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宏观经济调整展望未来税收政策变化

从宏观经济调整展望未来税收政策变化

从宏观经济调整展望未来税收政策变化
从宏观经济调整展望未来税收政策变化

从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展望未来税收政策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经济政策对财政政策的影响来预测未来财政政策的变动方向。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节的一种手段受目前经济状况的影响颇大,然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目前的财税政策是结构性减税,即对不同税种实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政策。未来税收的变化包括“营改增”、资源税改革等,主要体现了国家对目前经济衰退,产业转型等政策的体现,并且预计未来税收改革还会继续沿着结构性减税的方向继续进行下去。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经济政策财税政策

一、经济与税收政策的相互作用

(一)经济增长对税收的影响

税收作为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利,强制、无偿地区的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国家通过税收的形式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经济增长越快,相应的税收增加就会越快。经济结构也对税收的结构产生影响,三种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经济中占的比例不同,决定着税收调节力度和灵活度的不同,财政政策可在第一产业调整的力度要小于第二产业,所以在第一产业产值过大,第二产业产值过小的情况下,国家很难通过增加税收来实现财政收入的增加。

经济形势同样决定了税收政策,例如,在收入差距巨大的国家,税收会更加注重公平性,从而会减少流转税,增加直接税,调高个人所得税的其增点。而在不同的经济形势需要不同财税政策来进行配合,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需要减缓经济过度增长,则增加税赋,经济衰退时期需要减少税赋。所得税就是宏观经济的自动稳定器之一。

(二)税收政策对税收的影响

税收政策对税收的影响显著,拉弗曲线就刻画了同一税收会有两个不同的税率,而两个不同税率对应的应纳税额是不同的,或者说同一税收会有两个不同的税赋。税收政策体现了政府的经济结构调节的导向作用,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更加公平的时期,所以需要适当的税收政策来达到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的目的。

(三)目前的经济状况

我国目前正面临着经济政策的改革。产业结构升级,我国长期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对环境、自然生态资源带来了巨大的损害,需要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改革;并且我国长期依赖于以地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拉动钢铁业,装备制造业的投资,但是地产业的上游企业已经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过度投资现象。并且,以地产为地方经济的主要动力造成了严重的地方腐败;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地产相关产业严重挤压了其他产业的生产空间。经济结构过于单一,经济增速减缓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1、从产能利用率来看,当前中国工业部门产能过剩现象较为突出,结构分化明显。据测算,我国当前产能利用率为72%左右,低于80%的合意区间,产能过剩较为严重。其中,钢铁、有色金属、非金属、橡胶行业周期性较强,其产能利用率基本与我国整体产能利用率的变化趋势相一致。总体来看,大部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均低于80%,存在产能过剩现象。饮料、纺织服装等消费行业产能利用率较为理想。

产能利用率趋势低位运行,产能过剩导致的工业部门通缩制约盈利改善。基于经济仍处下行阶段的判断,我国的总体产能利用率在今后两年内仍将处于70%左右的低水平,短期内难以回暖。在PPI 连续两年负增长之后,预计明年PPI 仍维持在0 左右,乐观情况下同比回升至0.5%左右,谨慎情况下预计同比-0.4%。PPI 表征的工业部门通缩制约工业企业总体盈利表现。

政府正在加快去产能步伐,淘汰和整合将成主要调控手段。政府通过消化、转移、整合和淘汰产能等措施,来缓解产能过剩。短期内,淘汰落后产能和并购重组是缓解产能过剩的主要措施,从长期看,调整产业结构才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政策。

2、而从经济结构来看,政府正在鼓励服务业的大力发展。2011年国有企业投资占比超过2/3的行业,其中除了第二产业的油气开采、烟草,以及公用事业的电力、水以外,其余18个行业全部属于服务业。具体来看,在2012年,制造业中,石油天然气开采、烟草制品业的民间投资占比远低于50%,石油天然气开采占比不到5%。公用事业中,电力、燃气、水的民间投资占比均低于50%,其中燃气稍高些。服务业中,除了房地产、批零住宿餐饮等个别行业外,大部分行业的民间投资占比均弱于50%,集中在交运、电信、水利环保市政、卫生文化体育领域。因此,通过国企改革,放松管制、打破垄断激发公用事业和服务业的活力势在必行,而且空间巨大。

3. 消费不足,首先,居民消费总量不足,其次,居民消费占中国经济的比重(更确切的说,占中国GDP 的比重)过低。中国的居民部门从收入和财富上都受制于目前的资本所有状况,居民消费占比低于合适水平就是必然结果。从世界各个国家的发展路径来看,居民消费占GDP 的比重在各个收入水平上大概都在70%左右。仅在收入水平极低,人民处在生存线附近的时候,居民消费占比的均值会更高一些。而中国在过去30 年间,在各个收入水平上的消费占比都大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显然,中国的低消费无法用发展阶段来解释。而即使相比日本、韩国这些同样有“重储蓄、轻消费”文化的东亚近邻,我国的消费占比也明显偏低。这些都是我国消费不足在数据上的体现。

中国居民所持有的所有金融资产(现金、存款、基金、股票、债券等)加起来,大概也就是中国GDP 的120%。而美国居民持有金融资产的总量已经占到了美国GDP 的370%。中美居民在金融净资产上也有类似的差距。这是中国消费不足真实存在的又一个证据。1

二.经济现状对税收政策的要求。

(一)税收的分类

税收按照征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5种:

(1)商品和劳务税税法。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这类税与1宋棋. 美国税收改革及其影响研究对我国的启示[J]. 金融经济: 下半月, 2013 (5): 126-127.

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有密切联系。对什么商品征税,税收多高,对商品经济活动都有直接的影响,易于发挥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2)所得税法。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这类税是直接税,依照税法直接对企业法人和自然人的收入进行分配。

(3)财产、行为税。这类税主要是对财产的价值或某种行为增税。包括房产税、印花税等。

(4)资源税税法。主要是保护和合理使用国家自然资源而课征的税。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均是资源税的范畴。

(5)特定目的税税法。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烟叶税等。其目的是对某些特定对象和特定行为发挥特定调节作用。

政府主要从这五个方面来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通过这五类税对资源开采,生产资料的生产,商品流通,生产经营的结果等进行调节,例如增值税从初级农产品算起,对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实行免税,到每一次的流转都会征税,直到商品流入最终消费者,而不同商品增值税税率有不同的优惠,体现了政府对商品制造和流通的调整政策。

(二)经济政策在税收方面的体现

我国目前正面临经济增速下降的阶段,由地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减缓已经基本确定,政府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确定,我国目前的财税政策是结构性减税。

结构性减税主要有几个特点:首先,结构性减税是一个主要以减税为主,以稳增长为目的的政策,包括减免利息税,车辆购置税等税收的减免。其次,结构性减税是一个税收结构性调整的改革,既有税收的减少也有税收的增加,例如对房产税的改革,资源税由从量计征到从价计征的改革等。2

结构性减税也更加注重调节收入的公平性。我国流转税占到税收收入的60%以上,而所得税收入只有20%3,而流转税有很强的累退税特点,所以流转税并不利于收入的分配,并且所得税过少表明目前税收结构并没有很好地起到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结构性减税与宏观经济政策配合意在更好的调节宏观经济。引导产业升级,对促进产业实行税收优惠,以税收促进产业改革,完善经济结构也是结构性减税的目的之一。2013年我国实施了“营改增”,营改增无疑是国家提倡服务业大

力投资,大力发展的重大举措。

三.税收政策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过未来税收政策将会在结构性减税的政策思想指导下进行,具体在不同税种,不同的税目,不同的增收方式上变化,而对于税收征收的管理主要在于以更高的法律形式来进行征税的规定,避免地方政府以解释等形式变相增加或者减少税负。

(一)税目的改变

2013年8月1日起,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营改增”,涉及的行

业包括交通运输,文化产业邮政业,动产租赁等行业,预计未来还会将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全面实施“营改增”,营业税改增值税是在减少服务行业的税收负担,大力发展服务员,对于交通运输与不动产租赁,其经营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动产,而随动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抵消将会造成服务业成本大幅上升,

2胡东兰, 陈凡. 我国结构性减税问题研究述评[J]. 经济纵横, 2013, 3: 026.

3韩伏. 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J]. 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 (10): 23-24.

再税改之后不仅成本能够抵扣,还能将货物流动的整个成本流转起来,例如交通运输业的增值税可以在收货方的销项税里抵扣,完善了货物流转增值税链条,减少了重复交税的问题。4

营改增首先体现了减税的特点,促进服务业的投资,并且针对以前投资的服务业,例如:(1)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2)以所在地营改增之前购进或自制的有形动产为标的物提供的经营租赁服务;(3)动漫企业为开发动漫产品提供的动漫脚本编撰、背景设计、动画设计、音效合成、字幕制作等,以及在境内转让动漫版权;(4)提供电影放映服务、仓储服务、装卸搬运服务、收派服务。可选择按简易计税方法征收,所以并没有增加原应营业税纳税人的负担。

(二)税率的改变

我国是资源消耗大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能够提供自然资源的公平价格,并且税收作为调节自然资源使用,抑制过度消费带来环境破坏的手段,从量计征显然已经不能符合资源税的目的,所以资源税未来改革方向在于将原来的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目前已经有了石油、天然气按从价计征5%-10%, 而例如煤炭等仍然是从量计征。

资源税改革重点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指导,由过去的粗放型改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三)征收方式的转变

我国目前的税收法律只有三部:《税收征收管理法》、《个人所得税法》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而其他的税法都是以暂行办法,条例等形式存在,各地对于条例的执行、解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税收的征收方式几部规范,各地按照自己的解释执行明显不利于国家的宏观财政政策调控。未来将会把更多的条例与办法法律化,增加税收法律的权威性,减少地方政府税收的随意性。

并且,未来随着“营改增”将会有更多的税收归为国有,地税将会减少。而为了发挥地方财政调节地方经济的作用,将会培养地方税种,例如资源税。5(四)税源的控制

我国正在进行不动产登记,为将来全国范围内实行房产税奠定基础。我国长期以来依靠土地财政,房地产价格已经脱离正常价值,而房产税是针对房屋财产的一种财产税,为了调节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房产税全国范围内计征已经势在必行。并且,由于地方贪腐大多与房产相关,房产登记无疑是打击贪腐的重要措施,而不动产登记同时又为房产证退出舞台提供了基础,有了电子产权的登记,那么房产变动就不在需要房产证。

参考文献

[1]宋棋. 美国税收改革及其影响研究对我国的启示[J]. 金融经济: 下半月, 2013 (5): 126-127.

4胡怡建, 田志伟. 我国“营改增” 的财政经济效应[J]. 税务研究, 2014 (1): 38-43.

5彭惠莲. " 营改增" 税收改革对通信企业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13 (018): 35-36.

.

[2]胡东兰, 陈凡. 我国结构性减税问题研究述评[J]. 经济纵横, 2013, 3: 026.

[3]韩伏. 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J]. 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 (10): 23-24.

[4]胡怡建, 田志伟. 我国“营改增” 的财政经济效应[J]. 税务研究, 2014 (1): 38-43.

[5]彭惠莲. " 营改增" 税收改革对通信企业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13 (018): 35-36.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宏观经济学复习笔记(免费)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1、研究内容: 定义:研究国民经济的构成及其运行,以及政府用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包括:(1)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2)经济波动的根源;(3)失业产生的原因;(4)价格上涨的因素;(5)一国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6)政府政策是否发挥作用 长期经济增长 人口增长;平均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投入所产生的产量);投资率;储蓄率;技术进步经济周期 经济活动的短期收缩和扩张,衰退期和繁荣期 失业 失业率(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人口,即正在工作或者找工作的劳动者)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平均价格在一年内上涨或者下降的百分比 国际经济 开放经济和封闭经济:是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广泛贸易和金融联系 贸易失衡:贸易盈余和贸易赤字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和货币政策(关于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政策) 经济总量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对加总方法的运用以及对总消费、总投资和总产出等经济总量的强调;加总(对单个经济变量求和得到经济总量) 宏观经济学家 讲授经济学,宏观经济预测,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研究(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数据开发; 实证分析(考察某项经济政策的经济后果,而不是关心这些经济后果是否合意)和规范分析(泥土判断某一特定政策是否应该加以使用) 3、存在分歧的原因 古典主义:个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看不见的手使得价格和工资能够快速调整从而使所有市场

保持均衡;各个市场平稳运行,价格和工资快速调整以保持所有市场均衡,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凯恩斯主义:工资和价格的调节速度较慢,导致失业等现象的产生;政府增加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从而扩大对产出的需求 美国滞涨: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 单一的经济模型 特点:1,个人、厂商和政府在产品市场,资产市场和劳动市场上相互作用;2,对个体行为的分析师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知道原则:假设需求、意愿、机会和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个体和厂商都力图使自己的经济满意度最大化);3,在长期内,两者都认为工资和价格能够充分调整以实现产品,劳动和资产市场的均衡;4,工资和价格的调整速度处在平衡位置 第二章国民经济的构成和度量 1,国民收入的核算:产量,收入和消费的测量 国民收入账户 经济活动总量测量指标; 1),产出法:产品总量,在生产中间过程中被消耗的产品除外 增加值法,通过将所有生产者的增加值求和来衡量经济活动 2),收入法:产品生产者所得到的收入 包括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和取得的利润 3),产品的最终购买者所支出的总量 支付所有产品的总额 三者等价的原因:首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和消费者支出额相等;其次,卖方所得等于买方所支;产品价值与收入都和支出相等 国民收入账户的基本恒等式: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特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境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产出法:1,市场价值(测量的局限性)2,当年生产的产品和服务;3,最终产品和服务(相对于再同期生产的、在其他产品和服务的制造的过程中被消耗掉的中间产品和服务)4.,GNP和GDP 存货:公司拥有的库存,包括未出售的成品、半成品及其原材料 GDP(本国领土范围)和GNP(本国生产要素)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分析

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仍面临着不少下行压力,如企业利润增速低迷,过剩产能仍有待消化,出口需求疲软,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等等。但总体上看,支持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仍然存在。 一、就业形势较为平稳 近几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容乐观的,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越来越严峻。在我国,就业吸纳人员最多的就是服务业了,并且这几年来服务业所容纳的就业人员也越来越多,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服务在加速发展,创造了许多的就业岗位,解决了许多的就业人员,这也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发展与就业之间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有一定的增强作用,预计在2015年新增的就业人数可超过1000万人,总体的就业压力不大,但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农民工的就业形势是相当严峻的,国家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较多地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以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物价温和回升 从物价方面来看,我国的工业消费品的物价基本上保持稳定,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处于平稳运行的状态之下,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大。从服务价格来看,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者的工资逐步上涨,使得一部分生活服务品的价格上涨。从食品价格来看,大部分的粮食都增产,粮食价格比较稳定,但是相对来说,蔬菜、肉类的价格会微涨,这可能与劳动力工资上涨有一定的联系。除此之外,从资源产品方面来看,近几年的资源性产品在不断地改革,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上涨,出现高物价的局面,这与国家实行的节能减排,提倡节能减排的政策有一定的联系。此外,纵观全国的房地产业,房价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房价实现了小幅度上涨。 三、国民经济依然保持平稳增速 纵观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我国的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其发展的潜力还

宏观经济环境对银行业的影响

宏观经济环境对银行业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银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银行体系不断扩大,目前,已形成包括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外资银行在内的多重体系。在银行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中国银行业整体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08年末,资产规模超过万亿元,增长率为18. 6% ,其中三家上市的大型国有银行的平均总资产超过万亿美元,预计净收入将同比增长可达到50%。 然而自11年下半年以来,宏观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给整个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挑战,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变幻莫测使得大多数银行在经营中感受到了压力。宏观经济呈现这种周期性波动是客观存在的,作为现代经济体系中的核心企业,银行是典型的宏观经济周期行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将越来越多地通过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来实现,商业银行既是调控的对象,也更多地承担了调控工具的部分角色。在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亦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而宏观形势变化所产生的风险,最终有很大一部分将由商业银行承担。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六个方面对银行业外部整体宏观经济环境对于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做一个整体的度量,即从世界经济形态、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融资结构、金融监管体系、银行业同业竞争市场格局以及外部环境带给银行业的挑战。 首先从整个世界经济形态来看,全球经济将进入缓慢复苏期,经济增长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正在改变低储蓄,高消费的增长方式,与此同时“美国消费,中国制造,中东和俄罗斯提供资源”的世界经济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其次,新一轮的产业技术革命正在爆发,08年的金融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催生了以低碳经济和“物联网”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表明全球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调整已然势不可挡。然而目前世界经济体表现出的贸易保护主义,全球流动性泛滥与欧洲的债务危机使得世界经济仍存在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其次,中国经济仍旧保持平稳增长,并将以经济结构调整作为长期发展的核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回升转入增长与通胀并行阶段,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殊途同归于“滞胀”;“三驾马车”均有放缓,经济景气小幅回落;通胀压力上升,价格调节面临“二难选择”。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较快增长转为结构调整中的稳定增长阶段,全年 GDP 增长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与 2010 年正好相反,增长 9.5%左右,比 2010 年回落 0.5 个百分点,CPI 增长在 4%左右,高于 2010年 0.7个百分点。 ●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重在“调结构”和“控物价”;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稳增长”;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注重对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货币信贷回归常态。2010年,中国经济延续了2009 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恢复性较快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明显增强。由于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艰难曲折、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减弱,2011 年世界经济形势谨慎乐观。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外需乏力、货币政策收紧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预计 2011 年我国 GDP 增长9.5%左右,比 2010年回落约 0.5个百分点;CPI 上涨 4%左右,高于2010 年 0.7个

百分点左右。在经济减速、通胀增压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积极稳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社会和谐;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强调审慎灵活,把稳定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信贷规模适度增长,加强利率和汇率调节。 一、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前高后低”,协调性显著增强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1.受政策效应衰减和基数两大因素的影响,GDP增长“前高后低”在外部环境改善、政策刺激和低基数等因素的影响下,2010 年我国经济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前三季度,GDP 增长 10.6%,比上年同期加快了 2.5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 4.0%,与去年同期持平;第二产业增长 12.6%,比上年同期加快 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 9.5%,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但分季度看,经济增长则呈逐季放缓态势。第一、二、三季度 GDP 分别增长 11.9%、10.3%和 9.6%,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还将有所放缓。今年季度之间经济增长逐季放缓,前高后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数不断抬高。去年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后高”,对今年经济走势的影响明显。二是政策主动调控。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两次房地产“新政”、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和加大节能减排等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尽管 2010 年前 11个月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

浅谈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式

浅谈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式 摘要:我国的经济对世界的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内的经济受全球的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全球经济形式走向不稳定,我国将继续实施以稳健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经融紧缩政策,实现稳中求进,采取有效措施,在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词:宏观经济,经济形式,调控 正文 一.当前经济环境分析 1国际方面 世界经济总体上保持着复苏态势,经济格局的变化将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总体上看,2012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低速增长态势,预计2012年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4.5%左右,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为2.5%,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6.5%。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提升必然要求对相关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进行改革,这将增加我国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包括20国集团在内的多种对话机制的形成将为我国广泛参与全球经济金融事务提供了更多的国际舞台;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还将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 国内方面 、我国经济仍处于增长“长周期”。从短期来看,房地产行业和制造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外,企业自主投资较强,制造业增长较快也将推动经济增长。从中长期来看,企业设备升级等投资需求势头不减,国内较高的储蓄率对拉动内需仍有很大空间,我国经济将长期处在一个增长通道中。 金融危机正在倒逼中国经济从“出口”转到“内需”上来。2012年,我国将充分利用本轮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降速的有利时机,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上,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减排的政策力度,强制高成本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退出与调整,同时倾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及产品崛起,尽快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这一转型进程中,一批出口型企业、高能耗型以及部分高成本房地产企业,将会遭

宏观经济发展对企业的影响

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的重要性 在目前国际经济的大环境下,在比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经济将逐步走上高品质、低增长的良性发展轨道。施工企业将面临着调整经营结构、经济结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和挑战。施工企业的发展机遇宏观经济环境对施工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上,虽然其影响有滞后性,但施工企业的经营情况基本反映了我国基本建设的投资情况和宏观经济形势。在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主要对施工企业产生以下正面影响。 可以促进施工企业领导提高企业发展战略意识,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和趋势,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提高掌控战略风险的能力。推动施工企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调整经营结构和经济结构,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的科技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使企业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可以提高企业的人才意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通过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逐步实现行业产能需求关系的基本持平,这对施工企业的发展是一种机遇。 施工企业面临的挑战 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也对施工企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施工企业产能不断增长与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持续下滑的矛盾比较突出。从2011年的统计数据看,施工企业的数量减少1449个,但就业人数增加150.7万人,劳动生产率比2010年增长12.4%。由于宏观经济对投资的影响,施工企业的产能严重过剩。投资下滑使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由于前些年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一直处于高位,使施工产能迅速增大;又因施工企业任务繁重,致使经营结构单一。 投资下滑给施工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压力,出现了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本来就很低的行业利润雪上加霜,致使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转变经营结构和经济结构缺乏支撑,也无力支付改革成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不足。单一经营结构的施工企业,其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 近年来,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身边的巨大变化,国家的高速发展。最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变化非常巨大,足以令其他国家瞠目结舌。 自2005年以来,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个可喜的现象,消费的增长速度有了明显提高,消费需求增长保持在12%以上,出现了消费增长逐步加快的好趋势。2007年和2008年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2.2%和12.3%左右,名义增长率分别为16.5%和16.2%左右。消费继续保持较稳定的增长,成为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受世界经济增长和国内需求旺盛的拉动下,我国的经济发展火热。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连续4年保持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长,且增长速度逐年提高。发展有从偏热开始转向过热的趋势。GDP增速由2006年的11.1%提高到2007年上半年的11.5%。针对这种情况,中央已经加大了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主要是7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5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发行特别国债,取消或降低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和反征出口关税以及人民币升值等,这些政策措施对以至经济从偏热转向过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7年全年GDP增幅最后为11.4%。 在宏观经济持续高涨的带动和国家积极就业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就业形势进一步好转。经济的增长反馈于人民,由于就业的情况较好,新增就业人数较多,各地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企业效益好转使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得到提高,农产品涨价使农民普遍收益,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广大群众从经济增长中得到的实惠增多,不再出现之前的经济增长与人们收入不相关、群众受益少的现象。2007年和200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将分别增长12.5%和10.9%左右,高于前两年的增长水平。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继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农村居民收入得以实现继续增长。预计2007和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将分别到达8.5%和8.0%左右,增长水平比前两年进一步有所提高。我们需要继续努力改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仍将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的局面。 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会带来问题,效率与质量往往很难相平衡。早前受到供需不平衡、游资投机炒作和美元不断贬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原油、铁矿石和粮食的价格快速攀升,全球通胀压力骤然增大。虽然居民收入得到提高,但是近年来居民消费价格的涨幅也在提高,甚至在2007年出现过连续两个月突破公认的可承受通货膨胀率界限值。2007年以猪肉价格为导火索,居民消费价格出现了始料未及的较大幅度上涨。由于各种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2007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首先主要的经济指标还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可以说,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我国经济在面临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上半年GDP为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经济放缓是三个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一是宏观调控影响。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M2增速从去年底的19.7%至今年6月末的15.9%,紧缩政策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二是要素供给冲击。二季度以来,不少省份出现“电荒”,有关测算表明,仅用电缺口就将拉低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去库存化。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下,企业库存增加很快,远超往年同期,而新订单增加不明显。由于库存增加超过需求,且二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企业开始去库存。 二、上半年国内物价走势:价格全面上涨,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宏观经济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宏观经济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摘要】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商业银行必须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变化对各利 益相关者的影响,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才能够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在竞争中 立于不败之地。我们选择客户、股东和员工作为银行利益相关者的主要代表,分析在新的经济 形势下,它们各自的新特点和新需求,并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宏观变化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影响建议 随着社会的进步,判断一家企业是否成功,不再单纯用简单的财务指标来衡量,而是要 同时兼顾客户、股东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商业银行必须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变化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才能够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按照一般的理解,企业利益相关者通常包括政府、社会、股东、客户、员工、债权人、供应商等等,考虑到银行的特殊性,我们选择客户(银 行债权人即存款人,也属于银行客户范畴)、股东和员工作为银行利益相关者的主要代表,并把 客户分为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含事业单位客户),分析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它们各自的新特点和新需求,并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个人客户需求多元化,需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个人及家庭财富不断增加使得代表资产和财富的商品需求快 速增长,理财和投资需求不断提高。从众多银行针对高端客户推出私人银行业务,到日益多元化的理财产品和消费手段,商业银行在满足财富不断增加的个人客户消费需求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应该看到,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缺少个人金融产品区分度,产品研发“跟风”;缺少风险定价手段,风险管理能力落后;缺少基于生命周期的客户关系管理,造成客户信息资源分散和浪费,这些问题都需要商业银行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积极应对。为此有以下建议。 1、加大对个人银行业务未来发展亮点领域的创新力度。个人银行业务的增长潜力和 利润空间对于中国本土和外资银行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各类商业银行应充分考虑到自己的 竞争优势和所处的经济环境,把握好这些机会。要依据国内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需求特征构建 包括债券、货币、股票投资组合、复合型结构化产品等在内的不同层次的理财产品,做到灵活多样,覆盖风险偏好各异的投资群体。 2、根据不同客户、产品建立不同理财渠道和处理流程,加大风险管理力度,扩大理财 手段和消费方式。针对目标客户对于销售渠道不同的偏好程度,比较不同渠道的有效性,不断提升银行核心渠道的作用。用全局的视角来看待客户关系管理,最大化的吸引和保留客户,从而实现交叉销售、升级销售的机会,促进新产品推广,增加销售收入。 3、利用信息技术和人才队伍支持银行业务发展。围绕“信息技术如何为银行提供业 务支持”来搭建商业银行的IT系统构架,用以满足银行数据的集中、客户信息文档的处理、计算和存储能力的共享,并充分利用数据挖掘等技术支持客户细分、决策及产品研发,为提升自身的分析水平和能力提供切实帮助。 二、企业客户需求复杂化,需要综合化解决方案 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金融需求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发生了很大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多样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公司机构等批发性客户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就要求银行能够提供量身定做的一揽子金融 服务方案。二是脱媒化。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优质大企业客户可供选择的融资方 式越来越多,除了银行贷款外,还可以通过股权、债券、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方式进行融资, 这些融资方式成本较低,对银行贷款市场的冲击越来越大。三是市场化。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 的兴起和外资银行的进入使银企双向选择空间更加充足,客户需求和银行应对客户需求由过去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 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际价格对我国物价的传导影响逐步加深。三是西南地区多年少见的干旱、华北地区普遍低温等异常天气影响农产品(16.07,0.00,0.00%)产量。四是目前较高的生产资料与原材料购入价格将向下游传导。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上游产品价格涨势将有部分传导至下游行业。五是沿海地区通过提高工资解决“招工难”问题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导致水、电、燃气和成品油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客观上将加大成本推动型物价上升压力。 综上所述,二季度物价上升动力较强,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 4.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7%。 二、经济增速创危机以来新高点 1.经济并未“过热” 去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季回升。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达到本轮经济回升新高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速明显提高,带动了经济整体快速拉升。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 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 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

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 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 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 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 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

近年来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及效果分析

近年来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及效果分析 2005-8-2 0:0中国财政·邹立文【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一、政策出台的背景 1990年前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高速增长阶段,也打破了“土地”、“消费”和“就业”等日本“神话”,经济进入衰退期。为此,1992-1997财年日本政府实施了价值约60万亿日元的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之后,以阪神大地震灾后重建为契机,加之移动电话和卡拉OK消费的推动,日本经济一度出现好转迹象,实际GDP增长由1995财年的3%上升到了1996财年的4.4%。然而,面对这一良好的发展态势,桥本内阁错误地估计形势、并急于出台了包括提高消费税税率等措施在内的“财政重建”政策,重创复苏中的日本经济,实际GDP增长率1997财年为 -0.4%,而1998财年更为严峻,为-1.9%。1997年7月爆发并迅速蔓延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于日本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日本一些重要金融机构的破产又严重挫伤了日本国民的信心。出口乏力、内需不足,从1997年第四季度开始,日本实际GDP曾连续五个季度下滑。 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实施的经济政策 针对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的严重衰退,日本政府(桥本内阁和小渊内阁)相应采取了以财政、货币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扩张性经济政策,旨在尽快摆脱衰退,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主要政策措施有: (一)“综合经济方案” .“综合经济方案”是在1998年4月24日草拟、并在同年6月17日的1998财年“第一补充预算”通过后实施。该方案“含金量”超过16万亿日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和减税合计达12万亿日元。该方案的三个政策目标是:通过社会基础设施投资和减税等措施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处理银行呆坏账。其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一是扩大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共投资7.7万亿日元用于环境、新能源、信息通讯、社会福利、城区再建、以及灾后重建等项目;另外,政府还放松住房信贷合作金库的贷款环境,促进私人住房投资增长。二是推动所谓的“私人融资便利”,促进私人部门采用新技术、管理方法等。三是减税,特别和持续性的所得税和地方居住税减免额将达4万亿日元。这样,每个独立纳税人将减少纳税29000日元,每个受赡养者将减少纳税14500日元。四是通过自由化、培育风险投资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实施500亿日元的“紧急就业发展项目”、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金融大爆炸”、促进土地和证券市场流通(2.3万亿日元)等措施,致力于建立一个富于弹性和创造性的经济结构。 (二)“紧急经济方案” .“紧急经济方案”是在1998年11月16日决定、并在同年12月17日的1998财年“第三补充预算”通过后实施。该方案的项目投资额超过17万亿日元,如果加上减税额,直接政策“含金量”达27万亿日元,这是日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经济方案。主要的政策措施包括扩大公共投资、减税和低利率政策。财政政策方面,扩大公共投资、创造需求政策的“含金量”总计约17万亿日元。具体措施是,扩大公共投资,1999财年公共投资额达44.8万亿日元,比上年增长10%。税收政策方面,减税总量超过9万亿日元。其中,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由65%降至50%,公司所得税有效税率降为40%,同时,还出台了旨在鼓励购买住房的税收优惠措施。货币政策方面,日本银行在1998年11月和1999年2月两次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坚持维持零利率政策,以扩大货币供给,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 (三)“经济再生政策措施”。“经济再生政策措施”是在1999年11月11日起草的,政策所含投资约17万亿日元(加上婴幼保健项目,达18万亿日元)。其政策目的是,将日本现阶段政府部门主导经济的

中国当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中国当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21世纪中国经济的总规模必然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越来越多的机构采用不同的标准来研究和评价中国经济,国际社会也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将会进一步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步伐,提高在国际产业分工结构中的竞争力,制造业优势的不断强化将可能使中国成为21世纪的“世界工厂”。 自1979年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大范围的贫困人口减少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但是,政府面临的问题是,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发展快速的国家.经济增长的收益无法在全国各区域均等分布,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区域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宏观经济政策”(macro economic policy).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宏观调控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责所谓公共财政,指的是为弥补市场失效、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或其它形式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政策体制的根本转轨尚未完全实现,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强烈存在,这不能不说是目前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未能实现预期效果的关键原因所在。 在宏观经济学中,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四种: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它在广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状态。一些经济学家还用所谓奥肯定律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个目标。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价格稳定成文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由于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不良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扁你,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宏观经济的第三个目标是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做生产的人均收入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宏观经济政策可分为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前者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后者包括人力政策和收入政策等。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即便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财务管理第三次作业

一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3) 1.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率先回升 (3) 2.过剩流动性推动的价格上涨。 (4) 二.大类资产配置: (5) 三、对所选择行业股票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 (6) 四、针对华神集团进行技术分析: (7) 1 华神集团具体情况介绍: (7) 2 华神集团财务状况分析: (7) 3 趋势分析 (8) (1)综合能力 (8) (2)成长能力; (8) (3)盈利能力 (9) 4 股票价格走势分析 (9)

一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判断经济形势,不仅要看经济增长速度,还要看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等宏观指标的综合表现,看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情况。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不能简简单单地就事论事,依赖某个经济指标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政治因素,地域环境,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与走向,中国的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同作用。 我们在媒体的报道中已经看到了很多报道,比如投资的过快增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土地盲目开发或者土地开发的问题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粮食开始增产,货币供给的增长幅度在明显的减缓,物价的涨幅现在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些确实从宏观上看已经见到了明显的成效。现在的微观方面也见到一些成效,但是要根本解决微观方面的问题,有待于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率先回升 从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数据看,总体形势比较好,到目前为止已经恢复到了2008年初的水平。

2.过剩流动性推动的价格上涨。 应对危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长期的通胀压力在持续积累,不能掉以轻心。 全球经济复苏长度、难度可能超过预期。希腊危机只是冰山一角。“欧猪五国”,其他大经济体,如英、美等国,它们的财政赤字占CDP的比重相当高,是长期性的,这实际上是一个大问题。财政整顿与刺激增长矛盾,全球复苏进程可能放缓。 大量流动性注入将导致全球货币体系危机和重大调整,后果之一是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加剧。中国需要关注广义价格,除了CPI ,还要关注PPI、资产价格等。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经济出现两个重要变化: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形成和快速发展,在商品市场旁边站起了一个资产市场;市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使一定程度的“过剩经济”替代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短缺经济”,由于供不应求引发的物价上涨已经少见。由此引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变化,过量货币在进入商品市场的同时,也大量进入资产市场;由主要追逐供不应求的商品转为追逐需求稳定、但劳动生产率增长较慢的物品,如石油、铁矿石、黄金、房地产和农产品。一旦 全球经济走稳回升,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不可避免。历史经验表明,农产品价格上

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收稿日期:2015-01-29 网络出版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4a10487760.html,/kcms/detail/13.1356.F.20150415.1627.011.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4-1516:27: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61005)资助。 作者简介:郑嘉伟(1985-),男,山西沁水人,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 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背景下,宏观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我国2014年全年 GDP 增长率在7.4%,略低于7.5%的经济增长目 标,延续了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下滑趋势,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效应略显疲态,经济增长正处于一个换挡换动力的调整时期。一是经济增速连续跌破下限。进入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第2季度 GDP 增速跌至7.4%,跌破7.5%的年初政府工作 目标,第3、4季度则继续下滑至7.3%,基本打破了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区间,全年经济增速创24年新低。二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尽显疲态。近些年我国出口保持低位增长的态势下, 2014年2月出口出现了-18%下滑,之后继续维 持低位震荡,全年进出口增长2.3%,其中出口增长4.9%,进口下降0.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 30%已经回落到15.7%,其中,扣除土地购置款 的房地产投资2014年11月份以来已经进入负增长,消费虽然取代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但是消费需求也保持着一个逐年下滑的态势,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回落到10.9%。三是物价水平持续走低。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 2014年9月CPI 跌破2%,目前已连续4个月运 行在2%的下方,11月和12月分别为1.4%、 1.5%,创下近年来的新低。四是经济发展预期有 所恶化。2014年7月份以来,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从51.7%的高位回落到12月的 50.1%,已经靠近经济强弱的分界点50%。经济 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的指数从3月份就一路下滑,从3月的62.7跌至 12月的48.7。 ① 宏观经济在2014年增速回落的过 程中同时表现出一些可喜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一是需求结构出现新变化,消费拉动力增强;投资结构改善,民间投资开始发力。二是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经济呈现服务化态势;经济增长的就业吸纳能力提升, “中低速增长、高就业” 格局初现。三是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乡关系更趋协调。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 “目前我国经济 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 未来几年是新常态统领中国经济工作的关键年份,也是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年份,未来几年将面临经济增长速度、增长动力、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等全方位的转型切换。但是转型切换的过程充满风险,一方面是中国经济之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力量在逐渐弱化,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新的常态的经济驱动力还没有强大起来,再加上美元升 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笪郑嘉伟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摘要]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宏观背景下,预计我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宏观经济将面临三大风险和六大挑战。在中央提出“新常态”的判断后,我国将不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在设定经济发展目标时,将进一步淡化经济增长速度,换之以弹性目标和发展区间进行管理,采取预调、微调等宏观调控手段予以应对。未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如何实现稳增长与促改革、调结构之间的平衡,其政策要点在于:短期内通过稳增长为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打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长期内围绕促进发展这一根本推进重大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展望;综述[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5)05-0039-06 2015年5月第37卷第5期 M ay 2015Vol.37No.5 当代经济管理 CONTEMPORARY ECONOMIC MANAGEMENT DOI :10.13253/https://www.doczj.com/doc/4a10487760.html,ki.ddjjgl.2015.05.00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