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选读
- 格式:ppt
- 大小:5.30 MB
- 文档页数:96
离骚屈原〔先秦〕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惟通:唯)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改此度一作: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楚辞全集楚辞全集(2013-03-28 17:31:43)2012 〔⽬录〕〔⽬录〕 楚辞全集序·关于楚辞楚辞卷第⼀·离 骚王逸·离骚叙班固·赞序刘勰·辨骚楚辞卷第⼆·九 歌东皇太⼀云中君湘 君湘夫⼈⼤司命少司命东君河 伯⼭ ⿁国 殇礼 魂楚辞卷第三·天 问楚辞卷第四·九 章惜诵涉 江哀 郢抽 思怀 沙思美⼈惜往⽇橘 颂悲回风 楚辞卷第五·远 游楚辞卷第六·⼘ 居楚辞卷第七·渔 ⽗楚辞卷第⼋·九 辨楚辞卷第九·招 魂楚辞卷第⼗·⼤ 招楚辞卷第⼗⼀·惜 誓楚辞卷第⼗⼆·招隐⼠楚辞卷第⼗三·七 谏初放沉 江怨 世怨 思⾃ 悲哀 命谬 谏楚辞卷第⼗四·哀时命楚辞卷第⼗五·九 怀匡机通 路危 俊昭 世尊 嘉蓄英思 忠陶 壅株 昭 楚辞卷第⼗六·九 叹逢纷离 世怨 思远 逝惜 贤忧苦愍 命思 古远 游楚辞卷第⼗七·九 思逢尤怨 上疾 世悯 上遭 厄2012悼乱伤 时哀 岁守 志 附:楚辞章句⼗七卷〔东汉·王逸撰〕楚辞·离骚帝⾼阳之苗裔兮,朕皇考⽈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正则兮,字余⽈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兰兮,⼣揽洲之宿莽。
⽇⽉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之零落兮,恐美⼈之迟暮。
不抚壮⽽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楚辞选读爱国主义与自由意志楚辞选读:爱国主义与自由意志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代表了楚国文化的瑰宝。
其中,爱国主义与自由意志是楚辞中常见的主题。
本文将选取多首楚辞作品,从中探讨爱国主义与自由意志的相互关系与体现。
楚辞中的爱国主义表现在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意上。
在《离骚》中,屈原表达了对楚国的痛惜之情,他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悲凉之作,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伤与痛切的爱国情怀。
同样地,在《九歌》中,乐府诗人勾践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将爱国热情融入其中。
这些楚辞作品以饱满的激情,讴歌了楚国的壮丽山河、春色和悲壮历史,彰显了作者对家国的深深眷恋。
然而,楚辞中的爱国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条件的顺从。
相反,它蕴含着对民族自由与独立的追求。
在楚辞中,自由意志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九歌》中的《东篱》中写道:“星纪极举,射之则曦。
”这句诗表达了一个追求自由的原始愿望,以寓言的方式呼唤着独立精神和太阳一般的自由精神。
楚辞中的《九歌》和《招魂》等作品也揭示了爱国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个体在面对命运时的勇敢和坚定。
这些作品流淌着的,是对辞约束下的个性追求的真诚表达。
爱国主义和自由意志,都是在保护和维护国民利益的前提下展现的。
在楚辞中,爱国主义与自由意志的结合是主要的思想价值观。
作品中描绘了楚国在外来侵略者面前的英勇抵抗,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对自由的渴望。
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激励人们为国家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也激发个体的独立思考和行动。
楚辞中不乏个体英雄和对自由意志的歌颂,这种歌颂中透露出的,是一种苦中求乐、抗争与追求的精神。
总的来说,楚辞选读中所展现的爱国主义与自由意志互相依存,共同构成了楚辞所传达的思想精华。
它们相辅相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深远意义。
爱国主义使得楚辞中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而自由意志则赋予了这些作品独特的气息和价值,引发人们对自由、独立和个性追求的思考。
大学语文目录一、古代文学经典1.1 《诗经》选读1.2 《楚辞》选读1.3 《论语》选读1.4 《孟子》选读1.5 唐诗宋词元曲精选1.6 明清小说概论1.7 古代文学批评与理论二、现代文学作品2.1 新文化运动与现代文学起源2.2 鲁迅作品研究2.3 茅盾、巴金、老舍等作家作品选读2.4 新时期文学概貌2.5 网络文学与跨媒体创作2.6 当代文学批评与现象分析三、文学理论与批评3.1 文学本质与特征3.2 文学与现实的关系3.3 文学形象与审美3.4 文学风格与流派3.5 文学批评的方法与实践3.6 文学理论名著导读四、写作技巧与方法4.1 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4.2 叙事技巧与结构安排4.3 人物塑造与性格刻画4.4 语言表达与修辞运用4.5 文学创作的实践指导4.6 优秀作品案例分析五、语文基础知识5.1 语言文字规范与运用5.2 词汇积累与词义辨析5.3 句子结构与语法规则5.4 篇章分析与理解能力5.5 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六、文化素养与人文精神6.1 中国传统文化概览6.2 东西方文化比较6.3 人文精神与道德伦理6.4 艺术鉴赏与审美培养6.5 跨学科的文化视野七、阅读理解与鉴赏7.1 文学作品阅读理解技巧7.2 文学作品的深层意义探究7.3 文学鉴赏方法与步骤7.4 不同文学体裁的鉴赏实践7.5 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八、文学作品创作实践8.1 短篇小说创作实践8.2 散文创作实践8.3 诗歌创作实践8.4 戏剧与影视文学创作实践8.5 文学作品创作展示与交流此目录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大学语文学习框架,涵盖了古代到现代的文学经典、理论与批评、写作技巧、基础知识、文化素养、阅读鉴赏以及创作实践等多个方面,以期达到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的目标。
高一职高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一本通《高一职高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一本通》序言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古诗词和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它们不仅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是我们了解历史、学习语言、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
本书旨在为高一职高学生提供一本全面、系统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经典文学作品。
第一部分:古诗词一、《诗经》选读- 《关雎》- 《蒹葭》- 《采薇》二、《楚辞》选读- 《离骚》节选- 《九歌》节选三、唐诗宋词- 《静夜思》李白- 《登鹳雀楼》王之涣-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四、元曲选读-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五、明清诗歌- 《石灰吟》于谦- 《己亥杂诗》龚自珍第二部分:文言文一、先秦散文- 《论语》选读- 《孟子》选读二、汉代散文- 《史记》节选- 《汉书》节选三、唐宋八大家散文- 《岳阳楼记》范仲淹- 《醉翁亭记》欧阳修四、明清散文- 《桃花源记》陶渊明- 《项脊轩志》归有光第三部分:古诗词文言文鉴赏一、古诗词鉴赏方法- 意象分析- 情感理解- 格律鉴赏二、文言文鉴赏要点- 文章结构- 语言风格- 思想内容第四部分:古诗词文言文练习一、古诗词默写练习- 各时期古诗词默写题目二、文言文翻译练习- 各时期文言文翻译题目三、古诗词文言文综合运用- 创作练习- 写作练习附录- 古诗词文言文重要作家简介- 古诗词文言文常用词汇表- 古诗词文言文常见句式解析结语通过本书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古诗词文言文的内涵,提升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愿同学们在古诗词文言文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楚辞选读导读爱国主义与自由意志楚辞选读导读:爱国主义与自由意志楚辞,又称为楚辞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楚文化的瑰宝。
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深深地吸引和感染着读者。
本篇导读将从爱国主义和自由意志两个主题出发,探讨楚辞中体现的这两种精神。
一、爱国主义在楚辞中的表达楚辞是楚国的文化代表,因此在作品中经常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楚国的深深眷恋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心。
爱国主义在楚辞中的表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爱国情怀的凝聚力楚辞不仅以深深的爱国情怀萦绕,更以强烈的凝聚力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楚国的眷恋。
例如《离骚》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表达了作者对楚国的忠诚,以及与业已失散的同胞们的同仇敌忾之情。
1.2 山川情怀的抒发楚辞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对楚地山川峡湾的描绘更加真实而深刻。
通过对楚国祖先的敬佩和山水的赞美,楚辞传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激发了读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1.3 民族精神的追求楚辞中的诗人们不仅展现了爱国主义,更注重对民族精神的探索和追求。
他们致力于重振楚国民族精神,以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自由意志在楚辞中的体现自由意志在楚辞中是另一个重要的主题。
诗人们以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方式来彰显自由意志,并通过艺术创作给予读者启示:2.1 个体情感的宣泄楚辞中的诗人经常通过情感宣泄来实现自由意志的表达。
他们通过抒发个人的喜怒哀乐,不受制于传统礼仪和道德,将个体情感真实地展示在作品中。
2.2 精神追求的宣扬楚辞中的自由意志还体现在诗人们对于精神追求的宣扬上。
他们追求自我实现、追寻人生意义,并不断探索心灵的边界,努力反抗外界的约束和压力。
2.3 对未来的展望和追求楚辞诗人们通常以自由意志的方式表达对未来的追求和期许。
他们激励人们敢于突破传统束缚,自由地去追求梦想,开创未来的辉煌。
三、爱国主义与自由意志的结合爱国主义与自由意志在楚辞中并非截然相反,事实上,它们常常相互融合,共同激发出作品中的深情和力量。
济南新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古诗词
济南新高一的同学们,以下是你们需要背诵的文言文和古诗词列表,这些作品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你们能够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
1. 《论语》选读 - 孔子及其弟子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 《孟子》选读 - 孟子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 《左传》选读 - 左丘明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 《史记》选读 - 司马迁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5.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 《滕王阁序》 - 王勃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7.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8. 《赤壁赋》 - 苏轼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9. 《出师表》 - 诸葛亮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0. 《离骚》 - 屈原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1. 《诗经》选读
- 关雎
- 蒹葭
12. 《楚辞》选读
- 九歌·东皇太一
13. 《唐诗三百首》选读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14. 《宋词》选读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15. 《元曲》选读
- 关汉卿《窦娥冤》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并背诵这些经典作品,它们不仅能够丰富你们的文学素养,还能帮助你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通过《楚辞选读》理解楚文化的独特之处导言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楚辞》被誉为文学宝库,其内容丰富多样且情感深厚。
本文将通过对《楚辞选读》的分析,探讨楚文化的独特之处。
楚辞简介《楚辞》是由诗人屈原所著,流传至今约有2000年历史。
它是一部诗集,共收录了25篇不同体裁的作品,涵盖了抒发爱国之情、哀悼国家衰败以及抒发个人心情等主题。
独特风格与表达方式情感浓烈《楚辞选读》中表现出的情感非常浓烈,充满了悲愤、痛苦和失落。
这些情感来自于屈原身处乱世之中对祖国困境的思考和个人遭遇的打击。
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并重屈原在《离骚》中既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愁和沉痛之情,也对国家兴亡表示担忧。
他在诗中呼喊着自己的心声,却也透露出对国家未来的殷切期望。
形象生动的描写《楚辞选读》以其引人入胜的描写手法闻名,其中运用了大量壮丽、美丽和鲜明的意象。
这些形象通过屈原独特的观察和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当时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细腻情感。
楚文化的独特之处爱国主义情怀《楚辞选读》中,屈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他对祖国困境的担忧和个人命运悲惨给予了诗集深厚而真实的情感基调。
这种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国文化中难得一见的特点,并贯穿于整个楚文化。
独立思考与反叛精神屈原敢于挑战权威,并持续关注社会与政治问题。
他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并勇于发表不同意见,展现了楚文化中倡导自由精神和反叛精神的传统。
艺术创作的追求楚文化强调对美的追求与表达。
《楚辞选读》中,屈原通过精湛的艺术创作技巧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展示了对美感的敏锐洞察力和对艺术完美追求的决心。
结束语通过《楚辞选读》,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楚文化独特之处。
其中包括情感浓烈、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并重、形象生动的描写等特点。
而楚文化则以其爱国主义情怀、独立思考与反叛精神以及艺术创作追求为核心,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风采。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楚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独特地位。
《楚辞》原文及译文赏析(下)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
东汉王逸作章句。
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
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对《楚辞》(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其上迄汉代,宋代大兴,近现代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殿堂之显学,而《楚辞》早在盛唐时便流入日本等'儒家-中华文化圈',16世纪之后,更流入欧洲。
至19世纪,楚辞引起欧美各国广泛关注,各种语言的译文、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在国际汉学界,楚辞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楚辞》原文及译文赏析(下)《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1],发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以折中兮[2],戒六神与向服[3]。
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4]。
竭忠诚以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5]。
忘儇媚以背众兮[6],待明君其知之。
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貌其不变。
故相臣莫若君兮[7],所以证之不远。
吾谊先君而后身兮[8],羌众人之所仇。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班级:大一(1)班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大学语文》第一单元的基本内容,了解相关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评价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1. 《诗经》选读:《关雎》、《周南·桃夭》2. 《楚辞》选读:《离骚》(节选)3. 《史记》选读:《孔子世家》(节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中学阶段所学的古代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兴趣。
2. 介绍《大学语文》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课文讲解1. 《诗经》选读a. 介绍《诗经》的背景、作者和特点。
b. 分析《关雎》和《周南·桃夭》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c.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2. 《楚辞》选读a. 介绍《楚辞》的背景、作者和特点。
b. 分析《离骚》的文学价值、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c.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三、课堂讨论1. 让学生就所学课文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和人文精神。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作品的特点,为学习下一部分内容做准备。
二、课文讲解1. 《史记》选读a. 介绍《史记》的背景、作者和特点。
b. 分析《孔子世家》中孔子的形象、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c.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三、课堂讨论1. 让学生就所学课文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四、作业布置1. 复习第一单元所学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2. 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评价其学习积极性。
楚辞全文及译文国殇【原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①。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②。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③。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抱兮击鸣鼓④。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⑤。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遥远⑥。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⑦。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⑧。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⑨。
【楚辞全文及译文注释】①犀甲:用犀牛皮制成的铠甲,最为坚韧。
②旌(jīnɡ):旌旗,旗的通称。
③骖(cān):古时用四匹马驾车,中间的两匹叫服,两旁的两匹叫骖。
④絷(zhí):绊住。
⑤怼(duì):怨恨。
⑥反:同“返”。
⑦秦弓:秦地制造的弓。
⑧诚:实在是。
勇:勇气。
武:武艺。
不可凌:言战士宁死不屈,志不可夺。
⑨神以灵:精神不死,神魂显灵。
鬼雄:鬼中的英雄。
【楚辞全文及译文】手持吴戈身披犀牛甲,车轮交错短兵相厮杀。
旌旗蔽日阵前敌人多如云,勇士争先哪怕乱箭交坠下。
强敌冲我阵,队列遭践踏,左骖倒地死,右服被刀扎。
车轮深陷四匹战马被拴住,挥动鼓槌猛敲响鼓勇拼杀。
苍天哀怨神灵怒气迸发,将士阵亡尸横荒野山下。
勇夫出征一去不复返,荒原渺茫道路多遥远。
佩带长剑秦弓拿在手,身首分离雄心永不变。
真是既勇敢啊又有武艺,始终刚强啊不可侵凌。
身虽死啊精神不死显威灵,就是做鬼啊也是鬼中雄。
【楚辞全文及译文赏析】国殇是指为国牺牲的将士,未成人夭折谓之殇。
戴震《屈原赋注》:“殇之义二:男女束冠笄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
殇之言伤也。
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疡也。
歌此以吊之,通篇直赋其事。
”《九歌》从《东皇太一》到《山鬼》,九篇所祭的都是自然界中的神祇,独最后这一篇《国殇》是祭人间为国牺牲的将士的。
许多学者认为这和战国时秦楚战争有关,楚怀王时楚国多次和秦国交战,几乎每次都遭到惨重的失败。
楚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抗击强秦,英勇杀敌,前赴后继。
届原写这篇作品就是为了歌颂楚国将士为保卫国家不惜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豪迈精神。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教案教案标题:《部编版语文必修上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部编版语文必修上》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要求;2. 设计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活动;3.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针对《部编版语文必修上》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单元和课文:1.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2. 第二单元:《史记》选读3. 第三单元:《诗经》选读4. 第四单元:《楚辞》选读5. 第五单元:《唐诗宋词》选读6. 第六单元:《元曲》选读7. 第七单元:《明清小说》选读教学步骤:1. 导入与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相关的背景知识或故事,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预习与导学: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标题和关键词,引导学生预测本课文的主题和内容,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3. 阅读与理解: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结构和语言特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4. 分析与探究:通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难点词语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5. 课文运用与拓展:通过课文中的练习题和相关的拓展活动,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6. 总结与归纳:通过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学到的知识,引导学生归纳规律和提炼要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7. 作业与反思:布置相关的作业任务,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通过反思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问题的回答、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等。
2. 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定期进行小测验或考试,检验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程度。
教学资源:1.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教材及教辅资料;2. 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电脑等;3. 针对教学内容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辅助材料;4. 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布置。
《楚辞》选读作者:来源:《月读》2019年第01期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以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椉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今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离骚》)依从先贤的价值标准进行评判啊,满怀感喟为何遭此厄运。
渡过沅、湘向南进发啊,到帝舜跟前大声陈说。
夏启创制《九歌》《九辩》啊,太康恣意寻欢以致放纵堕落。
不顾念先王创业艰难并为后代打算啊,五位王公因此内讧相争。
后羿过度沉溺于狩猎啊,又喜欢射杀大狐狸以取乐。
本来恣肆妄行就没有好下场啊,寒浞夺权又占有了他的妻子。
浇恃强尚武啊,放纵欲念不肯放弃糜烂的生活。
每天沉浸于燕舞笙歌浑然忘我啊,他的头颅因此而掉落。
夏桀所行与常情有违啊,最后遭受了灾祸。
纣王辛发明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啊,殷商因而不能国祚绵长。
国学基本教材:楚辞选读
楚辞选读是国学基本教材,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
楚辞为先秦“六书”之一,据传是楚汉之际的诗人屈原所作,包含三百多首诗歌,内容包括政治、家庭、社会、生活等各方面。
楚辞选读一般包括《桃夭》、《惜黄》、《慎独》、《离骚》、《邶风》、《涉江》、《节南山》等篇章。
楚辞以神态出众的语言表达了屈原对自然界、社会形式及人心情的深刻感悟,并将之融入到抒情诗中,充满了他的激情和理想。
楚辞的精神大体上是用激情的语言表达对于家国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它也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庭、社会和生活文化。
楚辞选读是国学基本教材,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以及古代文学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为学生增进中国文化的认知,加强把握中国文化的根本原则,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识。
第一章:典中典6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单元知识点典中典6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单元知识点是学习中华经典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接触到我国古代典籍中的优秀篇目和精选片段,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和诗词,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本单元的知识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孟子》选读1. 《学而篇》2. 《梁惠王篇》3. 《离娄篇》4. 《尽心篇》5. 《公孙丑篇》二、《楚辞》选读1. 《离骚》2. 《天问》3. 《招魂》4. 《惜誓》5. 《九歌》三、《古文观止》选读1. 《柳宗元》2. 《文天祥》3. 《李白》4. 《王安石》5. 《苏轼》在这些知识点中,通过学习《孟子》和《楚辞》中的精选篇目,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化中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领略我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而《古文观止》的选读,则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古代文人的豪迈志向和儒雅风度,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对我来说,典中典6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单元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在阅读和表达中得到了更多的启发和指导。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对我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热爱并尊重中华传统文化。
典中典6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单元知识点是我学习中文的一大亮点。
它让我在阅读古代经典文学作品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蕴含的内涵,也更加懂得如何表达和情感交流。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领悟,我能够在古代文学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典中典6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单元中的知识点,不仅带给了我对我国古代文学的深刻理解,更让我在阅读和表达中得到了更多的启发和指导。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对我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热爱并尊重中华传统文化。
《孟子》选读中,我深受《学而篇》的启发。
这篇篇目中所包含的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让我从中学到了如何做一个遵纪守法、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和睦相处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