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4.81 KB
- 文档页数:4
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会区分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3、通过对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科技、消费等关系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新知导学】一、环境承载力:1、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能够的人口数量,称为环境承载力。
2、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等,其中土地资源的决定着供给人类的多少,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3、人类文化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①正:人类创造的文化可以改变环境,使其更加适合人类生存,这在客观上环境承载力。
②反:人类文化也会造成环境的破坏,产生生态危机,导致环境承载力。
4、环境承载力的估算:可以单个因素考察估算,也可综合考察。
就全球而言环境承载力是。
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按照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的前提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
1、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A环境承载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B.环境承载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承载或容纳的人口数量C.环境承载力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D.环境承载力就是目前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数量2、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的精神生活需求B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C资源状况D人口的智力及技术条件3、人口合理容量最大的省区是。
A.云南B.广东C.广西D.福建4、上题省区人口合理容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矿产丰富,经济发达B.耕地面积广阔,水资源丰富C.资源丰富,消费水平低D.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5、读计算机模拟的世界未来趋势图,回答问题1、随着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资源消耗、环境质量、粮食产量是如何变化的?2、按照图中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拓展提升】探究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最下游,隶属甘肃省武威市,其东、西、北三面连接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一、环境承载力1.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
其中,土地资源的生产力是决定因素。
3.估算(1)单个要素考察估算,如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粮食等。
(2)多要素综合考察估算,如资源、科技、社会文化等要素的综合。
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1)前提条件: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
(2)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3)意义:影响发展战略,影响人口政策。
2.影响因素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也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因此,资源虽然匮乏,但在科技发展水平高、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的情况下,环境人口容量仍可能较大,如日本。
3.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在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提倡适度消费。
知识点一| 环境承载力———————情景导入先思考———————目前,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总数已经突破了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所确定的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 800万人的目标,更大大突破了北京“十一五”规划末常住人口1 625万人的控制目标。
目前的人口规模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北京环境资源的承载极限。
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 800万,“1 800万”指的是什么?如果超过了会带来哪些问题?提示:“1 800万”是指北京市的环境承载力。
如果超过环境承载力,将会导致人口与环境的矛盾加剧、环境恶化,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和经济发展。
———————核心要点掌握好———————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到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其中,环境承载力的自然环境要素有阳光、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1.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2.掌握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和估计;3.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意义和面临的困境;4.掌握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5.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关系【自主学习】一、环境承载力1.含义: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自然环境中___________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____________3.环境承载力的数值_______(是/不是)唯一的,不同的资源,其环境承载力就________。
二、环境人口容量1.含义: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能容纳的最____(大/小)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环境人口容量是由自然环境中环境承载力最____(大/小)的那个资源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所决定的。
就像一个木桶的容量是由组成这个木桶的所有板块中最_____(长/短)的那个板块的长度所决定的(木桶效应)。
3.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含义: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_____的人口数量。
2.特点: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于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3.意义:(1)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____________;(2)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____________;(3)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保持人口合理容量面临的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备课人:邓威时间:2014年3月20日学习目标了解: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2.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掌握:1.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区别。
2.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应用:认识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树立适度消费观念。
【基础梳理】一、环境承载力1.概念:在一定_____ 内,某一_________ 和____ 能够维持抚养的数量。
2.影响因素:受到________、__________ 水平和________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其中_______的生产力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3.估算方法:可从单个要素考察估算,也可多要素综合考察。
一般根据_________提供的______或其他_________的生产能力来进行。
思考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指按照________ 的生活方式,有____ 的生活环境,并满足_____ 和_____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_____________ 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2.估算方法:根据现有的_____ 水平,参照可以预见的_____、_____、_____的发展水平与生活水平、________ 储量和消费量变动情况,可以对未来某一时期一国或地区人口的合理数量进行估算3.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可以使人口的合理容量大大提高。
但是,消费需求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供给能力,人口合理容量就会_____。
(3)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会扩大资源的开发,并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从而提高_________容量。
(4)地域的开放程度:在一个开放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_____ 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而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由于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这一地区人口容量______。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能够分析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3、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不同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
4、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2、难点(1)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2)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判断和计算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
三、知识链接1、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
2、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出或迁入。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
四、学习过程1、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它反映了资源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
比如,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如果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的可更新量,就会导致水资源短缺;一个城市的土地面积是固定的,如果城市建设过度扩张,就会导致土地资源紧张。
2、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
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例如,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能够承载更多的人口和经济活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其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低。
(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的进步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新的资源,从而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比如,农业灌溉技术的改进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资源的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与学习方法一、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与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2. 教学准备•PPT课件:包括环境承载力的相关概念和示意图;•教学工具:黑板、粉笔、计算器等。
3.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境承载力概述1.导入: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例如“你认为环境承载力是什么?为什么重要?”;2.简要介绍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意义;3.通过PPT展示环境承载力的示意图,以帮助学生理解;4.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环境承载力的案例,并进行汇报。
第二课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2.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并列出相关例子;3.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具体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案例,并进行汇报。
第三课时: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1.导入: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例如“你认为人口合理容量是什么?如何计算?”;2.介绍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给出计算人口合理容量的具体步骤,并进行示范;4.分组练习:请学生分组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并进行互评。
第四课时:环境保护行动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2.引导学生讨论个人和群体在保护环境方面可以采取的行动,并列出相关例子;3.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具体的环境保护行动方案,并进行汇报。
4. 教学评价•平时学生的讨论和活动参与度;•分组讨论和汇报的内容和质量;•学生对环境承载力、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等概念的理解程度。
二、学习方法1. 阅读理解•阅读相关教科书或专业书籍中关于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部分,理解其中的概念和原理;•阅读相关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新闻报道,了解环境问题和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实地调查•参观当地的环境保护项目或行动,了解实际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进行人口普查和统计调查,了解当地人口情况,并尝试计算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区分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并能分析影响两者的因素。
3、认识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2、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2)如何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三、知识梳理(一)环境承载力1、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1)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3)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4)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三)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1)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2)对制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四)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比较项目|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考虑的基础|最大限度地养活人口|保障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大小关系|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影响因素|相同点: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br>不同点: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与人口合理容量呈正相关||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 掌握环境承载力的含义和因素。
2. 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内涵和因素。
3.我国的环境承载力。
重、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结合图表理解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2.学习难点:结合图表和案例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一、环境承载力⒈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抚养的,(又称为环境人口容量)⒉影响因素:主要有、科技发展水平和。
3.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4.估算依据:一般根据农业生产提供的或其他食物资源的进行。
5.环境承载力可以从估算,如、、等进行估算,也可以从、、等多因素进行综合考察。
★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⑴条件:①的生活方式。
②舒适的生活环境。
③满足和等各方面的需求。
④不妨碍。
⑵实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
2、影响因素⑴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包括自然环境的优劣和自然资源的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
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大大人口的合理容量,但是当消费水平超过时,人口的合理容量就会。
⑶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会扩大资源的开发,并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同时提高资源的,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⑷地域的开放程度一个开放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
一个封闭系统中,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这个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
3、特征:具有。
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合理容量都是不同的。
4、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在贯彻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提倡。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1、看课本P17图1-3-1和文字部分,思考图中反映的是什么问题?对此你怎么看?★★2、下图为“木桶效应图”。
如果组成木桶的各块桶板分别表示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不同资源种类,则木桶的“短板”决定()A、环境承载力的多少B、合理人口容量的多少C、环境最适应的人口容量的多少D、环境合理承载力的大小比较项目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参考角度自然环境的承载力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限定因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经济、社会体现的意义人口数量估算标准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据现有消费水平,参考可预见的生产及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变动等。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力容量的概念及差异。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重点难点 1.理解制约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知识梳理夯基固源※
地球上可容量的人口是的,人口无节制地增长,超过地球的承载量,最后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一、环境承载力
1、概念:
在___________内,某一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能够维持抚养的__________。
(又称为环境人口容量)
强调:环境承载力地球能容纳的_________人口数量,如果超过这一界限,会导致资源
____________,使整个生态系统___________。
2、影响因素: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其中________________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3、估算
①单个要素考察估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②多要素考察估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总结:由于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采用的估计方法各异,所以结果也_________,但就全球而言,在一定________、一定_____________,自然环境能够提供的__________是________。
二、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
⑴条件:①的生活方式。
②舒适的生活环境。
③满足和等各方面的需求。
④不妨碍。
⑵实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
简单的说,环境承载力是___________值,合理人口容量是__________值。
2、影响因素
⑴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包括自然环境的优劣和自然资源的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
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大大人口
的合理容量,但是当消费水平超过时,人口的合理容量就会。
⑶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会扩大资源的开发,并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同时提高资源的,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⑷地域的开放程度
一个开放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
一个封闭系统中,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这个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
※合作探究,重难突破※
探究一:通过表格对比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
对点训练1】1图为“木桶效应图”。
如果组成木桶的各块桶板分别表示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不同资源种类,则木桶的“短板”决定( )
A 、环境承载力的多少
B 、合理人口容量的多少
C 、环境最适应的人口容量的多少
D 、环境合理承载力的大小
1图
【对点训练2】 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一书,报道了梅托斯等人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问题,请据上图回答: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粮食和 也随之增加。
但当人口数量增加到一定的极限后,资源的利用加剧导致资源总数减少甚至枯竭, 也日益严重,最终将导致 增长下降,最后在较 水平上达到平衡。
※课堂追踪 知识巩固※
1.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C.资源状况
D.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
2.关于我国环境承载力估计的正确叙述是( )
A.我国目前人口数量已超过了环境承载力
B.我国人口与淡水、耕地等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
C.我国目前人口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
D.主张我国环境承载力为16亿的主要依据是我国淡水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3.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在于是 ( )
A.导农业生产的发展 B.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C. 限制消费水平的提高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第7题。
4、按照人与环境的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的差别,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是()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5、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越多,人口合理容量也越大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D、地区越开放,出口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6.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区别是( )
A.人口合理容量不考虑人们的生活水平
B.环境承载力考虑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C.人口合理容量是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的人口数量
D.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
7.下列关于人口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时,只需考虑人口的物质消费水平即可
B人日平均消费水平高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也高
C.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与物质消费水平都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影响
D.世界各地人口消费水平差异很大,所以无法估计世界的环境人口容量
8.下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
A.①B.②C.③D.④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某地区未来人口容量最低人均消费量。
的高峰期。
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
积约233万公顷。
考虑森林面积的增加,未来年径流量会略有增加。
(1)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____,森林面积________,淡水________。
(2)目前该地区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
未来20年该地区人口容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3)未来对该地区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但是这种资源在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链接】(2013·济南高一检测)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低,不少地区甚至低于1人/km2;东部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大于600人/km2。
造成上述人口分布如此悬殊的原因是因为西部地区( )
A.地域广大 B.水资源严重不足
C.缺乏资金、技术,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 D.交通闭塞,联络不便
※自主反思循序渐进※。