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勘报告

地勘报告

地勘报告
地勘报告

砚山县中医医院住院综合楼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证书编号:232716-k y

资质等级:乙级

工程编号:B W2013-184

云南博文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七月

砚山县中医医院住院综合楼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编写单位:云南博文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金磊

编写人:王毅

校核:金磊

审核:李刚

审定:孙博

联系电话:400-6785550

提交单位:云南博文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提交日期:2013年7月

目录

1、前言 (1)

1.1场地位置及拟建工程概况 (1)

1.2勘察目的、任务与技术标准 (2)

1.3勘察方法及工作概况 (4)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6)

2.1区域地质概况 (6)

2.2水文、气象 (7)

2.3地形、地貌 (8)

2.4地基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8)

2.5地下水条件 (10)

2.6 红粘土及膨胀性判别 (11)

3、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12)

3.1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评价 (12)

3.2地基岩土工程地质评价 (12)

3.3地基均匀性分析与评价 (14)

3.4地基土的压密(固结)状态评价 (14)

3.5基桩承载力预估 (16)

3.6基础持力层与基础型式分析及基坑支护 (16)

3.7地震效应 (17)

4、结论与建议 (18)

4.1结论 (18)

4.2建议 (19)

5. 附表、附图、附件

1、前言

1.1场地位置及拟建工程概况

受砚山县中医医院委托,云南博文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对其新拟建的砚山县中医医院住院综合楼场地,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

拟建场地位于砚山县中医医院住院楼东侧,场地地处县城,交通便利(见插图1)。

交通位置图插图1

拟建工程场地设计拟建地上十二层、地下半层住院综合楼一幢(其

长85.0m,宽20.0m),建筑总面积地上约20400.0m2,地下约850.0m2,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基础形式拟采用桩基础。场地整平在标高1528.10m 间,其它设计条件甲方未提供。

1.2勘察目的、任务与技术标准

1.2.1 勘察等级

本次勘察场地为甲方指定,勘察依据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3.1.1~3.1.4条,将场地的工程重要性划定为二级工程,场地等级划定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划定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综合划定为乙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属重点设防类。

1.2.2 勘察阶段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阶段。

1.2.3勘察目的、任务

本次勘察属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为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主要进行下列工作:

1、查明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情况,即查明拟建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厚度、埋深、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等;

2、提供满足拟建建筑物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包括地基变形计算参数、桩基计算参数等)及标准贯入试验资料,预测地基变形性状;

3、查明拟建建筑物场地范围内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整治

方案建议;

4、分析和评价拟建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适宜性和地基承载力;

5、查明拟建建筑场地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提供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并对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做出评价;

6、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埋藏的河道、暗浜、墓穴、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7、提出拟建建筑物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评价拟建建筑物桩基础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8、进行拟建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判别场地地震液化可能性、计算液化指数、判定液化等级,划分场地类别。

其余按现行规范、规程执行。

1.2.4依据的技术指标及规范

1、《岩土工程勘察合同》;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

8、《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

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0、《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1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2、《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4、《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15、其它相关的参考文献。

1.3勘察方法及工作概况

本次勘察依据甲方指定的场地和拟建建筑物位置和特点,采用钻探,配合地面调查,现场测试,取土样室内试验等手段,进行详细岩土工程勘察。

本次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 4.1.11条~4.4.18条,共设计布置勘察钻孔24个,勘探线间距10.00m、孔距12.14m,各孔终孔孔深以进入稳定基岩5.00m以上终孔。

各孔的实地测放是据场地的设计平面图,按设计坐标(独立坐标),用水准仪、皮尺测放。坐标以测点1引测(其位于旧住院楼大门左侧:X=-36.00m、Y=-64.70m、h=1528.07m),各孔口高程以该点的室内地面标高引测(高程标高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ZK1号为测点2,具体位置参见《砚山县中医医院住院综合楼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图》。

勘察中,采用XY—150型油压钻机一台,工作方法为回转全断面取芯钻进,钻进中每回次的进尺控制在0.50m~1.50m以内,①层素填土、②层粉质粘土、③层粉土、④层红粘土为无水钻进,⑤层中等风化石灰岩为加水循环清水钻进。

取样方法:采用敞口式(自由球阀)半合管式取样器,以“静压法”或“锤击法”采取原状土试样。具体方法为预先钻至取样层顶,进行捞渣后,将取样器下到孔底,利用钻机油压系统加压或重锤下击至45cm后起拨,取出样品,进行快速封存、装箱运输至实验室,岩石饱和单轴抗压试样为岩芯管样。

原位测试所采用的现场标准贯入设备为:自由落锤重63.5kg,自由落距76.0cm,标贯器为对开管,标贯头为管靴式,钻杆直径Ф=42mm。试验方法:首先对试验土层顶部的残积土进行清除后,下入标贯器,并检查确认到达试验深度后,扶正钻具(保持钻具的垂直度),用机械拉动自由落锤,分别记录前15cm及后30cm的锤击数,起钻,记录描述标贯器中的土层状态。对圆锥重型动力触探的试验工具、方法均与前者一致,仅记录深度为0.10m。

室内试验:

1、对中、低压试验,仪器主要采用GJ-4三联式单杠杆固结议,或WG-2型中压三(双)联固结议;通过上述仪器测量土在不同压力下的垂直变形量,计算出不同压力下的孔隙比,再按计算公式计算出不同压力下的压缩系数。再通过压缩系数a计算出对应的压缩模量Es。

2、其它试验采用常规设备及仪器进行。

地下稳定水位采用测钟测量,终孔24小时后直接在孔内进行测量,钻探结束后,再统一对所有钻孔内的地下水位进行一次测量。

现场勘察于2013年6月20日进场开始,至2013年7月2日结束外业工作,共完成勘察钻孔24个,完成总进尺339.50m(其中土层进尺208.20m,基岩进尺131.30m),采取原状土试样样品34组,高压固结试样样品18组,静三轴UU试样样品18组,饱和单轴抗压试验样12组,颗粒分析试样9组,土腐蚀性样品2件,现场标准贯入试验32次,圆锥重型动力触探3.60m,工作量详见表1。

各样品的试验分析由国土资源部昆明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承担。

资料整理:利用北京理正工程地质勘察CAD8.13版软件进行处理。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地质构造:全县地处云贵高源南端,属中山高原区。地质构造属华南台地块西部滇桂台向斜,构造以北西向断裂、褶皱为主。

场地地质构造:根据文山幅1:20万地质图,场区外围主要以北东、南西向压扭性断裂为主,东、西向断裂次之,场地内未见其它构造特征,详见插图2。

拟建场地区域构造图插图2

拟建场地

2.2水文、气象

全县由于地处北回归线附近低纬高原地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不明显,干雨季分明,立体气候特征较明显。热量资源丰富,≥10℃的活动积温2 500℃~6 500℃,年温差小,全年平均气温12.50℃~1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 6.60℃~10.0℃,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6.50℃~25.0℃,极端最高气温33.20℃(1958年6月1日),极端最低气温-7.8℃(1968年2月14日)。年无霜期250天~320天,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2100小时,年降雨量840毫米~1400毫米。境内海拔高低相差1183米,形成河谷、平坝、山地3种不动气候类型。雨季基础施工不利。

2.3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砚山县中医医院住院楼东侧,场地属中、低山溶蚀性地貌。原始地形北高,南低,为坡地场地,经抬高整平后,为平坦场地。现拟建场地高程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标高1527.99m~1526.88m间,相对高差1.11m。

2.4地基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在勘察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地基土体第四系人工填土(Q ml)素填土、第四系坡积层(Q dl)粘性土、第四系残积层(Q el)红粘土及三迭系中统个旧组(T2g)石灰岩构成。根据时代、成因类型、岩性及工程地质性质,将场地地基土体划分为五个地层单元,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Q ml)素填土

①层素填土:灰褐色,稍湿,具松散~稍密实特征。物质成份以粘性土为主。土层揭露厚度2.30m~3.50m,平均2.91m,拟建场区内都有分布。其堆积时间约5年左右,但结构疏松,孔隙比大,固结性差。其重度γ=17.130KN/m3~19.404KN/m3,平均值γ=18.078KN/m3,天然含水率w=27.2%~40.6%,平均值w=33.0%,孔隙比e=1.176~0.770,平均值e=0.977,压缩系数a1-2=0.43MPa-1~0.18MPa-1,平均值a1-2=0.25MPa-1,压缩模量Es1-2=6.90MPa~11.11MPa,平均值Es1-2=8.36MPa,圆锥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N=1.0~5.9击、平均值N=2.9击、标准值N=1.5击。

2、第四系坡积层(Q dl)粘性土

②层粉质粘土:褐灰色夹褐黄色,湿,呈可塑状,具中等压缩性特征。土体切面相对光滑,弱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顶板埋深2.30m~3.50m,层厚1.10m~11.70m,平均4.18m,拟建场区内均有分布。其重度γ=17.444KN/m3~19.992KN/m3,平均值γ=19.081KN/m3,天然含水率w=22.5%~40.8%,平均值w=27.8%,孔隙比e=0.167~0.645,平均值e=0.792,压缩系数a1-2=0.35MPa-1~0.20MPa-1,平均值a1-2=0.26MPa-1,压缩模量Es1-2=6.10MPa~8.44MPa,平均值Es1-2=7.16MPa,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4.4击~10.3击,平均值N=7.7击,标准值N=7.1击。

③层粉土:黄~褐黄色,湿,呈稍密实状,具中等压缩性特征。土体切面粗糙,无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低,韧性差。顶板埋深4.00m~15.00m,层厚0.00m~2.10m,平均1.253m,拟建场区内除ZK1、ZK4号两孔位缺失外,都有分布。其重度γ=18.326KN/m3~20.776KN/m3,平均值γ=19.469KN/m3,天然含水率w=18.0%~33.0%,平均值w=23.7%,孔隙比e=0.892~0.497,平均e=0.667,压缩系数a1-2=0.30MPa-1~0.15MPa-1,平均值a1-2=0.20MPa-1,压缩模量Es1-2=6.40MPa~11.30MPa,平均值Es1-2=8.90MPa,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3.3击~7.2击、平均值N=5.0击,标准值N=4.0击。

3、第四系残积层(Q el)红粘土

④层红粘土:褐黄色,湿,呈可塑状,具中等压缩性特征。土体切面光滑,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顶板埋深7.30m~12.80m,层厚0.00m~1.70m,呈透镜体分布,仅见于ZK2、ZK6、ZK10、

ZK11、ZK15、ZK16、ZK20、ZK24号等孔位。其重度γ=16.562KN/m3~20.188KN/m3,平均值γ=17.763KN/m3,天然含水率w=22.0%~52.4%,平均值w=39.9%,含水比aw=0.93~0.65,平均值aw=0.82,液塑比I r=1.801~1.747,平均值I r=1.777,孔隙比e=1.584~0.623,平均值e=1.152,压缩系数a1-2=0.87MPa-1~0.19MPa-1,平均值a1-2=0.87MPa-1,压缩模量Es1-2=2.81MPa~8.40MPa,平均值Es1-2=5.11MPa,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4.2击~7.3击,平均值N=5.8击,标准值N=3.9击。

4、三迭系中统个旧组(T2g)石灰岩

⑤层中等风化石灰岩:灰~深灰色,隐~粉晶质结构,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方解石脉沿裂隙充填。为坚硬岩,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岩芯呈块状、柱状,采取率约60%,RQD=15.0%~70.0%,平均48.30%,岩石质量差。顶板埋深5.20m~16.30m,揭露最大厚度6.20m(未揭穿),拟建场区内均有分布。饱和单轴抗压Rs=43.2MPa~98.50MPa,平均值frm=66.24MPa,标准值frk=58.38MPa。

2.5地下水条件

拟建场区场内勘察深度范围内未揭露到地下水,本次勘察期间在ZK1、ZK20号等2个钻孔中采取2组浅部土样作土腐蚀性分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有关评价标准,拟建场地建筑环境类别为Ⅱ类,渗透类别为B类进行判别,场地土对砼、砼结构中的钢筋及钢结构具微腐蚀性,详见插表1。

土的腐蚀性评价表插表1

2.6 红粘土及膨胀性判别

④层红粘土:属巨块状的,按红粘土的复浸水特性分类,划分为Ⅰ类。即:Ir=1.777,I’r=1.40+0.0066×47.3=1.712,Ir<I’r。其呈褐黄色,为原生红粘土,可塑状,中等压缩性,液限平均值(W L)47.3%,孔隙比平均值(e)1.152,由于顶板埋深在7.30m~12.80m,可不考虑其膨胀特性。

本场地湿度系数0.71,大气影响深度 3.95m,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

1.78m。

3、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3.1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评价

拟建场地位于砚山县中医医院住院楼东侧,场地属中、低山溶蚀性地貌。原始地形北高,南低,为坡地场地,经抬高整平后,为平坦场地。现拟建场地高程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标高1527.99m~1526.88m间,相对高差1.11m。

根据钻孔揭露,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末见暗沟、暗塘、暗浜、泥石流及浅层滑坡体等不良地质现象存在,但岩溶发育,如ZK24、ZK6号两孔位的8.80m~10.00m及12.80m~13.80m处见溶蚀孔洞,虽然洞中己被可塑状红粘土填充,但对今后桩端在未穿过该溶洞项板时,将对拟建建筑物的安全稳定造成危害。故在今后基础施工时,必需对场地各孔桩的桩底5.00m以内进行物探检测,以保证各孔桩的桩底均落在稳定基岩上,场地尚属稳定场地,才适宜建筑。

3.2地基岩土工程地质评价

①层素填土:灰褐色,稍湿,具松散~稍密实特征。物质成份以粘性土为主。土层揭露厚度2.30m~3.50m,平均2.91m,拟建场区内都有分布。其堆积时间约5年左右,但结构疏松,孔隙比大,固结性差。其重度平均值γ=18.078KN/m3,天然含水率平均值w=33.0%,孔隙比平均值

e=0.977,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25MPa-1,压缩模量平均值Es1-2=8.36MPa,圆锥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标准值N=1.5击。承载力特征值fak=110KPa,不能作地基基础持力层。另该层处于半地下室基坑开挖段,由于土层中含水量变化易导致基坑边坡失稳,对开挖边坡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②层粉质粘土:顶板埋深2.30m~3.50m,层厚1.10m~11.70m,平均4.18m,拟建场区内均有分布。其重度平均值γ=19.081KN/m3,天然含水率平均值w=27.8%,孔隙比平均值e=0.792,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26MPa-1,压缩模量平均值Es1-2=7.16MPa,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标准值N=7.1击,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不宜作地基基础持力层。

③层粉土:顶板埋深 4.00m~15.00m,层厚0.00m~2.10m,平均

1.253m,拟建场区内除ZK1、ZK4号两孔位缺失外,都有分布。其重度平均值γ=19.469KN/m3,天然含水率平均值w=23.7%,孔隙比平均e=0.667,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20MPa-1,压缩模量平均值Es1-2=8.90MPa,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标准值N=4.0击,承载力特征值fak=140KPa,不宜作地基基础持力层。

④层红粘土:顶板埋深7.30m~12.80m,层厚0.00m~1.70m,呈透镜体分布,仅见于ZK2、ZK6、ZK10、ZK11、ZK15、ZK16、ZK20、ZK24号等孔位。其重度平均值γ=17.763KN/m3,天然含水率平均值w=39.9%,含水比平均值aw=0.82,液塑比平均值I r=1.777,孔隙比平均值e=1.152,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87MPa-1,压缩模量平均值Es1-2=5.11MPa,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标准值N=3.9击,承载力特征值fak=110KPa,不宜作地基

基础持力层。

⑤层中等风化石灰岩:顶板埋深5.20m~16.30m,揭露最大厚度6.20m (未揭穿),拟建场区内均有分布。饱和单轴抗压Rs=43.2MPa~98.50MPa,平均值frm=66.24MPa,标准值frk=58.38MPa,承载力特征值fak=2000KPa,可作地基基础持力层。

以上各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承载力及桩基参数建议值详见表2。

3.3地基均匀性分析与评价

拟建场地地基为中等压缩性地基,拟建建筑物为地上十二层框架结构,场地属岩溶地貌,场地土主要以粘性土为主,基底为⑤层中等风化石灰岩,该层厚度巨大,物理力学性质相对稳定,但顶板界线起伏变化大,形成土、岩组合不均匀地基,易导致拟建筑差异沉降变形,故判定拟建场地地基为不均匀地基。

3.4地基土的压密(固结)状态评价

场地地基土具多层结构,成因类型及岩性较为复杂。基坑底面以下主要土层土样的固结试验成果报告见《砚山县中医医院住院综合楼检验报告》,其超固结比计算结果及压密、固结状态评价详见插表2。

由插表2可见,依据OCR判定,本场地土层为超固结土;从各土层的成因进行分析,由于场区土层是经过各个地质时期正常沉积和压密,上覆土层未经大量的剥蚀和搬运,故利用OCR指标结合应力历史及土层

性状综合判定:场区土层应属超固结土。

高压固结试验成果及土的固结状态评价一览表插表2

3.5基桩承载力预估

根据承载力经验参数估算人工挖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 uk(人工挖孔灌注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 uk计算公式采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3.6公式计算),当以⑤层中等风化石灰岩作为桩端持力层,桩长约7.00m~17.00m左右(详见插表3)

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

插表3

3.6基础持力层与基础型式分析及基坑支护

1、根据本次勘察,对场地内拟建筑物,地基岩土工程特性,土层结构及层间相互关系,地基土分布厚度,力学强度,顶板埋深、场地整平标高等情况分析,结合拟建建筑物的特点,建议选用⑤层中等风化石灰岩作地基基础持力层,其基础形式,建议选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按嵌岩桩设计),其预估单桩承载力标准值可用表2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由静载荷试验确定。

电力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北京

昌平区顺沙路(大汤山桥~昌顺界)电力管线工程 电力隧道工程 施工方案 审批人: 审核人: 编制人: 北京路鹏达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03月15日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主要施工方法 第四章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第五章安全施工措施 第六章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第七章工期安排及保证措施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1.1设计文件﹤昌平区顺沙路(大汤山桥~昌顺界)电力管线工程电力隧道工程﹥施工图纸; 1.1.2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程、标准 1)《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56-2001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7)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8-2002 8)市政工程有关技术规范 9)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

10)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结构设计手册》 11)电力基建工程施工工艺手册土建.电缆沟道分册 12)地下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13) 北京市绿色施工管理规程与图列; 14)公司颁布的ISO9000标准质量体系文件及内部体项目管理体系文件等。 第二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随路建设电力管线,使电力管线工程设计满足当地电力发展未来需要,为当地电力未来发展预留接口,同时保证道路运行安全。沿顺沙路由规划6#路至大汤山桥永中北23.0米、大汤山桥至规划5#路道路永中北22.0米新建一条2m*2.3m暗挖电力隧道;新建电力管线全长9.35公里,电力隧道长685米。 2.1.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 1)场地总体概述 拟建场地地处北京市昌平区南部,场地起伏不大;地面高程为36.23~37.84米,西低东高; 2)土层分布情况 本地区地层主要为人工堆积土层、新近沉积层和一般第四纪沉积层;拟建场区地形较为平坦,电缆隧道所在范围内具体土层自上至下为:

浙江台州地勘报告材料

一、概述 (一)拟建工程概况 本工程商业区块位于场地东北部,为2F~5F的商业楼;商业区块全场下设1F地下室,地下室开挖深度约6~7m。拟建物拟采用框架结构,单柱最大荷载约9000kN,拟采用桩基础。 受新城控股集团的委托,我院承担了·玉环·吾悦广场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二)勘察目的与任务要求 根据拟建建筑物的结构荷载,结合提出的勘察要求,勘察目的为设计提供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的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等提出建议,其具体任务和要求为: 1.查明建筑物围各岩土层的类别、结构、厚度、工程特性,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土层和坚硬土层的分布,计算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查明有无液化土层,并对液化可能性作出评价。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及支护结构设计相关设计参数。 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腐蚀性、渗透性,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建筑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 4.查明场地地形地貌、不良地质作用及不利埋藏物(暗浜、暗塘、地下障碍物等),且提供参考处理意见。 5.提供基坑开挖时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和评价基坑开挖、降水等对邻近工程的影响。 6.建议经济合理的桩基类型、桩尖持力层,详细查明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的分布,预估单桩承载力,判断沉桩的可能性和对相邻建筑的影响。 (三)勘察依据 1.业主提供的“·玉环·吾悦广场总平面图1:1000”。 2.勘察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1)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年版); 2)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2016年版);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 4)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5)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6)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7)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 8)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9)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DB33/1001-2003); 10)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4); 11)省标准《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DB33/T1065-2009) 12)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 (四)勘察方法和完成勘察工作量 1)勘察方法 本次勘探孔位由我院按现行勘察规及业主协调、共同确定,勘探孔总体按拟建物轮廓线、角点及地下室周边线布置。勘察采用机械钻探取土样进行室试验,结合野外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容如下: (1)钻探 本次野外钻探施工采用XY-100型工程钻机,采用合金钻头泥浆护壁钻进。在上部覆盖土层中采用优质泥浆护壁,严格遵循操作规定,符合采取率要求、取样和原位测试要求。每回次起钻前及遇变层时均及时测量杆长,以准确确定取样

市政隧道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技术部分(勘察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

市政隧道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施工总承包 技术文件word文档可编辑 目录 1、勘察、设计方案 (4) 1.1勘察方案 (4) 第一章前言 (4) 第二章勘察技术方案 (5) 第三章工程勘察的难点、重点及解决对策 (18) 第四章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20) 第五章勘测成果报告 (24) 第六章总述 (27) 1.2设计方案 (28) 第一章设计进度计划 (28) 第二章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及进度控制措施 (29) 第三章设计人员配备和施工阶段设计协调配合工作 (32) 第四章设计后期现场相关技术服务 (36) 第五章设计质量保证体系 (38) 2、施工组织设计 (41) 2.1、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41) 2.1.1明洞工程 (41) 2.1.2超前支护工程 (45) 2.1.3洞身开挖 (55) 2.1.4光面爆破施工工艺 (65) 2.1.5初期支护 (70) 2.1.6洞身衬砌施工 (75) 2.1.7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 (79) 2.1.8施工缝、变形缝处理 (84) 2.1.9仰拱、铺底、填充施工 (84)

2.1.10监控量测 (85) 2.1.11水电气供应、通风及照明 (91) 2.1.12施工防尘 (92) 2.1.13砼路面施工 (92) 2.1.14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施工控制 (96) 2.2、质量保证措施 (99) 2.1、质量目标 (99) 2.2、质量保证体系 (100) 2.3、质量管理职责 (100) 2.4、质量保证措施 (102) 2.3、施工总进度及保证措施 (108) 3.1、工期目标 (108) 3.2、工期保证体系 (108) 3.3、工期保证措施 (109) 2.4、施工安全措施 (111) 4.1、安全目标 (111) 4.2、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111) 4.3、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12) 4.4、爆破作业安全生产措施 (114) 4.5、交通安全措施 (118) 4.6、治安和消防措施 (118) 4.7、应急预案 (119) 2.5、文明施工措施 (123) 5.1、文明施工目标 (123) 5.2、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123) 5.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23) 2.6、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 (125) 6.1、治安保卫制度 (125) 6.2、工地门卫制度 (126) 6.3、民工住宿安全管理制度 (127)

电子制程行业分析报告

电子制程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和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5)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5) 2、产业政策 (6) (1)《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6) (2)《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 (7) (3)《高技术产业“十一五”规划》 (7) (4)《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 年度)》 (8) (5)《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 (8) 二、行业基本情况 (9) 1、电子信息产业基本情况 (9) 2、电子制程行业的基本情况 (9) (1)电子制程行业的产生 (9) (2)电子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对电子制程行业的影响 (11) (3)电子制程行业的产业链关系与电子制程行业的服务内容 (12) (4)我国电子制程行业的未来发展 (13) (5)中国电子制程行业的市场容量 (15) ①电子制程产品在电子信息产品总成本中的比重 (15) ②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 (16) ③2009-2011年市场需求预测及增长 (16) 三、行业竞争状况 (17) 1、行业总体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状况 (17) (1)与供应商竞争 (18) (2)电子制程技术 (18) (3)合格供应商资格认证 (18) 2、行业内的主要企业 (19) (1)国内的主要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排名 (19)

(2)国外实力企业简要情况 (19) 3、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21) (1)技术壁垒 (21) (2)供应商壁垒 (22) (3)人力资源壁垒 (22) (4)客户壁垒 (23) (5)销售渠道及规模壁垒 (24) 4、市场供求状况 (24) 5、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原因 (24)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5) 1、有利因素 (25) (1)电子行业整体水平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25) (2)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27) (3)电子制造业竞争的加剧和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提高 (27) (4)国内GDP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7) 2、不利因素 (28) (1)经济周期对下游行业造成了短期负面影响 (28) (2)国内电子行业对电子制程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 (30) 五、行业技术特点及技术水平、行业特征 (30) 1、行业技术特点与水平 (30) 2、行业经营模式 (31) 3、行业发展趋势 (32) (1)兼并趋势 (32) (2)一体化趋势 (33) 4、行业的区域性 (34) 六、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35) 1、本行业与上游行业的相关性 (35)

工程勘察报告-新

炬程嘉星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勘) 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炬程嘉星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勘) 工程负责:何青 报告编写:何青 审核:孙炳琦 副总工程师:寇喜江 院长:刘咸斌 提交报告单位: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 提交报告日期:二○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目录 1.前言 (1) 1.1工程概况 (1) 1.2勘察目的、任务及技术依据 (2) 1.3勘察工作布置及方法 (3) 2.场地地质条件 (5) 2.1地形地貌 (5) 2.2地层结构 (5) 2.3地下水 (5) 2.4地裂缝及其它不良地质作用 (7) 3.岩土工程测试指标 (7) 3.1室内试验 (7) 3.2原位测试 (7) 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8) 4.1地基土的压缩性 (8) 4.2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值 (8) 4.3黄土湿陷性评价 (9) 4.4场地水、土腐蚀性评价 (10) 5.场地地震效应 (11) 5.1建筑抗震地段类别 (11) 5.2抗震设防烈度及场地类别 (11) 5.3地震动参数 (11)

5.4地基液化可能性 (11) 6.地基基础方案 (12) 6.1地基评价 (12) 6.2地基基础方案 (13) 7.基础施工的有关问题 (18) 7.1基坑开挖与支护 (18) 7.2施工注意事项 (19) 8.结论与建议 (19) 附录 1.建(构)筑物地基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 1页 2.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1页 3.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页 4.工程地质剖面图 8页 5.剪切波速测试结果 4页 6.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3页 7. 水腐蚀性试验报告 2页 8. 土腐蚀性试验报告 1页

XXX隧道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1) 三、完成的勘探工作量 (1) 四、自然地理概况 (1) (一) 地理位置 (1) (二) 地形地貌 (2) (三) 气象特征 (2) (四)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2) (五) 地震动参数 (2) 五、工程地质特征 (2) (一) 地层岩性 (2) (二) 地质构造 (4) (三) 水文地质特征 (4) 六、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4) 七、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4) (一)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及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4) (二) 隧道围岩分级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4) (三) 隧道进出口工程地质条件 (5) 八、设计与施工注意事项 (5) 附件: 一、 XXXXX隧道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0) 二、 XXXXX隧道进口工程地质平面图

三、 XXXXX隧道出口工程地质平面图 四、 XXXXX隧道洞身工程地质纵断面 五、 XXXXX隧道进出口放大工程地质纵断面 六、 XXXXX隧道进口工程地质横断面 七、 XXXXX隧道出口工程地质横断面 八、 XXXXX隧道进口弃渣场工程地质断面图 九、 XXXXX隧道出口弃渣场工程地质断面图 十、地质柱状图 十一、XXXXX隧道土工试验报告 十二、XXXXX隧道岩石试验报告

一、工程概况 新建XX铁路工程XXXXX隧道位于XXXXX镇XXXXX,XXXXX隧道起讫里程DIIK4+120~DIIK5+730,全长1610m,洞深最大埋深约48m。 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该隧道定测阶段的调查工作始于XX,外业钻探日期为XXX,水、土、岩的试验工作为XXX,资料整理工作于XX结束。 本次定测针对该隧道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技术要求,采用地面大范围的地质调查及工程地质测绘(1:2000)、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资料综合分析(含区域地质资料、初测资料的分析)等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工作过程中,地质分界线的填绘主要利用手持GPS定点,钻孔的定位采用中线桩及全站仪,对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采用室内试验进行。 三、完成的勘探工作量 表1.1 主要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四、自然地理概况 (一) 地理位置 XXXXX隧道在行政区划上属于XXXXX镇,位于XXXXX镇东北部的XXXXX 村,交通较为便利,村镇之间有公路连接。隧道进出口均位于山坡缓坡处,

D分析报告标准完整版

D分析报告标准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8D问题详细分析报告 一、问题及团队 1、问题 问题名称。 2、团队 解决问题的团队成员: 具体分工 倡导者(负责8D程序进程跟踪及控制、会议召集):文员(负责会议记录、材料汇总及整理): 其他成员分工…… 二、问题描述

1、问题的产生 是什么、何时、何地、多少、严重程度等方面描述问题。 2、问题的影响 详细剖析问题对设备生产、技术工艺、经济效益、管理、公司声誉形象、法律纠纷等的影响。 3、问题涉及的对象 和问题的发生有关联或将受到问题的影响的对象,如:客户、政府部门、公司部门和供应商。 三、临时措施 为了防止问题的负面影响扩大或者是问题进一步恶化,采取什么临时处置措施(包括应急措施),采取临时措施的依据及标准,何时开始实施临时措施。 及时调查其他地方是否存在类似问题正常状况应该如何 四、根本原因 1、原因查找 采用脑力激荡法查找可能原因:团队成员分头去调查问题相关人员,在规定时间汇总可能原因。

相关检测数据及资料收集。 2、原因分析 针对汇总的可能原因进行关联分类,并采用鱼骨图法将分类的可能原因表示出来,并针对这些可能原因进行分析验证(查找产生原因的依据数据及资料),去除伪原因,对确定的原因采取5W法(5问法:原因、原因的原因、原因的原因的原因、……)揭示更深层次的原因。最后用鱼骨图法将分类的真原因表示出来。 生产类问题原因寻找及分析鱼骨图: 发现

五、解决方案 1、对问题采取的纠正措施 2 确定问题各个环节的正常状况,解决方案试行过程中定期检查各个环节的指标和正常状况的差距,判断问题的解决程度,进而确定是否再次寻找新原因和制定新解决方案。 七、预防问题再次发生(制度化) 1、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根据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的验证结果,确定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发生的方法,制定(或修改、补充)相关制度确保解决方案能够常态化运行(明确制度制定负责人及完成时间),相关制度见附件。 2、其他存在此类问题的地方或产品的解决 将本问题的解决方案应用到其他存在此类问题的地方或产品的解决,确定追踪及解决方法,设定问题解决的期限。

前风窗视野分析报告--总布置解读

技术文件 密级:机密 前风窗视野分析报告 制定: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客户确认:日期:

技术文件 目录 1. 概述 (2) 2. 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 (2) 3. 电动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 (2) 3.1 引用标准 (2) 3.2 汽车前方视野技术要求 (2) 3.3 电动汽车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 (3) 3.4 电动汽车前方视野校核 (5) 4. 总结 (6)

技术文件 1.概述 在电动汽车设计中,驾驶员视野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和安全等,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下面以相关标准和法规为基础,对驾驶员前视野进行校核。 2.电动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汽车驾驶员前视野的基本要求如下: 1.风窗玻璃透明区 2.驾驶员前方180o范围内直接视野 3.A柱障碍角 3.电动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 3.1引用标准 GB 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 GB 15085-1994 汽车风窗玻璃刮水器、洗涤器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11556-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SAE J941-2002 Motor Vehicle Drivers' Eye Locations SAE J1050-2003 驾驶员视野的定义和测量 3.2电动汽车前方视野技术要求 电动汽车前方视野必须符合标准GB11562-1994中的规定。 (1)风窗玻璃透明区至少应包括风窗玻璃基准点联线所包围的面积。这些基准点是: a)基准点a,V 1 点水平向前偏左17°; b)基准点b,V 1 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上7°; c)基准点c,V 2 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下5°; d)辅助基准点a`、b`、c`与a、b、c点关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对称。 (2)按GB11562-1994的规定进行测量,每根A柱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6°。若两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则右柱不需要再测量。 (3)汽车不得有两根以上A柱。 (4)在驾驶员前视野180°范围内,在通过V 1的水平面下方和通过V 2 的三个平面(三 个平面都和水平面向下成4°夹角,其中一个平面垂直于Y基准平面,另两个

地勘报告外业见证书

地勘报告外业见证书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附件一 建设工程勘察外业见证报告 建设单位: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镇政府 工程名称:合川区钱塘镇迎宾大道改扩建工程 勘察阶段:一阶段勘察 勘察地址: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 勘察时间:2010年11月 勘察单位资料: 勘察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资质等级:甲级 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王增勇职称:工程师 钻探劳务单位:资质证书编号: 外业人员及上岗证: 外业见证的内容: 勘察任务书:有■无□ 勘察纲要:有■无□ 勘察纲要变更:有□无■变更申请人:变更批准人:原位测试符合程度:好■一般□不符合□ 测量放点:有控制点■无控制点□控制点的来源□水位观测:有■无□ 钻探工作量: 32孔,共计米;

井探工作量: - 个,共计 - 米; 槽探工作量: - 个,共计 - 立方米; 取土试样:原状 --- 件、扰动 - 件;取水试样: - 件; 取岩样: 10 组32 块;钻孔波速测试: - 孔 - 米; 原位测试:标贯 -次;动力触探米(重型N63。5、超重型 N120); 抽水试验: --- 台班/孔;压水或注水试验: - 次/孔; 其他原位测试:水位观测 32孔/次; 其他需要说明的资料: 见证人和见证单位郑重声明:上述内容经外业见证真实、可靠,如有虚假,我们愿意接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的处罚。 见证人(签名)年月日 见证单位: (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或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注:本书一式四份,建设单位、见证单位、勘察单位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各 一份。

附件二建设工程勘察外业实物工作量见证验收一览表

轨道交通保护方案

金河天街·中国西部黄金珠宝国际交易结算中心工程 施工对轨道交通十五号线、四号线安全保护方案为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运营,保护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维护乘客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编制以下轨道交通安全保护方案 一、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 《金河天街·中国西部黄金珠宝国际交易结算中心施工蓝图》 《金河天街·中国西部黄金珠宝国际交易结算中心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轨道交通十五号线、四号线生基堡站区间隧道设计资料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 《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渝建发〔2012〕153 号) 国家、市相关法律法规及现行相关施工规范、标准。 、参考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控制实施指南》; 《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 202-2013)。 二、工程项目概况 、工程概况 金河天街·中国西部黄金珠宝国际交易结算中心工程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龙兴镇龙兴组团C标准分区C57-1/03,C58-1/03。此次方案涉及为C57-1/03地块(1#地块),1#地块由2栋多层商业及3栋高层(3#~5#楼)空中商铺组成。建筑高度塔楼最高为米,裙房及多层最高为米。高层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多层商业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基础根据地勘资料采用桩基础及独立柱基础.场地周边基坑已经开挖形成稳定放坡,北侧建筑形成后,采用桩板挡墙支挡岩土边坡,桩身设置锚杆.挡墙基础深度满足轨道交通要求的应力扩散要求.西侧多层建筑远离轨道交通范围,对轨道交通基本无影响。 、轨道交通概况 本项目位于轨道交通15号线生基堡站南侧,轨道交通4号线生基堡站西南侧,轨道交通受影响线路相应区段为轨道交通15号线右线SSK48桩至SSK48+3桩之间,轨道结构形式为区间隧道;轨道交通4号线左线AK22+5桩至AK22+6桩之间,轨道结构形式为区间隧道。 结合现场岩芯鉴定,强风化岩层岩芯破碎,多呈块状,属性破碎;钻孔钻入中等风化岩体采取率>80%,中等风化岩体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据声波速度测井成果可知,该场地中风化岩体完整系数为,

体检报告解读分析

体检报告解读分析

体检报告精细解读 一、体检报告中一些符号的含义 当要表明被检验物质的有或无时,即为定性检验的结果,一般用“(+)” 表示阳性;用“(-)”表示阴性;用"(±)”表示"弱阳性";用"(-)"表示"阴性"。 1、体检报告中+和-两个符号的意思 “阳性”或“(+)”可以提示或代表“检查结果异常”。 例如:尿常规化验时,尿蛋白“阳性”或“(+)”,则表明尿液中可以检测出蛋白,尿中有蛋白常见于肾脏疾病/心力衰竭/发热性疾病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即检验结果异常,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也有例外,如乙肝表面抗体(缩写为HbsAb或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中和乙肝病毒,抵御再次感染。若乙肝“二对半”检验结果为表面抗体“阳性"或“(+)”,则说明可能以往有乙肝感染或隐性感染史,目前处于恢复期;还可能是接种过乙肝疫苗的结果。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希望产生抗体,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可见,这个目的“阳性”是好的。 2、体检报告中其他符号的意思 当要表明被检验物质的多少时,即为定量检验的结果,则用“具体数值”的形式报告,并附有结果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但不同医院/不同方法检测所使用的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一般用“HIGH、H”等表示“数值高于正常”;以“LOW、L”等表示“数值低于正常”。 一般情况下,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都可能属于异常,如血常规里的白细胞(WBC)计数为定量检验结果,正常成人参考值范围为(4~10)×10⒐/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严重创伤、感染、出血、中毒、血液疾病等;减少常见于病毒性感染、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损伤以及某些血液病等。 对于异常的检验结果,除了上述的表示方法外,有些化验报告单上还会用特殊的字体或符号(如“*”或“!”)给予着重指出,以提示大家注意。 二、专家教你看尿常规检查结果

如何能看懂岩土工程地勘报告材料

如何看懂岩土工程地勘报告? 勘察设计(岩土工程)人员的主要工作通常是基坑支护设计、边坡设计、地基处理设计、降水止水设计等,所主要依据的就是该工程的《勘察报告》,那么拿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后,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阅读理解,具体如下: 一、确认地勘的有效性: 1.第一个为地勘公司(单位)公章; 2.第二个为地勘单位专业人员的“中华人民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章; 3.第三个为“施工图审查合格专用章”。 4.三章均齐,有效;否则无效,此时,作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需要做的是神马?等待?暂停?还是……(A这么差的地勘,老子不干了; B兄弟没地勘都能做,我忍了;C干一遍拿一遍钱,签你字盖他章,

让我咋干我咋干)?根据本人我多年不画图的经验判断,我们大部分的优秀结构工程师会选C,必须的嘛,与我何干? 二、结合勘探点平面布置图,了解工程概况 1、根据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及建筑总图,看清楚地勘的平面图和我们手里的建筑总图是一样的吗?如果一样,很好!如果不一样,作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需要做的又是神马?等待?暂停?还是…(A靠,又让我忍啊!B 地勘那哥们儿太远,我让建筑mm改总图;C 数钱中…)?为啥有不一样的时候?答:建筑总图改了,地勘不知道或…. 2、核对地勘的钻孔位置是否合理,钻孔的距离一般我们就不看了,主要看钻孔的平面是否将我们要设计的建筑外轮廓(含地下室外轮廓)包含了没有,如果没有包住,就要提请甲方要求地勘公司进行补勘。有时候也会发生个别建筑没有布置钻孔的情况,处理方法同上。 3、顺便看看钻孔的勘探深度够不够,尤其是要做桩基础时,再尤其是开始建议不用做桩基础,后来发现得做桩基础时。(要勘多深才够?答:这么深奥的问题,千万别问我,自己查查勘察规吧,记得回来告我一下。)作为一名优秀的结构工程师,要能够发现地勘的不足 4、确认钻孔的定位坐标是否以黄海高程系为基准。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工程,地勘采用了一个假定的黄海高程标高,该标高在文字部分有说明(为假定黄海高程),但在工程地质剖面图中的竖向坐标栏书写的是“黄海高程”,设计人员在进行基础设计的时候没有发现这

地勘报告样例

顺义区光明街道路改造工程-站前街通道、顺义文化馆通道、光明街人行天桥勘察报告 一、概述 1.1 工程概况 受建设方的委托,我院对顺义区光明街道路改造工程—站前街通道、顺义文化馆通道和光明街人行天桥场地进行了详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拟建场地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城区。本次勘察为道路改造工程勘察,项目包括:站前街通道、顺义文化馆通道和光明街人行天桥三部分。 1.1.1地下人行通道有关设计参数: 站前街通道位于光明大街K2+190处,光明大街与站前东街交叉口南侧,春峰大卖场附近,覆土深4.0m,主通道内净宽为6m,长31.5m, 净高:2.8m;设有A、B两个出入口。设计荷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4.0kN/m2。设计地震烈度:8度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0.2g。 顺义文化馆通道位于光明大街K2+633处,光明大街与建新东街交叉口南侧,顺义区文化馆与建新南区之间,覆土深4.6m,主通道内净宽为6m,长38.5m, 净高:2.8m;设有A、B两个出入口。设计荷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4.0kN/m2。设计地震烈度:8度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0.2g。 地下人行通道主通道拟采用矩形断面结构型式,出入口局部为矩形框架结构,其余为U型槽结构。主通道结构净宽600cm,净高280cm,结构厚60cm;设计时考虑对主通道采用盖挖法,对通道出入口采用明挖法施工。 1.1.2光明街人行天桥有关设计参数: 一、设计技术标准 1、桥梁等级:人行天桥; 2、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3、设计荷载:人群荷载:4.5KN/m2; 4、桥面宽度:3.3m总宽=0.15m栏杆+3.0m人行道+0.15m栏杆; 5、梯道宽度:3.9m总宽=0.15m栏杆+3.6m人行道+0.15m栏杆; 6、桥面坡度: 1%横坡,1%纵坡; 8、桥下净高:道路净空≥4.5m; 9、地震峰值加速度:0.15g,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二、方案设计 该人行天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天桥主桥、上桥梯道和下部结构。 天桥主桥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箱梁,跨径为:1.05m(悬臂)+19.0m(主跨)+1.95m(悬臂)。梁高1.5m,翼板宽0.75m,翼板端部厚0.18m,翼板根部厚0.25m,顶底板厚0.2~0.25m,腹板厚0.2~0.3m。 上桥梯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跨径为:5.45m+6.7m+5.15m,板厚为0.45m。北侧采用双向梯道,宽2.1m;南侧采用单向梯道,宽为3.9m。 下部采用圆形独柱墩,墩柱直径为0.8m,上接盖梁,盖梁宽1.0m,高0.6m。基础采用桩基础,桩径为1.0m。 根据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对勘察工作及成果资料的要求,及现状地形地貌,本次市政道路勘察基本沿拟建工程中心线布设勘探孔,共布置钻孔14个,其中站前街通道共布置钻孔4个,钻孔间距约24m,文化馆通道共布置钻孔4个,钻孔间距约24m,光明街人行天桥共布置钻孔6个,钻孔间距约12.5m。详见“建筑物和勘探点平面配置图”。 1.2 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 根据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对勘察成果的要求,针对本工程的设计方案,确定本次工程地质勘察主要目的和任务、要求为: 1、查明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危害程度。 2、查明建筑场地内的地层结构,成因年代,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并对地基的均匀性和承载力做出评价。 3、提出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并应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提出防治方案。 4、查明地下水类型、水位埋深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必要时提出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 5、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分析判别地震效应。综合判定地震液化可能性和液化等级,提出液化处理措施(包括处理方案和处理深度、宽度等)。 6、提供为工作坑开挖的边坡稳定性计算,支护方案选择,以及基底稳定性验算所需的参数,并在工作坑开挖、降水时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作出论证和评价。 7、提供拟建工程设计与施工方面的其他技术建议和相关的岩土技术参数等。 1.3 技术标准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所遵循的技术规范标准包括: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

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8)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9)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10)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1)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2)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3)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14)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15)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1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等。 三、拟建工程概述 拟建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本次施工路段从K0+036.074至K1+165.795,道路全长为1129.721m,;道路设计起点坐标(X=35809.166 Y=14831.661),终点坐标(X=35519.613 Y=16014.400),设计起点位于濠江路,桩号为K0+000,设计路面标高为23.75m,西北至东南走向,终点相交于东环路,桩号K1+165.795,设计路面标高为40.89m;为城市Ⅱ级主干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为40 km/h,设计荷载城-A,设计年限30年,设计道路宽为26m,双向四车道,两侧设人行道,路面交通等级为轻等级,轴载标准BZZ-100,

xx铁路建设项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xx铁路建设项目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一、编制依据 1.1《关于印发加强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铁建设【2007】102号; 1.2《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文); 1.3基础资料: 1.3.1 新建**铁路*标施工合同文件; 1.3.2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3.3 设计院关于隧道地勘报告资料; 1.3.4《****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办法》

1.4 设计院初步设计风险评估报告; 1.5 设计院提供的设计图纸; 1.6 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 1.6.1《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以下简称"隧规") 1.6.2《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 1.6.3《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 1.6.4《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 1.6.5《铁路隧道辅助导坑技术规范》 (TBJ10109-95) 1.6.6《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TB10306-2009) 1.6.7《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 1.6.8《铁路基本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铁建设〔2007〕152号)

1.6.9《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 二、本标段隧道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标起止里程为****,全长66.207Km。本标段****,全长****m,该隧道地质复杂,Ⅳ、Ⅴ级围岩比重大,其中碳质页岩开挖后易产生较大变形,为*级风险隧道,也是全标段的首要控制工期工程。****隧道位于****自然保护区,对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高,是本标段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 2.2 地形地貌 本隧道属于高原斜侵蚀、构造中、低山区,为云贵高原东侧的梯级大斜坡地带,90%以上面积属于山岳地形,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山峦叠障、沟谷纵横。山岭及河谷延伸方向基本与构造线一致。地形受流水强烈侵蚀与切割,水系呈树枝状密布,横向形态多呈“V”型,基岩多裸露,阶地不发育。 2.3 地层岩性 隧道范围内覆土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Q4)地层,主要穿过奥陶系、寒武系、石炭系、泥盆系地层。

制程能力分析

制程能力分析 緒言 在產品生產周期內統計技朮可用來協助制造前之開發活動、制程變異性之數量化、制程變性相對于產品規格之分析及協助降低制 程內之變異性。這些工作一般稱為制程能力分析(process capability analysis)。制程能力是指制程之一致性,制程之變異性可用來衡量制程輸出之一致性。 我們一般是將產品品質特性之6個標准差范圍當做是制程能力之量測。此范圍稱為自然允差界限(natural tolerance limits)或稱為制程能力界限(process capability limits)。圖9-1顯示品質特性符合常態分配且平均值為μ,標准差為σ之制程。制程之上、下自然允差界限為 UNTL=μ+3σ上自然允差界限 LNTL=μ-3σ下自然允差界限 對于一常態分配,自然允差界限將包含99.73%之品質數據,或者可說是0.27%之制程輸出將落在自然允差界限外。如果制程數據之分配不為常態,則落在μ±3σ外之機率將不為0.27%。

(例) 產品外徑之規格為5±0.015cm,由樣本資料得知X=4.99cm,σ=0.004cm,試計算制程之自然允差界限。 (解): UNTL=4.99+3(0.004)=5.002 LNTL=4.99-3(0.004)=4.978 制程能力分析可定議為估計制程能力之工程研究。制程能力分析通常是量測產品之功能參數而非制程本身。當分析者可直接觀察制程及控制制程數據之收集時,此種分析可視為一種真的制程能力分析。因為經由數據收集之控制及了解數據之時間次序性,可推論制程之穩定性。若當只有品質數據而無法直接觀測制程時,這種研究稱為產品特性分析(product characterization)。產品特性分析只可估計產品品質特性之分布,或者是制程之輸出(不合格率),對于制程之動態行為或者是制程是否在管制內則無法估計。這種性形通常是發生在分析供應商提供之品質數據或者是進貨檢驗之品質資料。

地勘报告各阶段

一)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其任务要求主要为: (1)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和附近地区的工程地质 资料及当地的建筑经验。 (2)在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 构造、岩石和土的性质、不良地质现象及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 不良地质现象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土洞、活断层、洪水淹没及水流对岸边的冲蚀等。 (3)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符合要求,但其他方面条 件较好且倾向于选取的场地,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及必要的勘探工作。在确定建筑场地时,在工程地质条件方面,宜避开下列地区或地段:①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且对场地稳定性有直接危害或潜在威胁的;②地基土性质严重不良的;③对建筑物抗震危险的;④洪水或地下水对建筑场地有严重不良影响的;⑤地下有未开采的有价值矿藏或未稳定的地下采空区。该阶段作为厂址选择来讲称为选厂勘察阶段,其主要任务是,首先在几个可能作为厂址的场地中进行调查,从主要工程地质条件方面收集资料,并分别对各场地的建厂适宜性作出明确的结论,然后配合有关选厂的其他有关人员,从工程技术、施工条件、使用要求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对比,最后选择一个比较优良的厂址。

(二)初步勘察阶段的任务与要求初步勘察是在可行性勘察基础上,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和实际需要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或调查以及勘探测试工作,为确定建筑物的平面位置,主要建筑物地基类型以及不良地质现象防治工程方案提供资料,对场地内建筑物地段的稳定性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搜集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取得建筑区范围的地形图及有关工程性质、规模的文件。 (2)初步查明地层、构造、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埋藏条件以及冻结深度。 (3)查明场地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规模、成因、分布、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 (4)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场地,应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三)详细勘察阶段的任务与要求详细勘察一般是在工程平面位置,地面整平标高,工程的性质、规模、结构特点已经确定,基础形式和埋深已有初步方案的情况下进行的,是各勘察阶段中最重要的一次勘察,且主要是最终确定地基和基础方案,为地基和基础设计计算提供依据。该阶段应按不同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应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并应对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 (1)取得附有坐标及地形的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各建筑物的地面

XXX隧道溶洞处理

桐油山隧道K2+312~+332溶洞处理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桐油山双连拱隧道K2+312~+332溶洞处理方案及实施效果,总结了该溶洞处理的施工经验体会,可供今后类似情况下,予以借鉴、参考。 关键词:双连拱隧道溶洞处理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梁超前支护 桐油山隧道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南二环路新建的一座双连拱隧道,隧道全长465m,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施工。隧道内轮廓采用直中(边)墙三心圆形式;开挖断面宽度为27.66m~28.56m,高度为8.22m~8.92m;三车道路面(两条机动车道,一条非机动车道,路面净宽10.5m),单向分离式交通;中隔墙砼厚度为2m。隧道地处碳酸盐岩地区,埋深10~140m,施工中多次遭遇溶洞。其中,K2+312~+332处溶洞规模大,处理困难,对施工影响极大。根据隧道开挖揭露的溶洞规模、地下水及充填物情况、空间分布形态、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溶洞自身的稳定性,综合采用超前支护、型钢支撑、隧底换填、钢筋砼梁(板)跨越的措施进行处理,确保了施工及结构安全,顺利地渡过了该溶洞段。 1.溶洞概况 桐油山隧道K2+195~+365为浅埋段,拱顶覆盖层厚度约为10~20m。覆盖层大部分为人工杂填土,拱顶岩层厚度约为0~1.5m,并已强风化成碎块状或砂屑。该段为桐油山隧道施工的关键难点部位,采用三导洞法分部扩挖施工,为了构筑中隔墙,首先开挖施工中导洞。中导洞宽为6m,高为5.15m(比正洞拱顶低3m),采用直边墙、圆弧拱断面,断面矢跨比为1/4(为了控制中隔墙顶部的超挖回填量,故采用较扁平的断面)。中导洞开挖至K2+312,整个断面岩性由白云质灰岩突变为粘土,沿岩土分界面有小股状渗水(水量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