集聚,优先促进生产者服务业在城市的集聚;从规模导 向转变为创新导向,提升服务业集聚区创新产出能力;培育领军型企业,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引向高水平竞争与合作;加强城市制度与环境建设,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创造支撑条件;提升城 市品质,促进各类服务业发展要素的集聚。 [关键词]城市转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城市空间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1]10-0149-04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要素按照各自经济区位的要求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是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城市的空间是有价值的,经济和市场力量作用下的城市空间优化、重构过程就是追求空间价值最大化的过程,这种价值是由城市能级决定的,而现代城市能级的提升,其实质就是城市不断转型的过程。当前,在服务经济取代生产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背景下,中国的城市发展已进入必须转型和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 一、中国城市发展转型的现实内涵 城市转型是一种多元化的综合转型,而转型的总体方向应该是城市能级水平的提升和城市空间的优化。从城市空间重构的视角来看,城市转型包括产业空间组织形式的转型、城市经济体系的整体转型、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转型、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城市空间要素和城市功能的不断优化,等等。 (一)产业空间组织形式转向高效化、集聚化 城市转型首先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城市产业结构及其组织将重点向内涵高度化转变,即大量新兴产业部门替代传统产业部门;高端或高附加值产业部门替代低端或低附加值产业部门;高技术、高智力含量的产业部门替代低技术、低智力含量的产业部门。不断提升城市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建立新型、多元、高级、稳固的现代城市产业体系。与这种产业结构内涵高度化相适应,要求产业组织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动。市场企业个体降低空间性交易成本的离散性选择是产业组织形式向高效化方向演变,空间形态向地理集聚方向转变的动力,这有利于破除交易成本的先验性,现代企业空间集聚的区位战略正逐步替代原来的纵向一体化产业组织形式。企业之间不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而是一种协同关系。不仅要求在产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实现组织结构柔性化,而且要求逐渐演变为原子式的组织结构,以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 (二)城市经济体系转向服务化 现代城市是与“先进服务、生产中心、全球网络市场”相联系的。也就是说,在当今全球经济体系中,现 收稿日期:2011-03-29 作者简介:吴海瑾(1970—),女,南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1BGL103)的部分成果。 941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报告

1、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水平偏低。一方面产业发展有一种棘轮效应,即只能进不能退,是制造业大省,产业结构一直以制造业为主,工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之首,但制造业越是发展的多,就越是发展,因此导致了制造业的发展挤占了服务业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资源,使服务业产业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弱;国际化程度偏低,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另一方面.地理上与的相邻.在现阶段的经济中心地位突出,现代服务业的高度发达,特别是南地区已经是处于现代服务业的辐射之中,南地区的许多制造业企业对现代服务的需求依赖于,而不是自身,这客观上遏制本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区域分布上不协调,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运行的无效率。南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已经意识到了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开始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区,但工业区与服务业区相隔甚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成木的增加。而部分城市间产业生态位重复,导致与之匹配的服务业重复建设,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达不到规模效益,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1 产业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与现代工业制造业形成互动的机制,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需要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支撑。特别是对于都市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知识、技术和信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发展经济学所揭示的规律表明,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产出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反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度化。根据OECD一份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报告,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我国的现代化同样必须要有发达的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支持。因此,研究我国服务业的现状和结构,明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对于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正确定位从而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突出发展现代服务行业并拉动服务业结构升级、进而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关于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目前,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准确,概念和围,理论界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1除特别标注,本文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或者根据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服务业集聚区建立情况汇报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服务业集聚区建立情况汇报

服务业集聚区建立情况汇报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年以来,围绕推进服务业产业转型升级,我市把大力提高服务业集约、集聚发展摆上重要战略位置,科学抉择,提升资源要素和集聚水平,放大服务业集聚发展特色,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实践证明,在资源能源日益紧张、用地约束不断加大的条件下,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既有利于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企业转型,也有利于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功能,还有利于推动产业集聚、提高集约发展水平,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做法 我市的基本做法有四个方面。一是优化空间布局。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重点空间放在主功能区。在主功能区共有花木大世界、钢材市场、天平市场、科技创业园、苏浙大市场、汽车城、科技园、港物流园等近1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取得了集约发展的效果。二是突出产业特色。充分利用各镇区区域资源优势,使集聚区建设凸显产业特色。在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集团的港区建立起全国唯一的船舶配件市场、现代物流集聚区。在如城依托花木产业的优势建立了花木交易集聚区。三是提升发展层次。在发展传统产业特色的同时,大胆创新,建立新兴高端产业集聚区、科技城(软件园)信息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达到106家。同时与世界500强企业百胜集团及国内知名企业东轮集团、浙大网新、神州数码等30多个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四是强化 第 2 页共 6 页

服务配套。各重点服务业集聚区都有专门管理服务机构,建立了公共信息平台。港物流集聚区加大招商力度,吸引第三方、第四方货代物流企业入驻。初步建立起功能完备的网络支撑和快速的信息通道。 二、初步成效 我市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虽然时间不长,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是规模效应。“十一五”期间我市120个各类市场建设质态不断提升,呈现出露天交易向室内经营转变、临时摊位向固定网点转变、混合经营向专业特色转变、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良好格局。全市市场成交额每年以25%的速度不断攀升。 二是集聚效应。我市列入市级的4个服务业集聚区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一季度四个集聚区新增入园企业133个,投入7.89亿元,完成税收3461万元。一季度花木交易集聚区成交额12.4亿元,预计花木交易集聚区年营业额突破50亿元,嘉信钢材市场超过50亿元。全市亿元以上市场由XX年的5个上升到25个。 三是扩张效应。圣名国际广场、船舶配件交易市场的建设投运成为港区新的商业中心。文峰大世界的落成为主城区商贸集聚区增添了新的亮点。苏浙商贸城、亿丰国际商城入驻企业不断增加,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兴隆装饰城成为最大的装饰用品集散地,为提升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提供服务。驰名省内外的天平小商品市场,有如“小义乌”吸引着苏中、苏北客户前来经营。 第 3 页共 6 页

服务业集聚发展状况研究.pdf

一、安徽服务业集聚发展状况 (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初见成效 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安徽省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战略性举措,集聚区产业发展渐成规模。截至2014年7月,安徽省已经建成52个服务业集聚区,广泛分布于全省各个地市,兼顾了各地的地区均衡性、行业代表性和比较优势等多方面因素。根据安徽省集聚发展态势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集聚区可分为以下几类:现代物流园区,信息软件园,研发创意园,文化旅游园,服务外包园,中央商务区,金融服务园。这些集聚区技术含量高、就业容量大,大大提升了安徽服务业的发展层次。 (二)安徽省服务业集聚化水平测算 1.产业集聚测度指标选择。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主要有行业集中度、区位商、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等。其中区位商指数在测度产业集中度时比较客观全面,而且计算简单方便。结合数据获得的可行性,本文采用此指标进行计算。区位商可以用产值或者就业人数来计算,考虑到服务业行业特性,以及数据可得性之限,本文采用产值作为计算单位。区位商大于1表示某地区该产业存在产业集聚,区位商越大表明产业集聚倾向越突出;相反,区位商小于1,则说明某地区该产业不存在集聚。 2.测算结果。本文结合我国最新行业分类标准,将服务业细分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十四个行业。经测算得出,安徽省服务业中存在集聚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而其他行业都不存在产业集聚。值得注意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这几个行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它们的集聚水平较低,说明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并没有充分发挥集聚优势。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教育等行业近几年下降趋势明显,说明以前存在集聚优势的行业正在逐渐丧失这种集聚优势。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安徽服务业的结构不合理。总体来说,目前安徽省服务业产业集聚优势明显,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明显滞后,在促进经济增长、吸收就业方面表现较弱,其集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从成本效益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安徽省都需要把更多目光投向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安徽省服务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来说,服务业集聚发展是一个新概念,也是一个新业态,现在全国各省都在加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与发达省份相比,安徽省服务业的发展规模较小,发展环境有待于改善,仍有很多问题亟待改进。 1.基础薄弱。高度发达的服务业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源泉。近年来,服务业比重在全国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安徽省服务业却面临比重偏低、增速偏慢的境况。2013年,安徽省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1%,比全国低13个百分点。现阶段,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超过50%,发达国家服务业比重更是接近70%。与之相比,安徽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程度不高。 2.行业不全,品牌效应不显著。按照世界服务贸易组织划分,服务业有143个行业,安徽在大多数行业尚处于空白,有的行业也只处在起步阶段。如商业化的税务服务、民意测验服务、信用查询与分析服务等还没涉足,网上购物、远程医疗等新型服务形式还未真正建立。传统服务业尽管有了较大发展,但有影响的服务品牌不多。 3.结构不优,发展层次偏低。与工业企业相比,安徽省服务业企业经营效率竞争力不明显、优势不足。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来看,传统服务业占的比重大,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行业所占比重不大,因此安徽服务业的行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4.竞争力不强。近几年安徽省服务业集聚发展虽初见成效,但由于起步晚、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法处于探索阶段,和发达省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为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吸引了周边地区甚至安徽省的许多优质项目、优秀人才,给安徽省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安徽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实力不强。与外省相比,安徽省服务业集聚区规模、实力总体较弱,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服务业集聚区只有5家,还有3家没有过亿。甚至个别集聚区盲目追求体量,由于拆迁问题而没有开工建设,造成了土地和资金的闲置浪费。 三、加快安徽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一是要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的领域,可向外资、社会资本开放,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方式、高效的运作模式,率先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并且实行内外资、内外地企业同等待遇。二是要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以项目建设、兼并、重组和参股等方式进入基础性和公益性领域,使民间投资尽快成为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内生动力。 2.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靠制度、政策推动产业发展,远不如靠市场、靠需求自发推动效果好,“小政府,大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91831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总体发展规划 2010.10 前言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我国体制创新和制造业引进开放中发挥了历史性的先导作用。当前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开放与合作,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选择,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在新时期的新使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要求深圳先行先试,以前海为载体,推进粤港澳现代服务业紧密合作。 为此,特制定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 前海位于深圳西部、珠江口东岸,毗邻港澳,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规划期至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前海深港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一、总体思路 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作用,利用粤港两地比较优势,进一步深化粤港紧密合作,在前海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建立更加开放经济体系作出有益的探索,为全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重要意义。 ——有利于实现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新要求,培育参 与全球竞争新优势。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提高开放 型经济水平的内在要求。利用香港服务业发达的优势,着力加强与港澳合作,在前海高起点高水平发展现代服务业,在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有利于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优势和国际资源配置能力,为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撑。 ——有利于以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模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经。前海以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服务能 力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打造功能突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地, 不仅有利于促进珠三角世界级制造业基地转型升级,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有利于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新模式。 ——有利于提升区域合作水平,打造粤港澳合作新载体。粤港澳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国际门户,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是提升我国区域合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前海位于粤港澳地区的核心节点,通过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区域性现代

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XXX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现代服务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XXX区作为核心城区,如何利用全区的生态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含义 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即将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部门。而现代服务业,国家统计局还未明确界定标准。理论界普遍认为,它是与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交通运输、仓储、邮电等传统服务业相区别的一个概念,是在工业产品进入大规模消费阶段时,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理念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以及部分改造后的“再现活力”的传统服务业。 二、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定义,在参考其他地区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我们初步对全区的现代服务业单位进行了梳理归类,详见附表1。

附表1: 说明:1、按行业分类梳理后,由于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有异,而增加值是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根据方案核算的,因此表中所示部分行业增加值为推算数。 2、由于第三产业的统计中,只有限上批发零售业、限上住宿餐饮业和房地产业有较系统的统计制度,而其他服务业统计目前仅针对限额以上的盈利性服务业企业进行,且各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资料不全,因此较难全面反映各行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从上表数据显示,我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主要有: 1、从单位数看,XXXX年,全区共有各类服务业单位1588个,其中属于现代服务业的单位有711个,占服务业单位总数的44.77%。 2、从增加值看,XXXX年,全区的服务业增加值为46.97亿元,占GDP的31.97%,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7.54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79.92%,占GDP的25.55%。 3、从贡献率看,XXXX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4.1%,其中现代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服务业的平均贡献率2.2个百分

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影响因素

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影响因素 摘要: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是株洲经济发展动力的活力源泉,本文通过对传统思维定势、城镇化水平、信息产业融合、市场开放度及制度交易成本五个方面进行逐一分析来探究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从而为相应对策研究的开展提供前提条件。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影响因素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后续动力的主要来源,如何突破原有传统产业的固定思路,顺利转型继而大力发展服务业需要对影响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逐一分析。 1受限传统思维定势 株洲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国重要老工业基地。伴随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引领,株洲也在日益推进工业转型,从过去依靠传统污染型工业逐步向现代装备制造业过渡,并将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作为三大主导产业。工业的完美转型固然重要,但服务业的发展也不可小觑。从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来看,服务业占比基本都在75%以上,有的甚至高达90%多。但株洲由于受传统工业化思维模式的影响,习惯于依赖自身的工业优势来支撑全市整体经济,导致株洲的经济发展仍存在“偏重工业、轻服务业”的倾向,特别是对培植新兴产业及新生业态重视不够,这直接对现代服务业发展产生制约,致使株洲原本较有优势产业如生物医药没有得到长足发展,从而进一步影响产业集聚及集聚效应的产生。 2城市化发展不均衡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第三产业占比日益提高,我国经济逐渐由“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业主导型经济”过渡。城市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诸多国家的成功发展经验表明,不同等级规模城市形成及自身发展过程本身就是服务业集聚的表现,其中,商业中心城市和具有交通区位优势的城市其实就是服务业高度集聚的经济区域。主要是:第一,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带来现代服务业的要素集聚。城市中完善的交通设施以及专业化的市场会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集,为现

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15页)

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15页)

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2007-2011) 填报时间: 2009-04-30 责任单位:金牛区商务局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多数国家和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主体,成为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成为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重要部分。为加快我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作为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和作用,依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以及《成都市金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纲要》,结合全区服务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以指导我区现代服务业的稳健推进。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我区服务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柱。2000-2006年服务业平均增速达到14 %以上,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194.04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62.21%。现代物流、餐饮娱乐、房地产、会展等服务业品牌优势明显,科技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新型业态发展迅速。 1、科技服务业优势较为明显 我区具有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的载体优势、市场主体(企业)优势、科技产业优势、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成都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期总部基地紧邻成都市高新西区,是成都市高科技产业发展聚集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区域已汇集汇源、金亚等电子信息发展主导企业及康弘、新中汇、和正、大西南等大型现代生物制药企业。通过多年发展,这些企业在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我

浅论三线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之路

浅论三线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之路摘要: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与一线城市成熟的工业化水平相比,绝大部分二三线城市还处于工业化发展时期,发展思路有所不同,该如何突围而出呢?文章阐述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是第二产业的壮大及人均GDP的提高。以梅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例,说明在工业欠发达的时期可以以创新的方式发展现代服务业。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低碳模式二三线城市绿色创意产业 一、现代服务业是什么?据相关学者的研究,“现代服务业”是典型的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词汇,最早出现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顾乃华,2007)。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中央给我们的产业结构升级所指明的方向。那么,现代服务业具体指哪些内容,其内涵又是什么? 现代服务业指那些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李江帆,2005)。从宽泛的角度出发,既包括我们常说的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咨询、信息服务、科教文卫等,也包括技术升级改造后的生产服务业和各类消费服务业。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信息技术及现代化管理的应用是现代服务业必不可少的标签。 二、促进第二产业发展,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经验实证,现代服务业发展与一定经济发展水平及特定的经济时代相联系。广东省梅州市的人均GDP(注:2009年末约为1932美元)正处于从1500美元向5000

美元迈进的发展过程。就经济发展阶段而言,梅州市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其特征是第三产业比例在45%~50%之间小幅度波动,而工业比例将上升,农业所占比例将降低。如果按照正常的经济发展规律,梅州市要发展现代服务业还需要等待较长的一段时间,即当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或者信息化阶段的时候。 当前梅州正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接受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有力地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转移到梅州的制造企业,大多数只是其产业链中生产加工的环节,而研发、创意与设计、市场开拓、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微笑曲线中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两端并没有跟随转移进来。这些外部化的服务活动仍保留在发达地区甚至国外。因而,产业转移对梅州市服务业的带动可能就仅仅局限于物流、信息服务等少数几个部门,而对现代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则很有限。但如果能形成某一行业的产业集群,在经济规模效应的规律作用下,会促使围绕这一行业的外部服务活动得到发展,进而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是否一定要等到第一、二产业发展完善了,才能够发展第三产业,从而现代服务业才能发展呢?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 三、要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处于三线城市的梅州,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创新发展模式,以低碳方式发展现代服务业。江苏省徐州市东风村的发展模式令世人叹为观止。短短几年时间内由众人口中的“破烂村”发展成为每年营业额超过3亿元的“淘宝村”,拥有超过1000家的网店和大小180多家家具加工厂。一个“板式家具”电子商务的创意,带动了一个村

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地问题及发展要求措施

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1、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许多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活动,其产出的相当比例是用于制造业部门生产的中间需求,没有制造业的发展,他就失去了需求的来源。通过对美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表明,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者服务增加很快,约

占整个生产者服务产出的48%;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生产者服务业的有力支撑。许多生产者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技术服务、咨询、R&D、物流等,都是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部门。生产者服务能够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因此,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的增加,正在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出现了“耦合”现象。二者相互提供支撑,也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 3 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现代服务业需求收入弹性高、发展潜力巨大,而且资源环境约束小,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靠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来换取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2)制造业服务化倾向体现在现代服务业中。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企业融资到产品的设计、营销等各方面都会有现代中介服务机构为其提供服务。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简述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某一服务产业为主体,相关服务 产业相配套, 产业特色鲜明, 空间相对集中, 具有资源集合、 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现代服务业集聚度达到一定水平的区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型业态,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上海首先提出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的概念,并对其内涵不断进行充实发展。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用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有产业集聚、空间集约、高效连 通的特点,通过合理布局和有效开发,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约化、节约型发展,有利于实现服务组织机构的网络化,促进知识交流与服务创新。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状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既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 在要求,也是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竞争力的客观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良好的交通组织、完善的商务环境、标准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和面向全球市场的服务,都有助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 雏形初步形成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 虹桥开发区建设是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源起,逐步形成了环虹桥地区商务集聚区, 1000 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和近千 家外企办事处入驻,其中咨询、审计、律师、企业策划、广告等行业发展尤其快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雏形初步显现。 加速形成发展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上海服务业加速发展,增加值占 GDP 比重由 1990 年的

31.9 %上升到 2002 年的 51 %; 就业人 数比重也由 1990 年的 29.6 %增加到 2002 年的 48.8 %。其 中,以金融、物流、信息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更是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在黄浦、 卢湾、静安、浦东、长宁、徐汇等区域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集聚,涌现出虹桥、陆家嘴、南京西路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度较高的区域。 稳固发展,功能品质提升阶段: 跨入新世纪以来,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进入了积极规 划、着力品牌建设的发展期。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经开始规划启动,并加大在规划、功能定位、政策指导等方面的引导扶持力度。通过集聚区建设,吸引集聚优势资源,培育上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服务业,进而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上海新世纪的城市名片、产业新高地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主要发展形态 (一)中央商务区( CBD 或微型 CBD ) :是指以城市经济为 核心,以金融、商贸、商务活动为主体,高级酒店、高级零售和高级公寓相配套,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集中,交通通达性良好的城市中心区域。 (二) 创意产业园: 是指以研发设计创意、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意见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意见 【法规类别】通信 【发文字号】粤府[2007]95号 【发布部门】广东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7.11.26 【实施日期】2007.11.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意见 (粤府〔2007〕95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现就加快发展广东省现代信息服务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现代信息服务业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手段的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服务、数字内容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具有高增长、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特点,是农业、工业和传统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现代服务业中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行业。近年来,广东省现代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均居全国前

列,但与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仍不相适应。当前,广东省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把握高增长行业的发展机遇,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不仅有利于推动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传统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扩大服务业规模,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也有利于整合科技和文化领域的社会资源,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推进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广东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自主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优化提升信息传输服务产业,突出发展数字内容服务产业,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促进现代信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现代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发挥广东省制造业的规模优势,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现代信息服务业,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网络的普及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制造业的设计、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先进实用的技术和服务支撑,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在提高制造业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同时,带动现代信息服务业迅速发展。 --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政府引导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各级政府要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

临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总体思路

前言 服务业指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一切服务性行业,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服务业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发展服务业,发挥社会分工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要素,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和产品,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现实需要,也是顺应现代产业演进规律的必然要求。鉴此,特编制《临海市服务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服务业各类行业规划、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03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上升至65%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2004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CDP比重为31.8%。我市服务业在近十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逐年上升,1995年至200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

增长10.5%,高于同期GDP平均增速,三次产业结构由18.68:52.01:29.31演变为10.34:55.71:33.95。从三产和就业比重看,我市服务业总体发展处于全国的中上、浙江的中下、台州的中等水平。从产业结构看,仍处于以交通、商贸等传统流通型服务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临海市产业结构轨迹图 三次产业占GDP比重表(2004年)

现代服务业基础知识82分

现代服务业基础知识82分

现代服务业基础知识 共 3 大题,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一、单选题(共 4 小题,每题 3 分) 1、()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A、金融服务业 B、房地产业 C、旅游业 D、现代物流业 2、()是指在奉献和回报方面,介于优先债券投资和股本投资之间的一种投资资本形式。 A、私募股权投资 B、创业投资基金 C、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D、夹层资本 3、下列国家中,()不属于东盟成员国。 A、文莱 B、印度尼西亚 C、韩国 D、马来西亚 4、以下()行业不属于现代服务业? A、饮食业 B、教育业 C、房地产业

6、我省发展总部经济最急迫的任务是:在粤北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一批行业集中、特色鲜明的总部集聚区,打造适宜总部经济发展的营商商务、居住和人文环境,推动全省总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增强总部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对错 7、尽快把“广东服务”整体品牌以及“广州服务”、“深圳服务”、“深港服务”、“穗港服务”、“粤港澳服务”等区域品牌推出去。 对错 8、服务业发展的第一资本是人力资本,第一资源是人力资源,第一要素是知识要素。 对错 9、知识经济时代,专利、商标、版权等无形资产成为文化创意企业的战略性资产和核心竞争力所在;知识产权的形成以及出售、颁发许可证等各种交易行为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 对错 10、文化创意产业指以知识产权的传播与应用为载体,将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创新创意,通过科技的支撑作用和市场化运作可以被产业化的活动的总和。 对错 11、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国际服务外包成为跨国公司“归核化”战略调整的主要内容,服务外包已成为跨国公司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错 12、超大规模购物中心,特色街区,景区拓展都是文化商贸旅游区的具体形式。 对错 13、公务型旅游指出于职业的需要,以办展览,进行贸易和商务洽谈,出席会议或进行某些科学文化交流为主要目的的旅游项目。这类旅游的特点是在完成公务的同时,进行参观游览。 对错 14、我省供应链管理外包的重点发展方向包括:重点发展基于信息技术、分销、采购、计划、精益物流基础上的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积极拓展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核算等其他供应链管理外包业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