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驯化现状及进度安排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驯化现状及进度安排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驯化现状及进度安排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驯化现状及进度安排

污水处理工作原理

工程的调试、运行与管理 第一节菌种驯育与启动 一、厌氧培菌与启动 1.选取菌种(污泥 用于厌氧发酵罐启动的厌氧活性污泥叫接种物。沼气发酵过程是多种类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注意接种物的产甲烷活性,因为产酸菌繁殖快,而产甲烷菌繁殖很慢,如果接种物中产甲烷菌(活性污泥数量太少,常常因为在启动过程中酸化与甲烷化速度的过分不平衡而导致启动的失败。 在确定系统运行温度后,要选择同类工程的活性污泥做接种物(菌种。是否是相同的菌种,或富集菌种的多少,决定系统启动速度的快慢。由于各地具体条件差异,监测手段不同,启动时的操作方式也不会是一个模式,只能是类似。 条件具备的地方,处理同类废水,接种同类污泥,以保持厌氧微生物生态环境的一致。当地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需要在驯化上下工夫,启动的时间要长些,速度会慢些。厌氧发酵罐排出的活性污泥和污水沟底正在发泡的活性污泥,都可作为选取接种物的对象。接种量约占发酵容积的1/10~1/3,接种量越多,启动速度 越快,在此基础上逐渐富集。 2.菌种的驯化与富集 菌种的驯化富集可在新建的发酵罐内进行,也可在其他的容器内进行。取来的厌氧活性污泥(菌种越多越好,再加入适量的处理原料(数量小于菌种数量的10%份额。菌种和原料的混合液在装置内作好保温,再逐渐升温(如果是中温或高温运行,要逐渐升温到35~54℃,并调节在6.8~7.2范围。每隔1~2天加入新料液一次,数量仍为装置内料液的510%份额,以此继续下去。驯

化富集过程,是为厌氧发酵创造必要的条件,首要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和,每次加入新料液的多少也是由驯化富集起来的菌种液的高低所确定。 3.沼气发酵启动 沼气发酵的启动是指从投入接种物和原料开始,经过驯化和培养,使发酵罐中厌氧活性污泥的数量和活性逐步增加,直至发酵罐的运行达到设计要求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成为启动期。沼气发酵罐的启动一般需要较长时间,若能取得大量活性污泥作为接种物,在启动开始时投入发酵罐中,可缩短启动期。 把富集的菌种投入到发酵罐内,对于较小容器的发酵罐,菌种量约占总容积的 1/3;较大容积的发酵罐,富集的菌种可以适当小于容积的1/3。然后按正常运行状态封闭发酵罐,接通全系统,使富集的菌种逐步升温到系统的运行温度。中温运行的系统,升温到35℃±1℃;高温运行的系统,升温到54℃±1℃。目前,对菌种升温速度持有不同观点,一种观点是采用间断升温办法,每次升温2~3℃,接着稳定2~3天,然后重复进行,直至升温至35℃或54℃。另一种观点是主张快速升温,每小时升温1℃。 在启动运行时,要装备监测手段,特别是对食品工业废水,要求达到排放标准。简单的做法是控制好发酵料液的温度和在最佳范围之内。有条件应以监视挥发酸含量代替监控,还应监测排出液的含量、去除率及沼气发酵罐的 消化负荷。启动运行阶段去除率要适当放宽,以满足最佳要求。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发酵装置,其启动方式都是将接种物和首批料液投入发酵罐后,停止进料若干天。在料液处于静态下,使接种污泥暂时聚集和生长,或者附着于填料表面。待大部分有机物被分解去除时,即产气高峰过后,料液的在7.0 以上,或产气中甲烷含量在50%以上或去除率达到80%左右时,再进行连续投料或半连续投料运行。 每次进料要在预处理阶段升温到高出系统运行温度3~5℃,并使新料液调节到6.5~7范围内,每次进料量是发酵罐内料液的510%,进料量的多少,由发酵罐内的料液

污水处理站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活性污泥有多种培养方法,但不同的方法所要求的培养时间和人力物力均不同。应根据废水水质、气候、实际许可的条件等情况来选择培养方法。1.培养前的准备工作 (1)各构筑物建成,并经清池清除建筑垃圾,静压试验证明无渗漏,无下沉位移,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 (2)电器、机械、管路等全部设备建成并经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正常。最后按有关规程(说明书)验收合格。 (3)根据日后运行管理需要,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站)需进行最基本的常规化验测试,如pH、水温、 COD 、DO、生物相等,用以指导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和日常运行。(4)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昼夜变化情况,水质(pH、水温、COD、BOD5/CODCr、含氮、含磷、有毒物质等)及其变化情况,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技术参数。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对受纳水体(如接纳排污的河流等)本底水质调查备案,以便考察若干年后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提供依据。 (5)根据处理水质状况备足必需的营养物(碳源、氮源、磷源),以备缺什么补什么。采用接种培菌法还需备足污水性质相似其他污水处理厂(站)的干(或浓缩)污泥作为活性污泥微生物培养用的菌种。 (6)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个系统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况,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控制要求。 (7)人员到位,自培养和驯化后一般应使系统连续运行,不能脱人。 (8)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从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较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确保启动与正式运行的有序进行。 2.自然培菌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毒性小的工业废水,如食品厂、肉类加工厂废水,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自然培菌又可分为间歇培菌和连续培菌二种。 (1)间歇培菌。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进行闷曝(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数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 h ,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如此反复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的进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闷曝时间要比上次缩短。在春秋季节,约二、三周就可初步培养出污泥。当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达到1克/升左右时,就可连续进水和曝气。由于培养初期污泥浓度较低,沉淀池内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 指导教师刘军坛 学号 130909221 姓名秦琪宁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引言 (4) 1.1设计依据的数据参数 (4) 1.2设计原则 (5) 1.3设计依据 (5) 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比较及选择 (6) 2.1 选择活性污泥法的原因 (6) 第三章工艺流程的设计计算 (7) 3.1设计流量的计算 (7) 3.2格栅 (9) 3.3提升泵房 (9) 3.4沉砂池 (10) 3.5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11) 3.6曝气池 (15) 第四章平面布置和高程计算 (25) 4.1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25) 4.2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 (26) 第五章成本估算 (27) 5.1建设投资 (27) 5.2直接投资费用 (28) 5.3运行成本核算 (29) 结论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0)

摘要 本设计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设计规模是200000m3/d。该生活污水氨氮磷含量均符合出水水质,不需脱氮除磷,只考虑除掉污水中的SS、BOD、COD。传统活性污泥法是经验最多,历史最悠久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污泥处理工艺为污泥浓缩脱水工艺。污水处理流程为:污水从泵房到沉砂池,经过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接触消毒池最后出水;污泥的流程为:从二沉池排出的剩余污泥首先进入浓缩池,进行污泥浓缩,然后进入贮泥池,经过浓缩的污泥再送至带式压滤机,进一步脱水后,运至垃圾填埋场。本设计的优势是:设计流程简单明了,无脱氮除磷的设计,节省了成本,该方法是早期开始使用的一种比较成熟的运行方式,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BOD 去除率可达90%以上,适用于对处理效果和稳定程度要求较高的污水,城市污水多采用这种运行方式。 关键词:城市污水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泥浓缩

活性污泥法处理氨氮废水

活性污泥法处理氨氮废水 传统的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是通过硝化过程使氨氮转化为NO3--N, 然后通过反硝化过程使NO3--N 还原为N2来降低处理水中TN 浓度?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控制硝化过程,使微生物氧化氨氮生成中间体NO2--N, 然后利用NO2--N 进行还原反应生成N2,即短程硝化反硝化〔1-2〕?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相比,短程硝化反硝化具有以下优点〔3〕:可节省供氧量约25%,能耗低;可节省反硝化碳源约40%, 在C/N 值一定的情况下能提高对TN 的去除率;可减少污泥生成量约50%;可减少硝化过程碱的需求量;反应时间短,可减少反应器容积?实验利用低DO 和高pH 作为选择条件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并通过改变条件以求寻找短程硝化发生转变的条件,该实验研究具有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的双重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装置及流程 实验采用一小型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式间歇反应器),见图1? 图1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的材质为有机玻璃,反应器尺寸为:30 cm×20 cm×30 m,有效水深为20 cm,总有效容积为12 L?采用鼓风微孔曝气,通过转子流量计控制曝气量?每个周期包括进水?曝气?沉淀?排水?闲置5 个阶段? 1.2 实验进水及接种污泥 为稳定和方便控制实验条件,实验采用人工配制模拟氨氮废水,其组成见表1?其中微量元素溶液的组成(g/L) 为:MnCl2·4H2O 0.20,NaMoO4·2H2O0.11,CoCl2·6H2O 0.20,ZnSO4·7H2O 0.10,NiCl2·6H2O0.04,FeCl3·6H2O 0.24?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运行的异常情况及其对策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运行的异常情况及其对策 生物处理系统在运行时,常常会因进水水质、水量或运行参数的变化而出现异常情况,导致处理效率的降低,甚至损坏处理设备。了解常见的异常现在及其常用对策,有助于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废水处理厂(站)长期稳定运行。 (1)污泥膨胀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一般在99%左右。当污泥变质时,污泥就不易沉降,含水率上升,体积膨胀,澄清液减少,这种现象叫污泥膨胀。污泥膨胀主要是大量丝状菌(特别是球衣菌)在污泥内的繁殖,使污泥松散、密度降低所致。其次,真菌的繁殖也会一起污泥膨胀,也有可能由于污泥中结合水异常增多导致污泥膨胀。 活性污泥的主体是菌胶团。与菌胶团比较,丝状菌和真菌生长时需较多的碳素,对氮、磷的要求则较低。它们对氧的要求也和菌胶团不同,菌胶团要求较多的氧(至少0.5mg/L)才能很好的生长,真菌和丝状菌(如球衣菌)在低于0.1mg/L 的微氧环境中,才能较好地生长。所以在供氧不足的时,菌胶团将减少,丝状菌、真菌则大量繁殖。对于毒物的抵抗力,丝状细菌和菌胶团也有差别,如对氯的抵抗力,丝状菌不及菌胶团。菌胶团生长适宜的pH值范围在6~8,而真菌则在pH 值等于4.5~6.5之间生长良好,所以pH值稍低时,菌胶团生长受到抑制,而真菌的数量则可能大大增加。根据上海城市污水厂经验,水温也是影响污泥膨胀的重要因素。丝状菌在高温季节(水温在25℃以上)宜于生长繁殖,可引起污泥膨胀。因此,污水如碳水化合物较多,溶解氧不足,缺乏氮、磷等养料,水温高或pH值较低的情况下,均因引起污泥膨胀。此外,超负荷、污泥龄过长或有机物浓度梯度小等,也会引起污泥膨胀。排泥不畅则引起结合水性污泥膨胀。 由此可见,为防止污泥膨胀,可针对一起膨胀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缺氧、水温高等可加大曝气量,或降低水温,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MLSS值,使需氧量减少等;如污泥负荷过高,可适当提高MLSS值,以调整负荷,必要时好要停止进水,“闷曝”一段时间;如缺氮、磷等养料,可投加硝化污泥或氮、磷等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 一污泥的培养 方法有同步与异步培养与接种,同步是培奍与驯化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异步是先培后驯化,接种是利用类似污水的剩余污泥接种。 活性污泥可用糞便水经曝气培养而得,因为粪便污水中,细菌种类多,本身含有的营养丰富,细菌易于繁殖。?通常为了缩短培菌周期,我们会选择接种培养。?先说粪便水培菌?具体步骤:?将经过过滤的粪便水投入曝气池,再用生活污水或河水稀释,至BOD约为300-400,进行连续曝气。这样过二,三天后,为补充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和排除由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应进行换水,换水根据操作情况分为间断和连续操作。?1.间断操作:?当第一次加料曝气并出现模糊的活性污泥绒絮后,就可停止曝气,使混合液静止沉淀,经1-1.5小时后排放上清液,把排放的上清液约占总体积的60-70%。?然后再加生活污水和粪便水,这时的粪便水可视曝气池内的污泥量来调整,这样一直下去,直至SV达到30%。一般需2周,水温低时时间要延长。 在每次换水时,从停止曝气,沉淀到重新曝气的总时间要控制在2小时之内为宜?成熟的污泥应具有良好的混凝,沉降性能,污泥内有大量的菌胶菌和终生?纤毛类原生动物,如钟虫,等枝虫,盖纤虫等,并可使污水的生化需氧量去除率达90%左右 2.连续操作:?在第一次加料出现绒絮后,就不断地往曝气池投加生活污水或河水,添加粪便水的控制原则与间断投配相同。往曝气池的投加的水量,应保证池内的水量能每天更换一次,随着培奍的进展,逐渐加大水量使在培养后期达到每天更换二次。在曝气池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后不久(0.5-1)就开始回流污泥,污泥的回流量为曝气池进水量的50%?驯化的方法:可在进水中逐渐增加被处理的污水的比例,或提高浓度,使生物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开始时,被处理污水的加入量可用曝气池设计负荷的20-30%,达到较好的处理效率后,再继续增加,每次以增加设计负荷的10-20%为宜,每次增加负荷后,须等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加,直至满负荷为止。?如果被处理工业污水中,缺氮和磷以及其它营养物时,可根据BOD:N:P为100:5:1的比例来调整。?个人认为在此阶段,必要的超赿管路要具备,工艺没设计的可用消防管代替。 而且各种分析要跟上去,和种参数需及时测定,特别是镜检,因为有经验的人可能通过镜检和数据就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比较重要,有些现象要果断处理,有些则需等侍再认定上面是异步法,同步就是在污泥培养过程中,不断加入工业污水,使污泥在增长过程中逐渐适应工业污水的环境,这样虽可缩短培养和驯化的时间,但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又缺实践经验则难以判断问题出在哪一个环节上。 若有条件,就是接种培养,这样可缩短时间,若是相似的污水的污泥,更可提高驯化效果。 二、试运行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和生物膜的挂膜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和生物膜的挂膜 徐亚同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摘要 废水生物处理的处理工艺经确定,并设计建造投入运行时,首先要培养活性污泥,并经驯化后使之能适应不同的工业废水。对膜法处理系统须进行活性污泥挂膜。本文介绍了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和生物膜挂膜的常用方法。 关键词:废水生物处理污泥培养驯化挂膜 Cultivation and Acclimation of Activated Sludge and Biofilm Colonization XU Ya-tong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the first thing we must do is to culture the activated sludge, and acclimate it to the different industrial wastewater. Biofilm colonization must be done if the process is the biological film process. The general methods of cultivation and acclimation of activated sludge and biofilm colonization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ctivated sludge cultivation; acclimation; colonization 1 培菌前的准备工作 在建成废水生物处理构筑物后,须作下述工作才能投产: (1)阅读设计单位及建造厂商的说明书、管理手册等; (2)检查整个系统的装备;熟悉管线、各装置功用、泵及设备的位置; (3)在管线上标明流动方向; (4)检查灯光、仪表、指示器、记录仪等; (5)清除施工时遗留在池内的碎石、电焊条、水泥等杂物; (6)池子渗漏性检验,加注清水后观察有无渗漏;为节省清水可用泵抽取河水等代替,有渗漏应立即修补; (7)调试及联动试车,在无渗漏后可将各装置在清水中试运行,例如检查阀门、曝气系统、管道等,沉淀池出水堰水平调节。 2 培菌方法 所谓活性污泥的培养,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即上一章提到的营养物质、溶解氧、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等,在这种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活性污泥形成,并且在数量上逐渐增长,并最后达到处理废水所需的污泥浓度。

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方案

《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方案》 一.工程概况 某小区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为2800m3/d,该工程主要采用生物接触氧化 处理的系统工艺,污水经处理后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 —级标准的A类标准。 二.处理工艺说明 1.设计要求与工艺流程 ⑴设计要求 某小区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为2800m3,设计进出水水质情况见下表 项目设计进水设计出水去除率/% BOD250< 1096.7 COD400< 5087.57 SS200< 1096.01 ⑵处理工艺流程 该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污水经格栅和初沉池去除较大的无机颗粒和漂浮 物,初沉池同时可去除B0D5,可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运行条件并降低B0D5负荷,在经过 生物接触氧化池,它具有脱氮除磷的功能,不用污泥回流,也不存在污泥膨胀的问题。 在流经二沉池,他主要是泥水分离。污水深度出处理采用接触消毒处理工艺,剩余污泥的处理采用浓缩后压滤的污泥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 2.主要处理设施 该生活污水处理厂主要设施包括预处理单元的格栅、调节池和初沉池;生物处理单元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和二沉池;污泥处理单元的污泥浓缩、脱水系统。 ⑴预处理单元 在此单元污水先经过格栅去除较大的固体漂浮物,以确保提升泵的正常工作和保证后续处理 单元的运行。其栅渣经压榨后装入小车外运。 污水经过格栅处理后流经调节池,控制其水量变化,然后再用提升泵抽入初沉池,其需提升泵一台,其型号4MF-BC,用来提升污水。污水经提升后进入平流式初沉池,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沙子等无机物。 沉砂用刮泥板(1台型号NBX16-20 )刮出,然后排至砂水分离器分离后小车运走。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步骤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步骤 一、步骤 1、氧化沟连续进水,使内沟污泥浓度达到500mg/l以上,然后启动曝气机闷曝(不进水,不取水); 2.2-3天后,停止曝气,静止半个小时。排出上清液1/2左右,充满新鲜污水后(添加营养源),继续闷曝1-2天后,再排走氧化沟,二沉池1/2左右上清液(往后每天多次,MLSS上升,需要营养源多)。添加污水,闷曝以后,要反复多次添加污水做营养源。直到形成絮状体。SV30在百分之30左右,活性污泥镜检结果,菌胶团已形成,可见到漫游虫,草履虫,钟虫,轮虫等。这段时间大约为10-15天。3.改间接进水或者为连续进水。改闷曝为持续曝气(使曝气中有足够氧气),微生物将二沉池的污泥及时全部回流到曝气池。(如不及时,微生物长久,积累,缺氧气死亡,有机物腐烂发酵会发臭。)此阶段10天左右,使氧化沟污泥浓度达到2000-4000mg/l,SV30达到百分之十到二十。 4. 通过镜检及测定沉降比、污泥浓度,注意观察活性污泥的增长情况。并注意观察在线PH值、DO的数值变化,及时对工艺进行调整。 5. 测定初期水质及排水阶段上清液的水质,根据进出水NH3-N、BOD、COD、NO3-、NO2-等浓度数值的变化,判断出活性污泥的活性及优势

菌种的情况,并由此调节进水量、置换量、粪水、NH4Cl、H3PO4、CH3OH 的投加量及周期内时间分布情况。 6. 注意观察活性污泥增长情况,当通过镜检观察到菌胶团大量密实出现,并能观察到原生动物(如钟虫),且数量由少迅速增多时,说明污泥培养成熟,可以进生产废水,进行驯化。 二、调试期间的监测和控制 在调试及运行过程有许多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水CODcr 浓度、pH值、温度、溶解氧等,所以对整个系统通过感官判断和化学分析方法进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监测分析的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使处理达到最佳效果。 1、温度 温度是影响整个工艺处理的主要环境因素,各种微生物都在特定范围的温度内生长。生化处理的温度范围在10~40℃,最佳温度在20~30℃。任何微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存,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可大量生长繁殖。在污泥培养时,要将它们置于最适宜温度条件下,使微生物以最快的生长速率生长,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会使代谢速率缓慢、生长速率也缓慢,过高的温度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 2、pH值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 指导教师刘军坛 姓名秦琪宁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引言...................................... 1.1设计依据的数据参数........................................................................................ 1.2设计原则............................................................................................................ 1.3设计依据............................................................................................................ 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比较及选择错误!未定义书 签。 2.1 选择活性污泥法的原因................................................................................... 第三章工艺流程的设计计算.. (7) 3.1设计流量的计算 (7) 3.2格栅 (9) 3.3提升泵房............................................................................................................ 3.4沉砂池 (10) 3.5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11) 3.6曝气池 (15) 第四章平面布置和高程计算 (25) 4.1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25) 4.2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 (26) 第五章成本估算 (27) 5.1建设投资 (27) 5.2直接投资费用 (28) 5.3运行成本核算 (29) 结论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0)

污水处理技术之活性污泥的培养

一、活性污泥投加 1、接种前准备: 菌种培养构筑物的选择:方便操作,有曝气装置,有搅拌,利于加菌种、进原水或营养液的构筑物。菌种在投加时,方案设定应根据现场具备的条件综合考虑。如场地、施工、运输车辆、临时电源、临时泵及管道、水枪、高差、过滤等因素。菌种的粉碎对于压缩污泥应考虑污泥的粉碎问题,应根据现场的条件确定粉碎方法。粉碎方法选择的顺序为水枪——泵循环+滤网冲击——曝气、搅拌。2、接种量的多少:厌氧污泥接种量一般不应少于水量的8-10%,否则,将影响启动速度;好氧污泥接种量一般应不少于水量的5%。 只要按照规范施工,厌氧、好氧菌可在规定范围正常启动。3、污泥来源:厌氧污泥主要来源于已有的厌氧工程,如啤酒厌氧发酵工程、农村沼气池、鱼塘、泥塘、护城河清淤污泥;好氧污泥主要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拉取当日脱水的活性污泥作为好氧菌种,接种污泥且按此顺序确定优先级。1、同类污水厂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2、城市污水厂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3、其它不同类污水站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4、河流或湖泊底部污泥;5、粪便污泥上清液。 二、活性污泥启动 应特别说明,菌种、水温及水质条件,是影响启动周期长短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讲,在低于20℃的条件下,接种和启动均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冬季运行时更是如此。因此,建议冬季运行时污泥分两次投加,水解酸化池中活性污泥投加比例8%(浓缩污泥),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投加比例为10﹪(浓缩污泥,干污泥为8%),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投加的比例不同。 投加后按正常水位条件,连续闷曝(曝气期间不进水)7天后,检查处理效果,在确定微生物生化条件正常时,方可小水量连续进水25天,待生化效果明显或气温明显回升时,再次向两池分别投加10﹪活性污泥,生化工艺才能正常启动。 三、污泥驯化 污泥驯化应遵循的原则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精心控制的。污泥驯化的方法与技巧如果培养期间加入的主要是生活污水,这个时候逐步降低生活污水的加入量,并逐步增加原水的进水量,每次增加的进水量为设计进水量的5~10%,每增加一次应稳定2~3个周期或2天左右,发现系统内或出水指标上升应继续维持本次进水量,直至出水指标稳定,如出水指标一直上升,应暂停进水,待指标恢复正常后,进水量应稍微减少,或略大于上周期进水量。 驯化条件具备后,连续运行已见到效果的情况下,采用递增污水进水量的方式,使微生物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条件,递增幅度的大小按厌氧、好氧工艺及现场条件有所不同。以此类推,最终达到系统设计符合。活性污泥驯化时,也可采用体积负荷法来进行驯化,可根据化验数据、进水指标、系统指标、构筑物体积推算出单位时间的系统污泥负荷,根据体积负荷来确定下个周期的进水量。

活性污泥法实验

活性污泥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观察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掌握活性污泥处理法中控制参数(如污泥负荷、泥龄、溶解氧浓度)对系统的影响; 2、加深对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3、掌握生化反应动力学系数K 、Ks 、Vmax 、Y 、Kd 、a 、b 等的测定。 二、 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好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有氧参与的条件下,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整个过程包括微生物的生长、有机底物降解和氧的消耗,整个过程变化规律如何正是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内容包括: (1)底物的降解速度与有机底物浓度、活性污泥微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2)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速度与有机底物浓度、活性污泥微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3)有机底物降解与氧需。 1、底物降解动力学方程 Monod 方程: S Ks S V dt dS +=- max (1) Vmax-------有机底物最大比降解速度, Ks-----------饱和常数, 在稳定条件下,对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有机底物进行物料平衡: 0)(=++-+dt dS V Se Q R Q Se Q R Q So (2) 整理后,得

dt dS V Se So Q - =-)( (3) 于是有 S Ks S V Xt Se So XV Se So Q +=-=-max )( (4) 而M F Xt Se So XV Se So Q /)(=-=-,F/M 为污泥负荷。 完全混合曝气池中S=Se ,所以(4)式整理后可得 max 11max V Se V Ks Se So t X +=- (5) (5)式为一条直线方程,以Se 1 为横坐标,Xt Se So -(污泥负荷)为纵坐标,直 线的斜率为 max V Ks ,截距为max 1 V ,可分别求得max V 、Ks 。 又因为在低底物浓度条件下,Se<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针对于新建的污水处理系统,在首次调试启动时,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如何培养和驯化活性污泥。 在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期间,必须满足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条件,而且要尽量理想化。一是保证足够的溶解氧和保持营养平衡,对于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要适量多投加一些营养物质;二是水温、PH值要尽量在最适合范围内,且没有大的波动;三是有机负荷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培养期间,每隔8h要对混合液的污泥浓度、污泥指数、溶解氧含量等进行分析化验,同时还要检测进、出水的COD及SS等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加以调整。 1. 间歇培养法 间歇培养法是将污水注满曝气池,然后停止进水,开始闷曝(只曝气而不进水)。闷曝2-3天后,停止曝气,静沉1-1.5h,然后再进入部分新鲜污水,水量约为曝气池容积的1/5即可。以后循环进行闷曝、静沉、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进水量应比上次有所增加,而每次闷曝的时间应比上次有所减少,即增加进水的次数。

当污水的温度在15-20℃时,采用这种方法经过15天左右,就可使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超过1g/l以上,混合液的污泥沉降比(SV30)达到15-20%。此时停止闷曝,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并开始回流污泥。最初的回流比应当小些,可以控制在25%左右,随着污泥浓度的增高,逐渐将回流比提高到设计值。 2. 连续培养法 连续培养法是使污水直接通过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池和二沉池,连续进水和出水;二沉池不排放剩余污泥,全部回流曝气池,直到混合液的污泥浓度达到设计值为止的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种: (1)低负荷连续培养 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停止进水,闷曝1-2天。然后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水量控制在设计水量的1/2或更低,不排泥也不回流。等曝气池形成污泥絮体后,开始以低回流比(25%左右)回流污泥。当混合液污泥浓度超过1g/l后,开始以设计回流比回流污泥。当混合液污泥浓度接近设计值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排放剩余污泥。 (2)高负荷连续培养 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停止进水,闷曝1―2天。然后按设计流

污水处理中关于活性污泥的浅谈(1)

【格林课堂】 一直以自己是环境工程专业的自称,但是从来没有在公司的网站上投稿过什么专业 类的文章,说起来比较惭愧。主要是觉得自己才学疏浅,实在不敢在公司的这种对所有人公开的网站上面班门弄斧。但是最近看了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的一篇文章后觉得班门弄斧才能有助于自身的提高,同时也希望借此能够加强与各位资深的前辈们交流工艺技术方面的东西。当然,这篇文章是比较初级的东西,写的是一些比较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如果你系统的学过但是理解不够深刻那么我希望你看完这篇文章后能够让你对水处理有一个重新的系统理解,如果你已经对水处理方面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理解的话也希望你看完后能提出意见以供我学习,让我改进。 我个人研究比较多的方向是生物处理,对于水处理这个专业而言,生物处理也算比较核心的一块吧。所以我们就来简单的谈谈生物处理吧。 说起水处理,不得不说最初的发现过程,让我们先来对“活性污泥”进行一个简单的认识吧。将经过沉淀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注入沉淀管(或者适宜的器皿)中,然后注入空气对污水加以曝气,并使生活污水保持下列条件;水温在20℃左右,水中溶解氧值介于1—3mg/L。pH在6—8之间,每日保留沉淀物,更换部分污水,注入经过沉淀处理后的新鲜生活污水,这样的操作持续一段时间(10天到2周)后,在污水中形成一种呈黄褐色絮凝体状的群体,这种絮凝体易于沉降与水分离,污水已得到净化处理,水质澄清,这种絮凝体是由大量繁殖的以细菌为主体的微生物所构成,是一种生物性污泥,它就是“活性污泥”。希望各位看完这篇文章后能想想这个过程是什么。留一个问题作为悬念,接下来就开始我们的正式话题。生物处理篇: 活性污泥M的组成分为四个部分,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e、由原水挟入附着的难降解的有机物Mi、由原水挟入附着的生物表面的无机物Mii。 即 M=Ma+Me+Mi+Mii。 活性污泥的主体组成部分是具有活性的微生物。接下来整个活性污泥系统我都将围绕微生物来讨论。 微生物的组成:其中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等。当然这其中组成主体部分是细菌,细菌的种类比较多,主要类型有假单胞菌属、分枝杆菌属、芽孢杆菌属等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2 转载:环境技术论坛的一片文章 查询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1、活性污泥的培养(1)引生活污水调节BOD5至200~300mg/L,在曝气池内进行连续曝气,一般在15~20℃下经一周,出现活性污泥絮体,掌握换水和排放剩余污泥,以补充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当出现大量絮体时停止曝气,静止沉淀1~l.5h,排放约占总体积60~70%,调节生活污水进水量,继续曝气,当沉降比接近30%时,说明池中混合液污泥浓度已满足要求。从引水—暴气—暴气—污泥成熟—具良好凝聚和沉降性。一般7~10天为周期,BOD5去除率达95%左右。(2)扩大培养。连续换水—暴气—投入使用,回流50%,两周成熟,投入正常运行。 2、活性污泥的驯化 如果进行工业废水处理,则在培养成熟的活性污泥中逐渐增加工业废水的比例,直到满负荷,活性污泥正常运行为正。 活性污泥洛运行中常见的问题 1、污泥膨胀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其SVI约为50—150之间为正常。 SVI=活性污泥体积/MLSS,当SVI>200并继续上升时,称为污泥膨胀 (1)丝状菌繁殖引起的膨胀 原因:污泥中丝状菌过渡增长繁殖的结果,丝状菌作为菌胶团的骨架,细菌分泌的外酶通过丝状菌的架桥作用将千万个细菌凝结成菌胶团吸附有机物形成活性污泥的生态系统。但当丝状菌大量生长繁殖,活性菌胶团结构受到破坏,形成大量絮体而漂浮于水面,难于沉降。这种现象称为丝状菌繁殖膨胀。 丝状菌增长过快的原因: a、溶解氧过低,<0.7—2.0mg/l b、冲击负荷——有机物超出正常负荷,引起污泥膨胀 c、进水化学条件变化: 一是营养条件变化,一般细菌在营养为BOD5:N:P=100:5:1的条件下生长,但若磷含量不足,C/N升高,这种营养情况适宜丝状菌生活。 二是硫化物的影响,过多的化粪池的腐化水及粪便废水进入活性污泥设备,会造成污泥膨胀。含硫化物的造纸废水,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一般是加5~10mL/L 氯加以控制或者用预曝气的方法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 三是碳水化合物过多会造成膨胀。 四是pH值和水温的影响,pH过低,温度高于35度易引起丝状菌生长。 解决办法: a、保持一定的活性污泥浓度,控制每天排除污泥的净增量,控制回流比。 b、控制F/M(污泥负荷) 调节进水和回流污泥

城市污水处理厂调试方案(活性污泥法)知识讲解

目录 第一部分启动—污泥的驯化和培养 (1) 第二部分运行—运行工艺指标的控制 (3) 第三部分运行中异常问题的处理 (5) 第四部分停运参考方案 (15)

第一部分启动—污泥的驯化和培养 一、调试启动基本流程 系统启动主要分3个阶段 闷曝培养→连续进水驯化→稳定进水试运行 具体操作方案如下: 1、投加菌种 将曝气池注满有机废水(或用清水混合桔水至COD>300mg/L),按曝气池蓄水量的0.5%~0.8%向曝气池中投加脱水活性污泥,尽量在2天内投加完毕。 2、培菌步骤 当有菌种进入曝气池时,无论菌种是否投加完毕,必须立即开始培菌步骤。 (1)闷曝:所有曝气机的搅拌都开启,各转角的曝气机风机开启,剩余风机暂不开。根据自控仪表显示的溶解氧变化调整曝气机风机的开停数量使溶解氧保持在 1.5~2.5mg/L之间。在污泥量少,供氧有富余时闷曝3~5小时后进入静沉步骤。 (2)静沉:将所有曝气机停止0.5~1小时。需要注意的是开始静沉前,应将溶解氧提高到2.5~3mg/L之间。 (3)间歇补充废水:按(1)→(2)→(1)的顺序不断反复上述步骤,当监测到的COD 值较最初降低了50%时,向曝气池补充设计处理量50%的有机废水。以前2次进水时间间隔为基准安排进水时间,并且每天将此间隔缩短1半。 (4)完成培菌:经过5-7天的培养,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达到1500mg/L左右时,可以进入驯化步骤。 3、驯化步骤: 按设计处理量的30%左右连续进水,溶解氧控制在1.5—3mg/L之间,在系统正常运行前提下每天按现有处理量的10%递增进水,直到达到设计处理量。 4、试运行:控制方法参看运行管理相关章节

污水处理实施方案最新版本

xxxx有限公司,属氮肥中型企业,目前年产氨醇12万吨、尿素15万吨,兼产双氧水和医药中间体。 排污水主要来源是尿素解吸排水、各车间泵、风机冷却水及其它排水。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 针对废水水质,经过多方考察,调研方案,比较各种污水处理方法,确定选用投资合理,运行费用低,操作简便效果明显的物化加生化处理工艺。 一、设计水质、水量及出水要求: 1、设计水量:1500m3/h,即62.5m3/h 2、进水水质:CODcr 200mg/l NH3—N 200mg/l 石油类20mg/l SS 200mg/l PH8.8 3、出水要求:达到《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8 —2001)表Ⅰ中型合成氨二级标准要求: CODcr 150mg/l NH3—N 100mg/l 石油类10mg/l SS 100mg/l PH6—9 二、工艺流程及说明: 1、工艺流程框图见附页 2、工艺流程说明: (1)隔油沉淀池:入口设格栅,沉淀来自氨醇,尿素工段废水中的易沉淀物质,减轻后续工序的负荷,分离出比重小于1的油状物质,用撇渣刮泥机将油与沉淀物送入污泥干化场。 (2)集水池:废水隔油沉淀后,在此加NaOH调PH值至10左右,用泵提升至自然吹脱塔。

(3)自然吹脱塔:利用原造气自然冷却塔,将废水中的氨氮吹脱至空气中,吹脱后的废水进入集水池,用泵提升至厌氧池。 (4)厌氧池:利用兼性和厌氧菌群在无溶解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将悬浮细小的有机物水解,使之溶于水,将大分子复杂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简单有机物,降低COD为后续好氧生化创造条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 (5)缺氧反硝化池:利用反应池中培养驯化的大量反硝化菌群,在低溶解氧和有一定有机碳源情况下,将硝化反应生成的硝酸根和亚硝酸根反硝化生成氮气,从水中逸出,完成生物脱氮。 (6)好氧硝化池:利用硝化菌群,在高溶解氧,低有机碳源的条件下,利用无机碳源,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氮,创造合适的PH、碱度,高溶解氧,低COD的条件,保证池内硝化菌群的质和量,投加一定量的Na2CO3,保证合适的无机碳源和碱度,使硝化反应正常进行。 (7)二沉池:去除生化池出水中的脱落的生物膜,二沉污泥重力自流至污泥干化场及回流至好氧池。 (8)污泥干化场:隔油沉淀池及二沉池的污泥自然干化脱水。脱水污泥外运。 三、装置 1.隔油沉淀池:地下钢混结构: 参数:尺寸:16000×5500×3500 底标高:-3.2;顶标高:0.3;水位-0.3 总容积:308m3 有效容积:255m3 表面负荷:0.71m3/m2.h 停留时间:4.08h 附属构筑物:集水池

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2 转载:环境技术论坛的一片文章 查询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1、活性污泥的培养(1)引生活污水调节BOD5至200~300mg/L,在曝气池内进行连续曝气,一般在15~20℃下经一周,出现活性污泥絮体,掌握换水和排放剩余污泥,以补充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当出现大量絮体时停止曝气,静止沉淀1~l.5h,排放约占总体积60~70%,调节生活污水进水量,继续曝气,当沉降比接近30%时,说明池中混合液污泥浓度已满足要求。从引水—暴气—暴气—污泥成熟—具良好凝聚和沉降性。一般7~10天为周期,BOD5去除率达95%左右。(2)扩大培养。连续换水—暴气—投入使用,回流50%,两周成熟,投入正常运行。 2、活性污泥的驯化 如果进行工业废水处理,则在培养成熟的活性污泥中逐渐增加工业废水的比例,直到满负荷,活性污泥正常运行为正。 活性污泥洛运行中常见的问题 1、污泥膨胀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其SVI约为50—150之间为正常。 SVI=活性污泥体积/MLSS,当SVI>200并继续上升时,称为污泥膨胀 (1)丝状菌繁殖引起的膨胀 原因:污泥中丝状菌过渡增长繁殖的结果,丝状菌作为菌胶团的骨架,细菌分泌的外酶通过丝状菌的架桥作用将千万个细菌凝结成菌胶团吸附有机物形成活性污泥的生态系统。但当丝状菌大量生长繁殖,活性菌胶团结构受到破坏,形成大量絮体而漂浮于水面,难于沉降。这种现象称为丝状菌繁殖膨胀。 丝状菌增长过快的原因: a、溶解氧过低,<0.7—2.0mg/l b、冲击负荷——有机物超出正常负荷,引起污泥膨胀 c、进水化学条件变化: 一是营养条件变化,一般细菌在营养为BOD5:N:P=100:5:1的条件下生长,但若磷含量不足,C/N升高,这种营养情况适宜丝状菌生活。 二是硫化物的影响,过多的化粪池的腐化水及粪便废水进入活性污泥设备,会造成污泥膨胀。含硫化物的造纸废水,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一般是加5~10mL/L氯加以控制或者用预曝气 的方法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 三是碳水化合物过多会造成膨胀。 四是pH值和水温的影响,pH过低,温度高于35度易引起丝状菌生长。 解决办法: a、保持一定的活性污泥浓度,控制每天排除污泥的净增量,控制回流比。

简述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新工艺详细说明

简述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新工艺详细说明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人们对环境污染的后果缺乏认识,致使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用污泥处理设备处理造纸厂白液,可回收白液中的纸浆,提高造纸厂回收率。若都用振动脱水机对酿酒厂的酒槽和造纸厂的白液进行脱水处理,对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和消除污染公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机械设备的设计 活性污泥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生物处理技术。活性污泥就是生物絮凝体,上面栖息、生活着大量的好氧微生物,这种微生物在氧分充足的环境下,以溶解型有机物为食料获得能量、不断生长,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该方法主要用来处理城市污水和低浓度的有机工业污水。所用设备一般由曝气池、二沉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出系统构成,曝气池是其中最主要的系统。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由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供氧装置以及回流设备组成。由初沉池流出的污水与二沉池底部流出的回流污泥混合后进入 曝气池,并在曝气池充分曝气,使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并与

污水充分接触,同时保持曝气池好氧条件,保证好氧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在曝气池内被活性污泥吸附、吸收和氧化分解,使污水得到净化。二次沉淀的作用:一是将活性污泥与已被净化的水分离;二是浓缩活性污泥,使其以较 高的浓度回流到曝气池。二沉池的污泥也可以部分回流至初沉池,以提高初沉效果。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 曝气池实际上是一种生化反应器,是活性污泥系统的核心设备,活性污泥系统的净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曝气池的功能是否能够正常发挥。混合液的流态曝气池可分为推流式、完全混合式和二池结合型三类。严格来说,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只具理论上的意义,工程实践中曝气池的构造和曝气方式密切相关。根据曝气方式的不同,曝气池又可分为鼓风曝气式曝气池和机械曝气式曝气池。 污水处理的主要任务就是用各种方法将生活污水和生产废 水中所含的污染物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按其作用原理可将污水处理方法分为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技术(简称为物理法)、污染物的化学转换技术(简称化 学法)、溶解态污染物的物理化学转换技术(简称物化法)、污染 物的生物化学转换技术(简称生化法)等4大类。而按照处理程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